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骆驼祥子心得体会范文

骆驼祥子心得体会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骆驼祥子心得体会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骆驼祥子心得体会

第1篇

祥子,一个朴实又朴素的名字,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代表了中国旧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1《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车夫祥子的悲惨故事。

青年农民祥子由乡下来到城市,他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买上自己的洋车。终于,在祥子诚实努力的劳动中,祥子攒钱买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是那么重要——在他眼中,车能“产生烙饼与一切吃食”。可是命运捉弄人,他的车被乱兵抢走;当他再次攒足了钱后,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后来他又被迫与虎妞结婚,因虎妞难产而卖掉了第三辆车。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使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消失了。从此,祥子便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落为自甘堕落。正如本书所写,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的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真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

我不由地为祥子的命运所感叹。祥子一开始是那样老实善良,正直勤劳,可是在生活一连串的打击下,他变了,变得不求上进,对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他变得_诈,甚至可以说是无耻。为了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

读到这些内容,我感到悲伤、愤怒。我对祥子的前后反差感到悲伤,也对他后来可耻的所作所为而愤怒。然而,我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失望。祥子生活的社会是黑暗的,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面目也是丑恶的。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社会环境下,祥子一类的下层市民被压迫,祥子在接受了几番打击后终于明白:即使肯吃苦受累,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祥子变得堕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浅、狭隘自私,更多的则是因为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

现在的生活条件优越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学习骆驼祥子一开始奋发向上要强的精神,而不能学习他后来的堕落。

明天会怎样?我不得而知。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九年级《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2《骆驼祥子》是一部悲剧作品,“骆驼祥子”就是祥子,后来因为被逃兵掠走,失去了洋车,冒者死的危险牵回三只骆驼而得名。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普通车夫,祥子,进城后就认准了拉车,一心想拥有自己的洋车,经过三年的奋斗,终于买到了一辆新车,但不到半年,车子就被逃兵掠走,后来牵回三只骆驼,但是,他没有灰心,决定从新攒钱买车,可还没等到钱攒够,又被“侦探”洗劫一空,当他再次拉上自己的车时,已经与一个女人构成了畸形的婚姻,不久,妻子死于难产。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再也鼓不起生活的勇气,渐渐地变得堕落,他吃喝赌,出卖他人,再也不是那个要强,体面的祥子了。

要强?不能算好,也不能算坏,却总是美好人生的构造材料之一。丑小鸭要强地坚持梦想,爱迪生要强地坚持实验,项羽的破釜沉舟又何尝不是要强?要强是茎,支撑着成功之花;要强是火,点亮胜利之烛。只要正确的理解要强,正当地利用要强,它将会引导你走向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祥子的要强,给人一种希望,给人一种憧憬,好像走过这段路一切都会变得很美好,可是,想到的不一定就看得到,那个不服输,埋头苦干的祥子。

堕落,似乎是一条走入迷途的路。在人生的道路上时时刻刻都会有岔路口,只要走进那些灰暗,无色的路,就会让人难以自拔。祥子在岔路口上挣扎,最终却误入歧途,曾试图跋涉,却又被那神秘的世界吸引。曾经那个穿着体面,注视形象,高大,神气,老实的他,还不时赢得别人的赞赏,而现在的他,在人群中游荡,在地上寻找烟头,一身的破布,疾病不时地围绕着,为了几个千,不!是为了烟,为了酒,为了吃喝赌!他替别人打旗伞,举花圈,不哭,也不笑,行尸走肉般活着,美好的一生,这样地消磨,似乎生活就。是一种累赘

拉洋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拉洋车的祥子也不再有了。回到我们生活的年时,却还有很多和祥子一样的人,他们经不起失败的打击,消沉,堕落着。

九年级《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3今年寒假妈妈奖励了我几本课外书,特别介绍了老舍的《骆驼祥子》,说是让我了解下以前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辛苦。我像品尝美食一样认真仔细的消化了它,但是我的心情却像砸了酱醋瓶,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拉洋车。他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老板盘剥。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信心。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中不仅祥子,就是专横跋扈的刘四爷、骄奢泼辣的虎妞、善良坚强的小福子、孤苦的小马祖孙等,都是逐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绝望的境地。这一个个人物的悲剧,构成了一个社会行的大悲剧。

在看到第158页的虎妞难产要几十块钱的时候,小福子叫他拿主意的时候,“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看到这里,我很生气。气虎妞的好吃懒做,怀孕却不活动,导致自己的难产;气医生的势利眼和冷漠,没钱就不看病;气祥子他们思想上的迷信,最后是虎妞的悲惨的死去。就像老舍先生写的一样: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摸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我是这样理解的:有经验的人,肯定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像小水珠,慢慢积累就会变成一个小水塘,小河流,让自己长大,没有经验就永远长不大,没有办法走好自己的人生,那就等于失败,就会像祥子一样一事无成,行尸走肉。

这本书很精彩,希望同学们有时间欣赏下,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我们一起探讨,研究!

九年级《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4《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最钟爱的作品,他在书中叙述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塑造了祥子,这样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形象。

在我阅读的一开始,我就迷上了祥子。他仿佛不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而是在生活中真实出现过,他老实、坚忍、要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站在我面前。这都是因为老舍先生出神入化的文笔,他对祥子的不幸深感同情,同时又无情地批判了黑暗的社会,这展现出老舍先生人格的魅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欣赏、学习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祥子一开始是个老实坚忍、自尊好强的人,但最后竟变得麻木、狡猾,沦为行尸走肉,是什么打击的祥子如此堕落?

是他悲惨的遭遇。祥子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与命运抗争,却屡战屡败,受到了三次沉重的打击:第一次,辛苦攒钱三年买来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刚用虎妞的钱买上了车,虎妞就难产死了,祥子只好卖车安葬了她。兜兜转转,一切又回到原点,祥子还是一无所有,倒添了一身、满心的伤痛,自此,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是伤害他的人,更是这个社会。黑暗的社会孕育出了残忍霸道的车主_,大胆泼辣、精明蛮横的虎妞,利欲熏心、狡猾_诈的孙侦探,这些吃人的老虎,他们榨干了祥子的精血,蚕食了祥子的血肉,让祥子变得麻木,沦为行尸走肉,堕落在黑暗社会的深渊。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生活在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的人们是不可能凭一己之力获得出路的,因为这个世界不给好人出路!贫穷而心地善良的人们应该团结在一起,共同与命运抗争,争取自己的幸福。这或许是老舍先生真正想说的。

九年级《骆驼祥子》读书心得体会5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典雅的文辞,细腻的描写,美妙的意境,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文中写到:“拉到了终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出的出汗,哗哗的,像刚从水中捞出来的。他感到疲惫,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祥子是一名辛勤的劳动者。为了挣钱,他顶着毒辣辣的太阳的折磨,忍着汗水的层层洗礼,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拉车,即使汗如雨下,也丝毫不减祥子的工作斗志。他,是一个经历辛酸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的真真正正的龙的传人,在他的身上,处处散发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而成的可贵品质——吃苦耐劳。

当我读到“他吃,他喝,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有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这句时,我愤怒。“旧社会!可恨的旧社会!”这几个字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深处,我愤恨,它腐蚀了祥子的可贵品质,摧残了祥子的美好人生。此时,我不禁要问;“为什么?为什么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好出路?为什么旧社会要像阵阵狂风般吹倒祥子心中的意志之船?为什么要像一盆冷水般彻底浇灭祥子的理想之火?为什么?”顿时,愤怒和惋惜之情溢满心间,我不由地仰天长啸……

第2篇

祥子是可悲的,最终他没有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反而贝生活甩进了堕落的深渊。

一个年轻力壮,充满幻想,努力的,个人的理想主义者——祥子,带着一身的清凉来到城市,他的目标只不过是靠自己的踏实劳作买得一架属于自己的拉车,然而买车,丢车,再买车,再卖车,三起三落,几经周折,他受到兵匪的抢夺,虎妞的诱逼,侦探的讹诈。。。最后还是落了个一无所有的城市流浪汉,最后连自己起初的个人奋斗的信念也被迫丢弃了,变得自私,堕落。

城市的生活遭遇不但毁坏了祥子原本健康的体魄,也慢慢腐蚀着他的思想。刚来到城市的祥子是淳朴老实的,想法简单,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稳稳实实地过上体面的日子。但这种简单的想法在当时的城市生活中是不合适的,时局的动乱让他丢了辛辛苦苦赚钱买来的第一辆拉车,别人的讹诈让他丧失了大部分的财务,最后虎妞的威逼利诱让他更是受尽屈辱,满心欢喜拥有拉车后,转眼间又因虎妞的死去而失去。最后两那一点点淳朴的爱情也因小福子的死去而消失殆尽。这一路的不幸让祥子时刻觉得矛盾痛苦,为什么自己的努力奋斗最后换来的只是一个个悲剧结局?这种体面,强劲,奋斗的生活总是不能给他带来与其的幸福。最后,他只有消灭了个人的想法与作风,完全融入到城市的污风浊雨中,而成为一个“车夫的车夫”,行为放荡猥琐,思想自私狭隘。

个人奋斗的旗帜是绚丽的,他代表了一种生命的坚强不屈,相信努力,相信自己,相信未来。其实我们周围都有很多这样的人

可是,我们遗忘了这个有更大决定力的社会,就如同鱼儿忘记了身处的池塘,结果可想而知。一旦想到这个社会,我们就会现实一点,眼光向外看一点,就会有和祥子同样的某种感受:原来这不是一个公道的人间。

城市相对于乡村来说总是污浊一些,尤其是对于许多文人来说,正如王朔所说,我们总以为有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穷困凋敝,但就可以尽情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城市吞噬了祥子的诸多美好品质,这是无疑的。但祥子是不是也英爱反省一下自己对于城市的适应力呢,毕竟,城市没有乡村的闭塞,所以也少了很多个人的空间,个人奋斗就有待商榷了。

第3篇

   最新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700字

  也许我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但我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更不想成为一个平庸的老师。我希望到了退休的时候,我依然还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只因为,我依然还是在用当初的心认识孩子尊重孩子喜爱孩子。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讲了如何使人喜欢你。第一条就是要发自内心地关怀他人,其实也就是说要使人喜欢你,首先你要喜欢别人。

  对老师来说,首要你要喜欢学生。学生总是经常犯错的,而我们有时候太容易纠结于学生的错误,动辄批评责骂,其实换个角度,也会发现不少惊喜。他们在课堂偷偷地做些小动作,然后被我发现时很可爱地冲我笑着;他们有时用方言叫着我老师,那种声调很美,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他们看到我检查作业时,不自觉的会翻开作业检查……如此的调皮与纯真,怎能不叫人喜欢呢?我继续着做一个好老师的愿望:敬业、上进、虚心、博爱、充满活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平凡、平静、平常。

  还有一件值得用最初的心对待的事,就是读书。我既喜欢读卡耐基的励志教育,喝各种各样的“鸡汤”;也喜欢读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寻找爱的真谛。读书能让我的心无限开阔,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心灵也在适当的契机得到他的引领和开发。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让我们用最初的心做着永远的事吧,既然远择了与学生为伴,就必须永葆青春的活力,用永远的心做最初的事。

  最新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700字

  书中的第一条:不要批评、指责或者抱怨别人。感觉是专门对老师们说的,老师是班级规则的制定者,是课堂规则的执行者,是孩子人生规则的指导者。正因为背负着规则,老师变成最容易批评别人的人,越是正直的老师也越喜欢批评人。其实,要做到不批评人,也不那么难。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所在,数学不好的孩子可能体育很拔尖,英语吃力的孩子逻辑思维却很缜密,成绩不好的孩子却非常热心,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老师和父母一样盼望学生成才,可是每个小孩都是不完美的,我们怎么能拿完美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允许他们有缺陷,允许他们暂时不优秀,用一颗宽容之心对待他们,他们的不合规则的行为是不是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呢?人生从来都是一场马拉松,不到终点永远都不知道谁是赢家。可是“赢家”二字,那也是每个人自己对自己的定义,与他人无关。所以,批评真是没有必要。何况卡耐基说了:直接批评是最无用的,因为它会使人采取防守的姿态,并常常使他们竭力为自己辩护;直接批评是危险的,是一个危险的导火索。它可以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引起自尊爆炸,会致人于死地。这一点,是我读这本书对于职业上最深刻的领悟。

  对于自我的修为,领悟最深的是卡耐基说的“将坚定的信念付诸行动”。一个人,若是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绪,管理好了自己的时间,管理好了自己的身体,管理好了自己的金钱,他一定是一个幸福感非常高的人。一个人,若是有了明确的目标,付诸行动,持之以恒,那他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会非常大。《大学》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明白这个道理有点晚,随心所欲过了很长的日子后才知道,给自己定一些清规戒律去遵守,也不是那么难受,反而很享受;给自己弄一个看上去不可能的目标,努力去达成,也不是很难办。只是过程,都需要做到两个字“行动”罢了。

    最新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700字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在残酷现实摧残下普通车夫的悲剧命运。故事主人公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

  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但“天有不测风云”车刚拉了没几天,就被官兵给抢了去,他恨世上的一切,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他不甘可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地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地振作起来,再度奋斗——他买到了车——但这却是以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

第4篇

笔者曾经在所任教班级做了一次“名著阅读情况”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6.7﹪的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真正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学生比例只占32.4﹪。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从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存在着对名著阅读教学不够重视的问题。通常采取“放羊式”阅读管理,教师只是向学生推荐一学期需要阅读的名著,而缺乏阅读中的引导,及阅读后的检查、监督。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去改变初中生名著阅读的堪忧局面呢?笔者认为应从激发兴趣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阅读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一)语文教师提前熟读名著,以对名著鲜活独到的解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树立读书榜样,并以丰厚渊博的知识,形成强大的磁场感染吸引学生,使学生萌发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其次,语文教师提前熟读名著,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鲜活的个人体验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象深入文本,去感受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爱上名著阅读。第三,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对学生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学生从内心深处会滋生一种被关注的温暖;而且,师生共读,能够让教师对整个阅读过程感同身受,能更细腻地去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明白无误地知道学生阅读中的苦与乐,知道学生什么时候需要老师指导帮助,什么问题需要引导他们思考探究。这些自然会激发学生更浓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即使在阅读兴趣衰退,读不下去的时候,想起老师还在阅读,学生也会有一种无形的推动力。

(二)开设名著阅读课程,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一直以来,学校开设有课文教学课,写作指导课、训练课、复习课等等,但没有开设名著阅读课,这样的课程设置难免让学生滋生名著阅读不重要的错误想法。在这一错误观念影响之下,名著阅读的兴趣自然无从培养。要引起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发自内心地重视名著阅读,对名著阅读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从教学这个环节来看,让学生重视名著阅读一个最直接的措施和手段就是将名著阅读课程化。本学期,笔者每周各抽出一个课时来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并且像写作等课程一样进行细致的规划。比如,第一课时把它作为名著推介课,后面的课时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为师生共读课,阅读交流课、成果汇报课等等。课后,很多学生纷纷反映,“名著阅读不再是课外的事情了,我们自然对名著阅读多了几分心思,也在名著课堂中收获了几分乐趣,名著阅读的热情自然也更浓了。”

(三)选取精彩片段,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参与探究,维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极强的年龄段,喜欢探究问题。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特意选其中一段精彩章节跟学生分享。在品析时,不把所有内容讲白、讲透,尤其讲到了精彩之处,笔者会适当设置悬念,或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参与创作、积极思考。如,为了让学生自愿主动地去阅读《骆驼祥子》,笔者特地节选了《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章节跟学生分享,让学生思考: “祥子是个吃苦耐劳、坚忍的人,这样的人最后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吗?”问题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多学生对祥子的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切。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悬念情境,充分释放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还牢牢维系了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保持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初中生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很多名著都是鸿篇巨制,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读图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对于长篇累牍的文字难免产生倦怠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一旦发现阅读倦怠,审美疲劳的现象,就组织开展一些与阅读相关的趣味活动来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譬如笔者让学生分阶段阅读名著,并在此期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名著故事会”、“诵读大比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既放松了心情,让学生得到了休整,而且还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相互切磋、互相启发,为接下来的阅读储备了能量。

(五)进行多元的量规评价,延续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常常视考试、检测为评价的法宝,造成学生为考试而阅读,学生的阅读存在功利性的倾向,没有真正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为了最大限度延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笔者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了多元的量规评价,注重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习惯与阅读体验等的评价,而不只看阅读活动的成果。笔者在班级开展了评选“读书积极分子”、“最佳合作者”、“最佳问题奖”、“最有创意者”等一系列的活动,端正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态度。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方法与阅读体验,开展了“名著知识知多少”、“朗诵会”、“我的阅读我的心得”等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多表扬、多鼓励。这些再次激起了学生积极的阅读动机,产生了更为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初中生刚从小学升上来,识字量有限,阅读量更有限,阅读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缺乏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方法和技巧也很单一。名著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为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语文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以有意义有目的的帮助和指导,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一)制订名著阅读计划,通过有计划的,大量扎实的名著阅读,提高阅读感受能力。

中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很强烈,吸收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这个时期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他们的阅读也最易陷于无序、无效的泥沼。因此,要想让名著阅读成为长期机制,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应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进行有效督促。每学期笔者都会根据学生的阅读任务制订一套较为细化的阅读计划,并把它落实到每部名著。诚然,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都会因其个人阅读能力而异,笔者还会针对个别学生的客观实际对阅读计划进行微调。比如阅读能力稍差的学生,阅读的进度调慢一些,训练检测的内容相对简单些,指导方式也体贴细致些。实践证明:阅读感受能力的提高,阅读量是前提。制订名著阅读计划,让名著阅读得到了切实落实,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扎实完整地阅读了名著。三年坚持下来,学生的阅读量、知识积累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学生在感受经典魅力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感受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提升。

(二)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自我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可以减少学生阅读中的困难。名著的具体阅读方法有多种: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圈点批注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

教学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书籍的特点来选择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对于长篇小说,笔者引导学生选用跳读法和提纲挈领法。对于短篇小说,则让她们选用精读法和圈点批注法;对于诗歌、散文,就选用朗读法和谈心得体会法。

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提高名著自我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通过检索查阅资料,开展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阅读疑惑的能力。

文学名著博大精深,含英咀华。如果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完成作品阅读,而缺少对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阅读和智慧都还很有限的初中生来说,常常会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学生往往会陷入迷惘困惑中。因此,笔者经常鼓励、倡导并积极组织学生,对于阅读中产生的疑惑,主动检索查阅各种资料来解答疑惑;对作品中有价值的焦点问题或困惑不解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讨论、辩论,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

第5篇

一、选择适合初中学生实际的读物

目前,我们不仅要用好课本、读本,更要有目的地选好课外读物。因为现在的文化市场鱼目混珠,特别是网络小说盛行,不仅错字病句连天,还有一些情节低级趣味,不适合学生阅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选好用书,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介绍书目时分清主次,突出经典名著,辅之以时尚刊物,意在相辅相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阅读范围,我们还推荐学生阅读名家名篇,其中最主要的是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如刘心武《钟鼓楼》、路遥《平凡的世界》、古华《芙蓉镇》、阿来《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刘玉民《骚动之秋》等。另外,还可以结合时尚介绍课外读物,介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优秀刊物。特别注意的是,在推荐阅读过程中,尽量全班读同一本书,这样便于开展阅读活动,便于相互交流,帮助学生更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个性化、多视角、有创意的阅读。在刚开始的阅读兴趣培养过程中,我遇到问题主要是怎样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难题。经过实践,我认为应先让学生读一些感兴趣的,内容比较浅显的书籍,让他们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要多开展阅读活动,多让大家分享阅读带来的乐趣,要肯定学生阅读的价值。正是利用学生的阅读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势利导,慢慢地就把他们的阅读兴趣给引导出来了。同时,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每个学生都备有一本专用的读书笔记本(或制作读书卡片),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好的用词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将收获一笔不小的知识财富。同时,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

要引导学生博览,但是博览不是随心所欲地乱看一气,什么书都看。正确的做法是在博的基础上,要逐渐学会选择、整理。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外阅读效果,更要处理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学生往往“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我们可以利用课内阅读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教《童年的朋友》,可以先让学生看《童年》,教《在烈日和暴风雨下》,可以推荐《骆驼祥子》,还可以组织阅读一些专题性作品。这样既扩大了学生课外的知识面,反过来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做到事半功倍,作为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三、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第6篇

1. 当前思想教育的滑坡,弱化了学生的责任感。学生普遍自我欲望膨胀,个性自由迫切,淡化国家和民族意识,同时又害怕艰辛,缺乏奋斗精神。他们在这一思想支配下,不可能关注名著这些沉重话题。

2. 快餐文化的流行造成学生观念的偏差。多数学生认为以前从书上得到的,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所以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读名著。

3. 现行教育体制促使学生和教师都不重视阅读名著。现在文化市场上的语文阅读类书籍,大多被冠以“训练”“教程”之名目,其功利性可想而知。在专业性语文报刊杂志上,“阅读”这个名词也多半是与“教学”连缀在一起。在这一背景下,阅读的目的被局限于提高教学质量,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这意味着课外阅读必须为课内阅读服务,围绕课堂所学内容展开。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遮上一层“为了学习、为了成绩”的面纱,就难以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家长和学校面前。即使一部分支持学生阅读名著的语文教师,也是出于“有了一定的阅读量,语文成绩才能上去”和“名著阅读能提供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面对这种现状,教师要转变观念,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为学生课外阅读名著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督促坚持阅读经典名著。

一、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书海拾贝

1. 随文推荐,以点带面

为提高阅读名著的效果,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新课标》推荐初中学生阅读的《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等长篇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关联,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如阅读《空城计》时,在感受了诸葛亮的机智谋略之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等典故,激起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好奇,进而激起学生认识三国人物的愿望、阅读三国故事的兴趣以及探索三国历史的信心。

2. 渲染氛围,营造声势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前,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片片段,设计一次有关《水浒》的语文活动,出一期有关《水浒》的板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水浒》,体验《水浒》,在《水浒》的氛围里,唤醒学生对《水浒》世界的向往,鼓舞他们阅读文本的信心。

3. 个别指导,以一激众

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时候,采取个别指导,逐个突破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登山览景

对比阅读法。运用默读、速读、精读等技巧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

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

创造性阅读法。阅读中告诫学生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而应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

第7篇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以“一切为张庄乡中学“书香了学生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学校决定在今年5月份举办首届“读书节”活动,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创设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活动中,我们将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激励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以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通过“读书节”的开展,推动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活动中,我们将主要抓好“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五个主要环节,使读书活动在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上形成规范和特色

【活动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节”的开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读书是一件终身的快乐事情,争做一个有情趣、有修养的读书人。

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育人格,形成“人人爱读书,读书来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读书节”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活动主题】

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横幅)               

【活动宣传口号】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5、人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

6、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7、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8、书是一叶扁舟,带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9、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横幅)。

10、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横幅)

【活动组织机构】

组 长: 白斌

副组长: 李华  廖广华 张守俊 阮效磊   

组 员:全体老师 

【活动时间】

说明:1、初步定于每学期开学的第三个月(约十一月、五月左右)。

2、本届活动时间具体定于5月18日—6月18日。

【活动筹备】

1、印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目录(复习),印发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目录,印发语文新课标必读课外阅读书目,印发中学生课外阅读选读书目。

2、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等课余时间,各年级组语文老师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至少3本文学名著,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读后感)。

3、做好“读书节”启动之前的宣传报道:学校板报、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尽可能以读书为主题,或倡导读书活动,或指引读书方法等等,内容不拘,形式多样;并做好宣传标语的横幅悬挂工作。

4、重新启动的《荷韵清风》文学社团要尽快做好人员重组,稿件征集、审定,版面设计,栏目分配,排版等等相关筹备工作,使“读书节”活动有一个有效的写作交流的平台。

5、语文组各老师尽可能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有关“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等各筹备工作:制定活动计划,设定比赛规则,选定内容、人员,确定时间、地点,以确保“读书节”活动高质、实效、顺畅地进行。

【活动主要内容、形式、要求】

一、   讲座

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期间,由语文教研组的一位老师开设一次读书讲座,以新课标必读、选读的作家、作品为依托,可以是“专题的文学讲座”,也可以是“好书推荐会”的形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为名著的阅读作导引,以“讲座”来促“阅读”。

这项活动要求语文老师务必选好题,寻找相关的资料,写好讲座稿,在讲座前,张贴海报,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在讲座中尽可能设计师生互动环节,让讲座开得有声有色有成效;讲座后,务必留下阅读任务和思考空间,以促进阅读的延续和深入。

二、   阅读

指导学生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内容,利用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双休日,周末,阅览课等时间,沉下心来,好好读点书,读点经典,读点名著,这既能增加人文底蕴,促进“精神发育”,又能培养优良品德,提高读写能力,还能漫游古今中外,渲泄喜怒哀乐,纵横过去现在,驰骋传统现代,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品尝着经典所拥有的永恒魅力。

⑴ 图书推荐。每学期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3—5本,开展好“同读一本书”和“各读各的书”活动。

⑵ 成果交流展示准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文化知识,写好读书心得等。

⑶ 建立“读书日”制度。每学期“读书节”期间集中一天(或半天)时间,什么课都不上,只上“读书课”,以大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

三、   竞赛(活动)

推荐竞赛(活动):

⑴书海絮语——一次现场书法比赛。(要求选择名著中的精彩文段为内容)

⑵百花齐放——一次手抄报评比。(以读书活动为主要内容

⑶文采飞扬——一次现场作文比赛。

⑷文笔精华——一次征文竞赛。(参考题目如:《读书改变了我》《我和书的故事》《书香人生路》等)

⑸知识回放——一次名著知识竞赛。(备课组各老师每人出10个相关题目,然后由负责老师组卷)

⑹精彩纷呈——一次诗词(散文)朗诵会。

一次读书演讲比赛  

一次书本剧表演会。

⑺ 书香溢校园——一次摄影比赛。(捕捉校园内各种有关读书活动的感人场景、学生老师读书的专注神情,用精美的画面和巧妙的标题折射校园内四溢的书香。)

⑻至理名言——“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把自己的读书感想化成只字片言,写成属于自己的读书名言和大家分享。)

⑼经典留香——周末电影节活动。(利用“读书节”期间的周末坐班管理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名著电影电视,如《城南旧事》《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⑽妙笔评析——美文大家读活动。(指导学生品读精美散文,复印成A4纸,标上班级、号次、选编者名字,并在美文上作评注和简析,教师集选优秀者合订成《美文集粹》以供大家阅览,品读。)

几点要求:

⑴原则上要求每个年级组都能积极参加,考虑到初三学子们中考的压力,所以活动重心放在初一、初二年级组。

⑵各年级组可根据实际需要择取5-8项适宜的活动来开展,务必要做到责任到人,力求各尽其责,各尽其能。

⑶各年级组力求建立“读书节”的资料库、资源库,并做到与其他年级组无私交流、共同分享。

四、   展评

以“读书博览会”的形式对“读书节”的成果加以公布、展评。内容包括:

⑴现场书法比赛成果展评;

⑵手抄报展评;

⑶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⑷至理名言展览;

⑸读书剪贴本展览;

⑹优秀读后感展览;

⑺优秀征文展览;

⑻优秀《美文集粹》本展览;

五、写作

从摄入与输出、承与传的角度看,“阅读”摄入了大量的文化营养,是实现“生存经验的传承”中的“承”,而“写作”是为了实现其中的“传”。“阅读”和“写作”是实现人类文化传承的重点,也是构建语文教育模式的重点。因此在“读书节”中,“写作”作为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读书活动成果的有效巩固,也是“读书节”的最终目的。

重新启动的《荷韵清风》文学社是实现写作交流的有效平台。

文学社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负责,在此不赘述有关细则。

【活动总结】

一、设奖:

1、按年级每项个人比赛项目,根据参赛数,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1分。

2、综合个人,按单项累计加分。

3、班级团体总分为班级学生所有比赛得分之和,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4、另设“优秀组织奖”每年级2名,“校园读书之星”每年级5名,均按总分从上到下排列顺序来截取。

5、奖励办法:获个人、团体一、二、三等奖者,发给奖状、奖品。

二、颁奖:

由白斌校长对“读书节”活动做简单总结,教导处在总结大会上给各项活动的优胜者颁奖。

第8篇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学校决定在今年10月份举办首届“读书节”活动,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创设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活动中,我们将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激励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以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通过“读书节”的开展,推动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活动中,我们将主要抓好“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五个主要环节,使读书活动在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上形成规范和特色

【活动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节”的开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读书是一件终身的快乐事情,争做一个有情趣、有修养的读书人。

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育人格,形成“人人爱读书,读书来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读书节”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活动主题】

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横幅)

【活动宣传口号】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5、人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

6、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7、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8、书是一叶扁舟,带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9、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横幅)。

10、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横幅)

【活动组织机构】

组 长: 周灵宏、曹宜杲、余米存

副组长: 叶启强、汪群英、周桂槿、季宏枚、郑士耀 、叶国敏

组 员:沈慧、梅虹、顾华英、柳巧娟、陆慧敏、赵娇妹、丁耿川、谢丽娟、郭迎春、谢丽冬、赵芳萍、王雪影、王小娟、林雪清、余凤女、杨丽珍、叶晓阳

【活动时间】

说明:1、初步定于每学期开学的第二个月(约十月、四月左右)。

2、本届活动时间具体定于10月18日—11月18日。

【活动筹备】

1、印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目录(复习),印发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目录,印发语文新课标必读课外阅读书目,印发中学生课外阅读选读书目。

2、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等课余时间,各年级组语文老师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至少3本文学名著,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读后感)。

3、做好“读书节”启动之前的宣传报道:学校板报、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尽可能以读书为主题,或倡导读书活动,或指引读书方法等等,内容不拘,形式多样;并做好宣传标语的横幅悬挂工作。

4、重新启动的《鹿鸣》文学社团要尽快做好人员重组,稿件征集、审定,版面设计,栏目分配,排版等等相关筹备工作,使“读书节”活动有一个有效的写作交流的平台。

5、语文组各老师尽可能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有关“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等各筹备工作:制定活动计划,设定比赛规则,选定内容、人员,确定时间、地点,以确保“读书节”活动高质、实效、顺畅地进行。

【活动主要内容、形式、要求】

一、 讲座

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期间,由语文教研组的一位老师开设一次读书讲座,以新课标必读、选读的作家、作品为依托,可以是“专题的文学讲座”,也可以是“好书推荐会”的形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为名著的阅读作导引,以“讲座”来促“阅读”。

这项活动要求语文老师务必选好题,寻找相关的资料,写好讲座稿,在讲座前,张贴海报,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在讲座中尽可能设计师生互动环节,让讲座开得有声有色有成效;讲座后,务必留下阅读任务和思考空间,以促进阅读的延续和深入。

二、 阅读

指导学生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内容,利用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双休日,周末,阅览课等时间,沉下心来,好好读点书,读点经典,读点名著,这既能增加人文底蕴,促进“精神发育”,又能培养优良品德,提高读写能力,还能漫游古今中外,渲泄喜怒哀乐,纵横过去现在,驰骋传统现代,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品尝着经典所拥有的永恒魅力。

⑴ 图书推荐。每学期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3—5本,开展好“同读一本书”和“各读各的书”活动。

⑵ 成果交流展示准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文化知识,写好读书心得等。

⑶ 建立“读书日”制度。每学期“读书节”期间集中一天(或半天)时间,什么课都不上,只上“读书课”,以大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

三、   竞赛(活动)

推荐竞赛(活动):

⑴书海絮语——一次现场书法比赛。(要求选择名著中的精彩文段为内容)

⑵百花齐放——一次手抄报评比。(以读书活动为主要内容)

⑶文采飞扬——一次现场作文比赛。

⑷文笔精华——一次征文竞赛。(参考题目如:《读书改变了我》《我和书的故事》《书香人生路》等)

⑸知识回放——一次名著知识竞赛。(备课组各老师每人出10个相关题目,然后由负责老师组卷)

⑹精彩纷呈——一次诗词(散文)朗诵会。

              一次读书演讲比赛。

              一次书本剧表演会。

⑺ 书香溢校园——一次摄影比赛。(捕捉校园内各种有关读书活动的感人场景、学生老师读书的专注神情,用精美的画面和巧妙的标题折射校园内四溢的书香。) 

⑻至理名言——“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把自己的读书感想化成只字片言,写成属于自己的读书名言和大家分享。)

⑼经典留香——周末电影节活动。(利用“读书节”期间的周末坐班管理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名著电影电视,如《城南旧事》《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⑽妙笔评析——美文大家读活动。(指导学生品读精美散文,复印成a4纸,标上班级、号次、选编者名字,并在美文上作评注和简析,教师集选优秀者合订成《美文集粹》以供大家阅览,品读。)

几点要求:

⑴原则上要求每个年级组都能积极参加,考虑到初三学子们中考的压力,所以活动重心放在初一、初二年级组。

⑵各年级组可根据实际需要择取5-8项适宜的活动来开展,务必要做到责任到人,力求各尽其责,各尽其能。

⑶各年级组力求建立“读书节”的资料库、资源库,并做到与其他年级组无私交流、共同分享。

四、   展评

以“读书博览会”的形式对“读书节”的成果加以公布、展评。内容包括:

⑴现场书法比赛成果展评;

⑵手抄报展评;

⑶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⑷至理名言展览;

⑸读书剪贴本展览;

⑹优秀读后感展览;

⑺优秀征文展览;

⑻优秀《美文集粹》本展览;

 

五、   写作

从摄入与输出、承与传的角度看,“阅读”摄入了大量的文化营养,是实现“生存经验的传承”中的“承”,而“写作”是为了实现其中的“传”。“阅读”和“写作”是实现人类文化传承的重点,也是构建语文教育模式的重点。因此在“读书节”中,“写作”作为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读书活动成果的有效巩固,也是“读书节”的最终目的。

重新启动的《鹿鸣》文学社是实现写作交流的有效平台。

    文学社由经验丰富的赵芳萍老师专职负责,在此不赘述有关细则。

 

【活动总结】

 

一、设奖:

1、按年级每项个人比赛项目,根据参赛数,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1分。

2、综合个人,按单项累计加分。

3、班级团体总分为班级学生所有比赛得分之和,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4、另设“优秀组织奖”每年级2名,“校园读书之星”每年级5名,均按总分从上到下排列顺序来截取。

5、奖励办法:获个人、团体一、二、三等奖者,发给奖状、奖品。

 

第9篇

但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50个城市的学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如果考虑到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粗糙低劣的卡通漫画、言情武侠等书籍,那么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近几年,我一直关注这一问题,并着手改变教学方法,以期达到一定的功效。

一.开发利用资源,注重引导

在众多的阅读材料中,如何让学生选取内涵丰富、营养丰厚的长篇文学名著来阅读,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尤为重要。

1.借助课文推荐,以点带面。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程标准》建议初中学生阅读的《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

如教学《孙权劝学》时,我向学生介绍“白衣渡江”、“大意失荆州”等典故,激起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好奇、景仰、评点、思考,从而激起学生认识三国人物的愿望、阅读三国故事的兴趣、探索三国历史的好奇心。

2.指导个别学生,树立榜样。

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时候,采取个别指导,逐个突破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建良好的阅读氛围,遍地开花

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我尝试过以下几种方法。

1.指导学生购买书籍,并互相交流。

学生购买书籍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课内课余与学生交流的时候,都可以适时做一些指导,如上完余秋雨的《信客》,有学生向我询问余秋雨的情况,我就推荐她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上完《记承天寺夜游》,顺势推荐学生阅读《坡传》、《千古风流坡》,学生都读得兴致勃勃。

学生们平时购买的书籍,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要对学生手头上的书籍进行管理、调控,尽可能地让他们每个人的书籍在班级交流,通过交流各自的名著书籍,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使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力。我在教室设置阅读角,让学生监督管理,一个学期下来,实实在在地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2.举行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

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我总会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例如,在九年级上学期,我结合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让学生先广泛阅读,再畅谈读书所得,因为学生肚子里装下了许多名著,所以,每个学生都能侃侃而谈,不少学生还谈出了精彩而独到的见解。活动之后,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也更加高涨。

3.结合影视对比阅读,从而进行评价、鉴赏。

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如四大名著等,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组织“取经故事”(故事会)、“话说西游人物”(演讲赛)、“《西游记》中的风俗人情”(读书报告会)、“读《西游记》有感”(作文赛)、“西游人物展”(绘画展)等活动。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读完《西游记》,而且能从各方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交流学生阅读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想深度。运用此种方法,学生兴致盎然而又目标明确地读完了我国的四大名著。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反映战争题材的单元后,我又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了《战争与和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名著,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他们开始学着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作品,理解作品,领会作品的意蕴。

第10篇

1.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放飞的自我

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放飞自我,是新课标的灵魂所在。因而,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不是教学设计的完成,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而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张扬个性,放飞自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我校的课堂教学,强调先学后讲,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尽早地学会学习。课堂上看的是学生是怎样学的,而不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表演"的,提倡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自己学习,反对课堂上眼花缭乱的形式主义。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探究,使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了,心理沟通了。此时此刻,教师通过创造性的设疑把学生引入创造的宫殿,使学生发挥创造才能。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在书本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对已有经验重新思考加工制作,获得具有新生性的内容,解决一个新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使学生体验到创造的甘甜,对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品格具有明显的价值,因而是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富于创造性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最受学生的欢迎。但创造性的教学是需要教师首先进行创造的。如果教师没有创造性的设计,只是把从旧到新的过程一字一句地讲出来,使学生随着自己的叙述思考,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说是丝毫无益的,只是这样的教学在本质上还不属于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应以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为根本尺度。因为对于教师来说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是已知的,教师把已知的东西原原本本地讲出来,是无创造性可言的,只有教师能把学生引入创造的创造才是教师最重要的创造。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用表扬的语言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如课堂上多用"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好吗?小朋友你认为这句话怎么读?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教师及时的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励,一声"你真棒!""你的说法就是创新""你真聪明""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好孩子",这一声声赞扬的话给他们以亲切感,为学习创设了美好情景。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尽情放飞自己的思绪,畅所欲言,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与价值,而创新意识就孕育在这种自我的体验之中。正因为如此,学校引来了数不胜数的观摩学习者,召开全国性的教学培训会议3次,有50多名教师上了几百节示范课和观摩课。

2.在课外阅读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只有主动发展,才能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所谓主动发展,实际上就是"爱学习",学生不爱学习,就谈不上主动发展,一切将无从谈起。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学习发现,凡是爱学习的学生,都是那些会学习的学生,凡是不会学习的学生,也都不爱学习。这使我们认识到,要想使学生"爱学习",必须首先使他们"会学习"。怎样才能使学生"会学习"呢?我们经过学习和研究认为,它取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越强,其理解能力则发展得越快,对知识领会得快,教学效率就高。由此可见,学生的自学能力,即"会学"的问题取决于他良好的阅读能力,而且这种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学生理解能力强了,对所学习的内容自己一看就懂,自然也就爱学习,反之,什么都看不懂,就不可能爱学习。所以,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不仅能使学生"会学习",而且也能使学生"爱学习"。因此,阅读不只是语文学科的教学问题,它能有效地促进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学校从紧张的教学时间中抽出一下午的时间,专门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同学们曾经跟书一起,穿过时光隧道,来到三国时期,目睹了三国相争的腥风血雨;同学们曾经跟书一起,远渡重洋,来到丹麦,尝尽了卖火柴小女孩的辛酸苦辣;同学们曾经跟书一起,上梁山,寻英雄,体会了英雄豪杰的气魄与胆识;同学们曾经跟书一起,走进老北京,感受了骆驼祥子的人生起伏……同学们把书当作朋友,当作知己,与它共欢,与它共悲,与它共喜,与它共泣。同学们的灵魂与书完全融为了一体。因为读书,同学们可以流畅的为大人们讲述一个个饶有趣味的故事,引得大人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因为读书,同学们可以在作文课上引古论今,妙语连珠,不仅在各级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甚至在报刊上也能见到同学们的名字;因为读书,使同学们在面对成绩时,应该像爱因斯坦那样不沾沾自喜,以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面对挫折时,应该像保尔·柯察金那样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无愧于生命的价值;因为读书,同学们懂得了爱所有的同学,你就会有可爱的班集体;爱所有的亲人,你就会有幸福的家;爱所有的人,你才会感受到祖国的温暖……读书的滋味真是乐在其中,奇妙无穷,只有喜爱读书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读书的滋味。特别是在节假日,同学们除了享受着温馨?幸福与快乐外,更是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养分,展开了大量的阅读,古今中外?文学科技?天文地理等,内容广泛,应有尽有。有的同学在假期中以书为伴,共读书十几本,阅读量达100多万字,同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有的同学为了阅读,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压岁钱拿出来买书,如五年一班的于中泽同学便买了《四大名著》?《数学奥林匹克》等书籍,共花了1000多元。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了读书的真正乐趣。

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体验到了乐趣,获得了成功,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发展。

3.在课余生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11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同时对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进行了明确,但对课外阅读的的方式和手段并没有提出具体建议,这给学校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农村中学由于地域、师资、家庭环境、阅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很难有效开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笔者在农村中学任教近二十年,对学生渴望获得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的心情和家长、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限制颇有感触,故以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为主题进行探讨。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结合多年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笔者简单介绍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条件差,阅读量有限

农村初中学生大部分因家庭条件限制,而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自己想看的课外书;家长也几乎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意义,所以不支持学生购买和阅读课外书。从学校的角度看,有的初中根本没有图书馆,有图书馆的中学主要依靠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而由于人手、制度等管理问题,图书馆也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许多语文教师受升学考试的压力,过于强调课本精读的重要性,他们宁愿让学生多背课文、多做练习,也不愿预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所以,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很差,一些学生依靠同学间的相互借阅来满足课外阅读需求,这显然是不够的。

农村初中学生在周末和假期有许多的作业,学生的负担较重;此外农村学生还要承担一定的家务,部分学生还需要从事强体力劳动,很少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因此,农村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阅读量与城市中学生相比严重不足。

(二)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

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是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侧重课内训练,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课外阅读、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从笔者和学生的交谈可以看出,有的学生还是想主动阅读的,但由于如何阅读、阅读什么。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会使学生更加不喜欢课外阅读,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日渐淡薄;其次,会逐渐使语文课外阅读处于无序低效状态,削弱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最后,助长学生阅读流于形式、浅尝辄止的学习习惯。

从家长的角度看,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或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家长是高中及以下学历,还有一部分甚至仅有小学1-2年的学习经历,有大学学历的学生家长可谓凤毛麟角。近年来,很多农村劳动力转移至沿海城市,青壮年均不愿意在家务农,所以农村初中生的监护人多半是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不仅对晚辈的学习指导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还因过分溺爱导致学生懒惰、任性。所以,农村初中生的家庭环境根本不可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从家长或监护人那里也几乎得不到有关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方向引导。

(三)阅读方向偏离,方法缺失

有一定阅读条件的农村学生,他们阅读的内容很少是名著或国学精粹。据笔者了解,农村初中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主要是按照个人爱好和心理需要,例如男生喜欢看武侠、暴力、侦破方面的小说,女生喜欢看言情小说。当然,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方向偏离课程目标的主要原因,还是引导不力的。如果学校和教师能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能更多地关心中学生的成长环境,那么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就会走上正常道路。

尽管部分教师和学生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在努力拓展阅读范围和空间,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缺失,事倍功半。例如,一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基本只能做到“眼到”,而做不到“心到、口到、手到、眼到”,阅读从来不做笔记,读了也就完了,不会思考和总结,因而谈不上应用。众所周知,边读边思、边写边记、边记边用是课外阅读的好习惯,精彩段落、词汇如果能摘抄下来并熟记,是能运用到作文中和阅读中的。由于阅读方法不当,使课外阅读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一)努力创造课外阅读条件

1.借助多方力量多渠道解决阅读资源问题

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中学教育的投入,为学校配备相应的读书馆,配置尽量丰富的书籍或者加大图书管理的经费。学校也可以主动向社会寻求帮助,让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到为农村中学捐赠书籍的慈善活动中;也可以通过加强和家长的交流,鼓励他们为学生购买课外书籍,在家为学生营造适合阅读的环境。此外,学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等外界资源平台,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2.鼓励班级图书角建设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所带班级学生建设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尽可能把拥有的有益书刊带到班级,供同学们相互阅读。学生提供的书籍由班委负责登记和管理,可以制定《班级图书借阅制度》、《班级图书奖励制度》等,明确图书借阅、遗失或损坏、归还等办法。班级图书角的建设、规范图书管理能充分发挥图书的价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资源共享。

3.鼓励学生开展互换阅读活动

班级图书角局限于班级内,如果能在整个中学内实现师生之间的图书互借、互阅,那么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将更丰富。语文组的教师可以统一思想,共同组织图书互换阅读活动,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借阅课外书,让课外读物在全校师生中流动起来。借阅的图书,学生将会更加重视和珍惜,毕竟借书有时限规定,如果不及时看就可能没有机会,从而可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

(二)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帮助

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课外读物选取原则和应重点阅读的内容。

1.课外读物选取原则

第一,引导为主原则。语文教师首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材料,不能禁止阅读或限定阅读范围。巧妙引导原则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去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只有学生自身认为有些书不可以阅读,才会主动思考语文教师的引导,自然就会自主参考教师的推荐。

第二,倡导经典与流行作品并存的原则。在遵循引导为主的原则前提下,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要在篇目选择上遵循经典与流行作品并存、各取所长的原则。农村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的教育和熏陶。优秀篇章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内涵能帮助农村初中学生摆脱落后的思想观念,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例如,除了倡导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等经典作品外,网络当红小说、科幻小说、动漫图书等也可以让学生适当涉猎。

2.适当推荐阅读书目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推荐好书,具有深刻思想和教育意义的古今中外经典著作或者是具有时代精神、迎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新世纪佳作,都能使农村初中学生培养优良的品德修养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笔者认为,从类别上看,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外名著,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可以推荐教材延伸阅读书目,例如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介绍《水浒传》,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介绍《骆驼祥子》,由《阿Q正传》介绍《呐喊》,由《皇帝的新装》介绍《安徒生童话选》;还可以推荐时尚读物,例如由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推荐徐志摩和林徽因诗集,由韩寒现象推荐《三重门》等,还可推荐《读者》、《小小说选刊》、《中学生阅读》、《青年文摘》等杂志。总之,推荐书目供学生参考,可以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方向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把握。

(三)纠正阅读方向,强化阅读方法指导

1.教师要及时开展阅读督查工作

为了避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偏离正确的方向,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首先,教师要督促学生勤写读书笔记。语文教师应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摘抄本,专门摘抄学生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优美片段,并每周写一个阅读心得体会,教师每周检查一次,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及时、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分层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可以为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提出课外阅读发展目标并指明努力方向。

2.传授良好的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教会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笔者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综合运以下方法比较适合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1)精读、跳读与略读法。这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法中,教会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并辨别使用朗读涵泳法、疑问思辨法和比较阅读法;略读法更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要教会学生掌握浏览默读法、提纲挈领法、搜寻猎读法等,使学生能轻松阅读;跳读法适合阅读浅显的简短报刊、杂志等,让学生掌握大概信息就行。(2)基本功培养法。快速查字(词)典:对于不懂的字词,学生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字词典中查出;目录查阅:通过书籍目录快速搜寻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能依据个人的需要快速选读;注释查看: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查看书下注释或者是书后注释,让学生及时了解不懂的内容。(3)勤记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书写能强化对所写内容的记忆,帮助学生促进思维发展。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及时圈出不懂的生字词,划出不懂的句子和段落,抄写好词好句并朗诵,写出读后感。(4)勤思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外阅读之前就对阅读内容进行设想,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学,这样就能在阅读中抓住关键事件和主题思想。

三、结语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展好语文课外阅读在农村中学有一定的困难。然而,针对阅读条件差、阅读量有限,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方向偏离、方法缺失等问题,只要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帮助,相信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各种问题将能得到很好解决。

参考文献:

[1]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12篇

关键词: 社会实践 阅读 观察思考

加强生活积累,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心地感受生活,品味自身体验,让他们有所感受,受到感动,产生强烈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去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的真谛,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情感世界,厚积薄发。近年来,我作了如下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细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这个比喻恰当地说出了生活是写作之源。实际上,我们的做法一直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写文章”,没有树立起“作文源于生活”的教学思想,许多老师把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愿望寄托在课堂

上,这无疑是在建空中楼阁,其结果直接导致作文教学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走入单纯讲求技巧的误区。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里的内容就是与学校、社会、家庭紧密联系的生活内容。教师应创造条件,拓宽学生的生活面,增加学生走进生活的机会,促使学生多角度地获取信息。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体察和感受身边的师生之谊、校园风景、长幼之情、邻里关系、亲友纠纷、家事国事、民风世态,乃至天文地理,科技之光,等等。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自然就有表达的冲动和创作的欲望。

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其实就是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较好的切入点,它是教育专家们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编排的作文训练,和教材内容联系密切,贴近生活,紧扣单元主题,且每单元的作文训练环环相扣,具有系统性。像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新闻两则(《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芦花荡》、《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夫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妈妈》五篇课文,阅读本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以本单元为基奠,编者就安排了“世界何日铸剑为犁”写作训练,关系密切照应,内容相辅相成。教师可以以此为蓝本,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主题作文时间活动,根据学生实际思想状况和情感体验,以及身处的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精心设计可行的活动方案。活动目的要明确,思路清晰,组织科学得当,要有安全预案,老师在其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再以“世界何日铸剑为犁”为例,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整理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军事成语、战争名言等;访问周围健在的老、老八路等革命前辈,听他们讲述峥嵘的战争岁月;班级组织实地考察,寻访战争遗址;课堂上开一个战争英雄主题班会。通过以上系列活动,可极大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拿起笔,书写受到感染的思想,受到震动的心灵。赞科夫说:“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实践活动对写作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2.加强形式多样的阅读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素材,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为让学生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还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而许多语文教师总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为由,鲜于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要求和指导,在农村中学,这个目标更是很少学生能够达到。写作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活,可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活动范围毕竟有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能积累生活,而且能积累文学创作的技巧,而且这种学习文学创作的技巧的方法是最直观有效的。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堂为基点,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外阅读作为延伸,最终达到增大学生阅读量的目的。

如何提高课外阅读质量?我认为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1)明确目标,增强阅读动力。

许多学生读书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兴趣过广,漫无目的,结果虽然看了不少书,但收获甚微。教师可结合所学课文,让学生带着所要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在八年级学年初,我就在班上推荐几部中学生课外读物,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韩寒的《三重门》,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等。针对不同的作品作出不同的建议,并规定学生在一个月内看完一部作品,做好读书笔记。在阅读名著时就如同和文学大师对话,激起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从中也积累雅词丽句,为自己的作文准备充分的“能量”。除了学年总目标,还要制定具体的月目标和周安排,这样才能确保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2)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效率低指阅读量小,对作者的内心缺少细心的体察,懒于追因质疑和动手整理。针对于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比如,让学生学会速读、质疑,并能主动参与别人的交流讨论,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建立健全班级阅读奖励机制,不仅能调动阅读积极性,而且能提高阅读效率,比如以读书笔记的数量、质量为抓手、为依据,进行阅读个人星级评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书籍数量排名,来鼓励学生把零花钱更多地花在课外书的购买上,推动阅读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让学生畅谈阅读后的收获和心得体会,使学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氛围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乐于阅读的进取心。环境造就人,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也至关重要,班级内可以设立读书角,添置书架,让班级文化建设起作用,默默地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3)提升阅读品位。

阅读品味指的是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生理想,对社会负责,高度关注未来,并能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不懈地努力,使我们的民族更加繁荣昌盛。可是课外读物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少中学生对经典名著不屑一顾,而对“传奇、秘史”等武侠言情小说情有独钟,甚至《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在学校广泛流传。这是因为学生理性分析欠缺,对美丑、善恶、真假缺乏一定的识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分析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把他们引向积极健康和高雅脱俗。由此可见,很有必要给学生制定一个书目范围,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对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也提高写作的质量。

3.观察并思考生活

观察并思考生活属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范畴,在这里单独提出来意在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当一个人身处社会中,只有用慧眼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思考,才会回捕捉到世界的五彩缤纷,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生活处处是语文,只要你勤于观察并善于思考,做个生活有新心人,作文的源泉就会滚滚而来。

只观察不思考,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就不会领悟到生活的内在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刊、演出、访问、考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从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汇报总结,展示研究成果,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生活,深入思考,只有如此,才能品味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提升气质,提高修养,坚强意志,锻炼品格,升华思想。这样的积累才显厚重,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分量。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