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妇科检查的护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宫腔镜;检查和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121-01
妇科宫腔镜检查及手术已经成为妇科临床诊断和治疗宫腔内病变的有效手段。2008年3月~2009年3月本院为96例患者施行了宫腔镜检查和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3月本院收集的96例患者,年龄22~65岁,平均38岁。其中,不孕症60例,子宫出血23例,宫腔内节育器(IUD)嵌环、残环13例,门诊94例,住院2例。
1.2方法
采用国产GP―KS62CUDE型弯型宫腔镜和冷光源及膨宫仪。备好膨宫介质,膨宫压力80~100mmHg。宫腔镜检查选择选择在月经干净3~7 d为宜,出血者应在出血止住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麻和全麻,全麻者术前禁食4~6 h,嘱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常规置入宫腔镜后,全面观察宫颈、宫腔情况及输卵管开口,常规取样送病理检查。
2结果
96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不孕症60例(62.50%),输卵管亚甲蓝通液20例中35条输卵管通畅,输卵管近端梗阻插管通液37例中,43条输卵管通畅,宫腔内膜粘连行分离+上环10例,子宫纵隔切除4例。子宫出血23例(23.95%),子宫内膜病变11例,药流人流不全行诊刮 9例,宫肉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12例,宫腔内异物13例(13.54%),其中宫腔内节育器(IUD)嵌顿4例,断裂残留(IUD)6例,胎骨残留3例均取出。
3护理方法
3.1 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不孕症患者,由于盼子心切,心理顾虑及压力较大,应积极与其沟通,要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树立信心,并密切配合治疗。出血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关心和安慰,使她们从内心有信任感和安全感。宫腔内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常担心是否为恶性肿瘤,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存在顾虑,应向她们解释,以消除其疑虑,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减轻其心理和精神压力,使她们能很好地配合手术[1]。
3.2 术前准备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全面体检,行妇科盆腔情况及各项常规化验检查,确定为无宫腔镜手术禁忌证患者。手术器械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灭菌,10 h后备用。术前首先确保电视监控系统,电脑储存系统,膨宫仪等处于正常状态。膨宫液根据不同手术进行配备,5%葡萄糖水500 ml和0.9%氯化钠溶液500 ml各4~6瓶。调节好摄像头,将所有浸泡器械用无菌用水冲洗后整齐放在器械台上,调节室温。患者开通1条上肢静脉通路,并协助麻醉师做好全麻准备工作[2]。
3.3术中护理
术中应密切观察手术操作情况,根据需要,随时改变灯光,随时调节膨宫液流速并及时更换膨宫液,保持膨宫液连续性,避免空气的输入,术中所用膨宫液量应及时汇报,根据手术需要,配合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据文献报道护士与患者仅作几分钟的必要交谈即可使患者的镇痛效果持续几小时[3]。
3.4术后护理
术后先控制膨宫液流速,关闭电凝电极,拔除膨宫液连接皮条,再依次关闭膨宫仪、冷光源、电视摄像显示屏,对使用过的器械应及时清理,污物及时处理,搀扶患者到床上休息,并交代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全麻者应妥善安置好患者的,待患者清醒后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在患者离开之前应了解患者的阴道出血及疼痛情况,术后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避免引起感染。
4 体会
目前,随着内镜医师的普及,内镜手术技巧的提高,宫腔镜以其特有的直观、准确成为妇科宫内疾病诊治的金标准 [4]。而宫腔镜是一项多人合作的技术,不仅需要医生良好的手术技能,而且还需要功能良好仪器设备以及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技术,才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5]。
宫腔镜属于贵重精密器械,应给腔镜配备专科护士,负责对相关设备、仪器的检查保养和管理,定期检查,保证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将心理护理融于手术护理配合过程中,有效地减轻患者焦虑心理,以便于手术顺利进行,加强术中、术后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术后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夏思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
[2]关铮.现代宫腔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61.
[3]傅爱凤,黄日妹.护理干预减轻手术外科病人术后疼痛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8):603-604.
[4]殷华.宫腔镜应用、变化及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1):650.
[5]孟秀敏.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5,24(12):121.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手术 护理配合
宫腔镜是一门新技术,属于侵袭性操作[1],操作时患者有一定痛苦,有可能引起宫腔感染、损伤出血、宫颈裂伤、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我院2007年12月一2010年7月共实施宫腔镜手术562例,检查前后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7年12月-2010年7月,在我院妇科接受宫腔镜手术的562例患者,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37~2.5)岁;其中子宫内膜切除术86例,粘膜下子宫瘤切除术123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144例,宫颈赘物病变切除术115例,子宫纵隔切除术32例,宫腔粘连切除术12例,其他手术47例;手术时间中最短的5min,最长84min;住院天数0-5d。
1.2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完成宫腔镜手术,成功率达到100%,平均手术时间(23~5.8)min,无水中毒、感染及大出血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1年,疗效满意。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探视:门诊手术室护士于术前1d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向患者介绍术前注意事项,讲解手术过程,使患者认识到此种手术的先进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减少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2.1.2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细致检查,包括全身情况、妇科盆腔情况及各种常规化验检查,排除宫腔镜手术禁忌证患者。术前3d始每日给予威力碘粘膜消毒液阴道冲洗1次,除特殊情况,一般以月经干净后5d为宜,此时子宫内膜为增生早期,宫腔内如果存在病变容易暴露,具有最佳观察治疗效果。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在止血后,任何时间均可检查治疗。术前1d只提供流质饮食,术前12h在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ug,术前6h禁饮食。
2.1.3心理调适:由于部分患者对宫腔镜手术不了解,存在着畏惧心理,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详细说明手术过程、时间、麻醉方法等,给病人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在术前护理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对于手术焦虑、恐惧的原因,并根据不同原因给予针对性的疏导与治疗,帮助病人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使其进入积极的术前心理状态。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配合做好患者心理调适。
2.2术中护理
2.2.1正确调试各项手术设备: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护理人员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术前首要的是要做好常规会手术消毒工作,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调节好所有手术设备。其次是要连接冷光源光导纤维,根据需要连接高频电刀连线,再连接套有保护套的宫腔镜镜子,按顺序打开仪器的开关,调节好膨宫仪所需的压力并设定最高压力值,调节好电凝电极所需功率值,一切检查齐全并准备好后等待手术医生上台操作。
2.2.2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宫腔镜手术时间一般较短,但由于手术中需要扩宫颈管及切割子宫内膜或宫腔肿物,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因此手术之前应当对患者实施麻醉,手术中用无创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在整个麻醉与手术过程中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值,观察患者的症状,有无胸闷、烦躁、嗜睡、颜面浮肿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应当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2.2.3心脑综合征症状观察及护理:检查过程中由于扩张宫颈和膨胀宫腔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表现出与人工流产术时相同的心脑综合征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晕或心率减慢,此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停止检查,休息后多能自行缓解,必要时给予吸氧及皮下注射阿托品。
3.密切观察病情。对病史提供不确切的患者应消除其害羞心理,启发患者提供真实病史,如婚史、性生活时史、停经史等,以便为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因此,对因其他急腹症入院的女性患者,应积极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确诊,即应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急救措施,做好术前准备,同时安慰患者,使其有安全感,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4.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有些甚至不知道自己已怀孕,导致大部分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延误病情,失去最佳保守治疗的机会,入院后也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患者或家属对手术犹豫不决延误治疗时机。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及其对手术的各种顾虑,向患者说明其危险性,使患者正视病情,以科学、诚恳的态度消除患者的戒备心理,为抢救赢得时间。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详细解释,且注意语言的表达,内容尽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手术的基本知识,使患者易于理解,必要时可把手术的方案、过程等告知患者,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四讨论。有资料表明,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痛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p1,2]。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外科手术向微创发展的方向,这种技术兼有诊断和治疗的作用,且腹部无手术瘢痕[3],有美容效果。
五小结。妇科急腹症不仅可发生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而且严重影响病后的生育能力。因此,患者婚否、是否已育将直接影响患者病后的心理变化,对不同的患者进行适宜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对复发患者更应重视。所以,应对患者加强观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医生诊断提供第一手资料,减轻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在妇科急诊抢救中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积极配和医生争分夺秒的对患者进行抢救,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并实施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质量[5]。
参考文献
[1] 梁扩寰,李绍白.门静脉高压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21-222.
[2] LinPW,ShanYS.Effectofoctreotideonhemodynamicsandglucagonlevels
inp ortalhypertensiverabbits[J].JFormosMedAssoc,1994,93(8):668-672.
[3] 晁秀梅.心理干预对腹腔镜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10):71-72.
关键词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差异
《妇产科护理学》是高职大专护理学生的一门重要临床护理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际临床工作中存在一些差异,本人从事妇产科临床护理18年,从事护理大专班《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5年,从事护生临床带教工作15年,在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中如何找出二者的差异并根据其差异把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
有诸多感悟。
1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工作的差异
1.1教学内容与临床现实的差异
校内理论教学以教学大纲为导向,而教学大纲制订后常常多年不会变动;教学选取的课本与最新的临床知识及技能有一定的后置性,书本知识落后于临床,一些旧的观点、知识仍保留,而一些本专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补充入课本;理论讲解疾病时没有考虑疾病的多样性、不典型性;对本学科新研究进展不了解、不介绍。临床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观点迅速,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一些疾病的表现与书本也不尽相同,处理方法也根据不同情况因人而异。所以同学走向临床工作后有很长一段的适应期。
1.2理论教学在人文教育上的不足与临床实际要求有冲突
临床护理工作是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其对护士的人文素质要求较高。在对妇产科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护理操作中,常涉及患者隐私问题,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增进彼此信任感,这在理论教学中是体会不到的,因为理论教学与临床情境相脱结。理论教学课时较少,以讲解重点疾病内容为主,删减了一些诸如妇女保健、健康指导等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在临床很重要,因为给病人做健康宣教,知识面要广。一些同学尽管在校内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一与病人接触时就手忙脚乱。新护士的社会沟通能力减弱,分析其原因是沟通少,沟通技巧缺乏,工作经验少理论知识欠缺,对病人了解不够,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等[1]。如何与孕产妇进行沟通,了解妇科病人的心理状态,如何处理与患者的小纠纷对于刚进入临床的护生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迫切需要老师给予指导。另外妇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医疗纠纷较多,实际护理工作中需很强的法律意识,护生往往缺乏。1.3理论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临床强调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理论教学中多数还是填鸭式讲课方式,缺乏活力;部分教师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教学机械生硬,使学生缺乏兴趣和积极性。理论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如常用的外阴消毒、阴道灌洗方法、会阴湿热敷、新生儿的喂养指导、沐浴护理措施等。所以护生来妇产科工作普遍动手能力弱,妇产科临床护士要着重整体护理能力,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应急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护生妇产科实习效果的应对方法
鉴于以上的差异存在,在妇产科护理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过程中为提高护生实习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2.1理论教学
尽可能贴近现实工作,必要时可进行床边教学或课间见习,授课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操作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具,使同学能更好理解所学的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2护理技能教学方面
妇产科护理中常用的护理技术要做为上课的内容,课后练习,能熟练应用。
毕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熟知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的差异,善于利用临床的场景,帮助学生完成由理论到实践认识事物的过程。因为实习时间短,对所有的疾病及操作都掌握是不现实的,使护生熟悉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典型的病例,可具体讲解,这样重点突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点面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带教方式,护生较喜欢。对一些理论教学中受模型、场地的限制的实践操作理应予以重视:如母乳技术的指导、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妇科小手术的配合,产房妇科手术间的消毒隔离措施等,这些多是薄弱环节,也应加强这些具体能力的锻炼。
2.3带教中应提高人文素养及风险防范意识
实践的带教过程中选择有能力的教师,分析理论教学中的不足,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关爱母婴的情感;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根据身边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事例与实习同学讲解分析,加深印象,增强风险意识。
开展临床新知识、技术应用的讲座,拓展其知识面,开阔视野,弥补书本的不足,并能使护生更快地适应临床。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