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范文

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地方志档案工作计划

第1篇

年初,市志办召开办公会议,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制订全年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严格制定《*市地方志办公室人员岗位职责》,把工作目标责任一一落实到位。每季度、半年均认真向市政府报送工作总结。

1.《*年鉴》(20*年卷)按时按质出版发行。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年鉴》(20*年卷)的组稿通知要求,对《*年鉴》(20*年卷)催稿、编辑、审稿、校对进行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按照市政府分管领导对《*年鉴》的出版、发行时限作出明确规定的要求,已连续4年在当年8月底前出版发行,不但处于全省州市的前列,而且编辑出版的质量逐年不断提高。

2.第二轮《*市志》编修进展顺利。在去年完成初纂稿的基础上,20*年市志进入紧张而繁重的总纂阶段,既要圆满完成年鉴的编辑出版,又要按时按质完成《*市志》的总纂。为顺利完成这一工作目标,办公室通过合理妥善安排人员(集中5人进行市志总纂),全办上下齐心协力,领导高度重视,职工恪尽职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年底180余万字的第二轮《*市志》总纂稿告竣,现已开始印制送审稿。

3.圆满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年内圆满完成省志办《云南小康年鉴》、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云南年鉴》编辑部要求提供的材料、稿件,走在全省州市的前列,均受到省志办、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的好评。同时起到推介*、宣传*良好作用,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展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就,介绍*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为国内外各界朋友到*投资兴业、旅游观光提供依据。为到*任职的市级领导及时提供有关*地方志等地情资料。

4.有力推动全市地方志工作的发展。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的地方志工作机构5项职责:⑴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⑵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⑶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⑷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⑸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根据这一职责要求,针对各县区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进展参差不齐的实际,在市政府组织督促检查的基础上,市志办加强跟踪问效力度。年内,各县区地方志机构实现机构、人员、领导、经费到位,绝大部分县区志书编修都进入收集资料、进行资料汇编和分纂阶段,走在前列的少数县区已经完成初稿;有10县区编辑出版地方年鉴,使全市年鉴这一具有资料权威、反映及时、连续出版、功能齐全的特点,系统汇辑上一年度各行政区划各个方面情况的重要文献信息、逐年编辑的资料性工具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全面开展。它不仅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科研、产业开发、教学提供信息资料,更是经济建设方面重要的情报源、数据库,同时还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向导与顾问,在衣食住行、旅游购物、就学择业等方面都能为使用者提供便利,并且为下一轮地方志编修的资料积累做好有益准备。

5.全力做好综治维稳和工作。市志办认真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单位干部职工团结干事,全年全办职工家庭亦尚无矛盾纠纷反映到单位的情况。针对全省州市地方志机构批准参照公务员管理,对少部分职工因职称反映的问题积极向有关领导部门作了解决问题的书面请示。

6.认真做好单位挂钩帮扶工作。市志办每年均在春耕大忙季节和春节前由部门领导带队深入挂钩帮扶的鲁甸县梭山乡密所村帮助搞好春耕生产和慰问贫困农户。力所能及地为挂钩村解决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争取资金和项目,按照“百千万帮扶工程”要求做好缴纳扶贫基金的同时,领导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3户贫困户,承担贫困户子女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所必须的费用。

7.认真落实市政府节能减排要求。市志办狠抓节能减排措施的贯彻落实,车辆出行、办公用纸、电脑和空调使用、用水用电等均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办公室在节水节电方面达到昭政办发〔2007〕89好文件要求,做到比上年节约。

8.市志办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修志编鉴进展均在政府网上公开。

二、四项制度执行情况

1.市志办按要求成立贯彻落实行政问责、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四项制度)领导小组,组长王文福、副组长聂顺荣、成员为3名中层干部,贯彻落实四项制度的具体工作由秘书科负责。制订有《*市地方志办公室贯彻落实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实施细则》。

2.认真履行8项工作承诺,精致装裱并在办公室走廊的明显位置悬挂有8项工作承诺。全年全体职工均按8项工作承诺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未出现任何部门和个人对地方志办公室和职工有任何违反8项工作承诺的反映。

3.认真拟定部门承诺事项。由于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性质特殊单一,编修出版的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党政机关和社会贤达人士,新编地方志正努力拓展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对象。以此,市志办承诺任何单位和个人需要查询*地方志资料(包括《*旧志汇编》6册、《*地区志》上中下3卷、《*年卷》1986~20*年卷及各县区出版发行的志书和年鉴)的,可全部在*市图书馆查到(因市志办受办公条件所限,没有查阅地方,全部完整资料均无偿提供给*市图书馆)。

4.市志办领导和中层干部均设置有要素齐全的公示牌证,并且统一要求摆放在醒目位置,做到让来办事的人员一目了然。

三、强化管理情况

1.建立健全市地方志办公室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全年全办认真贯彻执行《*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工作规则》,并用发展的眼光,修订完善《工作规则》,共制订16个规章制度岗位责任规则、会议规则、审稿原则、财务管理规则;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学习、考勤、科学民主决策、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公开承诺、首问首办、责任追究、车辆管理、接待等制度制度。

2.各项管理目标量化到人。单位在修志编鉴的任务分配中,每位工作人员承担多少章节、联系哪几个单位、完成时限等都作了明确界定,实现了管理目标责任量化到科室和个人。

3.市志办内部档案管理制度健全,设施齐备,档案管理规范。20*年市志办机关档案管理已达四星级标准。

四、学习调研情况

1.市志办长年坚持每两周至少集中学习半天的制度,主要学习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委、省市政府的各项重大方针政策,重要领导讲话及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条例规章或研究部署部门工作业务,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每次集中学习时均安排有专人记录。

2.由于地方志部门工作特殊单一,是公认的生活清苦、工作辛苦、条件艰苦的“三苦”弱势部门。职工主要围绕修志编鉴业务,积极钻研地方志理论,全年撰写理论文章和论文在《中国地方志》、《*日报》和《云南史志》等发表5篇。

3.10月份,由主任王文福亲自撰写调研文章为市委、市政府在《云南小康年鉴》(20*年卷)宣传介绍*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为下一轮修志打好基础,积累史料,市志办安排人员向市委撰写“怎样做好年鉴资料与志书资料有效结合”内容的调研文章。

4.由市委领导、市政府主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纂的《*市志》(1978~2005年)送审稿已开始印刷分送市级领导、市志编委会成员单位,这是一部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辉煌史实,涵盖*这一时期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珍贵的史情、地情资料著述。

五、扣分设置情况

1.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的职责权利范围及有关程序办理公务。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全市地方志工作。

2.严格遵守上级规定的政治、组织、财经和各项工作纪律,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全年全办无违反上级规定的政治、组织、财经和各项工作纪律,全办上下团结干事,地方志工作有新发展。

3.全年市志办单位和领导干部均未出现被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均未出现被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部门领导未出现被行政问责,职工亦未出现被行政问责。

4.市志办全体职工均未出现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

5.市志办全体职工均未出现违纪违法行为受到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的查处。

6.市志办办公区全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第2篇

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资源,是读者了解和熟悉地方发展特点的重要媒介,其中记载着一个地区的详细信息。在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地方文献涵盖面较广,并且过于分散,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公共图书馆在收集和整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供质量。所以,公共图书馆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地方文献的基本特点

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地方资源之一,在研究地方文?I的收集和整理方式之前,有必要先明确一下地方文献的基本特点。具体来说,地方文献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地方史料

对于地方文献来说,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括图片史料、名人字画,又包括碑刻以及拓片等,而地方史料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地方志。地方志是一份详细记述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气候环境变化、政治历史条件、地理地貌形态、历史文化人物等等内容的史料汇总,可以说,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和经济状况,一份详细的地方志就足够了[1]。因此,在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地方史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地方史料中,又以地方志为主要。

2.地方名人资料

对于任何地方来说,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地方名人对于了解地方的发展状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地方名人的资料也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在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对于名人资料,不论是采用何种形式的记载方式,只要是刊印成册的,不管有名还是无名,也不管其是否曾经公开发行还是是否见诸于报纸文章,都应该全部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丰富地方文献资源。

3.地方出版物

地方出版物也是地方文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反映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地方出版物的涵盖范围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有记载的历代出版、发行的全部参考资料,不管是否已经正式出版,只要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展现当地的风土文化特点,都可以作为地方出版物进行收集和整理[2]。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地方出版物之一的革命文献史料也是了解地方历史特点的重要材料,应该予以重视。如果对地方的革命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完全可以形成极具特色的图书馆藏内容。

除了这些以外,地方文献还包括风土民俗资料、家谱等等形式,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在此就不再一一详述。

二、当前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规范的收集和整理程序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收集工作较为零散,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是造成地方文献收集和整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3]。另外,从事地方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的单位不止图书馆一家,其他的单位,比如政府文献研究部门,档案馆,政府的档案室以及爱好文献收集和整理的个人,都在进行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并且这些部门和个人收集文献的效率和频率要远远高于公共图书馆,有些地方政府部门的档案馆里保存的地方文献资料的价值和数量都要超过公共图书馆,从而使图书馆在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根本无法收集到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此外,还有一些文物保护部门也掌握着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因为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研究和考古价值,这些文献也是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要收集对象,而这些部门之间没有工作上的往来,互相之间也不具有一定的隶属关系,从而导致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相互独立,严重影响了地方文献收集和整理的效率。

2.缺少完善的信息化收集规范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技术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对于文献资料来说,许多地方已经将文献资料制作成电子版并上传到相关的数据库中,公共图书馆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只需要对相关数据库的资料进行收集就可以完成[4]。但是,当前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文献收集和整理规范,对于大多数图书馆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还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对于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更是如此。

3.文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方便读者使用,但是,当前许多图书馆在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仅仅重视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而不注重读者的使用,使得文献的收集过程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单纯的为了收集资料而收集[5]。另外,公共图书馆在收集和整理文献的过程中不重视读者的文化需求,仅仅依靠图书馆自身的喜好来收集地方文献,从而出现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利用率过低,而又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的情况。

三、提高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效率的有效策略

1.对地方文献收集工作进行合理规划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地方文献资料变得越来越庞杂,数量巨大的地方文献也给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公共图书馆要想收集全部的文献资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对地方文献收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6]。在具体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机构间合作的优势,摒弃各自为政的工作状态,将各个文献收集部门进行有效的统筹,突出每个工作部门的工作特色,利用各自的工作优势,对收集到的地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建设区域中心馆的形式来提高收集和整理工作的效率,明确各中心馆的收集范围,使收集和整理工作目标变得更加明确,进而形成科学完善的收藏体系。采用这种方式,即可以保证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质量,有可以有效的避免资源的浪费。

2.强化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制度建设,保障收集和整理工作顺利开展

科学规范的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制度对于地方文献的收集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强化文献收集制度的建设。具体来说,在地方文献的收集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地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在政府的帮助下,将地方文献收集和呈缴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使文献收集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7]。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该完善自身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规范,强化对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从而为文献收集工作的高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并且在收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和工作进度,制定出详细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细则,规范工作步骤,明确收集的对象和目标,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密切关注,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解决,从而使收集和整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第3篇

    一、各类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1.       地方史志

(1)文史资料。文史资料是由地方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征集、撰写、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的一种地方史料。旨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中华儿女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促进祖国统一和现代化建设。笔者所在的赣榆县图书馆历来重视文史资料的收集工作,从1979年出版的《赣榆文史资料》第1辑到目前已出版的第14辑,本馆全部收藏,且个别专辑还有较多复本。图书馆不仅注重收藏,更强调开发利用。如:清明节期间,搞“抗日山烈士陵园”(国内建造最早的烈士陵园之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题展板上街宣传;赣榆县徐福村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徐福村”三字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每年都要为有关徐福研究提供图片、文字资料多次,而这些史料均出自《赣榆文史资料》。还有为社会各方提供名人成果、联系线索等。通过收藏文史资料,不仅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经过开发利用更能教育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激励青少年勤奋学习、努力向上的精神。

(2)地方志。地方志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综合性的,如《赣榆县志》、《宋庄乡志》;也有专业性的,如《赣榆煤矿志》、《赣榆邮电志》等。就拿《赣榆县志》来说,最早的版本出自明朝。清朝及解放后又陆续出过几种版本。现今的《赣榆县志》(1999年版)是在历次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版《赣榆县志》中不仅记载了赣榆县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而且还记录了当今赣榆的新景象、新发展及新成果,是赣榆对外宣传、招商引资的重要依据。据统计,赣榆县馆每年接待查阅县志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少于20次,同时视查阅单位和个人情况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和部门,做好信息沟通工作,让《赣榆县志》充分发挥作用。地方志书是某一地区的历史记录,经过历代官府、学者不断记载、修撰、编纂,使得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完整地记录并流传下来。所以它是人们了解地域历史变迁、查询历史资料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历来为图书馆重点收藏。

(3)方言志。方言是一种交流工具,是社会历史的信息载体。《辞海》解释“方言”为“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其特点,是语言分化的结果”。赣榆方言中保留了许多古词语和中古音,语法也有一定的特点。赣榆县馆收藏有两种版本的《赣榆方言志》,其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不仅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赣榆方言加以分析,而且还整理了部分谚语、谜语、歇后语及故事,反映了赣榆方言的特色,为文学创作者尤其是为地方戏剧、地方小品的创作提供了绝妙的语言素材。

2.       名人、名著

名人名著就一个县城来说并不多,收集起来难度不算太大。但是有些名人离开本地时间较早,或者其父母是本地籍,本人并未在本地生长,征集资料难度较大。比如: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许磊然女士,她父亲是赣榆人,她理所当然是赣榆籍人。赣榆县图书馆通过发函征集其翻译作品,现已征集到《毁灭》、《真正的人》、《罗亭》、《贵州之家》、《上尉的女儿》、《村姑小姐》等6篇文学名著译作。但是许磊然翻译的作品绝不仅这6篇。尽管她远在北京,且现在年事已高,联系又不太方便,还是应该努力将其译作品的目录收集齐全,便于读者利用。我馆征集工作得到了名人、专家及学者们的大力支持,他们主动赠送自己的著作供图书馆收藏利用。图书馆应将其进一步整理开发,编制目录,向读者宣传、推荐、扩大影响,提高利用率。

3.       政治读本

不要小看地方政治读本,它们都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该类文献主要包括学习材料、法规汇编、规章制度、先进典型材料、论文汇编、专题简报等。对这些材料的收集,一定要及时,否则就可能见不到了。收集政治读本,利用重点不在开发,而在查阅。举一个例子,赣榆县有家公司要聘请一位本县的下岗职工当一个销售点的负责人,这位职工曾是县宣传部编印的《改革路上排头兵》中的一个模范人物,这家公司为了慎重起见,专门到我馆查阅了该书,决定重用此人。政治读本中的先进人物、先进单位、先进经验等都是当时总结出来的典型,学习材料也都反映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今后寻找素材、回顾历史起到很好的借鉴查阅作用。

4.       艺术类文献

艺术类地方文献的形式多样。就我们赣榆县图书馆来说,收藏的品种主要有书画家的作品(含书法、绘画、明信片等);音乐方面有歌词、作曲、音乐理论;各类文艺汇演的图案设计、地方文化艺术节图案设计、“徐福节”图案设计等。虽然艺术类地方文献数量不多,但其使用、鉴赏价值较高。在收集此类地方文献时,我们很注意收集一些相应的实物,便于配合展览。如收集介绍赣榆贝雕专家蒋祖安的贝雕艺术的文章时,我们借此机会,向蒋本人征集了一幅贝雕画,嵌入镜框,在举办地方文献展览时取得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再如历届“徐福节”名人题的字画、对联,赣榆县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近百幅,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成为赣榆县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的一大特色。

5.       石刻碑文

石刻碑文的收藏是赣榆县图书馆的又一大特色。散见于全国各地的石刻,是一种区域性的地方文献资源,是地方历史文化长廊中的瑰宝,应纳入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这种以石质材料为载体的地方文献资源,可以与地方文献书籍相互印证。它所记载的历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土人情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实录,可弥补书籍资料的不足。尤其是某些石刻史料与历史文献记载有所不同,因而又是研究考证并修订地方文献的实物证据。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如城市规划、旧城改造、风景名胜以及历史文化遗址的修复或保护等工作的展开,社会对地方文献查阅的需求有所增加,已不满足于对旧有的一般地方文献的利用。尤其是某些历史文化遗址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亟需提供碑刻文字拓片或图片作为佐证。可见地方石刻是很有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源。

开发及利用地方石刻,首先要制作目录。目录中要有碑文名称(没名称的要自拟)、朝代、著者、字体、尺寸等基本内容,应以国家图书馆1994年出版的《北京图书馆馆藏地方石刻拓片目录》为参照范式。其次要借助传统的捶拓片技术及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石刻载体的转换。由于石刻分布在不同地点,在管理和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独立性,有的甚至已成为私有财产。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地方石刻的调查了解,并对石刻进行拓片、摄影或录像,建立地方石刻目录和档案,以充实和丰富地方文献馆藏。我们县图书馆与县博物馆协作,已将其馆藏的石刻全部拓片,并对各景点的石刻全部拍照,配合有关史料,编成赣榆石刻碑文专辑。对石刻碑文的开发整理,是我馆对社会的一大贡献,此项业务的开发和利用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6.       其它类文献

除了上述主要类型的地方文献外,我馆收藏的地方文献还包括名片、请柬、信函、自建档案库(名人通讯录)、自建信息库(产品开发、合作、销路)、报刊摘录(通讯、报道、广告)、自制网页(在本地网收集截取)、地震资料等类型。此类文献的收集很不起眼,但其作用不可小视。比如:修建赣榆博士塔。建造前筹备档案资料时,学生期间的经历在本地所在学校查档,走向社会后的经历,大多数还是在县图书馆的帮助下查全档案并知道现在身份的。通过这项工作的参与,使我们对本来觉得不太起眼的收集资料、自建档案库等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给我们增加了信心,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二、几点建议

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不是一日一时的工作,要常抓不懈,当作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工作计划。现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几点建议。

1.       建设馆员队伍

首先要有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热爱家乡的馆员队伍,用他们的劳动及智慧去开展工作,将地方文献中的宝藏挖掘出来进行再开发、再利用。比如对名人采访要不厌其烦,一次不接待下次再去,一定要有耐心、信心,用真情打动人。赣榆县馆目前已整理出包括画家、教师、学者、作家、艺术家在内的五人作品专辑。对这五人作品的收集,前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五人专辑在举办地方文献展期间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       经常举办地方文献展

地方文献的收藏,重在开发利用。有些公共馆收藏的地方文献许多读者都不曾问津,甚至一无所知。因此,要多举办地方文献展,利用重大节日或专题大型研讨活动的机会开发宣传地方文献,以此吸引更多的读者重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特别是对那些有成果的专家,借此机会再征集其作品,进一步丰富、补充地方文献的收藏,达到良性循环。赣榆县地方文献展每年定期在“十·一”国庆节期间举办;书画、实物展多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举办;“抗日山烈士陵园”展在清明节举办。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印发书展相关材料,请名人签名题字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地方文献如果只藏不用,就像未挖掘的文物一样不见天日,其收藏价值得不到体现,也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地方文献展并不是仅将地方文献放到展厅让读者自己看看就了事。每举办一次地方文献展,就是对地方文献的又一次再开发。在地方文献的收藏和利用中,开发至关重要,同一种地方文献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开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按类编制书目;②编写专题文摘(含上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报道本地区新面貌、新发展的新闻专辑,供学生写作和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篇章,作者通讯录等);③实物的解说词、简介、注释说明(如纪念章、图标等);④复制品的来源注解等等。

通过举办展览,配合开发作品(书目、文摘、解说、简介等),不仅能充分展现地方文献,而且能提高图书馆员对地方文献的深层研究。本人就是通过多年搞地方文献展不断积累经验,将地方文献展搞得一次比一次丰富,深度一次次提高。观展的读者层次也在发生变化,由以前看热闹的变成现在看门道了。

3.       建立查阅档案

第4篇

关键词:地方文献;采访工作;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172-02

地方文献是内容上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是反映某一地区政治沿革、经济发展、自然环境、风俗民情等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的总和。它能为人们研究和探索特定区域的历史和未来提供翔实的信息,对本地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地的中心图书馆,应该担负起征集并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社会义务。因此,提高对地方文献的认识,掌握地方文献征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以天津图书馆为例,通过多年从事地方文献采访工作的实践经历,结合相关案例,探讨地方文献采访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一、掌握出版信息,灵活运用采集方式

地方文献征集是一项烦琐细致的工作,涉及面很广。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要充分掌握征集的线索,即掌握信息,主动征集,开辟多种多样的征集渠道,采用灵活多变的收集方式。天津图书馆的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对重点单位进行上门采访,由专职人员到市志办公室、政协委员会、文联、新闻出版等职能部门进行上门征集,并且长期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本市有关地方志和专业志编写出版信息与动态。另一方面通过浏览本地有关报纸,一旦发现地方文献出版信息,积极与采编部门核实是否已经订购,并且做好地方文献采访目录进行征集。同时,专职人员还密切关注全市重大会议的动态,进行追踪搜集。

天津图书馆对天津历史照片的灵活采集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范例。1939年8月发生的罕见水灾,淹没天津整个市区,许多地方水深约2米。当时中国摄影公司派人在天津各重要街区进行拍摄,并制成印刷版照片,数量达130余张。这些照片不仅充分反映了水灾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反映了现已大部分消失的重要历史建筑景观。无论从建筑学、天津地方史,还是气象灾害史的角度来说,其文献价值不言而喻。但这些资料流落民间,很难探寻。直到2000年前后,这些珍贵的照片出现在天津沈阳道旧货市场上,由一位书商持有。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民国文献研究史的同志得知此信息后,经主管领导同意后,与书商多次商谈,最终使资料收藏于天津图书馆,这为今后研究天津的历史保存了一套完整的资料。

地方文献在采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于采访一般文献的情况。主要反映在:一是采访民间收藏;二是定价问题;三是手续问题。

首先,对于采访民间收藏,采访人员应主动走出馆门,通过各种渠道探询地方文献下落。经书市、拍卖会、旧书市场等活动场所,掌握地方文献交流市场的行情,做到大致了解本地区的地方文献分布、流落情况、及时收集流落在民间的地方文献。

其次,定价问题。有许多内部资料,特别是民间私人手中的历史文献(家谱、老照片)等,它们不像现今出版物有明码标价。即使有的有标价,但因文献印数少,史料价值高,以及时代因素,其开价已远远超过一般标价。目前,全国收购这类文献又无统一的规定,一般以现行市场时价为准。因此,在采访的具体交涉中,采访人员应认真鉴别文献质量,确认文献无误后,再与出售人员商谈价格。收购文献价格一般应低于市场时价为宜。如果死搬教条,坚持按文献标价收购,就很可能错过收购机会。因此在定价问题上应灵活把握,确为珍品的,高价收入也值得,尽可能使民间散落的珍贵地方文献归公所用。

再次,手续问题。图书馆购入图书资料,书店等必须出示正式发票,才能入账。但民间及社会团体收藏的地方文献很难提供正式发票,给入账造成困难。在这一问题上既要慎重遵守制度,又要灵活、变通。可向有关主管部门及财务管理部门上交专题报告说明情况,请他们批准实行专用凭据作为购入文献的依据。

二、建立成员馆共享方式,实现数字化管理

文献的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应着眼于全地区。公共图书馆要利用区、县图书馆的协作关系,建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共享协作网”,进行联合征集、互相征集、各馆确立各自专题的地方特藏,分配文献资源复本,既防止资源重复建设,又达到资源合作共享的目的。

天津图书馆采编中心积极与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图书馆、天津市档案馆、史志办、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在全市开展地方文献资源的调查、核实、编目等工作。利用UACN软件编制“采编中心”成员馆的联合目录,将天津80余家地方成员馆纳入资源共享的范围中。该中心通过建立天津地方文献书目联合检索数据库,根据与“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协议,为各成员馆提供馆藏文献的书目信息资源,实现本地区书目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扩大了信息的覆盖范围和共享空间,起到了区域联合编目中心的作用。

2002年,在天津市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天津图书馆又加入“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后又参与发起建立“深圳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通过与天津市13家出版社签订合作协议,为其最新出版的文献编制原始书目数据,并上传至“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和“深圳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实现津版出版物书目数据资源的全国共享。此外,天津图书馆还建立了本馆回溯书目数据库和音像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并利用该数据库协助成员馆完成回溯和音像电子出版物的建库工作,为成员馆提供数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很多文献已严重自然老化,装订已散或纸质脆化是普遍现象,甚至有些民国文献孤本,轻轻触摸纸张就会有碎屑掉落。对于这类文献,抢救保护是当务之急。其中,进行数字化抢救管理是有效手段之一。通过现代的扫描手段,可以对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扫描前可先将图书和期刊进行了分类,针对孤本的书籍做无边距扫描,即不拆开、折叠书脊,每次只扫描一页内容;针对有多本的书籍选择其中一本拆开做分页扫描,扫描后再重新装订,用黄表纸把书脊贴好。通过这一手段,使濒危文献转化为电子读物,既可以减少翻阅的次数从而得到有效保护,又可以实现文献共享的初衷。

通过天津图书馆的案例可见网络对于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也已完全有能力实现地方文献的保护和共享。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建立和发展完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巨大能量。

三、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地方呈缴制度

国家颁布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工作条例曾规定地方出版物的征集和保存是地方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争取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依靠行政手段,实行“呈缴”制度一直是地方文献征集的一种重要保障。

早在1979年国家出版局就以193号文件的形式规范了各出版单位的样本缴送工作。这份题为《关于征集图书、杂志、报纸样本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出版社、杂志社要向国家及地方省(市)图书馆缴送样本。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出版单位缴送样本工作的积极性由于这项工作的无偿性质而一直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天津图书馆适时地调整制定了征集地方出版物的方案。1989年,天津图书馆起草了“关于征集天津地方出版物的通知”,其内容包括征集地方文献的宗旨、意义、呈缴与接收的办法等。该“通知”取得了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依靠主管部分下发的正式文件和新闻出版局提供的天津出版单位名称,仅1989年一年,天津图书馆就与市120家杂志社及百花、教育、科技等7家正式出版单位建立了缴送样本的关系,取得了可喜成效。此方案实际上从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一厢情愿的征集方式,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操作的做法,对于提高征集的数量和质量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通过总结,我们得出了以下经验。

一是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地方文献采访工作带有一定的政府行为色彩,更有利于文献的征集工作的广泛开展;二是改无偿呈缴为有偿征集,经与新闻出版管理业务部门及出版社商议,各出版社愿以很低的优惠价格向图书馆提供样书,结算时间及方式尊重出版社的意见,这样有效调动了各出版单位的缴送积极性;三是本着互利互惠的精神,天津图书馆采编中心编制的天津地方出版物计算机数据无偿地向出版社提供,为出版社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编发销售目录、新书推广宣传品提供方便,实现双赢。

四、建立图书馆内部地方文献的制度保障

由于地方文献的形式多样,在实际采访工作中,势必会和图书馆原有的采访工作发生交叉现象。漏采和重采都是不允许的,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2002年10月,经天津图书馆藏书建设委员会讨论通过,馆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实施了《天津图书馆文献资源采集条例》。

在该条例中,除了提出了实用性、系统性原则外,还特别提出了地方性原则。对反映本市历史和现实发展,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应全面采集;对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馆藏特色地方文献资源,要努力补充、完善和发展;要努力建设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天津图书馆文献资源采集方针的制定及工作计划与管理由天津图书馆藏书建设委员会全面负责。文献资源采集的日常工作依照职能分工由相关业务部门组织实施。文献采集的专门经费由藏书建设委员会提出年度使用安排计划草案,经馆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后实施。此《条例》是搞好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建立图书馆内制度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地方文献工作是地方公共图书馆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天津图书馆在此项工作的实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灵活的采集方式,全面的资源共享、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坚实的制度保障,再加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搞好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

[1]国家图书馆图书编目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图书馆采访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2]高林江,陈隽.浅议地方文献采访策略[J].山西科技,2004,(4).

第5篇

今天把大家请来开个“农村档案工作研讨座谈会”,主要议题是结合各乡、镇档案工作实际,如何把党的十精神切实落到档案工作实处。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相关目标。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度,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要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依法直接行使民利;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全区的农村档案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基于农民有需求、村集体有积极性、乡政府大力支持、区档案局跟进指导,实现了民档村管、一户一档的规范化管理要求,有的乡实现了村民不出村就能查阅档案的工作目标,为农村的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谐共处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总结以往档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精神,以十精神指导农村档案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档案工作水平。要继续发扬“不花国家一分钱,村民自己建档案”的优良传统,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全面促进新农村档案工作建设,真正发挥档案工作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安焕敏(丰台区档案局副局长)

党的十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我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更好地发挥档案部门的整体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我们如何继续创新工作思路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坚持“搞好服务”、“积极引导”、“逐步推进”的工作原则,本着农村经济社会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发展理念,不断开拓创新,突出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起步正常,发展势头好;二是科学开发,作用发挥好;三是规范管理,拓展空间大。为推进全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大档案”的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档案法制意识仍旧较为淡薄;二是档案工作基础依旧较为薄弱,管理手段和条件相对较差;三是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仍需完善,制度建设亟需健全与完善;四是档案工作的服务与需求存有落差,整体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要按照党的十关于“三农”发展的新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10月30日北京市农村档案工作现场会议和市档案局局长吕和顺讲话精神,在创新档案管理中完善、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下大力气在以下六个方面工作能够有所突破:

一是转变观念,拓宽农村档案工作科学发展新思路。要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方针,把做好农村档案工作作为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二是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区域农村档案工作,依法履行筹划、组织、管理、监督、检查职责。三是加强协作,促进农村档案工作科学发展,把农村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同步发展,协同并进。四是健全机制,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要积极推进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档案测评工作,实现区域农村档案工作大发展。五是整体推进,全面开展村级建档优秀村达标工程。六是加强指导,提高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

3、王东义(卢沟桥乡党委办干部)

我们乡党委、政府对深入推进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工作非常重视,同时对档案工作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明确的要求。

我们乡近几年来通过搜集各种文字和图片资料,2009年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包括20个行政村在内的《卢沟桥村志集》,为此后《卢沟桥乡志》的编辑和出版提供了丰厚的档案资料。

2012年,全面反映卢沟桥乡特色的地方志《卢沟桥乡志》已正式出版,其间共查阅档案2000余卷,照片2000余张,真实反映了我们的发展历史,是部不可多得的档案编研教材。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村级档案员的业务培训,村级档案工作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

按照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十精神的总体要求,我们今年的档案工作重点,就是在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着力推动三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以乡、村两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前提,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档案人员继续加强与党务、产业、民政、社保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保证档案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同步开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以狠抓档案管理制度及业务建设为核心,把村级档案工作作为重点,尤其是要对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村“两委”换届档案管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等专项档案管理加强指导。各村档案员要明确档案管理重点,及时接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查阅价值的档案资料及实物收入乡史规划馆,完整留存城乡一体化建设历史记忆。

三、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以提升档案人员整体素质为保障,推动全乡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4、蔡志强(花乡党委副书记:)

深入学习党的十精神,重在贯彻落实。在区档案局的帮助指导下,花乡的档案工作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服务经济建设,还是在服务民生方面,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结合花乡工作实际,档案工作要更好地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认为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不断延伸和拓展档案工作服务领域,努力为档案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继续坚持每年对基层单位的档案检查验收;二是进一步加强对还没达标专业公司和直属单位监督指导力度;三是要将对档案工作指导意见和相关要求延伸到村属企业和村民小组。

第二,继续加强乡、村两级档案资源建设,更好地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服务。花乡地处首都城乡结合部,按照市里的整体规划,城市化建设发展很快,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确保各类资料收集得齐全完整。

第三,充分发挥档案资源整体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要围绕中心工作找准档案服务的切入点,积极探索符合实际,能够满足发展和群众满意的利用服务方式。

第四,从工作实际出发,以缺什么就补什么为原则,加强各类业务知识培训,使乡、村两级档案人员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都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5、莫连成(南苑乡办公室主任科员)

党的十为党和国家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奋斗目标和任务都非常明确,同时也为我们档案事业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前景。因此,我们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十精神上来。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神圣职责,以高度负责、奋发有为的精神,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加快推进丰台的科学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乡档案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是强自身,在档案局的指导下继续加强和完善各项基础性业务工作,提升档案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其次是结合我们乡的工作实际做好“三项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改善民生服务、为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三是要不断拓展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特别是对那些档案管理不规范、未达标的单位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以此来推动我们的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达到新水平,能够在服务全乡各项建设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陈国林(长辛店镇党委副书记)

党的十就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确实令人振奋。如何使我们的档案工作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确实值得研究探讨。

我们长辛店镇的发展定位是以文化休闲产业为龙头,多种经济形式并举,拉动经济社会发展。镇领导和下面各部门对档案工作还是相当重视的,尽管经济条件有限,政府仍然拨出35万元专门用于改扩建档案室。在档案局的指导下,档案室的各项管理也在逐步规范,大家查着方便,领导也比较满意。

下一步工作重点还是要按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十八精神的统一部署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作用,我想在以下这几方面还有待继续加强:

第一还是要加强学习,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精神上来,忠诚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职责,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第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档案知识竞赛、档案文化进村、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来提高村民的档案意识,为档案工作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完善监督机制,镇、村两级齐抓共管,确保各项档案规章和工作计划有效执行,先选择1~2个村作为试点,取得经验,然后以点带面,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是创新工作方法,硬件上要求做到“五有”(有人员、有装具、有制度、有档案室、有计算机),在收集、整理、装订、编目、利用等环节严格把关,保证案卷质量。

五是强化培训教育,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档案人员业务培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以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实际需求。

六是从领导机关做起,下大力气加强新农村档案资源建设,实现档案利用与政府信息公开有机结合,把农民想了解的各类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用需求。

7、郑春华(王佐镇党委委员)

最近一个时期,通过学习党的十文件,感触颇深。大会系统地总结了十七大以来的工作,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今后一个时期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确实令人振奋。

档案工作是项基础性、服务性工作,在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上也排不到什么重要的位置。但是这项工作的特性是真实记录历史,反映的是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轨迹。回顾这些年的发展明显感觉到:档案工作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近年来,我们王佐镇除做好档案基础工作外,十分注重与民生有关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其中社保基本救助档案629盒,新农合档案资料2000余本,为了配合新农村建设方便群众,我们通过区档案馆扫描1973年到1997年房基地档案8000余份,分类整理后分发给各中心村,方便了群众查找。

第6篇

20xx机关单位绩效考核方案范文1为规范白云区档案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绩效工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市、区有关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正确行使绩效工资分配的自主权。实行科学考核、绩效挂钩、按劳分配,建立自主灵活、符合档案工作特点的激励分配机制,进一步扩大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增强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档案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二、分配原则

(一)坚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优绩优酬、责益相符的原则。

(二)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科学合理的原则。

三、考核对象和时间

(一)考核对象

白云区档案局20XX年底在编在岗、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我局纳入实施范围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2个。即:白云区档案局地方志科编纂科在编在岗、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2个。

(二)考核时间

从20XX年1月1日起实施,对白云区档案局20XX年1月-12月在编在岗、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进行绩效工资考核。

四、考核机构

区档案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党支部书记、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白云区档案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相关业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档案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主任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对全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五、绩效工资的构成和考核内容

(一)绩效工资的构成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纪律、工作态度、工作量、工作成效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每年考核一次,按照考核结果一次性发放。

(二)绩效工资考核内容

绩效工资主要考核职工工作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对职工工作作风、政治表现、工作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效率、是否服从工作安排、履行岗位职责、工作量大小、在岗工作时间、完成本单位规定的工作任务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1、基础性绩效工资设置

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全额发放。对服从工作安排,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的,全额发放其相应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在职人员在法定假期内休假的,不扣发基础性绩效工资,每月按照绩效工资的70%发放。

2、奖励性绩效工资设置

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百分制考核,由白云区档案局进行考核,主要考核职工的德、能、勤、绩、廉四个方面(具体考核标准参照附件)。每年考核一次,单位根据考核结果一次性发放。

3、考核加分

年度履职考核为优秀的加2分;本年度内获得区、市、省、国家级先进个人称号或其他表彰的分别加2、3、4、5分,获得市、省、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先进表彰的分别加2、3、4分。(加分因素按照最后考核得分后直接相加)

六、考核方式和计算方法

(一)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方式

1、领导评(60%)。由白云区档案局领导班子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考评,最后得分占考评的60%。

2、同事评(40%)。由白云区档案局其他一般干部和工作人员考评,最后得分占考评的40%。

3、自评(10%)。由自己考评,自评得分占考评总成绩的10%。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计算方法

白云区档案局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人员分布为:领导班子共3人(考核加权总分为A),全局其他考核工作人员共8人(考核加权总分为B),被考核人2人(自评考核总分为C)。

被考核人最后考评得分=60%*A/3+40%*B/8+10%*C

七、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法

(一)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发放

白云区档案局每年年底对事业编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工作绩效考核,按照德、能、勤、绩、廉及考核加分标准进行考核打分,最后按照考核计算方法进行汇总,作为被考核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依据。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最高分值为100分,被考核人最后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数额为激励性绩效工资总额的个人最后考核得分的百分比。(如某工作人员年度扣取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为1000元,该同志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最后考评得分为95分,则应兑现奖励性绩效工资金额为10000.95=950元)。

(二)排除性获得奖励绩效工资情形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工作人员,不得享受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1、因违法违纪行为受国家机关处理或其他有关规定停发工资的;

2、在工作中不服从工作安排,推诿扯皮,工作中不负责任,发生责任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影响全局或全区档案工作进展的;

3、被解除聘用合同的;

4、年度履职考核为基本合格、不合格或未参加考核的;

5、一年内无故旷工累计15个(含5个)工作日以上、事假累计超过30天(含30天)以上的(政策规定的法定休假,婚假、丧假、产假时限和工伤治疗期间除处)。

扣发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和经考核兑现后积余部分金额,由单位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自主统筹安排。

八、工作要求

实施绩效工资考核的全过程要公开透明,随时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和质询。考评的各项得分必须保存有原始依据,考核量化分数及结果应告知被考核人员,有异议的可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复核。

九、本考核办法自20xx年1月起执行。

十、本考核办法由区档案局绩效工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0xx机关单位绩效考核方案范文2事业单位是依法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这一定位决定了事业单位所应具有的四大特征,即:依法设立、从事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社会组织。

从事公益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特征,由此也决定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与企业的绩效考核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能简单地以利润和经济成本为目标,而是要衡量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社会转移价值,而这种衡量存在三个较大的难点:

(一)难以确定:所谓难以确定,就是公共服务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比如中小学教育质量,我们希望中小学为社会提供素质教育,但什么是素质,如何衡量素质,目标难以确定,于是,多数教育管理部门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指标,因为这一指标容易确定,但遗憾的是,这种容易确定的、明确的指标,却往往不能代表事业单位的设立使命。

(二)难以量化:所谓难以量化,就是公共服务的评价标准难以完全定量衡量,比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健康服务与健康教育,而由于区域的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对此项工作的考核标准就比较难以量化,考核就有一定的难度。

(三)难以衡量:所谓难以衡量,就是公共服务的评价数据难以计算和获取,对于企业来说,产值、利润、合格率、成本等都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信息获得,而事业单位则不然,一是有些工作的效果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二是针对公共服务的考核往往要引入社会评价的方式,要选择相当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实现成本较高。

正因为此,事业单位普遍感觉绩效考核推行起来的难度很大,而本次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改革又将考核的问题再次推上了桌面-既然是绩效工资,必然要有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产生考核结果,并将结果应用于工资的发放。这一矛盾如何解决?集多年为企事业单位设计绩效考核方案的经验,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启动绩效考核,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非常完美,但必须把握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绩效改进为中心,以程序公平与标准公平为基本点。

(一)以绩效改进为中心。

客观地看,相对于企业绩效考核,除少数相对市场化的单位之外,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单位的干部、员工甚至还不能完全区别绩效管理、绩效考核、考评、民主测评、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概念,因此,对于多数事业单位来说,第一轮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更多的是绩效管理概念的普及、理解与导入。在这一阶段,我们特别需要向全体人员灌输的概念是: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自绩效计划开始,经过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到考核结果的应用,形成了一个闭环;经总结提高后,进入下一轮绩效循环;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绩效呈螺旋上升的趋势;而绩效管理的目的,正是促进被考核者达成目标,并实现绩效的持续改进。其中,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工资只是绩效考核结果的一种应用方式,考核不是目的而仅仅是绩效改进的手段。

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大家就会把目光聚焦在如何实现绩效的改善上面,而不是把考核结果仅仅当作分配的依据,而过分关注其公平性。客观地讲,绩效考核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非量化的、非可控的、非绝对公平的因素,即使是企业的绩效考核也是如此,事业单位的考核更是无法做到,因为公共服务的价值和质量本来就难以衡量,在不同区域、不同社会环境下、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服务更加难以建立完全公平的评价标准。此外,即便这样的标准可以找到,取样、清洗、计算的成本也将非常之高,可能导致绩效考核这一管理活动的投入产出比过低,无法长期持续。

(二)程序公平。

所谓程序公平,即绩效管理的体系科学公平,程序规范公正,结果透明公开。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首先要做到程序公平。之所以这样说,基于三个考虑:首先,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考核指标的量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低,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再不能很好地解决程序公平问题,则考核的公信力将大受影响;其次,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摸索,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刚开始全面推行,案例、经验、数据库等都不完善,因此,需要先从程序的规范入手,因为程序的规范难度相对较小;第三,通过程序的固化,可以引导全员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为发奖金而开展的年终考评转变为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绩效管理。

实现程序公平,首先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其次需要通过培训令大家理解、认同绩效管理的意义与目的,第三要设计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程序,第四要引入软件等方法,将绩效管理程序固化、标准化,使之能够可持续执行,避免一阵风、运动式的绩效考核。

某公积金中心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同行业的调研、考察,公积金中心系统规划了绩效管理的工作框架,明确了绩效考核的层级关系,以及绩效管理的基本流程。根据中心的工作特点,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定量指标跟实际工作量相结合计算,定性指标采用360度评价打分,分为a1/a2/a3、b1/b2/b3、c、d八个标度,针对每个标度设计了可供参照考核的评分标准,使得打分更加准确、便利。同时,该中心在咨询公司的协助下,适时导入了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使得绩效管理工作格式化、标准化、程序化,大大降低了绩效考核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考核体系的可用性。

通过上述措施和技术,该中心实现了绩效管理程序的公平化、标准化,考核工作得到了全体干部、员工的认可,有效地推动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改善,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三)标准公平。

所谓标准公平,对于绩效管理的要求则更高,它要求绩效管理的目标能够转化为一套具有领先性、体系性、可操作性的指标和标准并有效分解到被考核单元(组织、部室、岗位),同时,通过配套的数据收集与管理体系,对每个被考核单元给出客观、公平的评价。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终极目标是要做到标准公平。所谓标准公平,体现在四个关键点:

首先,一个绩效管理良好的组织,其绩效考核的整体指向必然是组织的战略或经营目标,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要做好,首先要有单位的战略或年度目标,因为这才是绩效考核真正的目的和方向。应该说,这方面事业单位的基础还是有的,一般都有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条件。

其次,需要有一套程序、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分解上述目标,形成针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科室的考核指标,我们称为战略解码,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每个季度、每个月都需要跟踪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第三,需要建立分层分类的岗位考核指标库,以及针对科室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培训体系。只有分层分类,才能体现不同岗位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特点;而科室负责人是绩效考核的中间层,只有这一层级的管理人员熟练、技巧、规范地使用绩效考核的方法,才能够把单位给予自己的考核压力有效地传递到基层,并根据表现给予每一位员工科学、客观的考核结果。

第四,需要建立一套数据的收集和评估程序。需要财务和相关业务科室提供的数据,要明确责任人、数据提交时间、数据报送口径;需要考核小组、述职会或360度评价的,要建立尽可能详尽的评价标准或目标锚需要外部评价的,要做好外部评价机构的选择、管理和审核工作。

当然,绩效标准的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与调试,从而找到考核精度与考核成本的平衡点。

20xx机关单位绩效考核方案范文3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科学评价事业单位绩效,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山东省事业单位考核试行办法》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绩效是指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绩效考核是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被考核单位在一定周期内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条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按照有利于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要求,坚持分类组织、社会参与、客观公正、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 考核范围为市直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事业单位和使用事业编制的其他组织。已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事业单位不再单独进行绩效考核。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由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统一领导,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事考办)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承担。

第六条 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事业单位考核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审定有关规范性文件及工作计划;

(二)负责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指导、监督、综合协调;

(三)审定被考核事业单位的考核结果。

第七条 市事考办职责:

(一)拟定年度考核工作计划;

(二)组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委库和专业绩效考核委员会;

(三)负责制定共性指标考核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审定各行业、部门制定的个性指标考核实施细则。

(四)审定事业单位的年度目标任务;

(五)审核被考核单位的考核等次;

(六)负责考核结果的公示、及备案;

(七)负责受理与考核工作相关的申诉或举报;

(八)负责绩效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

(九)承担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组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委库。评委库由东营市行政管理科学研究会理事、专家学者组成,并聘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

第九条 成立专业绩效考核委员会,负责个性指标考核细则的组织实施。

专业绩效考核委员会由7-9名评委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根据工作需要可吸纳服务对象代表参加。

第十条 评委应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公道正派,忠于职守,熟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相关业务。

评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自行回避,被考核单位也可向市事考办要求其回避:

(一)与被考核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二)曾在被考核单位任职,且离职不满三年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考核结果公正的。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以定期考核为主,一般每年考核一次,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重点抽查或专项检查,具体情况,由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确定。

第三章 考核内容及程序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行百分制,由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部分构成。

(一)共性指标(40分)

1、登记管理(25分):法人登记、年检,宗旨、业务范围履行情况,信用建设、信息公开等情况。

2、社会评价(15分):职责履行、行政效能、转变作风和文明服务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二)个性指标(60分)

1、主体业务开展(25分):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科研与创新、成果与奖励情况等。

2、经济社会效益(20分):提供社会公益服务情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等。

3、管理运行状况(15分):内部管理情况、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财务资产管理状况等。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按照自查自评、考核预告、实地考核、社会评价、专业评审、确定等次、公示备案的程序进行:

(一)自查自评。被考核单位对照考核细则进行自查,形成自评报告,并填写《东营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审表》,经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按规定时间报送市事考办。

(二)考核预告。通过新闻媒体提前向社会考核预告,公布考核时间、内容和方式等,接受社会监督。

(三)实地考核。成立考核组,对被考核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考核。考核组由评委及组织、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

1、查阅资料。重点检查反映共性指标中登记管理部分的相关资料。同时,核实反映个性指标的相关资料。

2、个别谈话。考核组与被考核单位主管部门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谈话,听取对被考核单位工作情况的评价,了解被考核单位在落实考核指标方面采取的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意见建议等。

3、现场核查。对承担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被考核单位,应到现场进行实地核查。

综合上述情况,提出共性指标中登记管理部分得分。

(四)社会评价。社会评价主要是对被考核单位的社会满意度进行测评,包括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两部分。民主评议由市事考办组织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单位进行评价。民意调查由市统计局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要体现代表性和广泛性,调查的有效样本原则上不少于200个。

参照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赋分公式提出共性指标中社会评价部分得分。

(五)专业评审。召开综合评审会议,对个性指标进行百分制量化评价,写出考核评语,确定考核得分。

(六)确定等次。市事考办根据被考核单位综合得分情况提出考核等次建议,报市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