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体育教案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体育实践课教案 中观技术要求 中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对教案设计的研究,历来是课程与教学研究者说关注的重点领域。2001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科教案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实践课教案设计的一些中观技术要求,做以下探讨:
1 体现教学活动本身所必须要达到的标准和结果
体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具备一定要求和标准的活动才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变化会有必然的期望外,对课的活动本身所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也应有应然的期望。
因此,体育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对教学活动本身预期应达到的标准和在教学的实际情景中应产生的结果也应提出要求。如:“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小团体中愉快,融洽地参加活动,课堂充满了笑声,掌声和欢呼声,下课时,学生脸上有出汗,表情愉悦。”等。
教案中书写这样的“标准与结果”,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即时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活动的外在表现及其结果的观察,判断其教学活动的成效,并及时进行调整或维持,从而有效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2 课的目标应具备连续性的特征
体育教学目标的连续性是指先后出现的课、教学单元、学期、学年的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的关系。
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目标体系,各个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在层次的功能与特性的作用下,分别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体育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时、单元、学期、学年各层次目标的逐级实现而最终加以实现的,“因此,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无论是年级、单元、还是课之间都应注意相互之间的连续性,真正做到前面设计的目标为后面设计的目标奠定基础,后面设计的目标是在前面目标的基础上的发展与深化。”①在课的单位时间内,教学目标的设置应符合课的层次功能与特性,既要注意课与课目标之间的连续关系,又要从属于单元目标,体现上位目标与下位各级子目标之间的逻辑顺序。
3 行为目标为主的教学目标表述方式
在制定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时,一般有以下四种目标取向,即: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
《课程标准》在以人为本,以素质提高为中心的根本理念的引导下,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核心理念。这个理念应该贯穿和体现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时,《课程标准》采用的是一种综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取向模式。根据体育的实践性特征和体育知识的操作性特征,它对教学目标的描述采取了以行为目标为主,并根据领域差异同时采用其他三种目标取向模式的方式。②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尽可能外显化,以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③
因此,体育实践课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采用行为目标模式为主的目标表述新方式。一般地,对体育教学目标的陈述,特别是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④(1)以学生为行为主体;(2)准确使用行为;(3)规定行为条件;(4)说明预期结果。
4 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确定课的目标,选择课的内容
作为实施课程标准的操作思维,当然包括了分解和整合两个方面。当我们要介绍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时,我们把它分解成为了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单单水平目标就有数百个之多,这是认识新课程目标体系的必要途径。但当我们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就不能采用分解的方法,也不宜采用对号入座的办法,而是要实现对课程目标的整合,把课程目标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的经验,包括教师教的经验和学生学的经验,对目标进行选择和整合,最终使课程目标转化为有利于操作的学习目标,这也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整合。⑤
因此,课在单元目标的实现中起着具体贯彻者的作用,单元目标对每一堂课的实施又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教师对课时计划的设计,就应以单元教学计划为基础,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设计课的目标、选择课的内容。
5 体现手段与目的首尾呼应的连贯性
教案是教师为了实现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案,因此,教师在制定教案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内容、什么教学手段、什么教学方法、什么教学步骤,都应该能够有针对性地为这个目标转化过程服务,体现出内容、方法、手段、步骤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手段与目的首尾呼应的连贯性。
即:教案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教学步骤的设计等的目的性都要能体现出首尾呼应的特征,都要为学生能有效地达成本次课的目标服务。
6 按照课的类型设计课的结构和运动负荷
对体育课的类型的划分,在体育课程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标准,故而有着不同的类别。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学者又分别按不同的标准对课的类型进行划分。
但无论如何划分,体育课的类型都是对体育课进行的分类,都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课的种类。而且,划分体育课的类型的重要目的都是在于揭示那些具有共同特征的课主要应实现的目标、应解决的问题,以及在结构上、内容上、方法上应注意的问题,进而更好地进行体育课教学,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⑥因此,课的类型对课的结构、内容、方法等都具有导向作用。
由于不同类型的体育课主要实现不同性质的目标、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目标又需要不同的运动负荷,因此,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设计,就应根据课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由于不同的体育课的结构为不同性质的体育教学目标所服务,体育课的结构也应根据课的类型进行相应的设计。
7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设计应尽量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除了关注学生身体的发展,技能的掌握外,还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变化。这决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⑦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⑧
体育与健康课程特别关注教材的游戏化,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愉快的运动体验中发生身心素质的变化。
因此,教案中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尽量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8 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要具有灵活性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交往、朝气蓬勃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也是一个个充满差异的个体。这就决定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种教育机会随时有可能发生,各种练习情况随时有可能出现,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的特征。因此,过于严密的时间安排,只会白白丧失良好的教育机会,也会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与体育课程的教育属性以及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核心理念是相违背的。
体育教学活动不适合也不应该进行过于严密的时间安排,而应该在体育教师对教学流程进行清晰设计的前提下,灵活地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
因此,教案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应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注释
① 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②③④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⑤ 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⑥ 杨雪芹,刘定一.体育教学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初中体育中考项目之立定跳远,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立定跳远动作方法,学生学会上下肢配合,两腿用力蹬地跳起,平稳落地,在体育教学中接受立定跳远技能,在乐中练,在乐中学,升华学生情感。
【教学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立定跳远正确动作。
2.身体健康目标:学习立定跳远动作,增强学生爆发力和下肢力量,有效提高学生跳跃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灵敏协调素质;实现上下肢均衡发展和跑跳结合的运动生理目标。
3.社会适应目标: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立定跳远中蹬地和摆臂配合,落地时屈膝缓冲,做到有力蹬地,轻巧落地,干净利索立定跳远动作,一气呵成,毫不犹豫且充满自信。
2.教学难点:立定跳远中,把握起跳的角度,身体协调用力,起跳腾空后展腹和落地后收腹等。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入境生趣
【热身运动】课前5分钟,让学生围绕操场慢跑2圈,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做关节操和徒手操,要求学生在热身运动中,认真做操(扩胸、振臂、体转、压腿等),秩序井然。
【游戏】叫号起跳
游戏规则: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然后列队站好后,教师随机叫号,不同小组学生按照号码纵跳,全班学生轮流纵跳。在游戏中,有学生反应不及时或者发生错误后,惩罚高抬腿。
游戏要求:所有学生需要遵守游戏规则。
(二)标准动作,分解示范
立定跳远标准动作组成:预摆起跳―腾空展体―收腹抬腿―落地缓冲。
注意事项:立定跳远中蹬地和摆臂配合,落地时屈膝缓冲,做到有力蹬地,轻巧落地,干净利索立定跳远动作,一气呵成,毫不犹豫且充满自信。立定跳远中,把握起跳的角度,身体协调用力,起跳腾空后展腹和落地后收腹等。
【动作分解】
第一,预摆起跳。两脚分立,与肩同宽,上肢两臂呈自然状态前后摆动,在前摆时,要两腿伸直;在后摆时,要屈膝,降低身体重心,手尽量往后摆,上体稍微向前倾。同时,两脚要用力快速蹬地,朝向前上方迅速跳起。
动作要点:身体上下肢要保持动作协调,动作摆动时要注意“一伸二屈心”,让身体上体稍微向前倾;下肢蹬地快速有力,手摆和腿蹬要协调。
第二,腾空展体。在起跳腾空后,要伸直“髋、膝、踝”三大关节,充分展体。
动作要点:在空中充分展体,强调伸直三大关节,且关节伸直要自然、协调。
第三,收腹抬腿。在收腹抬腿时,小腿呈“蹲距式”并积极往前伸。
动作要点:收腹要准确及时,小腿要前伸。
第四,落地缓冲。跳远落地时,上肢双臂要用力向后摆,落地时要屈膝以缓冲压力。
动作要点:相机把握好前伸小腿的时机,曲腿前要后摆伸臂,落地后摆臂往前不往后。
教师在立定跳远教学时,按照示范动作进行教学,并给学生提出要求,注意立定跳远动作环节和动作要点,并给予肯定和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让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动作,提示要点,讲解要领,让学生自主练习。
(三)安排练习,强化动作
练习1:让学生站在小圈内,反复跳向大圈5~6次。(图形练习法)
练习要求:小圈内原地预摆节奏后小跳。
练习2:站在跳箱上,体会立定跳远标准动作(预摆起跳―腾空展体―收腹抬腿―落地缓冲)的分解练习5~6次。
练习要求:默念练习,同时注意身体感受。
【竞技游戏】立定跳远+俯卧撑,立定跳远+冲刺跑
游戏目的:符合上下肢均衡发展,跑跳结合的锻炼原则和运动生理。
游戏要求: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给学生讲解练习目的和方法,并提示游戏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竞技,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或分组练习,并注意观察学生游戏动作,辅助学生掌握正确动作。
【身体素质练习】2~3次
(1)场地器材:12个实心球、土质跑道。
(2)练习目的:提高学生跳跃能力,促进学生跳跃素质发展。
(3)练习要点:注意腿跳与臂摆的协调配合。
(4)练习方法:两脚连续向前跳,跳跃障碍物。
练习学法指导:
(1)教师以简易语言启发并提示学生,让学生总结和体验起跳时机、起跳方法。
(2)利用各种练习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安全落地方法。
(3)建议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和默念法练习。
安全教育小专栏:
(1)课前教师认真检查跑道和沙坑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将隐患给予排除。
(2)课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做好热身准备活动,避免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等运动伤害。
(3)学生在练习前,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解,掌握练习方法和练习要求,遵守练习规则,服从教师安排。
(四)回顾小结,反思学习
教师集合整队,对班级学生人数进行清点,引导学生做捶拍、揉捏等放松活动,并对课堂练习情况进行总结,收齐教学器材后,及时归还,互道再见后下课。
立定跳远是初中中考体育项目之一,笔者结合游戏、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体育参与兴趣,示范标准动作,讲解动作要点,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体验动作,练习训练,实现体育立定跳远教学目标。
关键词: 幼儿园教案 困惑 解决策略
教案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决定教育活动能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尽管实习生在学校系统地学习了许多教育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设计出的教案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较强,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调查分析实习生在设计教案时遇到的困惑,思考及探究有效的策略,才能使实习生设计的教案具有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一、实习生在幼儿园教案设计中遇到的困惑
实习生缺乏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教案时会遇到很多困惑,导致设计出的活动教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调查研究,实习生在设计活动教案时遇到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和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时存在的困惑
1.目标设计抽象笼统。
实习生缺乏经验,将工作计划要求当作具体某一教育活动的目标,混淆了各层次目标的要求,忽略了教育目标的特点。例如,实习生设计的体育活动《神奇冒险》中将目标定为:(1)学会弹跳;(2)感受乐趣。这一目标没有明确表明幼儿的弹跳能力应发展到何种程度,如何让幼儿感受到运动的快乐,表述空洞、不具体,无法看出此次教育活动的达成度如何。因此,实习生此时的困惑在于如何将目标具体细化。
2.目标定位不准确。
实习生初设教案,总希望让幼儿多学点,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实习生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把握不准确,对幼儿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性了解不够、缺乏认识,只注重教学的计划性,忽视了幼儿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导致设计的活动目标超出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大班幼儿对游戏的规则已有了相关的经验,不需要努力也能够找到自己的空间,遵守游戏规则,不互相挤撞。实习生的困惑在于如何准确把握幼儿教育目标。
3.目标表述不一致,主体不统一。
实习生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不能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灵活运用,导致表述角度不统一、主体不一致。例如,实习生设计中班数学活动《水果拼盘》的目标为:(1)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学会制作拼盘和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水果拼盘。(2)欣赏水果拼盘的艺术美,体验制作乐趣,感受与同伴分享的快乐。实习生的困惑在于无法将教育目标表述一致,因此,目标(1)是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是培养目标。目标(2)是从幼儿角度表述,是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
(二)确定教育内容时存在的困惑
1.内容与目标不一致。
实习生写教案的时候,忽略了目标的导向性,割裂了目标与内容之间的联系,选择的内容没有以实现目标为原则。
2.忽视幼儿学习的特点,重“知识”轻“经验”,脱离生活实际。
实习生不能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出发,而是片面强调社会认知教育、忽视幼儿情感体验和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无法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在实习生的教育日记中看到,实习生设计的中班社会活动《我的家乡》内容为:(1)介绍家乡的文化。(2)了解家乡风光。(3)品尝家乡特产。实习生安排教学内容以“介绍家乡的文化”为重点来进行。这一内容是抽象的,是以“讲道理”为主的教育活动内容。
实习生设计活动内容时,容易脱离幼儿生活,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导致选择的教育内容出现偏差。实习生设计大班社会活动“感动我的人”,以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事迹为学习内容。而幼儿对闻一多并无相关经验,无法真正参与教育过程,更多表现为机械识记或随声附和。因此,脱离幼儿生活、远离幼儿经验,所选择的教育活动内容也就无法实现教育目标。
二、实习生遇到困惑的解决策略
(一)解决活动目标设计困惑的策略
目标确定不准确,导致教育活动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幼儿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确定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目标,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1.透彻分析教材和幼儿的学习能力,将目标具体细化。
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目的和任务在活动中的具体化,也是幼儿园教育目标这一有机整体中最具操作性的目标,应该将其细化至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估。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透彻分析教材和幼儿的学习能力,依据某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将活动目标具体和细化,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观察、研究和了解幼儿发展现状及内在需要。
教育理论对指导我们科学地从事教育教学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论的学习与实战经验相结合,能更加了解幼儿发展需要。实习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尽快完成专业蜕变,对幼儿进行更加科学、系统、准确有效的教育。当然教育目标最终是要以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只有研究和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需要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3.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体现幼儿主体地位。
教育活动目标既可以从教师角度,又可以从幼儿角度出发来制定。通常来说,从教师角度出发制定的目标为培养目标,反映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教育行动的预期值。从幼儿角度提出活动目标即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的预期值,无论采取哪种表述方式,目标表述的行为主体必须前后统一。
(二)解决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困惑的策略
1.坚持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育活动目标规定了教学活动所需达到的效果,活动内容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目标确定之后,就成为内容选定的依据。因此在教学中,实习生要做到心中有目标,所选内容要适合目标,为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目标增加,内容就需相应增加;如果目标删减,内容就相应删减。
2.坚持适应性、生活化原则。
适应性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选择的内容要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兴趣、难度适宜;二是所选择的内容应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社会所弘扬的价值与精神。生活化原则指,教师在为幼儿选择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能为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而服务,即内容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王晓芬,钱慧.小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教育导刊,2011,(3):52.
[2]唐翊宣.幼儿教师应如何选择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教育导刊,2011,(1):47.
[3]陈国强.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再思考.学前课程,2008,(12):25.
[4]张琼.对当前幼儿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反思和建议.教育导刊,2011,(11):36.
[5]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128.
关于情系母校主题班会教案设计方案
情系母校
主题:情系母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回顾六年来的学习和生活,激发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2.通过回忆,激发学生对母校及老师的眷恋之情。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教学准备:一些节目。
教学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开始。
二.出旗,奏乐。
三.唱队歌。
四.活动开始
主持人:阳春的撵轮,驶过了四月的风之旅,迎来了热情而不燥热的红五月,在她的襁褓中,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开展了《情系母校》的综合系列活动。让我们了解了母校的世态炎凉,重温了往昔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同学的友谊和老师的关心。今天我们摘取了活动中的一个个动人画面,作个展示,以表我们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之情。
汇报过程:
主持人甲:敬爱的老师们,
乙:亲爱的同学们,
甲乙:大家好!
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共同走过了六年。
甲: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六年里,在这古老而又崭新的校园里,我们了解到了我们的学校风雨兼程,硕果累累。请同学上台介绍。
乙:辛勤的园丁,历炼着朴实的教风:敬业、严谨、务实、求是;勤勉的学子,传承着鲜明的学风:勤思、善问、博览、求真;“团结、文明、勤奋、求实”的校风就像是化雨春风,滋润着泗小希望的热土,美丽着师生诗意的人生。
甲:在这美丽的校园,留下了我们多少童年的梦想与欢乐,留下了多少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和教诲。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那属于我们的故事,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时光。——谁愿意把自己的故事讲一讲?(我和老师的故事)
甲:多动人的故事,不错,在母校的六年的时间我们得到了老师的亲切关怀,耐心的教育,让我们大声地说一声:“老师,您辛苦啦!”
乙: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六年来,我们都有不少的收获呢。
甲:同学们,从我们进入校园的第一天起,老师就教导我们讲文明,懂礼貌.经过六年的学习,我们早已把文明礼貌牢牢记在了心田。请欣赏快板《文明礼仪伴我行》。
乙:是呀,文明礼仪伴我行,礼仪之花开在校园里,个个成了文明礼仪好少年。
甲:可别忘了,我们班级,我们同学还获过不少奖呢。下面请上我们班的记功大奖来为我们公布。(把六年来班级和同学取得的奖罗列出来)
甲:同学们,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凝聚着我们老师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乙:在即将告别母校的时候,我们的同学要把赞歌唱。请听诗朗诵《献给教师的歌》。
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是啊,正是有了老师的辛勤耕耘,细心呵护,才有了我们这些花朵,才有了我们快乐的学习生活。请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
乙:虽然我们即将毕业,虽然我们即将离别,但同桌一定也让你难忘。多年以后,你是否记起你的同桌?请听歌曲《同桌的你》。
甲:大家一定不会忘记重庆电视台的《生活麻辣烫》吧,他以诙谐、幽默、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而闻名。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也自编自演了一个《校园麻辣烫》,请欣赏。
乙:同学们,再过三十多天,我们就离开这座美丽的校园,离开我们朝夕相处了六年的校园。想到这一刻,你的心情一定很激动吧!请听一听我们的临别赠言吧。
甲:接下来再看一看我们描绘的未来的母校吧。
乙:亲爱的同学们,老师对我们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
甲:再甜美的歌,再动人的舞,再深情的话,都表达不了我们对老师的敬意。表达不了我们对学校的留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甲乙:母校永记,恩师难忘。
(结束语)合:亲爱的老师啊,您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受益终生,我们绝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明天,您一定会听见,万水千山,都传来我们的歌声;明天您一定会看见,天涯海角,都有我们努力的身影!亲爱的母校啊,请您相信,有我们,就会有东方的未来。有我们,就会有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放声高唱校歌。
最后,让我们怀着最诚挚的心在这棵思念树上签上我们的名吧!
甲:同学们,
乙:老师们,
甲乙:《情系母校》汇报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
你献上一朵花, 我献上一朵花, 让我们编织个大花环, 献给亲爱的老师妈妈。 是您 给了种子, 太阳般的温暖; 是您用汗水, 把幼苗浇灌。 您的眼睛像明亮的星星, 闪烁着迷人的光华; 你的歌声像春天的小溪, 把欢乐带给了大家。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你的情;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您的话。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记住您的爱; 无论我们走到哪儿, 永远是您的一朵花。
五.辅导员老师讲话。
六.退旗
快板〈〈文明礼仪代代传〉〉
齐:打竹板,响连天,中华文明五千年。
1:我是祖国新一代,传承文明任在肩。
2:言谈举止有规范,人文奥运作贡献 。
齐:作贡献。
3:学做人,讲礼貌,礼仪之邦人知晓。
4:有礼节,互尊重,礼貌待人好品行。
1:您好谢谢对不起,文明语言通情理。
2:坐立走要端正,举止文明有修养。
3:常洗澡,勤换衣,仪表文明好风貌。
4:同学间,邻里情,民族习惯要尊重。
1:见外宾,要大方,彬彬有礼树形象。
2:重礼节,讲礼仪,社会生活铺路基。
3:礼貌礼节用处广,律己敬人是关键。
4:中华复兴礼当先,发扬光大靠大家。
齐:弘扬传统讲美德,倡导文明树新风。共迎北京奥运会,文明礼仪代代传,代—代—传。
(本教材的设计是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之间的整合.本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以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进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体育的设计
本课内容是在开发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活动兴趣开发的一项新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内容,是校本教材与课外辅助资料的有机整合.通过对学生参与过的游戏,活动进行总结,并结合学生生活环境,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会创编体育的同时向家庭和社区积极宣传,运用课程知识,使教材内容向社会纵深辐射.
三,学生分析
参与本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与创造能力以及收集信息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他们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对新鲜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对体育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与参与意识.所以本课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设计
(一)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本课教学内容是《体育的设计》课题中的一次阶段性理论课,属于教材的开发与创新,是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趋向以及通过对学生课后体育锻炼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并结合新课标精神在突出培养学生运动参与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尝试.由于课的内容上让学生从平时喜欢参与的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中提取精华,设计更新的适宜参与的内容.因此,无论从设计活动本身,还是设计出的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也是易于向家庭,社区的纵深辐射进行推广的.同时其成果,!将成为我校校本教材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二)采用合作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本课是单元教学计划中的第二次理论课,通过师生相互构建课程内容,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提出,分析问题后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国际互连网来解决问题.即要为那些受时间,场地,器材影响的人们设计体育锻炼方案,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收集,整理资料,最后设计制作,都体现了探究性和研究性的一个学习过程.将课堂学习和创作成果通过相互的交流及课后的实践来不断完善,并且其成果可以为家庭,社区或者自己体育锻炼带来方便和好处,并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通过整个研究学习过程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并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造.
(三)采用了新颖的组织形式和新的教学手段
本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节交互式体育理论课.本课采用人机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方式突破了固定的,死板的教学格局和单一评价机制.教师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制作了校园内部网,设立了健康知识,我的健身活动,体育集,友情连接等8个栏目,让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具有选择化,多元化,自主化.教学过程中一组一机(一组两人),采用随机分组,自由组合,自创,自由选择来体验,自主评价等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合作性.而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以导为主.同时对各组设计的方案设立了评价机制,让学生在网络评价表上进行自评和互评.在活动体验和评价阶段将课推向,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内容:
年级:七年级人数:50人授课教师:张泽民
教材体育的设计
课的类型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习内容掌握体育游戏方案的设计方法与途径
六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育游戏的设计方法与途径.
2.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养成充分运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学会信息综合与创新
难点:创造新的体育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导入(2分钟)通过音乐舞蹈调动学习情绪,引出对主题的理解及问卷调查表带领学生随《健康歌》音乐跳起来
二,现场做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4分钟)通过学生将所做的调查结果的选择,师生共同分析:目前人们体育锻炼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现状的方案,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入下一阶段的自主学习
三,明确学习任务(2分钟)了解查阅资料的方法与途径,以及制作方案的原则与途径,小组进行分工,明确任务:为四种人群设计
四,合作,探究性学习(8分钟)让学生带着任务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信息,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五,研究,创造性学习(10分钟)加工信息,创设方案通过对信息的加工,进行的设计或者结合实践进行自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六,展示,体验体育(10分钟)学生展示小组后,邀请现场的师生共同参 与,体验该组设计的,为评价奠定基础
七,评价(3分钟)通过现场的展示与体验后,全体同学或老师在网上对该小组的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八,小结(1分钟)教师对本课进行小结,点题.欢迎学生进入留言簿交流
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对主题的理解及问卷调查与老师一起同跳健康歌舞蹈
告诉学生主页地址及如何填问卷调查表,教师进行简单说明,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为那些受时间,场地,器材等影响的人设计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案
进入教师制作的课件主页(校园内部网)进行相应讲解,教学生怎样去查资料,怎样做方案.布置任务:先为自己身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设计体育锻炼方案
告诉学生整个活动流程查看学生活动情况(包括小组分工合作落实情况),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结合已有实践经验进行讨论
让各小组为选择的设计对象制作方案.鼓励学生边设计边讨论,走近学生了解小组的设计情况,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
通过投影仪将学生设计的投放在大屏幕上,鼓励学生进行的解说与演示并邀请老师共同参与活动,协助学生组织活动.准备,播放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
鼓励展示小组的学生对本组方案进行自评,全班同学在网上对该组方案做出评价(评价表和一般网络评价表一样)
小结全课,鼓励学生大胆交流,留言.布置课后作业:继续设计方案并且鼓励学生将方案推广
积极思考
畅所欲言
现场每组(注:2人一组一机)替本组所调查的对象填问卷调查表3~5份,分析问卷,积极讨论,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全民健身活动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掌握查阅,制作方案的方法与原则(原则表现在不同人群的最佳运动心率与强度不同).小组分工情况汇报,小组讨论自由选择设计对象.明确目的和任务体育活动
上网(到体育游戏馆或者友情连接里)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小组学习,讨论相关,对资料进行记录和整理
进入体育活动设计室开始的设计与制作,热烈讨论达成一致结合场地器材积极创新边设计边演示
解说并演示小组设计的,鼓动同学参与本小组的体验.学生现场组织,体验,邀请在场老师参与活动,师生共同感受学生的设计成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自评,互评邀请现场的老师做出评价
课后继续设计体育,力争将方案推广
(演示性课件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
(上校园网,利用老师的经验开展活动)
链接相关网站寻找有用的参考资料)
(通过投影仪将学生设计的投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互相学习)
八教学评价:具体见教学过程中.
九流程图:
释疑调控
辅导评价指正
反馈
总结归纳
观摩课件导入
合作探究
协作学习
交流评价
概括总结
体育游戏资源
站外相关链接
技术支持
校园网
其它游戏资源
学生
教师
【关键词】教学设计 盐类水解 问题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65-02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并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并感受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验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及结果分析获得对盐类水解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体验科学认知过程。
2.教学重难点
盐类水解的原理和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3.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实验探究法、演绎推理法。
4.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展示氯化铵溶液作为金属表面清洗剂的图片,这是利用了盐的什么性质?(与生活联系,激发兴趣)
【问题1】我们常用酸溶液清洗金属表面,为什么可用氯化铵溶液作为金属表面清洗剂,所有的盐溶液都显中性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对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的认识出发,产生认知冲突)
【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做实验、观察、思考)
(1)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量下列溶液,滴到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溶液的酸碱性。(教师指导学生pH试纸使用的正确操作)
提供:第一组溶液:浓度都为0.1mol/L NH4Cl溶液、NaCl溶液、NaClO溶液
第二组溶液:浓度都为0.1mol/L CH3COONa溶液、KNO3溶液、Al2(SO4)3溶液
(2)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下列表格。
【成果展示】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盐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还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这是为什么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问题2】 CH3COONa溶液为什么显碱性?
【点拨】引导学生结合以下问题思考分析
(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
(2)离子反应的发生的条件是什么?CH3COONa溶液中的离子间是否会引起“关联”反应?
(3)结果导致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中C (H+) 和 溶液中C(OH-)还相等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理论探究活动,可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探究盐类水解原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学生展示】展示本学习小组的探究结果,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动画展示】CH3COONa溶液水解反应的历程。
【总结】由于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使得溶液中C (H+)减小,从而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则溶液中OH-与溶液中H+浓度不再相等,即是[OH-]溶液>[H+]溶液 ,所以溶液呈碱性。
【学生活动】书写上述过程化学方程式及 离子方程式为: CH3COO-+H2O OH-+CH3COOH
【学生展示】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3COONa+H2O CH3COOH+NaOH
离子方程式为: CH3COO-+H2O OH-+CH3COOH
【问题3】(1)上述过程化学方程式的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为什么上述过程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用“?葑”?
(3)分析并比较C (CH3COO-)与C (CH3COOH)的大小。
【点拨升华】反应的特点:“可逆”、“微弱”
【合作讨论】同学们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分析氯化铵溶液为何显酸性?NaCl溶液为何显中性?(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分析完毕后小组讨论。本部分的探究过程可以让学习小组完成,教师只强调这一过程的电离方程式书写即可。)
(设计意图:这个探究活动的从设计来看,好象比较简单。实际上学生的思维量和前面探究醋酸钠溶液为何显碱性是一样的。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让学生利用刚刚获得的经验,体验成功感,感受学习的乐趣。)
【成果展示】投影展示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
【总结】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的实质:与水反应有生成弱电解质。
【点拨升华】一、盐类的水解反应:
4.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反应,简称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4.2实质: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4.3结果:破坏了H+或OH-浓度的等量关系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问题4】怎样的盐才会发生水解反应?盐溶液酸碱性如何判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盐类水解的形成条件及实质。)
【交流讨论】学生思考、讨论
【迁移应用】(1)判断下列盐是否能水解?
①Na2SO4 ②BaCl2 ③NH4NO3 ④CuSO4 ⑤Na2CO3
(2)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Na2SO4 ②BaCl2 ③NH4NO3 ④CuSO4 ⑤Na2CO3 ⑥NaHSO4
(设计意图:NaHSO4溶液呈酸性是自身电离的缘故,非盐溶液的水解,进一步突出盐类水解的实质。)
【点拨总结】盐是由酸和碱反应得到的产物,酸碱有强弱之分,故形成的盐也就有别。主要分为强酸强碱盐(如NaCl、KNO3)、强酸弱碱盐(如NH4Cl、CuSO4)、强碱弱酸盐(如CH3COONa、Na2CO3)、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有的盐溶液不显中性,是由于盐中存在弱离子。
【点拨升华】
4.4盐类水解的条件:盐中必须含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4.5规律:(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强显中性。
【问题5】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溶液PH值为什么比CH3COONa溶液的PH值大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差异,拓展思维,进一步理解盐类水解与盐中弱离子对应的酸或碱的强弱有关。)
【交流讨论】学生思考、讨论。
【点拨升华】NaClO中ClO- 对应的酸为HClO , CH3COONa中CH3COO- 对应的酸为CH3COOH ,同浓度的HClO 比CH3COOH 酸性更弱,其水解程度更大。
规律:(2)越弱越水解。
【学生活动】(1)尝试判断下列相同浓度的溶液,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NaCN ②CH3COOH ③NaF (查课本P80页的电离常数)
(2)书写下列盐溶液的离子反应式:①NaClO ②Al2(SO4)3 ③NaHCO3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典型例子继续强化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深化。)
4.6课堂小结
5.作业
P89 2
6.板书设计
一、盐类的水解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作盐类的水解。
2)实质: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3)结果:破坏了H+或OH-浓度的等量关系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4)条件:盐中必须含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5)规律:
(1)有弱才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强显中性。
(2)越弱越水解。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一方面,审计理论抽象、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其实务操作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因此,案例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审计教学。案例教学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从而达到多元化的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具体而言,在审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一)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案例教学将真实生动的审计案例穿插到审计学课程中,使学生从枯燥的审计理论中走出来,有兴趣探究审计理论背后的故事,或者在审计案例中去寻找潜藏的审计理论,从而增进学生求知和思考的愿望。
(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手段,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强,从而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快速掌握和深刻理解,并且这样获取的知识也更为牢固。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通过知识的运用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型、创新性的辩证思维方式,同时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审计案例涉及的知识很多,一个综合性的审计案例不仅能与不同的审计理论相对应,也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知识结合在一起,同时案例的背景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能系统巩固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加深对审计行业的了解,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二、审计案例的选择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是案例教学的内容。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恰当的审计案例,可以使现实问题迅速反映到课堂上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显现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从而诠释案例教学模式。在选择审计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从案例的规模看,大型案例与小型案例相结合 大型案例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涉及面广,是对教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这类案例的取得相对比较容易,目前的审计案例书籍中基本涉及的都是大型案例。这类案例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充分体现审计环境、审计实务的精要,一个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领域中可能遭遇的,能够在其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案例的内容来看,大型案例不仅涉及到审计中许多跨章节的知识点,也涉及到市场监管、行业管理、公司治理等诸多方面,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要求较高。大型案例一般安排在某一章节结束后,以案例分析课的形式进行,教师可预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查找案例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小型案例篇幅短小,内容简洁,主要针对某一个审计问题或知识点而准备,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要点。小型案例可以来自于真实的审计事件,也可以虚构。虚构的案例可能不够生动,但在设计时可以和审计理论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引导性,明确地反映出教师的意图。虚构的案例如果运用得当,同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理论,掌握审计技术。小型案例一般适用于课前或课中,引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或者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比如,在讲解审计证据的特性、收入的确认原则、函证程序等内容时,都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审计技巧。
(二)从案例的时间看,早期案例与近期案例相结合 目前,写入审计教材并在课堂上讨论较多的绝大多数属于早期的经典案例。其中某些案例不仅对审计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南海公司事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审计报告,并对股份公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罗宾斯药材公司事件,使得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开始被关注,同时应收账款的函证和存货的监盘被写入了审计准则,成为必须的审计程序;银广厦事件,集中反映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弊病;科龙事件,引发了对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超国民待遇”的深入探讨。这些早期的经典案例比较成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审计发展的背景和历史过程,理解审计的相关概念,可供长期使用,是案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基于问题意识培养的学习情境的创设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设计,教师通过教学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1.创设学习情境,诱发问题意识。
教师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便出现无疑可问的现象,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生疑,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利用教学案,通过问题串,创设问题型学习情境,可以将学生自然地带入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
2.创设学习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在学习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时,我在教学案中提供下列学习素材:(1)随着全球变暖、科技的进步和水稻良种的培育、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东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性水稻生产基地;(2)日本的水稻种植主要使用小型机械,生物技术水平高;(3)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的水稻采用旱地直播技术。与学生固有的知识和教材的观点(季风水田农业是小农经营、科技水平低下、商品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左,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案中该段学习素材既利于学生批判地接受知识,又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创设学习情境,拓展思维深度。
创设学习情境要尽可能提供多余信息、设计陷阱、隐藏地理信息,解决相关问题要学生综合分析,去伪存真,避开干扰因素,把握本质。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案中,我增加了多种图文密切结合的日照图,设计了如何提取图文信息、判读日照图等问题,引导学生判读、提炼、归纳、内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创设学习情境,丰富学习素材。
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案中,学习情境“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撞击冰山沉没”,“在2008――2009年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中我国职业竞技选手郭川和他的团队驾驶无动力‘绿蛟龙’号帆船环球航行的相关微博”,“东南大西洋渔场的形成”等较好地验证了洋流的影响,不拘泥于教材,是对教材案例的补充。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中增加非地带性的具体实例,如非洲和南美洲的非地带性气候实例,既补充了相关的地理考点,使地理环境的特征更加完整,又为学习地理提供了支架,扩大了学生的认知广度。
5.创设学习情境,拓展教学空间。
通过来自课外、生活中的新颖独特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调学以致用。如笔者在一次公开课前,带领部分学生走出教室,徒步走了一遍苏州灵白线(灵岩山――白马涧)的登山步道,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将相关素材编进公开课的教学案,有效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教学空间。
二、基于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问题”的设计
使学生由无疑可问到敢于质疑,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必由之路。以“思考问题”为核心进行教学案的设计,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题设计要留有余地。
教师有时在教学案的问题设计中设置“我来命题”环节,请学生开放性地设计问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试想当教师只提供某道高考题的图表和文字素材,由学生设计问题。当有的问题设计匠心独具、新颖独到,甚至与专家的命题思路、设计视角不谋而合,受到老师褒扬、同学佩服时,学生体验到的成就和喜悦将产生巨大的正能量,必将推动学生继续设计问题,培养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在地理科学的世界里不断勇攀高峰。
2.问题设计要形式多样。
在地理概念类的教学案设计中,不仅要说明地理概念的含义,还要设计具体案例、实际问题来阐述地理概念的内涵、外延、辨析、图解,设计问题来理解地理概念的本质。如在设计“风带的概念”的问题时,可设计辨析以下概念:风带(如东北信风带)、盛行风(如东北信风)、风向(如东北风)、风力;风向的画法、判读、表示等,进而让学生理解风带的本质是大气环流。
3.问题设计要层次分明。
不要设计答案能从教材上直接抄下来的问题,最低层次的问题也要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有利于实现教学案的先学后教的功能。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问题进行分层,设计适量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问题,使层次较低的学生跳一跳也能够得着,有效避免“撑死了”的现象;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问题要适当拓宽和加深,不至于出现“吃不饱”的情形。
4.问题设计要联系实际。
【关键词】建筑安全问题;设计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今社会中,建筑行业在人们在找工作时最受欢迎的行业之一,但是安全问题也是人们考虑最多的一个行业,所以,为了能给工作者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技术人员在关于安全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断的研究来保障人们的安全。
二、建筑安全学科建设的实践要求
1、以执业资格教育为导向。在建筑行业,针对安全工作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能力评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侧重于职业资格审查的安全员上岗证书考试;二是侧重于执业能力测试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前者开展面广,通过率较高;后者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较窄,测试难度较高,但能力提升效果好,含金量高,是我国安全工作领域执业资格制度推进的重点。尽管两个层次测试难度有异,考试科目设置也不同,但其对安全工作从业人员核心能力的考核都围绕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及实务几个模块的内容。借鉴建造师、造价师等专业执业资格管理的经验,安全领域的执业资格制度建设可以为安全从业人员层次划分和知识水平测定提供规范化标准,因此,建筑安全学科建设也必须与建筑安全执业能力检定的标准相呼应,相应的整合执业资格考试的科目和考核重点,将考核知识点有机渗透到课程体系中,让建筑安全专业学生在学校的专业学习阶段储备知识,以便于走上工作岗位后,达到一定的实践积累再参加相关执业资格考试,从而大幅提高建筑安全工作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能力层次,同时也助推安全领域职业资格制度的建设。
2、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教育并重。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工程学科课程体系主要从两个层次入手,一是围绕广义的安全科学理论、安全技术开设课程,如《安全学原理》、《安全设备工程》,二是围绕特定行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艺,如《建筑施工安全控制学》、《建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等。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仍停留在传统的“唯技术论”的思想上,侧重于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关注不足,更忽视安全工程的公共管理职能,不符合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特征和建筑企业运行的客观规律。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安全管理目标的特殊性,使其往往与建筑企业及建设项目管理的成本目标、工期目标相互冲突,客观上要求安全工作人员善于通过管理协调和沟通解决除安全技术之外的制约安全管理目标实现的问题。因此,从学科定位来分析,建筑安全学科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是建筑学科、安全学科和管理学科在实践领域的交叉应用产生的应用型学科,其学科建设也应突出这种应用特征和交叉特征。
3、强化宏观安全管理能力培养。近年来,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让全社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随着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安全监管成为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要的职能。而政府公共管理理念的更新,改变了以往传统安全监管实践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在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总体改革目标之下,新时期的宏观安全管理侧重于资质管理、资格管理、独立监督和安全执法,而围绕工程项目实践和企业运营的安全技术和微观管理职能则逐步下放给第三方独立监管机构和企业专职安全工作人员,为适应这一发展必然趋势,建筑安全学科体系建设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尤其是要突出安全法律、公共管理等相关理论,以便于覆盖政府监管、行业监督等多个层面的人才需求,为社会安全监管职能的改革与实践提供适用的人才。
三、疏散与消防安全
建筑物抗震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员疏散通道的安全性。地震发生后,由于人员逃生的本能往往造成建筑物的走廊、楼梯等疏散通道人员密度突然加大、流动性加强,疏散通道一旦发生倒塌,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在汶川地震中发生了多个在建筑物倒塌的楼梯间下集中死亡现象。在地震后的调查中也发现很多人员伤亡都集中在通道、走廊、出入口附近。因此,建筑物在灾害发生时疏散通道的畅通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地震逃生,还是地震次生火灾、火灾等其他突发事件,学校建筑的安全疏散是第一位的,重要的是要设计好专门的设施及清晰的逃生路线。可以根据建筑物的规模,使用性质、重要程度、耐火等级、危险等级、容纳人数以及灾害时人的心理状态等情况合理安排。在设置安全疏散路线时,应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充分考虑灾害条件下人们异常心理状态的行为特点,为保证安全疏散的目的应遵循如下原则:
1、疏散路线要简短快捷,具有较强的可识别特征;
2、疏散路线要做到自身安全,是指要确保流线清晰不混杂,疏散路线的终点即是安全地点;
3、疏散逃生路线设计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要求,利用明显标志与标识引导被疏散人流走向安全地点;
4、整个疏散逃生路线尽量不与扑救路线相交叉,避免相互干扰;
5、疏散走道布置尽量平直,减少转弯次数,能够快捷便利的到达安全地点。通道宽度不宜变化,更不要设有妨碍通行的障碍物;
6、学校建筑内逃生的任何部位要同时提供两个或以上的疏散方向,尽量避免将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袋形走道的弱点是只有一个疏散方向;
7、要充分研究在人体工程学概念下的疏散人员情况及其极限行动能力,考虑儿童和青少年的特殊要求。
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施工企业领导漠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近几年来户央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做了一系列重要的指示指出任何企业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先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然而,众多施工企业的领导,心存侥幸,总以为安全事故不会降临到工程上许多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主管安全的领导对安全生产知识一问三不知土级来检查工地时靠突击应付检查事过之后依然我行我素。
2、安全技术方面
建筑业安全生产科技相对落后近年来科学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和施工危险性大的工程增多始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一大批高、大、精、尖工程的出现都使施工难度、危险性增大安全技术哑待解决。在以上存在一定问题的情况下怎样进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摆在各建筑施工队伍面前的永久话题汪重而道远。
五、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强化建筑安全管理,推动我国建筑安全形势的稳定与好转,关键是要有一支业务熟练、作风过硬的安全监管队伍和一个安全意识强、操作技能高的建筑工人群体。因此,要对建筑安全监督机构的设立、人员配备要求、培训教育、考核方式等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强的法规或政策,特别是提高农民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当务之急。
2、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机械化制品,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安全适用、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同时,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提高施工企业建筑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建筑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其管理的内容涉及建筑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筑企业要进行有效或成功的安全管理,在企业内部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是尤为重要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教育建筑安全问题及设计对策探析这方面而言,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不仅是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还是保证了社会的稳定的发展。所以,安全将会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保证了安全问题,就是保证的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印朝富 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中推行第三方评价制度的研究 建筑安全 2013(2):6-9
【关键词】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气候问题;交通安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概论
交通安全是全球性问题,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完善的公路设计,有效控制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减少经济损失。公路几何线形设计,要考虑公路平面线形纵断面与横断面的组成相互协调,还要注意视距的畅通,平面纵断面与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线形的好坏,对交通流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公路线形不合理,则会降低公路通行能力,造成运输者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
2 平面设计与交通安全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与地形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公路平面线形一般由直线、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基本线形要素组成。直线是最常用的线形,其优点是勘测设计简单,方向明确,路径短,但直线单调,对驾驶人员易产生乏味感,降低集中力,不利于行车安全。
2.1 直线设计
直线不宜过长,过长直线的枯燥感和单调感容易使驾驶员疲劳、磕睡,造成车速过快,视觉误差增大而引发交通事故,所以应避免使用长直线。直线亦不宜过短,如果两个平曲线之间直线太短,容易把直线和两个平曲线看成反向弯道,使整个线形缺乏连续性。我国《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规定:“对于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 / h 的公路,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 / h 计)的6 倍为宜;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m 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 / h 计)的2 倍为宜。”两同向曲线间直线长度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调整线形设置成单曲线或复曲线;两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成“S ”曲线。
2.2 曲线设计
曲线线形要适合地形的变化,应同相衔接的路段平、纵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线形。一般避免采用极限最小半径,三级公路以上还要采用缓和曲线来过度直线到圆曲线的曲率变化。曲线半径不宜太大或太小,曲线半径越小,交通安全性越差,交通事故越多,一般避免事故。
曲线转角对公路交通安全也有影响,小偏角曲线容易导致驾驶员产生急弯错觉,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在公路设计中合理确定路线转角十分重要。小半径凸曲线地段由于视距不足更大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曲线半径太大可能导致曲线太大增加事故的隐患。
2.3 缓和曲线设计
缓和曲线通常采用回旋线,对于设计车速较高的公路,在计算缓和曲线时,横向加速度变化率宜采用0.45m/s3 ,并相应增加缓和曲线的长度。
3 纵断面设计与交通安全
纵面线形应注意纵向坡度和变坡点处的竖曲线,纵向坡度和别的线形因素不同,造成驾驶人员的视觉中断,诱发安全事故。因此,必须控制坡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对纵坡长度受限路段采用平均坡度法进行验算,一般凸曲线段事故率要比水平段高,小半径凸曲线往往成为事故的诱因,竖曲线频繁变换会影响行车视距,严重降低公路安全性,在夜间没有照明的公路,凹曲线必须考虑视距问题。纵断面设计中,有时即使完全符合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也还不能保证使用质量,不少路段由于平均纵坡较大,上坡持续使用低速挡,也易导致四辆水箱开锅,下坡则因刹车过热、失效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因为在纵断面设计当,有必要控制好路段的平均纵坡。必须按照公路设计规范指标采用。
4 横断面设计与交通安全
平纵线形的组合,对视觉诱导起重要作用,在视觉上违背自然诱导的线形组合是导致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在平纵线形设计中,要避免竖曲线与回旋曲线重合,特别是凹形竖曲线与平面上两反向回旋线的拐点重合;避免竖曲线顶部有急弯,以免驾驶员靠近顶部来不及判断,从而造成速度过高引发交通事故在平曲线的组合中,尽量避免或少采用反向曲线、断背曲线和复曲线。平纵配合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公路线形是以平纵组合起来的立体线形而映入驾驶员眼帘的良好的组合,通常无需增加费用却能增进公路的效用安全和路容,获得满意的路线如果平纵组合不好,不但有碍于平纵线形各自优点的发挥,而且还会加剧两方面的缺点。所谓组合,主要指平曲线与竖曲线在一起时,它们技术指标之间的大小匹配应当均衡,不能一方大而缓、而另一方小而急。
公路的路面横向分布,即路幅宽的布置方式对交通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公路横断面设计既受平、纵线形设计的制约,也对其起控制作用。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堤高度,做好防护、排水、取土、弃土等的设计,减少对沿线生态的影响,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使公路融入自然。车行道、路缘带、路肩以及中央分隔带的形状和尺寸,也都应根据使用功能、交通量大小、交通流的组成以及安全行车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做到连续性和一致性。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包括安全管理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进行设计时,除满足其重要的特殊的需求外,要能比较容易地引起驾驶人员的注意,提供的信息,要简明、易懂,要允许驾驶人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随着公路管理的不断加强,具有光效应的公路轮廓标、车行道上的猫眼,其颜色、间距的正确设计,对保障夜间安全行车具有很大作用。中央分隔带上的防眩设施,是高速公路和大交通量的其他各级公路均应采用的安全措施。
5 气候问题与交通安全
由于不良气候条件引发的交通事故约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39 %。特别是隧道出口处为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这是由于隧道内常年恒温路面不易结冰,但出口处在冬天经常结冰,路面湿滑加之驾驶员大意,汽车行驶至此常易发生事故。因此,做好路面防排水,改善路面性能,提高路面抗滑耐磨、抗低温裂缝、抗水损坏性能,是减少高速公路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6 结束语
公路交通安全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动态系统工程,大量交通事故表明,整个交通系统中公路属于基础设施,是交通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良好的道路设计能提供安全可靠的行车条件,是减少交通事故、减轻旅客生命财产损失有效的手段,必须在设计阶段坚持设计和交通安全相统一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 张维全,道路勘测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3] 高建平,基于运行车速的公路线形设计质量评价,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安索帕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 并于英国伦敦大学取得现代艺术史硕士学位。Jane负责安索帕中国市场的经营战略与运营管理,包括4家网络奖项常胜机构旗下的700名员工。超过17年工作经验,涵盖网络科技, 数字营销以及客户关系管理。曾分别担任过安索帕亚太区的客户关系管理总经理,知世安索帕大中国区首席运营官,知世营销董事合伙人上海总经理。
在过去一年,我们在不同方向都有一些新的尝试:
· 将社交(Social)与数字营销结合地更紧密。过去的模式是,先有数字策略,再构思社交创意和执行。在2013年,我们尝试了在发展创意时就考虑创意的社交点是什么,例如我们为蒙牛未来星所做的案例,一开始就同时发想社交的创意,并紧密结合产品特性,1天内就引发了几千万人在线讨论。
· 在不同项目中有新科技的突破尝试。以我们与奥迪Q3合作的项目为例,这支由周杰伦和方文山共同执导的微电影采取的是一种新颖的互动手法,男女主角的发展由两个画面分别呈现,既有各自的发展又有交集,网友只需在活动官网观看的时候拖动画面中间的那条线,就可以看到不同视角下的情节发展。这种特殊的体验,让广告上线短时间内浏览量超过了3000万。
· 结合创意与技术的“安索帕现在实验室(Now Lab)”在2013年推出了一款创新产品——让消费者在平面杂志上可以进行影像识别,为品牌在平面媒介露出时创造更深层次的消费者体验。今年,我们会在中国市场尝试这一全新的广告形式。
我们2014年的一个延续点将是继续整合服务团队的结构与流程。首先,在发想创意时基于的消费者洞察必须要来自社交和搜索,辅之媒体的数据分析,帮助创意能更贴近消费者的关注。其次,部门设立以客户为中心,把媒体和社交融合在原来的团队里,把跨界人才内嵌在每一个项目组中,一起做创意的发想。原因很简单,一个创意,如果在社交世界中没有引起反响,没有能够借力使力的运用媒体,就需要不断的自媒体铺垫,增加传播的压力。反之,是可以引发消费者有所动作,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新一年,加入安索帕中国集团的维拉沃姆(Verawom-Linked by Isobar)是中国市场顶尖的原创社交营销公司,将与安索帕(Isobar)、意凌·安索帕(Trio Isobar)和欧安派(OMP-Linked by Isobar)一起互补,共同成长,为客户提供整合的数字营销服务。
2013营销感悟
数字营销是品牌的必需品,不是选购品。把社会化营销当媒体经营的品牌将走入死胡同。
案例工具书
我们为可口可乐昵称瓶所作的成功案例带来的启示是,如何聪明地把产品包装转换成人人愿意讨论的社交话题,让消费者更主动的去传播品牌内容并购买产品。
2014营销风向标
·技术与数据:运用DMP做深层次的数据挖掘、进行消费者洞察分析。在2014年我们将结合DMP、搜索、社交,CRM的数据来源,做成Data Fusion(数据组合),以便在早期发展策略阶段便能够精准地了解消费者偏好及改变行为的可能诱因。这将赋予创意不一样的想象空间, 并让我们更能提供解决商业问题的营销方法。
一、三维目标
教学链导学的三维目标既包括旧有关联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思想的复习体验,又有学生在此基础上可能且容易达成的新的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的生成。教师有目的而巧妙地指导,将会激发学生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引导学生在初步了解苏轼人生经历的基础上感悟和理解《赤壁怀古》中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痛苦及自我解脱的旷达,就容易体味《赤壁赋》中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获得启发,得到宝贵的人生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课堂上以学生小组大组讨论自学过程中碰到的疑难,相互启发,并展示解决的过程和生成的结果为重点。如果学生无法展开,就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悟为重点。
难点包括三部分:(1)教材本身的表达和思想展示的难点;(2)教师预想的学生思维和把握的难点;(3)学生解决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这些可以在学案中初步展示,并通过学案的解决来验证。
三、教学方法
导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复述、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抽象化、具体化等方式,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再不断尝试解决,这样易于培养学生积极克服困难的心态,使其获得成功感成就感,进而形成比较健康的心理。
四、学习过程
(一)问题的发现
长久以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已让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再现问题的发现过程,这是“问题链导学”课堂的第一环节。
1.学生课前在黑板上写下自学时碰到的疑难;如学生没发现什么问题,就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发现问题。比如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目的是什么,刻画了怎样的形象,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样的好处,语言的表现力如何,等等。
2.教师把学案中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讨论,从而发现问题;也可以呈现学案中不同的结论供学生分析判定,让学生逐渐形成交流展示对比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如《指南录后序》一文探讨如何看待文天祥不降这一举动,有学生觉得文天祥不识时务又呆又傻,有同学觉得文天祥忠君爱国可歌可泣,辩论中学生很容易地发现并纠正自己的观点的片面之处。
3.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生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知识面窄、技巧少的障碍。这时及时指导学生记下新问题并探讨,实现知识点的勾连、小结,既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个过程最直接体现了“链”的过程和价值。
4.设置分析题,在课前预习基础上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进而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也可通对比阅读、学生分析等手段达到发现问题的目的。
(二)问题的解决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的行为。老师提供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导学机制,实现思维向纵深的发展,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1.小组合作探究。根据课前或课堂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探求学习中问题的解决策略,教师巡回参与和指导,创设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提供现成的知识或答案,或者给予方向性的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交流、展示、评价等。
2.师生合作研讨。教师依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研讨,并适时点拨,让学生在问题的研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采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获取相关的情感体验。比如让学生通过品读品味、角色扮演体悟等形式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把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路和方法,并熟练运用。
3.变式训练。通过变换问题的角度、长度、梯度、高度等进行适应性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再学习,以强化学习效果。比如诗歌鉴赏题通过变换提问的方式、提问角度、不同的问法,从而让学生体悟不同出题者的意图及答题的方向和内容,指导学生科学答题,进而实现教学与考试的对口。变式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类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仔细审题,去伪存真,迁移运用的习惯,从而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因题制宜灵活变通的技巧。
(三)问题的感悟
这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价值。
1.总结提升。在师生共同解决了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和思维缺陷的基础上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网络,理出规律,明确方法,掌握解题技巧,总结经验教训,获得精神思想的升华,这是对学生和教师双方的提升。
2.当堂检测。设计一定量的课堂检测题,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强化和迁移学到的内容。当堂检测的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在教学目标完成之后也可以分解一部分在课堂研讨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六、课后自由发展
关键词:满堂脚手架;整体平移;设计;应用
一、概况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南滩桥上部构造为一联(3×67.5m+4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为双幅分离式单箱单室截面。
图1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南滩桥箱梁横断面图
根据现场地形、地质,箱梁第一、第二跨设计为满堂脚手架,第三第四跨设计为少支架。第二跨跨越长江大堤,施工时考虑材料周转,在大堤堤坡段设计了将左幅箱梁满堂脚手架整体平移至右幅,即通过脚手架底部设置的轨道及滚筒,利用多点手拉葫芦将支架整体移动。
二、满堂脚手架结构
扣件式脚手架立杆的横向步距:腹板区为60cm,两侧翼缘板下为120cm,底板区为90cm(箱梁支点区加密为60cm)。
支架立杆纵向步距:箱梁墩顶支点区为60cm,其余部位为80cm。
支架横杆层距100cm。
支架在纵横面用脚手管加设剪刀撑,立杆上下两端设置顶、底托以调节支架高度,顶托上设置[14a分配梁形成施工平台,便于模板安装和荷载分配。满堂支架结构见图2。
图2满堂支架横断面图
三、支架平移方案设计与施工
本次支架平移范围自第二跨右幅大堤边至35#墩墩身,长度21.5m,为满堂扣件式脚手架,详见图3:
图3 平移段支架布置图
3.1摩擦力、牵引力计算
平移段支架及上部梁系、底模计算自重约95t,按滚动摩擦计算:
图4 走板、滚筒布置图1
①滚动摩擦力F:
D -------滚筒直径,cm,Ф48mm脚手管取4.8cm;
Q-------滚动总荷载,t;
f1、f2-------上下走板的摩擦系数,f1取0.065,f2取0.135。
②滚动牵引力T:
n-------阻力系数,取4。
3.2、支架整体平移施工及技术要点
⑴ 支架的设计及搭设要求
支架设计在满足受力要求基础上应尽量考虑平移要求,在近墩身处最少预留不少于30cm的间隙,以满足支架平移过程的空间要求,避免支架局部偏移与墩身紧贴增加摩擦力;
支架搭设前,应详细计算每排立杆的搭设长度,充分考虑顶托卸荷高度和底托调节高度,特别是底托的调节高度,应充分考虑上、下走板的高度和滚筒的高度,调节高度在25cm为宜。
⑵ 上、下走板、滚筒的设置
支架底部用[20型钢作为上走板,下垫Ф48mm脚手管作为滚筒,滚筒间距60cm。单排脚手管旋松底托,垫入[20走板、滚筒后旋紧底托;依次单排操作其他滑道;
下走板可直接利用支架砼基础,但需保证每条同排基础顶面平整光滑,且需保证同排基础的标高误差基本相同,不能相差过大,以免支架平移过来后脚手架整体倾斜。
我们在支架平移过程中,开始直接利用支架的基础作为下走板,但因基础表面不光滑,且同排基础标高相差比较大,前移时阻力较大,牵引过程中支架不能均匀受力,后来在滚筒与基础间重新垫[20型钢并调整标高一致,作为下走板,上、下走板及滚筒均为钢质,确保平移过程是滚动摩擦,减小牵引力。
⑶ 牵引设备的布置
考虑支架总重及型钢、脚手管滚筒抗弯、抗压强度,共取8组滑道,8个3t手拉葫芦作为牵引设备,横桥向平移支架,总牵引力满足要求。牵引葫芦间距不宜超过5排脚手管,以免造成脚手管底部受力过大弯曲。详见图4、图5。
牵引着力点为上走板[20型钢走板前端,利用8组手拉葫芦牵引上走板及支架整体沿下走板(支架基础)平移。
四、小结
目前现浇箱梁施工中,支架和模板是其中一笔较大投资(若支架、模板能多次周转使用,就可节省很多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支架平移施工能够使支架、模板加快周转,达到降低造价,缩短工期的目的。
评价是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体育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对不能忽略或省略。依据教学评价理论,我们可选择多种评价的方式对体育教学设计的成果进行评价。一份体育教学设计方案形成以后,首先可以采用诊断性评价,即前置评价。在具体的设计方案试用之前,先进行诊断、检查,看看是否有原则性错误,如教学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教材的内容是否精选了,科学性怎样,教学过程安排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是否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等,先从大方向上给予评价,以免在后续的试用实施中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在诊断性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如有不足之处可以及时修改和调整。
一般制定评价计划需要解决四个问题,即在体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应收集何种资料才能确定成果的哪些地方是成功的、有效的,哪些地方是失败的、待改进的;应建立怎样的标准来解释收集的资料;应选用什么人来做成果的试用者;评价需要什么条件。
一、确定收集资料的类型
通常所需要的资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生的体育学习结果,它反映的是设计方案的试用给学生带来的行为变化和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通常用数据表示,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一系列测试、观察获得数据。另一类是体育教学过程情况,它反映的是设计方案的运行和作用情况,通常用陈述表示,可以对影响体育学习结果的各种相关因素的状况进行分析。
二、制定评价标准
确定了收集资料的类型后,还需要进一步确定衡量这些资料的标准,也就是评价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标准。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实质上是评价时所要考虑的全部因素的集合,真正要成为可衡量和比较的评价标准,还要将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依其主次关系进行权数分配,并要为所有指标进行定性描述或定量赋值。因此在确定评价标准的时候,应当尽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我们可用定性的方法为“教学手段”制定下述的评价标准:如果某种教学手段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并程度不同地增进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就说明所设计的教学手段具有期望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可以用定量的方法制定下述评价标准:如果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后,学生对某个动作技能的学习,完成动作的正确率为95%,或比原来提高10%,就说明所设计的教学手段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体育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恰当、具体,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2)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安排合理;(3)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4)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6)教学形式符合教学要求;(7)教学媒体选择适当,使用有效;(8)教学效果好。
三、选择被试人员
一般的体育教师对某一堂课设计的教学计划(教案),被试人员就是教师本人和任课班级的学生。而有专门的设计人员设计的课时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水平教学计划、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等,则应有目的地选择被试人员。
体育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不可能也不应该拿许多学生和教师来做试验,只需挑选少数学生和个别教师作为被试样本,这就要求这个样本具有代表性。以学生为例,被试者取样的基本要求是这些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应属于常态分布,即同年级学生中各种水平和能力的人都应挑选。一般可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挑选被试人员,然后略作调整,以保证这些样本学生能配合测试并善于表达。样本学生人数要适当,太多会耗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太少又不能说明问题。由于以样本代表全体,误差总是难免的。因此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教学设计项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当扩大样本人数。
四、阐明试用设计方案的背景条件
一、活动背景:
现如今,面对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个鲜明的意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这个意识,我们付出再付出。但是,如今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着护着,从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是他们从来不会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生活的忙碌与劳累。诚然,我们不奢求回报,但是,我们应该让孩子能够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学会感谢这个世界、感谢这个社会、感谢身边的人学会感恩。因为,只有感恩的人才能更好地认识生活、才能学会珍惜拥有、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同时,学会感恩才能学会爱,这是德育的根本。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感恩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开始,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三、活动准备:
1、准备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音乐、小品和其他材料。
2、准备相关课件。
3、设计一份相关的调查问卷。
4、选定两名主持人。
5、邀请学生家长参加班会。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1、课间播放《爱进我家》(flash)。
2、主持人出场(轻声播放背景音乐《母亲》)。
甲:草长莺飞的四月,我们迎来了感恩教育活动日,在此,对所有参加此次活动的家长,对给予我们支持与帮助的领导、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下面,我宣布六(1)班感恩的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感受亲恩,体会亲情
乙:首先,请欣赏著名歌星的《白发亲娘》。(播放歌曲)
甲:无论你身在何处,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乙:下面,请大家听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地震中的母亲》
(讲故事,课件播放汶川大地震中一些震撼人心的图片)
甲:这是一份惊天地、泣鬼神的母爱,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圣洁、最勇敢的母爱,面对这样伟大而又无私的爱,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为之感动呢?而我们生命中所拥有的父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很多和地震中的母亲一样的父母。俗话说:虎毒不食儿,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深爱着自己的儿女。但是,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父母又有多少了解和爱呢?
(三)亲子互动,体会亲恩
乙:现在我们就请在座的家长和同学做一份调查问卷,希望你们都能够如实填写。(班长分发调查问卷)
1、父母(孩子)的生日是哪一天,你是怎样给父母(孩子)过生日的?
2、你知道父母(孩子)最喜欢吃什么食物吗?
3、你知道父亲节、母亲节是哪一天吗?儿童节是哪一天?
4、周末你会为父母(孩子)做哪些事情呢?
5、当父母(孩子)身体不适时,你会真切地询问吗?
6、当父母(孩子)的容貌不漂亮时,你有嫌弃过吗?
(班长回收调查问卷,并当场统计结果)
甲:看来,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总是多过孩子对父母的了解,父母给孩子的爱总是多过孩子给父母的爱。同学们,看来你们对父母的关心真的是太少了,请记住这两个日子吧母亲节(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
(四)学会感恩,及时回报
乙:同学们,母亲节马上就要到了,你准备送给母亲什么礼物?下面请欣赏小品《母亲节的礼物》,看看他们送给母亲的什么礼物?(课件播放小品)
甲:同学们,看完小品能告诉大家以后你会怎么做吗?(学生发言)
乙:同学们真的懂事了,那么我想此时此刻,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定也有话想对我们的孩子们说。(请家长代表3名)
甲:同学们,父母亲说出了最真挚的话语,我们还等什么呢,让我们从座位上走出来吧,走到父母亲跟前,给他们一个深深的拥抱吧!道上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你们辛苦了!
乙:同学们,其实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唠叨,正是这唠叨让我们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少走了很多弯路,我们更应该感谢父母的责打,正是这责打,让更淘气的孩子懂得是非黑白,改正错误,而且,往往在责打之后,哭泣的不是你,而是伤心的爸爸妈妈,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甲:当代作家毕淑敏说: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补偿。所以,趁我们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一份关心,尽一份孝心,也许它只是一杯粗茶,也许它只是一碗淡饭,但在爱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因为孝心无价!
乙:聆听着你们的诉说,感受着你们的感动,我想送给你们一句话:没有走不完的路,没有跨不过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人生的道路上,祝你们成功启航!面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希望你能够为你的父母赢得一份笑容 。
(五)情感升华,感恩一切
甲:同学们,在生活中除了父母还有许许多多关心我们的人,老师、同学、朋友等等,他们都在我们身边支持我们鼓励我们!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赐予人自从有了自已,从此就生活在了恩惠的海洋里,那就让我们感谢一切使你们成长的人吧!同学们,让我们用手语表演一起表达出内心的感谢吧!(放歌曲《感恩的心》表演手语)
(老师出场,作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