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水资源浪费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我先概述了一下,近年来我国水资源浪费现象很严重,全球气候干旱,很多国家的人连喝水都成为问题。为了人类,免受干旱灾害。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我决定在几个家庭里,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对象为四个普通的家庭,通过对每个家庭的漏水量,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接着,我又列出了调查对象:姥姥家,哥哥家,同学家,还有我家。当然还有调查目的:就是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调查内容:一晚上一个水龙头的漏水量。调查方法:通过做实验做记录。
我确定了四家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让他们各自准备一个大水盆接漏水,一个本和一支笔做记录时间及漏水量。姥姥家的水管本来就漏水,所以不用调试。其他三家全调成滴水模式,以两秒滴一滴的速度为标准。从晚上9点开始,正式进入实验状态,到第二天早上7点结束实验。每家将时间,和漏水量详细记录在本上。
生活在这个丰衣足食时代的我们,是否还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深远含义呢?
摘要:
(一)xx月xx日:
在过年前的这段日子里,各地掀起了一股“装修旋风”,装修材料不是别的,而是“够气派的”的黄金,对此人们有着各色的争论……
(二)xx月xx日:
前几天过新年的热闹气氛,随着人们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慢慢退散了。可是,令人吃惊的是家家户户所剩余的过年礼品、糖果……
(三)xx月xx日:
今天在网上冲浪,一条标题为《100吨水在途中消失了37吨》的公益广告,显眼地出现在互联网上。因为好奇心驱使,我在搜索栏上打上了“浪费水资源”,结果出现36,200多条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湖南的地水资源缺乏”,“中国治理水资源浪费低效”,“餐饮业水资源浪费严重”等等。
调查报告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巨大的浪费了! 春节诚然是个喜庆的节日,我们在玩闹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节约。
据调查显示,人们春节期间的浪费竟是平时(非节假日)的10倍!这些数字真要算起来也可说是天文数字了。人们种种的浪费现象,水、电资源与食物资源的浪费尤其严重。“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的广告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真正重视。我国是有大量的“水”,但好的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人们再没有节制地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只靠污水处理是难以扭转缺水这一局面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最新的水资源十大浪费现象:
1、刷牙时不关水蛇头;
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蛇头;
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时修理;
4、用过量水洗车,洗车的水未能循环使用;
5、随意开启消防蛇头用水;
6、老式便器水箱容量过大,大小不分档;
7、洗衣服时不用手搓而只用水冲;
8、直接用自来水冲洗道路;
9、在公共浴室洗澡后“人离水未关”;
10、解冻海鲜使用“自来水常流法”。
显而易见,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日常行为,勿庸置疑,我们的节约意识还有待提高!调查结论很多人认为,节约是一种“寒酸”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生活过得这么舒适,哪一点点浪费又算得上什么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假如换一个看法,大家眼里所谓的“寒酸”,其实便是节约了。节约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好习惯,是一种品德。
【关键词】环境 教育 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57-01
一、课堂环境教育
1.地理教材中的环境内容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环境内容中的很多问题。如:初一地理第五章《世界的自然资源》、初二地理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涉及到自然资源及其保护,初二地理第五章中的“长江”、“黄河”,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治理问题涉及到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治理,初一地理第六章中“世界的人口问题”、初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人口》涉及人口问题,初二地理第三章、第四章中介绍了各种自然灾害,涉及到自然灾害问题等。
2.地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
环境道德意识教育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在环境方面的道德意识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但实际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多。我们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滥砍滥伐森林、过度放牧、任意排放有害物质、过度开采各种矿产和地下水等等,使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值得人们担忧和思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会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无情报复甚至加倍惩罚。
3.课堂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
根据教材内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做到地理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要生动,有教育性,要灵活组织,采用讨论、做实验、看录象等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举一些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例如西方国家的垃圾箱回分为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一个德国人来北京旅游时,照相机里的电池用完后换了一个新电池,可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旧电池回收箱,他只好把旧电池带回到德国。这个小故事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同学们认识到了环境保护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课外环境教育
1.组织以环境知识为主题的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讲演会、调查报告会、辩论赛、绘宣传画等。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进行正确、恰当的引导,为他们提供资料和信息帮助,并加强指导,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寻找新的环境方面的事例来支持他们的论点。
2.开展环境问题专题讲座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校图书馆向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性的环保报刊和环境报告书籍,如《中国环境报》、《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等,充实教学内容,扩充课堂知识,开阔眼界。并且根据资料,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讲座,如《森林、植被与人类生活》、《水资源和人类生活》、《退耕还林与生态建设》等,结合当前或当地生动具体的事例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确环保意义,从而实现在初中学生中普及环境教育的目的。
3.组织环保调查和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