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题结题申请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第1篇

所属学校:***小学

课题负责人:黄**

课题小组组长:语文王**

数学杨**

课题研究时间:2014年1月__2015年3月

课题主研人员:*********************

**市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小学于2014年3月向**市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构建农村小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年多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15年3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结题验收。

课题的研究过程: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开展了我们的研究。

第一阶段:课题构建阶段(2014年1月-3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4月__2015年2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试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自主学习的操作方法。

(3)按照实施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4)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5)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3月)

(1)做好后测工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总结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材料,健全资料台帐。

取得的成果:

(一)教育教学质量:

每学期期末统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均排在全镇的前列,2014年11月获得了**区2013-2014学年度小学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课题组指导***老师代表我镇参加***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获二等奖;课题组成员***获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课题组指导***老师代表全镇上语文移植公开课,受到中心校领导和各校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课题组成员有5人次获得了***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和优秀大队辅导员。有2人次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有6人次获得了自治区级、国家级论文奖,指导的学生三个经典诗文朗诵节目获得**区一等奖,机器人组合和绘画多人获得奖励。

(二)实效性成果

1、提高了我校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建立起了新的课题工作评价机制。

3、形成了较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4、学校科研工作得到了加强,构建了全新的育人网络。

***小学

第2篇

__市“十一五”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在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相关学科的专家指导下,大胆进行课堂改革,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大量撰写教研论文,现已完成课题的基本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实践成果

(1)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实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不断增强,合作技能与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三是教师掌握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增强,提升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参与课改的本领。四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五是培养了教师读书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理想的教育是从读书开始的,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厚实了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先后在市县优课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在县数学中心组活动中、镇数学教研活动中所上公开课、示范课均受好评。

(2)锻炼和培养了参与研究的教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通过研究,我们认为: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只有树立新时代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使学生创造天赋得以施展。2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求知、求新,广泛涉猎知识信息,才能适应创造教育的时代需要。3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教师应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并且勇于探索、乐于创造,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4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不但兴趣广泛、乐观自信、意志坚强,而且能战胜挫折、超越自我。5掌握科学的方法规律。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到训练学生的创造行为,都要遵循科学规律和方法。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教育智慧、人格风范伴随着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在研究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课题主持人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市、县教育博客大赛一、二等奖,获“市教育博客之星”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学习创新好家庭”称号;两次获县“优秀教师指导奖”,数学教研组获县“优秀教师集体”称号,撰写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先后在《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教育家》、《渐江中小学教师培训》、《名师之路》等杂志上发表了二十多篇,获奖十余篇。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新课程标准反对过分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因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尤其义务教育应是面向全体的、人人都能接受的普及性教育。因此教材中新选的内容将适合所有学生的口味,其中有不少闪烁着编者创造性思维光辉的思想,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要适时捕捉体现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知识点、情感点、操作点、能力点,将这些合作性因素和创造性因素略加提示,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为最终实现学生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正向迁移奠定良好基础。学校有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课堂有了一个适宜合作与创造的氛围,学生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较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较好的合作和创造心态,其潜在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欲望获得释放,创造智慧得以激发。研究中,我校两年有40多名学生的作品在全国少儿读物上发表;在市、县“小巧手”比赛中有多人次获得等级奖,有40多人在县数学小论文评比中获等奖。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也为学生成绩的上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验后学生的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实验前。

(4)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挑选和设计教学内容,学生一旦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好奇心,或怀疑度,那么生动活泼的民主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再现个性,会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教师的鼓励和赞许而始终处于探索和质疑的亢奋状态,使他们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更加大胆想象,多向思维,勇于标新,敢于立异。这样能有效防止学生两级分化,优秀生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后进生”的进步,不仅如此,师生教学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得到积极改善,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了的保证。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无论是期末还是毕业考试,高分云集教学实验班,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新生,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5)促进了评价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评价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挥评价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理论成果

(1)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为今后的发展而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评价过程中,做到:

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马斯洛指出:“人是知识创新与发展的

生命之源。”知识的人本性决定了知识的本质是创造的、开放的、不完全和不固定的,为人的创造性学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知识的人本性同时也决定了知识的学习不是接受和认同式的,而是构建式的,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和认同式的,而是构建式的,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主体。

②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那么,面对学生我们到底是“奉送”真理,还是教他们“发现”真理呢?毫无疑问,我们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过程中教学生“发现”真理。当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价值时,才能焕发学生求知的主体意识,激发创造行为,使他们真正获得智慧的成长。

③倡导学生勤于动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确;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作,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小学生有喜欢动手、善于动手的特点。动手,可使大脑灵活,可使学生把想像变成事实。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创造成果时,就会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中,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机会。通过“画画”、“做实验”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规律、获取真知。

(2)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具有教育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和导向功能。宜在常规教学中发掘创造的生长点,在合作互动中把握创造的衔接点,在潜能开发中激活创造的兴奋点,在促进发展中找准创造的着力点。

(3)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制约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训练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关键在于确立有效的合作学习和科学的创造理念。为此,我们初步探索出六大理念:一是创造并不神秘,合作技能和创造能力是每一个常人都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二是创造行为是可以通过有效合作学习或训练激发出来的。三是基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有效合作学习为路径,训练学生创造行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四是我们必须从合作与创造学层面上重新反思小学教育教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合作意识与创造能量诱导出来,教师应为创造而教,学生应为创造而学,让我们师生能在享受合作与创造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五是有效合作意识和创造训练研究与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并不矛盾,实质上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它是一种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六是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教育面前无差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展示“无处不学,无时不学,无人不学”的理念,践行的是一种大众教育思想。

(4)实施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必须符合:一是方法新颖。即学生从未感知过的但通过有效合作学习和自身的努力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方法;二是内容具体。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内容不能笼统、不能模糊。内容构建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做到可望又可及,并给学生以新奇的感觉,好像游历科学殿堂,从而体会到一种品味精神美餐的乐趣,尝试到“再创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三是目标全面。确定目标应从学生的兴趣、参与度、理解力、创造能力等众多因素出发,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内容溶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自我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知识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能力。

(5)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六个结合:

①教师有情与学生有意的结合。认知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有合作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对创造的情感与态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创造行为的解释与演绎,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投入,多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多给学生鼓励的眼神,肯定的话语,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让课堂氛围轻松、幽默。我们教师在观念里也要确定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自主感悟、独立思考引路搭桥。

②教师创造性的教与学生创造性的学的结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而教”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它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如何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如何创造性地学”。创造教学策略,简言之,应该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情境、揭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尽量以新奇、独特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科学的富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展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学习行为,实现由被动学习向创造性学习的转化,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行为的教学活动过程。有了教师创造性的教,才有学生创造性的学。

③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创造能力的形成的结合。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基础,创造能力又反过来作用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制约着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速度、深度、难易程度和巩固程度。因此,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获得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同时存在于数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根本上来说必须协调发展。由于创造能力是概括化、系统化了的经验,因此,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要一定的创造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行为的训练。但是,创造能力不是在掌握知识、技能之前就已经具备的,也不可能脱离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孤立的获得,这是我们在确定创造能力的重要性时所必需了解的。

④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结合。有效合作过程与行为训练结果的关系。“有效合作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精心地组织,积极地引导,深入地指导,细心地发现,要使有效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形成合作能力的过程,而不只是为了获得预期的训练结果。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要关注“两极”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ⅱ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有效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有效合作与交流往往密不可分。但没有创造性思维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合”,合作的效率、合作的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交流,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就不能产生碰撞,不会产生共鸣,不能受到启发。ⅲ有效合作与竞争行为的关系。有效合作学习的价值之一,就是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行为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行为,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价值之二,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竞争行为,尤其是强调速度方面的竞争行为,那么,非但不能实现这两个价值,无助于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无助于创造能力与创造行为的训练。

⑤创造性素质的提高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可持续发展是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中,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用发展的思想来发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用发展的胆识来确认学生已经具有的各种能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实质性的进步,用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活动要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⑥导向性评价与常规性指标的结合。坚持先进行两种指标与

各年级学生年龄差异的综合考虑,保证总体上权重分配基本合理,防止评价指标与学生的实际相脱离的现象,然后对导向性指标采取加分或倒扣分值的办法,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

(6)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过程中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方法是:“四进”、“四让”和“四多”。

“四进”就是:一要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同学都享受成功的体验;三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善学巧学和乐学;四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四让”即:一是新知识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二是重点难点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三是规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四是发现的新问题要让学生带着走出课堂多想。

“四多”即:一是让学生多一点超前的体验;二是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空间;三是让学生多一点发表意见的机会;四是让学生多一点追求执着的激情。

经过不断的努力,数学课堂有了改变,学生对数学也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效果也有了好转,学生都说这样的数学课实在是难忘。当然,数学教学任重道远,它的审美性在不断的提高,价值观在数学课堂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人生理想、生命的意义等思想不断的走入数学课堂,丰富深化了数学课的主旨。

现申请市、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鉴定。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第3篇

课题负责人:朱克义 胡多尧

课题主持人:朱克义

所属学校:淮南市毛集区实验中学

课题研究时间:2009年4月__2010年10月

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淮南市毛集区实验中学于2009年4月向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了《农村中学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课题,2009年11月通过审批立项,正式开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近1年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10年10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申请结题验收。

一、研究思路、过程、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1.课题组会同教务处确立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设计研究初步方案,然后在校内发动教师共同参与,广泛征集教师们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方案。申报立项后,建立对参与课题研究者的奖励制度,再课题的研究者。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课题的流程管理,定期开会分析研究,及时掌握课题实施进程,以便不断总结,做到经常考核,奖勤罚懒,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效果;

3.将课题组分解,落实分工,人人有责,骨干带动,认真定位,有计划、有考核开展研究;

4.发挥学校教师的群体力量,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二)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09年4月__2009年12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经过研讨,确定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课题研究着力点,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的结合点,在学习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新理论。

2009年11月10日,该课题经淮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列为淮南市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

第二阶段:2009.10--2010.10,为课题立项后的论证、研究实施、中鉴阶段。2010年7月邀请专家进行了课题中期成果鉴定。

第三阶段:2010.10--2010.11。课题研究评估、总结及成果推广阶段,

(三)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对比法、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三个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品质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认为,研究结果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提升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策划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传授学科知识的专家”,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动组织者、指导调控者以及学生活力和生命力的激发者。

2、强化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诊断和反思,对教学过程和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规划和设计,教师们取得了一致共识,即:把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教育创新相结合,把自己的精神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3、教师自身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践反思铺就了教师的成功之路。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品质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课题被确定为市级课题以后,课题本身就成为了激励全校每一个人的教育资源。课题研究不仅成为学校推进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而且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因为课题名称地体现了绝大多数教师要求进步的愿望,所以,它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声誉,而更为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内涵。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品质的整体性提升。

三、课题组教师自勉:

课题研究的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我们会继续研究和实践下去,期待着把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在教育工作中。也恳切希望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和支持!

淮南市毛集区实验中学

《农村中学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课题组

第4篇

摘 要:针对广东省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现状,通过抽样调查方式,发现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期望良好,但存在立意过大、目标不明确、核心概念不清晰、问题素材充分但不懂得归纳提炼等问题,希望通过小课题立项审核、课题立项后的培训、小课题结题准备、加强研教结合等方面来有效推进小课题研究。

关键词:广东思想政治(品德) 小课题研究现状述评推进策略

作者简介:沈林,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费伦猛,男,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广东省思想品德(政治)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始于2011年,在广东省各学科开设小课题研究的活动中为领军者。目前“十二五”首期小课题已有100多位教师的小课题结题,100多位教师申请结题,第二期小课题又有近百位教师已经申请立项,说明小课题研究得到教师们的认同。通过第一期小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对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基本状况有了深刻认识,对小课题研究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也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在此对思想品德(政治)小课题的研究实践做简要分析。

一、小课题研究的现状

1.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状况不容乐观。我们曾经对几个点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思想政治(品德)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状况。对广州市的263位思想品德教师问卷调查整理出来的数据,263位思想品德教师中参加了新课程的课题研究的有42.8%,所参加的区级课题占63.8%,市级课题占27%,省级课题占3.3%,国家级课题占6%。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广州市教师如此,大多数地市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人数当然更少,乡镇教师就更不要说,基层教师得到课题立项的机会概率非常小。

2.教师工作时间分布影响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对广州市263位思想品德教师所在的学校进行调查,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每周教学课时为1节的占0.8%,2节的占91.5%,3节的占7.7%;九年级上学期每周思想品德课教学课时为2节的占13.9%,3节的占69.3%,4节的占16.9%;九年级下学期每周思想品德课教学课时为2节的占9.7%,3节的占54.1%,4节的占36. 2%。这表明,越是接近事关毕业升学利害的考试时间,或者作为毕业升学考试必考的学科,所安排的课时越多,高中升学考试对教师的重要性更突出。

3.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基本动因。其一,课题可与评职称挂钩。相当数量教师认为做课题对评职称有利,因此而申请课题。这样的考虑会使其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设定不明确,当然难以通过立项审核。而已经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较低。其二,认为课题研究是很庄重和神圣的理论研究,应属于研究专家或大学教授的活。中学教师搞课题不明白深浅、研究程序和具体操作,缺乏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素养,对课题研究不知道如何要求,不知道如何面对“课题”,语言上的表述矛盾、研究内容或超出研究可控范围、或在别人已经研究的结果中“炒冷饭”,没有深意和“研究性”。在课题审核者看来,申请报告常常不规范、没有创新意义、没有指导意义、没有理论提升而遭否决。其三,认为课题研究是校长的事。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教书的,课题研究就是校长牵头、校长设计和具体落实,校长做课题就解决了研究经费、解决了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选定,因此教师主动申请的不多。

二、小课题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剖析

1.教师做课题的期望良好,但“小课题”立意过大。一些教师的课题选题不错,但是题目不属于小课题,如《对中山市外来工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研究》,《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等等。其实《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可以生成《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备课制度的研究》、《高中政治小组合作评课制度的研究》等等多个课题。又如《哲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研究》切入口太大,无论是“哲学”的内容,还是在整个“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都显得太宽泛,都可梳理出许多的子课题,所以应当具体细化分解选择其中之一。再如《教师相互听评课制度建设研究》,教师范围太大,研究所有的教师类型吗?包括大中小学教师?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及特殊教育?同时“听课评课”两类都可以整合出许多课题。如听课可以听青年教师课、老教师的课、骨干教师的课、新上岗教师的课、学生欢迎的教师的课、学生质疑的课,如此种种的课都可以提出建立制度,即在某类教师的课要听什么,听有什么作用,听课的意义等等的研究,还不包括评课就有如此多的研究内容需要解决,所以原课题研究内容太大。而《研究性学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中的“研究性学习”涉及太广,应该从“内容”或“方式”等角度进一步界定,以体现小课题的“小”而明晰的特点。

2.问题素材充分但不懂得归纳提炼。从一些教师呈现的结题报告所积累的教学素材来看,有大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材料,但不会整理出具有规律性的理论成果。素材很多不提炼,仍然是一堆素材,木料再多不加工仍然不是家具。有的教师虽然也写了教学论文,但相对于课题研究的要求,该论文仅是其研究的某个局部问题,整体结果仍然没有呈现出来,说明该教师还没有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规律,不懂得提炼归纳散乱的材料和整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问题仍然是问题,不能形成课题成果。

3.研究标题和格式呈现不规范。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名称其实属于论文的名称,但教师不熟悉。我们建议课题名称改为《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体验性活动教学策略研究》。又例如《匹配学习方式提高政治学科素养》也是同样的问题。

4.课题核心概念不清晰。例如《城市化进程中高中学校不同学段思想政治课课型衔接模式行动研究》中要表达的意思太乱,“城市化进程”、“高中学校不同学段”、“思想政治课课型衔接模式”、“行动研究”这样多个概念完全脱离“小课题”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内容具体的特点。所以我们需要该教师明确界定自己到底要研究什么熟悉的问题,是否可以驾驭自己的研究内容。又如《“体验——感悟——导行”情感教学活动实施研究》,我们认为“体验一感悟一导行”概念需要进一步界定,明确其内涵,并将其作为“情感活动”的方式手段或策略来修改界定。再如《班级后五分之一学困生的教学策略研究》,“班级后五分之一”的学困生怎么理解?一个班级有后五分之一就有前五分之一,后五分之一从哪里算起?表述不明确,我们建议重新修改题目。

5.课题的初始目标与结题成果不同一。如《提高艺术类考生高三第二学期政治学科复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应该属于小课题范围,研究的目标圈定在“艺术类考生高三第二学期”之内,使他们的“政治学科取得有效复习”的策略,我们认为该选题很有针对性,最初建议对“问题解决的设想”进一步加以具体化,然后予以立项。结题时认定“高三第二学期政治学科复习有效性的策略”确实也具体化了,但是“艺术类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当与其他类型考生复习备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者没有研究这个点,也就没有突出题目中的“艺术类”考生,所以其标题的“艺术类考生”就没有实际意义。又如《(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中探索构建幸福课堂》提出建设“幸福课堂”,但是如何研究复习备考《生活与哲学》,至于什么是“幸福课堂”根本没有研究,似乎是多余的成分。

6.课题目标不明确。如《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导入的案例研究》,什么是高效课堂导入?怎样导人这个课堂?又如《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案例研究》,首先概念不通,其次研究什么案例?是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的案例”?这也涉及到“小课题”研究范围的问题。相对比《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案例研究》,后者就语言明晰,是“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研究的是“有效性案例”。又如《非人类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中的“非人类教学”表达的是什么?容易产生歧义,我们建议改为《非生命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同样《高二(文化生活)课堂作业设计的案例研究》的研究内容不具体,课题缺创新性。

尽管问题不同,但通过课题研究,积累了教师对课题研究处理经验和问题存在的认识,为其今后搞课题研究做了积极而认真的实战演练,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有积极意义。

三、小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策略

1.小课题立项审核。我们制订了《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提出了小课题立项的原则、小课题申报的方法、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结题与成果鉴定办法,对小课题的研究提出基本要求,包括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审核标准及研究的时间要求,主持人的要求、研究期间开展的研讨活动的组织,还提出了小课题研究选题指南,帮助教师知道如何做小课题。我们在各地市教研室的配合下,把教师们的小课题申请表收集上来,根据小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组织审核,提出修改意见。我们的初衷就是给教师搭建科研平台,让教师有一个进行教学科研的机会,帮助教师们专业成长,也通过小课题研究来全面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包括经验和问题。对不符合要求的申请都提出意见,让教师们自己修改后,合格的通过予以立项,而不是简单地把不合乎要求的宣布否决。

2.搞好课题立项后的培训工作。小课题立项时帮助教师立项应该考虑什么,立项后组织立项培训,举办的培训有两个具体内容:教师自己实操性的培训和专家理论讲座。首期培训的实操培训安排在立项几个月后,挑选立项做得好的课题,进行自己如何考虑立项和如何做立项工作的讲座,然后给予点评。专家培训主要内容就是把如何做课题的基本程序,如何开题(提交实施方案)、中期检查和结题格式及要求,立项与开题做什么,结题考虑什么,指出小课题与“大课题”不同的具体要求,使教师对课题研究有基本了解和研究方向。通过培训,使教师们在科研理念得到提升、科研动力得以激发、科研方法得到指导,促进了科研队伍的建设。

3.认真准备小课题结题。小课题结题时,课题负责人必须填写《成果鉴定申请表》,向市提出结题和成果鉴定的申请,同时提交结题报告、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方案、阶段总结、主要成果、所获奖励等有关资料的复印件或原件。结题和成果鉴定方便教师,在结题方式上给予教师提供方便,如会议形式集体结题,电子网络方式结题、各市教研员作为专家组长和答辩专家及点评人,课题主体研究论文如果已发表,其研究报告获奖,我们都可以确认其结题。在结题时间上,可以提前,也可以适当延后。

4.加强研教结合。重视小课题研究,对结题的小课题予以“教学成果”评奖,既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申请课题研究,又鼓励教师认真从事教学科研,把好科研的质量。对第一期小课题的结题,适时组织了“教学成果”评奖,在第二期小课题的立项培训时,与第一期“教学成果”评奖同时进行,第一期小课题成绩突出获得较好的奖项,同时选取其中较突出的小课题主持人予以现场讲座的机会,然后由教研员点评,同时又是第二期小课题申请立项者现场观摩小课题操作的具体情况,使科研促进 教学,又使培训的方式得到活态改变,

第5篇

你想做什么?__研究目的

你为什么要做?研究意义和立论依据

你如何去做?__研究方案

你以前做过什么?__研究基础

提高命中率=水平+技巧(选题、填表)

一、选题:

注意创新、注意学科前沿、交叉和科学意义。结合自己积累及特点(不赶时髦)。结合国家需求,严格符合指南。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避免重复(已立项的重点重大项目)。有限目标(三年时限,突出重点)新概念要多费口舌,学术用语要准确,语言表达要具体,防止空泛;写申请书必须采用一种说服评议人对你将要开展的工作产生兴趣的方式去组织整个申请书。申请书的思想要清楚、明确、严谨,逻辑性要强;书写要突出创新点,要有连贯性、前后照应;不写错别字,要使你的申请书能充分、真实地反映出你的学术思想、水平和研究能力,使参加评审的科学家对你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给你的申请投上赞成的一票……

由于国家基金申请竞争激烈,使得申请人的表达能力、说服能力和申请经验几乎摆在与项目本身的学术价值处于同等的重要地位,有了好的想法、高的学位、出色的文章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获得资助,所以申请人对同行评议过程及对评议专家评议的重点和要求的了解,对申请书的清晰写作的掌握也是申请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国家基金申请要求申请人在申请书中提供以下4方面的信息:

(请按申请书中的填报说明来填写申请书)

1.简表按《简表填写要求》填写

2.《立论依据》__要充分、合理

特别是要引人入胜、要有近期的文献引证,国内同行的工作要尽量引证,避免过激的评价别人工作。

应说明开展此项工作的研究背景,分析以往研究工作的进展和存在问题,表明你将对那一问题展开研究,或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和发现了什么新现象,而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将这些信息资料收集全进行分析,以证明你对问题的选择和分析是正确的。必须充分重视所提出问题的创新性。选准了研究问题后,要讲清楚通过你的研究工作将会给本研究领域贡献什么,增加那些新的认识。

3.《研究方案》

这是申请书的核心部分,许多申请人容易忽略它,据统计数据发现50%以上的申请项目均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不合理、不可行、不具体、非最佳等等。我校是63.7%,未资助课题问题出在这里。①研究目标是项目申请的精髓它必须具体、明确、可行、准确地将你要做什么、希望解决的问题清晰地传递给评议人。②设置的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应紧紧围绕研究目标,且内容不能庞杂,切忌面面俱到缺乏重点。③创新的或重要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叙述必须清晰、具体;可行性应针对研究内容中提到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可操作性进行分析论证。同时注意保护自己的思想和关键技术不被侵犯。④项目的特色与创新应着重于与他人研究的主要不同之处和本项目自身的特点。⑤预期的研究进展应包括每年的年度进展和每年的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研究成果应客观实际,以发表文章和实物或将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形式。论文只是载体。申请书中一定要使研究方案与研究目的一致。

4.《研究基础》

要求提供项目组主要成员以往的、主要相关的研究基础和实验室支撑条件的背景资料,并客观的自我评价。尽可能介绍申请项目的前期进展(附上有关已投稿的文章和被接纳的证明),加强对你的信任。提倡尽可能地利用国家重点或部门开放实验室已有的研究设备。主要成员的学历和工作简历应清晰,提供近三年内发表的的论著目录,且应包括论著中全部作者名单、顺序,论文题目发表年月、期刊名称、期号、页号等。

5.《经费预算》

项目的经费预算是否合理,过高无力资助,过低无法开展工作。99年平均资助强度为13.5万元/项,参照99年指南上99年的平均强度,平均往上加1万多元。按申请书上要求的顺序填写各项预算,项目实施费包按申请总金额的10%计算。面上项目累计不超过1万元;仪器设备费不要超过总经费的1/3,只能购买本项研究的特殊专用设备,协作费指合作单位科研经费。

第6篇

第二条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遵循职责明确、管理规范、公开公正、简明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申报、立项、实施、检查、结题、成果应用、奖惩等环节。

第四条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自选项目三类。

重点项目主要是对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影响本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全局的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以及由省知识产权局确定的其他问题的研究。

一般项目主要是对广东省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服务、宣传教育等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由省知识产权局确定的其他问题的研究。

自选项目是除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以外的其他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

第五条省知识产权局负责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管理,具体工作由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归口管理处室承担。

第六条省知识产权局建立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库由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研究、管理、工作实务的专家组成,专家参与具体项目的立项和结题评审等工作。

第二章项目申报与立项

第七条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采用申请审定或招投标的方式,具体项目采用的方式由省知识产权局确定。

第八条具有研究能力的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均可按规定申报或投标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但公民以个人名义的申报或投标不予受理。省知识产权局必要时可以邀请省外及国(境)外的相关机构参与研究。

第九条项目立项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必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前瞻性、时效性、可行性、效益性、课题负责人学术水平、协调能力、经费预算的合理性、项目承担单位能力、申请报告撰写质量等。

第十条项目申报立项程序如下:

(一)省知识产权局根据本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和本省重大决策,确定年度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选题方向和重点,项目申报指南或招标通知。

(二)项目申报单位根据申报指南或招标通知,按要求填写《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申请书经本单位和归口管理部门出具意见后,作为申报或投标文件报送省知识产权局。

(三)省知识产权局组织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第九条对申报或投标的项目进行评审。

(四)省知识产权局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审定立项或中标项目,并下发立项或中标通知。

第三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一条研究项目实行合同制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接到立项通知后,按通知要求与省知识产权局签订《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合同》。逾期不签订合同的视为自动放弃,省知识产权局有权另选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履行合同,确保研究任务的正常实施。

第十三条项目研究的时间跨度原则上为一年,研究起止时间以合同约定为准。

项目逾期未完成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向省知识产权局提交延期书面申请和项目进展情况书面报告,延期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十四条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合同、项目内容、项目负责人、成果形式、项目计划进度等进行变更或调整的,需报经省知识产权局批准。

第十五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或发生可能影响项目按期完成的重要事项,或发生难以协调的重大问题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向省知识产权局报告。

第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期(以项目时间跨度中期为准),向省知识产权局提交《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期执行情况表》。

第十七条省知识产权局适时检查具体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第四章经费管理与使用

第十八条省知识产权局对所立项目提供项目经费,对于有特殊意义的重点项目,省知识产权局可以给予重点经费支持。

第十九条项目经费应当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项目承担单位应认真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合理安排开支,保证完成项目的实际需要。

第二十条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调查研究费、资料费、翻译费、会议费、印刷费、管理费和直接为项目研究服务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一条鼓励各地级以上市知识产权局设立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经费,支持本地区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或对省级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提供配套经费支持。

第五章项目结题与应用

第二十二条省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结题采取总结、评审两种方式,具体项目的结题方式由省知识产权局根据项目内容确定。结题所需经费从项目经费中开支或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解决。

第二十三条总结结题,由项目承担单位按要求报送相关项目材料,经省知识产权局审核确认后结题。

评审结题,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会议评审或通信评审,由省知识产权局根据评审意见审定结题。省知识产权局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从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库中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结题评审。具体项目承担人员不能担任该项目的评审专家。

第二十四条申请结题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完成合同约定的研究任务;

(二)项目承担单位或人员对结题申请书内容无异议;

(三)项目内容无知识产权等权属纠纷;

(四)项目经费使用符合规定;

(五)申请材料完整。

第二十五条项目结题程序如下:

(一)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合同规定的研究时限内,向省知识产权局提出结题申请,提交《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审批书》、最终研究报告全文及摘要各一式八份及电子件。

(二)省知识产权局确定项目结题方式,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进行结题。

(三)总结或评审结题未能通过的,允许项目研究人员在三个月内对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结题。

(四)结题通过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向省知识产权局提交最终研究成果(须附不少于5000字的成果摘要)一式八份及其内容光盘3张。

第二十六条研究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由项目合同约定。

第二十七条项目在申报成果、参加评奖活动或公开发表时均应在显著位置标示“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第二十八条项目成果中涉及重大保密事项、数据的,要注明密级。

第二十九条项目成果提出的决策方案、政策建议以及重大项目的论证结果,凡对广东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由本省知识产权局会同项目完成单位共同推广应用,或建议其他单位推广应用。

第六章项目绩效与责任

第三十条省知识产权局对项目实施绩效突出、取得重大进展或突出成果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或奖励;对于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项目中止或未按合同执行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批评,并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省知识产权局对项目实行信用记录管理制度,记录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按期结题情况及研究成果质量。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同等条件下将在项目申报、立项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第三十二条对因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负责人自身原因导致不能继续执行的项目,省知识产权局可以向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发送中止合同通知书,并可追回项目经费。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知识产权局可以撤销项目:

(一)研究成果含有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二)剽窃他人成果;

(三)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四)在合同规定的研究时限结束后两个月内仍未提出结题申请并没有说明正当理由的;

(五)第一次结题未能通过,经修改后重新结题仍未能通过;

(六)与审定立项的内容严重不符;

(七)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仍不能完成;

第7篇

本课题研究内容是提高薄弱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重点是以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为主,研究高效课堂在初中教学中的对策与实效性。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探索薄弱学校开展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模式存在的困难与不足,原因分析,通过理性的分析,进行总结归纳,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以及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加强对薄弱学校的课堂改革,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2.认真落实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3.2013年9月凯里市启动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2014年3月制定了《关于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意见》,教育局并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并于3月18日组织全市600多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参加全市“高效课堂教学观摩会”,这些都为高效课堂改革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凯里市属于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师生比较封闭,教学观念落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师生的语言能力也比较薄弱。所以高效课堂模式在凯里九中和十四中这两所薄弱学校的实践与研究将对全市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

1.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拟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2.在课题开展外出学习实地考察。

3.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会,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我们还从网上下载学习了相关视频和相关的文章。这些都为课堂实施积淀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4.拟定出合理可行的施行方案。以小组①撰写了开题报告。以②确立了第一阶段的实验计划。③设定调查问卷。④设计好小组合作,确定小组(好中差搭配,同等条件可以自由组合)成员,小组评价机制。⑤确定上课流程:(课前预习)展示―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达标测评―点拨总结。

(二)第二阶段:验证阶段(2015年3月到2015年8月)

探索性阶段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初创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共同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确立了第二阶段的实验计划。

2.对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

3.完善了小合学习的分工制度,小组学习的责任,小组评价等。

4.打造高效课堂常规课流程。

5.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三)第三阶段:深化展示和结题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

1.课题组举办课题研讨会,开展课题公开观摩实验课,交流实验教师论文,同时重点对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对课题继续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对本课题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材料,写课题总题报告。

2.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结题报告。总结探索性阶段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共同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具体操作

1.制定了第三阶段实验计划。

2.制定可行的策略以

1)课堂形式:合作学习-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每节课总结、反思、测评。

2)课堂流程: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完成任务-合作学习-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等。以小组

3)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表现自我,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人人参与、紧张活泼的氛围,使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

3.确立了小组合作的高效课堂模式。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促进了学生素质素养的全面发展

1.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初上课时,学生胆小羞涩,很少有主动要求展示的学生,都是教师点名,但经一个学期的训练以后,他们渐渐地抢着展示,有时同时站起来好几位同学一起汇报。

2.在活动中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教师经常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学教学。在开始竞争前,各小组会积极合作,小组成员各显其能,这无疑是体现了差异教学。

3.通过课题实验,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于解决问题、设计问题的能力。

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应当是学生施展灵性,张扬个性一展才华的殿堂。

③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成绩提高了,爱上本学科的课了。

实验第一学期两班均分差距:9.68分;第二学期两班均分差距:15.22分;第三学期两班均分差距:15.6分。

实验第一学期两班均分差距:0.79分;第二学期两班均分差距:3.64分;第三学期两班均分差距:3.67分。两张表均显示在课题研究后,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和红分率均超过了对照班学生。虽然差距不是太大,但也说明了此次实验有了一定的收获。

(二)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不仅培养了教师的科研意识,锻炼了科研能力,课题组教师们勤于思考,边实践边总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薄弱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是:“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欲,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展示异彩纷呈时,教师要能画龙点睛。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教学设施的落后,学校经费不足,不能更好的服务教学。

第8篇

关键词:科研课题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高职院校

近年来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所承担的国家、行业和地方各层次各类型科研课题数不断增多。但在数量发展的同时,如何提高科研课题研究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课题管理工作定位偏差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三改一补”而来,对科研工作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核心竞争力形成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还缺乏认识,对科研管理工作定位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基本上还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机构,对科研课题的管理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对科研课题、经费。成果鉴定,报奖等进行被动的统计管理,很少进行科研课题信息搜集、加工和传递方面的工作,不能对科研人员申报课题进行指导,咨询和论证,难以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课题过程管理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大都非常重视科研课题立项工作,但对课题的管理则不够重视,常常出现”重课题申报立项、轻课题研究,重结题。轻成果”的现象,不管课题能否按期结题,以数量论英雄,对课题立项以后的实施指导、检查监督缺乏力度,对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控制不够重视,对课题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质量等缺乏明确和规范有效的检查手段和制度,实施管理不到位,结题验收不规范,课题延期问题突出,研究成果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难以保证科研课题研究质量。

1.3 课题管理制度不完善、无特色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大多都是套用本科院校管理办法,缺少适合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特色的管理制度,导致课题管理操作难度大,实效性不强。由于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行业课题,重点课题、重大课题、一般立项课题等在选题标准、过程管理、成果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其立项率、社会绩效与影响也差之甚远但大部分高职院校课题管理办法都是框架式、笼统形管理办法,均没有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课题制定的针对性管理办法,难以激发科研工作人员挑战高难度课题、出精品成果的动力。

2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2.1 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是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科研课题管理实践,其概念实质上是从全面质量管理中演变而来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最先由美国人休哈特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其概念界定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是对科研课题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的科学管理和控制过程,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可定义为:学校所有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以科研课题质量为中心,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对课题研究所进行的全过程的,系统的管理活动。

2.2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2.2.1全员的质量管理

一项科研课题质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科研课题管理部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课题主持人所在系部、图书馆,实训中心,甚至涉及到后勤服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所以,科研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学院各部门、各系部的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科研课题管理中,认识到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绝非只是少数管理人员和课题组成员的事,而是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内在需要。

2.2.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所谓全过程,是指与科研课题质量有关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课题的选题设计、申报立项、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及课题的推广应用及社会绩效反馈等重要环节。全过程质量管理要求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以保证达到预先确定的质量标准。

2.2.3全要素的质量管理

指对影响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全部可控要素(课题质量目标、课题研究进度、课题经费使用,课题文件资料档案管理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全要素质量管理要求对每个过程进行监督控制,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2.4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所谓多方法,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运用质量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组成多样化,复合化的质量管理方法体系。除日常工作使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之外,还应包括组织管理、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专业技术理论。

3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3.1 一切为优质结项服务

这是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向。高职院校科研课题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严格的课题管理产生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实现优质结项,因此,它是贯彻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

3.2 一切以预防为主

就是把课题管理工作重点由事后检查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控制上来,从由管课题结题为主转变为管因素为主,不仅要“事后把关”,而且要“事先控制”,密切关注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把各种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期,防患于未然。

3.3 一切用数据说话

这是高职院校课题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数据是反映课题质量的重要信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准确地发现影响课题成果质量的各种因素,从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3.4 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式。PDCA循环表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or])。即按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下去地进行质量管理,每循环一次就总结提高一次,螺旋式和阶梯式上升,使课题质量不断提高。

4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4.1 全面质量管理计划

全面管理计划是实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课题质量目标与标准的制定。全面管理计划是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实施和反馈,以全员参与为核心,把与科研课题开展有关的过程和相关人员都纳入到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使管理的效能达到最大化。高职院校在制定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计划时,一定要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自身的科研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质量方针和目标。

4.2 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

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是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

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申报立项期质量管理、课题实施期质量管理、课题结题期质量管理、课题成果转化推广期质量管理四个环节。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课题研究质量的诸要素和各个环节进行积极认真地规划,检查、反馈与调节,从而稳定和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确保研究目标的实现。

4.2.1课题申报立项期质量管理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期是课题全过程管理的一个起始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对课题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课题申报质量,提高课题立项率。提高课题申报质量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申报课题选题的指导:二是对申报课题设计的指导。课题管理部门必须作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及时让课题申报人了解课题申报信息,课题选题信息,近期的热点题目信息及课题研究方向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并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擅长的研究课题:二是要邀请有关部门专家及一些长期从事课题立项评审的专家,就科学课题申报进行指导、评议,让申报人对科学课题申报的要求,内容、审批程序有所了解,全面掌握课题申报材料的准备和编写技巧,使课题申报材料能更充分反映出所申报课题的针对性,创新性、前瞻性等关键要素,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和成功率。

4.2.2课题实施期质量管理

科研课题实施期是指课题立项后到课题结题前的全过程,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对课题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课题研究质量,成果质量,提高课题结项率及优秀率。

确保课题研究质量、成果质量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立项课题开题论证指导二是对立项课题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因此,课题管理部门必须作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及时组织课题组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明确课题研究目标、成果要求,经费使用和课题结题条件等事宜,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案,统筹安排部署工作;二是签订课题合同,制定出课题具体实施计划及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所列内容尽可能量化),便于课题检查鉴定,三是抓好课题中期检查督促工作,组织有关专家采用书面和汇报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地深入课题组,对课题的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取得阶段成果情况以及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全面检查,四是严把课题成果结题鉴定关,对每个申请结题的项目进行验收,重点检查成果质量是否达到课题设计要求、成果形式是否规范、成果的效益及影响是否符合社会经济需求等。

4.3科研课题的经费管理

课题经费是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课题经费使用管理则是课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题研究得以按期按质完成的重要保证。

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主要有:一是实行学院和处(室),系(部)两级管理,经费统一进入财务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制,二是明确科研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经费审批权限三是根据课题经费来源及性质设立专项经费管理同时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等手段进行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和分析:四是定期与财务收支对帐,课题结题时须经财务审核签字确认。只有合理、有效、科学地使用课题经费,做到既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又能方便广大科研人员开发课题研究,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课题研究得以按期按质完成。

4.4科研课题的档案管理

科研课题档案是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学院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鉴定验收的重要依据,课题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是科研课题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科研课题档案管理的重点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规范性和便于利用。主要包括:科研课题各个阶段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如:课题申请报告(书)及批件,任务书、合同书及开题论证书,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和总结。科研成果申请材料及证书,专利申请材料及证书,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科研论文,编写出版的专著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材料等。课题档案管理必须做到“四同步”,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成果与验收、鉴定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评审科研成果与档案管理部门出具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等。

5 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方法

5.1 以质量保障为目的的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质量保障”为目的,以同等级科研课题管理方面做得好的院校作为参照标准,聘请专家和学者对学校科研课题管理系统进行内部或外部评审。当符合参照标准时,即达到预期效果,反之则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从而提供质量保障。

5.2 面向过程改进的诊断性评价方法

第9篇

(一)实验教学独立设课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其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动手能力、正确思维方法及严谨工作作风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5-9]。将“冶金原理”和“钢铁冶金学”课程中的实验学时拿出来,设立48学时“冶金工程实验”课程,系统传授实验原理。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为辅的局面,改变了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课的地位,使理论学习和实验同时进行,实验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且单独考核,易于管

(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综合设计性、有创新意义的实验项目,学生4人一组,根据实验题目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拟定实验程序、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以“减重法测定铁矿石的还原度”实验为例,每个学生分工不同,有的负责高温还原炉的设计与选择,有的负责实验方法的确定,大家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工作。在共同完成一个实验项目的过程中,不仅改变了传统实验中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状态,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多手段并用,改善实习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实习冶金工程属于高温高压行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同时,冶金企业受到企业效益和生存、发展的制约,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断下降,实习效果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安排有现场经验的教师采用冶金工艺流程软件进行辅助实习。软件包括烧结、高炉炼铁、转炉炼钢、二次精炼、连铸、电炉炼钢等工序。例如,高炉炼铁部分包括高炉本体、冷却系统、煤气净化系统、喷煤系统、热风系统、上料系统、渣铁系统和高炉冶炼原理等部分,既能让学生宏观掌握高炉炼铁整个过程,又能把握高炉内微观反应细节,提高了认识和理解的深度,也克服了实习所受到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二)网络辅助炼钢实习“国际网络炼钢大赛”是由国际钢铁协会举办的钢铁行业世界性模拟生产技能竞赛。学校自2011年开始组队参加国际网络炼钢大赛。先进行校内选拔赛,优胜者再参加国际比赛。把这种模拟训练过程引入实践教学,通过对炼铁和炼钢过程进行全面模拟,理解原料和冶炼过程中工艺参数选取、产品指标优化等,深化了学生对钢铁生产的认识,树立了创新意识、成本意识和团队意识,弥补了生产现场不能动手操作的不足,使网络模拟成为培养冶金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辅助方式。

三、通过毕业论文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一)毕业设计过程网络化管理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中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四年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撰写科研论文归纳能力融合在一起。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必须独立工作,主动学习,了解课题相关的学术前沿,接触先进科学仪器,从而培养科研创新能力[10]。学校自主开发“材冶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双选系统”,教师确定题目课题、学生选择题目、选择导师、教师选择学生、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答辩申请等各个环节都在系统中进行,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监控与指导,保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

(二)精心选择课题,保证一人一题,独立完成冶金工程专业教师都具有比较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涉及研究方向包括高炉炼铁、炼钢及连铸、有色冶金、冶金过程节能环保、冶金用耐火材料、冶金物理化学、冶金过程仿真计算等。教师从生产实际和科研内容出发,及早酝酿课题,在第七学期末提出毕业设计课题,保证一人一题,写出详细毕业论文任务书,要求三年内毕业论文题目不雷同。这就使得学生必须独立开展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设计实验方案等工作,从根本上杜绝抄袭论文的可能。课题完成过程中,学生独立开展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过程及数据测量、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及讨论和毕业论文撰写等工作,培养独立科研和撰写论文能力,注重对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启发。

四、科研训练贯穿始终

(一)实行导师制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即本科生入校后就选定某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在学完基础课后跟随导师参与实验室工作,和研究生一起参与科研项目,直接和大四时的毕业论文环节衔接。由于参与课题的时间长,对课题理解加深,投入精力增多,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课题,争取本科阶段撰写专利、,促使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部级等各级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研究;设置校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每年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其成果以或申请专利发明为主要验收指标,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创新能力,学生在撰写科研项目申请报告、实验研究及结题报告等过程中,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五、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创新实验室;电子信息

作者简介:吕庆飞(1982-),男,浙江衢州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XYB12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101-02

独立学院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室的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各种实验、试验、分析设计活动来体现,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备基础,并为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等院校大发展的背景下,独立学院面临转型升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需要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后很好地应用专业知识,这就应该让学生尽早地投入到专业知识应用,提高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灵感,把更多的闲余时间转移到设计应用的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和综合应用素质。在国内也有很多高校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在创新实验室建设上也投入了不少,我院充分利用了电子信息专业的特色,搭建好实践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在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等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思路

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加上学校教室资源紧张,经费有限,所以制定了分步走的策略,逐步完善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室。

1.基础功能的实现

独立学院,相对于母体学校或者重点本科高校来说,师资和实验设备资源都很匮乏,因此在建设创新实验室的初期,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创新实验室的规模和设备内容不一定要标新立异,也不一定需要高端,但一定要配备基本的实验和试验功能的设备,如便携式的万用表、示波器、电烙铁,程序下载器等。要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开放的环境,以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热情。

我院在领导的关怀下,在学院教学实验场地非常紧张的条件下,2009年创立了学生创新实验室,并为实验室配备了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变压器、普通的示波器和一些必备的工具等,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步配备多类别的实验箱、程序下载器等等,可供学生完成EDA技术的电路设计、单片机系统的电路设计、有线和无线的通信电子电路设计、电源设计、信号发生系统设计,同时还可以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接口设计等等。

创新实验室不是为了实现某一课程或某一功能的实验要求,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创新平台,所涉及到的仪器设备类型比较多,要求比较高,一次性购买需要的资金很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创新实验室所需的仪器设备除了通用的计算机、直流电源、万用表统一配备外,其余的都采用临时调配的方法。从本学期不开设实验课的实验室调配较好的仪器设备给创新实验室使用。如泰克、安捷伦的数字存储示波器,多位的台式万用表等。创新实验室的场地可以是变化的,平时学院安排了两间小的实验室作为创新实验室场地,供学生学习和实践用,到假期时尤其是暑假时,可适当地开放部分便于管理的基础实验室作为创新实验室的场地,以提供更多的场地给学生施展拳脚。

2.创新实践成果的提升

学科竞赛是创新实验室建设的中期成效的展现形式,不断完善创新实验室的功能,以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智能车大赛为主线,开展各类各级别的科技创新活动和比赛。

我院目前以创新实验室为基础,连续四年组织开展校级的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了学生们的青睐,每年都有很多的同学踊跃参加。同时也有部分同学参加了母体学校开展的校级电子设计竞赛,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历年都有多名同学获得一等奖。我院学生组队在电子设计、数学建模、ACM程序设计和智能汽车等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31项,其中国际级奖项6项,国家级奖项18项,省级及华东赛区奖项207项。保持和提升学科竞赛的成就是创新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目标。

为了激发更多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我院还专门为学生创新成果设立了展示区,将历届的竞赛成果进行展出。

3.理论与学术成果的提升

作为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本科院校,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设计出一个模块、一个系统、一件产品,培养学生能将自己的创作成果用文字、图表等形式清楚地表述,形成文章等,还需要指导和培养学生学会写课题申请报告、结题报告。优秀的作品还可以申请专利。鼓励学生撰写科研类文章,并公开发表。

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生的活动,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不只是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指导,还要善于总结,逐步建立实践创新的实验、实践教学结构体系,将教、学、研充分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申报学生科研课题,学院对学生科研和成果申报等要给予大力的支持,让学生的创新活动不被经费所困扰。

2012年,我院创新实验室在电子信息实验中心的支持下,开展课题申报立项,总共立项十个项目,其中两个重点项目,八个一般项目,分别资助2000元和1000元科研经费,由电子信息实验中心管理经费。

二、逐步探索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

第11篇

一、统一认识,寻求认同,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

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复杂性,使不少教师对教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我校建校之初,当学校动员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时,时常会有教师发出这样或那样的感慨:“教研与我无关,教研与教学关系不大”“教育科研应该是专家的行为,我们的任务就是教书”“教育科研是少数教师的第二专业活动,教学活动之外的‘附加行为’”“在民办学校,不适合进行教育科研”等。

现实明确地告诉我们,民办学校的教育科研之路是不平坦的,其阻力就来自于教师自身。面对这种现状,我校没有采用强制手段,而是实行“低起点、小步走”的策略,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引领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例如:我们采用专家培训,让教师认识教育科研,明确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我们组织教师研讨,让教师认识到开展教科研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摆花架子,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组织教师观摩教科研成果,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欲望。通过类似的培训、观摩、熏陶等方式,提高了全体教师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同感,从而使我校教师逐步认识到民办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

二、完善制度,建立机制,规范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在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心目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同观念:教育科研不应当是应付某项工作的权宜之计,而要成为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指导思想上,学校坚持把教育科研纳入办学的常规。在学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学期工作要点中,都明确地提出了教育科研的要求,并制订了相应的措施,使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工作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学校各个处室、年段、教研组也把科研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在抓,定期检查、落实每项科研工作的具体进展情况。为使学校科研工作能得到稳步发展,我校及时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各科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并常年聘请校外名师担任特聘教研员。设立专职科研管理部门“教研处”,具体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等工作。学校通过教代会制定了《福建泉外外国语中学教研组活动机制》《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机制》《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新入岗教师培养制度》《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教师业务考评标准》《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名师工程实施方案》等教科研制度,为我校教科研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教育科研成为满足教师发展需求的内动力,使教育科研成为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自觉追求,我校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教育科研激励机制。

(1)宣传激励: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通过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活动、我们的学生,展示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创设条件,推出一批又一批在教育科研中走在前列的骨干教师,以多种形式,推广实验成果。

(2)精神激励:把教育科研成就作为教师评职晋级、评优选先、推荐名师的依据,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和“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学校每学年进行一次“优秀教科研成果”评比。

(3)成果激励:我校从2006年开始创办校内学术刊物《泉外教育》(双月刊),刊登老师们的教育科研成果;并及时把优秀的教研论文推荐到市级以上教研部门交流或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三、以课题为载体,全面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我校领导班子经深入研究与讨论,并广泛征求意见,确立了我校的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即为:我校的教育科研应把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作为科研的出发点与归宿;我校的教育科研应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准则;我校的教育科研要以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上述思想的指引下,我校确立了以课题研究带动教育科研的重要思路,并制定了《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形成了选题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鉴定、导向机制、成果评价、档案管理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机制。需说明的是,我校的课题研究不同于专家式的课题研究,它不是侧重探索教育理论发展前沿,而是注重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不仅仅是在从事“具体”的科研活动,而是用科研的意识和态度来面对教育教学实践当中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使教师科研体现在平时经常性的教学活动中。在课题研究与管理上,我们采取如下做法:

1.按“集约化”思路把教育科研做大做强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针对教育的新形式,结合我校实际状况,经骨干教师论证,我校确立了五个大型课题,并成功地通过了上级部门审批,这些课题是: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同时被确定为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一批)立项重点课题的《优化网络资源,提升民办中学学生责任能力的研究》(已结题);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的《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已结题);被省电化教育馆确定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的《网络游戏与青少年人际关系研究》(已结题);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的《中学教师心理契约与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以案例反思为载体的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我校确立这五个课题,其真正目的是要由这些重点课题形成课题研究的龙头,统帅子课题,从而使我校的课题研究走上“集约化”轨道,形成有机整合的格局。例如,课题《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被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后,我校迅速把这一立项通知向全校教师进行传达,并动员各个学科、各个学段、各位教师参与到此项课题研究,引导广大教师申报子课题。广大教师对能有机会参加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中满怀热情,多数教师递交了子课题申请报告。我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对这些子课题的申请进行了认真审核后,确立其中14项为子课题,涵盖语、数、英等8个学科,参研教师达85位。

2.按“以点带面”思路壮大科研队伍

进行课题研究,必须要有懂得科研的骨干教师,然而我校建校时间较短,善搞科研的人员明显不足。为了解决这一关键性的问题,我们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思路。这里所说的“点”即指确立教育科研方面的骨干研究人员,学校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承担课题研究的主研者。这些主研者再引领其他参研者,从而使我校的科研队伍逐渐壮大,推动了学校的科研工作。

3.跟踪指导,推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为了让课题研究不成为摆设,我校教研处一方面负责检查督促课题研究工作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引导教师探讨科学的研究方法。教研督导处人员经常深入到每个课题研究实践中,协助教师开展问卷调查、观察研究、测验调查、比较研究等科研活动,指导教师写实验札记、个案分析,做好定量、定性分析,保存好实验的原始材料等工作,增强一大批教师的科研意识,老师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四、实施“小问题研究”,彰显学校的教育科研特色

教而不研,教就会渐渐褪色;研不促教,研之则无味。为了真正达到“科研兴校”的目标,我校向广大教师提出了“小问题研究”的号召。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许多问题,遇到问题如何办?是视而不见,还是设法解决?这就是以问题选课题的“小问题研究”动因。我校目前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对教师来说,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有了问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教师的专业才能获得发展,小研究小发展,大研究大发展,不研究不发展。”其实小问题研究就是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反思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入手,寻找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并进行认真的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为了让问题研究成果更有借鉴价值,我校确定了选择问题的指导性要求:问题要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而不能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问题通过研究要有解决的可能性;问题应该是教研组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问题应是目前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我校高中实行小班化教学,那么小班化教学的点是什么,如何才能发挥小班化的优势等,我校高中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确立了一系列小问题研究。再如,高中新课程实施初期,面临初高中教学如何衔接问题,我校形成了一系列小问题。

实践表明,教师将教学中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以课题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是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研究方式,是一种以师为本、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科研形式。小问题研究已经成为了我校教育科研的新生长点,已经形成为我校“教研统一,以研促教”特色教研模式。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项目 地球科学 组织管理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举措。该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2007年初,教育部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长江大学于2008年成为全国获准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高校之一。2014年10月我校受邀参加了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被评为2012至2014年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在“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中,我院始终强调“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1]。同时,地球科学又有别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以野外实习教学和室内实验教学为主,注重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等的培养。笔者就几年的实际工作来探讨一下地球科学学科大学生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的几点思考。

1.项目申报与管理

1.1动员及项目申报

每年9月份开始新一轮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我院一般是从上个学期末6月份初就开始展开宣传与动员,通过网络、校园宣传栏、海报、报告会等多种途径向同学们宣传介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情况,并专门召开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动员大会,向学生传达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部分学生已经开始结合自己的专业思考可能的创新项目或开始主动地联系导师。

由于学生受知识、技能、经验等因素的影响,结合我院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三个专业的特殊性,在项目实施初期,首先鼓励由副教授或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师结合自身科研项目进行申报,科学设计并初拟出适合于大学生实践的创新训练项目课题。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召集学生研讨、引进问题,分析现有知识、技能水平,综合考虑项目的实施方案、可行性、野外实践、实验设备等条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调研、收集资料,实行以学生为主、学生与教师协商的方式确定最终课题名称,并撰写项目申请报告。这样,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在选题、研究、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性,以此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1.2项目管理过程

按照“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要求,在实验创新过程中,学生要自主设计管理实验过程,同时要对研究方案、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2]对于每年学校下达的项目中期检查及结题验收工作,都会认真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对在结题项目进行答辩评审,提出研究问题所在及整改意见,并给出利于项目顺利进行的有效办法和建议。对于不能按时递交中期进度报告或无明显进展且不能按期结题的项目,会给予警告及通报,并由负责此项工作的院领导出面谈话,要求指导教师及项目负责人限期整改。

因为石油地质学科的许多创新项目都需要实地到野外考察,我院考虑到学生平时课程紧张,只能集中寒暑假出野外,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这就培养了学生创新方面的思维,很多手标本和薄片需要反复的仔细观察才能鉴定出来。我院还组织项目小组成员到油田等专业相关生产第一线或自然环境中进行专业实验, 实地考察, 获得一线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项目的执行能力。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科学项目研究当中,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团队意识,这些都对大学生以后的工作或者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我院还实行专人负责创新项目的日常管理,并不定期走访调查,分别听取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并对其管理方法做及时的调整。同时成立了地球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学习中心,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此外,还为创新团队开放实验活动室,在方便各项目成员日常交流的同时,更利于开展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的研究。

2.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2.1做项目与考研的协调

石油学科类创新项目相比其他学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一些队员到大四面临考研的紧张复习,投入创新项目的时间明显变少。所以在团队建设中,我们鼓励同学们跨年级跨专业甚至跨学院组成创新团队,比如项目2013年立项的项目编号为2013004《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系统》这个项目就有来自既有大三的同学刘佑(201101216)、蔡珍琴(201101200)、李军(201101212),也有大二的同学张振(201201210)。再如项目编号为104892013008《深层白云岩储层形成地质条件研究》,此项目是地球科学学院和石油工程学院学生共同参与的项目。历年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学生均以大二大三学生比较集中。项目持续一年左右后,高年级同学挤时间复习考研,大二也升为大三,随着专业的深入学习,对项目研究也渐入佳境,达到“传、帮、带”目的。所以地球科学学院的创新项目更需要地质精神、石油精神,协调处理好与考研的关系。

2.2结果和过程孰重孰轻

在几年的管理摸索中,一直伴随着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确实做了很多努力,进行了创新和探索性研究,但最终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我们是否允许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出现失败?如项目编号104892013006《峡东地区中二叠统缺氧沉积特征研究》,此项目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勇于实践,多次实地到野外考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但最终发现他们得出的结论别人早已得出,似乎他们的项目进展达不到他们预期的研究目标,有些灰心丧气。对此,我们也对小组成员进行了谈心鼓励,相比结果,我们应该更注重过程,只有不是因为学生自生不努力或惰性所致,给出合理解释,阐述已完成的工作,写出研究心得。这一过程更能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做人做事与科研创新[3]。

3.结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要坚持和注重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宗旨。学生通过参加创新项目,无论从创新思维、科研能力还是团队协作方面都总有所收获,管理者不应该过分苛求学生一定在期刊上发表文、获奖和取得专利等。在组织管理方法上一定要继续推进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模式,带动广大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牛莉莉,吴良,吴晶.“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的过程管理模式探析[J].纺织教育,2009,24(4):11-13.

第1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 课程体系改革

[作者简介]袁良凤(1978-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工程。(广西 南宁 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实训资源整合及远程开放式实训场地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JGB32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32-01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特色与主要研究内容

1.立足岗位群大胆创新。各高职院校需根据学生技术领域和毕业后就业岗位工作要求,大胆改革课程体系和有关教学内容,找出适应市场、适应行业、适应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实施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原因,便于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课程体系建设是伴随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它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和调控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帮助学生调节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2.突出“能力本位”。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被动地以记流水账似的知识点串讲为主,而是主动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后职业能力的需求,精心设计具体生动的教学案例,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真正做到在教学中将“能力本位”和“职业素质”提高到就业的水平。只有不断改革“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促进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

3.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和创新,提出一种更为先进或独特的理念,让一直以来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生们体会到以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的新型“项目任务”为基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真实教学案例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和技能。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的合作性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课程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穿插在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更全面地考虑课程体系建设对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学习的作用。

二、课改中需要将教学项目化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

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需要处处突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和地方性的办学特点。课程的项目设计必须新颖、适用,整个教学过程就像是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一样,一个综合项目贯穿始终,若干个子项目间看似独立又相互关联,步步紧扣。

一个贯穿始终的大型综合性项目必须从开始就提出整体的设计方案。其中,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学主导是教师,教学主线是案例。教师在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时,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课程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个项目案例中去,知识体系要求具体化,并非过多的抽象概念、定义以及定理等知识点问题,而是以真实具体的岗位工作流程引出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项目教学案例或本节课需要同学们完成的任务。

三、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项目实施计划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包括与高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课程项目化案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科学地设计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创新等工作,同时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多媒体课件研制的前期工作如资料的收集等。第二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及教辅材料的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媒体课件的研制,“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训周设立及内容改革的研究,考核方式的改革的研究(包括以等级考试成绩替代课程考试成绩的优劣的评价)。第三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上网,总结性论文的撰写,本项目成果的完成等。

2.项目可行性分析。以上的项目实施计划,坚信“研”师出高徒,重视培养科研骨干,聘请专家指导,加强与科研机构交流,多层次课题研究合作等途径,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提升教育科研水平。通过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和进一步开发,让学生个性发展,使教师更具备专业技能,加速学院特色向特色学院的巨大转变。由于我们已做了部分前期工作,加之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的目光与获取教育信息的能力,有探索与建设优秀高职课程体系的意识与决心,有优越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两个校级教研项目实施的经验,有部门及学校有关方面的支持,相信必能较好地完成本项目的实施。

四、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整提升。首先,做好开展新一轮计算机课程教学课题研究的工作,做好设计一套新的教学研究方案,成立总课题组。其次,定期召开全课题组成员会,讨论开题,包括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深化提升。首先,组织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统一学习有关项目化教育教学的理论。其次,分组讨论各分模块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基本策略。尽快完成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针对课题领域做好调查报告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再次,按照上一步中得出的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做出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组织设计人员及各子课题组成员开展具体化的实施。要求各子课题组成员们在开始制订计划后,定期开会集中汇报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写出课题阶段性总结材料,以备及时整改和调整进度。

3.第三阶段:冲刺阶段――完善提升。首先,根据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积极协调各子课题小组的关系,小范围地开展经验交流活动,通过参加研讨会、理论讲座等形式宣讲研究评选出的优秀成果。力求尽快将研究成果进行评比,根据专家评委的意见或建议,集中整理、分析各小组得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其次,对收集的资料整理分析后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参照课题结题标准或要求分批地验收成果,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整体提升。第一,做好成果的推广与再总结,按研究申请报告中的成员任务分工中的要求分配人员撰写各分模块的结题报告,然后汇总整理得出最终的研究成果,如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课题论文、课程配套的课件以及用于辅助教学的资源库等。第二,通过完善成果,盘实改革特色,优化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第三,通过公开发表总结性论文、资源上网、课件的分发传播等因素,加大交流力度,扩大试验范围,增加受益人数。

五、结束语

课程体系改革立足于学院课程特色和教师个性,基于高职教育发展“能力本位”的教育取向,强调教育的职业化、岗位化,内容上注重课程功能,有利于解决企业乃至岗位个别差异的适应性问题。把就业前景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最终目标是充分发挥专业与课程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DB/OL].,2006-11-20.

[3]王和平,胡菊芬.基于工作过程的“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0(14).

第14篇

高职院校经过十几年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随着扩疆动土,设备更新,高职院校在经营办学、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如何化解高职院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建设内部控制,规范运营和改革办学模式,是当今高职院校发展的明智选择。但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准确的找到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这也正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中几个重要的风险点

针对高职院校目前的管理状况,以及在运行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现梳理高职院校主要业务活动和风险点。高职院校的业务活动主要有教学活动和日常管理活动,具体可以分为:教学、招生、采购、收费、科研、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专项资金使用、后勤托管项目等。下面就选择几个目前相对薄弱且重要的环节作为重点,探讨相关的风险点。

1.1 学生收费风险控制点

学生学费是高职院校除财政拨款以外重要收入来源,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学费收取业务中存在较多的风险漏洞,导致财政资金流失。这些风险主要有:缺少定期核定实际在校学生人数和学籍变动情况;缺乏对学生缴费单据的复核;未对学生收费标准的依据进行公示,缺乏收费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内部审核;没有具体核实学生是否住宿;没有对符合收费减免条件学生进行审查并实行统一公示;收费单据、注册学籍人数和实际应收费学生人数核对不清。

1.2 固定资产采购与报废的风险控制点

固定资产在高职院校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中央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出台,固定资产的专项资金投入与日俱增,同时也带来较大的管理风险。

1.2.1 固定资产采购过程存在的风险点

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单的详细信息列示不全,尤其是采买原因不予说明或理由不充分;资产采购流程简单化,没有设立专门的采购机构,采购申请――执行――审核职能未做到相分离;缺乏重大固定资产采购可行性论证和会议集体讨论记录;存在突击使用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对于固定资产购置后的重复率和使用频率不高等因素考虑不全;固定资产验收缺乏有效的组织实施,参与验收人员结构单一;采购合同、验收清单和实物资产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1.2.2 固定资产报废过程存在的风险点

资产报废时缺少专业的技术鉴定,对报废的依据和原因说明不清;资产报废清单上对需要报废固定资产登记的信息不详细;资产使用与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资产使用现状并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清就进行审批;没有对资产处置形式和处置结果进行公示,处置环节的参与人员单一;缺乏重大资产处置的集体会议讨论记录和处置程序公开化。

1.3 教学活动风险控制点

教学是高职院校主要的业务活动,大量频繁的专业技术实习更是高职院校的特色体现,然而实习必然会涉及经费的支出,教学经费支出的合理与否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和高职院校办学声誉,因此构建教学活动内部控制时应注重以下风险点:教学计划的制订――执行――监督是否相分离;教学经费预算制定标准;教学质量评估考核机制;教学督导的独立性。

1.4 科研活动风险控制点

科研是高职院校逐渐开始重视并且投入经费也逐渐增多的业务活动,经费增加也加大了财务风险,因此科研活动内部控制应考虑以下风险点: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会聘请专家结构的组成;科研经费各项支出的标准,经费支出是否有票据的审核;科研经费支付与审核是否相分离;科研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验收制度;科研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

1.5 货币资金支付风险控制点

大部分高职院校执行的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涉及的大部分支付业务都是银付和现付,因此货币资金的支付业务应该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那么在设计内部控制时应考虑的风险点为:费用支付报销时的多级审核;支付流程的分项控制;资产耗材报销的验收记录;大额费用支出的可行性论证和特别审批手续;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绩效审计;培训、会议、公务用车的“三公经费”支出的特别审批凭据。

2 针对高职院校存在风险点的控制措施

高职院校性质上属于事业单位,但在业务活动方面又不同于事业单位,因此在内部控制方面不能照搬行政事业单位控制规范,而应根据自身特殊业务活动和存在的风险点,设置符合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措施。

2.1 设置流程控制

设置流程可以帮助梳理每个业务活动存在哪些风险点,把风险点按照可能发生的先后顺序用流程的形式串联起来,将有助于识别风险并加以控制。

2.1.1 学生收费内部控制流程设计

①学生处发出收费申请;②教务处整理注册学籍的学生名单,经由教务处负责人审批,财务处负责人复审,交学生处和财务处;③学生处通知学生缴费,并组织收集学生银行卡信息交财务处做划卡准备;④财务处安排人员以划卡为主要收款方式进行收缴学费;⑤收费会计申领票据、打印票据并发放票据,将票据存根交记账会计进行记账;⑥记账会计复核票据存根与学籍名单无误后进行账务处理,并登记学费备查账。

2.1.2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设计

(1)固定资产购置内部控制流程设计。①资产使用部门相关经办人提出购置申请,提交处室负责人审核;②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对资产使用部门提交的购置申请进行可行性审核,报主管领导审核和单位负责人审批;③对于重大资产购置(例:单价超过10万元,批量超过20万元)需经校委会集体讨论通过,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进行公开政府采购;④资产采购部门(或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采购,交资产管理部门验收入库;⑤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验收单登记固定资产卡片账。

(2)固定资产报废内部控制流程设计。①资产管理部门发出固定资产盘点申请; ②各资产使用部门盘点固定资产,发现有需要报废资产,提出报废申请,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批;③资产管理部门汇总全部需报废资产,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鉴定,提交报废申请报告;④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报废还需提交校委会审议,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⑤已报废固定资产报财务部门销账。

2.1.3 科研活动内部控制流程设计

①科研项目负责人编制本科研项目经费预算;②科研处汇总全校科研项目编制经费总预算,报主管领导审核;③科研处组织由财务处和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校委会审议,并报相关部门审批;④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报销,科研处负责每个科研项目的经费统计;⑤课题结题时由科研处、相关专家、主管领导、财务处等进行成果鉴定及审查预算执行情况。

2.1.4 教学活动内部控制流程设计

①各系任课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编制教学经费预算;②各系主任审核教学计划和教学经费预算的可行性;③教务处汇总教学计划,编制教学经费总预算;④各系任课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并使用经费;⑤教学督导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和评估教学质量,财务处审查教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2.1.5 支付报销的内部控制流程设计

①各系、处室业务经办人持待报销的原始单据先到财务处对票据的完整性、核算金额和财务可行性进行审核;②系、处室负责人审核票据的合理性、合法性,并签字;③经系、处室负责人审核签字的原始单据再经主管领导审核签字;④对大额支出项目还需经校委会审批并签订合同;⑤最后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的票据到财务处复审,交出纳报销。

2.2 注重制度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以规范内部活动的各项行为,为高职院校存在的风险查缺补漏。目前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应用指南》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置《高职院校内部控制规范》《高职院校内部控制规范应用指南》,同时结合本单位的具体业务特点及岗位设置情况,订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需订立的制度有:《货币资金岗位责任制度》《货币资金授权审批制度》《非税收入征收责任制度》《支付结算细则》《会议费、差旅费和餐费报销制度》《票据管理办法》《收费管理办法》《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度》《固定资产授权批准制度》《固定资产请购审批制度》《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等。

第15篇

本学期,我园将继续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以教育局提出的“五个突出”为切入点,规范与细化管理过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寻求科学高效的人性化管理为重点,以夯实教科研基础、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为手段,进一步转观念、强内涵、促发展,以创建省“平安校园”为抓手,不断开创我园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合理规划,统筹资源,为下学期中心幼儿园的异地新建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努力改善村级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发展合格园,以一套中心园与村园一体化管理的模式,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在严格实行《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基础上,力争巩固三年入园率为98%的基础上,学前教育继续向0——3岁年龄段延伸。

4、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在教育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式与策略,引领不同层次的教师跨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境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多渠道、多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练习的平台,确保每一位教师能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发展和提高。

5、加强课程审议,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完善课程园本化建设,着实推进有效教学,努力构建园本特色

三、具体措施:

(一)、调整布局,整合幼教资源

针对中心幼儿园生源的不断充足,而现有园舍无法拓展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将积极争取市教育局、镇党委的大力支持,调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撤并近端村幼儿班,及时递交申请报告,异地新建中心幼儿园一所,集聚幼教资源,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敞舒适、安全温馨的良好育人环境。

**幼儿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靠近江浙临界地带。本学期我们将积极争取当地村委领导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改善办园条件,新建合格园一所,着实推进村级幼儿班的撤并工作,全面改善我镇村级幼儿园办园条件,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我镇幼儿教育步入统一科学管理的轨道,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二)、构建社区、幼儿园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

在横向上,依托社区,定期研讨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形成家庭、幼儿园、幼儿园和社区相结合的幼儿教育网络。定期组织0—3岁的幼儿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面向0—3岁儿童家长开放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指导等服务工作,传输亲子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优质队伍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五爱”教育,即:爱国、爱岗、爱园、爱生、爱已。特别关注新上岗教师的教育与引领,激发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教职工努力自觉做好本职工作,树立高度的事业性和责任心。我们继续发扬优良的团队作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本学期继续实行家长问卷,不断规范师德行为。

2、强化反思与研究,倡导教师要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教育研究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积极开展“1、3、5”行动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撰写教育笔记与教育论文,期末以评比的形式挖掘优质价值。

3、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发挥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抓好对骨干教师的过程管理,通过上课、讲座、沙龙、竞赛等形式,给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机会,提高全体教师的工作能力。本学期将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级a级优质课评比,不但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四)开展园本教科研,努力构建园本特色

本学期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立足本园特点,以园本教科研为平台,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和教师素质,完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努力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园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