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危重病人抢救预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危重患者;转运;安全护理;防范对策
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急救、复苏、早期处理后,转运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仍然存在许多可以加重病情的因素,如剧烈震荡、呕吐物致呼吸道阻塞、氧气供给不足、静脉输液管脱出、突然心搏骤停、内脏二次出血、脑疝形成、坠床等,所以护送急诊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过程,因此做好危重病人途中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尤为重要。为了保障急危重病人的转运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我院制定了一系列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科2008年1~12月共成功转运76例,无一例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危重病人共76例,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12~78岁,平均47岁;其中脑血管疾病10例,心血管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一氧化碳中毒29例,颅脑外伤5例,其他创伤疾病2例。
2 护理
2.1转运前的护理
2.1.1畅通绿色通道转运前要和相关的科室进行联系,做好准备,便于接收。电话及时通知电梯管理人员,减少等待时间,为病人的救治争取时间。
2.1.2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尿量,了解静脉穿刺的部位,各种管道的衔接状况,等病情相对稳定后转入相应的科室。应由参与抢救的医生和护士护送,根据患者的病情备好途中各种抢救器材及药品,若途中发生病情变化能及时抢救,与接收科室严格交接。
2.1.3不同病人的护理对意识清醒的病人,要做好解释,给予心理安慰,说明转送的必要性及途中需要病人配合的要点,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昏迷病人应调整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躁动的病人应适当使用床档或约束带给予保护。
2.2转运途中的护理
2.2.1患者移动时的护理搬动患者时动作要协调,避免因拖、推、拉或用力过猛造成的院内损伤。转运时拉起床栏,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一般置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防止窒息,头部置于平车大轮端,途中推车速度平稳安全,避免剧烈震动,如有骨折的病人,注意保护患肢;椎体骨折的病人体下垫一块木板。
2.2.2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神志、瞳孔、呼吸、脉率及末梢血氧饱和度、静脉药物治疗等情况,以及各种引流管的固定及引流情况;机械通气患者注意观察气道、呼吸机运转及氧气供应情况。
2.2.3做好应急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行心肺复苏,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救护;做好转运中记录,包括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转运过程中救治处理情况等。
2.2.4安排家属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转运途中多由家属陪同,家属对稳定患者情绪有一定作用。转运时,安排患者家属跟随,有助于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检查治疗的不安,树立患者安全转运的信心。
2.3转运后的交接到达目的地后必须与病区护士严格交接。我科设有危重病人护送交接登记表,内容除一般项目外,还包括病人的皮肤情况、特殊检查报告单、护理记录单、途中抢救记录等,由双方护士签字备查,缩短双方交接时间,保证护理治疗的连续性,提高抢救成功率。
3 安全转运的防范对策
3.1坚持预防为主重视事前控制事前预防是保证护理安全、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环节。在转运急危重病人前,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有可能发生的突发病情变化,准备相应的抢救药品及器材,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合理配备护送人员,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性意外事件的发生,杜绝护理安全隐患。
3.2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转运流程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人员面临的潜在伤害的风险进行评估、识别,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首先针对以往出现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在转运急危重病人过程中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我科制定了《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及转运工作流程,完善了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并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织护士学习相关制度和流程,进行模拟演练。护理部不定期抽考护士对预案流程的熟悉程度,检查督促急危重病人转运护理风险预案的落实。
3.3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护士应变能力容易发生技术性护理纠纷的基本原因是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临床经验不足。随着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加之危重病人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护理人员即使采取了许多方法来保障护理安全,有时仍不能完全排除护理风险问题。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加强了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和水平,从根本上防止了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技术性护理风险的发生,促进了护理安全工作的落实。
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为: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关键词】 急诊 质量控制 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 设置要求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 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四张,留观床位十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1.2 设备要求 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2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 人员数量 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 人员资质要求 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 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 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3.2 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 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 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1]
3.1 快速反应观念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 院前急救观念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 现代监护观念 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 现代服务观念 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 现代效益观念 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 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4.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 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 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 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 h通讯通畅。
4.5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 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2]。
5 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 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2)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5%;年护理事故发生数为0;年褥疮发生数为0;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抢救室有抢救规程备查。(4)制定并落实急诊病人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抢救室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7)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8)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9)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7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4-328.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的管理。 方法:对我院急诊科305例危重症病人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转运防范措施。 结果:有34例(11.15%)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结论:通过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及专业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危重病人的转运措施及制度,可以保障危重病人在院内安全转运,降低并发症。
【关键词】危重患者,防范措施,安全转运
急诊科是医院中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要的科室,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着高风险。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1]由此不仅要教育护士认识到急诊医疗护理行为中具有承担高风险的义务,强化风险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风险管理,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5例均为危重病人,男169例,女136例,年龄11~103岁。脑出血患者117例,呼吸衰竭患者44例,严重创伤患者79例,心力衰竭患者17例,心肌梗死患者21例,其他27例.其中需机械通气支持者22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47例。
1.2方法:严格执行重症患者的转运措施及制度,转运前准确评诂病人,与接收部门作好协调,转运前对病人、仪器与药物的准备充分,转运过程的监测及病情的观察和记录。
2、结果
有34例(11.15%)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引流管脱出4例(1.31%),输液外渗肿胀影响输液畅通13例(3.93%),其余发生心率、血压、呼吸、血氧的改变,出现呕吐、烦躁、抽搐等7例(2.30%),转运前未通知相关科室导致等候时间较长10例(3.28%)。
3、讨论
3. 1 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强化安全和护士职业素质教育,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采取各种形式分层次组织护士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让每个护士通过参加学习及差错讨论会的感受,书写心得体会,从中吸取教训,强化意识,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
3. 2 加强护士理论及专业技术的培训: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建立科内常见疾病、症状的抢救程序。科室每月模拟演练1次,要求急诊科护士在精通业务、熟练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要有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素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应采取的措施。定期对护士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及考核,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并有计划的派送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等。
3.3 规范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制度:制定急诊科与病房、ICU、手术室、相关的辅助科室的病人转运交接的流程和记录本,规范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方法,加大各环节的监督和督查。急诊危重患者来院,直接推入抢救室,通知相关科室的医生,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腕带,做好记录。对无自主呼吸者立即行心脏胸外按压,积极配合抢救。有突发事件,立即启动预案。
3. 4 转运前的准备工作:病人转运前,必须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呼吸道管路、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安置好导管,确保安全,氧气管松紧适宜;静脉通路妥善固定,观察局皮肤情况,告知搬运过程中动作轻,防止外渗;若有其他导管同样相应固定,防止导管滑脱。转运前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备足途中用物和携带不同的急救药物。烦躁者必要时合理使用约束带。[2]
3.5 制定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前告知:转运前应与病人或家属充分沟通,告知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注意事项及配合要求。保持各种导管通畅,各衔接处有效固定,防止扭曲、折叠。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保持头高位。
3.6 转运中患者的护理:转运途中护士站于患者头部一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氧气的供应,对严重缺氧者,携带便携式呼吸机,确保病人转运过程中的安全。转运途中还应观察输液管道是否通畅,并注意患者保暖。若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救。
3.7 建立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登记本:完善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交接班记录,制定简洁、清晰、明了表格式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出科时间、相关科名、接受者签名、回科时间、护送者签名。
3. 8 检查后的观察:检查完毕回科室,护士再次检查各导管情况,观察局部皮肤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做好记录,有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病人经诊治后需住院,护士填写转运交接记录单,出科前联系接受科室,妥善安置各导管,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送到入住科室,护送人员与该科室护士一起检查各导管、皮肤情况,核实与转运交接记录单是否一致,做好交接班工作。
4、结论
急诊科是个高风险科室,护送急诊危重病人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过程。做好急诊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降低了医疗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预防医疗护理安全隐患,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急诊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熟悉各科专业的理论,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还要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耐心和爱心;要在紧急情况下,佑米约旱拇厦鞑胖牵以真心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认真地做好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能够从事急诊护理工作我深感荣幸。然而随着各行业的飞速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变,如何营造一个优质舒适的就诊环境,让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急诊服务也日趋成为我们不断努力的新目标。要提高急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一、加强护士的护理风险教育,强化法制观念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国家有关医疗法律,法规的变化,明确病人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认清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学习识别风险,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急救中心作为医院工作的第一线,医院的窗口,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病人健康及整个医院声誉,由于急门诊工作特点是:病情紧急,病种复杂,就诊时间短,病员集中,容易交叉感染,且患者多心情焦虑,容易急躁。因此,急门诊护士要具备时刻为病人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尚的医德,高超的技能,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掌握丰富医学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急救技能和较强的应急能力。
二、健全组织,建立制度
急救中心每班有责任医师,护士组成小组,每个护理由组长负责,明确职责,即有分工又有协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疗制度、抢救制度、急救设备、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急诊记录与总结制度、病情观察制度、卫生处理与护送制度等,促使医务人员有序的工作,值班人员坚守岗位,抢救小组随叫随到,严肃认真地工作,严格交接班制度。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善于和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病人进行沟通,通过语言情感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特别是病情变化快的病人,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文化层次用病人和家属易懂的语言严格落实告知制度,尽可能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使病人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主动承担风险义务,这样才能减少护患矛盾。
三、改进服务体系和服务方式,“急救绿色通道”的护理配合
明确规定,对危重病人,先抢救后收款,急、危重病人来院后,从接诊、检查到治疗,每一个环节均为绿灯,实施一整套快捷有效全程急救服务。
抓紧三基三严训练,提高急诊护士的应变能力,使护士们均能熟练掌握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在抢救中变被动为主动,迅速而有条不紊地与医生合作。急救中心实现了急诊抢救工作有序化,危重病人到医院,医生、护士立即到位,服从统一指挥,全力迅速投入,除了要落实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外,还应制订抢救物品药品专人管理制度、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交接班前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健全各种常见的急诊抢救流程,使抢救流程化规范化,同时还要制订各种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这样就能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改进服务态度,尊重病人
改进服务态度,包括尊重病人,满足病人需求,对立医务人员的自身形象,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力,保护病人权益。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应强化意识,思想到位,措施得当,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尊重体贴关心病人,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及过硬的技术本领,努力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沟通技巧和交往艺术,使患者获得“宾至如归”的感觉,身处宽松的护患关系环境,从心理上也得到安慰,同时使医院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搞好健康教育,做好防治疾病的宣传
在进行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开展宣教工作要有针对性,在宣教内容上应根据季节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时节发病种类宣传教育。在健康教育的方式上,要普及有关疾病的医学知识,举办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教育,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总之,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护理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强化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自身能力和责任心,将熟练的技术护理和适宜的心理护理相结合,才能及时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急诊质量控制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1.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2.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设置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留观床位等符合管理年标准。
1.2设备急诊科除了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的基本保障同时对于抢救车上的物品和药品也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得完善。
2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人员比例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人员资质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3.2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
3.1快速反应观念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院前急救观念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现代监护观念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现代服务观念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现代效益观念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制定急诊工作制度
4.1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制定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h通讯通畅。
4.5提供多种便民措施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
5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讨论
当今社会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的管理,抓住了“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快、高、救”上做文章、下功夫、多研究,不断地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有了大步的提高,服务意识有了彻底的转变,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急诊; 质量控制; 方法和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93-02
急诊科是应急院前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公共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沿阵地和救治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急危性、繁杂性、多学科性,数量不确定性等等。医护人员工作具有高风险性、高反应与不确定性、应用全科知识与高技术含量性、机智果断敏捷性、高度协调联动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医疗护理风险、预防医疗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1]
1.1 首先按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标准进行环境与硬件建设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1000m2。设有分诊处、诊断室、抢救室、观察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隔离病房、监护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4张,监护床位2张,留观床位16张,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1.2 设备要求 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急救120车4辆,抢救物品,抢救药品随车配置,抢救室、监护室备抢救车,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完善。急诊通讯装置(电话、传呼、对讲机)完备。在全县建立半小时急救圈,与乡镇卫生院形成急救网络,由我院急诊科安装了GPS定位扫描系统,统一进行救护车的调度、使用、跟踪与监测,为生命救治争取了最佳时间。
2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能力[1]
2.1 人力资源 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5/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医疗护理实行小组值班。每班至少3-5名医生、3-5名护士,24小时人力资源使用均衡,随时备有二线援助人员,实行弹性与均衡相结合的排班制度。
2.2 人员资质护士长 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10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8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 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具有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30%的人员通过了三甲医院培训。
2.3.1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 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上岗。
2.3.2 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 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院内、科内每周业务学习1次,年内每人完成25学分。每半年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 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学术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更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培育全科医疗护理人才。
3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2]
3.1 迅速反应观念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 院前急救观念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 现代监护观念 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各种管道的观察;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 优质服务观念 优质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病人及家属满意是优质服务的金标准。向服务要安全。
3.5 服务效益观念 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效果。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体现人文服务、降低医疗成本、体现生命的价值,以院前抢救、院内救治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服务创效益、效益促发展。
4 规范服务流程,开通绿色通道
4.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解决先救治、后付费的保障措施,体现医院管理的人文理念。
4.2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 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工作质量,进行绩效考核,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急诊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4.3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十三项核心制度如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和急诊工作单元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 制定紧急医疗护理应急预案 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h通讯通畅。
4.5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 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2]。
5 实施规避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有效遏制不良事件发生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实行分类交接制度:如120出警情况交接;留观病人交接;临时输液病人交接;监护隔离病人交接;抢救病人交接等等,将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日工作重点和每日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 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控制目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失误”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级、科室、小组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医生、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组长对本组本岗位工作质量全面负责,班班工作,班班落实,班班回顾,对组长实行延时(提前15分钟到岗、延后15分钟下班)自查补漏的管理流程。(2)公示质量控制目标,知晓率为100%。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8%;年护理事故发生数为0;年褥疮发生数为0;基础护理合格率≥95%;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6%;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悬挂各种抢救流程图。(4)完善有效交流沟通机制,落实急诊病人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等、及时下达危重病人通知书,规范尸检流程。(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抢救室在抢救病人时,采取家属回避制度,实行封闭式管理。(7)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7 体会 随着社会保障的日臻完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全民健康保健的鼎力投入,公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3]。更加彰显了急诊科工作的社会公益性、救治技术的权威性、生命回归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S].卫医政发[2009]50号,2009,5,25.
[关键词] 护理查房; 应急演练; ICU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25-01
护理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最主要的方法,也是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之一[1]。针对ICU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对护理人员业务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我院ICU自2010年1月份以来采用与护理应急预案结合实施护理查房,取得良好效果,显著提高了ICU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抢救配合满意度,现介绍如下:
1 护理查房的实施
1.1 物品的准备 护理查房的用品分为基本用品及专科用品,应根据病种的需要携带齐全,以保证查房的顺利进行。基本用品:查房车、必要的影像资料、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手电筒、压舌板、消毒液等。
1.2 查房程序
1.2.1 查房的对象 病人应选择具有ICU代表性及疑难性的病人为对象。
1.2.2 查房的内容 针对病人护理中的难点、疑点、欠缺进行的专项护理查房。
1.2.3 查房的程序 ①查房者、责任护士问候病人,向病人说明目的。②责任护士报告病人病情:自然情况、社会状态、心理状态、一般状态(入院天数、各项检查结果、生命体征、饮食、睡眠质量)、现存的护理问题、各项检查化验指标、正在进行的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需要查房解决的问题等提出护理难点。③查房者对疾病进行系统讲解,包括诊断、临床表现、治疗等。④对病人进行全面护理体查,与病人交流了解病情,解答病人的提问,进行健康指导。⑤查房者针对责任护士在查房中提出的护理难点、疑点进行解答。⑥专科组长提出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及突发事件,讲解如何正确进行系统评估,组织讨论。
2 护理应急演练的实施
2.1 物品的准备 急救车、除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吸引器、深穿包等抢救设备及药品。
2.2 人员的准备 由科室护士长主导,成立护理专科小组,由高等级护士任组长,在查房中,根据ICU病人的疾病特征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定演练内容制订演练计划、模拟突发事件急救方案及人员分工,并组织实施。
2.3 技能储备 每月组织1次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穿刺术;各种抢救仪器:如呼吸机、吸引器、心电图机和除颤仪等的使用操作训练,由科室经验丰富的高等级护士及专科医生承担培训任务。
2.4 基本资料准备
2.4.1 制定疾病的各种并发症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护理组长确定各个小组成员的特定抢救位置,制定人员职责。
2.4.2 制定需联络人员的联系电话 要求每名成员熟记内容。
2.5 应急演练实施步骤 由护理组长主持演练,发现病人出现突发事件及意外,值班护士应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将相关人员迅速集合到ICU,在组长的指挥下分工展开演练,配合医生做好给药、插管、深静脉穿刺及心肺复苏等工作。
2.6 分析总结 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找出不足,为下次演练积累经验。
2.7 再次演练 全组成员共同分析总结后,修改并确定救护流程,再次进行预案演练,并将该演练过程做好记录,为其他的演练方案提供参考。
3 效果
3.2 提高了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满意度 见表2。
4 体会 1)ICU病人病情危重、复杂、突发事件多,开展护理查房与应急演练相结合,能实质性的解决ICU病人的护理问题,护士能熟练掌握各类病人突发事件的护理评估,冷静、及时、准确、有序地处理。2)查房者是关键人物,查房者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查房效果,查房者应在查房前对病人的基本情况、特殊情况、难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基本了解,并在查房前查阅资料及相关信息,做到对病人情况、治疗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措施、所查病种的前沿信息心中有数,使自己在有知识储备的状态下高质量地完成护理查房。3)在应急演练过程中,护士长将权力下放给护理组长,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既提升了自身价值,又带动了年轻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年轻护士从医疗、护理的不同角度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锻炼了应急反应,开拓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应对能力,有利于掌握新技术、新业务,使理论知识尽快强化。4)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救护水平应急演练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应用[2]。其充分体现了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性[3]。结果显示,通过演练,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得到了提高。5)提高了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满意度在ICU实际工作中,护士不仅要有全面、扎实的临床理论基础,更需要有快速应对及与抢救人员的默契配合与协调能力,它直接关系到抢救成功率。当病人出现突况,护士立即配合医生按照分工开展抢救工作,迅速、主动地准备抢救物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抢救中的各项护理操作,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结果显示,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5 小结 传统的ICU护理查房模式过多依赖于医疗指导性查房,而对ICU护理本身的工作重点缺乏重视,这不利于护理观念的转变及护士能动性的提高,我们采用与应急演练与护理查房相结合的模式,对ICU危重病人的针对性强,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及参与能力,促进了护士整体理论水平、临床专业水平、技术操作水平及抢救配合能力,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新英,任辉,廖建梅等.危重病人护理模式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22):2141.
【关键词】危重病人;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93-02
ICU是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加强治疗和护理的场所。病人安置导管繁多,意外拔管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意外拔管的发生,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并发症,如:呼吸抑制、气胸、窒息、腹膜炎等,同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导致死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10年10月-2012年8月,共收治危重病人2520例,出现意外拔管的病人有23例,其中女性6例,男性17例,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94岁,平均为56岁。其中气管插管6例,胃管10例,腹腔引流管1例,胸腔闭式引流管2例,尿管1例,深静脉置管1例,静脉留置针2例
2 原因分析
通过回顾23例病人发现引起意外拔管的原因多数为病人烦躁、安置各种管道不适应、固定不牢固、约束不当、违反医疗操作规程、人力资源不足等因素,有时是独立存在,有时是多种原因并存(见表)
2.1 医护因素
2.1.1 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对意外拔管高危人群缺乏预见性。科室护士15人,其中轮转护士4人,新进护士2人,在ICU工作时间不足3年的有10人,占67%,对ICU病人管道护理流程不熟练,对意外拔管无预见性,3例病人是在护士执行医嘱,忙于治疗时拔出管道;1例病人在翻身时,未放松呼吸机机械手支架引起牵拉而致气管导管脱出,1例在翻身时未取下固定别针导致胃管脱出。
2.1.2 固定欠妥当。患者是油性皮肤、出汗、口鼻腔分泌物多时会使固定插管的胶布潮湿,失去粘性而出现固定松懈。2例病人胃管固定带松脱而致胃管自行滑脱。
2.1.3 肢体约束不当。躁动患者因肢体约束不当挣脱或挣断约束带拔出导管;对清醒病人,答应护士不会拔出管道,护士存在侥幸心理,给病人减除约束而出现2例病人意外拔管。
2.1.4 人力资源不足。我科人力资源床护比不足1:2.5,所发生的意外拔管均在中午、夜班人力资源不足的特殊时段。
2.1.5 导管材质问题。2例病人因导尿管气囊有沙眼,存在漏气、漏水,气囊充气不足导致导管自行滑出体外。
2.2 患者因素
2.2.1 年龄 从临床观察护理中多见于老年患者和儿童。1例95岁高龄患者由于听力、视力功能减退,造成护患之间交流沟通障碍。老年患者对置入体内的管道敏感性高、固执、适应性差,对留置管道不理解而导致意外拔管,特别是留置导尿管显得很难受。1例9岁男童对尿管耐受性差、敏感性高,留置尿管期间一直躁动不安,导致意外拔出尿管。
2.2.2 意识状态 因外伤或手术创伤、肿瘤、内环境紊乱及ICU环境应激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或意识障碍,如烦躁、胡言乱语、痴呆等,不配合治疗与护理,出现意外拔管。
2.2.3 疼痛 外伤手术创伤患者,因留置管道的增加,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迫使患者长时间取被动,导致患者不舒适而引起意外拔管。【1】
2.2.4 心理因素 ICU病人病情复杂、病情反复、治疗时间漫长、每天只见亲属半小时很孤单、住院费用高,大多病人会对治疗产生绝望,放弃治疗而出现意外拔管。1例病人家属在探视时,谈及住院费的问题,由于沟通障碍,挣脱约束带将导管拔出。
3 护理对策
3.1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实行弹性排班,每班安排一位高年资护士负责病区管理,二线、三线应班,保持充足的人力资源。
3.2 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科室制定便于携带的ICU护士工作小手册,手册里的内容包括操作流程、应急预案、护理常规、科室制度等,并在每天的晨交班时反复学习,工作中随机考核,让护士掌握牢固。
3.3 鼓励护士积极上报护理缺陷 科室鼓励积极上报在工作中出现的护理缺陷,由当事人阐述事实经过,科室组织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拟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隐瞒不报着予以重处。针对ICU意外拔管案例逐一进行分析讨论发生的原因、后果及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均向护理部上报护理缺陷,必要时请护理部主任参与讨论,并邀请相关专业的主任进行培训指导。让护理人员从认知上进一步提高,有效地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
3.4 重视质量控制 科室设立质控组长负责质控,参与医生的查房,听取查房意见,拟出护理重点,协助指导管床护士做好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杜绝医疗护理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5 加强技能培训 凡进入ICU的护士,均进行严格的入科培训,并由高年资护士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随时督察、考核制度落实情况、流程执行情况,护士长随机督察掌握情况。
3.6 加强管道护理 责任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视管道护理。置管时注明管道的名称、安置时间,每班记录插管刻度。胃管、气管导管均用3M高强度胶布妥善固定后再用外穿橡胶管的纯棉固定带绕过脑后进行加强固定,固定带松紧适宜,固定胶布每日更换,固定带做到随脏随换。
3.7 正确评估插管患者的配合及耐受程度,对插管患者均进行保护性约束,适当的镇静镇痛,以减轻患者的不适与疼痛。镇静时要保证患者有一定程度的睡眠,每日定时唤醒,唤醒时患者有适当的定向力和识别能力。【2】
3.8 加强心理护理 对于意识清醒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应耐心地解释留置管道的重要性,同时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对不能言语的患者进行非语言交流,如:手势交流、文字交流、图片交流等。
4 讨论
ICU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迅速,常可致病人意外拔管,这是ICU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杜绝意外拔管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提高危重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总之,ICU高技术的应用对患者产生的躯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是相互影响,不能完全分开的,意外拔管存在主客观因素,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责任心,认真、切实做好各种预防导管滑脱的护理和观察工作,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1护理风险的确定
查阅相关文献,收集院内外护理纠纷事件,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临床巡查和护士沟通,询问病人及家属等方式,分析确定各类护理风险事件易发生的环节和过程。
1.2类型
护理风险管理大致可分为护理人员、院内规章制度、技术操作的管理和用药、院内感染、检验输血的管理,以及病区的管理、各种医疗设施设备的管理、病人的管理。
二、制订风险管理计划
首先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明确责任,分工合作。采取三级管理模式:护理部随时巡查、督促,保证各项措施得以有力的执行,分析全院护理工作现状,查找隐患,提出改进措施;护士长自查自纠,看各项护理工作是否到位,收集本科信息,识别风险所在,指定本科措施,上报护理部;当班护士的工作日清日毕,以整体护理为中心,保证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护理缺陷趋于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弥补措施,并上报护士长,做好记录,鼓励上报不良事件。这样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
三、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3.1切实做好环节质量管理
根据历次的检查可以看出,环节质量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护理部要随时制定有效可行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制定病人安全管理预案,如防火、防盗、坠床、跌倒、烫伤、药物外渗等应急预案。抓住重点环节的管理,如危重病人、术后、自杀倾向病人、交接班、查对制、消毒隔离、抢救、护理记录等的管理。
3.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
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医疗高峰时实行弹性排班,当天的突发事件和危重病人抢救,都应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现在由于病人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忙的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3.3培训是手段
护士素质教育是一项需长期实施的内容,制度职责培训是关键,理论和技能培训可提高工作能力,法律知识培训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岗位培训、岗前培训必不可少。
3.4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护理文书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规范。规范专科护理记录的频次以及设计专科护理记录表。稳步推进表格式护理文书的实施,切实减轻临床护士的书写负担,保证临床护理质量。避免错记,漏记,涂改病历:用刀片刮、胶布粘、涂改液涂改等,在法庭上视为无效证据;与病情变化不符:病人死亡后第二天还划体温。记录书写人不是注册护士,视为非法行医。记录时间的关联性不紧密:医生下医嘱的时间与护士执行医嘱时间差带来不利于医务人员的举证,甚至执行错误医嘱的现象(包括医嘱本身的错误和下医嘱的医生没有医生执照)。
3.5规范物品与仪器的管理
更换或新增物品的管理程序、物品质量问题报告制、专科仪器操作程序卡以及测量和监护设备的管理。
3.6安全用药的管理
严格“三查八对”制度,护士对本科常用药物要做到五了解:了解药物性质、了解主要作用、了解常用剂量、了解不良反应及中毒症状、了解中毒解救方法。规范高危药品的存放以及毒麻剧限药的管理,指定专人管理,明确责任。麻醉及保存应专柜专锁,定位存放,做好标识,注明规格、剂量,配备必要的防盗设施,班班清点交接并有交接班记录。
3.7规范重点时段的管理
如节假日、午休、夜间、交接班、抢救危重病人时的管理。
3.8规范护理技术管理
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列出护理操作中常见的问题。
3.9建立护理告知
签字制在病人拒绝做治疗、护理时,在护理记录上签字;在重要的护理操作前先告知并签字;入院病人带褥疮时签字等。
3.10医疗废物的管理
在各种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各科室工作人员分类放入统一规定的回收容器内,保洁员负责收集并运送至医院垃圾暂存点,然后交地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统一处置。
3.11护士职业防护
针刺伤的防范措施:①立即小心地处理使用过的针头。②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③加强锐器废弃物处理及丢弃过程的管理:医院提供锐器收集容器,且便于携带到使用地点,护士应将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立即就地放于锐器收集盒内。④使用安全性能好的针具、器械。⑤患者的体液、血液均视为传染源,护士接触体液、血液的操作应戴手套;制定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及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方案。
四、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建立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的质量监控体系,评估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达到管理目标。
五、建立以制度导向的奖惩制度
1.1人员组成
护理总值班人选需经以下几个方面的筛选合格:
(1)需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师级别人员;
(2)每科室护士长推荐2~3名人选,再由护理部统一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取前50名人员;
(3)再经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取30名人员组成。
1.2时间
周一至周五18:00~凌晨8:00、周末及节假日全天值班,凌晨7:30前往医务科与内外科医生总值班向院领导汇报。
1.3职责
由护理部统一部署管理,每天轮流安排一名护理总值班人员,该护理总值班在值班护士长带领下对全院护理质量及应急护理问题进行处理。
1.4工作内容
对全院各科室的消毒隔离质量、健康教育质量、急救护理质量、病房安全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病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危重病人护理质量等进行检查,同时应处理夜间和节假日护理出现的应急问题。
2结果
自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我院护理总值班对夜间病区管理、劳动纪律、护士仪容仪表、医院感染、急救物品、器械、抢救药品、护理文件、危重症患者管理等12项共巡查331次,参与危重病人的护理214次;参与病区抢救18次,参与突发事件抢救5次;护理技术会诊12次;为病房护士取血、送标本处理53次。
3讨论
关键词 急诊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97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进行管理的活动。通过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和经济损失[1]。急诊科是医院急危症重病人集中的场所,面对的多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突发灾害事故、意外伤害等病人的救治,是医院风险的高发区。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急诊工作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急诊护理风险的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2]。
护理工作制度落实不严、执行不力: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不能落实到位,有章不循。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病人在转运前未能充分评估病情,抢救药品和仪器不能及时携带,途中出现病情变化无法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而延误抢救时机。
对病情预见性不足:急诊病人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千变万化。特别是低年资的护士由于业务技术水平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的评估能力差,影响前瞻性措施的落实。
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在疾病的诊疗护理过程中,有着不可确定性和预测性。各种侵入性操作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抢救过程中口头医嘱多,护士执行时未做到及时复诵而用错药、重复用药。抢救记录不及时、不准确。
抢救仪器管理不善。
服务意识不强:接诊不及时,不能快速地做好预检分诊。
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加强风险知识培训:采取积极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3]。平时采取自学和早提问的形式加强护理风险预案的学习,并组织考核,要求熟练掌握风险预案知识,从思想上重视风险预防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法律知识的培训:采取各种形式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并组织考核,明确患者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制定专科护士培训计划,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专科护理人才。
应用“零缺陷”管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零缺陷医疗管理就是进行事先、实时监控,保持各环节、各层面、各要素的缺陷趋向于“零”,以实现质量的根本性改进。
重视流程的细节管理,确保流程无缝隙,保证护理安全:针对护理流程中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风险识别,制定各种警示标识卡,规范护理风险警示管理。
加强抢救药品、仪器的管理:抢救室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天检查所有抢救仪器和药品,确保抢救仪器处于完好应急状态,班班交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抢救时的注意事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认真做好各项告知工作,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各项抢救记录抢救结束后据实补记。
规范护士礼仪,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定期组织护士礼仪和沟通技能的培训,推广使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
综上所诉,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和风险预案的学习,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防范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自觉地规范护士的操作和护理行为,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使各种潜在风险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
一、执行iso质量管理文件,提高护理质量
1、完善iso9000质量标准文件。
严格执行iso9000文件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根本保证。护理部根据院综合目标的要求,运行iso9000质量标准文件,使护理管理逐步达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护理人员职责具体化、文件化;进一步加强了对护理单元的管理,并不断完善了各个护理环节的程序。
护理服务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质量控制阻断和改变某些不良状态,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状态。树立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工作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先控制上。进一步完善了《护理部作业指导书》,制定了各种紧急预案,根据实际修改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完善了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物品器械放置规范,确定了实行护理宾馆化服务的内容,修订了安全教育制度,护士长巡视病房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护理质量标准的控制范围,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包括新入院病人指导,执行医嘱,各项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病人满意度调查等全部护理环节。通过对护理质量标准的控制,实现了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护理差错率不断降低,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精心组织护理质量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为了把iso标准运行于护理质量管理,使每个环节得到控制,最终实现住院病人治疗、处理,护理到位的目标。护理部充分发挥护士长,病房护理质量小组及老专家组成的质控组织的作用,每月定期、不定期组织检查、督促、指导,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护理部质控组织每周检查一次,每月底护理部组织大检查。病房护理质量小组每天检查各班护士的工作情况,护士长每天巡视病房至少四次,密切观察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化解,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和解决病人的需要。实行了全程导医、分组护理及主管护士负责制,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每周随业务院长查房一次,以了解临床需求、护士业务学习及护理文书的书写等情况,护理部坚持节假日、危重病人查房、巡视病房至少2次/周,每月夜查房一次,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护士长夜查房1次/周,每月底发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检查和满意度调查的不合格项以书面的形式与主管护士及护士长反馈并签字与考核分数挂钩,在每月的总结会上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再以书面的形式对各护理单元的不合格项给以反馈。例如,巡视病房中发现一级护理的病人较多,在护士长会议上及时提醒护士长要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要求巡视病房,特别是夜间一定要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充分发挥质控网的监督指导作用,以标准为依据,以质量为核心,以薄弱环节为重点,以检查督促指导为手段,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人身心状况和病情变化到位,危重和自理困难病人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的沟通、咨询和护理指导到位。注重护士素质的综合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行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全过程控制,使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自始自终都处于严密监控之下,以保护病人安全。
通过检查有效的促进了护理单元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3、抓好危重病人管理和基础护理的落实
我们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要求每一个护士对一级和危重病人掌握八知道:床号、姓名、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护理、病情变化、心理状态,要求护士长掌握每个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对危重病人及时进行护理指导以保证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到位,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抓好“四个”特殊:特殊人员(新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及思想情绪有波动的护士)、特殊时间(中午、夜间、节假日)、特殊病人(年老体弱、婴幼儿、疑难和危重及大手术等病人)、特殊操作(不常见的操作或者难度大的一些技术操作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病人的护理,做到预防为主,事前控制,确保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人身心状况和病情变化到位,危重和自理困难病人基础护理到位;与病人的沟通、咨询和护理指导到位。注重护士素质的综合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年来抢救危重病人205人次、特护病人356人次、一级护理病人1507人次,护理部指导协调抢救病人26人次,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7%,基础护理合格率95%,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98%,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8%,急救物品完好率100%,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年褥疮发生次数为0,病人满意率为99%、
4、组织护士认真学习《iso9000护理作业指导书》
从XX年1月《iso9000护理作业指导书》开始试运行至今,护理部制定了学习计划,1—3月份以护理单元为单位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进行了考试,4—6月份对《护理作业指导书》的剩余部分进行学习,并于7月4-5日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了考试,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能够基本掌握《iso9000作业指导书》基本内容,明确职责,使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于XX年7月1号正式运行,通过近一年的临床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iso9000文件运行以来,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认证后将更能促进我院护理事业的发展,为打造胸科医院护理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优质服务,提高服务品质,打造胸医护理品牌
创建一流新型专科医院,精心打造“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技术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的护理服务,开展了感受亲情护理,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活动和温馨服务活动,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护理先行”的服务理念,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氛围,调动护士长和护士的积极性,鼓励护士长创本护理单元独特的护理品牌,增强了团队精神,为病人提供了优质全面无缝隙服务。
1、规范护士行为,护士精神饱满,着装整洁,佩带胸卡和发网、淡装上岗。推出优质服务新举措,使每个护理单元都做到:五个一:病人入院时得到一声问侯、看到一张热情接待的笑脸、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一张亲情卡、住院期间护士会积极努力为病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三主动:护士对病人主动接待、主动观察、主动帮助;三个掌握:掌握病人病情、治疗和检查结果,掌握病人医疗费用情况,掌握病人及家庭、社会心理因素;七声:病人入院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败有道歉声、与病人合作有谢声、遇到病人有询问声、接听电话有问候声、病人出院有送声;使病人感受到在胸科医院护理服务的温馨。与检验科王协商解决了新入院病人一天两次抽血的问题,减轻了病人痛苦,使病人满意率不断提高。
2、宾馆化个性化微笑服务:使用文明用语,接待病人及家属时态度和蔼、语言得体,树立病人至上的观念,说话做事都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使病人感到我们都是在为他们着想,护士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体现对病人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标准化服务是平台,个性化服务是最终目的。
3、icu独立理顺了与外科的关系,icu护士相对固定利于管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使外科护理工作更加规律,护士长能专心病房护理工作,icu成立2个月来到内二、内六特护病人20个班次,较好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4开展了流动奖牌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每个护理单元都轮流获得奖牌。
胸外二护理单元获得三次“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流动奖牌,三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流动奖牌。
内三护理单元获得一次“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流动奖牌,三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流动奖牌;
胸外一护理单元获得一次“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流动奖牌,二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流动奖牌。
内五护理单元获得二次“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流动奖牌,一次“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病房”流动奖牌。
内四内七心内。呼吸一呼吸二护理单元获得二次流动奖牌。
胸外三内二内六护理单元获得一次流动奖牌。
通过这项活动激发了护士比学赶帮超的意识,促进了护理服务和护理文书水平的提高。
5、5.12护士节与工会举行了以“传承南丁格尔精神,树立崭新护士形象,弘扬抗非斗志,打造胸医护理品牌”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和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增强了护士为建设一流新型专科胸科医院努力工作的信心。
三、提高护士风险、安全、法律意识,防控护理缺陷的发生
1、随着社会进步,科学的发展,病人维权意识增强,消费者权利意识抬头,护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护理人员执业风险加大,为了增强护理人员安全防犯意识,护理部制定了《提高风险和安全意识,防控护理质量缺陷》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安全表现、护理事故常见原因,进行了总结概括,对护理差错的定义和判定标准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如何防止护理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加强风险管理的综合措施并在1月份召开的护士大会上给予讲解;8月份分两次对全院护士进行了《如何应对举证倒置》的讲座,使每个护士提高了风险、安全、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2、进一步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根据卫生厅《山东省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及格式》的要求,组织护士长进行学习和讨论对书写的细节进行了规范,并抽调专人进行随机检查,每月组织护士长到病案护理病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护士的书写水平不断提高,以确保病案资料科学、完整、真实。
四、针对不同层次进行护士培养,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1、护士长培养
护理部进行了《护理管理理论》、《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论护士长的多元意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安全》等知识的培训,举办护理管理经验交流会,有9名新老护士长进行了发言,各自讲了管理体会,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护士长管理水平,为护士长创造了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有四名护士长进修学习,心外科护士长李春梅、心内科护士长到武汉亚心医院进修学习。内六、内七护士长到北京朝阳医院学习。
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每月工作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至少每二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工作重点,表扬先进,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每月初对大检查发现的问题和病人满意度情况,向各护士长反馈,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继续开展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8%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每月各科召开病人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与尽量满足。
2、全面提高护士素质
加强了护士的培养,对全院护士进行每月一项护理技能测试,一至10月份分别进行了心电图、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除颤器的使用、鼻饲、口腔护理、导尿、吸痰、静脉留置针、皮内注射和测血压培训与考试。提高了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组织护士长讲课,科室内安排相关业务理论学习,护理部进行抽查、提问每月一次,鼓励自学、函大学习,组织业务查房,选派一名护士到上海新华医院,四名护士到齐鲁医院和千佛山医院进修icu,提高了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请赴亚心进修的两名护士长汇报了先进护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同时又选派两名护士到武汉亚心进修。护理单元护士轮流到心电图室学习,对年轻护士进行科室轮转,以尽快掌握各科护理技术。
3、对全体护士进行礼仪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医院“216”目标,培育医院精神,确立“爱医院、爱岗位、爱病人”的观念,规范语言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树立胸医护士的新形象,全面提升护理品质,打造胸医护理品牌,于9月3日至9月23日,护理部与科教科联合举办全员护士礼仪培训班,邀请山东省旅游学校老师前来授课,分理论课程和形体课程。护士长根据科室工作情况安排学习时间,护理部严格考勤。理论课内容有:服务心理学、服务礼仪和服务沟通,形体课上老师表演了站姿、走姿、坐姿、握手、打招呼、鞠躬礼节等的基本要领。
通过礼仪学习,所有护士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纪律性和自觉性,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转变了服务理念:真诚为病人服务真正把病人当作是自己的亲人,使病人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享受了独特的胸医护理服务,改善了护士的形象,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胸医知名度。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实现了“让病人满意,使病人健康”的护理目标。
五、好人好事
1、呼吸二科护士魏斌,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在XX、11、18值夜班时,凌晨五点,当她巡视病房时,发现一位病人呼吸异常,对呼唤无反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积极抢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科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下,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病人脱离了危险期。患者家属由开始的非难指责到平静配合再到最后的理解尊重,他们送的钱物被我们医护人员拒绝后,最后送面锦旗表示敬意。由于护士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不仅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恶性医疗纠纷,而且还为我院赢得了荣誉,表扬魏斌观察病情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胸外科护士孙先红,心内科护士岳延凤,内六护士朱军在护士长外出学习期间,护士长工作,三位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不记较个人得失,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护理任务。
3、外科护士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院护士长从大局出发,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较好的完成了重大抢救任务。
六、存在的问题
1、通过外审发现有许多工作须加强细节管理,如公用药品的管理。有些记录过于流于形式。对数据的总结分析不够。病房欠整齐清洁……
2、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和观察病情的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护理部在落实医院216目标中,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不断研究护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适应医院改革发展创新的需要,为打造胸医护理品牌,建设新型一流的专科医院而努力。
关键词:团队建设 产科急救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73-01
古有神医华佗、扁鹊、张仲景等,都是强调的个人能力,随着社会医疗环境及患者需求的日益复杂,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错综复杂的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现代社会人类疾病的复杂性的提高,医疗团队工作形式逐渐成为医务工作的主流。有效的团队合作能提高照护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间的冲突,积极影响患者满意度和工作人员满意度[1]。产科工作有其特殊性,工作繁杂,节奏快,病情变化快,意外情况多,处理需要果断及时,又要兼顾孕妇及胎儿的安危。这就要求妇产科的医生护士熟练掌握技能。妇产科工作夜以继日的长期处在高度紧张之中,难免会有疏忽及差错,所以产科在遇到急危重病人的时候更需要迅速组织抢救团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分工明确,有效安全的实施抢救措施。
1 急救团队的目的
迅速有效的抢救病人。
2 急救团队的重要性
产科急危重病例,病情急,突发性强,没有急救团队仅靠几个人的力量很难达到有效的抢救效果,经过训练的抢救小组,能够做到忙而不乱,精确无误的执行操作,观察记录病情。
3 急救团队的组成
3.1 首先要确定一名指挥者。一般由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或当时在场的最高职称者,如果分管业务院长在场可由院长担任指挥。如果不确定指挥者,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就会不知道该听谁的,会出现失误或重复工作,效率低。
3.2 其次要确定1-2名有经验的护士和医师为实施者。护士要正确执行医嘱,医师执行护士不能做的操作。保证医嘱执行的正确、迅速。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3.3 确定1名记录者。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医疗纠纷越来越多。产科的病人是对新生命的诞生充满希望的,特别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他们本身又缺乏对产科急危重病情的认识,缺少意外情况发生的准备。而产科的意外来势凶猛,病员及家属来不及做好充分地思想准备,所以一旦出现急危重症病人,下一步即将面临医疗纠纷。所以要做好记录,详细真实的记录病情,谈话,及相关操作。避免因记录不完整和涂改现象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
3.4 确定1名协调者。协调者负责报告上级领导,联络相关科室会诊,更重要的是和患者家属沟通。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在急诊医学培养中的地位要远比在其它专科培养中更重要,此时不仅需要急救医师具备冷静、规范救治患者的能力,更要求急救医师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现场处置的应变能力,从容面对和处理现场的各种不利因素[2]。
4 怎样提高团队水平?
大量研究表明,团队合作由一系列内在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knowledge,skills,attitudes,KSAS)定义,KSAS促进协调的、适应的业绩,并支持个人的队友,目标和任务[3,4]。
4.1 加强科室的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软件内涵建设,制订各种科室的科学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抢救规程等。
4.2 开展团队协作的专项培训及临床实战中无缝嵌接的技术管理。每个人的现场分工都要预先制定好,只有这样才能临危不乱,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在抢救过程中以各种抢救流程的为蓝本、以不同人员业务素质定目标、以严格角色分工为过程,培训出一个团队。
4.3 提高个人的临床能力的诊断与决策。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实践经验总结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婷,陈红,跨专业医疗团队构建研究[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0):911-913
[2] 陆峰,李明华.院前急救医生岗前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2011,15(3):55-56
本文通过对13起突发批量伤员的所采取的急救护理措施,总结出抢救成批伤员时,要有急救预案,制定突发批量伤员入诊急救护理流程,在充分做好人员、物资准备基础上,进行统一协调指挥、合理分工,各护理组密切配合,全力以赴,迅速救护伤员,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保证。
我科2005年10月~2008年8月,共救护13起突发交通事故伤、群体食物中毒和吸人性氨气中毒的成批伤员,最多一次2小时内接收32名伤员,很好的完成了急救任务,现将我们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制定突发批量伤员入诊急救护理流程
制定出成批伤员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每名护士进行培训,掌握各种突发群伤事件的处理常规。针对急救不定时的特点,前瞻性的安排护士班次,在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时,能保证护士及时到位,以确保急救质量。在接到“120”呼救电话后,了解出事地点、伤情及预计受伤人数,立刻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带上急救箱及用品随车出诊。同时通知院急救小组、科主任、护士长。成批伤员未到来之前,做好物资、药品、器械、敷料准备,将一切用物备齐,放在明显易取处,这样可以赢得救治时间,减少混乱。
严密组织,合理分工
成立突发事件急救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由具有急救经验丰富,急救能力强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前往医院等待救护。根据需要将小组人员分为:①指挥联络组: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指挥救护工作,联络有关科室,调集人员、物资供应。②伤情预检组:检伤分类是急救医疗中最重要得工作。按伤情轻、中、重分类挂上标记,填写编号。③急救组:负责危重伤员的抢救,抗休克、止血、给氧、输液、骨折固定等。④治疗组:负责一般性和常规性的治疗工作,做各种药物试验、清创、伤情观察。⑤运输组:护送伤员进行有关检查、急诊手术、住院。由于我们组织的及时严密,分工合理,在成批伤员救护过程中没有出现漏登记、漏治疗、漏观察及医嘱执行不及时的情况,顺利地完成多次成批伤员救护工作,提高了伤员的救治率。
突发批量伤员入急诊科的处理
急救护理:当成批伤员到达急诊室时,我们按任务分工,迅速展开救护工作。成批伤员住人病房时,由于伤员多,病情轻重不等,整个场面紊乱。科主任、护士长应沉着指挥,安慰病人及家属,提供较好的救护环境。必要时通知其他科医生会诊。护理人员应各施其职,立即投入急救工作。检诊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按伤情的重、中、轻系上标志带。急救组护士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为危重病人建立输液通道,给与氧气吸入,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电击除颤,抗休克、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书写急救记录。伤情登记组护士对每一名病人测量生命体征,填写登记表,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人急诊科的时间等。
密切观察病情:有的伤员不仅病情重,而且复杂,又无亲人照顾。护士要认真巡视病人,细致地观察伤情变化。危重、休克的伤员进行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腹部外伤的进行脸色、脉搏、血压、腹痛的观察,骨折固定术后观察肢端末梢循环,局部肿胀疼痛;观察用药后反应,如输血、输液及使用特殊药物,调节输液速度。
伤员分流:伤员经院前急救后病情好转需转入病房或手术时,急救护士应做好转送前准备,并提早与手术室或病房取得联系。转送时危重病人定人护送,搬运动作应轻稳,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和输液速度。并应与病区护士进行病情、药品交班,为病人家属介绍病区接诊医生和护士,消除其陌生感,增进医患关系。
救护突发批量伤员时应注意
突发批量伤员来诊时由于病人多,病情急,护士一般执行口头医嘱,因此,要做到听清、问清、三查七对,防止差错。对死亡病人的尸体,应立即通知太平间工作人员抬走,以免给病人及家属造成不良刺激。对夹板固定、扎止血带的伤员应减少搬动,以免引起疼痛和骨折移位,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加重病情。扎止血带时应注明时间,避免末梢循环缺血缺氧,引起肢体组织坏死。伤口周围沾满泥土、血迹、呕吐物,护理人员应对伤员进行伤口周围、全身擦洗,清洁更衣,留取呕吐物或腹泻物标本,必要时送检。这样能为手术和进一步治疗节省时间,使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同时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与病人沟通,安慰患者了解病人的需要,通知病人家属,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