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师入职流程范文

教师入职流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教师入职流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教师入职流程

第1篇

关键词:社会事件;社会科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9-0035-03

当前我国课程改革面临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单一与多元的冲击,而社会事件的丰沛多元、鲜活及时、发人深省及其核心问题常常与课程培养目标息息相关等特性[1],使得社会事件融入社会科学课程成为必要和可行。社会事件融入教学是指以真实存在的社会事件为媒介开展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本文意在分析社会事件融入教学的价值与流程,以及在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注入活力。

一、社会事件融入教学的价值

当前中小学社会科学课程偏重历史的、人文的内容,对于丰沛多元、鲜活及时、发人深省的社会事件却不够重视。在这个媒体无所不在、社会事件传播迅速及时的今天,身为教师,就应该和学生在对社会事件的探索、解读中,在批判意识萌芽、反思不断进行、意识渐进觉醒的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为能批判反思、独立思考的新世纪公民。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当一个人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社会事件融入教学,通过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发掘教学形式的趣味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效与愉悦。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传统的社会科学课程教材关注的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常识。基本理论是对社会制度与社会实践的理想表达,它使学生了解到社会的积极面,但也会使学生对社会问题缺乏深度认识。而社会事件融入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通过对活生生的社会事件的深度剖析,让学生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社会图像,体会到社会问题的纷繁复杂,看到社会的消极面。透过教学,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压力与挑战,认识到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可能空间,进而萌生为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义务与使命,就会逐步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培养学生批判反思、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强调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并不为学生所信奉。基于此,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学习者只有在认真思考它自己发现的问题,追求符合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力的答案时,才是真正地在学习。”[2]社会事件融入教学,就是要把隐藏在社会事件背后的故事与问题抛出来,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共同探讨中,在师生的检讨与反思中,澄明事件的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死记硬背的,而是经过自身的探索与合作获得的。学生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其批判反思、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会不断增强。

二、社会事件融入教学的流程

1.确认教学背景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认识教学背景。要明晰教学背景,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学生特性。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社会事件融入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动学生参与,引起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与批判。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特性的充分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2)选定与教学目标吻合的社会事件。社会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多元而生动的,要使这些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就应该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社会事件。(3)了解教学环境限制。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需要一定的教学环境支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校以及班级教学的硬件与软件实力,摸清教学实施条件,这样才能顺利开展教学。

2.聚焦社会事件

教师选择好社会事件后,并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呈现给学生,而需要对事件进行组织与加工。组织是将事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材料,确定呈现的先后顺序与重点难点;加工是将事件根据实际需要转化成一定的形式,如文字材料、音频材料、视频材料、图表、记忆信息等[3],以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聚焦社会事件,就是教师在对事件深度把握后,选择将材料以何种结构与形式呈现给学生,使之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科课程的教学。

3.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教师将社会事件呈现给学生后,应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各抒己见,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当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教师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由的智力活动。“假如学校里游荡着权威的幽灵,对此学生也不反抗的话,那么权威的思想将深深地印在他们幼稚可塑的本质里,而几乎不可变更,而这样的学生将来只知道服从与固执,却不知道怎样自由地生活。”[4]学生在经历自主学习与各抒己见之后,他们的见解虽然有些是富有洞见的,但大多数可能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时候就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协作学习,开展相互间的质疑、讨论与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教师应该提炼学生的不同观点,给予归纳、分类,并评价各个观点的可取和不足之处。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观点硬性强加给学生。

4.检讨与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进行检讨与反思,尤其要关注课堂教学效果与课堂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由于社会事件融入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发现问题所在,及时加以解决,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批判意识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事件融入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社会事件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

社会事件融入教学是指以真实存在的社会事件为媒介开展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将其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这样就窄化与异化了社会事件的内涵。社会事件融入教学,应该是一种真实的、自然的、隐性的融入,最终是要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比如,教师在进行关于环保主题的教学时,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解环保知识,而且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做环保,教他们在超市购物多用环保购物袋,教他们如何减少纸张、筷子的浪费,教他们如何让一种新的行为模式持之以恒,最后变成他们内心的信念和一种生活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事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2.教师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与分享者

社会事件在真实、自然、隐性地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与分享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操纵者。学生在面对社会事件时,总会有诸多的感悟与困惑,这时候,教师不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更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教师应该在学生困惑的时候给予引导,让他们在引导下思考,感受与经历豁然开朗的喜悦;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受,在分享中进步与成长。总之,教师需要做的是,与学生一起去发现、经历、分享,一起进步与成长。

3.学生应该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所有的社会事件都是真实的社会现象,虽然不是全部,却是历历在目的真实[5]。在课堂中,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学生逃避社会丑态,对它们熟视无睹,而是让孩子们正视社会百态,学会澄清被混淆的价值,重建几近崩溃的信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他们对社会事件进行讨论与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们在了解社会现状的表层之后,能试着去看背后的成因,进而慢慢积累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对问题的判断、对生命的尊重[6]。

4.讨论的场域与气氛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

社会事件融入教学,不是为孩子们呈现社会事件知识,而是要让孩子们积极面对社会事件,分析社会事件所反映的问题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并学会理性地面对和处理。这个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己主动思考与探索的过程,应该是不断交流、讨论与澄明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讨论的场域与气氛,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参与教学,才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社会事件融入教学,师生在课前的准备、教学的进程以及课后的检视中,不断与社会事件、文化脉络和自我的意识形态进行对话和碰撞,见证他们在这绵密的交织、探索的历程中[7],寻找着转化社会、批判解放的路径。

参考文献:

[1][5][6][7]萧又齐.回顾与眺望――重说社会事件融入社会科课程的故事[A]∥明贞.叙事探究――课程与教学的应用[C].台北:心理出版社,2010.

[2]弗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50.

[3]罗祖兵.教育学问题教学:涵义、价值与操作[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56.

Social Event in Teaching: Value, Procedure and Problem

LI Ju-cai

(School of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第2篇

一、扎实预习,为课堂交流释疑做好充足准备

课堂上的交流释疑环节是否高效,关键是质疑的质量,而学生质疑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前预习质量的高低。为了使学生能在预习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究,我们针对文章体裁、结构、思想感情的不同,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内容,这样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起来有的放矢,重难点把握到位,有利于新知的学习。教师要通过预习作业的检查,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次做到心中有数,结合自己的备课,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节课上什么内容,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前一定要明确。我们赞同课堂上随机生成的精彩,但偏离新知的话题一定要调控,这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前提。

二、重视教学方法,使课堂交流释疑科学有效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只有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1.朗读。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课堂应注重朗读,让学生会读、多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来领悟、体验。当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因为教师在讲课前是以胸有成竹的态度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对于文中的重点词句,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哪些词重读才能体现文章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的理解往往要比学生深刻得多,而这种理解,如果通过范读展现出来,就会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境界,加深对文中重点词句的印象和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人物的思想感情乃至作者的创作意图,对学习新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船长》和《安塞腰鼓》等有代表性的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范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不但如此,教师入情入境的朗读可以深深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敬感,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2.设置有效的问题。问题的探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综合整理,设置有效的、能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是提高课堂交流释疑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我引导学生找到中心段后,和学生共同整理出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我们体会出霍金是物理天才,生活强者?学生通过读悟交流文中的语句,各抒己见,在互相的思维碰撞中,对霍金这一形象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很好得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3篇

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经典手术。虽然术后并发症常见,但是就目前医疗水平来看,仍为首选方法。随着分流器材的改进及手术经验的完善,脑积水患者术后生存期限将明显延长,生活质量亦将明显提高。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0~47岁,平均38岁。均为头部外伤后形成梗阻性脑积水。

1.2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水肿等颅内压增高11例,走路不稳8例,癫痫1例。

1.3辅助检查17例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积水,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MR及增强MR证实为脑积水,额角有不同程度渗出。

1.4手术方法及近期效果全组病例均行V-P分流术,均采用美国凤凰生物医学公司生产的中高压力CRXK2型分流装置,全麻下手术。右额发际内中线旁做2.5 cm切口,近端导管置人右侧脑室额角,深度以有脑脊液(CSF)流出后拔出导针,再向内推进2.0~4.0 cm为宜[1]。将CRX分流阀放在右顶部。腹腔导管经右耳后、右锁骨前达剑突下进入腹腔,导入腹腔内管长20~30 cm,游离状态。根据Samos脑积水疗效评定标准,出院时显著改善12例,占76%,轻度改善4例,占24%。全部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按压储液囊无阻塞,弹性良好。

1.5远期并发症1~3年内感染2例,经输液治疗治愈,反复阻塞腹腔内导管出口,形成纤维包裹1例,均经手术解决。

2讨论

V-P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术后并发症较多,一次成功率约35%~55%,感染率22%,死亡率8%~13%,导管阻塞率58%。此外,腹膜腔还可形成假性囊肿,导管接头松脱等并发症[2]。现结合本组病例就如何预防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进行讨论。

2.1分流管阻塞分流管阻塞常由脑组织、脉络丛组织、血凝块、炎性反应及肿瘤细胞、大网膜包裹所致。综合资料表明,近期内阻塞的病例约1/2为近端不通所致。有学者认为分流管对脉络丛和脑室壁的刺激可引起脉络丛绒毛的延展和胶质血管反映性增生,加之脑脊液流出时的抽吸作用致使脉络丛绒毛或(和)反应性胶质血管进入尖端的排气孔内使其引流不畅。故认为脉络丛阻塞尖端排气孔是早期故障的主要原因[3]。侧脑室脉络丛在三角区最丰富,向前逐渐减少,经室间孔进入三脑室,枕角和额角无此组织。脑室导管放入枕角虽然方便,但是阀门放在耳后受影响易受压阻塞,所以,我们采取右额角置管,将阀门放在右顶部,既避免了脉络丛阻塞导管又解决了阀门受压阻塞问题。现有报道V-P分流术腹腔端置管时,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将分流管末端固定于肝膈面,可有效地防止引流管阻塞及颅内感染和腹腔感染[4]。

2.2感染现用的分流导管均为硅胶制品。硅胶易带静电,易受空气中或表面颗粒污染。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硅胶在空气中的暴露和与手术巾的接触。我们的做法是在导管置入前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内外。本组1例发生颅内感染,头CT检查有液气平面,考虑为产气菌感染,联合应用抗生素后治愈。

2.3其他并发症如肿瘤扩散、脑脊液分流不畅或过度分流、断裂、皮肤溃疡、肠道穿孔、腹腔囊肿、腹水等均有报道,也影响着V-P分流术的发展。随着分流管制造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出现了高科技智能型分流管,具有体外自由调压,抗感染,抗虹吸功能,皮下泵阀内植入计算机芯片,体外磁控调压,管身有纳米微孔,在28 d内缓慢释放两种抗生素微粒预防感染,大大降低了分流手术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科学出版社,2000:432.

2胡文安.神经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科学出版社,2000:290.

3常文海,姬馨彤,张俊杰,等.脑积水分流术分流管近端位置与疗效.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482.

第4篇

 

对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紧跟时展步伐,同时还要做好课堂教学流程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英语教学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水平已经成为时展的要求。

 

但是就目前而言,高职学生还难以将英语有效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同时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管理水平,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1.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观念制约严重

 

就目前而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传统观念的制约还比较严重,这就对教学行为、教学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应试教育观念下,高职英语教学还没有构建一套完善、可行的教学方案,在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时,还是以“过级”来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高,要看学生是否过了英语四级、英语六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受学校评价体系的制约,教师需要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无法更好的进行课程教学管理,从而限制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流程管理的创新。

 

1.2 学生表现不积极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表现很不积极,难以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就对课堂教学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一部分学生因为个性、英语基础水平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在教学过程中袖手旁观,或者做其他事情,在分组后,小组的大部分事情是由组成完成,其他学生也不参与,学生表现不积极,没有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就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课堂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1.3 教师课堂管理经验不足

 

教师的课堂管理经验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对于高效的课堂管理,对教师本身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才能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地协调、管理。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对于这部分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十分丰富,对于课堂管理也有丰富的经验,但是这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难以树立新的观念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另一种是年龄比较小的教师,对于年轻的教师,他们的观念比较新,善于创新,富有激情,但是这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丰富,课堂管理水平比较差,这也就对课堂教学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2.提高高职课堂英语教学管理质量的策略

 

2.1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课堂教学理念,正确的处理英语中各个技能的关系,要保证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要保证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写作、口语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注重词汇和语法,而忽视了其他,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需求,进行培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高职英语评价,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出发,要摆脱英语四、六级对学生英语发展的影响,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多渠道、多元化的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以鼓励、引导为主,以批评为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从自身发展出发,积极的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这样才有利于高职英语教学流程的管理。

 

2.2 注重课堂管理技巧

 

对于课堂,不仅仅是教师、学生整合在一起的一个空间,还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组织,在课堂中蕴含着各种复杂的结构、情景、互动,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生机的整体空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课堂管理技巧的合理应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管理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实践中掌握英语知识,并学会英语知识的有效应用,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教师,首先要具备科学、高效的课堂调控能力,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联系在一起,科学的控制教学进度,合理的安排教学各个环节,同时,教师还要有良好的自制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其他问题,如纪律问题,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3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职英语教师的综合水平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英语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课堂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精神等,保证教师能更加专业、科学的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促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流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3.总结

 

对于高职英语课堂管理,应该更加倾向于行为预防、激励,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全面提高高职英语课堂管理质量。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开发 原则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223-02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由外延式发展逐步转向内涵式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大力开展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职课程开发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而课程开发又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核心。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 高职课程开发的内涵

高职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连结桥梁,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开发是指高职院校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开发、组织编写和评价课程,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课程开发通常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建设课程资源、实施课程教学、开展课程评价、修正课程设计等环节和内容[1]。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课程开发要坚持以课程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课程开发是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对推动高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课程开发的原则

2.1 社会需求原则

高职课程开发应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社会经济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规格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因此,高职课程开发要体现社会需求原则,贴近职业岗位需求,实现课程目标与职业要求、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的零距离和无缝对接,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2.2 能力本位原则

能力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高职课程开发应充分体现能力本位原则。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概念,能力内涵将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职业能力不仅仅是指具体岗位技能,还包括职业关键能力,即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2]。

2.3 就业导向原则

高职课程开发应充分体现就业导向原则。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开发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通过高职教育使高职学生“无业者有业可就、有业者安居乐业”。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衔接,帮助学生具备就业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要求。

2.4 多元开发原则

高职课程开发也应体现多元开发原则。多元开发是指课程开发不是只由高职院校单方进行,而应广泛吸收行业企业人员、课程开发专家参与进行。高职教育是面向基层一线的职业教育,通过课程的多元开发才能把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转化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开发中体现出来,使课程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3 高职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流程过长,效率不高

高职课程开发从进行市场调研开始,再到审核立、开发实施和评价总结,涉及环节众多,各个环节要层层落实,层层审核,涉及部门多、人员多,所需召开的会议多,流程过长,效率很难提高;同时,层层落实有可能造成对教育政策、教育理念理解上的偏颇;层层审核看似多个环节把关,其实是机构过多,责任不清;衔接不好,沟通不利,开发流程过长造成对课程的市场适应能力差,这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效果。

3.2 因人设课,影响质量

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时间精力以及信息不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学校不能准确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或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常教师自己制定计划自己执行,容易造成“因教师开课,因设备实训”的问题,并未严格按教学实际需要去设计课程,而是按师资、设备等实际资源去设置课程,在课程调整或课程整合时,也因各种人为因素制约课程设置。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课程开发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3.3 单独开发,质量不高

传统的课程开发只由高职院校教师独立完成,开发过程具有封闭性,难以贴近职业需求,难以实现课程目标与职业要求的无缝对接。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课程开发上,只有一条专业主线是不够的,还需要第二条、第三条主线。需要校企合作,多方共同开发。只由某一个专业教研室负责课程开发,由于受专业局限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开发的课程从名称上看似具有复合型,而实际上教学内容往往严重偏向于制定者一方,理论脱离实际,产学难以结合,因此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4 高职课程的开发对策

4.1 打造课程开发的良性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课程开发的良性机制,形成课程开发的良好环境。首先,高职院校应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明确课程开发流程及工作职责,提供课程开发的指导服务,确保资金、政策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充足条件,全面推进高职课程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干预,对课程开发给予组织保证[3]。同时,各系部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具体负责课程开发的市场调研、审核立项、开发实施和评价总结工作。市场调研与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应派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深入企业取得第一手的课程学习情境资料,并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某一职业的核心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学习情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其次,高职院校应建立课程开发激励机制。为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应从教师的工作量核算、专项绩效津贴、教学改革立项、教学柔性化管理等多方面给予资金、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4]确保课程及时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组织实施。

4.2 形成课程开发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紧密合作、共同研讨开发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条件,高职院校应积极形成课程开发的校企合作机制。首先,校企应共同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开发不应只是高职院校教师封闭、孤立地进行,而应积极邀请相关技术专家、行家里手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选取和课程目标与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相吻合,建立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的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其次,校企应共同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为促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良好实施,高职院校应更多地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行家里手担任兼职教师,将行业企业的新成果、新产品和新技术动态地融进课程内容之中;努力实现“教室和车间合二为一,教师和师傅合二为一,学生和学徒合二为一,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课程实施中的积极作用[5]。同时,课程评价应积极引入社会评价、行业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在开放多元的评价反馈机制下,进一步完善课程开发的全过程。

4.3 提高课程开发的教师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是课程开发的先决条件,高职院校应不断提高课程开发的教师职业能力。首先,应培养教师先进的课程理念。教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更是课堂教学的主持者和咨询者[6]。要加强教师职业教育先进理论的学习,更新课程观念,增强课改意识,加快知识更新,培养超前意识,突破陈旧知识体系和传统课程理念,培养教师项目学习和情境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积极投入课程开发,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其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制度。高职院校可开展先进课程开发技术的参观学习、交流培训等活动,开阔教师视野,变换教师思维,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可采取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法培训在职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打造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同时,引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高职课程开发应贯穿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现代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持者。通过引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根据教学反馈不断完善课程开发资料。

4.4 完善课程开发的资源保障条件

实验实训条件是课程开发得以有效实施的资源保障,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课程开发的资源保障条件。首先,应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尤其需要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以促进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没有充足的实验实训条件作为支撑,高职课程开发便是“水中月、镜中花”。高职院校应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坚持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和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建设;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筹建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和虚拟实验等实训资源设施。为高职课程开发奠定资源基础。其次,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高职课程开发离不开相关课程资源的保障,建设校园网络资源、校园数字化平台与校园网站,充实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资料,提供方便快捷的图书和期刊电子借阅和查询服务;充实有关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数字资源等,为高职课程开发提供完善的资源保障。

5 结语

高职课程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不断凝练课程开发理念,创新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系统优化课程建设步骤,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开发适合高职实际的课程教材,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断推进高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陆琦,周龙军.高职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及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2011(5):126.

[2] 刘太刚.浅谈高职课程开发的相关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8):48-49.

[3] 唐立伟,李宇才,龙育才.浅谈高职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0,6(3):39-40.

[4]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高职课程开发模式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6):24.

[5] 陈永.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11

(8):53-54.

第6篇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根据旅游企业顶岗实践经历,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本文在总结旅游企业顶岗实践的工作学习方式和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探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的方式,从而总结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顶岗实践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61-03

随着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旅游院校所面临的迫切问题。笔者从高职教学特色和高职教师队伍现状出发, 结合自己深入酒店和旅行社顶岗实践的工作体会,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的意义和方式。

高职教学特色和高职教师队伍现状

高职教学特色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学术性和职业性上的不同侧重决定了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培养目标上的学术定向性,主要培养理论型、学术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则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鉴于高职教学的特色,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视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高职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确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有效方式。

高职教师队伍现状 调查显示,高职教师来源单一,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不多,大多数教师都是普通高等院校硕士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工作经历。而旅游行业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所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有必要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学习任务

深入酒店企业顶岗实践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学习任务 (1)与酒店中西餐厅的主管和经理座谈了解我校实习生的工作状态,了解酒店企业专业用人需求特点,学习酒店中西餐厅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2)在酒店中西餐厅营业运营期间,以实习主管的身份留意观察酒店不同岗位的员工服务用餐客人的方式以及灵活处理客人纠纷的技巧。

深入旅行社企业顶岗实践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学习任务 (1)与总经理座谈,学习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行业经验,为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提供教学建议。(2)与旅游计调业务总监座谈,学习如何依据旅游客人的需求计调制作旅游线路,并学习组团计调如何向地接社询问目的地的旅游信息和价格,然后再把完整的报价和完整的线路行程汇报给旅游客人,从而为旅行社计调业务的教学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完善的思路。(3)与会议计调业务总监座谈,学习旅行社如何向会议主办方提供完善的会议接待方案,具体而言包括酒店会议场地布置、参会人员的酒店住宿安排以及参会人员接送服务的车辆安排。(4)与公司财务总监座谈,学习了解旅行社在经营上的办公费用开支情况和税收缴纳情况,从而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在财务方面的教学提供行业经验和建议。(5)参与旅游客人和参会客人的接送服务接待工作,学习旅行社在接送服务环节的接待要求和服务流程,为旅行社接送服务环节的教学积累真实的教学案例。(6)参与单位团队京山鸳鸯溪漂流一日游活动的跟团实习活动,了解学习旅行社在一日游旅游活动的旅游安排情况和旅游费用的支出情况与公司利润的获取情况。(7)参加公司每周日早上的例会,听取公司各位同事对旅游业务的执行情况和公司总经理对上周工作的总结和本周工作计划的安排,依据自身的顶岗实践情况谈收获与体会,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8)在总经理指导下完成设立旅行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从而学习了解设立旅行社的法律程序和所需要的文件资料。(9)在总经理指导下完成公司在旅行社业务、人事、财务、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文件,从而全面了解旅行社的经营与管理流程,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出规范性制度,帮助公司走向正规化发展。(10)协助公司总经理与两个业务总监完成对我校2011级导游专业学生的校园招聘工作,从而学习了解旅行社的用人要求和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工作要求。

深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

深入酒店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 笔者曾经在深圳宝利来大酒店中餐厅以实习主管的身份顶岗实践两天时间,在深圳宝晖商务酒店西餐厅以实习主管的身份顶岗实践一周左右。笔者的心得体会有如下四点:(1)笔者向酒店中西餐厅的经理和主管们学到了很多酒店餐饮经营之道和餐饮服务理念。(2)在餐厅里,笔者认真观察主管、部长和服务员等餐厅工作人员如何为客人服务,深刻认识到餐饮部实习生的辛苦。(3)在酒店餐厅,笔者观察了对用餐客人的服务流程以及用餐客人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等,为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工作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4)通过向酒店的经理、主管、部长和服务员等餐厅工作人员学习餐厅经营和服务的方式和理念,笔者认识到酒店对实习生看重的是灵活性和开口服务能力,从而也培养了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深入旅行社企业顶岗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 笔者曾经在武汉臻航国际旅行社以总经理助理的身份顶岗实践两周时间。心得体会有如下四点:(1)笔者向旅行社总经理学习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经验,完善了自身对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思路。(2)笔者向旅行社的计调和导游业务能手学习了旅行社计调业务流程和导游带团工作流程。(3)通过参与旅行社接送服务和跟团实践活动,笔者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高职教学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4)笔者协助旅行社总经理完成了面向我校大三毕业生的招聘工作,认识到旅行社行业人士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灵敏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还得有在旅行社行业的工作经历,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的方式

笔者通过在酒店和旅行社顶岗实践工作,收获颇多,认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很有必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去旅游企业顶岗实践。我还认真思考了以下几种顶岗实践方式。

与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座谈,学习旅游服务方式和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深入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是在不影响旅游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向旅游企业专业人士学习经营管理经验和服务方式,从而有利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完善教学思路和指导高职学生对旅游行业有全面的认识。比如,笔者在酒店中西餐厅顶岗实践期间,深刻理解酒店餐饮主管所说的“分工不分岗”经营服务理念。笔者在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深刻感受到中小型旅行社通过长期经营已经积累了很多老客户,而且非常重视诚信经营和旅游服务质量。在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笔者还了解到以组团业务为主的旅行社对待不同客户会收取不同的费用并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团款收取方式和时间。

参与具体的旅游接待活动或向基层服务人员了解印象深刻的工作经历,为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积累教学案例 在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顶岗实践期间,高职教师可以试着参加一些具体的旅游接待活动,或向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基层服务人员了解他们在处理客人纠纷或带团过程中如何处理客人异议等,了解从业人员印象深刻的工作经历,为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积累生动的案例。比如,笔者在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认真观察了计调人员如何依据客人的要求与地接社、酒店、票务等旅游服务供应商落实旅游接待计划,还亲自参与了接送服务和一日游跟团活动,这些都为今后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

利用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帮助中小型旅游企业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 经过暑假为期两周的顶岗实践工作,笔者感觉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深入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工作,不仅能向企业专业人士学习旅游业务工作流程和旅游服务方式,还可以依靠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向旅游企业走向正规化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笔者在武汉这家旅行社顶岗实践期间曾经在旅行社总经理帮助下完成了公司在业务、人事、财务和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化文件的撰写工作。

深入大型旅游企业顶岗实践工作,与旅游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研究,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在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顶岗实践,不仅可以为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还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比如,可与大型旅游酒店集团合作研究酒店与学校“订单班”培养模式,为酒店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酒店实习生,可与大型旅行社合作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旅行社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等。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都以课堂教学为主,相比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科研项目较少,所以可以借助顶岗实践的机会,与旅游企业合作完成一些横向课题的研究,从而为旅游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提高高职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

笔者经历了酒店和旅行社顶岗实践工作以后,在综合考虑高职教学特色和高职教学队伍现状的前提下,感觉收获颇多,不仅完善了教学思路,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还与企业合作完成了横向课题的研究。希望高职院校和校企合作企业鼓励高职专业教师每年寒暑假去旅游企业顶岗实践一段时间,对更好地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陈永遥.基于企业顶岗实践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2]张君维.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实施途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3]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08(9).

[4]孟迪云.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性教学特色建设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4).

[5]张翠明.高职教师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2(8).

[6]王珊珊.浅谈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顶岗实习[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7]杨玚.浅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顶岗实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9上).

第7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工作过程;教学设计

引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人才的培养在职业性、实用性方面有共同的特点,但是在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综合素质要求方面也存在阶段性的差异。中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侧重于技能方面,其核心是培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实用性人才。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定位于高技能和高层次,培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综合性应用人才。高职阶段人才的培养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更为系统全面地掌握岗位职业综合素质和技能以及工作流程,能够自主创新的解决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如果仅仅是学历高低的区分,在教学设计等方面没有考虑到有效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无法在本质上真正实现衔接和贯通。中职和高职教育均属于职业教育,是其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担负培养不同类型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推动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性高层次化发展。高职阶段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有效衔接,是构建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对象分析

中高职衔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对象来自三年制的中职院校。他们通过各校组织的转段升学考试从中职升入高职学习。相较于来自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中职阶段的动手实践课程比较多,造型和实践表现能力较强。同时由于受到比较少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性格活泼、创新意识较强,但是对整体项目的分析策划能力以及设计应用理论的整体把握略显薄弱。同时文化基础基本功不扎实,学习方法和策略掌握不够,逻辑分析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对学生中职阶段的学习调研中,发现学生的专业表现技能、造型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较好,但是对实际设计项目的实践较少,对设计的工作流程、客户沟通的技巧也缺乏系统的培养。中职培养的能力重在基础,高职培养的能力重在精通[1]。因此,高职阶段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综合项目的实战工作能力,整体系统的把握艺术设计工作流程,提高创新创意和实际项目的结合、应用能力是高级阶段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设计

高职阶段艺术设计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展开。在中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衔接设计中,已经依照各自不同层次的职业标准,系统构建了由浅入深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要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应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2]。根据中职、高职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构建前后贯通、由浅入深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中职阶段的课程重视造型能力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观。高职阶段的课程强调技能在实践项目中的应用,重视创新和实践,多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主观能动的学习。按照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项目并且有序实施。既要避免中高职阶段教学内容的重复,又要做到课程教学内容的前后无缝衔接,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作为专业衔接的微观操作要素,课程的有效衔接直接影响着不同专业类型与衔接模式的适应程度[3]。中高职衔接艺术设计专业高职核心课程的开发,必须以职业教育理论为行动导向,紧密围绕艺术设计项目的工作流程,开发具有职业技能和创新创意综合能力素质的项目课程。以岗位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而陈述性的概念和原理知识为辅助内容[4]。合理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方式等进行设计,培养出真正符合要求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实用人才。中高职衔接艺术设计专业高职阶段教学内容上的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广告招贴、书籍装帧、包装设计或者网页设计等方向设计实际教学项目。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项目,然后围绕完成该项目的工作流程设计若干个子项目。项目的重点围绕在职业岗位中关系最密切的工作任务展开,具有典型性、文化性、创新性的特点。子项目根据工作过程开展,工作要求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一)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源于设计制作一线的实际工作情境,以相关企业的设计创意、设计制作、广告营销策划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培养高层次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依据典型设计工作任务来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用循序渐进的设计任务子项目组成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完成设计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然后按照实际的设计工作流程和制作规范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对设计项目的完成进度,难点和操作规范性进行检查和指导。学生可以分享设计经验和技巧,教师对完成设计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指导,最后通过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种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认真总结思考、创新和突破,自主地完成设计知识能力的学习。

(二)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从设计过程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中高职教育中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知识点提炼基础上进行开发设置[5]。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需要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一起,根据职业领域和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单个任务可以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遵循知识和技能的逐层递进的规律,构造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工作任务系统。其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景构建也很重要。真实的工作情景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用户体验。教师可以从硬件设施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去设计教学情境。比如在具有正式工作场景以及体现企业文化的教学场所中上课,借鉴企业的考勤、绩效考核、奖励等管理制度,引入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工作流程和制作标准,营造出最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设计知识和创新技能。

(三)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艺术设计专业网页设计课程为例,本行业需要具有网页广告策划以及设计制作的美术设计人员。根据网页设计项目工作流程,其子项目大致分为项目导入、市场调研分析、设计定位和创意、网页排版设计制作、方案提交展示、评价考核等。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四)教学方法设计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的设计需要体现任务驱动、行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教师在上课前制作好相关设计项目的微视频,安排学生预先学习,并在线解答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指导和示范,完成相关知识技能的传授。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视频,下载各种项目教学资料以及教学案例,进行项目知识技能的预学习和预练习,并且在线提问。课堂上首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各个设计子项目的学习。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完成设计项目,小组协作与个体创作互相结合,教师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启发和指导,完成整个项目的所有工作流程。在项目完成后,组织对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学生可以就展示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学习交流,同时邀请行业设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评价,有效地完成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

(五)考核方式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成果考核和评价,必须体现对完成多个设计项目的过程考核以及最后的终结性考核。评价需要体现对技能应用该掌握以及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对职业能力的过程性评价以及多元化的评价在这里显得十分重要。首先,体现对职业素养的考核。职业素养包括设计从业人员修养、品质、自信等人文素质,也需要责任意识、设计规范、服务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岗位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出勤、项目参与度、技能运用和表现、创意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设计流程等职业岗位素质。其次,体现对工作过程的考核。设计项目过程化考核的重点是每个任务模块的制作和表现技能以及创意创新能力。高职教学评价应形成一个包括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格局[6]。可以建立由学生互评、教师、企业专家组成的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过程性考核主要注重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技能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项目完成的质量等。过程性考核贯穿设计项目的导入、调研分析、创意实施、展示与评价的全过程。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地评价,充分发现学生的特色和潜能,提高教学考核的成效。

总结

第8篇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艺术院校在高职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普通高职院校把传授技能作为培养重心。高职艺术院校,则更注重人文性、艺术性,以艺术素质作为培养重心,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艺术实践活动等,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具有综合艺术素养、艺术创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通过建立一套与高职艺术院校自身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绩效管理体制机制,能够促使广大教职工科学、合理地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更好地提升自我激励与互相激励的动力、活力,进而对自身的思想、行动进行自我革新、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具体来讲,绩效管理倡导和推行的竞聘上岗制度、奖惩激励制度、透明管理制度、扁平管理模式、高信共事机制,能够为高职艺术院校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合作与竞争共存的良好环境,从而推动整个院校领导队伍、管理队伍、教职工队伍以及广大学生群体工作质量、学习质量和发展质量的裂变式提升。

二、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创新实践的思路理念

笔者通过充分了解、认真分析国内外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方面的文献、数据、经验资料,以及大量实际调研,总结出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创新实践的思路理念如下:

(一)创新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方式

高职艺术院校要想构建科学的、高效的教师绩效指标体系,需要在对全国同类院校普遍所处的大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等进行全面把握、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做到有据可依、实事求是。

(二)创新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路径

在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应贯彻以学生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全面参与和全方位考核的指导思想,从考核主体、考核方法、考核程序、考核周期等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安排。

(三)绩效管理实践的原则和过程

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实践,应遵循以学校战略为导向、以绩效沟通为关键、以反馈面谈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核心、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在此前提下,规范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考核结果应用、绩效考核申诉、绩效管理效果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做到循序渐进、有机统一。

三、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评价工具的相关创新

绩效管理必须细化、量化,才具有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对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评价工具进行创新。从国内外绩效管理评价工具的实施经验来看,比较通用且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评价工具主要包括目标管理导向的绩效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模式、360度反馈评价等。笔者将结合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工作实际,予以详细列举和分析。

(一)目标管理导向的绩效管理

美国知名学者、“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倡导的目标管理(MBO),是指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自1954年提出以来,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绩效考核方面,目标管理使经营哲学“从工作本位转向了员工本位”。计划、指导、考评和激励是目标管理导向的绩效管理的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分别与目标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四个阶段对应。目标管理导向的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在文化制度建设、组织环境营造、员工素质培养等各方面全力配合。

(二)关键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来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也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有效工具。关键绩效指标避免了因战略目标本身的整体性和沟通风险所造成的传递困难,而给予各级管理者以客观的标准和角度,从而帮助其制定基于战略、支持战略的各级目标。但它的缺点在于,没能进一步将绩效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没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对实际操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指标框架体系。

(三)平衡记分卡模式

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战略绩效管理及评价工具,主要从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创新角度等四个方面来衡量企业,使组织的“策略”转化成了“行动”。其优点主要在于,实现了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结果与动因的平衡、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外部与内部的平衡、客观与主观的平衡等。但它也有自己的缺点,例如使用难度大、工作量极大、不适用于个人等。

(四)360度反馈评价

360度反馈评价,最早由被誉为“美国力量象征”的典范企业英特尔提出并加以实施,指由与被评价者关系密切的人,包括上级、同事、下属和客户等分别匿名对其进行评价,同时被评价者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专业人员根据各方面的评价,对被评价者做出分析、提供反馈,以此来帮助其提高能力和业绩。360度反馈评价的优点显而易见,即反馈更全面、综合性更强。缺点是,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可能会发生冲突,在综合处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时比较棘手。

四、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内容体系的相关创新

要想使教师绩效管理顺利实施,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完善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广泛、丰富,需要以系统的思维和全局的观念加以把握和研究。从操作流程层面来看,完整、科学的教师绩效管理体系要想成功构建,必须经历学校绩效目标与教师个人绩效目标的确立、绩效实施与管理的过程管控、绩效评价体系的推行、绩效反馈及反馈结果的运用等阶段。从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来看,绩效管理目标、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评价、绩效管理反馈、绩效管理结果运用方式等方面都是必须加以健全完善的。

(一)科学确立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起源于西方企业管理界,在企业管理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形成了成熟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对于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来说,起步相对较晚。在高校教师管理中,也属于一项新的尝试,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高校与企业不同,如何将绩效管理引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是多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首先,管理者要先确定学校的绩效目标,再根据学校绩效目标来确定教师绩效管理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在设立教师绩效管理目标时,应注意发挥和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与教师的良好沟通,提出对教师的绩效期望。在与教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出承诺,并对即将开展的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宣传动员。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教师绩效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只有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建议,得到教师的充分支持和配合,才能确保绩效管理能够顺利推进,实现预期目标。

(二)建立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高职艺术院校的教师绩效管理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考评指标粗糙,评价标准模糊,很难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有些高职艺术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完全照搬普通高等院校模式,忽视了自身的特点。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首先,要根据高职艺术院校的教育特点和教师特点,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完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合理化建议。指标的设立,须按照同行借鉴的原则,向优秀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大致“模型”。其次,根据艺术院校自身的特点,在教师队伍一线充分征求意见,对具体指标逐步细化、量化,确保指标的科学性、激励性、规范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三)建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教师绩效管理的关键。教师绩效管理是否有效,教师素质到底如何,关键在于绩效评价是否科学合理、精准到位。要想建构科学合理、精准到位的教师绩效管理评价体系,首先须明确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将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提升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凸显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其次,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薪酬福利紧密挂钩,将工资奖金、职务晋升、教师培训等福利待遇与绩效评价相互衔接和配套。最后,要科学设定评价标准,将领导、同事、学生、教师自评充分纳入,兼顾教学与教研的平衡,注重对师德、业绩的考核。

(四)健全绩效管理反馈机制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要坚持“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并做好相关解释说明工作,让教师知晓评价结果的来龙去脉、利害关系,认清成绩与不足。同时,指导教师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并督促教师整改工作的落实。这样,不仅改变了过去只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奖惩工具的观念,真正实现了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充分利用,而且可以激发教师对评价结果的重视和信任,从而自觉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推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五、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工作流程;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的论述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从2007年开始,结合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项目,进行了连续6年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结合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实施该模式的构建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启示做一探讨和思考。

1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基于平等自愿,互惠互利条件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的思想,是战略联盟理念在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是教育一体化的先进理念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共育”的条件下,学校与企业一道制定、实施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一起教学现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一起制定学习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对学生的职业培养质量,达到校企共赢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参考,以行业企业中的职业活动领域为学习内容,运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高职院校在深入实施“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该模式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职业性的教学情景中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最终学会学习, 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从关注局限于传统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关注基于整个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从而实现“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的应用普及与提高。

(2)从关注课程整合的个体研究转向关注基于整个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环境下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使得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单独研究个体,而是基于整个工作流程的系统研究,是基于市场调研、商品推销、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终端营

销五大专业技能训练为重心的“五环相扣”的系统研究,使人才的培养阶梯推进,逐步提高,更有针对性的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3)从关注课程整合的形式转向关注策略和方法,使注基于整个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环境下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整合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关注典型学校、典型教师的典型做法,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关注基于整个工作流程“校企共育”环境下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2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该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在组织教学内容上,以行业、企业的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项目”为模块,通过“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行为”的分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炼出相应的课程模块及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一个个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生产实际任务的职业能力。第二,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创造某种特定的“职业环境”或“岗位情境”, 让学生在校企双方的教师所开发、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学与做的全过程。教与学、学与做通常围绕行业、企业的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 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第三,在培养学生能力上,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职业导向型”教学模式以完成一个“项目”作为目标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 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 并适当地给以点评, 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 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最后,在考核评价方式上,对接职业考核标准,采用多元主体考核动态评价。为满足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并充分关注学习态度。考核评价方式以现场“过程考核”为主,突出“工学结合”及“实践成果”,终结性考核为辅;评价内容以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考核”为先,“理论知识考核”为辅;评价标准立足岗位、课证捆绑融合,学习或实习结束后,校、企双方、“教师―学生―基地”组成多元主体进行考核评价,对整个学习或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比。

3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我国世界制造中心的确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而作为中国的高职教育中的运用型学科―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却与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一定的脱节。比如:教学内容的完全教材化、教学模块顺序与企业工作流程完全脱轨、课堂教学的填鸭式、校外实习的形式化或干脆放羊、学习的考核机制仍然是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这种现状无疑影响学生营销职业能力的形成。招聘市场陷入二难境地,企业招不到适合的人才,而学生又面临就业困难,要摆脱这种现状的唯一办法只有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校与企业二个主体共同制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实施教学现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共同形成学习评价。

我院经济贸易系市场营销专业自2010年被批准为省级示范性专业以来,除了继续打造“三五一”工程,培养“四能四会”营销人才以外,更是以工作流程为导向,与企业紧密合作,做了如下的工作: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建立了推销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策划与创意、品牌经营学和终端营销共五门工学结合的核心技能课程;增加了方舟市场调查公司、易博士等校外实习基地;投资近100万建立校内营销实训室;派教师下企业锻炼,培养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努力改革课程内容,包括教师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编写教材,课程内容除了教材以外还有教师在企业工作的实践案例和工作经验形成的课件,以及指定的课外参考书等;在教学计划中加大课堂实践性教学比例;打破原有的毕业实习及论文的要求,强调毕业论文必须是毕业实习岗位的工作总结;加快精品课程的建设等。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校企共育的基础,我们将企业请进学校,在校园建立邓老凉茶连锁店,学校和企业二个培养主体一起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一起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施营销所有的课程“教、学、做”一体化,使师生在学院和企业二个主体中实现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双向互为转化,从而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3.1 创新组织管理体系

3.1.1组织管理体系框架

“校企共育”是一种基于董事会领导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我校与新南方集团合作建立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为例,校企共同开发《创业拓展课》,共建实训“基地”,该基地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实体,资产所有权按出资额归校企双方按比例持有。“基地”董事会由校企双方代表组成,在董事会授权下,学生经营团队(每个团队由8-12人组成)通过竞争上岗产生执行总经理及运营总监、财务总监、物流总监、市场总监和行政总监等,每个经营团队以1-5天为周期轮流全面负责基地经营活动,并对经营结果负责。因此,可以说,“基地”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真实的“实战”平台。实践管理体系框架具体如下图1所示:

3.1.2 双方职责和任务

(1)企业方的职责和任务:企业方负责基地的装修建设以及物品设备的前期投入工作;企业方负责办理基地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卫生许可等相应证照,并出任法定代表人;资产所有权归甲方所有;企业方拥有基地的经营权和冠名权,并按连锁管理的统一规定进行管理;企业方委派一名创业导师全程跟进学生经营团队的运营,并给予指导和管理;企业方定期派出培训团队或导师,对学生经营团队进行系列的创业理念、创业思维、技能、市场营销、营运、物流、财务、行政、人力资源、团队等各方面经营管理的实战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经营团队解决实际经营中的问题;企业方有权利和义务组织基地内和校园内,以及校际之间的经营、推广、创业比赛,为学生经营团队提供更多的实战锻炼机会;企业方有义务为在经营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团队和个人颁发由公司或公司与相关部门联合颁发的相关荣誉证书,为学生创造毕业后更容易就业、创业的通行证;企业方今后的招聘中,有责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或直接录用在基地经营实践中表现优异(尤其是获得荣誉证书)的学生;通过公开培训、选拔考试的基础上,按程序和相关规定决定入选学生经营团队的人员及负责人,当某个学生经营团队经营不善时有权利向董事会提出撤换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之要求;企业方在基地合约期满后,有权利按相关优惠条件优先续约;实践基地经营过程中,在基地运作盈利的情况下,在涉及学校已有其他公司经营产品,尤其是某些专营或限制同类经营产品合同到期的,在同等条件下,甲方及其关联企业有优先谈判、优先进驻权,目的在于扩大基地的经营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企业方有义务遵守乙方校园有关管理规定,如有违反,按校方相关规定处理。

(2)校方的职责和任务:校方尽可能出具相关证明协助公司办理相关证照;校方有可能的情况下委派一名工作人员,参与基地董事会工作,并出任监事,除担负正常的监督职责外并负责协调公司与学生经营团队之间的关系;校方协助甲方进行每期学生创业实践团队的前期招募工作;校方对参加基地董事会的学生经营团队代表有提名权;有权利在基地盈利的基础上,在扣除经营成本和优先支付给学生经营团队奖金后,根据实际情况,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具体数额由董事会讨论决定;有责任和义务为基地的学生经营团队免费提供在培训、经营、竞赛、市场推广过程中所需的帮助,如培训场地、竞赛场地、仓储场地、会议场地、推广场地、市场准入、学校内部沟通等。

3.2 建设专兼结合指导教师队伍

校企共育实体的指导教师队伍,由我校教师和企业的营销人员共同组成,我们会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专职教师向兼职教师学习工作领域中的岗位职业能力,兼职教师向专职教师学习教学规律,专兼教师持续不断地交流使教师队伍的素质呈螺旋上升的发展,形成了专兼制度的长效机制。

3.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学校和企业成为共同的培养主体。

打破原来校企合作时企业只是被动地接受邀请参与培养人才的状况,教育主体双方按照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顺序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共同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在现场实施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并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3.1 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以前的校企合作的课改是企业被动地接受学校邀请后为了短期利益而参加,而我们的校企共育其教育主体是双方,企业为了长远的人才需要而与我们一起主动地参与课改,教育主体双方按照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顺序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共同设置教学内容、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并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3.2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改必然会满足学生对职业能力的需要,加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等,所有这一切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能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以前的校企合作的课改是企业被动地接受学校邀请后为了短期利益而参加,而我们的校企共育其教育主体是双方,企业为了长远的人才需要而与我们一起主动地参与课改,教育主体双方按照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顺序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中的节点(即分项职业能力)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共同设置教学内容、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并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改必然会满足学生对职业能力的需要,加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等,所有这一切将会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能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4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绩效

成果推广及受益面:

市场营销示范性专业通过建设,特别是建立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了,更切合企业的需要,完善了我们的内涵建设,对外会产生积极的品牌效应。这一切将会给学院其他专业、广东省及全国兄弟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形成楷模作用,同时会吸引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从而满足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对市场营销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所以应用前景广阔并可以实现以下三个效应。

(1)提升效应。在校企共育的条件下,与企业共同依据工作流程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在教学现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共同制定学习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对学生的职业培养质量。

(2)促进效应。为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势必会完善各种机制包括:营销专业与行业企业信息互动机制、工学结合机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技能鉴定的协同机制、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机制、与行业企业合作的课程开发机制、实训教材开发机制、教学做融合机制、教育资源整合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双师教师培养机制及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

(3)是带动效应。我们将总结出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会给其他学院营销专业形成楷模作用,带动其他学院营销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水平,使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让广东省的高职营销专业步入良性的发展循环。

综上所述,我们一旦对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对全国的示范作用不言而喻。 学院着眼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努力创新办学体制,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为手段”的基本理念,积极探索互惠双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连续5年进行职业导向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采取“学工交替”、 “订单式”、“推荐式”、“代培式”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取得了毕业生就业率在100%、签约率100%,专业对口率85%以上,企业对学生的满意率在95%以上的较好效果,甚至出现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13名学生在大二时就与浙江省首家五星级饭店宁波南苑饭店签订了协议,成为“南苑管理班”的学员,毕业后直接在南苑饭店就业的好现象。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内涵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探索出了一条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行之有效的专业建设之路。

5 实施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在借鉴董事会领导下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产业优势和学校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校企共育的新领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5.1 具体建设思路

(1)依托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全程参与,搭建校企共育平台;创新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在企业内按行业建设若干子基地,如中医药营销实践基地、房地产营销实践基地、酒店服务业实践基地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基地逐步建成“新南方中医药营销班”、“新南方房地产营销班”、“新南方酒店服务业班”等订单班,实行人才的定向培养。

(2)由参与共建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人才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人才的培养质量。

(3)由我院市场营销专任教师和合作企业方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加强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5.2具体实施内容

(1)进一步完善“以岗位核心技能为导向,校企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完善我院市场营销以五大专业技能为重心、三个方向细分培养的“岗位核心技能导向,校企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锻炼学生在团队管理、市场营销、门店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技能,特别是强化其在市场调研、商品推销、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终端营销五大专业技能。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3)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与改革,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实施方法:

依托与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采用调查分析法,深入企业,获得第一手资料,在课题组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完成工作流程及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的界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共同制定实施教学现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形成学习评价标准。

6 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之思考

校企共育的实体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企业和学院一样成为教育主体,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打破原来校企合作时企业只是被动地接受邀请参与培养人才的状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教育主体双方按照工作领域的岗位技能工作流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块顺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根据岗位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共同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在现场实施工作流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共同制定学习评价标准并一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具体说来,可以通过我院与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为切入口,目前双方正在实施的“邓老凉茶工贸店”已经由校企双方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企业和学院一样成为教育主体,为了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由企业经理人和校内专任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团队,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 专兼教师一起根据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 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 编写具有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形成创业拓展课,它与其他课程一样,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内容、考核方案等教学文件完备。

我们将工作领域的工作流程中的节点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标准转化为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并形成创业拓展课。课程教学及考核过程与经营及考核过程高度一致,按进程分为上岗前培训及考核,试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熟练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提高门店营业额方案策划及考核和提高门店利润方案策划及考核等五个阶段。

专兼职教师共同在现场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一起共同构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并依据共同制定的学习评价标准进行学习评价。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以创业拓展课为样板,改革原来的课程体系。

特色: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将理论教学穿插于工作过程中,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加深对基本理论、原理的理解。

(2)课程设计与工作过程一体化。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3)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一体化。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4)教室与工作实践岗位一体化。相关教学活动在工作实践岗位中完成。

(5)课程考核与实践绩效考核一体化。课程考核与实践业绩考核高度一致。以《创业拓展课》为例,按进程分为上岗前培训及考核,试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熟练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提高门店营业额方案策划及考核和提高门店利润方案策划及考核等五个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一旦对基于工作流程的“校企共育”的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对全国的示范作用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 姬海莲,郑磊.培养与企业零距离无缝对接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8)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 课程项目化教学 研究解析 实践探究 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12-02

旅游英语作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体系的有机成分之一,积极发挥着调节优化教学结构、辅助协调关联学科教学开展、促进提升学生群体社交技能等一系列多重性的关键效用。而现阶段国内高职英语旅游教学还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轻视师生互动交流、缺乏有效实践锻炼等集中性的瓶颈问题。

及时合理地在高职旅游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化教学途径方法,灵活高效地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模式的创新,进一步细化实现教学理念从教条化到人性化、教学方法从单一化到多元化、教学模式从封闭化到开放化的具体可行的转化应用,从而使得学生群体在丰富多元、互动协调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演练中稳步牢固地检验所学理论知识、锻炼自我实践应用、提升综合技能水准。

一、高职旅游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概念特征基本综述

1.1 高职旅游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属性

项目化教学模式基于高职旅游英语学科的本质属性、具体特征,结合旅游文化社会实践与之相关的要素特点的联系衔接,从而使得相关教师进一步选择确立基本的项目课程研究主题,然后在一系列教学实践中创设铺陈具有学术理论内涵、生活实践气息、教学互动氛围的基本情境,进而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流程组件化的英语化旅游研究问题创设、基本旅游对象信息调查收集、旅游场景情境属性解析、运用旅游英语实践操作求证、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反馈等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健全完善学生团体合作、师生互动交流、反馈处理解决等的流程步骤,努力将课上课下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序有机串联,从而凸显针对性、具体性、协作性、开放性、多样性等项目化教学的核心索求与显著特征,这也是相关教师在进行具体细致的实践教学中应当侧重把握、重点体现的关键所在。

1.2 高职旅游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创设推进的流程步骤

首先,相关教师负责规划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基本课题、总体任务、环节步骤,不仅要紧密围绕课程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针对性划分模拟实习任务小组,还要集合学生具体实际,积极引导帮助学生铺设推进课上课下协调结合的途径方式;其次,细化分配各项阶段任务,侧重用生活化的旅游英语语言促使小组内的学生群体明确各自的操作关键点,从而使其得以制定清晰的任务计划;第三,学生在完成实践操作中的信息搜集、实地考察、报告撰写之后,相关教师应当及时集中组织各组成员进行实践成果展示、学习心得交流、操作经验分享,从而实现师生群体的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二、高职旅游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化解析与方法化实施

2.1 以社会生活场景为浸入式模式的来源

项目化教学途径的核心价值索求就是真实性、具体性,所有的教学活动也都是以理论知识的社会生活化应用为实现目标,所以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然后以旅游英语化的转换模式将其应用到实际具体的项目化教学活动之中。譬如在课上的项目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以自己摄录的旅游经历中的运用英语与外国朋友进行关于指路带路、超市购物、游玩互动等常见的真实性、具体化的场景进行幻灯片展示,并附带讲解自己当时与外国旅游有人进行实际英语化沟通交流的心理状态、旅游商务英语口语的沟通技巧,然后在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被充分激发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各自讨论所展示的影响资料中所蕴含的与课本教材契合的知识要点,进而要求各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运用纯英语式的观点阐述、心得分享等等,教师则可以在一旁运用英语口语进行辅助解答、针对评价,并对表现优异的代表极其小组进行英语口语式的精神嘉奖。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获得价值肯定、才能认同之后,迅速激发其深入探究旅游英语听说读写学习的热情与欲望,最终快速提升其实际高效的旅游英语交流沟通能力。

2.2 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高效性,增强项目化课程实践设计的多样化

计算机技术由于其科技性、高效化、智能式,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解决项目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参考资料匮乏、实时化旅游讯获取渠道单一等普遍难题,而且也使得侧重实践操作的高职旅游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模式更为多样丰富。

譬如在对近期兴起的云南丽江“木府”旅游热的案例讲解之时,一方面相关导师就可以通过绘图编辑软件、视频影音资源的操作应用,灵活巧妙地结合云南丽江“木府”旅游课程项目化模拟实践的科目内容、试验要求以及活动特点,设计编辑出严密精准而又有趣味的“木府”整体景观场景、旅游线路游览流程、导游游客互动交流效果图等等,侧重要求学生将旅游路线上的公共设施位置询问指路、特色小吃饰品宣传讲解、餐馆酒店食宿标准公布说明进行英语口语化的读识、英文书面式的标记整理,并鼓励学生在展示作业成果、分享心得体会之时,坚持运用纯英语式的语法语句进行练习交流;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组织学生自己上机进行相关旅游景区英文网页的浏览、读认,让学生熟练掌握未来实际的英语旅游过程中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技巧,充分有效地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识储量、提升自我内涵素养。而在这一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做好英语口语式的实时针对解答,对于集体性的难点要点进行及时中英文转化式的剖析,尤其是一些专业化的旅游英语词汇、短语、套语,要注重深入浅出、灵活诙谐地进行中文化讲解,再要求学生进行英文式认读、记录。从而使得学生以放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练习旅游英语的听说读写,最终着重培养学生最为直接精准的英语语境感知度以及语境熏染能力。

2.3 细化规范校外实习项目化教学操作流程,侧重组织开展多人小组联合协作

我们开展项目化教学模式创设应用,就是要在最真实、最实际、最契合的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宾馆等实际场地中锻炼学生群体的英语运用技能水准、现场突况处理应对技巧等等。加强校外实习的具体操作,规范模拟演练教学的各个程序环节、注重组织开展多人小组协作就显得必要而关键。

三、高职旅游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内涵价值与效用意义

3.1 旅游实践教学系统的架构层次进一步得到拓宽纵深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由于其学科自身的严谨性、程序化、规则式,一直以来都秉承严格遵循书本理论指导、按部就班实习操作、循序渐进回馈处理的固定单一的教学学习路径。大多数实习教师也普遍按照既定的实习实践规划设计带领学生进行类似“旅游景区宾馆几日游”的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浏览、知识讲解、要点强调,而不敢放开手脚,大胆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操作的发散式思维、创新化实地操作以及多元式教学指导。

而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旅游英语环节的引入创设,其结构层次也会进一步得到实践途径的拓宽以及应用内化的纵深,实习导师也可以宽泛自由的整体规划下,因地制宜地创设场景模拟教学情境、灵活多样地开展互动交流反馈,真正体现项目化实践这一环节的检验所学、凸显不足、拔高自我的关键内涵。

3.2 稳步拔高学生群体处理解决英语旅游学科应用问题的实践能力

由于相当一部分实习导师都是本着“象征性带领、放羊式指导、形式化反馈”的“特色原则”进行高职旅游英语实习演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学生群体也“逆来顺受”地权作参观游览旅游景区,最终导致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专业学生的旅游英语读写听说能力差强人意地严重偏离既定规划的不堪结果。

而通过一系列项目化教学途径方法的创设推展,也使得参加实习的学生群体可以在相关教师的多元开放的指导下在旅游景区现场实践中充分释放自身想象力、尽情挥发自我潜在的创造力、无限升华群体的团队协作力。这不仅契合了新课改倡导的“发散学生群体学习思维、释放学生群体实践能量”的核心价值要求,也合理高效地实现了既定实践教学目标,同时也为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完善改进以及长效推进积累了切实有效的实践经验,可谓一举三得。

四、结语

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入推进是一项辅、更新性的综合化教育教学实践工程,在整个高职旅游英语教育系统中发挥着改进调节的关键效用,也是实现我国高职旅游英语教育系创新化、国际化、产业化的重要借鉴手段。进一步落实推进项目化教学途径方法的推广普及,铺设推进具体细致的项目化实践教学的流程步骤,稳步提升拔高学生群体的旅游英语口语表达沟通交流水平、旅游引导感知处理的素养技巧以及旅游文化人文内涵的综合气质,从而有力助推我国高职旅游英语教育教学系统的快速、协调、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凤云.刍议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J].长春示范学院学报,2010(1).

[2]谢金艳.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英语口语”课程设计[J].学园, 2010(14).

[3]廖凌志.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建设目标与内涵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日语;工作任务;案例教学

一、引文

2014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诸多高职日语教师在探求学用相长、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力求凸显高职特色的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身为日语教学一线教师身临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直在探索见效快且与岗位任务对接的教学模式,接合高职日语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情景案例教学课,哈佛商学院最早使用案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分析商务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式教学促进日语专业基础知识不断内化的同时转化为操作工具。作为高职院的日语教师,面对专业萎缩的局面,不得不思索如何培养实用性强的、且适合社会需求的日语人才。岗位案例教学以实践性强的情境为载体,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日语商务文员岗位的案例的教学环节

通过岗位中的具体任务的案例,指导学生学习文员岗位的日语商务用语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具体任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面谈、邮件、电话等形式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报告问题、解决问题等。在这系列过程中可以结合专业基础知识给出具体运用到的日语词汇、表达方式,也可以给出不同形式的固定用语和任务完成所需的常规业务流程。

(一)企业案例采集需要呈现具体完整的任务过程

案例是完整的任务,而不是片段的。以下列举一个处理产品问题的案例。刚入职到某贸易公司小吴向客户电话确认产品交付情况。但在电话里得知产品出现问题,客户极为不满。小吴向所在部门领导汇报之后,被马上派到客户方进行现场确认、致歉,并商讨处理方案。

(二)教师给学生提供案例相关的日语词汇和表达及任务完成的流程

以上述案例为例,该案例以电话形式确认问题,并拜访面谈解决问题。在此,教师可以提示的日语词汇有“御社”,“弊社”,“不良”,“不具合”,“修復”,“損害”,“補償”,“検討”等。可提示日语表达方式有①お世話になっております。(承蒙平时关照。)②商品不良との事ですが、どの様な不具合か確認させて頂けますか。(产品中的次品,请给我们确认下好吗?)③この様な不具合なんですけど。(贵社怎么能发这样的次品,让我们很为难!)④この度の一件、大変申し訳ありませんでした。(这次的事,实在非常抱歉。)⑤それで、御社としては、どうお考えですか?(那么,就这次事件贵公司的想法是?)⑥弊社と致しまして、不良部分で今すぐ直せるものは全社を挙げて修復し、出来ない物については弊社で損害を補償させて頂くと言う事に、決まりました。(公司决定,所有员工全力以赴补救,无法补救的本公司将给予赔偿。)⑦この度の事を弊社内で検討し、教訓と致します。(就本次事宜,公司内部将再研讨,以此为戒。)⑧今後、この様な事が起らぬ様に 致したいと思いますので、これからも よろしくお願い致します。(本公司今后一定避免发生同样的事件,还望继续多多关照!)

(三)师生进入操作环节

教师给出任务完成的常规流程,并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完成电话文和面谈文,进行面对面点评。以上述案例为例,其常规业务流程是①确认事实,②致歉,③报告上级,④解决方案。点评时教师列出范文对照,使得学生直观认识问题,也学习问题处理方式,明确类似业务处理的流程。最后为了掌握并巩固所学知识,设计出类似案例进行岗位任务的仿真训练,达到实际操作准确无误的目的。

三、总结

职业教育最前沿的德国,在高职教育中主张“高新技术下移到职业技术教育层次,才是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新特点”。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教育也重视结合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国外的职业教育实行“工读交替制课程”,也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相结合的模式已经很成熟也很成功。国外高职院校以岗位典型任务为载体,切实做到与生产过程的密切对接。从日语人才市场文员岗位供需角度切实对接产业需求,典型岗位任务引领的岗位案例教学是高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课程,也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拿来即用”的人才的切实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蒋秀娟.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课堂[J].国际商务研究,2006(6).

[2]刘晓.日本韩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J].团结,2008(6).

[3]陈为民.激活高职日语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4]周翊.孙雪波.高职应用日语专业语言实训模式探析[J].职业教育,2010(5).

第12篇

Abstract: The selection of a subject,which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of electronic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one of the key steps to promote the graduation project innovation. This paper melt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with the graduation project process, from the view point of the source of the subject, the form of the subject and the re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selecling process. So, it puts forward som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the reformation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curriculum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lectronic majors.

关键词: 高职;毕业设计;创新;选题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graduation project;innovation;subject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011-02

0 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思想、定位、目标的不断明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毕业设计作为高职教育中最后一个且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环节的选题工作又是毕业设计进行的第一步,起着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作用。本文即是从选题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将创新能力培养与高职毕业设计相融合的方法。

1 现况分析

传统的高职电子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多采用××电路设计或是××系统设计,并且在任务书中给出明确的设计的功能要求和参数要求。其主要问题体现为:

1.1 这类课题建立在指导教师的思维框架下,学生完成过程中无需经过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阶段,即没有概念设计的步骤,也就缺少创新的机会。

1.2 这类课题往往与企业和市场相脱节,学生设计时通常不会考虑市场价值和技术的先进性。

1.3 学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明确的功能和参数的实现上,文献检索的范围很窄,基本不会涉及专利的查询。很难感受到企业岗位的需求。

1.4 容易出现类型单一,内容偏少的现象。

由于在毕业设计环节,这些问题的存在,常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缺乏内涵,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2 选题工作的创新

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的第一步工作,选题是十分重要的。想要设计过程和内容创新,那么选题内容和方式必须首先适应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课题来源的创新

传统课题一般是由指导教师主观出题,有的来源于电子专业范畴中的一些经典实例;有的来源于指导教师自己承担的研究项目。学生仅仅是被动选择,因而,学生喜欢选择简单的课题或是指导较为宽松的老师的课题。若要改变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去寻找课题。拟定欲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再与指导老师讨论研究具体内容和工作量,最后共同确定课题。由于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在确定课题之前学生对课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选题的盲目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②深入企业寻找课题。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尤其是学生有意向工作的企业,了解企业产品和运作情况,到现场去发现问题,或是参与企业的技改项目,然后经过提炼后从中确定毕业设计的课题。这种课题来自于企业,并有可能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或流程上的创新。

③从市场已有产品的缺陷中寻找课题。选择一些刚上市的新型电子产品,了解产品的主要缺陷,然后通过功能分析和原理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从中确定毕业设计的课题。这种课题可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甚至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

2.2 课题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课题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多数采用一个明确的课题名称,然后指定具体的功能要求和参数要求。这样一来,学生无需创新,只要完成具体的产品设计即可。所以课题形式也应有所改进才能把创新能力的要求真正纳入毕业设计中来。建议可采用以下形式:

①新产品的设计。以某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结合本专业的知识,解决该问题,设计一个新产品出来。此时,该课题只有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信息,不给出确切的产品功能和参数指标。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先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确定产品功能,提出创新想法,完成新产品的概念设计。再根据成本、功能和参数特性筛选性价比高的可行性方案。然后再确定产品实现形式及具体参数范围。这种课题形式明确地提出了很高的创新的要求,给学生很宽的发挥空间。

②企业技改或流程的优化。以企业技改或流程优化的任务书形式下达毕业设计的课题任务。将具体企业环境、企业要求和企业流程引入毕业设计环节中来。由于企业问题多种多样,即使是相同的问题,在不同企业中也会需要不同的方法解决。采用这类课题形式,不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一些企业的运作流程,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灵活处理现场问题能力。

③现有系统或产品的改进。提出现存某个电子产品的缺陷或是不足之处,要求学生进行改进或是提高其性能参数。这类课题形式,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创新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从被完成任务的状态中,带入到主动求解问题的气氛里,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因此也能产生水平较高的毕业设计作品。

2.3 课题确定流程的创新

传统课题确定是先由指导教师申报,再由分院或系部审核通过后下达给学生。课题公布后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才能对课题有所了解,然后再着手进行设计。整个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导致很多学生把毕业设计当作是负担,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整个过程。

作为毕业设计环节的起始端的选题环节,如果能调整流程,让学生适当的参与确定课题,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笔者认为,可尝试以下两种方式:

①毕业设计环节开始之前,鼓励学生主动联络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各位专业教师,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指导教师。然后再通过与指导教师的进一步沟通,来选择自己想要做的毕业设计课题。最后,再由指导教师将课题整理后申报至分院或系部审核。

②将毕业设计环节和顶岗实习环节相结合。学生先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问题,然后把问题带回学校,与教师共同提炼出毕业设计课题。

总之,毕业选题环节开始之前,学生就应该参与,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还能根据学生个体特点来设计课题。毕业设计中将产生更多的创新亮点。

3 总结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创新性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应该是高职教育中长期努力的方向。选题工作作为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将对后续工作有着关键的影响,尤其应该注意。笔者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同英.改革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3).

第13篇

【关键词】专业英语 会计 问题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47-02

一、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兴趣不高。

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即便通过大一基础英语教学后水平有所提升,当面临专业英语教学时,很多学生对此转型表现出了不适应性: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不多;对于专业英语知识的畏惧和抗拒;觉得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重合而感到枯燥乏味等等。

2.教材与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目标不匹配。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要以岗位为需求开展教学”。然而,纵观市面上的大部分教材,大部分都是对国外专业文献的展露,这种侧重专业知识理论的英文教学,没有体现出专业英语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且对于广大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过高。以会计专业英语教材为例,大部分教材的内容虽然涵盖了常用的专业英语词汇、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的英文描述等,但都是难度过高或课文篇幅过长,对于培养学生用英文处理相关会计业务的教学内容却少有涉及。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表达沟通能力;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在职场中用英文表述各项会计业务的能力,学会用英文进行会计业务的记账和处理,独立完成英文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而大部分的现有教材所体现的都是“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甚至有些教材实际上更像是一门会计专业英语阅读,不能培养学生的听、说和实际操作会计专业英语的能力;并且,这种理论性过重的教材难易程度更适合于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大部分高职学生会觉得这种理论教学过于枯燥或难度过高,不能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3.会计专业英语教师的匮乏。

专业英语教学走入高职院校的时间较晚,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专业英语教师的储备不足,教授该课程的许多老师都是原有的基础英语教师或者是相关专业课程的中文教师。但是,会计专业英语是一门学科性较强、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教授该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还必须掌握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了解外贸或涉外企业的财务工作内容和操作流程,才能保证完成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然而,高职院校教授该课程的大部分基础英语教师都没有学习过专业会计知识,对于会计工作的流程和内容也不够了解,他们所传达给学生的只是一些专业的英文词汇或是简单的知识介绍,缺乏专业知识的英文解释和会计业务的实际英文操作。即便选拔出的某些专业教师,他们虽然专业知识扎实,但是有些老师要么英语水平不高,要么缺乏英文教学经验,不能有效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4.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都是以课堂为主、以书本为主,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师只是对于一些专业英语术语做出解释说明,对于一些英文原句进行翻译分析。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过于单一,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枯燥,而且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不强,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发展。这种脱离了实际工作需求、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自然不受学生欢迎,难以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5.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引入了专业英语教学,但事实上很多院校对专业英语教学的投入仍然难以满足一线的教学需要。例如:欠缺对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和建设;课时分配过少,一般都是一周两节;老师和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认识存在偏见,认为该课程的知识不一定能运用于大多数学生今后的就业之中,因此该课程可有可无。这些都有碍于专业英语教学建设的发展。

二、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建设的改革方法

1.高度重视会计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具体的措施建议如下:高职院校需特别设置会计专业英语教研组,定期举行教学研讨和学习培训;从普通基础英语教师团队中选拔出一批英语功底扎实的教师,进行专业的会计知识培训,并组织他们参与会计工作实践,甚至可以组织部分人去海外高校学习先进的会计知识,帮助他们成为学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骨干;在招聘人才时注重引入兼备英语与会计知识的人才;也可从会计专业教学团队中选拔出一些英语较好的老师,对他们进行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让他们参与到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团队当中。除了学校的努力外,作为普通基础英语教师,也需要梳理正确的转型意识;应当认识到:“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努力学习与专业英语教学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积极面对转型带来的变化,以适应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多元化”(黄O,2009)。

2.整合会计专业英语教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材是保证教学实施的根本,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体现。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要突破传统教材“理论性过强”的特点,必须建立自己的特色――“实用性、层次性、综合性、灵活多样性”(莫再树,2003);高职会计专业教材,不仅要满足学生对于英语听说读写知识的需求,更要体现出会计专业英语的实际可操作性。笔者建议:高职会计专业英语的教材,可以以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为依据,按照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分为企业的建立、生产准备、投入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利润的产生和分配这五大基本流程;课程内容更加真实和贴切会计的典型工作流程,以实用为原则,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实训,通过会计工作情境、具体案例、技能训练等方式,强化了实践教学的环节,注重学生理论的提升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构建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模式。

3.注重会计专业英语的实训实操。

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建议开拓实训课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完整的操作起来,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据,按照实际会计岗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不仅能够用英文进行会计业务的描述与日常沟通,看懂和处理各种英文单据,而且能够独立地完成英文会计记账,并且完整地编制出英文会计报表,以解决英语语言学习和会计工作实践脱节的问题。可以引入真实外贸企业或外资企业所发生的会计业务或各项会计工作案例,让学生熟悉英文会计工作的内容,帮助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也可以选拔出优秀学生与教师一同参与到企业实践或是海外学习当中,真正地做到课堂的延伸,开拓教学视野。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会计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大多采取的是一种“阅读+翻译”式的教学方法,这不仅忽略了英语的听说训练,而且造成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内容枯燥、不实用,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沉闷。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做到以学生和岗位需求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建议教师授课时引用实际会计工作的英文案例,采取小组学习方法,让学生共同探讨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英文会计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至于英语的听说训练,不仅仅满足于掌握会计专业的英文术语、理念和行话,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具备财经类英语知识的背景;建议可以开展不同的财经主题的口语训练,模拟真实场景,提升职业英语的交流能力。

三、结语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建设起步较晚,又没有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专业英语的发展,需要各位英语教师和整个学校做到“上下一心”:高职院校必须加快专业英语的建设步伐,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从各方面对专业英语教学予以支持;同时,广大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今后的英语教育必定是跨学科的综合教学。就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而言,必须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主导型的教学模式,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将会计的专业知识融入英语教学当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适应国际化的发展提供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O.高职“双师型”专业英语教学团队建设途径[J].重庆市管理职院学报,2009.

[2]莫再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3.

第14篇

关键词:高职;实训教材;建设

实训教材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职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因此,高职实训教材建设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最终落实到实训教材内容上。如何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高职实训教材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以“双师”结合为手段,优化编写人员队伍

高职实训教材要求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反映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术水平,学生学过之后即能上岗操作,并能解决生产工艺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这样的教材单靠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只有教师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紧密协作才能完成。为此,高职实训教材的编写要由行业专家与教师共同完成,这样教材才具有高职特色。

二、以高职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实施高职实训教材建设

(一)高职实训教材要突出职业性

高职实训教材的职业性是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要反映专业培养目标所指向的职业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也就是说,高职专业教材不仅要体现知识性,还要体现技能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教材内容,要求在教材的编写上以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融学术性知识与职业技能知识为一体,突出以职业技能知识为主、以学术性内容为辅的特点,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充分体现出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高职实训教材要突出区域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的不同,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向、规划目标也都有着较大的差别,教材的内容要反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这种内在要求,准确定位教材适用的区域,突出体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功能。

(三)高职实训教材应突出前瞻性

高职实训教材应以介绍成熟稳定的、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和国家标准为主,同时介绍新技术、新设备,并适当介绍科技发展的趋势,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技术进步的需要。要经常与对口的企业保持联系,了解生产一线的第一手资料,随时更新教材中已经过时的内容,增加市场迫切要求的新知识,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适合企业的要求。坚决防止出现脱离实际和知识陈旧的问题。

(四)高职实训教材要便于学生自学

高职教育的学制与学生的后续发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学。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率,必须打破以往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与表述严谨的编写风格,在格式及语言文字的表述上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融汇于可读性强的案例之中,以归纳总结的形式来把握专业知识的严谨与职业技能的规范。

三、要符合高职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工科类实训教材

工科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标准、技能、工艺、流程等的掌握和运用,从而培养相应专业的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工科实训教材在编写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材中必须对实践教学中所使用的设备的技术参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设备维护等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说明,使学生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

2.在教材中必须明确操作规范,各种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对技能标准、技术工艺、工作流程的数据要精确,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3.在教材中必须明确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以便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和记录,确定其学习成果。

(二)文科类实训教材

文科类实训教学是将实务操作训练和专业实习相结合,即实务教学。在编写文科类实训教材的时候要体现以下几点:

1.文科类实训教材强调的是如何熟练地运用“实务性”知识即具体做某些事情的技艺和能力。因此,在教材中要以案例性知识、流程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为主,使学生熟练掌握做某件事情的过程、方法、经验,使学生熟练掌握事务处理的流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处理某些事务的能力和方法。

2.在教材编写中要突出实务操作的流程、技能,设置的训练项目要具有真实性,要有具体的操作提示,设置真实、生动、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情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相互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四、高职实训教材要与“双证书制度”相衔接

所谓“双证书制度”是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高职“双证”教材是指能同时满足高职学历教学与职业资格教学需求的教材。我国从1993年起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和用人单位录用员工的重要依据。目前,教育部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取得“双证”即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才准许毕业。因此,构建高职“双证”教材体系,实施“双证”教育以满足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教育培训需求迫在眉睫。

(一)高职“双证”教材应从学生就业和岗位需求出发,满足社会需求

高职“双证”教材应从学生就业和岗位需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教材,以职业标准为依据,重点突出“实操与技能”实践性环节,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模块,以任务引领为出发点。通过业务场景设置、工作任务分配、作业流程熟悉、岗位职责明晰等环节,凸显高职“双证”教材的特性。此外,高职“双证”教材不但要满足高职教育现状和社会需求,还应对社会需求的分析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眼光,分析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做到融汇新教学理念、新技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岗位以及劳动形态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构建立体化“双证”教材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高职教学从单纯的课堂向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实践场所延伸的发展趋势,单纯的纸质教材已不能满足高职实践教学的需要,开发以电子出版物、影音教材制品、网络课件、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功能教学包等方式为媒介的“双证”教材,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便于授课教师更加形象地讲授本门课程。

五、要重视校本实训教材建设

实训校本教材是实践课程指导教师根据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和职业特点,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写的在本校范围内使用的教材。在当前优秀高职实训教材匮缺的现状下,实训校本教材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特色的一种体现,既有利于培养教师,又有利于加强学科建设。因此,各高职院校要加强领导,重视鼓励教师进行校本实训教材的开发,多管齐下,做好校本实训教材编写工作。

(一)制定政策积极引导,激励教师编写教材

各高职院校应抓住高职实训教材建设方向,制订经费资助、工作量考核、专业扶持等政策,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把教材获奖率、教材出版率、教材使用率作为考核实践指导教师教学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

(二)建立科学的教材质量评价机制

首先,教师应填写自编教材申请表提交系(部)讨论,系(部)根据课程建设和教学任务、教学计划的实际需要,对申报内容进行评议和审核并签署意见报学院学术委员会;学院学术委员会根据全院课程建设总体规划、教学任务和教学改革以及经费承受能力等情况对学院对系(部)教师上报的自编教材申请进行审批,被批准编写的教材按要求进行编写,并于规定时间交稿;教材完稿后,应由对该课程或相关学科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并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以及聘请相关企业人员担任审稿,提出审核意见;编写人应按审稿人的意见对教材进行修改,教材修改合格后由主审人签署意见方可同意出版;教材在学校使用一个周期之后,收集学生、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建议,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否一致,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水平等信息,再进行修改,以确保校本实训教材的质量。

总之,高职实训教材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理论上、实践中都会遇到许多困难,只有加强统筹规划并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出版社的全员积极参与下,才可能编写出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实训教材。

参考文献:

[1] 林俊标.以核心训练项目为主线编写新教材[J].机械职业

教育,2007,(2).

[2] 邱坤.高职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材[N].中国教育报,2007-

12-13:(4).

[3] 代祖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策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2002.

[4] 周谨.高职实训教材开发途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

(1).

第1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商务英语 职业能力 培养策略

一、引言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国际间的商务活动日趋频繁化,为了符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各大企业更加看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为特色的教育体制。那么,如何将这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成为职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经贸人才则是非常关键的,那么我们在讲授商务英语课程时需要做哪些改进才能达到此目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高职商务英语现状

从现阶段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课程安排和教学目标以趋于规范化,但是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授课教师没有太多的相关企业工作经验,对专业知识和业务流程不是非常熟悉,所以教师制订的授课计划的针对性不强,教学内容也缺乏实际应用性。2.虽然现在各大院校对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做了很大的改革,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还是比较单一的,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不高。3.目前教育体制下的考核方式大多以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基本上都是比较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于职业技能部分的考核相对较少。4.由于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所提供的校内实训场地不够充裕,实训设备也不够完善,以致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得不到充分提高。针对以上几种情况,笔者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三、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

(一)才技兼备的“双师”教师

所谓的“才”指的就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常识。首先,可将教师按照其本身所学专业进行专业化划分,例如学的是商务英语的教师就教授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的是国际贸易的教师就教授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与所教专业对口,不仅可以快速地从整体上对该专业进行把握,而且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各相关岗位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对教师的整个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次,教师必须要具备与专业相关的资格等级证书才能够上岗任教。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们就业的一个有利的“敲门砖”,但是考取的过程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果教师自身先考取岗位技能证书的话,就可以对资格考试的整个流程和步骤以及考试内容和重点都有所了解,这样的话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资格技能的培养,使他们提前获得能够胜任岗位的工作资格。

所谓的“技”指的就是教师在企业所获得的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才”是属于理论知识的范畴,而“技”则是属于实践的范畴。那么,如果教师能够将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话,他们与岗位衔接的速度不仅会大大缩短,也会使他们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因此,教师必须要到企业去实践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二)“即学即用”的教学内容

与基础英语侧重日常用语和基本表达不同,专业英语的理论知识则更加复杂难懂,也比较枯燥。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准备教学内容时要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精心地筛选,所有的内容都要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并有侧重,有针对性地选取出每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将那些复杂深入的内容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除了准备相关的案例,视频,音频等资料外,还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地加入到收集资料的行动中,以激发他们去主动了解各岗位的工作情况,缩短与岗位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要对教学内容及时地进行更新,以不断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三)“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如果把授课内容比作“一剂良药”的话,那么授课方式则是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充分吸收并掌握的“药引子”。授课内容再好再丰富,如果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的话,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也只是一些无用功,因此授课方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教师可用“模块讲授法”和“流程连接法”将专业知识以模块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按流程的顺序连接起来,使整个知识点变得连贯,但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引入和衔接要自然,应以启发式为主,同时要多种教法共同使用,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其次,各教师间要相互沟通,将本专业各科目从“各自为政”转变为“统一化管理”,并且要对教法多加研究和探讨,使学生对每一门课程都保持长久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将每一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反复强化,让学生达到能够当堂学,当堂记,当堂用的程度。

(四)“内外兼修”的实战模式

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实践,所以实践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这里笔者所提的“内外兼修”指的就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要同步进行。教师可将同一专业的学生分为两个部分。基础较好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一组,其他学生为另一组。前一组学生可提前到实际就业岗位实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岗位角色,熟悉工作内容,缩短与岗位的对接速度,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中不仅可以了解到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还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更有针对性,具有与企业同进步的特点。后一组学生则需要先在校内进行实训,要做到即学即练,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避免产生问题死角。两者同步进行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实训“一刀切”的问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五)“理实一体”的考核方式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制度和考核方式应向“理实一体”的综合化方向发展。考核内容除了专业基本理论外,还应增加口语,资格等级证书以及专业技能实际操作等内容,并且每一部分的考核成绩都应作为最后综合评定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从多角度更加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直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及弱项,以便明确学习的方向。

四、小结

如何让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得更好,更加与企业接轨,使学生更符合企业的需求,这是一个需要教师们长期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但只要教师们不断地去探索,去改革,这个专业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宋红艳. 提高高职英语教学中综合职业能力的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