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综合应急预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
总
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在发生事故状态下,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危险性分析
根据我局工作性质,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有触电事故、火灾事故、交通安全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等。
(四)分级及分级标准
依据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Ⅰ级):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
(2)造成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毒,下同);
(3)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2.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Ⅱ级):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2)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3)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Ⅲ级):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2)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一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Ⅳ级):
(1)造成3人以下死亡;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
(3)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二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设立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救援指挥部)。
(二)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和工作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
总
指
挥:局长
副总指挥:副局长(分管安全工作)
成
员: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各股长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具体管安全生产的工作人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应急值班电话:0837-2822953。
主要职责:传达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各项指令,汇总有关信息,承办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工作职责:
(1)启动和解除应急预案的命令;
(2)组织有关单位按照应急预案,制定各单位的应急方案;
(3)现场处理突发应急事故,调配应急警戒人员、物质和资金等;
(4)做好突发事故的善后工作;
(5)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上报突发事故处置进展情况,包括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
三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机构及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通讯信息组、抢险行动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事故调查组五个工作组。
(一)通讯信息组
1.由局综合办公室负责,其它部门、单位配合。
2.职
责:
(1)负责现场情况的收集、信息报送;
(2)负责现场情况的调查和材料的上报工作;
(3)负责掌控各种突发事故信息传播,减少负面影响。
(二)抢险行动组
1.职
责:
(1)负责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
(2)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
(3)负责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三)后勤保障组
1.由财务股负责,其它部门、单位配合。
2.职
责:
(1)负责现场应急抢险物资、生活物资、交通车辆的组织保障;
(2)负责对现场人员、重要设施、设备、物资、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等采取保护措施;
(3)负责应急处置现场有关会议、会务及接待工作。
(四)医疗救护组
1.由局综合办公室负责,其它部门、单位配合。
2.职
责:
(1)负责医疗用品准备工作;
(2)负责联系地方医院以及相关救护车辆和救护人员;
(3)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护工作。
(五)事故调查组
1.由局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其它部门、单位配合。
2.职
责:
(1)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
(2)负责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故的性质;
(3)负责提出应对措施及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四
应急预案实施命令签发和内容
(一)应急预案实施命令的签发
所有应急处置突发事故预案实施的命令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签发。
(二)实施命令的签发内容
主要包括:发生突发事故的级别,现场指挥部名称、负责人、现场指挥部设置地点、联系方式、下设各工作组成员名单等。
五
各级预案响应程序
(一)一般性(Ⅳ级)突发事故响应
1.发生一般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进入突发事故现场处理。
(1)调查突发事故的原因;
(2)做好启动处置预案升级的准备。
2.启动Ⅳ级应急预案后,由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的通讯信息组向市委、市政府电话报告情况,并随后及时上报书面材料。
3.响应的终止
一般性突发事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终止Ⅳ级响应。
(二)较大(Ⅲ级)突发事故响应
1.发生较大突发事故后,启动Ⅲ级应急预案:
(1)应急救援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进入现场,调查突发事故的原因;
(2)有关责任组做好准备,随时进入现场开展工作;
(3)书面向上市委、市政府报告情况;
(4)做好启动处置预案升级的准备。
2.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启动Ⅲ级应急预案后,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电话报告情况,并随后及时上报详细书面材料。
3.响应的终止
较大(Ⅲ级)突发事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终止Ⅲ级响应,并由通讯信息组当日上报市委、市政府。
(三)重大(Ⅱ级)突发事故响应
1.发生重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在第一时间向国电大渡河公司及地方政府报告情况,启动Ⅱ级应急预案:
(1)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进入现场,调查突发事故的原因;
(2)通讯信息组、抢险行动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事故调查组进入现场开展工作;
(3)书面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情况;
(4)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
(5)做好启动处置预案升级的准备。
2.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启动Ⅱ级应急预案后,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情况,并及时上报详细的书面材料。
3.响应的终止
较大(Ⅱ级)突发事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根据地方政府的处置意见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终止Ⅱ级响应,并由通讯信息组于当日书面上报市委、市政府。
(四)特大(I级)突发事故响应
1.发生特大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情况,启动I级应急预案:
(1)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进入现场,调查突发事故的原因;
(2)通讯信息组、抢险行动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事故调查组进入现场开展工作;
(3)书面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情况;
(4)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
(5)协助、配合地方政府妥善处置。
2.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启动I级应急预案后,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情况,并及时上报详细的书面材料。
3.响应的终止
特大(I级)突发事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根据地方政府的处理意见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并由通讯信息组于当日上报市委、市政府。
六
保障措施
(一)指挥系统技术保障
应急办公室逐步建立和完善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以满足各种复杂情况下指挥处置突发事故的要求。主要包括:有线通信系统、无线指挥调度系统、图像监控系统、信息报告系统、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等。
(二)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各施工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及器材,并建立相应的维护、保养和调用等制度,保障各类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抢险和救援。
(三)应急队伍保障
以施工单位应急救援队伍为主,各单位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管理,开展针对性的演练,确保实战能力。
(四)资金保障
各施工单位应做好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资金准备,应为建设工程施工人员购买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善后工作提供基本保障。事故应急救援资金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
七
预案管理
(一)培训
1.根据受训人员和工作岗位的不同,选择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
2.培训内容:
(1)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2)如何正确处理各种事故;
(3)自救与互救能力;
(4)各种救援器材和工具使用知识;
(5)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6)工作岗位存在哪些危险隐患;
(7)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
(8)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等。
(二)演练
1.应急演练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通过应急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
2.应急办公室应根据本预案,定期组织协调相关单位开展综合性的应急演练,做好跨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及通信联络,确保各种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沟通和统一指挥。
3.各施工单位应针对本标段实际,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并及时进行总结,提高实战能力。应急办公室应对演练进行指导和检查。
(三)预案修订与完善
1.为了与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预案应进行及时更新,必要时重新编写。
2.对危险源、人员变化进行定期检查,对预案及时更新。
3.在实践和演练中不断总结,提高预案的可行性。
八
附
则
(一)本预案适用于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发生的突发事故的处置。
【关键词】应急预案 动态综合评估 原则 内容 重要指标
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可以保障其实操性。我国目前对于应急预案的评估缺乏实质性规定,没有统一标准,学界认识也不一致,导致评估工作混乱无序。要坚持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综合评估,全面考量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及时反馈各种信息,为预案的修订提出建议;尽量避免实操性较差的预案在应急处突中反复使用,造成重复性的损失;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和顺利运行,为突发事件的现场应对提供指导,真正减缓突发事件带来的负作用。
动态综合评估的基本原则
以事件为主导原则。动态综合评估时要始终回归突发事件本身,评估应急预案是否对突发事件进行了有效梳理;是否按事件本身规律划分了处置流程,包括主流程和分支流程;是否按事件发展的可能性规定了应急响应的基本步骤和程序。
专业评估原则。应急处置强调在专业处置基础上的综合协调。在动态综合评估中,要邀请各个领域中既懂理论又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来参与风险评估、事件梳理、资源评估等。避免以行政长官代替专家,确保评估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合理性。
综合协调原则。应急处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依靠政府的统一协调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坚持综合协调的原则,才能确保依照应急预案构建起组织机构完备、指挥协调高效、纵向垂直协调管理、横向相互沟通交流、覆盖全地区范围的应急组织体系,并确保与相关预案的协调统一。
动态综合评估的具体步骤与内容
动态综合评估包括四个闭环、完整的步骤,实现了应急预案从制定到实施,再返回到制定的过程。
应急预案编制前的评估。应急预案编制(包括新预案的编制和已有预案的修订更新)前,要组织专家对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对可能出现的、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各类突发事件进行一次详细梳理和分类。国外非常重视危机风险评估程序,有的国家将危机风险评估程序作为制定应急预案的首要步骤,有的国家虽视风险评估为独立的程序,但也是将其作为应急预案制定程序的前提来看待。只有做好预案编制前的风险评估,才能明确潜在风险和当前的脆弱点,从而确定应急预案的覆盖面和优先级。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评估。一是应急处置流程总评估。制定应急计划前要先梳理出一个相对完整、客观规律的“事故树”,区分主要事件、次生事件和衍生事件,以事件为主导依次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这些方案对应到“事故树”上会形成一幅相对完整的突发事件应对模式图。通过对网状分布的应对措施的评估,判断发现各项措施和步骤是否齐全,相互之间的逻辑顺序是否合理并针对不足及时调整。这一阶段要重点评估对突发事件预设的分级是否合理,以及处置流程中(包括主流程和分支流程)各个操作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借助专家的专业判断,将操作步骤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罗列出来,根据预案的设计目的来对处置流程进行最终的优化和选择。二是应急组织体系总评估。根据已经绘制的“事故树”和应对模式图,评估预案所要建立的应急组织体系是否有效、专业,领导机构、指挥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和执行机构是否有利于预案目的的实现。三是应急资源总评估。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资源能否得到保障十分关键。预案制定时,要根据事先梳理出的脆弱点重点对本地区各类可用于应急的资源进行普查、合理评估和整合,确定资源合理的调度路线。尤其不能忽略对信息畅通的资源保障的评估。四是宣传方案总评估。如果群众具备相应知识,不仅可以有效配合政府的应急处置,还能展开积极自救,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预案时,必须评估怎样的宣传方案更符合实际,更有利于普及常识。确保面向全社会真正做好以预防、避险、自助、互救、减灾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技能。五是社会动员机制总评估。强调公众参与,政府与社会共同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编制应急预案的时候,应该评估预案试图构建的动员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包括评估怎样才能妥善、合理地调配经动员后可能参与的各种社会力量。六是奖惩制度总评估。编制应急预案时,需要设计严肃科学的奖惩制度,促使各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保障应急处置的质量。对奖惩制度进行评估,确保规定的严肃性和可行性,以维持严整的组织和有序的活动。七是后期处置总评估。应急管理旨在通过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见能力、救治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及时有效地化解危急状态,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预案编制时,不能遗漏突发事件结束后的恢复重建和调查评估。这一阶段应该重点评估预案拟定的善后恢复、社会救助、事件调查报告与总结改进等措施是否有利于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八是预案灵活性总评估。客观事件的发展变化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科学评估预案的灵活性,灵活设置一些可变通的条款,有效应对突发状况,做到临危不乱。
应急预案演练后的评估。一是应急响应时间总评估。通过演练评估第一反应人的反应是否及时,预警是否合理,有关部门接警、出警是否及时,控制事态发展、疏散群众、救助伤员是否迅速。这一阶段重点将演练中各步骤所用时间标注在应对模式图上,评估可以提升速度的环节,加以改进。二是预案完整性总评估。通过演练,考量有没有出现制定时没有假设到的突况和特殊场景,重点要考察有没有出现预案制定时没想到的衍生事件,对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完善。三是应急组织体系再评估。观察各部门在演练中的综合表现,评估预案所建立的领导系统是否完善有力,能否促进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步调一致,各部门依据预案是否分工明确、协调配合。这一阶段重点评估应急组织体系是否超前、兼容、全局、系统,是否能够解决部门之间关系松散、责任冲突等问题。四是应急处置流程再评估。通过演练,可以直观地评估预案设置的处置流程各个环节是否符合逻辑,操作过程是否专业。重点评估根据“事故树”所预设的救援方案的可行性。五是应急资源再评估。全面评估依据预案整合的资源是否充分,资源布局是否合理;预设的调度路线是否有利于调配的及时、得当;信息收集是否及时准确,信息传递是否畅通。六是预案灵活性再评估。通过演练,真实、客观地评估应急预案的灵活性,及时发现其中一些过于死板、不利于操作的规定并加以完善。
应急预案实施后的评估。一是社会动员机制再评估。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对社会动员机制进行评估,全面掌握本地区甚至相邻地区各种社会力量实际参与救援的情况,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以便在应急预案更新时完善动员机制,为今后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经验和指导。二是奖惩制度再评估。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应该严格依据应急预案规定的奖惩制度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和处罚惩戒。要理性分析奖惩所引起的社会反响和现实起到的反思、促进效果,客观地对奖惩制度进行再评估,加以改进和完善。三是后期处置再评估。处置结束后,全面评估通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是否有效遏制了突发事件的继续发展从而减少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预案的实施是否真正有利于后期处置,能否积极展开重建工作,能否适时安抚民心,减少社会负面影响;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捐募及发放系统,能否有效汇集救灾资源并作出最有效的统筹分配,将赈灾物质及时送达灾民手中。
动态综合评估的重要指标
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事项的应急预案的评估指标显然各不相同,但在动态综合评估工作中,有三个具有普适性的指标需要重点把握。
科学性。科学性是保证应急预案实操性的重要前提。动态评估科学性需要综合考量:对突发事件的科学认识、正确的减灾认识、科学的分类分级;各领域专家的实际参与;对突发事件的系统梳理、风险评估与脆弱点分析、应急预案体系的科学编制计划、预案的合理衔接;合理的应急组织体系、妥善的分工合作、指挥决策科学;处置程序严密且逻辑合理、处置迅速有序;资源布局合理、调度科学;信息及时准确、传递畅通;奖惩制度严肃、科学等等。
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类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因治安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本预案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并与《县人民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预案》相衔接。
二、组织机构
1、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经乡党委、政府研究,成立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成立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队伍。由同志负责,人员由全乡各级单位的干部职工组成。全乡共组建六支应急分队,义务巡逻队、义务消防队、处突应急队、综合管理队、护厂、护校队、保安队。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原则。处置突发性事件,必须坚持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的分工,明确责任,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坚决执行党委、政府的处置方法和措施,不得敷衍推诿,延误时机。
2、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属于村(社区)、相关部门的问题,由该村(社区)、相关部门具体负责解决和处理,各村(社区)、相关部门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村一级,化解在萌芽状态或事件的初始阶段,不得把矛盾上交,并确保解决处理一步到位,不丢后遗症。
3、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实效原则。对因人民内部引发的,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在坚持教育疏导的同时,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的发生,不能采取敷衍和压服的办法。
4、坚持快速反应、各负其责的原则。根据突发性事件的性质、参与人数、事发地点等情况,由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各应急分队迅速行动,各负其责,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局势。
5、坚持教育多数、处理少数原则。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必须坚持团结教育大多数群众的原则,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准确把握政策界限。
四、工作要求
1、建立排查机制。坚持定期排查不稳定因素制度,各村(社区)、各相关部门由各部门负责,每周必须彻底排查一次不稳定因素,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实行领导包案,限期解决和处理。在敏感时期,实行每日排查制度,确保矛盾出现一起,处理一起。
2、完善信息报告。所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必须及时上报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发现的上访苗头,必须随时报告乡主要领导、驻村干部和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办公室在了解情况后,视问题发展的具体状态,确定是否上报县领导和部门。
3、有效解决问题。各村(社区)、相关部门要把真正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做为主要工作,贯穿于正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把解决问题的多少、解决问题后的稳定程度作为衡量干部工作水平和能力的一项主要标准,从而从根本上避免和杜绝的发生。
4、严格责任追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领导包案责任不落实、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解决或解决的不及时、工作推诿扯皮、向上级汇报假情况、工作中弄虚作假等,致使矛盾激化,造成群众出现或重复上访的,将严格按照党委、政府的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交由县委、县政府处理。
五、应急处置
1、发现苗头、尚未出村的。接信息后,处突应急分队需及时到村,了解情况,进行必要的说服劝解,并就群众反映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事情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向群众作出必要的承诺,缓和人群情绪,稳定局势,取得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其余各分队待命。
2、群众已经出村、但尚未出乡。事发区应急分队即刻上路进行劝解,尽量使上访群众返村。预备分队在乡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进入工作临阵状态,并及时向上级报告信息。
3、信息报告较晚、或群众已经出乡。要及时向县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和维护社会稳定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请县领导和相关部门予以关注,帮助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同时,乡主要领导和事发区、单位的负责人应及时赶到,进行劝返。
六、保障措施
为及时控制和稳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乡党委、政府将从各方面予以保障。
1、车辆保障。准备备用车辆两辆,都是乡辖区内车况较好、手续齐全的车辆,同时有派出所车辆随时待命备用,完全可以完成各种应急任务。
2、资金保障。随时准备备用资金,准备应对各种突发。
关键词:预应力T梁;预制梁技术;预制和安装综合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篷勃发展,后张法预应力T型梁的预制和安装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在公路桥梁建设的施工中。这里要试述的综合技术,是指预应力T型梁准确、经济地预制和安全架设的一项综合技术。它是一项由各种常规技术组成的综合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预制场设计方面(预制场的选址、布置、临时工程的设置及预制场生产能力的测算)、预制梁方面(T梁的设计、预制梁工艺、T梁的上拱度及侧弯的技术对策和制梁技术标准)、安装方面(架桥机的选型及设备配套、安装工况验算、安装工艺及安装技术标准)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编制架桥机的《安全技术手册》)、架桥机的过墩技术及其创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从施工组织的角度考虑,它体现了“制得了、出得去、拿得起、放得下”这样一个预应力T型梁预制和安装施工流程。
一、预制场设计方面
(一)场地布置
场地布置要结合架桥机喂梁方式来考虑,当前国内的T梁吊装方式,一般有穿巷式架桥机吊装、龙门吊安装和大型汽吊机吊装等三种方式。大型汽吊吊装一般适用于梁片数量少,梁体重量轻、施工场地平坦开阔的工程。龙门吊吊装一般适用于平坦开阔的施工场地的工程。而穿巷式架桥机吊装,它的适用性比较大,较广泛的被采用在各个工程的施工中。而穿巷式架桥机分为宽穿巷与窄穿巷二种型式。宽穿巷式架桥机的特点是架桥机的成本比较高,机架的受力大(指荷载不变时,宽穿巷与窄穿巷之间的比较。),T梁下放桥墩后不用横移或减少横移片数,适用于梁片数量多,梁体重量轻的工程。窄穿巷式架桥特点是架桥机的成本比较低,机架受力比较小,T梁下放桥墩后只有一至二片不用横移,其余均需横移,适用于梁体重量比较重的工程。
穿巷式架桥机有尾部喂梁和侧向取梁两种方式。因此在进行场地布置时要结合取梁方式进行考虑。场地布置包括龙门吊轨道布置、预制梁底座布置、线状材料加工及堆放场地布置以及混凝土施工场地的布置等。
(二)临时工程设计
临时工程主要包括进场便道、施工供水、预制梁底座及生产、生活房屋的设计。便道设计要满足方便经济的原则;水电供给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原则;预制梁底座比较简单,以满足模板安装及钢筋施工即可。
(三)预制梁生产能力的设计
预制梁生产能力的设计是预制场设计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整个施工计划能否顺利实施。进行预制场设计时,一般先应对预制梁的工序时间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计算出模板及梁片占用底座时间,根据梁片和模板占用底座的时间,从而得出底座与模板的配套系数,也就是单套模板能满足几个底座的施工。也可以得出单个底座的月生产能力。
根据场地布置的底座总数可以计算出预制场的生产能力。结合总的施工计划安排,测算工期,然后对底座总数进行调整以满足总工期的要求。
进行工序时间设计时,要注意有的工序是不能在夜间进行的,如模板安装及张拉;有的工序是可以全天候进行的,如混凝土的养护等;要把它们区分开,才能准确计算台座与模板的配套系数。
二、预制梁技术
(一)模板设计
从制梁角度来讲,模板设计属于施工设计内容,同时模板设计也涉及到施工投入的问题。由于倒用次数较多,施工现场T梁模板一般采用钢模板。其设计也交由钢模板专业生产厂家设计。
由于T梁纵向拐点很多,因此,设计时应设计纵向长度调节缝,以方便安拆。有些单位往往容易忽视这个问题,导致安拆非常麻烦,拆模时甚至造成梁片的损坏。
(二)预制工艺设计
预制工艺是一个非常常规的技术,主要包括模板、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的施工等几个环节。
模板安装使用要注意脱模剂的选择,从我们的施工实践看,采用石蜡与柴油按1∶20的比例作为脱模剂是比较好的,具有混凝土成形外观较好、脱模方便、成本较低等特点。
预应力T梁的钢筋一般比较简单,安装时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由于T梁的腹板较薄,坚向的拐点也较多,除满足一般混凝土施工工艺外,对混凝土的捣固要格外注意,一般采用附着式和插入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进行预应力施工设计时,要注意掌握设计文件对预应设计的要求,复核设计文件中对预应力的设计参数,详细计算各束钢线的张拉力和张拉伸长量。
T梁预制过程中,当前有两个难点问题困扰着工程技术界,一个是T梁张拉后的上拱度问题,一个是多束预应力筋(3束以上)张拉引起的侧弯问题。T梁的上拱度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如石大桥北引道40米T梁设计计算值是30mm,实际上拱度一般为38~50mm),这种现象很普遍,经过分析,计算所采用公式参数是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多束预应力筋由于结构布置上的局限性,容易引起侧弯。这两个问题在公路技术界还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一般都采用出现问题再来被动地解决的方式进行处理。
三、安装技术
(一)架桥机的设计与选型
设计架桥机时应该进行架桥的选型。选型时一般遵循“适用、安全、方便、通用、经济”的原则。
适用主要是指支点反力和所承受的荷载能力方面,这是个基础。使用单位要主动提出架桥机需要承受的荷载和架桥机的最大允许支点反力两个技术参数,设计者以此参数进行设计。
安全主要是指从结构计算上讲,架桥机承荷件承载的安全系数,纵向挠度及横向稳定性。纵向挠度往往由架桥机自重、悬臂长度、拼装方式等因素决定。横向稳定往往取决于架桥机的工作高度。安全是架桥机选型中的首选条件。
方便是架桥机的使用方面,主要包括携梁方式、走行方式及自动控制方面。比如说架桥机能携梁横移将给架梁带来非常高的效率。又如有的架桥机采用步履式,有的采用轨行式。
通用是指使用者本着长期使用的原则以降低施工投入的一项指标,由于桥梁的形式各异,因此往往对架桥机的选型有通用性的要求。主要包括适用跨度、斜交角度、纵坡及曲线半径等方面内容。
架桥机的选型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工作,参与选型的有关人员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挑选,否则将酿成大祸。
(二)吊装顺序及工序设计
吊装顺序主要受线路条件,左右桥幅的关系所制约,因此应 找到满足总工期的吊装施工顺序。
吊装工序设计比较简单,对某一个特定的架桥机,它的工序设计一般都是固定的,设计者会给出详细的工序图示。
(三)架桥机的拼装及试吊
架桥机进场后,按照设计图纸对其进行拼装,拼装后应检查其各部分的动作及性能。检查要分项进行并做好检查记录。
拼装完毕检查合格后要进行满载试吊。试吊前集有关人员开会,明确试吊方法、目的及各人的分工。试吊场地一般安排在平地上进行,严禁上桥试吊。试吊时应进行了升降中途刹车,平车行走中急停等试验,并对试吊中机架各部分的变形情况进行观测并做好纪录,发现并解决试吊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架桥机的过墩技术及其创新
(一)穿巷式架桥机的过墩技术
穿巷式架桥机自跑过墩时最大的问题是,克服当前支腿悬空时机架前半段的挠度下垂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过墩时在机架的中间位置(中支腿偏后位置)的上方树立一个临时支架(高度约2~3米),用后支腿卷扬机上的钢丝绳跨过临时支架,拉到机架前端固定。这样钢丝绳与整个机架组成一个大钝角等腰三角形。(见图1)过墩时只要收紧钢丝绳,即可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人在若干工程使用过程来看,至少可以减少下垂30~50cm。
图1
(二) 其它创新
随着交通事业的篷勃发展,架桥机愈来愈频繁的出现在施工现场上。为解决在施工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同仁们对穿巷式架桥机的功能进行了种种改革创新,使架桥机的设计更趋合理、性能更趋完善、使用更趋方便、效率更趋快捷。现介绍其中较为实用、较为通用的二种:
第一种是原架桥机过墩时的动力靠卷扬机拉动推进,现改革为电动自跑小车推进,使架桥机在过墩时更趋安全、方便、高效。
第二种是解决窄巷式架桥机的携梁横移问题。它通过在架桥机前支脚设置横移电动跑车,以及将中支脚,后支脚原设计为前进的电动跑车,其固定车轮改革成为可以旋转角度的活动车轮。当架桥机过墩就位后,用千斤顶分别将中、后支脚的电动跑车顶升脱离原前进轨道,后旋转车轮90度角再降落放在铺装完好的横移轨道上。当架桥机携梁前进至吊装作业墩的上空时,通过控制架桥机整体横移,来满足T梁吊装的横移问题。这个创新大大加快了窄巷式架桥机的吊装速度与效率,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创新改革,其中要注意的问题是,调较好六辆电动跑车之间的同步与同速。
五、综合安全管理
进行预应力张拉时,重点要防止断丝伤人。进行压浆时,重点要注意管道暴裂,防止水泥浆外喷伤人。
预制场的安全管理相比之下比较难,其中多工种的工人如:钢筋工、电焊工、模板工、混凝土工、张拉工等交叉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大。较有效的方法是在现场设一专职安全员,在现场进行协调管理。
架桥机作为一个特种设备,也要进行特殊管理。比较成功的作法是,编制详细的〈架桥机安全操作规程〉、定期对架桥机进行安全检查,并且一定要落到实处,主要领导要负责把关,切忌麻痹大意。
关键词:综合营收;支撑系统;技术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6-0016-03
1项目背景
随着吉林铁通的发展,用户数成倍增长。同时,所开展的业务种类、推出的营销策略丰富多样,极大的满足了客户的需要。但是,用户量的增加、业务种类和优惠种类的增加以及营业厅终端的增加,使现有的业务支撑系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为更好地发挥计费和营业等系统的作用和提高其处理效率,实现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搞好用户服务,不仅需要在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优化,在技术手段方面更需要1套更强有力的支撑系统,无论是体系结构方面、功能方面还是性能方面,都要能够适应竞争形势与变化的需要,重新改造建设业务支撑系统势在必行。依据《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业务支撑系统(TBSS)规范》对吉林铁通现有分业务的多套营业系统进行改造,建设统一的综合营业系统。
2系统设计原则
2.1先进性原则
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选用先进的网络设备,使网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2.2开放性原则
方案设计及网络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使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所提供设备在技术上的兼容性。系统应提供灵活的二次开发手段,在面向对象的业务组件应用框架上,能够在不影响系统情况下快速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同时提供方便地对业务进行修改和动态加载的支持,保障应用系统应能够方便支持集中的版本控制与升级管理。
2.3可伸展性原则
综合营收及宽带认证计费系统在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今后较长时期内业务发展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升级和扩充的可能性。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为以后扩充到更多用户接入提供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还必须为网络规模的扩展留有充分的余地。系统应能够支持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多个层面的可扩展性,通过负载平衡、快速开发/重组、业务参数配置、业务功能二次开发等多个方面使系统可以支持我公司智能网业务未来不断变化的特征。要求投标方提供的解决方案必须满足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能够平滑升级,满足后期需求。
2.4安全性原则
综合营收及宽带认证计费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以防止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破坏、攻击。
2.5可靠性原则
综合营收及宽带认证计费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可靠性原则,硬件要求使用具有进网许可的设备,并保证设备通过正规渠道所得。可靠性原则体现在:选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性高的网络设备;设备关键部位,如引擎、电源的冗余备份;设备的可维护性好。
2.6可管理性原则
系统应提供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完备的帮助信息。系统的操作界面要充分考虑不同使用者的不同操作能力,针对不同操作人员提供可配置、差异化的操作界面。系统应用层面的所有操作、维护都应该能够通过操作界面维护、管理(包括系统参数的维护与管理都应该能够通过操作界面实现),避免出现人为修改数据库才能实现系统配置、业务操作的情况。
3综合营收系统方案设计
3.1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吉林铁通综合营收系统采用符合TBSS和移动BOSS相关规范的综合业务支撑体系,结合吉林铁通业务开展实际的需求,同时充分考虑到面向未来的业务扩展以及与移动BOSS的互联互通。
该方案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架构和业务模型,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系统稳定性,不仅能满足目前广东铁通提出的各项业务相关需求,还便于未来与移动合作业务的开展(可建立综合营业系统与移动BOSS之间的统一的、基于3户模型的标准业务接口)。
吉林铁通公司建设的综合营业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支撑系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业务的融合,即系统应能完成吉林铁通各项电信业务以及未来与移动合作业务的统一支撑,而不是针对某一项业务建立单独的一套支撑体系;另一方面,系统在功能结构上高度融合,支撑系统考虑各类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合理调度使用,减少系统间错综复杂的接口,提高数据和信息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基于铁通集团TBSS规范的统一架构实现从业务受理、客户管理、业务资源管理等综合营业支撑功能,并充分对将来其他业务支撑系统整体建设提供基础。
3.2系统技术架构
综合营收系统是一个综合、复杂性、大型系统,因此,以立足现状、考虑整体、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在进行系统分析设计时采用分层模型。这种分层模型,对于降低系统实施的风险,简化大型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有很大意义。在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内部的软件架构设计采用3层体系结构,系统体系结构见图1。
3.2.1纵向描述
数据层:分为数据子层和数据操作组件两层。数据层是系统的基础,数据层中的数据子层存放系统中用到的所有数据。数据层的数据操作组件向业务层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操作对象,用于屏蔽业务数据的存储、组织和访问的细节,实现业务数据的充分共享。业务层必须通过数据操作组件访问业务数据,这些业务数据包括共享数据和私有数据。
业务层:业务层的业务逻辑通过数据层的数据操作对象访问业务数据。一组业务逻辑过程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业务组件是业务逻辑的原子功能,是完成业务的最小单位,在业务层中业务组件组成业务库,通过在业务库中组合业务组件形成具体的业务逻辑。业务层通过向接入层提供统一的业务逻辑过程实现业务逻辑的共享。
接入层:实现系统与外部的数据交换,包括界面逻辑和接入逻辑。对于系统使用者、接入层接收使用者的数据输入,通过调用业务层的业务逻辑过程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并将处理结果返回接入层,利用交互界面进行表示。对于外部系统,业务过程通过接入层的接口服务完成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
图1系统体系结构图
3.2.2横向描述
综合营业系统是多层次的、分布式体系的系统,数据要在多个层次上进行传递和交换,因此,采用应用管理、全局事务管理、软件总线结构进行通信和管理。从横向分为3层管理:
(1)应用管理:对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等应用软件设施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应用管理可以完成应用配置管理、应用安全管理和应用系统监控。应用配置管理是对应用系统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如动态增加组件、重新分配位置、调整负载、配置负载因子等;应用安全管理是负责系统的安全管理,如权限配置、防止非法访问等;应用系统监控完成对应用的故障、性能、状态进行监控,如进程的死活、系统的负载量。
(2)全局事务管理:由于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有新建系统、已有系统,应用存在跨平台、数据存在异构性等多种复杂因素,因此全局事务管理,保证数据在各个部分的流转。
(3)软件总线: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系统中采用API、数据库表、文件等接口,进行信息的流转和交换。华泰贝通的综合营业系统支持业内主要的信息总线软件,如Oracle公司的ESB等。该技术的应用为未来与移动BOSS系统(也采用了信息总线技术,标准的通用数据调用接口)之间进行接口调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综合营业系统通过中间件连接池机制来控制主机的连接数,终端应用不再直接建立与数据库的长连接,而是通过中间件的连接池动态的分配数据库连接。该方案在未来需要支持更多营业终端时,扩容费用比现有系统直接扩容支撑要大大节省。
3.3系统硬件架构
为保证认证计费帐务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客户良好的上网体验,综合营业和综合销帐的主机均采用了双机互备的方式。综合营收WEB应用同样提供了高性能的备机(综合查询统计系统服务器),保障了综合营收核心系统的不间断运行。系统硬件组织架构见图2。
图2系统硬件组织架构图
4系统方案特点
4.1系统成熟稳定
该综合营收系统与综合帐务系统满足TBSS各项技术和业务规范,已经先后在多省份成功上线运行,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同时,2009年在湖南移动和湖南铁通建设了基于综合营收系统与移动BOSS的全面业务融合,包括宽带、固话、无线固话、智能网等业务以及产品的捆绑和费用的代收。2009年在江苏移动和铁通建设了基于综合营收系统与移动BOSS的宽带业务融合接口。该综合帐务系统2008年在辽宁铁通成功上线,已经在线运行近3年的时间,系统运行良好。
4.2整体的解决方案
本次建设的全新架构的综合营收与计费系统、综合帐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替换了现有的固话营业系统、固话计费帐务系统、易套餐处理平台、收费系统、综合子查询系统避免了新系统的优惠处理、实现机制、实现效率受到现有计费系统和易套餐处理平台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效率与灵活性。
4.3业务扩展性更强
从业务支撑面上,综合营收系统是以实现综合业务为目的进行设计的,经过业务插件的扩展后,除了能支持固话业务、智能网、宽带业务等外,通过业务扩展,还能很好的支撑。目前铁通其他各项业务和各业务之间的融合绑定,如无线固话业务、移动业务等。
4.4系统核心模型优化
综合营收系统与综合帐务系统均采用了电信行业稳定而成熟的3户模型:客户-用户-账户,建立和规范了3者之间丰富的对应和关联关系,为多业务综合支撑、统一客户资料、客户多业务统一管理等奠定了系统数据基础。同时,在核心数据模型中引入了产品概念,将业务定义、业务优惠、业务捆绑纳入产品管理中,使之更加灵活、实用,同时更加方便新产品的扩充与推广。另外,3户模型与中国移动BOSS系统模型一致,为未来更灵活的实现固话与移动业务的全业务营销提供了方便。
4.5系统实现效率提高
综合营收系统对后台业务处理进程和底层数据结构进行了良好设计,更多的采用了并发多线程处理机制和大数据分表处理方式,使系统业务处理效率和前台业务操作效率大大提高。
将查询统计和业务支撑分离,各自独立部署的设计理念,使大数据量和并发性查询对核心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对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采用生成中间统计数据源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各级经营管理部门的查询效率。
4.6业务管理结合更紧密
综合营收系统和综合帐务系统均采用了多层管理结构,打破了目前CRTBS省-地市-营业区的3级管理模式,支持省-地市-经营部-营业厅等多级机构管理和考核,同时对客户和产品销售包进行了分级管理,与铁通现有业务模式结合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业务支撑系统-技术规范
2 电信管理论坛.增强的电信运营图(eTOM)[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 陈龙、张春仁、云亮.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Integrated Revenue System Program
Feng Yanhua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设计方案;综合布线
Intelligent weak current integrated wiring application and design scheme
Zhang Zhao—yong
(Xian Chang Xiang Engineering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26)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weak system design program to determine the principle. To explore and focus on th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wiring products. Recommendation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Key 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The weak design program;Integrated wiring
对于现代化智能建筑尤其是办公楼宇的弱电设计,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共识,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两种看法(或做法)。一种则主张将计算机网络布线、电话配线纳入到结构化综合布线中,而其它的弱电系统仍采用其特有的传统布线。另一种是主张将所有的弱电系统都建立在结构化综合布线所搭起的平台上,也就是用结构化综合布线代替所有的传统弱电布线;究竟采取哪种布线方式较为合理,应结合具体项目,从所用方案的先进性、合理性、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方能得出结论。
1. 智能化建筑弱电方案确定的基本思路和理论基础
(1)让我们首先分析一下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点。第一,结构化综合布线使用了标准化的线缆和接插头模块,非常便于各楼层及本楼层间的信息点管理,使得因办公室搬迁等因素造成的大量终端设备,电话机移位时,你只需将插头拔出,插入新的位置,然后在弱电设备间内做跳线处理或仅仅作些软件上的更改,即可重新投入使用。而不象传统布线那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当设备需要移位时,会带来很多管理上的不方便或需要重新布线,且会对建筑装演造成较大的破坏。使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的第二个优点在于这种布线的扩展能力强,因为对于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以提供155Mbps的信息的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2)根据上述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两个优点,结合建筑物实际的各个弱电系统,具有发展性和不稳定性的只有电话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而对于其它弱电系统,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安监视系统、广播系统、电缆电视系统等的设备,具有根高的固定性,且位置一般不会移动,具对于一个固定的建筑物,这些系统的设备一经选定,频繁更新换代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均很低。根据以上所述,我们一般都在弱电设计中把电话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线统一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而其它弱电系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仍采用传统的配线方式。
(3)然而,采用上述方法还有其它一些原因:如当前大多数弱电设备厂家的系统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不兼容。要想使这些弱电系统在结构化综合布线平台上运行,则必须增加转换设备。例如保安监控系统的摄像机,其输出的视频信号通常以同轴电缆传输,如果将其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需在线路两端增加信号转换设备。很显然,这样做既麻烦又不经济。
2. 综合布线在应用中的问题
根据一段时间的应用实践,我们发现现有的综合布线产品。三类、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其截面均为0.5mm2(美国线规AWG24),与之相配套的配线架,出线座都只能适用于截面为0.5mm2的线缆。因此,它在支持如下几个弱电子系统时,就存在局限性或不足。
2.1 广播系统(PAS)。
根据我国电气规范,一般将电气设备工作电压为220/380V(交流50Hz),有效值24V以下的交流信号确定为弱电信号。而在广播系统中,如采用定压输出,线路电压可分为70V、100V、120V三档。故在广播系统中采综合布线,会对线缆产生过电压,长期使用会对线缆的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广播系统的线路用线截面一般为1.0~2.5mm2,而非屏蔽双绞线的线芯截面只有0.5mm2,相差甚远。
2.2 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FAS)。
(1)根据我国现行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线路的芯线截面,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不应小于1.0mm2;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不应小于0.75mm2。而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非屏蔽双绞线其截面积为0.5mm2显然不能满足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另外在总线制的火灾报警系统中,电源线与控制线多采用1.5~2.5mm2的导线,综合布线系统也不能满足要求。
(2)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现行消防规范要求所有消防信号线、通讯线均不可与非消防线路共管敷设。因而要用综合布线产品支持火灾报警与控制系统,必须先获得当地消防主管部门的特许。
2.3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CATV)
用综合布线产品支持CATV一般都采用光纤,因此在线路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的两端都要加装适配器,这无疑将使投资增加,且因中间环节增多,系统的可靠性也降低了。
以上阐述了综合布线系统在我国支持各弱电系统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是不是说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不能支持上述各个弱电系统?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座智能化程度要求很高的建筑物,在规范允许和获得特许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综合布线产品的光纤和各种对数非屏蔽双绞线缆支持计算机网络和电话通讯系统,用同轴电缆支持CATV和CCTV(监视电视,采用截面为1.0~1.5mm2的特殊定货的非屏蔽双绞线支持FAS、PAS)。
关键词: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
收稿日期:2011-05-06
作者简介:刘桂安(1973―),男,广西平乐人,壮族,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中图分类号:S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177-02
1 引言
桉树(Eucalyptus)是桃金娘科桉树属树种,是世界著名的速生树种与阔叶树硬质材,由于其适应性强、产量高、经营周期短等优势,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在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与推进林业集约经营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桉树枝瘿姬小蜂(简称桉树姬小蜂)扩散能力极强,2000年在中东和地中海地区首次被发现,目前,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分布于欧、亚、非洲)发现了这种害虫。2007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兴镇江那村彭祖岭,一片1年生的桉树幼林出现异常,枝叶变小,林木生长停滞。同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林科院专家在东兴现场调查诊断,确定是虫害造成的,随后经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鉴定中心鉴定,确定是桉树枝瘿姬小蜂。东兴的虫源估计是风从越南刮过来的,这是桉树枝瘿姬小蜂首次在中国现身。桉树姬瘿小蜂来势凶猛,扩散快,是危害非常严重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也是国际上高度重视的最危险的桉树害虫之一。
2 桉树枝瘿姬小蜂形态特征
桉树枝瘿姬小蜂个体较小。雌性成虫体长为1.1~1.4mm,体棕色,略带兰绿色金属光泽,状若长翅膀小黑蚂,头扁平,头部骨化程度较弱,易皱缩。单眼3个,呈三角形排列;复眼近红色,近圆形,口器边缘浅棕色到黄色,唇基二叶,触角分为柄节、梗节、索节和棒节4部分,柄节和梗节为黄色,索节(分为3节)、棒节(分为3节)为棕色至浅棕色。桉树枝瘿姬小蜂前胸背板短,中胸盾片无中线,侧缘有2~3根短刚毛,小盾片近方形,并比胸腹节长,无中脊和侧褶,腹部短,卵形,前足基节黄色,中后足基节黑色,腿节和跗节黄色,第4跗节顶端棕色,翅透明,翅脉浅棕色,亚前缘脉具3~4根背刚毛,后缘脉短,在翅痣与后缘脉之间有一个小的透明区域,基室无刚毛,基脉通常具1根刚毛,肘脉的刚毛行不延伸到基脉。雄成虫与雌成虫的外观易辨特征,雄成虫个体明显小于雌虫,体长0.90~1.20mm,触角比雌成虫长,膝状;腹呈横扁倒卵状,腹部前半段腹节为黄白色、后半段为黑色,腹部末端鞘内藏有透明尾针,为雄性外生殖器。其幼虫微小,白色,无足。
桉树枝瘿姬小蜂喜欢吃桉树幼嫩部位,吸取营养的同时产卵繁殖,使叶柄、叶脉和嫩枝生成“肿瘤”,抑制桉树生长并可导致桉树死亡。桉树姬小蜂是孤雌繁殖,扩散能力极强。2009年,有报道广西高峰林场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雄性个体,存在两性生殖现象。雌成虫产卵一般发生在清晨和黄昏,但在室内可整天产卵;产卵在枝叶上成一直线,卵间距0.3~0.5mm;1个叶片上可产生虫瘿1~65个,通常为3~6个。据资料介绍,该害虫每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虫瘿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羽化。在室温条件下,平均132.6d完成1个世代,雌性成虫在提供蜂蜜及水的情况下,平均寿命为6.5d。桉树枝瘿姬小蜂在广西主要危害巨园桉DH201-2、巨尾桉广林9号、巨尾桉DH32~26、DH32~29等无性系及窿缘桉,但以巨园桉DH201-2无性系受害最重。在广西,主要寄主是巨园桉无性系DH201~2和隆缘桉。据报道,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海南省主要危害小叶桉、尾赤桉(湛201)、尾叶桉(U6)和巨尾桉(广林9)等桉树品种。此害虫还可危害葡萄桉、尤加利、赤桉、蓝桉、西达桉、巨桉、柳叶桉、直杆桉、大叶桉、细叶桉等。
3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分析
3.1 危害发生面积分析
2007年8月,在广西防城港市发现严重危害桉树的桉树枝瘿姬小蜂。2008年10月,防城港市桉树受害面积已达0.15万hm 。2008年11月,广西感染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桉树面积已达0.31万hm 分布于7个市16个县和4个区直林场。目前,海南省桉树枝瘿姬小蜂对桉树的危害已扩散蔓延至澄迈、临高、儋州、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陵水及三亚等12个市县,受灾总面积0.51万hm 。广东局部地方均有发现。
3.2 危害症状
桉树姬小蜂对桉树生长危害极大。该害虫雌成虫将卵产于桉树新叶、叶柄、嫩枝或幼芽表皮组织内。幼虫孵出后取食叶肉组织,导致叶肉组织畸变,受害部位逐渐膨大,形成虫瘿。受害植株最后表现为枝叶生长扭曲、畸形,新梢、新叶细小、主梢不明显,树冠成丛枝状,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受害l年生幼林,新梢不能正常生长,枝叶变小,基本不能成林,严重时可造成部分植株枯死。以2年生左右幼林受害最重,受害林分不能成林,林木产量严重下降。在广西调查,只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在巨园桉无性系DH201~2或者隆缘桉形成虫瘿、肿大、畸形等症状;而在其它桉树品种上只是取食危害,受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桉树嫩梢叶片基部主脉两侧、叶柄、嫩梢有绣花针尖般的细小刺痕,叶片细小退绿为浅黄色,枝叶不形成虫瘿,造成桉树生长缓慢。
3.3 传播途径
(1)自然传播。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可以通过风力传播或者向周围自然扩散,飞行扩散范围有限,但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2)人为传播。可以通过繁殖材料和林木等携带虫卵、幼虫等远距离传播。
(3)交通工具传播。可以通过交通工具进行传播。
4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防控技术
4.1 防控措施
加强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治工作的领导,加大宣传普及工作力度,切实做好对桉树瘿姬小蜂虫情监测。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情况、特征和防治技术,确保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加强检疫工作,对桉树枝瘿姬小蜂进行封锁,控制人为扩散。要切实做好桉树种苗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防止带虫苗木上山造林或向辖区内、外扩散。加大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除治工作力度,进行分类防治,全面实施治理措施。
4.1.1 物理防治
对1至2年生严重受害桉树林分要采取“砍光、烧光、清理光”的办法;3年生以上受害桉树林分要全部实施皆伐利用,就地销毁带虫枝、叶、树皮。
4.1.2 化学防治
轻度受害桉树林分通过喷洒无公害化学农药(如虫线清乳油、乐果溶液或吡虫啉溶液等)进行防治,控制虫口减轻危害,加强林木水肥管理,促进林木生长,提高其抗病虫能力。
4.1.3 营造林措施
所有桉树虫害伐桩不能再萌芽利用;选好抗虫品系,立即停止培育、种植巨园桉DH201~2号品系及窿缘桉,减少害虫寄主面积;可以从桉树人工林经营区原生植被的保护、桉树不同无性系的配置去考虑,增加森林生物多样性,改善森林生态环境。
4.1.4 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杀虫剂、天敌昆虫以及益鸟等手段。
4.2 防控效果
在虫害发生地,全面清理受害巨园桉DH201~2品系,彻底销毁树枝、树皮、树叶等,对木材进行药物薰蒸等灭虫处理,采取除草剂对桉树伐根进行抑萌处理。这是一项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迅速降低虫口密度,改变适宜害虫繁殖的自然环境条件。
对虫害的非DH201~2桉树林,特别是中幼林,进行化学防治,通过喷洒无公害化学农药吡虫啉溶液等,成虫杀死率在95%以上。通过对比试验,只有清除虫害发生地的寄主桉树品种,化学防治措施才是有效的。喷洒化学农药一个月后,受害桉树的叶子完全舒展开来,并逐步恢复正常生长。
在苗圃,严格害虫检疫。对受害巨园桉DH201~2品系、窿缘桉苗木进行销毁处理。对其它桉树品系轻微受害苗木,可用0.06%乐果溶液或0.02%的吡虫啉溶液喷雾,效果较好。做到巨园桉DH201~2苗木不出圃,受害苗木不出圃。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联防联治,把桉树瘿姬小蜂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目前,广西桉树枝瘿姬小蜂扩散蔓延势头减缓。
5 结语
广西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的形势仍然十分紧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目前采取的虫情监测和苗木检疫工作,清除虫害苗木,以及采取化防措施,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我们要继续做好这些工作,对害虫做到有效控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我们还需要从营造林措施入手,加快对害虫生物学习性的研究,采取生物防治办法和物理防治办法进行防控工作,做到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金大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J].广西林业科学,2006(4):17~18.
[2] 伍丽霞.桉树枝瘿姬小蜂现身并危害广西[J] .广西林业,2008(5):51~52.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提高认识 强化措施 坚决遏制桉树枝瘿姬小蜂蔓延势头[J] .广西林业,2008(5):61~62.
[4] 周 超,王小君,万方浩,等.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海南省[J] .昆虫知识,2008(6):111~112.
[5] 陈尚文.桉树姬小蜂的危险性和防治技术[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08,4(8):81~82.
[6] 钱 军,罗湘粤,吴 彪.桉树枝瘿姬小蜂在海南的发生与防治[J].热带林业,2009(1):43~44.
一、系统自身安全管理设计
最薄弱的环节是需要最佳设计的环节,加固应用系统需要有一套稳定的管理体系相配合。众所周知,应用系统是依赖超级管理员加以保护和维修,那么这套管理系统是否存在漏洞,是否有不足之处,答案是肯定的。管理员掌控整个应用系统却不受监督,操作的随意性很大,直接就会导致系统安全性能的不稳定和系统数据的不安全。因而,应用系统软件的安全性可以追溯到对管理员的功能任务的分配和管理。在此提出安全应用系统软件综合设计的第一步,实行管理员的分类,系统管理员,系统安全管理员,系统审计管理员。分工要合乎事宜, 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是负责计算机系统的升级更新和数据的恢复维修,职责权限是对计算机的日常运行进行跟进;系统安全管理员的工作是要账户的信息保护,账号信息的管理包括删除撤销和恢复;审计员的工作是对系统管理员和系统安全管理员的工作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监管,对计算机的日常异常情况进行登记和记录,同时需要注意工作的保密性,不能随意篡改[1]。对于计算机管理员的分配管理是对应用系统软件的内部隐患的管理措施,规范了系统管理员的操作,就能在很大程度保护好系统自身的安全,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他安全应用系统软件。
二、抵御风险的多重防御设计
安全应用系统软件的综合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系统自身的完善还涉及外部系统防御的多层安置。下面以数据文档为例进行论证,首先是数据文档的存储,一些外行人士通常就将文档资料以明文的方式存储,一部分有操作软件访问权限的人就能够随意的查看和更改软件信息和内容,如果这些人有坏的心思,很有可能信息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2]。在这一危险信息下,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作为一个涉及面广泛而又复杂的课题,需要多重防御抵御风险设计,只有如此,系统软件安全才可以得到保障,至于提高系统安全性的设计首先是对文档资料进行分类,公共文档或者私人文件,第二步是对分类的文档进行逐级的加密,并进行完整性的检验,最后是针对不同安全系数的文件选择不同的算法,用算法的不同复杂度对文件进行不同等级的加密,避免数据的泄露以及后续事件的麻烦和损失。
三、账户身份鉴别和操作安全的审计工作
安全的应用系统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时候需要对用户的账户身份进行鉴别,在用户访问计算机的时候通常是需要用户登录账号和密码,应用系统软件需要对用户信息进行审计,并对管理的用户进行安全配置策略。这一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锁定地点,时间和密码,利用对用户底层信息在不同软件间的交互进行对用户信用度的审核,通过一系列对于账户的安全设定对用户的安全进行保护和规范;二是对审计功能的发挥,将审计的功能与系统内比较脆弱的地方进行时常的比较检查,以便对安全事件的核查,为安全事件的追查提供完整的信息和可进行的方向。
四、利用软件测试提升安全性
安全应用系统软件的综合设计离不开软件测试,据统计在多类型的软件设计中,软件设计导致的错误比例高达64%,很多的应用系统软件中程序编写错误会辗转到另一项系统运行中去,放大每一个环节,重视测试,了解测试目标,安排测试,验证应用系统软件的功能这一切对于系统的安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将对于软件的测试归于主动是非常有帮助的,避免一部分程序错误没有在复审过程中发现而影响到下一阶段的任务。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编译程序是浩大繁重的工作,不可能完全没有错误,正是因为如此,需要针对软件错误进行相应的软件测试,保证软件安全性,保证系统的安全。主要的测试方法有功能测试,在动态测试时,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自身安全建设,增加设计开发的安全防护功能,减少安全疏漏;还有源程序的结构检查和流图分析,这是静态分析技术的一种,在工作人员进行代码审查时会发挥很大的功用,一方面是有效的查出前期的软件错误,另一方面是排查运行中的代码逻辑错误,规范编程行为,同时提高测试的准确度和效率。
五、对用户权限的划分
在应用系统软件的综合设计中始终需要坚持的是最小特权原则,网络中的每一个主体都需要减少其出现故障的风险,减少其必要访问权限意外的权限。应用系统常见的访问权限是用户到角色到权限,每个权限对应的有所属部门,秘密等级,以及所对应的用户权限[3]。事实上,对用户权限的划分也是一种系统的保护,在一些程序员想要访问数据对象时,规定的权限已经足够使用,但是想要进一步进行编程和修改往往会弄巧成拙,并不必要的特权给系统带来危险。常见计算机安全性问题的原因都是未知类型的攻击,这与权限划分不清也有相当大的联系。
六、保护数据库的安全
数据库安全是信息系统的核心,也是大家关注的重中之重。作为应用系统信息交互的核心,数据的安全是首要的,整个的安全应用系统保护都与之休戚相关。设计相应的安全配置保护数据库是必不可少的。在安全应用系统软件综合设计方法分析时,数据库应当置于第一位[4]。首先是针对用户的访问权限,保证用户的安全,对用户的安全账号进行锁定,我们要认识安全措施是一级一级层层设置的,只授权给有资格的用户,并且对帐号调用扩展存储过程的权限要谨慎对待,加强数据库日志的记录,对已进入的用户进行存取控制,定期进行合法权限的核查。其次,保证数据库的管理达到一定的安全级别,数据加密和数据完整性检验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谈到数据加密,数据库不安全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数据简单的以原文的形式存置与数据库之中,易于为外界窃取[5]。可以调节的方法有DES、RSA等加密措施,减少数据存储或者是数据传输过程造成的数据库文件泄露。最后,是关于系统审计功用的发挥,划分清楚数据库网络服务,为每一次的访问都设定好审计策略,加密客户机和数据库之间的网络通信,避免系统数据的安全风险。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技术水平也随之得到迅速提升,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然而,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变化太为迅速,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等现象,而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种知识结构的老化表现的尤为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保证我们能与科学的发展同步。本文将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采用综合案例教学法注意的问题、基于案例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 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综合案例教学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二、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相对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理论基础不一样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因为高校学生往往在入学之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较为发达的教育地区在这方面的基础相对会好一些,这就导致了针对计算机的应用基础,部分学生没有兴趣,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则又难度过大,加大了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问题。
2.计算机实践课程设置不足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是同样重要的,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应该保持在1:1,如果条件允许,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可使理论教学的知识更好的被消化,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虽然在我们的教学中已经基本实现了课时比例的1:1,但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不断增加,同时要对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进行协调安排,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尚欠缺的很,这也对上机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3.教学内容比较落后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使得我们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但是,在高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所涉及的内容一般还是以基础知识、Office操作以及网络基础应用为主,已经很难适应我们的实际需求,严重的说,一部分基础教学甚至会浪费学生时间,压抑学习积极性。
4.成绩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健全成绩评估体系对于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非常重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明显。但是,当前的评估体系一般还是卷面理论考评,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有效地评估,而整体上来看,评估的标准也比较片面,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5.教学水平有待于提升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变化太为迅速,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等现象,而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种知识结构的老化表现的尤为明显。但是,针对这一现象,很多高校都没有制订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这就使得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否则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很多不利的影响。
三、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在其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对于这种困境我们实际上没有十分有效的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扮演一个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其主要作用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是以对案例的分析解决为主线,通过对一些典型、具体的案例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老师的带领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分析案例和学习案例,掌握原理和方法,实行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一种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案例教学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
1.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1授课方式方面不同
传统教学法一般都是以课堂讲授为教学的重点和中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着书本讲,学生负责听课;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这是一种互动学习模式,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1.2学生角色方面不同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只需听讲和接受知识,老师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积极的参与,并且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老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探讨。
1.3教师角色方面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长期的单一方式教学,老师一般都是在上课之前对讲义进行抢记,所以在课堂上传授时内容十分有限,并且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很少结合实时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指导和推动学生学习,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1.4教材使用方面不同
传统教学法只专注于理论知识,使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固定教科书,很少加入一些实时性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内容过于死板,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案例教学法是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运用实例论证理论,它是通过特定教育情景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同时进行的,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案例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所得,学以致用,能够最大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案例教学的特征
2.1案例教学以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为起点,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即以提出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为归宿,由此达到学生知识建构的目标。其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广泛、深入、持久地思索与探究,养成良好的实践态度,总结出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有效地解决问题。
2.2在具体现实的案例情境中,学习者必然独自地搜索、阅读、查找、理解和分析资料,提炼观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培养和发挥。整个过程无形中助长了自学习惯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2.3案例教学以案例为中心,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直接面对他们可能遇到的真实问题,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学习者的思维得以开放和向纵深扩展,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运用实例论证理论,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同时,不同的学习者对某个问题都有各自的看法,通过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讨论直至共同解决,可以形成更丰富、准确的理解。这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实现了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与融合。
五、案例教学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应用
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实施案例教学可分为案例讲解和案例分析方法。前三类案例可采用案例讲解法,放弃理论原理的讲授,直接以案例驱动教学,在案例讲解中引用相关的理论、原理和算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安排与案例相近的实验作业或练习,培养知识的运用技能。在分析过程中讲授用到的知识点和系统设计方法,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开发和实现,并在其后实践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与教学案例相近的实训项目,巩固知识和操作,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案例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1.综合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所含的功能较为全面,还包括许多快捷方式,其综合性较强,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到深,充分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
2.典型性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教学内容广泛,难以在课内完成所有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的教学,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应用具有典型性,能反映课程知识的基本框架,具有触类旁通的特性,可培养学生学习本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技术的能力。
六、采用综合案例教学法注意的问题
1.基于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我们应该以实际应用为主,同时以不同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需求作为指导,不断的完善计算机教学的知识体系,合理的调整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结构,通过讲解一些典型案例来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我们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该始终坚持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求知热情和创新欲望。
2.由于新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应该通过不同专业典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保证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贯穿实验教学环节,同时结合不同难易程度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实例操作,激发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自主性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使其能较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操作技能;与此同时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在原基础上学得更加扎实更加深入。
七、案例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的建议
1.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它是在不断探索、创新、实践的过程在变化发展的。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我们采用教材与教学资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1.1建立多元化网络平台,创建一个案例库为老师的教学作参考,也可作为任课教师备课的参考资料,同时也方便学生学习。任课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深度、进度,同时还应该适当选择不同的案例,并通过这些案例方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别施教,老师在每次上课之前都应该认真设计自己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
1.2以主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主体,同时结合典型案例教学过程。
1.3多元化网络平台中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资源为学生自学与练习提供了方便。其能达到学生学习自主化、教学辅助多样化、资源整合多元化。例如在提供的法律网络课堂里有:毕业论文排版指导、经典案例练习与分析、问题的提交、作业实践练习等功能。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避免常出现的操作错误,如果出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能及时上传问题,教师能在网上及时帮助解决,通过了解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改进,并将其结论通过评价系统提交,便于以后的教学。
1.4有多媒体课件的支持
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学生同时也能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将多媒体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结合,去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拓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导向学习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案例库教学平台,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在研制的典型案例导向多媒体实验教学练习系统中,由课程学习园地和课程讨论与交流两大模块组成。
2.1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随时可以上传已经完成的作业和下载与作业相关的具体要求,教师可随时随地查看学生作业的上交情况,并及时的批改学生的作业。
2.2对于讨论、交流部分,我们可以采用论坛的形式,利用网络及时答疑解惑,及时收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同时,网上教学园地也可以作为反馈关于教学效果、质量方面信息的一片新天地,任课教师可以从中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足,为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2.3通过实验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主动思考和动手能力,将课本中讲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
关键词:GIS;指挥调度;电力调度;全球眼;GoTa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6-006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460
1 方案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同时也带动了电网突飞猛进发展,使得电网的供电范围不断扩大,电网站点不断增加,同时人们对电网的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电力维护的工作量及维护难度也不断增加,给电网的运维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引入综合智能调度等技术手段是解决目前状况有效且经济的手段,以科技手段来提高电网运维管理效率,确保电网运行安全,提高电网服务质量。为便于远程的指挥与决策管控,形成“信息化主导、可视化指挥、点击式调度”的新型运维管理运作机制,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为电力抢修维护实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手段,为此提出本解决方案,包括以下4个系统:
1.1 GIS地理信息系统
以电信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整合全球眼、GPS定位、GoTa对讲等资源,直观展现电网运维资源分布情况;利用GPS车载/手机定位和GoTa对讲及时调度抢修维护力量;通过车载全球眼和单兵全球眼及时、有效获取现场图像,并将现场故障及抢修维护情况及时传送给监控调度中心,便于远程的指挥与决策管控。
1.2 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
实时记录现场情况,并将现场情况传送至监控指挥中心;其历史视频和抓拍照片为电力分析故障,优化故障处理流程,提升指挥调度能力提供依据及决策参考。
1.3 GPS定位系统
实现对车辆/手机人员的准确定位及轨迹回放,提升调度效率及指挥能力。
1.4 GoTa对讲机集群调度系统
利用天翼GoTa对讲无信道限制、可覆盖全网的优势,实现电力一线运维队伍、监控调度中心、局领导三级指挥调度,为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实时调度和通讯服务。
2 详细设计
本系统是利用中国电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整合了全球眼监控、GPS、GoTa等多项产品资源,实现资源充分互补共享,有效提升电网运维应急等实战指挥调度效能。
2.1 总体系统结构
系统由GIS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眼视频监控、GPS定位、GoTa对讲机集群调度共4个子系统组成。
2.2 各系统的功能说明
2.2.1 GIS地理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部分:
第一,基础平台。搭建电网分布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地图制作要严格按照经纬度和比例尺精确制作以满足公安系统的专业应用。基础平台具有放大、缩小、任意拖动、数据标注、测距、鹰眼、导航、GPS定位、综合查询等基本功能。基础平台预留有丰富的接口类型,可以接驳电力系统不同的业务子系统。基础平台是各应用系统的基础架构,能够提供基础的地图服务接口。电力综合智能调度应用效果如图2所示。
第二,维护队伍分布图。利用车上的GPS终端及维护人员携带的GoTa对讲机,指挥调度中心可直接实时看到所有的车辆/维护人员的位置信息。在接到用电/电网故障申告之后,如果需要应急抢修的话,直接从定位和调度系统上获得离申告人位置或故障网点最近的维护车辆/维护人员,然后调度该维护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指定位置。
实现原理是GPS设备的定位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递到GPS通讯服务器,然后通过GPS监听程序将GPS定位信息传递到GIS中,实现在GIS地图的实时定位和历史轨迹回放,并能实现GPS车辆的不同状态的区别显示,停止时车辆显示灰色图标,行走时是彩色图标。
第三,全球眼。全球眼是由中国电信推出的一项完全基于宽带网的图像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视频监控系统。在GIS地理信息平台结合地图嵌套进全球眼,把全球眼在地图上标示出来,或通过GPS定位将维护人员随身携带的单兵全眼球在地图上标示出来,显示全球眼的具置,便于监控调度中心及维护人员的查询与调阅。
第四,电力网点分布。通过GIS地图精确的位置,标注电网主要站点分布图,当某处网点设备告警及故障出现的时候,按电网相关网监控系统传送过来告警或故障信息在GIS相应网上警示及展现,监控调度中心可直观了解故障情况,可以及时与距离最近的维护人员取得联系,以提高故障维护及抢修的效率。
2.2.2 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前端监控点可通过三种传输方式接入平台:ADSL、光纤、无线宽带(EVDO/1X)。既可通过PC/智能手机终端浏览监控视频,也通过GIS监控调度平台点击浏览视频。
2.2.3 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实时准确监控车辆的行驶速度、位置(含人员)等运行状况;轨迹回放:可对车辆的历史轨迹(3个月内)进行回放;里程统计:可对车辆的行驶里程(3个月内)进行汇总统计;超速报警:可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管理;区域报警:可对车辆活动区域进行限制管理;安防报警:可实现驾驶员的应急报警以及远程监听车内动静;断油断电:可远程实施断开车辆油路、电路措施。
2.2.4 GoTa对讲机集群调度系统。单呼:调度员发起单呼;组呼:调度员发起组呼;临时组呼:调度员发起临时组呼;紧急呼叫:调度员接收紧急呼叫告警,并且能够参与紧急呼叫;呼叫调度台:用户拨打特定接入号码呼叫调度台;事件通知:调度台接收特定事件通知;状态显示:群组和成员状态的实时显示;动态重组:群组动态增加、删除来访者;强插强拆:调度员具备强插强拆能力;临时调度:调度员对组呼进行临时调度操作;录音/播音:调度员对呼叫进行录音/播音;短信:调度员能够对群组/用户组合进行短信群发。
2.3 系统实现的主要业务功能
2.3.1 “可视化”指挥调度。利用GIS地图上直观的网点及维护力量分布情况,结合天翼GoTa对讲,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可进一步提高指挥调度效能、缩短维护抢修时限,提升维护抢修能力。
2.3.2 远程实时抢修指导。通过维护人员随身携带的天翼3G无线单兵全球眼,现场维护人员可将无法处理的故障情况以视频方式传送至监控中心或专家台,维护专家通过视频及GOTA指挥调度系统远程指导现场维护人员处理故障,以提升现场维护人员的故障处理能力,提高维护抢修效率,实现专家人才资源共享。
2.3.3 层级化的指挥调度控制。利用GOTA灵活的分群组网、多层级的权限控制功能,既可实现全网统一集中调度,也可实现不同层级各自调度,各种分群调度互不影响,方便使用。同时也可向政府部门提供应急调度接口,在政府应急的情况下,向政府移交调度,服从政府统一指挥调度。
3 结语
随着电力业务发展,电网运行的安全已成为电力服务客户的一个关键,先进的指挥调度系统是确保电网运行安全的保证,充分利用电信广覆盖的GOTA网络,辅以视频监控及GIS地理信息系统,助力电力系统在运行维护管理流程上实现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必将为电力系统服务用电用户,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公司.福建电信面向行业个人定位产品说明书[S].2010.
[2] 张玉良,雷澍,吴彦津,等.中国电信定位调度产品-定制接口规范[S].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0.
一、使用情况概述
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2015年9月,微信日均登录用户5亿7千万。根据2012年新浪网的全年财报统计,2012年注册用户就已突破5亿。另据笔者2016年10月以“档案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以新浪微博平台为例),发现各级综合档案馆建立官方微博共171个,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共75个。目前,越来越多的综合馆重视官微的应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档案运营官微平台趋于成熟,档案微博在几年的运营过程中能够形成自身风格,微信运营也有明确定位。二是档案官微平台能够提供丰富及时的档案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三是除了传播档案文化服务以外,档案微博的“线上问题,线下解决”以及档案微信的在线咨询服务等方式,实现了多样化的在线服务。
二、比较分析
(一)功能特点比较
虽然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都属于新媒体,但是其各有特色。一是二者性质不同,CNNIC报告中将微博作为自媒体平台,即用户可以在该平台上成为信息的制造者;而将微信作为即时通信软件,以手机客户端为主,具有通信迅速、反应及时、人气旺盛的特点。二是功能侧重不同,政务微博有属于自己的沟通平台,可以将相关信息方便地进行交流传播,特别是将文本内容限制在140字以内,更迎合了现代社会公众习惯于用零碎的时间接受碎片化信息的需求。相较而言,政务微信通过文字、图像、语音、视频全媒体等形式传递信息,涵盖所有媒体符号形式。正是由于上述优势,政务微信成为联系档案机构与利用者最方便、直接、及时的工具。三是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政务微博的咨询服务交互性强,强调线上问题线下解决。而档案政务微信是社会公众与档案专业人士对话的平台,由档案馆工作人员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利用者在查档、利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问,除了能够快速传递信息以外,还能够随时快速传递文件,有效提供信息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档案信息远距离传输的工作效率。例如,多数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设有查档利用服务一栏,不仅让利用者更详细地了解如何利用档案,而且提供在线服务。
(二)信息扩散与效果比较
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传播模式的共同点都是去中心化,参与信息生产、传播、接收的全过程。但是,由于二者在内容呈现方式和信息传播模式上具有较大不同,因此二者的核心价值也有所不同。
1.从信息扩散特点看,政务微博信息为点对面传播,覆盖面广,可以使档案部门的信息推送产生最大化的社会影响;政务微信通过实时通信,将信息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进而使利用者的需求得到最快的满足。
2.从传播效果来看,政务微博属于裂变式传播模式,传播速度快,能够迅速形成舆论焦点,因此,利用此平台档案信息传播得最为广泛。而政务微信传播范围取决于订阅用户数量,很难有几百万的粉丝数量,并且微信没有促进内容大规模扩散的转发和评论机制,因此,决定了微信难以大规模传播,其社会影响有限。
3.从传播效率看,政务微博平台信息量巨大。例如,档案利用者所关注的档案信息会很快在网络中被未关注的海量信息所湮没,这种较低的传播效率,使得利用者只能再次搜索所需信息,耗时耗力。而政务微信平台信息传播互动性强,信息传播效率高,比如利用者想要了解利用须知,只需在档案政务微信平台上查找栏目,或者接受公众号实时推送的文章。
(三)服务对象与定位比较
1.在服务对象方面,政务微博的服务对象广泛且具有不确定性,一般受众表现为对其感兴趣并关注,政务微博注重信息大范围传播及功能共享,许多粉丝倾向在海量信息中选择所需档案信息,进而关注该政务微博。而政务微信服务对象明确,且具有一定的档案知识水平,其受众一般通过熟人参与,或对档案工作有一定认识,“个性化”特征比较突出。
2.档案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目前都定位于利用馆藏档案,宣传档案工作,提供信息服务。不同的是,档案政务微博倾向宣传,档案政务微信则倾向服务。由于微博作为自媒体,具有裂变性的特征,因此档案政务微博向社会推送的公共档案信息,一旦被利用者转发、分享便具有扩散效应。例如南京档案馆的政务微博中有关城市老建筑、城市名人、老照片的内容,触发了公众怀旧情怀,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宣传了档案文化。而在档案政务微信中,用户需求明确,向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才是关键。如广东档案馆的微信平台,在功能介绍中就明确定位政务信息公开、公众互相沟通、便民利用等服务。
三、应用建议
(一)正确认识“双微”平台的作用,建设好两个平台
档案信息服务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目前档案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是档案事业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联系档案与社会公众的“桥梁”与“纽带”。一般而言,档案政务微信大多是在档案政务微博运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用户的增多,甚至有超越档案政务微博的趋势。尽管如此,我们还应看到二者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应重视两个平台的作用,利用好两个平台。一是利用两个平台协同、互融服务,实现两个平台在内容上的互为补充。例如在国际档案馆宣传日,微博平台可滚动宣传信息,微信平台推送详细宣传报道及宣传方案,扩大档案宣传覆盖面。二是发挥两个平台的功能优势,提供多方位的档案服务。档案政务微博强调提供精简、快捷的信息,可以利用案例,为档案利用工作做宣传。档案政务微信则侧重文章的可读性,可以推送更为详细的利用须知等内容。
(二)准确定位,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目前,有人把微博称为“永不落幕”的厅,因为它是信息滚动的主渠道;而把微信称为移动民生平台,因为它具有精准传播的特性。因此,在运营档案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的过程中,政务微博应定位于立足馆藏,传播档案知识,培养社会档案意识,而政务微信应定位于服务档案利用,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一方面,档案政务微博运营应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培养社会公众档案意识。例如可借鉴公安微博等其他行业使用甄?痔濉⑻员μ宓韧?络语言来宣传自身工作。另一方面,档案政务微信的信息推送,应提供更为专业的文章,在编辑排版下功夫,图文并茂详细描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提升其档案知识水平。另外,目前微信的民生服务功能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交通部门在微信公众号中提供实时路况查询,医院开通微信挂号,还有各类公共事业缴费都已在微信中实现,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生活,因此档案政务微信的上述各类服务功能亟待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应加大挖掘服务功能的力度。
自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已经影响及改造了多个行业,而在此进程中也浮现出诸多问题,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该如何融合创新、传统产业该如何推动产业的转型与变革、电信运营商如何借助“互联网+”之力打造新的增长点等。因此,本期专题既提出了针对物联网、车联网等的解决方案,也探讨了“互联网+”在医疗、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并对运营商如何推进“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及其转型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借本次专题回顾“移动互联网+”在过去几年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成果,同时也对其发展方向与前景进行展望。
【摘 要】为了探讨如何解决目前车联网行业发展的信息化问题,首先分析了车联网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当前阻碍车联网行业发展的行业解决方案欠缺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集云应用、管道、应用终端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的实施旨在为运营商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同时为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车联网 智慧交通 绿色低碳
[Abstract] To discuss how to solv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problem of the vehicle networking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vehicle networking, and in view of bottleneck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solution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t used a set of integrated and comprehensive solutions for cloud applications, pipelines, application terminals,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The program not only brought operators significant new financial growth point, but also provided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urb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making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green low-carbon urban construction.
[Key words]mobile Internet vehicle network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green low carbon
1 项目背景
1.1 国内外车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智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当今车联网技术也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美国与日本等国家已经通过建立车辆和道路之间有效的信息通信实现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未来五年内,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并且至2020年将会达到90%的车型配置车联网技术。
我国在2010年将“车联网”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并在同年提出两项涉及车联网的关键技术的项目;在2011年明确提出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领域率先部署;2012年指出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应在出厂前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督平台;2013年交通部推进“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2014年正式实施《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
当前国内互联网汽车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在地图领域开发方面,腾讯通过12亿元购买四维图新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而阿里巴巴也以11亿美元收购高德;在硬件与接口开发方面,腾讯拥有路宝盒子,阿里推出智驾盒子,淘宝网开始涉足汽车维修O2O,百度也推出了开放车联网协议Carnet。
1.2 车联网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至2016年3月,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达2.83亿辆,目前,缓解交通拥堵与减少交通事故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车联网的提出成为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引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车联网的组成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以规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车与车之间、车与路人之间、车与人之间、车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从而达到车辆控制智能化、信息服务移动化、交通智能化的智能交通物联网络。
构成车联网产业链的组成部分包括车辆制造商、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移动网络运营商等,涵盖汽车、计算机、物联网、通信等多个行业,这决定产业链条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与应用整合。
随着车联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通过实现道路利用情况的动态实时反馈与掌握各类车辆的驾驶行驶状况的方式,达到合理分配利用城市道路资源、监管各类车辆驾驶状态的目的,最终实现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优化车辆行驶路线、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及发现与排除车辆安全隐患等,实现城市交通的透明化管理。
车联网的信息化将会带动智能交通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公交管理、智能停车场管理、车流量监测与管理、智能信号管理等功能,以做到合理疏导和调度道路车辆行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与利用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与交通堵塞,降低城市能耗以促进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
2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2.1 技术架构介绍
图1为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技术结构。该解决方案的技术架构由“云、管、端”三个部分组成。“端”主要由感知终端组成,由个人PC、手机终端、行业终端、企业信息终端以及车载Wi-Fi等组成;“管”是实现车联网通信的承载移动网络,由GSM/WCDMA/LTE移动网络、专线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共享APN与Wi-Fi组成,同时搭配防火墙、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验证、授权和记账)认证与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绝服务)防护等技术;“云”部分由车载音乐、实时路况、位置服务平台、车联网辅助分析平台以及微信客户端等组成,并由云数据中心实现对所有云应用的承载。
2.2 关键功能架构描述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从纵向划分为云服务+智慧管道+行业应用终端,横向划分为车载音乐+实时路况查询+位置服务+辅助分析+专网Portal服务+微信客户端等应用,通过横纵结合发力,构建基于“云应用+网络运营+多元终端”的车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1)云应用
“云”端由自建平台或者与第三方合作建设的平台共同组成,包括位置服务平台、路况查询服务平台、物联网自辅助分析平台、微信平台、音乐平台、视频空间、语音对讲、支付平台及其他应用平台,如图2所示。
1)位置服务平台:位置综合服务平台(LCS)采用了LBS和GPS两种定位技术,以提高GIS并发能力及综合处理能力,并可以在LCS基础上建设位置通等其他业务系统。平台实现在位置服务的基础上建设面向车联网的位置服务共享应用平台与GPS定位平台,并提供扩充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开放接口。
2)交通服务平台:通过与深圳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平台合作建设的交通服务增值服务平台,实现城市路况、高速路况、公交出行、地铁出行等多项功能,结合高速3G WCDMA与4G FDD-LTE移动网络为用户提供便捷出行功能。
3)物联网自服务分析平台:物联网自服务分析平台提供“贴身的”增值服务给迫切需要部署物联网应用的车联网企业,平台由几大功能块组成,涵盖了用户管理、账户查询充值、流量预警、充值和机卡分离控制、漫游控制、报告报表等功能,从而实现了车联网企业的自服务平台系统。
4)微信服务平台:面向车联网客户提供专属的官方微信,实现用户设备与卡号码的绑定关系,为车联网客户端提供基础服务功能,包括登录、查询、充值、转套餐、报失等基本功能。
5)专用Portal平台:通过提供专网Portal,面向客户提供免费享用Wi-Fi上网服务的同时,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包括业务查询、支付等专网通道。通过广告引入消费环节,将普通Wi-Fi设备升级成为商用广告Wi-Fi,实现多元营销。
6)音乐平台:与三方音乐平台合作提供客户音乐定制下载业务。
7)语音对讲:与三方语音对讲平台合作开发基于IP的对讲平台,通过车载电子设备实现车友间的对话和群聊功能。
8)语音识别:与三方语音识别平台合作开发实现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对车辆下达操作指令。
9)支付平台:通过三方充值平台实现用户充值功能,支持微支付、支付宝、银行卡以及充值卡的用户个人充值方式。
(2)智慧“管”道
移动互联网智能“管”道主要从移动网络与安全网络机制两方面实现:
1)移动网络:依托高速与成熟的WCDMA/LTE无线网络技术,并利用APN技术提供的安全机制与接入手段,实现车载终端用户的无线数据的传输功能。
公众网:采用普通公网卡,实现与所有网络的互联互通,具备高速、开通便捷的特点。
共享APN:行业客户所有的APN卡采用共享的域名,其内部网络通过公共互联网(有固定IP地址)与公网GGSN设备相连,实现车载终端与行业客户内部网络的互联互通,具备低成本、开通方便快捷的特点。
专线APN:行业客户所有的APN卡采用特定域名,其内部网络通过专线(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与公网GGSN(Gateway GSN,网关GSN)设备相连,实现车载终端与行业客户内部网络的互联互通,具备安全性高、高质量保障特点。
2)安全网络机制:对于行业安全性需求较高的客户,提供企业级的硬件防火墙、AAA认证服务器及DDOS防护设备与系统等安全防护体系。
防火墙:提供包括过滤防火墙、应用网关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以及复合防火墙等多类产品,为行业客户提供不同层次需求的防火墙设备。
AAA认证服务器:AAA认证提供给行业客户APN接入的二次认证管理平台,完成认证、授权、审计三项功能,实现对用户身份合法性的认证授权,控制用户的不同服务访问权限。通过AAA认证服务器平台能够满足APN用户的安全认证需求,并能提供业务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通过与APN产品结合,为企业提供AAA认证服务,既能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无线通信安全解决方案,也能增强传统APN产品的竞争实力。
DDOS防护设备/系统:通过在骨干网络为行业客户部署DDOS检测处理设备,通过把控正常数据流量的通行与攻击流量的清理过滤,实时检查用户流量安全。通过部署DDOS防护设备/系统,为行业客户提供安全性高的互联网络。
(3)多元终端
实现包括手机类终端、PC类终端、企业信息终端、SIM卡芯片嵌入的车载终端的多元云接入解决方案,打造“云服务+多元终端+车联网沃”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1)手机类终端:支持目前主流的IOS操作系统、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接入。
2)个人PC类终端:支持目前Windows操作系统、苹果Mac O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的电脑终端接入,同时支持IE、Google、Safari等主流浏览器的登录。
3)车载类终端:支持安卓类操作系统的车载类终端接入。根据不同厂家设备将会对兼容性做进一步扩展。
4)行业应用终端:提供特定厂家(中兴、华为)芯片模组的网络接入,并根据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支持更多行业应用终端。
5)车载Wi-Fi:实现车载类Wi-Fi的访问,实现车内移动终端免费上网功能。
随着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管理系统的规模放大,将会不断扩大终端的支持数量与内容。
2.3 方案关键技术描述
(1)实现面向企业与用户的一体化服务平台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打造面向企业级(B2B)与面向用户级(B2C)的免费的增值服务平台,并实现个人渠道的充值系统平台。通过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不仅向企业提供强自服务平台,并且向个人客户提供贴身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从而强化企业之间合作的深度与用户的使用黏度。
(2)实现从“传统SIM”至“机器专用M2M卡”的转变
针对汽车环境因素所具备的温差变化大、潮湿、强振动等各种因素,满足车联网企业特殊要求,量身打造专用芯片和汽车专用模组。
方案使用工业级的车载设备专用M2M异型芯片卡取代传统消费级的SIM卡,具备耐高温、防尘、防潮的特点,并可集成于汽车专用通信模组,达到低成本、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及高集成度产品的目的。
(3)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分析方式
通过对每天50 TB左右的原始话单与位置定位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参照3GPP通信协议规范挖掘原始数据中的CELLID、IMEI、IMSI、流量等所需字段信息,并按需求制定分析与统计规则,实现机与卡对应匹配、位置定位与流量统计等相关应用分析。
(4)多源定位技术
通过LBS与GPS两位定位技术的结合,并支持AGPS定位技术,实现精确度达到5 m的精准定位。同时结合凯立德实时路况数据,为车载用户提供多元定位服务。
3 项目意义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对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发展、城市智慧交通发展,以及绿色低碳城市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
(1)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发展。车联网产业链的构成包括车厂、内容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等,涵盖汽车、计算机、物联网、通信等多个行业,这些应用要求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这将会带动这些行业的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与应用整合。在中国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过程中,将会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2)城市智慧交通发展:通过车联网运营项目可以动态实时地掌控道路利用情况、各种车辆的驾驶行驶状况等,由此实现对道路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监管(营运、私家)车辆的驾驶行驶状态,可以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减少车辆尾气污染、及时发现和排除车辆安全隐患、优化车辆行驶路线等,实现了交通、车辆的及时透明化管理。
(3)绿色低碳城市建设:通过车联网运营项目带动了智能交通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公交管理、智能停车场管理、车流量监测与管理、智能信号管理等功能。这些能够在现有的道路交通基础上,对道路上的行驶车辆进行合理疏导和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的通行能力,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道路交通堵塞,降低燃料消耗,提高经济性,提高道路的利用率。
4 结束语
车联网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旨在实现运营商对物联网行业应用市场开拓进程的一次强有力推进。本项目融合车联网行业发展需求,采用“云+管+端”技术架构,再结合运营商网络资源等几大要素,符合现代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实现了城市交通“低碳环保”和“科学管理”等系统目标。希望通过该方案促进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设,并且有效带动车联网行业的发展,为车联网上下游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健强,吴辰文. 车联网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11(4): 156-158.
[2] 李磊,陇小渝. 浅谈车联网的发展[D]. 西安: 西安邮电大学, 2013.
[3] 何廷润,李军芳. 车联网核心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探讨[J]. 移动通信, 2013(15): 10-14.
[4] 陈禹. 基于Telematics的中国车联网产业市场分析[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2.
[5] 周志勇. 国内外车联网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市场驱动力分析[J]. 电子产品世界, 2015(10): 12-15.
[6] 谭红英. 国际与国内车联网专利知识图谱对比分析[D]. 重庆: 重庆大学, 2014.
[7] 郭华. 智能化信息化引领车联网发展[J]. 移动通信, 2016(1): 29-33.
[8] 于慧. 车联网时代悄然到来[J]. 汽车纵横, 2014(6): 122-126.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综合布线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1
Problems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Weak Power Design and Cabling Applications
Chen Xianghua
(Hebei Guantao Housing 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Bureau,Handan057750,China)
Abstract:The only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cabl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is related to intelligent buildings and intelligent level.Cabling system within the building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which enables the building's internal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information exchange equipment,buildings,property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auto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but also make the building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quipment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ey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Weak power design;Cabling
一、引言
对于现代化智能建筑,尤其是办公楼宇的弱电设计,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共识。综合布线应用将建筑物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综合系统。本文对分析了智能建筑设计中弱电系统设计方案以及结构综合布线的应用,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建筑设计,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二、问题的提出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是多少,已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体现,建设智能城市与智能化建筑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采用的布线系统一定要有超前性,力求高标准,并且有很强的适应性、扩展性、可靠性和长远效益。布线技术是从电话预布线技术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非结构化布线系统到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过程。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综合布线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满足建筑物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所有计算机、通信以及建筑物自动化系统设备的配线要求。
三、智能弱电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点
(一)先进性。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扩展能力强,因为对于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以提供155Mb/s信息的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二)兼容性。结构化综合布线是一套综合式的全开放式系统,因此它可以使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端子排,以及相同的插头与模块化插孔及适配器,可以将不同厂商设备的不同传输介质全部转换成相同的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三)灵活性。传统布线方式由于各个系统是封闭的,其体系结构是固定的,若要迁移或增加设备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物理星形拓扑结构,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可支持电话、传真、多用户终端、ATM、10BASET工作站。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系统,只需增减相应的网络设备以及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四)可靠性。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通道。每条通道都采用专用仪器校核线路衰减、串音、信噪比,以保证其电气性能。(五)经济性。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布线方式相比,综合布线是一种既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又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的高科技产品。
综上所述,一般都在弱电设计中把电话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线统一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而对其他弱电系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仍采用传统的配线方式。所以,采用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当前大多数弱电设备厂家的系统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不兼容。要想使这些弱电系统在结构化综合布线平台上运行,则必须增加转换设备。这样做既麻烦又不经济。
四、综合布线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品种单一与我国国情结合不够,难以适应不同需要。目前,国内智能化小区存在高低不同的档次,不同的类型的现实,但智能化系统却越来越趋于雷同,家居布线系统的配置,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品种比较单一,其系统功能和信息服务却毫无特色,这就很难适应不同层次居住用户的需要。(二)标准不符合国内实情,国内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商的智能化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基本上都按国外标准ANSI/TIA/EIA570A(以下简称570A标准)进行生产。但它与我国智能化住宅建筑发展的现状并不符合,近期,国内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建设蓬勃发展,在工程中选用大量国内外生产的智能化系统产品(包括智能家居布线系统),由于是各个生产厂商各自开发生产,往往会出现接口协议不规范,或开发时无标准可依。因此产品之间存在难以协调和配合的诸多问题,给系统集成带来困难,造成建设投资大、效果不理想,甚至不能使用的后果。(三)产品应符合住宅建筑用户真正的信息需要。国内智能化小区或智能化住宅建筑中采用的有关智能化系统产品,主要来源于国外,少数由国内供应。总体看来,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少,水平低,有些性能还不能满足各类智能化小区的要求。这一方面急需加强研究开发,积极生产适合用户需要的产品。智能化住宅建筑应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实事求是地研究他们的需要,建设成符合国情民意、功能实用、物美价廉的住宅。
五、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智能建筑内,一些弱电子系统还不能完全融合于结构化综合布线内。这既有规范条件的限制,也有产品技术规格单一的制约,以及性能价格比的因素存在。建议有关研究和生产单位,尽快研究和生产出能满足各种线径和不同传输信号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使所有弱电系统均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
参考文献:
[1]袁世琪.大型建筑中强弱电系统的接地问题[J].建筑安全,2003,6
关键词:综合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软件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6-7461-02
The 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Java Programming" Practice Lesson Based on Comprehensive Case
LIU Yong-jun, CHANG Jin-y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Abstract: "Java Programming" is an importance course to train students the ability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has done a useful exploring on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imited part of the practice course to teach students the ability of software desig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experience, it raised the question of how to exercise "comprehensiv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effectively. It also enhance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or students.
Key words: integrated cas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course; software development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当前主流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贯穿始终。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来设计开发应用软件,为使用Java语言开发J2EE企业级应用和J2ME应用奠定基础。要实现这一课程目标,除了需要教师在理论课堂上对各部分知识点清晰、详细地讲解外,如何策划、安排实践教学,对切实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编程技巧,综合设计与开发软件也至关重要。
由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中所处的核心地位,该课程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专家的重视[1-3]。在Java 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到一条比较新颖、能有效解决Java 语言教学本身枯燥、难理解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广大计算机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教师们颇感兴趣的课题。本文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内容多、课时少、学生系统编程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案例”的实践教学方法。该方法将所有的重点教学内容都串在一个综合案例中,使学生既能在学习每部分知识的时候,及时进行针对性练习,又能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承上启下,对软件开发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体会,这将大大激发学生软件开发的兴趣和成就感。
1 综合案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案例教学法最早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4]。现在,案例教学法已普及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固定化不同,它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法,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有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即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本文所提出的在《Java程序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综合案例教学法”所强调的是,在本课程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只设置一个“综合案例”。这就对案例的质量要求更高,要求该案例必须几乎能够包含全部主要知识点。同时,由于教学过程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所以该案例的实施过程还应该能够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使之对应于每章甚至每节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达到边学边练的目的。下文将以学生日常使用的“ATM银行软件系统”为综合案例,讲解《Java程序设计》课程实践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Java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包括四大部分:Java语言基础、基于Java的面向对象编程、基于Java的文件读取技术和GUI应用开发、基于Java的多线程控制技术。“ATM银行软件系统”结合各部分基本要求将整个实践课程作如下安排:
1.1 Java语言基础
在此部分实践课程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整个案例的需求及软件开发任务,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作下表中对应的实践内容,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1.2 基于Java的面向对象编程
这一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核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面向对象的思维方法,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几个重要概念,并对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不同点有所了解。具体任务实施情况如表1。
1.3 基于Java的文件读取技术和GUI应用开发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对1.2部分内容充分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GUI程序的方法和常用Swing组件的使用。
主要实践任务如表2。
1.4 基于Java的多线程控制技术
要求了解多任务和多线程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Java中的线程、线程体的构造、同步与共享等。重点掌握线程的基本概念。该部分实践任务要留给学生提升动手、研究能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之前所开发的“ATM银行软件系统”作进一步的完善。
最终,在没有增加任何教学时间的前提下,“综合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真正开发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软件系统,这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自信心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2 综合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2.1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综合案例教学法较传统讲授法,对教师各方面的素养要求更高,教师既要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另外,教师还要根据社会实际现状,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寻找适宜教学的案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这对教师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会不断促成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
综合案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学生要围绕研究主题自己去主动地收集、加工处理信息,期间,因各方面的因素,不同的学生会碰到不同的问题,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各种类型学生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在这个复杂、个性的指导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案例教学模式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工程实际情境中,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实际问题。期间,学生要分析案例,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判断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期间,学生还会碰到依靠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而综合案例教学模式在案例讨论、专题研究过程中有利于创设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会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关心他人。
从本质上讲,创新就是发现。一个人如果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问题,就很难成为创新型人才。在综合案例教学模式的专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
3 总结
实践证明,综合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其寓理论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确立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健全人格,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综合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案例的选择、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课时安排等,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夏晶晶,武书彦.Java语言“教、学、做”教学模式的探讨[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8-69.
[2] 梅晓妍,王民权.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3-25.
关键词:泼尼松 环磷酰胺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为临床常见肾小球疾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主要临床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及高度水肿等,病情严重者往往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感染、血栓、脂肪与蛋白质代谢紊乱等[1]。20世纪90年代,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被应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疗效。对常规激素治疗疗效欠佳,或激素耐药性患者,环磷酰胺同样能起到良好效果,并被国内外公认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本研究在常规治疗联合泼尼松与环磷酰胺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其中观察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15~70岁,平均(35.8±3.2)岁,病程0.5~11年,平均(3.53±0.24)年,其中系膜增生性肾炎9例,膜性肾病25例,膜增生性肾炎5例,微小病变性肾病11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0例;对照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14~69岁,平均(35.3±2.7)岁,病程0.3~10.6年,平均(3.49±0.28)年,其中系膜增生性肾炎8例,膜性肾病29例,膜增生性肾炎4例,微小病变性肾病1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患者病情有针对地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降脂药等。治疗过程中均保持睡眠充足,严格限盐(<3g/d)、限水,控制体重,对合并高血压者给予降压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环磷酰胺0.6~1.0g静脉滴注,1次/月,持续用药6个月后减量,改为1次/3月,目标累积量6~8g;泼尼松1mg/kg口服,1次/d,服用8周后常规减量。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肌酐值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肾功能稳定,尿蛋白转阴或24h尿蛋白定量<0.2g,血白蛋白≥35g/L;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肾功能稳定,24h尿蛋白定量0.2~2g或降幅≥50%,血白蛋白≥30g/L;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尿蛋白定量>2g,且降幅<50%,或血浆白蛋白<30g/L。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5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结果
2.1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分别为(1.90±0.11)g/24h、(75.83±4.67)μ mol/L,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血白蛋白为(37.13±2.25),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肌酐也得到明显改善,但不及观察组(P<0.01)。具体见表1。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t①= 49.07,P<0.01;t②=16.67,P<0.01;t③=13.33,P<0.01。
2.2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68.5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3例脱发,27例恶心呕吐,6例肝功能受损,4例白细胞减少,对照组出现22例恶心呕吐,10例呼吸道感染。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83,P>0.05)。
3.讨论
肾病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及高度水肿,同时伴有高凝与纤溶异常,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肾小球病变程度明显相关。目前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仍以激素、细胞毒药物等为主,所选药物、治疗方案、疗程长短等均无统一定论,而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采取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Habashy等[3]通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效果最佳。
环磷酰胺属于烷化类免疫抑制剂,对肾病综合征可起到显著疗效,可提高泼尼松疗效,对激素依赖型、激素不敏感型或常复发型肾病综合征一般在环磷酰胺治疗1个疗程后开始对激素敏感。环磷酰胺可抑制细胞增殖与免疫,可有效杀伤敏感性小淋细胞,对免疫特异性炎症以及DNA与RNA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环磷酰胺使用时效用缓慢持久。糖皮质激素则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且可诱导肝药酶系统,因此和环磷酰胺联合使用后可增加环磷酰胺细胞毒代谢,增强其烷化作用[4]。故泼尼松与环磷酰胺之间可产生协同互补作用,进而提高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但环磷酰胺治疗过程中可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脱发等,故治疗时需加强胃肠道护理与毒性反应护理。
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相对于单用泼尼松患者而言,联合使用环磷酰胺后患者的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下降更明显,血白蛋白上升更明显,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可达88.57%,明显高于单用泼尼松组。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泼尼松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24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且并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永兵,冯胜.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药的临床研究[J].临床药物治疗,2011,9(4):15-17.
[2] 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4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