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知识要点总结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要明确高中化学学习是认识过程,艰苦的脑力劳动,别人是代替不了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怎么科学高效的学好化学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怎么科学高效的学好化学的方法怎么科学高效的学好化学:认真听课
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怎么科学高效的学好化学:记好笔记
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
怎么科学高效的学好化学:复习课
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怎么科学高效的学好化学:集中精力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高二化学学习的手脑并用原则化学学习的手脑并用原则
要明确高中化学学习是认识过程,艰苦的脑力劳动,别人是代替不了的。对教师来说,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就要不断地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事化学研究既有宏观的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事实,又有微观粒子的组成、结构和运动变化,还要学习各种基本技能。认识到学习时动手、动眼、动口又动脑的重要。自觉地全神贯注读、做、想练结合。并注意指导学生改进动脑又动手的方法,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
化学怎么应用手脑并用原则
要从心理学、生理学和信息论等方面,提高对主动学习的认识。如信息论认为,学习是信息通过各种感观进入大脑,进行编码、转换、储存、组合、反馈等一系列过程。就信息输入来说,有强有弱,当学习者高度主动自觉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就能主动调节感受器官,接受各种输入信息。如果学习不主动,信息没有很好输入,后面的信息处理就要发生很多问题。因此,要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被动地学,只看老师做,听老师讲,而不开动脑筋想是学不好的。实验不动手做,也掌握不了基本技能的。学习中遇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不了时,就主动请老师、同学帮助解决,做到勤学好问。
高二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读
课前必须预习,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要带着问题去听课。首先粗读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然后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理出头绪,想一想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疑难问题怎样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如高一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考虑为什么在不同阶段对这个概念有不同的提法,以便抓住本质,用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认清氧化剂、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关系。
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听”
要求学生在听课时要全神贯注,紧跟老师的讲解思路。比如讲一个新概念,要弄清这个新概念,老师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来的,怎样分析的,包括哪些要点,例题和新概念的要点有哪些关系,巩固和加深了概念中哪个要点,新概念与已学过的哪些概念有关系,新旧概念有何不同?使用新概念时要注意什么条件,随着老师讲解便掌握了概念的内容和重点,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
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看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在老师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认真听讲,同时还应通过自己双眼的观察,将课前“读”中的疑点明晰。在课堂上做到看和想、看和听相结合,不仅学会了化学知识的操作技能,还学会了思考。就青少年的发展看,使他们学会思考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
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记
“记”是指学生记听课笔记,以便提高他们听课质量和便于课后复习。记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在听好课的基础上记下老师讲课提纲。
第二,在提纲内记下要点及老师的中肯分析、比喻。
第三,记下练习中老师指出自己所犯的错误或对自己特别有启发的事例。如果课上一时没记下的内容,可做个记号留下空,课下复习补上。养成良好的听讲、记笔记的习惯。
学习化学的五大要点——联
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工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中,首先就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介绍医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积极鼓励的态度,多表扬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老师所认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进行归纳总结,抓内容要点
《医用化学》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知识点比较多,并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使知识网络化合系统化。同时各知识内容存在着许多相近和相似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是最容易混淆的地方,同时也是要掌握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内容要点。例如溶胶和高分子溶液,性质相近,容易混淆,针对这个知识点,就要多归纳总结,抓内容要点,可以从二者的溶解性、透光性、分散相、分散系、热力学稳定性、光学想象等几个方面进行区别,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过程,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如在讲解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难以掌握其空间立体变化,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画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直观地了解其空间立体变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知识落实
一、重视高中化学知识落实的意义
高中化学教育实践中,进行探究教学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方案设计、材料准备、资料查找、实验操作等环节,深入实验的每个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亲力亲为可以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知识从学习接触到掌握运用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其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包括知识本身的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地安排运用这些因素,促进化学知识的落实,可以加快学生知识的接收,同时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知识的落实是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思考和应用上,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知识落实为目标的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知识的落实是课堂学习的科学理论知识进一步了解和向实践能力转化的一个过程,因此知识的落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对事物的理解,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对事物的理解不断上升由量变到质变。在化学知识的落实过程中要设置一定的梯度,综合考虑到知识的深度和所教学生理解能力的层次,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设计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案。根据化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把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对物质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学生在接触新事物时还比较陌生,如果在知识的落实上出现问题,就会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出现空洞,很难对经过提炼总结的理论知识产生兴趣,需要经过科学的引导才能真正接收。表现在课堂上,其实就是教师对学生知识的强化和能力的开发做得不到位。因此,需要改革教学资料和方法,把知识的讲解与能力的提升紧密结合,把理论知识作为能力提升的工具,提升化学素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例如,硝酸性质检验实验。硝酸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强酸,在高中化学教纲中,硝酸的性质是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在教材中硝酸性质检验实验一般分为:①硝酸与紫色石蕊试液的作用;②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铜片反应。
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否则,课堂上就会出现缺乏深度的教学方法设置。一般的教学程序是:提出问题:硝酸是常见强酸,有酸的一般性质,验证酸的强酸性有哪些方法。学生简单的考虑做出答案后,老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做实验进行演示,验证答案,完成学习要点的教学过程。但是,硝酸的性质检验实验是酸性实验中的一种,其实验目的不仅是演示硝酸的酸性,还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以硝酸为代表,让学生了解酸性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要点,给学生启发提供一个思考方式,全面的理解酸性实验的各种组织方式,对化学物质的酸性有整体上的概念,抓住知识本身的规律。
要想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改进实验过程设计。提出问题:硝酸是一种强酸,根据酸性的基本常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硝酸的强酸性。讨论过程: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交流思考结果。老师综合整体意见:找出可操作的方案:①将紫色石蕊试液加入稀硝酸溶液中。②用PH值试纸测试酸性。③在稀硝酸溶液中加入碳酸钙。④在稀硝酸溶液中加入其他金属(学生提出加入其他金属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是否可以使用铝、锌、铁、汞等金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严密性和深刻性)。⑤向稀硝酸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这种方案的提出应该属于个别现象,可能遭到多数学生的反对,教师可以引导:可以运用此反应原理证明硝酸的性质,你能否改进实验,使实验变得更安全和更有可操作性。)。分组实验:学生亲自进行设计操作,完成实验的全过程,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感受实验的趣味性与知识性。这样设置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具有综合性的,在化学知识落实上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知识要点
从科学角度观察记录学生接触知识的过程和心理变化,加强发挥新方法的导向作用,是知识落实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参与学习的实验设计和讨论的过程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自身在思考与行动过程中的感受,丰富经验与感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本身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在对学习的知识在理解和总结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对规律的把握上还有很多不足,而把学习的知识落实需要一个过程,老师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观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点,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地总结知识的规律,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
四、加强发展知识运用
以习题为基础,巩固知识,保证知识落实。习题式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习题教学的作用往往遭到忽视,因为很多观点认为习题会束缚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能力的拓展。但是,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本身的作用,不能够完全舍弃。在知识的学习中,传统教学中的很多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继续使用。另外,在学校的环境中,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对知识要点的理解,通过习题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完全放弃用习题巩固知识,会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及时得到巩固,影响知识落实的程度。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必须更好的发挥习题课的作用,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对习题的作用重新认识,在习题的选择上进行研究,通过习题与实验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当前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高的时代下,高中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知识的落实,化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更应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取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深入到规律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中,这样的学生有更好的化学素养,在综合能力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顺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课程目标[J].考试周刊,2010(35).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137-02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历史证明,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本文主要介绍了学好化学的方法,以期能为同行及化学学习者提供参考。
一 树立信心
信心是战胜困难的源泉。高一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学生只要树立了信心,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加上自己勤奋刻苦地努力,就一定能学好高中化学。
二 课前预习
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笫一环节。预习时,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批注一些疑问想法,这样带着重点、难点、疑问听课,效率更高。
三 专心听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上课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言,主动参加课堂中的各项活动。特别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注意边听课边作笔记。
四 善于提问
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就是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独立思考的开始。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如无源之水。我们的化学学习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持续进步的。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鼓励学生要大胆地猜想质疑,敢于提问
学生们在看到一些现象时,其实心中都会产生问题,但往往是不敢提出来或没有提出来的习惯。这就要鼓励学生们大胆地提问,特别是一些胆小的学生,只要他们能提问,不管问得好不好,都要称赞他们的勇气,鼓励他们敢于再问。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们愿意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步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第一,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出人意料的或有趣的化学现象,让学生们有一种直观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有问题想问,也想提问题。
第二,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新颖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提出问题。
第三,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提出问题。
3.让学生们体会方法,学会提问
在化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们体会提问题的过程,归纳、总结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们自己掌握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提问时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思考:
第一,根据现象直接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养成提问的习惯。
第二,对所给条件进行类比分析。在分析不同现象或分析数据时,学生们都要学会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发现问题,如果是同一个现象,就要分析这个现象有什么地方发生了改变,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也能从中发现问题。
第三,还可以根据逆向思维提出问题:如由化学可以生成电能想到电能是否也可以生成化学能呢?
第四,还可以根据发散思维提出问题。
第五,在提问时,注意切入口要小,以便于探究。
第六,注意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只要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兴趣,又有了充分的自信,并能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各种有益的问题都有可能提出来。
五 作好笔记
善于记笔记是学习上主动出击的表现。作笔记不仅能集中听课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而且有利于课后进行复习,掌握重点、难点。但是,记笔记时,要在保证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记关键性的、具有规律性的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六 科学记忆
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记忆的方法分为:(1)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2)要点记忆。对复杂的概念、原理、物质性质、实验操作等可概括成要点,使记忆的内容简单化。(3)规律记忆。任何知识都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自然就能记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七 注重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重要概念、理论、结果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实验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对于培养各种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八 建立网络
化学学到一定阶段后,将所学的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对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大有裨益。
九 循环复习
复习能防止知识遗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复习时要仔细精读学过的教材、笔记,同时要动笔在草稿上写一写;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自问自答式的复述或默写,也可以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讨论、听写等。
十 做好作业
认真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课后作业要在复习之后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养成边做作业边翻书、边讨论的坏习惯。即要完成教科书上的作业,也要适当练习教铺资料及课外读物上的习题;要研究如何审题,如何分析题、解题,如何找关键点,要总结出一类题的解题规律,书写答案要规范、清晰,准确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要重视作业评讲,做错的题一定要认真订正,还要找相近、相似的习题进行反思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十一 注意纠错
摘 要: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有:查漏补缺;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完成这些任务,最重要的是讲究复习效率。
关键词:一轮复习;巩固基础;提高能力;知识网络化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切实掌握基本的解题能力和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的一轮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学习摆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初步学会归纳问题,能初步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有:研究课本、查漏补缺;构建化学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完成这些任务,最重要的是提高复习效率。怎样进行一轮复习才是高效的呢?
一、狠抓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研究课本教材,吃透化学原理
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课本教材的分析研究,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查漏补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复习。研究教材,就是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关键知识要点,特别是化学知识的核心环节(如物质结构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电化学原理、实验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和原理及设计、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等),让复习重点突出,让知识更加精炼。把学得透彻、掌握牢固的知识,少用时间,把尚未完全弄清楚、一知半解的内容,当作训练的重点。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找到关键的元素或物质,根据知识规律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要仔细研究课本,研究教材中的问题,遇到疑问要到教材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样做就可以起到强化思维过程、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所有的考点都无法脱离教材,都可以通过教材的处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要善于归纳总结,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化学的学习,最应该注重的是对规律的总结。化学知识非常琐碎,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找到合理的线索,通过线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通过对思路的认识对化学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将化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具体的知识网络。具体做法如下:在学习卤族元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根据氟、氯、溴、碘元素的性质研究单质的性质,再根据单质的性质分析学习氢化物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置换反应。在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时,要把握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元素性质之间的联系,明确解题的线索和解题的思路,同时结合这部分内容的联系和元素周期律,将这部分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得非常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有机化学的内容时,把握有机物之间的规律,把握官能团的性质和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有机物之间的衍变找到解题方法和思路,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将琐碎的化学知识串联成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要灵活应用掌握的知识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要针对高考的要求和考试大纲将高中化学分成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电解质溶液、有机化学基础等几个部分,然后再根据具体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达到对化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对化学知识规律的理解和使用要灵活,能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形成属于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四、把握知识要点,做好纠错工作。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高考的要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也就是对高考内容的疑点和盲点。高考要考出好成绩,就是要走出“越容易的东西越易出问题”的怪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具体的做法是:(1)对纠错问题思想上要给予重视。(2)要对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真纠正;对容易出错的内容和知识点要反复强化。(3)对出错的题目要对出错的原因做认真的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基础不扎实还是对化学原理、概念的掌握不到位。(4)下一次考试中要规避这些问题,通过不断地对比和总结,找到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痼疾还依然存在,通过不断总结可以消除一轮复习中的难点和疑点,切实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水平。
五、狠抓限时训练,强化应试能力
1.限时训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限时训练可以提高做题速度,也能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题目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模拟题中去挑选,难度不宜过大,以中档题为主,少用难题拔高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得分率,同时也会让学生从考试中体验到快乐,增强自信心。
2.规范化学用语
在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1)审题不严:看清楚关键字、词,看清楚关键条件。(2)对化学用语的书写要规范,注重元素符号书写的规范和对化学术语的规范使用。(3)拒绝所答非所问: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元素名称却写元素符号,要求写物质化学式却写物质名称,要求写反应现象却写出发应产物等等。(4)拒绝出现低级错误:不要出现心中所想与笔下所写不同等错误。
3.提高答题技巧
做题时要根据题目要求,要注意分析试题的命题意图,发现解题的规律,采用猜、想、换、带入等方法来解题,提高做题的成
功率。
六、分析教材实验,把握实验重点
教材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核心,通过对教材实验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一轮复习中化学实验复习的针对性。教材实验都是典型的化学实验,历年高考中不少实验题的设计原理都改编自教材内容。为提高化学实验复习的有效性,应注意如下问题。
1.狠抓实验基础
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是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实验原理要明确,对实验的流程要熟悉,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复习中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内容。
2.积极拓展教材中的化学实验
对教材实验的内容要深入研究,通过研究教材实验的内容去拓展新的实验,不仅要拓展新的实验情境,还要拓展仪器的新的应用,更要拓展重要知识点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3.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实验应用
化学实验的设计和评价能力是高考中的必考点和热点,在处理该类型的试题时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可通过题目所给的信息并结合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点来处理。只有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实验应用,才能化一轮复习中化学实验的复习效果,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之,做到以上这些,可以使一轮复习更扎实、知识体系更完整,促进高考化学成绩的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标;夯实;基础知识;科学记忆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6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3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新课标的化学教学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深入开展,高考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近年来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中的化学试题综合程度日趋提高,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如果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就难以适应理科综合高考的新要求和新变化,也难以在未来深造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
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促进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又是掌握知识快慢的重要制约因素,能力和知识是密切相联系的,是辩证统一的[1]。所以,忽视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就谈不上培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使两者相互促进和提高,才能更加适应新高考模式的要求。本文浅谈在化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会学生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掌握高中化学错综复杂的知识,没有系统的方法论做指导,必然效率低下,效果也必然不好。在教学中,应从化学学科本身的实际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如下建构化学知识的方法。
1.分类转化法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内容繁多、头绪杂乱,而且教材将其集中安排在必修一模块中。因此在教学中,内容过于集中,同时也无法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做教学指导,这使得知识规律性不强,学习后特别容易遗忘。为了克服困难,提高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分类转化法总结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线,从而使繁杂的基础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规律化,使基础知识的记忆变得较为容易,有效的夯实了基础知识。例如对于金属和非金属的知识可让学生分别按如下的分类转化线索进行总结:
金属元素: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
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
2.组成性质法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用上述分类转化法可以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从而形成知识迁移能力。但对于不同物质所体现出的性质差异往往会掌握得不深、记忆不牢,这时如果再辅以“组成性质法”,使学生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本质角度理解物质的性质,则不但有利于元素化合物一般化学性质的掌握,更能对于不同物质共性以外的特性也会有较好的掌握。如对于碳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学生从分类转化的角度掌握共性知识后,还可再分析CO2、SO2、SO3的组成和化合价特点,进而很容易理解SO2容易被氧化的特性,从而在由Na2O2与CO2的反应迁移到Na2O2与SO2、SO3的反应时,不至于生搬硬套。
3.要点列表法
列表法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用要点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使繁琐的知识变得清晰、简洁。如对于化学平衡的要点可列表如下。
由此可见,通过要点列表归纳知识,不但使繁琐的知识清晰简洁,而且,学习者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会变得更深刻。如果使用得当,效果一定不错。
二、在训练学生记忆知识方面下功夫
记忆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是对于事物的认识和保持,忆是对事物的再认和回忆,要使学生掌握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必须要在记忆上下功夫。关于记忆,我认为记是忆的基础,关键在于记。这方面,我觉得既要强调记忆得法,又不能全盘否定死记硬背,这样才能让记忆成为积累化学基础知识的利器。
本文在分析医用化学课程内容、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探讨了医用化学教学方法改进策略,主要是:激发兴趣;把握要点,突出重点;针对知识分散,进行归纳总结;加强直观教学和分班教学;注重实验教学和注重联系临床。
【关键词】
医用化学;教学现状;教学方法;改进策略
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由于我国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文科生在初中学习了简单的基本化学知识后,高中就不再学习化学,导致文科生化学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而在学习医用化学时难度较大,甚至有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产生畏惧。因此,在护理专业文理兼收的新形势下,面对目前文理生化学基础的差异性,如何提高文科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改进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医用化学课程内容和教学现状,结合学生特点,探讨医用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医用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内容
医用化学包含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涉及四大化学的相关内容,内容繁杂、知识点零碎。加上各编写者团队的认识不一,导致编写教材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差别。
2、教学课时
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开设课时相比其他基础课少,但教学任务重。这给教学老师以及学生无形之中造成了压力。课时减少,老师必然加快授课速度,而学生听懂每堂课的每个知识点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3、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医用化学教师对医、药方面知识了解不多,往往在授课过程中只强调化学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专业的需要,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广度而忽略与专业的联系。因此,医用化学教学存在的“纯化学”教学的问题依然明显。虽然医学化学教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努力,但始终未能实现医学、药学与化学的有机融合[1]。
4、学生特点
在当前形式下,护理专业实行文理兼收,文理科学生逻辑思维不同,加上高中时期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所以理科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学习医用化学没有太大问题。而文科学生由于高二开始,根据学生个人志愿及其兴趣特长,按文理学科分类组织教学,再加上对医用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学习兴趣不大[2]。文科生在中学仅学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以及常见元素,因而化学基础薄弱,学起医用化学来困难较多。
二、改进医用化学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首要有效途径。某些文科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有畏难心理,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作为教师首先使学生明确医用化学在医疗工作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是医疗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其次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再次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些与他们将来从事护理工作的小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对医用化学课程作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对该课程体系与结构框架有一个粗略了解,并指出医用化学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介绍化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等[3]。提高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兴趣,为医用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2、把握要点,突出重点
在医用化学授课过程中,由于四大化学贯穿其中,授课过程容易发现中许多相似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复杂又零碎分散于教材每个章节的每个知识点中,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要点,运用比较法能帮助学生理解容易混淆的知识,把复杂零碎的内容简单化、整合化,把抽象深奥的内容具体化、通俗化,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教师授课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对于重难点知识要反复讲解,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这一节中,对于各种表示溶液方法,学生容易混淆,我们将这几种表示方法进行比较法讲解,从适用条件、优缺点、使用单位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加以突出重点知识,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很多。
3、针对知识分散,进行归纳总结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不断加工、积累的过程。医用化学的知识零碎且涉及面大,即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分散在不同章节中,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取分散中的有效知识点,就要对即将讲授的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使知识整合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4]。在教学过程中把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归纳总结,在黑板上列出各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呈现给学生。例如:介绍烷烃、烯烃、炔烃类化合物时,因为它们都是烃类,有其相似的化学性质,将它们的化学性质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烃类有机物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的认识,再逐一介绍它们不同于其他两种烃类的化学反应,最后讲述完化学性质后,再归纳总结一下烃类有机物,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也便于理解记忆,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
考虑到文科生化学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增加课堂信息量,以加强直观教学,也便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学生也能更好理解重难点知识。[5]运用多媒体进行医用化学教学可以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把微观的原子分子模型宏观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静止的事物动态化。例如:可以在幻灯片上展示渗透实验的模拟动画,使渗透现象更加直观,渗透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掌握理解。
5、分班教学,因材施教
为了解决文科生和对口生的化学基础薄弱和理科生化学基础扎实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实施文理生分班教学,因材施教。通过分班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文科生的特点,在授课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放慢教学进度,引导学生思路,降低学习难度,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大有好处。
6、注重实验教学
鉴于医用化学的强实验性,理论结合实验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前,教师应该讲解实验材料,指出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实验中,规范学生的实验步骤,观察他们每组的实验现象,给出意见;实验后,整理实验结果,批改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7、注重联系临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保持化学知识体系完整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化学与临床医学应用的联系和渗透,如氯化钠注射液浓度和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与渗透压的关系;如白酒中的塑化剂,我们可以将塑化剂的组成、性质和应用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如轰动一时的水俣病事件,日本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饮用后导致水俣病。通过将化学知识与临床医学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学习兴趣。但要注意联系要适当、适量,避免生搬硬套。
三、结语
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要,护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在不断发展,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和懒于学习的惰性等问题,本文围绕激发学生兴趣、把握内容要点、知识归纳总结、多媒体教学、分班因材施教、实验教学、联系临床等几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如何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理论知识过强、实验技能过硬的新一代护理人才。
【注释】
[1]周丽平. 提高《医用化学》本科教学质量的途径与实践[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2) 223-224.
[2]李平忠. 护理专业《医用化学》课程的剖析与探究[J]. 大学教育,2012.1(6)99-101.
[3]吕海珍. 高级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 12(2)142-143.
一、四步学习法
四步学习法学习进程为:“预学―听课―复学―作业”四步。初中学生对此学习方法比较熟悉,但却没有很好地运用,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听讲和完成作业,忽视其他环节,造成不预学就听课,不复学就做作业,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为此,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将四步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分阶段训练,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预学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做到课前预学,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爱预学,其主要原因是不明确预学的目的。为此,采用对比课来提高学生对预学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如在第一节课,让学生预学后再上课,第二节课则不预学就上课,两节课后,请同学们根据听课效果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预学的重要性。之后根据教材的教学的目的,列出预学提纲,知道学生怎样阅读教材,怎样总结重点和难点,如何做预学笔记。在学生初步掌握预学方法后,逐渐让学生自己列预学提纲,自己做到课前预学,课上做重点检查。待学生形成一定预学习惯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在预学中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
认真听课时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要认真听、要思维、要记忆,三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故要求学生需带着预学中的问题听课,这样有利于集中精力,抓住重点。听课要思维,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内容,还要注意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分析方法,以及解题思路、技巧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的本领。课堂笔记是听课的一个重要部分,笔记不是录音机,不能什么都记。要抓住理论和实际,记知识的要点、重点、难点和关键,记知识的归纳、总结、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及分析方法,以备课后求教和研讨。
复学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复学有课后复学、章节复学、综合复学。有些学生比较重视章节复学和综合复学,忽视了课后复学,这样往往造成“知识点”的遗漏。每节课后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整理笔记,阅读资料,进行小结,这样可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学会对比、归纳、联想等复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复学习惯。章节复学是在课后复学的基础上,根据知识内容,利用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找出各“知识点”相互联系,将各鼓励的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如在学完第二单元空气、氧之后,要求学生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与空气、物质的变化、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燃烧等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学生在复学中不仅掌握了各部分知识,还可以学会总结知识要点及规律的方法,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综合复学就是充分利用分析、比较、联想、概括等方法,将各“知识点”、“知识线”相互联接起来,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学会运用各部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长自我发展的能力。
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知识到智能的转换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作I不能只局限于课外作业,应将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实验作业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在作业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在做作业前,要求学生认真复学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归纳小结。做作业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建立已知与位置之间的联系,找出解题的方案,提倡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通过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与同学讨论或求教老师,问题解决之后,必须查找原因,通过纠正错误,往往可以更加巩固学习成果。在做作业中,还要求学生不断总结所学内容,以达到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阅读自学方法
自学能力是有多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阅读自学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要阅读自学好,必须坚持做“读、思、问、记、做”。
读,是指阅读课本,阅读分为“粗读、细读、精读”三个层次。“粗读”是全面了解内容,掌握知识整体。此方法多用于课前预学成资料的准备。“细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读,深入钻研教材的重点、难点及中心内容,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明确每个字的含义。“精读”是三种读法中的较高层次,是带着问题去反复阅读,不仅是读某一章节或某个知识点,而是要全面、综合着去读,对比着去读,并在读中研究总结规律,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思,是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既要掩卷而思,进行回忆,还要抓住中心和本质,做出归纳总结。想一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问题怎样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
问,是对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几时问同学,问老师或展开讨论查阅资料。不是将问题堆积、造成学习的困难。
这次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从目标来看:要从过分强调掌握“双基”向培养学生全面科学素养转变。
从内容来看:要从过分注重学科知识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教育思想转变。
从实施来看:要从以接受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从评价来看:要从只注重学习结果和知识获得,向既注重结果又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注重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转变。
传统教学必须通过教师的一系列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更换,而是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由于化学的知识点考察很细,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上一节课往往很辛苦,需要从第一分钟讲解到最后一分钟才能把知识点介绍清楚,可对于这种满堂灌的传统方式,学生真的能接受,也就是说“灌”了,就一定能“装”进去吗?或者说“装”进去了,也就只能应付考试,能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全国课改呼声的不断增大之下,在不断发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之下,逐步发展课改已成为必然趋势。学校为响应课改以推出了“37155高效课堂改革模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不再把自己深深地埋在题海里去总结“知识点”,教给学生“重点”,把学生带到一个做不完的题库中。而应该改变传统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为以学生为主导,认真地研究教学,带给学生一个既轻松又高效的学习环境。
1、首先通过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本课题要达到的目的;以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例,通过导学案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①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②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再自主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内容自学,完成导学案上的要点归纳,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以备小组交流讨论;如通过自主学习了解:
①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要求学生自己做好笔记)
③该过程中学生可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由老师引导讲解。
教师此过程中可以巡查各组预习情况,同时可以指导基础较弱的学生如何学习。
3、之后互动交流,在学生基本完成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索之后,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成组内共识,小组合作中的疑难问题与老师交流;如:(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改、注、查;
(2)讨论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有哪几种,逐一举例让学生练习配平。
①观察法(归一法)(教师要简单介绍配平的方法)
②奇偶法(奇数个数变成偶数)
③最小公倍数法
……
(3)什么情况下需要标上气体、沉淀的符号。
4、再进行成果展示,根据自学以及互动交流中学会的知识做题练习,解决课本练习与应用、创新练习中的经典例题,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认知水平,该过程由小组学生上台板演、讲解、其他组学生可上台前面订正学生的错误和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通过课本P101练习与应用中的习题,巩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找出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和解决学生的疑惑。
5、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提升,对于练习中出现的错题进行合作研究,解决错误问题。最后我们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对未能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落实补救措施(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小组优秀同学当老师教本组学生),力争“堂堂清”,通过成果展示,了解学生对于这个课题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的易错问题,进行总结概括。如:
①常见物质化学式的写法。指出有些同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来改动化学式的书写;
②漏写化学反应条件,气体、沉淀符号没有标明:
关键词:化学 ;实验教学;策略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阵地和手段,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积极性,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教育,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要达到以上的目的,实施好化学实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来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智能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以加强。在实验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 教师的启发讲授
在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中,教师的启发讲授是起主导及核心作用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讲授,能够使课堂上诸多的知识内容及讨论话题,在学生的思维中巧妙和地联结起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该实验的教学目的或目标,启迪和引导学生进行能效观察和有序的操作。适时而随机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疑难,引导学生结合实验事实和理解进行总结和概括。如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前,启发讲授尤其重要,教师不仅要讲授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还要指出在实验中可能产生的错误,如有的学生在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可以帮助其进行分析,总结出可能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
在启发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验的本身特点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特别是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为他们从思路、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上排除认识和操作上的障碍,教师的讲解、阐述、指导、点拨、启发性设问、答疑等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启发讲授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要点明主题,语言清晰,不能含混不清,模凌两可。
2.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想明白,做到小跨度、多层次启发。
3.操作要领及要求简明、明确,便于学生记忆和执行。
4.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操作上可能出现的错误甚至危险操作,防患于未燃,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应引导学生想明白,弄清楚。
教师的启发讲授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借助于投影、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进行,学生有了足够的实验知识储备,进行实验的效果会更好。
二、教师示范演示
实验教学中的教师示范,是为学生提供视觉形象和模仿的依据。为此,教师的演示和示范操作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深,也会逐渐影响他们在以后的独立操作中仿效,可见示范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态度及严谨的科学学风的形成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演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操作规范,准确无误,装置美观大方,动作大方、协调。
2.操作和教材内容一致,创新实验要加以说明。
3.注意演示实验的可视性,示范操作快慢适中,语言简明,语气和蔼可亲,创造和谐、美妙的演示气氛。
4.保护演示台(或桌)上整洁干净,避免演示桌上“脏、乱、差”,给学生造成不良的第一印象,失去观察模仿的兴趣。
示范、演示实验是新实验或新操作开始时教师为学生所做的操作示范,起引路示范作用。因此示范一定要到位,如在实验室制氧气中,在仪器的连接,检验气密性,加药品,固定装配的顺序,何时收集等一系列顺序及各个步骤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前后,让学生不用药品模拟操作,教师即时矫正模拟操作的错误,以免在实验出现差错。这样学生通过“看”示范、“听”讲解、“做”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示范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三、有指导的学生实验
做好实验离不开教师对实验的指导。首要教师应在实验前进行指导:学生在开始实验前,教师要就实验中的操作要领、仪器的使用方法、试剂的用量及添加顺序,以及实验的成败关键等方面的提示或说明。也可以做示范操作,或针对性提醒、提要求,或提出几个与实验内容有关的问题,供学生边实验边思考。
一般来说,实验前指导不宜过长、过细、过多,要抓住要点,突出重点。实验前指导到底要讲多少,花多少长的时间,取决于实验内容本身。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以及教师对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估计程度。其次应加强实验中的指导。实验中有时由于实验条件控制不够,学生常遇到困难或违反操作规程的操作,而使有些学生常得不到与其他同学相同的实验现象。这时教师的指导万为重要,若不及时予以帮助,很可能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自卑心理,而失去了实验的信心及兴趣。教师在巡视中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而又耐心地跟学生一道分析原因,对错误概念或操作予以纠正,让学生重新做等等,但不可指责,挖苦学生,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再次应做好实验后的指导。这种指导是教师根据实验的目的,结合实验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发展学生智能及实验技能有关的问题,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时语言措辞要恰当,评价要得体,批评不宜太尖锐,表扬不能太夸张,要使受批评的学生觉得稍有改进就会做的更好,使受表扬的学生心里有美滋滋的感觉,有成功的喜悦。
四、学生独立实验
学生独立实验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实验。学生独立实验的进行可以在教师示范和有指导的学生实验之后,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探究主题后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仪器的安装,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在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的调控下达到智能与技能的融合统一。在学生独立实验过程中,教师也要就其实验的合理性、科学性、实效性等作出评价与分析,要解惑、纠错、点拨、激励、评价或者提供学生实验所需的试剂及仪器等,给学生创造优良的实验环境及和谐和的实验气氛,保证学生独立实验有序、紧张、愉快地进行。
五、总结概括
总结概括是实验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通过分析典型实验,阐明实验规律,明确选择仪器,加深实验的深化研究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思路拓宽,将零散的实验内容系统化、条理化,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柯建国.如何做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1期.
关键词:化学 学法 指导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加强高中化学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广大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对此浅谈如下看法:
一、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二、听课
学习化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善于听课是学好化学的前提。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课本、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钢笔一并摆放整齐,以免在上课的中途又去找这找那,分散精力并造成漏听。听课要做到全神贯注,紧跟老师的思路。如果有一时搞不清楚的问题,立即记下来放到课后去解决,不要死死纠缠,以免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课堂上的“听”不仅用耳,还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手、脑、眼、耳并用,才能发挥最佳效率。
听课要做到三个结合:
(1)“看”和“想”结合。“看”主要是指观察实验操作和现象,“想”就是指老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同学们不能光看稀奇和热闹,要对观察到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2)“看”和“听”结合。即是把看到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老师在演示实验时,常常要引导同学们观察一些容易忽视的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要提醒同学们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对实验操作和现象进行解释,这些问题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如果实验时不认真听老师讲,就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实验的本质。
(3)“听”、“看”、“记”相结合。就是说,在课堂上听讲、看板书、看课本、看实验时都要做好笔记。要勤动笔,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做好练习。
三、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阅读、听课还是实验都要做好笔记。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不会做笔记,在课堂上常常照抄老师板书还顾此失彼,记下了却听漏了,听进了又记不下。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笔记呢?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首先在课本上做标记、在书页右边的空白处只记老师扩展引申的要点,对这种记法感觉轻松之后再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记老师的讲授提纲,课本上已有明确记载的概念、方程式可简记或不记;第二,记老师讲课的要点和分析比喻,记自己听课的深刻体会;第三,记练习中老师指出或自己所犯的错误及其原因。我们的课堂笔记不求全,但求新;要敢于取舍,遇到没有听懂的问题,立即做好记录,一时记不下来的内容可做记号、留空,课后再去钻研并补全笔记。为了提高笔记速度,要尽可能使用化学用语和特殊符号,笔记所用符号要尽可能规范统一。每堂课的笔记都不能记下了事,课后要进行复习整理,过一定的时间还要复习。
记好课堂笔记,可以使我们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手、脑、眼、耳并用,记忆更加牢固;通过整理笔记,我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会不断增强,对书本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毫无疑问,那些课堂上不动手的同学,无论他有多么聪明,也不可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四、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推理的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总结出各类型,各部分的知识的学习方法
化学知识多且散,在部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学就懂,一放就忘,一考究倒”的印象,这就迫切需要广大教师尽快指导学生形成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并使之公式化、规律化。
为了克服化学知识多而散,不好记且易忘的缺点,在传授各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归纳小结,总结出各类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点使之公式化、规律化。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
【关键词】化学会考;小高考;高二文科班;复习指导方法
化学学科是文科班学生的会考科目之一,也是一门令他们比较头疼的学科。一方面,化学知识点琐碎、知识繁杂,文科班学生分科后,化学课堂学习时间减少,对这些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另一方面,化学科目每个章节的知识和关系多而复杂,文科学生难以找到化学知识的内在关系,对化学知识缺乏系统的掌握。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并查阅先关文献资料,对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的复习指导方法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期帮助文科班学生快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知识,提高文科班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
一、明确会考要求,研究命题范围和历年会考题目
会考之前教育部门会组织专家、教授和中学高级教师编写高中各科会考大纲,称作《会考说明》。《会考说明》对考试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试卷结构及考试形式、题型示例和样题做了明确的规定,以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备考时有所遵循。同时,也作为统一命制会考试题的依据。
高中化学教师要认真研读《会考说明》,明确高中化学的会考要求和命题范围,了解化学会考的知识层次要求和对各个知识点的难度系数要求,以便在指导文科班学生复习时,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复习掌握。高中化学教师还需要分析近几年化学会考试题,研究化学会考试题的试卷结构、题型比例、试卷难度比例、内容比例等,让学生对化学会考试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类似会考结构的化学题目训练,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化学知识,熟悉化学答题方法,总结化学会考思路。
二、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课程中讲授的知识多而碎,并且知识点复杂,很多文科班学生提起化学很头大,不知道该如何梳理汇总。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缺乏系统的把握,没有找到化学知识的内在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树桩结构来呈现思维过程,帮助文科班学生构建高中化学知识网络。
例如,以《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笔纸,引导学生思考: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先分为哪几类?学生通过查看课本和思考,便能在纸上写出来:纯净物、混合物。然后教师再引导:纯净物又分为哪些大类呢?学生会在纯净物的结构下写上:单质、化合物。教师继续让学生思考:在化合物中,又分为哪些呢?学生会在化合物的后面列举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按照这种树桩结构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先绘制出大的结构,然后再在每个结构下面细分思考,绘制出详细的知识结构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同时,边想边画,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章节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区分和关联,在脑海中形成体系化、系统化的化学知识体系。
三、巧用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
高中化学课程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混淆概念。这时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忆,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教师需要借助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
例如,在复习CO2与SO2的异同点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用图表列出它们的特点。比如先比较它们物理性质的异同点,CO2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无毒性,但是过量则产生温室效应,而SO2也是无色气体、密度也比空气大、比CO2易溶于水、有毒,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然后再列出它们化学性质的异同点,这里不再赘述。学生采用图表对比的方法,可以详细地列举出CO2与SO2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加深对两个的区分和记忆。
另外,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谐音或者顺口溜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记忆。谐音记忆法是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比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顺口溜记忆法是将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编成押韵句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比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这些有趣的记忆技巧,不仅提高了学生复习化学的乐趣,而且也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化学知识。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要结合文科班学生的实际,明确会考要求,研究命题范围和历年会考要求,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巧用记忆技巧,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要点。通过多种举措,帮助文科班学生快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知识,提高文科班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宗仁,刘益良. 高二文科班化学“小高考”复习指导策略[J]. 考试周刊,2015,99:2+118.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指导方法 学习方法
一、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高一新生刚开始不懂如何预习,教师加强方法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阅读新课:阅读课本要有目的性,开始教师要提供较详细的预习和预习题,并认真检查预习效果。当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时,可以只提供粗纲,当学生学会预习方法时,不再给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阅读之后归纳知识要点,了解教材基本内容。
2.找出重点和难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一节课的知识点,并弄清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以备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解。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4.试做课后习题,初步检验预习效果。
二、指导学生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如下: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和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画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三、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五个环节,部分学生只注意上课和作业,忽略了其他环节。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做作业,事倍功半;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5.有计划:对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将前一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等没记住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成绩无法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强调采用有意识记的方法。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五、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时最常使用。如“含硫化合物”这一单元,就以“S”为统领,将知识点、线、面系统结合起来。
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例如,钠及其化合物学习,将NaO与NaO、NaCO与NaHCO作比较。
一、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
探究式教W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具备学习的主观意愿.枯燥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要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开展探究式教学,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首先,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创设生活情境,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进行密切联系,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食物腐烂、燃烧等现象的本质,使他们意识到这些现象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次,教师要创设知识情境,让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化合价的标定及变化规律等知识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当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教师还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推动探究教学的开展.最后,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系统.由此可见,在探究式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利用一系列的教学情境促进探究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要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二、设计开放式探究活动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包办”整个教学过程,不论是在实验的设计方面,还是在知识讲解方面,都没有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其中,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让学生享受理解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化学规律,提高对化学原理的认知.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讲“Fe(OH)2胶体制备”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开放式探究活动,而不是过分地注重实验结果的讲解,忽略引导学生感悟整个实验过程.这个实验的操作要点为:①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2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实验的要点,引导学生对实验条件、仪器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思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让他们分组讨论实验原理,其中涉及化学方程式等.然后引导学生阐述讨论的结果,并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当然,受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探究相关实验原理时,学生所得的结论可能有些缺陷,这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完善他们的整个探究活动.设计开放式探究活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加强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的关系
开展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教师完成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有些教师往往绕过知识目标,探究活动的设计并没有以知识为载体.还有教师过分地追求活动的形式和热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收获较少.这样,使探究式教学失去意义.探究活动重在探究,是一个“发现知识”的过程.开展探究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推理、总结等能力.这个过程都是围绕化学知识、原理而展开的.教师要意识到化学基本知识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合理地处理化学知识和探究活动的关系.例如,在探究“焰色反应”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并对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及实验现象进行总结.这样,能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1、提前准备该专业的复习辅导书,认真学习;
2、购买该专业的相关试题卷,进行大量习题练习;
3、总结该专业的知识要点,记忆背诵;
4、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天体物理学习视频,总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