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园林考察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济源市城市绿化建设成就及特色
近年来,济源市园林绿化坚持“大气、秀气、灵气”的建设理念,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以超前的眼光和思路,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多种树、种大树,着力打造错落有致、风景秀美、四季常青的城市绿化精品工程,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量,全力构建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绿色济源,城市面貌发生显著改观。其城市绿化具体做法和特色有以下几点:
(一)以增加城市绿量为宗旨,按照“多树、兼花、少草”的理念,摒弃以往“大草坪”、“大模纹”等城市园林不良风气,见缝插“绿”不留缝隙,通过乔、灌、花、草的有机配合,营造了复层式、密林式园林景观,有效增大了城市绿量。
道路绿化改变以前“一条路,两行树”的简单重复模式和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单一、色彩单调的现状,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丰富道路绿化的层次感、节奏感。黄河路、济源大道等道路,两旁布满密密麻麻的绿色植物,有的街边甚至有3、4排行道树,形成道路密林,保证了充足的绿量和丰富的绿化景观层次,使得整条道路郁郁葱葱,满眼绿色扑面而来。在抓好道路整体绿化建设的同时,从小处着手,狠抓道路两侧沿线边角空地绿化,见缝插绿,宜园则园,宜坛则坛,处处造景,使城市道路绿化上了一个大档次。
公共绿地绿化见缝插“绿”不留缝隙,对世纪广场、火车站广场、篮球城、文化城、清趣园、新莽园等广场、公园、游园、绿地进行了全面见缝插绿,按照“草坪面积一般不超过10平方米”的要求,加大树木和花灌木种植力度,大量栽植紫薇等开花植物,丰富了城市色彩,提高了生态效益,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
(二)确立“利用水资源,做好水景观,彰显水文化,做活水经济”的水系规划理念。充分利用城市水源,以“造绿造水造景”为重点,以?ΑⅡ?胶游?飨哐睾硬悸獭⒀睾咏ㄔ埃?ㄉ璐笮痛?绰痰兀?纬闪琐?龅谋鹾泳肮鄞??孟粤顺鞘辛樾浴?/p> (三)实施城区景区化工程,提升绿化品位。按照城区比景区漂亮的原则,连续多年开展城区绿化大会战,大树进城、果树进城、石头进城,丰富城市绿化景观,提升绿化品位。同时大规模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对沁园路、学苑路、文昌路等主干道两侧进行拆墙补绿,新建单位一律不得建设围墙,启动示范居委会建设,完善了街旁绿地及单位、居住区绿化,先后建成了25个大型广场、公园、游园和75处街头绿地,每个居委会均建设了一座小游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12?,绿地率达37.18?,人均公共绿地达9.88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平方米以上,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绿化景观。
(四)科学选择、合理配置植物品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突出特色,重点应用紫薇、枇杷、大叶女贞、栾树、法桐、银杏等适宜树种,特别是广泛应用紫薇,全市栽植总量达10万余株,花开季节,满城锦绣,整个城市宛如花海一般,充分展现了济源绿化的突出特色。
二、我市城市绿化目前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学先进,找差距,通过考察学习济源城市绿化经验,对比我市实际,我市绿化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城市整体绿量有限,绿地分布不平衡。我市虽然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6.3平方米,但大部分公共绿地位于城市西部的濮上园和绿色庄园,城市中心区绿地严重不足,仅有中心广场、颐和广场等几处绿地,在市民集中居住区严重缺少街头游园等小型绿地,不能满足市民群众需求。
(二)绿化层次不厚重,色彩不够丰富。我市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首家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园林城市时间较早,当时参照学习的是大连等城市疏林草坪绿化模式,植物栽植上习惯三五成群的组团式布局,并且以绿为主,近些年来虽然逐步增植了部分开花乔灌木,但仍有严重欠缺,致使绿化层次单一,缺乏厚重感,彩化颜色单调,形不成景观。
(三)道路规划预留绿地少,两侧建筑占压红线,大部分道路分车带较窄,路两侧缺少林带,造成道路绿量不够,绿化显得薄气,不厚实。
(四)城市景观水系保护和利用效果较差。马颊河和濮水河是濮阳城市龙脉所在,起到串联城市景观资源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河道两岸规划的滨河林带用地已被占用开发建设,给整个城市景观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与济源市?ΑⅡ?胶硬鹎ń?蹋??魏拥溃?ㄉ璞鹾泳肮坌纬上拭鞫员取?/p>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措施
按照“学先进、找差距、理思路、定目标、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针对以上问题,我局经过认真研究,决心以济源绿化为榜样,充分利用当前濮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加压奋进,大力开展以增绿丰绿、增色添彩为主题的绿化综合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我市绿化建设管养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好政府采购苗木、专业队伍施工绿化建设模式,提高绿化建设效率,降低绿化成本。通过考察学习济源市工作经验,认真讨论研究,制定和完善一整套相关规章制度,对苗木采购、验收、施工、养护等一系列工序建立台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全程监督,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同时提前动手,早做准备,抓紧组织人员到苗源地现场考察,坚持提前从苗源地对苗木质量进行把关,直至后期养护管理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奖优罚劣,确保苗木成活和工程质量。
(二)以增绿丰绿、增色添彩为主题,在全市进行大规模绿化改造提升。一是见缝插绿,对全市道路绿地、公园绿地进行排查,因地制宜,大规模增植乔、灌、花、草,丰富绿化层次,增加绿量。二是对道路分车带、公共绿地大量增加紫薇等开花植物,增加城市绿化色彩,丰富景观效果。三是在市中心城区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实施立体绿化,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有效增加城市绿量。四是结合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积极与规划、国土等部门结合,大力实施马颊河、濮水河河道绿化工程,建设沿河景观带,彰显城市灵气。五是开展城市大环境绿化,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尽快规划建设城区环城林带、铁路林带等生态防护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积极引进丰绿增彩植物,扩大植物品种。按照“高普及、低成本、见效快、效果好”的原则,计划重点引种枇杷、铺地柏、南天竹、金森女贞、海桐、绣线菊、月季、珍珠梅、紫穗槐、胶东卫矛、匍匐卫矛、木槿、红瑞木、紫薇、连翘、金银木等品种,同时积极尝试性栽植香樟、红枫、黄花槐等优良品种,丰富城市园林景观色彩。
(四)全力以赴,高标准搞好濮阳新区道路绿化等新建绿地设计工作,大幅提升城市绿化档次。一是充分学习借鉴周边兄弟城市新区绿化成功经验,将好的绿化模式、植物品种引入新区绿化建设,确保景观效果。二是对开州路、绿城路、卫都路等新区主干道坚持高品位、高档次设计,展现新区新风貌。三是增加绿量。积极与规划等部门结合,争取在道路红线外能栽植林带或再栽植一排行道树。
四、建议市领导协调解决的问题
(一)协调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利用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机会,在我市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调整布置出更多绿化用地,辟建街头游园,均衡城市绿地分布。
(二)参照鹤壁、济源、洛阳等兄弟城市经验,对马颊河、濮水河进行综合整治,打造高品质城市滨河景观。
(三)协调华龙区、高新区和规划、国土、交通、铁路等有关部门,解决建设城区环城林带、铁路林带所需的现有设施拆迁清障、用地等问题。
一、济源市城市绿化建设成就及特色
近年来,济源市园林绿化坚持“大气、秀气、灵气”的建设理念,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以超前的眼光和思路,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多种树、种大树,着力打造错落有致、风景秀美、四季常青的城市绿化精品工程,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量,全力构建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绿色济源,城市面貌发生显著改观。其城市绿化具体做法和特色有以下几点:
(一)以增加城市绿量为宗旨,按照“多树、兼花、少草”的理念,摒弃以往“大草坪”、“大模纹”等城市园林不良风气,见缝插“绿”不留缝隙,通过乔、灌、花、草的有机配合,营造了复层式、密林式园林景观,有效增大了城市绿量。
道路绿化改变以前“一条路,两行树”的简单重复模式和城市道路绿化树种单一、色彩单调的现状,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丰富道路绿化的层次感、节奏感。黄河路、济源大道等道路,两旁布满密密麻麻的绿色植物,有的街边甚至有3、4排行道树,形成道路密林,保证了充足的绿量和丰富的绿化景观层次,使得整条道路郁郁葱葱,满眼绿色扑面而来。在抓好道路整体绿化建设的同时,从小处着手,狠抓道路两侧沿线边角空地绿化,见缝插绿,宜园则园,宜坛则坛,处处造景,使城市道路绿化上了一个大档次。
公共绿地绿化见缝插“绿”不留缝隙,对世纪广场、火车站广场、篮球城、文化城、清趣园、新莽园等广场、公园、游园、绿地进行了全面见缝插绿,按照“草坪面积一般不超过10平方米”的要求,加大树木和花灌木种植力度,大量栽植紫薇等开花植物,丰富了城市色彩,提高了生态效益,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
(二)确立“利用水资源,做好水景观,彰显水文化,做活水经济”的水系规划理念。充分利用城市水源,以“造绿造水造景”为重点,以湨、蟒两河为主线沿河布绿、沿河建园,建设大型带状绿地,形成了靓丽的滨河景观带,彰显了城市灵性。
(三)实施城区景区化工程,提升绿化品位。按照城区比景区漂亮的原则,连续多年开展城区绿化大会战,大树进城、果树进城、石头进城,丰富城市绿化景观,提升绿化品位。同时大规模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对沁园路、学苑路、文昌路等主干道两侧进行拆墙补绿,新建单位一律不得建设围墙,启动示范居委会建设,完善了街旁绿地及单位、居住区绿化,先后建成了25个大型广场、公园、游园和75处街头绿地,每个居委会均建设了一座小游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12﹪,绿地率达37.18﹪,人均公共绿地达9.88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平方米以上,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绿化景观。
(四)科学选择、合理配置植物品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突出特色,重点应用紫薇、枇杷、大叶女贞、栾树、法桐、银杏等适宜树种,特别是广泛应用紫薇,全市栽植总量达10万余株,花开季节,满城锦绣,整个城市宛如花海一般,充分展现了济源绿化的突出特色。
二、我市城市绿化目前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学先进,找差距,通过考察学习济源城市绿化经验,对比我市实际,我市绿化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城市整体绿量有限,绿地分布不平衡。我市虽然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6.3平方米,但大部分公共绿地位于城市西部的濮上园和绿色庄园,城市中心区绿地严重不足,仅有中心广场、颐和广场等几处绿地,在市民集中居住区严重缺少街头游园等小型绿地,不能满足市民群众需求。
(二)绿化层次不厚重,色彩不够丰富。我市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首家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园林城市时间较早,当时参照学习的是大连等城市疏林草坪绿化模式,植物栽植上习惯三五成群的组团式布局,并且以绿为主,近些年来虽然逐步增植了部分开花乔灌木,但仍有严重欠缺,致使绿化层次单一,缺乏厚重感,彩化颜色单调,形不成景观。
(三)道路规划预留绿地少,两侧建筑占压红线,大部分道路分车带较窄,路两侧缺少林带,造成道路绿量不够,绿化显得薄气,不厚实。
(四)城市景观水系保护和利用效果较差。马颊河和濮水河是濮阳城市龙脉所在,起到串联城市景观资源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河道两岸规划的滨河林带用地已被占用开发建设,给整个城市景观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与济源市湨、蟒两河拆迁建绿,整治河道,建设滨河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措施
按照“学先进、找差距、理思路、定目标、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针对以上问题,我局经过认真研究,决心以济源绿化为榜样,充分利用当前濮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加压奋进,大力开展以增绿丰绿、增色添彩为主题的绿化综合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我市绿化建设管养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好政府采购苗木、专业队伍施工绿化建设模式,提高绿化建设效率,降低绿化成本。通过考察学习济源市工作经验,认真讨论研究,制定和完善一整套相关规章制度,对苗木采购、验收、施工、养护等一系列工序建立台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全程监督,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同时提前动手,早做准备,抓紧组织人员到苗源地现场考察,坚持提前从苗源地对苗木质量进行把关,直至后期养护管理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奖优罚劣,确保苗木成活和工程质量。
(二)以增绿丰绿、增色添彩为主题,在全市进行大规模绿化改造提升。一是见缝插绿,对全市道路绿地、公园绿地进行排查,因地制宜,大规模增植乔、灌、花、草,丰富绿化层次,增加绿量。二是对道路分车带、公共绿地大量增加紫薇等开花植物,增加城市绿化色彩,丰富景观效果。三是在市中心城区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实施立体绿化,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有效增加城市绿量。四是结合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积极与规划、国土等部门结合,大力实施马颊河、濮水河河道绿化工程,建设沿河景观带,彰显城市灵气。五是开展城市大环境绿化,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尽快规划建设城区环城林带、铁路林带等生态防护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积极引进丰绿增彩植物,扩大植物品种。按照“高普及、低成本、见效快、效果好”的原则,计划重点引种枇杷、铺地柏、南天竹、金森女贞、海桐、绣线菊、月季、珍珠梅、紫穗槐、胶东卫矛、匍匐卫矛、木槿、红瑞木、紫薇、连翘、金银木等品种,同时积极尝试性栽植香樟、红枫、黄花槐等优良品种,丰富城市园林景观色彩。
(四)全力以赴,高标准搞好濮阳新区道路绿化等新建绿地设计工作,大幅提升城市绿化档次。一是充分学习借鉴周边兄弟城市新区绿化成功经验,将好的绿化模式、植物品种引入新区绿化建设,确保景观效果。二是对开州路、绿城路、卫都路等新区主干道坚持高品位、高档次设计,展现新区新风貌。三是增加绿量。积极与规划等部门结合,争取在道路红线外能栽植林带或再栽植一排行道树。
四、建议市领导协调解决的问题
(一)协调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利用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机会,在我市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调整布置出更多绿化用地,辟建街头游园,均衡城市绿地分布。
(二)参照鹤壁、济源、洛阳等兄弟城市经验,对马颊河、濮水河进行综合整治,打造高品质城市滨河景观。
(三)协调华龙区、高新区和规划、国土、交通、铁路等有关部门,解决建设城区环城林带、铁路林带所需的现有设施拆迁清障、用地等问题。
关键词:高考志愿填报 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b)-0172-02
近年来,学历变得越来越重要,父母也开始重视孩子的学习。然而高考正是决定学历的一道门槛,所以,高考理所当然引起了父母、老师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一问题,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在2015年对2015级新生做了高考志愿填报问卷调查。
1 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的题目中,侧重对新生上大学前的生活背景、选择高校和专业重视度做了调查。
问卷调查对林学院的350名新生的填写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且男女比例基本相等,参与调查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乡镇和县级城市,并且大多来自县级高中,父亲和母亲也大多居住在农村,整体来说,学历不高,家庭情况也不是很好。
2 调查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在高考报名之前,对新生在报志愿时对高校信息和专业信息了解程度统计可知,有40.52%的同学了解过相关高校及专业的详细息,而大部分的同学在报名前只是在努力考个高分,几乎没认真了解过这些相关信息,就导致了高考报名存在盲目报名,专业选择随意的现象出现。
在有关对该专业了解方面的问题统计显示,只有4.7%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将近7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模糊。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虽然已进入学校进行学习,开始了大学生活,但对自己的专业还是了解的有所不足。由此可见,虽然很多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想象计划良好,但只有很少部分同学能脚踏实地地做好细节工作,详细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
对学校与专业谁更重要的问题调查上,统计结果显示,7%的学生认为只要能上理想的大学,专业不重要。然而,学生大多都只能从侧面了解,通过网站或者道听途说,了解到的也只是学校的冰山一角,其实一个学校好坏与否凭个人感受是不够的,大学是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地方,如果你能力够强就不存在学校好坏的说法了,就像高考每年都有黑马一样,个人的能力和存在方式往往决定了他未来的取向,其实每个人所走的路都在自己手中,而决定何去何从的是你自己的方向感也就是对未来的感知能力。30%的同学认为只要专业好,学校不重要。对于那些有自己的想法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至于盲目。而对于那些专业没什么特别想法的人来说,他们对专业的选择大多都会收到外界干扰,比如说亲朋好友的专业,老师的介绍,近年来专业的受欢迎程度,相对而言这就存在很大误区,好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很颓废的原因之一莫过于所学非想学。
新生对目前已被录取的高校和专业的感受调查结果显示,45%的同学认为当初对该专业的部分情况有所了解,但有些重要信息并未了解,63%的同学认为当初对该院校的主要情况都有所了解,且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
当提到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时,统计显示15%的同学想重新选择学校,但不换专业;28%的同学想重新选择专业,但不换学校;24%的同学想重新选择学校和专业;33%的同学既不换学校也不换专业,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对自己专业和学校并不满意。
3 建议
3.1 科学地指导学生的高考志愿填报工作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满意自身选择的专业。这是因为他们在选择专业方面缺少科学指导,所以导致错误地选择了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学生不了解专业是面临的最大难题,一些学生甚至毫不知情。这也体现了中等教育跟高等教育存在衔接上的不足。这对学生而言,倘若在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难以获得科学的指导和一些高校的专业信息,那么就难以选择较为满意的专业。为此,应当强化中学跟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在高三时期就指导学生的升学工作,让学生明确自身的水平与适应能力,从而清楚自己以后的目标,更加自主地选择专业和奋斗的目标。当然,作为高校来讲,务必实施积极的措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选择专业的机会。
3.2 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且考虑自身的特长与爱好
在选择专业方面,学生需要立足于职业科学地选择专业,不可以盲目,不然会严重地影响自身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学生需要对高校的特色专业和优势课程进行把握,这是由于行业的认可程度与专业知名度会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学习等产生深远的影响作用。为此,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应当熟悉所选择高校及其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并且应当考虑自身的特长和爱好等。
3.3 高校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地调整专业结构
在推进大众化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教育主体同样期望比较高的高等教育价值,他们不但重视学生的上学,也重视学生以后的就业。为此,高校应当注重人才就业市场对培养人才的调整功能,结合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实现专业结构的调整。除此之外,还应当适度地控制规模,结合以后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确保平衡性地发展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让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跟用人企业的要求相符合,切实确保国家的要求跟个人的价值相统一。
3.4 注重对青年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认识上大学目标价值的问题上,学生常常忽视了为社会与国家做贡献,他们看重的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利益。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是道德教育,这是由于借助家长跟子女的交流和感染效果,家庭教育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道德教育效果。在实际中,家庭教育紧紧地围绕智力教育,仅仅注重子女的考试分数高低。鉴于此,由于家长不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造成他们缺少社会责任感。再者,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校成绩的考核指标主要体现在学生高考录取率的高低上,这也导致德育教育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为此,高校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责任意识教育。
4 讨论
特定阶段有一定的选择,对于学生在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上,社会也有一定的任,高校应该对学校的师资、设备、教学情况等进行全面和真实的宣传。据调查,高考志愿填报时,同学们对历年的录取分数线、该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想读专业在该校的实力比较关注。所以,社会应该多宣传一些这方面的真实有效的信息,特别是专业的就业方向、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就业率、课程的学习内容、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以及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这样为填报志愿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帮助,让他们一次就能选到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