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防汛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防汛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防汛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防汛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1篇

 

 

随着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电子政务,水利公共信息载体,数字水利,以及水资源管理体系等信息化结果的出现,有利的推进了水利现代化的运行。网络平台是信息构建和信息化成果使用的重要媒介,充分的表现出了IT的实际价值。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在,网络进攻的方式也逐渐增多,信息体系所承受的安全风险也逐渐增加,怎样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是现在水利信息化进程中急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

 

1 水利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际状况

 

最近几年,水利部门根据水利工作的实际状况,在对治水经验和实际操作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提出要转变过去的水利发展道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水利道路,建立水利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水利信息化构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渐转变成为水利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中的一期工程城市水资源的监控管理,水利电子政务的相关项目和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等重要工程的顺利完成,水利信息化基础设备也在不断的健全,对业务的使用能力也在逐渐加强。防汛抗旱,城市水资源的监控管理,水利电子政务和全国水土保持监管信息体系等业务也开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水利信息化基础构建和业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相关的保证水利信息化安全的体系也逐渐形成。

 

2 强化水利网络信息安全的解决措施

 

网络和信息的安全隐患问题,使得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要及时的进行预防,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逐渐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加强其中的保护能力,保证水利信息化的持续运行。

 

2.1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规划包含了技术、管理和相关法律等多个层面的问题,是稳定网络安全、物理安全、资料安全和使用安全的关键因素。信息安全规划不但依赖于信息化的管理,还是信息化形成的重要力量。在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安全构建和管理要更加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目标性。

 

2.1.1 以信息化规划为基础,构建信息化建设

 

信息安全是在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对信息安全进行系统的整理,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信息安全规划不但要对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更好的发现信息化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要根据信息化规划以及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战略和思路,有效的处理信息安全的问题。

 

2.1.2 构建信息安全系统

 

信息安全规划需要从技术安全、组织安全、战略安全等方面入手,构建相关的信息安全系统,从而更好的保证信息化的安全。

 

2.2 日常的运维管理

 

2.2.1 注重网络的安全监控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水利网络安全和互联网安全关系更加紧密。所以,注重互联网安全监控,从而及时的采取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是现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2.2.2 安全状态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对网络安全环境进行整体的分析,这样不但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还可以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改正。安全态势主要是利用网络设备、主机设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工具等策略来进行信息的处理,通过统计和分析,综合评价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对发展的状态进行判断。

 

2.2.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通过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及时的发现信息安全中的问题,并且找到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是:(1)对被评估的主要信息进行确定;(2)通过本地审计、人员走访、现场观看、文档审阅、脆弱性扫描等方法,对评估范围中的网络、使用和主机等方面的安全技术和信息进行管理;(3)对取得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判别被评估信息资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4)从管理体制、管理措施、系统脆弱性判别、威胁研究、漏洞和现有技术等方面,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分析和管理相关的安全问题;(5)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建立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2.4 应急响应

 

所谓的应急响应就是信息安全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主要是为了尽量的减少和控制信息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进行及时的响应和修复。应急响应包含了前期应急准备和后期应急响应两个部分。前期应急准备主要有预警预防制度、组织指导系统、应急响应过程、应急团队、应急器械、技术支持、费用支持等应急措施,并且定时进行应急演练等。后期应急措施主要有检查病毒、系统防护、阻断后门等问题,对网络服务进行限制或关闭以及事后的恢复系统等工作。通过两个部分的不断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应急响应的重要作用。

 

2.3 教育培养

 

人是信息安全的主要力量,其中的知识构造和使用能力对信息安全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强化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的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提升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从而有效的减少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

 

3 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第2篇

[关键词] 水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 0054- 03

0 引 言

随着上海水务信息化工作的快速推进和不断深化,电子政务、数字水务、水务公共信息平台、水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成果有力推动了水务的现代化建设。网络平台作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成果应用的重要基础平台, 支撑起了巨大的IT价值,是水务IT价值实现的根本和基础。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增多,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多,如何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水务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 现状分析

上海水务网络由中国水利信息网接入网、市防汛水务专网、市政务外网接入网、办公局域网、无线专网等网络组成,实现了上连国家防总、水利部、全国流域机构,中连全市各委办局、下连所有局属单位以及全市各区县防汛指挥部,系统承载了防汛报讯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水务公共信息平台、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监控、水务热线、水资源管理系统等重要水务防汛应用。

为确保网络运行安全和系统应用正常,水务网络实施了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在网络边界处部署安全访问控制设备,如防火墙、上网行为设备等,建立了安全的通信连接,确保数据访问合法并在有效的安全管理控制之下,同时作为抵御外部威胁的第一道防线,有效检测和防御恶意入侵;在网络核心部位和重要区域部署了入侵检测设备,分析网络传输数据,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开展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策略管理、统一病毒防护管理、安全补丁管理等。

2 面临的安全风险

2.1 信息系统缺乏同步安全建设

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应用功能轻安全防护,导致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和管理要求,通常在安全测评阶段,根据相应的测评指标,临时、被动地实施相关安全防护措施,虽然满足了测评的基本要求,但是安全措施比较零散,缺乏体系和相互关联,甚至实施的安全措施治标不治本,安全隐患重重。

2.2 未充分发挥安全产品防御作用

当前,信息安全已深入到业务行为关联和信息内容语义范畴。防火墙的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的预警判断、网闸的数据传输控制以及安全审计信息的合规性判断均来自应用安全策略要求,信息安全产品更多的是面向应用层面的信息安全控制。但是由于系统开发缺乏明确的安全需求,造成了信息安全产品针对其实施的安全策略权限开放过大或无安全策略,安全告警无法有效判断,使得部分产品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其防御作用。

2.3 软件漏洞

软件漏洞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之一,易引发信息窃取、资源被控、系统崩溃等安全事件。软件漏洞主要涉及操作系统漏洞、数据库系统漏洞、中间件漏洞、应用程序漏洞等。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厂商会不定期针对漏洞相应的补丁,但是,由于应用系统运行对程序开发环境的依赖度较高,补丁升级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应用部门通常不实施操作系统等相关补丁升级工作。此外,应用程序本身也普遍缺失安全技术,存在诸多未知安全漏洞等问题。

2.4 网络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2011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及移动终端病毒疫情调查分析报告》,2011年全国计算机病毒感染率为48.87%,虽呈下降态势,但是病毒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

2.5 黑客攻击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情况日趋严重。CNCERT抽样监测发现,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不足60天的时间里,境外6 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在信息系统漏洞频出的情况下,面向有组织的黑客攻击行为,现有的技术防护和安全管理措施捉襟见肘。

2.6 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人是信息安全工作的核心因素,其安全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由于缺少宣传、培训和教育,用户信息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和缺乏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用户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违规操作,引发信息安全问题或失泄密事件。

3 采取的管理措施

存在这些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为缺乏信息安全规划、缺乏持续改进的安全维护保障措施以及安全意识薄弱等,所以做好该部分工作是解决当前所面临安全风险的主要措施。

3.1 信息安全规划

信息安全规划是一个涉及技术、管理、法规等多方面的综合工程,是确保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的系统性规划。信息安全规划既依托于信息化规划,又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安全规划的指导下,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与管理才能有计划、有方向、有目标。信息安全规划框架如图1。

3.1.1 以信息化规划为指引,以信息化建设现状为基础

信息安全规划是以信息化规划为指引,以信息化建设现状为基础,系统性的规划信息安全架构,是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信息安全规划一方面要对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调研,摸清家底、掌握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安全问题和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安全需求,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信息化规划,按照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思路,同步考虑信息安全问题。

3.1.2 建立信息安全体系

信息安全规划需要围绕技术安全、管理安全、组织安全进行全面的考虑,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体系,确定信息安全的任务、目标、战略以及人员保障。

3.2 日常安全运维保障

3.2.1 关注互联网安全动态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水务网络安全与互联网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关注互联网安全动态,及时更新或调整水务网络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3.2.2 安全态势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固化的安全防护措施无法持续确保网络环境安全。定期对网络安全环境进行态势分析不仅可以掌握当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风险,而且可以及时总结原因,制定改进策略。安全态势分析主要通过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设备及安全管理工具等策略变更信息、日志信息、安全告警信息等,经过统计和关联分析,综合评估网络系统安全状态,并判断发展变化趋势。

3.2.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发现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找到解决诸多问题的办法。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和方法:①确定被评估的关键信息资产;②通过文档审阅、脆弱性扫描、本地审计、人员访谈、现场观测等方式,获得评估范围内主机、网络、应用等方面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与管理信息;③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鉴别被评估信息资产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④从系统脆弱性鉴别、漏洞和威胁分析、现有技术和管理措施、管理制度等方面,根据不同风险的优先级,分析、确定管理相应风险的控制措施;⑤基于以上分析的结果,形成相应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3.2.4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信息安全防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小和控制信息安全事件的损失,提供有效的响应和恢复。应急响应包括事先应急准备和事件发生后的响应措施两部分。事先应急准备主要包括明确组织指挥体系,预警及预防机制,应急响应流程,应急队伍、应急设备、技术资料、经费等应急保障,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等工作。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包括收集系统特征,检测病毒、后门等恶意代码,限制或关闭网络服务,系统恢复等工作。这两方面互相补充,事前应急准备为事件发生后的响应提供指导,事后的响应处置进一步促进事前准备工作的不断完善。

3.3 教育培训

人是信息安全工作的核心因素,其知识结构和应用水平将直接影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加强相关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开展面向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宣传教育、行为引导等,是提升信息安全专业化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信息安全问题或失泄密事件发生的重要工作。

4 总 结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要求也逐步提高。持续分析、总结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加以改进,成为保证水务信息化战略实现、不断提升水务部门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保障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S].

[2]GB/T 25058-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S].

第3篇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98-02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形成安全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风险管理的应用将使安全管理更科学、更全面、更规范、更有针对性,从而使企业的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及事故调查体系。

一、安全风险管理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组织,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及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实施工作,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及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整改记录。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为: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理。其中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是核心内容,也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1.安全风险培训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坚持安全风险的全员参与,要立足班组、立足现场,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调度规程、防止电气误操作等安全管理规定及制度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开展现场紧急救护、消防等基本安全技能的培训,加强对有关事故案例的剖析,从事故教训中发现薄弱点,提高风险意识,养成主动识别危害、控制危害、规避风险的习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员有所侧重,在工作过程中检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安全风险辨识

基层供电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生产运行实际,从电网设备、调度运行、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生产运行的各个方面,全面查找电网安全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系统辨识电网安全危险因素和薄弱环节,为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风险控制提高基础数据和资料。

3.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依据《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及辨识防范手册》,按照一定的周期和程序,开展查评工作;二是对已经掌握的风险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各层次的管理短板、薄弱环节和薄弱部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第一,生产运行环境。从设备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因素导致人为责任事故、运行和作业环境三个方面,评估生产运行环境中可能导致触电、高处坠落等人身伤害事故或误操作事故的风险,从而加强生产运行环境安全风险防范。第二,机具与防护。从安全工器具、专业机具和防护用品等方面评估机具与防护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定期维护、保管等是否符合管理要求,以及应用过程中是否正确规范等。第三,人员素质。从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以及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评估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风险,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现场管理。从作业组织、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业过程安全控制措施、应急工作准备等方面评估生产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风险,加强企业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第五,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从安全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两措”管理等方面评估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4.安全风险控制

控制电网安全风险的目的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不发生电网瓦解、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稳定破坏事故。为此,需要从单一事故方面加以控制,才能避免以上多重事故发生。

一是设备因素。需要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监视、巡视,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发现隐患和缺陷及时处理。需要加强对安全自动装置的检查、校验,低周减载容量应满足要求,确保安全自动装置正常投运。需要加强通信及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保证保护通道及通信畅通完好,自动化信号及采集数据正确,不影响电网事故正确处理。

二是人为因素。生产人员需要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提高防范电网风险的能力。调度运行人员根据系统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加强电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继电保护人员需要确保设备主保护、无缺陷运行,确保整定正确;现场运行人员操作时需要认真核对现场设备状态,加强现场的操作监护,防止走错间隔、漏项及跳项操作。

三是天气及偶然因素。关注雷、雨、雪、雾、连续高温对电网输变电设备的影响;定期对变电站周围的环境和输电线路进行检查与巡视,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做好消防设备的检查及机房等重要场所的安全保卫,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和重点部位的防火防爆工作,防止发生火灾、偷盗和人为破坏。

5.安全风险处理

针对风险程度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制度执行力不强、执行不规范等管理类缺陷,采用加强督促检查等手段纠正基层单位的工作偏差,保证制度一丝不苟地得到执行;针对具有一般风险的单位,采用“提示”(批评、评价意见等)的方法通报,提出整改要求;风险中等的,给予“警告”(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专项督查等)的处理,提出整改要求和期限,到期验收。对于风险较高或已发生事故的单位,给予责任追究。

对于各种类型的风险处理,采用不同方式的响应进行整改。其中综合性的、重大的风险纳入公司级别的风险响应工作范畴,实施全面整改和隐患整治。

6.风险管理的考核与持续改进

把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上进行专题汇报和布置,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中。安全风险管理小组要及时跟踪了解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进展,分阶段对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以及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二、应急管理

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应与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由事后单纯应急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处置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应对供电生产运行突发事件,正确、有效和快速处理大面积停电事件,保障电力供应,应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基层供电企业应该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公司、部门、班组三级构成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应急管理机构,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明确电力调度机构作为电网事故的现场指挥中心,落实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投入,形成职责明确、信息畅通、上下互通、指挥有力的指挥体系。

2.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以下应急预案体系结构,结合各自职责范围、安全和稳定工作实际及应急管理工作需要,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预案、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一般划分为电网安全类、人身安全类、设备与设施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其中电网安全类包括电网调度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工作预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要变电站全停应急预案,重要客户停电应急预案。人身安全类: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设备与设施安全类包括电力设施大范围受损抢修应急预案、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类:突发应急预案。

基层供电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应符合如下要求:在机构设置、预案流程、职责划分等具体环节,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保证预案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应符合国家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应符合电网安全生产运行特点,编写格式规范、统一,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规范》的框架内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进行预案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评审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署,同时报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3.做好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工作管理,将应急预案纳入企业培训规划和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制订培训大纲和具体内容,开展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新上岗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开展电力生产、电网运行和电力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应对停电的能力,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开展社会停电应急联合演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社会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

4.应急实施与评估

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及对企业和社会有严重影响的稳定突发事故,迅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按预案规定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应急领导小组和地方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接受应急领导,请求应急援助;做好信息对外工作,减少事件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其他行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服从地方政府的应急抢险指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保证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置所需的电力供应,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结束后,及时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对每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相关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