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税务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税务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税务审计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税务审计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审计工作目标

按照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紧紧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强化系统内部审计监督职责。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做好税收执法审计工作。促进规范管理,进一步推进审计结果的运用,督查问题的整改落实,促进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贯彻落实。完善相关操作流程和内容,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二、2015年度审计计划

(一)今年,经局党组研究决定,拟对第一税务所开展内部审计“回头看”。

(二)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安排,适时开展专项治理、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工作。配合、协调做好州局对我局的审计工作。

三、审计内容及工作重点

2015年审计的重点内容:

1、内部审计“回头看”,着重检查第一税务所是否针对2014年《内部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认真整改;是否举一反三,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排查管理漏洞;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逐一逐条整改;是否强化风险预警,完善相关制度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

2、税收征管方面应强调税收征管职能审计,重点审计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预征和清算、存量房的管理及评估价格调整情况;财政资金项目的税收管理情况;营改增后各项税费附加的征管情况;所得税政策执行情况;欠税上线管理等情况。

四、审计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内审队伍建设

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作用。采取以审代训、抽调业务人员及派驻纪检监察员参加内审工作等形式,不断提供审计队伍业务技能。加强项目审计实践,提升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二)创新审计方式,推进审计信息化

要充分利用征管软件和税收管理决策分析平台软件的数据,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数据分析工作。扩大审计抽样范围,强化数据分析效果,降低审计风险,推动内审工作便捷高效,高质量开展。

第2篇

一年来,在公司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监事会,财务部主任及相关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在财务部内审的岗位上,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内审计划,紧紧围绕公司提出的“加大检查、审核、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深入落实”这一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在公司内部开展了审计工作。经过审计组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为公司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全年共开展审计工作24项,在深化公司改革,促进廉政建设,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与领导对我的期望和要求还存有较大的差距。不过我相信有公司领导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再加上我们审计组人员的勤奋工作,公司的内审工作一定会一年比一年有起色,同时也会能得到公司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工作:

一、2005年的主要工作

1、结合新岗位制定内审年度工作计划

财务内审是一个新设的岗位,领导寄予我们厚望,同志们也关注着我们的发展,我深知责任重大。为了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公司管理中得以顺利开展,在成立内审岗位后,就根据工作需要立即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为了加强供电所财务管理,纠正经济活动中不规范、不合法等违纪违规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制定了供电所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计划,为了防止税务稽查增加税负,制定了经济业务审计工作计划,为了规范供电所的收费行为,制定了农电收据检查的计划;并从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形象和工作结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基础工作的进行,为我们全年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内审工作

①、为了强化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公司年初细化了内部审计制度,其目的是纠正经济活动中不规范、不合法、损失浪费等违纪违规问题,抑制消极因素,促进各部门遵纪守法,为公司经济健康运行保驾护航;通过工作发现2个供电所财务有问题,违纪金额接近10万元,我们财务内审根据公司领导的安排,提前介入,在批评教育的同时,督促其整改,既为公司保护了这2个所长,又避免了检察部门查处的损失.以上审计共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15条,审计调帐6笔,收缴违纪金额2万余元,协助2个供电所收回沉淀老电费4万余元。

)②、对各供电所的收费规范行为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部分供电所在收取用户电费时没有给用户开农电收据,及部分收费员没有按规定保管收据,出现了丢失收据的现象,我们审计组及时向公司领导反映情况,并对相关供电所和个人进行了经济处罚,收缴处罚金额1万余元。

③、为了防止税务稽查增加税负,财务内审对各项经济业务、各种票据进行审核,发现不合格的票据及时办理换票手续,需要作纳税申报的,提前申报,需要作调整的提前调整,合理规避了税负,为公司减少了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对大量经济活动审核情况的综合分析,向公司领导提出综合建议;全年共审核票据2万多张,提供合理化建议16条,抵制不合理开支17万余元,减少税负20万余元。

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审计检查,规范财务行为。

2005年财务管理工作以抓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为重点,为了加强供电所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推行司务公开和阳光理财,公司出台了《供电所财务收支管理办法》,监督和管理的职责落在了我们财务部,为了使公司制定的管理办法得到贯彻和落实,财务部制定了定期财务检查的制度,内审在公司纪检监察室的配合下对各供电所的财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点放各所的财务收支、费用开支、工资分配、物资采购、生产经营、电价政策、收费标准、等关系到供电所稳定、发展的重点、热点的问题上,检查面为100%;并对个别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供电所进行了专项审计检查,针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并检查其整改落实情况,从根本上规范了供电所的财务行为,杜绝了违反财经纪律现象的发生。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005年财务内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不足,内审有很多应做而未做、应做好而未做好的工作,审计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还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比如在经济业务审核、各项经营费用的控制上,实施财务分析等方面都相当欠缺。这些都应该是2006年财务内审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主题,作为财务人员,我应在公司加强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应尽更大的义务与责任。我将不断地总结和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以适应时代和公司的发展,与公司共同进步。

三、2006年财务内审工作设想

2006年,是公司面临形势最严峻的一年,如何使公司能够进一步规范管理、开源节流、减本增效,是摆在公司决策层和全体员工面前的新问题,因此,作为内审我们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内部审核工作,努力作好税企财务衔接工作,使稽查税额控制在最低限额内;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费用开支,做好开源节流工作,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使各项费用的开支控制在财务预算范围内。

2、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检查与指导,狠抓会计基础工作与财务管理,对各经营单位,综合部门执行公司的财务制度的情况定期检查,检查面为100%,使财务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3、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监督机制,不断扩大内审监督的工作面。

4、适应改革要求,逐步推行所长任期经济责任及离任审计。

第3篇

一、20*年的主要工作

1、结合新岗位制定内审年度工作计划财务内审是一个新设的岗位,领导寄予我们厚望,同志们也关注着我们的发展,我深知责任重大。为了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公司管理中得以顺利开展,在成立内审岗位后,就根据工作需要立即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为了加强供电所财务管理,纠正经济活动中不规范、不合法等违纪违规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制定了供电所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计划,为了防止税务稽查增加税负,制定了经济业务审计工作计划,为了规范供电所的收费行为,制定了农电收据检查的计划;并从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形象和工作结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基础工作的进行,为我们全年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内审工作

①、为了强化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公司年初细化了内部审计制度,其目的是纠正经济活动中不规范、不合法、损失浪费等违纪违规问题,抑制消极因素,促进各部门遵纪守法,为公司经济健康运行保驾护航;通过工作发现xxxx供电所财务有问题,违纪金额接近1xxxx元,我们财务内审根据公司领导的安排,提前介入,在批评教育的同时,督促其整改,既为公司保护了这xxxx所长,又避免了检察部门查处的损失.以上审计共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15条,审计调帐6笔,收缴违纪金额xxxx余元,协助xxxx供电所收回沉淀老电费xxxx余元。

②、对各供电所的收费规范行为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部分供电所在收取用户电费时没有给用户开农电收据,及部分收费员没有按规定保管收据,出现了丢失收据的现象,我们审计组及时向公司领导反映情况,并对相关供电所和个人进行了经济处罚,收缴处罚金额xxxx余元。

③、为了防止税务稽查增加税负,财务内审对各项经济业务、各种票据进行审核,发现不合格的票据及时办理换票手续,需要作纳税申报的,提前申报,需要作调整的提前调整,合理规避了税负,为公司减少了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通过对大量经济活动审核情况的综合分析,向公司领导提出综合建议;全年共审核票据xxxx多张,提供合理化建议16条,抵制不合理开支1xxxx余元,减少税负2xxxx余元。

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审计检查,规范财务行为。

20*年财务管理工作以抓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为重点,为了加强供电所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推行司务公开和阳光理财,公司出台了《供电所财务收支管理办法》,监督和管理的职责落在了我们财务部,为了使公司制定的管理办法得到贯彻和落实,财务部制定了定期财务检查的制度,内审在公司纪检监察室的配合下对各供电所的财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点放各所的财务收支、费用开支、工资分配、物资采购、生产经营、电价政策、收费标准、等关系到供电所稳定、发展的重点、热点的问题上,检查面为100;并对个别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供电所进行了专项审计检查,针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并检查其整改落实情况,从根本上规范了供电所的财务行为,杜绝了违反财经纪律现象的发生。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0*年财务内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不足,内审有很多应做而未做、应做好而未做好的工作,审计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还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比如在经济业务审核、各项经营费用的控制上,实施财务分析等方面都相当欠缺。这些都应该是20*年财务内审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主题,作为财务人员,我应在公司加强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等方面还应尽更大的义务与责任。我将不断地总结和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加强学习,以适应时代和公司的发展,与公司共同进步。

三、20*年财务内审工作设想!

20*年,是公司面临形势最严峻的一年,如何使公司能够进一步规范管理、开源节

流、减本增效,是摆在公司决策层和全体员工面前的新问题,因此,作为内审我们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内部审核工作,努力作好税企财务衔接工作,使稽查税额控制在最低限额内;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费用开支,做好开源节流工作,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使各项费用的开支控制在财务预算范围内。

2、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检查与指导,狠抓会计基础工作与财务管理,对各经营单位,综合部门执行公司的财务制度的情况定期检查,检查面为100,使财务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3、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监督机制,不断扩大内审监督的工作面。

4、适应改革要求,逐步推行所长任期经济责任及离任审计。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纳税;审计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大力实施,全国各地新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部分企业增长乏力、利润下滑。一些企业在税收上动起了心思,企图通过偷税、避税等手段减少税款支出,拓展利润空间。为维护国家税法的严肃性,营造合法公平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审计十分必要。

一、企业纳税行为审计的重点

(一)企业的偷税行为

偷税是指“企业采取少列或不列收入、多列支出,不如实进行账务处理,纳税申报作假等手段,不缴或少缴国家税款的违法行为”[1]。企业偷税的主要手段有:隐瞒收入缩小纳税基础,如采取不及时确认收入、少列收入、收入不及时入账,或将收入挂往来科目;虚增成本少缴企业所得税,如采取虚假合同、虚假发票等方式增加成本。对企业偷税行为,应严厉打击,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二)企业的漏税行为

漏税是指企业因为不熟悉税法规定,或者由于工作人员疏忽等原因造成少缴税款的行为。如适用税率错误,漏报应纳税业务,收入、成本或利润计算错误等。对企业漏税行为,应加强税法宣传,强化业务培训,使企业熟悉税法和各项会计制度,正确计算缴纳税款。

(三)企业的避税行为

避税是指“企业利用税法规定的漏洞,进行相应的财务处理和策划,从而减轻自身税收负担[2]”。避税虽然不违反税法,但其行为违背了税法的真实意图,导致了国家税收的流失,损害了税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对避税行为,税务机关应对其纳税事项进行调整。

对企业的偷税、漏税和避税行为,应将偷税行为作为企业纳税审计的重点,以维护国家税法的权威和公平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纳税行为分税种审计方法

(一)企业流转税缴纳情况审计方法

重点介绍企业增值税缴纳情况审计。

1.分析企业总体税负。通过对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税负是否在同行业合理区间。对企业不同期间的销售额和纳税额进行比较分析,如销售额增加但纳税额减少,或者企业税负率较同上年同期大幅降低,则企业可能存在偷税行为。

2.加强产品销售审计。重点审查“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账户明细,看其记录信息与企业销售产品发票金额是否一一对应,如有差异则进一步检查有无销货不开票或少开票现象。为防止企业隐瞒收入,重点检查企业往来账户中客户是否真实存在,同时核查企业出库单、运输发票等票据。

3.检查企业视同销售业务。重点检查“在建工程”、“福利费”、“营业外支出”、“长期投资”等账户的借方明细,并与相关会计凭证核对,判断视同销售行为是否按规定计税。

4.检查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情况。重点核查残疾人就业、校办企业等税收优惠情况。如对享受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的企业,核查残疾证的真伪,检查企业是否为该残疾人购买养老保险,核对企业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表等,看企业安置该残疾人就业是否真实。

(二)企业所得税税缴纳情况审计方法

1.收入审计。查阅企业相关收入账簿、凭证和出库单,看其是否一致和匹配,有无漏记、少记情况。审查往来账户,重点关注长期挂账项目,防止企业隐瞒收入。

2.成本检查。重点检查企业产成品与产品成本的匹配情况,防止企业虚增产品生产成本。审查单位产成品成本前后是否一致,有无人为控制情况。检查产品成本结转时间与产品销售时间的对应情况,看企业是否提前结转成本。

3.费用审计。一是检查材料成本核算,看用于非生产部门的材料是否摊入生产成本。二是核查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是否前后一致。三是检查员工工资、津补贴发放,看是否虚列生产人员,是否将非生产人员工资列入“生产成本”账户[3]。三是检查期间费用,看是否将违约金、罚款、赔偿金等支出列入期间费用。

4.扣除项目检查。一是检查利息支出,看其是否高于规定计算标准。二是核查职工工资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多列人员、虚增工资。三是检查资本性支出是否计入扣除项目。四是检查业务招待费是否超支。五是检查广告宣传费是否超标。

(三)企业财产税缴纳情况审计方法

重点介绍房产税缴纳情况审计。一是审查“在建工程”科目是否真实,有无长期挂账项目,防止企业房产已经竣工决算但不结转固定资产。二是重点审计企业房屋大修费用情况。三是检查企业房屋出租合同,重点调查合同对方当事人情况,看企业是否签订阴阳合同或者通过虚假出租少缴房产税。

(四)企业行为税缴纳情况审计方法

重点介绍土地增值税缴纳情况审计。

1.房地产销售收入审计。一是检查企业是否故意不及时进行工程竣工决算,推迟确认销售收入。二是检查往来款明细科目,看业务是否真实,是否存在预收款或销售收入挂往来账不计收入现象。三是检查企业发票开具与房屋销售情况是否相符,看是否存在销售不开票、少开票现象。四是检查视同销售是否计入收入。五是审查企业是否与客户签订“阴阳合同”少计销售收入。

2.房地产开发成本审计。一是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虚开发票,多列成本问题。二是核查企业开发项目是否真实,是否签订虚假合同增加成本。三是重点检查企业与关联方业务往来,看其交易是否真实,价格是否公允。四是检查企业成本核算是否准确,是否存在将未完工项目计入当期成本。

开展企业纳税行为审计,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纳税信用等级、缴纳的主体税种、财务人员配备等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计划,合理配备审计专业人员,主动出击、精准发力,增强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胡金木.税务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第5篇

近几年,内审机构设置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按照隶属关系划分,内审机构运作模式多种多样,如何设置运作模式,是确保其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强调,为促进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工作范围的充分性,审计执行主管应向有足够权力的人报告工作。因此,内审机构地位只有提升到一定高度,才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首先,它符合独立性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被审计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往往是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高级管理人员。如由董事会或经理层领导企业内部审计,会形成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违背审计独立性原则。其次,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的模式符合权威性原则。监事会与董事会同属股东会下设机构,均对股东负责,只是职责分工不同而已,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第三,此种模式有利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将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使监事会能够从更专业的角度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监事会权威,避免监事会陷入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

加强内审人员学习,切实提高内审机构待遇

企业需注意并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内部审计部门配备既懂财务又懂经营管理的、责任心强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审计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使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以适应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第三个方面要给内部审计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在工资福利待遇、升迁考核、工作硬件实施等方面多考虑内审人员,给审计人员的待遇不应低于本单位的财会人员,以稳定队伍、吸引人才,用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审计队伍来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审计质量。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做到两个过硬:一是政治过硬。审计人员对复杂的审计对象要及早做好心理准备,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讲原则,才能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才能制止那些挥霍浪费国家财产的行为。二是业务过硬。审计部门是执行财经法规的业务部门,作为内审人员,必须掌握与审计有关的专业法律、法规;同时,熟悉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审计、网络操作、系统维护、法律、税务、外贸、金融、纪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加强后续教育,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建立全面监督机制,促进审计成果有效应用

审计公告制度就是要增加审计的透明度,透明度是现代审计的特征,是审计公正的基础,审计缺乏透明度是审计舞弊和审计失效产生的前提。因此,内部审计要实现透明化,一是要向企业内部公开审计计划和领导任职简历,印发《内审简报》,让职工了解内审工作动态,不给经济责任审计留“死角”。二是要向被审计单位公开审计程序,宣布审计纪律,设置举报信箱,使审计人员处于被监督状态,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部门应该派出巡视人员对审计过程进行监督,强化自我约束机制。三是将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适度公开,以《审计通报》和《管理建议》等形式,向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领导反映和通报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以及管理建议等重要信息,使公司治理层面更全面地掌握信息,更科学地决策,更有效地进行工作考核、评价。四是要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审计、组织、纪委(监察)部门为主,吸收财务、劳资,企管、计划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主要负责审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落实审计结果,追究相关责任,还要把握好审计的保密性和透明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审计结果的公开程度和范围。通过以上做法,将审计全过程置于阳光之下,不但使董事会和有关方面及时获取公司运营和内部控制审计信息,而且有利于树立和维护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

推行内外合作审计,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

第6篇

【关键词】社保;基金;绩效;审计

一、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1、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当前缺乏完整的评价标准

社保基金审计标准的缺乏,实践中必然会导致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责任以及审计评价等可遵循规则的不统一。社保基金审计需要一套严格的标准来保障其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需要有健全严明的执行程序和衡量标准,其在审计过程中还需要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由于社保基金审计缺乏标准,使得在实践中无法建立如民间审计那样具有完整性、层次性、具体性的审计体系。社保基金的运营是非盈利性质的,涉及到公共领域基础设施、基本保障等多方面的公共效益,应当使用多种成本效益指标作为分析政府非营利性公共服务的指标准则。同时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由于社保基金作为公共服务而导致其具有社会效益难以进行量化的特点,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基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进行分析,这也导致我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未能形成完整一致的标准。

2、客体舞弊与监管机制的缺失给审计带来风险

我国人口众多规模庞大、各个地方情况的不同、社保基金的项目众多导致我国社保基金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对于社保基金运营机构的管理容易发生问题,这就导致在进行社保基金的运营时容易增加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当存在舞弊发生的压力与动机时,舞弊人员会考虑机构的整体环境,是否对舞弊提供宽容的环境,现阶段我国某些机构内部可能会处于不适当的价值观或者道德标准的环境下,这样的环境会给予舞弊人员宽容的态度,变相为舞弊的滋生提供了温和的发现环境。近几年发生过的社保基金运营机构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养老金以及隐瞒人员死亡信息、收入不入账、农民工等部分人群保障政策未落实等问题都可以看出社保基金运营机构在执行相关制度与基金管理等方面都不够严格。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于在某些部门违规违纪的行为依旧存在与我国对于社保基金管理运营相关监察不够严格。

3、审计人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现阶段实行的是双重领导机制,法律规定这种领导方式本意是使审计机关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但从实际审计工作中看来审计机关缺乏实质性的独立。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进行中,审计机关在体现其作为政府机构监督者时往往会受到政府机关的干预,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能够完全体现出来,这就导致在政府审计工作中会由于政府机关的干预而使得审计结果未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反映。审计机关审计人员都是通过审计公务员考试进入的,在报考时仅仅进行简单的专业为会计或者审计的要求,并不会再进行详细的分类。当代审计是多元化的,因此通过审计公务员开始进来的审计人员都拥有会计与审计知识,但面对社保基金审计这种具有专业性的工作时,可能会表现的能力与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足。在进行这种专业性较强的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往往表现的审计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从而使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影响,也影响审计工作完成的效率和效果。

4、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工作获取数据难度较大

我国社保基金的整个运作流程涉及收缴、管理、投资运营、支付等诸多环节,而处理这些环节的财务数据是非常复杂的,这导致社保基金业务的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及其归集、汇总等处理流程都需要通过数字信息化的方式来完成,除此之外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工作,还要求针对社保基金业务原始数据通过现代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加工与整理,并且进行更加充分的处理分析。这种使用现代数字化方式处理加工数据的方法是一种审计环境的客观改变。而这种改变为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取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并且在审计工作中存在一定不可量化的问题,在审计中只能进行定量来分析,其双重作用的综合影响会导致审计工作的结论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甚至与事实产生一定的偏差,而这种影响会对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增加工作的风险性。

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措施

1、制定详细的审计标准为绩效审计提供依据

审计工作应当建立在一定的审计价值评价标准之上,审计评价标准是进行审计工作的基础。而我国审计评价标准没有针对社保基金审计这种具有特殊性的审计工作制定特定的审计评价标准,因此,我国社保基金评价标准还需要完善。在此对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提出一些意见:一是经济性评价标准。社保基金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应通过维护成本最低来达到经济性。二是效率性评价标准。参保者在把资金交给社保机构的过程中会考虑资金的安全或者是否能够增值保值。因此如何提高社保基金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性是非常关键的。三是效果性评价标准。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相关工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社保基金预计收缴金额与实际收缴金额是否一致这些目标的实现来进行评判社保基金管理的效果。四是公平性评价标准。具体来讲则是:参保对象的保险待遇是否公平,社会保险对象接受基金是否公平,保险公司与部门对保费的要求标准应当是一致的。五是公正公开评价标准。社保基金工作的开展应当是面向公众,是公开透明的。

2、加快速度推动社会保障工作法制化建设

从国内外开展社保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实践工作来看,可取的经验应当是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与运营管理体系。刚开展审计工作有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作为依据,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明确与保障,当明确好社保基金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时,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养老保险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建立完善的社保基金绩效审计法律体系,明确参保单位与相应参保人的职责与权力,使社会保险制度及其社保基金管理、运营和监督过程都纳入到法治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3、发挥社会审计的辅助功能进而加强审计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

当前我国社保基金管理、运营部门工作内容复杂多样,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对于社保基金的调整,当前社保基金绩效审计也变得复杂,因此在过去基础上使用的传统审计人才无法较快适应审计工作的调整。假如在社保审计工作中能够引入社会审计来参与工作,社会审计作为一个相对于政府审计更加相对独立的组织,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在我国由于社会审计行业存在的竞争压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我国社保的工作量十分庞大,有效的政府审计人员来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是否可以考虑将社会审计引入社保审计工作中来,这样做不仅可以较大程度的利用社会审计中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来辅助完成审计工作,能更加公平客观的对待政府社保工作,节约了审计资源与成本。

4、推进全面科学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现代化建设

第7篇

关键词:网络审计;涵义;背景;特征;弊端;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178-01

1 网络审计的涵义

网络审计就是基于互联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专门的方法,通过人机结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远程审计。审计人员按照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要求,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快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在网络上对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整理、查证、分析,进而得出审计结论。它是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经济活动网络化、虚拟化的产物,也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崭新阶段。

2 网络审计的特征

(1)审计空间进一步拓展。在网络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源在极大的范围内得以交流和共享;会计信息涉及到交易关联方的各个方面,同时能访问会计信息的用户可能涉及整个网上用户。因此,为了防止信息的使用者采取恶意操纵行为,破坏和更改会计数据,以及会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留和篡改等行为,应将审计空间范围扩大到交易关联方以及网上有关信息用户。

(2)审计时效性得到保障。在网络环境下,由于企业经营的网络化、虚拟化,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剧,广大投资者、客户及有关部门(工商、银行、税务部门)渴望及时获取相关会计信息和经济业务信息以作出决策。而通过网络审计,可满足这种需求。审计部门随时对企业进行审查,及时收集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最新会计信息和有关经济业务信息,并向有关各方,审计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3)审计人员素质更高,知识更全面。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只需要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的知识足够,即使在审计电算化阶段,审计人员也只需要懂得操作电脑即可,但是在网络审计时期,审计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会计审计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网络技能,熟练运用INTERNET进行审计。

3 网络审计存在的弊端

3.1 网络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任务艰巨

网络审计的风险因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物理风险。计算机硬件自身的局限性造成了物理风险。如计算机发生了链路故障或者遭到自然、机械灾害损坏,已经非法操作等,导致数据毁损或丢失。

(2)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网络的虚拟性,网上交易活动不可见性,必然加大审计线索和证据的获取难度,网络经济中的审计线索和证据均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这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3)外部网络风险。网络“黑客”和病毒的侵入,恶意攻击网络,篡改、破坏审计数据甚至整个网络系统,威胁着网络化企业的安全,有时甚至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3.2 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完整

网络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网络审计人员应该是一种复合型、全方位的人才,具备一定的法律、审计、网络、通讯、计算机、商贸知识。我国目前这种网络审计人才匮乏,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完整或者更新很慢,出现横向学科知识边缘断接,纵向知识更新断层的局面。

3.3 审计软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审计软件开发还处于成长阶段,具有独立开发高质量的审计软件的公司很少,应用审计软件的企业数量有限,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3.4 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在网络审计环境下,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对保证审计独立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不能从宏观环境层次上有效地预防外界对审计的干扰。计算机的电子信息及无纸化信息能否被法律接受,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其能否作为审计和税务检查的有效证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5 缺少专门的鉴定部门和健全的社会服务机构。

网络审计其实是一种信息化技术,这种技术是否可靠,需要有关部门权威鉴定。目前不少企业开发了审计软件,却找不到权威的鉴定部门和机构,其软件的安全、可靠、高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以企业信息化为特长尤其是以网络审计为特长的社会咨询服务机构太少,专业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实施或监理的机构尚无。

4 网络审计的发展对策

4.1 网络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防范网络审计风险:

(1)完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控制设计。企业应该选用质量可靠的计算机硬件,关注计算机的实体安全、火灾报警、防护系统、使用记录、后备电源、操作规程、灾难恢复系统是否完备。定期检查测试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运行情况,防患于未然。

(2)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交易系统,在进行网上交易时保护企业的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维护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3)在技术上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为网上交易提供周到、强力的数据安全保护。

4.2 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

国家、学校、审计组织等部门应该采取措施,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加速审计人员知识更新,培养具备一定的法律、审计、网络、通讯、计算机、商贸知识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审计人员对网络审计理论的认识、理解,使其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审计活动。

4.3 审计软件,使之更趋完善

审计软件的一部分功能可以内嵌入企业的财务软件中,对日常的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在企业发生一定程度的违规操作时,实时提醒,体现网络审计的时效性。

审计软件应该更加智能化:软件可以自动对系统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全面检查;自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减少审计风险;抽取符合要求的审计样本,尽量做到以一概全,以点见面,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拟订审计工作计划,编制工作底稿,出具独立审计报告。

4.4 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该完善相关法律,借助法律的强大力量,营造一个有效的外部法律环境,对有损审计独立性的行为予以法律诉讼和惩罚。政府应该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电子信息的有效性进行界定,使在进行网络审计,尤其是在进行电子证据,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等合法性审计时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家财政部、审计署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快建立一套适用于网络审计自身特点的新的审计准则――网络审计准则,以指导网络审计工作。

4.5 专门的鉴定部门和健全的社会服务机构

国家要尽快成立鉴定部门,对企业开发的审计软件系统进行检验、评定,以确保审计软件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质量运行。要进一步鼓励成立以为网络审计系统提供咨询为特长的服务机构,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为网络审计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许宝强.“网络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05,(1).

第8篇

关键词:完善内控制度;企业管理;会计记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127-02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一、建立以财会控制为核心的内控机制

从2001年开始,国家财政部就逐步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9年7月1日,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的中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8项具体规范即将实施。以财会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将有了可操作性的依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权责分明

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企业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它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材料物资的需求计划、采购、检验、保管、领用应相对分离;销售与发货、收款工作要分开。

2.会计凭证完整正确

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如对各种自制原始凭证,在格式、份数、编号、传递程序、各联的用途、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明细数同合计数及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做出规定;对各种账簿记录,要求账证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统驭关系的规定;还有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双线核对、余额明细核对、各种报表相关数字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

3.会计制度严密完备

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如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都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账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证账卡物相符或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又如现金出纳员除规定每日下班前要结账清点库存现金,遇有差错要及时报告外,会计主管人员还有经常检查出纳员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及金库管理情况的责任。

4.会计信息效率提高

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的水平。但是,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汁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这是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程序设计人员还应对数据库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处理,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不走样变型。

二、建立依法理财规范内控运作机制

1.建立决策、经办分离制约制度

决策和经办分离制度是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体现了《会计法》对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的要求,既要防止权限过于集中,也要防止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根据内部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原则要求,业务经办与决策(审批)必须分离。具体业务与事项的控制一般涵盖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通常包括采购、生产、销售、预算、担保、合同协议、业务外包、企业合并、资产重组、投资融资、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存货、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

2.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

财产清查制度历来是《会计法》强调的重要制度之一。《会计法》第27条规定,各单位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不仅要建立财产清查制度,而且要明确规定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组织程序,保证财产清查制度得以具体落实,也为有关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财产清查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提供可靠依据。

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关键是要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2)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它是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3)限制接近。它是指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限制接近包括限制对资产本身的接触和通过文件批准方式对资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

3.建立执法监督制度

在法律的框架内,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财会部门的后台监督,财会部门及其管理人员负有履行后台监督的重要职责,企业每一项业务的收付和债权债务的发生都会在账面上反映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监督;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注重反映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并有责任以会计资料为依据,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进行,并报告所发现的违法违规的财务事件;财务主管在账务汇总和财务报表分析后也可以发现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种种问题,促使企业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财会部门要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发现问题,研究对策,预测风险。第二,企业内部审计的再监督,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公正的、并能够提出指导性建议的行为,以使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并提高其运作能力。它通过采用一套系统严谨的方法对风险进行估量,并提高风险管理、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性,最终帮助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除了审核企业会计账目之外,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和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报告。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在于提供对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加以系统地检查和评估,提交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对各种经营活动无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应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建议,以协助各级管理部门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第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力量监督,这种监督形式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实现的。在进行评审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据国家有关内部控制的规范,制定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审核的工作计划,以确定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的程序和范围。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分三步实施,调查、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第四,以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主的社会力量监督,企业提供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在于向外部信息使用者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通过企业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这将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减少管理舞弊和财务报告操纵,也保护外部信息使用者自身的利益。第五,政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国家宏观控制的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企业内部控制是基础,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控制也决不可少,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政府的监督尤为重要。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评价体系

1.审计重心从财务转向内控

一直以来,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经济效益审计、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监督、专项审计上;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年报审计主要侧重经济效益审计,从第三者的角度为投资者、国家税务部门作出客观的评价。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也从家庭作坊的管理模式转向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投资者要想在行业中做大,走出国门,建立跨国集团公司,必须从简单的数字,即以经济效益为重心转向以内部控制为重心。投资者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内控审计进行检查评价。

2.检查评价走向全面和深入

单位应当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情况,定期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编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确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程序,逐步完善适合本单位的内控评价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充分性。(2)内部控制的合理性。(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内控加强为企业增收创益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24-02

一、建立以财会控制为核心的内控机制

从2001年开始,国家财政部就逐步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9年7月1日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的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8项具体规范即将实施,从此以财会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有了可操作性的依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权责分明

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企业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它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材料物资的需求计划、采购、检验、保管、领用应相对分离;销售与发货、收款工作要分开。

2.会计凭证完整正确

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如对各种自制原始凭证,在格式、份数、编号、传递程序、各联的用途、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明细数同合计数及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做出规定;对各种账簿记录,要求账证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统驭关系的规定;还有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双线核对、余额明细核对、各种报表相关数字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

3.会计制度严密完备

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如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都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账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证账卡物相符或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又如现金出纳员除规定每日下班前要结账清点库存现金,遇有差错要及时报告外,会计主管人员还有经常检查出纳员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及金库管理情况的责任。

4.会计信息效率提高

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的水平,但是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计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这是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程序设计人员还应对数据库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处理,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不走样变型。

二、建立依法理财规范内控运作机制

1.建立决策、经办分离制约制度

决策和经办分离制度使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体现了《会计法》对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的要求,既可防止权限过于集中,也可防止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根据内部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原则要求,业务经办与决策(审批)必须分离。具体业务与事项的控制一般涵盖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通常包括采购、生产、销售、预算、担保、合同协议、业务外包、企业合并、资产重组、投资融资、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存货、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面。

2.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

财产清查制度历来是《会计法》强调的重要制度之一。《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不仅要建立财产清查制度,而且要明确规定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组织程序,保证财产清查制度得以具体落实,也为有关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财产清查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提供可靠依据。

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关键是要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2)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它是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3)限制接近。它是指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限制接近包括限制对资产本身的接触和通过文件批准方式对资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

3.建立执法监督制度

在法律的框架内,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财会部门的后台监督。财会部门及其管理人员负有履行后台监督的重要职责,企业每一项业务的收付和债权债务的发生都会在账面上反映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监督;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注重反映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并有责任以会计资料为依据,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进行,并报告所发现的违法违规的财务事件;财务主管在账务汇总和财务报表分析后也可以发现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种种问题,促使企业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财会部门要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发现问题,研究对策,预测风险。第二,企业内部审计的再监督。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公正的、并能够提出指导性建议的行为,以使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并提高其运作能力。它通过采用一套系统严谨的方法对风险进行估量,并提高风险管理、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性,最终帮助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除了审核企业会计账目之外,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和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报告。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在于提供对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加以系统地检查和评估,提交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对各种经营活动无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应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建议,以协助各级管理部门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第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力量监督。这种监督形式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实现的。在进行评审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据国家有关内部控制的规范,制定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审核的工作计划,以确定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的程序和范围。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分三步实施,调查、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第四,以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主的社会力量监督。企业提供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在于向外部信息使用者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通过企业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这将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减少管理舞弊和财务报告操纵,也保护外部信息使用者自身的利益。第五,政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国家宏观控制的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企业内部控制是基础,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控制也决不可少,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政府的监督尤为重要。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评价体系

1.审计重心从财务转向内控

一直以来,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经济效益审计、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监督、专项审计上;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年报审计主要侧重经济效益审计,从第三者的角度为投资者、国家税务部门作出客观的评价。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要从家庭作坊的管理模式转向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投资者要想在行业中做大,走出国门,建立跨国集团公司,必须从简单的数字,即以经济效益为重心转向以内部控制为重心。投资者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作计划,对内控审计进行检查评价。

2.检查评价走向全面和深入

单位应当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实施情况,定期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编写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确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程序,逐步完善适合本单位的内控评价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充分性。2、内部控制的合理性。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内控加强为企业增收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