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钢铁冶金行业研究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电气成套设备;智能化;市场容量
一、电气成套设备的现状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能源投入的发展,我国电气成套设备需求量逐年增加,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加快,型号增多,技术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有了明显改进。凭借比国外同类产品更高的性价比和服务优势,国产品牌已经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电气成套设备的市场需求
电气成套设备的一个主要应用是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和保护,因此电力行业是电气成套设备的直接消费行业,电力行业的投资和发展直接影响电气成套设备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电网的技改投入,特别是智能电网、西电东送、全国联网、农网改造以及城市化发展所涉及的城网改造对电气成套设备制造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必将推动电气成套设备的需求增长,特别是石油石化、钢铁冶金等国民经济支柱工业。
1.“十二五”期间电力投资大幅增加,电气成套设备需求空间广阔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电力工业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上披露的数据,未来10年,我国电力投资总额将高达11.1万亿元,其中“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力工业投资将达到5.3万亿元,比“十一五”增长68%。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的数据:2010年我国电力规模继续扩大,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66亿千瓦,同比增长10.56%。而目前我国的人均装机容量仅0.6-0.7kW,与发达国家人均1-3kW还有一定距离。我国拟在2020年达到总装机容量18.78亿以上,因此我国还将新增加装机9亿kW以上。
2.工业企业持续高速增长,极大地刺激了电气成套设备的需求空间
我国目前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发展的重点领域,预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仍将持续增长,这无疑给电气成套设备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2011年5月27日公布的《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南》称,“十二五”期间,行业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以上,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6万亿元,将极大地带动智能电气成套设备的高速增长,主要体现为:一是新增产能提供需求空间持续增加;二是由于总产能增加,为设备定期更换提供的空间持续增加。
三、电气成套设备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配合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要求设备具有数字化、信息化和在线检测等功能,电气成套设备的智能化发展将是重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信息传感器技术、通信和数据存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的发展及各学科间的融合,电气成套设备的智能化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智能化成套设备使整个输配电系统的保护、控制、监控、测量等集中起来,实现配电网络自动化,为广域监测和诊断系统奠定了基础,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1.配电网智能化更新改造,极大地增加了电气成套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
目前在国内各级电网中,配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最为薄弱。由于配电网投资不足,设备老化和技术性能低劣,高耗能设备多,电能损耗率高,一般地区配电网损耗在l5%~20%,个别地区达到30%,造成能源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尤其是农村电网问题表现更为突出。
针对上述情况,国家专门出台部分政策予以引导,目前,该政策主要集中于农村电网改造。2011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和国家能源局颁布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等政策分别指出,“十二五”期间,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智能化的升级”,重点是开展新能源分散接入、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台区、农村农电信息采集等试点建设。
2.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加深电气成套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正逐步走向成熟,应用从原来以石油石化、钢铁等高端市场为主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烟草、制药、造纸及食品等行业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信息化建设将带动电气成套设备智能化的升级替代需求。
以冶金行业为例,《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中强调:“2011年前重点支持3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新建或改造能源管理中心,支持钢铁企业数字化测量仪器仪表的推广使用,积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对能源输配和消耗情况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不断加强能源的平衡、调度、分析和预测,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随着国家在冶金行业逐步淘汰质量差、能耗高的设备,大力推广节能高效、数字化设备,未来冶金电气设备将向智能化、自动化、节能化等方向发展,因而也将促进电气成套设备的升级改造。
四、电气成套设备与智能化电气成套设备的市场容量
1.电气成套设备的市场容量
以近年来中国电气成套设备的市场增长情况与未来电气成套设备需求空间的发展趋势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电气成套设备依然将持续高速增长。本文主要通过2001年至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来预测“十二五”期间电气成套设备各电压等级的产量。
(1)40.5KV电气成套设备的市场容量
通过2001年至2010年40.5KV电气成套设备的统计数据,得出我国40.5KV电气成套设备的复合增长率达22%,并由此推测未来的市场需求情况。
(2)12KV电气成套设备的市场容量
通过2001年至2010年12KV电气成套设备的统计数据,得出我国12KV电气成套设备的近年来的复合增长率15%。
(3)0.4KV电气成套设备的市场容量
根据行业经验,一般低压电气成套设备(0.4KV)与12KV高压电气成套设备产量比例6:1。因此,在低压电气成套设备无法统计的情况下,本文暂且根据12Kv高压电气成套设备的生产产量,预测出低压电气成套设备的产量。具体状况如下:
关键词:冶金工程专业;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46-02
新时代不仅学校是学习的场地,社会也是学习的大课堂,因此,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应作为高校教育质量的衡量指标。冶金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有对现有知识的接收能力,还需要具有对知识的收集归纳总结能力,并能运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生产或工程问题。此外,冶金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生还应有对新知识和新技术有较强的吸收、融合和创新能力,同时必须具有高效地利用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冶金工程专业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
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学院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冶金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要快速适应环境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冶金专业类人才除了要有对冶金相关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之外,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学院为例,冶金工程分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两个方向,学生通过对冶金工程专业的基础及专业理论、设备工艺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学习,并强化教学实践环节以及对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冶金专业的毕业生除具备数理和计算机方面工科专业的基础和社会人文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外,应重点地掌握冶金专业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同时很多的冶金方面新技术和新工艺都属于交叉学科的领域,学生应及时了解与冶金方面相关的学科知识并能增强应用。除此之外还须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应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2.思维分析的能力。冶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比较强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针对冶金生产和工程等实际方面的问题,首先能用独立观察和判断能力、系统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文献检索和利用能力剖析这些问题,再利用工程思维能力并遵照工程问题的规律来解决这些问题。
3.设计和实践的能力。实践是区分工程与科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评判一个大学生应用能力非常重要的标准。因此冶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冶金工程测验的能力、设计规划的能力、研究方案实施的能力和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以及计算机运用的能力。
4.创造创新能力。冶金工程所解决的是实际问题,其根本任务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转化的核心就是一种创新。创造和创新是现代冶金行业发展源动力。尤其是现在冶金行业处在市场、成本和环境多种压力下,创新能力对冶金行业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冶金作为工程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应该在一般创新方法的应用基础上,树立创新的新意识,磨炼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和技巧,并应用在生产和设计实践过程中,提升实践创新的能力。
二、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是21世纪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院校对教学的核心要求。因此,学校、教师、学生应该完美配合,各尽其职,努力让培养的每位学生都成为现代冶金行业的工程师。
1.学校通过完善管理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团结合作,其一,高校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自学、思考、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大环境;其次,学校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在全校内选择自己感兴趣与爱好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完成学习;其三,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科学研究氛围,激发学生对科学和自学的热情;其四,学校应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需要和必要的设备及科研项目,对科研有兴趣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可以加入教师科研课题组,协助教师做一些科研工作。
2.开展有关科目的学习竞赛活动。学校应充分重视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各类竞赛,通过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各类竞赛,让学生在主动竞争中找到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英语口语竞赛、数学竞赛、工业设计、工业创新等竞赛,同时更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全国高校大学生科学竞赛。
3.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学校应该积极从经费和精神上支持学生开展的社会性实践活动。目前看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高的学生仅占极少数。因此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学校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第一,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第二,在学校周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第三,是学生回家选择企业或农村进行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方式,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也要求学生写一些有一定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用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理论课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
1.完善教学计划,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构。为加强基础教学,大类的专业课程中物理化学、冶金原理课时都有所增加;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思维视野,增设了一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选修课。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冶金工艺的基础性知识和生产控制中的规律。用工程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和工程设计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多媒体课件、虚拟炼钢等教学手段,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撰写毕业论文和创新学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科研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
2.重视专业课教学,实施工程案例教学法。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守“一专和多能”的办学理念,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出本专业的特色。特别注重结合冶金专业的特点对核心专业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引进工程案例的教学法,并将很多工程实践研究成果编入到教案,用于相关专业课的教学,指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课讲授中,需将专业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冶金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运用先进手段构建系统培训平台。面对目前实习教学中的困难,在企业生产中能获得的生产实践经验越来越少,为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开发出先进的教学方法,组建冶金系统训练的平台,包括了:(1)开发模拟冶金的生产工序烧结―连铸―轧钢全流程方面的多媒体软件,使学生获得钢铁生产工艺中各工序的运转原理和工艺参数及操作制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企业实习,增强实习的目的性和效果性,明显提升了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2)用网络虚拟炼钢的系统,加强了学生冶金工程操作能力的培训。国际钢铁大学网站提供了连铸、热轧、抗拉测试等10余个模拟的平台,用户可在模拟的平台上进行相关生产方面的操作,系统会根据用户们的操作过程计算出产品的成分、性能和成本。
4.实践教学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动手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效果。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引导和主动研究两者的结合,用来培育具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实践课通过实践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深层次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课程中,本专业的教师和生产一线的人员对设备和工艺进行详尽介绍,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当场讲解,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5.课余自学能力的培养。相对于被动的学习,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计划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学校教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自学能力。教师教学过程中,需以启发式教学为导向,教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不断地思考,带着疑问去学习。同时学生应该在课余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总结
大学生对新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具有极强的探索思想,对新事物的吸收能力也很强。因此,师生共同努力,继续优化冶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并积极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继续总结经验和成果,让理论和实践积极结合,努力探索建设冶金工程特色专业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实施―优化―再实施―再优化的模式。相信我们培养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仲明,李红,杜建群.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原则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
[2]杨帆,穆肃.终身学习能力构成及能力项关系的研究[J].2011,(3).
[3]邓文新.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08).
[4]心策.能力与品德是人最根本的心理素质――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忠良教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07).
[5]杨海清,施福新.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03).
[6]徐月欣.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合格人才[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0,(03).
关键词:钢铁企业;人力资源;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150-02
1 冶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1.1 培训的设计
根据各单位学员对培训内容的要求,培训设计了四个教学模块,即科技方法论、实用数据处理、现代冶金技术和冶金相关技术。在科技方法论模块,开设有科技创新和创造力开发、科技论文写作知识讲座;在实用数据处理模块,开设了SPSS软件的应用课程;在现代冶金技术模块,开设有冶金概论、炼铁、炼钢、连铸发展动态、高效连铸、自动化、炉外精炼讲座;在冶金相关技术模块,开设有铁水预处理、热装热送技术、金属材料与钢材品种开发、轧钢技术等讲座。在培训内容上,既包括了现代冶金新技术,又包含炼铁、炼钢相关技术,能达到对冶金专业技术人员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目的。
1.2 培训体系的实施模式
1.2.1 以前瞻性、复合性为重点的专业培训模式―由继续教育中心实施
冶金继续教育中心的培训定位是针对冶金领域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使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了解掌握最新的冶金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通过系统培训,能使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有目的地引进技术和在现有装置改造和新装置选型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具体培训方式有:
(1)专题研修式。
采用专题为主、动态发展的短期高级研讨班的设置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课程结构,专题研修班可请冶金行业的专家和教授讲授技术原理和最新技术进展,每个专题紧扣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满足高级专业人员多样化需求。还可组织学员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撰写生产技术案例、专题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形成研究成果。
(2)综合介绍式。
以前瞻性为培训重点,从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国家发展规划及对冶金企业发展前景预测,建议企业该向何处走,采用何种工艺。中心可组织有关专家通过查阅国外文献,开发一些综述性的培训,重点介绍国际上的最新动态和国内冶金最新技术信息,从而提升冶金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开阔知识面。
(3)交叉复合式。
中心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结合生产实际,充分考虑技术人员需求和继续教育特点,在搞好专业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交叉复合型培训。一是专业交叉。针对具体装置或具体领域,比如就铁水脱硫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包括工艺、催化剂、设备、防腐、安全、环保等全面培训与研讨;二是学科复合。针对高级技术管理人员的实际需要,除冶金技术外,适当开展一些计算机软件和先进控制技术、数据统计方法、管理实务与技巧、经济法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4)技术交流式。
中心可不定期地组织专家深入到钢铁企业如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等企业,针对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或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也可以把各钢铁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集中起来就一个具体领域进行技术交流与研讨。
1.2.2 以实用性、专业性为核心的短期研修模式―厂内继续教育基地实施
各厂内、厂外培训基地要在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对装置的技术骨干开展不同类型的较高层次继续教育。基地的培训工作应围绕某一具体领域(例炼铁、轧钢、铸管等)而展开,使受训者能够对该领域的技术内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能结合生产实际,作正规的技术分析。培训的目的是对生产技术骨干进行知识和技能更新,不断提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帮助解决生产实践中技术难题,弥补企业与车间培训的不足,促进企业“安稳长满优”生产。培训的具体方法有:
(1)专业研讨式。
各基地每年就不同专业领域分别召开一次专业装置例会,例会要切合生产实际,针对的对象注重面对基层车间的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培训以掌握新技能、提高能力,研究和交流技术经验为重点。
(2)参观学习式。
培训要与实践结合。对管理好的企业和装置,各基地可组织各分厂各类车间人员去参观学习,要到具体装置上去现场参观研讨,对具体装置进行标定计算,判断是否最优化,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基地要注意收集国内外同类装置碰到的同类问题,组织交流,启发思路。
(3)案例教学式。
各培训基地可组织各冶金企业的技术骨干传授冶金企业生产过程中典型事故的处理经验,提高受培训人员处理和解决典型问题的能力,也可组织有关专家传授冶金核心装置的标定计算和设计知识,加深受训技术人员对生产装置的深度认识,从而提高技术人员的优化生产和技改的能力还可在办班前通知学员带上本人所在车间的具体案例,到班上与学员共同研讨,特别是对企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或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1.2.3 以各类课程为基础的在职培训模式―厂外继续教育基地实施
这个层次当地高等院校来运作。钢铁冶金企业由于涉及专业很广,领域很多,很难组织具体的培训,因此,冶金类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素质。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层次较多,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1)学位课程培训式。
通过参加学位课程学习进修,达到一定的学历或相应水准,获取相应证书,比如张钢与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可组织举办冶金领域的课程进修班,在职攻读学历等。
(2)单科专业课程培训式。
技术人员在职培训的单科课程,一般为两类:即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课程和方法课程,其目的是让技术人员了解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匆放只、新理论。
(3)短期进修课程培训式。
目的是解决当前技术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类培训课程的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周之内。教学形式比较灵活,有讲座式、研讨式和问题解答式。
1.2.4 以生产操作为中心的在职培训模式―各车间实施
以车间为单位实施岗位培训主要是针对车间一般技术人员,这部分技术人员的职责是保证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这种培训模式大致有三种:
(1)导师带徒式。
这种培训不脱产,由车间指定技术人员对新进厂的倒班大中专毕业生在其一年实习期内进行传、帮、带,帮助其掌握车间生产基本技能。导师必须由技术水平高,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突出,责任心强,善于引导关心同志的人来担任。导师的工作职责有:一是搞好日常的言传身教。导师要将工作方式、方法随时传授给专业技术人员,井要求其随时汇报学习收获和体会。二是协助处理实际问题,要求其提出解决方案,并由导师修定完善。三是情景模拟。分析工作中已经遇到或将要遇到的问题,将问题的背景、原因、条件、困难、不同意见向专业技术人员提出,要求其在口头或书面提出方案,然后同具体解决方案做比较。
(2)换岗交流式。
按企业发展需要,统一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选派部分工艺技术或设备技术岗位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车间之内适时交换岗位,特别是张钢总厂和各分厂实行扁平化管理后,由几个专业化车间重组为联合车间,在联合车间内,应让工程技术人员在不同装置之间换岗交流,使其尽快熟悉掌握联合车间内各种装置的工艺及设备情况,使其全面掌握装置操作技能,促进技术人员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3)职工研修式。
以研究生产技术问题的方式实施进修的培训,特点是联系生产实际问题,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展开培训。车间应依靠自身处在生产一线的优势,组织车间内优秀技术人员针对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开展研修,目的是提高技术人员对这个方面问题的认识和实际处理能力。
通过冶金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四级培训体系的构建,张钢正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技术管理人才,为冶金技术与生产提供可靠的知识和人才保证。
2 冶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运行机制
2.1 调研机制
在每次开展培训前注重调研,先了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培训的需求,再拟定培训内容,然后请相关厂矿的主任工程师以及公司有一关专家对培训内容进行论证,同时也对各培训内容的授课教师提出建议人选。负责实施培训部门,根据专家论证的培训内容与任课教师进一步商讨,最终形成培训的实施计划。这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2 人事教育部门协调机制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教育培训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调研、共同规划、共同考核,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2.3 产研教部门协作机制
生产、科技部门对参加学习的学员提出具体课题研究计划,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研究,从而达到通过培训确实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的目的;教育培训部门则他们学习和研究提供方便条件。
2.4 产学合作机制
在整个培训上,主动争取与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曾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济南钢铁集团教育培训中心、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交流合作关系,解决了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中师资问题。
2.5 动力机制
教育培训部门将学员学习情况反馈到人事部门和各生产单位,并将其列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核内容。
3 关于冶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探索
“人才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等一系列企业育人用人观念已贯穿于企业活动中,这为企业冶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开展“四级培训体系”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开展好培训,还需要有很多工作去做去探索。
3.1 提高认识
继续教育是指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性教育,其目的在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因而继续教育应注重效益,而不是学历;注重水平,而不是文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企业继续教育已不单纯被当作是解决短期问题的一种临时性举措,而是成为促进企业变革和保持企业长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战略武器。
3.2 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继续教育,可将教师在培训中讲授的内容放在公司信息网上,以便学员查阅和学习,更好地解决工学矛盾。
3.3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要搞好继续教育首先解决好继续教育动力问题,要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与人才使用和奖励相联系的制度,进一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4 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向纵深发展
由于非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在个人成功中的作用逐渐增加,因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可从狭窄的专业范围扩展到内容丰富的多学科培训,如企业文化、会议管理、时间管理、个人潜能开发、执行力等。在组织形式上,可紧密围绕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组织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如技术攻关、专题讲座、专题研修、自学、考察和咨询等,凡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专业技术素质提高的培训都可以采用。
4 结语
张钢的人力资源继续教育培训项已开展了四年,先后举办了炼钢、炼铁、轧钢、原料、动力等专业项目培训。实践经验表明,专业技术人员对这类培训是认可的、满意的,因为这种培训不仅对他们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相互交流,为专业技术人员实现知识的共享提供了场所,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另外,许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学习,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愿望,为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项目工程师培训是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实现企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这类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应不断开发、研究和完善,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颜爱民.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