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范文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诊疗常规制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

第1篇

【摘要】《侵权责任法》等法规对过度医疗造成损害相关责任的规定比较笼统,司法实践中缺乏学理依据和指导性判例。分析过度医疗的概念和民事责任性质,探讨过度医疗行为的判定标准、赔偿范围、归责原则,从诉讼和非诉讼两方面探讨我国的过度医疗行为法律规制体制路径。

关键词 过度医疗;侵权责任;法律规制

Civil Liability on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and Its Legal Regulation/HE Donghuan,YANG Xuejiao,WANG Ping.//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106-108

Abstract"Tort Liability Act" and other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no clear definition on liability related to damage caused by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oncept of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liability, explored standards, compensation, the principle of imputation on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behavior, discussed the legal regulation system path on 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 behavior from litigation and non-litigation aspects.

Key wordsExcessive Medical Treatment;Constitution of Liability;Legal Regul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Institute, Ha’e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erbin, Heilongjiang, 150086, China

目前,过度医疗已成为困扰百姓的严重问题,而我国现行的法律对过度医疗的民事责任认定与规制并不明确。为此,解析过度医疗的法律概念、责任性质、规制方法,不仅为处理相关案件提供可操作的法律依据,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现实需要。

1过度医疗的界定

关于过度医疗至今尚无统一概念。美国学者文森特·帕特罗(VincentoPet)在专著《当代社会问题》中从医学角度指出过度医疗是一种对病人无效的医疗行为。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等九大医学组织认为,过度医疗是指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的行为,包括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近年来,我国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作出不同的表述。有学者从医学角度出发,将过度医疗定义为由多种因素引发的超过疾病实际需要的诊疗行为,该行为对疾病来说是非必要措施且已实际实施[1]。有学者从法律角度来定义,认为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违反法律及合同义务,提供了超过个体实际需要的诊疗措施,造成患者人身及财产损害的行为[2]。杨立新教授[3]将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3条规定的过度检查视为医务人员的防御行为。

笔者认为,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或超过疾病实际需要提供诊疗,对患者的人身或财产造成了不必要损害的诊疗行为或过程。从法律角度界定过度医疗,关键要把握过度医疗“度”的判断标准。目前,有“合理的技能和注意义务”及“诊疗规范、常规”两种标准。过度医疗贯穿于诊断、治疗和保健等临床过程,现实表现为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过度护理等。

2过度医疗民事责任认定

针对医疗责任,从法理角度讲具有违约与侵权两种责任竞合的性质。由此,对于过度医疗的民事责任的认定,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大都从违约和侵权角度展开。我国学者多从侵权角度研究过度医疗民事责任,本文重点分析过度医疗的侵权责任认定。

2.1行为要件的衡量与范围界定

行为要件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已实施过度医疗行为。因此,过度医疗行为侵权判断的关键就在于“度”的判断。过度医疗行为的“度”包括具体和抽象两个方面。具体方面指“法律、法规、规章及其它相关诊断治疗护理规范”;抽象方面指“超过疾病实际需要”,由于医学本身所特有的复杂性、不定性,判定过度医疗行为时理应将患者病情的变化、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水平等因素考虑在内。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如果仅以法律、法规、规章为标度,未免太过僵化,实际中难免存在特殊情况,因此需要“超过疾病实际需要”这一标准,以此与医学特点相适应。

《侵权责任法》第63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不必要的检查”作为实际中过度医疗现象的重要表现之一,《侵权责任法》未给出明确的参考依据。过度医疗行为的范围仅被限定为“不必要的检查”,显然太狭隘,不足以覆盖过度医疗行为。因此,《侵权责任法》对过度医疗行为的规制可以说仍处于“预备阶段”。

2.2损害后果的判断与赔偿范围界定

后果要件是指过度医疗行为造成医疗损害的后果。过度医疗行为造成的损害是指不当的医疗行为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医疗损害涵盖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依据我国《侵权责任法》中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一般情形下,精神损害赔偿的前置要件是以受害人遭受到身体上物理性损害为前提,进一步对其精神创伤予以赔付。由于过多的损害赔偿包括财产损害行为的后果、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赔偿,因此过度医疗侵权责任的范围应包括财产损害、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

2.3因果关系要件的疑点分析

因果关系要件是指过度医疗行为与医疗损害后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换言之,是要考量过度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后者被前者引发”的关系。期间,面临主要疑点有:一是缺少公正有效的判定机制;二是患者特殊体质因素的介入。在判定过度医疗行为与医疗损害后果时,大部分都会考虑患者有特殊体质这一因素,进而使得过度医疗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确定变得举步维艰。但是,依据因果关系理论,特殊体质因素的介入并不导致因果关系的中断,因果关系的中断必须是由于独立的并且异常的因素,“独立而异常”是指损害后果发生与第一个行为无关,是另一个因素的突然介入才导致了结果的发生。而且特殊体质即使是导致结果发生的直接原因,也不是唯一原因,更何况它有可能与过度医疗行为有关。因此,医方不能因为这一特别因素的介入就不承担侵权责任。

2.4 过度医疗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考量

《侵权责任法》第54条明确规定医疗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这对于正确评价医务人员的行为和责任大小、使损害得到合理公平的弥补及防止恶意诉讼等更有说服力。但对于过错的主观方面,可以分为两种形态,即故意和过失,二者的差别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预见和态度。但应当强调的是,针对损害类型的不同,行为人的过错形态也应有所差别。医务人员单纯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时其主观可以是故意的,即造成患者医疗费用的超额支出及相关经济损失;但对于医务人员因过度医疗引发的患者人身损害则只能是过失,否则会脱离民事责任问题而跨入刑事责任领域。

学界对于过度医疗行为人“过错”的认定,呈现出多种态度。有学者将过度医疗民事责任的过错仅局限于以攫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主观故意,但另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定义过于狭窄,因为过度医疗的动机不仅包括攫取财产利益,还包括避免医疗纠纷等多种因素[3]。但有学者则主张过度医疗民事责任的承担除主观故意外,还应当包括过失。过度医疗行为中的过错主要指医方对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义务的违反,可能是因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还可能是因为已经预见却放任或希望其发生,因此义务违反中的过错应当包括故意和过失。

2.5主观要件过错判定标准

在国外,对于过度医疗行为中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过错的判定通行做法是“双重标准”[4]。“双重标准”:一是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它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是是否履行有关岗位职责。例如,如果要证明某医疗活动中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过错存在,首先要证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当并且可以预见到这一结果事实,那么务必要参照客观标准。对行为人主观是否有过错的判断已经日渐被客观化、规范化的行为标准所取代。

在过度医疗行为的过错判定中,值得指出的是“诊疗规范”并不作为唯一标准。参考外国法的相关理论,比如在英美国法中,“诊疗规范”被称为“医疗常规”,它指在实践中长期被自觉遵守并被普遍认可而形成的规范。虽然“医疗规范”很重要,但英美国家也并不把它作为唯一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医生的诊疗水平、地区间医疗水平的差异等因素。例如,在美国的实践中,医疗水平不同制定标准不同,不同州考虑不同的医疗标准,提高过错判断的合理度[5]。

3建议

政府应主动采取措施制止过度医疗违法行为[6]。此外,应从源头上预防过度医疗的发生。医疗体制改革一方面要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变过于注重市场属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应改革医生薪酬体系,充分重视和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和诊疗经验价值。同时,改革支付方式,推广“第三方付费”,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等。还需完善监管体制和医疗服务体系,让行业和专业自理、自制、自足、自律,尽量减少行政干预。

3.1明确过度医疗行为判定标准

判断医师诊疗行为是否构成过度医疗,我国目前通行的判断标准是“诊疗规范”。现实情况是,专门针对过度医疗行为的民事诉讼相对较少,医患信息不对称致使过度医疗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以及法律上针对过度医疗行为的司法认定缺乏明确规定等。因此,完善过度医疗行为的判定标准成了立法司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侵权责任法》第63条将诊疗规范作为衡量医学检查是否必要的指标,但仅以诊疗规范作为客观标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一些指南、规范纳入法律认定的诊疗规范范畴并逐步完善。

3.2完善过度医疗损害鉴定制度

由鉴定机构对医疗案件作出合理正确的判断十分必要。首先,要确立一元化的鉴定机构,机构鉴定人员应由医学会鉴定专家组和司法鉴定人员组成[7];其次,要有统一鉴定方法,出台统一的医疗纠纷鉴定法律法规,完善对鉴定主体、鉴定程序、鉴定意见形式的审查并结合医学的特殊性进行特殊审查[8];再次,还应建立鉴定意见异议制度,可比照现行证据规则,在一方对鉴定结果有异议时,赋予其申请复议复核、申请再次鉴定等权利,以保障鉴定公平性。

3.3健全过度医疗非诉讼解决路径

过度医疗诉讼案件的处理困难较大。一是医方和患方之间互不信任,诉讼中对立性极强;二是过度医疗取证困难,导致责任认定难;三是患者对按法律程序解决问题缺乏条件和信心。一些患者因诉讼程序时间长和费用高等对诉讼解决路径无望,采用“闹医”等过激行为。非诉讼解决是医疗纠纷解决路径的新思路、新出口,它与诉讼民事纠纷解决路径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是近些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9]。目前,非诉讼解决路径一般包含协商、调解和仲裁。医疗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是我国医疗改革重要步骤,包涵各种方式的完善以及相互间及它们与保险的有效衔接,避免医患双方因为纠纷的处理过程而使矛盾再次加深,确保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和谐。

参考文献

[1]杜治政.过度医疗适度医疗与诊疗最优化[J].医学与哲学, 2005,26(7): 1-4.

[2]尚国萍. 论过度医疗侵权责任的认定与法律适用——以我国《侵权责任法》 第 63 条为中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3 (2): 124-128.

[3]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精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126.

[4]许爱国.英美侵权行为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2.

[5]Chaudhury R,Parameswra R,Gupta U. Quality medicines for the poor: experience of the Delhi programmed on rational use of drugs[J].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2005,20 (2):124-136.

[6]胡宏伟, 高敏, 赵英丽, 等. 过度医疗行为研究述评[J].社会保障研究, 2013 (1): 46-53.

[7]廖亚涓,王萍. 医疗损害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21(3): 88-90.

[8]谭会军, 王萍. 《侵权责任法》 背景下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构建[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 32(10): 55-57.

[9]张珉. 诉讼和非诉讼相结合纠纷解决方式与民诉法修订[J].法学评论,2011( 6): 14-17.

通信作者:

王萍: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E-mail:wangping-hyd@163.com

收稿日期:2014-07-07

第2篇

随机抽取不同地区4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内外两大科系死亡病历20份、正在住院病历50份。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以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作为检查的标准,并在检查过程中及时进行反馈。

2护理记录缺陷分析

对护士而言,记录反映了她们在观察、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的行为,以及护理工作质量具体化的一个记录,是衡量工作好坏、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的主要依据。通过护理记录质量评估这面镜子,可以查找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的缺陷。因此,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中,不仅要求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达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还要求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要求护理记录能清楚、真实、客观地反映就医者疾病发生发展与诊疗护理的过程;反映护理人员根据病情观察搜集到的各种资料,不断修正诊疗护理措施的过程;反映护理人员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的过程。受到护理学科本质属性所决定,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科学精神是对护理记录写作的根本要求,也是评价护理记录书写缺陷的重要依据。

2.1护理记录的客观性缺陷

护理记录的客观性,要求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时,要在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客观反映患者疾病发生发展与诊疗护理的过程,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还应当根据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进行观察与书写。如对1位以“心功能Ⅲ级、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诊断住在CCU的病人,在半个月的护理记录中,有数十次的护理记录书写了上述诊断和每天用药情况,而缺少对这位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观察描述,记录不能清楚地反映病人有什么症状和护理问题,阅读后有一种空洞的感觉。又如护士对1位患者有4处褥疮进行了记录,但在其后的24h的护理记录中,并没有对上述褥疮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相反在24h后的护理记录中记载着病人褥疮由4处增为6处,且原有褥疮的面积也增大了。这种记录的不完整,很难看清楚病人褥疮转归的原因。

2.2护理记录的真实性缺陷

护理记录作为病案中重要的信息载体,其真实性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检查中仍发现对护理记录的作用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而导致不同程度存在着护理记录失真现象。①表现在记录病情时没有遵循只有经过自己实地观察、检测、分析才做记录的书写要求,导致护理记录与病人的病情、与诊疗护理的常规不符。如一位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医嘱“禁食禁水3天”内,护理饮水量的记载分别“为500、480、450”。对于这样的护理记录,在终末质控中可能进行返修,但容易导致病案失真。②在时间、内容、检查标准公开的病案检查面前,可产生集中人力转抄、补改护理记录文字资料的可能,出现了缺什么、补什么,按自己的需要去调改护理记录,导致原始资料失真。检查中发现在重新转抄和补改时,出现了1个人的笔记完成不同班次的护理记录的情况。病案因原始记录真实性特征的降低而影响了可利用价值。

2.3护理记录的准确性缺陷

护理记录的准确性要求护理记录的内容能够符合患者诊疗护理的实际过程;避免记录过于简单,字迹不清或涂改;对执行医嘱的记录应能准确理解医嘱的内涵。如CCU病室内的1位病人医嘱为“持续给氧”,而护理记录为“间断吸氧”。又如,护士执行1位重病人“胃肠减压”医嘱后,在护理记录单上只简单记录为“给予留置胃管”字样。又如护士执行一位病人记24h尿量的医嘱,除了记录为“尿少”外,而没有具体尿量的记录。这种没有按照诊疗护理的规范和常规进行的记录,一旦病人出现并发症或对一些治疗护理不满意而投诉时,医务人员很难找出与这些后果相关的依据,空口无凭,势必使医院陷入被动。

2.4护理记录的及时性缺陷

检查中发现,非重症病人的护理记录,从记录的时间与频率上基本上能满足《条例》与《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但在抢救重危患者的时候,因繁忙或疏忽而未能及时记录,不仅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医护人员对病人抢救与诊疗护理的全过程,而且还有“延误患者抢救和治疗的嫌疑”。医生护士的首要职责是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在这争分夺秒实施抢救措施的时候,医生和护士可能没有时间书写有关记录。对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h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如一位肠粘连梗阻的急重病人在医生开出“800ml盐水每日2次洗肠”的医嘱后,在相关的护理记录中不仅反映不出为患者进行每日两次洗肠的记载,而且首次执行医嘱的时间与医嘱开出的时间相差了7h。另一方面,存在着补记的位置未与前次记录紧邻,颠倒了医疗过程的前后顺序,如发现在“尸体料理”后面补记抢救记录。

2.5护理记录的完整性缺陷

病案管理是一门细致而复杂的技术性工作,它是由许多医护人员共同书写完成的资料,它有其科学的内在规律和深刻的相互关联性。保持各种诊疗记录在病人诊治进程中的协调一致、完整是十分重要的。这里包括病程记录、阶段小结、病人主诉、病情变化、治疗措施、上级查房意见、护理文书等记录的同步,不使各种记录间发生矛盾和重要遗漏,以使病案作为1份完整的资料来准确地反映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治疗思想,所进行的诊疗护理工作和病人的结果转归。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使病历作为一种完整的资料出现诸多的遗漏而显得杂乱无章,作为一种重要的举证材料在法律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2.5.1护理记录与医生病历记载的分离

如医生在一份病历中记载“已向患者家属告知病危,”并开出“一级护理”的医嘱。但在相应的护理记录当中不仅显示不出按一级护理的要求来观察护理病人,而且护理记录上所描述病人的饮食起居、活动全部正常,甚至于病人的清洁卫生还可以自理。如护士执行了“血氧监护”的医嘱、“24h尿量监测”的医嘱,但却找不到相应的护理记录。

2.5.2护理记录本身记载的矛盾分离

如一位从入院到出院没有称过体重的病人,在体温单体重一栏内填写“卧床”二字,但在评估表病人活动情况一栏内却填写“自如”。又如,对一位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护师查房后记录下“每周测量两次腹围”的查房意见,但在20天的住院当中见不到一次腹围测量值的记载。一位危重患者在体温高达39.8℃情况下,不仅在护理记录上看不到有关高热的护理措施,而且在同一时间体温单与护理记录单所记载的体温度数不相同。

2.5.3病人的饮食医嘱与护士执行的同步性

准确执行饮食医嘱对于病人病情的控制和康复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没有按照相关的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进行,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如一位肝硬化病人,在医生开出低盐低脂软食的医嘱后,相应的护理记录上写着:病人食欲较好,进食鸡汤等食物,进食鱼汤等食物,就这样连续3天记录后病人出现呕吐,进入肝昏迷。

2.5.4护理记录缺失

护理记录是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检查中发现护理记录缺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缺页、少项导致对病人诊疗护理全过程不完整。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病人转科期间。护士没有对病历是否完整进行检查。如一位重危患者由内科转到外科,再由外科转回到内科时重危护理记录单缺失10几天。另一方面,护士执行的是危重病人护理的医嘱,但却没有记载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

3病历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干预对策

3.1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在当前,不论是医学教育还是继续医学教育中,法制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务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即使我们在护理病人中没有失误,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使我们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了本不该承担、本可以避免的法律责任;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证明中的重要作用,把对护理记录的重新抄写、拆装及内容的增减看作是个人行为而持自由态度,破坏了护理记录的法律凭据作用。通过加强法制教育来增强护士的法制意识,更新医疗纠纷重在防范的观念。

3.2护士缺乏书写护理记录的基本功

护士缺乏书写护理记录的基本功,使护理记录中有价值的部分得不到有效提取,影响了对病人信息采集的准确性,造成护理记录形成时的错误。通过病历质量的规范化培训,培养护士深入病房细致观察病情的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避免疏漏,树立起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责任意识。

3.3分层负责、层层把关,实施环节质量与终末质量监控的有机结合

检查中发现,由于对护理记录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级查房中对下级护士的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督促、检查不够。护理管理干部在病历检查中,重视终末质量检查,而忽视环节质量检查,致使护理记录在形成过程中就存在明显的缺陷,这势必造成终末病历的修改,不仅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也使病历失实、失真。

护理管理干部要把质量监督的重点放在具体的护理工作环节上,要从护理记录的形成过程抓起。首先,要求记录人员要自查自评,进行自我完善控制。其次,上级护士长和护师严格把握记录审签标准,避免审签流于形式。对所审签的记录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以减少护理记录带病归档。最后,对归档的病案可指定专门人员以复查、抽查等形式及时纠正相关缺陷。病案室是病案的回归地,也是护理记录质量检查的最终环节,严把入库关可减少带病归档。

3.4对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落实不到位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b)-089-01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病人医疗需求的变化,门诊护理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可以说,门诊护理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病人对医院的选择。因此,如何创新地做好门诊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优质、快捷、安全、低廉的医疗服务,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新课题。那么,门诊护理工作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1 存在的问题

1.1 门诊工作的不稳定性

门诊就诊病人多、就诊环节多、病人流动性大、应诊时间短、候诊时间长,医务人员也相对不稳定。门诊护理管理具有分散性、繁杂性和不确定性。

1.2 门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众所周知,门诊是接纳低学历、高年龄护士的地方。比如,有的护士在病区工作到一定年龄后,往往会被调整到门诊护理岗位,这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

1.3 门诊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相对落后

多年来形成的病人有求于医生、护士的观念仍然存在。特别是门诊护理人员往往是坐等病人,主动欠缺,也很少考虑门诊病人在医疗过程中的感受及心理需求,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4 门诊病人投诉增多

随着相应医疗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医疗过程逐渐透明化、规范化,人们的自我保护及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医务人员虽然了解相应的法规制度,但仍然重视不够,有时会忽视病人的权益,有的医疗服务还存在缺陷,导致门诊病人不满意,投诉事件增多。

1.5 门诊护理人员相对缺编,经济收入偏低

门诊部护理组由注射室、输液室、治疗室、医疗配合、导医咨询等组成。由于门诊服务理念的转变和病人需求的提高,使门诊护理人员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量逐渐增大,导致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或缺编。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和绩效分配后,重点倾斜的是病区和医生,门诊护理人员的收入水平低于医院的平均水平,导致大批门诊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影响工作积极性。

1.6 门诊护理难度增大

随着城镇医保范围的逐步扩大和门诊业务量的提高,就诊病人的文化程度和层次差别较大。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较差的病人,特别是性格怪异的病人、被遗弃的病儿等,都会给门诊护理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2 应采取的对策

2.1 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增强医疗服务法律意识

我国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司法解释公布后,病人的医疗维权意识空前增强,加上现行的医疗体制、医保制度正面临新的形势,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这就需要教育门诊护理人员,要了解和掌握《护士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药品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准确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从事门诊护理服务,切实把强化医疗安全和防范医疗纠纷放在工作的首位。

2.2 改善诊疗环境,提高门诊护理服务水平

门诊就诊环境的好坏、护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病人对医院的印象和感受,同时也能体现出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进而影响病人、家属及朋友对医院的选择。因此,门诊护理服务必须拓宽渠道、挖掘潜力,在就诊的各个环节上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和良好的诊疗环境。导医护士要为就诊人员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分诊护士要做到一室一医一患,尽量减少“三长一短”现象的发生。输液、抽血化验等护理性工作要打破常规,合理调整工作流程、作息时间和工作模式,提供无节假日、全天候服务及特色服务,不断提高门诊护理服务水平。

2.3 参照ISO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借鉴ISO9000质量标准管理要求,强化门诊质量管理意识,把“一切为病人、为病人一切、为一切病人”工作落到实处。对门诊护理服务实施全面质量控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形式进行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找出原因并予以及时纠正。认真执行护理岗位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克服以往门诊护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随意性,优化护理服务细则,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促使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2.4 适应新的理念和模式,建立门诊护理服务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功能定位与依法行医、综合服务与专业发展、效能管理与绩效分配、人事制度与竞聘上岗等,都对门诊护理服务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适应新的变化,门诊护理人员应以医疗需求为导向,把提升文化、学历和多学科知识作为当务之急。开通绿色通道,以确保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门诊部要成立护理工作管理小组,每周都要对各责任岗位进行一次全面的护理质量检查,特别是护士长要经常深入到护理第一线,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门诊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出色地完成任务。

第4篇

为期3个月。此次进修的主要内容是1.ccu管理及相关制度,于今年的3月1日至5月31日我有幸被派往医院ccu进修学习。2.ccu病人的病情观察,3.各种仪器的应用,现将相关的学习内容汇报如下:

护士24位,医院ccu室共有床位13张。护工2名,床位与护士之比高达1:1.8首先在人员配备上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ccu室的规章制度非常完善,除常规的制度之外,特别制定了抢救应急规程、转科流程及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护理流程,工作中,大家都会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更是要求严格。各种休假必须根据病人情况在排班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准假,对于工作人员和病房的管理方面。一切以工作为重,一周排班制,分4人一组,共分5组,每天各班由各组组长分配病人,之后各自完成护理工作。护士长不定时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每月必考基础操作,以及各种仪器的使用。如有新的仪器设备全科组织学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操作和使用。其中①主动脉球囊反博仪②床旁血滤机③自动除颤仪。学习的重点。

并具有心电图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只要进入CCU病人一律给予特级护理,实行24小时全面护理制,严密观察病情,CCU病人是不允许下床的所有的活动都在床上,要保持床单位整洁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医院CCU看不见床单上有污渍的绝对能做到随时污染随时更换,CCU护理人员要求具有广泛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抢救及护理技术。基础护理很到位。

主要完成生活护理,CUU白天和晚上各配一名护工。这样可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交流。宣教是穿插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宣教班,因为她做完治疗后其余的时间护士是呆在病房的这时候护士就可以和病人进行交流同时完成宣教工作,效果也是很好的护理记录方面,要求做了就要记录,如有病情变化要详细记录。CCU有专门的探视制度,探视时间控制非常严格,这样有利于病人休息,也不会影响医生护士的工作。

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医院在一所较大的医院。所以学习的气氛也很浓厚,全院的讲课几乎每周都有,CCU也不例外,从护士长到年轻护士每周安排一人讲课,内容不限,对于讲课者是一种提高,听课者是一种帮助,集体进步的一种好方法。

让我体会到与她差距,医院CCU3个月的进修学习。解专业知识对于一个护士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自然产生一种压力,对以后的工作有了目标和新的计划,此我要感谢领导给我这个外出学习的机会,将学到知识和新的护理观念结合实际应用到科的护理工作中,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根据进修后总结并结合本科室CCU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当病人进入CCU后,一、从基本做起。为了之后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不受影响,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进入CCU患者均为危,1.更换病号服。急,重3种,为了有利于心电监护,心电图,医生诊治以及病情变化是方便进行抢救,此举尤为重要。

医生能快速了解病人情况,2.接好心电监护:有利于病情观察。及时用药及处理(之前几乎是等大夫来连接心电监护)

有利于抢救用药,3.建立输液留置针。不处于被动状态,可列为常规。

肌钙蛋白,4.固定几项常规化验项目(心肌酶谱。血常规,血凝,生化,血气分析等,给大夫建议。并给病人扎抽血留置针,便于每日抽血。

不必等医生医嘱,5.常规吸氧。可稳定病人情绪,缓解症状。

抢救药品、物品配备齐全,6.积极配合医生。做到准确无误,不延误时间。

药品随时补充,7.做到物品哪里拿取哪里放回。便于急用。

二.制定相关的护理常规和CCU制度。

按照心梗,1.制定CCU室非手术病人的护理常规。心衰护理常规制定。

以及各类手术的护理重点和注意事项。2.制定手术后病人的护理常规。

内容要详细。3.制定CCU病人的严格交接班制度。

细到每个键的具体用途,4.培训目前所有仪器的应用。及心电监护的观察重点,随时复习,遇见不常见病历及时组织学习。

做到不多记,5.强调交接班内容。不漏记,不重复记,用药后必须记。

解当天的治疗目的和护理要点,6.当班护士参加危重病人的医生查房。让护理工作更完善。

做到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7.护理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请教。落实后要交班。

得到病人和家属的信任,8.严肃认真。争做到零投诉。

随时更新知识的习惯,9.养成有问题随时探讨。让专科护士更专业。

第5篇

一、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不安全因素

1.护理管理体制方面的不安全因素。(1)护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科学的操作规范,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法则,因此,医院必须按照国家的护理法规制定出符合本院实际的护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照搬照抄国家的护理制度,不加变通地使用,遇到紧急情况便无计可施,导致延误治疗,诱发医疗事故。(2)缺乏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是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但我国大多数医院都缺乏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一旦出现医疗事故,便会手忙脚乱,任凭医疗事故扩大而不能尽可能减轻后果。

2.产科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妊娠分娩虽然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若受到许多因素如孕产妇的生理病理因素、胎儿自身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就会存在不可预测的危险。产科护理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就会很严重,如产后大出血、抢救不及时造成席汉综合征或为挽救生命造成子宫切除及小儿脑瘫等。

3.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1)护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产科护理队伍的年轻化,处理问题综合能力差。护理人员学历水平低,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技巧,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不到位。法律意识单薄,服务意识较差。(2)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有限:产科工作的专科性特别强,其技术要求也相当高,如果不能正确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母婴的安全。(3)未严格遵守护理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违反三查七对制度,用错药物和剂量,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不严。违反技术操作常规,不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有关注意事项,不按常规遮盖新生儿部位,未按常规结扎新生儿脐带,不按常规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4)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体温单时间记录不及时,入院时间、分娩时间、手术时间等未及时记录,且和医疗记录不相一致。护理记录不真实、不完整,草率填写、漏记、涂改现象严重,更有甚者更改、臆造。

4.硬件设施的不安全因素。医院病房配置不合理容易造成技术以外的不安全,比如地面过滑易滑倒、地面有杂物易被绊倒、热水瓶等物品放置过高或过低等。医疗仪器设备故障、老化可以导致判断失误,也可以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

5.孕产妇及家属的不安全因素。孕产妇和家属不遵守医嘱及护理人员告知的注意事项,以至出现较多的离院现象,有可能出现胎膜早破、胎心异常等情况。孕妇由于种种原因不按时进行产前检查,造成产科急诊入院时的忙乱,导致不安全因素。

二、防范不安全因素的措施

1.完善护理工作管理体制,建立风险管理及应急预警机制。产科要根据科室实际制定科学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交接制度、新生儿安全防范措施、新生儿意外应急护理措施、危重新生儿转科护理流程等,发挥质控小组作用,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在护理质控小组的基础上,根据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管理对象与范畴,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常见的护理应急预案程序包括患者跌倒、自杀、擅自离院、停电、火灾及针刺伤等和专科护理流程包括产后出血、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等。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分析存在的护理问题,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2.加大对产科知识的宣传,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产科护理的风险性。医院的产科是一个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事故发生率高、产妇和家属的期望值高、容易发生差错纠纷的科室[2]。随着维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技术的期望过高,一旦发生问题就会情绪失控。因此,要充分利用义诊、支农等活动及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做好对产科知识的宣传,使人们了解和知晓产科的风险性和危险性。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告知产科的注意事项,并敦促患者及家属严格遵守,避免出现重大医疗事故。

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护理人员要努力加强专科业务学习及“三基”、“三严”培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加强职业素质修养,提高责任心。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范围、常规的意识,树立法律意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临床护理原则和操作规程,认真实施安全护理模式,即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

第6篇

从新的观点中认识和自觉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利,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对日常与护理有关的潜在法律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增强预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提高个人素质是防范差错事故的前提

医院是个特殊的环境,护士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群体,作为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最密切,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并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在许多的医疗纠纷过程中发现,很医疗纠纷的发生并非医疗技术问题的原因,偏差往往出现在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上,交流方式的不当,语言表达的不确切等都会造成医患沟通的阻塞,隔阂的加深。因此在和患者谈话时要有主题,要有针对性,不同性格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紧紧围绕病人的病情及治疗,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疾病中的相关问题。因此,加强自身素质十分重要。通过素质培养做到“五心”: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忠于职守,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信心;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做好服务工作,使服务对象舒心;发扬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使领导、患者放心。

2.1护理道德规范是护士的具体行为准则,护士应严格执行。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病人为中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改善服务态度,规范语言行为,做到“十声”(接待病人有亲切称呼声、操作前有解释声、操作中有安慰声、操作失误有致歉声、配合操作有真诚感谢声、亲人来或节日时有祝贺声,走有送声)“四心”(实行关心、爱心、细心、耐心)服务,实施人性化护理。

2.2工作认真细心,对患者热情亲切。认真细心指的就是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三查八对,避免差错。还有就是在工作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要热情亲切,患者因疾病的影响心情会有一些焦虑和紧张,甚至暴躁易怒,护理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理解和疏导病人。

2.3严谨求实,勤奋博学,热爱护理事业,刻苦钻研技术,适应医学观念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树立整体观念,团结协作,互相支持,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是防范医疗纠纷发生的根本所在。要定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整顿月活动,教育他们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在日常的护理工作过程中,不仅要用医疗法规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又要用法律维护医务者的合法权益使之了解自己的权益的重要性是医务人员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提高预防差错纠纷的警觉性和责任感以防范由于法制观念不强所造成的的医疗纠纷。

3加强护理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防止差错事故的根本保证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疗安全教育。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综合目标责任制及各种防范措施。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奖惩制度,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定期组织法律法规制度学习,使大家自觉遵守诊疗常规和工作守则,注意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的苗头。

3.1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就不可能做到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就不可能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就会出现作风粗暴、粗枝大叶,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3.2违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这是差错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其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如不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造成抄错、漏抄医嘱,一直执行错医嘱;不严格执行服药、注射、输液、输血查对制度,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导致服错药、打错针、输错血,不严格执行手术患者查对制度造成腔内留有器械、纱布等,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使病情、治疗交接不清而发生差错事故;在技术操作的某一个细节上违反了操作原则和规程造成了感染的机会发生差错事故。

第7篇

1新护士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法律意识淡薄,护理风险意识不强 有护理研究者认为:护理风险意识低,护理风险系数高,护理安全系数低,反之,护理安全系数高护理安全保障可靠性大[1]我国护理教育中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刚起步,新护士对举证责任倒置缺乏认识,目前新护士大多是独生子女,工作中自我意识强,易我行我素,不愿受约束,说话做事较随便,不考虑后果,如护理记录涂改,或因字迹潦草、重要病情漏记等原因需重抄时未得到原始记录人配合,而1人笔迹抄毕,让人产生不信任感,医嘱执行不去签字、随意丢弃患者留取的标本,患者对静脉输液用药有疑问,未留空输液瓶等。

1.2制度落实不到位 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尤其是查对制度 、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落实不到位会造成护理纠纷,如同时入院上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大便常规加隐血试验条码贴错,致检验结果与病情不符;医嘱0.9%氯化钠250 mL+生长抑素0.3 g静脉滴注 q 12 h,前1 d 21∶00接,当日08∶00床头交接还剩100 mL,新护士未认真交接班,未按时巡视病房致用药不当,新护士是发生用药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3]。

1.3理论知识不足和临床实践经验缺乏 新护士专业知识不足、经验缺乏会造成护理风险,如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充分补液血压未回升新护士不知汇报医生;需餐前、餐后、睡前服用药物未告知患者,如吗叮啉餐前服、铝碳酸镁餐后1~2 h或睡前咀嚼服、果胶铋胶囊餐前30min或睡前咀服;新护士静脉穿刺不熟练,加之失血患者静脉不充盈,抢救患者穿刺成功率较低,易引起护理纠纷。新护士心肺复苏技能虽入科后培训考核合格,但遇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新护士没有记量经验,患者解黑便约100 g记录300 g。

1.4护理文件书写基本功差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护理记录成为举证倒置的客观资料。大多新护士记录不完善,护理记录内容空洞、主要内容不突出、结构不严谨,有的提前记录,有的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有的抄袭医师的病程记录,抄袭上个班的护理记录。如记录患者呕血500 mL,汇报医生,未记录患者主诉,生命体征等;医生记录患者解黑便2次,护士仅记录1次;患者诉便秘,医嘱给予口服泻药,护士无患者排便情况记录;胃肠减压患者未记录引流的性状、颜色、量或记录引流胃液少许;抢救患者后不及时补记录。

1.5缺乏沟通技巧与经验 护患沟通不良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首要因素。新护士缺乏沟通技巧,三基理论和专科知识欠缺,较难有效的沟通,易致护理纠纷。如新护士缺乏临床经验,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或遇差错后未进行有效的交流,造成事情进一步扩大导致投诉;消化道出血患者医嘱由禁食改流质,新护士未解释饮食的重要性,未具体说明应能与不能吃哪些,患者吃馄饨致再出血;奥曲肽、生长抑素需慢速静脉输入,不知向患者、家属告知慢速滴入的重要性,家属擅自调快滴速。

2对策

2.1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入科新护士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管理规定》《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做到知法、用法、守法,熟知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新护士自我防御能力,并以护患纠纷实例教育新护士,吸取教训,防止类似护患纠纷发生。

2.2组织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及其他常规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前提。护理查对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安全进行的基础,要求护士不可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三查七对要字字查清,遇到质疑要及时提问,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护理交接班制度是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进行的保证,患者病情交接、治疗护理情况交接、抢救药品、器械使用交接必须认真,口头交、书面交、床旁交相结合;分级护理制度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自理能力,给以不同程度的护理。强调一级护理必须巡视1次/h,二级护理巡视1次/2 h,三级护理巡视1次/3 h。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评价、分析讲评、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把督促检查新护士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当作工作重点之一,定期和不定期现场考核,发现不足及时改正。

2.3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 采取个人自学与带教相结合的方式,使新护士尽快熟练掌握,选临床经验丰富、沟通及表达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专人带教,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室设一白板,每周根据现有不同患者病情拟定学习课题,内容主要为消化内科专科疾病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知识。护士长及时提问,现场提问,下周再提问使新护士牢固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反复训练心肺复苏技能;对于静脉穿刺难度大的,让穿刺水平高的护士边穿刺边讲解经验,以后给新护士更多穿刺机会,使新护士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巧。对消化内科来说记录大便较重要,告知长约15 cm,像香蕉一样粗的大便,约有100 g,使护士有计量经验。

2.4规范护理文件书写,保护护士合法权益 强调护理文书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护理文书记录的证据意识。说明护理过程记录:①诊疗依据,它不仅是检查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师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②法律依据。刚入科新护士,给本科室记录好的予参考,要求她们护理记录先写草稿,护士长或科专门带教老师根据疾病特点和书写要求,从记录内容、顺序及规范医学用语等方面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再修正记录,使新护士在进行护理记录时形成规律,强调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同时,护理记录必须与医疗记录一致,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4]。护士长、质控组长每天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5加强护患沟通 告知新护士良好的护患沟通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关键。护士长进行专题授课,内容包括护患沟通技巧,患者与家属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日常护理工作中易出现沟通障碍问题的环节进行规范演示。熟练的护理操作和丰富的疾病知识是做好护患沟通的前提和基础[5]。要求新护士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以提高护士向患者家属进行病情、治疗告知、饮食与日常生活要求等沟通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用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性和安全感。

参考文献:

[1]李梅,王文.加强护理风险意识防范护理差错事故[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3):1293.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患者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56-58.

[3]李春红.培训监控重点人群,严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12-13.

第8篇

[关键词] 病案信息;质量;医疗服务;评估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b)-159-02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al reco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quantity

HUANG Huifen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Kengzi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518122,China

[Abstract] Medical record is the original medical data of patients, it provides good rich material for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the medical rules. The medical record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ospital management,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 level, will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service quality. It has important meanings in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of medical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Key words] Medical Record Information; Quantity; Medical Service; Evalu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医学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烈,医疗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目前的形势下,医院要谋求发展,必须加强医疗服务质量[1]。病案详实、客观的记录了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诊疗行为,是宝贵的医学信息资源,同时也是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2]。作为医疗行为的信息载体,病案资料近年来的功能发生了很大改变,一份完整的病案不仅能够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以及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志。首先在医疗纠纷等的处理中,成为举证倒置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另外在以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工作中成为重要的监督核查数据,在促进医疗质量提高及医院管理水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笔者通过对病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讨论阐述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服务质量评估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

1病案信息管理内涵

病案信息管理质量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反映,包括病案内容质量与病案管理质量两个部分。病案中记录的信息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囊括了医疗行为的全部内容及细节,是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最原始、最具体、最详细、最客观、最具说服力的信息资料,能够直接或间接反映医务工作者诊疗水平、服务质量。随着信息技术及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高,以及医疗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病案信息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病历回收、整理、归档、装订,更重要的是病案管理人员从病案中提炼深层次的信息,以服务于临床,反馈于临床,对临床诊疗工作及医院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估和指导[4]。

2 病案书写质量直接或间接反映医疗服务质量

2.1 病案首页书写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疗服务质量好坏

病案首页除了包含患者一般资料外,还包含本次入院诊断、住院期间治疗、转诊经过、抢救、手术、病理诊断、过敏史、出院诊断、入院出院诊断是否符合、术前术后诊断是否符合、影像与病理诊断是否符合等详细的临床资料,是医疗统计工作所必需的最原始资料,通过对病案首页的书写质量可了解科室管理水平和质量,并对其进行评估与指导[5]。详细、完整、准确的填写病案首页,对于提高病案质量、保证各项数据准确性,从而真实反映医疗服务质量,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及评估提供依据。

2.2 通过辅助检查报告了解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

辅助检查报告单是病案资料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是反映患者病情的较为客观的指标或影像、数据资料。辅助检查报告书写质量可反映医技科室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6],可通过对辅助检查报告书写情况的定期检查或抽查对医技科室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估。同时通过病案资料中辅助检查报告与病案记录内容是否相符等情况可了解辅助检查报告在医务人员的诊疗过程中是否起到了一定指导、辅助作用,或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是否能够依据辅助检查结果对患者的诊疗措施进行更改或调整。故通过病案资料中的辅助检查报告同时结合病案记录内容可反映医技科室医疗服务质量及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医疗质量,并为其管理及评估提供依据。

2.3 病案资料可反映医疗制度执行情况

医疗核心制度在医疗行业的执行,目的是兼顾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及使医务工作者认真、负责、合理、合法地实施其诊疗行为。作为医院管理者,制度制定出来之后如何推行,如何使制度起到预期作用,需要制度制定并实施之后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访或检查。而病案资料内容能够较为详尽的体现病程记录书写的审核制度、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会诊制度、护理的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以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等医疗核心制度。通过对病案资料详细的阅读,可了解上述核心制度是否能够完全按照规定执行,执行力度、程度如何,由此可反馈给医院管理部门,可起到对各科室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评估、管理、监督及干预作用[7]。

2.4 病程记录是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的直接反映

病程记录是病案信息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一份合格的、良好的病案应详细记录患者入院后所接受的每一项诊疗措施及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了解的详细过程。病程记录一般应包括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住院医师查房记录、主任医师查房记录、出院记录等。患者病情的每次变化,在病程记录中均需有所体现,并提出针对性的诊疗措施,且需根据病情需要及辅助检查结果给予常规或特殊处理。由病程记录内容可了解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等重要信息,对于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以及评估等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病案信息质量的法律意义

3.1 病案质量的依法监控

病案资料是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详细、客观的原始记录,其存在的问题可直接反映出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中存在的问题[8]。同时病案资料也是重要的医疗文书,是有力的法律证据和资料。对病案信息的质量监控可发现诊疗行为中的问题并督促临床工作者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杜绝,可减少医疗差错、医患纠纷、医疗事故等的发生率,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控、管理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2 病案质量在医患纠纷的处理中的法律意义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均拥有相应的权利,并负有一定责任与义务,现阶段在医患纠纷的处理中实施“举证倒置”,即在诊疗过程中若发生纠纷或疑义,相关法律举证需由医疗机构对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举证,以供法律部门进行判定。这就对病案信息管理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强病案质量监控与管理,使病案能够详实、客观、及时、全面的记录诊疗行为,是防范医疗风险、减少医疗差错、医患纠纷以及医疗事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9-10]。

4 小结

病案资料是医疗机构的宝贵且重要医疗信息资源,是最原始、最具体、最详细、最客观、最具说服力的医疗信息载体,客观、完整、详细、及时的向临床工作者、医院管理者及社会各界提供医疗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资料,并且是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真实反映。通过并按质量的管理,可掌握医院总体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并可通过病案管理对医疗行为进行监督、监控、管理和评估,并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临床工作者及医院管理这予以及时整改,以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大锁,马振华,潘淮宁,等.对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45-67.

[2] 李宝珍.病案质量管理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6):37.

[3] 王莹,刘克新.我院病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6):41-42.

[4] 信长娜.病案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统计,2003,10(4):250.

[5] 谢思平.充分利用病案信息为新时期医院经营管理服务[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3):145.

[6] 徐锐锋.浅谈病案信息质量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病案,2006,7(7):25-20.

[7] 张亚萍.病案质量监控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病案,2008,9(6):17.

[8] 张芙蓉.医院病案管理的方法与质量提高[J].河北医学,2011,17(6):851-852.

[9] 赵启丽.保证病案管理质量,提升病案在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利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2):2727-2728.

第9篇

院领导给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培训当中。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院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专门设置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科,由医疗专业人员担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科的科长和科员,且这些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科的科长和科员的个人素质都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此外,根据实际情况,专门设立了医疗技术小组,该小组主要对参合患者住院治疗的医疗服务工作和危、重、疑难病人的会诊救治工作进行负责。

2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设置在明显处,以增强大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的认识。

3对医院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对合疗相关政策的学习和掌握

为了使全体医务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合疗政策和知识,为参合农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积极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知识的培训,将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知识印成宣传册下发到各个科室,由各个科室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学习。之后,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知识的考核,考核医务人员对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医务人员的考核成绩为不合格,则需要再次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直到医务人员真正掌握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知识,考核成绩为合格为止。通过采取这些做法,全体医务人员都熟练掌握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知识,他们执行合作医疗政策的自觉性也均有所提高,且个人、科室的职责更加明确,确保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能够畅通运行。

4加强组织监管,严格“四合理”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诊疗常规制度,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诊疗操作和护理操作,认真执行参合农民实行登记管理制度。一旦需要进行大型检查或者特殊治疗,则需要征得患者的同意,需要得到相关科室和领导的签字批准。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为合作医疗的农村患者提供合理药物,为其提供相应的住院服务,对合作医疗患者合理用药情况加强管理,对患者不合理使用药物进行严格的审查。需要合作医疗患者自费的药品和项目,要将具体情况告知合作医疗患者,争取他们的同意,并得到他们的签字。合作医疗管理科科员需要严格按照合作医疗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对合作医疗患者出入院加以严格审核,认真审核合作医疗患者的身份,出院当日要将合作医疗患者的住院费用等结算清楚,对补偿金额进行规范、准确、编辑报销。

5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

定期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使医务人员通过学习和教育可以更新服务观念,对工作作风加以改进,对服务行为加以规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服务态度培训,组织他们共同学习服务礼仪方面的知识,使人人都可以掌握提高服务水平的方法,使人人都可以围绕“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满足他们实际需要的医疗服务,帮助患者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定期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不满意的地方,并加以分析,找出改进不满意之处的方法,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

6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加强同合作医疗经办中心的沟通,及时向他们反馈存在的问题,加以咨询,根据合作医疗经办中心的指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合作医疗管理科的工作人员要对合作医疗患者的病历和申报资料进行认真审核,积极和其他科室进行沟通、交流,一旦发现问题,要将问题及时反映给相关科室领导,以便及时对不符合合作医疗政策的做法加以纠正,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每月要完成《医院合疗情况运行通报》,认真统计分析合作医疗运行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并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指导医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7总结

第10篇

[关键词]医疗纠纷;适用法律;权利义务;举证责任

本文是对医疗纠纷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的初步分析与探讨,也是对现行法律法规制度下的医疗纠纷有关适用法律问题的论证和研究。

1 医疗纠纷中的侵权与责任

医疗纠纷是指医疗单位及其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近亲属之间针对医疗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主张的总称。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是医疗纠纷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纠纷形式。我国《侵权责任法》专门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规定。

1.1根据致害原因和归责原则的不同,医疗损害责任划分为三种类型:(1)医疗技术损害责任。(2)医疗伦理损害责任。(3)医疗产品责任。上述三种医疗损害责任均需符合医疗损害责任中损害事实、损害行为、因果关系的构成要素。

1.2医疗事故概念:指医疗单位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医疗侵权责任案件以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为标准,把医疗侵权责任划分为医疗事故责任和一般医疗损害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侵权责任不再按照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进行区分,而被《侵权责任法》称为医疗损害责任。

1.3医疗事故责任:一般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与医疗损害责任存在一定的历史沿革关系。首先是医疗事故责任和一般医疗损害排场责任的划分,其次是并称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这对法律适用、举证责任等方面产生了以下影响:

1.3.1法律适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医疗事故责任纠纷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一般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则适用《民法通则》、《人身损害司法解释》。《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侵权纠纷统一适用《侵权责任法》,具体赔偿标准可以适用《民法通则》、《人身损害司法解释》,但必须以不违反《侵权责任法》为前提,从而实现了赔偿标准的统一。

1.3.2举证责任: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医疗事故责任和一般医疗损害赔偿责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医疗单位举证证明不承担侵权责任,在医疗单位不能排除其医疗行为不构成侵权行为时承担败诉风险;《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损害责任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规则。

1.3.3司法鉴定程序:《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当事人双方同时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医疗过错鉴定的,优先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当事人双方同时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选择确定适用的鉴定程序。

2 医疗纠纷与行政管理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3条的规定,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另外《医疗事故鉴定暂行办法》规定,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医学会不予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3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鉴定

3.1两者之间构成逻辑上的包容关系。医疗事故是指医疗单位及其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同时规定,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的,分别构成一至三级医疗事故,如果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则构成四级医疗事故。实践中,已经有司法鉴定机构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复核鉴定申请进行了受理,并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3.2两者的鉴定主体、鉴定范围不一。现行医疗事故鉴定主体是各级医学会,医学会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学术团体,由医学临床各专业专家组成,职责是负责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是经省级司法部门批准成立的鉴定机构,由具备资质的法医、临床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对人体伤情、伤害程度及血缘关系、生理机能、死亡原因等方面的鉴定。

3.3两者的庭审质证程序不同。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只有卫生行政部门才能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其实,在司法审判实践中,法院也有权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在《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及《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中,对鉴定结论的审查都规定了详细的程序及标准,特别规定鉴定人有依法出庭宣读鉴定意见且有义务回答法庭的提问。在这样严谨的审查程序下,有理由相信法院作出的判决是公正的。

4 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所谓“医”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包括病人、病人的家属以及除家属以外的病人的监护人。“医”“患”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了解权、(下转51页)(上接36页)被告知权、拒绝权、同意权。

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了合同履行附随义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注意义务。医疗注意义务是指医生在实行医疗行为过程中,依据法律、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保持足够的小心谨慎,以预见医疗行为结果和避免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它要求医生在医疗行为实施的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与健康利益具有高度责任心,在对患者人格尊重及对医疗工作敬业忠诚和技能上追求精益求精的同时,对每一环节的医疗行为所具有的危险性加以注意。

5 举证责任的现状与展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明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该条规定了两种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即行为举证责任与结果举证责任。前者指当事人就其主张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后者指在事实真伪不明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

在医疗纠纷中,患方的举证责任:(1)举证证明存在医疗服务关系。如提供病历、医疗收费单、挂号单等。(2)举证证明存在损害结果。包括患者生命身体的损害、物质性损害、精神损害等。(3)举证证明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有过错。(4)证明医疗机构的过错和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5)患方对损害赔偿范围及数额负有举证责任。

医方的举证责任有:证明己方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范围的规定;及时提供完整的、真实病历资料。医疗机构还应当对《侵权责任法》第60条规定的法定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具体是:(1)患者或者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治疗;(2)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3)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治疗;(4)患者有损害,但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难以诊疗发生医疗意外的。

总之,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因素在于医疗体系和立法制度的不断补充和完善。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保障医护人员应有的权利,同时也要按照医疗立法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多方位、多角度发挥医疗单位的服务功能,更好地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法律考试中心组编. 《司法考试重点法

条导读》. 法律出版社, 2013版 第374

页.

[2]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

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和适用》.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2月 第1版

第43页.

第11篇

【关键词】护理投诉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9-02

护理行业对于多数病人来说是一个依附于医生医嘱的一个辅助医疗服务过程。但事实上,它又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一门医学分支学科技术,它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新技术的不断开展,病人健康知识的普及,维权意识的增强及人文要求的提高,疾病的护理过程也充满了风险,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存在一定的护理并发症和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加之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预后以及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因此在病人的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护理投诉与纠纷。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投诉和纠纷的发生,是护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导致护理投诉与纠纷的因素

1.1 护理的特殊性

现代医学对某些特殊情况的疾病,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及明确的诊断,且疾病的过程复杂、多变、病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而家属或病人根本不了解其特殊性,对医生、护士技术要求和服务要求的期望值过高,认为进了医院就有了保障,疾病只能朝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疾病出现不良预后时,他们往往认为不是疾病所致,而是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太差或不负责任,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与行为造成的,从而容易引发纠纷。

1.2 各种社会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法制意识增强,但又不完全了解医学本身的特殊性及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经常将就医等同于一般的消费,加上舆论与媒体的影响,使某些病人及家属存在着误解。而部分病人家庭经济收入低,部分因慢性疾病反复住院,医疗费用过高也常常成为护理投诉与纠纷的诱因。

1.3 护理人员的自身因素

医院管理不规范,科室工作重点不突出,人员安排不合理,无证护士及实习护士单独进行护理操作,人性化服务措施不到位,医院的各项制度及措施执行的力度不够;医护沟通不到位,对疾病与诊疗知识的告知不一致,护患沟通不经常,对医嘱、护理操作、收费的执行交代不清楚,缺乏技巧;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表现在懒言懒笔,做得多记得少,不重视各项记录的及时性、客观性;少数护理人员未严格要求自己,服务态度差、行为举止不规范、身体语言使用不当、岗上闲谈、岗位厌倦、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服务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差错,以致发生病人或家属的投诉。同时,护理缺陷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也是导致投诉与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技术的开展,增加了医疗护理的风险。部分护士基础不扎实、缺乏经验、责任心不强、应变能力差,尤其是对某些急危重病人护理服务不到位,也很容易导致护理投诉与纠纷的发生。

2 护理投诉与纠纷的防范措施

2.1 转变观念

加强医患交流提供人性化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护理活动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要顺应当前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就要求临床医学建立起良好的医患交流体制。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是预防和处理投诉与纠纷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求护士认真学习护理人际学,因为语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无疑也是护士素质的综合表现,关系到护上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围绕“一切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这个服务模式,加强医护患沟通,逐渐改变患者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的被动地位。通过多种形式让患者介入到医疗护理活动中,除了向患者说明医疗护理行为的结果外,还应主动介绍医疗护理过程的特点,医护行为的目的和相关的医疗制度,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让患者过高的期望值逐步接近现实。同时要尽力提供各项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转变观念,以仁者之心换位思考,交换角色去理解患者的所急、所需,及时给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与护理援助,感动患方。

2.2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

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除了做好日常医疗护理工作外,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对患者交代病情应该认真、细致,不回避问题,各项记录要求全面、细致、及时,将诊疗护理常规作为医疗护理工作的依据。对实习护生、无证护士进行专职带教,带教老师做到不在患者面前进行效果评价,否则一旦治疗效果不佳或是发生感染迹象时,患者便会认为是由于护生操作失误而引起,从而成为了患者投诉的焦点。

2.3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护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责任心,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及特殊性。对每个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要求按工作流程进行护理,认真观察、评估,全面了了病人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正确处理、记录、汇报。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们期望值的提高,促使医护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护理人员必须重视知识更新,做到技能训练考核制度化、经常化。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并分期分批进行全科护士与专科护士培训与讲座,拓宽业务学习的内容,懂得感恩与微笑服务。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与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高质量地护理患者。

2.4 严格规制制度狠抓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护理投诉管理制度,患者谈话告知制度及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护患沟通制度及人性化护理服务制度,危重患者上报制度及护理查房、会诊制度,征求患者意见制度及价格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及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强化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狠抓护理质量,杜绝护理纠纷与投诉。

2.5 充分发挥护理管理者的岗位作用

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强化护士长的职责,坚持五到现场,利用护士长的岗位职责、岗位优势、发挥权力与人格威信,协调好医护、护护、护患关系,构建科室就医和谐环境。护士长做到每天上下班前了解护理工作的落实完成情况,征询患者的意见,及时改进。院方每半年召开1次全院性的病陪人及护士长座谈会,征求病陪人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将隐患与不和谐消灭控制在萌芽状态。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接到投诉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分析事发原因,总结经验,接受教训。事发科室护士长及时组织专题讨论,提出整改意见。护理部在全院护士长会上对事件的经过进行分析。在全院护理质量讲评会上重点讲评,引起全院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与警惕,防微杜渐。

第12篇

首先在思想上明确“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以病人为中心是指为了病人能完全满意自己的服务,综合而客观地评价病人的满意程度,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来改善服务及管理,它要建立的是病人至上的服务。“得理也让人”既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对职工服务行为的一种要求,也是职工素质乃至医院素质的反映。所以以病人为中心,必须遵循三条原则:①应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使之满意并成为忠实于医院的病人;②不应把对服务有意见的病人看成“讨厌的病人”,应设法消除他们的不满情绪,获得他们的好感;切忌病人发生任何争吵或争论。“病人总是对的”其真实含义是,病人在医院诊疗过程中得到绝对的尊重,权益受到了真正的保护。如果病人得到绝对的尊重,医院就提升了知名度,从而拥有更大市场、发展壮大。

给予人文关怀

人性化护理的人文内涵核心是:护理工作首先要尊重人、关爱人。如果抽掉人文关怀的核心,护理就可能在实践中流于形式,而无法达到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而阻滞护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及中心任务。南丁格尔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护士是美好、善良、爱心、智慧的象征。有效的关怀能增强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康复。病人在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护士必须注重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护士善于从病人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他们的需要。

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几个环节:①人是需要情感交流的,刚进医院,病人因陌生而产生孤独感,因此需要情感交流,特别是不善交往、性格内向的病人。因此护士要认真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有关情况,必要时与病人拉拉家常,在病房中营造一种相互关心、和谐的气氛,使病人在心理上保持一种慰籍感和充实感。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性别、职业、地位、文化背景等,给患者一个合适的称谓,以表示对病人的尊敬;视情况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病情,用坚强的意志来配合治疗,主动热情与病人家属沟通,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地安排探视,满足亲情需要。②将现代礼仪融入护理行为中:加强对护士进行礼仪爱心教育,进行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上岗礼仪、交接班规范等严格训练,并将这些行为融入各项护理工作中,纳入护理质控指标,使护士的形象工程、爱心意识得到强化,护士的人文素质不断提高,使护士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③ 开展“三无”病区创建活动,以良好的就医环境促进病人的康复。既无异味、无喧闹、无纠纷。a.加强环境和病人的卫生管理:做好危重病人清洁生活和基础护理,采用科学消毒方法,有效落实保洁制度,争取疗区病人清洁、环境卫生、空气清新无异味。b.严格病房秩序:加强文明宣教、提倡文明用语,提高文明素质、美化绿化室内空气、减少噪声污染、争取疗区环境安静无喧闹。c.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落实:实施护理人员常规制度考核验收达标活动,组织医疗护理听证会和“百日医疗护理安全”活动,防患于未然,争取病人满意无纠纷。④高度重视病人对服务的体验:病人对服务的体验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他们接受各种类型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不愉快体验,由此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护士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收集他们对服务体验的反馈信息,同时也给予病人一些有用的信息或提供快速的解决方法。⑤将关爱融入到护理全过程:服务周到、体贴入微、善解人意。操作的同时辅以富有情感的解释,操作完毕感谢病人的合作。工作中充满爱心、支持和安慰,使病人感到亲切和温暖。对临终病人,在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舒适护理,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使病人安详、有尊严地度过最后时光。病人死亡后,认真做好尸体料理,让患者有尊严地死亡,并对家属进行照顾和安慰。⑥鼓励病人参与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过程中:病人作为护理的“享用者,是护理服务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他们不时被动的接受服务,而是自主的塑造服务和评价服务的参与者。要鼓励他们参与到护理服务中,与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共同讨论最后的服务输送 方式,才能够将其需求和专业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使护理工作达到最佳的服务质量。

我们体会,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使以任务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使只重视护理工作的完成变为更重视患者的需求,使被动的服从于整体护理转变为主动的应用整体护理。实践证明,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促进整体护理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整体护理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宋月梅. 人性化护理对住院患者心理应激的作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2316

2 胡立伟,吴玉琼.临床护理实践.护患关系. 2007(26) :2

河南肥胖少年高血压发生率高

(记者杨力勇 通讯员蔡建华 魏妍平)日前,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对212名7岁至14岁学龄期肥胖少年儿童进行免费体检。统计结果显示:高血压、糖代谢异常、性发育迟缓严重危害着这些肥胖少年的健康,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12名肥胖少年查出139名高血压。

体检数据显示,肥胖少年的年龄越大,高血压发生率越高,7岁时的肥胖儿高血压发生率为50%,13岁时的高血压发生率高达83%。此次血液检查,共为212名肥胖少年做了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等检查,发现血糖代谢异常者70人,占被检人数的33.0%,其中有5人被确诊为糖尿病。

第13篇

黑龙江齐齐哈尔解放军203医院放射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 放射学科是现代医院医学检查、诊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准确、高效地进行放射诊疗不仅能促进医务工作者的技能提升,还能降低医患的经济成本,改善医患关系。本文对放射学科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放射学科管理发展的对策。

[

关键词 ] 综合性医院;放射诊疗;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071-02

放射技术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在当今医院中,尤其是综合性的医院,放射科是医疗技术科的组成部门,也是一个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科室。医院中的放射诊疗主要是指使用放射性装置和放射性同位素对患者进行医学诊断、治疗以及检查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称。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手段,医师要以影像为载体,以病患主诉、临床病史、各项检查结果等参数为依据,进行细致、准确地分析,以得出结论。不仅可以较好地为患者服务,也可以对临床科室起到支撑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运动医学科、骨科等科室的发展。

1放射学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疗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一些不正当竞争存在,给放射学科在管理和运行上带来了很多问题和难题。

1.1 管理模式分散

医院中的放射科一般设有CT室、透视室、摄片室等,而且被人为地分为介入放射科、CT科、放射科、MRI科等。这种分散的模式,人为地割裂了不同诊疗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而且,有时还会出现不同科室相互矛盾的诊疗结论,不仅给临床医师的工作增加了压力;反复的检查,更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2 人才资源配备不合理

放射科室的人员配备与其他科室相比,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影像医学系统由传统X线、MRI、CT、超声、介入放射以及核医学影像系统,但是分散的管理模式和医护人才培训方式,造成影像医学医护人才资源配置紧张。这种紧张不仅表现在相应的人员数量短缺、更是相应需求专业结构不合理,而且还会造成人员质量不优等矛盾。有的医院甚至要招聘临时人员代替技师进行放射护理工作。

1.3 技术能力不系统

现代医院的放射学科,不仅需要相应的医学知识,还需要对计算机影像及数字处理系统有着较高的知识掌握,因此,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资源。但是,很多医院由于领导重视度不够,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没有一个固定、长远的规划,现有专职医护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不多,导致放射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现代放射学科的发展要求。加之盲目追求放射设备硬件的现代化、高端化,忽视放射科学需要“软件”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造成“硬件”与”软件“之间对接矛盾,现代化的设备很多功能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不能创造出更多的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加了医院和患者双方的经济成本。

1.4 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

制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而很多医院没有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如果充分地激发出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很多医院都是有计划地进行“承包”、“分件”,以完成任务作为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的发放依据,必然会导致医护人员将硬性指标作为首要完成的目标,影响人才学习、进步的积极性。而过于强调医师的“CT”、“MR”分科,各医师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知识面狭窄、沟通存在障碍,造成人才的片面发展。

2 促进放射学科管理发展的对策

2.1提高认识,重视人才培养

医院领导要提高认识,对放射学科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制定稳定、长期的培养计划。按工作要求去培训所需的专业人才;而对于现有的在职技术人员要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也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学者来院指导、交流等不同的方式,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两个方面共同来提高放射学科人才的综合素质。

2.2 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医院领导和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充分意识到放射学科集中、整合的重要性。要将CT、透视、摄片、介入放射科等一起融合在放射学科之中。将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要选准主攻方向,集中重点建设方向,提升放射科学整体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例如,可以将X线、CT、MR等数字化(数字化是指在放射科内实行医学影像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浏览及管理,以无胶片化、无纸化的信息化模式取代传统放射科以胶片实物和手工方式进行的图像和文本存储、传输和管的管理模式)影像设备,通过PACS联网,将独立的各项影像设备整合在一起,将学科优势的聚合效应发挥到最大。

2.3 加强建设,实现队伍团队化

放射学科的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是学科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注重人才队伍的结构、知识水平及能力建设。不仅要将“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作为个人发展的目标,同时,要注重团队的培养,凝聚团队的力量去促进放射学科的发展。

要大力开展学习型科室建设,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积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将学习重点侧重于各类、各级医护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要树立榜样和先进,培养科室带头人,以榜样力量带动一流团队建设;要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团队关系,发挥合力作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配置工作,以解决放射工作人员的分散问题。

2.4 凝聚力量,开展协同工作

根据职能不同,现代放射学科是一个由放射诊断、放射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物理、护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组成的,各个领域相互配合,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可以成立急诊诊断小组、科外影像检查技术小组、影像指导治疗策略小组等,针对影像检查诊断需求、图像处理等进行资源合理利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急诊诊断小组可以缩短CT、X线的检查报告时间;科外影像检查技术小组可以为临床提供一个移动而便捷的检查服务。

2.5 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制度

准确和安全是放射学科的生命之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对资源进行有序管理,才能保证合理运用设备和资源。要以安全、准确、高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一个由设备安全运行制度、影像诊断制度、介入治疗的常规制度、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组成的制度机制,引导学科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2.6 量化指标,建立长效考评机制

介入放射科、CT科、放射科、MRI科等不同科室要根据职能任务、工作特点、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个由“工作实绩、工作效率、治疗过程、医疗成本、患者满意度”为基本内容的长效考评机制。

各科室要针对不同工种,编制医师手册和技师手册,制定考核方法和奖惩标准,量化考核指标,设定绩效目标,科学、公正、透明地评价工作实绩和工作效率,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要充分利用各科室配备的HIS、RIS、PACS等结合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放射工作流程,提升医师诊疗水平,降低医院和患者的经济成本;确保医疗安全性,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医疗风险。

制定“患者满意度”和“医生随访”制度,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将患者的满意度,作为医生的追求;将患者的反馈,看做医生查找不足和改进的动力。

[

参考文献]

[1] 谭孝华,王庆林,易秀英.军队医院放射学科管理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12):1199-1200.

[2] 廖钦,任海,宋彬,等.大型医院放射科科室管理模式与方法探讨[J].华西医学,2012(27):1265-1267.

[3] 陆叶珍,余华,张秀来.医院放射诊疗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4(5):112-113.

[4] 陈凯,赵池,徐兵.基层医院放射科管理问题探讨[J].大家健康,2013(12):313.

[5] 徐丽萍,沈根松.提高基层中医院放射科管理能力的实践体会[J].2013(4):412-414.

[6] 董大伟,平昭.体检康复专科医院放射科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6):983,989.

第14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6

为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下发了一些列相关文件,由此,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得以提高,覆盖面得以扩大,管理水平也更上了一个台阶。但对于企业医院中由原来的门诊部延伸出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说,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所以,对这些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经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报告。

为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下发了一些列相关文件,由此,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得以提高,覆盖面得以扩大,管理水平也更上了一个台阶。但对于企业医院中由原来的门诊部延伸出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说,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所以,对这些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经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报告。

近几年,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然而要想有效深入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就得实实在在地落实好“社区搭台、卫生唱戏、各方支持、政策配套”,这是开展的前提。

近几年,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然而要想有效深入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就得实实在在地落实好“社区搭台、卫生唱戏、各方支持、政策配套”,这是开展的前提。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保问题还未得到有效地解决:社区卫生服务能很快地走出发展困境的障碍之一便是医保问题。目前现状为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上已纳入医保的门诊定点单位体系,但我们企业延伸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没有纳入,这样对我们社区城镇居民没有体现出国家的卫生惠民政策。在这一点,居民无法享受到就医的便利,同时也增加了居民对社区卫生工作不信任感和不满意感。笔者认为医保应由卫生、社保、财政等多部门共同协商确定制定相关政策,可以替换掉以前由社保部门一方决定;同时为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就诊,大病到医院治疗,享受医疗的便利性,医保应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和各类报销政策上有明显倾向性,适当地扩大机构服务项目的报销范围,从而在报销比例上与医院进一步拉开适当的差距。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保问题还未得到有效地解决:社区卫生服务能很快地走出发展困境的障碍之一便是医保问题。目前现状为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上已纳入医保的门诊定点单位体系,但我们企业延伸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没有纳入,这样对我们社区城镇居民没有体现出国家的卫生惠民政策。在这一点,居民无法享受到就医的便利,同时也增加了居民对社区卫生工作不信任感和不满意感。笔者认为医保应由卫生、社保、财政等多部门共同协商确定制定相关政策,可以替换掉以前由社保部门一方决定;同时为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就诊,大病到医院治疗,享受医疗的便利性,医保应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和各类报销政策上有明显倾向性,适当地扩大机构服务项目的报销范围,从而在报销比例上与医院进一步拉开适当的差距。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但必须的服务项目补偿不到位:国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尽最大努力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需求,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疾病健康咨询、残疾人康复、低保优惠、妇儿保健、慢病干预、预防免疫等服务。不过这些项目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提供给广大社区居民的,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进行考核,同时可给予一部分补偿,然而这些补偿远远不能平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开展这些项目所投入的大量精力、人力及物力,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压力增大,发展缓慢。因此为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有关部门针对这些方面应出台具体的合理的补偿措施和实施方案。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但必须的服务项目补偿不到位:国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尽最大努力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需求,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疾病健康咨询、残疾人康复、低保优惠、妇儿保健、慢病干预、预防免疫等服务。不过这些项目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提供给广大社区居民的,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进行考核,同时可给予一部分补偿,然而这些补偿远远不能平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开展这些项目所投入的大量精力、人力及物力,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压力增大,发展缓慢。因此为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有关部门针对这些方面应出台具体的合理的补偿措施和实施方案。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各方面原因存在不规范现象:在基本资料管理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所辖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还未进行全面的调查,未全面掌握主要慢性病发病人数,其建档率<50%,因此,也使社区诊断报告可信度不高,以及慢性病防预工作进展缓慢;在工作方面,有些机构的工作思路不清晰,对于门诊日志、健康档案回访登记、健康教育计划与落实、照片资料等日常的各项资料整理不规范,导致积累的资料杂乱,丢失,归档不健全;此外在各机构之间,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发、无序的双向转诊制度缺乏整体性指导意见,很不利于引导居民规范化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各方面原因存在不规范现象:在基本资料管理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所辖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还未进行全面的调查,未全面掌握主要慢性病发病人数,其建档率<50%,因此,也使社区诊断报告可信度不高,以及慢性病防预工作进展缓慢;在工作方面,有些机构的工作思路不清晰,对于门诊日志、健康档案回访登记、健康教育计划与落实、照片资料等日常的各项资料整理不规范,导致积累的资料杂乱,丢失,归档不健全;此外在各机构之间,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发、无序的双向转诊制度缺乏整体性指导意见,很不利于引导居民规范化转诊。

部分服务项目功能不能院站合一,共同完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着整体技术力量薄弱,学科不健全,比如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60岁以上健康查体等。而恰恰这些服务项目是医院相关科室做得很规范的。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减少相关专业人员、减少很大一部分资金支出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应该依托医院的雄厚技术力量,做到信息共享,最具体的做法是各项保健查体表要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表格统一,拿来就用,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部分服务项目功能不能院站合一,共同完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着整体技术力量薄弱,学科不健全,比如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60岁以上健康查体等。而恰恰这些服务项目是医院相关科室做得很规范的。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减少相关专业人员、减少很大一部分资金支出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应该依托医院的雄厚技术力量,做到信息共享,最具体的做法是各项保健查体表要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表格统一,拿来就用,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区卫生服务缺乏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缺乏正确管理,且未形成良好服务的流程:首先主要的原因还是相关资金来源不足,设备老化,药品不齐,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与软件相对滞后的格局,降低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其次是机构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稳定,知识结构差,外加相应的管理制度不键全,导致疗效不稳定。②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于紧急情况无熟练应对经验:从现阶段来看,从事基层技术人员少,水平低,基础不扎实,技术方法老旧,这已经成为医疗风险的一大潜在危机。③缺乏信息渠道,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对新的技术、知识、药品等前沿东西了解迟而少,无法高效地解决患者难题,同时也使医疗风险系数增加。④缺乏自我约束力,常主观行事:未按现行的医疗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导致对社区居民的诊疗和护理过程中问题频发,增加了医患矛盾,降低就诊率。⑤缺乏危机意识,要件举证不完善:现阶段部分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差,工作态度消极,病例登记疏漏,检查不全,诊疗方案不规范,且有违章操作、超范围执业等情况发生,均可导致医患纠纷。作为医护人员要学会自我保护,杜绝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医者和患者最大的不幸,而医疗事故又常常是对偷懒,大意,草率和不负责任的惩罚。所以该写的不要漏掉一个字,该说的不要漏掉一句话,认真对待每一个医疗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缺乏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缺乏正确管理,且未形成良好服务的流程:首先主要的原因还是相关资金来源不足,设备老化,药品不齐,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与软件相对滞后的格局,降低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其次是机构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稳定,知识结构差,外加相应的管理制度不键全,导致疗效不稳定。②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于紧急情况无熟练应对经验:从现阶段来看,从事基层技术人员少,水平低,基础不扎实,技术方法老旧,这已经成为医疗风险的一大潜在危机。③缺乏信息渠道,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对新的技术、知识、药品等前沿东西了解迟而少,无法高效地解决患者难题,同时也使医疗风险系数增加。④缺乏自我约束力,常主观行事:未按现行的医疗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导致对社区居民的诊疗和护理过程中问题频发,增加了医患矛盾,降低就诊率。⑤缺乏危机意识,要件举证不完善:现阶段部分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差,工作态度消极,病例登记疏漏,检查不全,诊疗方案不规范,且有违章操作、超范围执业等情况发生,均可导致医患纠纷。作为医护人员要学会自我保护,杜绝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医者和患者最大的不幸,而医疗事故又常常是对偷懒,大意,草率和不负责任的惩罚。所以该写的不要漏掉一个字,该说的不要漏掉一句话,认真对待每一个医疗行为。

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全面质量管理与目标质量管理双管齐下: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社区卫生机构团队的合作,对工作中各环节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持续改进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此法现为世界质量管理的最主要方法。所谓的目标管理则是在上级熟知我院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确立半年内预定达到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工作。医患关系、首诊功能的建立、三诊服务(三诊即门诊、出诊和转会诊中连续、综合及协调服务)这三点为社区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我院采取两种质量管理监控方法双管齐下的办法,提高社区质量管理。②三级质控体系要牢抓:为使社区服务的医疗质量得到一个很好的飞跃,我院逐渐形成院级、社区(即相当于科级及医务人员)工作人员自我管理的完整三级管理网络,即医院、科室、人员自身三级负责。医院负责质量管理咨询、指导、督导和考核;各科室负责质量教育、强化各类人员对医疗质量的责任,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实施质量自我检查、自我管理的办法。③加强行业管理与沟通,提高服务质量:为减少医患冲突,增加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对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不断加强,建立良好的考核制度,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实际行动感化社区居民。④运用科学管理,完善医疗制度,提高服务效率:服务效率中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两方面都要抓,在重点时段、地区、质量以及薄弱环节加大其督察、监控力度,将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科学化、全面化、合理化,使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落实好质量管理方案,提高服务质量。⑤制定医疗风险评估机制,规范医疗行为:将普法教育和医疗安全教育面向各级医护人员大力开展,切实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件》,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对医疗缺陷的责任人、责任科室,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从而督促医护人员依法执业,依法行医。辅助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⑥加强服务人员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全体医护人员都要广泛开展岗位培训,从基本功训练抓起,加强急救培训。落实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措施,即严格的“三基”、“三严”训练,将未能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而导致各类事故的根源斩断。⑦将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地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利用社区优势及新闻媒体,将各项常识,先进事迹,法规制度等深入广泛的宣传,让社会广大群众知法、懂法,有效地阻止一些人的无理取闹,从而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全面质量管理与目标质量管理双管齐下: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社区卫生机构团队的合作,对工作中各环节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持续改进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此法现为世界质量管理的最主要方法。所谓的目标管理则是在上级熟知我院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确立半年内预定达到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工作。医患关系、首诊功能的建立、三诊服务(三诊即门诊、出诊和转会诊中连续、综合及协调服务)这三点为社区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我院采取两种质量管理监控方法双管齐下的办法,提高社区质量管理。②三级质控体系要牢抓:为使社区服务的医疗质量得到一个很好的飞跃,我院逐渐形成院级、社区(即相当于科级及医务人员)工作人员自我管理的完整三级管理网络,即医院、科室、人员自身三级负责。医院负责质量管理咨询、指导、督导和考核;各科室负责质量教育、强化各类人员对医疗质量的责任,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实施质量自我检查、自我管理的办法。③加强行业管理与沟通,提高服务质量:为减少医患冲突,增加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对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不断加强,建立良好的考核制度,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实际行动感化社区居民。④运用科学管理,完善医疗制度,提高服务效率:服务效率中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两方面都要抓,在重点时段、地区、质量以及薄弱环节加大其督察、监控力度,将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科学化、全面化、合理化,使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落实好质量管理方案,提高服务质量。⑤制定医疗风险评估机制,规范医疗行为:将普法教育和医疗安全教育面向各级医护人员大力开展,切实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件》,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对医疗缺陷的责任人、责任科室,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从而督促医护人员依法执业,依法行医。辅助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⑥加强服务人员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全体医护人员都要广泛开展岗位培训,从基本功训练抓起,加强急救培训。落实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措施,即严格的“三基”、“三严”训练,将未能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而导致各类事故的根源斩断。⑦将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地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利用社区优势及新闻媒体,将各项常识,先进事迹,法规制度等深入广泛的宣传,让社会广大群众知法、懂法,有效地阻止一些人的无理取闹,从而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完善社区医务人员的激励政策,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是在医院的控制下运营。其中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明显。为了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医院给社区卫生机构应提供一定的组织成本。在政策上给医务人员一定的优惠,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有了保障后,解除生活带来的危机感,以及消除心理上的惰性,通过不断的对服务意识熏陶,让社区医务人员主动服务;这些优惠到来的同时,到社区工作的人力资源的就会增多。到那时,我们可以制定奖惩严明的措施,来保障服务质量,广招严进。

完善社区医务人员的激励政策,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是在医院的控制下运营。其中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明显。为了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医院给社区卫生机构应提供一定的组织成本。在政策上给医务人员一定的优惠,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有了保障后,解除生活带来的危机感,以及消除心理上的惰性,通过不断的对服务意识熏陶,让社区医务人员主动服务;这些优惠到来的同时,到社区工作的人力资源的就会增多。到那时,我们可以制定奖惩严明的措施,来保障服务质量,广招严进。

对社区服务站的考核,应该把质量、服务、安全、效益和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成绩按不同的权重结合起来。

对社区服务站的考核,应该把质量、服务、安全、效益和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成绩按不同的权重结合起来。

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在制定适当的培训方式和合理的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从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危机紧迫感。当然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是一重要方面,可以在职称、福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应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加强培训在职人员综合素质和诊疗技术,如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为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在制定适当的培训方式和合理的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从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危机紧迫感。当然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是一重要方面,可以在职称、福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应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加强培训在职人员综合素质和诊疗技术,如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为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以上探讨的内容是我对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存在的某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的一些思考,旨在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及效率,提供一些个人资料及看法,对于其中的某些问题仍需结合现状做进一步的调查探讨。

第15篇

摘 要: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医疗信息统计能发挥出的多重作用,主要包括高效配置医务人员的参考作用,周密安排病房床位的依据作用,合理使用各种诊疗设备的参谋作用,系统规范医院日常事务的助手作用,科学进行医院管理决策的支持作用等。

关键词:医疗信息统计;医院管理;多重作用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18001

一般来说,医疗信息统计是指对有关医疗信息数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由点到面进行深入的、具体的搜集、整理、计算、分析、解释、表述等的活动。医疗信息统计是医院信息的重要来源,任何一家医院,无论是领导评价和总结工作,还是医院研究及制定政策和计划,都需要依托医疗信息统计才能正常进行。因此可以说,任何一家医院的正常运转,也都离不开医疗信息统计。而医疗信息统计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医疗信息统计工作;二是医疗信息统计资料;三是医疗信息统计科学。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医疗信息统计中数据的收集必须越来越全面,整理必须越来越规范,计算必须越来越准确,分析必须越来越透彻,揭示必须越来越深刻,表述必须越来越严谨。扎扎实实地做好医疗信息统计工作,不仅能提升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发挥出多重作用。

1 高效配置医务人员的参考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前,许多医院的医务人员普遍紧狭,如果岗位配置不科学、不妥当,势必会影响到工作效率的高低。做细、做好了医疗信息统计工作,就能根据医院的规模、地域等差异,医院各个科室、部门人员需要的差异,以及患病者来院就医的季节性差异等,分析、了解哪些科室或部门什么季节的业务量更大,找出本医院医务人员安排上存在的缺憾,并根据具体需要调配更多的专业人员。

科学安排久了,就能优化区域内医院医疗、护理、行政、后勤人员的合理配置,优化业务人员岗位结构,并以此完善医院的人事编制和岗位规制。

2 周密安排病房床位的依据作用

床位资源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许多医院的床位普遍紧张,尤其是三等甲级以上医院,一床难求的现象更为突出,在医院管理中必须将床位使用率、周转率以及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等作为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以病床使用率为例,病床使用率过高,说明病床数量不足;病床使用率过低,则说明病床使用效率不高。还有,有的科室病床使用率虽然很高,但由于周转率低,占床现象严重,造成床位资源的浪费。

而开展扎实有效的医疗信息统计工作,就能根据医院病床的日常统计数据分析和调整床位分布,尽量配置适当的病床数量,合理安排病床的周转率,尽量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通过病房床位的周密安排满足各个科室收治病人的需求,使床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3 合理使用各种诊疗设备的参谋作用

诊疗设备是现代医院必备的物资基础,是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尤其是B超、CT和核磁共振(MRI)等现代诊疗设备,更是不断提高医院诊疗水平的重要条件。

目前,基层医院的诊疗设备(尤其是现代化的诊疗设备)配备严重不足,而三等甲级以上医院的诊疗设备(尤其是现代化的诊疗设备)配备比较齐全,但使用却不尽合理。而通过开展医疗信息统计,就能对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仪器等的供应、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准确判断医院的诊疗设备供应是否充足,使用是否充分,管理是否到位。

再根据病人诊疗需要及经济、实用的原则,通过正确选购为医院提供品种、性能、精度适当的各种诊疗技术装备,通过科学调配提高在用仪器的作用率,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而使各种诊疗设备得到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

4 系统规范医院日常事务的助手作用

医院大大小小的日常事务很多很多,也都离不开医疗信息统计。比如:对于医院门诊科室治疗的人数、急诊室治疗人数、病危人数、住院人数、手术治疗人数、医院研究成果、医院收入等诸多情况,医院的医疗统计人员只有每天进行这方面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准确的参数数据,才能为医院系统规范日常事务提供一个便捷方式,使医院工作更有效率。

同时,现代医院都必须面对两大挑战:一是生存;二是竞争。生存是竞争的基础,竞争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尤其是基层医院,本来生存压力就比较大,且由于医务人员素质不够高,装备水平不够高,在竞争中更处于不利地位。为了在生存和竞争中扬长避短,更应该重视医疗信息统计工作,在做好常规的日报、月报、年报和定期分析的同时,对医疗业务工作的剧增或锐减等异常现象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形成原因,提出应对方略。

比如:建立健全医院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并通过该信息系统对医院日常管理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整理,综合运用各种统计学知识,统计出月度、季度、年度的统计分析报表,对每个科室完成的业务指标和经济指标及其德、能、勤、绩情况等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正确判断医院的运行状态,归纳成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上报给医院

管理者。可以说,规范、全面的医疗信息统计,既是医院领导掌握全院各科室工作状况的直观依据,也是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充分调动科室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理想助手。

5 科学进行医院管理决策的支持作用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医院管理又是一门多知识结构的综合学科。由于医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生服务行业,诊疗质量是医院社会经济效益好坏的生命线,任何一个细节疏忽或决策错误都可能给患者造成经济上、身心上的不良后果。经济上,管理疏漏或决策错误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必多付的经济损失;身心上,管理疏漏或决策错误可能给患者造成痛苦、残疾乃至失去宝贵的生命。所以,详细记录、整理、分析、提炼、判断和监督医院的经营情况、社会影响力、经济效益及运行趋势的医疗信息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不断强化医院的细节管理,努力提高医院管理中的科学决策水平,显得尤其重要。

为此,必须要特别加强医疗信息的统计工作。因为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信息统计已经成为对医院各项工作的数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手段,以及医院制定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的信息反馈中枢。只有医疗信息统计这一中枢手段发达了、健康了和畅通了,才能有效地开展医院的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医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具体说,医疗信息统计在医院管理中能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医院自身建设方面,医疗信息统计有助于医院管理者掌握本院在本区域内、省内、国内所处的地位,有没有比较优势,重要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重点科室的建设该如何提升;另一方面,诊疗服务方面,医疗信息统计有助于医院弄明本区域内、省内、国内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和不同疾病分类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及时了解本区域内、省内、国内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卫生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掌握本区域内、省内、国内主要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及就医人员结构,并解决与本区域内相适应的医务人才培养、设备配置、技术引进等关键问题。

为此,必须要特别加强医疗信息的统计工作。通过医疗信息统计数据分析,把各种复杂的工作用量化的指标精确地体现出来,为医院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促进医院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不断优化重要岗位的管理,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各部门人员资源配置,规避和防范出现无谓的失误和错误,从而更好地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英,廖玉华.医学论文统计学方法常见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学,2010,(06).

[2]王洪波.浅谈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2,(05).

[3]王玮,周锦明.卫生统计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12).

[4]段丽萍.医疗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数据[J].2009,(05).

[5]陈长城.关于加强医疗统计,促进医院管理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