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概念总结大全范文

初中物理概念总结大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物理概念总结大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物理概念总结大全

第1篇

关键词:错误;物理;教学;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15-02

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传授科学的知识和讲解正确的方法。然而初中的教学对象是由小学升上来的身心尚未发展完全的青少年。学生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错误,如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生活常识的干扰、知识的负迁移作用、缺乏逻辑思维等等;另外,初中生对错误缺乏分析总结的能力,无法从错误当中提取有利于今后避免出错的学习策略。

事实上,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做出错解,从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角度来说,他失败了。但是,他也是成功的,他取得了进步,因为他参与了物理知识教学活动,获得了亲身体验,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物理问题。

另外,从教学角度来看,错误本身也是一种值得利用的教育资源。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可以从"正反应"(如奖励、肯定)方面强化。也可以从"负反应"方面去强化。

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发挥错误的教育功能,提高错误的教育价值,在教学中以错显正、以错攻错、因错施教,从而达到让学生减少出错的目的。

1.以错促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实践表明,公开地展示错解,彻底地暴露错因,让错误作为反面教员,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对提高学生学物理的兴趣,警惕易犯的错误,加深知识的理解记忆均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1.1利用错误,认清概念。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由于理解不正确或不全面,缩小或扩大了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导致错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错误进行分析,突出概念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物理概念。例如摩擦力的概念,它有两个基本特征:(1)相互接触;(2)有相互运动或相互运动趋势。学生往往不能把握第二点中的"运动趋势",认为下列题目中只有A有摩擦力,B没有摩擦力。例:

A小明用水平向右的力推动地面上的木箱 B小明用水平向右的力推地面上的木箱,但推不动教师利用学生这个典型错误来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并强调B情况下依然存在摩擦力,学生对摩擦力产生条件的掌握效果明显较好。

1.2运用对比,杜绝混淆。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学习的内容累计越来越多,这时学生常常发生混乱错误。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通过对比来防止学生混淆。对比,既可以把同一道题的正误答案进行比较,也可以把学生混淆的两个题型进行类比。在正面讲清的基础上,还要从反面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学生学了平衡力的概念后常把其和相互作用力混淆。

例:一个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下面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B杯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

C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D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受到的重力

由于之前所学相互作用力的干扰下,许多同学会下意识的选C。老师在讲评错误时必须重申平衡力的概念: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B、C中两力不在同一物体上,D中两力方向相同。而A中两力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使茶杯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是平衡力。而C的两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这时,老师可以再次强调,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最大不同点是受力物体是否相同。

利用错误进行对比讲解,使学生明白了错因,同时又知道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既能防止错误再次发生,又达到了深刻理解解法的目的。

2.以错改错,巧用元认知监控策略

元认知监控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监控策略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1在错误中学会提问。利用错误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监控策略,首先要使学生学会自我提问,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解进行自我否定。然而,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这种策略,教师在题目评讲时,要针对学生的错因设计问题进行自我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错误。

使用自我提问法训练学生发现错误并找到正确方法,首先要制订一个体现思考程序的流程。我们可以分三类形式来自我提问。第一类提问,属于问题表征类:题目说什么,求什么?第二类提问,属于解题方法类:以前有没有做过类似题目?用什么方法?第三类提问,属于思维方式类:我进行逆向推理了吗?

例:一个在斜面自由下落的物体,画出它受到的力。

错误画法:如图,许多同学会想当然的画多一个"冲力"F2。

问:我进行逆向推理一下

答:如果说存在一个F2,那么即使没有重力,小球也会往下冲。但现实生活中,自由释放的物体,没有受到重力的话,小球是不会下落的;而且找不到F2存在的理由。F2是谁施加的呢?找不到施力物体。那这个F2就可能是多余的。

类似于上述过程,经过自我提问和回答,多物理生能意识到解题的错误。教师对错解进行自我提问示范,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提问的习惯。当自我提问成为一种稳定的能力时,学生就掌握了初步的元认知监控策略。

2.2在错误中思考。作为初中物理教师,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己有经验,特别是错误的经验。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透过错误思考学生这些想法的由来,想办法让学生体验发现错误的过程,反思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一种液体,它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求该液体的密度。

错解:ρ=m/V

=40g/20cm3

=2g/ cm3

当学生出现上述错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按题目所述的数据分析,让学生发现题目中0体积的时候居然还有质量(容器的质量),学生犯了"忽略隐藏条件"的错误,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认真审题,做图像题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教师要懂得利用学生的错误来让学生学会思考,只有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之后,他们才能从根本上改正错误,也才能在以后处理类似的问题时否定以前的解法,而把正确的解法作正迁移,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学生的物理经验需要不断的积累。学生的错解不能作为失败的指标,而是作为每个学习过程所伴随的现象。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除了传播科学的物理知识和展示正确的思想认识,还要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促进学生对已有的个性化理解进行重新建构,对"错误"给以新的认识,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收获正确的方法进步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李新乡 物理教学论 科学出版社 2005年

[2]王力邦 中学物理教师的学习与思考 科学出版社2012年

第2篇

一、两件自制教具作品简述

1.电流做功演示器

(1)简介

该教具是将相关器材固定在木板上,规范整齐,成为一件整体的物理教具(如图1所示)。通电后电流表、电压表示数明显,钩码被缓缓升起,之后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和钩码升起速度都发生明显变化(如图2和图3所示),以此说明电流可以做功、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和电功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成正比的物理规律。

(2)主要用途

该自制教具在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第八章《电功率》第一节《电功》中做教学使用。

(3)科学原理

①电流可以做功;②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③电流所做的功和电流、电压以及通电时间成正比;④电功公式W=UIt。

(4)使用的主要器材

小玩具电机、木棍、滑轮、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钩码木板(50 cm×36 cm)、导线。

(5)制作过程

将以上器材固定在方木板上,用导线按照实验演示操作的电路图连接好,绳子端系上钩码。

(6)演示操作步骤

①将以上器材固定在木板上,按照顺序排好,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起到调节作用,改变电压和电流,连好电路。②给小电机通电,转起并将钩码提起,说明电流可以做功,电能转化为机械能。③演示中,钩码被提起得越高,表示电流做的功越多。保持相同的通电时间,用变阻器改变电压和电流,电压和电流越大,那么钩码被提起得越高,表示电流做的功越多。④通过以上操作演示得出结论:电流可以做功,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电流所做的功和电流、电压以及通电时间成正比,进而总结出电功公式W=UIt。

(7)创新点和改进点

这件教具是将器材整齐规范地固定在一块方木板上,成为一个整体的仪器,简洁美观,操作方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家庭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

(1)简介

该自制教具在八年级第二学期讲授家庭电路各种元器件时,作为方便、直观、简洁的示教板(如图4所示),用于向学生介绍各种家庭电路常用器件。

(2)制作背景

在人教社旧版的初中物理教材第十章《生活用电》第一节《家庭电路》中介绍了各种常用的家庭电路元件,在新课改教材第八章《电功率》第六节《生活用电常识》中也介绍了各种常用家庭电路元件。为方便教学,搜集身边的各种元器件,将其固定在木板上,贴上名称,作为演示教具使用。

(3)使用的器材

木板1块(60 cm×45 cm)、保险(380 V 5 A)、保险(380 V 10 A)、 螺丝扣灯座2个、卡口灯座1个、三孔插座及三孔插头1个、拉线开关1个、按钮开关1个、空气开关1个。

(4)用途

作为八年级第二学期家庭电路各种常用元器件介绍的演示教具使用。

(5)应用的科学方法

通过固定各种元器件进行直观展示的方法。

(6)操作步骤

教师通过演示法,将其作为示教板逐一介绍该教具上的各种元件。

(7)创新点和改进点

将各种常用元件固定在木板上,贴好名称,作为一个整体教具,取用方便,方便识别,演示直观形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两件自制教具作品的视频截图

1.奥斯特演示器演示操作视频

2.声控、光控开关演示器演示操作视频

三、开展自制教具活动给物理教学带来的变化

1.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极好手段,它对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自制教具正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不像正规教具那样“正规”,它是教师和学生们自己的创意作品,是自己的劳动果实。当课堂上师生们利用它来完成教学或是课后对它“品头论足”时,激发了学生们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有时一件成功的物理教具的演示,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2.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易于突破重难点

物理教材中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其中就包括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直观、明显地显示物理规律,达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3.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朱正元教授提出的“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名言一直是我们积极进行自制教具活动遵循的理念。就地取材,随时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就在自己身边,研究物理学并不神秘,从而减少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心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和物理的紧密联系,生活和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物理知识的支撑,实践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4.制作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掌握知识,增强学习更多物理知识的信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制教具时,肯定会用到一些没有学到的物理知识,需要询问教师或查阅资料,这本身就是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尽管这些知识暂时还没有学到,但通过在自制教具中的前期了解和学习,会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学习过程和动手实践的过程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刘济昌.教具理论研究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 张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与演示教具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2001.

[3] 韩怀君.高中物理实验大全[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4] 闫新民.初中物理探究实验[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5] 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6] 王兴乃,罗国栋.初中物理实验大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第3篇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很快就推测出这个问题的结论,有的同学则很快就预感到研究这一问题的方法;也有的学生解答物理习题时,长时间不得其解,忽然灵机一动,推测出解题的方向,或是直接预测出问题的答案。这些现象的出现,并非是这些学生凭空想象,而是他们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这种思维活动就是物理直觉思维。

所谓物理直觉思维,就是以物理概念和物理表象结合而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知识组块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是指人脑不借助于逻辑推理而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表象和经验知觉,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事物的物理实质,并迅速做出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直觉思维具有启发思路、确定方向、寻找途径、整体把握的作用。物理学家和优秀的学生解题时,总是要先明确已知什么,需求什么,然后,审清整个物理过程,在人脑中形成该问题动态的、整体的图景。再调动大脑中的全部已有的相关知识信息,直觉地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从这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对有些物理问题就很难确定解题的方向和途径,更谈不上解出结果。

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直觉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觉思维能力呢?

物理直觉思维能力作为物理思维能力的一种,它的培养也与其它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样,只有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剖析基础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

心理学上的格式塔学派认为:知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但整体比部分之和的意义更大。因而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单元、章节以及全书的整体知识框架,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由于中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他们一般来讲都是较难以独立地把握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教师一定要花适当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建立各部分的知识框架。在新课的开始,采用简单扼要的语言来阐明各章节的承接关系;每章的复习课都向学生展示系统的知识框架;经常指导学生复习课本目录和分析教材等等。

1.2 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将新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在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的同时,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巩固物理各部分知识的联系,进而优化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

1.3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以物理学科知识为核心,形成宽广的知识面,以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独创性。

形成宽广的知识面、合理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全方位把握物理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多样化、立体化,进而提高直觉思维能力。

2 习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物理问题的整体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审题,进而加强学生的立体思维。

2.1 在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跳跃思维的能力。

在关键的步骤上,留给学生一定量的时间去思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全部知识,引导他们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发掘问题的本质关系,从而达到启发他们理清总体思路、确定求解途径的目的,同样也培养了他们进行大步骤、大跨度的思维。

例: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在A、B两接线柱上接一个标有“6V 2W”的灯泡,闭合开关S后,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如果在A、B间换一个标“6V 3W”的灯泡,闭合开关S后,这只灯泡消耗的功率(  )

A.小于3W; B.大于3W; C.等于3W; D.不能确定。

分析:本题由于隐含的条件较多,所以很多学生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这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比较“6V 2W”、“6V 3W”两灯泡的电阻,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按电阻的正比分配的原则可分析得出:换灯泡后,A、B间的电压发生了变化。如果有同学对“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结论(当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实际功率大于额定电功率;当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功率;当实际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实际功率小于额定电功率)掌握比较牢固,他就可以很快预测到本题的答案。这种方式可以很有效地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2.2 在习题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培养学生严密思维的能力。

所谓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是指从物质对象在运动中的外部特征和相互联系入手,弄清楚物理现象,自己能深有实感地体验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有关过程的景象。学生头脑中物理景象的再现能力是学好物理知识的一种特殊本领。

例:如图所示,在粗细均匀的盛水容器中,将一个均匀的圆柱体A放入水中静止时,圆柱体A有五分之一的长度露出水面,这时在容器内的B处水的压强增大了58.8帕。

求:(1)圆柱体A的密度。

(2)如果将圆柱体A全部压入水中和全部拿出相比较,B处的压强增大了多少?

分析:第一问求圆柱体A的密度属于简单浮力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求解;难点在第二步,实际上要求解第二步,就要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了,只有知道B点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由于圆柱体A的放入,从而引起容器内液面升高所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考虑圆柱体A的体积与容器中液面变化的关系,进而引入容器底面积S和圆柱体A的体积V作为中间过度量,使问题得以求解。

2.3 在习题教学中,经常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者巧妙变更物理条件,从而改变物理问题类型;或者将问题推广成一个普遍的规律等等,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立体思维。

2.4 引导学生将所做的习题分类,概括出一般规律和特殊方法,从而系统物理知识,以便牢固记忆。

在中学物理习题中,每章都有一定量的典型习题。教师除了课堂上直接选取一些典型习题讲解之外,课后也经常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型,总结经验。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精心策划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争辩和大胆猜测的习惯,提供学生培养直觉思维能力的广阔空间。

3.1 适当组织讨论课,培养学生的敏捷思维。

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思维的敏捷、灵活和迅速,他们的创造性的直觉思维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对学生进行当场、定时、公开、竞争式的各类讨论、争辩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快速决策的可行措施,也是提高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3.2 适当组织错解评讲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物理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适时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错解,准确分析产生错解的原因、把握错解逻辑困难,从而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3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猜测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合情推理,属于综合程度较高的、带有一定直觉性的高级认识过程,它与逻辑推理相辅相成,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策略。物理的直觉思维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直觉思维的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大胆猜测,如果是对的,我们应该加以肯定,如果是错的,也应引导,启发,认真与他一起探讨错误的原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物理直觉思维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教师长期地、不间断地、多方面地组织训练,才会培养成学生的一种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 罗维治.中学物理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钟忻和.初中物理类型题解法大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