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业考察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
园区承载强基础。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积极融入城市“一体化”发展,在整合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和建设红金四期。把四期建设成以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壮大钨、稀土、铜、铝、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选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率先突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让优惠政策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骨干企业倾斜,在用地指标、资金、水电、交通运输、招工等方面,优先满足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快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二、
项目建设促发展。要紧紧盯住国家投资政策,立足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确定了三十大工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三、
龙头引领强带动。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引擎”。一是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优化结构,升级开发产品,使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实施联合并购,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县内企业与国企、央企对接和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引资、引智、引制,扩大市场占有率,抢占行业制高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企业中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至少有1家,年产值达20亿元的至少有3家,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至少有5家。
四、
链式突破增效益。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必然形成产业链条,产业链条的完善又会提升产业整体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今后,要以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为支点,培育新型建材、和机电产品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和延伸产业链条。
五、
集群发展扩规模。产业链的发展会形成产业集群,而集群发展有利于产业配套,降低生产成本,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在区位、资金、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放大“乘数效应”。要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规模扩张等手段,壮大提升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培育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和机电产品等潜力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
六、
管理创新激活力。管理创新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引导企业家革新传统管理模式,朝着资本股份化、管理规范化、分工专业化、产销一体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要积极与对口院校进行人才、技术交流,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着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上市。近期要帮助中瑞新材料,红金稀土等企业的上市工作,“十二五”末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上市。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截止月底,完成工业总产值35.5亿元,同比增长1%,占年计划的50.7%;实现工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3.01%;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4.2%,实现利润8700万元,同比增长2.3%,实现税金4000万元,同比增长42.3%,其中规模企业实现税金3200万元,同比增长53.%,占全县工业企业实现税金总额的80%。。其运行特点是:
(一)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得到体现。14个重点工业项目纳入市级管理,已完成投资3.2亿元。四大产业加快发展。水电产业基本实现集团化经营,规模已占全县工业的31%;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在做大做强;医药化工企业产品深度开发步伐加快,产业链条逐步拉长;矿产建材业通过瑞成水泥公司的整合重组和市场的拉动,规模效应正在显现。
(二)乡镇工业发展加快,工业园区集聚作用增强。月,乡镇完成产值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9%,占全县实现总产值的59.15%,丰溪、蒋家堰、汇湾、兵营等4个乡镇增速超过50%。工业园区实现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县实现产值的33.2%,入库税金950万元,同比增长98.7%。全县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9家,园区占9家,占总数的31%。
(三)重大建设项目拉动作用明显。正在实施的谷竹高速公路、白沙电站等重大建设项目,对矿产建材产业拉动作用明显。月,矿产建材业实现产值.7亿元,同比增长83.2%,高出全县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
(四)工业经济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天翔蚕丝公司300吨白厂丝,鄂坪电站的第三台机组,两万吨贡米生产线,兼香型乌龙茶,2500吨香辣黄豆酱扩建等项目已经完工,并投入生产;5万吨绿色健康葛粉面条加工,华驰霉菌脱镍、双烯一螺内脂加工,500吨柚子茶加工,云浩5000吨中药饮片加工等项目已基本竣工,正在设备调试;余热发电、金铜岭科技工业园整体开发、兵营钛铁矿、魔芋匍甘聚糖加工等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准备资金筹备开工。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29家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29.8%,占年计划48.7%。低于全县平均增幅31.2个百分点;受严重干旱影响,月水电企业都未能满负荷生产,整个水电企业产值比去年同期掉产23.5%,有的重点企业掉产高达50%以上,受干旱和冬季严重冻灾的影响,全县茶叶受灾面积大经济损失达40%。
(二)工业经济发展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全县工业经济质量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两少一短”现象:一是大项目少,特别是影响县域生产力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不多。在14个纳入市级管理重点工业项目中,除生物质能源发电、采钛矿附选铁矿、白沙电站建设、金铜岭科技工业园四个项目超过亿元外,其他10个项目投资都在几千万元。二是科技项目少,普通存在创新力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自主开发不强的问题,表现为自主品牌不多、终端产品不多、产品附加值不高,全县目前没有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三是产业链条短,产品形式单一,下游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的开发还有很大空间。
(三)发展环境尚需优化。一是硬环境有待进一步建设。工业园区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情况是有规划、无土地,已征用的45.08亩土地基本用完,新的引资项目和扩建项目无建设场地,基础设施还相对滞后,后续新上项目缺乏配套的水、电、路、场地,存在着发展的硬约束;二是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少数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在行政执法中,违规执法、越权执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乱罚,给企业增加了负担;有的审批项目缺乏严格规范,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
(四)基地建设滞后。我县现有工业企业都是依托本地资源而引进或新建的,企业建成投产后,本地原材料供应却严重不足,导致企业大量依靠外购维持生产,造成企业生产受制于人,成本加大,主要原因在于基地建设滞后。因原材料供应得不到保证,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不得不依靠外购,不仅价格高昂,而且质量和货源都不稳定。同时,对基础较牢靠、已形成规模、并且成为我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可靠原材料来源的茶叶基地,在管理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措施不到位。
(五)企业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处于资本快速积累、规模快速扩张的创业阶段,对资金需求大,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一是缺乏直接融资渠道。二是企业难以满足银行贷款条件。三是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四是中小企业融资时间急、额度小、次数多、风险大,而银行贷款门槛高,审批链条长,手续复杂,很多中小企业望而怯步。五是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效率低。六是企业贷款期限短,缺乏中长期贷款,资金周转不开。至月,企业已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1.8亿元,并将各种资料上报金融部门,就是迟迟难以得到审批。
三、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分析研究,有的放矢解难题。对上半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认真总结,进行深层次研究分析,以便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充分应对准备。一要做好各企业、产业生产情况分析。对上半年生产经营好的企业,要逐一分析下半年能否超目标、可以超多少,对上半年掉产较严重的水电、茶叶产业,要分析能否保全年目标,该采取那些措施保目标。对规模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做好事关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和发展中面临的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的研究,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二要做细做深经济指标分析。对影响生产总值、销售产值、税收收入等指标的有关因素变动进行分析,了解经济指标真实的增长幅度,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企业发展困难。
(二)包装项目,实实在在增后劲。要围绕国家投资及产业发展方向,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一要深化县情认识。做好境内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家底”,邀请有关专家科学制定全县资源开发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为项目建设创造条件。二要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为争项招商工作提供必需的经费保障。三是充实完善项目库。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挖掘我县资源潜力,提前搞好项目规划报告编制工作,努力把一批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投资见效快、带动作用强、产业链条长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并尽可能使入库项目达到可研水平,真实可行。四是公开项目库储备信息。让全县人民都知道我们策划包装了哪些项目,让所有人都可以来选择投资。五是建立项目信息网络。加大汇报衔接力度,加大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通过跑部进京、跑省进厅,争取我县更多的项目、更大的项目、更好的项目得到中央、省里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三)优化环境,诚心实意留“富人”。我县在区位、交通、资金以及人才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地区比较无优势可言。来投资创业的人员,带着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来到我县,图的就是能赚更多的钱。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就难以留住投资的“富人”,更谈不上照顾“穷人”。要加强硬环境建设。加大工业园区规划实施力度,扩大规模,满足企业发展对土地的需要,完善与新上项目要求相配套的水、电、路和平整的场地。进一步创优软环境。一要认真清理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更加优惠的政策,对该调整的政策文件要及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二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各项制度、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以及刁难勒卡、政令梗阻等违规违纪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三要减轻企业负担。严格禁止有关单位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主动加强与企业和投资者的联系,积极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各项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考察组一行到达了大连市、上海市、义乌市、温州市、佛山市、平度市、烟台市、葫芦岛市、阜新市、沈阳市。参加了大连第十二届国际木工机械展览会。考察了上海福人木材市场、梅岙教玩具市场、集成材和建筑摸板的市场、徐汇区的一家较小的木制玩具销售商店、云和的木制玩具、葫芦岛的木屋别墅。参观学习了在大连知名度较高、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宏常晴家具有限公司和桦山木业,阜新的飞雪木业的生产车间,温州的巨一集团公司,平度的青岛民丰木业有限公司。调查研究了烟台的威力公司的生产经营,与其高级管理人员共同探讨了结构材项目的可行性和设备购置的最佳方式。
在学习考察中,观看了许多先进的机械设备,对国内外先进加工设备有了进一步了解;参观了木材精深加工的现场,掌握了生产工艺和主要生产技术;剖析了许多木材加工企业,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借鉴了大量的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了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找到了我局发展林产工业的方向。
在考察中,我们与大连锦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就我局釩钛磁铁矿招商项目进行了洽谈,达成意向协议。在我局施业区北西里釩钛磁铁矿开发上与我局合作,共同开发。该公司负责在省国土资源厅摘牌(需2745万元);钛、铁分离技术的引进,厂房、办公室等基本建设和设备的投资,投资估算为2.3亿元。此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需7千万流动资金投入。我局负责协调国家林业局的相关审批手续,将我局的道路、供电网络、供水设施等作为我方投入股金,在流动资金上投入4千万作为合作公司股份。
二、考察的深刻启示
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了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状况及发展趋势,看到了发达地区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受到了市场经济下的人们的新思想观念,认识到了先进企业最重要的是具有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我们处在偏远的林区,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存在着“花钱时胆大,挣钱时胆小”的思想倾向。考察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得到了新的启示。
(一)大胆偿试,勇于创新。我们与先进省份产业发展的差距在哪里?产生的原是什么?极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缺少一种宽广深远的眼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勇气与胆略的差距。胆略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如温州在发展问题上,他们大胆实践,敢于创新,生存能力惊人,发展动力十足,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家家户户做生意,家家户户搞企业,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这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贫瘠山区成为我国最富庶、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这必然冒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巨一集团的口号是“我光荣是因为我是巨一人,我自豪是因为我奋进”。而我们往往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拘泥于清规戒律,“口欲言而嗫嚅,足欲行而趔趄”,在循规蹈矩中束缚了自己,在争论和论证中丧失了机遇,贻误了事业。
(二)以人为本,注重人才。所考察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发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视人才为第一资源、第一财富、第一竞争力。以外地玩具厂为例,他们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及使用,通过人才创新技术、更新工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我们应把引资与引智结合起来,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来我局安家创业。
(三)做企业要先做市场。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我们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发达地区的经营者先调查研究,开发市场,而后开发产品,根据产品的要求再建立企业。我们应从根本上改变先生产后销售的思维定式,围绕市场生产产品。
(四)寻找优势,创造市场。义乌市具有小商品批发城的美称,是小商品的集散地,具有福田玩具城,木制玩具占有很大比重,拉动木制玩具产业的发展。商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产业,建立商业区可以促进流通的发展,推动社会再生产的进行。可以考虑在大兴安岭的适当地方建立木材精深加工产品销售市场,给销售、洽谈提供场所。
(五)变“坐商”为“行商”,努力开发市场。先进企业都有广阔的销售市场,能获取高额利润。如大连桦山木业,他们的木材85%是从欧洲进口,在国内加工,成品出口,利润空间很大,盈利水平较高。浙江凯奇游乐设备有限公司市场做的非常大,建厂10年时间,世界上70多个国家都有他们的客户。树立走出去闯市场的观念,不能坐在家里等客户上门,要积极主动地去宣传企业和产品,寻找用户、联系用户、服务用户。只“坐台”不“出台”,没有发展,只能走向死亡。
(六)打造品牌,走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生产经营之路。我们所考察的企业集团都有深厚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而我们的观念是坐在家里卖原料,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产业发展没有自己的品牌,仅仅是经销原材料或初级产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云和市是一个完全以经营木制玩具为主的县城,其他产业都是围绕木制玩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木材原料完全是外进,也有我区生产的。它的玩具生产经营专业化程度高,分工细,生产技术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在阜新的一户使用威力公司制造的设备生产经营百叶窗的企业,生产车间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规模之大让人难以置信,产值大,效益好,产品出口。我区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实现三年内原木不出局,专业化生产、集团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我们要抓住良机。
(七)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总部设在温州的巨一集团,从一个皮鞋厂发展成为集制鞋、房地产、对外贸易、酒店、娱乐、网络科技于一体的无区域企业集团,靠的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在巨一集团的发展道路上,出现过腐败现象,也有过管理漏洞,但他们没有因噎废食,大胆改革创新,通过完善体制和机制,靠制度管人,逐步消除管理上的弊端,促进企业发展。对于企业,管理是永恒的主题,改革是不竭的动力,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是难免的,不能惊惶失措,要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推动企业发展。
(八)建立企业,选用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代表企业的技术水平,是企业的基础。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机械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际木工机械城,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木工机械设备,种类很多,价格适中,让人感到了我国近年来的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世界著名企业威力集团,不仅制造经营机械设备,还进行工装设计,按设计生产、组装生产线。建立木材精深加工企业时,我们要结合实际选取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机械设备,为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奠定基础。
(九)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质量。位于山东省平度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路10号的青岛民丰木业有限公司,以生产经营家具为主,各种设备很简单,没有特别先进的设备,没有特别的技术,所用原料木材价格都在1600元/m2以上,但生产的家具档次高,质量优,全部出口欧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大兴安岭落叶松柔韧性能好、硬度强、裂纹少,直径18cm到24cm最佳。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生产高质量、高档次、高价值的产品,不断扩大销售区域,发展成为出口产品。
三、考察的丰硕成果
艰辛、细致、有计划、有条理的考察,让我们大开了眼界,找到了我局发展林产工业的最佳途径,收获颇丰。通过考察对比,借鉴外地经验,综合分析我局林产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对今后发展提出设想和建议。
(一)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实现原木不出局。我们原木出局,产品附加值低,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小。所考察的部分地区,恰恰是利用我们的原材料加工销售半成品、终端产品,壮大了支柱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可利用资源的减少,以资源为原料的企业发展困难。丰富的林木资源是我局最大的优势,这是现有同类企业无法具有的。我们要以原木不出局为动力,做好市场调查,掌握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项目,利用就地取材进行加工,节省铁路运费、场地占用费等诸多有利条件,提高产品附加值,达到利润最大化。在今后的林产工业经济运行中决不能以卖原料为主,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对于利用林木资源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项目,国有企业都要参与进去,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要扎扎实实,不能急功近利。努力培养自己的职工队伍,聘请职业经理,在经营中分清责任,建立完善经营机制,避免失控。我们要借鉴好的管理方法,结合我局实际运用。
(二)调查研究,选好产业发展项目。我局正在扩建的木制玩具项目和建筑模板、细木工板项目,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利润空间大,是难得的机会。在木制玩具发展中,国内玩具市场很大,国际市场也具有潜力可挖,但需要我们去开发市场。在开发市场的同时,我们按计划进度建设,规模不宜过大,定在年产15万套以下,建设规模要适中,保证质量,保证工期,设备能满足生产要求就可以,总的设备投资控制在200万元以内,对于生产原料的储备、公司的管理、员工的培训、投产前的准备工作要有具体方案,每项工作都要有负责人,稳步推进。也可采取给利润空间,借助他人力量来发展。拟建的集成材项目,不宜过大,购置先进适用的设备,建立小的生产线,先生产一些建筑结构材和民用家具材的中间产品,如:干燥刨光材、拼板等,逐步扩大生产,向生产终端产品发展。
一、招商考察情况及启示
此次招商考察,虽是以招商为主,但在与企业接触过程中,也从他们的成功实践中,对如何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得到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必须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培育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综合载体,牵动力强、辐射面广、关联度高。所考察各地都是以骨干加工企业为龙头,上联原材料基地,中联各类吃配项目,下联终端产品市场,整体做大做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加工体系,推动了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沈阳##公司从去年以来先后投资近1.5亿元,在沈阳市完成了浸渍纸厂、复合地板厂扩建,在我县##镇完成了人造板厂建设,实现了从采购原材料加工中高密度板-加工生产浸渍纸-合成加工复合地板-终端产品销售的完整链合,生产能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今年准备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和能力,争取几年内年加工能力达到20-30万立方米。梅河口市以82户松籽加工企业为核心,上下连接着200多户松籽收购和出口销售企业,原材料收购遍布全国各松籽主产区,并通过我县和珲春等口岸收购俄罗斯、朝鲜等国松籽,年加工松籽12万吨,松籽仁、美人松饮料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果仁加工销售集散地。
启示二:必须以加工业为支撑,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次考察所接触的企业发展速度都非常快,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无一不是从贸易起家,完成一定积累后迅速转型,依靠创办实体兴办加工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保定市建昌铜业有限公司最初只是收购销售杂铜,1992年正式创办加工企业,利用废铜加工电解铜、铜杆等产品,短短12年时间,由创业初期的100万元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总资产2.2亿元的河北省最大的炼铜企业,年产值11.5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而且企业没有一分钱贷款。目前,安新县整个有色金属行业正在由以原材料生产为主向加工终端产品发展,发展潜力和效益不继提高,有色金属冶炼所创造的税收占安新县的半壁江山以上。梅河口市个体屠宰户王小黑,以26万元入道开始从事松籽经销加工,几年内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年加工松籽5000多吨的企业,产品全部出口日本。本溪冶炼一厂、二厂、通用金属公司以##进口铝锭为主原料,生产加工硅铝钡锶钙锰铁合金、铝锰钛铁合金、铝钛铁合金、硅钡锶钙铁合金、硅钡镁铁合金、铝锰铁合金、铝镁钛锰铁合金线等炼钢用新型复合合金脱氧剂、脱硫剂、变形剂,产品供应东北地区12家大型炼钢企业,成为本溪市最大的财源。
启示三:必须立足自身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将自身优势与历史机遇有机地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发展强势产业,构筑区域特色,是三省五地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梅河口市虽不是我国的松籽主产区,但其充分发挥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历史上已形成的吉林省重要的松籽集散地优势,立足东三省和俄罗斯的松籽资源,全力发展以红松籽为主的干果类食品业,成为梅河口市区域经济的特色和支柱产业。河北省安新县充分发挥地处京、津、石金三角地带、有色金属冶炼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的优势,历经30余年的发展,培育有色金属冶炼、销售企业213家,各类有色金属产品年成交额达30多亿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材料购销、加工集散地。大石桥市充分发挥菱镁石矿富集的优势,大力发展以镁砂、镁碳砖为主的镁制品冶金行业,年产镁砂30万吨,被誉为中国镁都。
启示四: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社会和环境全面发展。这次所考察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所从事的是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但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充分考虑了环境污染问题,严格按照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管理,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许可和扶持,同时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得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税源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厂址选择上,这些企业均以效区或附近山区为主,尽量远离居住区和农业主产区;在厂房建设上坚持高标准,以砖瓦结构或钢架结构为主,储料场、仓库、蓄水池、办公楼等配套设施齐全;在设备安装上采取污染较严重的矿热炉和污染较轻的公频炉同时使用,有条件的企业安装了除尘设备,既尽可能地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又保证了企业生产规模;在厂区管理上,强化环保意识,严格管理,多数企业进行了美化、绿化,院内干净利落,整洁美观,如同花园,彻底改变了同类企业脏、乱、差的形象。
二、我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足及优势、商机
与考察各地相比,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企业单体或群体规模小。所考察的五市县,集中力量培育优势企业、主导产业,有的是以几个大型企业构筑了区域之最,有的是以小群体大规模形成了中国之最、世界之最。而我县,无论是独立的加工企业,还是整个产业,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主导产业不突出,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足三分之一。二是原字号产品多。我县进口的有色金属、木材、松籽、矽钢片、废旧机床等大宗骨干品种多数以原字号销往全国各地,产品附加值低,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很小。而所考察的这些地区,却恰恰是利用我县丰富的进口原材料加工销售半成品、终端产品,壮大了支柱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梅河口市经营加工的松籽60-70%是从##购进的,本溪冶炼业所需的重要原材料铝定基本上由##供应。三是贸易流通企业转型慢。这次所考察的企业多数是从购销原材料起步,迅速转型创办加工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财源企业。近年来我县依托口岸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以外经贸为主的贸易流通企业,但由于宏观上引导扶持不够、微观上企业缺乏工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企业在创办实体发展加工业上严重滞后,企业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所考察地区的企业。四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县除##两家公司在木材加工上从进口原材料、部分加工初级产品、极少部分加工终端产品上市,初步实现了产业的完整链接组合以外,大部分企业仅仅是经销原材料或加工初级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完整的产业链,我县在外界的影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五是工业项目前期工作严重滞后。缺少专业人才队伍,前期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对煤炭、硅石、风力等亟需开发的资源勘探不到位,一些好项目、大项目缺乏科学的可研论证和决策依据,不能得到及时开发建设,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六是企业建设管理低标准低档次。
通过考察对比,我们既看到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进一步认清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潜在商机。一是富集的原材料资源优势。我县拥有国内、国外两种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进口有色金属、木材、松籽、废旧机床等原材料供应地,县内拥有丰富的煤炭、矿石、山产品等自然资源,如果尽快将这些资源加工转化,会加速建成冶炼、食品加工、木制品加工和能源等工业基地。二是独特的口岸区位资源优势。##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沿边开放带中拥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可以吸引大批的外地客商到##投资办企业,发展对俄进出口加工贸易,尽快形成对俄出口商品加工集散地。三是较为雄厚的资本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精心培育,我县已发展起一批完成原始积累的外经贸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均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正在积极扩张转型,正确加以引导扶持,将迅速形成一批新的立县工业企业。四是良好的基础条件优势。正在建设的##加工园区,为我县加快发展以前店后厂为主要模式的加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平台和物流通道。我县的木材加工历史悠久,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餐具系列、板材系列都具有一定水平和规模,但没有自己的品牌,深加工不够,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非常大。五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正式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特别是在能源项目开发上,加大投资开放力度,国内大型能源开发企业纷纷抢占可利用资源和市场,对我县良好的煤炭、风力等资源表现出了强烈的开发愿望,并已经采取实际措施正在做前期项目准备。国家正在全国范围内清理整顿冶炼行业,2004年全部取缔3000KVA以下矿热炉,2005年取缔5000KVA以下矿热炉,国内大部分冶炼业设备为低生产能力设备,经过治理整顿,全国冶炼业生产能力将下降近一半。我县如能抓住机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标准,通过引进和扩建,迅速发展一批6300KVA以上设备的冶炼企业,将迅速填补国家治理整顿所清理出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立县支柱产业。所考察地区的冶炼、松籽、木材加工企业已经成长壮大,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张企业发展规模,都急于向外发展,特别是在原材料基地寻求合作。这些都为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对比,借鉴外地经验,综合分析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对今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明析工业战略定位,奠定##经济腾飞基础。自##口岸开通以来,我县的经济发展战略由最初的“贸打头、工当家、农为基础”逐步发展确定为“坚持口岸经济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工业兴县、外向带动、招商引资战略”,##的工业体系由以国有企业为主体逐步转变为国有改制的股份制或民营企业、完成原始积累的外经贸公司创办的企业、壮大起来的个体工商业户和小工业创办的企业、外来投资者创办的企业各占一定比例的多层次工业群体,外贸、内贸、农业等各经济领域与工业的关系日益紧密,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要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将工业做为发展经济的战略之举,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道路,以大气魄、大手笔、大动作,扶强做大骨干加工企业,带动工贸农结合,形成功能完善的支柱型主导产业链条,推进我县工业由手工作坊向现代化工业发展,由家族式管理向集团化发展,由原材料基地向加工集散基地转变,努力构造具有##特色的口岸型生产加工体系,实现由“工业兴县”向“工业立县”战略的转变,从根本上为##经济的腾飞奠定基础。
2、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产业优势决定经济发展的优势。##必须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区位资源、市场资源和资本资源等比较优势,选定一批优势产业,下大力气优先开发培育,取得规模经济聚集效应,推动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今后应重点抓好木材加工、能源、食品、医药保健品、轻工产品、有色金属冶炼六大主导产业。一是利用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以##为龙头,加快生产刨光材、指接板、餐具、木质装饰材料、高档地板和高档家具等产品,促进木材加工基地的形成。以####公司为龙头,加快坑口电站、风力发电、水利发电、煤炼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能源工业。依托俄罗斯丰富的海产品、山产品资源和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加工厂为龙头,积极开展海产品、果仁、农副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食品加工业生产水平和出口规模。以##加工厂为龙头,大发展医药保健口加工业。二是立足区位优势构筑区域特色。引导外经贸企业加强与浙江宁波、温州等地服装、鞋帽、皮革制品、灯具等轻工产品生产企业合作,开展出口加工,形成轻工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强势经济。以##公司为龙头,加强与辽宁本稀、河北安新等冶炼企业合作,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版权所有
一、招商考察情况及启示
此次招商考察,虽是以招商为主,但在与企业接触过程中,也从他们的成功实践中,对如何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得到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必须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培育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综合载体,牵动力强、辐射面广、关联度高。所考察各地都是以骨干加工企业为龙头,上联原材料基地,中联各类吃配项目,下联终端产品市场,整体做大做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加工体系,推动了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沈阳*公司从去年以来先后投资近1.5亿元,在沈阳市完成了浸渍纸厂、复合地板厂扩建,在我县*镇完成了人造板厂建设,实现了从采购原材料加工中高密度板-加工生产浸渍纸-合成加工复合地板-终端产品销售的完整链合,生产能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今年准备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和能力,争取几年内年加工能力达到20-30万立方米。*口市以82户松籽加工企业为核心,上下连接着200多户松籽收购和出口销售企业,原材料收购遍布全国各松籽主产区,并通过我县和珲春等口岸收购俄罗斯、朝鲜等国松籽,年加工松籽12万吨,松籽仁、美人松饮料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果仁加工销售集散地。
启示二:必须以加工业为支撑,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次考察所接触的企业发展速度都非常快,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无一不是从贸易起家,完成一定积累后迅速转型,依靠创办实体兴办加工业实现快速发展的。保定市建昌铜业有限公司最初只是收购销售杂铜,*年正式创办加工企业,利用废铜加工电解铜、铜杆等产品,短短12年时间,由创业初期的100万元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总资产2.2亿元的河北省最大的炼铜企业,年产值11.5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而且企业没有一分钱贷款。目前,安新县整个有色金属行业正在由以原材料生产为主向加工终端产品发展,发展潜力和效益不继提高,有色金属冶炼所创造的税收占安新县的半壁江山以上。*口市个体屠宰户王小黑,以26万元入道开始从事松籽经销加工,几年内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年加工松籽5000多吨的企业,产品全部出口日本。本溪冶炼一厂、二厂、通用金属公司以*进口铝锭为主原料,生产加工硅铝钡锶钙锰铁合金、铝锰钛铁合金、铝钛铁合金、硅钡锶钙铁合金、硅钡镁铁合金、铝锰铁合金、铝镁钛锰铁合金线等炼钢用新型复合合金脱氧剂、脱硫剂、变形剂,产品供应东北地区12家大型炼钢企业,成为本溪市最大的财源。
启示三:必须立足自身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将自身优势与历史机遇有机地结合起来,
坚定不移地发展强势产业,构筑区域特色,是三省五地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口市虽不是我国的松籽主产区,但其充分发挥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历史上已形成的吉林省重要的松籽集散地优势,立足东三省和俄罗斯的松籽资源,全力发展以红松籽为主的干果类食品业,成为*口市区域经济的特色和支柱产业。河北省安新县充分发挥地处京、津、石金三角地带、有色金属冶炼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的优势,历经30余年的发展,培育有色金属冶炼、销售企业213家,各类有色金属产品年成交额达30多亿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材料购销、加工集散地。大石桥市充分发挥菱镁石矿富集的优势,大力发展以镁砂、镁碳砖为主的镁制品冶金行业,年产镁砂30万吨,被誉为中国镁都。
启示四: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社会和环境全面发展。这次所考察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所从事的是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但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充分考虑了环境污染问题,严格按照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管理,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许可和扶持,同时也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得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税源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厂址选择上,这些企业均以效区或附近山区为主,尽量远离居住区和农业主产区;在厂房建设上坚持高标准,以砖瓦结构或钢架结构为主,储料场、仓库、蓄水池、办公楼等配套设施齐全;在设备安装上采取污染较严重的矿热炉和污染较轻的公频炉同时使用,有条件的企业安装了除尘设备,既尽可能地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又保证了企业生产规模;在厂区管理上,强化环保意识,严格管理,多数企业进行了美化、绿化,院内干净利落,整洁美观,如同花园,彻底改变了同类企业脏、乱、差的形象。
二、我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足及优势、商机
与考察各地相比,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企业单体或群体规模小。所考察的五市县,集中力量培育优势企业、主导产业,有的是以几个大型企业构筑了区域之最,有的是以小群体大规模形成了中国之最、世界之最。而我县,无论是独立的加工企业,还是整个产业,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主导产业不突出,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足三分之一。二是原字号产品多。我县进口的有色金属、木材、松籽、矽钢片、废旧机床等大宗骨干品种多数以原字号销往全国各地,产品附加值低,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很小。而所考察的这些地区,却恰恰是利用我县丰富的进口原材料加工销售半成品、终端产品,壮大了支柱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口市经营加工的松籽60-70%是从*购进的,本溪冶炼业所需的重要原材料铝定基本上由*供应。三是贸易流通企业转型慢。这次所考察的企业多数是从购销原材料起步,迅速转型创办加工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财源企业。近年来我县依托口岸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以外经贸为主的贸易流通企业,但由于宏观上引导扶持不够、微观上企业缺乏工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企业在创办实体发展加工业上严重滞后,企业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所考察地区的企业。四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我县除*两家公司在木材加工上从进口原材料、部分加工初级产品、极少部分加工终端产品上市,初步实现了产业的完整链接组合以外,大部分企业仅仅是经销原材料或加工初级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完整的产业链,我县在外界的影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五是工业项目前期工作严重滞后。缺少专业人才队伍,前期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对煤炭、硅石、风力等亟需开发的资源勘探不到位,一些好项目、大项目缺乏科学的可研论证和决策依据,不能得到及时开发建设,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六是企业建设管理低标准低档次。
通过考察对比,我们既看到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进一步认清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潜在商机。一是富集的原材料资源优势。我县拥有国内、国外两种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进口有色金属、木材、松籽、废旧机床等原材料供应地,县内拥有丰富的煤炭、矿石、山产品等自然资源,如果尽快将这些资源加工转化,会加速建成冶炼、食品加工、木制品加工和能源等工业基地。二是独特的口岸区位资源优势。*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沿边开放带中拥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可以吸引大批
的外地客商到*投资办企业,发展对俄进出口加工贸易,尽快形成对俄出口商品加工集散地。三是较为雄厚的资本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精心培育,我县已发展起一批完成原始积累的外经贸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均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正在积极扩张转型,正确加以引导扶持,将迅速形成一批新的立县工业企业。四是良好的基础条件优势。正在建设的*加工园区,为我县加快发展以前店后厂为主要模式的加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平台和物流通道。我县的木材加工历史悠久,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餐具系列、板材系列都具有一定水平和规模,但没有自己的品牌,深加工不够,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非常大。五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正式启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特别是在能源项目开发上,加大投资开放力度,国内大型能源开发企业纷纷抢占可利用资源和市场,对我县良好的煤炭、风力等资源表现出了强烈的开发愿望,并已经采取实际措施正在做前期项目准备。国家正在全国范围内清理整顿冶炼行业,20*年全部取缔3000KVA以下矿热炉,20*年取缔5000KVA以下矿热炉,国内大部分冶炼业设备为低生产能力设备,经过治理整顿,全国冶炼业生产能力将下降近一半。我县如能抓住机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标准,通过引进和扩建,迅速发展一批6300KVA以上设备的冶炼企业,将迅速填补国家治理整顿所清理出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立县支柱产业。所考察地区的冶炼、松籽、木材加工企业已经成长壮大,为降低生产成本,扩张企业发展规模,都急于向外发展,特别是在原材料基地寻求合作。这些都为我们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对比,借鉴外地经验,综合分析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对今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明析工业战略定位,奠定*经济腾飞基础。自*口岸开通以来,我县的经济发展战略由最初的“贸打头、工当家、农为基础”逐步发展确定为“坚持口岸经济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工业兴县、外向带动、招商引资战略”,*的工业体系由以国有企业为主体逐步转变为国有改制的股份制或民营企业、完成原始积累的外经贸公司创办的企业、壮大起来的个体工商业户和小工业创办的企业、外来投资者创办的企业各占一定比例的多层次工业群体,外贸、内贸、农业等各经济领域与工业的关系日益紧密,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要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将工业做为发展经济的战略之举,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道路,以大气魄、大手笔、大动作,扶强做大骨干加工企业,带动工贸农结合,形成功能完善的支柱型主导产业链条,推进我县工业由手工作坊向现代化工业发展,由家族式管理向集团化发展,由原材料基地向加工集散基地转变,努力构造具有*特色的口岸型生产加工体系,实现由“工业兴县”向“工业立县”战略的转变,从根本上为*经济的腾飞奠定基础。
2、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产业优势决定经济发展的优势。*必须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区位资源、市场资源和资本资源等比较优势,选定一批优势产业,下大力气优先开发培育,取得规模经济聚集效应,推动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今后应重点抓好木材加工、能源、食品、医药保健品、轻工产品、有色金属冶炼六大主导产业。一是利用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以*为龙头,加快生产刨光材、指接板、餐具、木质装饰材料、高档地板和高档家具等产品,促进木材加工基地的形成。以*公司为龙头,加快坑口电站、风力发电、水利发电、煤炼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能源工业。依托俄罗斯丰富的海产品、山产品资源和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以
*加工厂为龙头,积极开展海产品、果仁、农副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食品加工业生产水平和出口规模。以*加工厂为龙头,大发展医药保健口加工业。二是立足区位优势构筑区域特色。引导外经贸企业加强与浙江宁波、温州等地服装、鞋帽、皮革制品、灯具等轻工产品生产企业合作,开展出口加工,形成轻工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强势经济。以*公司为龙头,加强与辽宁本稀、河北安新等冶炼企业合作,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工业园区是*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工业开发区,2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开发区,20*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认定,更名为*工业园区。园区位于*市城区南端,现有规划面积为7.29平方公里,扩区20.73平方公里已得到省发改委批复。园区坚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冶金及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今年已被列为省“1525”工程百亿重点扶持园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园区已开发利用土地4.58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利用面积达67%。累计签约项目424个,建成项目305个,累计完成各类投资74.57亿元,辖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3亿元,累计上交税收8.6亿元。园区已逐步形成了以冶金、机械、新材料、食品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园区内主要基础设施按照高标准规划建设,已建成“九通一平”标准,形成了完备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邮政、国际互联网以及闭路电视系统,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二、机械产业园考察情况
机械产业园是促进*机械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核心区。为做大做强冶金、机械加工、装备制造业,减少投资者的前期投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及进一步强化园区的投资环境与引资功能,于2007年7月启动了机械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机械加工和装备制造业。产业园位于*工业园区东区占地1500余亩,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5.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经建成,并所有厂房已经完成企业入驻。机械产业园为进区企业提供厂房资源、办公场所、员工宿舍以及水、电、气、电话、通讯、互联网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园区考察的几点感受
通过此次考察,让大家感受到,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其发展速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的总体实力,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工业园区的基本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产业链短,集聚效应不强。
根据此次考察,结合市情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的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在具体工作中,应坚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从文山会海和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抓大事,谋大局,不唯书,不唯上,做到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看准了就要坚决地干,大胆地干,真正做到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中去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去谋划更大的发展。
2、千方百计地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建设工业园区可以优化城区周边区域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迅速膨胀主导产业规模,促进工业经济迅速聚集。在注重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还应把握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业园区建设应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特别是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型城区;二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相结合。工业园区是我市工业强市的重要载体,是经济腾飞的战略高地。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应牢固树立工业兴区的思想,明确工业园区的职能就是抓工业、抓招商引资。坚定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致力于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框架、支柱企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重心的工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园区建设之路。三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进程相结合。产业是工业园区的生命,也是园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园区应结合已经初步形成冶金、机械加工的产业优势,要把培育强有力的冶金、机械产业作为支撑,促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作为园区建设的主题。真正做到以主导产业兴园区,以产业膨胀增实力,不断提升工业园区的档次和品位。
说明:这是一个完全工作性质的文件,仅供领导参考。
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企业的成功经验,开阔视野和发扬创新精神,在考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提出工作对策。
江浙及附近地区等地的发展之所以走在全国前列,既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有关,也与他们在工作中善于创新,较好地解决了认识、资金、人才三大制约因素有关。这次考察学习主要走访了江、浙、沪多家企业公司,通过学习,颇受启发。现将此行考察报告如下:
一、几家主要企业概况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与美国塞拉尼斯公司合资兴建,是集化工、轻纺、热电为一体的大型工业企业。公司占地面积39.2公顷,投资总额2.3155亿美元,丝束年生产能力达到3.2万吨,二醋片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填补了中国烟草行业烟用醋纤丝束及其原料二醋片生产的两项空白,结束了我国烟用醋纤丝束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目前,总投资21.5843亿元人民币的四期工程建设己经启动,计划于2007年竣工。届时,丝束生产能力将翻一番达到6.4万吨/年,醋片生产能力将达到12万吨/年,企业生产能力将位居世界前列。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曾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工业行业排头企业,被国家经贸部核准为先进技术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外商投资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江苏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烟草机械,集科研、设计、制造于一体的股份制公司。凭借着自身雄厚的技术实力,严格的品质控制,完善快捷的服务体系,智思产品已经行销全国几十家烟草生产厂家。把握世界技术进步的脉搏,实实在在地为中国烟草生产厂家服务是一贯的经营作风。独立开发的国家专利产品吸引了全国同行业的高度重视,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赞许。公司尊重知识、广集人才,公司高级管理层和技术骨干队伍由极具经验、较高学历、年富力强的中青知识分子组成。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组成了机械、电气、自控等专业。优秀的人才,高品味的眼光,强大的技术组织和开发能力,以及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为形成智思公司独特的技术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各烟草生产厂家的设备改造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于1994年1月,同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大陆IT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华东电脑以中国着名的计算机研究和开发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雄厚的科技实力为依托,围绕建立比较完善的运作模式,具有竞争力的技术队伍,覆盖全国的市场拓展能力,广泛便利的融资渠道,吸引和稳定一流专业人员的人才高地,追求诚信、专业、创新、成效的企业文化等6个方面开展工作,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是以信息系统、弱电工程、电子工程和软件工程开发为主,定位于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的供应商,大力发展以系统集成和网络集成为特色的优势业务,开发出基于其上的更加专业的服务内容,大力开发有特色和特定行业背景的用户群,选择具有较高科技含量、集成度较高的IT业相关的服务项目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公司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软件企业”、 “信息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单位”和“技术最强系统集成企业”。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开通24小时免费服务电话:8008206012。规范的管理、全面的服务,可以有效地保证公司客户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二、以上几家企业的特色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主要给我们详细展示并介绍了自身的发展历程,企业的过程质量和贯标管理,以及除封箱工序外的全自动程序网络管理和企业ERP实施过程。南纤公司原有的业务系统基本上采用手工管理,只有部分部门采用了微机管理业务,但也都没有联网,因此许多业务数据不能共享。各部门间的信息基本上是采用报表形式传递,信息传递不顺畅、不及时。由于许多信息不能直接来自生产的部门,而是需要人为的加工和传递,所以这种做法一方面容易造成混乱,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企业人员的工作量,造成了分工的混乱和重复劳动。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各种业务信息统计和分析工作日益繁重,各类统计数据难以及时上报,这使得高层管理人员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整个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因而也就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此情况下,南纤公司希望依靠具有先进管理思想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当然,南纤公司成立初期曾选用美国SSA公司的BPCS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部分模块,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产品功能适应性、实施支持和应用推广的问题,终告失败而停止。在总结了以往积累的经验后,自1995年始,南纤公司对市场上的国内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经过软件供应商面对面的竟标和公开化的评比,最终,南纤公司于1996年4月选择了开思软件公司,并签定了合同。根据双方签定的合同,在南纤公司实施的《开思/ERP》系统主要包括:系统控制、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总帐管理、财务报表、应收帐管理、应付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质量管理这十一个子系统。实施分系统培训、系统调研、客户化实现、系统实施等几个阶段。应用系统中服务器平台定位于IBM的AS/400小型机系统,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中的PC机,构建了整个运行环境。从1996年5月开始,经过分步实施和中途适当调整,至1997年12月进入基本运作。实施产生的效果宏观上而言,南纤公司实施《开思/ERP》后,将企业管理中一些不规范、不标准的做法,进行了统一的管理,以计算机的操作处理替代手工的管理,不但及时的处理了业务,同时还实现了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供其它业务环节取用,减少了重复录入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细节上,通过实施《开思/ERP》,南纤公司对仓库中近二万多种物品进行了清理,避免了物品存放的混乱,通过最高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的定义和运用,降低了南纤公司仓库中物品的总量,减少了库存积压的金额,提高了企业的利润;通过实施,南纤公司调整了一些管理职能的变动,对一些需要统一处理的工作进行了限定,例如物品代码信息的定义,由各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具体负责人员采集各环节提供的信息,通过协调后,进行处理,避免了各业务环节各自为阵,信息存在冲突的情况;通过物品领料操作的运用,实现财务费用各业务环节分摊考核的功能,从而减少了企业中不必要的浪费,控制了费用的发生;销售、采购和应收、应付的连接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供应商的应付款生成、客户的应收款生成提供了获取的渠道,不但准确、及时、工作量小,而且来源明细,分析管理细化具体化;应收、应付和帐务的连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应收、应付款,有效地计划和控制资金的使用,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随着企业对《开思/ERP》运用的深入,南纤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实施《开思/ERP》后,南纤公司认为,这不仅仅是企业脱离手工管理的一种变迁,更重要的是给企业带来了一种管理思想,是一种管理的变革。该项目已通过国家烟草总局组织的验收。下一阶段,南纤公司准备进一步采用《开思/ERP》的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和运输管理等子系统,并采用开思软件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思/OA》,通过《开思/OA》与《开思/ERP》的结合,实现企业的业务管理和工作流管理。
最后,针对目前我厂嘴棒生产所存在的吸咀、硬度、油渍、焦孔等问题进行了技术交流。
江苏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展示介绍了SH9系列叶丝在线高速膨胀干燥系统、全配方风力送丝机、淹没式洗润梗机等设备。SH9系列叶丝在线高速膨胀干燥系统对切丝后的叶丝利用过热蒸汽在线快速膨化和干燥,叶丝获得良好的膨化效果和卷曲度,其填充值比传统烘丝机提高(8~12)%,膨胀率超过20%, 烟丝杂气降低、烟气柔和、吸味纯正、焦油含量降低。该系统是其自主研发并具有多项技术专利的产品,1999年7月开始研制,2000年11月在合肥卷烟厂制丝线使用,2002年11月在合肥卷烟厂通过国家局鉴定,2003年获国家烟草局科技进步奖。几年来经过不断地完善和大力采用新技术,现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产品。全配方风力送丝机工作原理是储柜的烟丝通过辅联设备送到旋转分料机储存,当吸管上方的限量管发出要料信号时,分料机根据排队程序将烟丝分配到各吸管上方的限量管里暂存。当卷烟机发出要料信号时,限量管下方的拨料辊开始起动,定量向吸管里喂丝。用很低的风速就可将烟丝送到卷烟机的储丝仓,综合考虑了小车送丝和风力送丝的优缺点,如果将小车送丝的优点熔合到风力送丝系统来研制一种新型的风力送丝机,将为卷烟企业稳定卷烟质量,降低原料消耗带来可观效益。
洗梗机水洗前部增设转子洗梗效果较佳。
公司目前生产以微波松散烟包系统、叶丝在线高速膨胀干燥系统、闪蒸式梗丝膨化干燥系统等为主,除切丝机以外梗、叶全套制丝设备。其中:微波松散烟包系统、叶丝在线高速膨胀干燥系统已被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教司列为重点科技项目,叶丝在线高速膨胀干燥系统在2003年荣获国家烟草专卖局科学进步奖,闪蒸式梗丝膨化干燥系统在99年度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奖、2000年度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
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给我们演示了在我厂考察并对部分科室车间作过初步需求分析调查后对烟草企业内部如何开展信息化和管理过程。谈到了烟草行业信息化现状,烟草行业已建成的信息系统: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及进销存管理系统等方面,除财务软件整个行业得到普及外,其他两系统应用比例已超过了70%。物流管理、办公自动化及电子商务系统已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3年内将得到普及。烟草行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烟草行业是半计划半市场的行业,信息化主要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家局要求,而非企业自身需求,应用与高水平的建设不相协调。重复建设现象也比较严重,当前烟草行业集中和统一在所难免,但实施和执行中,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保证信息系统有效,仍是关键问题。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第一期:基础硬件平台系统建设——已经完成建设。第二期:软件平台系统、应用软件系统、用户接入系统初步建设——协同商务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第三期:软件平台系统、应用软件系统、用户接入系统深化建设——规划未来建设和软件平台系统建设-常用工具。用户接入系统方面—建设外部网站系统、呼叫中心系统和外部短信系统,并与原有接入系统有机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接入方式。软件平台系统方面—建设数据仓库系统,并与原有软件平台系统有机整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应用软件系统方面—结合数据仓库系统建设,构建强大的在线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决策支持功能。硬件平台系统方面—升级服务器系统、网络系统、通讯系统和外部设备,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主要考察体会和建议
走进三家公司,给我们的印象是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形象,干事精干,作风踏实,注重实际,管理规范,突出效益。三家公司都很注重创新,注重过程质量管理,注重ISO9000管理和企业信息化管理。在每家公司会议室或接待室,对方都是以企业信息化手段给我们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展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其中对于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推进和实施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做法、江苏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针对烟草制丝工艺设备薄弱环节开展创新攻关作风、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调查务实的服务做法很值得我们厂工艺测试改正和信息化工作方面借鉴。下面仅从推进信息化工作角度谈几点体会:
1、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利用
信息有三个基本要素:发起者、传输、接受者。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如何从上述三个要素来衡量信息化对企业的信息资源的激活程度,找到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发挥空间。
比如在国内的企业大多已经进行了信息化建设框架规划,确定了自身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将预期目标的IT系统进行了分块命名,提出了各块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框架规划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但远不能代替信息资源规划。有时候企业会在框架的基础上制定一些模块的技术规范文档来指导建设,这向前走了一步,但缺乏具体、科学的信息资源规划作为基础,偏重于文字堆积的文档里面隐含了很高的浪费和风险,具体效果优劣也是看得见的。国内运营商中常出现了系统滥建乱建、有建无用、层出不穷的新的信息孤岛、有需求无信息等种种问题,这是一个症结。
2、如何进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管理
如前所述,信息资源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国内企业以往的信息化工作中却多被忽略。在执行层面如何进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
在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如何把握不同信息类别的特点,对于一个企业的三个关键要素,对于人员来说,具备很大弹性是显着特点,对战略来讲,存在的意义在于被执行,运营当中效率和成本是关注的关键。
流程的识别和优化是信息规划的重要工作,企业的运营模式如何转向以IT系统为核心精细化运营。企业最该关心的是流程,有产品流程、业务流程,这几个流程的流畅性可能是保证业务能够实现的条件。
3、如何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路线图
这个问题是要考虑在有一个较好的信息资源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如何实现IT目标系统。
信息资源规划管理能够提供真正的需求,也是评价信息化系统支撑能力的标准。信息化建设如何考虑用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较好的满足信息资源规划提出的信息化需求。
信息化建设要把握自身的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要打破信息壁垒,用条块分割的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会制造天然的壁垒,信息化建设转换为开放的思维;另一个特点是信息化建设有阶段性,但是是一个永远进行的过程。信息化的建设不能是领导驱动,不能是项目驱动,只能是需求驱动,需求应来自业务部门,并纳入信息资源规划管理体制提炼而得到。
4、如何把握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条件
通过信息化建设来保障企业的战略实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目前最有效的也是必需的途径。信息化建设又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比如国内实施ERP失败率超过9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了“信息化程度不高、技术落后”,“系统分散建设,管理独立”,“管理流程没有优化”,“重建设,轻管理”等诸多原因。
上面这些原因都是一些具体的表现,根本原因都是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是需要成功的条件的。科学的做法是什么?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为此,需要考察企业信息化体系的构成,企业信息化运行方式,企业内不同层次研究与开发机构的设置、工作职能和特点。
5、门户网站建设
江浙的门户网站建设是当地信息化工作的亮点,也代表了目前国内门户网站的最高水平。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行事方式,是企业精神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和信息化好比一个人精神与脉络,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影响。不难理解,先进的企业文化很容易催生先进的信息化,先进的信息化也能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反之,落后的企业文化对信息化会有阻力或者扭曲作用,落后的信息化不能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持。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但受企业自身影响,也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其变革通常是缓慢而艰难的;信息化是打破落后的企业文化的有力工具,其具备的信息传播快、范围广的特点,以及将企业行为透明化的能力,为企业建立新的体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所以,当前在一些企业文化落后的企业中处理信息化问题时,应当紧紧握住信息化这个更灵活、更可控的因素,发挥它的巨大潜力。
我们也是抱着边工作、边学习的想法,对企业门户的建设作了一定思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对企业门户定位?如何构建简便、统一的信息与审核机制?如何处理公务特色与个性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考虑信息的内在组织与信息的外在呈现?网上互动如何更好地实现?如何处理子站与总站的关系?网站的功能(搜索、邮件等)。
网站是企业对外宣传、服务百姓和企业的桥梁,以简明、实用、以人为本为原则,向公众展示了企事业特色,访问者如何便捷地查阅有关企业新闻、办事、咨询、资料、服务等几类信息。同时,网站还要推出一系列互动栏目和服务项目。这些都是要考察的内容。
企业网站的建设,决不是一建了之!目前许多企业,网站建设好了,但网站维护工作则很不到位,或根本就没什么维护,只把它作为企业的一个花架子而已。
企业网站的灵魂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而所提供的信息能否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则在于网站的管理维护工作是否到位。否则,企业就算花了大钱建立了一个十分吸引人的网站,如不对它进行及时更新等维护工作,其网站也就名存实亡,成为一个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的网站。网站维护工作是个持续的过程,为了给网站提供新鲜的内容、还有重组并更新原有的网页以及避免链接的不灵活等,一年中还必须不断地对整个网站进行额外的维护。
要做好网站的管理维护工作,首先在主观上既不要期望它很快为企业带来效益,也不要低估它的战略影响。必须明白企业上网的作用是什么?企业上网的作用,略而言之有五:其一,树立企业形象,跟上时代潮流;其二,建立新型的商务管理模式,引领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其三,加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联系;其四,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其五,改善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其次,必须明确企业建立网站所应达到的目标,为此,应努力根据目标去挖掘那些可以通过网站为客户带来真实价值的途径,而且要使客户在你的网站上花费时间时,确实能够得到所需的收益,并且可以通过网站与企业进行业务往来或交流,从而真实的体现出网站的价值。总之,个性特色至始至终是企业建立网站的中心。
6、对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议和打算
随着烟草行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打造“数字企业”,用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是必然要求。目前我厂经过前一段时间的网络构建和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建成了覆盖全厂的以千兆网为骨干、百兆网为桌面的高速信息网络系统,并且通过一些软件、硬件的初步应用及培训,全厂干部、职工信息化对信息化和认识和应用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企业信息化的成功,软件应用是关键,有了良好的网络硬件环境,下一步工作就是如何上软件,为了知已知彼,力求软件开发应用应体现一种文化思想、管理思想以及国情、厂情,并遵循我国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结合行业和企业实际,逐步采用ERP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流程进行整合,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同时坚持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并进,以更高的质量标准、更强的竞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
按照厂部推进信息化企业工作思路和目标:在ERP管理思想指导下,提高和完善现有的网络系统和内部管理系统,加大网络通信能力,提高网络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管理水平。实施应用集成系统,建立数据仓库和决策系统,使各分散的数据进行有机的集成,提高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数据使用率,使得决策能够更快、更正确地进行;建立物流财务一体化系统,提高资金预算水平和资金使用率,使成本核算更为正确公平,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形成溯源通道。最终实现功能强大、信息共享、性能优良、效益显着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鉴于当前企业状况,第一步:构筑企业内部与局域网硬件设施已基本实现,为下面第二步配备企业协同管理决策与办公应用软件、财务管理软件,企业门户网站,网络安全管理软件,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1、市供电公司基本概况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到供电公司城市分公司、市电力公司进行了考察,重点考察了胶州市供电公司,在考察中我们通过公司领导经验介绍、看多媒体图片、观摩客服中心、供电所和有关科室。市供电公司是一个拥有总资产7.5亿元的国有中型企业,下设19个供电所,现有职工378名,农电工500名,拥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22座,主变总容量137.5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39.06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1562.36公里。公司实现了配电网自动化、调度自动化以及mis系统为代表的管理信息自动化。完成售电量13.8亿千瓦时,全网综合线损率完成6.77%,供电可靠率城区完成99.92%,农村完成99.836%,电压合格率完成97.28%,实现销售收入6.08亿元,实现利润167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11.7万元/人.年。
2、市供电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通过我们细心地考察和了解,该公司在管理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用人机制活、激励措施强。该公司用人的宗旨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给干成事的给职务、给能干事的给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聪明才智”,通过竞聘上岗为每位职工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对中层管理人员每两年一聘,基层工作人员每年聘用一次,除了用人上的双向选择外,抄收人员可以对辖区进行选择竞聘。在供电所内部设置上,以北关供电所为例:该所共有员工20人,下设2个电工组、1个抄表组。电工组负责设备维护、日常报修。抄表组负责抄表、轮换表、用电稽查。全所负责10kv线路99.58km、0.4kv线路80.65km,配电变压器401台,担负着30个村1.2万居民客户和360个企事业单位的供电服务工作。供电量达1.1亿kwh。从公司到供电所,统一按需设岗、按岗定责,竞聘上岗,严格考核。以基层供电所为例:工作好的员工每月可以拿到1700元左右,而工作差的每月只拿800元左右。用他们的话说就叫:奖的心动,罚的心疼。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公司还设有特别贡献奖:对做出小发明、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在具体实践中发了作用,有特别成效的,年终奖励5000——10000元。
(2)电网结构坚强,科技含量高。该公司调度全面实现了遥信、遥测、遥控、遥调的“四遥”化管理。全公司所有变电站全部是有人值守,无人值班。在公司调度中心,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停、送电操作任务。所有出线全部实行旁路母线供电、全面实现了同业对标中的n-1准则的要求。
(3)优质服务具有新理念。该公司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服务型经济,有了优质的服务就有了市场,也才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健全服务制度,突出公司的个性化服务,在报装、抢修、投诉等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并形成了全员服务的局面,把服务摆在了首位,围绕服务抓生产,围绕服务抓经营,围绕服务抓安全,围绕服务抓后勤,围绕服务抓政工。无论公司到基层,全部实行“一柜式”服务,即客户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办完所有事。同时在全省县级供电企业中率先建立了客户代表室,开通了95598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服务。实现了业扩报装的全过程服务和事故抢修的快速反应机制,给客户及时提供了个性化、无障碍服务,
(4)企业文化建设富有特色。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该公司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为鼓励员工学习,该公司提出:“如果你有智慧,请为企业奉献智慧;如果没有智慧,请你去学习;如果不学习,就请你去流汗;如果不学习、不流汗,就请你离开。”在创建企业本文来自文化上,一是组织创新。企业的管理、人事、组织、宣传、教育部门是员工学习、培训的主要组织机构,建立了完善的学习档案。二是制度创新。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定时、定点、定人对员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从而形成一种自觉行动,使企业和员工都有一种学习的应激力,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使学习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工资福利制度、人事组织制度有效的衔接,形成科学的学习激励机制。三是内容创新。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应提倡跨岗学习,各岗位上工作人员不但要熟知本岗位上的相关知识,而且要对相邻专业、相关专业进行系统学习。在学习培训方式方法是:集中学习、借考代培、按需定向培养。
二、考察情况
(一)电力局基本情况及其先进经验
1、电力局基本情况
在甘州电力局我们主要考察参观了局机关和党寨供电所。甘州电力局有张掖供电公司代管,全局下辖11个部室、1个多经公司、23个供电所,全局在册职工492人,其中正式职工259人,农电工201人;大专以上学历82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45人、党员96人。辖区共有各类客户9.7万户(城镇客户由张掖供电公司管辖),售电量13.2亿kwh,综合线损率完成12.6%,供电可靠率99.5%,电压合格率97.4%。该局是国家级“双文明单位”、省级“一流供电企业”。
2、电力局比较突出的方面
(1)标视宣传醒目明确,企业文化建设氛围浓郁。走进甘州电力局大院,给人一种清爽、利落的感觉。宣传牌美观大放,宣传标语朴实中透出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如“以电相连,用心沟同”、“把真诚和微笑留下,把满意和赞誉带走”。各楼层也有类似的牌子,这种牌子一举多得,其一起到了宣传作用;其二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其三是照明作用。
(2)部门设置全面,专业管理性强。该局机关设置11个部室,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与张掖供电公司一致。如审计部、营销部、经营管理部等。经营管理部负责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负责起草部室、站所的年度目标责任书、负责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创一流工作。机构设置全面,加强了专业性管理,全局按照行业管理逐步迈向精细化管理轨道。
(二)电力局先进经验
(1)电力局比较突出的是多经管理严格规范,真正为职工办实事、谋福利。如,在吊车的购置中,全局职工每人集资元,吊车在农网改造、外出工作挣的钱年底给职工分红。局里设立了恒兴公司,专门负责全局范围的变压器安装、线路架设。
(2)县调自动化投入运行,调度管理专业化。局里设立电力调度信息中心,管理全局的调度和网络、信息传速工作。全局10kv及以上的操作,均由调度命令后操作,调度信息中心24小时值班制。
(3)用人机制比较完善,管理考核力度大,拉开了工资档次,真正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
考察启示及收获:通过学习考察,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和全国标杆单位、一流企业比较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种差距既有地域上的差距、也有其它方面的差距。但也用共同之处,我们都是县级供电企业,都是按照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开展工作的。为此,我们要结合县情、考虑局情,取他之长,补己之短,要量体裁衣,有选择性的吸收、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思路决定出路,行动产生效益。我们在管理上要有创新、有突破、有提高。要创新三种机制:即用人机制创新、学习培训机制创新、考核机制创新。说起创新有人认为这是领导的事,其实,创新与我们每一位员工有关,管理人员要在管理上有创新,员工要在工作上有创新。凡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利于安全工作的、有利于优质服务的新思路、新办法,都可以提出来,进行大胆的创新。
2、严格照章办事,增强执行力。俗话说:“人管人管一点、制度管管一片。”现在我们的规章制度和别的单位比起来不少,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存在。就拿现在上报报表来说:有的供电所仍然置若罔闻。在业扩报装上依然不按流程办事。所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重视起来,要不折不扣的严格执行。
3、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我们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为契机,建立一套职工学习培训奖励机制,对在地、省级业务知识竞赛中获奖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单位提出管理、技术等方面合理化建议的员工,只要切实可行、产生效益的,我们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要让员工明确认识到:“学习激发潜能,创新创造活力”、“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促使企业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好氛围。
4、进一步建立完善优质服务体系。自开展优质服务以来,我们探索积累出了一些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好经验、好方法,我们要积极创新,全力搞好优质服务,现在实行据实结算,利润空间缩小,我们要通过以优促销、以销促效来争取效益最大化。
5、在管理考核方面。增强专业化管理考核力度,完善责任书,逐步与嘉峪关供电公司的考核体系相配套,增强实用性、可行性;完善专业化管理体系。明确部门,专门完善标准化、专业化管理体系,和各单位、部门的年度考核责任书及创一流工作。
学习先进经验 促进企业发展
开篇语:以史为鉴可知古今,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县级供电企业中开展的同业对标工作,通过四大项69个考核指标,把县级供电企业拉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为我们和兄弟单位横向比较、互相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去年,我们有针对性的考察xx供电公司和xx电力局等单位。
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xx市是县级市,xx市供电公司隶属xx供电分公司代管,所以从行政区划和管理形式上与我局相同。该公司是国家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国网公司树立的县级供电企业标杆单位,在全国县级供电企业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xx、xx是我省县级一流供电企业,在地域上具有相似性。所以选择以上单位作为我们的考察对象,是做了认真的思考和充分的准备的。这次考察的目的是:通过向先进单位、标杆单位学习,学习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方法,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管理,促进发展,争创一流。
基本情况和先进经验
一、xx考察情况
1、xx市供电公司基本概况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到xx供电公司城市分公司、xx市电力公司进行了考察,重点考察了胶州市供电公司,在考察中我们通过公司领导经验介绍、看多媒体图片、观摩客服中心、供电所和有关科室。xx市供电公司是一个拥有总资产7.5亿元的国有中型(一)企业,下设19个供电所,现有职工378名,农电工500名,拥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22座,主变总容量137.5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39.06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1562.36公里。公司实现了配电网自动化、调度自动化以及mis系统为代表的管理信息自动化。20xx年完成售电量13.8亿千瓦时,全网综合线损率完成6.77%,供电可靠率城区完成99.92%,农村完成99.836%,电压合格率完成97.28%,实现销售收入6.08亿元,实现利润167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11.7万元/人.年。
2、xx市供电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通过我们细心地考察和了解,该公司在管理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用人机制活、激励措施强。该公司用人的宗旨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给干成事的给职务、给能干事的给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聪明才智”,通过竞聘上岗为每位职工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对中层管理人员每两年一聘,基层工作人员每年聘用一次,除了用人上的双向选择外,抄收人员可以对辖区进行选择竞聘。在供电所内部设置上,以北关供电所为例:该所共有员工20人,下设2个电工组、1个抄表组。电工组负责设备维护、日常报修。抄表组负责抄表、轮换表、用电稽查。全所负责10kv线路99.58km、0.4kv线路80.65km,配电变压器401台,担负着30个村1.2万居民客户和360个企事业单位的供电服务工作。20xx年供电量达1.1亿kwh。从公司到供电所,统一按需设岗、按岗定责,竞聘上岗,严格考核。以基层供电所为例:工作好的员工每月可以拿到1700元左右,而工作差的每月只拿800元左右。用他们的话说就叫:奖的心动,罚的心疼。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公司还设有特别贡献奖:对做出小发明、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在具体实践中发了作用,有特别成效的,年终奖励5000——10000元。
(2)、电网结构坚强,科技含量高。该公司调度全面实现了遥信、遥测、遥控、遥调的“四遥”化管理。全公司所有变电站全部是有人值守,无人值班。在公司调度中心,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停、送电操作任务。所有出线全部实行旁路母线供电、全面实现了同业对标中的n-1准则的要求。
(3)、优质服务具有新理念。该公司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服务型经济,有了优质的服务就有了市场,也才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健全服务制度,突出公司的个性化服务,在报装、抢修、投诉等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并形成了全员服务的局面,把服务摆在了首位,围绕服务抓生产,围绕服务抓经营,围绕服务抓安全,围绕服务抓后勤,围绕服务抓政工。无论公司到基层,全部实行“一柜式”服务,即客户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办完所有事。同时在全省县级供电企业中率先建立了客户代表室,开通了95598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服务。实现了业扩报装的全过程服务和事故抢修的快速反应机制,给客户及时提供了个性化、无障碍服务,
(4)、企业文化建设富有特色。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该公司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为鼓励员工学习,该公司提出:“如果你有智慧,请为企业奉献智慧;如果没有智慧,请你去学习;如果不学习,就请你去流汗;如果不学习、不流汗,就请你离开。”在创建企业文化上,一是组织创新。企 业的管理、人事、组织、宣传、教育部门是员工学习、培训的主要组织机构,建立了完善的学习档案。二是制度创新。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定时、定点、定人对员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从而形成一种自觉行动,使企业和员工都有一种学习的应激力,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使学习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工资福利制度、人事组织制度有效的衔接,形成科学的学习激励机制。三是内容创新。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应提倡跨岗学习,各岗位上工作人员不但要熟知本岗位上的相关知识,而且要对相邻专业、相关专业进行系统学习。在学习培训方式方法是:集中学习、借考代培、按需定向培养。
二、xx考察情况
(一)、xx电力局基本情况及其先进经验
1、xx电力局基本情况
在甘州电力局我们主要考察参观了局机关和党寨供电所。甘州电力局有张掖供电公司代管,全局下辖11个部室、1个多经公司、23个供电所,全局在册职工492人,其中正式职工259人,农电工201人;大专以上学历82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45人、党员96人。辖区共有各类客户9.7万户(城镇客户由张掖供电公司管辖),20xx年售电量13.2亿kwh,综合线损率完成12.6%,供电可靠率99.5%,电压合格率97.4%。该局是国家级“双文明单位”、省级“一流供电企业”。
2、xx电力局比较突出的方面
(1)、标视宣传醒目明确,企业文化建设氛围浓郁。走进甘州电力局大院,给人一种清爽、利落的感觉。宣传牌美观大放,宣传标语朴实中透出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如“以电相连,用心沟同”、“把真诚和微笑留下,把满意和赞誉带走”。各楼层也有类似的牌子,这种牌子一举多得,其一起到了宣传作用;其二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其三是照明作用。
(2)、部门设置全面,专业管理性强。该局机关设置11个部室,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与张掖供电公司一致。如审计部、营销部、经营管理部等。经营管理部负责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负责起草部室、站所的年度目标责任书、负责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创一流工作。机构设置全面,加强了专业性管理,全局按照行业管理逐步迈向精细化管理轨道。
(二)、xx电力局先进经验
(1)、xx电力局比较突出的是多经管理严格规范,真正为职工办实事、谋福利。如,在吊车的购置中,全局职工每人集资20xx元,吊车在农网改造、外出工作挣的钱年底给职工分红。局里设立了恒兴公司,专门负责全局范围的变压器安装、线路架设。
(2)、县调自动化投入运行,调度管理专业化。局里设立电力调度信息中心,管理全局的调度和网络、信息传速工作。全局10kv及以上的操作,均由调度命令后操作,调度信息中心24小时值班制。
(3)、用人机制比较完善,管理考核力度大,拉开了工资档次,真正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
学先进、促管理、争创一流供电企业
考察启示及收获:通过学习考察,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和全国标杆单位、一流企业比较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种差距既有地域上的差距、也有其它方面的差距。但也用共同之处,我们都是县级供电企业,都是按照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开展工作的。为此,我们要结合县情、考虑局情,取他之长,补己之短,要量体裁衣,有选择性的吸收、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思路决定出路,行动产生效益。我们在管理上要有创新、有突破、有提高。要创新三种机制:即用人机制创新、学习培训机制创新、考核机制创新。说起创新有人认为这是领导的事,其实,创新与我们每一位员工有关,管理人员要在管理上有创新,员工要在工作上有创新。凡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利于安全工作的、有利于优质服务的新思路、新办法,都可以提出来,进行大胆的创新。
2、严格照章办事,增强执行力。俗话说:“人管人管一点、制度管管一片。”现在我们的规章制度和别的单位比起来不少,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存在。就拿现在上报报表来说:有的供电所仍然置若罔闻。在业扩报装上依然不按流程办事。所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重视起来,要不折不扣的严格执行。
3、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我们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为契机,建立一套职工学习培训奖励机制,对在地、省级业务知识竞赛中获奖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单位提出管理、技术等方面合理化建议的员工,只要切实可行、产生效益的,我们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要让员工明确认识到:“学习激发潜能,创新创造活力”、“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促使企业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好氛围。
4、进一步建立完善优质服务体系。自开展优质服务以来,我们探索积累出了一些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好经验、好方法,我们要积极创新,全力搞好优质服务,现在实行据实结算,利润空间缩小,我们要通过以优促销、以销促效来争取效益最大化。
5、在管理考核方面。增强专业化管理考核力度,完善责任书,逐步与嘉峪关供电公司的考核体系相配套,增强实用性、可行性;完善专业化管理体系。明确部门,专门完善标准化、专业化管理体系,和各单位、部门的年度考核责任书及创一流工作。
1、*市供电公司基本概况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到*供电公司城市分公司、*市电力公司进行了考察,重点考察了胶州市供电公司,在考察中我们通过公司领导经验介绍、看多媒体图片、观摩客服中心、供电所和有关科室。*市供电公司是一个拥有总资产7.5亿元的国有中型
(一)企业,下设19个供电所,现有职工378名,农电工500名,拥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22座,主变总容量137.5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39.06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1562.36公里。公司实现了配电网自动化、调度自动化以及MIS系统为代表的管理信息自动化。20*年完成售电量13.8亿千瓦时,全网综合线损率完成6.77%,供电可靠率城区完成99.92%,农村完成99.836%,电压合格率完成97.28%,实现销售收入6.08亿元,实现利润167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11.7万元/人.年。
2、*市供电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通过我们细心地考察和了解,该公司在管理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用人机制活、激励措施强。该公司用人的宗旨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给干成事的给职务、给能干事的给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聪明才智”,通过竞聘上岗为每位职工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对中层管理人员每两年一聘,基层工作人员每年聘用一次,除了用人上的双向选择外,抄收人员可以对辖区进行选择竞聘。在供电所内部设置上,以北关供电所为例:该所共有员工20人,下设2个电工组、1个抄表组。电工组负责设备维护、日常报修。抄表组负责抄表、轮换表、用电稽查。全所负责10KV线路99.58KM、0.4KV线路80.65KM,配电变压器401台,担负着30个村1.2万居民客户和360个企事业单位的供电服务工作。20*年供电量达1.1亿KWH。从公司到供电所,统一按需设岗、按岗定责,竞聘上岗,严格考核。以基层供电所为例:工作好的员工每月可以拿到1700元左右,而工作差的每月只拿800元左右。用他们的话说就叫:奖的心动,罚的心疼。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公司还设有特别贡献奖:对做出小发明、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在具体实践中发了作用,有特别成效的,年终奖励5000——10000元。
(2)、电网结构坚强,科技含量高。该公司调度全面实现了遥信、遥测、遥控、遥调的“四遥”化管理。全公司所有变电站全部是有人值守,无人值班。在公司调度中心,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停、送电操作任务。所有出线全部实行旁路母线供电、全面实现了同业对标中的N-1准则的要求。
(3)、优质服务具有新理念。该公司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服务型经济,有了优质的服务就有了市场,也才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健全服务制度,突出公司的个性化服务,在报装、抢修、投诉等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并形成了全员服务的局面,把服务摆在了首位,围绕服务抓生产,围绕服务抓经营,围绕服务抓安全,围绕服务抓后勤,围绕服务抓政工。无论公司到基层,全部实行“一柜式”服务,即客户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办完所有事。同时在全省县级供电企业中率先建立了客户代表室,开通了95598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服务。实现了业扩报装的全过程服务和事故抢修的快速反应机制,给客户及时提供了个性化、无障碍服务,
(4)、企业文化建设富有特色。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该公司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为鼓励员工学习,该公司提出:“如果你有智慧,请为企业奉献智慧;如果没有智慧,请你去学习;如果不学习,就请你去流汗;如果不学习、不流汗,就请你离开。”在创建企业文化上,一是组织创新。企业的管理、人事、组织、宣传、教育部门是员工学习、培训的主要组织机构,建立了完善的学习档案。二是制度创新。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定时、定点、定人对员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从而形成一种自觉行动,使企业和员工都有一种学习的应激力,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使学习制度与考核评价制度、工资福利制度、人事组织制度有效的衔接,形成科学的学习激励机制。三是内容创新。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应提倡跨岗学习,各岗位上工作人员不但要熟知本岗位上的相关知识,而且要对相邻专业、相关专业进行系统学习。在学习培训方式方法是:集中学习、借考代培、按需定向培养。
二、*考察情况
(一)、*电力局基本情况及其先进经验
1、*电力局基本情况在甘州电力局我们主要考察参观了局机关和党寨供电所。甘州电力局有张掖供电公司代管,全局下辖11个部室、1个多经公司、23个供电所,全局在册职工492人,其中正式职工259人,农电工201人;大专以上学历82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45人、党员96人。辖区共有各类客户9.7万户(城镇客户由张掖供电公司管辖),20*年售电量13.2亿KWH,综合线损率完成12.6%,供电可靠率99.5%,电压合格率97.4%。该局是国家级“双文明单位”、省级“一流供电企业”。
2、*电力局比较突出的方面(1)、标视宣传醒目明确,企业文化建设氛围浓郁。走进甘州电力局大院,给人一种清爽、利落的感觉。宣传牌美观大放,宣传标语朴实中透出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如“以电相连,用心沟同”、“把真诚和微笑留下,把满意和赞誉带走”。各楼层也有类似的牌子,这种牌子一举多得,其一起到了宣传作用;其二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其三是照明作用。(2)、部门设置全面,专业管理性强。该局机关设置11个部室,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与张掖供电公司一致。如审计部、营销部、经营管理部等。经营管理部负责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负责起草部室、站所的年度目标责任书、负责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创一流工作。机构设置全面,加强了专业性管理,全局按照行业管理逐步迈向精细化管理轨道。
(二)、*电力局先进经验(1)、*电力局比较突出的是多经管理严格规范,真正为职工办实事、谋福利。如,在吊车的购置中,全局职工每人集资2000元,吊车在农网改造、外出工作挣的钱年底给职工分红。局里设立了恒兴公司,专门负责全局范围的变压器安装、线路架设。(2)、县调自动化投入运行,调度管理专业化。局里设立电力调度信息中心,管理全局的调度和网络、信息传速工作。全局10KV及以上的操作,均由调度命令后操作,调度信息中心24小时值班制。(3)、用人机制比较完善,管理考核力度大,拉开了工资档次,真正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学先进、促管理、争创一流供电企业考察启示及收获:通过学习考察,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和全国标杆单位、一流企业比较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这种差距既有地域上的差距、也有其它方面的差距。但也用共同之处,我们都是县级供电企业,都是按照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开展工作的。
为此,我们要结合县情、考虑局情,取他之长,补己之短,要量体裁衣,有选择性的吸收、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思路决定出路,行动产生效益。我们在管理上要有创新、有突破、有提高。要创新三种机制:即用人机制创新、学习培训机制创新、考核机制创新。说起创新有人认为这是领导的事,其实,创新与我们每一位员工有关,管理人员要在管理上有创新,员工要在工作上有创新。凡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利于安全工作的、有利于优质服务的新思路、新办法,都可以提出来,进行大胆的创新。
2、严格照章办事,增强执行力。俗话说:“人管人管一点、制度管管一片。”现在我们的规章制度和别的单位比起来不少,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存在。就拿现在上报报表来说:有的供电所仍然置若罔闻。在业扩报装上依然不按流程办事。所以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重视起来,要不折不扣的严格执行。
3、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我们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为契机,建立一套职工学习培训奖励机制,对在地、省级业务知识竞赛中获奖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单位提出管理、技术等方面合理化建议的员工,只要切实可行、产生效益的,我们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要让员工明确认识到:“学习激发潜能,创新创造活力”、“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促使企业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好氛围。
4、进一步建立完善优质服务体系。自开展优质服务以来,我们探索积累出了一些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好经验、好方法,我们要积极创新,全力搞好优质服务,现在实行据实结算,利润空间缩小,我们要通过以优促销、以销促效来争取效益最大化。
一、*市工商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及主要经验
*年,*市工商局与有关部门配合,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打造“信用*”的战略目标,开展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推进全社会的信用进程。
1、开展争创“诚信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活动。20*年7月,由市委宣传部、市工商局、市民营(私营)企业协会、市个协共同组织开展了争创“诚信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活动和*市“百家诚信示范企业、百家诚信个体工商户”认定活动,予以发证和授牌,并在市级有关媒体进行公告。
2、推动全市企业“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载体,大力宣传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二是对全市1357家“守重”企业上门走访,指导督促企业提高信用管理水平。三是开展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全市工商机关分别举办了合同培训班71期,参加培训2*3人次,印制学习资料三千余册。
3、广泛宣传企业信用建设工程。以“政府推动、群众参与、社会关心、道德规范、舆论监督”为基本工作思路,促进企业信用建设。20*年6月,市工商局在杭广电台开播的“行风热线”栏目,以“信用工程”建设为题,以杭广电台热线为互动平台,进行宣传,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听取群众建议。
(二)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估、公示、监管机制,完善管理体系。
1、深化组织制度建设,加强工作调研。市工商局成立了企业信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办公室,制定了《*市工商局企业信用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工作目标,就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开展信息征集、强化信用监管、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做出具体的部署。20*年,市工商局牵头完成了《提升企业信用的对策与思路》的调研报告。
2、以完善企业“经济户口”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一是制订并实施《市工商系统企业信用工作职责和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操作规范》,明确了系统内各部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职责和任务,规范了信用信息的录入、管理等制度,形成了以各业务处室、分局、工商所为单位的信息录入机制。二是加强各职能部门联动。20*年实现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四部门联网,开通了企业基础信息交换。截止到20*年底,*市工商局征集录入了全市所有的12万余家各类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24万余家个体工商户的信用信息,包括登记时的基础数据、企业经营数据、资产数据、借贷信用记录、工商日常巡查时的情况记录,以及企业自行申报的信用资料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企业信用情况。
3、完善评估体系,实行信用反馈,推行信用公示。*市工商局在充分调研和积累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评价数据模型和指标体系,邀请了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评估,同时多方面征求企业意见,结合地方实际进行修改完善。20*年,以企业“经济户口”数据库为基础,随机选择了600家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的试运行。20*年对整个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加以修改完善。一是将全市所有12万余家各类企业纳入评价范围;二是将企业信用监管评价分为AAA、AA、A、B、C、D四等六级。分别表示信用优良、信用良好、信用稳定、信用波动、信用低下和信用破产;三是将评定结果向企业反馈,征得企业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四是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将AAA级企业及D级企业进行公示。20*年12月,*市工商局对全市的12万余家企业进行了企业信用等级评价,126家企业被评为AAA级,依法对8*9家未按规定申报年检、名存实亡、查无下落,或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做出了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并列入信用破产“黑名单”。召开了省市新闻媒体和AAA级企业代表参加的情况通报会,在*日报和市工商局红盾信息网上进行公示。全国各大媒体也进行了后续报道。
4、确立监管目标,强化分类监管。一是以信用监管评价等级为导向,将信用监管评价结果所自动生成的监管意见作为各业务部门、工商所的监管目标。二是实行“频率监管”制度,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采取不同程度的监管措施。
5、落实奖惩机制,抓好信用培育。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工商部门实行跨年度检查、企业年检免审、优先推荐为“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扶持企业创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等,赋予企业信用资产;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列入重点监管,在单项荣誉授予中实行信用等级一票否决。
(三)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企业信用监管实质上是一个对企业信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评估、、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平台来进行。*市是全国4个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工商局是全市企业信用建设牵头单位,其信息中心及互联网平台是政府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建设投资计划,由市财政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市工商局计算机网络管理由局信息中心负责,现有8人,全部是计算机专业人员。17个分局、96个工商所全部联网。几年来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建设投资近4000万元。现在的软件系统包括了工商系统所有的日常工作的办公自动化,可以实现网上进行开业、变更、注销登记及年检。
二、对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总体规划,逐年分步实施。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由于我市工作起步晚,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已经很大。我们的起点要高,步伐要快,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
20*年为起步建设阶段。制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内部分工,建立责任制;做好数据的积累,制定数据征集办法,制定企业信用信息评价标准;开发企业信用评价软件,建立互联网平台。
20*年要初步建成企业信用体系。结合市工商局办公楼建设,完善工商内部网络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实现工商内部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在充分征集企业信用数据的基础上,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实现企业信用监管(如市场巡查)的计算机指令化;在互联网上公布企业基本信息和部分信用信息,供社会公众查询。
20*——2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完成内外结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实现与相关部门的网络互联,实现企业信用信息收集的经常化、制度化;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信息评价系统,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动态管理;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深入开展诚信企业创建活动。
(二)本着内外有别、先内后外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企业信用信息的公示、运用,以及信息平台建设工作。
1、要完善工商内部网络,在现有企业登记数据的基础上,完善企业信息数据库,整合各类企业信息,实现工商内部的信息共享。评定企业信用等级,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
2、在互联网上建设承德红盾信息网,将企业基本信息、企业信用良好信息和不良信息在网上公示。在企业信用信息不够全面、充分,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公示评价结果,做为监管依据。
3、由政府组织建设“诚信承德网”,作为承德市企业信用信息运行的平台。将“红盾信息网”与“诚信承德网”对接。实现政府各部门的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在充分征集、整合各类企业信用信息,并且对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进行充分的论证、试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评定结果在“诚信承德网”上进行公示。逐步将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整合、评价、公示等职责移交企业信用协会。
(三)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内部合力。
成立市工商局企业信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责任。市场合同科(或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总体协调和组织工作,企业科、企业分局、个体科、外资科、商标广告科、公平交易管理科、个私协、消协、市场分局等相关科室,本着谁产出,谁管理,谁录入,谁审核的原则,负责本科室的企业信用信息的录入、管理工作;信息中心负责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建设,搭建局域网及互联网平台等技术工作;法规科负责研究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及的法律问题。
一、考察盐业公司的基本情况
上海市盐业公司下辖四个批发部、一个闵行盐库、一个浦东盐司,有一个黄浦江上专用的可停靠3000吨盐船的码头。该盐司供应人口约1800万人,全年应销口盐8万吨左右,总销量约26万吨。全司职工230多人,但仅140人经营主业,90多人搞非盐产业,因而人均销盐约1800吨。该盐司年销售产值约2亿元,年创税利约3000万元。苏南盐业公司供应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市,辖七个配送中心,2100万供应人口,年销量41万吨,其中15万吨食盐,直接口盐9万吨,年销售额3.175亿元,年利润约4000万元,其经营按经济区划,盐政管理按行政区划。考察主要采取听、看、问、论等几个方面进行,在上海盐业公司和苏南盐业公司都听取了盐司领导较为详细的情况介绍,还现场参观了上海盐司的四批发部、闵行盐库和苏南盐司的张虞配送中心。虽然考察时间短暂、走得急促,但看到上海、江苏同行主业和非盐产业的迅猛发展,考察团一行人可以说既紧迫又紧张,既发热又发慌,同时也能感到已经激发了大家发奋图强、奋起直追的决心和信心。
二、考察盐司的主要特点
(一)思想“新”。综合考察所到之处,最突出的是一个“新”字,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新。盐业公司在积极借鉴吸收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的同时,结合盐业实际,灵活运用专营政策,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气魄“大”。所到盐业批发部或配送中心,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大”字,大思路、大举措、大手笔、大框架、大发展。各盐司坚持高起点规划,占地面积宽,基础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面积大、机械化装卸程度高。
(三)管理“实”、措施“硬”。上海和苏南盐业公司从管理上说都不搞什么花架子,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过程当中。上海盐司是按照ISO质量标准“想到就做到,做到就一定记录到”,责任落实,奖罚分明。苏南盐司虽然没有通过ISO质量认证,但操作过程按质量标准一丝不苟地执行,从进货到储存再到销售发货收款和售后也都是一环扣一环,环环有制度和措施,有决策科学民主、执行雷厉风行、监督铁面无私的良好机制。
(四)基础“稳”、后劲“足”。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上海、苏南盐司通过近几年人事制度、物流配送体系、连锁经营模式、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已使职工队伍较为稳定,市场份额及盈利模式较为稳定。精简高效的用人机制、发达地区宽阔的土地面积、自有的码头和独立的写字楼盘,已彻底的彰显了我们能干的同行十足的后劲。
三、考察地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上海盐司的经验:三补四做:
以小补大------较小数量的多品种盐的销售额弥补大众普通口盐销量的下降;
以下补上------砍掉部份,控制终端,逐步扩大基层销量弥补一定量的丢失的市场份额;
以外补内------不断扩展非盐这一块产业以弥补主业的下滑;
做专、做精、做实、做强主业。
重点抓成本价格、服务诚信、网络配送。
贯标和创三A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抓手;人均销量2500吨是目标;白领+适当的灰领是较好的人力资源配置。
(二)苏南盐司的经验:
1、物流配送体系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2、连锁经营模式成新业态,以控制终端,直批直送,搞苏盐连锁加盟店,以规范特许经销商的管理;
3、自主开发信息系统,办公、业务、盐政、财务,整体推进,最终实施ERP;
4、动态调整产品品种体系,使原有购销渠道增值。
5、制定客户至上、流程合理规范的流通模式。
(三)推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
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意义何在?
1、采购控制,能够帮助公司建立一套完善对供方选择和评价的方法,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满意的产品。
2、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服务顾客为中心,建立完善的制度化管理体系,建立公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持续改进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3、顾客满意,开拓市场。准确的识别顾客需要,并不断满足顾客需要,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和增强顾客满意,扩展顾客网络。
4、树立品牌企业形象。通过ISO国际标准化认证,公司才能具备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能力,从而取得顾客的信任,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业务的发展。
5、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WTO世贸组织的加入,商机已无国界,由于我国ISO9001认证已取得了国际互认,因此也就为通过认证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开辟了通道。为将来企业彻底面向市场打下了基础。
2000版ISO9001标准的质量管理原则:
1、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公司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是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本企业统一的宗旨和方向。
3、是全员参与。只有让员工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企业获益。
4、是过程方法。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是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6、是持续改进。企业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一个永恒的目标。
7、是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8、是互利的供方关系。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操作方法:
1、领导重视,组成贯标班子;
2、在考虑资质及人员素质的基础上选择咨询机构;
3、组织广泛的培训;
4、对组织体系进行既符合标准,又符合实际运作的策划;
5、编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及相关记录册;
6、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
7、推进和执行标准;
8、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持续改进。
(四)达AAA食盐批发企业技术等级标准的经验:
1、建立组织机构
2、学习标准,营建氛围
3、抓住重点,对照标准,严格检查。结合现状:一是与实现年度经营目标相结合;二是与贯彻ISO9001—2000标准相结合;三是与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相结合;四是与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
4、绩效挂勾:责任在领导,重点在部门,关键在员工。
四、几点启示
参加考察的同志一致认识到,与上海、苏南盐业公司相比,从表面上看我们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人的差距,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实干精神上的差距。上海、苏南盐业公司善于运用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发展经济,其思维境界、知识结构、工作思路、办事效率、言谈举止,体现出了开放、超前、文明、精干的综合品位。通过考察学习,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在十年前就到这些先进地区盐业公司考察过,当年已看到我们与之差距,但多年过来这些差距在某些方面却越来越大,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思想没有真正解放,即使想到了也没有体现在行动上。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找差距、见行动,实现“五破五立”。要破除自我满足、墨守陈规、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冒、敢于突破、大胆思进的观念;破除被动应付、懒惰思想,树立勇于拼搏、主动出击求发展的观念;破除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树立上下一体和靠发展解决问题、赢得支持的观念;破除形式主义、思想,树立求实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破除盐业改革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振兴重庆盐业,实现渝盐二次创业人人有责的观念,形成人人想改革、个个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二,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科学明晰的大思路,才有跨越式的大发展。面对重庆盐业今年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必须进一步审时度势、正视挑战,制定好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目标,实现大的发展。
第三,实现重庆盐业跨越式发展,必须走集团化和市场化的路子,总公司对此已有明确思路,不再赘述。
第四,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对比上海江苏,我们的确有较大差距,但不能气馁。我们要深刻分析他们的改革思路和发展轨迹,从中比出信心,比出勇气,比出加快发展的干劲来。上海和苏南盐司也有它们的“薄弱环节”:一是市场管理力度和对市场的控制力上有所下降,市场占有率也在同时下降,盐的吨平销价偏低;二是员工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三是管理上偏重操作面,弱于对原理的探究,会影响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些正是我们当前需总结的教训。要让盐业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发展,就要把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定准、把步子迈大,要有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略。要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我市盐业的大发展。
五、下步打算
通过上海、苏南盐司的考察,我们对照先进找差距,结合实际,初步打算如下:
(一)近期,促销增效,为完成总公司“10、30、3500”的目标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我们要制定和调整多种销售策略促销增效;要加强市场监管,把市外盐坚决堵在境外,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开源节流,力争全面完成总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中期,迎接总公司人事制度上、分配制度上、业务流程上改革的到来。我们要根据总公司的半年工作会精神,逐步开展我们在批发网络建设、连锁经营体系改革等方面的试点,同时通过思考、探讨、总结,提出我们的机构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等等方案,为各项改革工作作出有益的探索。
一、狠抓粮食生产,粮食总产再登高
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06.32万亩,粮食总产84.3万吨,比去年増产0.99万吨,増1.09%,于20__年11月获得四川省产粮大县称号。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完善了仓山、广福、辑庆、兴隆、南山、通济、双龙等乡镇的五大粮油作物7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建设,其中:小麦、玉米各2个,水稻、油菜、马铃薯各1个。
二是在全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主推技术包括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春旱地规范化改制、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玉米覆盖增密高产栽培技术、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秸秆还田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二、及时整改,打造农业产业基地强县
围绕创建全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强县目标,找差距、添措施,着力建设石泉、集凤、合兴中心示范乡镇,建立“__丹参”“__白芍”等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片3100亩;扶持业主引进金银花标准化种植200亩。全年中药材总收入2.26亿元,加工产值5亿元。
三、全面完成“民生工程”相关项目
1、沼气池建设。全县新建户用沼气池23700口,完成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建设项目4个,建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17个。
2、农民工培训。全县举办农村实用新技术培训班1325班次,培训4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6万份,结合培训推广新技术26项;组织培训新型农民工2450人。
3、改田改土。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田间工程项目安排在黄鹿镇和青市乡两个乡镇9个村实施,分为黄鹿和青市两个片区,黄鹿镇(片)涉及宝塘村、利兴村、铜音村、景观村、群力村和梨三村共6个村,青市乡(片)涉及粮丰村、长安村和长龙村共3个村。规划建设标准农田1万亩,其中黄鹿镇(片)0.6万亩,青市乡(片)0.4万亩,计划修建田间排灌渠41964米,田间作业道4678米;计划田(土)形调整0.45万亩,其中培肥地力1.34万亩次。目前项目工程已全面启动,通过了财政评审、招投标核准、公司比选、田间工程公开招标等程序,田间工程于今年9月底全面开工,已修建田间排灌渠5.2千米,调整田型0.2万亩,修建田间道路0.2千米;项目地力培肥配套物资已政府采购,现已分发到项目区农户。全县利用灾后重建中央基金共修建排灌沟渠17496米,网格护埂1104米,修建蓄水池71口、作业道10277米,整治塘堰22座,新增提灌设施9处,建设温室大棚19万平方米、食用菌大棚115亩,修复受损农田31115亩,建设油菜基地7000亩、水果基地2040亩、中药材基地3500亩。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狠抓重点工作,全面完成任务
(一)农业灾后重建工作扎实,管理规范
1、强化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力量。为全力抓好农业生产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县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各分管局长和局党组纪检组长任副组长的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和工程质量验收领导小组,抽调4人到重建办公室专职从事灾后重建项目管理工作。同时,8个业主单位还安排25人分标段负责重建工程质量管理。
二是明确责任,逗硬奖惩。为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县农业局对领导小组成员、重建办和业主单位采取了目标责任管理,将整个重建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直接与津贴和绩效工资挂钩。
三是强化管理,注重质量。在重建项目质量监督管理中,除由业主单位派专人配合工程监理公司加强监督管理外,还要求村社干部和农户都要参与到工程质量监督中,共同确保工程质量。
四是加强检查,确保质量。在项目施工建设中,定期和不定期地由正副组长带队,组织局重建办、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各标段的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对已建设而不合格的工程坚决返工重建,对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和业主验收后才能转入下阶段建设。
2、严格执行项目管理规定
一是严格立项管理。我局项目由各相关业务站股实施,投资计划由县上统筹安排下达,不存在违规审批、擅自调整投资计划、未批先建、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问题。
二是严格执行设计、监理管理规定。由__市九一勘测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和编制预算报告,通过__县财政评审中心进行评审,规划许可及程序合法合规。在工程建设实施时,我局根据规定聘请专业农田
水利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对房屋基建项目由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进行监理。三是规范开展招投标行为。灾后重建项目通过财政评审,报发改局核准招投标方式,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招投标,由项目业主、纪委、发改、政务中心参与监督招投标全过程。整个招投标活动合法合规,不存在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监定不力等问题。工程不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和施工监督不到位、工程质量低劣、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不落实等问题。
四是严格执行变更管理规定。工程建设过程如确需改变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我局都根据__县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江重建委办[20__]28号)等文件规定执行。
五是严格执行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制度。物资采购通过__县政府采购中心进行公开采购。灾重建资金由财政局统一管理,我局严格执行报账程序和灾后重建资金管理规定,不存在物资采购监管薄弱、违规使用资金以及工程严重超概算等问题。
我局灾后重建受损农田、蔬菜大棚、优质油菜、中药材、果树改良、食用菌项目已经完工并验收完毕,(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属国家统贷统还项目,项目前期招投标由省上统一组织,计划分两年完成,20__年计划建成1.2万口, 20__年建成1.17万口),竣工资料归档工作基本完成。项目完成总投资25585万元,占总投资的85.3%。其中:中央基金2898万元,扩大内需资金697.5万元,农民自筹16007.5万元,法开署贷款5982万元。已拨付财政资金2469.09万元。蔬菜大棚、受损农田、果树改良(6个标段)项目已分别送审计局进行审计。
(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完成较好
共投入资金7.5万元,着力推行农田清洁生产技术规程,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抓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一池三改”、农药科学使用和高毒农药的限用禁用、病虫害综防与绿色防控、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和公共区域卫生整治等工作。
除认真抓好兴隆镇新湾村和五里坝村的示范工作外,还在南山镇新拱桥村、通济镇通济村抓示范样板。同时在黄鹿镇、青市乡开展大面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在通济镇通济村和南山新拱桥村分别新建沼气池100口、160口,同时抓好“三改”示范工作。
在黄鹿镇的利兴村、宝塘村、梨三村、景观村、群力村、铜音村共6个村,培肥地力0.85万亩次(其中实施秸秆腐熟还田0.75万亩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0.1万亩次);在青市乡长安村、粮丰村、长龙村共3个村,培肥地力0.49万亩次(其中实施秸秆腐熟还田0.45万亩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0.04万亩次)。
在通济镇通济村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示范100亩,在奉献蔬菜园示范食用菌菌渣还田20亩。
在兴隆镇新湾村和五里坝村、南山镇新拱桥村、通济镇通济村将安装环保捕虫黄板200张、杀虫灯10盏。
(三)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一是狠抓宣传教育,营造农资打假良好氛围。共出动宣传人员33人次,举办现场咨询活动5场次,接待咨询群众650余人次,发放各种资料1.6万份,组织展销优质农资0.63万公斤。受理各类投诉举报26起,处理回访案件3件。通过广泛宣传,使农资生产经营者守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识假辨假及自我维权的能力得以提高,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农资产品备案审查制度。对县境内27家种子经营商提交备案的137个水稻品种、200个玉米品种、103个油菜品种的审定情况、适宜区域、包装标识等进行了严格审查,责令3个水稻品种、38个玉米品种和5个油菜品种退出,对符合规定的134个水稻品种、162个玉米品种和98个油菜品种以《__农业》简报形式印发到全县各个种子经营门市张贴;根据《农药标签与说明书管理办法》新规定,审查农药品种413个,责令11个标签不合格产品不得在__销售;按照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审查登记肥料产品21个,责令3个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产品限期整改。通过监管关口前移,严格执行退出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了各类违法违规农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三是强化质量监测,确保农民用上合格农资产品。按照“经营有记录,流向可查询、质量能追溯、责任易追究”的原则,我局联合工商局出台了《关于印发__县种子留样备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推行种子“留样”管理制度,创建了商品种子质量管理新模式。共出动执法人员514人次,执法车辆103台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38家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408个次,检查发现违法违规案件10起,其中一般程序处罚5起,简易程序处罚5起,所涉案件无一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有力地净化了我县农资市场。
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群众消费安全
。为做好“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监管,按照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的要求,按种植业、三品、农资打假、农药市场监管分类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切实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监控。共检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1个次,检查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33个次,未在蔬菜(食用菌)、瓜果、中药材生产基地发现违法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等国家和省禁限用农药,在超市也未发现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三品”标志等违法行为。蔬菜基地样品检测合格率100%;蔬菜批发市场样品检测合格率99.88%;农贸市场蔬菜样品检测合格率98.42%;超市蔬菜样品检测合格率98.56%;水果批发市场样品检测合格率100%。对经检测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停止销售并限期整改,确保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农产品。(四)土地承包管理三项试点成效明显
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后续工作。严禁违法调整和收回农民的承包地,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流转土地和侵占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基础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同时,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扩大土地小集中试点范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力求通过建立健全县乡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充分发挥调解的基础作用,尽量把纠纷解决在当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目前,县乡仲裁机构正在筹备中。
(五)积极参与西博会筹办
组织工作扎实,展品征集数量多、种类齐全,共征集样品40件,并及时送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食品加工业调研小组在市政协主席*的带领下,于11月13日至20日对山东省莱阳市食品加工业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实地考察了银鹭集团山东分公司、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莱阳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驰名中外的莱阳梨产地,居烟台、青岛、威海、潍坊四个大中城市之间。全市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全市总人口90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0万人。莱阳市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和山东省县域经济三十强之一,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财政收入6.9亿元,出口创汇5.67亿美元。规模以上企业312家,培育起纳税过亿元企业2家,过千万元企业9家,过百万元企业107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食品加工、汽车与机械制造、医药化工、服装加工是莱阳市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
莱阳市食品加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食品工业十强县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又被授予“中国绿色食品城”、“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食品安全生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该市现有食品加工企业4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6家,出口企业109家,从业员工10万余人,拥有龙大、鲁花等5个国家级企业集团和7个省级企业集团。,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331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56%;出口创汇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0%。销售收入过5亿元食品企业7家,其中过10亿元2家,过40亿元1家,过50亿元1家。加工产品涵盖了速冻保鲜蔬菜、果蔬汁、调理食品、海产品、花生油、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fd食品、果品加工等以蔬菜为主的十大系列1200多个品种,打入日、韩、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市场。
二、莱阳市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作法
莱阳市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历经二十多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食品加工业已经成为莱阳市的支柱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强大动力。
一是以食品工业园为载体,加快产业聚集步伐。莱阳市建成了食品工业园,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莱阳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以食品工业园为主体,提出把莱阳建设成为“世界的大厨房”、“中国的食品城”的奋斗目标。园区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亿元,积极引导和扶持食品企业向园区聚集,对进入食品工业园的企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高科技项目和外商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所得税按15%征收;对进入园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10年以上的,前两( )年免征所得税,后3年减半征收所得税。进园项目累计达到97个,国内外总投资54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日本三菱重工、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及国内的中粮集团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园区,逐步形成了企业扎堆发展、集群发展的态势。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壮大食品产业集群。近年来,莱阳市把扶持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生裂变式发展作为食品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资金投入、信贷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管理、电价优惠、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拓展食品产业链,推动企业做强做大。目前已培育出龙大、鲁花、吉龙、春雪、恒润、新冷大等12家龙头食品企业,销售过5亿元的企业达7家。这些龙头企业通过苦练内功,赢得市场,产生裂变式发展,企业规模效应不断显现。目前,仅龙大集团就在青岛、泰安、烟台等地发展子公司23家,鲁花集团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花生油年生产能力80万吨,葵花仁油生产能力10万吨,在内蒙古、湖北、江苏、河北等地发展子公司19家。
三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与其他工业品不同,食品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质量必须放在第一位。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质量的保证。经过多年的努力,莱阳市培植出“龙大”、“鲁花”等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龙大集团公司跻身“中国企业1000大”、“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行列。鲁花集团把创建中国食用油第一品牌作为奋斗目标,以质量铸造品牌,以品牌引领企业,逐步将鲁花打造成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鲁花”牌花生油获“国家级放心油”、“人民大会堂国宴用油”称号,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品牌响的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产量大、质量好、档次高,享誉大江南北,进入全国甚至世界大型超市,不少还进入国际知名超市的全球采购系统。春雪食品公司被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称号,北海食品、吉龙集团等企业被列为山东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四是拓展食品加工业市场销售服务体系。近年来,莱阳市不断加大对食品企业市场开拓上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发日、韩、东南亚、欧美等国外市场,在国内外拥有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大批长期稳定的客户群。鲁花集团狠抓市场建设,在全国各地建立了60多个销售分公司,成立了3000多人的营销团队,发展了多家经销商,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莱阳市还不断加大农产品市场的建设扶持力度,逐步形成了以苹果、梨、蔬菜、杂粮为主要交易品种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搭建了农产品对外销售的有力平台。
三、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学习莱阳市食品加工业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打造百亿食品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既要认识到我市打造百亿食品产业的有利条件 和行业发展的内在潜力,又要看到当前食品产业百舸争流、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汉川作为全省27个粮食主产县市之一,食品资源非常丰富,多年来粮、油、水产、生猪、畜禽、蔬菜等位居全省前列,并已建成一批高标准、集中连片、有特色的板块基地和产业带,发展食品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发挥食品资源优势,打造百亿食品产业,就必须增强紧迫感。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组织协调,推进食品产业发展。
2、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食品工业园。要本着科学合理、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大手笔制订发展规划。一是制定总体规划。要有目标、有计划、有年度安排、有具体措施,分步实施。以促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现代化发展为方向,以提高产业的工业化水平、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保证程度为目标,以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变化着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龙头带动型的食品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为突破口,以巩固壮大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达利、福源、银鹭食品加工业;改造提升糖果、炒业、饮料加工业;培育与壮大鱼类、莲藕加工业为重点,力争在2—3年内食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二是加强园区统筹规划。要以银鹭食品工业园为主体,沿一级公路规划出3000—5000亩建成汉川食品工业园,支持重点骨干食品企业做大做强,为我市食品产业发展升级创造条件,把汉川食品产业打造成湖北省食品工业基地。
3、整合资源,培育壮大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要针对我市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粮油加工企业分散、规模偏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引导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重新整合企业资源,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争取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挤进国家和省重点龙头企业笼子,选择规模大、效益高、成长性好的企业,在政策上倾斜,靠市场化运作,实施低成本扩能,走“强强联合”之路,打造我市食品加工业“航母”。同时要加强食品项目筛选、认证和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境外、省外大企业大公司来汉川食品工业园投资兴业。
4、推进科技创新,提升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围绕增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强化“科技兴企”意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武汉大专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科技联姻,把企业培育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下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质量体系的形成,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建立信用制度,在社会上广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此带动创出一批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要充分发挥现有的食品名牌资源,搞好品牌的经营和运作,放大名牌效应。
5、加强食品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原材料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农业是食品加工业的基础,要按照“公司+基地+订单”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以刁汊湖水产品,麻河、刘家隔莲藕,垌塚、新堰、里潭、韩集大米,襄南片小麦为重点,建成一批高标准的食品产业配套基地。基地建设要重视产品品种特别是加工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逐步实行专业化。通过定品种、定种(养)植、定收购等方法,确定食品加工业的原料标准,为培植食品品牌奠定基础。要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降低无机化学物质的投入和残留,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要引导有关企业发展生物有机肥、生物菌肥等绿色肥料及生物农药,为绿色农业提供保障。对原料产品实行优质优价,引导和鼓励农民自觉提高产品质量。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要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分布和农民收入情况。到2019年底,奎文区共有人口33.9万人,城镇人口27.4万人,农村人口6.5万人。其中,城中无地村15个,人均0.2亩以下的村11个,0.2亩至0.5亩的村14个,0.5亩至1亩的村12个,1亩以上的村13个。钢厂工业园区共有12个村,6652人,劳动力3463人,人均耕地面积均在1.4亩以上。2019年全区农村经济收入32.5亿元,其中来自一产的3.9亿元,占11.8%;来自二产的18.1亿元,占55.7%;来自三产的10.5亿元,占32.5%。全区农民人均收入387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774元,占45.7%;经营性收入1467元,占37.8%;农业收入636元,占16.5%。农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村22个,最多的为潍州路街道杨家村,人均5371元;在3000元以下的14个村,最少的为钢厂工业园孙家村,人均2700元。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近年来,我区把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民就业通盘考虑,城乡统筹,优劣互补,在做好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的同时,把街道企业、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吸纳农民就业的主渠道,不断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进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从而形成了城乡一体,工农一体的大就业格局,促进了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保持了就业局势稳定。
到2019年底,全区共有城镇从业人口89935人,农村劳动力34101人,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28%,20—40岁的占32%,40—60岁的占40%。从事传统农业的0.77万人,占23.3%;在企业打工的1.28万人,占38.8%;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0.78万人,占23.6%;无业的0.44万人,占13.3%。无地村中,从村集体积累、村办企业效益等方面综合看,就业情况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部分近郊村、城中村的村办集体企业效益比较好,村中80%—9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在本村企业工作,其余外出打工或在本村自谋职业。这些村就业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基本上无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生活安宁,社会稳定。如广文街道李家村,廿里堡街道南屯、廿里堡村,大虞街道东庄村等。广文街道李家村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对自愿参与本村企业就工的村民实现全部就业。南屯村依托金宝集团公司安置本村1300名村民,占全村劳动力的73.7%。大虞街道东庄村结合旧村改造,腾出黄金地段联合开发建设了早春园市场和沿街商业房,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据统计,全区在本村就工的农民达5980人,占全部劳动力的18%。
第二层面。部分近郊村,村办企业少,农村劳动力只有30%左右在村办企业工作,其他在外打工或自谋职业,大部分家庭比较富裕,就业压力不大。
第三层面。大部分远郊村、小部分近郊村无村办企业或村办企业效益不佳,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还有部分无业,就业压力大。如广文街道东上虞村、廿里堡街道范家村、大虞街道刘家村等。
(三)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情况。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类指导,采取不同的投保办法,对村集体经济条件好的村,象廿里堡街道北王村,采取村集体投保,村民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由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养老金;对村集体经济比较好的村,如北苑街道沙窝村、丁家,潍州路街道丁家道口村等,采取农民个人缴费与村集体补助相结合的办法,由村里统一组织为适龄农民办理;对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村民收入较好的村,如樱桃园街道西樱、樱南村,组织村民自己投保。目前,全区共有3979名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占农村人口的6.4%,其中无地农民2100人左右。二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近年来,立足区情实际,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在深入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逐步将街村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提高了社会保险对农民合同制工人的保障作用。同时,与经贸局、外经贸局联合下发了《奎文区个体私营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办法》和《外商投资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办法》,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应保尽保。到目前农民合同制工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已经达到
3711人。三是依靠村集体发放福利和老年生活补助金等方式解决。村里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主要依靠土地补偿金和村办集体企业收入。同就业情况相同,根据土地补偿金多少和企业效益好差,发放福利待遇也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土地补偿金多或村办企业效益好的,对农民的生活保障待遇就高。大虞街道东庄村对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的村民实行了退休,每人每月发放150元生活费,节日期间发放面粉、食油等生活补助品,并且对村民住房及水、电、暖等进行一定数额的补助。第二层面。村集体企业效益一般或有部分集体积累,也能保证村民的基本生活。广文街道中上虞村,每月给村民发100元生活补助费,一年发两次面粉。第三层面。村集体企业效益差或没有企业,集体资金积累又不多,大部分村民基本上没有福利和补助金,只给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发放3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费,由于资金有限,这部分资金积累一旦用完,则60岁以上老人的保障也无着落。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自身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随之而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也是解决农民转市民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失地农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一方面,就业观念差。农民失去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民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村里补助救济,认为就业仍然是村和集体的事,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对参加社会保险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些问题在经济条件差的村表现的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观念淡薄。在调查中,有50%以上村民对到了不能工作的年龄将如何保障自己的生活问题的回答是:到时候再说吧,先把眼前的吃饭、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就行。有些村领导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保障方法来保障村民今后的生活问题,但没有达成村与村民的共识。
(二)社会保险开展难度大,覆盖面窄。从调查情况看,全区无地或少地村的社会保障当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保障覆盖面窄。目前我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占适龄投保人员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全区大多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没有解决。二是保障数额偏低。目前我区已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村大多数参保农民都存在缴费基数低,保障数额偏少的问题,尚达不到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的目的。目前我区大多数村已无土地,但这部分村的村民多数还没有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生活补助少。由于村集体企业少或效益不佳,许多村资金积累不多,仅靠有限集体积累来对村民或仅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生活补助,且补助额度偏低。四是失业农民依然存在。农村无地后,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但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村民无业在家,仅依靠村积累或土地补偿金进行生活补助也难以维持长久。
由于上述现实问题的存在,加上我区8个街道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街道的村经济发展也不一样,对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了一定困难。如广文街道东上虞村负债大于资产,村里也没有集体企业,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和做小生意维持生活。如果参加农村社会保险,集体难以承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还有的村村民有愿望、集体也有愿望,如广文街道中上虞村,村集体有部分积累,但是不愿一下子拿出很多的资金为村民缴纳保险费。村民的经济水平也不一样,有的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经济收入较高,不在乎参不参加保险,甚至不愿参加。有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仅能保障基本生活和子女上学,也无力参加保险,造成了两极分化的问题。
(三)就业安置困难。 从我区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加上今后平均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不断增大。从无业农民情况看,失地的中老年农民失业比率比较高。具体分析:一是企业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安置大龄下岗职工十分困难,再要安排失地农民的就业更难。二是受下岗职工和外地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无地农民对工作挑肥拣瘦,这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再就业困难重重。四是部分村办企业效益不佳,也使失地农民减少了就业机会。五是失地农民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尤为突出。这不仅包括身体上有缺陷的残疾人和体弱多病者,还包括40岁以上的妇女,50岁以上男子农民。这些人有土地补偿金,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一旦补偿金用完了,生活将无着落。
(四)社会不安定因素多。失地农民中的青壮年由于无事可干,出去打工又怕累,又嫌报酬低,加上有一定补贴,就是在村里闲逛。他们因为年轻往往觉着生活无聊,于是或结伙闹事,或坑蒙拐骗干起违法勾当。此外,因土地出让或补偿金问题处理不妥而引起村民集体上访因素增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对策建议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研究解决征地费用偏低、就业困难等问题,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第一,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既要有别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其它社会保险,又要考虑能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其它社会保险相衔接。
(一)保障对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对象,为被征地时的在册农业人口,具体保障人员,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由街道核准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确定,并予以公示。
(二)保障形式。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实行不同的基本生活保障,保障的重点是劳动年龄段内和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员。
1.对征地时已经是劳动年龄段以上的人员(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直接实行养老保障,并建立个人专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制度。个人专户由集体和个人缴费组成,记账利率按实际收益率或不低于一年期银行同期利率确定(下同)。政府出资部分不记入个人专户,进入社会统筹账户以作调剂之用。缴费标准根据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标准、全省平均预期寿命和我区的具体保障水平(含增长幅度等因素)等综合确定,一次性缴足(或不分年龄实行相同的缴费标准,或区别年龄分档缴纳)。保障对象享受的待遇应与缴费水平挂钩,与经济发展和承受能力相适应,原则上要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或比照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确定。保障对象去世后,其个人专户中的本息余额可由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
2.对征地时属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员(16周岁以上,男60周岁以下、女55周岁以下人员),按实际测算标准(或不分年龄实行相同的缴费标准,或区别年龄分档缴纳)一次性缴足基本生活保障费用,为其建立个人专户。个人专户由集体和个人缴纳的费用组成,政府出资部分也一并记入(记贩利率同上)。在其未就业时,可从征地调节资金中发放不超过两年的生活补助费,也可从征地安置补助费留存中解决;补助期满后仍未就业并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城市低保;就业后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个人专户储存额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规定进行衔接和折算;就业后失业的,将其纳入失业保险渠道,不再享受生活费补助;因年龄偏大或其它原因不能就业的人员,在到达养老年龄时,可享受与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员相同的养老保障待遇,其个人专户亦与之相衔接。缴费对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后开始领取养老金;缴费对象未达到领取年龄死亡后,其个人专户中本息可依法继承。
3.对征地时未达到劳动年龄段的人员(16周岁以下),按征地补偿规定一次性发给征地安置补助费。当他们到达就业年龄或学习毕业后,即作为城镇新生劳动力,参加相关的社会保障。
4、与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对已经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原个人帐户保持不变,到达领取年龄后其相应的养老金领取额,可与参加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享受的领取额合并,统一发放。建立失地农民基本保障制度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原个人帐户保持不变,达到领取年龄后,分别领取养老金。
(三)资金筹集。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关键是要落实保障资金。本着“群众能接受,政府能承受”的原则,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予以筹集。其府出资部分不低于保障资金总额的30%,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列支;集体承担部分不低于保障资金总额的40%,从土地补偿费中列支;个人承担部分从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交。同时,按照以上“三个一点”筹集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总额的5%,在土地出让金中提取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风险准备金,以应对未来的支付风险。上述四部分资金,由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费用拨付过程中负责统一办理,及时足额转入财政局开设的社保基金专户中,并抄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费在规定时间内全额到位。
(四)资金管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含风险准备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单独建账,专款专用,不得转借、挪用或截留、挤占。要建立健全基金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安全运营和实现保值增值。
第二,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在失地农民群体中,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员占大多数,做好就业安置工作是解决他们生产、生活出路的根本保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总抓手,不断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实行“双向选择”的办法,由村办集体企业安置就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一)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推进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必须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安居乐业。
1.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资本积累阶段,尤其需要使用大量低成本的农村劳动力。因此,要继续依托失地劳动力所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借助征地补偿中村集体留存部分,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和发展适度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4050人员,并同时享受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失地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农民参照下岗失业职工的办法,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与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同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同时,享受新办企业和小额贷款担保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