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如何写好述职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对各级领导,包括企业领导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也更高,考核力度逐步加大,不少企业在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目标标准时,也要求下属单位领导定期提交安全生产工作述职报告,一方面可对照检查其职责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对被检查、被考核者个人而言,则可在回顾、总结和思考过程中提高安全工作业务水平。但部份人不知如何写好述职报告,或者不能有效反映实际问题,或者让审阅者不知所云。下面结合企业安全工作特点,谈谈如何写好安全生产工作述职报告。
首先介绍述职报告的定义。根据国家有关公文写作的规定,报告是向上级机关陈述事项的上行文,属于行政公文中议案、报告和请示三个上行文之一。《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述职报告可以说是工作报告中的总结性报告,是社会组织机关和部门的负责人向上级管理机关陈述自己某一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的回顾,找出内在规律,以指导未来实践的履行职务情况的口头报告。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公文,属于报告的一种,又与总结和讲话稿相似。
安全工作述职报告的特点
(一)个人性。安全生产工作述职报告是积极安全生产责任人自身所负责的组织或者部门在某一阶段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回顾,按照上级规定在一定时间进行,要从安全工作实践中去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从而对过去的工作做出正确的结论。与一般报告不一样的是,述职报告特别强调个人性。个人对本岗位,或所管理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有职责。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督查的材料必须真实。这就要在写作上更多地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还要据实议事,运用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提出主题,写明层义。讲究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主要的,议论是必要的。在写法上,以叙述说明为主。叙述不是详叙,是概叙;说明要平实准确,不能旁征博引。
(二)规律性。述职报告要写事实,但不是把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简单地罗列在一起。它必须对搜集来的事实、数据、材料等进行认真的归类、整理、分析、研究。通过这一过程,从中找出某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得出公正的评价议论,即主题和层义以及众多小观点(包括了经验和规律的思想认识)。议论不是逻辑论证式,而是论断式,因为自身情况就是事实论据。如果不能把感性的事实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高度,就不可能作为未来行动的向导。当然,述职报告中规律性的认识,是从实际出发的认识,实践理性很强,其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述职报告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必须进行“扬弃”,即必须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与创新性。而继承性,就是要继承发扬以前工作中好作风、好的方法,去掉不好的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才会有进步。策略性也是规律性的一个方面。策略即今后工作计划,是安全工作述职报告的重点内容。
(三)通俗性和专业性。安全工作既面向群众,又必须有相当的专业性、学术性,因此要在保持相当的专业性的同时,又不失通俗性内容要尽可能明晰准确,结构是格式化的。如果需要在面对听观宣讲,则必须口语化,适应受众的接受心理,拉近讲话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这就特别讲究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
(三)艺术性。述职报告的艺术性是魅力所在,直接影响着整个报告这一艺术生命体。这样,写作述职报告必然联系整体的讲话活动特点来进行。“述职报告”一词,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待:“述职”,是主体的实质性道理。“报告”,是呈现表像而又整体的艺术生命体。报告者要两者并重。写作述职报告,最好从上述总的认识出发。
安全述职报告的主题
述职报告是带有艺术性的论说文,正如所有科学文章如议论文、说明文一样,一定要明确树立一个鲜明的主题,即一个判断句,还要在报告中反复突出。主题要概括全文内容即对社会组织公务情况的深刻认识及办事意向。工作的“主张”、目标,在报告中就是“主题”。确定主题,这是写作首要而且最为重要的工作。要总结出一个集中议论的句子即主题句——口号、标语、广告语,深入人心,作为标题并贯穿全文、反复突出。当然,安全工作述职报告离不开“安全”这两个字,其他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应该也相当时髦。
首先介绍述职报告的定义。根据国家有关公文写作的规定,报告是向上级机关陈述事项的上行文,属于行政公文中议案、报告和请示三个上行文之一。《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述职报告可以说是工作报告中的总结性报告,是社会组织机关和部门的负责人向上级管理机关陈述自己某一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的回顾,找出内在规律,以指导未来实践的履行职务情况的口头报告。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公文,属于报告的一种,又与总结和讲话稿相似。
安全工作述职报告的特点
(一)个人性。安全生产工作述职报告是积极安全生产责任人自身所负责的组织或者部门在某一阶段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回顾,按照上级规定在一定时间进行,要从安全工作实践中去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从而对过去的工作做出正确的结论。与一般报告不一样的是,述职报告特别强调个人性。个人对本岗位,或所管理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有职责。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督查的材料必须真实。这就要在写作上更多地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还要据实议事,运用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提出主题,写明层义。讲究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主要的,议论是必要的。在写法上,以叙述说明为主。叙述不是详叙,是概叙;说明要平实准确,不能旁征博引。
(二)规律性。述职报告要写事实,但不是把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简单地罗列在一起。它必须对搜集来的事实、数据、材料等进行认真的归类、整理、分析、研究。通过这一过程,从中找出某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得出公正的评价议论,即主题和层义以及众多小观点(包括了经验和规律的思想认识)。议论不是逻辑论证式,而是论断式,因为自身情况就是事实论据。如果不能把感性的事实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高度,就不可能作为未来行动的向导。当然,述职报告中规律性的认识,是从实际出发的认识,实践理性很强,其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述职报告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必须进行“扬弃”,即必须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与创新性。而继承性,就是要继承发扬以前工作中好作风、好的方法,去掉不好的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才会有进步。策略性也是规律性的一个方面。策略即今后工作计划,是安全工作述职报告的重点内容。
(三)通俗性和专业性。安全工作既面向群众,又必须有相当的专业性、学术性,因此要在保持相当的专业性的同时,又不失通俗性内容要尽可能明晰准确,结构是格式化的。如果需要在面对听观宣讲,则必须口语化,适应受众的接受心理,拉近讲话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这就特别讲究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
(三)艺术性。述职报告的艺术性是魅力所在,直接影响着整个报告这一艺术生命体。这样,写作述职报告必然联系整体的讲话活动特点来进行。“述职报告”一词,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待:“述职”,是主体的实质性道理。“报告”,是呈现表像而又整体的艺术生命体。报告者要两者并重。写作述职报告,最好从上述总的认识出发。
安全述职报告的主题
述职报告是带有艺术性的论说文,正如所有科学文章如议论文、说明文一样,一定要明确树立一个鲜明的主题,即一个判断句,还要在报告中反复突出。主题要概括全文内容即对社会组织公务情况的深刻认识及办事意向。工作的“主张”、目标,在报告中就是“主题”。确定主题,这是写作首要而且最为重要的工作。要总结出一个集中议论的句子即主题句——口号、标语、广告语,深入人心,作为标题并贯穿全文、反复突出。当然,安全工作述职报告离不开“安全”这两个字,其他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应该也相当时髦。
安全述职报告的一般结合和格式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述职报告的概念。
一、述职报告的概念
述职报告是各级干部及其他岗位责任人在人事考评活动中,向本系统、本部门领导和干部、群众陈述任职情况、汇报工作实绩时,根据职务或职责考核标准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估的书面汇报材料。
述职报告是对任职者进行实际考核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述职者与各方面沟通关系,有利于提高述职者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根据写作目的,述职报告可分为任职期述职报告、年度述职报告和竞岗述职报告。
二、述职报告的特点
1.主体的个人性。
2.内容的特定性。
3.作用的考察性。
4.语言的通俗性。
三、述职报告的结构
述职报告的结构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写“述职报告”或“我的述职报告”即可;也可采用双行式标题,还有时间加文种式。
2.正文。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①前言。简要交代任职概况,回答何时起任何职,岗位职责是什么及这次述什么内容,有时还要简要叙述履行岗位职责的主要成绩,对自己所任工作的总体评价,以确本文定述职的范围和基调。
②主体。根据岗位责任目标,结合上级对本次述职的要求,从德、能、勤、绩、廉几方面出发,分项叙明任职期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对上级交办的任务和分管工作的完成情况;做了哪些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做出了哪些决策,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效,获得了哪些经验,岗位职责执行的怎样,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足之处及应对措施,下一步打算怎么办。写作时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其主体部分的结构可采用下列几种形式:
(1)并列式。即按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成绩、经验、问题、今后的打算等安排成文。
(2)时间式。即把整个过程按时间顺序分成几个阶段,再分别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汇报,找出每一阶段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主次顺序式。即按照述职内容的主次轻重,把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等融为一体,归纳成若干条目,每一条目都冠以序数,标明层次,使全文条理清晰而富有逻辑性。
③结尾。介绍今后工作的设想,也可对全文作概括性的总结,或表达自己的决心。如果主体写了这方面的内容,结尾则可不写。
3.落款,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
在现实中,更多的时候是要求述职者在一定的范围内面向有关的领导和群众宣读自己所写的述职报告,一般在开头要加上称谓,如“各位领导、同志们”、“各位评委”等,在结尾上“以上述职,请予审查”、“欢迎领导及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等。最后写述职人姓名和述职时间。
四、述职报告与个人工作总结的区别
1.写作目的不同。述职报告的写作目的是向领导和群众评估、汇报自己的实绩等真实情况,以接受领导和群众的审查和监督。个人工作总结的写作目的则是为了更好的指导今后的实践。
2.内容不同。一是回答的问题不同。二是侧重点不同。三是反映成绩的范围不同。
3.表达方式不同。个人工作总结可以采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而述职报告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而不是议论,一般不宜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五、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
1.述职报告重在述。
2.重点突出。
3.要实事求是。
一般而言,述职报告要求述职者就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陈述和自评,以使领导和群众了解、肯定乃至赞赏述职人在履职期限内的工作表现。其中,“绩”的陈述和展现是重中之重,德、能、勤等都要依托“绩”来引申和归纳。所以,在述职报告中,如何写好“绩”就成为撰写者要着力把握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以面带点,点面结合
点与面是艺术表现上经常碰到的一对矛盾。“面”经常表现为大范围的、概括的、一般的道理和事实;“点”则是具体事实或典型事例。面是由点组成的,没有点的面是空泛的、模糊的;而点又是在面的背景上突出、显示其意义的,没有面,点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同时也失去了落脚点。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时需要以点带面,有时则以面带点。
述职者在述职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集体成绩。集体成绩是指以整个机关或单位的名义而取得的成绩,比如某某公司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企业”、某某大学某某系被评为“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等等。对于这样“面”上的成绩,肯定有述职者的一“点”功劳在内,自然可以写进述职报告中。但在述职过程中如何写好这“面”上的成绩,确实需要把握好分寸——写过了可能会给人一种揽功之嫌;写得不够或不写难免又会削弱或淹没述职者应有的成绩,容易给人造成述职者能力平平、难当重任的不良印象。显然这两种结果都是述职者不愿意看到的,这就需要处理好“面”上的集体成绩和“点”上的个体贡献之间关系,把握好写作的策略和技巧。那么,在实际的写作中如何处理好集体功和个人绩之间的关系呢?述职者宜采用以面带点、点面结合的写作策略,既彰显集体功,又带出个人绩,做到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如一位收费站站长在其述职报告中写道:
×州收费站全年收费任务是1600万元,针对这一艰巨的收费任务,年初我们在班子会上集体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超额完成了收费任务。
该述职报告中提到1600万元收费任务的超额完成,这显然是整个收费站共同努力和上级正确领导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个“面”上的绩需有一个正确的表述。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年初我们在班子会上集体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一句,指出成绩的取得来自于集体,没有直接写我如何如何,这种写法是值得肯定的。表面上没有突出自己的个体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却是暗含自己功不可没之意,可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并且会给人一种谦逊之感,而谦逊显然是受人推崇的传统美德之一,自然会赢得报告对象的好感。述集体功、显个体绩,以面带点,这种做法行之有效。
总之,以面带点,首先要明确“面”上的绩须蕴含着“点”上的绩,这是前提;其次,需要精心锤炼词句,正确表达个体在集体成绩中之位置,不贪他人之功,也不过分自谦。只有做到上述两点,方能于细微处见精神,收到良好的述职效果。
二、以实托虚,虚实相生
构思文章时都会遇到虚与实的关系问题。所谓虚与实,一般是指在表现对象时着墨与不着墨、有形与无形、具体与不具体等的对立统一规律。虚,指空灵的、意念情绪化的、模糊抽象的或引人生发联想的、补充的笔墨;实,指实质的、具体的、清晰的写法。虚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总是由实变化而来的。就应用文章的写作而言,虚与实又可指思想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实是指文章的事实性材料,虚则指文章中的思想观点。述职报告的写作尤其是其中关于“绩”的写作,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述职报告中的有些绩,往往需要通过小标题的形式予以概括和表现,这样就会形成通常称做段旨句的“虚”题。对于这样的概括性的“虚”题,更需要有切实有力的“实”作为支撑和依托,要有实实在在的已经进行了的工作和活动。事实必须确凿无误,原原本本地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否则“虚”就可能会苍白无力,难以服人。如:
……
4.创新工作方法,刺激就业。200×年再就业工作中,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百、千”工程,当年在全市树立了××个自主创业的本文典型,××个下岗职工示范店,共吸纳了××万名下岗工人再就业。200×年年底我们组织的冬季“送技能、送岗位、送培训”大型送温暖活动,参加各类求职人员×万余人,当场签订就业协议有××人。……
述职者着意表现的“绩”(创新工作方法,刺激就业)在这样确确实实的事实陈述中显得切实有力、令人信服,可谓“用事实说话”。这样的表述,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认可、群众的满意、评委的肯定。
当然,用事实说话,切忌弄虚作假和语焉不详,决不能“添油加醋”或借题发挥,玩弄文字游戏,大作表面文章;更不允许无中生有,胡编乱造。那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弄巧成拙,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抑扬结合,彰显辩证
所谓抑扬,是指行文中根据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辩证法,使情节安排、事物发展等呈现出符合生活客观和作者主观的起伏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抑扬法须把握好主次之分,写作时要把重心放在或抑或扬的行文意图上,不可平均用力。
一份好的述职报告不能光是成绩的罗列,“报喜不报忧”。满篇皆成绩,亦有可能给人以言过其实或王婆卖瓜之感。一般的做法是,可以先扬后抑。即在“晒”自己的成绩的同时,也摆明自身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值得改进的方面还有哪些等等。只有在述职报告中客观地列出个人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让有关部门或领导感受到你辩证的睿智和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这一点,在工作总结这种文体的写作中也有所体现。
从写作策略的角度来看,后面的“抑”不仅仅是一个自我批评的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提升述职者个人形象的好机会。处理得好,能够彰显述职者的智慧、勇气和心胸,有效强化前面的“扬”,给领导或评委一个更加全面、深刻、良好的印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乎此,我们大可不必陈述成绩时挺胸抬头、趾高气扬,一说到不足或缺陷,就扭扭捏捏、闪烁其辞。其实,谈成绩不避缺点,只要处理得好,就一定能够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赢得评审官和人民群众的好感,为你的述职报告增光添彩。如:
在200×年,我在工 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对本市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缺乏详细指导,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对与旅游相关行业间的协作协调不力,使行业向产业的跨越受到制约;局机关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够紧,政治思想工作做得不够细。这些都是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的。
应该说,述职者在文中的自我解剖是比较中肯的。而且,这样的自我检讨“瑕不掩瑜”,不仅不会影响到前面的“绩”的价值,反而能够更好凸显述职者的坦诚和“绩”的可信。
四、分条切割,纲举目张
分条切割是文章的一种结构布局方法。是指构思文章时以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顺序为基本要求,根据表意(纲)的需要,把结构分成一些相互联系的条条块块(目),并用小标题引领,将述职者的履职情况分别进行阐述。对于应用写作而言,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陈述事况、阐明思想或主旨。
述职者多为主管一方面和多方面的领导干部,要述的事情和业绩可能很多。那么,在述绩的过程中就要确立一个分条切割、分层叙述、分块介绍的表达理念,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萝卜白菜一锅烩。那样,既有可能淹没了颇有份量的好成绩,也有可能给人造成述职者逻辑混乱的不良印象,从而影响述职报告的质量,造成本可避免的损失。
如一位大学分院的党总支副书记的述职报告正文(有删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于200×年元月任现职。对照党总支副书记的工作职责,结合本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在此述职,敬请评议。
一、关于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略)
二、关于党的建设和日常工作(略)
三、关于教学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略)
四、关于自身学习、修养及其他(略)
五、关于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略)
请同志们监督。
述职完毕,谢谢大家。
全文被分割成有机联系的五块,每一块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较好地说明述职者的成绩以及其他德、能、勤、廉等情况。这种分条切割、纲举目张的写法,事实上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和采用。特别强调一点,在写作实践中,要着重把握的是如何划分好块,使领导和评委能够一听了然。这就需要述职者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职责,精心构思,科学布局,使分割的条或块既能较全面地反映述职者的绩,又不致出现条块重叠、内容交*等逻辑问题。
一般而言,述职报告要求述职者就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陈述和自评,以使领导和群众了解、肯定乃至赞赏述职人在履职期限内的工作表现。其中,“绩”的陈述和展现是重中之重,德、能、勤等都要依托“绩”来引申和归纳。所以,在述职报告中,如何写好“绩”就成为撰写者要着力把握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以面带点,点面结合
点与面是艺术表现上经常碰到的一对矛盾。“面”经常表现为大范围的、概括的、一般的道理和事实;“点”则是具体事实或典型事例。面是由点组成的,没有点的面是空泛的、模糊的;而点又是在面的背景上突出、显示其意义的,没有面,点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同时也失去了落脚点。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时需要以点带面,有时则以面带点。
述职者在述职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集体成绩。集体成绩是指以整个机关或单位的名义而取得的成绩,比如某某公司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企业”、某某大学某某系被评为“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等等。对于这样“面”上的成绩,肯定有述职者的一“点”功劳在内,自然可以写进述职报告中。但在述职过程中如何写好这“面”上的成绩,确实需要把握好分寸——写过了可能会给人一种揽功之嫌;写得不够或不写难免又会削弱或淹没述职者应有的成绩,容易给人造成述职者能力平平、难当重任的不良印象。显然这两种结果都是述职者不愿意看到的,这就需要处理好“面”上的集体成绩和“点”上的个体贡献之间关系,把握好写作的策略和技巧。那么,在实际的写作中如何处理好集体功和个人绩之间的关系呢?述职者宜采用以面带点、点面结合的写作策略,既彰显集体功,又带出个人绩,做到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如一位收费站站长在其述职报告中写道:
×州收费站全年收费任务是1600万元,针对这一艰巨的收费任务,年初我们在班子会上集体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超额完成了收费任务。
该述职报告中提到1600万元收费任务的超额完成,这显然是整个收费站共同努力和上级正确领导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个“面”上的绩需有一个正确的表述。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年初我们在班子会上集体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一句,指出成绩的取得来自于集体,没有直接写我如何如何,这种写法是值得肯定的。表面上没有突出自己的个体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却是暗含自己功不可没之意,可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并且会给人一种谦逊之感,而谦逊显然是受人推崇的传统美德之一,自然会赢得报告对象的好感。述集体功、显个体绩,以面带点,这种做法行之有效。
总之,以面带点,首先要明确“面”上的绩须蕴含着“点”上的绩,这是前提;其次,需要精心锤炼词句,正确表达个体在集体成绩中之位置,不贪他人之功,也不过分自谦。只有做到上述两点,方能于细微处见精神,收到良好的述职效果。
二、以实托虚,虚实相生
构思文章时都会遇到虚与实的关系问题。所谓虚与实,一般是指在表现对象时着墨与不着墨、有形与无形、具体与不具体等的对立统一规律。虚,指空灵的、意念情绪化的、模糊抽象的或引人生发联想的、补充的笔墨;实,指实质的、具体的、清晰的写法。虚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总是由实变化而来的。就应用文章的写作而言,虚与实又可指思想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实是指文章的事实性材料,虚则指文章中的思想观点。述职报告的写作尤其是其中关于“绩”的写作,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述职报告中的有些绩,往往需要通过小标题的形式予以概括和表现,这样就会形成通常称做段旨句的“虚”题。对于这样的概括性的“虚”题,更需要有切实有力的“实”作为支撑和依托,要有实实在在的已经进行了的工作和活动。事实必须确凿无误,原原本本地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否则“虚”就可能会苍白无力,难以服人。如:
4.创新工作方法,刺激就业。200×年再就业工作中,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百、千”工程,当年在全市树立了××个自主创业的典型,××个下岗职工示范店,共吸纳了××万名下岗工人再就业。200×年年底我们组织的冬季“送技能、送岗位、送培训”大型送温暖活动,参加各类求职人员×万余人,当场签订就业协议有××人。……
述职者着意表现的“绩”(创新工作方法,刺激就业)在这样确确实实的事实陈述中显得切实有力、令人信服,可谓“用事实说话”。这样的表述,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认可、群众的满意、评委的肯定。
当然,用事实说话,切忌弄虚作假和语焉不详,决不能“添油加醋”或借题发挥,玩弄文字游戏,大作表面文章;更不允许无中生有,胡编乱造。那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弄巧成拙,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抑扬结合,彰显辩证
所谓抑扬,是指行文中根据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辩证法,使情节安排 、事物发展等呈现出符合生活客观和作者主观的起伏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抑扬法须把握好主次之分,写作时要把重心放在或抑或扬的行文意图上,不可平均用力。
一份好的述职报告不能光是成绩的罗列,“报喜不报忧”。满篇皆成绩,亦有可能给人以言过其实或王婆卖瓜之感。一般的做法是,可以先扬后抑。即在“晒”自己的成绩的同时,也摆明自身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值得改进的方面还有哪些等等。只有在述职报告中客观地列出个人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让有关部门或领导感受到你辩证的睿智和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这一点,在工作总结这种文体的写作中也有所体现。
从写作策略的角度来看,后面的“抑”不仅仅是一个自我批评的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提升述职者个人形象的好机会。处理得好,能够彰显述职者的智慧、勇气和心胸,有效强化前面的“扬”,给领导或评委一个更加全面、深刻、良好的印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乎此,我们大可不必陈述成绩时挺胸抬头、趾高气扬,一说到不足或缺陷,就扭扭捏捏、闪烁其辞。其实,谈成绩不避缺点,只要处理得好,就一定能够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赢得评审官和人民群众的好感,为你的述职报告增光添彩。如:
在200×年,我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对本市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缺乏详细指导,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对与旅游相关行业间的协作协调不力,使行业向产业的跨越受到制约;局机关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够紧,政治思想工作做得不够细。这些都是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的。
应该说,述职者在文中的自我解剖是比较中肯的。而且,这样的自我检讨“瑕不掩瑜”,不仅不会影响到前面的“绩”的价值,反而能够更好凸显述职者的坦诚和“绩”的可信。
四、分条切割,纲举目张
分条切割是文章的一种结构布局方法。是指构思文章时以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顺序为基本要求,根据表意(纲)的需要,把结构分成一些相互联系的条条块块(目),并用小标题引领,将述职者的履职情况分别进行阐述。对于应用写作而言,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陈述事况、阐明思想或主旨。
述职者多为主管一方面和多方面的领导干部,要述的事情和业绩可能很多。那么,在述绩的过程中就要确立一个分条切割、分层叙述、分块介绍的表达理念,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萝卜白菜一锅烩。那样,既有可能淹没了颇有份量的好成绩,也有可能给人造成述职者逻辑混乱的不良印象,从而影响述职报告的质量,造成本可避免的损失。
如一位大学分院的党总支副书记的述职报告正文(有删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于200×年元月任现职。对照党总支副书记的工作职责,结合本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在此述职,敬请评议。
一、关于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略)
二、关于党的建设和日常工作(略)
三、关于教学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略)
四、关于自身学习、修养及其他(略)
五、关于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略)
请同志们监督。
述职完毕,谢谢大家。
述职报告要求述职者就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陈述和自评,一般而言。以使领导和群众了解、肯定乃至赞赏述职人在履职期限内的工作表现。其中,绩”陈述和展现是重中之重,德、能、勤等都要依托“绩”来引申和归纳。所以,述职报告中,如何写好“绩”就成为撰写者要着力把握的一个核心问题。
点面结合
一、以面带点。
点就没有存在意义,点与面是艺术表现上经常碰到一对矛盾。面”经常表现为大范围的概括的一般的道理和事实;点”则是具体事实或典型事例。面是由点组成的没有点的面是空泛的模糊的而点又是面的背景上突出、显示其意义的没有面。同时也失去了落脚点。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时需要以点带面,有时则以面带点。
如一位收费站站长在其述职报告中写道:
州收费站全年收费任务是16万元,针对这一艰巨的收费任务,年初我们在班子会上集体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超额完成了收费任务。
该述职报告中提到16万元收费任务的超额完成,这显然是整个收费站共同努力和上级正确领导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个“面”上的绩需有一个正确的表述。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年初我们在班子会上集体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一句,指出成绩的取得来自于集体,没有直接写我如何如何,这种写法是值得肯定的。表面上没有突出自己的个体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却是暗含自己功不可没之意,可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并且会给人一种谦逊之感,而谦逊显然是受人推崇的传统美德之一,自然会赢得报告对象的好感。述集体功、显个体绩,以面带点,这种做法行之有效。
总之,以面带点,首先要明确“面”上的绩须蕴含着“点”上的绩,这是前提;其次,需要精心锤炼词句,正确表达个体在集体成绩中之位置,不贪他人之功,也不过分自谦。只有做到上述两点,方能于细微处见精神,收到良好的述职效果。
二、以实托虚,虚实相生
构思文章时都会遇到虚与实的关系问题。所谓虚与实,一般是指在表现对象时着墨与不着墨、有形与无形、具体与不具体等的对立统一规律。虚,指空灵的、意念情绪化的、模糊抽象的或引人生发联想的、补充的笔墨;实,指实质的、具体的、清晰的写法。虚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总是由实变化而来的。就应用文章的写作而言,虚与实又可指思想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实是指文章的事实性材料,虚则指文章中的思想观点。述职报告的写作尤其是其中关于“绩”的写作,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述职报告中的有些绩,往往需要通过小标题的形式予以概括和表现,这样就会形成通常称做段旨句的“虚”题。对于这样的概括性的“虚”题,更需要有切实有力的“实”作为支撑和依托,要有实实在在的已经进行了的工作和活动。事实必须确凿无误,原原本本地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否则“虚”就可能会苍白无力,难以服人。如:
……
4.创新工作方法,刺激就业。2年再就业工作中,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百、千”工程,当年在全市树立了个自主创业的典型,个下岗职工示范店,共吸纳了万名下岗工人再就业。2年年底我们组织的冬季“送技能、送岗位、送培训”大型送温暖活动,参加各类求职人员万余人,当场签订就业协议有人。……
述职者着意表现的“绩”(创新工作方法,刺激就业)在这样确确实实的事实陈述中显得切实有力、令人信服,可谓“用事实说话”。这样的表述,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认可、群众的满意、评委的肯定。
当然,用事实说话,切忌弄虚作假和语焉不详,决不能“添油加醋”或借题发挥,玩弄文字游戏,大作表面文章;更不允许无中生有,胡编乱造。那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弄巧成拙,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三、抑扬结合,彰显辩证
所谓抑扬,是指行文中根据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辩证法,使情节安排、事物发展等呈现出符合生活客观和作者主观的起伏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抑扬法须把握好主次之分,写作时要把重心放在或抑或扬的行文意图上,不可平均用力。
一份好的述职报告不能光是成绩的罗列,“报喜不报忧”。满篇皆成绩,亦有可能给人以言过其实或王婆卖瓜之感。一般的做法是,可以先扬后抑。即在“晒”自己的成绩的同时,也摆明自身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值得改进的方面还有哪些等等。只有在述职报告中客观地列出个人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让有关部门或领导感受到你辩证的睿智和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这一点,在工作总结这种文体的写作中也有所体现。
从写作策略的角度来看,后面的“抑”不仅仅是一个自我批评的态度问题,也是一个提升述职者个人形象的好机会。处理得好,能够彰显述职者的智慧、勇气和心胸,有效强化前面的“扬”,给领导或评委一个更加全面、深刻、良好的印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乎此,我们大可不必陈述成绩时挺胸抬头、趾高气扬,一说到不足或缺陷,就扭扭捏捏、闪烁其辞。其实,谈成绩不避缺点,只要处理得好,就一定能够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赢得评审官和人民群众的好感,为你的述职报告增光添彩。如:
在2年,我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对本市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缺乏详细指导,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对与旅游相关行业间的协作协调不力,使行业向产业的跨越受到制约;局机关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够紧,政治思想工作做得不够细。这些都是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的。
应该说,述职者在文中的自我解剖是比较中肯的。而且,这样的自我检讨“瑕不掩瑜”,不仅不会影响到前面的“绩”的价值,反而能够更好凸显述职者的坦诚和“绩”的可信。
四、分条切割,纲举目张
分条切割是文章的一种结构布局方法。是指构思文章时以符合客观事物的逻辑顺序为基本要求,根据表意(纲)的需要,把结构分成一些相互联系的条条块块(目),并用小标题引领,将述职者的履职情况分别进行阐述。对于应用写作而言,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陈述事况、阐明思想或主旨。
述职者多为主管一方面和多方面的领导干部,要述的事情和业绩可能很多。那么,在述绩的过程中就要确立一个分条切割、分层叙述、分块介绍的表达理念,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萝卜白菜一锅烩。那样,既有可能淹没了颇有份量的好成绩,也有可能给人造成述职者逻辑混乱的不良印象,从而影响述职报告的质量,造成本可避免的损失。
如一位大学分院的党总支副书记的述职报告正文(有删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于2年元月任现职。对照党总支副书记的工作职责,结合本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在此述职,敬请评议。
一、关于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略)
二、关于党的建设和日常工作(略)
三、关于教学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略)
四、关于自身学习、修养及其他(略)
五、关于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略)
请同志们监督。
述职完毕,谢谢大家。
【摘要】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进行公务活动时的工具。在日常公文的运用中,常常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本文就公文写作存在的文种运用不当,如何积累整理材料,安排结构和公文的视野高度等方面问题试谈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公文;写作问题;解决办法
公文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进行公务活动时所使用的各种正式文书。是维系公务活动正常开展的工具,它有着明确的现实目的和效用。公文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其写作有与一般文章写作不一样的地方,其知识和理论要求有些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公文写作是在写作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指导下,根据公务活动的客观需要,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为指导,运用科学原理和写作技法,完成公文的撰写。但对公文写作,不少人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公文就是应用文,应用文就是公文,很多公文存在相互抄袭的现象,在写作时基本上都虚话、套话,谈不上什么体裁、结构思路、主题。如何写好公文,解决对公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公文种类并正确使用
公文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行政公文,一类是综合性文稿。
行政公文,又叫公务文书,是在行政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文书。它是特殊规范化的文体,具有法定的权威性,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明确的读者,有特定的行文格式、行文规则和办理办法。在总结以往20 多年来公文运行管理的经验基础上,2012 年4 月12 日,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行政公文包括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15 种。这些公文在各级行政机关经常用到的,用于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机关之间的沟通联系、协调各方面的意见、推动群众工作和定纷止争。公文是党和政府的意志体现,表达政府的主张,显现机关公务活动的目的。由于公文的种类和体式是取决公务活动的性质与方式,不同的文种在不同的公务活动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因此在拟制公文时,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所在机关的职权范围、所处的地位与发文目的,具体选择不同的文种。另外还有机关中的综合性文稿,是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除上述15 种公文外经常接触的大量事务性写作任务,如讲话稿、调查报告、演讲稿、工作总结、述职报告、主持词、工作方案或计划、简报等等。这些文稿往往具有业务范围广、主题内容杂、领导要求高、体式较灵活、起草难度大等特点。
在写作公文时要注意文种的选择,因为在基层中许多公文的文种比较混乱,有时应该写调查报告的却写成工作总结,应该写通报的而写成通知,请示与报告写在一个公文中,简报可以反映的情况却用通报来报告等情况。在写作前要了解写作的目的、作用和领导的意图,从而选定正确的文种,这样才能准确地确立写作的对象、材料和采用什么格式。
二、素材收集积累与整理
(一)材料的积累。要写好公文首先要有材料,材料的来源主要靠平时的累积。素材的积累既要全面又要真实。
1. 全面。首先是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包括本单位状况、决策、实施情况,如单位性质及职能、中心工作、任务计划等。反映本部门特色的热点及大家关注的问题,这些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多留心,将平常工作中的各类文件,如通知、讲话稿、简报、会议纪要等大小的文件都收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其次是本系统、本行业,每个系统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情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有其特定的“行话”,我们要对系统上下的情况了解,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意见、方案等,要了解重点是什么、总体的要求是什么、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等,这些材料的来源可以是内部或外部网站的要闻,也可以是上级的文件,会议讲话。对这些做到全面深刻的理解,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的精神贯彻落实不变形,不走样。下级部门情况,主要是下属各单位的情况,包括本级领导对下级单位的意见看法,本级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指示或指导意见等。还有就是下属单位的其他情况,我们除了看文件外,还要到下属单位进行调研,多听取下属单位的汇报,以及实践调研。第三,要关注社会上的相关情况,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件的发生是有广泛的社会背景和原因的,因此对本地区乃至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的有关材料都应收集,它们对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因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真实。我们收集材料首先要反复核实,证明确凿无误。
因为公文提出的意见、办法措施必须是实事求是的,要便于执行,如果脱离实际,就无法执行了。背景、经过的表述也必须完全真实,包括细节和数字,否则用到公文中就会失去说服力,失去利用价值。其次,材料的必然性。收集的材料要反映客观事物的一定本质,不能只是个别的、偶然的表象,只有本质的才是真实的。如报告、总结之类的公文,其中的材料就应反映本质,表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客观性。收集的材料必须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公务实践,而不能想象,无中生有。
(二)材料整理。材料的整理,就是对平常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消化、吸纳,深入全面地占有素材、理解素材,体会材料的精神实质,融会贯通。以备以后的查找和运用。材料整理归纳的方法,可以按照内容横向分类,就是将全年的通知、简报、讲话稿、会议纪要、报告等分门别类整理出来,这种整理方式比较直接,清晰。今后查找运用时容易对照,有些可以直接引用。还可以按照内容纵向分类,就是把所有收集到的材料打散,按照观点、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分类整理。这种分类整理方式可以通过分析材料的写作特点,材料的亮点或者行文的特点和规律等,这样可以为写作时提供一个学习的范本。无论用哪种分类方法都要遵循适度有用的原则,在筛选材料时要有以下几种意识:
1. 剔除的意识。我们收集到的材料应该具有信息价值。对于那些没有新意的,不能反映最新的精神、意见、思想及动向的材料,要坚决剔除。这样在写作时才不会被没价值的材料影响,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2. 时效的意识。材料是有时效性的,我们对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对流动性的材料要区别对待,有选择性地留存。
3. 整体性的意识。有些材料孤立地看价值不大,但从全局来看,就会发现它的价值,对这类材料要注意收集。
4. 超前的意识。有些材料对目前的写作可能没有价值,但对以后的写作还是有用的,也就是说对有潜在价值的材料要注意收集。否则时过境迁,以后想找很麻烦。
5. 统计的意识。在收集整理材料时,要有意识用科学的量化和统计的方法去处理某些材料,除了有意识去收集统计数据,必要时,要自己去做些统计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今后写作时的对比和运用,否则,储存起来也没用。
三、公文结构层次的安排
公文是公务活动的工具,在公文写作时,安排公文的结构就要符合公务活动的思维逻辑。主要是:
(一)有序。公文写作时材料安排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应该符合公务活动的一般认识规律,即从开始到结束,从总到分,从远到近,从局部到整体,从特殊到普遍,从原因到结果,从过去到现在,从主要到从属。有序地组织材料,可以防止忽近忽远,忽前忽后,忽今忽明,以免造成结构混乱,表达不清。
(二)连贯。公文写作时,要注意材料的连贯性和必然性。
写作的材料是有必然联系的,在安排材料时要注意前后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全篇思路畅通,前后衔接,语意连贯,浑然一体。
要防止上下语意断止,跳跃,甚至相互对立。
(三)区别。各类公文因为文种不同,反映的内容角度、容量、表达方式等都不同,所以对材料安排也有不同。如通报与情况汇报是不同的,前者是下行文,后者是上行文,所以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另外写作中,在表达相反或相同的意思时,要把不同的材料区别开来。相同意思的材料要集中表达,做到界限清晰。
避免混淆不清,防碍公文主旨的表达。
(四)周密。写作中安排结构时,要周密安排,不同文种逻辑结构是不同的,如:工作总结,要有总结的名称、情况概述、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每个部分是有关联的,安排要符合逻辑。又如对事件的通报,要详细叙述事件的经过,注意前后一致,每个细节的安排要经得起推敲,要防止顾此失彼,切忌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四、公文视野要有高度
作为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推动事业发展、指导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工具的公文,其视野是公文质量和价值的体现。公文的写作者应该站在领导决策者的位置,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宏观世界、历史时空进行全面思考,只有站在决策者的高度领会政策精神,发现问题,才能写出有深度、有气势的公文。
(一)全局在胸。全局的意识,就是指在公文写作时要有顾全大局的思想认识。全局,就国家而言,是指民族团结统一、国家的发展振兴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就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而言,全局就是区域的发展、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本单位的发展。任何一项公务活动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门和个人分管的工作只分担一方面的职能,如果只从部门或个人的角度去思考,就缺乏对整体的了解,在认识和分析问题时就会产生局限性。要求在公文写作时跳出一时一地的局限,自觉地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全党全国的工作中,用更宽广的眼界和思维审时度势,把握现在,透视未来。
(二)放大背景。公文的材料有现实的材料、历史的材料,此外还有背景材料,因为各种事件都是在一定的背景当中的,在公文写作时,必须考虑背景因素,将思维调整到所在的单位、部门,考虑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如果离开背景只是就事论事,不讲背景,写出来的公文就不够厚实,高度就不够了。
(三)学会运用政策理论。公文的政策理论水平决定公文的质量,这又是写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的体现。公文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承载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常是以公文的形式来传达,具有高度的政策性、法定权威性和现实的效用性,是用以推动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写作者的思想政策理论水平要求非常高,但很多的公文写出来以后,不符合领导的意图,不符合实际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写作者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而是其思想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所以写作者要努力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要会辩证法,懂经济学,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头脑保持政治清醒和敏感,在写作时不出现政治原则上的失误或不周,才能自觉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融会贯通到公文中去,使文章有更高的政治高度。
(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公文是以实际工作为基础,对公务活动中的各类问题、现象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从而指导工作实践。写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去研究分析,然后提出解决的办法。多问一个“为什么”,从表象背后的原因进行探索;想下“怎么办”,对事物的过程、规律、本质进行思考,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或新方法。培养自己敏锐的视野,并运用到公文写作实践中,这是提高公文写作能力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