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临床思维的培养范文

临床思维的培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临床思维的培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临床思维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 临床中药师;临床思维;培养;实践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raining and practice of the clinical thinking mode of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ists.MethodsPharmacists should gradually release themselves from the thinking mode of dispensing,prepa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and learn Chinese Medicine from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patience's condition,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CD,basic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setting of curriculum,standardized calendar,clinical practice,research of modern pharmacology,and healthy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thinking.ResultsClinical thinking has powerful advantages to meet the needs of broad patients,which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onclusionTraining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thinking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of modern Chinese pharmacology and micro view of modern detection according to TCM differentiation has become a brand new method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result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the training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will be a brand new method of prescription.

【Key words】Clinical Pharmacists of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Training;Practice

1临床思维的概念

临床思维是指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进行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另一手资料,借助所有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病人的家庭与人文背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批评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1]。

2中药治疗中的临床思维基础

通过传统中医理论、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思维学习运用中药。

2.1掌握病情①中医的理、法、方、药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临床诊疗过程中,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症状,辨别症候,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方剂加减化裁药物,这一过程虽然是中医师的工作,但中国传统医学自古以来就医药不分家。在此基础上再建立医学理论以解释所取得的用药治病疗效,在古代东方文化的背景下,古人以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把复杂的人体、变化万千的疾病与复杂莫测的中药归纳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内,这就是辨证的“四诊八纲”和用药的“四气五味”。②临床中药不仅继承了传统中医药学“以人为中心”的用药思想,要求中药师在整体用药过程中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要积极、主动、科学、深层次地探讨临床中药学的应用问题,药物的使用是由医师、药师和护士共同合作、参与完成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临床药师起着重要作用。③处方权:无处方权,致使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得不到纠正,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已有临床药师15 301人,在医院工作的临床药师占药师总数的25%,他们大多拥有处方权,直接参与或成为医师选择用药的参谋[2]。

2.2掌握中药加强药材品种鉴定,保证用药质量。中医自古以来就非常讲究使用“地道药材”,如淮四味(地黄、牛膝、山药、)产于河南;浙八味(杭白芍、杭、杭白术、浙贝母、温郁金、润元参、大麦冬、延胡索)产于浙江;黄连首推浙江为佳;枸杞子则以宁夏、甘肃为优。这说明临床中药学首先就该讲究药材的质量优劣,由于全国各地方方言差异,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的种种不同,以致产生药材品种混杂、真伪不分的情况。加上使用一些“代用品”,因而异物同名、异名同物等混乱状况就更为严重,如以厚朴之名入药者就有4个科属20多种植物,这些药物除少数临床作用相似之外,大多由于科属不同成分各异,因而作用差异较大,药物品质如此不规范,纵使名医技高一筹,良方超群,亦难以保证其药疗效。中药鉴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包括基因组织特征、基因差异表达、化学组成和含义、植物形态、临床疗效等多层面的中药鉴定学科体系,同时通过这种学科体系建设,为寻找和扩大新药源提供可靠的指导资料。中药鉴定新技术的运用将逐步引导中药鉴定向标准化、高速化、信息化发展。

2.3中药合理用药的研究

2.3.1合理配伍中药处方中的合理配伍是保证中药疗效的重要手段,临床中药师既要熟悉传统配伍知识,还要根据现代药理毒理知识,深入研究中药配伍的理化变化,给临床中医师提出科学的配伍意见。禁忌在用药配伍时显得十分重要,它起到防止医疗事故发生的作用。用药禁忌除七情中“十八反”、“十九畏”和妊娠用药禁忌外,一般在服药期间,生冷黏滞、腥臭、油炸等不易消化之物及有特殊刺激性食物都应慎服。

2.3.2合理炮制临床中药师应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药物质量、炮制规格、制剂形式、新药特性等方面的信息,有计划地进行炮制品的临床应用研究,把炮制临床研究纳入有组织、有计划的轨道。全面实施炮制品的批准文号管理制度,实现炮制品生产的企业化管理,对此制品进行安全有效的小包装,实行商标注册,统一标准,并如西药一样给予标明批准文号、厂名、生产日期、质量指标、功效特点、使用保管方法、注意事项、毒副作用等,在研究方法上要传统与现代并重,力求在饮片这一入药形式有所突破。

2.3.3合理调剂中药的合理调剂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必要保证,通常有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6个程序。中药调剂中对疗效的影响因素:①审方。要领会医生的用药意图,结合疗情实际情况处理处方应付,如开“赤参”,应付丹参,而不是红参。②剂量。中医对方剂中药物的用量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每一味中药的用量多少不仅与疗效有关,甚至还与用药安全有关,如大黄用9~12 g有泻下作用,用1~3 g有健胃止泻作用。③特殊药物处理。注意中医处方中的“脚注”,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④配方用药。临床中药师还需要从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角度深入研究中药的使用方法,以便正确解答医师、病人的咨询,提供正确的服用方法、用药禁忌、饮食禁忌等指导意见。

另外,中药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谨慎细心,具有责任心和同情心以及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

3构建中药师临床思维模式的方法

3.1临床思维模式教学课程设置如何吸取国内外临床药师的培养经验,使我国的中药学由单一的化学-药学型模式向综合的化学-医学-药学结合型模式转换,合理的教学课程设置是关键。临床中药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其培养的临床中药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药学知识,还要掌握临床知识以及与医师和患者沟通的技巧[3]。可以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医疗语言学”这门课,为中药师打下扎实的语言方面的基础。

3.2强化基础理论课程和经典医著的教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观点去诠释古典医籍内容,从而达到新的认识,创建新的理论为现代临床服务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学医籍、悟思维、构理论”[4]也就是要花大力气,多学科(中医、西医、病理、生理、流行病学、生物、计算机、历史、文学……)、全方位、立体地来研究《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古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科研的发展,逐步形成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①中药复方药效学物质基础研究方向。通过方剂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交叉,在中药方剂配伍原理指导下,以现代药学浓剂、树脂等提取、分离、纯化及检测等手段,建立中药复方多靶性研究实验模型。②中药化学研究方向。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以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结构研究,以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③中药品种及资源开发。对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④中药质量标准及安全性评价。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建立中药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药材指纹图谱,中成药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为攻克中药出口的绿色堡垒,控制中成药质量,提供技术保障[5]。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尤其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6]。中药药性理论,尤其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源远流长,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是几千年用药经验的总结,并形成一套用药的理论体系。狭义的药性理论仅是中药的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学说,广义的药性理论还包括中药的配伍、补泻、厚薄、有毒无毒、妊娠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

3.3构建中药规范化药历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查房中,应遵循“循证药学”原则,书写更具实用性、规范化的药历。中医电子病历的基础研究已经启动[5],并初步提出了XML的结构描述,给构建中药规范化药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模式。中药规范化药历研究应立足于格式规范和内容规范两方面,开展药历的中医用药规范词典、药历的模块设计及药历的软件实现三项工作。

3.4临床实践为关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的理论、好的思维方式都要终归回到实践中去证明,因此临床实践是培养模式的关键,中药师应大胆、细心地去看待每一个病人,多思考,多总结回顾,把临床思维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再从实践中不断完善,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3.5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思维学习运用中药[7]现代中医发展,在充分查阅古代医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正确运用临床思维,以每一味中药反复学习,再运用于临床并进行观察研究,这必然是现代中医的发展方向。这样既能拓展中药使用范围,又能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用药,使疗效提高。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好多虽是动物实验,作用在人体不一定合适,但结合古代医籍记载,并运用于临床观察,以强劲的优势服务于广大患者,这将必然形成现代中医特点。

4临床思维在健康管理中的特色和优势

1)中医药临床思维模式认为人体生命活动是有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2)在防治重大疾病上有巨大优势。

3)体现了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健康不只是没有器质和功能性病变,同时也应包括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心情舒畅、饮食睡眠正常、社会适应能力强等。中医学还认为生命活动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心理状态以及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状况等异常变化,引起平衡的相对失调,都会出现人体不健康的表现,所以中医学在保健治疗中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重视六七情等致病因素的系统理论,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方向。

4)世界医学发展的需要:西医以辨病手段来治疗疾病,中医以辨证手段认识疾病;彼此的出发点,认识的观点不同,但治疗的目标是相同的,对世界医学而言,其发展与完善,应该是中西医两者的结合[8]。

5结束语

中医学的思维体系融合了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思维特点,并自形成以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思维模式,因而揭示中医临床思维的特点和内涵,寻找其与现代思维科学的切入点,成为中药学吸收现代科学思维精华,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和逐步现代化的基础,遣方用药是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伯章.现代用经方基本临床思维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5,23(8):24-27.

[2]童九翠,郑青山.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再论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性[J].安徽医药,2006,10(10):783-784.

[3]翟华强,张冰.基于“循证药学”的中药规范化药历构建设计[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2):137-138.

[4]郭勇,阮善明.对中医药发展之路的思考――学古籍、悟思维、构理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7(1):20-21.

[5]胡娟,庞文生.加强中药专业学科建设,促进创新教育的实践[J].中医教育,2008,27(1):82-84.

[6]董占军,王瑞昌,曹辉.临床中药师产生的必然性和主要任务[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5):396-398.

[7]刘雄.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思维学习运用天麻[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64.

第2篇

贵州省毕节市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贵州省毕节市 551700

【摘 要】本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针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培养问题展开了阐述与理性分析,找出了培养学生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中医;临床思维培养;思考

我国中医培养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在医术传承和学术思想培育方面成绩斐然。大批学业有成的中医药人才运用所学智慧在我国中医学临床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有不尽人意的事实:部分中医求学者由于缺乏牢固的中医临床思维导致学业不够精深,不能很好地掌握中医学的理论本质,于是在临床实践中无法做到技术娴熟。有的医者即使从医多年也依然无法做到医术精湛,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无意的医疗事故。因此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应该在中医学习初期得到足够的重视。

1 中医学临床思维的内涵

中医学的临床思维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上,讲究机体的整体和谐,其临床实践力求使人的脉络、气血等达到平衡,并将理法方药的思维方法贯穿始终,体现了独特的认知过程和逻辑思路。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下,中医学在划分事物的归类以阴阳为原则,而在认识事物的相关性则以五行为基础。这正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思维辩证的综合体现。

2 阻碍中医思维模式形成的因素

2.1 学习者缺乏专业潜质

要理解好中医学独特的理论,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潜质。中医学的思维模式要求学习者或者从业者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人文知识功底,只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和国学基础才能够获得学业、学术思维上的悟性。这就要求医学院校或中医学教育者在挑选学习者时要认真测试和筛选,不搞一刀切。对高中阶段过早分文理科而造成的没有国学基础知识和人文基础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即使综合成绩达标也不应录取。

2. 2 初、中级教育体系和理念的影响

目前,现代西方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初、中级教育体系。

在肯定它优势的同时,我们不应忽略对青少年东方文化体系的认知和培养。否则,在习惯了西方自然科学认识规律的学生,非常不容易跨越东西方的思维鸿沟,很难理解“阴阳五行”的纯东方思维的本质。

2.3 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弊端

首先,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部分中医学院校的教学理念机械地套用了西医学院的思路,这并不符合中医学的教学规律。

一项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五年制中医学专业中医类课程的问卷调查显示,对目前教学计划中中医类课程设置与安排的看法认为非常合理的占2%,基本合理的占48%,不合理的占35%,非常不合理的占15%。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在低年级中医、西医基础课同时并行,在初学者的中医思维还未建立起来之时,又接受与中国传统医学体系完全不同的西医理论,这样的课程设施,使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思维模式容易造成混乱。

其次中医经典课程设置不足。

再次,教材的使用不慎必然会歪曲了原著的本意,如不及时修正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以讹传讹的结果。

3 应对措施

3.1 深刻理解中医临床思维的本质

根据学者邢玉瑞的论述,中医的原创思维体系是以人的日常生活为问题语境,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的基础,以事物的相关性和相对性为逻辑起点,从主体体验关系的角度来描述和定义来把握对象间的关系。以上思维要素维要素决定了中医思维具有直觉性与辩证性的特点,直觉性体现在“天人合一”观将对象世界规定为主客不分、大化流行的和谐整体,而其辩证性则体现在以“阴阳”为分析事物的分类原则,以“五行”为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普遍联系的原则上。形成了以客观事物自然整体显现于外的现象为依据,以物象或意象为工具,运用直觉比喻、象征、联想、推类等方法,以表达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把握对象世界的普遍联系乃至本原之象的“象思维”。

3.2 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除四大经典医著之外,要增设并普及与中医思维模式形成不可分割的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为必修课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深刻地揭示了宇宙发展演变的规律,如《易经》等的阴阳理论对自然界的本末源流形成了独到的见解,成为中医理论的基础学说。

无论是学院课程还是个人自学课程,在时间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医学典籍、“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课程的专业基础性特点,必须保证开设时间的严格性和学习时段的充足性。

在思维模式培养方面,在学业初始阶段就要注重学生中医学科理性认识的培养,在中医学低年级或自学者初学阶段,利用基础课程的内容为实体,训练学生的中医学辩证思维和中医学特有的“象思维”,注重“心悟”领会的学习方法,为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中医学的临床思维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医学院校和中医传承者应该深刻理解中医原创思维的本质,把握其认识基础、遵循其逻辑规律,熟悉其思维特征,将中医思维的各个阶段的特征训练融入教学之中。既要注重经典医著的精髓传授,也要加强祖国古典哲学思想的传承;既要夯实学习者中医知识的基础,更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中西医学科体系中的合理设置。真正为学习者和从医者建立中医临床思维体系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吴薇, 黄秀云, 何殷, 黄亮. 五年制中医学专业中医类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0(08).

第3篇

方法: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首先从灌输和培养临床意识开始,然后加强动手能力。

结果:通过临床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加强其思维能力,并且做到两方面相互促进。

结论:临床的早期培养需要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并且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进步。在培养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外科实验中的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外科实验 早期培养 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13-02

临床思维指的是临床上医生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然后经过头脑的分析、归纳、推理、总结,通过理论知识,作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直接影响患者的诊治质量,同时也是反映医生医疗水平的标准。曾有医学调查表明,有33%的医疗事故都是由于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不当引起的。所以,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非常重要。本文对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有以下方法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1 方法

1.1 从灌输和培养临床意识开始。临床意识是指在临床中,医生对患者的客观现象做出的主观反应[1],然后通过头脑一系列的逻辑分析做出感性的认识,最后给患者做出临床诊断和治疗。所以,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的第一步就是临床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对患者和病情的各种能力:感觉、直觉、观察能力等。

1.1.1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的意识。学生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医学生,必须要有很强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学生在外科实验中的观察能力训练主要有:参观手术室;参观急诊手术;观看外科学相关的录像;认识和辨别外科实验常用的器械,并清楚其用途;辨别外科实验中的各仪器仪表显示的信息及反映出的意义;在临床中进行见习。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外科实验时,需告诫学生:外科实验必须要谨慎和细致,必须做到灵活和敏锐,对周围事物的洞察力也要很强,切勿呆滞而不会变通,切勿忽略实验时的各种反应和变化。作为外科医生,以上特殊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只有用很强的意识来充实医生的头脑,才能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1.1.2 培养“眼”和“脑”密切配合的意识。在参观外科实验时,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强调和告诫学生:“眼”和“脑”密切配合。所谓“眼”指的是观察,所谓“脑”指的是思维,也就是说学生要观察和思维密切配合,即看到什么,头脑就要迅速做出相应的知识反映[2]。

1.1.3 两种行为的相互转化。所谓的两种行为指的是“有意识行为”和“习惯行为”[3]。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都有许多“习惯行为”,当其出现不利反应时,人们就会有意识的改掉,这样“习惯行为”就变成“有意识行为”。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学习效果;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上千次改变不利习惯行为而形成的有意识行为,就会形成新的有益的习惯行为。所以,养成良好习惯的首要条件就是意识。尤其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必须具有良好的临床意识和临床思维意识,才能培养成良好的临床习惯。

1.2 必须加强动手能力。在外科实验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临床思维培养非常重要的一项。而动手能力训练有:外科的病例分析;外科的病例讨论;外科的病例书写。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醒学生,通过病例分析获得病种的知识外,还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主要通过训练学生以下几项临床思维来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

1.2.1 哲学思维。通过在哲学上的思维观点,在临床上得到具体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要将各科知识的前后内容进行有效的贯通,并且在临床中应用起来。

1.2.2 矛盾思维。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在诊治的任何步骤都会存在矛盾,必须通过思维意识来衡量利弊,作出有效的治疗。

1.2.3 逻辑思维。正确的学习逻辑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在临床思维中存在的片面思维、单一思维、直觉思维等都要及时进行纠正。书写病历的思维应注意:避免主观思维;质与量的掌握在临床资料的采集中非常重要;正确的评价各项资料,避免片面思维。

2 讨论

外科实验虽然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极具重要性,它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包括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很重要,早期的灌输和训练不但加深了外科实验的意义,还加强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外科医生成长及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和临床思维习惯。外科实验中早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就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日后合格的外科医生,能够进行有效的独立的外科工作。而临床思维培养的重、难点就在于,临床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外科学包括五大学科: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他。外科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外科实验的临床思维培养是从灌输和培养临床意识开始,主要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密切配合的意识;正确掌握习惯行为与意识行为的相互转化。然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矛盾思维、逻辑思维。

综上所述,在外科实验早期的临床思维培养中,教师的责任感和学生的配合度都非常重要,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治疗为目标,学生以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为目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进行互动,进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总结、反复的实践来提高临床思维。学生必须养成学习主动性,积极的摸索和学习,能够自我发现问题,通过教师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医学的质量,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同时可以使医学更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松,王高举,钟德君,康建平,王清.改良PBL模式在外科实验中的教学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