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院会计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会计的核算就是以这个为中心展开的会计核算。而医院会计的核算主要对公立医院的核算,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它的投资人是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公立医院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相比较于企业会计核算中的经济利润,采取的是结余科目,结余科目是净资产内容中的一种。医院会计设立了“待冲基金”科目,他主要是用来核算国家投入医疗的专项财政补助,用于医疗的成本,科学研究项目收入构建不动资产、无形资产、或者是购进医疗卫生用品等,等待计提资产折旧、摊销或者是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是予以冲减的资金,以便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在以前的医院会计制度核算的方法下,用财政资金购买资产时形成支出。而反应的是预算支出,无法对资金计提折旧。医院会计新制定的核算方法,把计提折旧存到“待冲基金”中,只有在资金被撤销时才能使用,不再把这部分加入到成本当中,变成了待冲基金。医院会计采取这样的方法,医院就能够区别出资金是由财政资本形成的,还是由非财政资本形成的,利用“待冲基金”不仅能对财政资本形成的管理,还能够体现出预算信息。
医院会计与企业会计是不同的主体,他们的工作活动也不一样,因此,他们的收入也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于企业会计制度来说,收入主要是企业在商品的售出,提供劳力以及让渡资金的使用权等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的总收入,它主要包括主要的业务收入和除业务以外的其它收入。而医院会计的核算收入主要是医疗收入、国家或者是地方财政给予的补助、科教研究收入、以及其它项目的收入。为了为医院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把医疗收入、科教研究收入等进行了分类管理,科教研究也进行了收入和支出管理。
企业会计设置了资金减值科目核算资金可能出现的减值。这种方法规定企业应该制定一个时间表或者是在年末的时候,要全面的核查企业中各项的资金,在进行核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慎重,对各项资本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是损失要进行合理的推测,要对可能出现的资金的损失进行资产减值准备。各个企业要对计提各项资金减值的准备,虽然好做好资金减值准备,但是进行计提秘密准备。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计提秘密准备的,就把计提秘密准备当成是重大的会计错误,并还要采取的一定的方法改正这种差错,在会计报表标注中还要说明出现事项的性质、调整的资金数,以及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这是企业会计的规定,而医院会计制度,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对资金可能出现的损失规定计提减值的准备。
我国企业会计现在执行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鞋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法》是我国会计的基本法,其它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得与它相抵抗。《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会计工作内容的规定,会计工作的内容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这一准则有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对于我国而言,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对于会计核算的规定。《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主要是用来衡量和指导特定行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规定和便准。明确规定了各个行业应用的会计科目以及报表。只能选择一种使用,不能对其交叉使用。对于医院会计的制度主要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基础。
医院规定了在一年结束的时候,要全面的检查医院的医疗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对于时间过长的,无法收回的医疗款,依照有关规定批准后,确认无法收回的医疗款项,记为“坏账准备”。对于已经转销的以后又收回的,按照实际收回的资金额计入该账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借记“人行存款”等。它们属于直接转销发。企业会计也规定了计提坏账准备,但企业会计对其采用的是备抵法。备抵法是指把可能收到的款项坏账考虑在内,按照一定的时期,估计坏账可能出项的损失,把它计入所用费用,与此同时,建立一个应收款项的准备账户“坏账准备”科目,突出应收款项的可变化的净产值。备抵法的有点是能够把不能回收的资金及时当成坏账损失处理计入费用,防止企业出现虚假利润;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上显示应收资金的净产值,能够使报表使用者了解真实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情况;也有利于企业资本的周转,提升资金额的使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虽然医院会计与企业会计都有解决计提坏账的准备,但是它们的核算方法是不同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对于以前的医院会计报表来讲,是没有现金流量表的,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重视了资金流量的管理。企业的会计报表中资金流量主要包括包括三部分:现金流量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医院会计的现金流量与企业会计的现金流量所属的主体的不一样,对于资金流量的表现方式也是不相同的。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一切财务管理工作,都需要一套可靠的管理制度,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第一步,就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建立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重点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管理层必须全面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需要开展外部风险的控制工作,通过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可以加强高层管理人员对医院整体情况的了解程度,也可以提高医院管理政策的改变速度。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内部员工观念培养工作,通过会计人员内部培训活动,帮助医院内部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完善的管理政策,可以提高医院所有人员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了解,防止因为个人因素使内部控制工作出现问题。而且,将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相互结合,也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果,而且对提高医院稳定性也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人员管理水平在建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结合新财会规定,根据制度要求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工作的推广与实施,必须符合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并且结合医院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出全面的内部控制系统。完善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内部人员的管理水平,通过可靠的内部监督制度,督促与指导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通过组织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且配合有效的人事管理方法,使财务人员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领导层需要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道德水平,在发生违规现象后,必须严惩违规人员。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将相关责任明确到个人,领导层必须明确个人需要负责的工作义务,建立起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医院可以顺利开展控制工作,并且采取高度透明的信息管理方案,实现信息的透明与公开。
(三)阶段式完善控制体系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需要包含五个阶段,分别是环境控制、经营控制、风险控制、信息沟通、监督审查,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需要围绕这五点进行完善。在初步建立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医院所处环境,明确不同部门的管理关系,通过合理的协调与安排,使医院管理结构得到优化。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使医院获得更高社会、经济效益,也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每家医院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所以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发挥出内部控制的高效性与灵活性,设计出符合医院发展目标的控制体系,建立起适合医院发展的控制体系。领导层必须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实施工作,明确划分各级机构的相关职责,并且在制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时,需要选择对医院实际情况非常了解的专业机构进行设计。在制定相关体系时,需要积极咨询相关机构,了解不同部门的实际需求,联合内部审计部门,完成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管理工作,为内部控制体系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整理财务管理报告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准确的数据作为支撑,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加强报告的书写与整理工作,通过内部控制报告,可以精确反映出某一时段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效果,也可以反映出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方法与实际内容。通过准确的数据报表,可以判断出内部控制体系的实际内容,及时反映出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层可以直接根据反馈的资料,采取适当的解决措施,避免医院出现较大损失。通过财务报告,可以帮助其他机构了解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并且对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内部控制体系更加科学、规范。通过详细的内部控制报告,可以帮助医院提高运营效率,也可以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帮助医院制定风险控制规避计划,提高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在审计内部控制体系时,需要采取多种审计方法,降低内部控制发生风险的几率,根据会计体系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性与缜密性,通过合法的内部控制体系,完成医院战略发展目标。
二、结语
新时期,伴随着医疗改革的大力推进,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也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会计基础工作作为医院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包含的内容十分多样,小到医院保安、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管理,大到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制订、医院各项收支的核算与控制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由于牵涉的面比较广、内容多且十分繁杂,会计工作的完成质量也关系到医院的财务管理和整体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此外,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医院的医疗及药品的成本预算、医院流动资金管理等传统的财务管理内容,而是逐步向着完善的财务分析、内部会计控制等全效性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发展,而要促进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积极夯实医院会计基础,加强现代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
二、目前我国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事业的大力发展,现代医院为构建科学、完善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以期能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更为完善、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近年来,国家相继通过出台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规范内容进行规定,各大医疗机构也纷纷将会计基础工作设置成医院财务管理的日常内容之一,并积极组织医院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业务技能的培训,为改善医院会计基础工作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在不断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完善的医院会计基础工作体制相比,目前我国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三、我国医院会计基础薄弱的表现
1.医院财务分析制度得不到落实
目前,国内一些医院虽然在财务制度的建设有一定的成效,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医院财务分析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医疗活动过程中却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来执行。部分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只出现在医院的年度财务总结报告中,在医院的各个季度财务报告总结报告以及医院各个部门的分项财务报告中却没有提及。医院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对医院财务预算的执行和完成缺乏系统的对比分析,进而不能根据收入和财力的可能安排预算,保证医院各部门的预算收支平衡。医院财务分析不到位,无法发挥其既有效应,从某一方面来说,医院的财务分析制度的形式意义大于其实际使用意义。
2.医院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化
(1)医院的原始凭证欠规范
目前,我国一些医院在取得原始凭证的操作过程中缺乏规范性,不能满足国家相关政策法律对医院取得原始凭证的规定。医院取得原始凭证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原始凭证的填写不规范、填写内容不完整、相关的手续不齐全、原始凭证的内容过于简单、有的原始凭证甚至都不是正规的凭证单据或者其它不相干的票据、医疗费用的报销手续也不太规范等。
(2)医院记账凭证不规范
一些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由于对相关的经济事项不清楚,编制记账凭证时就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现象。例如将分属不同部门业务的事项信息记录在相同的会计凭证上、科室录入信息有误、现金流量标注不准确等,使得一些会计信息混乱,不仅增加了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使得医院的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地反映医院的经济业务往来。
(3)会计电算化的档案信息管理不规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现代医院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在医院会计档案的管理方式上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会计档案的存储、查询、管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会计档案的保管环境的要求也比过去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会计档案环境标准也相应地提高了。从目前来看,医院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会计档案信息的收集不及时,相关的档案信息不能及时归档;二是对会计档案的保管不善,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效率。
3.医院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也必须加入市场竞争,这就使得医院越来越重视经营业务管理,而对于医院内部的会计核算却不够重视。绝大部分医院虽然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来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但是由于医院管理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医院在实际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完成登记账簿的工作,从而造成账实与账表内容出现偏差的情况出现,这也极大地影响到了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部分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采取的手法随意性比较大。而部分医院财会人员的业务操作不熟练、对相关的会计科目了解不是很清楚,在对医院的收支账目以及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等项目的会计核算时,缺乏精准性,使得账目与医院的实际财务状况不相符,最后可能会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4.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配备存在问题
现代医院会计基础工作要求相关单位应当根据单位内部对会计业务的需求来设置与其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财务会计机构,并且配置相应的具有专业财务知识技能的人员队伍。目前我国一些医院虽然都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设置医院财务会计机构和财务会计人员。但是,医院所配备的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医院的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的会计理论知识,也不能熟练掌握财务核算、预算编制等专业技能,医院财务会计机构对财会人员的管理也不是很规范,这给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现代医院的经济业务管理。
5.会计监督力度薄弱
一部分国内医院虽然对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做的比较好,但在医院内部的会计监督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例如,有的医院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医院的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的职能没有完全分开,医院的审计人员常常是由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其他财务人员)来兼职,这种财务管理与会计审计混在一起的医院会计监督模式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务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
四、加强现代医院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1.加强医院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
医院会计信息是保证医院财务管理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为了保证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就要切实加强对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医院领导层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和了解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对促进医院财务经营业务发展、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在确立了这个认识基础后,医院领导还应该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给予积极的指导,对医院财务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进行监督,进而能够通过医院上下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医院会计基础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加强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实现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除了要提升医院财务会计人员的认识能力和职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对医院会计基础管理规范、准则等进行不断完善,努力实现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不断地提升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努力将医院会计基础工作落到实处,有效规范医院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内容等。通过这些措施来实现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进而达到有效改善医院的经营环境、推进现代医院不断发展的目的。
3.建立健全医院会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的会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主要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落实:(1)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统一性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单单是进行电算化操作,减轻医院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而是应该努力规范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对会计档案实行统一管理,保证医院会计档案的收集、存储、管理和运用的实效性和统一性,规范会计核算,保证会计核算的统一性。(2)加强对医院经济数据的分析,为医院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形成每个季度召开医院财务活动的院级例会的惯例。在会上,医院和各部门从医院的医疗活动、经营业务和医院财务等多个角度分析医院在本季度的经济效益情况,并通过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会计分析和主要医院季度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反映出医院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经济风险。进而根据问题来寻求对策,对症下药提出在今后的工作要求相应的解决方法,这对于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医院经济运行质量和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4.努力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制约着医院财务基础工作的开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医院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医院需要根据其内部财务人员的基本状况和素质水平,来组织相应的专业培训和外派学习等活动,帮助医院财务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此外,医院财务人员自己也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学习新的财务管理办法和手段,为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5.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医院的内部监管
1.适用范围的不同。
在新会计制度中,将城市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活动、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充分考虑在内,已经有别于一般的医院。在旧的会计制度中,主要适用于综合、门诊部(所)专科医院、卫生院、疗养院等,而新医院会计制度中的适用范围包括了在我国境内的所有各级各类具有独立核算能力的公立医院,主要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等,并不包括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这些基层卫生机构的业务活动、资金管理等都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
2.会计核算基础的不同。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对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明确规定,除了采用权责发生之外,均可以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规定的一般原则与本制度规定的原则来进行。即:医院的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既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也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体现出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的特殊属性。在新医院会计准则中则规定:医院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这样的规定彻底消除了在过去医院会计核算中的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使得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事项了与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统一。
3.会计科目的不同。
新医院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资产类会计科目新增了:应收医疗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预付账款、库存物资、在加工物资、短期投资、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等科目,同时还取消了开办费这一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主要增设了:应缴款项、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付社会保障费、应交税金,同时缩小了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核算范围。对于收入类会计科目,将“医疗收入”的核算范围合并原来的“药品收入”科目,并在“门诊收入”、“住院收入”这两个一级明细科目下增设了“卫生材料收入”、“药品收入”、“药事服务收入”、“结算差额”等二级明细科目。
4.财务报告体系的不同。
就得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医疗收支明细表、收入支出总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在新的医疗会计制度中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业务收入支出明细表、财政补贴收支明细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与旧的会计制度相比,新的会计制度进一步改善了医院财务报告体系,增加的现金流量表、财政补贴收支情况表、成本报表等与我国的企业会计报表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可见,新会计制度显得医院财务报告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医院的经营成果与真实的财务状况。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现代医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走进市场参与竞争,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精细化的财务管理、科学的财务报告将是全面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面临着新的挑战。
1.新财务会计制度为医院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
随着我国医院性财务会计制度的深入实施,对医院的领导层、财务人员都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将医院定位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并对医院的属性与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即: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具有经营性质的经济实体,这种双重属性的定位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为解决我国老百姓看病难问题奠定了基础。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大部分医院的院长都是习惯于别动的接受医院的财务信息,并没有真正领悟到新财务会计制度的修订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深刻内涵。例如: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要求我国的三甲医院必须实行总会计师制度,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医院领导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不够透彻,很多医院并未真正落实这一规定。可见,新财务会计制度给医院的高层领导者带来的是思想上、理念上、认识上的巨大冲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医院的领导者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言,新财务会计制度不仅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企业经营的理念,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工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精细化提供保障与数据依据。
2.新财务会计制度凸显出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我国的公立医院必须充分发挥其公益属性的特点,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全面降低社会平均医疗成本,切实解决我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这也就对我国的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实这也是我国医院追求健康、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医院预算工作中,财务部门的主管领导与医院的高层一拍脑袋就决定了本医院的预算规划,根本不要求其他职能部门参与。而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要求医院在今后必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这也意味着医院的预算管理将更加严格、更加科学,医院的所有收支都将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对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更加清晰、科学,预算管理也更加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将实现全员参与的新局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统一了成本核算方法使财务数据更加真实,更具有可比性。例如:在心财务会计制度中对“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分别从功能、性质两方面进行了剖析。
3.新财务会计制度将对医院的业务系统进行重新整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医院已经基本实现了HIS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的使用与推广。这些系统在对医院业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系统是比较分散的、各自为政,无法适应新财务会计制度于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因此,在新形势下,各医院必须以此为契机,加快医院业务系统的整合工作,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医院全面推进ERP系统,更好地适应新医改和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需要。
4.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新实施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明确的规定了工作的方向、工作的目标,也能够在提高全体员工财务风险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医院的各科室、各部门都必须严格的遵循财务预算指定的标准,一定要将各职能部门、各科室的支出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将财务风险的意识渗透到医院的每一位员工心中、每一个科室、每一个职能部门,以及医院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总结
相对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借鉴了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经验和国际惯例,是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重大改革。它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医院会计同国际惯例接轨,迈向医院会计现代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其简要内容如下:
1.1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五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改变了过去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大类的划分方法。
1.2重新划分医院的收支,加强了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将医院收入划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与收入分类相对应,将医院支出划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专项支出和其他支出。取消了过去的制剂收支,将制剂的增加值列入药品进销差价,避免了医院制剂造成的虚收虚支。
1.3医药分开并实行成本核算。由于医院的经济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医院的支出应主要通过医疗服务收入来弥补,而不能依赖出售药品来弥补,将医疗及药品收支分别管理,分开核算,对医疗服务和药品消耗分别实行成本核算。
1.4药品收入实行超收上缴。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盲目增长,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负担,克服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对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超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药品收入总额,按规定上缴卫生主管部门,使医院逐步回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正常轨道上来。
总之,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作为对原有制度的完善和补充,在它颁布实施以来,对于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现行制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2.1适用范围不符合医院划分: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大批非公有制医院应运而生,特别是民办的或慈善机构兴办的医院。非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如何进行,特别是非公立的非营利医院应该执行什么会计制度,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
2.2会计科目设置不足:医院目前的角色定位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营性质日益突出,而现有会计科目设置不全面,支出类目级科目30余项,下设明细科目达50多项,主要是为了满足预算管理和改革的要求,由于大部分的医院已成为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虽然财政预算给予一定补贴,但其所占医院支出比重逐步下降,使之不能有效的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不能满足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开展成本核算的需要,所以必须增减调整。
2.2.1增设“累计折旧”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通过“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进行核算,且不备抵固定资产。该核算方法:虚增资产,使医院净资产不实。其账务处理为:购置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同时,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等,贷记:固定基金。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医疗支出——一般修购费等,贷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固定资产在购建后都会存在有形或无形损耗而减值,经现行制度上述处理后虚增了净资产。
2.2.2增设“财务费用”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借款利息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为了规范借款的费用支出,合理反映借入资金的利息负担情况和合理评价资金的利用效益,应把原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在“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归并到“财务费用”一级科目中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2.2.3增设“投资收益”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对外投资收益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不能单独在业务收支总表反映,不利于对投资收益的评价,也不利于对投资收益的监督。从规范对外投资收入核算,应增设“投资收益”一级科目进行核算。
2.2.4对“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核算进行调整与设立一级“财政专项补助收入”科目。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内容包括2个二级明细(财政正常补助收入和财政专项补助收入)科目。调整后的“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核算内容仅限财政正常补助,不再包括财政专项收入的核算内容。设立一级“财政专项补助收入”科目。单独反映财政专项补助情况,同时取消“财政专项支出”科目。对拨入财政专项补助时的账务处理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财政专项补助收入,使用专项资金购建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同时做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借记:财政专项支出,贷记:固定基金。财政专项补助收入,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2.2.5增设“医疗事故赔偿基金”科目。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发生的医疗赔偿只有在经济赔偿发生时列入“其他支出”科目。制度订立时我国医院医疗纠纷赔偿事件发生很少,即便发生金额也较低,对医院当期损益影响不大,所以制度未涉及抗风险的财务保障问题。随着新医疗手段的不断开展以及医师技术服务的不到位造成医疗差错屡见报道,加之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引起医院赔偿事件时有发生,而且金额巨大。不考虑医疗事故可能导致经济赔偿的财务风险,必然导致财务支出和净收入违背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反映。因此,增设“医疗事故赔偿基金”科目。
2.2.6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同时做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借记:专用基金等,贷记:固定基金的分录。将固定基金的期初余额减去评估固定资产净值后转入“事业基金”,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之间的差额计入“累计折旧”科目。
2.3会计核算的内容不足。
2.3.1医院成本核算不规范。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对医疗收支,药品收支实行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会计核算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尽管《医院财务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包括医疗成本核算和药品成本核算。成本核算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但只是从原则上对如何进行成本核算作了笼统的规定,而医院会计制度并没有对医院成本项目核算方法,成本支出范围等做出明确规定,造成成本项目五花八门,标准不一,支出范围无章可循,人为操纵,调节收支结余,成本核算信息不实,失去了行业可比性,使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失去客观和公开的参考依据。其不足表现为: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对医疗收支,药品收支实行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会计核算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支出科目设计难以满足医院成本核算的需要,对医院成本项目核算方法,成本支出范围等未做出明确规定,造成成本项目五花八门,标准不一,支出范围无章可循,人为操纵,调节收支结余,成本核算信息不实,失去了行业可比性,使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失去客观和公开的参考依据。其不足表现为:
(1)只计算医院和科室损益,未开展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如病种成本和单位服务成本,若要计算必须开展专项研究。
(2)费用分摊缺乏分摊基础:各个医院在对管理费用,成本中心的费用等如何分摊到科室成本中,由于分摊标准不统一,都执行各自的分配方案,多以收入、人数、人次为分摊基数,没有根据实际的资源耗费作为分摊基础,从各个医院报表数据看,无法横向比较,不能如实反映哪个医院管理水平好坏。
(3)无法提供管理决策信息:现行医院成本制度着重成本计算的结果而非过程。并未讨论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所以不易显示资源的使用,配置与效率,不能提供运营收益情况,无法提供非财务信息,无法合理显示部门绩效并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无法提供绩效奖励的基础信息:目前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已普遍开展,医院先行垫付医保患者医疗费,医保部门实行按定额同医院结算费用,患者费用超过定额,医院要承担超支费用。因此医疗机构不再是做的越多,赚的越多。医院必须适当的利用医疗资源及精确地控制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才能获得利润。[2]
2.3.2计提坏账准备的不合理。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金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这是为了解决医疗欠费问题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医院正确核算收支结余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认为,这项规定尚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2.3.2.1应收在院病人医院费科目余额包含预收医疗款,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去预收医疗款的净额才是医疗欠费。因此,坏帐准备的计提基数应为:“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预收医疗款加应收医疗款之和。
2.3.2.2医院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的3%~5%计提坏帐准备,而企业按3‰~5‰计提坏帐准备,医院与企业相比大10倍,使医院经济负担过重,易使国有资产流失,因而应降低计提比例。而且。医疗欠费不是医院经营失误造成,更多是社会原因造成,政府有责任解决这一问题,在医疗收费末提高到按成本收费的情况下,政府仍应负担一定的医疗欠费。
2.3.2.3在年末计提坏帐准备,会造成年末当月的管理费支出增大,并不能真实反映每月的费用支出。因此,坏帐准备应每月按实际应收医疗费进行预提,年末调整,多减少补,以保证医院经营效益的准确性。
2.3.3医院药品核算有一定局限性。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统一了药品核算方法,药品购入后一律变为零售价,保证药品价格在医院的统一,简化了药品入,出库的核算手续,药品折扣直接计入药品进销差价,避免了药品收入的虚假性。但在药品实际工作中,由于药品价格政策变动频繁,药品折扣方式也不再是影响药品收入虚假性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对药库药品按零售价计价,而科室,制剂室领用药品,都要核算进价和零售价,药库盘点也要按进价和零售价核算,否则影响药品综合进销差价率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药品成本的准确性。
2.3.4未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未规定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医院在经营过程中所购置的各种材料物资(药品,库存物资,固定资产)都随市场价格的波动而动,各种物资存放在医院的减值风险巨大。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完全实行“零库存”不现实。不计提资产减值违背了核算为管理服务的原则,也不符合谨慎性要求。
2.3.5无形资产核算不具体。医疗服务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其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医疗技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医院信誉。为了提高竞争力各医院每年都开展大量能够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其费用较大,如果不将其资本化,直接反映在当期支出中,其收支结余不真实,违背配比性和可比性要求。从十六大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后,医疗行业的合资,合作逐渐增加,医院使用设备,技术进行合作外,还可用良好的信誉作为合作资本。但现行制度未能对无形资产具体化,医院进行具体操作,无法进行。
2.3.6负债反映不全面。专用基金中的福利,住房等基金。它从医院内部形成后,已成为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将其放在净资产大类中,属所有者权益性质。实际上,它并非医院所有者可自主支配的资金。这种应当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和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等方面的专用基金,对医院来讲,实际上是一种负债。因此,应在负债中反映。
2.3.7净资产不实。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的净资产是指医院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据此所述,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使用了固定资产等于固定基金的恒等式,因此,将固定资产中的水分实实在在地反映在属于净资产的固定基金中。同时,将应列入负债的部分专用基金(如住房基金,福利基金)亦列入了净资产中,造成了净资产的不实。
2.3.8奖金发放问题。现行制度取消“职工奖励基金”、“院长基金”和“业余服务收入提成”明细科目,取消了旧的奖金发放办法,但对奖金的计提和发放没有作出新的规定。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如下问题:不管医院经营效益如何,或盈或亏,均可随意发放奖金,很容易造成分光吃光,使国有资产流失,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而[2008]13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陕西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暂行意见》虽然限定了奖金总额为绩效工资的40%,但未充分考虑各医院目前的运营差别,阻碍了职工积极性,影响了医院的快速发展。前一种体制放的太开,造成混乱。而后一种规定又管的过死,制约发展。探索两方面兼顾的办法,成为当前公立医院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3.9药品“核定收入、超收上缴”问题。新制度规定,医院药品收入实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这是国家治理整顿药品市场的重大措施。但由于对药品收入比例没有具体规定,使各地难以正确贯彻执行。笔者认为,各地主管部门应根据各类医院的不同情况,合理制定药品收入比例的标准,不能摘一刀切,并且实行分步到位,逐年下降。目前,综合医院按下列比例较为合理: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设备简单,医院收入少,业务收入主要靠门诊药品销售,因而药品收入比例可相对高些,可定在50%~70%;二级医院(县级医院和城市小医院),医疗设备一般,可定在50%左右;三级医院(大中型医院)高、新设备多,医疗环境好,医疗收人高,可定在45%以下;专科医院可根据不同病种的用药情况来确定。2.4会计报表体系不足。
2.4.1报表体系不完整。医院会计核算采取权责发生制,以反映当期的收益和费用。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主要报送报表有主报表3个“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基金变动表”。辅助报表2个“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1个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些报表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医院财务明细状况,但是作为报表体系,少了反映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的现金流量表,无法及时有效的分析医院的业务活动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评价现金运转效益和效果,及时进行经营决策。借鉴国外非营利性医院财务报告体系经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尽管实施的医疗保证制度各不相同,但是,财务报告体系却存在共同特点。以澳大利亚为例,其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包括3张财务报表和1张报表说明书:①经营状况表。相当于我国医院的“收入支出总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医院经营的收支情况。②财务状况表。相当于我国医院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一定时期内医院资产,负债,权益的全貌。③现金流量表。反映提供卫生服务以及相关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支变动情况。目前我国医院还没有编制这类报表。[2]
2.4.2未制定医院主体及所属分枝机构会计报表合并事宜。在现行《医院财务制度》第五十五条规定“医院举办的非独立核算分院的收支是医院财务收支的一部分,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应与医院合并编制财务报告。”这一规定明确了非独立核算分院的财务报告应与主体医院财务报告合并编报。但具体如何合并编报,未做规范,对非独立核算产业如何编报也未提及;对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怎样编报,更未给出解答。
2.4.3业务收支明细表问题。现行制度的“业务收支明细表”,横栏取消了“管理费用”项目,将“管理费用”的所有纵栏支出项耳每月直接摊入“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在加工材料”相关项目内,“管理费用”所有的明细支出项目全部消失,这就不利于对管理部门的费用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监督及分析,不利于降低成本费用支出的经营决策。笔者认为,应在业务收支明细表横栏增设“管理费用”项目,在项目纵栏最后增加一项“管理费用”。
2.5对特殊项目的会计处理未做规定。《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一些特殊事项如债务重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医院的合并与分立、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融资租赁、经营租赁、非货币易、关联方关系及交易、营利性医院的税务处理等的账务处理未作出规定。医院是个经济实体,除了财政预算一定量的补助外,其运行方式与企业类同,企业遇到的特殊经济事项医院也同样遇到,所以医院应参照企业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3.《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创新思路
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本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总体思路为:由于医院业务活动的特殊性,医院既不像企业那样完全为了营利,但又不像其他事业单位那样经营性较弱,政府支持资金又很难足额保障。因此,《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必须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国际非营利性组织会计制度,结合我国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院会计制度》,便于国际间形成会计交流,便于各类医院间纵,横向比较分析,使之能为政府,医院外部等有关方面以及医院管理者提供所需要的基本的会计信息,形成具有我国医院特色的,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具体办法:
3.1国家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卫生、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财务监督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如果营利性医院套用公立医院会计核算方法,则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医院经营成果。所以,非营利性医院无论公立私立均须执行《医院会计制度》。而营利性医院可完全和企业一样,经卫生主管部门和公商行政部门审批后登记注册,采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
3.2调整医院会计科目设置。
3.2.1医院资产类科目应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应收医疗款、坏账准备、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药品、药品进销差价、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物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开办费、其他长期资产等科目。
3.2.2医院负债类科目应设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医疗款、在院病人医药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应缴税金、其他应缴款、预提费用、住房基金、公积金、医保金、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3.2.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应设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事业基金(国家财政专项拨款在此科目核算)。
3.2.4收入类科目设置:财政正常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等科目。
3.2.5支出类科目设置:医疗成本、药品成本、管理费用、其他支出等。
3.3完善医院会计报表体系。
3.3.1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缺少反映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的报表既现金流量表,无法反映投资和筹资本身的情况以及筹集资金的规模和具体来源。为了反映一所医院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对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变动的影响,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还需要编制医院现金流量表,以反映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变化。编制现金流量表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医院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关医院先进流量方面的信息,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和评价医院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有助于预测医院未来现金流量,有助于分析医院收益质量和影响医院现金净流量的因素。为此,医院应增设现金流量表。
3.3.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应根据医院业务情况并参照企业有关方法编制,医院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类。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在于提供某一会计期间的现金赚取和支出信息,以反映企业现金周转的时间、金额及原因等情况,其公式可表述为:“当期现金净增加额=经营现金净流量+投资现金净流量+筹资现金净流量”。
3.3.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及其他与经营有关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主要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医疗预收款及职工结算退款,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的项目有:付出的人员经费、购药款、材料款、水电煤等业务费、邮电办公用品等公务费、职工培训等费。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直接通过期末的科目余额表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进修费收入”、“其他收入”以及医疗、药品支出中的人员支出,“公用支出”中除去购置费的部分,“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科目分析后填列。
3.3.2.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是指医院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取得与处置,固定资产的购建与处置,以及无形资产的购置与转让。其现金流入项目有:收回的投资款,获得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股利、利息)。流出项目主要有: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通过单独反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能了解医院为获得未来收益和现金流量而导致对外投资或内部长期资产投资的程度,以及以前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现金流入信息,在现金流量表上,投资活动也可直接通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的余额分析后填列。
3.3.2.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医院吸收上级财政拨款,银行借款的借入与偿还等的现金流量。其主要内容包括:收到的各级财政拨款,借款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分配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单独反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能了解医院吸收上级拨款与银行借款的规模和能力,以及医院为获得此类现金流入流出而付出的代价。在现金流量表上,筹资活动可以通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的余额分析后填列。
3.3.3落实医院财务统管要求,财务报告就必须全面反映医院整体财务状况。据此,笔者认为,医院对外财务报告应该全面反映出主体医院,分院,经营类实体的总体情况。在编报时区分分支机构的性质,将分院和主体医院财务报告合并编报,经营类实体由于和医院执行不同会计制度只能单独编报,主体医院通过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科目对其核算,反映。分院财务报告要和主体医院合并编报,而不是现状的汇总编报或分开编报。理由是:汇总编报不考虑抵消事项,存在虚增债权债务等,使对外报告信息不实;分开编报不能全面反映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因两类分支机构性质不同,报告时有所区分:
3.3.3.1经营类实体。主体医院应将对经营类实体的所有投入,重新进行清理核实后,全额记入对外投资科目,收益记入相应投资收益科目。主要通过这两个科目对其核算管理。
3.3.3.2分院。对于分院,不论是否独立核算,均合并入主体医院范围,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在抵消分录的编制上可参照《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来操作。
通过这样处理后,解决了医院财务报告编制中存在的困惑,使医院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基本达到全面反映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的目的,完善了医院财务统管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广颖.编制现金流量表,开展医院财务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54~55,294qi
[2]吕军等.传统医院会计制度的利弊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0):54~55267qi
[3]石岗.对公立医院财务报告合并编报问题的探讨,西部经济论丛,2005
1.对成本内容进行精细测算。医院的成本核算的内容是医院执行新财务会计制度中首先需要探讨的问题,目前的医院成本核算中虽然有对于固定资产核算的内容,但是,会计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的呈报时间、呈报周期、市场价格估计、折旧等细节的安排还不够明确,这些能够体现医院实际成本的内容,在财务核算中的核算效率比较低,因此不能切实反映出医院成本的变化,因此成本收益的实际额度的真实性有待商榷,成本管理的控制作用也不能表现出来;另外,医院的医生以及护士作为人力资源成本,并没有被纳入到医院的成本核算当中。优秀医疗人才的流失以及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造成的成本损失不能被有效估计出来,导致医院成本的实际价值不真实,同样影响到成本管理的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成本的内容进行精细的测算。
2.创新医院成本结构。医院的成本结构指的是构成医院成本的因素,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基础上,对医院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应该从医院整体运营的角度,去计算组织的资产投入,即改变单纯的成本投入以及医疗消耗划分为全成本结构。全成本结构包括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统计、流动资金的统计,还包括对医院无形资产的统计,医院医疗工作人员作为人力资本的价值、医院的社会声誉价值。创新医院成本结构,并使成本结构能够被财务工作真正应用起来,是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3.使用科学的成本管理办法。求医者的需求和医院能够提供的医疗技术有可能不符合,民众对医生及护士的工作态度也有要求,这导致医疗事故案频发,医疗诉讼问题突出,未来,医院在医疗诉讼和赔偿方面的花销会更大。虽然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存在“预计负债”项目,但并非对医疗赔偿问题进行的专项解释,因此,有必要使用科学的成本管理办法,对医院的会计风险进行规避,这是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新会计制度的科学性的表现之一。
二、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进行成本管理的措施
1.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当今时代是知识的时代、科技的时代,对于医院经营来说,医护人员的水平对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医疗服务的展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医院对员工的管理重点在于“通过管理医护员工,使人力资本能够被高效利用”方面,这就涉及到除了医护员工出勤、完成工作之外的员工心理发展和员工生活状态等多种问题。为了使作为“医疗资本”的医护员工对自身的工作效果有所理解,是医院的人力资本使用情况能够“可视”、“可测评”,就有必要将人力资本作为医院成本进行核算。根据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概念的解释,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工作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确定医院哪些资本的应用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并且对这些成本进行统计学的定义和分类;第二,对已经确定的那些属于人力资源的成本结构的具体数量进行统计并进行会计学分析;第三,将人力资源成本进行会计学统计和计算。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成本的确认、计量和实际报表使用都是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2.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设计到医院成本核算方法的实际应用效率以及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的内部管理的效率等。目前医院所应用的成本管理制度并不能够体现出医院成本核算的全部内容,也使得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发展的辅助作用减弱,要使医院成本可算的内容与方法真正在内部管理中的效用得以发挥,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医院应该对成本核算的内容进行全院公示并规定具体成本内容的负责人,通过公示以及全院讨论,确定成本核算内容的科学性,作为成本管理制度建立的基础;其次,医院应针对成本核算的内容,将成本上报的责任分派到每个科室,并使每个科室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按时、科学地进行成本内容上报,保证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统一性;第三,根据成本核算的内容计算各个科室的收益率,以收益率为基础进行利润分配,对那些对医院有特殊贡献的医护员工,以奖金鼓励或休假鼓励作为激励措施,体现成本管理对医院内部管理的积极作用。
3.在成本核算中加入风险规避的内容。“医疗诉讼和赔付”是未来医院不得不面对的一项财务支出,因此,在医院成本核算中,有必要将这项支出独立出来,作为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建立“医疗风险处理”财务专项,对医院每一项医疗工作进行从挂号开始的财务统计追踪,对出现医疗事故或引讼的医疗事务进行财务明细核查、对诉讼花销和赔付金额进行有明细的统计和整理,不仅能够为医院在诉讼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财务证据,还能够对医院应该规避哪些医疗风险、采用何种形式规避医疗风险提供建议;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该对重要的医疗人才采取保护措施,计算重要医疗人才的培养成本,并通过合同的签订,对医疗人才形成违约金赔付制度,以规避重要人才流失对医院造成的损失。
4.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是在新会计制度下保证成本管理工作效率的基础。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并不是医院管理者或领导的个人责任,而是意愿全体员工的责任。首先,医院应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进行系统地宣传,调动全院上下的工作人员,对医院所有资产进行有形和无形的价值估计,理解成本管理对医院以及医护人员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医院应建立成本管理工作监督系统,采取广开言路、直接投诉等方法,鼓励医院的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反馈;再次,应设定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系统,对会计工作中那些优秀的员工加以褒奖,对违反会计工作规定、影响成本管理工作的行为加以控制和惩处。
三、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进行成本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以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现金的成本管理制度以及办法的实施,给医院会计工作人员和医院各科室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工作压力,表现为周期较短、频率较高的财务上报和核算等。因此,医院有必要引进高新技术,使用财务ERP使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并保证财务工作的精确度,只有这样,新财务会计制度和成本管理改革的效率才能得以保证。
2.以会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提高作为成本管理的基础。为使财会人员在认知和技能方面与新的会计制度相匹配,使成本管理工作能够切实发挥效力,医院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有所提高。首先,医院应该大力引进人才,经由高校推荐以及猎头推荐,吸纳优秀的会计管理和工作人员,作为新会计制度以及成本管理制度执行的“先锋”;第二,医院应重视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理念和职业技能培训,让会计部门人员尽快熟悉新医院会计制度,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以及理论水平,以思想的改变促进工作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1.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一方面,在国家的整体层面上,我国仍然缺乏一套统一标准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在医院的日常管理层面上,各个医院也缺乏行之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医院在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管理、监督、控制、责任划分的标准,在对待某些已经影响到医院会计管理的事项时,没有清晰明确的依据。长此以往,制度的缺失将导致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对医院的会计管理造成重大的影响,给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也带来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医院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导致医院在季度检查中的财政审查工作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由于缺乏标准的内部审计管理监控制度和专业的内部审计管理流程,导致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很容易让人钻了空子,引发医院财政管理工作上的失误。
2.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施行中的问题。
在医院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施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会计内部管理制度施行的质量。一方面,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知识,掌握的会计控制业务水平低下,不能有效的完成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工作实施;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责任和权利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工作中的义务和权利没有正确的划分,导致了内控会计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束手束脚,影响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质量。
二、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
1.建立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工作体系。
一个完善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流程,能够为完成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提供非常有力的帮助。医院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完整的工作体系和流程,不断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施行经验,推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这套完整的工作体系和流程,首先不能打扰到医院的日常经营和生产,反而要起到促进医院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其次,涉及到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各个部门都应该对这套体系和流程了然于心,认真对待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加速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施行速度,降低医院会计内控制度施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损失;最后,医院领导部门应该不时的听取各个部门单位的意见,对工作体系和流程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延伸,删除掉工作体系和流程中复杂无用的环节,使之更有利于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进而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2.完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应该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医院会计管理和财政运行的实际情况,以医院的会计管理制度为主干,以专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为枝叶,不断强化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于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医院首先应该从当前施行的会计政策出发,注重内控制度的合理性,与医院当前会计管理制度的衔接性;然后制定和落实医院的工作岗位职责,制定责任实施制度,充分体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审核与执行的相关标准,形成岗位责任制;同时,将医院所属各个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根据其自身的特点,编入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去,保证医院的财政管理工作确实在会计内控制度工作的范围中;最后,派遣专业的工作人员解决下属部门会计控制制度工作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根据这个问题不断改善和加强会计内控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完善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应该包括完善健全医院的财政支出审批制度,健全财政支出工作中的申请、审批、审核和支付等管理制度,做到没有医院的财政审批就不拨付支出的款项;完善健全医院的票据管理制度,医院应该统一票据使用的标准,健全票据购买、领用、核销、保管和销毁等环节的控制制度,并对医院的票据管理作出明确清晰的记录,确保医院票据报销过程中没有出现错退、多退和的现象;加强对医院财政支出的预算控制,预算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院财政支出的成本,对于预算以外的财政支出应该按照相应的审批权限经批准后方能拨付;完善医院的财产管理制度,医院应该计算清楚自身拥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做好使用记录和使用规定,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近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确保医院的财产流动不出现差错,保证医院的资产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完善医院支出的成本的核算体系,提供医院职工的成本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医疗的成本,最终促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3.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减少医院会计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失误的重要保证,医院应该加强对内控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使其具有相应的职责承担力,保证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完整、真实和完善的管理和记录,并不断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加强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例如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力、服务态度、职业操守等等,使医院会计内控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在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的工作标准,更新财务知识,提高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质量。
三、结语
(一)公立医院会计管理目标定位问题
会计管理工作应该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经济背景进行科学的制定。但是当前我国许多公立医院的会计目标在定位使用者的范围方面不够明确,会计信息系统管理规定不够全面。使会计使用者得不到医院运行情况的实际信息,没有办法准确判断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公立医院会计管理制度实施问题
原有的会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医院发展的需要,一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的公立医院,对会计管理制度却不重视,没有切实的运用,执行力度不够,使会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三)公立医院会计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我国公立医院的会计人员虽然也有专门招收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并不能达到工作的标准,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影响数据的真实性,从而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医院会计管理改革的重要工作。
二、公立医院会计管理新模式构建
(一)政府宏观调控
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模式问题上,应该以政府的管理改革模式为参照,以服务模式为主,充分发挥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要求公立医院充分协助政府工作,创建公正、透明的医药交易市场,根据政府下达的各项规范进行会计管理工作,实现以政府宏观主导的公立医院会计管理模式。
(二)会计服务公司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单一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需要建立一些服务公司来分担公立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负担。公立医院可以通过跟会计服务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建立协作关系,将会计管理工作托管给公司,节约精力和时间,实现会计服务公司化的管理模式。
(三)自律型管理模式
行业协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行业管理协会,形成一定的自律管理体系,与公立医院合作,共同建立自律管理平台,保证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诚信度,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和高效及时性。建立行业的信息共享平台,互相监督,共同发展,提高公立医院会计管理工作水平。
三、公立医院会计管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必须建立规范的财务人员引进制度,医院会计管理部门应注意人员招聘的合理性。严格考察会计管理部门人员的从业资格,要求从业人员考取上岗证,并积极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对于在职的会计管理人员,要定期安排培训,要求工作人员对会计知识具备一定熟练程度的同时,还要适当补充一些医院相关的知识。注重业绩考核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考核和薪酬挂钩。按时安排考核,检验会计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并对成绩优秀和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并加强对这类人员的培养,为医院提供更多具备熟练技能、职业素养高的会计管理人员。
(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要制定能够保证医院会计管理新模式有效进行的规章制度,做到与新时代特征相符,并且能够满足我国现阶段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完善健全法律法规,并保证严格执行,切实的将有关法律落实下去,以保证公立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加强研究创新
公立医院的会计管理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需要不断的改进,会计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实际经验,对新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改进和完善。充分吸收新的会计管理理念,并将这些理念实践运用到工作中,争取实现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新突破,使会计管理模式更加具备科学性、系统性。
四、结束语
1会计核算中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很多原国有单位相继被投放到市场中去参与市场竞争。医院作为公益性单位,虽然不用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但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将有限的资金进行科学投资以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获得最大效益也是各医院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方面没有对投资核算进行细化分类,在执行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不同所有制医院会计处理所依照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不利于医院资本的合理优化。
2财务预算管理不到位
医院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其经营活动,而医院的财务预算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经营活动,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目前,医院普遍缺乏预算意识,资金预算侧重于主观判断,对预算管理更是缺乏相应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执行脱离实际经营活动,降低经费的使用科学性。同时,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不能将责任具体落实下去,预算使去其本应有的约束作用,加大医院财务管理压力,不利于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监管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财务自身监管薄弱、内部审计执行不力、社会中介机构未发挥有效监督作用等方面。目前,我国多数医院自身财务监管薄弱,没有相应的权威内部审计机构,加之政府多头监管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而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体系又比较笼统,有关惩戒规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且执行力不够,使得医院财务监督方面存在很多漏洞。
4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
现行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医疗改革并不是很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是最先进的,各种会计软件和信息化软件也不能及时更新,且存在医院各部门的管理学经常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有效进行资源共享,必定会造成一些物资的浪费。
5现行医院固定资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现行会计制度在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分类、核算及处置方面都做了大胆尝试,有了新的规定,不仅更贴近医院的发展要求,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这种改革创新大大规范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及核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个别医院求大而全盲目购建、虚增固定资产资产总量以及固定资产减值等,对此各医院应医院之间不必要的重复购建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针对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案研究
1完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明细划分
各医院为了规范会计处理、做到账目有所依据需要对各项资本经营业务进行明细划分。有关部门应改革过去不合理的会计制度,使业务状况的核算规范化,如可将对外投资项目细做到具体投资有具体的核算要求。另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增高投资收益项目,年底结账时直接将其收入收支结余“其它科目”里。总之要对各种形式的资本经营事项进行明细划分,并制定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
2积极完善医院的预算管理
体系现行制度下,医院应注重收入与支出的预算管理,积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做到预算管理内容、管理过程、管理主体的全面化。年度终了,医院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编制预算并经主管部门审批。编制预算前进行充分的调研认证,确定预算基础,核实基础数字,正确预测各种因素对医院收支的影响;一改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采取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多种方法编制年度预算;编制过程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对预算执行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对预算支出必须给出详细理由,在经过科学严谨的论证后方可批准使用。还要对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考核,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加强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监督机制完美的监督
需要来自单位内部、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共同配合。对此应:
(1)加强政府监督
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并举,医院的财务部门是医院内部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医院财务监管的主体,这是国家赋予财务部门的法定责任。政府应认清自己在医院监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加强医疗价格改革,杜绝以药养医,定期对监管制度的实施效果展开调查统计,定期向公众揭示医院各种费用与收支是否平衡的机制等。
(2)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管
医院应树立以财务收支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为主,以风险管理审计为发展方向,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摆脱院领导的操控,实现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独立性。
(3)加强全院职工共同监督管理
全院上下应统一认识到医院经济活动是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科室、和职工都要担起监管重任,从而保证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
4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很好实现资源共享,还能有效节省人力、物力,对单位成本进行科学有效使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整合医院资源,将医院的物流、财务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医院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并及时地将医院的库存商品、各科室的药品配备情况等反映出来,有利地节省了医院的资源。此外,现行的会计制度要求所有固定资产从增加的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在信息化网络体系下,可以利用会计核算软件实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使得不同医用资产的计提折旧工作更加简单快捷。
5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
医院固定资产是由医院占用有或使用,能直接或间接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类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更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与制度的完善
医院领导及医护人员要从思想上真正理解固定资产对其工作的不可取代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各种盲目和浪费行为,也才能真正利用好固定资产;同时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制度是保证业务操作规范化、秩序化、高效率及管理漏洞的重要手段,对于固定资产确认、购置、使用、保管、保值增值、处置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再配以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考核。
(2)取消机械部、后勤部等多头管理
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采购、报修、报废及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并进行二级分类明细核算,全面负责相关事宜的核算及会计监督工作,建立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总账,并充分运用电子信息化管理手段,科学有效地使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确保设施设备消耗的补偿和更新改造。
(3)科学编制设备采购预算
再现行制度下医院进行设备采购不再受原来净资产中以备更新改造固定资产所提取的修购基金余额的限制性约束,盲目的扩张会带来资产的浪费。这就需要进行配置管理,科学编制新增资产购置预算,列明必要性,做好项目可行性报告和绩效报告,既注重经济性更要关注社会效益,满足医院真正合理的需求。
三结束语
(一)会计科目缺乏公益性
新型农村医疗改革关于对公益性的体现要求,以及对当下县级医院会计制度欠缺公益性的会计科目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现行的县级医院会计制度在公益性的体现方面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能体现公益性的会计科目,无法为县级医院提供充足的公益性的会计信息。事实上,非营利性的医院都具有承担救助三无病人、对国家自然灾害进行抢救的职业责任,然而,各个地区的会计科目名字不统一,这给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以及对信息数据的统一都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县级医院成本核算意识薄弱
在医疗制度改革之前,县级医院的资金收入与支出,都属于国家财政部门管理的范畴。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由于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县级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国家给予县级医院的财政补贴也就越来越少,但是还由于县级医院是事业单位和非营利性性质的组织,造成了县级医院的成本核算意识薄弱,改革不彻底,进而导致县级医院管理系统中成本核算的功能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的指标分析不全面
因为县级医院由财政拨款转变为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积累到充足的经营管理经验,还由于其相较其他企业而言特殊的非营利性的组织性质,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的指标非常欠缺并且分析不够全面,还由于县级医院本身的特殊性质以及在成本核算上经验的匮乏,并且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缺乏经验和自身的特殊性质,从而造成了县级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指标分析不全面、不完善。
(四)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的员工素质低下
由于县级医院自身属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县级医院中的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的职业性质也就相对很稳定,这也是造成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的直接原因。此外,在实施县级医院会计核算时,如果要求压缩某些部门的成本会导致县级医院成本核算部门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在没有强烈的工作意识前提下,县级医院成本核算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无法提高的。
(五)县级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
县级医院中各个科室以及服务管理部门,在日常的工作运营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县级医院采用统一的核算方法的成本核算形式是非常不恰当的。还由于各个科室的经济效益与科室员工的薪资是挂钩的,不合理的县级医院成本核算不仅会打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会改变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的目的。因此,为了实现县级医院平稳且可持续的发展,服务于地区的广大群众,在保证医疗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县级医院的成本开支等是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的目的所在。降低各个县级医院的运营成本,一方面,不仅可以增加县级医院中医护人员的培训机会,引进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县级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促使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县级医院会计核算制度日益完善。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县级医院会计核算的相关建议
(一)统一会计核算方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明确对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必须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确认、披露和计量。应该对其会计核算划分会计期间,将其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并且分期进行账目结算和制作财务报表。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成本核算主要是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来进行操作的:⒈新农村合作医疗应该以具体实际的会计核算业务为依据,真实的反映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财务情况的信息,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应当按照规定的政策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口径统一。⒊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及时的进行会计核算新农合基金的会计核算,不可提前或延后。
(二)完善县级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的县级医院会计核算问题要得以有效解决,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县级医院中各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对于需要制定不同成本核算标准的县级医院各部门,应该进行认真的全面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提交给上级部门进行审讯,这样各县级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就真正体现了公平,不仅能使各部门正常运作,还能让县级医院会计核算充分发挥其功能,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能够得以大力贯彻并实施。此外,县级医院的县级医院成本核算指标,必须体现因地制宜,做到真正的公平合理,积累经验,循序渐进的平衡县级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与压力。
(三)提高工作人员会计核算能力
由于县级医院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因其历史过程原因,需要循序渐进的提高工作人员对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的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县级医院成本核算意识,可以确保县级医院成本核算在县级医院内部的顺利进行,从而减少县级医院的成本核算支出,保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县级医院的收支平衡。提高县级医院成本核算意识,还可以降低县级医院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对提高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的质量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建立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的网络信息系统
县级医院通过各个单位部门的分工合作,并且在成本核算上采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共享,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县级医院的成本核算更加便捷。而且县级医院成本核算建立起相关的信息网络,不仅可以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避免因人为因素而造成录入信息的失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进而减少县级医院成本核算的失误,使其不会影响到县级医院的正确决策。除此之外,网络信息资源的可共享性,不仅能够使得县级医院成本核算更加趋于透明化,还更有利于县级医院成本核算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当县级医院成本核算出现错误时,能够被及时发现和改正。这样也能有效的保证县级医院成本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设置满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核算的所需会计科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制度》明确要求相应的经办机构应该依据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凭证,并且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对于会计科目方面,资产类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现金、收入户存款、财政专户存款、暂存款、缴存省级风险基金;负债类科目只包括暂收款科目。净资产类科目包括:基金统筹和家庭账户基金科目。收入类科目包括:农民个人缴费收入、集体扶持收入、农村医疗救助资助收入、政府资助收入、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科目。另外,支出类科目包括:统筹基金支出和家庭账户基金支出科目。
三、结束语
关键词:医院;会计电算化;问题;建议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财会部门业务变的日益增多且复杂,为了减轻医院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现医院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核算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会计信息化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晚,应用时间短,加上医院会计人员的信息化业务水平不同,使得医院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当前医院会计电算化化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医院普遍存在着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的现状,他们将主要精力和财力向一线部门临床和医技科室倾斜,普遍重视对医院医疗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认为财务部门只是医院的辅助科室,是为一线科室服务的部门。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计算机代替了手工记账,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核算的效率,并未充分认识到其对医院管理水平的深刻影响,从而忽略了会计人员电算化的培训,不注重会计电算化软、硬件的升级换代。有些领导认为只要购买了会计电算化软件,医院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就完成了,对电算化没有进行总体规划。
2.会计信息难以共享和交换
在一些医院,同时运行着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医疗保险系统甚至更多,分别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可是由于各系统相互独立,每个系统都有大量的会计信息存在,而这些数据在每个系统之间达不到数据共享和交换,形成了信息孤岛。导致各核算单位的硬件重复配置,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致使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会计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3.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
一是财会人员不能充分利用软件,只会对软件简单的操作,只使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以笔者单位为例:我们使用的是亿能达会计软件,有工资系统、账务处理系统、出纳系统等式模块,我们只应用账务处理系统性,其他工资系统、出纳系统等,我们都没有应用。二是,财会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更是有限,一旦计算机或软件出现故障就束手无策,这样就会造成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崩溃。
4.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财务数据是一个单位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这个单位的生存与发展,但大多数会计软件缺少数据保密性,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的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数据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财务人员不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等,这些都给不法份子带来可乘之机,对数据的真实性带来隐患。
二、完善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对策建议
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记账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它可以把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也可以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测评、内部会计控制中,进一步深化会计职能。这就需要医院领导的直接参与、全体职工的配合和病人的理解,只有这样,医院会计电算化才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2.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其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
信息孤岛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对现存的信息孤岛采用集成的方式,对个别无法集成的旧系统采用替换升级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解决会计电算化的主核算系统与收费、医疗保险、物资管理、工资发放等系统的匹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设必须纳入医院管理信息建设的统一规划,从规划开始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造,力求数据一方输入、多方共享,在硬件网络上与其他部门的管理系统共享一个网络平台。
3.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可以可以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积极组织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通过良好的培训机制,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二是,积极鼓励财会人员通过自学熟悉掌握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提供有利的保障。
4.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是必要的。第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如可设置会计主管、微机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数据分析等岗位,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最好使用带有日志操作功能会计软件,这样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分清责任。第二,使用外来光盘、U盘等,要养成杀毒习惯。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分人保管。第四,财务人员要遵守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使用密码登录。
(一)“重管理”的造血式的医院托管的目标
我国乡镇卫生院通过采用“重管理”的造血式的托管方式,加快推进我国省市乡镇的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有效的协助乡镇卫生院提高医疗水平,通过提高乡镇卫生院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等,来改善乡镇卫生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满足当地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二)“重管理”的造血式的医院托管的方法
“重管理”的造血式的医院托管是在保障乡镇各个卫生院所有权以及原有名称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增加XX人民医院分院的名牌,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可信度,通过实行“两块牌子,一班人马”的方式进行经营。例如,重庆市的高镇中心医院由高镇区医院、高家镇中心卫生院、太运卫生院和建国卫生院四个小型的卫生医院组成,这四家小型卫生院在保持自身医院名称不变的前提下,增挂了丰都县人民医院的牌子,利用“品牌”效益在群众心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据悉,从2013年开始,大连保税区推进“大连市中心医院托管街道卫生院”的医疗管理模式,使保税区辖区内的亮甲店街道和二十里堡街道居民不需进城便能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使当地居民医疗城市化,居民幸福感倍增。实施“重管理”的造血式的医院托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五不变,一确保”原则在进行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卫生院公立性质不发生改变、卫生院非营利性性质不发生改变、卫生医疗职能不发生改变、卫生院所有权不发生改变以及医院职工的身份不发生改变这“五不变”的原则。并且要确保乡镇卫生院的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不会因为进行医院托管而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二、在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变
(一)在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会计核算必须坚持“三个不变”原则
1、保证乡镇卫生院原有的收支渠道不发生改变
在进行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后,乡镇卫生医院依然应该坚持原有的收支渠道,继续坚持乡镇卫生院原有的“收支平衡,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将乡镇卫生医院的收入划分为“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来进行严格的管理,严格按照乡镇卫生院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将乡镇卫生院的费用分为“医疗业务成本”、“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公共卫生”以及“其他支出”等。乡镇卫生院的所有的收支都应该经过预算并且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卫生院的全部收入也应该通过银行缴纳到预算专户,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只能开立一个银行基本账户,确保财政专户拨入的资金、所有的收支以及往来款项能够进行真实准确的核算。
2、保证乡镇卫生院原有的财务人员不发生改变
进行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并不代表乡镇卫生院不需要独立的财务人员进行乡镇卫生院的自身管理。在医院托管的情况下,乡镇卫生院还是需要设立其专属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负责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的款项的收支、业务的记账、财务基础资料的保管以及药品、国有资产的管理等工作。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人员为被托管方正式员工,由被托管方进行聘任以及调动。
3、保证乡镇卫生院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不发生改变
在进行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后,必须要保障乡镇卫生院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不发生改变。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会计业务依然要到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管理。乡镇卫生院应该设置其独立的出纳账目以及会计账目。乡镇卫生院应该坚持对自身收入的管理,乡镇卫生院的一切收支、债权、权益等进行独立的核算并上报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核监督。乡镇卫生院还应该坚持原有的收费标准以及收费票据管理制度,乡镇卫生院的资金账户、资产、会计业务等都需要交予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另外,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还应该坚持对其专项资金支出的独立管理,坚持量入为出,专款专用的原则。
(二)在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会计核算必须坚持“四个统一”原则
1、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应该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方式
为了方便医院托管后的管理,在保障被托管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方式不变的基础上,市级医院应该对其管理的各个乡镇卫生院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将各个卫生院的财务支出,账务等进行归集和分析,纳入会计核算中心核算。例如,各个乡镇卫生院在进行自身财务预算之后,应该及时的将自身的预算报表等资料集中交予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核,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乡镇卫生院财务预算制定专业、中肯的修改建议,并将全部预算整理下发回各个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每月,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收到各个被托管乡镇卫生院上报的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后,可以先审核其正确性,然后集中编制整体报表进行统一管理。
2、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应该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方式
虽然,在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后,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必须要保持独立的会计核算资格不变的原则,但是为了方便市级医院的统一管理以及专业化管理指导,托管医院以及被托管卫生院必须要统一其会计核算的方式以及口径,选择统一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准则。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的会计业务需要集中到市级医院的会计核算中心,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实行被托管乡镇卫生院单独设立其自身的出纳账以及会计账,独立核算自身的收支、债务、债权以及权益等。但是,被托管的乡镇卫生院发生的各项现金、转账等资金的结算,各项经费的拨入以及支出,各项往来账目的收支以及各个业务管理的费用收支等业务都应该交由市级医院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的核算。
3、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应该进行统一的资金管理方式
在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后,被托管乡镇卫生院的资金应该纳入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将其资金统一集中进行调配。但是这些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等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被托管乡镇卫生院的供给渠道、付款渠道、收款渠道等都不发生改变,被托管乡镇卫生院所有的资金收入和支出,依然采用“收支两条线”的方式。
4、市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应该进行统一的票据管理方式
为了方便市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的管理和指导,其财务票据应该进行统一的管理,无论是其票据的种类还是票据的格式应该进行统一。各个被托管乡镇卫生院应该从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统一领取财务票据,并由市级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乡镇卫生院的收费必须使用市级医院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的收费票据。被托管乡镇卫生院所有财务票据须由市级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中心统一发放和回收,再由被托管乡镇卫生院专人负责,实行领用核销制度。
三、结论
医院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途径。2011年12月卫生部会同国家医药总局颁发了“关于《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意见”。医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医院会计中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会计科目。
1.1明确“零余额账户”管理职责
“零余额账户”分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零余额账户是由市财政国库收付中心在银行设立的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是由预算单位在规定的银行设立。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当天轧帐后余额为零,虽然该账户没有资金存量,但该账户存在资金流转是过渡性资金账户,由资金结算中心负责管理和核算该账户。
1.2分类设计会计核算业务流程
国库集中支付一般分两种方式,一是财政直接支付;二是财政授权支付。1)财政直接支付是由财政部直接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把货款支付给供应商户或收款人账户的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据甬财政库817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财政国库直接支付范围的意见》中规定,以下内容归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实行统发工资的一级预算单位人员经费及未实行统发工资的基层预算单位人员经费,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政府采购资金,包括单件商品或单项服务在10万元以下的政府采购资金,实行分散采购的政府采购资金;各类会议、培训、项目及活动经费;固定的学生伙食补助及津贴;其他支出,即能确定支付对象和支付金额的支出。2)财政授权支付是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实现的。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额度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年终,若存在尚未使用的财政已下达预算用款额度时,通过“财政应返还额度”。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医院预算会计存在的弊端
2.1会计核算范围狭窄
由于基建资金与单位预算会计分开核算,造成单位资金管理的人为割裂。因而医院预算会计核算范围狭窄,存在死角,难以全面准确反映政府预算资金运行全过程。譬如医院基建资金,这是单位整体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是医院预算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但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单位基本建设资金实行单独核算,要求预算内专项拨款形成的基本建设资金存入中国建设银行,由该行行使监管职能,单位收到拨款和拨款实际发生时单独做基建会计帐。这种基建资金单独核算的做法直接的危害是使单位虚列支出,因为按照以拨作支的规定,基建拨款不管是否使用都将其列为支出,这个从拨款到工程完工的周期时间内,总预算会计及基本建设拨款会计都难以对此项资金进行监控,同时造成医院预算会计与医院基建会计两本账,医院对基建拨款的结余和利息难以监督,造成人为的会计体系割裂。这个环节暴露出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中明显缺陷。
2.2医院自有资金被采购设备药品等物资占用
医院经常性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器械以及药品、试剂。按财政规定部门预算下达时间一般要到次年。然而医院又为了不影响正常的采购运行活动,只能动用医院的自由资金垫付。而大量垫付的资金不能及时转回,一方面势必造成已垫付的采购资金沉淀在零余额账户中,年底财务预算反映的专项资金结余大;另一方面,医院自有的流动资金账户因垫付了大额度财政性资金而影响了其它医疗经营活动项目的启动及流动资金处于闲置状态在银行的利息收益。
2.3医院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缺陷,容易造成财务信息不真实
我国的预算会计始终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其优点是以现金收入和支出实际发生的时间作为确认,记录和报告交易的基础,在过去强调控制现金支出的分散支付制度下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且技术含量低,数据处理成本低廉。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虽然对原来会计核算办法作了一些调整,但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核算办法没有改变。一方面完全收付实现制由于信息覆盖面狭窄,难以披露非现金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难以确认隐形负债缺陷,难以为医院管理阶层提供完整的资源分布、使用和消耗方面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资金实际收付时间确认为记账依据,对在商业银行开户的预算级医院而言,从银行转来的盖章《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或《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是其作为确认收入或支出的时间依据,这样就出现了确认时间上的困惑。例如:实际交易中发票账单未到但医院购置物资已到达;或者医院已支付医药设备款但物资没到;或采购已完成但款项未付清,等等;在买卖付款合同中还有约定可以跨年度付款、分期付款等现象。以致医院财务在“真正的入账时间点”上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导致了收支信息混乱和不一致,出现账实不符,造成年度资金结余虚高或虚低、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极易给人为操纵交易时间者带来可乘之机,滋生腐败。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医院预算会计的思考
3.1实现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整合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后,总预算会计包揽了预算资金由支到付的全过程,如公益性医院等事业单位会计只是履行申请手续,将收支记入明细而已。总预算会计对财政支出资金实施全过程管理后,使得行政和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大大弱化,已成为总预算会计业务的延伸,形成了总分类核算和明细核算的关系,这就使得将两者合并成政府会计成为可能。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能够完整记录支出周期各阶段的交易,使财政核心部门及时获得机构层的交易信息,对资金支出以及付款阶段实行有效的实时监控;二是有利于加快现行预算会计向政府会计体系转换的速度。
3.2对其他会计分支进行整合
关键词: 医院财务 会计制度 问题 对策
一、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不足
1.固定资产核算
(1)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后没有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当前《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其实质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反映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里,但没有设置相应的“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以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和累计提取修购基金(累计折旧)。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
(2)未达到固定规定标准的耐用物资管理混乱。当前《医院财务制度》固定资产的标准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使用期限是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按这个固定资产标准,医院购买的大批家具办公桌等物资,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的标准,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那小批或单独购买的家具办公桌等物资就可不作固定资产管理。这就造成家具办公桌等有些是固定资产,有些又不是固定资产,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
(3)为改善就医环境而进行的门诊楼、住院病房等固定资产装修应允许增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要求逐步提高,医院除了提供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还要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医院一些门诊楼,住院病房大多是十多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旧建筑物,固定资产原值较低,对其装修不属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展项目,按当前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其装修费是不能增加固定资产原值的,这就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4)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科目,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些原来贵重的医疗设备仪器已明显减值。如果这些实际上已经发生减值的固定资产,还按购置时确认的原值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那固定资产价值明显失真,有违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原则。
2.医院会计报表欠缺现金流量表
当前医院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等,而作为经济活动规模巨大的医院,有的每年现金流量多达10亿元以上,医院会计报表体系中缺少了反映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的重要报表现金流量表,使医院会计报表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对策
1.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
针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后没有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建议医院会计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具体核算办法参照企业会计制度。
2.建议医院会计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医院门诊楼、住院病房装修维护费用
针对医院门诊楼、住院病房装修不属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项目,按当前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其装修费是不能增加固定资产核算,确保固定资产真实性。
比如现行企业财务制度规定: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在这两条标准中,恰恰缺少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作为资产必须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因此,开办费、待处理财产损失、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的存货、技术上已经淘汰的设备、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且不能取得投资收益甚至是造成投资损失的对外投资、已经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的无形资产等,按照现行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均确认为资产,由此导致企业资产不实,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建议参照《企业会计标准——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因此建议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以反映因固定资产装修而增加的价值,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3.应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建议医院会计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办法,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时借记“其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4.建议医院会计报表增设现金流量表以反映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
参考文献:
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其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一般原则对企业会计核算起规范作用的同时,也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具体应用于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会计部门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所产成的效益应当超过提供这些信息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总和。从其属性上讲,成本效益原则应属于会计核算原则的修订性原则。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成本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也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运用纸、笔、算盘、计算机等劳动手段,作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这一劳动对象,生产出成本会计信息,同时,将成本会计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税务部门等信息使用者。因此,成本会计信息也存在成本问题。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具体包括: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从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势必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必要的办公用品、计算机硬件及财务软件、账簿费用等。尤其是当提供一些较为复杂或精度要求较高的成本信息时,其处理和提供的成本很高。对外提供报表时,因为报表中也包含的成本会计信息,故财务报告的审计费用也应按一定的比例累计入成本会计信息成本。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成本的特点之一是它往往是可以计量的。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成本会计信息在被会计人员“生产”出来以后,要到达信息需求者手上,需要经过信息传递这一过程。用于向外披露用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信息,经过人工送达或财务软件传递等方到达财务报告编报者手中,期间产生人工费用或软件摊销费用。
(3)诉讼成本。在因为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纳税申报等活动中,因为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误导投资或偷逃税款而受到投资人、债权人或政府税务部门,而花费的巨大的诉讼费、立案费、律师费等。
(4)竞争和谈判劣势。对外披露的报告中包含过多的成本会计信息,将会使竞争对手了解企业的商业机密,采取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削弱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销售商制度本企业的产品成本,在谈判时便可能将价格压得很低,使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为管理目的应用的成本数据(供内部使用的)不同于向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数据,前者可以毋需依照公认会计原则,管理人员完全可以自由决定,按自己意图来解释成本信息。因为这种解释成本信息的决策,带有主观任意性,按一种方式解释而放弃另外的解释方式就产生了管理的机会成本。用于业绩评价的会计成本信息,是将已经发生的成本与预算的成本相比较,鉴别与所制定的计划成本、利润、现金流量和其他财务目标所以发生差异的原因,从而促使经理人员采取措施,变更他们的行动或调整他们的目标和计划。在制订的成本计划不实或核算过程中成本分配的方法的影响,可能导致对经理人员评价的偏颇,会打消部门经理的积极性,造成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在信息时代,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除了以上几种外,还包括成本信息系统开发所花费的代价及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对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人员的培训费用等。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本文所指的成本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不考虑其成本相对于收益是否过高,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有效成本会计信息,决策人员才能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发展前景、有关成本会计信息的收益主要有:
(1)降低成本。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第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职能分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例如产品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材料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有一个最低标准,当实际消耗接近这一标准时,进一步的努力也难以使材料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定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只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如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新的工艺过程、新的产品设计、新的材料等,使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得到改善,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使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所有这些降低成本方式的实现都是以成本信息的取得为前提的。
(2)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信息予以配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要通过强化成本管理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其需要高于一切,成本管理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另外,在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使用成本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也是成本会计信息的重要应用。这一原理对于存在瓶颈环节的企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当企业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瓶颈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成本管理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可以利用成本的代偿性特征,通过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节约受限制资源或瓶颈资源,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出水平。
三、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外部信息需要更多的成本信息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评估公司的价值,管理当局需要成本信息来进行决策和对各部门进行业绩评价。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方法的创新,会计学科的发展,会计工作人员将有可能提供更多,具体,更全面的成本会计信息。在这种对成本会计信息需求增强,供给能力也增强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提供多少或多高质量的成本会计信息就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如前面所列示的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和效益,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示。在选择成本会计信息提供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对成本会计信息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职业判断,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以得出“适量”的成本会计信息。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就成本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提供来讲,随着信息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的处理比传统手工会计下大大便捷,成本大大降低了。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2]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