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民生工作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作思路:构筑“五·三”工作新格局
1、提高三个新认识。即:(1)在贯彻落实扶贫和移民政策怎么想上有新认识;(2)在努力提高扶贫和移民工作水平怎么办上有新认识;(3)在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民生怎么干上有新认识。
2、完善三个新机制。即:(1)强化专项政策扶持、行业部门支持、社会力量帮扶新格局;(2)健全扶贫和移民工作绩效考评、监督管理和工作考核新机制;(3)加快扶贫和移民工作法制化进程。
3、掀起三个新。即:(1)掀起舆论宣传新;(2)掀起政策培训新;(3)掀起深入调研新。
4、树立三个新形象。即:(1)在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扶贫和移民干部队伍上树立新形象;(2)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上树立新形象;(3)在坚持廉洁自律、反腐倡廉上树立新形象。
5、开创三个新局面。即:(1)开创推进新阶段扶贫和移民工作科学发展新局面;(2)开创落实新阶段扶贫和移民惠民政策新局面;(3)开创促进贫困地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新局面。
主要任务:
一、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1、打响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攻坚战。2、打响加快贫困地区“三农”发展攻坚战。3、打响扶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攻坚战。4、打响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攻坚战。5、打响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攻坚战
二、水库移民工作任务。
1、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政策。2、推进移民后扶资金使用探索创新。3、提高移民示范村建设水平。4、做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5、加大三峡移民扶持力度。6、稳妥开展小型水库移民解困工作。7、扎实做好移民稳定工作。
三、自身建设工作任务。
1、加强扶贫和移民部门党的建设。2、加强扶贫和移民干部作风建设。3、加强扶贫和移民系统党风廉政建设。4、加强扶贫和移民工作制度建设。5、加强扶贫和移民工作宣传阵地建设6、加强扶贫和移民部门机关各项建设。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理思路抓项目 兴产业赣州发展老区不等不靠
1月30日,龙年春节刚过,江西赣州市146个重大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正式拉开了赣南新一年抓项目扩投入、调结构促发展的序幕。
目前,赣州仍有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8个,省级扶持贫困村1119个。这次开工的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民生工程等相关领域,投资总额超过350亿元,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将超过400亿元。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说,2011年以来,赣州市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不等不靠,只争朝夕,赣南发展振兴工作正呈现有序、高效运转的良好局面。
着眼于新一轮扶贫开发、促进赣南发展振兴,赣州把自2010年12月以来开展的“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升级为常态化、全覆盖工作。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春节期间,赣州组织市县乡三级万名干部深入一线,既让困难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两节”,也为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进行调研摸底、寻计问策。据介绍,赣州市将以此为依据,总结形成调查报告,为制定全市扶贫开发规划纲要提供重要参考。当前,赣州市还会同江西省,联合广东、福建两省,编制、推动“中央苏区振兴规划”,以加快老区发展。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实,赣州抓紧谋划推动一批重大交通项目。1月19日,历时近两年半建设的赣南大道宣告竣工。这条全长35.7公里的快速城市主干道,穿越11个乡镇20个村,串起了赣州中心城区、赣县、南康三地的同城梦想。而在广阔的乡村,赣州也于去年实现了全市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把现代交通延伸到各个村组。
为发挥工业产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赣州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延伸完善产业链,推动稀土、钨等矿产产业向生产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及高端应用产品升级。春节前夕,赣州市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顺利获得批复认定。其中龙南、崇义、全南工业园将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赣县工业园重点发展甜菊糖甙系列产品等生物产业。记者在赣南采访时了解到,江钨控股集团高铁滑线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高强度铜镁合金吊弦和承力索等6种新产品近日已经通过有关部门鉴定,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赣州孚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插入式混合动力汽车用锰酸锂电池,可承担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大巴车等车型的动力输出,技术水平亦处于世界领先。据悉,2011年,赣州新上类似高新技术产业项目24个,在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光电机一体化、绿色照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五大领域已形成较明显的优势产业集群。
项目、产业的良性互动,为赣南发展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2011年赣州市实现生产总值1330亿元,增长12.5%;全年财政总收入180.3亿元,增长40.5%,增幅创历史新高,居全省首位。
(经济日报)寻乌果业“华丽转身”为老区群众脱贫创造条件
寻乌大力“强果富民”发展战略,要按照“稳面积、提质量、创品牌、拓市场、深加工”的总体思路,以推进标准化生产及工厂化加工为抓手,全面提升果业产业化水平,力促果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果业面积50万亩,总产量达65万吨,成为全国重要柑橘类水果产区;产值超12亿元,实现年人均果业增收约2400元,是寻乌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该县在稳定现有50万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依托赣南脐橙良种繁育基地,投资150万元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柑桔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积极推进尤利克柠檬、伦晚脐橙、泰国无酸柚等新优品种的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工作,做到培育一批、试验一批、储备一批、推广一批。同时,该县投入2000多万元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高杆定位、生物防治、科学施肥、生草栽培、滴灌与肥水一体化”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绿色食品柑桔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环境监测方法、统一施肥用药方案、统一基地管理;鼓励果农采用间伐与靠砧、大枝修剪、有机质改土、种绿培肥、保根施肥、叶面施肥相结合的技术,推广稀植、疏枝、疏果等技术,加强果园精细化管理。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果业产业发展,切实保障果业培训、新技术推广、果业安全防控等经费支出。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果品品质,相比传统管理模式每亩果园还可节约农资和劳动力成本400余元。县相关部门还整合产业发展资金,鼓励果农创建现代果业科技示范园,并对低产园、老果园进行改造,扩大绿色果品出口基地建设规模。如今,全县已建成市级精品果园8个,县级精品果园15个,经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注册备案的出口基地11个、面积3.3万亩。
说起食品安全,食品小作坊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它在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今年曝光的“染色馒头”、“毒豆芽”、“毒生姜”、“毒腊肉”“牛肉膏”等食品安全事件都与食品小作坊有关。食品小作坊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实际损失和直接危害虽然不如三鹿集团的“毒奶粉”那样大,但由于食品小作坊数量众多,又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一日三餐联系十分紧密,其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对百姓的心理伤害却是非常严重的。要求加强政府监管的呼声四起,监管不力的怨声也四起,食品小作坊成为不安全的代名词。在目前自治区尚未出台相关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的情况下,如何将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落在实处,抓出实效,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课题。
2提高食品小作坊政府监管有效性应坚持的原则
①提高对小作坊监管的有效性要认识到食品小作坊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一是消费需求决定了食品小作坊的客观存在。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目前,食品小作坊生产的产品销售范围主要是社会底层的低收入群体。由于小作坊食品具有价格和便民等方面的优势,市场对其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对于一些经济收入水平低的群体来说,优先选择廉价食品的消费群体,远远大于“安全需求优先”的消费群体。二是食品属性决定了食品小作坊的客观存在。在食品工业规模化生产的今天,部分小食品的属性就决定了只有在食品小作坊中才能加工而成,才能保持特有风味,例如,臭豆腐、腐乳、甜米酒等一系列的特色小食品,因为这些特色的小食品只局限于某些区域和特定的人群销售,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或季节销售,或者因运输或者贮藏,或者本身这些特色的小食品的销量有限等诸多的因素,决定其不可能规模化、大批量的进行生产。三是经济发展决定了食品小作坊存在的必然性。任何企业要做大做强,都有积累的过程,特别小作坊在通往大企业的历程中,资本原始积累是一个必然经历的阶段。因此,现阶段食品小作坊予以保留是客观必然,是顺应市场需要的客观要求。四是食品小作坊是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我国,就业收入无疑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由于开办食品小作坊,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等许多优势,能够解决部分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问题。在我州,从事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的相当一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失地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如果“一刀切”地取缔食品小作坊,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允许食品小作坊的存在,是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②提高对小作坊监管的有效性重点在于提高监管措施的可行性和守住安全底线。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小作坊不与食品企业实行等同的许可制度,所以将食品小作坊纳入生产许可证考核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目前,各地对小作坊的监管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偿试,如:“公司+散户方式”、 “联营取证方式”和 “HACCP 体系制度化管理”方式,在这些监管方式中,公司加散户方式重点考虑了产品出厂检验问题,但易造成质量责任错位;联营取证方式重点考虑推动食品小作坊由小变大的问题,以力求达到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报条件,忽视了目前食品小作坊必然会存在社会现实;HACCP 体系制度化管理重点考虑质量控制问题,但没有对落实制度可行性进行思考;同时上述三种方法都存在着增大了食品小作坊的管理成本这一致命缺点,与小作坊低成本、低价格的特点相违背。限区域销售模式虽然是现在的通行作法,但缺点是明显的,它违反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也基本上使食品小作坊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提高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就要紧紧围绕食品小作坊低成本、低价格、小规模的特点,充分考虑食品小作坊对监管要求的承受力和执行能力,力求以尽可能小的增加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效果,推动小作坊在确保安全底线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③提高对小作坊监管的有效性,还要尽量保持较低的监管成本。我州的食品小作坊数量众多,监管人员少,监管能力有限,监控难度很大,特别是较多低收入人群对小作坊的廉价食品有较强的需求偏好,使小作坊的食品有较大的生存空间。若对食品小作坊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需要巨额的投入支持,不但难于实现,也难于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若要以有限的精力达到最大的监管效果,在今后对小作坊监管过程中必须走低成本、高效率的监管路线。
3关于食品小作坊政府监管工作的思考
1食品小作坊的现状
说起食品安全,食品小作坊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它在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今年曝光的“染色馒头”、“毒豆芽”、“毒生姜”、“毒腊肉”“牛肉膏”等食品安全事件都与食品小作坊有关。食品小作坊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实际损失和直接危害虽然不如三鹿集团的“毒奶粉”那样大,但由于食品小作坊数量众多,又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一日三餐联系十分紧密,其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对百姓的心理伤害却是非常严重的。要求加强政府监管的呼声四起,监管不力的怨声也四起,食品小作坊成为不安全的代名词。在目前自治区尚未出台相关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的情况下,如何将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落在实处,抓出实效,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课题。
2提高食品小作坊政府监管有效性应坚持的原则
①提高对小作坊监管的有效性要认识到食品小作坊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一是消费需求决定了食品小作坊的客观存在。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目前,食品小作坊生产的产品销售范围主要是社会底层的低收入群体。由于小作坊食品具有价格和便民等方面的优势,市场对其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赖。对于一些经济收入水平低的群体来说,优先选择廉价食品的消费群体,远远大于“安全需求优先”的消费群体。二是食品属性决定了食品小作坊的客观存在。在食品工业规模化生产的今天,部分小食品的属性就决定了只有在食品小作坊中才能加工而成,才能保持特有风味,例如,臭豆腐、腐乳、甜米酒等一系列的特色小食品,因为这些特色的小食品只局限于某些区域和特定的人群销售,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或季节销售,或者因运输或者贮藏,或者本身这些特色的小食品的销量有限等诸多的因素,决定其不可能规模化、大批量的进行生产。三是经济发展决定了食品小作坊存在的必然性。任何企业要做大做强,都有积累的过程,特别小作坊在通往大企业的历程中,资本原始积累是一个必然经历的阶段。因此,现阶段食品小作坊予以保留是客观必然,是顺应市场需要的客观要求。四是食品小作坊是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我国,就业收入无疑是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由于开办食品小作坊,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等许多优势,能够解决部分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问题。在我州,从事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的相当一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失地农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如果“一刀切”地取缔食品小作坊,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允许食品小作坊的存在,是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②提高对小作坊监管的有效性重点在于提高监管措施的可行性和守住安全底线。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小作坊不与食品企业实行等同的许可制度,所以将食品小作坊纳入生产许可证考核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目前,各地对小作坊的监管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偿试,如:“公司+散户方式”、 “联营取证方式”和 “HACCP 体系制度化管理”方式,在这些监管方式中,公司加散户方式重点考虑了产品出厂检验问题,但易造成质量责任错位;联营取证方式重点考虑推动食品小作坊由小变大的问题,以力求达到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报条件,忽视了目前食品小作坊必然会存在社会现实;HACCP 体系制度化管理重点考虑质量控制问题,但没有对落实制度可行性进行思考;同时上述三种方法都存在着增大了食品小作坊的管理成本这一致命缺点,与小作坊低成本、低价格的特点相违背。限区域销售模式虽然是现在的通行作法,但缺点是明显的,它违反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也基本上使食品小作坊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提高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就要紧紧围绕食品小作坊低成本、低价格、小规模的特点,充分考虑食品小作坊对监管要求的承受力和执行能力,力求以尽可能小的增加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效果,推动小作坊在确保安全底线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③提高对小作坊监管的有效性,还要尽量保持较低的监管成本。我州的食品小作坊数量众多,监管人员少,监管能力有限,监控难度很大,特别是较多低收入人群对小作坊的廉价食品有较强的需求偏好,使小作坊的食品有较大的生存空间。若对食品小作坊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需要巨额的投入支持,不但难于实现,也难于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若要以有限的精力达到最大的监管效果,在今后对小作坊监管过程中必须走低成本、高效率的监管路线。
3关于食品小作坊政府监管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