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区服务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起因与思路
铁西作为鞍山市工业中心区,在社会变革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于国企改革深化,主辅分离,下岗分流,减人增效,铁西下岗失业人员剧增,国企已无安置能力。而社区服务业领域宽、后劲足、前景好,可安置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为此,开发社区服务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势在必行;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不同收入,不同需求的阶层。贫困群体需要最低生活保障服务,老年人需要多项综合服务,小康水平家庭要求便捷舒适服务,高收入阶层期望高档专项有偿服务,驻社区单位希望利用社区的资源为单位服务,各类群体迫切需要社区提供全方位、多种类、及时周到的服务;由于闲散无业人员增多,流动人口数量加大,居民成份复杂,一些不稳定因素滋长。
铁西区委、区政府认真分析了上述情况,认为抓好社区服务是开展社区建设的主题,只有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环节,才能推进社区民主自治,调动社区成员积极性,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浓厚氛围;才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巩固基层政权;才能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求助中心为龙头,以服务机构为纽带,以社区为依托,以为弱势群体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为重点,充分发挥服务机构、中介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实行经营单位与民非单位相结合、专业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实现社区服务专业化、产业化。根据这个思路,铁西区构建中枢,建立求助中心。以获得信息、传递信息,指挥协调。建立服务公司,承接任务,组织运作。把服务延伸到社区,形成网络。具体落实在社区,最后服务到居民。形成信息化动作,实体化经营、社会化投入、专业化管理的新格局,开创具有铁西特色的社区服务模式。
二、方法与成效
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从”小社会”着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发展,铁西区委、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入户普查,掌握需要。为了解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情况,铁西区组织人力到居民家中进行调查。在各社区建立了特困人群档案,掌握了全面开展社区服务的第一手资料。
2、打造平台,满足需求,铁西区集中群众对社区服务的各种需求,以开拓社区就业岗位、服务居民为重点,及时成立了服务公司来承接各类服务的需求。
3、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为推进社区服务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调查,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为了缓解下岗职工无钱购货,缺少流动资金问题,主动与企业协商,采取先货后款、售后结算的办法,并由企业免费送货,提供经营活动所用的店牌、货架、冰柜等设施。在开展社区服务工作中,民政牵头,各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大力兴建老年福利设施,优先吸纳下岗人员参与老年福利服务;劳动局免费培训下岗职工,城建局为社区及街巷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提供方便;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想方设法开发社区服务就业岗位,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铁西区社区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推动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铁西区通过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拓展了就业岗位,为下岗职工创造了再就业机会。2006年就开发就业岗位八千多,基本实现了城区内往往是安置了一个人,带动了一家人,影响了一群人。
二是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区求助中心接受居民的各种求助要求,为相关单位和实体传递居民的需求信息;家政服务公司满足了居民家庭保洁、陪护,小饭桌、家电维修等多方面要求;特别是配送公司,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
三是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铁西区通过建立保安公司、志愿者联防队和实行清洁工一岗双责,扩大了社会治安队伍,形成了公安部门主管、保安公安公司协管、志愿积极配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预防和打击犯罪。群众满意率由80%增加到92%。以往治安较差的地区,治安案件下降了51%。从抓实社区服务工作后,到区政府上访反映生活困难、居住环境差等问题的人少了。
四是创造了良好的社区环境。铁西区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服务活动,美化了社区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社区通过开展自我服务,大家一起动手,根治环境脏乱差,美化、绿化、亮化进到了社区。由于街道社区面貌的改变,使得地价上涨,要换房的不换了,已迁走的又想搬回来居住,环境变好了,居民们由衷地感叹:“看着高兴,走着也乐”。有的社区居民自费到花市买花,栽到社区的院子里,每天浇水养护。居民自觉爱护环境,好人好事屡见不鲜,居民素质不断提升,争做文明市民已尉然成风。
五是增强了居民的自治意识。铁西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占社区总人口的8%,每年开展志愿者活动一万六千多人次,为社区居民无偿提供服务。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中感受到了自身价值和生活乐趣。许多离退休老党员自动组织起来,长年为社区义务巡逻。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地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居民的自治意识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也随之增强了。
三、启示与完善
铁西区开展社区服务实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一是推进社区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开展社区服务一定坚持“以人为本,居民至上”的原则,从群众所需、所求、所想出发,让居民感受到社区服务带来的种种好处。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仅是眼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同时也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实际步骤,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二是推进社区服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区服务是一项永远不会竣工的社会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必须潜心研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赋予其时代特色,保持先进性,才会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具有长远的生命力。
三是推进社区服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推进社区服务工作中,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要在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创办项目、增加资金投入、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推动社区服务快速发展。
四是推进社区服务必须坚持市场动作,注重效益。社区服务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逐步走出靠政府长期输血的旧模式,以市场化动作方式整合资源,以服务养服务,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扩大延伸服务内容,形成规模,为实现产业化打实基础。
对铁西区社区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形成氛围。要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引导广大居民了解和利用社区服务机构及设施。通过宣传,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的参与意识,调动广大群众、驻区单位及社会方方面面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
二要制定政策,全面规划。要尽快地制定符合时展要求的社区服务业的有关政策,特别要在鼓励社会各界创办社区服务实体、政府简政放权为社区服务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等方面尽快出台政策。
三要上下衔接,拓宽领域。要完善社区求助中心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及服务公司的信息网络体系,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发挥最佳效益;加盟单位要由现在的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关键词:小微金融服务;社区金融;白云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3
近年来,随着广东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开始不断增加。但与日益凸显的社区居民金融服务需求相比,现有的社区金融供给总量、供给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增加社区金融供给,加快金融服务下沉,广州市各大商业银行近年来均先后提出了进社区开展金融服务的思路。但由于社区金融在中国尚属新鲜事物,很多用户对其不了解,很多金融机构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为了进一步推进广州市金融服进社区,找到一种满足客户群体金融需求的经营服务模式,解决社区居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重点,针对小微金融用户、金融机构、社区居民等相关主体对于小微金融服务的需求展开调研,通过分析现状、问题及趋势,对未来广州市推进小微金融进社区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一、社区小微金融服务概述
社区类金融机构是指从事社区类金融机构信贷行为。依托在地方人文关系的基础之上,从事着关系型贷款服务的机构[1]。近年来,广州社区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社区基础金融服务不均等、效率低,社区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专营性金融机构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少,金融机构存贷比偏低、资金供给量不足,小微企业风控难度大、银行偏好“保大放小”,信用担保体系薄弱、金融机构认同度低,社会诚信体系缺乏、企业违约风险加大等问题。
二、广州市白云区社区小微金融服务现状
现阶段,广州市白云区拥有社区金融服务站36个,农村金融服务站3个。无论在总量、规模还是服务质量方面,均难以和广州市其他区域相比。整体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在区域方面,各类不同级别的社区金融服务发展水平并不平衡,越是大型社区,金融服务站点布局越是紧密,而小区域和村镇等级别的社区,金融服务水平明显示弱,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网点设备等,呈现弱化趋势。二是客户群体方面,社区金融更多侧重于中、大型社区中的中高端客户以及白领阶层。而针对当年城市人口发展老龄化的局面,并没有太多关注体现在“一老一小”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方面。三是目前的社区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平衡,在较为繁华路段和中心商业区的金融物理网点分布较多,但在真正需要社区服务的各类社区和居民集中居住地段,配置的金融物理网点明显不足,给社区金融需求满足造成一定影响。
三、广州市白云区社区小微金融服务的问题
1.社区金融服务效率有限、整体水平不高
广州社区金融服务的诞生和兴起,是伴随着广州市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应用而生的。随着社区规模的日渐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在广州市一些大型住宅区和集中住宅区均出现了各类社区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服务需求的内容也从原有的简单存取款过渡到投资理财、小额信贷等多种领域[2]。但从目前广州社区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现有的社区金融服务范围较小、服务效率有限,整体水平难以和江浙等同类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多数社区金融服务机构仅仅具备简单的存取款一体机和1-2名工作人员,办理的业务范围也以存取款为主,多元化、深层次的业务内容尚未得到w现,不少地区的金融服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服务盲点,难以满足区域金融服务需求的基本要求,更难以通过机构网店传递服务理念,形成服务特色产品。
2.社区金融服务网点较少,服务渠道有限
现阶段,广州市白云区专供社区服务、小微群体金融服务的专门性金融机构服务网点较少,社区居民、小微群体融资渠道严重不足[3]。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州市白云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物理网点329家。其中,驻区商业银行共18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银行业金融机构1家,商业银行一级支行21个,银行柜员机数2175台,其中存取款一体机数约1620台,POS机数约为2973个,从业人员约4631个。此外,白云区拥有社区金融服务站36个,农村金融服务站3个(表1)。
但上述金融机构中,真正服务社区居民、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不多。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如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均以大规模客户群为首要服务对象,门槛较高,其并不是专营型的针对小微金融服务群体的服务机构,致使普通居民一旦有融资需求却难以问津。如其中,中信银行服务的客户群体户均贷款额超过2000万元,建行服务的客户群体户均贷款余额达973万元。而真正如民生银行、民泰银行等村镇银行这些民营小型金融机构,其服务的客户群体户均贷款额均在100万元以下,已成为白云区当地重要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因为缺乏专门的小微金融机构,一些小型的融资群体往往在发生融资需求时转而寻找小贷公司、民间借贷等其他途径。由于民间借贷的成本较高,除了本身较高的利息支出外,企业还需要支付各种保证金、担保费、中介费等费用,使得风险不断加剧。
此外,在当前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网点设置往往以盈利性作为基本出发点,更加关注短期利益和眼前效益,能从企业的社会责任出发,考虑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并不多[4]。因此,在利益和成果导向的基本前提下,各大商业银行在设立时,首选的地址均在白云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一些商业中心、产业集聚带、园区密集地等,以便能较快实现当年设立和尽快盈利的目标,尽快稳定业务来源。因此,该类物理网点的主要服务群体以公司业务为主,间接辐射周边社区,对于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功能非常有限。与此同时,广州市对于小微金融进社区项目的扶持政策有限,即使有少量进入学校、社区等地展开金融服务网点布局的金融机构,也因资源少、成本高、业务少、利润薄等原因,难以支持,往往需要本机构其他金融业务作为补贴才能持续下去。更有一些地理区位优势不足的社区,自始至终无法进入各大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的视野,社区金融服务需求与社区金融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3.社区金融机构认同度低
目前,白云区的社区金融服务机构以村镇银行和小贷公司为主,含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但由于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服务机构在广州市的发展地位尚不稳固,非业界人士对其的认同度较低,导致该类金融机构虽然在社区中设置物理网点,但却缺乏业务来源难以维系。社区居民往往倾向于选择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业务,但在白云区各类社区中,该类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却十分缺乏。此外,在小贷公司方面,广州白云区内注册登记的小额贷款公司共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共2家。3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合计5亿元,2014年度投放贷款521笔,投放金额15.02亿元,纳税总额1990.44万元。截止2014年底,累计投放贷款1363笔,累计贷款金额39.5399亿元,为地区企业、居民贷款融资提供了有效补充。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合计3.1999亿元,2014年度合计业务收入为0,净利润-248万元。此外,近年白云区已有两家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市场。因为小微企业贷款具有少、频、急、短等特点且服务的是抗经济周期能力差的小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微金融服务机构的自身营风险,从而加速了小微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市场的步伐[5]。
4.地方政府对社区金融支持力度有限
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予以政策倾斜,有助于小微金融机构展开金融服务、金融风险防范。在我国现行“一行三会”垂直领导的金融审慎监管体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职权配置严重失衡,地方政府金融事权缺失。目前,区县级金融工作部门唯一有权实施直接监管的机构是小额贷款公司,对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各种类金融机构、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只有协调力,没有控制力。地方政府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的意愿强烈,但工作抓手少,对地方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仅停留在实施政策引导扶持、推动政金合作等方面,推动力度明显不足。
四、提升白云区社区小微金融服务的举措
1.进一步加大社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
针对目前广州市白云区社区金融服务网点严重不足和分布不均的局面,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加大社区金融服务网点的建设。政府可通过在政策、规划、制度等方面适度倾斜,在考核标准方面设置社区服务指标等方式,适当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科学布局,不仅仅以盈利为目的,更要根据全区金融发展的规划,在各类社区设置不同等级的社区银行、社区金融机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实现区域之间、社区之间的金融服务网点平衡。
2.积极创新社区金融服务产品种类
要结合社区居民和小微群体的金融需求特点,积极创新符合社区金融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特别是商业银行,还需对小微客户进行细分,以采用不同的业务流程、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创新贷款流程及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如针对社区金融中需求的存取业务、网络服务、投资理财、小额信贷等主要金融需求,积极开发适合不同社区层次、规模的个性化、差别化社区金融服务产品,促进金融服务不断下沉到社区、服务到基层[6]。同时要促进社区金融服务软件的提高,如积极培养社区金融服务的专业团队,培训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人才,帮助其掌握社区金融服务特点与流程、提供上门服务等。通过软硬环境的改善,切实提升社区金融服务产品质量和水准。
3.不断完善社区金融服务平台
不断完善社区金融服务的公共平台,为进一步推广和深化社区金融服务提供保障。如要针对社区居民金融业务需求的特点,从用户需求出发,为用户着想,结合具体业务,适度简化各类业务办理程序,减少社区居民和小微群体在办理业务中存在的信息不足、流程不熟等困难。同时,加强对于社区居民金融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社区金融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对不同群体展开分类管理和后续服务,力推网上银行与物理网点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社区居民实现简单业务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复杂业务能尽快找到社区网点办理的金融需求与愿望。
参考文献:
[1]许英明,汪远航.提升城市社区金融服务的路径和机制――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的分析西南金融,2013(2):13-16.
[2]樊大志. 强化创新社区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12(21):21-23.
[3]罗剑. 大型银行的金融创新实践――成都武侯区社区金融案例分析[J].西南金融,2011(11):44-45.
[4]蔡宁伟.社区银行的内涵特征、历史沿革与模式创新――基于中外社区银行的内容分析与案例研究[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5(3):46-49.
[5]郭明奇,刘书钢,果蕾,等.社区银行机构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14(3):47-50.
[6]赵志刚.发展社区金融重在服务模式下沉[J].西部金融,2014(8):75.
(一)“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得到落实。近年来,____区认真抓了落实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工作。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宣传预防接种和保健知识,对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进行认真筛查和统一管理,积极开展康复护理,入户产后访视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工作,“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基本得到落实。
(二)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优惠政策普及到百姓。自____年1月起,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均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做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采购、百分之百使用、百分之百零差率销售。群众普遍认为,药品零差率销售是政府为群众解决“看病贵”所做的最直接的好事。
(三)卫生服务方式有所创新。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的服务由传统的坐堂行医向主动上门服务转变,推行“上门服务健康管理模式”,免费为社区居民健康体检,使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关口前移到家庭;对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全面实行绩效考核,强化了激励机制,提升了服务水平。
(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新农合参合居民信息的录入和校验、病人门诊报销、住院报销等工作,在降低救治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方面成效明显。
一是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和制度知晓率还较低,有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上门体检或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较为困难,有的上门医生还被拒之门外。无论是居民还是医务工作者,传统思维定式还相当浓厚,导致协调配合不力。街道、居委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牵线搭桥”作用发挥不够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协作和交流较少,卫生资源共享不够充分。
二是硬件建设滞后,人员配置不尽合理。____区大部分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用房狭小,诊疗设备较为落后,基本辅检设备不齐,环境设施较差。服务人员素质不太高、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分布不达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待遇相对偏低,付出和收入的矛盾较为突出。
三是经费投入不足。区财政在预算卫生经费时,未完全将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和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分项单列,存在打捆使用的情况,且未考虑公共卫生成本费用。
(一)加大宣传力度。要以社区干部为纽带,加强社区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沟通联系,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积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扎实开展上门服务和引导居民到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完善网络体系建设。要加快____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尽快将白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对龙门、青莲、青松3个街道办(中心)卫生院更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积极落实青莲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小龙、都京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提请市政府将六合职工医院整体纳入____管理,将其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资格人员并入财政管理。从而完善辖区内街道办事处卫生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三)加大财政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人员工资、办公经费应按时、足额拨付;要加强建设用地协调,促使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要全额预算购买基本诊疗设备的费用,深入开展基本辅检服务,形成常见病不出社区就可以完成诊断和治疗的格局;要逐步提高职工待遇,强化职工生活保障。
1、受制因素过多、缺乏专业化是社区养老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约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一)社区积极性高,但受到场所、经费、人员等因素制约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调查6个社区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开展养老服务,例如开展卫生讲座,文娱活动等,但均表示对于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提供能力远远小于社区老年人需求,社区仅靠自身能力很难开展水平更高、服务更广的养老服务。
(二)缺少专业化服务队伍,老年人精神方面需求难以满足
6个社区中只有两个社区有松散的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且志愿者中40-50岁仅占25%。
由于提供养老服务面临收入低、环境差、风险大等困难,很难组织出一支具有专业医疗、护理、卫生等知识的服务队伍。另外,在调查中有48%的老人感觉急需休闲娱乐活动和心理护理,有28%的老人希望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具有心理护理技能。
2、独子养老趋势明显,负担过重
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后,4+2+1的家庭结构已经成为常态化,绝大部分的养老负担,将会由独生子女承受。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老人日常生活起居靠自己,有45%的老人同时依靠老伴照顾,能受到儿女子孙或其他家属照顾的仅占16%。独子养老而又独木难支,独生子女一比二的面对长辈家庭成员养老问题,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无论是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特别是亲子交往、精神慰藉,老年人能从孩子身上得到的都非常有限。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家庭养老资源日渐不足,靠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很不现实,社区养老是一种必然选择并将成为趋势。
3、改善我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议
(一)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和政策执行力度
政府应对社区养老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如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于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
同时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还要做出更细致具体、积极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大对政策执行的力度监管,使惠老政策真正能够落到实处。
(二)鼓励社会资源进入
鼓励社区养老服务引入社会资源,在社区建立托老所和医养结合式的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对于正规的社区养老机构,给予财政支持以调动社会力量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慈善捐赠资金投向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于开展养老救助项目。
(三)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倡导养老服务队伍实行专业化、职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对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对志愿者进行统一登记、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的擅长和服务热情。
(四)改变传统养老理念,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倡导老人接受社区养老的新观念,社区工作人员对于本社区老年人进行详细登记,了解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吸引更多的义工、志愿者参与到社区养老之中。
4、过半老人不满意目前社区养老,最关注身体健康
本次调查的6个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占66.67%,为高龄、失能低收入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占83.33%。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 在活动中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事,做一个社会人。
2、 通过调查、采访,知道社区的有关知识,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 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4、 学会交往与合作,培养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三、活动的实施
整个主题活动分三阶段实施:
1、活动准备;
2、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3、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4、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 了解什么是社区
交流:家住什么小区?小区有什么特点?
二、根据住处自由分组,确定调查的地点和内容,设计调查表。
调 查 表
调查范围:
小组成员:
组 长:
调 查 项 目
调 查 内 容
公 共设 施
公共厕所
( )个
IC电话亭
( )个
停车场(棚)
( )个
垃圾桶(箱)
( )个
……
服 务 设 施
学 校
幼儿园( )所、小学( )所、中学( )所
医 院
( )个
商 店
( )个,类型( )
银 行
( )个,类型( )
……
绿 化环 境
草 坪
( )处,面积( )平方米
树 木
主要树种( )
……
建 议:
第二阶段: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并对平时随处可见,但并未引起注意、关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进行调查、采访,激发学生关心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精神。
一:利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走入社区,分组分范围进行实地调查,初步了解社区。组长带领好本组同学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中做好记录,填写好调查表(可补充调查项目)。
二、注意安全,调查完后直接回家。之后,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其中一组访问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其他组分范围进行实地调查)。
三、各组交流调查情况,指导学生梳理资料,对各组的统计数据进行归总,指导填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姓名
学校
班级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范围):
调查方式: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四、搜集资料
1、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收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区发展情况。
学生以调查小组为单位在电子备课室里上网浏览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区发展情况。
2、比较现实社区与规范社区,发现“问题”,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各小组讨论、协商,根据自己小组最想研究的方面定好研究内容,制定调查方案。(调查内容包括:环境、设施、人口、文明建设及治安情况等)
第三阶段: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交流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我们的社区,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规划心中的社区。
一、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回忆前段时间的调查、访问情景。
二、交流调查内容汇报方式
1、各组汇报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社区现状,学生间相互评价、提问。听汇报的同时注意做记录:
(1)在交流中全面的了解我们的社区;
(2)在交流中学会积极的思考。
(3) 记下汇报小组的名称;
(4)把你感兴趣的、想了解的问题记下来。
2、用一两句话概括对整个社区的印象。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梳理、归整问题,:人口多而杂,环境美,交通便利,治安好,绿地少,设施不全,文化娱乐场所少。在此,可以看出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客观看待问题。
3、师生共同确立后续活动
引导学生“提了这么多好建议,我们可以怎么做?同学们想一想,小组议一议”,让问题在活动中生成。师生共同确立后续活动:写倡议书、画规划图、撰写社区调查报告等。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 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 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 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 编组、选题;
b、 聘指导教师;
c 制定活动方案;
d 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 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 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 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 社会参观活动。
2 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 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 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2004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2004年7月5日——7月9日
2004年7月10日—8月23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04年9月5日前 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 br>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 、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2004年9月初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
1 、 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 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
xx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文章作者: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17日15:53 北京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 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
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北京市统计局)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xx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文章作者: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17日15:53 北京市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 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北京市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使我市的养老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关于服务保障,目前北京市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
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3、搞好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的助老服务功能 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北京市的社区建设比较薄弱,不能适应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在进行社区建设时,首先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其次,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健康娱乐、学习教育、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第三,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提高社区为老年人的服务质量,不仅让老年人享受到有关的照顾资源,还要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北京市统计局)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关键词:社会调查;理解;适用
中图分类号:D9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049-01
一、何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
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说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八条的规定,可概括为: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在查明案件本身事实外,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家庭生活环境、帮教条件等情况进行了解,形成的对犯罪主体主观恶性、社会危险性、可矫治性、可谅解性的系统评估报告或资料。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理解、适用
目前有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规定主要为《刑事诉讼法》,但该规定较为原则、宽泛。若要在实践中发挥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应有效用,则必须先充分理解其内涵。
(一)调查的主体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社会调查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通常我们认为,公安、检察、法院既可以是社会调查的启动主体,也可以直接是调查的实施主体;但是社会调查一般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目前司法实践普遍存在案多人少的状况,办案人员往往没有足够时间进行细致调查,很难保证社会调查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发挥其应有效用。
因此,如何才能真正使社会调查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实效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社会调查报告必须保证其客观与公正性,本着节约司法成本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可以适时建立多元化调查主体格局,考虑成立一个专门性社会调查组织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社会调查,该组织人员由青少年保护组织、社区服务机构等中立调查机构等组成,并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法律、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使调查员具有独立性、专业性、专职性以及长期性。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时,将此项调查任务交予该组织人员进行。但与涉案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或者与调查事项和所涉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作为该案的调查人员。
(二) 调查的内容
我国对社会调查报告内容的规定主要包括“六部门意见”和《刑事诉讼法》,上述规定对社会调查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但这些规定往往是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的信息、生活经历等较为表面的指标来考量未成年人是否具备有效监护或者社会帮教条件,并未涉及到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层次内在原因。
所以,笔者认为,在社会调查的内容上,我国可以参考俄罗斯和日本的相关做法,在现有普遍对个人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受教育情况、居住环境调查的基础上,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做专业的测试,利用专业知识全面分析,深层次挖掘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思想根源或内在原因,进而作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评估、提出帮教建议。
(三) 调查的方式
社会调查启动的时间应该在侦查阶段,手段也应尽可能多样化。但实践中,调查方式普遍比较单一,通常为传统的访谈方式,主要包括:到未成年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走访,通过调查问卷调查、面对面谈话、观察情况、电话采访、书面函件调查;不定时地对未成年被告人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谈话等方式了解未成年人的平时表现。
上述调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调查报告的内容采集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为了使调查内容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我们仍需积极拓展社会调查新方式、新渠道。将各种不同的调查方式结合起来,互相印证,如通过心理测试、医学或精神病学鉴定等方法,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专业的科学鉴定,以期更好地印证走访所得到的信息,分析被告人人格情况和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真正有助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办理。
(四) 调查报告的适用
社会调查报告是一个综合反映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资料,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品格以及可信度都能起到比较直观的证明作用。实践中,调查报告可适用于公安侦查、审查逮捕、审查、缓刑建议、法院审判以及教育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各个环节中。
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可以根据社会调查报告情况,决定是否提请批捕、移送审查;审查逮捕过程中,检察机关可通过参考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综合衡量查明其社会危险性,查明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逮捕的必要性;审查过程中,公诉部门可以根据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做出是否提起公诉、附条件不或者不的决定;在检察院向法院提出缓刑建议时,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所反映的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以及是否具有有效监护、帮教条件可以为保证缓刑的正确实施提供有效参考;审判阶段,社会调查报告可以作为品格证明,在量刑中适用。除此之外,在判决生效后,对未成年人罪犯进行教育挽救过程中,可参照社会调查报告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的思想情况调查,摸清其综合表现,对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和前途教育,真正做到帮助未成年人罪犯,使其拥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陈冰,李雅华.德国少年司法保护简述[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03):59-62.
[2]尹琳.日本少年法研究[M].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176.
关键词:“三早”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50-02
高等教育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其他专业相比,临床医学由于其本身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因此,临床医学教育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转变,强调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均衡发展。为此,我们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早”实践教学模式上作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早期接触临床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医学生培养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由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专业实习组成,具有学科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完整性,但由于学科界限分明,各学科之间、尤其是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造成不同学科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学生也只有在学完前三年的基础课后,在第四、五学年学习临床专业课和专业实习时,才能接触临床、接触病人,从而导致基础课与R床课教学内容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现阶段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趋势之一,是强调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人,在课程体系中开设早期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如临床前期教学中即设置有临床医学导论、医患关系等课程,向医学生提供早期接触病人的环境和条件,让医学生在与病人和临床接触过程中,了解、熟悉和学习基础及临床医学知识。
早期接触临床旨在让医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就进入临床感受医院和医生,认识疾病和病人,可以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活动的专业感知,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和专业思想,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组织实施:①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专业感受实践课程――临床医学导论,本课程除了介绍医学模式、医疗关系、疾病概论等相关知识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安排一定的学时开展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践教学。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带领下进入教学医院,主要了解医疗工作的基本程序,学习观察如何接待病人、关心病人、与病人交往沟通等基本技能,学生写出观察记录分析表,由教师判定成绩。②在主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鼓励教师积极开展PBL教学和案例教学,以病案讨论为纽带,实现前期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早接触。通过让学生早期、多次、反复接触临床和接触病人的实践活动,一是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接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在医学课程学习的早期阶段就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终身为病人服务的专业意识。
二、早期接触科研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独立学院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受到了特别重视。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低年级学习阶段科研训练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创新意识,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组织实施。
1.把科研活动及时引入教学之中,促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主要是在基础医学相关实验课的整合改革中增加设计性或创新性实验项目,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如在机能学和分子检测与分析等实验课中引入设计性实验,这些实验项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科研性质或课题性质,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由教师给出实验课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拟实验方案,组织开题报告,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教师随时指导实验过程并对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综合性训练,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实践,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类研究课题,或自主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尽早进实验室,尽早接触科研。一是鼓励教师提供足够的研究课题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同时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和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科技实践教学成为创新教育的有效形式。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12人次在全省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二是鼓励学生以个人兴趣和科研目标为导向,积极申报国家、省、校三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即在教师指导下从查阅文献、书写标书、申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乃至论文修改和发表等各个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近五年我院医学系学生获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支助达25项,通过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实施一系列业余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才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早期接触社会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主要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来促使他们早期接触社会。
1.积极探索校外社会实践的方式和途径,将社区实践融入本科教育的早期阶段。早期接触社区的活动包括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义务咨询等,由学院或系部组织,并选派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一般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如结合全科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必需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并以社区的流行病或慢性病实例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疾病调查的问卷设计、现场调查,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并撰写调查报告。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大力_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如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可集中联系到社会实践基地或自发组织回到学生家乡所在地进行,至少安排一周时间深入到社区、街道或乡镇医院等基层卫生医疗部门,调查当地基层卫生保健状况,了解基层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协助基层医院开展疾病预防知识宣教,到医院做义工或导医等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根据调查报告和实践表现综合评定成绩,并计入学分。
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在经过规模扩张的基础上,目前已进入内涵发展和提升质量的建设阶段,通过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施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和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实践教学模式,对实现“社会所需要和期望的医生”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
注释:
(1)张阳,牛聪等.基于临床导论课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内容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102-103.
(2)刘铁滨,符晓华,张坚松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3):191-193.
(3)申颖,张志勇,刘桂瑛等.实施“三习一育”社区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2.
本文借鉴吉尔伯特的对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的四个维度,即分配基础、分配内容、输送策略和资金筹集,利用老年人媒介接触意愿和现状的数据资料,结合现有老龄工作政策文件中有关精神文化生活的部分,从整合社会资源角度出发,试探析低成本加强住养老人媒介接触水平的策略,丰富这部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提高住养老人的“精神福利”,改善目前偏低的生活质量,实现“积极老龄化”。
一、城市老年人住养意愿和受教育程度分析
吉尔伯特认为,社会分配基础就是指将社会福利分配给社会定的人口或群体时不同原则之间的选择,即社会福利的分配对象,或称受益人。本文所研究的分配基础即老年福利机构的住养老人。根据“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的住养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具有机构养老意愿的老年人出现“低龄化”和“高学历化”特征。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08》,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分别位居媒介接触率影响因素的第一位和第三位。照此推测,在床位数可供的前提下,将迎来更多“低龄”、自理能力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目前基本的物质生活照料或将无法满足城市未来住养老人的需求。
1.机构养老意愿最强的城市老年人特征
孙鹃娟等人根据“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所作的研究《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因素分析》,以及焦亚波所作的一项针对2007年上海长风街道户籍老人的入户调查均显示,“低龄化”和“高学历化”是机构养老意愿最为强烈的城市老年人所具备的两大特征。一方面可能由于低龄老人和高学历老人易于接受新观念,不把自己束缚在“养儿防老”的旧思想内;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低龄老人和高学历老人的经济状况更好、所受社会保障更完善,使得自己能够从经济上独立,不依附于子女。城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现状和机构住养意愿的调查结果均表明,城市的养老机构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低龄老人。
2.城市老年人受教育程度
老年人的媒介接触程度与其认知功能直接相关,而认知功能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教育水平呈正相关。根据“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85岁以上的城市老年人有近一半没有上过学,而60—64岁年龄组老年人中这个比例只有5.8%,同时,60—64岁年龄组老年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逾30%,是85岁以上老年人的近4倍。因此,随着老年人口年龄的降低,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
二、老年人媒介接触情况和分配内容建议
吉尔伯特将社会福利分配内容主要分为现金和实物(物品或服务)两种形式。本文为机构住养老年人提供的福利形式是实物类,即媒介产品以及获取信息的辅助服务。调查显示,电视、报纸和广播三类传统媒介是60—70周岁老年人接触率最高的媒介。媒介需求种类也较多,不仅覆盖图书、期刊、光盘等传统载体媒介,还包括网络等新媒体。老年人的关注内容也很广泛,从了解国内外新闻时事、业余学习充电,到时尚流行趋势和休闲娱乐,不一而足。可见媒介种类的配置不仅应全面,同时也要兼顾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让老年人乐于使用这项精神服务,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1.60—70周岁老年人媒介接触现状
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08》调查数据,60—70周岁老年人每周平均接触2.21种媒介。TGI指数即目标群体指数(Target Group Index),表示目标群体中具有某一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在总体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群体所占百分比。如表1所示,接触频率高于总调查人口平均值的媒介是电视和广播,最低的是互联网,但也有2.3%,且呈后来居上的态势。
作为受众需求度日益倍增的“第四媒体”——互联网,在2008年的60—70周岁老年人总体平均接触率为2.3%,这一比例接近总体平均值的10%,且呈不断增长趋势。如表2所示,老年人上网活动多样化,其中以阅读新闻、查询各类信息和聊天交友居多,反映了老年人较强烈的求知需求和社会交往诉求。
如表3所示,老年人媒介需求倾向性指数均在90—100之间,老年人媒介使用目的性虽略低于平均水平,但仍近似总调查人口的媒介需求。这说明60—70周岁中国老年人对媒介所提供的内容依然保持了较旺盛的兴趣,体现老年人渴望了解社会、获取新知的需求。
2.老年人媒介接触意愿与认知
2007年一项对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七项精神文化服务中,将近60%的老年人至少存在一项需求,其中存在“读书读报”这一媒介接触意愿的老人占到10.49%,仅次于“文体娱乐”需求,位于第二。
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08》对阅读重要性认知系数的划分,即1=非常不重要、2=比较不重要、3=一般、4=比较重要、5=非常重要,60—70周岁老年人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系数是3.93,接近认为“比较重要”的程度。
(材料一)
市政协骆隆森主席对调查报告作了批示:《报告》写得很实,调查深入,分析中肯,所提意见针对性强,操作性可行,建议政府分管领导给予关注,协调各方给予解决,使单亲困难女职工这个弱势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
20xx年11月,为了贯彻全总、省总的通知精神,市总工会认真研究,并同市劳动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住房保障中心多次研究、协商,提出了“关于解决我市单亲困难女职工就业及生活困难问题的建议”,作为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市总工会第一次联席会议议题之二。议题的主要内容是:一、我市单亲困难女职工的基本情况;二、单亲困难女职工的特点;三、关于建立单亲困难女职工再就业救助机制及生活困难帮扶机制的建议。
建议认为对单亲困难女职工应从四个方面给予帮助:一是建立下岗失业单亲困难女职工再就业救助机制。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公共职业机构免费为下岗失业单亲困难女职工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免费办理《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可在申请小额贷款时放宽担保条件,给予扶持。二是在本市各公办(含公办民助)小学、初中、高中接受教育的单亲困难女职工家庭子女,可申请市政府给予书杂费减免,通过高考进入大中专院校且享受低保的单亲困难女职工家庭子女,建议其学费由民政部门按学年给予适当助学补贴。三是对享受城市低保和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40%,且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亲困难女职工,优先办理成都市城镇困难人员医疗补助,对患重大疾病的单亲困难女职工实行特殊门诊医疗补助。四是对无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6平方米的单亲困难女职工,可申请廉租住
房租金补贴,并优先排序解决。对涉及符合廉租住房条件对象的单亲困难女职工住房拆迁时,建议在拆迁安置政策基础上,采取一次性发放5年的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办法,专项用于购买拆迁安置房。
(材料五)
省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张宗源对“关于解决我市单亲困难女职工就业及生活困难问题的建议” 作了批示:“单亲家庭比例逐步加大,作为特殊的群体社会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其中单亲困难女职工的困难如何解决更应提到各级党政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不然会影响下一代的培养、社会的稳定。此建议很好,建议省人大内司委阅。”
(材料六)会议原则通过了市总工会提交第一次联席会议协商解决的两个议题。
关于女职工部提出的议题之二“关于解决我市单亲困难女职工就业及生活困难问题的建议”中建立单亲困难女职工再就业救助机制及生活困难帮扶机制的问题,会议议定,由市总工会、市妇联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协商研究,采取妥善措施,为单亲困难女职工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免费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培训证书〉;为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提供入学就助;为患病的单亲困难女职工提供医疗补助,用多种方式为单亲困难女职工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
这次会议情况以市政府成办发[20xx]166号形成〈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市总工会第一次联席会议纪要〉。
(材料七)
20xx年7月,市总工会和市妇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房管局联合行文,以成工发[20xx]12号文下发《关于对我市单亲困难女职工实施再就业援助及生活帮困的意见》。意见明确了援助帮困对象及范围;援助帮困内容及申报程序;援助帮困办法及组织领导等。《意见》要求各级工会要建立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单亲困难女职工档案,按照《成都市单亲困难女职工建档审核表》填报,以摸清底数,掌握实情,作为我市再就业援助和生活帮困的重要依据。
(材料八)(材料九)(材料十)
20xx年“三八”节,市总工会举行了关爱单亲困难女职工送健康活动,为100名单亲困难女职工免费进行了妇科体检。
人口老龄化:世界性问题
1982年,联合国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首次界定了人口老龄化标准。该标准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超过7%。
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公布的报告《世界人口图表》(2015版)中显示,2015年世界人口12%为60岁以上人口,2020年之后世界人口年龄结构趋势中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在我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2016),“在以后的25年里,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全人口中的构成比预计将增加一倍以上,将从2010年的12.4%(1.68亿)增长到2040年的28%(4.02亿)。相比之下,法国、瑞典和美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从7%翻番至14%分别用了115年、85年和69年。在不远的将来,60岁的中国老年人有望比他们的父辈寿命更长。2013年中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2260万,到2050年,该数字有望提高到4倍,达9040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龄老年人群体。”
什么是养老社区?在国外文献中,最早界定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1887),他在其著作《社区与社会》(GemeinschaftandGesellschaft)中研究社区的变迁,认为社区是由生活共同体、情感主义、传统主义等要素组成;社区人群是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具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
我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社区老年服务工作》中认为,社区服务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福利性,以维护老年人基本权益为根本出发点,在服务价格和服务运营中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承受力,政府给予补贴或者购买服务,同时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福利性是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出发点。
二是地域性,社区是社会基本单元,人们共同居住在一个区域,共同使用这个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
三是多元性,社区养老服务是将本社区内全体老年人作为服务对象,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要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不仅要在物质上,更要在精神层次上经常关注老年人的需要。
社区养老服务是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社区养老服务在国外被称为“社区照顾”(CommunityCare),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英国提出,当时针对养老机构照顾高昂的成本、对老年人自由的约束、封闭管理等弊端,提出“去机构化”运动,通过社区照顾来协助老年人度过晚年生活,实现“就地养老”(AginginPlace)。外媒报道,社区照顾这种模式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有人性化、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与成本效益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是老年人居住在家里,由社区上门提供服务,或者在社区开设诸如老年服务中心、日托服务、健康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让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社区和家庭环境中。
国际社会在此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表率。82年联合国在第37届大会上,通过《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提出“社会福利服务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并为老年人提供范围广泛的预防性、补救性和发展性方面的服务,以便让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的家里和他们所在的社区里尽可能过独立的生活,继续成为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有用的公民”。
英国政府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积极推进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先后颁布了《福利白皮书》(1989)和《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1993),让年老、神志不清的老年人或因疾病身体功能受损的老年人在家里或“接近家的环境”中得到应有的照顾。受英国社区照顾养老方式的影响,西方国家在解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注重发挥社区的优势,培养社区养老服务专业服务人员,社区养老成为老年人首要的选择1。
国际养老社区面面观――日本
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有资料显示,据2005年的日本总务省国情调查报告,截止到2005年10月1日,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日本总人口的21%,而日本的少儿人口比例却只占到了13.6%。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日本政府建立了以年金-医疗-护理为核心的老年福利体系和以家庭养老为中心、以社区养老服务为补充的老年服务模式。该模式有助于帮助老年人健康、愉悦地度过晚年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让家庭其他成员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地工作。
日本市级政府设立社会部,并由社会部全面负责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社会部下分设各科室,包括社会福利科、福利计划科、保险医疗科、老人福利科、老人之家等,能够有效地全面掌握市内各区域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情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资料。日本社区提供多重服务,内容丰富,老年人及家人可根据需要选择一项或多项。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服务于老年人:
【关键词】 社区服务中心; 糖尿病; 调查
Investigation on diabetes patients of Linfen community healthy service center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morbidity of diabetes patients, the drugs they took and the complications they had among the out-patients in community healthy service center. Methods 410 diabetes out-patients who consulted during June to September in 2005 were surveyed.Results 70.49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hadn’t their blood sugar under control.Conclusion There was a rise in diabetes morbidity, sulphonylurea was the chief drug among the used.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y service center; diabetes; survey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上海市社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糖尿病患病率为7.8%,因此,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显得尤其重要。根据2005年6~9月上海市闸北区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糖尿病患者就诊410例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是上海市闸北区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患者,410例糖尿病调查门诊登记,调查表,调查员审核,并且电脑统计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门诊410例糖尿病患者男132例,占32.2%;女278例,占67.8%;年龄分布60岁以下105例,占25.6%;60岁以上305例,占74.4%。
2.2 血糖 门诊410例血糖情况调查,空腹血糖在5.9mmol/L有60例,占14.6%;空腹血糖8.0mmol/L者124例,占30.2%;其中血糖理想控制及一般控制121例,占29.51%;控制不良289例,占70.49%。
2.3 糖尿病服药情况 410例中能坚持服用降糖药有345例,占84.2%;不能坚持服药有25例,占6%;仅靠饮食控制血糖,不愿接受药物治疗者40例,占9.75%。
2.4 服药种类情况 口服磺脲类163例;口服双胍类108例;口服α-糖苷酶抑制剂19例:联合服药磺脲类+双胍类137例; 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12例, 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7例;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4例;口服其他类降糖药为34例。
2.5 糖尿病合并症情况 糖尿病伴有高血压病196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134例;糖尿病伴眼底视网膜病变42例;糖尿病伴血管神经病变31例。
3 讨论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人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需求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健全,更多疾病特别是常见病、慢性病诊治在社区[1]。根据2002年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闸北区现有糖尿患者至少2.1万例。故掌握社区糖尿病的基本情况以及糖尿病防治工作计划,开展社区人群健康教育,促进社区人群形成健康行为,帮助社区人群正确认识糖尿病,使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自觉培养关心健康态度,显得尤其重要,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刻不容缓[2]。
糖尿病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遗传因素,同一家族中几人发病,故如何对高危人群管理干扰治疗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关键,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3]。
调查了解目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者占大多数,故如何在社区开展糖尿病管理,健康教育。临汾社区老年大学授课、板报宣传、社区咨询及健康指导,宣传教育糖尿病自我监测血糖,合理膳食是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最有效的措施。
调查了解到,目前糖尿病患者选择的降糖药物,最常使用仍为磺脲类降糖药,在不少糖尿病患者中服药还是以单味药,不愿接受胰岛素治疗者占一定比例,有部分人对糖尿病认识不足,对糖尿病并发症知识不了解。
通过调查明确今后社区工作中,如何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管理,提高广大社区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保健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
【参考文献】
1 鲍科臻,周澹明.宁波市海曙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情况调查.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118.
【关键词】 社会责任内涵;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单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的企业行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成为政府、学者和企业日益关注的焦点。三鹿毒奶粉事件后,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尤为关注,因此科学、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绩效显得尤为迫切。
企业社会责任是在企业经济实力所能承担的范围内,通过各种制度或行为对社会和相关利益群体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目的是保证这些群体的正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这些相关利益群体包括股东及债权人、政府、消费者、所在社区及公益性、员工。行为或制度包括法律、法规等强制性的,也包括一些自愿的行为。
一、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的内容及履行绩效评价指标
(一)对股东及债权人的社会责任内容及履行绩效评价指标
根据“受托责任观”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让其资产保值增值,对债权人的责任体现在保障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将企业的偿债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由于上市公司往往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而中小股东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尴尬境地,特别是近年来上市企业披露虚假信息或者隐瞒信息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构建如下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披露虚假信息或隐瞒信息被公开谴责次数。(见表1)
(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内容及履行绩效评价指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对企业承担着服务和监督的责任。企业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这是企业对政府应履行的基本责任。具体而言,作为企业,首先要自觉纳税,不偷税漏税、非法避税、不生产仿冒伪劣产品、不违章作业。其次,积极响应国家的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因此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遵纪守法,特别是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税法,保障国库收入。构建如下指标:资产纳税率、税款上缴率、罚项支出比率、税收增长率。(见表2)
(三)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内容及履行绩效评价指标
消费者是企业产品的购买者、享用者,因此企业对消费者的首要责任就是保证提供的产品是安全可靠的。若企业提供的产品对消费者的身体具有损害或者存在安全隐患,则消费者可就此提讼,要求赔偿。其次企业对消费者责任体现在消费者具有知情权。要求企业在对产品进行宣传时,不能夸大产品的功效,更不能对产品的不足之处进行隐瞒或者只字不提,否则就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对消费者的责任首先体现在产品质量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其次是客户对其相关服务要满意。构建如下指标: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不合格曝光次数。(见表3)
(四)对所在社区、公益性社会责任内容及履行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必须对所在社区的居民、环境等方面负一定的责任。如应当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此外企业的生产经营可能会影响所在社区的环境,如排放污水、废气,产生噪音,泄露有害物质,引发地质灾害等危害居民生活的行为。因此企业应当对所在社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对社会公益活动所负的责任最为广泛,同时这种责任也是基于传统道德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等等,因此企业对所在社区及公益性的责任体现在环境保护及企业相关的公益性捐助。构建如下指标:捐赠收入比率;单位营业利润资源消耗率;成本降低率;环保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见表4)
(五)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内容及履行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可以归纳为:基本保障责任、就业教育责任、参与管理责任。基本保障责任是指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不应以为员工提供工作为由损害员工身体、心理的健康。就业教育责任是指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和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参与管理责任是指企业要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因此对员工的责任首先体现在员工安全要有一定的保障,其次要投入经费保证员工拥有再学习的机会。因此构建如下指标:员工教育、培训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员工安全事故发生次数、福利及劳保费用占收入比重。(见表5)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根据对社会责任履行绩效评价的分析,多级递阶层次结构的最高层为社会责任履行度,中间层从股东及债权人、政府、消费者、所在社区及公益性、员工五个方面出发,以五个方面所构建的指标作为方案层。
本文表1-表5中对社会责任履行度(A)的影响程度指标主要来自问道网(),通过对乳制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问卷调查发现,乳制品企业应当承担责任的群体中,依据其重要程度依次排序,分别是顾客、员工、环境保护、社区、企业股东、政府等。此外,参考了《2010年3.15中国婴童行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发现产品质量合格仍旧是社会责任领先企业的最主要体现。
本文采用方根法,为了保证应用AHP得到的结果基本合理,须进行一致性检验。定义一致性指标为CI= ,当判断完全一致时,有λmax=n,此时CI=0。CI值越大,一致性越差。但随着n的增加,判断误差就会增加,因此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见表6),用更合理的随机一致性指标CR=CI/RI来判断一致性。一般情况下,当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根据表7-表12所示,所有判断矩阵CR
在计算了各级要素的相对重要度之后,即可从最上级开始,自上而下地求出各级要素关于系统总体的综合重要度(见表13),即进行层次总排序。
对目标Z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CI总= CIi=0.0071,RI总= RIi=0.3803,CR总=CI总/RI总=0.0071/0.3803
=0.01867
确定各指标(C1-C18)的权重后,便可以对各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评价,评价函数为:Zu= aBjβBj,其中aBj是第j项指标对应的组合权重系数,βBj是第j项指标各个企业的数值或评分。依据上述模型对乳制品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绩效作出评价。
【参考文献】
[1] 赵 杨,孔祥纬.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分项评价模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8-55.
[2] 路秀平,任会来.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J].会计之友,2010(12):87-88.
[3] 刘文纲,梁征伟,唐立军.我国零售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