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行为艺术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身体比例的设计上,如果都是比例正常的角色会因为没有对比而感觉乏味。因此,设计师在创作正常头身比例角色的同时普遍喜欢另外设计出头小身大、手长脚短或者是上臂粗下臂细等身体特征比例悬殊的角色。这特意设计的比例,为塑造有趣的造型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动画《疯狂原始人》的爸爸角色和妈妈、女儿角色的对比就是绝佳的例证。貌似寻常而又有趣无比的造型,其实都经过设计师的精心推敲获得。聪明的设计师们早就知道哪些造型细节能够取悦观众,一个又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造型比例调整往往就是关键。
二、场景设计辅助趣味性提升
场景设计对提升画面质量的作用也不容小看。他们作为衬托躲在角色的后面似乎并不容易受人关注。可事实上,失去了与角色进行互动的有趣场景,角色的各种行为和动作也就失去了依托。回顾《疯狂原始人》的场景,各种元素既写实又与现实不同。设计师为了捕捉观众的眼球花费了不少心思。大象的体型被缩小到跟老鼠的大小一样,尾巴也换成了老鼠的模样。突然这样一群怪模怪样的家伙从镜头中冲出来,还真会被他们可爱的造型吓一跳。至于场景中的植物样式也是层出不穷,在拟人的花草衬托下本来平静的背景更添活力和动感。设计师们变化着设计场景中各种动植物,让人耳目一新。设计师改造动物和植物造型的创意,绝对是令人赞叹的。一方面,在简单的造型上进行交叉组合便成为新的事物。另一方面,夸大特征,局部改变原有比例又能成功创造新的造型。第三,逆向思维,改变物体的活动空间属性又会产生奇妙的效果。小小改变令本来平淡无奇的画面变得有趣且活泼。一个好的场景其优势在于造型上的细节,普普通通的场景中不经意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小细节就足以吸引观众的眼睛。即便什么都没有的场景,通过描画场景中各种污渍纹理这些细微的地方仍然能使画面丰富起来。由此可见,动画设计中视觉细节的重要性。正如大师们常说的一句名言,“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好的视觉效果离不开平时细致入微的观察。利用观察所得丰富和改造,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会贴近生活,贴近观众,与观众形成互动,才会提升作品的视觉趣味性。
三、小动画配合整体节奏
第一,抽象思维的主体作用。因为抽象思维能从某种特定种类的存在物中抽取其精华或本质的东西,只有当这种存在物是一种有组织的整体时才能奏效。在这个整体中,某些方面或特征占据关键位置和起主导作用,其他一些特征或方面则只起辅助作用或偶然性作用。假如抽象只是随便从某事物中提取一点什么零散信息的话,那么通过这种抽象对这种有整体的认识就会很少。也就是说,抽象必须是对事物本质特征而言的,它必须要有整体性与概括性,否则就起不到作用。第二,抽象思维引导艺术的独立性。抽象思维引导艺术产生了独立性的发展,伴随着艺术思维在对事物、生活观察的差异性影响中,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塑造对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概括性的思维模式转变了每一个人的认识,对世界各种存在已知世界的认识。概括性的思维对具体表现的对象进行了大体描述,在节奏清晰或程序性思维外延的思绪中,表现出对象的整体关系、形态等细节。另外,在一些特别的地方,绘画手法要保持对感官和细节的处理,维持绘画的具体抽象细节,在更大的范围上做出规划,对象的形体与张力构成保持一致,对完整性和细致性的内容进行重新定位,对绘画作品的审美观与独特魅力进行分析,从而影响创作者个人对造型艺术设计的一种新型定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抽象思维对造型艺术的影响力分析
2.1引领造型艺术的价值魅力
绘画造型是形象思维范畴,但必须有抽象思维参与,两种思维的相互作用是完成任何绘画造型的思维墓础,这是人类思维整体性规律所决定的。因为人类思维活动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分类,系统化与具体化等程序,分析与综合是基本的思维过程,其他各过程都是由分析与综合过程派生出来的。分析和综合贯穿在人的整个认识活动中,感性认识有初级水平的分析与综合,理性认识有较高级水平的分析与综合。通过综合可以完整、全面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整体地把握情境、条件及任务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因此说,在绘画造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互动的,两者缺一不可。
2.2展现艺术创作者的独特魅力
展现艺术创作者的独特魅力,目的是通过实际思维的整合,根据对象观察与活动总结的经验,利用个人艺术创作的灵感与知识构成,结合有效思维,提出独特魅力的创作灵感。不需要从单纯的思维表现形式中,结合纷繁复杂的物象秩序观念,通过形象思维的直觉性整理出特定的思维活动,根据脑海中有效的具体内容进行艺术创作的判断。在抽象思维的参与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形判断造型艺术的远近效果,再根据左脑对事物和思维的操纵能力,判断出具体的整体形态和各方面的影响信息,掌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造型关系。
3.总结
1.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画面刺激人的大脑,可以使人产生强烈的条件反射,更容易使人形成记忆。正如电影、电视叙述的内容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也具备了这种条件。图像、色彩等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体验。因此,理论课的讲解不仅需要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图片和节目,综合运用影像、投影、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直观化和娱乐化。如,在讲解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支摘窗时,教师单纯按照概念给学生解释,学生很难获得清晰的认识。但是,通过多媒体将民居和园林中的支摘窗图片展示给学生,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多媒体技术及合理的素材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解决传统理论教学中凭空想象的问题,这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
2.通过校外课堂的考察,为学生提供更形象的学习环境
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还远远不够。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只有理论的引导而缺乏实物的参照,会使学生对事物的真实状况缺乏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因此,理论课的学习也要留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或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博物馆或实地考察。如,在讲解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坛庙建筑这一章节时,笔者将学生领到泰安岱庙进行现场教学。在这座古老的建筑面前,笔者先提示学生注意对建筑的布局、环境、结构、装饰等方面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思考之后再结合建筑的实体结构和历史文化进行讲解,把教材中的文字理论变得形象化和实体化,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记忆也较为深刻,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学生头脑已有的形象,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高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思考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于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他们更喜欢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设计理论课的讲解不能是教师单纯的讲授,也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是联想和想象,理论课教学中的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并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的形象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联想、想象或推理,进一步了解形象背后的相关知识。如,在讲解西欧现代主义五位建筑大师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找一些大师的作品向学生展示,提示学生根据作品的形式,分析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特点,然后把五位建筑师的作品作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动脑思考,讨论掌握这五位建筑大师的设计思想及其作品的特点。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改变以往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强化了学习印象。
二、结语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