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市场供应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18―01
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并不单单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之间的较量,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品牌和企业形象之间的较量。所以,在现在的企业之间的市场营销竞争中,公共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策略成功的结合在一起运用,就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一、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的核心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公共关系,也成为公众关系。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管理职能,借用哈洛给出的定义就是:“组织与公众间的船舶与沟通管理”。也就是说,公共关系就是通过沟通和传播的方式去组织和建立与公众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公众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了解、认同,进一步的达到相互间的理解、共识和信任,从而在公众面前树立起企业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市场营销指的是,企业在整个市场上的采取的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了前期的市场调研,中期的产品的研发、确定价格以及确定销售渠道、促销手段和后期开展的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活动。它是一门专门研究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而采取的企业经营活动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共关系成为了市场营销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两者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发展到现在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助关系。在企业的发展中,公共关系一般与市场营销活动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公共关系可以很好的促进产品的销售。
如今的销售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销售了,它是在传统意义上的销售上加上了公共关系和政治力量的新的营销意义。很多企业举行各种产品展览会和推介会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宣传自己的企业,制造很多的新闻事件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拓宽自己的业务渠道,以此来维护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销售人员进行产品的销售和企业品牌的销售。
2、公共关系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好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在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依靠质量、价格、服务、技术来击败竞争对手已经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要想战胜竞争对手就必须进行公共关系的处理,来塑造公众心目中的非常良好的企业形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公关部门,此类部门可以通过召开记者招待会、新闻会、社会性赞助的公益活动等形式来加强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在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来得到公众的认同、了解、信任、支持和理解,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3、公共关系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危机管理
进行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危机管理,这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其最大的价值所在。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和灾难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严重的破坏了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危机事件处理的不得当不到位的话,那么给企业带来的灾难是致命的。如果要想将危机事件处理的得当,那么事前就必须有周全的危及应急方案,事故产生后必须有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来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及时的维护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公共关系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应用
1、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建立良好的信誉
公共关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笔企业的无形资产,这也是几乎每个企业都在追寻的最高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原来的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和售后服务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向企业的形象与信誉之间的竞争,企业的形象和口碑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良好的企业形象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和利益,对内来说,可以得到员工的认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对外来说,可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赖,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获得良好的资金链。总之,把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会给企业带来无穷的资产和财富。
2、可以帮助企业搜集相关的信息,从而指导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信息、情报已经成为现在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及时的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共管部门担负着为企业搜集信息的任务,这些信息包括多个方面的,比如,公众对自己产品的评价的信息、大众的需求信息、公众对自己企业的品牌和形象的评价信息、还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各种领域的重要的变化信息等等。公共部门通过给企业提供第一手的准确的资料,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进行市场环境的预测分析和相关问题的分析。从而更好的使企业对市场有着敏感的嗅觉和准确的市场洞察力,这样就可以使企业制定出正确合理的企业目标,研制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使企业在长久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公共关系在企业、消费者、中间商之间起到凝聚、协调和沟通的关系
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那么情感的关系,在消费者、中间商之问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关系型营销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公共关系要求的核心内容是,对内一定要团结,对外一定要发展。根据公共关系的要求,企业内部的人员一定要尽量的避免各种摩擦,做好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工作。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充满团结、理解、信任、合作的良好的内部环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公关部门通过各种方式,例如接待应酬、社会赞助、社会服务、联络沟通的当时加强与外部的联系,为企业的发展开拓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公共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舆论宣传的作用
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如今的社会和市场都是同质化的。也就是说你生产出来的,我也能生产出来,你有的我也能有。要想在竞争中企业取得胜利,就必须看谁的品牌在公众心目中有良好的形象。谁的服务好、谁的企业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口碑,那么谁就是赢家。现在的企业市场营销中,企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信息例如电视、网络、广播等等进行大肆宣传,被各种广告狂轰乱炸的人们渐渐的对产品的广告失去了信任,他们选择商品的时候越来越谨慎。在现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公关人员通过对消费者心理进行调查研究,然后通过多种媒体和方案进行有效的说服,满足消费的需求,创造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社会氛围。舆论和口碑的宣传,相对于广告来说,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和信任,效果也是广告的效果所不能比拟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在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公共关系处理得当,是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取得竞争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它在市场营销中占到地位越来越重要。公共关系方面的营销已经成为了现在市场营销的一个主流和当务之急。一个企业,如果处理好了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的关系,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肯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国章.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0)
关键词:市场营销;公共管理;应用
一、引言
目前我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对政府职能进行不断完善,政府的职能有所转变,这使得公共管理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发展速度飞快,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科学合理的理论思想来进行指导,而市场营销理论中,有许多可供公共管理借鉴的地方,一些市场营销的理论可以指导公共管理工作的进行,这些市场营销理论可以帮助公共管理优化服务,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以及效率。
二、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应用市场营销理论的创新点
(一)公共管理民众分析和消费者行为分析
消费者行为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是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针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行为特点以及消费行为等等展开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市场营销对消费者进行分析的部分,对于公共管理,也有一定的帮助,在进行公共管理工作时,可以结合有关理论了解人们的心理以及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公共管理工作,公共管理与服务以人为本,以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围绕这一原则制定目标,从而开展公共管理工作。
(二)公共管理与营销战略的模式
市场营销是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推销,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制定一些营销战略,在制定营销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公共管理工作与市场营销类似,公共管理工作不仅要宣传国家的政策内容,让公众了解政策导向,还要吸引公众积极响应国家的有关政策,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等形式来完成工作。
(三)社会公共服务与产品策略
从市场营销理论来看,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会受到产品质量、产品设计以及产品性能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公共管理工作时,要为公众提供合适的公共产品,提供能够满足公众需求的公共产品,要想了解公共产品是否能为公众所接受,可以借鉴市场营销中的产品策略,来了解群众的产品接受度。社会公共部门应该优化自身的社会形象,积极开展有关活动,并做好跟踪与回访工作,不断提高公共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从而获得公众更多的认可,博得公众更多的关注。
三、在公共管理中,市场营销理论的应用情况
(一)通过运用营销理论进行管理创新,从而缓解社会矛盾
合理借用市场营销相关的理论,对公共的管理进行改革,促进社会创新和出现对应的改革。市场营销的理论对于一些部门影响比较大,比如教育部门或者是其他组织部门等,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市场经济。由于竞争机制的出现,整个市场的服务和管理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使用营销的理论对质量进行提升。关于市场营销理论的使用与否,可以借鉴国外,比如说英国、美国等这些发达国家,他们对于使用市场营销的理论使用的经验更加丰富。观看这些国家对于使用市场营销后的管理效果可知,在社会的公共管理中使用市场营销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是显著的,可以起到缓减社会矛盾的作用。
(二)通过运用营销战略思想,用于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意识
对社会公共管理和发展建设需要采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管理模式,让公共管理在社会矛盾中起到缓解的作用,对社会的关系进行调节。采用市场营销理论进行管理社会,在社会管理中公众充当市场里面的消费者,使用相关的营销理论化解管理的被动,这样就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让社会的秩序更加稳定。除此之外,可以让管理工作在公众的视角开展,有利于增强公共管理关于服务的意识。我国是党为人民服务,社会公众需要提高主人翁意识。相关的机构也需要保持营销理论中的顾客至上观念,让社会公众的地位得到提升。服务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公共管理质量的提升,公共管理更加方便,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矛盾。
(三)通过运用营销渠道思想,用于实现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服务
市场营销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渠道,没有渠道再好的产品也无法成功销售出去,这个放在社会管理方面也是适用的,对公共管理来说,渠道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国家在公共管理方面的服务还是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关于社会公共管理还是单单的靠政府和一些相关部门是不够的。可以借鉴市场营销理念,对产品进行包装,也就是说对公共管理改变成服务化,把一些服务拆分开。呈现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不同的服务分给不同的部门,让企业和官方合作达到双赢的局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也可以保证社会公共管理的需求,对于公共管理的质量也有积极的意义,促进公共管理的发展。
(四)通过运用市场营销观念,使政府树立“顾客”至上意识
NewPublic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发表目标,然后让行政部门去实现这个目标。目标是具有引导性的,关于目标的实施以及目标的有效性,都是需要相关机构去实行,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目标。什么是目标呢,就是让社会公众感到满意。NewPublicManagement也就是前面说的采用市营销理论对社会公共进行管理,这也就意味着管理机构需要把社会群众视为顾客,秉持顾客是上帝的理念,需要听取社会群众的意见,给社会群众更好的服务。给社会公众选择的权力,促进社会公共管理的发展。如此以往,可以促使社会公众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中心,做到以人为本。让社会群众摆脱崇拜物质,被物质和权力掌控。让人们把关于关注物质和权力变成更注重过程。政府不再是唯一一个管理机构,更多的非政府组织机构也可以成为管理机构,对社会公共管理出一份力,促进公共管理的发展,更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促进社会公共的进步,让社会更加稳定。在实践中,国家权力社会化或国家治理的分权,意味着它已经成为一种公共服务。因此,这项服务将成为新的国家治理的主题。现代政府是由人民组成的,我国宪法赋予人民组织政府的权力,也就是说政府需要服务于人民,以人为本,这是政府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关系。但几千年来,中国一直被官贵民贱的思想影响,导致在现代社会人们在心里还保留着这样的阴影,缺乏自己是主人翁的意识。采用现代经济学里面的概念,社会群众都是纳税人,是给政府缴纳了税的,社会群众应该受到政府的服务。因此社会公众就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顾客,管理者需要实行顾客至上的理念。社会群众缴纳了税务,就有权享受政府的服务,所以官贵民贱的思想必须舍弃。公共服务应该以“客户”为导向,并对整个社会的需求做出更敏感的反应。对于民众的需求政府不可以不理睬和不作为,而是在了解之后立马去解决,去满足群众的需求。关于公共服务,这需要经过社会公众的评价,只有公众满意才是合格的,所以公共服务的质量一定要足够好。现代政府要是失去服务的原则,就会变成一个追求自身利益的群体,腐败和特权,而不是公共利益。
四、结语
关键词:现场施工;工程造价;分析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招投标市场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施工中由于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因素,施工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施工企业要想继续持久稳定的发展下去,就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施工技术,不断地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及内部管理。同时各方需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力度,做好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减少不必要投资浪费,以适应工程建设市场的发展。
2 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工作需要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控制目标包括:质量目标、造价目标、工期目标以及安全目标,这四个目标之间不仅相互联系还相互制约。而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不仅是确保工程造价、施工工期、施工质量、施工安全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一个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参建各方一直以来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施工单位的自身管理能力,还包括施工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变化情况、施工材料价格的变动情况以及施工设计图纸的设计质量等。要想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参建各方就一定要充分分析各种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因素,科学组织施工,加强现场管理,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3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中,投资决策及工程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根据相关报道可知,在工程整个寿命费用中,对项目工程造价产生最大影响的一个建设阶段就是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程度达到了75%以上。虽然,在整个项目工程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过程中,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所起到的作用稍小一些,不过,该阶段由于是实现施工设计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工程项目实体的价值以及使用价值最终形成的阶段,并且是对工程劳动力、施工建设材料、设备以及资金等消耗最多的一个阶段,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潜力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与此同时,在整个项目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又是一个重要的构成内容。所以,在工程施工阶段我们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提高对造价控制的认识,一定要做好各个方案的技术性以及经济性比较分析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工程的投资资金。
在工程的施工现场,往往会发生许多意外情况,导致工程造价增加,直接损害到了投资方的利益。而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的原因仍然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引起的,以下将介绍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3.1 在施工过程中未按设计、规范标准、工序施工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交底不到位或未真正把交底落实到操作层,导致一系列问题:未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展开施工,导致工程无法达到设计规定标准,引起整改的问题。施工项目一旦重新施工,又会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出现重复投资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另外,总包协调力度不足,各专业施工队配合不到位,各工序不能流水施工,不能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操作,导致工序倒置,如墙面面层涂料完成后再凿墙埋管,修补面层,出现不必要浪费,还会引起工程质量隐患,工程无法在规定工期内完工,难免会引起工程施工人员赶进度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施工,很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给整个项目工程埋下过多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大了事故的发生率,从而增加了工程的造价。
3.2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设材料问题
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施工材料发生问题。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一旦材料发生问题,由于消耗量非常大,而且很多材料的价格相当昂贵,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造价。而引起材料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下述两种情况:由于材料采购人员不具有专业知识,导致采购的材料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也没有严格按照进场检查程序进行检查,材料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造成整个工程的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规定的标准,只能进行重新施工;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因为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甚至使用劣质材料进行施工,各种事故不断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工程的造价。
3.3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施工安全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工程造价,另一方面还对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施工中经常发生的安全事故一般都是由于施工的不规范造成的,尤其临时用电中私拉乱接现象,高空作业时没采取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施工机械使用过程中,由于对机械的操作熟悉程度不高,指挥不到位,都可能会发生意外情况,甚至发生施工作业人员意外伤亡的重大事故。若发生安全事故,会对工程造成工期延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造价。
3.4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签证问题
工程在施工过程一般会或多或少出现工程变更项目,需要现场签证,由于驻工地代表和监理人员的造价管理控制意识淡薄,施工现场造价管理技术欠缺,造成现场签证工程量不准确,严重时,甚至违背定额规定作重复计价签证,给工程结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要加强施工现场的费用签证管理,在确保工程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下,最大化降低投入资金。
4 现场施工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措施
4.1 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
规范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中心之一,而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关键,拥有一套完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合同管理责任的落实。在合同签订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要了解项目设计、地质、周围环境、施工条件各种情况,并对招标文件合同条款认真研究分析,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都要写在合同里面。再与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时要认真审查、公平合理、全面详细、奖罚分明。特别是项目管理人员要认真了解、熟悉施工合同条款,按合同约定实施,减少工程索赔。因自身管理问题造成的费用增加,只能自负。增加合同外工作内容应及时向对方提出索赔或反索赔,控制施工成本。另外,在合同中须明确约定人工、材料机械的调价风险范围,超过风险范围的部分可依据合同规定进行单价调整,未超出部分不作调整,以避免不必要地纠纷。
4.2 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减少施工成本
4.2.1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约为工程造价的 50% ~ 60%,节约材料费用,对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特别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1) 采购单价,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货比三家,择优选购,就近购料,降低材料运输费用。
(2) 对现场进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把好质量关,并坚持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减少材料库存量。
(3) 严格监控施工过程中的消耗,要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 坚持按定额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和余料回收制度。
(4) 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以及堆放、仓储损耗。
4.2.2人工费控制
建筑施工中人的因素极为重要,从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来源方面进行控制成本是十分 必要的。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分配到班组,并根据工程的管理要求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并鼓励职工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第二,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加强班组的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合理组织劳力,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精减非生产人员,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第三,对于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分项工程。可以分包给班组,让班组包干,自行组织人员,降低工费成本。
4.2.3机械费控制
在施工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施工企业不断更新和改造设施,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因为机械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 5% ~ 8%,所以应进一步加强机械费用的控制。对机械的选型、进出场时间的确定、在施工现场的有效利用都是机械费用控制的重要方面。一是要加强内部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合理调配使用,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 二是在设备选型配套中,要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一机多用的功能,减少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三是对小型机械设备可由劳务公司包干购置及维修的方法进行控制,降低机械费用。
4.3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的控制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工程造价,合理实施工程变更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经济效果。监理人员应建立一套严格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对于必需的工程变更,均必须首先通过监理工程师,并由设计单位发出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实施变更。其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经常性地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弄清建设单位的要求,寻找投资挖潜的突破口,积极主动地提出合理的工程变更,尽量为建设单位节约工程投资。最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委派责任心强,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进驻工地进行现场管理,增强现场签证的控制意识,同时还要提高现场签证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预算、定额及有关造价方面政策法规的学习,做到合理、准确地办理每一份签证。在施工现场签证中的项目经理、施工经理和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人员可对发生的事实签字确认,对于费用是否计取和计取多少由商务经理或合约专业工程师依据合同签字确认。这样可形成制度上的相互制约,使不正之风无处遁形,也可以有效避免工程费用的增加。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管理,做到全方位、全过程严格把关,层层落实,深挖企业内部潜力,就能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较好地控制工程造价,有效节约建设资金,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工程建设市场良性、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平.浅议建设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的造价管理[J].中国工程咨询. 2012(10)
[2]李化冰.工程监理过程中如何开展造价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9)
[3]刘钊,刘思华,赵宝飞.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造价影响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9)
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造价;影响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many construction companies began to want beneficial result from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the management k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to project cost influence,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project cost; influenc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增多,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外国施工企业的大量涌入,给我国建筑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得到更大的利润,也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永立不倒之地,很多建筑企业开始向管理要效益,希望通过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单位工程的利润率。本文以下内容将就施工现场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2、施工现场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施工现场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开工前的现场资料收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有些建设单位往往不重视开工前的现场管理,甚至为了及早开工,调用各种机械将现场清理一空,工地上的附着物没有任何资料记录。特别是土方工程,由于地形比较复杂,土方标高也不一致,对于土方的挖填工作量应有详细的测量记录,否则在同清理单位结算时,没有任何依据,对清理单位提供的土方结算不具备说服力及审核力。所以,在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一定要加强现场资料的整理,最好能绘制比较完整的现状图,依据图纸做好现场的清理记录工作,由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共同现场签认,为今后的工程竣工结算提供详细准确的结算依据。从而更好的控制清理工程的造价,不会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从而也杜绝了高估冒算的产生,使工程造价趋于准确合理。第二,工程现场管理中的材料采购与价格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针对一些施工单位存在偷工减料,为了贪图个人的利益进购不合格的劣质材料的现象,这些材料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工程造价,笔者认为,想要保证减少工程现场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就要对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查,检查材料的有关资料以及有关证件。工程施工不是一件小事,任何施工环节都不能马虎,不能存在忽视、不重视某个施工环节的现象,对任何细小的地方都要仔细、反复检查,不让马虎成为事故的因素。天下大事必从细而做,保证减少工程现场管理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必须从细小的事情着手,做到不忽视、不马虎。在工程施工单位中,由于材料的采购并不是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参与,建设工程管理部门也不参与材料采购合同的制定环节,对于材料的装卸、采购、运输等价格是否真正包含运输、售后服务、保修等内容并不能及时了解。这就容易造成重复计价、待料误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对工程造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第三,工程现场管理中的施工问题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针对工程现场管理中存在的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赶施工进度,不按照工程施工组织计划进行施工等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工程现场具有变化性,所以往往工程施工组织计划具有变动性,这也就让一些施工单位有了机会故意缩短工程施工时间,也就大大降低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在情况多发的工程现场,工程施工设计变更以及工程材料供应等问题的变化都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在进行工程现场管理时对于工程材料供应和工程施工设计变更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安排和调整,这些问题不能够做模式化处理。工程现场管理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和相关的国家规范进行严格的监控,对于一些偷工减料、赶超进度等问题要完全杜绝。工程现场管理中的偷工减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造价。进度和质量是一个工程施工的关键两方面,施工现场管理中应该对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高度重视,并且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第四,隐蔽工程的验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由建设单位负责实施的工程项目,特别要重视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一项工序在隐蔽前,必须要求施工单位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到达现场,双方共同验收签认。在验收过程中,一定要以设计图纸为依据,进行实际测量、检验、确认,例如:基础钢筋的尺寸大小、间距的多少;基槽的宽度、深度;垫层的厚度等,这些重要的数据都是建设单位最终结算的依据,一旦工程被隐蔽之后,倘若没有进行及时的验收,在没有数据记录的情况下,会对今后的工程造价审核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不仅能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而且也为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提供保障。第五,工程现场管理中的现场变更签证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工程现场管理中的现场变更签证管理对工程造价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项目具有变化性,所以工程施工计划具有变动性,而进度和质量又是一个工程施工的关键两方面,施工现场管理中应该对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高度重视,并且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在情况多发的工程现场,工程施工设计变更以及工程材料供应等问题的变化都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在进行工程现场管理时对工程材料供应和工程施工设计变更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安排和调整,这些问题不能够做模式化处理。工程现场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那些更改大的项目,由于施工现场的情况复杂多变,在工程施工之前,无法将这些复杂的情况完全列入施工计划中去,这就造成了施工现场需要对施工计划进行更改,致使施工现场管理中现场签证的随意性比较大,最终可能导致项目结算远远超出原来的投资计划,这说明了工程现场管理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工程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现场签证管理,不但要充分重视与工程造价人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相互配合,还要对现场工程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和检查。在项目设计的环节中,项目设计应该制定变更现场签证的明确管理制度,以便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对变更签证管理工作时有据可循。对于那些大的变更签证,要实行先算账后变更的制度,这样能够从经济角度衡量变更签证的利弊。第六,施工现场的索赔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索赔是工程承包中经常发生的正常现象,由于施工现场条件、施工进度、施工图纸的变更、物价的变化等因素都能引起工程承包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索赔。无论是工期索赔还是费用索赔,都应根据积累的现场资料以合同为依据及时合理的处理索赔,所以施工现场的一些资料的搜集、整理非常重要,只有认真保留好一切可能涉及索赔论证的资料,才能更好的处理索赔工作,也才能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避免额外费用的产生。第七,工程竣工结算管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无论施工单位还是业主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计结算。工程结算书由施工单位编制,经业主委托有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查。编制工程结算不仅直接关系到建设方与施工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关系到项目工程造价的实际结果。工程结算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实事求是进行编制。实践证明,通过对工程项目结算的审查,一般情况下,经审查的工程结算较编制的工程结算价款相差10%左右,有的高达20%,对控制投入节约资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应十分重视工程结束后的后评价阶段,后评价作为对整个建设项目的一次综合性评价,也是对该项目工程造价的总结。一方面总结在整个项目建设期有效控制、全面管理造价的经验,另一方面分析在控制造价方面的不足,尽可能找出因主观原因而影响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因素,并加以克服。总之,通过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可以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吸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也使得我们的造价控制工作有始有终。
3、结尾
以上内容从施工现场管理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施工现场管理》何能金等,中国铁道出版社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投资者日趋理性,尤其是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反映,其中最重要的,可操作性最强的是财务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只能分别反映公司经营活动中某时刻某个方面的情况。而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常常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综合评价,以此作为投资和经营决策的依据。而单个的财务指标也容易被人为操控,因此,综合参考上市公司各项财务指标来对其进行经营状况的评价是更科学合理的。
一、南昌市上市公司总体情况及经营现状
从行政区划分情况看,南昌市上市公司集中在高新开发区。14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企业在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占57%。主要原因是,高新开发区属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园区规划起点高,配套设施齐全,享有诸多优惠政策,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从产业分布情况看,南昌市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第二产业。14家上市公司中,有12家企业属于第二产业,占85.7%,其中制造业企业10家,占71.4%;电力、供水企业各1家。另外,赣粤高速和江西长运属于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企业。从企业类型看,以内资企业为主。南昌市14家上市公司中,有13家企业属于内资企业,占93%;外资企业仅有江铃汽车一家,江铃汽车主要与美国福特汽车合资,旗下的五十铃汽车主要与日本五十铃合资。
南昌市14家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呈现出几个的特点:企业规模大,行业门槛高;主打产品优良,市场竞争力强;注重管理,注重广告宣传;注重科技创新,注重环保;获利能力强。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选取
我国财政部于1995 年公布了一套企业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10个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活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该体系评价方法:①以行业平均值为标准值;②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分项计算10 项指标的实际值,然后加权平均得到综合实际评分。
考虑到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具有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的特点,抛弃那种企图以少数指标排定名次,选择使用相对指标的方法。经仔细分析和权衡,选取以下指标:
A.盈利能力指标:销售毛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销售净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
B.营运能力指标:应收帐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C.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
由于数据收集方面的限制,2006年一季报11个指标齐全的仅有11家公司(赣粤高速、诚志股份、洪城水业3家公司缺少数据)。设x1为销售毛利润率、x2为主营业务利润率、x3为销售净利润率、x4为净资产收益率、x5应收账款周转率、x6为存货周转率、x7为固定资产周转率、x8总资产周转率、x9为流动比率、x10为速动比率、x11为资产负债比率倒数。
三、实证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众多的财务指标中找出几个主要因子,使其在很大程度上(85%以上)反映公司众多财务指标的信息。并利用其贡献率做权数,得到一个财务综合得分函数,对南昌市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情况的综合评分。
通过SPSS软件操作对原始财务指标进行同向化处理之后,进行因子提取(结果略),最后根据因子得分函数自动计算各样本的4个因子得分: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南昌市11家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分。采用的指标不再是原有的11个财务指标,而是经因子分析后得到的4个因子变量,利用4个因子变量,可以计算出每一家公司的综合得分。这里,我们以这4个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于是得到下面的计算公式:综合得分=0.3529F1+0.3050F2+0.1144F3+0.1096F4。
根据该线性函数,可以得到上市公司的综合评分:
根据综合得分排序依次为:1昌九生化、2江中药业、3赣能股份、4长力股份、5洪都航空、6江西纸业、7江铃汽车、8江西长运、9江西水泥、10泰豪科技、11联创光电。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排序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昌九生化、江中药业、赣能股份、长力股份,综合得分分别为:0.5669, 0.5279,0.3438,0.2188,这与南昌市上市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相符合。说明这种分析方法的运用比较合理。通过综合评分,其中的昌九生化、江中药业、赣能股份、长力股份算得上是十分优秀的上市公司。
注释
1.以上两份数据根据新浪网公布的南昌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计算得来。
参考文献
1.李从珠,单梅秀,李祥君.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财务比率的统计分析[P].北京:2002
2.汤宏波,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研究[P].北京:2003
3.叶信才,王美今.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分方法的探讨[J].预测,1999;(3)
关键词:财务重述 市场效应 资本市场
一、引言
资本市场是一个信息流通的市场,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各种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关键。年度报告是上市公司向证券市场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工具,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点,但是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年报的质量,也影响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依赖。尽管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的存在各种不同的原因,但就实质而言,都是对公司已的年度报告事项的重新表述,因此在本文中称其为财务重述公告。财务重述的原因有多种,美国APB对需要进行财务重述处理的差错归纳为:计算错误、会计原则应用错误、财务报告公布日已经存在事实的忽视或误用。观察我国上市公司2004年的2003年财务重述公告,可以发现,近半数的重述公告原因是对2003年的相关规定的误解,说明新制度和新准则的出台是重述公告的主要原因。而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行,在实施的最初几年内,难免会出现理解不当以及可能存在的操纵行为,而且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在重述公告的及时性和规范性方面都欠佳。基于上述原因,重述公告市场效应的研究不仅对上市公司具有警示作用,而且为证券监管部门完善我国现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提供数据支持,对迎接下一轮重述高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重述公告的市场效应主要体现在其经济效应上,主要表现在对投资者和股价的负面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下降。GAO(2002)研究表明不正当的会计行为对投资者乐观指数的负面影响位居首位股价下跌。GAO(2002)发现宣布重述的3个交易日内股票价格下降了约10%;市场负面效应。Palmrose等(2004)发现重述后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反应降低了约9.2%。其中市场效应的研究受到更多的关注;Karen(2006)发现重述前后90天内非正常累计收益率不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都发生了明显的下降,特别是存在故意重述的上市公司降低趋势更为明显,此研究对支持故意与非故意重述对市场效应具有一定程度的解释力。Palmrose等(2004)发现在重述发生2天内CAR指标均值-9.5%,产生了负的市场效应。国外学者进一步的研究还体现在重述公告的市场效应应受到重述内容的影响上,第一,从重述对象看,Wu(2002)、Anderson和Yohn(2002)的研究表明,如果重述针对的是已归档的年报或季报,市场反应会更激烈。第二,市场对收入重述的反应更为激烈,Wu(2002)发现股市反应的激烈程度与更正数额的绝对值呈正向关系,如果重述承认了欺诈性会计行为,或是更正原因涉及收入确认问题,则将导致更加激烈的市场反应。Akhighe、Kudla和Madura(2005)也证实了收入相关性重述与成本相关性重述对超额收益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第三,市场对会计科目的反应较为强烈,Palmeose、Richardson和Scholz(2004)证实了收益率的下降趋势与涉及到的会计科目数量的多少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第四,虽然强制下的重述比自愿下的重述引发的市场反应更为缓和,市场对重述公告主体能够进行识别,但Wu(2002)发现在更正报告前的一段时间,强制下的重述将会引发更为强烈的负面反应。
(二)国内文献
我国学者对重述公告市场效应的研究有限,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少数学者。岳龙(2004)理论上认为重述公告损害了定期报告的权威性、可信度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潘琰、辛清泉(2004)通过问卷调查得出重述公告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会造成负面影响;陈璐(2007)对会计差错更正报告的股票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短期内公司股价的整体表明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股票市场不能对其更正调整程度进行识别,只能够识别部分更正原因。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重述公告的从其本质而言通告了投资者以下信息,即公司以往的财务报表存在错误。会计差错更正报告的预示着投资者作出以往判断的依据有误。假如投资者足够明智,将会对其以前的决策进行修正。因此,可以据此假定,财务报表重述公告的将会带来公司股价表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基本假设:
假设1:财务报表重述公告的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重述公告作为证券市场信息传递的手段之一,表明已公布的年报存在差错或信息披露不完整,通常被视为比较重大的事件,所以重述公告后这种不利隐含信息证券市场可以识别出来,并进一步通过股价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国外学者如Wu(2002)的研究证明财务重述所涉及的都是对以往收益的高估,对投资者而言都将是坏消息。在我国目前的监管体系下,重述公告的可能会向市场传递两种信息:投资者按照原财务报表数据做出的投资决策是有偏差的;管理层在信息披露上不够尽责。不管出于何种考虑,总体来说,财务重述公告的对投资者而言都是不利信息。由此假设:
假设2:财务重述公告的会导致市场的负面效应,非正常累计收益在重述后均值下降
随着证券市场的日趋成熟,市场对不同信息的甄别程度也逐步提高,因此,可以预测证券市场会对不同特征的重述公告做出不同的反应。国外相关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Wu(2002)的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反应的激烈程度与更正数额的绝对值正相关;Wu(2002)、Akhighe等(2005)发现如果报表重述更正原因涉及了收入确认或与成本相关的问题,将会导致更为激烈的市场反应。Palmrose等(2004)研究得出收益率的下降趋势与涉及的会计科目数量大小之间正相关。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特征发现,证券市场对企业盈利能力较为关注,因此,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项目的重述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更大,如与利润相关的重述、重述事项数量等。为此提出假设:
假设3:CAR与是否涉及会计科目重述负相关
假设4:CAR与是否涉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重述负相关
作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募集配股资金使用情况是其必然关注的要点问题,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5:CAR与是否涉及募集配股资金使用项目重述负相关
Wu(2002)研究得出虽然强制报表重述比自愿情况所引起的市场反应更为平缓,但在更正报告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被迫重述将会引发市场更为激烈的负面反应,即被迫重述现象对市场产生负面效应,并且该效应产生在重述公告前。国内学者研究也表明证券市场能够对推动重述公告的主体进行识别(陈璐,2007)。但国内外研究都认为该识别效应出现在重述前期或当期,由于我国市场对信息的反映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因此本文认为重述公告后较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做出明确的识别,因此假设:
假设6:重述公告一段时间后,CAR与推动重述公告的主体显著相关
信息具有时效性,财务报表重述的市场效应也不会无限期持续下去,尽管国外学者在研究重述公告市场效应时采用了不同的窗口期,但其研究结论都指出重述公告后的短期内存在市场效应。Karen等(2007)的研究采用了比较长的窗口期,即重述前90天到重述后90天,研究结果指出,重述负市场效应存在于观察期内。但与国外的财务重述相比,我国上市公司重述公告涉及利润指标的相对较少,重述的内容和范围与国外相比也比较广,因此,重述市场效应可能较短。另外,其他与上市公司相关的信息出现,也可能会影响到财务重述市场效应的持续性。基于此,建立如下两项假设:
假设7:短期内重述公告的产生市场负效应
假设8:长期重述公告的市场负效应减弱
(二)样本选取
本文搜集了92份2009年年报重述公告,扣除二次重述样本后,共87家上市公司。按照证监会的行业分类,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占到了多数,如表(1)所示。由于数据缺失等原因,对上述样本进行筛选,最后样本容量为83家上市公司。
(三)变量定义
本文选择非正常累计收益(Cumulative Abnorm
al Return,简称CAR)作为研究重述事件效应的指标。个股的超额收益等于个股收益减去正常收益后的差额,衡量正常收益的方法有市场调整法、市场模型法和均值调整法。理论上,市场模型法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考虑了股票的?茁系数,是衡量正常收益最为基础的方法。在实际计算时,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在一系列严格假设条件下才成立的,?茁系数的计算过程中可能会有较大的偏差,所以市场模型法在实际中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沈艺峰、吴世农(1999)的分析认为,市场调整超常收益方法比较适合中国市场的情况。因此在本文中采用市场调整方法计算股票的超常收益,即假设所有股票的?茁=1.,t1至t2期间第i种股票的非正常累计收益为:CAR (t1,t2)=■ ARiT;ARiT=riiT-rmiT。
其中:CARi(t1,t2)为第i种股票t1到t2时刻非正常累计收益;ARiT为第i种股票T时刻非正常收益;riiT为第i种股票T时刻收益;rmiT为第i种股票T时刻正常收益。采用市场调整超常收益的优点在于一方面有利于排除市场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较低的情况下市场调整法不仅简单,更有助于说明问题,能够反映个股收益率相对于证券市场整体的波动情况。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重述公告市场总体反应在重述事件后的5-6天左右开始出现,因此据此选择不同的时间跨度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16,-6)窗口期多元回归
在进行多元回归过程中将涉及到重述公告的内容变量、推动主体变量、原因变量、重述类型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结果见表(2)。以上两个变量系数都没有通过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重述公告前的股票市场表现力与重述公告的可能内容无关。
(二)(-5,5)窗口期多元回归分析
重述公告前后市场反应情况与重述公告前期表现类似,没有发现具有解释力的变量,采用向后回归后只有是否涉及关联方交易和投资参股情况两个变量通过了系数5%的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整体的Adjusted R 只有7.7%,说明回归方程的已解释变差占总变差的7.7%,较低。
(三)(6,16)窗口期多元回归分析
重述事件后的6到16天的非正常累计收益率为因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后得到的方程,调整后的R 为16.4%,解释力提高。多重共线性不存在,结果见表(3)。上述四项内容在重述后的市场表现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分别通过了5%和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证券市场对涉及上述内容的重述公告比较敏感。CAR与是否涉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募集配股资金使用情况显著负相关,验证了假设4和假设5。
(四)(17,27)窗口期多元回归分析
重述事件后的17到27天的非正常累计收益率为因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后得到的方程,调整后的R 为6.5%。多重共线性不存在,结果见表(4)。随着研究窗口期的推移,涉及会计科目事项的重述公告的影响力仍然存在,同时推动公告的主体也受到了市场关注,验证了假设6,明市场对重述主体作出了反应。CAR与会计科目重述负相关,验证了假设3。
(五)(30,60)窗口期多元回归分析
通过多元回归没有发现具有显著解释力的变量,说明长期来看重述公告的内容与市场表现之间的关系逐渐减弱了,验证了假设7和假设8,说明存在短期市场效应,长期市场效应消失。
五、结论
本文实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公告的市场效应,结论如下:第一,重述公告当期市场对重述公告没有做出相应反应。重述公告,不论是从内容还是重述事项的重要程度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公告短期市场可能还无法完全掌握公告信息的内容,在公告是否有利的判断上也存在处于学习阶段,对关联方交易和投资情况作出了反应,但不显著。第二,重述公告短期内市场负效应逐渐显现。从回归分析的统计结论得出是否涉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否涉及子公司相关信息、是否涉及募集、配股资金使用情况、是否涉及会计科目重述得到了识别。是否涉及会计科目重述的影响力仍旧很显著,并与假设一致呈现负相关,说明经过市场对信息的识别将会计科目重述最终视为负面消息,另外该阶段市场对推动重述的主体作出反应,尤其对外部主体推动下的重述反应更激烈。第三,重述公告后长期市场效应降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没有发现CAR与重述公告相关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存在其他重要因素影响CAR,而不是重述公告相关的信息,由此判断,长期内重述公告的市场负效应在长期内逐渐消失。第四,财务报表重述公告的市场识别效应。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重述公告的负效应阶段,即重述后的6到27个工作日之间,第一阶段是否涉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是否涉及子公司相关信息、是否涉及募集、配股资金使用情况、是否涉及会计科目重述得到了市场识别;第二阶段是否涉及会计科目重述的影响力仍旧很显著,另外市场对推动重述的主体得到了市场识别。
参考文献:
[1]蒋顺才、刘雪辉、刘迎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潘琰、辛清泉:《解读企业信息需求――基于机构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探索》,《会计研究》2004年第12期。
[3]陈璐:《会计差错更正报告的股票市场反映实证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沈艺峰、吴世农:《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了吗?》,《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
[5]Karen Hennes,Andrew Leone and Brian Mliier.Management intent and CEO and CFO turnover around earnings restatement: evidence from the Post-Enron Era. 省略.March. 2007.
[6]Hemang Desai,Chis E.Hogan,Micheal S.Wilkins.The reputational penalty for aggressive accountings:earning restatements and management turnover.The Accounting Review.2006.
[7]Palmrose Z. and Scholz S.The circumstance and legal consequences of Non-GAAP reporting:Evidence from restatement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0.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现场施工技术;城市基础建设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建设项目的增多对施工技术剔除了更高的要求,道路桥梁建设项目的质量也对城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对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建设技术的要求和对现场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
一、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
(一)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主要内容
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的情况比较复杂,具有很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关系着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安全。道路桥梁建筑中主要有五大部分来担当桥梁承受装载汽车或者来自其他方面作用力的桥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这些结构确保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运行中的安全。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桥跨结构
桥跨结构主要是指跨越致使线路中断障碍的一种结构。
2.支座结构
支座结构是指对桥梁的上部结构进行支撑并且能把荷载传递到桥梁墩台的一种结构,支座结构可以保障桥梁的上部结构在各种因素变化的条件下允许的少许位移。
3.桥墩结构
桥墩结构是指一种支撑桥的两侧的跨上部结构或者是在河中或岸上设立的建筑物。
4.桥台结构
桥台结构是设置在桥梁两端的一种和路堤与桥跨上部结构的端部都有连接的一种支撑建筑物。
5.墩台结构
墩台结构是指为了保障桥梁墩台的安全,以便更好的传递荷载的一种基础结构,由于常常在水中操作,所以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二)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主要问题
1.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
目前在道路桥梁的施工建设当中,施工企业对于劳动力的要求并不高,甚至为了追求劳动力的廉价,将劳动力素质与水平降低到一个很低的层次。由于大量劳动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缺乏,导致施工进度难以按时完成,难以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在很多情况下,施工人员往往会根据个人经验擅自进行改动,对建筑建设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2.施工管理制度和控制不完善
在桥梁道路建筑的过程中,对建筑人员和建筑物料的管理和控制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掌握施工材料的市场信息,所以导致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高,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验收和保管也不完善,缺乏一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执行力,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松懈,导致严重的浪费和施工进度无法按时完成。
3.建筑质量控制的难度大
市政道路桥梁建设是关乎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大工程,对施工质量有相当高的要求,施工人员也必须有相关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准确地把握施工方法,实现预期的质量要求。因此桥梁道路建设的质量控制在我国现在桥梁道路建设的现实情况下显得十分困难,在建筑环节和建筑工程的划分上还并不科学,对成本的控制也并不完善,因而桥梁的质量控制也显得并不科学,还有很大的问题需要弥补。
二、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建议
(一)增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提高建设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基础,也是现场施工技术能够得到完全发挥的根本条件。施工企业在招工的时候要注意对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除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经验可以作为招工的原则外,对工人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也应该有一定要求。在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方面,企业还需要对已经进入施工阶段的工人进行一定的培训与激励,确保施工人员素质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在现场施工方面,可以在施工前对基本的专业操作和安全意识进行强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与工作安全。
(二) 加大对设计质量控制的监管
市政桥梁道路建筑施工的设计阶段对现场施工技术也尤为重要,是施工的前提与基础。做到对市政桥梁道路建筑施工的设计质量增强就要在设计的时候对各种情况进行考虑,聘用专业素质强的设计人员对桥梁道路施工的设计提出多种方案和问题的解决方法,对建筑成本、建筑用料、建筑质量的估算达到最优化,使得在实际施工中能对建筑质量进行更好的控制。
(三)现场施工的监测与测量
在现场施工技术方面,首先要做好高程测量的控制,具体做法是设置两个以上的水准点然后把它布置在桥梁的两侧,并且要尽量控制使其靠近施工现场,便于施工的校准和调整。在桥梁的河边可以设置一定的固定水准点以对每个桥墩进行精确的测量。在对水准点的设置过程当中,要注意根据施工的具体条件和要求进行测量和控制。其次要做好平面的测量和控制,在大型桥梁的测量工作中增加导线平面控制网的密度有利于增强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为控制建筑的施工质量打下基础,平面测量的标准可以以线路的中线作为基准,制作横轴线与纵轴线,以此来进行精准的测量。
结语
市政道路桥梁建设施工中现场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关键的部分,在很多时候都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去分析,本文只是列举了一些基本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现场施工的一些建议。广大建筑工作者要加大对现场施工的重视与研究,使市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安全和质量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伟.探究市政道路桥梁的现场施工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4,03:197.
[2]汤燕妮,张爱民.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07:307.
实践者不多,但市场正在启动
调查显示,目前真正建设了完整的SCM系统的企业并不多,只有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等少数企业已经建设或正在尝试。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了上海博科的SCM产品,雅戈尔集团则与中科院合作开发。
但近60%的被采访企业如宛西制药、新华制药、长空机械、安徽叉车机械厂、广东美的、江苏春兰、上海烟草集团等都表示对SCM比较感兴趣或正在建设日程上。新华制药信息主管宾深竣的看法颇有代表性,他表示:“SCM系统是加强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提升竞争力的支持平台。随着企业ERP的实施,SCM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要考虑。”除此之外,其他被采访企业则表示,由于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SCM需求。
总之,SCM市场在国内仍处于启动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市场竞争趋势已由原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竞争,国内制造和流通企业迫切需要运用IT技术实现其生产、库存、日常交易的管理规范化、精确化,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所以,对成本控制和价值创造进行的研究已经推动企业,特别是制造商、运输公司,转向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以便取得盈利的结果并在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中巩固商业关系。SCM系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其中大中型企业成为市场需求主体。尤其是,随着不少企业尝试实施并应用了ERP系统,业务系统必将继续向上、下游扩展,因此SCM必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点方向。
注重整体解决方案
用户在建设SCM系统中会遇到什么难题?40%的被采访者表示,如何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长空机械信息主管王军的解释是,由于企业内部一般没有足够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难以自行评断个别解决方案的利弊与适用性。
他们选择SCM厂商的标准是什么?调查显示,目前被采访企业在选择SCM软件时更加务实,他们希望通过供应链管理适应复杂、变动的竞争环境,从而为企业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进而提升流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能否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正是选择的首要标准。其中,SCM软件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模式的可延伸性(随企业业务或规模扩展, 是否可以继续支持)又是重中之重。对此,江苏春兰集团网络中心主任邵伯余表示:“事实上,信息技术应用的好坏,最大的难点在于管理和业务流程两方面。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最大的障碍有时并不是来自于IT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于对自身管理问题的理解和对先进管理思想的消化,来自于对业务流程规范化和数据标准化的认识。因此,建设SCM必须意识到这更是企业管理改革的一种手段。”
其次,被采访者表示厂商的专业技术能力、在相关行业的实施经验、队伍的规模(对项目支持的稳定性)等也是考察的重要标准。
另外,随着用户对SCM认识的不断成熟,对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多样。除了传统的支持、维护和实施之外,咨询服务也成为一个新的需求。因此,用户将会更加重视咨询服务在系统实施中的地位,希望通过制定个性化的信息化方案,帮助自己进行硬件、软件和网络方案的选型,信息化建议和项目实施计划以及项目实施和监理等,进而提高项目实施成功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期待成熟的SCM产品
目前国内SCM市场大概分成两大阵营,高端大型企业被国外I2、SAP等厂商所占据;中低端企业则是国内SCM厂商的客户群。像联想、华为等大企业采用的都是I2的产品,海尔采用的是SAP的APOSCM产品;而四川华西德顿塑料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引入的是招商迪辰SCM管理系统,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则选择了上海博科的SCM产品。
被采访者如何评价市场上的SCM产品?他们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调查显示,大多数被采访者一致表示,国外厂商SCM软件产品成熟、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实施难度大;国内SCM软件产品相对不太完善、功能不太齐全,但却小巧灵活、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另据赛迪顾问统计,我国SCM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的并不多,因而厂商的解决方案真正能使客户的管理流程得到优化的成功案例并不多。SCM软件产品及市场的发展需要继续完善。
随着用户认识的深入,用户对SCM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首先是其涵盖的功能将日益丰富,包括管理供应商、原材料、库存、渠道、价格体系、市场渗透、品牌宣传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次,要充分考虑与企业已有系统的集成整合。也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将SCM与企业已经有的IT系统结合起来,不仅要发挥已有系统的作用,还要使SCM系统顺利运转。
2003年国内SCM(供应链管理)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2003年SCM市场概况
赛迪顾问统计显示,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SCM软件市场的销售总量为0.75亿元,同比2002年第一季度增长11.3%,增幅一般。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SCM软件市场的销售总量为0.82亿元,相对2002年第二季度,同比跌幅达10.6%。其中,高端SCM软件受到“非典”因素影响,第二季度跌幅在20%以上;而低端的物流软件市场日趋成熟、饱和。
总体说来,国内SCM软件的应用环境还不成熟。目前SCM软件的市场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政府及教育等行业没有市场。其行业用户主要集中在制造、流通、能源三个行业。SCM软件市场的主要拉动力是企业针对物流方面所采用的管理模块和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采用的管理软件。
二、未来5年国内SCM软件市场趋势分析
赛迪顾问预测,今后5年里,中国SCM软件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07年将由现在的4.09亿元翻一番,增加到9.54亿元。但增长速度并不均匀,其中2003年增长最快,达到42.5%,从2004年起,市场发展逐渐成熟,增长速度也逐年放缓,2005年开始,增长下降到不足10%。
大型企业仍将是市场的主体,但大企业市场份额将是先升后降。相反,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在今后五年中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制造、流通、能源在未来几年里仍将是市场的主要部分,占据80%以上的份额。
【关键词】沉浸式戏剧;在场性;共振效应
近几年,“沉浸式体验”这一独特性感知方式被接连提出和强调,随着AR、VR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这一感知方式被进一步传播并以新奇的体验感迅速吸引了大批粉丝。在戏剧舞台演出方面,也开始将这种体验方式与戏剧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诞生了与以往传统戏剧演出所不同的新型戏剧演出形式,即沉浸式戏剧。沉浸式戏剧主要以两种方式来生成沉浸效果。一种是利用新媒体技术,例如舞台剧《三体Ⅱ:黑暗森林》,观众戴上剧场所提供的3D眼镜,仿佛置身于“三体”世界之中,漫步在浩瀚的星空见证一场精彩绝伦的“水滴大战”。另一种则是在表演形式上进行创新,将沉浸式概念融入其中,例如戏剧《不眠之夜》,演员分布在不同的房间内进行表演,观众可以随意选择一个角色追随,自由走动,观众直接参与其中。无论哪种方式,都强调了观众的主体性,打破了传统戏剧文本的规训式束缚,形成了沉浸式戏剧独特的观剧体验感。从艺术原理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沉浸式戏剧具备在场性特征,而这种在场性促进了共振效应的产生。
一、哲学语态下的“在场”
(一)“场”论“场域”的概念在不同情境和领域中的含义不同,它既可以指人类生存活动的场所,又可以指某种无形空间,这时的“场域”因人类的实践而产生但是具有外在于人的特点。例如,从“场域”的起源来看,它是指物理学上的重力或磁力空间。哲学领域有关于“场”论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布尔迪厄所提出的“场域”理论,他指出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1]。众多研究者对“场”的概念进行过探讨。孙士聪在《文学场与文学的在场》中围绕布尔迪厄的文学场论对文学与社会学的暧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张天勇、陈正良在《文化自信的“场域-惯习”分析及其意义》中利用布尔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对场域主导的“性情倾向系统”的揭示得到启示:文化自信是新场域的文化表达,树立文化自信,首先要将自己完全置身于这些新场域,适应新的惯习。陈彬婕在《论127小时的“在场性”表述》中从三个方面剖析了《127小时》中的在场性表述,为影视作品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2]。
(二)“在场”就是“面向事物本身”在场性来自于德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家们都对此概念有过自己的理解与阐释。康德认为,所谓在场性就是“物自体”;到了黑格尔那里,在场性又被理解为“绝对理念”,把上帝当作精神;尼采则用他的强力意志理论诠释在场性,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肯定生命,肯定人生;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对于在场性的解释存在分歧,胡塞尔从现象学的角度,用“纯粹意识”的观点解释在场,而海德格尔则提出了“此在”、“存在”的概念。如果说之前有关于在场性的理解都过于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那么如今这一概念已经获得了较为辩证的理解。经过不断发展,在场性已经在整个西方哲学界流行起来。简单来说,“在场性”就是“面向事物本身”[3]。
二、沉浸式戏剧的在场性特征
(一)主体性沉浸式戏剧的在场性特征首先体现在主体性方面。尧斯和伊瑟尔的“读者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在艺术作品欣赏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点在沉浸式戏剧中体现尤为明显。沉浸式戏剧的在场性强调观众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观剧的过程也是观众参与到戏剧作品二次创作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度。例如,在沉浸式戏剧的鼻祖《不眠之夜》的演出中,演员散布在90多个房间中完成整个故事的表演。期间观众可以自由走动,观赏不同的场景[4]。事实上,在戏剧中一直存在着“第四堵墙”的概念,它将舞台时空分割开来,舞台的叙事时空与观众席的欣赏时空之间形成一道透明的墙,演员与观众自觉产生身份界定。在沉浸式戏剧中,观众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可以自己决定观看的内容和角度,创作者放松了对于戏剧内容固有框架的掌控。因此,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拥有了更大程度上的自由,“在场”既是表演者的存在,又是观者主体地位的显现,使戏剧在形式上打破了舞台表演的“第四堵墙”,让观众从“旁观者”的身份转变为“参与者”。
(二)发散性沉浸式戏剧的在场性还表现在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发散性上。任何戏剧都是依照一定的故事进行创作的,传统戏剧大多拘泥于剧本内容,多场表演下来,从整体上看,场与场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然而,沉浸式戏剧在这一点上进行了突破,它打破了剧本本身的规训式束缚,在忠于剧本内容的基础上褪去了传统戏剧的固定形式。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性上,在剧情开始之后,观众要将自己当成是作品中的人物,深入到场景之中。音乐剧《海德薇格》中的主角每一场演出都会根据现场情况与观众进行即兴式互动。
(三)在场与不在场的结合固然,沉浸式戏剧的在场性打破了舞台表演的“第四堵墙”,拉近了观众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模糊了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但是,如果过于真实或者说戏剧的沉浸式过度,那么对于艺术作品来说也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在场性过度将会导致作品趋于形式化和浅表化。例如,在百老汇浸没式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的大彗星》之中,演员们突然在音乐剧的段落时出现在观众之中并高声喊道“谁想要个俄式饺子?”,本应是一出具有时代与史诗意义的《战争与和平》,却因为过度追求沉浸式体验而导致作品的游戏和肤浅。因此,在强调在场性的同时,更应注意到在场与不在场的结合,让观众沉浸其中的同时也能迅速将自身从作品中抽离,这也有利于戏剧作品本身的想象性的发挥。
三、共振效应的显现
(一)情感共振沉浸式戏剧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在场性,发散式的戏剧形式以更具凝聚力的方式丰富了情感的表达。演员的表演以超近距离呈现在观众眼前,演员的言行举止对参与者直接产生作用,观众深受剧情以及演员表演状态影响,情感随着剧情走势而起伏变化。沉浸式戏剧不仅要注重外在的形式和场景,更要充分体现戏剧的文化性,注重戏剧本身的剧情与情感,这就需要“场”的创造。在艺术家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在场》中,空旷的表演区内,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玛瑞娜静坐着接受与陌生人面对面的互相凝视,观者在凝视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流下眼泪。这是因为艺术家在此时形成了一种“诚实表演”,她引导观众进入其所在的场,这时艺术家在场,观众也在场,情感产生强烈交织。纪录片导演阿涅斯瓦尔达曾经说过:“我相信人是被地点造就的,不仅是他们生长的地方,也包括他们所爱的地点,我相信环境居于我们之中,引导我们……”笔者认为,无论是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还是瓦尔达,她们的艺术创作与沉浸式戏剧的在场性有着同源性,它们都强调了“场”对于情感启发的作用。事实上,沉浸式戏剧构造了一个具有情感共鸣的心理场,在这个共同作用的心理场当中,审美的移情效果成为可能。人们在艺术思维和审美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属于人的知、情、意移入客观的自然景物或其它审美对象之中,沉浸式戏剧这种超近距离的演绎方式,使情感的传达更为直接,观众对戏剧内容所展现的生命体验存在相似感而产生“联想”和“移入”,从而产生情感共振。
(二)场际共振舞台、布景、剧情、演员的表演、观众的反应等共同构成了沉浸式戏剧所创造的虚幻世界,观众深处其中而不自知。在悬搁了对虚幻的怀疑之后,观众将自身放置于戏剧空间之中,或将自身塑造成某种角色,试图与当下所处的虚拟时空建立某种联系。“问题并非这种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是否与物理世界一样真实,而是这种创造出来的世界足够真实以至于你会暂时停止怀疑。当你沉迷于一部精彩的小说中或者全神贯注于一个电脑游戏时,会发生同样的心理转变。”[5]几个小时的表演和观剧过程,是一场开放节奏中的自由交流,观众体验到了一次与外部世界隔绝开来的全新的时空场,与戏剧本身的时空场形成共振。
[关键词]国际货代;供应链服务;市场规模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12-06
1 中国跨境物流市场分析
中国跨境物流市场现状和市场规模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了全社会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为以国际货代为核心的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增长,中国跨境物流市场规模也将随之扩大。国内的巨大市场以及特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中国仍是世界的加工厂,这样中国就会逐渐变成世界的物流集散中心,中国跨境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跨境物流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998年至2008年,中国跨境物流行业市场规模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外贸出口行业遭受较大的打击,并且连带整个外贸产业链的整体衰退,跨境物流行业作为外贸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也受到沉重的打击,不少货代公司都在减员,有些规模小的公司甚至难以为继。但是随着经济复苏,外贸经济的逐渐恢复,跨境物流行业也出现恢复性增长,逐渐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准。而在中国政府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的刺激下,市场出现新的机会,国内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物流业振兴规划的适时推出,助推了行业发展。短期内行业企业受益于税费优惠,而长期政策引导将会明确行业发展模式,有利于:①市场规范步伐加快;②信息平台整合,扩大规模优势;③可能的政策优惠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融资环境;④重视技术创新,有利于长远发展。
根据上海市国际货代行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中国国际货代市场规模已达8000亿元。在未来5年内,都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其中海运国际货代市场占整体国际货代市场比重约为7成。
根据测算,中国海运国际货代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11亿标准集装箱增长到2013年的1.64亿标准集装箱,未来三年的增长率都将超过10%。
空运国际货代市场相比海运而言,占整体国际货代市场比重要小得多,大约为15%。
根据测算,中国空运国际货代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275万吨成长到2013年的380万吨,未来三年的增长率都将超过10%。
2 供应链贸易市场现状与市场规模
2.1 供应链管理概述
供应链管理诞生于经济日益全球化、服务外包的大背景下。在国际上,供应链管理行业是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尚不是以独立行业形式存在,因此国外并无专门的供应链管理行业分类。但国外此类企业的管理思想、发展途径、赢利模式、未来发展趋势,是中国供应链管理企业普遍学习、借鉴的对象,对我国供应链管理行业的产生、发展、未来产业升级均有重要影响。在中国,供应链管理从属于“现代物流”的范畴,其发展已越来越趋于独立,表现出更多自身特色,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亦不断出现。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供应链管理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所采用的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的模式。
从物流服务对象来看,企业如果仅仅将运输与仓储环节外包给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节约的成本大部分是由自己组织运输与仓储的所损失的设备设施利用率。供应链管理则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帮助企业实现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从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流程的重构与优化。因此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效率的提高具有更大的作用。
从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来看,运输与仓储业务的准入门槛一般较低,竞争激烈,固定资产投资较多,业务利润微薄。而供应链管理服务则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通过整合第三方物流资源提供服务,固定资产投资较少,且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可以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进而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从供需结构来看,一般性的服务、保守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基本都是供大于求;而专业化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够满足企业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严重缺乏。从发展趋势看,能够适应企业专业生产需要的专业物流服务,适应精益化生产需要的精细化服务,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缺乏专业特色、简单粗放的物流企业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压缩。而且,我国物流业目前的发展环境与美国物流业80年代的发展环境极其类似,一是政策推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物流改善政策,给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是新技术革新,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开始迅速普及,铁路集装箱运输也开始迅速发展;三是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企业纷纷通过物流外包、撤出非核心竞争业务来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借鉴美国90年代以后的物流发展特征,我们可以预见我国物流业未来的发展主流很可能是供应链整合管理,而且增值型业务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因此,供应链管理是比传统的储运服务更为高级的物流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公司的供应链贸易业务包含了采购执行和销售执行两端,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种新形态。
2.2 供应链贸易市场现状与市场规模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现代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入WTO以后,中国国际贸易额的成倍增长,2001―2009年中国商品进口年复合增长率为19.4%,商品出口年复合增长率为20.7%,这为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提供了广泛的业务基础。
2009年,中国与物流及供应链相关的总支出约7211亿美元,70%的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在过去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中国供应链贸易服务市场潜力很大,推动中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点,第一是跨国公司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甚至将发展重心转移到中国,这会产生大量的供应链贸易服务需求;第二是中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也增加了对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的需求;第三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刺激了中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市场的迅速发展。 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的衰退之后,中国物流及供应链市场价值年增长率预计将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准,保持20%左右的年增长率。到2011年,中国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市场价值将达到1002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市场。
3 中国跨境综合物流与供应链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1 物流行业竞争格局与特点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总量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业内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的物流服务商只能提供简单的传统物流服务,而提供系统化、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不多。
从参与我国物流市场的主体来看,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竞争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一是传统国有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邮物流、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国储运等,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二是新兴民营物流企业,如锦程国际、新时代国际、飞马国际、怡亚通、新宁物流等,市场份额快速上升;三是外资物流企业,如DHL、德迅(中国)、嘉里大通物流、丹沙中福等,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并主要占据高端市场;四是源自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企业,如海尔物流、神华物流等,利用其与生产企业的密切联系发展供应链服务。
国内目前的物流服务商的规模和服务内容以及关注的行业都有很大的区别,这四类企业各有特点,也各有自己的市场定位。
其中,有部分拥有多元化股权结构的公司,如港中旅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境外国有企业控股的跨境综合物流公司,另有少部分民营资本参股,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使其兼具上述国有、民营、境外三类物流企业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民营资本的介入,使其拥有机制灵活、市场反应速度较快的特点,在细分市场的客户开发和维护方面具有优势,并且拥有较好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由于依托境外国有资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本实力,拥有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的本土网络和覆盖世界主要国家的海外服务网络具有规模优势,且海运物流业务和空运物流业务平衡发展,是行业中极少数同时掌握丰富海运、空运运力资源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之一。
3.2 跨境物流市场竞争格局和特点
我国以国际货代为核心的跨境物流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行业内企业众多,特别是2005年国家政策允许外资企业进入货代行业后,市场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截至2008年年底,在商务部备案的国际货代企业有18400多家,但据2009年的数据显示,海运货代服务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26家企业,空运货代服务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8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由于历史较短,规模很小,没有品牌影响力,竞争力较弱;少数企业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规模优势,但仍然是地域性的品牌,缺乏跨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具体而言,我国跨境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状况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竞争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竞争较少。由于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跨境运输需求旺盛,加之该地区海运、空运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因此,对货源的争夺和对运力资源的争夺最为激烈。中西部地区则因经济相对不活跃,跨境运输需求较少,且运输成本较高,因此该地区国际货代服务资源投入较少。
第二,区域内或单一行业竞争激烈,跨地区、跨行业的竞争较少。跨境物流行业尽管市场竞争者众多,但受自身资金实力、管理和技术能力所限,以及由于全国物流市场相互割裂,其竞争表现在某一区域市场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例如长三角区域跨境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或者对某一行业客户资源的争夺,例如对电子制造行业的客户资源的争夺,而跨地区、跨行业的竞争较少。
第三,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较少,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跨境物流企业只能提供海运物流或者空运物流服务,能提供多式联运(如海空联运)和满足客户其他不同需求的跨境物流企业较少;在提供跨境物流服务时,局限于报关、订舱等传统服务,在提供运输方案优化设计、综合物流服务方面较少,因此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
3.3 供应链贸易市场竞争格局和特点
供应链贸易从属于“现代物流”范畴,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种新形态。但整体来看,我国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主要竞争还集中在物流运输层面,增值服务商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与国外同类企业有不小的差距,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商开始出现,但其行业渗透度及服务集成度都还不高,多数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侧重在某个或某几个行业,使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竞争状况呈现出细分市场相对垄断的竞争势态。而且供应链管理服务行业市场相当分散,企业规模小,地域集中度高,80%的收益都来自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但从理论上讲,所有进口业务都可能成为供应链贸易企业的服务对象,目前供应链管理企业所占份额极低,表明供应链管理企业渗透程度还不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由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是专业的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资源整合、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范围是界定企业模式的重要方面,也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
首先,从资源整合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仅拥有少量固定资产,基本上不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组织协调外部资源进行运作的“非资产型”物流企业,由于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类运行风险较小,在发达国家由于底层物流设施较为成熟,社会资源获取余地较大,很多国外第三方物流公司采取这类模式,并能提供较高的物流水平;另一种是投资购买各种装备并建立自己物流网点的“资产型”物流企业,该类公司需要较大的投入,拥有雄厚的资产、自己的网络与装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物流服务过程,雄厚的资产还能展示一个公司的实力,对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有重要意义。
其次,以服务内容来说可分集成度较低的功能型物流服务和增值型物流服务,以及集成度较高的综合集成服务和系统咨询设计服务。集成度最低的是功能型物流服务,这类企业提供诸如货代、运输、仓储与配送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服务。他们的竞争力在于充分有效利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功能物流服务的经营效率,达到比自营物流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运作,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实际上就是提供这种服务的;提供综合集成服务的物流企业能够把供应链上的一段或者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高度集成、有效衔接,进行运作、管理和优化,他们为客户提供一种长期的、专业的、高效的物流服务。
最后,服务范围是指物流企业所服务的行业范围。有些企业服务范围相对较窄、较集中,仅为单一或者少数行业提供服务,另外一些企业服务范围很广,可以为多个行业提供服务。在成熟的物流市场上,物流企业为了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一般将主营业务定位在特定的一个或几个行业,因为不同的行业其物流运作模式是不同的,专注于特定行业可以形成行业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经对比分析研究,根据企业提供服务内容的深度和覆盖行业和地域的广度,我国主要现代物流企业表现如图8所示。
4 结 论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加速了全社会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流通,为以国际货代为核心的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供应链贸易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关键词:货币供给;股票市场;自由流通市值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货币供给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宏观视角下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资金模型
股票市场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居民将储蓄投资于股票市场,二是证券化的实体经济通过现金分红的形式将资金反哺股票市场。股票市场资金主要出口也有两个,一个是实体经济通过在股票市场融资,第二就是撤资。可见,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主要来自于居民和企业的投资,以及企业以现金形式发放的股息;而资金需求来自一是居民和企业将资金撤离股票市场,包括“大小非”的减持,即撤资,二是实体经济通过IPO、增发、配股等手段在股票市场上融资。
(二)股票市场内部的资金模型
当居民甲买入一定数额的股票时,必然有一个对手居民乙方卖出相同数量和金额的股票,这笔成交的金额就是成交额。如果假设这个市场没有资金流入或流出,那么在进行交易后,保证金总额将不会发生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是流通市值。即:如果没有增量资金,股票交易不会增加实际财富,只能增加名义上的财富。
(三)资金供给——主动因素
如上所述,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居民和企业的投资,另一方面是来自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根据我们的判断,只有当宏观环境下,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企业才有多余的资金用于股票市场投资。同时,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居民便会将一部分储蓄投资于股市。这两者的直接表现就是A股新增开户数的不断增长。
(四)资金需求——一个被动的因素
1.量化资金需求的方法
股票市场的资金需求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实体经济募集资金,另一方面是大小非或居民减持股票,即撤资。笔者统计了2005年到2010年每个季度的首发募集资金、配股募集资金和大小非减持股份,并将这些数据标准化相加后,与流通市值回归。资金流出=资金需求=首发募集资金+配股资金+大小非减持金额标准化的资金需求=标准化的首发募集资金+标准化的配股资金+标准化的大小非减持股份。
2.流通市值反映了一个股票市场的资金需求
流通市值越大,资金需求也就越大。从某种程度上说,资金需求是一个被动的指标,当股指下跌,市场的首发募集也会减少,乃至停止。同时,大小非减持也会大大减少。反之,实体经济对于从股票市场圈钱的意愿随之强烈。
(五)资金模型的意义
从两个静态的理论模型中我们看到,股票市场如果能形成一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互动结构,就能使股票市场成为一个良性的价值投资市。然而,实际上中国的上市公司较少通过现金红利的方式反哺股票市场,大多只顾及圈钱。这种特性使得中国的股票市场偏离了价值投资的本源,而成为一种资金推动型市场创造了基础。
二、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A股市场的核心问题是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关系
1.股票市场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关系
根据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我们发现货币供给和市场的自由流通市值的相关性最大。同时货币供给对自由流通市值的影响有效性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由于股改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等原因,上证指数和市场整体市盈率逐步与货币供给脱钩,新股供给增加和市场机制的变化等因素干扰了货币供给对这两个变量的直接影响。
我们认为,自由流通市值反映着一个股票市场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同时,新增A股开户数和货币供应量M1增速可以反映股票市场上的货币供给。两者直接的相关性很高。
因此,我们认为股票市场中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关系,就是M1增速、新增开户数和自由流通市值之间的关系。
2.市盈率不是衡量中国A股整体估值的有效手段
(1)中国股票市场特有的股权分置结构。在中国股票市场,大多数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后依然要保持对公司的完全控制,中小股东的利益被忽视,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完全无法实现。最直接的一个表现,中国的上市公司很少采用现金分红的方式向股票市场反哺资金,实际是对中小投资者的一种利益侵占。
(2)现金分红缺乏的后果——只有成长股,没有价值股。如果上市公司少量或者不进行现金分红,这意味投资者只能通过股价公司成长获取价差的收益。然而,大量的高成长企业最终成为成熟企业,依然不进行分红,价值投资的逻辑就无法成立。因此,不难得出市盈率无法有效衡量市场的估值水平的结论。
3.通过新增A股开户数和自由流通市值/M2判断市场的估值水平
当自由流通市值/M2有着新增A股开户数提升的支持下,可以认为自由流通市值的增加具有市场情绪的配合,反之则意味着市场已经高估。同样地,如果自由流通市值/M2和新增A股开户数连创新低,则说明目前市场已经被低估但没有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如果当新增A股开户数上升,反之则意味着市场被低估,流通市值上涨可期。
(二)政策建议——加快由资金推动型市场向价值投资型转变
1.完善退市、分红机制——促进市场良性循环
加快向价值投资型市场转变,要着力促进市场的良性循环,促进资本的最有效配置。劣质的ST股不能退出市场,优质的上市公司也不分红。如此一来,投资者自然不会倾向价值投资了。完善市场退市机制,保护中小股东权益,鼓励分红,才能让股票市场能够形成价值投资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转变市场的驱动因素。
2.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增加股票供应
从长远来看,要转变资金推动型市场,还应该要通过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方法来实现。逐步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逐步加大市场的股票供应。通过增加市场的流通市值的来实现市场的涨跌和资金脱钩。即市场的持续扩容,也是重塑A股市场的重要力量。随着自由流通市值的不断增加,A股市场长期以来资金推动型的特征将逐渐减弱,最终引发市场结构根本性的变化。
Abstract: now, social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civil engineering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Water concrete as a kind of unique technology, in civil construction plays a tremendous role. In this paper, the water concrete technology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it can reduce d with premium, minimizing the total engineering cos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清水混凝土建筑的美感是在其他众多建筑的衬托下表现出来的,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的提高,自然、质朴、厚重、整齐划一的混凝土外观正逐渐被人们认可,现在有清水混凝土外观效果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正在逐渐增多,清水混凝土不仅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特殊观感,而且节约了结构表面装饰材料的成本和避免装饰层施工可能遗留的质量隐患,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清水混凝土对于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环境保护工作都意义深远;同时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对于提高产出与投入比值,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有清水混凝土外观效果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逐渐增多,必将推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工艺的快速发展。本文以城商名郡商务楼为例,对清水混凝土技术在土建现场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2.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2.1模板
2.1.1模板的选择
模板的质量是影响清水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应慎重选择模板,在模板选择时要结合设计对清水混凝土的各种要求、结构形式、结构构件尺寸模数、拟定的周转使用计划、模板造价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饰面清水混凝土和装饰清水混凝土模板面板应优先选择钢面板和质当的国产胶合板,进口WISA板多采用钢框形式厂家加工,价格要高于钢质模版。
2.1.2模板的设计
清水混凝土工程的模板设计是要解决如何使清水混凝土结构拆模效果达到设计和规范质量要求的问题,设计重点主要是模板连接节点设计、模板构造设计、模板加固设计。设计时需重点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
1.模板规格尺寸确定:应考虑设计分格要求、模板面板材料尺寸、结构构件截面尺寸、施工缝设置、周转使用配套需求等因素。
2.保证模板强度和刚度:应考虑混凝土的侧压力和各种施工荷载,如采用钢模版,钢模板的面板厚度以6mm为宜。
3.模板的连接方式:应保证模板连接牢固可靠,并且做到模板装拆方便。优先选用卡具连接,不宜采用螺栓连接。
4.模板拼缝构造:应保证拼缝的直线度、平整度、缝宽控制、密封性能。
5.施工缝处结构与模板的衔接:应保证模板可以可靠固定、接缝处密封性能。
6.模板面板上的配件安装:应保证配件与模板面的密封性能、直线度、连接可靠。
7.加固构造:应保证模板整体刚度、对拉螺栓的排布合理且符合设计要求、对拉螺栓与模板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2.1.3模板工序质量验收程序和标准
模板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最终观感,如模板表面清理不规范会造成混凝土表面油污、表层模板粘结脱落、锈迹、缺损,模板拼缝处理不当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垂直度偏差、平整度偏差、接缝处错台、漏浆处蜂窝麻面、失水处混凝土颜色偏深等问题,所以模板安装质量验收工作非常关键,施工中应结合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模板加工质量以及操作工人的实际操作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水模板安装质量验收标准,结合实际的施工工艺理清工序,明确各个工序的验收责任人,把验收工作严格落实到实处。
2.2混凝土工程
2.2.1清水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确定
清水混凝土是直接利用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作为饰而效果的,因此希望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颜色基本一致,无色斑、鱼鳞斑、云斑等明显缺陷,尤其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在欠振、过振情况下,不易形成过多、过长水线等,所以配制出即符合设计要求的外观与颜色又方便施工操作的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进行全面系统考虑。
2.2.2混凝土运输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每次清水混凝土浇注前,搅拌楼、混凝土输送泵和运输车辆必须清理干净,并专用于本项目,搅拌楼因外加剂差异,严禁中间搅拌其他配比的混凝土。
如采用多家搅拌站供货,各厂家距离工地远近不一,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运距长短保证运送车辆的数量,不得出现影响现场施工的供料间断。
每次浇注混凝土应要求厂家有一名现场调度,及时协调供料过程产生的任何问题。现场对每车混凝上均需作坍落度测试。
2.3施工缝处理
竖向结构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接浆处理,在底部接搓处先虚铺5-7cm厚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以便使先后浇筑的混凝土接搓密实。虚铺厚度不能过厚,造成墙板和柱子根部混凝土振捣后砂浆层厚度过大,影响混凝土接搓强度。但也不能不铺浆或虚铺厚度过薄,达不到预期结果,造成烂根。
2.4钢筋工程
钢筋翻样时必须考虑钢筋的叠放位置和穿插顺序,考虑钢筋的占位避让关系以确定加工尺寸。应重点考虑钢筋接头形式、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对钢筋绑扎的影响。通长钢筋应考虑端头弯头方向控制,以保证钢筋总长度及钢筋位置准确。
各种钢筋下料及成型的第一件产品必须自检无误后方可成批生产,外形尺寸较复杂的应由配料工长和质检员检查认可后方可继续生产。楼板上放线后及时校正偏位的墙、柱竖向钢筋,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同时做好与安装套管、线盒预留工作的配合,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好避让。
2.5预制清水混凝土构件
2.5.1预制构件的设计与加工
清水混凝土按施工方法分类可分为现浇清水混凝土和预制清水混凝土构件,预制清水构件以预制清水混凝土墙板、预制清水楼梯、预制清水梁的形式出现居多,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如刚接或铰接)与现浇清水混凝土结构连接,预制清水构件在整个建筑中多数仅起到清水效果的装饰作用,安装部位的结构应安全可靠,如果预制构件安装部位为外墙、卫生间等部位,预制构件安装前,墙体需按照设计先进行防水处理和粗装饰,预制的清水混凝土构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可分为深化设计阶段、预制加工阶段、现场安装阶段。
预制构件的加工前应根据工期需要进行模板套数确定,根据建筑师的要求合理选择模板体系和模板构造设计。对于预制构件使用的混凝土可以参考本文 5.1.2条现浇清水结构对棍凝拌合物原材料方面和振捣施工方而的要求进行。在钢筋的保护层的控制方面应加大力度,宜采用塑料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
2.5.2预制构件的安装
1.保证构件的型号、位置和支点锚固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变形损坏现象。
2.保证连接质量。清水混凝土构件之间的连接,一般有焊接、螺栓连接两种。为保证炸接质量,焊工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考试合格证;所焊焊缝的观感质量(气孔、咬边、弧坑、焊瘤、夹渣等情况)、尺寸偏差及内在质量均必须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连接螺栓、预埋的锚栓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质量验收标准。
2.6施工过程管理
若想最终能够实现清水效果,在清水施工的全过程以下工作应作为施工单位的重点工作:
1.认真研究图纸并结合将采用的施工工艺做好模板设计其中应重点做好模板材质和模板体系的选择,做好每一个模板节点的细部设计、选择好模板的生产厂家,以保证模板的模数、刚度、平整度、节点构造等等都能够满足本工程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保证模板的加工质量和供货时间,保证模板安装时厂家与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
2.认真研究图纸和合同规定,加强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沟通,切实领会设计意图和吃透有关清水的技术质量要求,深入研究施工工艺顺序、节点的质最保证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
3.合理划分施工区段,做好劳务队伍的选择,选择有能力、有经验、管理能力强的劳务队伍。
4.加强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培训工作,做到现场技术、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长思想重视、方案领会、要领掌握、标准明确,这种交底培训工作应按照施工管理层、班组长管理层、操作层分层次进行,并且需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5.正式施工前,有必要将实体工程典型构件和节点抽取若干设计出“清水样板”图纸,在现场施做等比例样板,不仅可以验证模板加固体系是否可靠和模板节点构造是否满足要求,还可以验证施工方案中各项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可靠,也可以从中锻炼、培训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
3.结论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不可能有剔凿修补的空间,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迫使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使结构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降低工程总造价:清水混凝土的施工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势必会延长工期,但因其最终不用抹灰、吊顶、装饰面层,从而减少了维保费用,最终降低了工程总造价。
参考文献
姚燕,王玲,田培.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0**年春节即将来临,为确保节日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上市销售食品质量安全、价格基本稳定,让全市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喜庆、安康、祥和的节假日,我委会同市粮食局、物价局、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加强节日市场监管的同时,专门派人到文峰大世界、百货大楼、金鹰国际等百货商场,五星电器、苏宁电器等家电大卖场,大润发、时代超市、家乐福、麦德龙、易初莲花、新一佳等大型超市,以及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百花果品批发市场,就元旦、春节两大节日市场的货源组织准备情况、计划供应量、目前库存及价格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春节市场供应准备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今年市区各大商场、超市、专业店、批发市场等商贸企业十分重视春节市场供应工作,准备充分,货源充足,品种齐全,档次结构更趋合理,商品价格有涨有跌,节日市场供应将呈现货足质优、繁荣有序的良好局面。
一是货源提前落实,储备、供应量增加。
商家历来十分重视春节销售旺季,未雨绸缪,精心组织安排,货源提前落实。为防止雨雪天气、运输繁忙等造成供货脱节,扩大仓库囤货面积,增加了粮油、猪肉等副食品的储备供应。如大润发为保障节日供应临时新增了7500平方米的仓库租用面积,主要储备粮油等节日商品,货源十分充裕。目前库存大米可供 3天、库存油可供20天左右。总公司在苏州建有配送基地,统一配货,并落实了运输的保障措施;时代超市北阁店新增了1500平方米仓库租用面积,储备粮油酒糖果等节日物资,另外储备了30吨冷藏猪肉。
1 2 3 4 5 61 2 3 4 5 6
二是物价总体稳定,部分商品价格有涨有跌。
工业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穿着类价格有升有降,黄金珠宝类价格同比有所上涨,家电类中空调价格同比有所上升,彩电尤其是液晶等平板彩电降幅较大。年终几家家电大卖场都在搞活动,将价格降到最低,做大销量,靠厂家返利。
1 2 3 4 5 6
三是促销趋于理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春节前,各大商场超市紧抓商机,布置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促销活动,突出喜庆氛围、人性化消费的特色,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消费需求,节日氛围已经显现。
据调查了解,现在消费者更加成熟,购物冷静、理智,文峰大世界、百货大楼、金鹰国际等各大商家促销也更趋理性,从自身效益出发,春节期间不会搞大幅度降价让利等大型促销活动,但购物送礼品、部分换季商品打折等小型促销活动不断,形式多样,贯穿节日前后,并更加重视服务质量与信誉,营造良好的节日消费环境和氛围。文峰大世界在大门立柱上张贴了“讲文明,有礼貌,重服务,打造文明和谐新南通;重商德,守商誉,铸商魂,塑造满意工程新形象”的大幅对联,突出了文峰人的服务理念。通润发、家乐福、时代超市、麦德龙、易初莲花、新一佳等大型超市纷纷开展购物积点返利、抽奖送礼等促销活动喜迎春节,时代超市北阁店还开展了代客加工香肠、腌咸肉等便民服务。
二、春节市场监管举措
为确保全市人民欢度元旦、春节两大节日,我市各职能部门整体联动,从市场供应到监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全力保障供应。
在粮油供应方面,市粮食局加强了市级储备粮、油的管理,加快了储备粮入库进度,确保应急供应实物保障;加强了粮油市场的监测,完善粮食应急保供预案,提高应对能力;加大了粮食区域产销合作,填补我市缺口粮源;加强对保供对象的调查,确保特殊群体的粮油供应。开展了特困粮油实物帮扶。
1 2 3 4 5 6
在猪肉等副食品供应方面,市经贸委采取了六条措施:一是下发了《关于做好20**年元旦、春节市场供应工作的通知》,并及时转发省经贸委关于转发《商务部关于做好20**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和各重点商贸流通企业高度重视节日市场供应和食品安全工作,精心组织货源,丰富节日市场供应;二是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屠宰企业多调入生猪满足市场供应;三是充分发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挥现代流通商业网点的作用,强化批发市场、大型生鲜超市“猪肉”的储备和供应能力优势,积极组织家禽、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副食品满足市场供应;四是强化对储备生猪(猪肉)的监管,在当地生猪屠宰管理部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市有关部门加大巡查力度,保障储备生猪(猪肉)的存栏(库存)数量,做好应急准备;五是加强对节日供应和市场变化情况的监测分析。从20**年7月以来一直坚持粮、油、肉、蛋、蔬菜、水产品、水果等生活必需品网上日报、监测制度,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监测周报制度,并通过XX市人民广播电台每周向市民XX市商务天气预报。建立和完善市场异常波动监测预警系统,适时组织调控,维护市场稳定;六是继续积极配合市教育局,做好大专院校学生食堂的副食品供应工作。
2、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继续在全市开展放心消费活动,开展猪肉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卫生、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开展生猪屠宰加工行业的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等违法行为。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督、检查,依法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保证市民食肉安全。
1 2 3 4 5 6
3、强化市场价格监管。
一、中资寿险公司面临的利率困境
传统的寿险产品兼具储蓄性和保障性的特点,因此除了寻求保障的动机外,投保人在购买寿险产品时,往往会将其同对应的银行储蓄产品相比较。寿险产品的流动性比储蓄产品低,提前退保可能会造成损失;另外由于寿险产品定价的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相比往往存在利差,且具有刚性一旦确定以后不会轻易调整,特别是保单售出后在保障期内内涵的预定利率更是固定不变。
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国家,随着基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而频繁进行调整,导致市场利率或银行利率的波动加剧时,就会直接影响寿险产品的相对价值,提高或降低投保人购买寿险产品的机会成本,进而影响投保人的行为。
1、低预定利率和高市场利率
如果市场利率上升,超过产品预定利率幅度较大,形成高利差益,就会使寿险产品的相对价格过高,从而抑制潜在投保人的保险需求,造成寿险公司的承保业务萎缩。而且一旦市场利率的上升超过一定的极限,使得因选择退保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小于投资其他高利率金融产品可获得的机会收益,则现实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将会选择暂停缴纳续期保费,甚至退保或进行保单质押贷款。如果退保或贷款量过大,导致寿险公司流动性不足,被迫出售长期资产套现或借入短期资金,会使得寿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和业务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倒退。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市场利率上升时期,大量保单持有人用人寿保单作抵押进行贷款,然后将贷款再投资于高利率的金融工具套利。从1965-1974年,美国保单贷款占寿险公司资产从4.8%一直上升到8.7%,造成现金流出现持续净流出的现象。
2、高预定利率和利差损
相对于低预定利率引起的退保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因市场利率大幅下调,寿险公司产品出现预定利率高于实际利率的利差倒挂风险,对寿险公司持续经营带来的负面冲击更为强烈。
一方面由于利率降低,使得按原预定利率所预计的未来应收保费的贴现值,将小于未来预定给付的贴现值,从而使寿险公司产生不良负债;另一方面,在现行的寿险监管体制下,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存在相当大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资金只能集中于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市场利率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下降会引起这部分资产收益率下调,资产价值缩水。
由于利率下降引发的利差损风险在世界各国的保险市场上曾经有过突出的表现。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随着银行利率和国债利率逐步上涨,日本许多寿险公司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为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而不计成本地推出高预定利率的储蓄型保单,包括储蓄性比较强的趸交养老保险和个人年金保险产品,这些利率敏感性产品的预定利率从1976年的5%左右一路攀升到1985年的6.25%。(见表1)
其后,日本经济陷入结构性的衰退之中,利率水平逐步回落,1999年起实行零利率政策,投资收益率迅速降低,此前寿险业积聚的巨额利差风险充分显现:一方面,市场利率的下跌使得高预定利率保单未来给付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为了兑现高预定利率的承诺,许多寿险公司不得不投资于有价证券和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以期提高投资收益和弥补利差亏损。1986年10月至1996年10月间的10年内,日本各寿险公司平均投资股票达33.87%。但是,伴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日经指数从1989年的38915点一路下跌,至2001年的10542点,寿险公司的投资标的大多形成不良资产。受到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压力,利差损随着时间推移越滚越大,最后以"日本生命"、"东京生命"为代表的七家寿险公司出现严重的偿付能力危机,相继倒闭破产。
3、我国寿险业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困境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寿险业开始起步发展,其规模扩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利率的促动而实现的。1993年至1999年底进入快速扩张阶段,终生寿险、定期寿险、两全寿险等传统产品悉数出现,并形成规模。而同一时期,我国利率市场化也逐步进入实践阶段,可以说我国寿险企业面临的利率定价风险也是在市场利率化进程不断深化中逐步形成的。
从1980年到1989年,市场利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从5.4%上升到11.34%),而这一段时期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基本都在6%-9%之间,明显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见表2),从而导致寿险需求减少,退保增多。从1990年到1996年间,利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但仍高于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导致具有储蓄性质的养老保险、教育保险等产品需求下降。
从1996年5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下调存款利率,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10.98%降至1.98%(见表3)。这期间,尽管保监会也对预定利率水平进行了相应地调整,但始终高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最高达到13%的水平。加之寿险公司之间不恰当的恶性竞争,使得储蓄型产品热卖,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一些寿险公司特别是中资寿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利差损。这一阶段我国寿险公司面临的利差损困境同日本当初的情况极为相似,而且由于我国寿险业资金运用渠道更窄,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金额占总资产的比例远大于任何一家日本破产公司的比例。 高预定利率时期发展的寿险保单留下的利差损,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都难以弥补。据统计,1999年以前的保单每年新增的利差损额约20亿元,到2004年末累计利差损总额超过720亿元,占行业总资产的9%左右。
这两个阶段我国寿险业面临的定价风险主要是如何化解产品预定利率相对于市场利率的调整明显滞后,以及长期储蓄型保单定价利率具有刚性等问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巨额利差损可以逐渐通过死差益和费差益等途径弥补、化解。
然而自2004年10月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逐渐把调整存款利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作为一种基准利率来运用,发挥调控宏观经济,向市场传递政策信息的作用,而同时期我国保险监管部门确定的寿险定价预定利率(年复利2.5%)水平已近10年没有调整,面对上下波动的市场利率,寿险公司试图通过调整产品定价利率来规避利差风险的手段大大弱化,促使各寿险公司寻求新的对策。
例如从2004年10月开始的升息周期内,央行连续9次调高基准利率(其中存款基准利率8次),虽然升息后,之前积累的老保单利差损将得以降低,亏损减少,但却导致新的寿险产品实际价格升高,新单的投保需求萎缩。而且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出现投保人选择停缴续期保费甚至提前退保的现象。此外自2008年初以来,利率调整又开始进入降息的通道,寿险业又将面对利差损的局面。
可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基准利率的调节功能会越来越明显,其调节频率和调节幅度将逐步放开。相对而言大部分中资寿险公司的寿险产品由于条款固定化,并且受监管部门预定利率上限的约束,一方面对利率的敏感性很高,另一方面对利率波动的调整和适应又过于滞后,手段过于单一,只能被动地通过停售老产品、开发新产品,通过提高投资收益,降低费用水平等措施加以规避,效果往往欠佳。
我国寿险监管部门或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决定采取一种长期内相对固定的预定利率政策,促使中资寿险公司从产品创新上寻求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二、利率风险下的产品创新机制
国外寿险产品的发展过程,是从单纯的保障型产品,发展到保障加储蓄型的产品,随后向保障和投资功能兼有的投资型寿险产品形态过渡,不断创新,以适应各种市场因素不断变化的需要。
所谓投资型寿险,是指在确保寿险所固有的保障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保险创新或嫁接组合使之具有投资功能的一种非传统型的寿险产品,具有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的人寿保险。其主要特征是:预定利率较低,保险商品的价格较高;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投资回报不确定且波动;潜在风险大;具有投资选择权等。目前最主要产品形态是分红、万能和投资连接三大类创新投资型产品以及结合它们特点的混合型产品。
对于寿险公司而言,分红、万能和投资连接型保险产品各有优势,又各有缺陷,必须进一步改造和创新分红、万能和投资连接型保险产品,结合他们的优势,提高保险公司抵御利率市场化波动的风险,增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的功能。
首先,相对传统的寿险产品定价对利率波动的不敏感,导致保险公司产生较大利差损风险,新型的寿险产品对利率波动的敏感度较高,账户投资收益水平与市场利率的波动相挂钩,特别是投资连接型寿险产品,投资收益水平完全与市场投资行为挂钩,使得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其中分红型产品和万能型产品由于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其产品定价机制对市场利率波动的敏感程度相对较高;而投资连接型产品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其产品定价间接受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即资本市场收益状况同市场利率存在反向的关系。
其次,在新型产品的定价理论方面,新型的投资型寿险产品设计采用较为流行的资产份额定价理论进行产品初始价格的确定。其中万能型产品已经完全引入资产份额定价理论的单独账户概念,进行保费的厘定和精算现值的利润测算。投资连接型保险产品尽管继续采用单独账户的管理模式,但其投资单位价值的概念已经接近于共同基金的单位净值,采用更为先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期权定价模型(OPM)等理论进行产品定价。
再者,从定价策略上看,分红型保险产品采用的是低保证利率和低附加费用率的定价策略,净保费的厘定相对较高,毛保费则维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万能型保险产品则由于采用了相对较高的保证利率和较高的附加管理费用率的定价策略,产品的定价相对于分红型产品处于较高的水平;投资连接型产品由于其特殊的产品特性,风险保费所占的比例很低,而附加费用率在新型寿险产品中是最高的。
尽管上述新型寿险产品在抵御市场利率波动风险方面具有较好的特性,但是都各有利弊。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结合这些产品的优势,运用资产份额定价方法,进行产品的混合创新,是广大中资寿险公司不错的选择。
三、应对市场利率风险的建议和对策
市场利率的波动对不同产品,特别是保障性和投资性产品定价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为了规避利率风险,应对利率市场化对寿险产品定价机制的冲击,从监管部门到行业主体特别是广大中资寿险公司必须采取有效的举措。
首先从外部监管层面看,需要尽快放松对寿险产品定价的价格管制,研究如何解决2.5%预定利率上限这个法定限制,采用更加灵活的固定上限加一定浮动比例的浮动预定利率制,使得保险公司能够根据市场的利率水平和自身的投资收益水平确定合理的预定利率,并且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增强保险公司抵御利率波动风险的能力。
其次,在现有产品定价策略上,大力发展保障型险种、降低储蓄型险种比例。对储蓄型产品而言,费差和死差基本不产生盈利,而利差因素对资金运用收益依赖比较大,其风险主要来自市场利率;而保障型产品由于只支付死亡或意外伤害的赔款给付,盈亏来自死差,同利差关系不大则可以缓解利率风险的困扰。
最后,结合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产品定价理论和方法,大力创新开发各种利率敏感型的新型寿险产品(例如累计式分红保险产品、新型的资产连接型保险产品等),探索在现有固定预定利率的监管体系下,将传统的固定预定利率的寿险产品转化为新型利率弹性类的产品。这不仅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现有的分红、万能、投资连接等新型利率敏感型产品,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这类产品的预定利率弹性,进行产品创新,使不同期限的寿险产品能够以金融市场上相应期限的长期市场利率作为参照,实现预定定价利率的真正市场化。
参考文献:
[1]小藤康夫:《寿险危机的本质》日本东洋经济出版,2001年版。
[2]魏迎宁主编:《人身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3] 魏迎宁主编:《人寿保险费率市场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4]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保险规章制度汇编(2003)》,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保险规章制度汇编(2005)》,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6] 王:《论寿险产品的利率风险管理》,保险研究,2002年第2期。
[7] 杨晓灵:《投资型寿险产品的发展研究》,保险研究,2002年第10期。
[8] 张佳楠:《中资寿险公司利率风险分析与防范》,保险研究,2005年第4期。
[9] 魏华林、冯占军:《中国寿险业当前面临的利率困境及策略选择》,经济评论,2005年。
关键词:施工现场;工程项目;传感技术;信息技术
一、引言
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工作一直处于严抓、严防、严控的阶段,但大量安全事故却层出不穷,更不乏具有恶劣社会影响和大量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因此,认真分析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律,准确辨识和管理危险源,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就成为当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各项工作中,安全预防是一项核心并且特殊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并且要不断创新预防预警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和趋势
近十几年,我国建筑业一直处于繁荣发展阶段,各种专业和不同规模的建筑公司承担着大量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建筑的建设工作。随着大量层数高、跨度大、技术复杂、工期成本和质量目标较高的工程的出现,传统的人员能力、管理及技术水平都需要得到改进提升,以适应复杂情况的出现。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讲,要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特点,把握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企业和项目部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一)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
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施工现场,是在施工全过程中安全隐患不断积累并被触发的结果。因此,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地点较为集中。同时,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还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贯穿从项目勘察、建造到使用全寿命周期,并涉及组织、管理、技术、人员、机械、交通等多个方面。另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阶段性较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工作重点。归根结底,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因果型的工作,事故的发生基本都有对应的危险源和触发条件。
(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发展现状
当前的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有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规,各企业也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表格化管理流程。但大量有规律的安全事故数据表明当前安全管理体系已经遇到了管理效率瓶颈,其基本现状表现有:项目安全投入程度不够;从业人员安全观念薄弱,安全知识匮乏;项目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程度较低;项目安全预案执行力弱,危险源管理失控;项目安全管理的针对性研究较少等。
(三)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趋势
随着工程建设领域管理和技术的发展,工程建设领域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逐步明显。在这个背景下,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将在人员管理、系统化数据管理、法制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齐头并进,提高安全管理层次。具体来说,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趋势可以描述为安全管理系统化;安全科技应用普遍化;安全从业培训规范化;安全管理法制化;安全投入固定化等等。
三、施工现场安全传感技术的类别和应用范围
施工现场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重点区域,主要工作就是危险源管理、施工过程安全监控、施工人员交底与培训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而有效的数据和信息是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内容。施工现场安全数据和信息的获得一方面是通过人为观测、检查等方式来获得的,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的手段来获取的。安全传感技术是由传感器、数据传输方式和信息处理识别等构成的,是获取安全数据和信息的重要方式。其中,传感器是传感技术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依据传感器的类别来区分安全传感技术如下。
(一)环境感应型
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失,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一方面是意识或专业知识不够而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导致的。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土方温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等环境感应型传感器都可以及时获取施工环境突变状态,并转换为人出现不安全行为的警示数据。
(二)位移应变型
随着进度的推进,部分施工部位也有位移和应变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来测量位移、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等数据。位移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的数据获取和传输、识别、处理将使工程项目管理方及时获取受控部位的安全状态,以及后续管理和技术措施。
(三)智能交互型
施工现场的交叉作业和立体施工使人、机械设备等呈现移动状态,避免碰撞、临边越界、孔洞坠落等就成为安全管控的重点。事实上,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都是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常见伤亡致因,且比例较高。智能交互型传感器主要包含位置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听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可以进行即时的、动态的数据交换,确保施工安全。目前常见的安全质量视频监控技术就属于智能交互型传感技术。
传感器是传感技术的核心,与之相配合的是数据传输和信息识别处理技术。目前数据传输主要包含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且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时效性和准确性上大幅提高。信息识别及处理技术是以电子信号识别及处理、安全管理大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为核心的,可以起到自动报警、数据记录、即时监测、事故快速反应等功能。
四、施工现场安全传感技术的应用前景
本文根据我国2008~2012年的工程建设安全事故进行数据统计和归类分析,绘制出五年间各类事故致因导致的事故及伤亡数目,详见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消除高处坠落、起重伤害、坍塌、物体打击等四类事故的数目将可以大幅降低伤亡数据。而这四类事故仅靠传统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已无法进行优化控制,亟需依靠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进行管理升级。
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当前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传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逐步加大,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模式正在多个行业快速推进。建筑行业作为传统性较强、技术含量复杂、从业人员多、危险源多变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迫切需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施。
首先,从技术上来看,以传感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能够解决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所需信息和数据的需求;其次,从上图所示数据分析来看,安全传感技术的应用空间广阔,能在项目施工阶段的多个环节进行实施;再次,随着绿色建筑、智能建筑、BIM建造、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建筑业对物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最后,大量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快速融入建筑业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为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综合来看,安全传感技术具备很好的实施背景和技术积累,可以为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应用前景广阔。
在安全传感技术的研发和实施过程中要争取几个方面的保障。一是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将其纳入规定的安全投入成本范畴,避免因较低利润导致的投入缺失。二是行业内研究型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等要加强对工程项目传感技术的研发和实施模式探索,以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来提供支持。三是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等要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数据的传输与处理。四是行业内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要强化对现代信息技术、专业软件等信息化能力的知识普及和技能训练。最后,还要积极学习国外建筑业及国内其他行业的传感技术应用经验,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技术(比如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系统)来实现安全管理工作。
五、结语
抓好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保证行业秩序、企业运营的重要内容。安全传感技术内容丰富,可以很好的解决现有安全管理体系面临的安全监控、安全预警和信息处理等难题。安全传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建筑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一部分内容,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尤为注意观念转变、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关键工作。总之,施工现场安全传感技术将为成功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事故快报系统[EB/OL].http:///,2013-01-20.
[2]朱雅娜,王艺玮,宋雨霏,牛天勇.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时代金融,2013(03).
[3]牛天勇.基于PHA-LEC法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评价问题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7).
[4]杨俊平,马坤.浅析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中五大类事故的原因[J].科技风,2011(10).
[5]李晓东,孙悦.2010年我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