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音乐实践教学范文

音乐实践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音乐实践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音乐实践教学

第1篇

乡土音乐文化的内容、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总是与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是其它文化无法替代的。乡土音乐有很强的渗透力,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不自觉的被打上了乡土文化的烙印。将乡土音乐纳入幼儿园课程之中,形成具有自己幼儿园特色的园本音乐教材,那么,幼儿园音乐教育将会更富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1 发挥乡土音乐的教益功能,陶冶幼儿的品行。

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教育过程能否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例如:在我们宁波电视台播放的《来发讲啥西》歌曲中有几句“闲话要讲讲道理”等,这样的歌词既是我们宁波人自己方言而编写的歌曲同时也是富有教育意义的。意思说:“做人有话要好好说,不能无理取闹等。从中让孩子在学唱中快乐的体验了属于我们宁波自己的歌曲而感到骄傲,在情感教育上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为了一件小事情吵架而不团结。除了地方乡土文化外还可以灌输我们中国乡土文化的歌曲。例如:学习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时可以借助影片资料《雷锋》让幼儿观看,使幼儿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大班幼儿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幼儿的音乐教育还应是“快乐”的,再配上让幼儿与音乐一起游戏,在快乐游戏中主动探索感受音乐、大胆创造音乐,满足幼儿活动和交往的需要获得应有的自我愉悦与审美享受。

2 利用乡土音乐作教材,培养幼儿创编力。

教师选择内容应该从幼儿的周围熟悉的环境选取教材,使本土教材内容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高于幼儿生活,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共鸣。比如:大班歌唱活动《夸夸我们的家乡》我可以把它改编歌词,结合自己宁波美食,美景来改编歌词。来表达和赞夸我们自己的家乡----宁波。(歌词:夸夸夸,夸家乡,我们的家乡叫宁波。宁波汤圆甜又甜呐。奉化芋艿香又香呐等)。教师通过图谱结合,欣赏,学唱,让孩子在歌词改编中体验了夸自己家乡的乐趣,同时也体会了身为宁波人的骄傲。

在改编歌词,学会了唱歌曲,欣赏歌曲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变化演唱,结合宁波的美食替换宁波的美景之部分的歌词。(歌词:夸夸夸,夸家乡,我们的家乡叫宁波。宁波灵桥真牢固呐等)进一步探索表现“宁波人夸宁波的自豪”。我们在美食,风景创编的基础上还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比如:进行引导我们除了是宁波人,还是那个地方的人。还可以说除了我们是宁波人范围再缩短我们是宁波市什么区的人。例如:宁波鄞州,美景梁祝公园等。宁波慈溪,美食杨梅等。一一进行创编欣赏歌唱。活动后,幼儿意犹未尽,老师们便还可以将此活动延伸到区角中,配上打击乐器成为音乐角的一大保留节目。

3 结合乡土音乐教学,渗透乡土文化习俗。

通过"看"和"听",潜移默化地使乡土音乐在幼儿脑中扎下了根,调动了他们对乡土音乐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欲望。从中将乡土音乐与活动主题相结合挖掘本土音乐资源,激发幼儿对乡土文化的习俗了解。

比如: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让孩子欣赏《马灯调》让孩子了解春节那喜庆场景。仿佛看到大街上舞龙舞狮,马灯非常热闹,人们在快乐过着新年。使孩子在歌曲中了解了新年的文化习俗。

第2篇

【关键词】新教材;教学研究;素质;教育

1. 指导思想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告诉我们: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目标是“育人”而不仅仅是“育才”;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音乐新课程提醒我: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对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探究与创造,弘扬民族音乐也尊重多元文化。

2. 新课程教学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2.1 学生“学”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当代学生是听着各种媒体传播的大众娱乐性音乐长大的,因此从心理上比较接受通俗音乐排斥课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又由于音乐基础知识的缺乏,对音乐语言运用的理解比较生疏,在实践和创造中的表现不太理想,合作效果差。

(2)学生学习的动机。小学阶段,应接不暇的各种作业使学生一直处于情绪紧张、精神疲惫的状态下;相比之下, 音乐课没有升学压力、没有高低分之心理落差,自然而然成了一堂休闲放松的调剂课,使学生对学习音乐课不重视。只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促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教学是育人最好的教材,她能启迪人生,给人以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更重的要是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他各科的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条件,以促进教育的和谐全面发展。教学中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材中的旋律、歌词,都是有潜力可挖的,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体验其中的奥妙,学生就会在学习态度上有所转变,有所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随之感兴趣,肯下功夫、花力气。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积极性。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民族的文化品位。见于这一观点,我们就应当重视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进来,我们的教育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2.2 教师“教”的问题。

(1)教师的教育事业心。良好的教学心态是音乐教师必备的精神状态。在普通小学教学工作中, 音乐课总是摆在次要地位,常因特殊需要被冲走;除了有节日庆祝活动或音乐比赛外,平日里,学校领导是不会踏进音乐教室来关注你教学的;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不配合而引发的教学事件带来的情绪冲击,无论是哪种状况,作为美好情感的传递者――音乐教师只能以平和的心态坦然去面对,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热诚开朗的心,才能不断求进,默默中创造不平凡的教学业绩,开创属于自己的特色天地。

(2)教师的教学仪态。微笑、热情、善解人意的表情会拉近师生的距离,充满动感的手势能鼓舞学生的激情,这些无声语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媒介。“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当你浑身散发着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痴迷出现在学生面前时 ,他们马上会感染你的快乐、接受你的鼓动,不由自主地走进你所展示的音乐世界。

第3篇

关键词: 歌唱教学 兴趣培养 能力培养 自信心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向前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如何在这一使命中发挥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应该对创新教育大形势进行深刻认识,从创新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好坏,将会极大地关系到素质教育发展的成败。而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成份,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关键。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 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 因此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举足轻重。

因此,教师应该大胆重组教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上课,效果应该不错。

一、教师要冲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

音乐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国民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的,它既可以乐已也可以娱人,并以其自身的快乐本性使学生沉静在美的享受之中,而了解学生是教学发展的主体,建立起知情并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教学空间。内容丰富,灵活运用教材,降低知识难度,强调学习过程,重审美、情感的能力培养;时间上有保证,每节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课堂气氛,师生融为一体,共同参与活动,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

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在音乐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而且更应该在新形势下积极转变传统的观念,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审美观念为宗旨,培养学生兴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音乐教师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而且还有会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的教育技术,善于驾驭课堂,创设和谐课堂的能力。既让学生喜欢上这节课,又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网络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

2、运用教师语言激发兴趣。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艺术魅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教师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精心安排设置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唱歌教学中来,教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3、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在教育教学中的力量是巨大的。音乐是净化心灵的一门艺术,它以优美的旋律、荡气回肠的音符、感染听众,引起共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这种效果是任何学科的教学手段也难以达到的。它蕴含丰富的想像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驰骋。这对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学习《雪绒花》这首歌曲时,可让学生想像冬天下雪时在室外玩耍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去体味音乐优美的旋律和美好的意境,歌唱教学虽然是技能课,但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鉴别美、审美的能力,而并非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音乐人才。作为基础教学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因为,没有兴趣作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

三、教师做好范唱,恰当引导学生

尽管如今的新课程有很好的音像资料,但教师的范唱最能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印象。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必须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必须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例如:在教学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律动,这时,有的同学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老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轻声演唱歌曲的,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想象歌曲的甜美画面。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扩大学生视野,增长知识音乐课中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认识到在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学生的真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喜爱音乐,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来体验音乐的美感,以自已生动活泼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健康的审美体验。同时还课题提出一些问题来恰当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七子之歌》这一歌曲时,在枯燥的节奏教学环节中,依次设计了一组问题“七子”指的是什么?词作者是谁?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是怎样理解歌曲的?让学生探究讨论。学生结合自已所了解的,不难说出以上几个问题,然后再通过欣赏,此时学生的情感伴随着他们内心的心理体验,自然地流露出来,练习也伴随着生动的审美体验。

音乐课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新的课标为我们树立了新的奋斗目标,音乐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从学生的快乐出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以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不断改革,不断进步,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去努力创造情感化、人性化的歌唱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温恒福. 论教学方式的改变[J].中国教育学刊.

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流行音乐;辅助教学;音乐优势;深化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54-01

随着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深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模式陈旧、手段单一、方法落后等弊病愈发明显,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感受力与创造力的发展。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承载着人类思想与感情,蕴含着人类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与生活有许多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流行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更显示出其独一无二的功能与作用。

一、凭借流行音乐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产生之前,小学音乐课堂充满了专业教学的声音。在内容方面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音乐感受力与创造力培养不予重视;在教学方面注重传统教学的规律与经验,对于学生音乐兴趣及音乐认识不予重视。课堂几乎采取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许多学生原本对音乐课有着美好的憧憬,在经历音乐课强压式教学后不再对音乐课感兴趣,甚至认为音乐课是一种负担。音乐课不应该死气沉沉,它应当像音乐一样充满快乐,音乐课与其他科目不同没有升学考试一类的考核内容,学生上音乐课是一种等同于娱乐、消遣方式充满轻松活跃气氛的享受,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心态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简单、通俗易懂、节奏紧凑,充满真情实意,并深受观众喜爱的歌曲。有些流行音乐在人群之间传唱,学生甚至未经教师传授就已经熟悉,利用流行音乐这个优点教师很容易就能带领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不但不会使学生有生涩感,反而会让学生感受到有亲切感。由流行音乐作引导让学生学习音乐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在进入经典音乐教学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了解经典音乐含义,产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让学生能够获得经典音乐的真谛。

许多流行音乐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旋律,它作为音乐首要要素有一定组织、节奏,学生有规律可循因此学习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旋律的相似性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比如陈小奇填词的经典歌曲《故乡恋情》与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杨慧兰、李大嘴合唱插曲旋律十分相近,许多学生一听旋律就能认出歌曲出自于哪里,对于经典音乐学习的帮助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二、采用流行音乐深化教育内容

1、用优秀作品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却已经拥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现代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速,难免会让这些心智尚未成长完全的孩子接触一些能够产生不良影响的流行歌曲,非常不利于学生培养音乐兴趣端正欣赏观念,教师要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比如在课堂上用经典歌曲与流行歌曲相互搭配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欣赏、去总结,教师针对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以歌曲为话题展开讨论,最后集体展示讨论内容及结果,不仅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能力发展,有益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

2、用经典歌曲打开心灵之门

音乐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都为学生后天思想品质和知识技能培养产生了非凡影响,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来让学生学习精神品质,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好的流行音乐可以与人产生共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演唱活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当中,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行,既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意识。

三、利用流行音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许多学生对于音乐认识只停留在个人爱好的层面,从来没有深入去了解音乐,但是流行音乐也是音乐派别之一,它也拥有音乐的基本骨架,教师通过流行音乐来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水平,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人基础素养。音乐在特定环境下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文艺作品与音乐相结合时往往能将精神文化境界提升一个档次,能够将作品的表达效果更进一步具象化,比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荆轲易水临别场景搭配流行音乐可以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凉感染力加强,从而使学生对于课堂理解更为深刻,基础学习更为扎实。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引入流行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方式,可以极大的去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让课堂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对于学生音乐学习与身心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新课程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体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变,尤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体验和潜能的发展。而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综合艺术,尤其在课改后,新教材又加强了探究活动和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实施、活动结果的探讨和总结,增强了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老师和学生都实现了自我创新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双赢过程。

2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音乐实践向来被看作是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途径和检验标准。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种是通过演奏、演唱或感受实践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用自己的音乐素养去影响周围的人,即用自己的所学来实现音乐功能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弥补课堂实践教学的不足,解决课堂教学空间、时间所造成的活动类型的局限同时当学生能开放的、自由的领悟音乐的神韵与真谛、参与到歌唱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中,再加上绚丽多姿的文艺活动不仅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而且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音乐素质素养。

2.1专题音乐活动

专题音乐活动是指围绕某一主题,以音乐为主要表达形式开展群体性活动,因为其主体明确而集中,可以满足不同时间多样化的需求而被广泛开展。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各地民歌小调、地方戏曲、历史故事等便是其中璀璨的明珠。这些专题可以使学生在演唱和探究的过程中增加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增强归属感、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从而培养出深厚的民族感情。其次,专题活动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探索能力。

2.2竞赛性音乐活动

竞赛性音乐活动是指,以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为竞赛内容的课外实践活动。它不仅具有知识性与娱乐性的特征,同时还具有竞争性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首先,从知识性和娱乐性来看,学生需要积极的储备相关的知识、刻苦的训练并提高相应的技能。这不仅提高了知识储备、提高了音乐技能与技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其次竞赛活动本身就有挑战性,会有成与败的结局,所以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竞争意识。参赛前要在了解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去分析其他竞争者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尽量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努力在竞赛中获得成功,参赛后的成功将会体验到暂时成功所带来的高峰体验,通过不断的成功不断形成自我承受的能力。如果失败就要尝试如何面对挫折,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如何欣赏他人的成功。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理论中阐述道:“假如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变成人性丰满的人,能逐步发挥他们所具有的潜在能力,那么能起到这种作用的一种教育就是艺术教育”。可见综合性很强的音乐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养成非常重要。

3实践活动设计

实践活动计划是关乎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音乐实践活动计划设计的越周密详细,活动效果就越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活动精心而独到的设计,开发课程资源,转变教学方式,从课内到课外、从本学科到跨学科,设计多元的音乐视角;同时要加强家庭、社会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学生的生活体验、音乐经验出发,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作为课堂教学有利补充的实践活动,都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尤其是比较自由、灵活多变的实践活动课。如果教师在组织过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那很可能将一节实践课上成一节娱乐课,大大降低或偏离了实践课本身的目的和音乐学习效果。

(2)实践活动应选择合适的内容形式。音乐实践活动主要是对音乐课教学目标的巩固与延展,提高学生对音乐相关文化的认识及音乐体验,从而发觉和培养学生潜在能力。例如:活动内容必须是接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如当地的民歌、戏曲或者历史故事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如此紧密联系,就是在没有电脑、没有图书馆的情况下也很好搜集到相关资料或很容易学习和了解。

(3)实践活动要有充足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实践活动尤其是课外实践活动不可能一个课时就能完成。因此教师需要提前好时间安排,可以通过调课或利用兴趣活动等方式,尽量留够充足的活动时间。

(4)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活动的部分主动权交与学生,例如整个活动的策划,各小组内部分工等,这样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意识。但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与学生形成互动。以自己的专业和人格魅力去带动学生,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教师在活动中和学生共同成长,不断激发教学灵感提高创新意识。

(5)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实践过程、内容、结果的评价三大部分。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实施时主要通过“教师观察评价”和“学生观察评价”两种方式进行。也就是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对实践结果及学生表现等给予评价。通过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可以使实践活动良性循环,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发展。

4案例分析

例如,在人音版高中鉴赏模块第27课《黄自和萧友梅》中,教学目标为:(1)聆听、学唱歌曲《问》,感受、体验其在歌曲创作上的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2)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出的重要贡献。(3)80%的学生能够基本准确的演唱歌曲《问》的前八小节,同时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在“五四”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可以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而第二节课可以安排成拓展和探究。因为如前所述,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时,要利用一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内和以外的知识面。在我们陕西,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因此完全可以把当地的文化资源引用到音乐课中。

如西安一直上演的大型音乐舞剧《长恨歌》,根据白居易的长篇诗作改编,描写了杨贵妃和李隆基的爱情故事。以故事发生地骊山为大背景,在充分利用唐乐舞音乐特色的同时,还融入了陕西碗碗腔、秦腔等地方戏曲元素,使整个音乐舞剧不仅具有浓郁的“唐风唐韵唐文化特色”,也增添了陕西地域的本土文化特色;其二,舞剧《长恨歌》美轮美奂的舞美设计、变化多端的灯光营造高品味、有情调的氛围,富有特色的音乐创作,许多地方还大胆使用乐器独奏和女声哼鸣,因此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李杨二者的痴美爱情,接受视觉与听觉的强烈冲击,全身心的享受高雅艺术;其三,以骊山作为整个舞剧的大幕背景,使用LED屏幕、火海、水爆、光导服饰等技术,制造浩瀚星空、山涧瀑布让这些真实的景物回到“戏中的历史”当中,其中《杨家有女初长成》、《霓裳羽衣舞》、《渔阳鼙鼓动地来》等场面一下子鲜活起来,再现了一个辉煌的盛世大唐胜景,使“躺着的历史站了起来,鲜活起来”。

第6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游戏教学;实践探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游戏这一环节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研究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游戏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接受音乐,体会音乐的魅力所在,并对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有基本的认知和了解。然而,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古板、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被动地接受和模仿,音乐课堂毫无生机和趣味性可言。同时,由于小学音乐器材数量有限,学生只能远观而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尝试乐器的演奏,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很少有互动,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重要性

一方面,音乐教学较其他的学科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度增加游戏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学方式,打破僵化古板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中加入游戏,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活跃课堂氛围,提升他们对音乐的认知。

二、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1.要坚持灵活运用的原则

新课改要求音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依托,通过音乐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有机地结合游戏教学和音乐教学。同时,游戏种类的选择、适用场合、游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等问题都应该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确定,适时做出更改变动,积极探索新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2.以游戏的趣味性带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入游戏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游戏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尤其是趣味性这一点。游戏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活动,且他们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只要他们产生了兴趣,就倾向于主动地模仿和学习。所以,将游戏教学和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提议正是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对症下药,以游戏的趣味性带动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挑选适合小学生的游戏,避免不健康、消极或可能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的活动,使其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发挥好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在满足小学音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地设计好每一个游戏环节,并制订应急方案,避免场面混乱甚至意外事故的发生,使游戏和音乐的教学效果实现有机融合。

3.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我们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变革的新时期,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下多媒体设备的层出不穷为我国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应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从庞大的网络信息化中汲取精华,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技术来创新游戏的种类和内容,丰富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课堂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实现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使小学生满怀激情地投身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在无忧无虑的游戏中感知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提高综合能力并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而言之,将游戏教学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新颖并且正确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推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游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合理设计和选择游戏种类和规则,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实现自主学习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 瑶.试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游戏[J].中国校外教育,2013,(8):165.

[2]吴嘉阳.让游戏架起更好体验音乐的“快乐之桥”――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7):264.

第7篇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一、提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兴趣有不竭的动力,燃起的热情之火能量十分巨大。《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所产生的,就是积极性,催促下的是学习,怠解乏力,甚至是抵触,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奋进的号角,是潜心研究的精神力量。如果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只是在接受者灌输,那么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那么“趣”从何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兴趣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是天性的一部分,也是教师诱发出来的,也能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音乐教育家曹理教授说:“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融中有乐,乐中促趣。”“趣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彼此间相“搀扶”着并存。

二、逐步的提高学生们对“严肃”音乐的认识

严肃音乐好比书法中的楷书,是各种书法的基础和巅峰。耐心理解严肃音乐,对学生的音乐学习益处良多。可是,这有一个时间过程。有的学生感觉到严肃音乐毫无乐趣,无激情,一点也动听,不仅仅没有优美的旋律,还音调单一、音响复杂,甚至紧张枯燥。我们就要引领他们知其奥妙。比如宋玉曾经举例说过:“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这就是所谓的“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中学生对音乐的体会尚浅,不懂的严肃音乐,喜欢通俗的音乐,喜欢随波逐流。我们教师要有这方面的引导,要增加学生的接受态度、欣赏能力、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孩子们的境界升华之后,提高了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就会慢慢喜欢严肃音乐,慢慢地他们就会了解到,严肃的音乐品味高,含蓄凝重,技巧复杂,深沉震撼。一般而言,也只有严肃音乐才能够流芳百世。根据调查报告,在国外很多国家,有的学校从小教给孩子们学习严肃音乐,倾听一代宗师们的作品,比如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和贝多芬的音乐,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目标要高,高瞻远瞩,必须用心良苦地引导,给他们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幼儿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国内,现在也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原理也很简单,用哲学家们做过类似的语言描述就是,越简单的东西人们越发容易感到枯燥,用到音乐方面,恰恰如此。

三、使欣赏课鲜活

艺术学习也要讲求方式,要破臼除窠、活泼生动,要以学生乐于接收的方式,不拘一格,不萧规曹随、生搬硬套。如在欣赏课中,我提前让学生回去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歌曲,增加对学习内容的了解,然后课上举行主题音乐会。在课中,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精彩地演绎,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或演奏;学生收集回来的歌曲,学生随意演唱或演奏,教师及时纠正、引领,唱得不准确的学生也慢慢地加入其中,这样有声有色,使得课堂上无限风光,课本内容和同学们收集的内容穿行,趣味横生。一节枯燥的欣赏课很简单地就转变了,变得鲜活生动,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其乐融融、潜移默化地欣赏到了音乐的深层内涵,学生精神饱满,每个人都情绪高涨,师生互动、艺术气息飞扬,学生也感觉幸福盈满。

四、《一月――壁炉边》欣赏与教学

1.内容分析

《一月――壁炉边》(January――At the Fire Side)是柴可夫斯基根据天才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创作。一月里,俄罗斯千里冰封,白雪茫茫,大地寂然,北风吹动。本首乐曲描写的是严寒之冬,傍晚来临,一个人满怀心腹事,默默独坐,书房里温暖如春,一片寂静,他凝视着壁炉里熊熊燃烧的火焰,感慨万端,蹙眉凝思。遥想欢乐时光一去不复返;也想起人生代代无穷已,无尽的岁月如逝川,他万分惆怅……

2.教学分析

《一月――壁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再现三部曲式,整体华美,音节响亮,音韵悠扬,曲调流畅。

第一段的1~4小节,主题的旋律汩汩而出,声音柔和,促进了歌唱效果,并且指尖贴键的触键方式,左手的触键要比右手尤为轻柔。

谱例1

高音与低音的反向进行逐渐伸展,两相对称,旋律出现小的,乐句第二小节右手的旋律音以及高低声部的半连音,都要使用慢触键的方法把力量轻柔缓慢读在键上得到完美的体现,让听众感觉无比亲切。第14~20小节的模进乐句可采用音后踏板的方法将小乐句衔接,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演奏者丝丝缕缕的情绪转变。第一段的收尾有一处渐慢(29小节)应从容不迫,有渐行渐远的感觉。中段出现了情谊绵绵,沉思不绝,第30~34小节对左右手的衔接要求很高,交替弹出的旋律似一手在演奏,搭配均匀,轻盈轻巧。第37~40小节高声部的旋律一气呵成,音色饱满;中声部的的琶音像竖琴在伴奏;低声部可保持略长些。随着音乐的发展由e小调转到了B大调上,情绪波澜彼伏,好似压抑之后的挣脱、释放。从59小节以后,旋律大变,出现了sol―升fa,音乐归于沉寂,转入失落。

谱例2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快乐教学 实践应用

快乐的学习氛围,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要真正做到快乐教学,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愉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能够学到有关知识,又能够获得快乐。本文就对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快乐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快乐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快乐教学法的真正内涵,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而是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快乐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学生学习音乐可以从中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培养艺术修养。教师采用快乐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极大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得学生的音乐欣赏与审美意识得到强化,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从而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小学音乐快乐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喜欢上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是主体,老师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老师教的内容,这样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肯定得不到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师生平等关系,教师平时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作学生倾诉的对象,从而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放松、愉快地学习,学生尊重教师,上课认真听讲,形成十分融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应该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多方面、多角度锻炼学生的思维。具体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工具,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合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多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多多交流,大家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自认为比较好的学习方法说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一定要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首先,院校在招聘音乐教师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招聘,切不能让没有能力、没有资历、没有能力的人鱼目混珠,影响音乐教育质量,要让教师真正懂得如何进行快乐教学。其次,院校应该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他们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培训他们关于音乐鉴赏课程的构建方法,让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育的改革工作当中。除此以外,院校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审查考核,激励老师不断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学习与研究,提升音乐鉴赏专业水平,还要对他们进行快乐教学法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快乐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教学。

(四)在音乐教学中学会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

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计算机等网络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各种现代化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使得枯燥、难懂的音乐以更加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

情景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一些音乐情景教学时,教师可以找一些典型的音乐曲让学生进行欣赏,体会其中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亲手体验其中的情景,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去了解、去感受其中的真正内涵。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育中快乐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进行探讨,得出: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教学法以一种快乐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学习,极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芮国华.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谈音乐课堂如何实施愉快教学法[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02):133-134:2.

第9篇

一、关注音乐实践的新音乐教育哲学

埃里奥特认为“音乐是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每一种音乐实践都取决于该实践的专业工作者,即(业余或专业的)音乐创造者的共同理解和努力。特定的音乐实践必有不同的音乐风格。”(【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41.)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认为实践是音乐的本质,音乐实践包含音乐审美,同时随着音乐人类学研究的深入,音乐本身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展,将音乐放入其语境中认识、理解和评价也是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核心理论。

音乐教育审美哲学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是不同时期音乐教育哲学发展的主要观念,在理论层面它们之间的争鸣还在继续,其讨论的深度也在逐渐深入,不同音乐教育哲学观念都深刻地影响着音乐教育授课的具体行为,对教学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埃里奥特所构建的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中,认为音乐这一多维的人类现象,由两个主要的交织形式构成,即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并称“这个交织关系所构成的人类现实为音乐实践”。(【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40.)

那么,基于实践哲学的音乐教育活动必须关注以下问题,首先,一个音乐实践活动包含两个层面,即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同时每个层面又包含四个维度,即人、活动、作品和语境。具体来说就是音乐创造者(人)、音乐创造(活动)、音乐(作品)、音乐创造活动的语境;音乐聆听者(人)、音乐聆听(活动)、聆听到的音乐(作品)以及聆听时的语境。其次,两个层面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在一个共同的语境下交流并建立联系。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强调从学生作为聆听者所进行的聆听活动延伸到作品所承载的音乐创作活动这一音乐教学的设计思路有所不足,因为音乐实践活动的两个层面是相互作用从而完成完整的音乐实践活动。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还必须将学生带入音乐创造者的角色之中,通过音乐创造活动引领学生关注音乐作品以及音乐聆听。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所理解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学生必须作为音乐创造者和音乐聆听者的双重身份进入音乐世界,这样才能实现对音乐的全面理解。最后,音乐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构建一个适合音乐创造和音乐聆听的共同的音乐语境。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情境教学往往可以达到这一效果,教学设计中所建构的音乐语境需要符合音乐作品本身的文化语境,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理解音乐语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参与音乐创造、理解音乐文化的真实状态,并对于某一音乐风格的深层文化意义进行还原与重建,其对于音乐的理解是深刻而又全面的。

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与学校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为我们确立了音乐教育新的方向,拥有不同音乐教育哲学的教师往往在教学设计中有意或无意地将其对文化的理解、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对音乐教育目的的思考等内容贯穿在其中。通过音乐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明确的感受到教师对于音乐教育中实践活动两个层面重视程度的差别。我国传统的学校音乐课堂是以音乐实践中聆听层面为基础,但是往往比较僵化,如何在聆听层面与音乐创作层面搭建良好的桥梁是教学设计的难点部分。

国外音乐教学方法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都十分强调音乐实践中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设计与流程,我国中央音乐学院教育系也在近年来尝试构建新体系音乐教学方法,将现有不同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尝试将其互补和融合,结合我国音乐的特点进行音乐教学实践中聆听与创作的整合。

在音乐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通过体验教学实现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直接参与课堂活动进行学习,并在学生的体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教学内容。音乐聆听、音乐感知等常见的音乐教学内容都属于这一类音乐实践活动,近年来,在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甚至大学音乐欣赏授课中逐渐受到重视。音乐体验教学将课程的中心转向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身体体验,对提高学生音乐能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音乐聆听、体验是音乐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音乐实践的基础,但是缺少了音乐创作的实践环节,学生往往形成消极、被动的聆听状态,也很难成为音乐的内行,从而真正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含义。这就好像在课堂上一位并非陕北地区的学生在认真聆听并学唱了陕北民歌后所获得的情感、文化理解远远无法与一位来自陕北、会唱家乡音调的学生发自内心歌唱时所获得的音乐理解相提并论。对于正在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说,音乐聆听和音乐创造本身就不可分割,不断深入的音乐创造正是音乐聆听积累后的成果,也是其对音乐及其文化感受与认知的表达的过程。

在我国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实践部分也有十分明确的要求,《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领域之三——“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创造领域是新课程内容中突出“新”理念的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但是中小学的创造活动有别于专业院校的创作,其音乐创造的过程远远重于其结果,而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授课的方法都直接关系到音乐创造活动的效果。《音乐课程标准》中同时包含了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部分,体现了对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创造、聆听以及文化语境的各方面的关注。增强音乐实践中创造活动的比例这一观念也反映在学校音乐教材中,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7—9年级一共有6册34个单元,其中7个单元没有涉及“创作”的内容,其余课程都在“创作与实践”环节中安排了学生的创作活动。这种创作活动既包含探索音响与音乐,也包含即兴与创作实践,将其中涉及的“创作”内容进行梳理,包含以下方面:

1、用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2、随音乐做即兴表演;

3、自制乐器;自寻音源进行伴奏;

4、创作简单的旋律;或采取某种特定的创作手法(“鱼咬尾”)创作旋律;

5、改编旋律进行变奏;

6、用诗、歌、舞、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印象;

学校音乐教学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实现,立足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所期待的学校音乐课程,不仅包含聆听、歌唱、乐器演奏等内容,同时对音乐创造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将聆听与创造共同建构在文化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学科引领专业,专业引领课程,课程立于教学,而教学体现了教师对学科、专业以及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无论是大学音乐教育还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都需要将音乐的学习不仅仅作为实现美育的过程,还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开启尊重与理解多元文化的大门,通过音乐实践聆听与创造两个层面的教学使学生进入到某一音乐所产生的文化土壤中,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促使我们反思音乐教育的目的、意义,从而改进教学设计。

三、基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学校音乐教学设计尝试

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是从哲学层面对音乐教育进行理论剖析,对从事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师来说,这一哲学理念必须贯穿于音乐教学具体活动中,在音乐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来贯穿音乐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下面笔者提供我院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课程的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环节,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游戏贯穿,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程标准》中“创造”教学领域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关注具体授课中创造活动的设计思路与步骤,教具准备包含不同颜色的杯子、节奏图谱、音符色彩卡等。

游戏设计步骤如下:

此活动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创作一首8小节的音乐作品,为了达到活动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分析音乐创作中的要素,例如一首歌曲中包含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旋律、曲式结构、歌词等音乐元素,教师进行活动设计首先需要确定音乐创作中各元素的选择范围,然后根据已定的范围进行活动设计,并了解如何将这些元素分解成相互联系的音乐活动环节,然后确定它们衔接的先后顺序。例如,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已经确定了音乐中节拍为4/4拍,音乐中能够进行创作的音符包含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四分休止符。虽然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一定成熟,但是在最初的创造活动中需要给定一个创作的范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在一定规则下进行游戏活动。此活动设计中第1-4步骤解决了音乐创作的节奏、节拍问题,同时由于杯子这一实物的位置变换使音乐的节奏型产生了变化,也形成了每位同学个人的节奏创作。

在节拍、节奏元素确定后,教师需要将新的元素,音乐旋律引入音乐创作中。对于旋律的感知需要有听觉积累,也就是通过欣赏增强学生对旋律风格的感知,因此教师在第5步骤中选择不同版本的作品对比聆听,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黎英海作曲版的《春晓》是艺术歌曲,从节拍选择到旋律风格都不同于谷建芬作曲版《春晓》的学堂乐歌特点,学生聆听不同版本的作品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为后期的音乐旋律创作打开思路。第6-8步骤是学生具体旋律创作的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立调式、调性、旋律、曲式结构等内容,为了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教师通过给定的旋律主干音,例如do、re、mi、sol、la,请学生在其中确定要选择的调式与调性,再结合刚才的节奏型进行创作。在一节课中需要形成一首短小的音乐作品,因此在节奏、旋律等因素确定后,就需要对作品的结构有一定的要求,当然如果学生有前期曲式学习的经验也可以自由选择音乐的结构。最后,将歌词与音乐相结合,并修改整首作品,让它听起来流畅。

整个游戏活动从节奏要素开始,到旋律创作并填词,虽然学生创作的作品并不十分成熟,但是学生已经亲身参与了音乐创作实践活动,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也加深了对新课程标准中“音乐创作”领域的认识。亲身体验的活动设计以创作为主线,通过音乐作品的对比聆听和分析比较为学生的音乐创作活动提供了不同的思路,立足创作层面并形成了与聆听层面的结合。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学 集体意识 合唱 主观性

一、国内外中小学合唱教学的与比较

(一)国外中小学合唱教学现状

1.欧美

在美国,合唱教学早已成为一项无可争议的文化现象,合唱教学在美国基础音乐教育中被认为是一项课外活动,是音乐艺术形式的体现。他们重视合唱教学比较早,成型的也比较早,其意义远远不只是一门学校课程那么简单,其课程安排采取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扩张型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的全部内容,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主观喜好,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音乐教师采用“创作―排练――表演练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音乐素质的同时,也完成了对音乐教学上的目标,一举多得。

(二)国内中小学合唱教学现状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下发政策,要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并要求各级教育厅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重视和发挥优秀歌曲的教育作用,有计划和有效地开展了与中学音乐教学合唱相关的歌咏比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地各校纷纷开展相关性质的歌咏比赛,推动艺术教学的同时,更有力推动了学校合唱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学校形成了“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好歌”的群众性歌咏活动局面,从此合唱教学有了实践基础和群众性基础。

(三)国内外合唱教学的比较

另外,国内外的教育教学体质不同,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也各不相同,所以难分高下,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过程怎样,主要是在于目标的完成,中外各国的教学方法或许也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

二、对于中学合唱教学的教学方式探究

(一)合唱曲目的选择

从以往看来,一些合唱团队为了追求盲目的听觉效果,选择比较传统经典的合唱曲目,如;太阳最红,最亲、祖国颂等,可是没有充分考虑到的是,这些曲目难度较大,即使学生喊破嗓子也很难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后果就是久而久之,队员的喉咙受到伤害,甚至发生病变,这样就不能达到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合唱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表演和应付,最主要是体现出它自身的作用和艺术性,所以,以此看来,在选择曲目的时候更应该选择适合自身合唱团体的曲目而不是盲目效仿跟风。

(二)发声与练习方法的教学

在合唱过程中,整体性能是由个别活动的积累,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中学阶段,有些学生的声音还未成形,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在换声期间的男生,因此,科学完善的生产实践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在训练中,针对普遍错误的吸气方法,如吸气时抬肩将气流吸至胸腔等错误进行纠正,要教会学生以腹式呼吸换气,始终将在腰部屏气,让腰部的感觉向外扩张,从而确保歌唱的气息有力发声之前应先找准发声的位置来确定发声状态,如;嗅花香的吸气状态, 然后以半打哈欠的方法,打开喉咙并放松下颌,同时继续保持吸气肌肉的紧张,这些都是合唱的正确状态,也是教学的难点!还有要重点教授的是, 歌唱的同时还应注重神态,神态在合唱表演中极为重要,教导学生笑肌上提,使自身拥有歌唱的积极态度,教导学生运用准确的歌唱位置!在发声过程中,要求使用高位置来进行演唱,使发声点适度提高,使声音从颅腔中产生并通过提升笑肌来保持位置,更要注意在高位置发声时,声音和气息应相结合并收放自如,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高音时要使用以假声带真声,不可大声叫喊! 这样一会损害声带,第二,也会摧毁合唱团的和谐,教师必须训练的歌声打破合唱分句,包括文字分析,把握速度,变化和对比的动态,歌唱艺术的魅力取决于情感深度的表达,因此,演唱会的过程必须强调与声音,情感的结合,通过与艺术性的处理来迎合观众,歌唱的同时也要注意呼吸的节奏和歌曲的氛围,通过揣摩不同的歌唱氛围来做出不同的表情,做出适合而适当的歌唱表情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多位统一。

(三)音色的训练

作为集体活动,合唱要产生艺术性的音乐效果,应有统一的发声,要求音色的完全统一是很困难的,合唱中的音色一般有可协调和不可协调两种: 可协调音色比较明亮、宽厚、圆润等; 不可协调音色有尖细、嘶哑等,而在和声训练中应将不可协调的音色统一到可协调的音色里去,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认真考究和思考这些利与弊,和谐与不和谐的统一才能体现出合唱的艺术性,而不是盲目地追逐单纯的视觉享受,改变不良的发声方式,让自己声音向可协调的音色靠拢,以促使合唱音色的和谐统一。

三、结语

音乐的教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在当前的教育形式和教学背景下,学校音乐教育更应该发挥它的作用和地位,慢慢地由辅助学科向积极的必要学科去过渡,而作为中学音乐教育的主体,合唱教学也更应该发挥它的积极意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统一,不管什么时候,科学的教育目标,合理的教学方法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各方面因素达到高度统一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计划。

参考文献:

[1] 冯冶冰. 对高师合唱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2004(03).

第11篇

一、夯实基础,提高技能

职高生来自不同的中学,有些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开设音乐课,有些中学即使开设音乐课,也常被语、数、外等学科占用,有些中学把音乐课上成了单一的唱歌课,因此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系统性和延续性。在基本乐理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乐理知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越高,对音乐的感受就越充分,也有助于他们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反之,学生掌握的基本乐理知识越全面、越牢固,就越有助于他们在音乐实践中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基本乐理的教学内容,边让学生感受音乐,边讲解有关知识,以此加深学生的初步认知和理解。以“速度及其音乐表现特点”一课为例,可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复习其他曾听过的速度变化较明显的歌曲,然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音乐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并由浅入深地讲解速度的定义、标记、用法以及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基本乐理教学不能光讲不用、学用脱节,只有随学随用、学用结合才能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随着学生运用基本乐理知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他们对基本乐理知识的认识、理解就会更加深入,运用起来就会更加准确。

二、聆听音乐,强化欣赏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职高的音乐欣赏课上,总有一些学生不认真聆听音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更有甚者偷偷地用耳机听流行歌曲。学生喜欢音乐,却不愿意上音乐欣赏课,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欣赏课在内容选择和教学方式上缺乏新意。对于很多经典作品,学生不能直接参与演唱或演奏,不能有直接的感官体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听经典的民族音乐,多听高水准的世界名曲,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解析,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单纯的鉴赏覆盖还不够全面,教育内容应该是艺术实践、知识、技能三者并重的,要使三者有机结合,达到互相渗透的效果。可以利用学校广播多播放经典民族音乐和世界名曲,也可以举办一些高雅的艺术活动,如音乐会、电影欣赏等,在耳濡目染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调整内容,激发兴趣

而今,流行音乐盛行,它已成为职高校园的一道另类的风景线,深深触动着学生年轻的心,一些流行音乐的歌手也成为很多青少年的偶像。流行音乐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贴近生活,张扬个人的感受,因此深得青少年的喜爱,但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增添一些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的教学内容。可以先深入到学生的中间,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在学生喜欢的流行乐曲中选择一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素材,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如有很多学生比较喜欢周杰伦,教师可以选择周杰伦演唱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歌曲,与学生一起欣赏、探讨和演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第12篇

当今的流行音乐已经和古典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一起共同形成了音乐领域中的三大板块。流行音乐冲击中学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时刻关注的音乐教育现象,也是个值得探索的音乐教育领地,假如我们学校的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有如掩耳盗铃。一支在典型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流行音乐,在音乐课上介绍给学生,意义不仅在于了解一首歌曲。针对广大学生滥听流行音乐的行为,正面引导要比回避不谈或强行制止效果好得多,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精心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与流行音乐结合欣赏,充分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本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接受并喜欢。比如,初中音乐教材上的欣赏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来源于美丽的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之前,可以先请学生听赏流行版的《梁祝》,然后再去欣赏教材上的曲目,两者作以比较,这样会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去接受欣赏、体味传统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久而久之,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会渐渐喜欢,并会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它们。

利用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热爱课本上的“阳春白雪”音乐的基础上,了解和吸纳其他风格的音乐,从而为造就新一代音乐人才创造条件,铺平道路。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对入选教材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并在整个教材中只占适当的比例。流行音乐与正统音乐教育理念和手段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别,但在基本方法、基础训练、基本理论方面仍然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在基础音乐教学中有选择地纳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是有必要的。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是有音乐天赋还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老师都需要与他们取得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支持。音乐课堂上,表现活跃的通常是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他们自信、活跃,音乐天赋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已经取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而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音乐“差生”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则干脆放弃音乐课。对这些产生了自卑心理,对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来讲,尤其需要音乐教师的激励和信任。在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时候老师选择放弃,有可能会使这些自以为是“音盲”的学生终身与音乐无缘。我们老师不能选择天赋,但可以选择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

3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他们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体的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形式,录音、录像、投影,制作的课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这样的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实际效果一般,甚至学生的注意力被无用信息牵制,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赏的音乐的内涵,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这违背了媒体的运用应为音乐教学服务的教学规律,是不可取的。

第13篇

一、主体探究式

(一)鼓励小学生进行音乐表现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表演被称为“二度创作”,音乐的演唱、演奏是极富个性魅力的。教师必须对音乐的美有充分的感受、认识和欣赏能力,了解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和特点,把握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允许小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以个人化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充分尊重小学生各自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才不会以自己主观的、唯一的、以成人为中心的“好”和“不好”的模式化标准评价和衡量小学生的艺术表现。总之,如果我们无视小学生音乐能力表现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无视音乐表现的个性差异,要求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达到整齐划一的地步和水平,就不仅违反了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更有可能扼杀小学生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

(二)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小学生的“学”

教师要把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到重要的位置,切实转变观念,重新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从“权威型”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小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重视教学环境的营造,丰富材料的提供,使教学活动不仅建立在尊重小学生内在的独立和主体健康的基础上,而且为小学生的终身着想,鼓励其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独立见解、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必要时要有讲授或示范模仿式教学,因为音乐本身是一种表现艺术,首先要让小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鼓励小学生在演唱、演奏、表达中自己探索、发现,在跳、听、敲、想、弹、编、讲的活动过程中提高音乐素质,增强音乐表现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游戏活动式

小学生音乐教学游戏活动式就是用游戏化、活动化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游戏化不仅体现在音乐游戏这样特殊的成分,而且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

(一)内容的游戏性。

1.活动内容多样。每个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

2.活动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

3.发声练习要做到活动化。每节教学活动唱歌之前用各种小游戏活动做简短的模式发声练习,训练小学生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如看动作发声或看图片内容发声,或由老师即兴用歌声问小学生,小学生发挥想象即兴创编歌词回答,也可让小学生模仿各种车辆或小动物的声音发声。

(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自由性。

老师通过多种形式让小学生感受作品。小学生在这种多样感受的活动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感受音乐,一直高兴地用心听、看,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唱,自觉地投入活动中。将音乐学习与小学生的活动融为一体,使小学生自觉地听、唱、动,不仅能增强学习的效果,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而且能具有培养高层次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长时效应。

三、环境互动式

在音乐的家庭内长大的人较在非音乐的家庭中长大的,往往更能接近音乐。大多数人爱好音乐,并且具有欣赏音乐的能力。许多较具水准的音乐会与演奏会虽然票价昂贵,但是往往很快票就被抢购一空;一些家庭购买乐器并鼓励子女学习音乐,这都表明了现代人对音乐的喜好。以前的人们以为音乐只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只有少数懂得音乐的人才了解它的价值。小学生在学校可以得到老师指导正统的音乐,但邻居和街上发生的靡靡之音,小学生听了在不知不觉中会学着唱。因为成人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小学生往往没有,所以在学校里老师虽尽力教导,但社会人士如不加以注意,就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四、教师要适当实行激励制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空间,努力排除畏惧或缺乏自信等创造力发挥的心理障碍。教师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设想要及时给予称赞和鼓励,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要持欣赏的态度。教师的有效称赞,可以鼓励学生的创造勇气,使他们体验到创造的成功感,继而获得继续创造的动力。如我鼓励学生进行旋律片段的创作尝试。尽管有的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不是很好,创造出来的旋律不是很流畅,但我都给予积极的评价:“非常好!你可以创作出很美的音乐。”当然,教师良好的课堂评价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延迟判断原则。所谓延迟判断,就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和探究创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走的弯路不急于下结论,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谬误,发现真知。这样做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时机,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摈弃权威原则。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意见,和老师与同学争辩。当然,争辩不能没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师生双方的互相尊重。合理有效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信的树立,更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小学生的音乐体验可从探索、模仿、实验开始,这会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并进一步促进他们的改编能力,动手能力、概念能力的提高。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主要是审美教育,只有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入手,符合音乐教学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艺术教学特有的教学功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学促进小学生发展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宫臣.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浅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

[2]朱丽娟.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8.

[3]顾丽华.有效:收获缘于体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第14篇

中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技能型专用人才和实用型人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教学形式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体音乐教学效果,从而体现创新教育效果,优化中职音乐教学实效性和质量。

关键词:

中职音乐教学;创新教育;实践研究

当下几乎所有教育都需要向着社会发展创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创新教育不能盲目使用,中职音乐教育更是如此,在教学中必须针对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应用创新教育,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创新教育的应用效果,从而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1中职音乐教学中应用创新教育的作用

在中职音乐教学当中,创新教育对于学生在出校之后的就业以及这一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可以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音乐学习有效性和实效性,从根本上促使学生得到身心多方面发展,借助有效的音乐教学,促使学生的大脑具备更好的协调能力,促使学生在繁琐的教育中得到放松,感受愉悦,借助音乐课堂间歇性的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中职学生普遍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探索能力普遍较高,但是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例如学生的自制力不足。对此,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魅力显得非常重要。相对于普通中学生而言,中职学生的注意力更难集中,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创新教育能够显著的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好的集中精力、注意力,通过音乐的教学和学习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其次,通过创新教育可以全面的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多面性发展。音乐是一种意识表现,也就具备相应的意识熏陶能力。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创新教育,便可以通过音乐自身的特性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和模仿能力。中职教育中音乐课堂一直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这也导致教师、家长和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导致音乐教学难以创新和发展。在当前中职音乐中合理应用创新教育,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爱好和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最后,将创新教育应用在中职音乐课堂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学习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开展一些关于音乐教学知识的教学学习活动,借助一些具备教育作用的音乐作品,促使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在形成之后不断发展,帮助学生建立人生理想,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中职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加全面的开展创新性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必然需要应用相应的创新教育思维和理念,需要在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模式以及音乐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如果仅仅是在模式或手段上进行创新,其最终收获的成效也很难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对此,经过多年的教育经验,笔者认为,教学当中需要注重以下多个方面。

2.1提升教师自身教学素质,创新教学思维和理念

在中职音乐教学当中,教师想要应用创新教育,就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随着时代不断的创新,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框架,强化使得教育,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道德、学习榜样。与此同时,在教育额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交流、敢于说话,勇于提升具备创新意义的想法与观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音乐课堂,从根本上创新传统教育。

2.2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干预创新,干预应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当注重对教材的解读,创建更加合理、科学、创新的音乐教学内容,必须按照最新的时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优化中职音乐教学质量。例如,在音乐教学当中应用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翻转课堂主要是将以往的课堂进行翻转,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料,并结合网络上潮流进行教学。如,在教学表演艺术这一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当前网络上正火的内容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在课堂前,教师借助各种聊天软件将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解和学习。在课堂中,教师便可以直接进行教学,从而简化整个教学结构,并提升整体教学效率,优化职业中职音乐教学质量。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是指人们在亲自参与活动的基础上,对活动全过程形成的一定认知和体会,而且,通过亲身实践,人们的认知水平、认知程度不断提高,进而能够熟练的掌握知识。而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和教学项目中来,让学生亲自感受教学内容,以获取体验,并且通过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音乐欣赏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职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学,一味采用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音乐欣赏能力较低。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应该重视音乐教学的作用,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中职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思考、想象黄河的壮观景象,然后适当讲解歌曲的写作背景和具体内涵,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中职音乐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歌曲旋律、曲调、风格之间的差异,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中职学校可以积极组织音乐比赛活动,为学生提高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中职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园十佳歌手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多方面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中职音乐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明确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此外,教师还可以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情绪,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求学精神,促使学生在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这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中职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有效地提升中职音乐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素质教育概念,实现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目的。

3结语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重视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应用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初可敬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林业学校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虚拟教研;教研共同体;音乐教学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一种新型的、教师自主参与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于网络的教研平台正在形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虚拟教研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研活动达到了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与思想交流。目前,虚拟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虚拟教研活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和接受,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并具有广泛影响的网站和虚拟教研组织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虚拟教研活动相对于传统的教研活动仍缺少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尚处于起步和边缘化状态,而音乐等艺术学科尤甚。为了进一步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虚拟教研活动,探索虚拟教研的方式、方法和模式,为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做探索性研究工作。

一、制约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问题

经过文献分析和访谈,我们发现目前制约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问题是:

1.教师对虚拟教研投入缺乏热情

教师对虚拟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广大教师工作量较大,很容易将虚拟教研活动当成额外负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缺乏引领者和指导者

从国内各个地区的情况来看,目前音乐学科所配置的教研员较少,教研员无法经常性地深入学校指导教研,许多指导学校的教研活动也仅照顾到少数学校,更无法去有效指导虚拟教研团体。目前,虚拟教研团队缺少引领者成为制约虚拟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原因导致虚拟教研很难真正高质量地开展起来,教研共同体中缺乏能真正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或学科专家,只能靠所谓的“同伴互助”,从而导致教研活动只能在低水平层次运行,教研质量较难保证。

3.音乐教师数量较少,难以形成学科优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音乐教师数量较少,骨干教师匮乏,许多学校都没有成立音乐学科教研组,虚拟教研共同体更难成立,加之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专业引领与专业支持,难以有效地开展业务交流学习和研究。

4.虚拟教研形式单一,缺乏质量监督机制

目前,虚拟教研团队的组建还基本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缺少规范的制度,教研活动随意性较大。虚拟教研主要还局限在校内,教研活动大多形式单一,局限于听课、评课等,缺乏研究的主题和研究的深度,还停留在教学指导的经验型层面。而由于虚拟教研团队的自发性特点,难以对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在虚拟教研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构建音乐教师虚拟教研团队,开展区域性的音乐教师教研活动,探索虚拟教研的方式、方法和模式,能更好地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1.虚拟教研平台建设

依托所在学校的网络系统,整合音乐教育资源,构建网络教研平台,形成校园网络条件下的网络教研机制,实现了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通用型网络管理和交流平台。网络教研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融管理、教育资源、信息反馈、教师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将网上自主教研、交互学习变为现实,促进校内外教师教研的融合,为全面提高教研时效奠定了基础。

2.构建虚拟的教研团队

构建虚拟教研共同体(博客群、QQ群、网站、贴吧、论坛、维客写作群等),创建虚拟教研活动“学习共同体”,将“学习共同体”作为虚拟教研的基本单元,构建了“以名师指导为主的教师虚拟教研共同体”“基于同伴为主的教师虚拟教研共同体”和“基于不同人员的虚拟教研共同体”,深入开展虚拟教研活动。

3.有效虚拟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模式研究

通过研究国内外已有的虚拟教研的发展与现状,着力于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建构主义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等为基础和学习共同体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与虚拟教研相关的成功经验,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状况,建构基于网络的教师教研共同体。

探讨如何应用BBS论坛、博客、维客、在线多媒体技术,开展网上备课、听课、上示范课的模式研究。对典型的网上自发的教研环境进行分析,提取其中促进成功的因素,分析导致消亡的原因。总结虚拟教研活动的类型、特点,寻求虚拟教研规律性的认识,进行深化研究、重点突破、经验交流,为进一步完善虚拟教研平台和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实践,探索有效虚拟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模式。

4.虚拟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研究

组织教师参与有指导和持续支持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应用远程虚拟平台组织教师展开协作教学研究,形成不同学校和教育机构间教师远程虚拟教研和远程协作教学,促进参与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意识提高,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开展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的成效

1.形成校际之间的优势互补

通过虚拟教研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网络教研系统建设,拓展了教研环境。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集合多方力量,开拓资源组建多层次的虚拟教研共同体,可以充分发挥各校的优质资源,整合共同体内教师人力资源,交流各校教研工作先进经验,提供各自的教学研究情报资料,共建共享,共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弥补虚拟教研中专业引领不足

网络虚拟教研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的优势,为专家、名师和教师零距离接触提供了平台,多所学校开展校际虚拟教研合作,也使得各个学校骨干教师能够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虚拟教研平台也为专家、名师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虚拟教研共同体实现了教学实践的紧密交流,使虚拟教研真正介入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中,成为教师深度学习的场所,这样的虚拟教研共同体对参与教师的发展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3.增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与监督

虚拟教研拓展了教研的组织与开展形式,创新了教研活动的新机制,学校可以根据校情采用更多形式进行合作互助,使教研的渠道更加宽广,多所学校联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可以互相起到提醒和监督作用。

4.校际虚拟教研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区域校际虚拟教研活动属于民间行为,没有行政干预,均出自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考虑,这种联合是自愿的,其形式十分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因而受到广泛欢迎,促进了学校和教师积极性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与推进策略

1.存在的不足

在每一层面人员的参与和互动下,虚拟教研共同体才能逐渐形成,其所发挥的实际效果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但我们深知,要想形成真正的常态,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目前,虚拟教研活动的组织性和制度性建设,有效虚拟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模式的制定,以及缺乏对虚拟教研效果的评价机制,仍是制约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的主要因素,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2.推进策略

(1)以点带面,区域推进。培育典型,建立一批音乐虚拟教研活动开展示范学校,区域推进音乐虚拟教研制度建设。

(2)分类指导,均衡发展。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分层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音乐虚拟教研制度建设,加强对相对薄弱学校虚拟教研工作的指导,促进各具特色、均衡发展的教学研究团队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基于BBS的中职校校本虚拟教研的探索与实践:以曹杨职校校本虚拟教研的实践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08.

[2]陈黎明.虚拟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周元春.中小学虚拟教研活动的特点、功能与组织管理方式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4]李明山,马秀梅,张兴志.小学教师开展虚拟教研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8-42.

[5]刘春立.虚拟教研的方式及其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4):110-111.

[6]潘华东,桑新民.虚拟教研模式的构想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1(8):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