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第1篇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教师要突破常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达到效果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德国教育家斯第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学生能依据语言环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言之成理地理解课文时,教师就该给予肯定。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使学生不迷信、敢创新。

二、要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贫瘠的土壤是生长不出茁壮的禾苗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求知欲。学而创,创而学这是创新的根本途径。青年具备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其次,培养好奇心。将蒙昧时期的好奇心向求知时期的好奇心转化,这是坚持、发展好奇心的重要环节。要对自己接触的现象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要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再次,培养创造欲。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要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没有更简捷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盘旋。最后,培养质疑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因此,要鼓励青年大胆质疑,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最佳方法,从多角度培养青年的思维能力,激励青年创新。鼓励青年提问,大胆质疑,是培养青年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提出问题是获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发展。一定要以锐不可当的开拓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既要尊重名人和权威,虚心学习他们的丰富知识经验,又要敢于超过他们,在他们已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创造。

三、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刨根问底,凡接触同类事物,就主动地选择新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对培养学生学习新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的阅读教学,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鉴赏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要努力的创设创造性思维

(一)拓展读物内容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和想象,挖掘创造想象的潜能,以此拓展读物内容的想象空间。“在任何创造活动中,创造想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创造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必要重要条件”。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闪烁着耀眼的火花。人类的想象力很大程度是指向未来的。这种面向未来的思维品质也是学生形成坚持探索、追求赶上目真理品格的必备因素。

(二)唤醒参悟生活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由于满足提供应试直观需要,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远离生活,成为象牙宝塔。脱离了生活的阅读必然成为空谈,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只能是奢望。所以,参悟生活的情感体验的缺失正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创造性思维培养功能的病根。

五、要发展良好健康的创造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2篇

[关键词]创造意识 创造精神 创造性思维 创造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60

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型的时代,需要具有知识积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术型人才。教师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培养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有新意和逻辑的独特思考方式。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深入事物的内部,看清其实质,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有创见、有新意的想法。更确切地说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之养成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发散――体现思维的活力

发散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发散性探究,寻求不一样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具有创造性、发散性、多样性、流畅性等特征。根据心理学理论,一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是这个人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发散思维能力有多强,他的创造力就有多大。教师可以把发散思维的训练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某工程队要修一条全长40千米的道路,前4天已修完整条道路的20%,按照这样的进度,还需几天才能修完这条道路?并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尝试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自主完成,方法多种多样:1.40×(1-20%)÷(40×20%÷4)=16(天);2.40÷(40×20%÷4)-4=16(天);3.1÷(20%÷4)-4=16(天);4.(1-20%)÷(20%÷4)=16(天);5.4÷20%×(1-20%)=16(天);6.4÷20%-4=16(天)……这样教学,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开阔思路,教学效果显著。

二、诱发――显现思维的丰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找别人没有找到的窍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求异中创新。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的公式”时,教师先让学生分小组去验证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经过探究,学生发现这种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 / 3。这时有学生提出疑问:“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时,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又会有什么关系呢?”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学生激烈地争辩,各抒己见。此时,教师及时安排学生做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以及不等底不等高的实验,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探究活动当中。最后,他们发现:“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不等底不等高时,圆锥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1 / 3。”有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不等底不等高时,圆柱与圆锥的高和底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使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 / 3?”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诱发学生提出问题,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深化了认知,提升了能力。

三、独创――实现思维的创新

要想让学生有所创造,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勤于探究,敢于创见。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才能使课堂碰撞出数学思维的火花。数学程课标准提出要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独创性的思维能力。独创性的思维是新颖、独特、有创见的思维,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发学生培养有创见的思维,并善于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去解决数学问题。

例,执教“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了一道题目:张工程师设计了一个圆环形产品,它的内圆半径为3厘米,外圆半径是5厘米,那么这个圆环形产品的面积是多少?一般的方法是先算S外=3.14×(5×5)=78.5(平方厘米),然后再计算S内=3.14×(3×3)=28.26(平方厘米),最后S环=78.5-28.26=50.24(平方厘米)。可是有学生采用这样的方法:S=3.14×(5×5-3×3)=50.24(平方厘米),他的思路是内圆面积等于π乘以内圆半径3的平方,外圆面积等于π乘以外圆半径5的平方,所以可以先算出外圆半径平方与内圆半径平方的差,再乘以π就能得到结果。方法不同,结果却相同,这是一种很有思维创见的方法。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鼓励大家向他学习,勇于创新思维。

第3篇

第一、激发兴趣法

语文教学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强烈的创造愿望和求知欲,是培养创造思维素质和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工作。创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如在教学《捞水牛》一课时,教师抓住“船装泥沙”,“绳拴铁牛”,“铲去泥沙”,“铁牛拔出”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看打捞过程,想打捞的原理,体会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拖船捞牛”的创造性思维,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兴趣。

第二、创设情境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首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思维的情境和氛围。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此外,教师还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让他们静下心来,反复地与文本交流,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善思的品质。此外,我们还必须以学生为友,引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及时鼓励他们创造思维活动,活跃教学气氛,活跃学生思维。

第三、质疑问难法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时机,去引导、鼓励学生对同学、老师、课堂、教材说“不”,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批判精神、探索精神。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求异。

第四、感情激励法

在教学课文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唤起他们求知的愿望,探究的动力,通过赞赏他们各具个性的表达,让学生在信任自由中充分展示自我,张扬自我,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向学生提出适度的希望和要求,并为学生创设成功的阶梯,让学生在“跳一跳,能摘到”中经过努力去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注意保护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自尊。每一节课,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强、好胜、不甘落后、自尊的心理特点,激励他们进步,特别是对少数有不同程度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倍加关注,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交流气氛中逐步成长起来。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并经常用“对”、“很好”、“精彩”、“聪明”、“能干”、“勇敢”等激励性语言来适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与进步,将暗含鼓励、期待的信息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去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这种宽松、民主的交流气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心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心理,并且在学习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势态。

第五、诱导想象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拓展学生广阔的思路。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教师提出“小羊如果不用讲道理的方法,你能替它想出别的办法吗?”学生争先发言,想出了许多对付恶狼的办法,构成了新的童话故事。又如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嘱咐三个小战士“一定要走出草地……”一段话中的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老班长下面还可能讲一些什么?这样,引起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增强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六、归类比较法

比较能帮助我们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启迪思维,深化理解,不失为培养创造思维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总结出了思路比较、中心比较、线索比较、语言比较、结构比较、写法比较等方法。如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等故事,用“救狼”、“救毒蛇”的不幸后果与课文中“不救狼”、“收拾狼”相比较,进一步认识了“对害人的东西不能怜悯,而要痛歼”的道理。

第七、举一反三法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循理推论,以便开发智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素质。如在教学识字时,教师结合实例介绍了会意字和一些偏旁部首表义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动用规律识记生字。又如引导学生学习了一些分段方法后,教师有意识地集零为整,向学生介绍了“按时序分”、“按地序分”、“按事序分”、“按事物性质类别分”等规律,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练习运用,大大提高了预习水平和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八、实践活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