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医学检验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临床上有很多护士总是很简单的向患者嘱咐:"明早不吃不喝,要抽血化验",却不详细介绍禁饮禁食多长时间,能否抽烟喝茶或者晨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患者做到了上述要求,但没有告知药物特别是口服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患者的告知义务履行不周到,导致患者准备不足,结果检验报告失真引起误诊、误治或者因复查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等,加重了医患关系的矛盾。应对措施:加强医疗风险意识,认真履行对患者的告知义务,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起居及生活习惯,规范患者采集标本前的某些行为。例如:化验前三天宜清淡饮食,不抽烟不喝酒不饮浓茶,保证充足的睡眠。检查前不宜剧烈活动。餐后血糖要记准时间。采集血培养要掌握最佳时机(寒战和发烧开始出现30~60min内)。激素水平测定的特殊要求(如性激素全套在月经期第3天采血,皮质醇分上午8时和下午4时两个时间段)。还有一些特殊检查的要求,如查高血压三项和醛固酮应用专用试管且避光,还要分立位和卧位采血。
2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在工作中,很多护士粗心大意,贴错条码纸或用错试管,采集标本后又不及时查对,导致标本错误难以查找,患者因此怀疑检验报告的真实性,产生不满情绪,对医院不信任,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应对措施:(1)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教育,学会换位思考,把患者当亲人,认真负责,耐心细致。(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及检查项目,在患者采集标本前、中、后一一核对,准确无误方可继续操作。(3)若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发现有误应及时更正,并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获取患者的谅解和配合。
3护士操作技能不强,补救措施欠佳
很多临床护士基本操作技能不熟或者经验有限,采血一次不成功,需要两次或三次采血。婴幼儿采血时对颈静脉、股静脉的穿刺不熟练,造成二次损伤。做动脉血气分析时,对动脉的穿刺不准或穿刺成功后压迫止血不到位,发生血气标本漏气需重新采集,没有保证标本在采集后15min内送检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诸如此类因护理操作水平的问题引发的护患矛盾更让患者信不过医院,容易加重患者的怨医情绪,导致严重后果。应对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基本功练习,不断提高护理技能;另一方面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婴幼儿股静脉和颈静脉采血难度大,患儿恐惧、烦躁,家属心里担忧,有刺伤股动脉引起意外或刺激迷走神经致使婴幼儿心率突然减慢出现暂时意识丧失的危险[3]。所以婴幼儿采血前一定要仔细查找,选择最容易成功的静脉采血。必须穿刺颈静脉或股静脉时,一定要掌握部位和进针方法,误入动脉时,应当采取长时间压迫方法止血,并守在患者旁边,同时做好安抚工作,以防发生意外。
4标本采集后保存及运送不当
临床上都是由夜班护士采集标本,再由检验科专职收标本人员去各科室收取,因为病区分布范围广,收标本时又要花一定的时间核对,所以整个病区的标本收取时间为1小时左右。如果护士过早的留取了标本,会使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而影响检验结果。如血液标本在常温(25℃)下超过2小时,尿酸测定值将会因细胞代谢的关系逐渐下降[4],尿液放置时间过长,由于杂菌的污染与繁殖,而使亚硝酸盐呈假阳性[5]。应对措施:检验科收标本人员每天早晨都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到各个病区收取标本,比如在外科大楼是6:40-7:00,在内科大楼是7:00~7:20,在感染科和中医科及儿科病房是7:20~7:35。护理人员可根据这个时间段来安排采集标本的时间,尽量在标本采集后半小时内被检验科收走。有些特殊检查如检查要在30~60min内用玻璃容器送检,不能用或塑料管;有些检验项目如维生素C、胆红素、叶酸等应按要求避光。尿液标本应用带盖尿杯留取,避免混入其他液体和灰尘。
【关键词】护理人员;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作用
【中国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08-01
医学检验对医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检验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及时而可靠的检验有助于医生合理分析与正确治疗,水平的检验质量控制严重影响检验质量,影响诊疗过程,甚至引发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因此检验科管理人员应特别重视质量控制,临床提供真实、作为可信的检验报告,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浅谈检验科应如何做好质量控制。
1护理人员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内容
1.1检测前的控制工作:护理人员从检验申请开始到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采集、送到实验室,在实验室内传输。此环节实验室工作人员基本上难以控制,是由临床医生在实验室外完成的。临床上大多数不满意报告是由于标本的质量不合格,因此检测前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首先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发病时间来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很多检验项目对患者准备有许多要求,如果无准备则检验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甚至造成误诊、误治。护士有责任将所检测项目的准备要求、注意事项、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详细告诉患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证明检验标本的客观、真实、严格,这是取得检验质量控制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要考虑到患者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血糖、血脂检查,最好坚持空腹抽血,一般在禁食12h时要求患者处于平静、休息状态;要考虑到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必要时要询问患者的用药史;注意标本采集的合理时间,严格按采血步骤规范操作;注意抗凝剂的种类以及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要适当;标本采集后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这样可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检测前质量控制是基础,全面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环节。
1.2护理人员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科护理人员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核对检验申请单,检查标本是否合格,要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医生签字、标本采集人姓名等项目进行核对。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采集的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标本如不能当天检测,按要求保存。检验仪器要定期调试保养,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试验室人员要对仪器及时进行校对,检查仪器对于周围环境要求是否合适,如温度、湿度度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人为误差。试剂要求有质量保证能力的单位生产提供,选择有生产批准文号的试剂。
1.3护理人员检测后的质量控制:各种试验完毕后,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完整准确地写出质量控制报告,绘制质控图,每天质控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方案。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加强检 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找出检验质量问题所在。
2护理人员加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由于护理人员对医学临床质量检测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医学质量检验势在必行。
2.1护理人员医学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应遵循的规则 :一项医学检验一般要经过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环节之后,才能发出检验报告单。因此,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必须对医学检 验的每个环节都实施质量控制,即质量的全程控制。而整个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都需遵守以下规则:(1)应该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全面质控工作,并坚持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普及有关质量管理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2)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医学检验质控方案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因此,医学检验不仅要有标准的操作流程,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还要注意仪器和量器的定期鉴定、校正,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质量水平,以及保证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完好。(3)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室内质控管理方法,经常开展室内质控,对于失控的检验结果,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或者比对检验活动,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已经或有可能失控的结果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2.2护理人员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走出误区,重新认识质控 近年来,通过开展质量控制,笔者深深地感到,过去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以下3个误区:
(1)认为开展质控浪费试剂,增加成本;(2)认为质控工作是检 验科的事情,忽视临床科室的作用;(3)认为质控即参加室间质 量评价,忽视开展室内质控。这些对质量控制的片面认识,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种包括患者、临床、实验室均参与在 内的全面质量保证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和临床科室对质量影响的作用,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教育,共同提高检验质量。检验科作为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要认真坚持做好室内质控,确保参加室间质评活动的效果,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当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要有一定的投入,如果标本量不大,相对来说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响较大,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浪费。通过质量控制提高了检验质量,提高了患者首诊合格率,减少了误诊、转院,促进了医疗质量与医院的社会效益的提高。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改变对质 控的认识,重视质控工作的开展。
3小结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事业的迅速发展,医院在各种临床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了提高医学检验质量,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提高检测质量。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的患者准备、采集标本、收集标本、运送标本等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护理人员的参与。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1],检验科由于分析前标本处理不当的问题导致不合规的情况占到70%左右,其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处理操作失误造成的比重占到60%左右。由此可见,想要确保医学检验管理质量,首先应该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为此,本文针对以往医学检验中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1临床护理人员在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患者准备。
采集标本前,首先应该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以及精神状态,因为检验项目不同的话,对于患者的状态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应该仔细核对、检查临床医生开具的检验清单上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检验项目以及送检标本等。其次,采集标本之前,应该指导并且协助患者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对患者做一些宣传性教育,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标本采集工作。
1.2采集标本。
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具体的检验项目,提前准备好需要的一些器材,确定合适的采集剂量,并且将条形码贴在容器上。为了防止由于采血顺序错误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在采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顺序,整个正确的采血流程步骤应该是血培养瓶,然后是绿、蓝、黑、紫、红头管,然后再是其他,如果采血对象是婴幼儿,应该选择颈静脉或者股静脉。如果是成人,应该选择静脉。
1.3收集标本。
采集完血液后,应该及时贴好条形码,并且进行分类存放,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通知标本运送人员进行送检,最好是尽快检测,认真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而且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同时,应该特别留意一些具有特定的检测要求的标本,比如有的标本对于时间会有固定的要求,这就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的要求送往检验。
1.4运送样本。
在样本运送的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每一种类型样本对于避湿、避光等自然条件的一些基本要求,确保能够安全、顺利运送样本。而且应该明确标本对于水分的蒸发或者环境污染等情况,做好相应的生物防护措施,如果运送距离比较长的话,在运送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冷藏准备,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同时应该和实验室的检验人员认真、仔细核对样本。
1.5妥善处理危机情况。
实验室接收标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标本有问题或者不合格的话,首先一定要和临床护士联系,临床护士也会积极配合进行相关的调查,并且提出一些有效的处理意见,如果是关于检验方面的问题,临床护士应该和实验室积极、主动沟通,并且一起探讨。
2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提高临床护士自身的能力。
应该定期组织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医学检验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培训,并且制定一个关于检验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手册,具体包括采集标本的流程、采集方法、采集前准备等,不同的采集标本方法对于标本收集、样本量、标本运送、送检时间、保存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检验结果的主要意义。这样的话便于临床护士随时随地阅读,多学习、积累医学检验方面的知识。
2.2加强各科室沟通交流。
各科室之间应该定期组织一些交流活动,这样可以加强检验科室人员和临床护士的沟通和交流,每一个科室人员也可以讲解自己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还有最新的工作进展情况等。检验科人员也应该和临床护士经常交流收集样本以及样本送检的一些相关注意事项,定期安排检验科人员进行一些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而且应该严格监控检验质量,使医学检验工作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进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医师以及临床护士也应该了解一些高难度的专业检验技术,并且能够跟上检验科技术的快速发展。
3讨论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健康评估 实践研究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45-03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环节相对比较集中,教师可通过制订教学任务和目标,边讲理论边示范,然后让学生边学、边做。教师巡回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随时讲解专业理论知识,纠正不规范操作,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既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
健康评估是中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既具有抽象理论又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授课,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课程的职业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不能成为社会需求的、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护理人才,提高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尤为必要。本文试以南宁市卫生学校为例,对中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取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级护理专业1,2两个班的114名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7~19岁,均为并轨生,学制三年,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进入临床实习。将1班作为对照组,2班为实验组,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
(二)优化教学项目
以系统评估为知识要目,如选择交谈、健康史采集、身体评估、必要检查、护理评估记录及护理病历书写等,能将教学与实际工作情境、理论与实践情境融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及交流能力、能说会听的能力、会查会看的能力。实训项目尤其实验检查及辅助检查,应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到医院(企业)调查的结果及实训教学培养目标与临床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同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需求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综合考虑和选择。例如,选用那些非常实用、必须开展的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南宁市卫生学校在进行课改时对南宁市的10多家医院(企业)进行调查问卷、访谈,围绕护士职业的岗位能力、所需的知识要点及技能要点进行调研确定下来的,有心电监护、心电图描记、胰岛素笔皮下注射法、血糖监测仪的使用、管道氧的使用、腰椎穿刺术护理、胸腔穿刺术护理、骨髓穿刺术护理、输液泵及微量泵的应用、管道负压吸引的使用、血粪尿标本采集自动分析仪检测、穿脱保护性隔离衣、便携式监护仪的使用等。
(三)实训室配备
多媒体阶梯教室、模拟病房、附属医院、身体评估检查相关工具、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教学系统设备、实验室及其辅助检查相关设备,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辅助检查申请单与结果样板、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单、护理病历单、实训室墙壁上张挂的相关操作的流程图等。
(四)课前准备
课前主讲教师及实践指导教师应集体备课,要求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一体化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人才培养定位,与临床职业需求和护士资格考试内容相结合,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学计划、大纲、教材的创建。可将每个班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9~10人。课前先让学生做好分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布置预习,各自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及过程
两组由同一教师授课,授课内容及学时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教师先在教室讲授理论,再安排时间到实训室示教,然后让学生进行技能操作练习。实验组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即在护理实训室的模拟病房或医院进行授课,教学中可采用先讲解后操作,或先操作后讲解,也可边操作边讲解的形式,每练习完一项操作就进行考试、评价。教学内容及教法选择具体如下:(1)讲授法。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教室及多媒体课件,对本次任务所涉及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分析,后演示操作,学生再练习。(2)演示法和角色扮演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或先操作后讲解,通过模拟病床演示正确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再播放一段相关视频,然后指定学生进行演示,让其他学生指出正确和不足的地方,教师再作评价,最后分成6组进行操作练习,每组学生轮流转换角色,教师巡回指导。对健康史采集、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护理评估三部分可采用角色扮演法,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对辅助检查的判断、分析能力。(3)案例法与小组讨论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教师通过分组对同一经典病例设定不同的具体任务(任务驱动式),让学生分工合作,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工作任务,共同制订出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从而实现课程的任务目标。然后对这份护理病历进行小组内评价,小组间互评,教师总评。护理评估记录可采用案例及小组合作学习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责任心,增强学习兴趣都大有帮助。
(六)效果评价
1.考试成绩。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考试,统一命题、考试和阅卷。
2.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可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8分,当时收回有效卷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
3.统计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为P
二、结果
(一)实验组学生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见表1)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和技能考试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三、教学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角色扮演法、讨论式、任务驱动式、案例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双向互动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注重构建师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双向双重活动,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及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特别是边动手、边动脑的学习方式可把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中指导,对学生所取得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赏,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大多数(91.38%)学生对一体化教学法满意,96.5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理论考核成绩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学生边练习、边动脑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让护生在练习操作中感受到了真实的护理职业场景,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理论考核成绩。从表1可看出,实验组98.28%的学生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表2显示,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技能考核成绩
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多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法,通过对1~2个临床实际病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对病例中病情的发生、发展、演变、诊疗、护理等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及整合,使学生在复杂的案例问题中逐渐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对模拟病房、现代教学技术如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教学系统等设备设置的各种各样的阳性体征进行反复强化训练,使动手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由表1可看出,91.38%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能提高临床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96.55%的学生认为可提高动手能力;表2显示,实验组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四)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人际沟通能力及护理专业素质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持续发展性。教师确立的任务是以临床护理实践为出发点,其所选择的临床病例要反映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和社会等状况,病例中既包含专业知识中的基本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技能,又融入护理礼仪、人际沟通及健康教育等知识。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使学生做到学习与工作一体化,真正实现理论与护理临床“无缝”对接,学习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既掌握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又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护理职业适应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表1显示,96.55%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能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增强人际沟通能力,91.38%的学生认为可培养专业素质。
(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引导学生学习的技巧和良好的驾驭课堂能力,能把握好重、难点,课前熟悉教学设备情况,具备编写课题教案的能力。对于没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来说,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感到自己能力有限,力不从心。这就迫使教师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到临床医院进修学习,及时了解内科护理、临床的最新进展,使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不断发展的专业技术相适应,以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这也使得教师临床观察能力、疾病诊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临床评价能力等综合教学能力大大提高。
四、问题及思考
(一)认识不足
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为解决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理论教学为主体”,过于重理论而轻实践。因此,应围绕实现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师资不足
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是具备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而目前很多学校的师资都存在结构失衡、数量不足、能力有限、多头兼教难度大的情况,导致许多课程难以实施该教学模式。因此,要加强教师培养,将“一体化双师型”护理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强督导、推行激励机制和教研结合等措施作为“一体化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不仅对校内经验不足的专任新教师,也对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的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培训。可与医院、企业密切合作,成立学校护理、药品营销、医学检验、中医康复与美容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医院、企业的专家作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实师资力量。
(三)教学环境和设备不足
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需要配置与专业和学生相适应、与临床情境完全一致的模拟病房和医疗设备等硬件,安装有可移动的高清摄像头、大屏幕及可活动桌椅的实训室,以及一次能够容纳学生数量较多的附属或教学医院、口腔义齿制作中心、推拿按摩及美容中心、医药公司及其连锁药店等企业。但不少学校难以做到这一点,导致该教学模式无法全面铺开。因此,必须加大专项经费的投入,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对教室、实训室等进行改造、扩建,添置相关设备,并与更多的上述企业等密切合作,寻找校企双赢的切入点,依靠行业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手做好实训基地的保障机制,建立“校中教学工厂”,签订人才共管、共育协议。将企业引进课堂,能保障足够的场地和设备,满足教学、实习、实训的需要。
(四)学生观念转变及管理存在问题
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相互间协作意识淡薄,且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在理实一体教学中分成多个小组,相互讨论、配合操作,自评,小组评,教师评,学生的自由度较传统的教学大,可能会出现玩耍、打闹、玩手机等现象。如果不注意转变学生观念,不给学生介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做法及其对培养实用型人才所起的作用,不加强课堂的管理,势必影响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之前集中给相关学生进行培训,让其有思想准备。在每次课前都要提出预习要求和任务,提供有关资料或指导其搜集资料的方法,让其对学习充满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中的要加强巡回指导,维持好课堂秩序。
(五)现行教材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教室和车间一体、教师和师傅一体、学生和学徒一体。目前传统教材多以学科为中心,理论知识及理解、认知的内容较多,而实践及动手训练的内容较少,缺少与工作过程、项目任务的衔接,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从而导致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亟须解决的难题。为此,中职学校应组织有能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课程项目进行研发,将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融入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中,自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每个目标包含多个知识点,通过专业技能这条主线,将各知识点与学习目标有效地串联起来。教材内容的顺序编排,应突出理论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特点,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实施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将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护理职业能力。当然,在使用该教学模式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寻找突破口,逐一加以克服和解决,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使该教学模式得到广泛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燕,姚荣芬,黎彩青. 多层次网站式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方法及测评[J].卫生职业教育,2001(3)
[2]韩卫红,贾位彦,蒋婧. 探索护理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11(2)
[3]肖美兰,王德燕.中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3(12)
[4]周复芋.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几点体会[J].交通职业教育,2011(3)
[5]韩慧娟,邸,吴秋霞,等.临床护理学“一体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8)
[6]张继红.高职教育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2(24)
1 目前《护理礼仪》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护士礼仪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虽然已经有不少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礼仪课程,但是大部分院校的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缺乏护理本身的特色,实际应用时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突出,归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
根据护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护理礼仪》课程为限选课,所以在授课模式上都是沿用选修课方式,对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集中授课,而且是合班授课,上课学生数相对较多,教师不能很好地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几乎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不好。
1.2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差
该门课程的性质是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强,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详细讲解、更需要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如果授课教师仅仅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一些基本概念, 让学生们循规蹈矩地被动接受课本上的知识,很显然就不能与该课程的性质相适应。而且大多数护理礼仪课上,授课教师往往忽视实践训练,也可能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实训开展相对困难等,导致学生是只懂理论,不会实际应用。
1.3 考核方式单一, 无法检测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该门课程实践性很强,然而以往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一般都是沿用传统的选修课考试方式,即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一张试卷,一个总分,则代表了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礼仪知识的融会贯通及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2 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与应用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尝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从授课内容的调整及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入手,另外改变以往的考核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
2.1 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尽可能使礼仪知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从具有普遍性的日常生活礼仪着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注重护理礼仪在工作中的特殊性,使其掌握护理礼仪不同于一般的社交等礼仪,护理礼仪是在一般的社交礼仪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结合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重点讲授和训练学生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中应具有的规范性礼仪,突出护理礼仪的特色[1]。
2.2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通过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2.1 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一些简单的动画或图片配以文字中,可将枯燥的理论变成生动的画面或者动画,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还可适时播放护士礼仪的示范短片,供学生欣赏。
2.2.2 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授课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或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
2.2.3 课堂分角色扮演模式
大学生日常生活空间狭窄,经验阅历不深,但是思维活跃,求知欲、表现欲强,有着接触更多、体检更多的强烈渴求,教师可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性,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精心地设计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锻炼学生的能力。在观看学生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其他同学讨论表演学生的优点及不足之处,通过对表演内容的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礼仪知识的感性认知[2],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2.2.4 实验室训练模式
在实训训练课上,要以实战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遵照礼仪规范认真的练习,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实验室,做到衣帽整洁,头发全部盘起,不可过肩,不配戴首饰,不化浓妆。将学生按小组划分,引导学生对镜练习微笑,做到笑容真挚,语言亲切,注意细节训练。教师要配合音乐教学,尊重学生的情感,以鼓励为主,表扬其优秀之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不到位的礼仪要及时指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项护士礼仪,全面掌握护士礼仪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修养,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
2.3 护士礼仪的考核方法
《护理礼仪》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护士应该具备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整体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并掌握正确的行为举止和仪表规范,以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准确地评判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运用礼仪,称呼礼仪是否正确,举止是否端庄大方等等,因此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尝试新的考核方式。我们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可考察学生对护士礼仪理论的理解,也可以考察其灵活运用的情况,即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30%,平时的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60%,试卷以案例分析题为主要题型。
2.3.1 考核采取随堂考的形式,针对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进行随堂考核,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当场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对各部分成绩进行综合分析。
2.3.2 综合考核主要以场景式考试为主,如:不同的场景:查房场景、接待新入院患者场景、危重病人特护场景等,学生可以几个自由组合,充分自由发挥,进行训练。
2.3.3 充分利用过程性考核的作用。平时学生们的出勤、上课的表现、训练的作业等以及训练课堂的配合程度等也记成绩,都可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
1 目前《护理礼仪》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对护士礼仪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虽然已经有不少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礼仪课程,但是大部分院校的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缺乏护理本身的特色,实际应用时缺乏可操作性,有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突出,归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
根据护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护理礼仪》课程为限选课,所以在授课模式上都是沿用选修课方式,对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集中授课,而且是合班授课,上课学生数相对较多,教师不能很好地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几乎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不好。
1.2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差
该门课程的性质是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强,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详细讲解、更需要专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如果授课教师仅仅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一些基本概念, 让学生们循规蹈矩地被动接受课本上的知识,很显然就不能与该课程的性质相适应。而且大多数护理礼仪课上,授课教师往往忽视实践训练,也可能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实训开展相对困难等,导致学生是只懂理论,不会实际应用。
1.3 考核方式单一, 无法检测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该门课程实践性很强,然而以往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一般都是沿用传统的选修课考试方式,即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一张试卷,一个总分,则代表了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礼仪知识的融会贯通及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2 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与应用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尝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从授课内容的调整及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入手,另外改变以往的考核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
2.1 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尽可能使礼仪知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从具有普遍性的日常生活礼仪着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注重护理礼仪在工作中的特殊性,使其掌握护理礼仪不同于一般的社交等礼仪,护理礼仪是在一般的社交礼仪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结合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重点讲授和训练学生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中应具有的规范性礼仪,突出护理礼仪的特色[1]。
2.2 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通过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请记住我站域名/
2.2.1 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一些简单的动画或图片配以文字中,可将枯燥的理论变成生动的画面或者动画,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还可适时播放护士礼仪的示范短片,供学生欣赏。
2.2.2 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授课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或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综合能力。
2.2.3 课堂分角色扮演模式
大学生日常生活空间狭窄,经验阅历不深,但是思维活跃,求知欲、表现欲强,有着接触更多、体检更多的强烈渴求,教师可根据大学生这一特性,采用分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精心地设计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锻炼学生的能力。在观看学生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其他同学讨论表演学生的优点及不足之处,通过对表演内容的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礼仪知识的感性认知[2],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2.2.4 实验室训练模式
在实训训练课上,要以实战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遵照礼仪规范认真的练习,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实验室,做到衣帽整洁,头发全部盘起,不可过肩,不配戴首饰,不化浓妆。将学生按小组划分,引导学生对镜练习微笑,做到笑容真挚,语言亲切,注意细节训练。教师要配合音乐教学,尊重学生的情感,以鼓励为主,表扬其优秀之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不到位的礼仪要及时指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项护士礼仪,全面掌握护士礼仪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修养,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提高。
2.3 护士礼仪的考核方法
《护理礼仪》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护士应该具备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整体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并掌握正确的行为举止和仪表规范,以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准确地评判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运用礼仪,称呼礼仪是否正确,举止是否端庄大方等等,因此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尝试新的考核方式。我们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可考察学生对护士礼仪理论的理解,也可以考察其灵活运用的情况,即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30%,平时的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60%,试卷以案例分析题为主要题型。
2.3.1 考核采取随堂考的形式,针对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进行随堂考核,使学
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当场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对各部分成绩进行综合分析。 2.3.2 综合考核主要以场景式考试为主,如:不同的场景:查房场景、接待新入院患者场景、危重病人特护场景等,学生可以几个自由组合,充分自由发挥,进行训练。
2.3.3 充分利用过程性考核的作用。平时学生们的出勤、上课的表现、训练的作业等以及训练课堂的配合程度等也记成绩,都可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 统一门户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209-01
引言
统一门户(Portal)是指通过对校园内各种系统和资源有效集成整合,以门户的形式根据用户角色不同(教师、学生、校友和领导)提供各自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与服务,是提高校园核心竞争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级表现形式。它包括了数字化校园信息建设的多个方面,包括办公自动化、校园一卡通、图书馆查询借阅管理、教学安排、学生管理等等。已成为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有效工具。
一、统一门户的发展建设情况
最早提出统一门户概念是在1998年美国美林公司(MER-RIL LYNCH)提出,它的实际意义就是所需要的信息,最开始主要见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统一门户以其个性化、整体性的优点成为Web服务新的发展方向,并且逐步延伸到学校、政府在内的各行各业。
我国是在2002年前后,在学校开始应用统一门户的,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等,它们基本上代表了我国高校门户建设的最高水平,相对来说,我校发展起步较晚,现今数字化校园建设比较滞后,统一门户尚未启动。
二、凯里学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校本科教育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正面临挑战,建设数字化校园就成为了必然。当前,我校正在积极开展校园信息化工作,各个职能部门的应用系统不断建成和投入应用,这极大地方便了日常办公及事务处理。现有的各种应用系统也较好地满足了各项学校管理工作运行的要求,支撑着学校的运行管理工作,保证着凯里学院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部署和推进。
但是,随着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拓展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对相关的应用和信息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初期缺乏统一规划,各应用系统建设各自为政,而往往新的应用系统对数据信息有更为复杂的需求,如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管理时,这些学生的信息在图书馆管理、校园卡等多个应用系统中都会涉及到。但目前的这些系统由于建设时期不同,采用的技术架构和建设情况各有差异,各系统之间的运行管理及维护也相对独立,因而当在处理信息时涉及到多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共用时,需要多个系统的资源整合,会涉及到的跨操作系统平台、跨数据库、跨开发平台等多方面的工作,且数据流程也容易形成混乱,给开发、管理、维护工作带来大量的工作量和难度。
(二)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
由于学校各应用系统的开发多是不同软件平台下开发,各应用系统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效集成。比如同一个人,进入校园网的不同应用系统,可能需要不同的用户名,不同的密码,经常需要在不同位置逐个进入访问,多次登录,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这就缺乏一个统一的访问入口,在一次登录后就可进入到校园内各种应用系统。
因此,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亟需解决的就是信息整合,资源共享,统一入口,身份认证,这就是建立统一门户这个议题,给学校综合信息服务的便利、完善和高效提供可靠服务。
三、统一门户的建设思路
简要的说,统一门户是整合学校资源、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个平台,同时建立统一门户对提升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力也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里,任何一个访客比如家长、在校生、决策者都能够看到这所大学的所具的品味和实力、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提供的信息与服务。在这个意义上,打造好统一门户,不但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促进服务质量,还可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当今的数字化校园应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研究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中枢,应该是以统一门户为主的学校各类资源。因此,建设好统一门户这个服务平台,也是学校搞好信息化教育与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针对凯里学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统一门户建设关键解决好以下方面。
(一)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统一门户的灵魂所在应是信息的整合与共享,也就是信息的集成,正是因为集成,使得数字化校园中的信息整合共享问题得以解决。集成主要是指数据、应用、表示等几个层面,可以根据所需情况制定不同的集成策略。对于当前学校现有的应用系统,如果因为统一门户把其原有的应用系统用统一门户的Apl重写。只能是采用热插拔的模式,使原有应用系统像插件一样整合到统一门户之中。
就学校现有的应用系统和网络环境,整合时可把各应用系统(包括B/S构架或混合架构)应用在一个安全、标准的框架下整合到在统一门户中,比如教务管理、财务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等。此种自由组合的模式,可有效提高整个校内软件系统的集成度,同时可方便的将其它新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以实现各应用系统间数据的实时更新和交流。
(二)单点登录和统一身份认证
单点登录是用户只在某个入口处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集成的应用和服务。用户可方便的在多个应用系统间进行登录切换,可以不必再次输入用户的身份信息。统一门户通常是通过在Web页面中的表单中所提交的用户名和密码,由登录点进行认证以进行登录。实现单点登录的关键就是统一身份认证。
统一身份认证的主要思想就是由一个全校范围内唯一的认证服务系统接管各应用的认证模块,各应用系统只需要遵循统一认证服务调用接口即可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过程[2]。统一身份需要有认证服务器,以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认证请求,并将该用户的密码和身份信息与用户信息库中数据进行对比加以验证,向用户返回成功或失败的认证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用户的身份信息及密码和在网络上传输的安全性,可以由认证服务器中的安全认证协议提供保证。值得一提的是各应用系统只需保留角色和权限控制,其它由应用系统自行管理,从而简化应用系统中用户管理模块的建设。
(三)制订应急预案
由于统一门户是将多个应用系统集成在其中,因此当门户系统遇到突况无法访问时原因可能就会是很多的,比如硬件、网络、数据库、应用子系统、转发机制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如果一时无法找出原因,应事先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设计一套规范的检查机制,以使系统尽快通过备用的系统进行恢复。
结束语
建立统一门户,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也是建立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统一门户不仅可以有效序化校园各类信息资源,规范化校内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而且有利于降低信息化应用总体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 实习 权益 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1导论
大学生是我们对特定人群的定位,汉语词典中的定位是指正在或者已经受过大学教育的一群人。大学生的教育客体的身份和国家对于大学生教育目的的期待使得其备受关注,大学生也因为其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被人们寄托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近些年来,我们也已经发现到在课堂教育和知识灌输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实践能力方面暴露出的不足也同样引起人们的关注,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的脱节,知识储备和知识实际运用并发挥成效之间的长时间差使得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面临诸多问题。认识到这一方面,我们适应性的在大学教育中加入了大学生实习经历学习的这一更加注重实践性质的教育阶段,旨在解决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教育脱节问题,为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提供一个过渡地带,促使大学生更好的适用社会生活。
这里我们探讨的实习阶段,是专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社会实践教育的过程,是在校大学生确定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切实参与工作学习的阶段,重点强调的是实践性质的学习和适应的教育目的。是既不同于《劳动法》中所规定的试用期,也区别于行政、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中所指代的见习期的一种主体特定的实习教育阶段。然而,正是因为其特殊性,这样一种旨在促进大学生适应实践工作的过渡阶段教育,却在实践中引发了许多关于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的定性和权益的保障等问题。其主体的特定所引发法律关系的不确定性,法律规制方面的欠缺等使得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面临很多问题。下面笔者就对其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2大学生实习期间面临的权益侵害分析
大学生实习期间的特殊性的定位问题使得大学生在实习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实习这一教育和实践兼得的活动目的的实现,而且对于实学生自身的权益保护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由于目前社会劳资关系紧张的固有社会背景,学校每年招收人数的扩张,大学生数量的剧增,与之对照的是就业单位的饱和,可供选择岗位的有限,人才流动的集中等等问题,导致了这种优劣地位的区分。用人单位居于“主位”的优势地位使得居于“从未”的大学生在激烈的择业环境之下更容易面临不公平的待遇。这也符合通说的强势地位的侵权行为,这当然也是弱者最容易面临和最需要救济的领域。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9成以上的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权益都面临过或多或少的侵害,37%的实学生在实习中都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成文的实习协议,7成以上的大学生在实习期间都遭遇过无故辞退、被迫加班和克扣工资等侵害权益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大学生实习中遭遇的现状,我们将简要地分析和总结出当前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主要面临的几类问题,以期待在立法建议中更加有针对性的得到解决,从而维护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
2.1身份地位的模糊
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之所以频遭侵害而又缺乏保护和救济,其中在基本性的,也是其它问题出现的根源性的一点就是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普遍面临的身份地位不明确的问题。大学生本身群体的特殊定性使得其在实习过程中并不等同于一般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的实习待遇。关于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身份问题,如上述对于大学生实习期间的特殊定义,是指未毕业大学生在单位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更加侧重于教育的目的,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切合性和关联性问题。因此,大学生在社会实习中兼具学生身份和实习单位实习员工,即劳动者的身份。这样的双重身份问题使得大学生在实习中面临的问题很难定性,也就是涉及到了大学生实习中权益受到侵害的法律关系的归类问题。
研究身份问题,也就必然涉及法律关系问题。大学生实习期间有三个法律关系主体同时存在,即学校、实学生、实习单位,因此,这其中的法律关系也就涵盖了学生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之下,处于其中的大学生的身份的定性就变得极其复杂,在实践中就极容易面临一些冲突和问题,也就导致了大学生权益受损的问题。
2.2劳动利益受损
通过调查,目前无故辞退、被迫加班和克扣工资,列在大学生实习中权益受损现象调查的前三位。还有大学生在实习期间过低工资甚至无工资的劳资不等价的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被大家习惯的“正常现象”。调查中不少企业给大学生的实习工资甚至低于当地的生活最低补助的标准,还有甚至直接利用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现状打着和学校交流办学的旗号直接不发放工资。这些现状的出现对于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利益侵害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合理发放,工资和工时的法律要求因为大学生实习的特殊性质而不能在其中起到很好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从而使得一些企业有了可趁之机,借大学生实习的期间对其劳动利益最大限度的剥夺,当然不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
2.3责任主体不明确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很容易面临一些权益的侵害,除上述关于劳动权益的侵害之外,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实习期间面临的人身财产权益的侵害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遇的人身财产权的损害之时,由于其身份的双重属性导致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互相推诿,致使其被侵害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救济,这也是关于大学生实习期间面临的权益的侵害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对大学生实习期间面临的权益保护的立法对策
针对上述关于大学生实习期间面临的问题的几类归纳和总结,我们有必要提供一些立法的建议来解决大学生在实习过程面临的权益救济的困境,从而真正使得大学生实习这一实践性的教育阶段成为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从而在保障大学生实习期间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社会化身份的转型。
关于大学生实习期间的立法建议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大学生实习期间身份的确立,法律关系的明确,尤其是涉及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定性问题上的明确化,和关于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资工时等劳动利益的保障,以及在其人身财产权益遭受侵害的救济问题上的立法建议。
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对于劳动者的保护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体系,在一般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中对于身份地位确立,劳动利益的规范,以及权益的保障和救济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的保护,其实简单的来分析,其也应当属于广义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范畴之内,下面就选出几个比较重要的代表性的法律来分析将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纳入现有法律体系的可行性。
3.1劳动法
《劳动法》是对于劳动者权益保障最基本的法律,我国的《劳动法》中对于劳动法的适用主体的范围是采用的排除式的方式,即在《劳动法》中列明了公务员、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不适用劳动法。对于这项排除适用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劳动者并没有被排除在外。其次,通过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实习期间虽然没有完全摆脱学生身份,但是在实习期间其绝大多数甚至全部时间都是用人单位的劳动时间,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实习者的要求也大都同普通员工一致,并且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心智也达到了国家对于劳动者的要求,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能力,享有国家赋予的劳动权益。因此,主要把大学生劳动者的身份简单化的归于劳动法中一般劳动者的法概念中也是合乎情理和法理的。一旦对于大学生实习劳动身份进行了确定化的界定,关于大学生实习期间面临的各项问题也就可以参照一般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方法来实行,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也就可以顺利实现。
3.2劳动合同法
我国《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到了劳动合同的具体权利义务问题和责任的配置问题,但是并没有涉及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的分配,通常我们在之前的理解看来,签署实习协议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规制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的具有约束力的效力文件。然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学校在实习中的介入,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委托关系存在,以及用人单位的优势地位所影响,在实际的大学生实习阶段关于实习协议的效力是十分微小的,很多涉及到工资工时的条规都是由用人单位规定的,更有甚者在实习过程中不签署实习协议,使得面临很多问题难以有效的解决。
对此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与非全日制用工的做法,单独一章节的来规定关于大学生实习期间权利义务和责任的配置问题。可以比照着一般合同的权利义务的要求,明确的规定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资的最低限度和最长工时,规定大学生实习期间劳资关系的确立变更和终止的各项具体的规定,使得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权益做到有法可依。而且基于法律的强制性的要求和保护也必然强于实习协议的约定效力,能更加有效的保护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
3.3保险法
关于大学生实习期间面临的侵权问题的救济一直是个很难权衡的问题,大学生在实习期间脱离学校的管理而进入用人单位,其在用人单位遭受的人身财产的损害理论上应当用人单位承担保障义务和赔偿责任。但是,用人单位为大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岗位,在性质上分析是具有一定社会和教育意义的,在用工状况紧张的当下,如若要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很容易导致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责任承担而拒绝提供实习机会。如此看来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障除了单纯的法律责任配置外还包含社会责任的分摊,因此,笔者主张可以运用保险制度来实现大学生权益保障的这一目的。
我国现行的《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制度的规定涉及到了一半的保险制度和强制的保险,在这里针对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主要是关于强制保险的问题。即可以在大学生实习之时强制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为实习生构买实习期间的保险,这样倘若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遭受到人身财产的损害就可以依靠保险的赔偿获得最基本的救济保障,就不会出现学校和用人单位互相推诿的现象,对于利益和损失做了良好的分配,这无疑是解决大学生实习期间面临的侵权行为的一个有效的解决机制。
4小结
大学生实习期间的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实现大学生实习目的的关键,对于大学生实习期间面临的问题的发现和分析,是大学生权益保护的前期步骤,在当前的法制大背景之下,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维护大学生实习的良好实习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上述笔者关于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在现有法律体系内提出的立法建议希望对于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提供有效的借鉴思路,真正促进大学生实习过程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全兴.劳动法[M].北京:法制出版社,2004.
[2] 苗绘.民法事务中的法律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 沈月娣.和谐校园的法律保障及高校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20.
[4] 陶书中,王佳利.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2006(1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0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趋势[1]。急性期治疗出院后,部分患者因医护不当而再次住院,甚至合并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作为住院护理的延伸,能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延伸到患者的家庭[2]。我院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把高血压护理从医院延续到家庭,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介绍如下。
延续护理的实践措施
出院前的准备: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是把护理从医院延续到家庭的第一步。宣教的对象是患者本人和陪护,宣教的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如高血压的病因、诱发因素、预防和治疗常识,如何及早发现和识别并发症的先兆,心理情绪对高血压的影响,心理护理对病情稳定的义意和作用,改变可能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讲解饮食、特别是盐、酒的摄入控制对高血压的重要性。讲解坚持服药治疗的意义,适当的劳动和运动对控制高血压的作用,使陪护具备家庭护理的基本知识,以满足延续护理的需要。
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协作:患者出院时既通知家庭所在地与我院协作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本次发病的住院治疗护理经过,延续护理措施,出院后的注意事项等。延续护理由我们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监督,患者家属操作的三级共同参与模式。根据病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护人员每1~3周上门巡诊一次,必要时随时上门服务。测量血压观察病情,指导监督延续护理的实施与效果,并随时和我们联系。
随访与巡诊:患者出院后即可用电话随时获得后续护理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我们规定对近期出院的患者每周电话随访1次,以后根据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电话随访的时间。随访的内容包括,出院后的服药情况、血压壮况、饮食量及心理变化、康复的程度等。每次随访的结果入个人随访档案存档,综合随访档案的信息,决定巡诊的时间和路线,随诊前和当地卫生服务站取得联系。
延续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级共同参与的延续护理方法,通过出院前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改变的不单纯是患者的生活方式,而是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使患者整个家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和谐的家庭关系[3],由家属直接操作的延续护理,其亲情程度无与伦比,患者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都达到了延续护理的目标要求,有效地改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康复时间,特别是饮食的调控和心理护理由家庭成员实施,甚至超过住院护理的效果。
讨 论
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患者家属共同参与的高血压延续护理的成功经验,诠释了医院健康教育的价值,延缓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住院率,节约了有限的卫生资源,不同程度地缓解了“看病难”、“住院难”。同时密切了二级医院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关系,合理的使用了医疗卫生资源,又有利于新医学知识、理念的传播和普及。就患者本人来说,节省了医疗费用和人力,改变了患者全家人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但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三级共管的护理模式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有积极意义,用于需要康复师参与的疾病仍有欠缺。探索适用于更多疾病的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再就是健康教育在延续护理中呈现出了它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护士的角色已从单纯的病人照顾者,转变成为了病人的施护者和健康教育者。探索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措施是我们的工作努力的又一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爱华,德法,王小男,等.住院高血压患者遵医嘱用药和生活方式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4,9:660-662.
关键词:数学语言;互译;
数学语言中的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是一种有别于自然语言的科学专业化语言,是人类数学思维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表达形式。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语言与符号的使用能力是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工具。
数学语言归纳为三种形式,即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普通语言(包括口头的普通日常用语)。同一数学研究对象,往往可用不同的语言形态表达。
普通语言(也称自然语言)比较自然、生动、通俗。中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理等多以普通语言的形式叙述。
图形语言(函数图象、几何图形、图式、表格、集合的韦氏图等)易引起清晰的视觉形象,直观、明了、易懂。图形语言则是作为普通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补充,为数学思维活动提供直观模型,变抽象为具体。
数学所特有的符号语言与普通语言相比有其简单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数学符号语言除了较大地简化复杂的理论和数学问题解决的操作过程之外,还为数学的发展和创造起着重要作用。
如,当学生听到或者读到“增函数”概念时,他应该能联想起增函数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在单调区间内,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普通语言)。图象在单调区间内从左到右呈单调上升趋势(图形语言)。而如果能够针对某个具体函数,说出或写出“对于任意两个属于单调区间的x1,x2,如果当x1>x2时,都有f(x1)>f(x2),则说f(x)在这个单调区间上是增函数”(符号语言),那么也就会判断一个函数的增减性了。三种语言形式从不同方面表达了问题的共同性。也即同一数学问题的多重性表达。
正因为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注意数学语言的掌握,特别是不要为众多陌生符号的使用所“吓倒”。这就如同怀特海所指出的:“由于大量的数学符号,往往数学被认为是一门难懂而又神秘的科学。当然,如果我们不了解符号的含义,那就什么也不知道。而且对于一个符号,如果我们只是一知半解地使用它,则也无法掌握和运用自如。……但是,不能认为这些术语和符号的引入,增加了这些理论的难度。相反地,这些术语和符号的引入,往往是为了理论的易于表达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数学中,只要细加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极大的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以不同的数学语言信息形式进行沟通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语言的分辨、理解与使用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所以,数学学习中对学生的分辨、理解与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要求必然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学习,它除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输入信息、快速和灵活处理信息、正确输出信息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从一种语言形式转换到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形式与所表达内容的正确联系,能将自然语言数学化,数学语言符号化和图式化,以及进行各种数学语言之间相互沟通”。[1]“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掌握数学语言,包括接受和表达两种方式,二是帮助学生掌握好非数学语言和数学语言以及各种数学语言的互译转化。”[2]
数学语言各种形态之间的互译是指一种语言形态向另一种语言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与翻译。在数学学习中各种语言形态之间的互译,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为合理、简洁、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铺平道路。
数学问题通过阅读理解、抽象思维、推理演算,直到问题解决,实质上是数学语言各种形态之间的转化或互译过程,也是数学语言各种形态的表达。以下通过几个教学实例的解析,谈谈三种数学语言形态之间互译以及在解题中的应用。
普通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译
例1 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
A. 2
B.
C. 5
D. 6
【分析】 先将普通语言转换为数学符号表达式:
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则,
长方体所求对角线长为:===5
所以选B。
【评析】本题解答关键是在于将两个已知和一个未知转换为三个数学表示式,也即普通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观察和分析三个数学式,使用配方法将三个数学式进行联系,即联系了已知和未知,从而求解。
对于数学建模题型,一般都是以普通语言的形式叙述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时,在信息提炼的过程中,受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影响,无法将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相联系,直接影响着实际问题数学化,以至于无法下手解题。
例2 长方体枕木的分散荷载是平均分布在枕木上的荷载,以枕木每厘米长度上荷载多少千克来计算,并称不致枕木被折断或发生永久变形时所承受的最大分散荷载的安全分散荷载。实验知道:枕木的安全分散荷载是跟它的宽度 b 成正比,跟它厚度 d 的平方成正比,而跟它的长度l的平方成反比。
(1)现有一根枕木,如果将它以长边为轴翻转90°,即让它的长度不变,原来的宽度变成厚度,原来的厚度变为宽度,则枕木的安全分散荷载将如何变化?
(2)现有一根圆形木材,截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枕木,木材长度即为枕木长度,试问如何截法,才能使得枕木的安全分散荷载最大。
【分析】(1)理解题意,写出原分散荷载的符号语言表达式为
翻转后荷载的符号语言表达式为 两式相比得:
当厚度大于宽度时,翻转后荷载变小,当厚度等于宽度时,翻转后荷载不变;当厚度小于宽度时,翻转后荷载变大。
(2)设圆柱形木材的横截面半径为R,则 b2 + d2 = 4R2
木材长度不变 y = bd2 最大时,分散荷载最大
,此时。
故当截取枕木的厚度是宽度的倍时,安全荷载最大。
【评析】解答数学应用题必须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准确、恰当地实施普通语言向符号语言的转化,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和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的互译
例3 如果实数x、y满足等式(x-2)+y=3,求 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若用代数方法设=k代入求解较繁。理解符号的几何意义,问题转译为圆上动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范围问题;也即过原点与圆相交的直线的斜率范围问题。只需求出两个与圆相切的直线的斜率即可。
例4 设a、b是两个实数,A={(x,y)|x=n,y=na+b} (n∈Z),B={(x,y)|x=m,y=3m+15} (m∈Z),C={(x,y)|x+y≤144},讨论是否,使得A∩B≠φ与(a,b)∈C同时成立。(85年高考)
【分析】集合A、B都是不连续的点集,“存在a、b,使得A∩B≠φ”的含意就是“存在a、b使得na+b=3n+15(n∈Z)有解(A∩B时x=n=m)。根据主参数a、b的不确定性,用动的观点看待之。则此问题可转译为普通语言表述:动点(a,b)在直线L:nx+y=3n+15上,判定动点(a,b)与圆x+y=144的位置关系。问题转化为判定原点(圆心)到直线L:nx+y=3n+15的距离。
【解】 由A∩B≠φ得:na+b=3n+15 ;
设动点(a,b)在直线L:nx+y=3n+15上,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3(+)≥12
n为整数
上式不能取等号,故a、b不存在。
【评析】此题对集合符号语言的理解与转化为点集(即曲线),特别是对“存在a、b,使得A∩B≠φ”的含意(几何意义)的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题也属探索性问题用数形结合法解,其中还体现了主元思想、方程思想,并体现了对有公共点问题的恰当处理方法。
例5 解不等式:。
【分析】 若应用常规的方法解此题:即平方、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将其化归为有理方程进行求解,其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注意到不等式左边的结构特点,即可化为:
这时化静为动得到一个平面区域:
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a = 4, c = 3的椭圆及内部区域:
再以静制动,令y = 2可得原不等式的解为 。
【评析】此题典型体现了数学解题过程中动静的互相转化。也体现了符号语言向图象语言的转化,因而使得问题由抽象变为直观形象而易于解决。
普通语言与图形语言的互译
例6 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题用两边平方、整理、讨论的代数方法解决较繁。如果构造函数和,便可利用函数图象的特点,使问题便于解决。
解析:设,,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它们的图象,如图2。
不难看出当直线过点(2,0)时
这时,在定义域范围内
不等式恒成立。
时不等式恒成立。
【评析】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把普通语言转译为图形语言,利用函数图象的特点,使问题变的直观易解。
例7 求边长为1的正方形所在平面内的任一点到正方形四个顶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分析】 这是一个以普通语言形式叙述的数学问题。我们不妨根据其几何意义用符号表示:
如图3 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内的任一点,求f(P) = PA+PB+PC+PD的最小值。
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有A(0,0),B(1,0),C (1,1),D (0,1)。
设P(x,y), 则
f(P) = PA+PB+PC+PD
=
面对此较复杂的式子一时难以下手,根据其特征,考虑复数方法解决,将其赋以复数符号语言:设z1=x+yi, z2=x+(1-y)i,z3=(1-x)+yi, z4=(1-x)+(1-y)i。则
f(P) =
==。
其中,等号当且仅当x = y = 时成立。所以f(P)的最小值为。
【评析】本题体现了普通语言与符号语言,符号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辅之以几何意义的直观想象,对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方便。
由以上几例可知:数学语言的三种形态,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合,不同语言形态间的互译能力是数学能力素质的基本要素之一。平时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对学好数学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教育;护理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现代护理趋势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身心、社会及文化等需求,按护理计划、护理方案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和社区保健,这也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长期以来,我国护理高职教育一直沿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模式,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也一直是临床医学专业的翻版,并未摆脱学科式的课程设置,没有体现现代护理专业特点。因此,护理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医学基础课程是护理高职教育的基础内容,其课程设置及衔接是护理高职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重点。我院从2010年以来,通过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合作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将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全面创新性整合,应用于2011级护理学生,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择我院2010级、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该专业两年的录取分数不同,且文理兼招,故为了避免样本差异造成的统计错误,分别从两个年级入学成绩、性别、年龄、生源类别随机挑选了无显著性意义(P>0.05)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组(实施旧方案):2010级312名学生,实验组(实施新的课程整合方案):2011级322名学生。
2.方法
(1)组织专业教师设计调查问卷
组织校内专任教师及外聘教师将现有的医学基础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梳理,罗列知识点,按照重要、一般、不重要三个层次制成问卷,添加补充栏,补充栏中为被调查者认为需补充的医学基础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问卷分别分发给本院56名教师及8所实习医院共64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包括护理部主任、实习科室护士长、骨干护士),收集问卷并进行调查分析。
(2)构建护理高职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通过收集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同时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重新整合,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整合为《人体结构与功能》;病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整合为《人体疾病学基础》;药理学添加部分内容改为《用药护理》,形成了三门课程组成的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3)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课程设计
在基础教研室内组织精兵强将成立课程改革小组,根据新整合的课程重新编写课程大纲、课程标准,制订学期课程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注重与护士工作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准确描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重新编排,处理好重复内容,适当增加综合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对各课程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给予意见和建议。
(4)课程实施及评价
根据修订的课程大纲和课程标准,按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组织教师进行备课研讨,广泛采用病例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实施,学期中与学期末分别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反馈情况,课程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检查课程实施的结果,总结实践经验并改进。
2010级学生通过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5门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分别参加理论考试,其中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学、药理学4门课程还组织了实践考核。课程整合后2011级学生只进行3门课程学习,分别有3门课程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将2010级312名学生8门理论课程成绩取平均分,实践成绩取平均分,2011级322名学生分别取理论、实践平均分。
(5)统计学方法
三、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护士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尽合理,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课程模式仍沿用学科系统化模式,注重系统化知识传授,忽略了技能型人才的主旨特点培养,这与我们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背离,高职护理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随着护理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借鉴了国际护理的成功经验。比如,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护理独立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都明显少于我国,而有较大比例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临床知识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设置,实现了综合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已被我国许多示范高职院校所采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受到师资缺陷、实践条件的限制,该体系不能被所有院校推广。鉴于我校建立医学专业年限短,师资普遍年轻化的特点,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学改革意义深远。专业基础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同时,对学生综合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其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系将现有的医学基础课程重新整合,以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又避免重复,突出了护理职业特点,体现“必需为本,够用为度”的宗旨,将护理专业教学与护理职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内外高职人才市场形势。新的课程整合淡化了学科,节约了学时,提升了整体性,使学生能将知识互相联系,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研究结果令我们满意,但是在改革中也发现一些突出的矛盾问题。例如,整合后的课程对师资队伍的要求较高,新聘用的青年教师一般难以胜任教学任务,开发教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大班授课教学效果不佳,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衔接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等。这些矛盾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婚前医学护理保健;现状;思考研究
作者:李珍玉,赵冰,朴冬玉
【中图分类号】R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74-01
为确保婚前双方是否有存在生育疾病和影响婚姻的疾病,婚前医学是非常必要的。婚前护理保健是妇幼保健卫生的一部分,在医学及优生的角度,婚前检查对婚后家庭是否幸福美满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对优生优育十分受益,下一代的体质得到提高[1]。为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婚前医学保健的工作现状,现将2010年-2012年期间在保健院进行婚前医学检查情况及疾病查出率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2012年期间,在保健院进行婚前检查的未婚男女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1.2方法
将2010年-2012年期间的婚检人群作为整体样本,以整体抽样以及分类统计的两种方法,对本组样本检出疾病情况实施分类统计。
2结果
2.1婚前检查情况
2010年-2012年保健院婚前检查率平均保持在97.33%左右。自2003年新婚姻登记法的实施,强制婚检制度被取消,婚检率急速下降,这对未来婚姻及下一代的问题存在很大的隐患,保健院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优生优育率,保健院采取实施非强制性的免费婚检,使这一现象得到有效改善[2]。具体内容详见表1.
3讨论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历史学习评价 学生自主测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基本形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都在发生转变。但在实际课程改革中,人们更看重的是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弱化了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从终结性方面看,对普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依然是升学考试;从过程性方面看,对平时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估就是一些形成性的测验。考试的形式依然是地区性或学校性纸笔测验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能会因记忆具体信息而取得良好的测验成绩,但却因此会丧失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意能力,更遑论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
历史学科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但由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原因,往往导致课堂历史学习的艰涩无趣,经过阶段性的学习后,一提起历史测验学生便如临大敌,于是猛读课本,大背一通,这就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的规律性现象——背得分现象这也是当前学生提高历史成绩的唯一可靠通道,但却扼杀了历史教学的蓬勃生机.埋葬了历史本身鲜活的生命,违背了历史学习的真正目的——人文教育。测验本应当是对阶段性历史学习的可靠评价.事实上则成了历史学习的杀手和坟墓。时隔不久所记的历史知识也就所剩无几了。考好的沾沾自喜,心存侥幸,没考好的怨声载道.甚至诅咒考试.几次测验之后,学生就丧失了测验的信心从而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厌恶之情。难怪有学子这样写道:“上了大学后我愧对历史老师,因为我将中学所学的历史知识全部还给了老师。”甚至有的历史老师也对学生忠告:要提高历史成绩.反复记忆而已。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历史学习评价的深刻反思。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忽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将测验手段的简单化和测验功能错误定位。我认为阶段性测验不仅是考察历史学习的结果。更应该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过程;不仅是历史学习评价的一种手段.更是历史学习延续的一种方法:不仅是历史知识水平的检测。更应该是历史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如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变历史测验的评价机制.来改变学生对历史测验评价的态度,甚至能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当前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全球“是对传统认识论教育观念的一场革命性挑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他对我们研究教育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学习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接受新信息、新概念、新思想时.应把它们同脑海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同化、顺化、平衡三种途径,通过活动使主体和客体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建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新的认识的产生。对概念、规律等学科知识的准确理解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对旧认知进行修正、转换、利用的基础之上的。
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将历史学科的阶段性(形成性测验设置为学生自主测验.即在一个教学整体结束后,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命题、编卷、测试和评价活动,它区别于传统形式上的统一命题测验,将教学评价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彰显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教学活动模式中能引导学生同化新知识,变革旧认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真正的活动中动手又动脑,大胆地进行探索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自主命题。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过程和学习的结果.新旧认知间只有建立某种联系才能产生意义.否则.就是机械的换句话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自主测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命题、编卷、自主测验和评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统一命题测验形式. 学生有了当老师的乐趣,可以像老师一样出卷让同学做,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刺激,提高了学习兴趣,改变了对枯燥的史实、概念和规律不愿探究的习惯。在命题、组卷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整理知识,查阅参考,深入细致地思考,精心设计试卷,在对原有认知同化、顺化的过程中,重建新的认知,直至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从而实现历史学习在认知上的主动重建的目的,学在乐中,乐在学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趣,在测验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艰辛,实现师生思想上、心灵上的沟通。
二、自我学习。主动探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主动建立新旧认知之间的联系是认知发展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是发展学生能力、改变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关键。自主命题测验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对知识进行系统的重新梳理.发现自己平时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感受其他同学提出的新观念、新思想,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加以应用.从而实现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这些都有利于旧认知的改造和新认知的重建。
三、互助合作,培养能力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和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 ygotsgy)。后获得长足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代表人物,如 科恩伯格(Kernberg)、斯滕博格(Sternberg)、卡茨(Katz) 、斯皮罗(Spiro) 、布朗(Brown) 、布朗斯福特(Bransford) 、乔纳生(Jonassen)等。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其基本观点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后人发展了该观点,认为认知是主体能动选择、积极构建意义的过程。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形成新的信息认知。首先,学习者选择信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假设,并最终做出决定,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内化并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着眼于选择并处理学习内容,使其难度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规律,完成学习任务。
二、多媒体英语教学交互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无论是语言学习的口语形式或是书面形式,无疑都要经过输入(听和读)和输出(说和写)两个过程。在语言输出的技能锻炼过程中,很难利用多媒体丰富的材料资源轻松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原有的知识体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复练习,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和经验。在多数的多媒体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件和教材中的内容,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其主动性和创作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然而学习效果很差,语言运用方面的锻炼甚至不如传统的英语课堂。
如果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研讨相结合的形式,一方面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能够逐渐内化成独立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实际的训练,不再是纸上谈兵。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不言而喻。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学手段单一,学习过程枯燥,学生缺乏积极性和兴趣。而重视交互度之后,语言教学更注重学生个体特征,加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语言的时效性,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使学生获得了更多新颖、直观和感性的认识,促进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多媒体英语教学交互度的教学模式
所谓交互,是指个体与个体或者个体与小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到教育学方面,是指学习者在认知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同学或者媒体的交流,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或方式。
(一)师生间的互动。
多媒体技术具有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特征,弥补了传统教学以静态的板书教学为主的不足。但是,由于传授的信息量较大和课时的限制,单纯依靠多媒体课件,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程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杜绝单纯的灌输知识,应灵活运用肢体语言,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应当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循循善诱,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在多媒体资源的帮助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他们提前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学校局域网和同学们交流,给学生在线指导。要求学生整理资料,做成课件,供日后课堂陈述用。
(二)学生间的互动。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语言、图像和声音多重刺激下左右脑并用,进行大量的仿真交际,使得英语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研讨小组,鼓励他们在组内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加入某组的讨论,帮助组织和解决难度较大的语言问题。讨论过后,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做课堂陈述。陈述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用课件的形式展示学生在课前搜集的资料总结;一是转述小组讨论预设思考题的结果。
通过这种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讨论,在交流中学习和深化认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将传统课堂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意义构建过程,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学习。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方法,促进新阶段的教学改革。教师应该正确的将其运用,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长处,并注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顾佩娅,方颖.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辅助项目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法;对口高职;护理
课题项目: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5010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源自儿童认知发展论,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对中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2]。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普专对口高职学生可通过自己已经学到的内外妇儿等临床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体会,对护理学专科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进行意义构建,并在相互之间的讨论、协作中得到完善与提升;而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及查阅最新的临床进展和研究文献,帮助学生完成每个知识板块的意义构建,成为促进者。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和2015级对口高职学生,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将2014级两个对口高职班作为对照组,采取与普专护理相似的以讲授法为核心的传统基础护理教学法,而将2015级四个对口高职班作为试验组,采取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回顾―查新―讨论―总结―实践”的教学方法。
1.2 研究方法
在新型教学法中要求教师事先将所涉及班级分为n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小组长,教师在每一次上课之前将下一次上课学习单元任务进行概括介绍,并辐射相关知识链接及拓展,分配给每个小组完成。每个小组要完成该知识版块的理论课上的课堂主题汇报和实验课中的实验讲演。在每个主题的汇报讲演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位同学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课堂主题汇报理论框架或者必要知识点由教学大纲控制,实验讲演汇报由教学视频控制,每位学生在汇报前需要准备自己试讲的资料,如果在准备中有所困难,应该由团队协作和老师指导完成。
1.3 考核方法
1.3.1 平时学习考核
平时学习考核成绩比例共占总成绩的20%,主要包括:
(1)采用考勤和对课堂情况观察的方式考核学生上课出勤率、上课纪律、布置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情况,成绩比例分配为10%。
(2)采用观察与记录方法,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为10%。
1.3.2 实践活动考核
实践活动考核成绩共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课堂主题汇报和实验讲演训练两大方面。
1.3.3 期末笔试考核
期末笔试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采用纸质闭卷考试进行考核。
2 结果
研究过程中,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试验后,试验组《基础护理》成绩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并且在假定对照组知识掌握程度、课堂参与度、上课的兴趣性、学生自我感觉综合素质提升度均为2.5分情况下,请试验组同学对新型教学教学方法进行评分,评分控制在0-5分,以对照组教学法为对比基准,得出以下结果:
从表中可以得出,学生对四个维度的评分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教学法评分,表示学生高度认可这一教学法,并且在综合素质提升度这一栏尤其明显。
3 讨论
3.1 新型教学法有利于对口高职护理学生提升学习质量
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为指导的“回顾―查新―讨论―总结―实践”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回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知识,并结合自身实习或临床工作对基础护理操作的领悟,查阅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查阅文献、课堂讲授、沟通协作以及动手能力。并且,此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使基础护理学课堂讲授训练、实验技能讲演训练与临床岗位需要“零距离”对接,最终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提升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质量。
3.2 新型教学法促使学生向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型
该课程要求学生对基础护理课程内容有总体认识与熟悉,具备一定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医学基础知识及内、外、妇、儿专科护理知识,并对临床护理基础操作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问题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具有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和对本课程有兴趣、有学习的意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夯实学生的基础护理知识,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锻炼敏锐的观察分析和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在正确的护理理论指导下,应用护理程序独立完成护理技术操作,以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对信息的整合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及人际沟通等能力,为学生再次实习或就业夯实基础。
在研究中,也发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个体性、情境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知识探索范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挥,然而,过分关注,会使这种理论陷入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之中[4],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引导其追求知识的普遍性。同时,因学生毕竟是大专在读,无论是学习自觉性及文献查新能力上都有限,因此,在同学试讲过程中,其余同学容易走神,在后续的调查中,也发现了此种现象。对于学生试讲,其余听课的同学因为其是学生,容易开小差,因此,如何在试讲中提高学生整体听课效率是此种方法中一个重要难题,需进一步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