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就业指导老师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的学期,就业创业协会成员会努力培养和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相关技能,以服务、贡献于林校同学,鼓励广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强调实践与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增强创业与就业意识和积极性,总结经验,改善不足。在新学期来临之际,我部拟定一下新一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方面
1、我协会将收集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从中获取其部门在招聘时最为看重学生哪方面知识和技能,并与分享此成果。
2、配合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类就业创业等实践类社团开展相关的招聘活动。
3、注重培养和锻炼协会成员自我就业方面的能力,以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协会相关的工作。
二、工作设想
1、在新学期里,我协会计划将在校内多组织一些切合实际点的活动,认此来锻炼协会成员的工作能力,同时宣传我协会的主要工作,扩大我协会的知名度,让同学们更加认知就业创业的重要性。
2、组织并承办各种就业创业方面的讲座及座谈会,来为同学们展示前人的经验和所需的知识,技能储备,让同学们了解和学习。
3、组织联系用人单位,主动与他们搭建信息桥梁,推荐优秀毕业生以期提供满意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问题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
4、建立一个可以为学生提供兼职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勤工助学,全方面的锻炼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以上为我就业创业协会的一些工作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许会有一些变更会有一些调整。相信在学校给予支持下,各部门全力配合,一定会把协会工作做好,一切让事实说话。
新的学期,就业创业协会成员会努力培养和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相关技能,以服务、贡献于林校同学,鼓励广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强调实践与学习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增强创业与就业意识和积极性,总结经验,改善不足。在新学期来临之际,我部拟定一下新一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工作方面
1、我协会将收集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从中获取其部门在招聘时最为看重学生哪方面知识和技能,并与分享此成果。
2、配合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类就业创业等实践类社团开展相关的招聘活动。
3、注重培养和锻炼协会成员自我就业方面的能力,以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协会相关的工作。
二、工作设想
1、在新学期里,我协会计划将在校内多组织一些切合实际点的活动,认此来锻炼协会成员的工作能力,同时宣传我协会的主要工作,扩大我协会的知名度,让同学们更加认知就业创业的重要性。
2、组织并承办各种就业创业方面的讲座及座谈会,来为同学们展示前人的经验和所需的知识,技能储备,让同学们了解和学习。
3、组织联系用人单位,主动与他们搭建信息桥梁,推荐优秀毕业生以期提供满意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问题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
4、建立一个可以为学生提供兼职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勤工助学,全方面的锻炼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以上为我就业创业协会的一些工作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许会有一些变更会有一些调整。相信在学校给予支持下,各部门全力配合,一定会把协会工作做好,一切让事实说话。
一、基本情况
我校2017届顶岗实习生共566人,全部由学校统一安排跟岗及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到****热电**、**金田热电**、滨州魏桥热电、德州电力公司、潍坊热力公司、**幼儿园等22家用人单位进行跟岗及顶岗实习。
二、实习管理情况
(一)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为做好毕业生实习工作,学校把实习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由校长担任组长,成立领导实习小组,统揽实习全局工作,负责于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实习基地的建设,合同的签订等,就业指导老师或班主任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信息的传达。召开实习就业专题会议,组织动员学生提高实习就业意识。
(二)健全制度,管理规范
制定《学生实习就业管理规定》,《学生实习就业责任书》,《实习学生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性文件,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学生实习就业方针、政策、遵守实习就业工作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确保工作顺畅。
学校和实习单位分别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安全防范意识高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专门人员全程指导、严格按照要求做到学校与单位共同管理。
三、实习自查情况
经自查,依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不存在学校借学生实习与实习单位、劳务中介机构之间进行利益输送,收取劳务费、中介费的情况;不存在克扣或拖欠实习学生报酬等情况。
发现的问题:
通过自查,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1.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还有待继续提高。
2.部分实习生对就业的期望值很高,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有偏差。
3.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总之,顶岗实习作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的学生顶岗实习有了新的特点,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工作也需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和对学生的教育力度,把握指导过程的每个细节,落实每个学生具体实习计划,完善顶岗实习机制。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工作,应该发挥优势,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动就业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整改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就业教育
近年来,校企合作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达到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和创新,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竞争力。
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现状剖析
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影响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对学校今后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校企互动和高职教育的深入推进,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要求已从原来单纯的就业率向着毕业生就业薪金待遇的高低转变。由此,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根据调查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高职院校对就业教育的重视度与学生对就业教育的热情度相差较大。
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已经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学科内。但调查显示,尽管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程比较重视,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学习兴趣,被动地参与。而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实践体验不足,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明显。
2.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与毕业生相关实践经验相差
甚远。
多数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会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实习实践经验,但是很多毕业生表示对实习机会和岗位数量不满意。目前,企业所需要员工的工作经验包括学生在实习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高职院校关注最多的是教学,没有安排很好的实习单位,没有为学生准备更多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的相关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
3.学校就业教育与专业、行业、企业结合的紧密度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大都由学校的辅导员担任,但他们对学生所学专业行业的实际状况缺乏深入了解,指导内容与社会、企业行业的需求相脱离,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出现对职业定位不清晰,就业岗位期望值相对较高等问题,不能适应于社会具体要求。另外,在课程教学中,指导老师不能主动地分析学生的具体需求,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不能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指导作用。一些企业在招聘毕业生后,需要进行岗位入职培训。有时,尽管企业花费了大量资金进行培训,但仍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这反映出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一定问题。
二、实施“基于校企合作的就业教育模式”有效促进多方共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而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应是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积极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发挥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使得学校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培养资源,逐渐探索合理的就业模式,进一步强化学校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前适应企业的环境,缩短企业岗位的适应时间,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岗位工作的快速过渡,促进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就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下,就业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服务型,以学生的就业为总体导向,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通过学校培养、企业锻炼的形式组织教学,严格按照培养目标设计规划学生的就业教育。依托校企合作这个平台,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1.依托校企合作三大平台,开展三段式就业教育。
根据教学总标准,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可以根据职业素质与能力展示平台,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目前,一些高职生对自身专业缺乏认识,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性不强,对社会需求不太了解,因此应充分利用职业素质与能力展示平台,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在实际岗位中学到扎实的知识,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帮助学生通过校企合作锻炼自己。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刚入学时就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的技能比赛,也可以邀请企业人员为学生演讲,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案例。通过一些校企合作,让学生了解当前企业的岗位要求,从而针对自身实际情况不断锻炼自己,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开展岗位调研工作,通过职业真实体验,更好地让学生完成自我规划,合理评价自己,从加深对于自己的了解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准确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从而进一步完善自身,合理规划在校的学习生活。通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提前知晓企业文化,熟悉职业规划流程,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提高自信心,更好地实现就业目标。
2.完善基于校企合作的三级就业工作管理机构,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对各个系及各个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校企合作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全程参与学生的就业工作,强化工作能力。就学校而言,应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邀请企业高管参与,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组建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计划和有效的培养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在校领导和企业高管的共同监督下,强化校企合作的职能,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三级就业管理机构中,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带领学生不断外出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应加强课程建设,组织调研,通过多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评价系统,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当前学校、企业不断深入合作改革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要牢牢把握市场需求,及时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准备,掌握每一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制订更科学合理的就业推荐和扶持计划。另外,校企双方应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适应状况并积极采取措施,及时为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排忧解难。
总之,校企双方应共同建立毕业生追踪评价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订相对应的培养计划,不断促进学校培养模式的科学化,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必盈.探究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实施途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2).
[2]管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理论导报,2013(06).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就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渗透到班主任对学生全程的日常管理与学习教育中,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浅析了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对班主任的新要求及班主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班主任开展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在社会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毕业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如何提高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如何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开展就业工作,这对高职院校的就业部门来说,提出了新的课题,而在农业高职院校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就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就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渗透到班主任对学生全程的日常管理与学习教育中,从人学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将会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对班主任的新要求
(一)深入学习。转变观念。提高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认识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就业工作对各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的高低,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最终检验。
班主任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增强就业工作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和思想动向
班主任要经常深人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和思想动向,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从进人大学起就开始关注就业,及早形成明确的择业目标,早为就业做准备;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要指导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克服从众心理,培养科学的决策能力;要激励学生发扬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到基层、到生产一线最需要的岗位建功立业。总之,班主任应该通过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制定出本班学生的“就业基本情况表”,然后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就业,使学生能人尽其才,学有所用。
(三)熟悉专业与行业,准确掌握本地区就业市场供求状况
班主任老师要熟悉学生的专业,掌握行业发展趋向,要认真分析本地区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对社会的就业需求进行调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需要多少?”,并做到准确掌握供求状况,而且这个问题必须在一、二年级就要搞清,从而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树立正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要对就业需要潜力较大的行业和单位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学校及专业系部与这些单位密切联系,长期合作,为学生就业提前打好基础,决不能出现就业市场上的“单相思”,给失望的学生精神上造成打击。
二、班主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主力军作用
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细化,班主任已站在了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构成了高职学生就业工作队伍的主力军,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执行者作用
班主任老师是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者,是就业措施的落实者,是学生开展就业活动的指导者,是进行就业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当前很多单位在用人招聘时,越来越注重考察应聘者的团队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而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一两堂就业指导课就能完成的。班主任作为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特性,融会职业技能的养成与训练,因材施教,把就业技能的培养渗透到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当中。通过日常生活、班级活动中的潜移默化,形成学生内外一致、表里如一的良好综合素质,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
(三)协调沟通作用
班主任具有协调、沟通学校、用人单位、家长、学生几者之间关系的功能。
学校就业部门收集到就业信息后,需要通过班主任及时传递到相关学生甚至每个学生手中,即使现在一些高校已开通了学生就业信息网乃至短信平台,但只有班主任才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具体的求职进展及求职意向情况,因而能够确保就业信息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就业信息的效率。而当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就业工作有意见或建议时也往往愿意先对班主任说,通过班主任反映给学校有关部门。当家长与孩子因就业问题发生矛盾时,班主任要出来协调;当用人单位对某生是否录用犹豫不绝时,班主任需要马上打电话详细介绍、推荐、证明学生情况,使用人单位放心;当用人单位与学生发生权益纠纷时,班主任要协同学校同双方进行协商以获得和平解决方式。总之,在就业问题上,学生会认为班主任最了解自己,家长会认为班主任最可以信赖,用人单位则认为班主任最知情,班主任的协调沟通作用会使很多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班主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措施
(一)提高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加强就业观教育,树立职业理想
从新生人校开始,班主任就要有计划的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引导学生及时关注有关就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就业政策,为学生提供或组织学生阅读、收看和就业有关的报纸、书刊、电视节目,在班级班报中开辟就业专栏,使学生能够非常及时地了解国家的就业形势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
同时要随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班主任应该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毕业生只是具备了就业的最基本条件,就业的方向就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线岗位”,刚进企业或单位要从基层做起,正确地对待收入问题,“低薪金和低起点”,循序渐进地成长。要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干中学”的就业观,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更好地选择,也可以先就业,然后在职业发展中去选择专业、成就事业。
班主任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可以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中心调研人才需求状况,感受就业压力,到用人单位见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和工厂工人、单位人事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了解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培养他们竞争择业的意识,继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准确定位职业方向,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
(二)加强专业教育。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班主任老师在学校及系里开展的相关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一定要通过谈心或主题班会的形式使每名学生都尽快真正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认识大学学习特点和高职学习要求。如在新生人学后就组织召开座谈会,请在校的三年级学生与班级同学互动交流,谈一下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体会,说一下他们对专业的认识,并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真正加深同学们对专业的了解。以后再结合毕业生招聘会、请优秀毕业生及企业代表到班级进行座谈等形式,适时给大家讲行业形势与发展动态,增强同学们对社会的了解,对专业的了解。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特点,班主任要指导每个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清楚“我能做些什么”、“我适合做些什么”。依据其职业生涯规划,班主任还应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确立近期与远期学习目标,并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在不断实现阶段目标的同时,满怀信心地向新目标奋进,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在专业课的学习阶段,班主任老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实践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从一年级开始就引导、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和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就业能力。
(三)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开展就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就业竞争优势
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学初即应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班主任老师要经常向学生灌输竞争择业的意识,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告诉学生就业过程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就是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帮助他们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班主任老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元旦晚会、知识竞赛、辩论赛、趣味运动会等。班级活动千万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监督班级干部及相关人员组织、设计、实施好,通过这些活动要真正起到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理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为今后就业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老师还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笔者曾经做过研究:试验班级在人学后即在就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制订了详细的就业指导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结合调查法、讲授法、模拟情境法、讨论法等开展系统的就业知识辅导和就业技能训练,按照从塑造外部形象到内在修养,从知识积累到技能熟练的顺序进行组织实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次活动的组织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业指导内容大致包括行为礼仪之说、责任意识训练、服务意识训练、合作意识训练、就业心理训练、应聘技巧、创业计划答辩等等。通过对试验班级学生就业后两年的情况追踪调查,表明就业指导对学生职业稳定性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班级。
(四)积极开展顶岗实习前的心理调适工作,做好就业推荐与跟踪调查工作
实习与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实习、就业观念,调适实习、就业心态。
要加强高职学生自我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培养,以平常心面对实习与就业形势,以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一锤定终生”的陈旧就业观念,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建立新型的就业观。
同时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就业机会,消除一些不良就业心理。班主任老师要通过诸如主题班会的召开、细致人微的个人谈心,以及请企业人士做报告等等,减轻学生的焦虑心态,消除学生的迷茫心理,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就业岗位。
关键词:聋人 毕业生 就业指导
指导帮助中职聋人毕业生顺利就业,是改善其生活状况和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但由于听力缺陷,对外界社会和就业形势缺乏客观的认识,虽然具有中等学历和一定的职业技能,但聋人毕业生在就业问题的认识上比较简单,不能给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导致就业困难,质量低,稳定性差[1]。
因此,克服种种影响聋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帮助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聋人毕业生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当前多数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老师的重要任务。
一、影响聋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聋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流障碍。
这是制约聋人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问题。由于交流障碍,一些企业、事业单位要安置聋人,需要为其配备专门或兼职的懂手语的翻译人员,或者要求管理人员和共事的人员学习手语,并且在管理及工种的安排上都必须考虑聋人的特殊性[2],许多单位感到为难。
2、认知缺陷。
由于受到生理缺陷的制约,多数聋生难以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不能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中出现的一系列不良现象,不能理解一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工作中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容易钻牛角尖,表现为敏感多疑。因此许多企业事业单位为了减少麻烦,宁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也不愿接收聋人毕业生。
3、安全责任重。
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一旦遇到伤害,一般免于承担主要责任。这一规定是本着维护和保障聋人切身利益制定的,本无可厚非,却成为许多企业难以接受聋人毕业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3]。
4、行业单一。
目前,聋人中等职业教育与其他中等职业教育相比相对落后,适合聋人开设的专业相对较少,只有美术类、计算机类、机械类寥寥几个,而且聋人所能掌握的技术远远达不到精熟的地步,因此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竞争[4]。
因此,聋生毕业后必须顺利跨越多个就业障碍,弱化以上影响就业的因素,通过就业指导,提升职业素养,增强适应性,使自己毕业后顺利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二、就业指导方法
针对中职聋人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学校为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通过课程指导、课外指导、实习指导、应聘指导、社会适应性指导五种就业指导方式,让聋人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就业指导。
目前实际操作中,具体有以下几种指导措施:
1、课程指导。
目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除了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势外,重点就是就业心理指导和就业技巧的指导。
(1)就业心理教学[5]:主要指导聋人学生在校学习的时候怎样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包括认识自身的职业素质、职业理想,以及职业适应、职业发展、职业安全等内容;制作设计一些聋生就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重点引用一些已经毕业的聋人学生的就业经历,让学生产生认同感。
(2)就业技巧教学:主要指导毕业生设计制作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6],规范毕业生的推荐材料内容,同时附加请假报告、工作计划、总结等方面的实用性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帮助做好学生个人的自我宣传和包装,为毕业生在招聘单位面前充分地宣传自己、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专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实习指导。
在实习刚开始的阶段,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不了解或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节奏及管理制度,不能理解单位领导的要求与意图,所以要求专业老师、班主任、就业指导老师不间断地穿梭于各实习点,重点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积极了解聋人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状况,稳定学生思想,消除因环境变化产生的不安定因素。
(2)主动了解和听取实习单位对于学生在工作纪律和专业方面的意见,重点强调安全问题,帮助学生在专业上尽快适应单位的要求。
(3)积极鼓励学生勤奋工作,以得到单位的肯定,主动与所在工作岗位管理人员进行沟通。
(4)希望实习单位给予学生更为明确的工作要求,以减少误会的产生。
(5)提醒学生在适当的时机向单位递交自我推荐材料。
通过实习,大部分学生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任务,赢得了公司的认可,在毕业前实习单位表示了录用意向。像王星记扇业公司、金星铜工程公司、都锦生丝绸有限公司等实习单位,就分别批量录用了我们的实习生,很多实习作品也直接变成公司产品推向了市场。
3、应聘指导。
要积极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收集报纸或网上的信息资料,参与各种人才交流大会、招聘大会、招聘市场或自己直接去应聘。虽然在健全人的人才交流大会找工作如同大海捞针,收效甚微,但对于过于高估自己实力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和实践,能让他们对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对于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另外,如何取得招聘单位的认可,是聋人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招聘面试过程中,我们专门安排由专业老师、班主任和学生管理科老师组成的队伍,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选择合适的单位以及合适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指导聋人学生准备求职材料,培训聋人学生应聘面试时的职业素养,使得他们在其他残疾人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招聘单位的青睐。招聘单位大都对我们学生的满意程度比较高。通过这种形式,也让部分过于自卑的聋人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4、社会适应性指导。
海伦·凯勒说:“盲,隔绝了人和物;聋,隔绝了人和人。”记得有一次,笔者带聋人学生去一个实习单位,兴高采烈的同学们刚上公共汽车,立即有人在议论:“看,好多哑巴。”许多人的眼光齐刷刷地看向我们。我发现,有的学生立即停止了手语交谈,有的同学脸红了,有的同学拉长着脸望着窗外。别人不经意的一眼,就认为别人在议论他们、在说坏话,停止交流的学生,内心一定自卑、畏惧、伤心、难堪。但是,假如他们在公众场合不敢抬起头,将来如何能走入社会顺利就业呢?笔者就立即微笑着,大方地找话题用手语和他们交谈,让他们觉得聋人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状态,并不丢人。同学们看见老师泰然自若地使用手语,也慢慢地继续交流起来。要让学生学会接纳自己与常人的差异,为顺利走向社会打好心理基础。
之后笔者会尽可能多地带他们进入社会,如去银行存款、取款、兑换零钞;去文化广场、运河边等地方,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和写作;到医院参观有关科室门诊流程;和健全学生交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带学生乘坐公共汽车、请别人代打电话、向陌生人问路、到医院看病等,培养他们承受别人异样眼光的能力,帮助他们越过这个心理门槛,从而顺利地融入社会。
这些活动,促进了聋生与健全人的沟通和理解,促进了聋生与社会的融合,在此过程中,聋生也逐步学会了正视残疾、接纳自己,提高了就业适应能力。
三、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
通过以上一系列就业指导实践,一方面聋人学生对就业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大部分聋人毕业生建立了适合自身实际的就业理想,对就业、对社会、对自我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对自我有合理的规划和相对准确的定位。
另一方面聋生就业的心理准备更加充分了,心理承受力增强了,基本能够识别一些招工骗局,学会了综合使用手语、文字、图画、指示等方式与健全人进行交流,与外界有良好的沟通,就业适应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毕业后绝大部分聋人学生均能顺利就业。
根据就业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约95%,专业对口率约82%。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创业典型和残疾人就业典范,有3位毕业生自开个人美术工作室,2位毕业生自开网店,经济效益都比较不错。有一届5位毕业生成为当地行业协会的主席,3位毕业生走上了单位管理岗位,去年一位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被当地评为全市十佳残疾人行业能手。
四、结束语
应该说,从事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不可能像普通学校的老师一样桃李满天下、出现很多成功的典范让老师引以为傲,作为残疾人教育工作者,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理念,帮助聋人毕业生生顺利就业、自强自立,就是最好的工作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孟繁玲 河南省聋人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
2、贾益芹 王其虹 影响聋人就业的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法.《现代特殊教育》,2001年5期。
3、庆祖杰 周春梅 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第7期。
4、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聋校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及可行性研究,2006年6月。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建议
近几年,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扩招规模呈上升趋势,医学、药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虽经过多年历次的改革,但人员过于饱和,且国家社会人事制度的调整,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研究生就业制度的部分不相适应,使得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应届毕业研究生开始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加强相关研究生就业工作事不宜迟。
一、当前中医药院校应届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1、新生招收数量显著扩大,导致就业基数增加
改革开放以后,研究生新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2004年全国招收33万名研究生,比上年增加6.1万人,增长22.7%。2005年全国招收研究生36.7万名,2006年全国招生规模39万,2007年全国招生规模42.224万; 2008年全国招生规模近44万[1]。其中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新生人数的变增曲线与全国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具有相似的趋势。以南医大为例,2006年毕业385名研究生,2007年455名,2008年548名,逐年递增,2014年预计毕业908名研究生。与此同时,市场岗位的需求增加幅度远低于招生人数,使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2、研究生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仅从南医大研究生不同培养类型的就业情况来看,临床专业学位毕业生比科学学位更受市场青睐,与用人单位签约率较高。其次从学科专业角度上看,中医类各专业,如中医内科学、针推等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情况较好,而基础中医类专业,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就业相对困难,甚至因为择业方便而不得不中途更换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也大有人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中医药院校专业设置延续传统,与市场需求存在不可避让的矛盾。
3、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变化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医院的高学历人才较少,中医药院校毕业的硕士、博士曾被视为具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势。但近年来,各大医院科室设置日渐完善、人员饱和、编制紧缩,越来越多的医院不再追求高学历人才,而是从实际岗位需要出发,选择与岗位工作相匹配的低学历毕业生,减少成本。现在,能够进入大城市大医院工作的硕士、博士越来越少,或者不再占用正式人事编制,取而代之的是合同制、劳务派遣制。这使得研究生迫切希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签约时间延长。事实上,就业单位质量是下降的。
4、研究生心理预期过高,与实际情况落差加大
多年来,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甚至相对于西医类院校的研究生,其就业的专业性更强。基本是对口就业,并且就业单位质量一直比较好,没有紧迫感。从地区上看,研究生就业区域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却并不受研究生喜爱[2]。出于多角度考虑,大多数研究生更愿意选择沿海发达城市的大医院,较少有研究生愿意去社区医院、中西部地区基层医院等。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求难以平衡,造成了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人才缺乏的尴尬局面。
5、研究生对就业离校程序不了解
临近毕业时的准备工作较多,使大部分研究生一方面不能充分认识国家就业形势的调整,另一方便不能正确认识学校就业派遣工作的重要性,在离校毕业派遣、学籍档案投递、户口迁移等事情办理过程中慌乱处理,对日后实际工作、生活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二、对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1、注重招生复试环节,优化研究生生源质量
研究生招生考试主要分成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是由国家组织统一考试;复试是由报考院校组织进行的第二次考试。在复试过程中,应该注重专业素质的考察,在考试科目设置上,尽量以一级学科进行命题考试,充分考虑全国高校本科课程设置,以考察学生的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为主。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社会实践、心理健康状况。重视体检在复试环节的重要性,考生的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有关规定执行。复试工作是确保研究生生源质量的首要环节。
2、提高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认清研究生培养的不同层次及类型,并根据差异特点提高研究生就业能力。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培养过程。要重视对他们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要重视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其参与世界竞争的能力[3]。结合实际,不断对现有的各学科培养方案进行修正,对任课老师加强业务素质要求,并要求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切实对研究生进行一对一进行符合研究生个体发展的指导,并由培养办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3、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校就业指导老师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学习国家就业政策,了解人才市场就业新形势,将就业指导思维融入平时教学之中,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个人的就业定位,能够根据个人就业目标适时调整知识储备框架,找准社会用人需求的契合点,主动适应市场需要,切勿空谈个人利益,调整求职心态,合理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
4、构建研究生就业信息平台
研究生就业指导机构与本科生就业指导机构应紧密联系,并与学校各相关部门合作,整合校内、外一切可用资源为研究生的就业提供服务。同时发挥各省、地区高校就业联盟的作用,各高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5、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当前,用人单位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部专职人员更愿意从单位实际出发,更加注重毕业生的能力,而不那么过分看重高学历。希望用人单位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到高学历人才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国家在人事政策方面能够更加完善,让研究生在对社会做出个人贡献的同时能够等到与其对等的社会成就感,包括对医疗工作者的社会尊重、合理的薪资报酬等等。
总之,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其涉及到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等各环节,是整个研究生工作计划中的重要一环,该项工作既需要切实实施研究生在校期间一系列优良的培养教育活动,也需要每一环节的衔接磨合。研究生院需要仔细研究工作规律,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推动研究生顺利就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何理想.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6(4)79-80.
[2] 王琦,许艳丽.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
[3] 孙景芬,孔祥金等.医学专业研究生扩招对其培养目标与模式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06(3)72-73.
[4] 杜文娜.影响研究生就业的主观因素分析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7(4)641-643.
[5] 平,林玲,王金平等.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高教探索,2005(2)86-88.
[6] 李广华,王文姮.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J].中医药导报,2006(12)133-134.
[7] 王雪峰,季颖.浅析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0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225-02
在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正在不断的增强。当前,高校普遍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为了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教育与考核相辅。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待改革与完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大学生在对过去成长背景、目前资源条件和将来可能路径的主客观条件等认真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职业性质,结合专业特长,合理拟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为开发和获得与职业相关因素而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并按照一定时间安排,采取适时的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一个有机联系、逐步开展的过程[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等同于找工作,从时间看,职业生涯规划注重人一生的发展,而找工作是现实的阶段需要;从选择倾向看,前者注重学习能力的发展,后者注重就业环境与薪酬;从学习的效果看,前者能激发个人内在的动力,后者只是满足完成学习任务;从结果看,前者可以促进个人制定明确的计划、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后者只是满足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发展性的指导地位。
二、大学生不同时期的状况与困惑
大学生在高考前对未来的职业有过初步思考,填报专业时对未来职业充满憧憬,背负着父母沉甸甸的期望,梦想着考上大学,毕业后找一份较好的工作,以后有稳定宽裕的生活。而进入大学后,在不同的时期却面临着不同的困惑:一年级面临着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变的困惑,同时面临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困惑,这类困惑在未实现攻读自己理想专业的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部分大一新生,刚从高考的重负下解脱出来,往往容易放松自我,抱着“混文凭”的想法,上课打瞌睡,课余时间沉迷于上网或影视剧,对考试临时“抱佛脚”,及格万岁,随波逐流。高校连年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加剧,二年级学生已提前关注就业问题,学习积极、努力,但目标不明确,职业方向模糊,对选择自己的职业和规划职业生涯产生困惑。三年级学生在考研、留学、读双学位或准备求职的十字路口上徘徊,面对职业抉择,不能纵向对比,进行合理的职业决策。四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在就业压力前对自己的职业与人生选择问题感到十分迷茫,没有目标,什么似乎都想干,什么似乎都不能胜任。
毕业后的大学生去找工作时,不是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就是没有具备相应的证书,或者在工作岗位上朝三暮四,一旦感觉薪酬低于预期愿望就迫不及待地跳槽。有人可能会换到好一点的工作环境,从此稳定下来安心工作,也有人经历几次从零开始的初始奋斗后,明显比同期的同学落后一些,以至出现了“啃老族”、“月光族”、“蚁族”等。究其原因,纵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如果在上大学一开始,通过对形势的了解与把握,明确自身的就业目标,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就业定位,也许可以通过大学期间的努力,使自己在就业的起跑线上掌握主动权。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策略及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策略包括自我探索、职业探索、职业定位与实施路径、自我规划。
1.自我探索。通过对个人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进行深入的了解,初步形成较为全面的自我认知。90%的学生通过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来认识自己,并且通过与身边熟悉的家人、朋友和老师的沟通,清晰的了解自己,知道我是“谁”。通过自我探索,初步形成符合自己兴趣能力等的预期职业库。
2.职业探索。首先,从让大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入手,加强相关专业的社会作用与功能介绍,让学生了解专业并参加实践,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感性的认识;其次,让学生搜集与专业相关的所有职业及职业的需求标准和准入条件;最后,让学生了解掌握职业探索的途径、方法及内容,如职场体验、生涯人物访谈等。
3.职业定位与实施路径。让学生了解职业目标的重要性,及掌握进行职业决策的方法,并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实现目标的合理途径。
4.自我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基本内容的讲授,教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模式。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策略的学习与掌握,使我们的大学生基本明确了职业规划的思路、方法,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变化、修订的过程。这个修订的过程,是对自己不同时期的自我进行评价、不同的需求的探索,是对自我的职业目标进行再次审视与定位,是个人攀向人生高峰的一次跃进或者是个人路径的一次重新的修订。通过职业探索、职业定位与职业决策的学习与锻炼,职业规划书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的实践,让学生采取实际行动,去探索、去追寻、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走出大学时期的迷茫,从而促使我们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迈出坚实的一步。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开设的课程,在师资队伍方面,需要进一步地进行任课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不但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对于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测试均要广泛涉猎,还需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任课教师与用人单位进行接触少,对了解社会用人需要,员工发展趋势等方面不足,把握市场人才的供求关系不到位,不能给予较为专业的、实际的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及,多是理论的普及。在学生当中,在学生学习动力的增强,就业能力的提高方面收效甚微,停留在规划的表面。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较为有效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考核机制与奖励办法。在推进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关注与引导。在目标制定时,目标过于远大、不合实际,或者目标过于模糊,不利于考核执行。学生的目标较多数都是围绕英语四六级、荣誉证书、奖学金证书等一系列与职业目标不相关的目标而制定,显而易见,这已经脱离了我们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初衷。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我们学生没有强烈的规划意识,处于被动的、等待的状态;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掌握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个人一生发展的长远考虑。
五、依据以上问题提出的评价建议
针对现实问题,结合高校教育与管理实际,可以建立个人职业规划档案按照分年级进行考评。
1.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军训结束后,按班级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并要对自我进行测评,对专业进行了解,初步形成预期的数据库。有测评结果与预期职业数据库的为合格,同时根据完善情况定位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
2.大二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任务人物访谈与职场体验实践,并在大二期间进行生涯人物访谈与职场体验报告的评比,此后将优秀的学生报告作为资源共享,予以重点关注,必要的时候进行指导。我们的职业规划老师多数是行政与就业指导人员,没有专业的背景,可以借助优秀的学生案例,积累教学与指导的经验,提高指导水平。
3.对大三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进行第三方评价,通过校企联合、社会实践等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从大方向上进行把握,对规划的可行性与发展性方面提供参考意见。从而对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上与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大四学生主要是跟踪回访,通过学生步入社会,根据具体的社会需求,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本着连续性、实用性、激励性的原则,对我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评价,进而将此项工作做到有实效,发挥我们此项工作的唤醒、引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德省.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考量及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5).
[2] 刘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M].武汉:武汉人民出版社,2011.
Explor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career plann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LIU Wei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south campus,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ngzhou 450063,China)
摘要:本文在系统地对顶岗实习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构思的基础上,设计了顶岗实习网络课程的思路,特别是对顶岗实习网络课程组织和实施、师资队伍、学习策略,提出了基于顶岗实习网络课程的实习就业指导的新模式探讨。
关键词:顶岗实习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课程资源;考评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55-02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需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职业教育,国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教学环节,有效地将校园和社会进行对接的在校学生见习模式。目前职业院校多采用“2.5+0.5”模式,在校学习2.5年理论知识,0.5年顶岗实习。
通过顶岗实习,我们希望能够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理解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希望通过顶岗实习的过渡,毕业生步入社会之际,能够很快地融入工作中去,不断实现自己的突破,实现人生的价值。但事实上,由于顶岗实习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场地不在学校,学校的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学生处于不同时间和空间上,使得这项教学工作的管理变得非常复杂,而且效率不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切实地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在顶岗实习结束之后仍然是所在工作岗位的门外汉。
如何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确保顶岗实习各项任务的完成,提高实习质量,是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升顶岗实习的效率,通过网络课程教学的模式,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网络课程是指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主要特征的课程。从而全方位、实时地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监督,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目前我院开发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仍然处于信息和学生月报上报的层次,如何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把顶岗管理和实习过程中的教学更好地融合到一起,开发一门新的顶岗实习类网络课程是目前一项迫切的工作。
一、顶岗实习网络课程的构思
顶岗实习网络课程要符合以下三个基本需求,学生就愿意学习,教师就愿意使用。①职业发展需要,包括提高工作能力、解决就业压力、培养健康的职业心理。②求知需要,包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满足个人兴趣。③满足教学过程管理的需要。
因此,顶岗实习网络课程设计思路以网络教学为中心,应当以网络课程为联系纽带及授课载体,通过构建在线课堂、学习园地、作业、通知公告的虚拟课堂,从而建立起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通过网站登录手段,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随时与学校进行联系,从网络课程中进行课程学习,了解最新消息。同时,通过网络课程对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的情况和实习的情况进行监控,以对学生进行统筹管理。该平台还应当将企业指导参与进网络课程,形成W校、企业及学生三方为主的管理与被管理模式,在企业登录平台可以了解学生的实习进程,也可以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打分,从而从侧面对学生的实习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二、顶岗实习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
顶岗实习网络课程让学生、教师和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切实提高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水平。其应该包括如下功能。
1.顶岗实习网络课程标准及课程资源。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和行业标准,制订顶岗实习网络课程标准;确定实习需要的课程资源和顶岗实习方案以及考核办法;及时顶岗实习通知公告。例如,实习任务、学分;实习参考资源、岗位操作指导书,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升学和考证的各种学习资源,专门网络课程的链接,实习就业指导等;实习时间安排与进度、实习学生的体会;实习岗位的基本业务流程与工作要求;实习报告撰写要求等。
2.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与记录。实习企业情况介绍、实习岗位情况及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学生定期制定工作计划,提交实习日志、工作经验总结、实习过程的定期表现总结,评阅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日志进行审阅、打分,并将打分的理由及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随时下载或学习课程资料,发表实习疑问等多种学习活动。
3.教师与学生、企业的交流平台。提供学生交流的学习园地和对课程的评价投票,包括及时通知的功能、交流论坛和在线问答。顶岗实习网络课程教学管理模式相较于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可以设置实时交流模块,让指导老师能够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实习状态,也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交流,从而提高实习的效果。
4.顶岗实习考评管理。我院顶岗实习是实行“双教师”指导制度,指的是由双师素质的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聘任的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考评学生的顶岗实习。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遵守工艺规程、安全文明生产、实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心理素质等职业素养的情况,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顶岗实习网络课程的组织和建立
按照上述顶岗实习网络课程的设计构思,设计教学资源模块、实习管理模块、学习交流园地模块、考评管理模块四大模块。
1.教学资源模块。教学资源模块作为高职顶岗实习网络课程的第一大模块,其目的在于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一个再次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因此,设计一个教学资源模块有着充分的必要性。教学资源分为两大类: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教学内容是系统化的课程材料,包括各种技能考证需要的各种学习资源、专业技能课程、人才招聘、就业辅导、职业心理咨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国家与地方劳动法规等。
2.实习管理模块。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既要接受学校的管理,也要接受实习企业的管理,而且学生不在学校,很多就业信息不能直接传达给学生。在这种背景下,顶岗实习网站十分有必要更新顶岗实习的相关政策及制度,及时跟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统计顶岗实习信息并予以,特别是对指导教师的实习指导过程的记录与,以及实习期间学生的各种实习困惑和心理问题。
3.学习交流园地模块。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乐意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实习期间的问题讨论和学习。通过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学生能更快地进行交流沟通,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在顶岗实习网站设置学习交流园地模块,促使学生更乐意接受网络课程。
4.考评管理模块。顶岗实习网络课程设置作业考核管理功能,指导教师可以方便地获取学生参与网络平台的情况。通过实习日志,岗位周报告和岗位视频等材料,就可以掌握学生在岗工作情况。校内指导教师结合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岗位能力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网络课程学习指标等方面,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做出一个客观的综合评价。
四、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师资队伍
在传统的顶岗实习中,一个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多个学生,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需要得到的指导和帮助不可能全由一个直接管理他的教师来解决。而网络课程的师资通常为一个团队,并由这个团队共同完成网络课程的教学任务。
五、顶岗实习网络课程的学习策略和应用效果分析
1.学习策略。教师提供学习支持的方式有虚拟课堂、共享课程资料、公告、论坛等多种方式。而学生结合自身诸如岗位、考证和晋升岗位任务需要,有选择地学习课程内容。老师可定期或不定期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者就若干有关就业签约和派遣、升学和热门事业单位及公务员考试等话题开设虚拟课堂,让学生和教师都能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知识。
2.应用效果分析。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网络课程使得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更加有序化,教学管理效率明显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顶岗实习的学生能自觉参与网络课程学习,所有学生都通过该网络课程平台接受学院管理,按时提交顶岗实结报告。这也降低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成本。
今后需要改善的方面有:将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做成手机版,增加微信使用功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就可以上顶岗实习网络课程。
⒖嘉南祝
一、工商管理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1.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德育为先”的理念。在新的形势下,由于学分制的实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传统的成建制班级辅导员、年级辅导员需照顾的学生较多,并不能做到“一对少”、“一对一”的了解情况和指导学生。实行导师制,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导向”、“导学”、“导心”,既对学生热情关怀又严格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自立、自强的人格。其首要工作是加强德育工作,知识仅仅是谋生立业的手段,道德品质才是决定学生未来人生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导师将以知识传递为本,过渡到以发展学生为本,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实践道德内容,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养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导师既要在课堂上灌输、传授,又要带领学生、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提升。
2.促进标准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统一。在以往的教学中,专业教师一般在课堂上授完课后就很少与学生有进一步的接触,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专业、兴趣、特长以及心理状态等情况,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实行导师制则改变了这种局面,导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多样性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如大一主要是帮助学生尽早的适应大学生活和端正正确的专业思想,学习方法转变的指导和强化专业教育和经典导读;大二的学生主要是知道他们选专业方向及相应的专业课程,督促指导他们参加英语、计算机等过级考试,指导暑假调查报告的撰写;对于大三的学生,主要是指导学年论文的撰写以及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并为此作准备;大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作为导师要鼓励学生参加毕业实习,提前进入社会工作为以后的真正就业打基础,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也专业原理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撰写好毕业论文。导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个性学生以及其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调整辅导内容,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领域,深化专业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导师主要是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具体指导,结合个别谈心、集体交流、网上信件和互动等灵活多样的手段多方位、多渠道、立体的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思考。
3.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大一到大四一直担任导师,就是能够使专业教师从学生一进校就可以跟踪指导。尤其是学校扩招以来,很多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不甚了解也没有从自身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专业,还有的学生是调剂的专业,所以会出现对专业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无动力、无积极性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情况。而导师从大一一开始就加强学生的专业辅导和职业规划、学业指导相结合,结合专业及学生个性特点,指导学生及早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低年级学生主要是指导其基础课程学习,而对于毕业生而言,经历了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学习、写作,导师带领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项目,强化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能更好地将其转化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同时,对于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能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快乐,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深造的决心。
结合专业指导,导师能够一对一的进行职业发展咨询,加强就业观教育,开展就业援助和服务,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观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指导学生进行成才设计和职业策划,指导学生择业、求职和就业,帮助学生提高择业竞争能力。
二、保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质量的几点思考
1.完善导师选拔和配置机制。在具体实施导师制时,可以采用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机制,导师制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不管对导师、对学生,都是“双赢”的。在导师的选拔上,可以积极推广将教学团队整体作为指导队伍,发挥各层次教师各自的优势,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学习的指导,建立一定的竞争机制,不可只单纯以职称高低为标准;导师选拔和配置还可以由学生来推选,这样可以选拔出真正关心学生成长、师德高尚、专业扎实、经验丰富的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选拔导师还可以建立导师竞争机制,结合评价考核体系定期更新导师库;也可以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进行选择导师;同时,如果院内专业教师缺乏,则可以适量聘请企业中的管理者作为兼职导师,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了解熟悉管理实践和真实企业运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研究方向的改变,提出转换申请则可以重新选择导师。
2.建立科学的本科生导师制管理机制。(1)完善本科生导师的培训制度。导师制实施质量及效果的好坏,主要影响因素是导师的素质,据调查数据显示,73.8%的学生认为“有经验与责任感”是衡量一名导师优秀与否的首要标准,仅6.5%和6.6%的学生将导师“学历与职称”、“专业背景”作为衡量导师优秀与否的首要标准。因此,除了明确本科生导师的选拔标准之外,必须要完善导师的培训制度。其一要加强导师的职业道德培训,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工作认真负责具有敬业精神,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其二要加强导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培训。(2)建立有效的本科生导师制监督评价机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正常实施,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明确导师职责,让导师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是什么,如果职责不清,则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机制模糊,导师必然缺乏指导的动力和压力;其次,对导师工作方式和具体指导内容也需做出要求,制定完善本科生导师工作规程、导师每学期或每学年工作计划总结、导师工作日志、导师活动调查表、导师考核档案等。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对导师工作做出了公正的评价,能够为激励机制提供公平合理的依据,评价内容应包括教书育人、专业辅导、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也要结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建立导师工作动态的、客观的、准确的、全面的评价机制。(3)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要构建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要将导师的劳动进行量化并计入教学工作量的统计当中,按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具体折算成课时,发放绩效津贴;其次,根据导师工作评价指标、奖惩制度对导师进行测评,奖励优秀导师,当然对于不合格者责令其期限进行改进,并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做到奖惩分明;然后,还可以将导师指导情况与年终考核、年终奖励挂钩;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考核和激励,引导学生与导师形成良好互动,尊重导师劳动,充分利用导师资源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形成“双赢”局面。
3.处理好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本科生导师和辅导员因为学分制而共存,围绕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二者的工作职责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二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是二者都是施教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是以育人为目标的。二者的区别是,辅导员全面负责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导师的工作重点是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业、职业生涯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提供因材施教的指导。鉴于此,需要采取辅导员和导师分工协作的方式和构建二者契合关系,形成合力,提高二者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台湾技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职业生涯规划
台湾的高等职业教育较大陆起步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资本,形成了一套结合中国教育传统与美国学生事务工作模式的学生工作体系。这种体系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集成了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传统和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并吸取美国学生事务工作的经验,由1994年以前的“重训导”改为“重辅导”的学生工作模式。这种工作理念的改变形成了当今台湾技职院校“目标为先,方法为要;发展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服务重于管理,奖励由于惩罚;关怀先于要求,耐心多于忧心;主动出击,争取认同”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注重全人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处事成熟、关心社会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台湾技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
一、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
台湾技职院校学生事务处一般设有下列机构:(1)生活辅导组,主要作用是维护校园安全,预防重大灾害和意外事故,对学生进行生活辅导和出勤考评;(2)卫生保健组,主要作用是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健康服务;(3)谘商辅导组,也称为“学生辅导中心”,主要职能是开展学生心理测验,提供就业咨询服务;(4)课外活动指导组,也称作“社团辅导组”,它受理学生社团设计及活动申报,组织各种节庆活动,以及相关社区文化服务。①
与大陆高校很不相同的是,台湾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的机构设置和权限分配只在学校一级进行。学生事务处作为学校统管学生工作的部门,负责学生除学业以外的所有事务,直接面对学生。这种扁平化的机构设置以学生发展为要务,做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短、平、快”,保证了学生事务工作的连贯性和规范化,防止了多头管理,议而不决等问题的出现。
全员参与也是台湾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机制的鲜明特点。学生事务工作人员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专职学生事务工作者。根据台湾“教育部”统计,台湾高职院校2008年的专职学务工作者占职员总数的12.1%,学务工作人员与在校生之比约为1:600;(2)兼职学生事务工作者。主要包括校级领导和校级学务工作者,如学务处长一般由教授兼任;以及普通教师,如班级的指导教师(类似大陆高校的班主任);(3)校外兼职学务工作者。根据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台湾高职院校2008年在校生为640926人,高校学生住宿率平均为29.3%②。也就是说超过70%的学生住在校外,这些学生很大部分是在学校周边租房。而学校与校外租房业主和校外住宿学生签订合同,明确各自责任,实际上将房东变成了编外的学务工作人员,纳入了学生管理事务中。(4)工读生。相比大陆高校勤工助学省在公共服务机构兼职以获取相应报酬,台湾高职院校的工读生有相当一部分成了学务工作者的助手。
二、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台湾高职院校学务处的每个工作部门进行的常规工作,从工作计划、人员配备、工作流程到经费使用与管理都有详尽的制度。并且学生申诉制度和改过迁善制度也十分健全。学生和学生团体对学习和组织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均可以通过申诉解决。成立有学生申诉委员会,处理相关事务,根据评议结果进行决议,并上报校长核定,之后报审评会,评议决定书经完成行政程序后,学校立即实行。学生若遭受退学活开除学籍的处分,可向学校提出申诉,表现良好这可获得救济。台湾有相当部分高职院校推行惩罚销过制度,处罚较轻的学生于接受处分公告后一周内可申请填写销过申请表,由导师担任辅导,按照一定标准引导学生从事爱校服务工作,接受考核,考核期满后可办理销过手续。
台湾大部分高职院校学务处均实行行政标准化,对各项工作和服务内容办理作业流程进行标准化制定,公布在校内或公共服务机构,供学生随意取阅。各学校编制的《学生手册》中,包含规章制度、管理服务工作标准作业流程、各种健康提示,以及对学生办理奖学金和助学贷款、请假手续、宿舍申请与设备维修、勤工俭学、保险理赔和器材借用等各种业务标准化流程做出明确规定。这种标准化的工作模式,将教育、管理和服务较好的融合,提高了行政办事透明度和便捷性,极大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行政效率。
三、生活服务和心理健康方面
1.生活服务与住宿辅导
台湾各高校只有部分学生入住校内公寓,主要分配给外地学生、经济困难生、上学年住宿表现优良者和一年级女生等。其余学生一般住宿于学校周边。校方与出租房屋业主及学生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这样的规定既把繁重的住宿管理程序简化,并分流给自愿履行这一义务的广大出租房屋者,明确了房东的管理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租金了校外学生住宿资源及其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校内外安全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举办各种座谈会,开展宿舍安全演练、卫生讲座、急救训练、校外活动辅导等,加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
2.卫生保健
台湾各类学校均设有卫生保健机构,推广健康教育工作及学生健康检查工作,并与附近医院签约为学校特约优惠医院,使学生就医方便。有些学校把体育室设置在学生事务处下,由主任、组员、技士、救生员和工读生组成。体育室有教学与行政任务。其中行政任务的目标是以学生个人兴趣为主,个人技能为辅,满足学生的个人保健需求,以利于终身运动习惯的养成。
3.心理健康指导
台湾高职院校的学生事务处设置的心理健康指导机构称为“谘商辅导”。辅导人员学历较高,辅导中心主任学历以博士居多,占53.33%,其次为硕士,占41.21%。③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业务包括团体心理测验及辅导、个别心理测验及辅导等。学校在新生适应性辅导和定向辅导方面投入很大精力,向新生介绍各行政单位的业务内容,让新生了解在校需求及权利义务,并有“与校长有约座谈会”之类的行政单位主管和学生的面对面沟通,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诸多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这些适应性辅导措施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并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台湾高职院校也十分重视身心障碍学生的辅导,每学年均召开身心障碍学生座谈会2次,以系为单位,了解此类学生各方面适应情形与需求,安排相应的辅导。以简讯、电话和e-mail等方式与身心障碍学生保持联系,使其感受到学校的关怀,重拾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学校同时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四、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2008年3月,台湾师范大学教育评鉴与发展研究中心对台湾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报告显示,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占所有大专毕业生综合的54.63%,其中80.93%的毕业生在就读期间就拥有工作经验,其中有21.3%有全职工作经验。这得益于各学校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一举措。
1.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
台湾职业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全台有完整的竞赛体系,项目繁多,贴近产业行业的现实状况,社会认可度高。每年举办一次的全台大专院校绩优学生社团评鉴暨观摩活动,各院校均据此开展社团评价,获得优胜者,学校颁发奖牌、奖金,并可参加台湾“教育部”主办的绩优社团评鉴,其负责人及社团干部和指导老师均可获奖励。这样的措施一方面把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特别是专题制作相衔接,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活动,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支持;另一方面注重相关竞赛咨询的,便于相关院系和学生组织申报;同时对参加竞赛的学生及指导教师加以报道宣传并予以奖励,这样营造出职业技能竞赛良心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较早接触行业现状,有的放矢地为自己的未来做出规划,针对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对学业做出调整,为未来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孵化氛围。
2.新生生涯探索与定向辅导
自大一起,台湾高职院校便开始注重全程性的培养,鼓励生涯的定向探索,以期学生能在主修领域内外的生涯目标进行更完善的规划⑤。首先由学务处组织对新生进行适应性定向辅导;其次由谘商辅导中心提供一定时间的生涯探索课程,为学生了解自己兴趣和选填志愿作参考;最后由教务处修正选修课程,供学生选课。并且学校的相关部门十分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训练,与校友保持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和业务能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3.职业生涯规划
注重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发挥潜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以提供咨询服务,引导和帮助学生就业为目的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般从以下几点开展:(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台湾高职院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整个学业过程,将其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内容丰富多样;(2)开展职业生涯心理测验与训练。各种心理量表由学生填写,使学生对适合自己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增进对职业的了解,积极探索生涯规划,树立良好的生涯信念。
4.就业能力竞争
台湾高职院校会根据市场就业环境的变化,面对学生针对性地提出各种应对策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各类从业资格考试在台湾很受青睐。高职院校学生考取资格证级别越高,就业后薪酬越高。各高职院校也鼓励学生努力取得各种从业资格证书,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全方位谋职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职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5.毕业生就业跟踪辅导
此方面包括毕业后的就业辅导,协助毕业生就业,跟踪学生就业动向等。其中校友的作用不容忽视,很多校友在得到较好发展后,主动帮助校内毕业生就业,这样良性循环,成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有效手段。各高职院校建有校友资料库,详细记录校友的工作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校友帮扶就业已成为台湾高职院校常年推行的就业措施之一。
此外,台湾教育主管部门设有产学合作平台,其与企业间建有产学联盟,每年举办各种研讨会、论坛、合作成果展,加强产学资源整合,并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是台湾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的来说,台湾地区技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目标清晰,重视方法,重发展和预防,服务先于管理,这于我们在学生工作管理实践中,有借鉴意义。在学生管理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当借鉴和吸收台湾地区技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创建高效的学生管理模式,促进大陆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随着教育及人才的国际化发展,新时期对人才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新形势下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广阔视野的人才。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借鉴和学习不同制度下的学生工作高效管理方式有着特殊的意义。
注释:
①钱钟. 台湾高校的学生事务[J] . 江苏高教, 2003( 4) : 59.
②台湾“教育部”:教育统计资料(“民国”98年版),
edu.tw。
③台湾教育资料馆:《“中华民国”教育年报“民国”96
年版》,2007年,453页。
④台湾环球技术学院学务处:96中区大专校院“新生定向
辅导――我的未来不是梦”实施计划研讨会成果报告
参考文献:
[1]钱钟. 台湾高校的学生事务[J] . 江苏高教, 2003( 4) : 59.
[2]台湾“教育部”:教育统计资料(“民国”98年版),
edu.tw.
[3]台湾教育资料馆:《“中华民国”教育年报“民国”96
年版》,2007年,453页.
[4]台湾环球技术学院学务处:96中区大专校院“新生定向
辅导――我的未来不是梦”实施计划研讨会成果报告.
又将迎来一批批满怀期待与梦想的__届新生。他们拥有旺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敏锐的目光,他们睿智、热情,他们定会给我们的菁菁校园带来一片灿烂亮丽的天穹。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新学期社团纳新工作计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新学期社区纳新工作计划一
在金秋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朝气蓬勃的__级学弟学妹们,为了给社团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了社团更好的发展,在社团协会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__年的招新工作也正式启动。现将招新策划书详述如下:
一、招新社团名称:__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
二、招新时间:__年10月15日
三、招新地点:__学院西校区广场。
四、招新负责人:__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原本是一个纯粹的学术性社团,经过本届协会理事会讨论决定,我们将协会重新定位为以爱好管理类的学生为主体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素质的拓展与开发的社团组织。这样就能使协会的学术性与实践性更好地结合;围绕协会主旨举办契合大学生生活的活动为广大会员服务。当然,协会的任务也进行了适应性变化:
1.帮助会员及时了解国家出台的人事政策及法律法规,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环境;
2.组织会员围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理论学习与实践;
3.在会员与其他学生社团、企业之间搭建沟通平台,通过系列交流活动,扩大会员的交往范围,拉近与企业的距离;
4.举办各种讲座、论坛及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会员的管理知识,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5.帮助会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会员提供人才测评、就业指导、就业素质培训等;
6.出版会刊、会报等宣传资料,传播人管知识,协助会员进行人力资源与职业方面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五、招新的对象:以__级西校区新生为基本范围,招收对管理感兴趣,愿意了解有关管理方面的知识,期望通过参加本社团扩大交际范围,提高自身能力的同学。欢迎爱好交际,希望在社团中锻炼本身的同学加入
六、招新的规模:为了更好的管理,更好的开展活动,计划招新200—250人。
七、招新工作过程:
1、宣传板要提前做好并提前送到西区展示在学弟学妹们面前。宣传板的内容应尽量介绍本会内涵,展示本会丰富多采的活动,讲解入会的意义和作用为主,做到图文并茂,内容充实。
2、做好会员登记表,内容以“会员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班级、政治面貌、联系方式、特长及爱好等”为主)。
3、招新当天当天安排:招新负责人周日早7:00带找新工作人员及招新材料赶往西区。要求各负责人仪表成熟大方,待人热情。抵达西区后,布置好招新现场:摆好桌凳,放好宣传板,拉上条幅等。
4、宣传材料的主要内容:__年4月下旬,我会和河南润达盛典管理咨询公司联合举办“河南财经学院首届校企人力资源管理高峰论坛”。__年11月我会举行第二届高峰论坛。__年5月,我会组织会员到郑州太古可口可乐公司参观,感受外企企业文化,了解先进的生产流程,并品尝了可口可乐。__暑假我会组织会员赴濮阳南乐吕村小学进行支教活动。我们将组织本部学生干部和有关同学到西区对大家感兴趣的学生会,考研,考公务员,奖学金等话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新学期社区纳新工作计划二
一、背景意义:
201____xx百年历程,金秋的__xx大学又将迎来一批批满怀期待与梦想的__届新生。他们拥有旺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敏锐的目光,他们睿智、热情,他们定会给我们的菁菁校园带来一片灿烂亮丽的天穹,给计算机协会迎来另一片广阔的天空。
二、工作成员:
大学生计算机协会留会成员
三、招新对象:
河南xx大学20xx级全体新生
四、招新原则及工作方法:
公开通告,公平竞争,公正录取。
各部门各司其职,认真工作,根据本部现况及发展前景择优录取新贤。
五、招新基本要求:
(一)具有__xx大学正式学籍,勤奋好学;
(二)承认本社团章程,有一定的团队精神;
(三)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热爱计算机,对此有一定了解的择优
录取。
六、招新部门简介及要求详情:
秘书组:活动材料和新闻稿的撰写;起草策划书;会议记录及会议总结;宣传稿的撰写;活动会议的通知。
办公室:保存活动审批表、策划书等资料;保管社团财务;记录协会物品的使用情况;每次活动考勤负责。
宣传部:负责协会活动的宣传。
外联部:与其它社团做好交流工作,并对外宣传本社团形象。
技术部: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培训工作。协同网络部做好网站建设工作。
网络部:负责协会的网络形象推广,更新维护协会网页,对外制作网页。
财务部:接受各部门财务报账,财务整理预算。
团支部:做好成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准备并主持每次会议。
义务维修小组:开展义务维修活动。
七、工作流程:
20xx年x月x日,召开全体集会,会长部署安排招新前期准备工作。
20xx年x月x日,召开全体集会,会长部署安排招新工作。
20xx年x月x日,张贴招新公告。
20xx年x月x日,在社联指定位置进行招新。
20xx年x月x日,在__教室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面试招新。
新贤名单公示
招新工作总结
召开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
策划人:
201__x-x
新学期社区纳新工作计划三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在丹桂飘香的新学期里,动漫社团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纳新活动。在纳新活动中,爱好动漫的新生们可以加入我们社团。及时获得各种各样的动漫信息并可参加由社团主办的丰富多彩的与动漫有关的活动;而希望锻炼自己的同学则可以加入各个部门,协助办好社团的各项活动。同时,动漫社团吸收到了新鲜血液,则可以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了解动漫、热爱动漫的平台。
二、活动简介
1、动漫社团纳新简介
动漫社团创建于20xx年06月,是直属xx学院的社团,由聊城大学客座教授任高级顾问兼指导老师。在上一学年,社团主要举办了聊城市第四节水城动漫展cosplay等活动,并刊登在《水城动漫》。新学年中,我们将继续组织会员参与各种深入接触动漫的活动。本学年社团将定期刊登动漫消息在《水城动漫》上,为同学们提供最新的动漫信息。
我们的目的是:让不懂动漫的人了解动漫,让了解动漫的人热爱动漫!
以宣传、发展动漫文化为宗旨,以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为目标,以畅所漫游为口号,欢迎各位热爱动漫的同学来参加,我们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同学一个可以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本次纳新活动分为社联会员纳新和学院部员纳新两部分。所有爱好动漫的同学均可在社联统一纳新时间前来报名,成为我们的会员;我院同学还可参加院会的部门纳新,成为社团的骨干人员。
2、部门纳新简介
本社团部门分为:.cos部,原创部,组织部,.宣传组,活动部,外联部。
1.cos部:负责COSPLAY的相关事宜及社团的形象问题。要求对COSPLAY有兴趣及一定的了解及自己的理解,具有“献身精神”。【有特殊才能的优先】其中包括:服装部、道具部、化妆部、发型部、摄影摄像部、剧本编排部、人事部。
2原创部:有一定的漫画的基础(特别是原创),热爱漫画(含水彩、水粉、)或小说。负责创作漫文,向各大知名杂志投COS稿。
3.组织部:负责组织策划各项校内外活动,以及日常档案整xx作。
4.宣传组:负责动漫社在校内的宣传工作,每次活动的海报的张贴。
5.活动部:负责活动现场布置等工作。并负责策划活动。
6.外联部:拉赞助,以及交流宣传工作,协助宣传部。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1、部员纳新:
时间:
地点:…..
2、会员纳新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四、活动流程
(一)部员纳新:
1、前期宣传:
迎新时,抢占先机,第一时间向新生分发传单,内容包括社团及部门简介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在新生军训快结束时,由宣传部出一期海报张贴于学院09级宿舍的宣传栏,并以传单的形式将化爱的简介再次发放到每一间新生宿舍。同时,发行化爱的最新简报。
2、纳新点布置:
在所分配的纳新点墙壁上张贴化爱纳新海报,桌前横挂社团会旗,桌上摆有社团简介、各部门简介、社团期刊及简报、部员报名表、社团简介、各部门简介等。
3、具体流程
(1)有意参加动漫爱好者社团部门工作的同学,在纳新点报名,报名时需按要求填写表格(报名表格见后附)。
(2)各部门统计报名人数,整理报名表格,由部门的部长和副部组织部员面试。面试的具体时间地点由各部门自行规定并通知报名的同学。每个部门计划吸收6名部员。如有特殊情况,各部门亦可自行酌情增减,但人数以不超过8人为宜。
(3)待所有部门确定部员后,由策划部统一整理并张贴名单公布。
(二)会员纳新
1、准备工作:
社联纳新时,动漫社团现会员部员面向全校同学分发传单,内容包括动漫社团基本情况介绍及上一学年的主要活动概述。在社联指定宣传场所张贴海报,欢迎全校爱好动漫的同学加入社团。
2、纳新点布置:
在社联指定帐篷内,办公桌前方张贴上一学年动漫社团活动剪影。
3、具体流程:
在会员纳新时间内指定本社团部员在帐篷中值班,为对本社团感兴趣的同学答疑,欢迎新同学的加入。有意加入本社团的同学,按社联规定交纳一定会费,填写会员表格,即可成为动漫爱好者社团会员活动现场将向会员赠送“动漫爱好者简报”。在纳新点工作的同学切勿迟到早退,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半天联系会长,以做应对。
五、尾声
1、各部门确定部员、社团确定全体会员后,将名单上报学院及社联有关部门。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在现今社会生活中,校企合作的情况并不少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校企合作意向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校企合作意向书1甲方:__x学院
乙方:__有限公司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在平等自愿、互利共赢基础上,制订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一)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
1、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__x学院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甲方挂牌设立“__有限公司人才资源培训基地”。
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对外信息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科研等合作。
2、作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
甲方每年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优先为乙方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
3、作为乙方的人才资源培训基地,甲方可以利用学院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根据乙方要求,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技商决定。
2、乙方作为甲方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同时也是甲方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应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生实习等方面的需求。
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长效的合作机制。
3、乙方若需在甲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原则上可由甲提供场地设施,由乙方投入生产设备。
(建立实训基地协议另订)
4、甲、乙双方应从符合教学规律、切合企业实际、适应企业生产周期的角度,制订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保证顶岗实习期间工、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同时,甲方应加强对学生的岗前思想教育。指导老师、辅导员老师必须按期下企业协助乙方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各项工作;乙方应为顶岗实习学生制订其实可行的轮岗工作计划。
5、乙方为甲方学生顶岗实习提供相应的实习工作、生活环境。
实习期间企业与实习学生不具有劳动合同关系,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酌情发放实习补贴,以切实维护学生权益。
6、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根据实习协议的要求应服从乙方管理人员的管理,遵守乙方规章制度(含考勤管理和技术管理),同时不得违反甲方的有关管理规定。
乙方应指派专门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同时乙方应负责实习学生在乙方单位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
7、因实习学生或甲方原因提前终止实习,甲方应提前一周告知乙方。
反之亦然。实习结束,乙方应向甲方提交学生实习的证明和评定。
8、甲方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协调乙方和实习生之间的关系。
(四)互派挂职交流合作
1、甲方每年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乙方及其下属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队伍。
挂职期间乙方提供相关食宿条件和工作岗位,保证挂职效果。
2、乙方及其下属相关企业,每年定期派遣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甲方挂职支教,参与甲方的管理、教学工作。
挂职期间甲方提供相关食宿条件和工作岗位,并保证挂职效果。
3、双方派出的挂职、培训人员应认真做好对方的生产和教学工作,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各种管理规章,确保各方的正常工作、生产和教学秩序。
挂职期满,并经考核合格后,视情况由接受单位发放相关聘书。
以上协议如遇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未尽事宜时,双方另行协商解决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本协议一式两份,以方各持一份
甲 方: 乙 方:
代表人: 代表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校企合作意向书2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与学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工学有机结合,深入了解企业对院校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校企合作目的:
建立校企间合作共建关系,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类专业型人才,为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一种专业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实际专业设备的操作来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工作经验,培养适用于实际社会生产的专业型人才。
1, 一方面学校内部有很多资源,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有很多有知 识有管理经验的教师作指导,也有很多专业方面的人才。
2, 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需要有综合素质强,同时又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有这样的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能带动企业的不断创新发展。
3, 调查发现,目前招聘会上普遍对职位有“工作经验”的要求;然而,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教育跟实践严重脱节,造成步入社会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成了毕业生求职中的一个软肋!
为了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学生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去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他们大部分都愿意在不断地与社会接触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4, 社会上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关注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更好地支持就业,更能为众多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会提高社会的美誉度。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三 合作收益分析
学生方面 :
针对性学习电容式触摸屏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操作方式以及测试工艺,获得前沿技术的社会实际生产能力,为后续就业提供坚实的专业知识。
学校方面:
通过校企合作,使得学校完善面向于社会实际生产的教学课程,利用企业提供的专业技术资料和实际生产试验设备,提升学校的实践性教学能力。通过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高学校的美誉度。
企业方面:
可以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专业型、高素质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更好地支持学生就业,更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会提高企业社会的美誉度,增加企业的知名度。
四 校企合作组织形式及流程:
(一),组织形式:
1,与高校间建立合作共建关系,直接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联系或相关专职部门。与校方建立合作关系,以推动学生就业,在校园内部建立储备干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在学校内建立基地,由校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方向,筛选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由学校根据企业专业要求,灵活合理地制定专业方向培训课程,更多的学习面向于实际应用的专业知识。
(二),合作共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企业提供下述资源为学校的专业教学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
A:各类电容式触摸屏产品,包括应用于各型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类娱乐系统触摸屏产品。
B:用于电容式触摸屏的演示套装,包括演示硬件和演示软件。用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实现原理和触控功能演示。
C:提供电容式触摸屏生产的关键工艺配套设备,例如热压绑定设备、测试治具、贴合设备以及高性能激光裁切成型设备等。用于针对性的进行学生实践操作培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D:公司定期派遣专业高级工程人员前往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将用于实际社会生产的工程经验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逐步具备实际产品生产经验,这样踏入社会后将是带着实际的生产专业知识,并且具备专业操作能力。为打开广阔的就业前景。
E:企业定期接收学校委派的优秀对口学生来工厂进行实际生产环节培训学习。企业安排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并根据实际培训计划学习依次进行从设计开发到一线生产车间的相关岗位学习。使学生通过培训,对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专业设备的操作、设计方式和理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校方:
A:校方筛选优秀学生组织专业对口班级,进行对口专业的教学和实践培训。
B:组建对口专业实践学习实验室,配套对口专业的教师,利用现有专业知识并利用企业提供的硬件设施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训,并列入学生毕业考核内容,督促专业技能的学习。
C:为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来学校讲课提供必要的课程时间安排。
D:定期选拔优秀对口专业的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际生产环节培训,并委派专职辅导员进行学生团队管理和学习监督以及考核。
五 合作投入预算
企业方面:
1、合作的第一年,计划投入总额不少于10万元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程序,用于实际教学工作。
包括各类专业生产设备、测试软件、各类实际应用产品组件以及前沿新产品教学资料等。
2、合作的第二年开始,按照100元每人每月支付校方管理费,按照新进员工1到12个月支付,超过12个月停止支付。
员工未做满12个月,则按照实际的工作月份支付管理费,未满一个月不进行支付。
3、每年投入不少于15万元经费,用于学校委派实习优秀学生
的培训,并给与一定的工资和生活补贴并提供不低于企业正式 员工的食宿条件。
学校方面:
1、建立对口专业培训班,配备专业教学力量进行对口专业课
程的教学。
2、开辟对口专业实验室,安置企业提供的专业生产试验设备,
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的平台以及教学经费。
校企合作意向书3甲方: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
乙方:山西灵石第一职业中学
为了切实可行地落实教育部职成教20__(12)号、20__(1)号文件关于加强中职学校生产实践的精神,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照产教合作的原则,共同培养和造就应用型中等技术人材。甲方经天津市西青区就业合作协会接洽与乙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合作共赢、互不妨碍的原则,在遵守双方的规章制度下展开产学合作,一致同意签订校企联合产学合作协议书。
一、合作内容和形式
1、订单培养。
根据甲方或所属企业的用工需求,为甲方提供“订单培养”。培训项目和课程由双方协商设计。“订单培养”由乙方负责组织和管理,甲方派人跟踪和指导。
2、学生实习与就业合作。
乙方根据甲方的需要,作为乙方的实习实训基地,为乙方学生提供实习指导、技能培训和实习津贴,具体事宜由双方商定。
3、企业在岗人员培训。
针对甲方或所属企业的实际营运需要,为企业提供合适的培训项目或短期课程。
4、设立三星电机奖学金。
由甲方出资设立,对乙方在校学生中专业学习或技能训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奖学金额度(奖学金的筹集、评定、发放等具体运作方式由双方另行商定。对获取奖学金的条件有特别规定的,由双方另行约定)。
5、设立三星电机”优秀园丁”奖
。由甲方出资设立,对乙方优秀教职员工进行奖励
6、甲方一次性向乙方投入相当的教学设施及资金,用于进行设施改善和教学,细部内容双方协商进行
二、定向培养方式
1、根据甲方的人才需求,乙方为甲方构建“三星电机定向培养班”。
2、学历层次: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历
3、培养模式:
①在学期间乙方可根据教学计划,不定期安排部分学生到甲方提供的地点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每学年不少于两次。
②甲方有权将公司入门教育课程(公司介绍、企业文化、基本遵守等)加入乙方教学计划中,并由甲方派出讲师。
③学生入学第三学年按照甲方企业或关联企业要求做顶岗实习
④假期实践活动。根据甲方需求,乙方应安排学生到甲方及所属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记本
“三星电机” 优秀园丁奖:3 名 三星数码相机
“三星电机” 感 谢 奖:5 名 三星MP4
10、其他:甲方提供“三星电机班”特定服装;乙方负责监督管理学生着装
甲方提供教师及学生家长访问等活动,乙方负责提供组织协助工作。
三、责任与义务
(一)甲方
1、开展行业调研,了解市场信息,沟通行业与乙方的联系,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乙方的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合作项目,并指导、主动协助乙方完成培训任务。
2、负责具体合作培训项目协议所界定的由甲方承办的一切事宜。
3、遵守具体合作培训协议所作的相关规定。
4、若在合作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向乙方通报,并主动与乙方协商,寻求解决办法。
5、为乙方学生提供己所能及的实习、就业便利,同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优先向甲方推介优秀毕业生或学员,也有权要求乙方为甲方选聘人才提供便利。
7、甲方允许乙方学生在“实习”期间,按的比例
配备带队老师,和甲方对学员进行教育教学和保证实习安全工作。甲方为乙方带队老师提供生活津贴:
8、短期实习期间甲方为学生交纳工伤、意外伤害保险,顶岗实习期甲方为学生交纳工伤、医疗、养老保险,就业后乙方为学生交纳五险一金。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住房公积金)
9、甲方承诺乙方培养的学生经理论和生产实习双重考核合格且身体健康者录用为正式员工;
10、甲方有权检查乙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执行的教学计划是否符合培养目标并提出意见;
11、甲方应根据乙方的教学计划配合实施学生到甲方的实训,并提供相应劳动安全保障;
12、甲方可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合乙方开展
教学工作;
13、甲方根据乙方教学特点给予教学设备支援:
(二)乙方
1、主动与甲方接洽、沟通,倾力合作,积极承接并努力完成甲方交付的培训项目。
2、负责具体合作培训项目协议所界定的由乙方承办的一切事宜。
3、遵守具体合作培训项目协议内容所作的相关规定。
4、若在合作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向甲方通报,并主动与甲方协商,寻求解决办法。
5、乙方在其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享有与甲方优先合作的义务。
乙方应优先向甲方推介优秀毕业生就业。
6、乙方在其学生在校及在公司实习期间,应派专人进行必要的日常管理。
(包括出勤,学习及实习态度,纪律遵守等)
7、在经得甲方同意的基础上,乙方拥有利用校企合作、借助甲方的社会效应开展宣传的便利。
8、乙方应根据实习情况管理学生保证学生在实习期内在甲方公司实习的稳定性;
9、乙方应按照经甲方审核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10、乙方应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优秀学生;
11、乙方有权知晓甲方招聘及用工的合法性;
12、乙方有义务向甲方提供学生的真实表现情况供甲方招聘录用参考;
13、乙方向合格的学生颁发国家教委承认的中专毕业证书。
14、乙方向电工、焊工、钳工培训合格的学生颁发国家劳动部承认的工种技能等级证书。
四、协议的变更、解除和违约责任
1、经协议双方协商同意,可变更协议内容或解除协议。
2、因国家政策、行业管理调整涉及到本协议内容的,双方应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修改协议的相关条款、内容。
3、因发生不可抗力造成某一方不能履行协议的,该方应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十五日内书面告知另一方,双方可协商变更或解除协议,相关责任由各自承担。
4、任何一方因违背协议约定的事项而给合作方造成损失的,违约方应按协议规定给予对方赔偿或补偿。
5、协议双方若有一方违约而造成对方无法履约时,守约方可提出终止协议,双方确认后终止协议。
但在协议终止前已开始实施的教育培训项目不受协议终止的影响。
6、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规定,守约方有单方面解除约定或要求对方继续履约的权利,无论守约方作何种选择,违约方均需向守约方赔偿损失。
五、争议的解决
1、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2、学员进校后可跟乙方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达成意向协议后可参与甲方的优秀师生等项目评选,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推荐定向班学生到其它单位就业。
3、定向班学生如有违反甲乙双方有关管理制度中开除、解聘用工关系以及学员资格的条款,以及触犯国家法律的,甲方不予录用。
甲方: (盖章) 乙方: (盖章)
代表: (签字) 代表: (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校企合作意向书4一、实训项目合作方案(积极响应教育部3+1[2+1]教学模式改革)。
面向对象为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很多高校为毕业生课程实训和实习问题困扰,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实习,或者很少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愿意接收。拓胜利用自身的企业联盟、合作企业以及本身的“软件工厂”资源和培训资源优势,很好地为高校解决了这一问题。
拓胜实训包含两种形式:
1、拓胜统一实训项目。
特点:实训周期、地点和内容由拓胜公司统一安排
收费标准:完全免费。
2、定制化实训项目
特点:实训周期、地点和内容由院校方(受训方)按需定制
收费标准:
1)周期为1周以内的实训项目完全免费。
2)周期为1周以上的实训项目根据院校要求达到具体目标及参加实训具体人 数、培训周期的长度等而定。
二、专题及就业讲座方案当前,热门的技术如Android应用开发、云计算、IOS、物联网、数据挖掘等,五花八门、炫人耳目,众多高校学生热切希望获得相关知识,但苦于不知门路。拓胜科技集合了软件行业的精英专家,定能通过专题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
为各大高校中下层次学生就业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拓胜科技的使命。不管是那个层次的学校,优秀的学生都不愁“嫁”。但中下层次的学生呢?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拓胜深信,中下层次的学生之所以难于就业,不是因为他们智力问题,而是在于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正确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为此,拓胜精心准备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如何选择企业》、《职业规划》等多种就业讲座。收费标准:完全免费。
三、课程置换方案
拓胜课程置换方案是基于高校学生在自愿原则上报名参加拓胜科技精品就业课程。学生在拓胜科技参加就业课程学习的内容可以替换高校开设的相应内容的课程,由拓胜科技按院校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
拓胜科技必须按照学院对相应科目和课程考试的要求及相关规定对学院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在高校提供的考试时间期间完成对参加课程置换高校学生的评分考核工作,并在一周内向院校提供课程置换科目的成绩表;
收费标准:依照拓胜科技精品就业课程的费用向学生收费。
四、9+8综合技术及项目实训、实习方案
前9周,通过学生熟识的真实商业项目案例,对功能进行分解讲解,带领学生应用高级主流开发技术,逐步实现该项目的每一个功能点,使学员在就业之前掌握高级主流开发技术;并通过团队分工,虚拟薪酬等手段,使学员按项目中各个角色的工作职责进行合作,通过项目实践强化各个角色岗位技能要求,使学员以自己特有的角色积累软件工程项目实战经验并巩固其对高级应用技术的掌握,最后达到同时提升个人职业素质及技术开发能力的目标。
后8周,以拓胜公司为媒介,推荐完成了大量实习的高素质学员到社会上的知名软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五、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建设实践基地,承担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教学任务,促进学校和软件行业协同育人,建立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通过校企共建,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统一规划,互为补充,体现统一性;紧跟技术发展潮流,依据企业业务流程,分步分阶段实施建设计划,确保基地建设的技术先进性;制定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实训基地的运行效率,提高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水平。通过校企合作,以实际生产需求和标准进行基地建设,将基地的实习与生产融入企业生产链的某一环节,使校企在产学合作中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学“双赢”,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基地建设以多种方式与多家企业合作,以确保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学时)比例占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总学时的70%以上、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在两个月以上。
六、建设校内软件工厂
面向社会,获得真实的商业项目订单,以拓胜公司的资深工程师为项目经理,以学员为雇员,完成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使学生积累宝贵的真实项目经验。内容包括:
1、IT外包业务
广州是国内主要外包目的地之一。发展初期,软件工厂的主要业务是软件外包,充分发挥软件工厂的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
2、行业软件开发
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发各类软件系统。
3、自主开发产品,推向市场
准市场切入点,自主开发产品,推向市场,为软件工厂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重点在3G增值业务、嵌入式系统、重点行业应用等方面开发产品。
4、高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科研项目的分包、成果转化高校每年都要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
软件工厂可以承接学院科研的分包项目,组织本科生参加这些分包的科研项目。
软件工厂作为以企业为导向,与软件市场联系紧密,软件学院的老师可以将科研成果拿到软件工厂进行孵化,推向市场,创造效益。为广大学生提供岗位实践,提供培训(实训)服务
5、软件工厂下设培训(实训)事业部,承担学院本科生实训教学工作。
软件工厂还承担各个层次的软件人才培训,包括:
(1)、大学生就业前实训
(2)、社会人士转岗就业再培训
(3)、各类软件资格证书认证培训
(4)、为政府、行业和知名企业定向培训
(5)、为各类软件培训机构培训中低端软件师资等。
技术领域
可供合作的领域包括:Core Java, Java Web编程,Java Web三大框架, Android 移动应 用,Android游戏开发,Opengl ES三维图形程序开发,IOS应用开发,嵌入式,。Net等多方面领域。
高校受益 学生就业率提高:由华南农业大学提供的反馈数据,每次实训之后,学生面试成功率都至少提高了20%左右。
生员增加:由肇庆学院提供的反馈,由于近几届学生就业形势良好,软件工程专业生员数目将由54人增加为120人。
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与拓胜的校企合作可提高学生面向专业软件公司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校内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意识,保证校内教师队伍具备工程实践背景,在与拓胜公司的合作之后,可帮助专业教师提炼自己的科研方向,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增加学生实习机会:拓胜科技本身有外包的业务,同时在软件开发行业有广泛的合作企业,经常收到相关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拓胜科技会为实训学生和企业提供双向选择的渠道,每年都会成功为企业推荐过百人的实习生。
校企合作意向书5甲方(公司):青岛兴才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乙方(学校):
为了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实施“定单式教育”,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一、合作总则
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很强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甲方产业发展需要和用工计划,设置招生专业和短训班种类,确定校企合作办学班级人数,按甲方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准入相关条件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按需施教,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
二、责任和义务合作办学协议书(一)甲方责任:
(1)负责接收乙方 专业,学生 名,安置在
公司。工作时间为一周五天,每天八小时工作制,除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加班按国家劳动法和地方法规规定给予报酬。
(2)负责向乙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状况,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协助乙方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联办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班实施计划,制定各专业岗前培训计划和顶岗实习计划。
(3)根据当前一段时期用工需求和员工培训计划,提出联合办学各专业春、秋季招生建议计划数和短训班期次人数的建议计划。
(4)甲方负责接站、接待工作,甲方确保乙方学生到达后,三天内顺利上岗工作,如因甲方原因造成不能就业,由甲方提供免费吃住和返程车票,按到达时间算起。
(5)甲方负责制作“__________________ 培训基地”,乙方负责悬挂于校门口。
(二)乙方责任:
(1)乙方负责根据甲方要求设立 班(班级名称根据公司名称或所需专业名称设定) 人(班级人数),并即时反馈给甲方。
(2)乙方负责根据甲方提供的用工信息,如实向学生宣传并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工作。
(3)乙方负责送毕业学生到企业工作,提前将学生的专业、人数等情况通知甲方。
(4)由乙方负责制作“_________________实习基地”,甲方负责悬挂于企业门口。
(三)、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针对传统的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封闭性、单一性和静态性的特点,提出基于“开放( open)、主动(initiative)、动态(dynamic),OID”式的卓越软件人才创新培养模式,阐述该模式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并说明效果。
关键词 :卓越软件工程师;OID;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5-0078-04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4]247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XJK015BGD063,XJK014BGD067)。
第一作者简介:欧阳纯萍,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学、软件工程、知识工程,ouyangcp@126.com。
1 背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人才发展规划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型的重大措施。2010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 1年,教育部又批准了133所高校的82个学科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中,获批“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有12所。由此,如何培养卓越的软件工程师,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软件人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新话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封闭性、单一性和静态性的特点,并不适合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可概括如下:
(1)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4年修订1次专业培养方案,也就意味着大学4年的培养方案从入学到毕业不会更新。而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IT行业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技术和知识点出现,4年不变的静态专业培养计划制定模式将无法适应IT行业发展的需求。
(2)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教材的理论授课为主,内容和方式都缺少创新性。卓越软件工程师计划不仅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师,同时也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软件人才,以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注重社会、企业和学校的结合,静态的教学难以适应相对动态的社会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针对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开放( open)、主动(initiative)、动态( dynamic)”式的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简称OID创新人才培养模式。OID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改革与实践,是对卓越软件工程师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的一次系统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探索,为具备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资质的高校普遍存在的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了理论解决方案,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2 现状分析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旨在利用高等学校的平台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熟练工程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优秀人才。国内已有多所综合大学和工科院校申请加入该计划,致力于探索有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就软件工程专业而言,国内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1)简单混合模式。初期阶段,绝大多数学校在进行卓越软件班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保留了大量计算机专业课程,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几门软件工程方面的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忽视了不同领域间的自我特色,从而导致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学生不清楚卓越软件工程师所需达到的能力与其他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区别,无法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衔接,从而对将来的职业方向感到迷惘,学习积极性不高。
(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目前广泛被高校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是“3+1”模式,即学生在校理论学习3年,第4年在企业进行实训和毕业实习。这种模式虽然为学生提供了一整年的企业实践机会,但是企业和学校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差异较大,学生往往无法领会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之间的知识联系,势必造成教学培养体系的脱节。
(3)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即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对口职业人才。许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如北大青鸟、中软国际教育等,目前均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方式进行订单式高级人才培养。虽然这种培养模式能够保证学生就业,但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单方面强调某一种实践技能,而忽略软件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培养,学习系统性不强,后劲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多层次的需求。
为了弥补上述模式的缺陷,尽快提升卓越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引入了麻省理工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开展了大量基于CDIO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大幅度提高了卓越软件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能力。不过按照现代软件工程师培养思路,知识、创新和实践是软件人才必须具备的3大要素,在实践的同时还要注重知识与创新的融合。所以本项目在融合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开放( open)、主动( initiative)、动态(dynamic),OID”式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创新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从事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系统测试等相关工作的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
3 0ID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3.1 0ID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通过对国内外知名大学、相关学术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等的软件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后,笔者总结和归纳OID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与演进路径,设计如图1所示的知识、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OID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型。
该模型充分体现卓越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知识、创新、实践”为研究核心,将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体现“需求驱动、技术引领、产学研合作发展”学科发展思想和“开放、主动、动态”的卓越软件人才培养策略。在OID卓越软件人才培养模型中,知识即指卓越软件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创新即指面向实际需求的创新能力,实践即指企业真实业务的解决能力,而开放的教学理念、主动式的学习模式和动态的考核方法则是贯穿“知识、创新、实践”3条能力主线的创新型培养方法,以期培养出适应IT行业不断变化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人才。
3.2 0ID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
依托知识、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OID人才培养模型,可从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竞赛驱动3个方面全面实践OID人才培养模型的创新理念。
3.2.1 实践教学
通过增设开放式实践课程、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全方位开展实践驱动理论的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具体措施包括:
(1)增加软件工程卓越班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课时量,确保每个学期都有至少1门课程需要进行设计性综合实验,修订实践教学大纲,规定实践课程总学分须达到专业培养计划总学分的30%以上。
(2)培养方向的多样性建设。在培养计划中设立至少3个培养方向,每类培养方向均设立综合实训类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学分占软件工程卓越班培养计划总学分的15%左右。
(3)在每学年的夏季学期,面向软件工程卓越班增设一门开放性实验课程。开放性实验课程是对理论教学实践和实训课程的有效补充,不预先设立具体实验内容,由学生自由选题。在教师研究性教学的引导下,强化培养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自主探究性思维,最终获得知识成果。
3.2.2校企合作
综合学校理论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优势,及企业在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优势,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多边校企合作模式。
(1)拓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范围,对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根据企业的性质将实习基地分为培训型实习基地和业务型实习基地。培训型实习基地主要依托知名培训机构(如中软国际教育),为实践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和提高软件开发能力的培训。业务型实习基地则依托IT企业,利用企业真实的业务项目为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真实企业环境。
(2)在校内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上,与企业结合,共同培养学生。每学年开设一门企业实训课程,将企业讲师引入到课堂教学。课程内容弹性化管理,由企业导师根据IT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设置具体课程内容,按照企业的工作和管理模式,制定工作计划安排表,对学生进行团队式的企业项目实训,让学生在校内实训环节就能体验企业文化,从而缩减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实践的过渡时间。
(3)在学科竞赛、项目申报等创新性活动中,与企业开展互动合作。从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中提取项目立足点,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过程中与企业指导老师进行深度合作,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遵循“立足产业、携手行业、服务企业、成就职业”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3.2.3竞赛驱动
把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和有效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
(1)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环境建设。制定每年度科技竞赛日程表,每项科技竞赛指派一名竞赛负责人,全面负责该科技竞赛项目的具体运行,组织和落实每项科技竞赛活动的实施。
(2)成立科技竞赛指导团队,每个团队指派一名导师,负责团队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在各级别学科竞赛和校内校外科技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团队除颁发荣誉证书之外,由学校再给予额外奖励。
(3)改革课程考核制度,以综合评价替代卷面考试。制定软件工程卓越班学生以赛代考的考核制度,要求前3个学年期间必须参与1次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可替代相关课程学分。制定与竞赛等级相对应的考评制度,包括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评优评先的关键参评数据,从而保障科技竞赛活动的良好运行,提高卓越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
4 结语
全国人才需求走势调查报告显示,人才需求最大的5个行业中计算机软件居首位,因此,实用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以期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的卓越软件工程人才,促进中国软件业的自主研发进程,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南华大学作为第2批进入“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12所高校之一,目前已招收3届软件工程卓越班学生共96人,通过实施“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创新培养模式,以企业实际项目平台为契机,转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制定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旨的培养方案,形成了“知识、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本校实施该培养计划的软件卓越班学生屡次在省级软件作品大赛、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等各大科技竞赛中取得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可以看出“开放( open)、主动(initiative)、动态(dynamic)”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引人为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也为地方院校特色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做出了进一步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郑姝,屠立.面向工艺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技能人才OAA教育模式探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 (2): 15-21.
[2]范剑波,于华,刘良旭,等,卓越软件工程师3C立体培养体系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16): 22-25.
[3]王萌,唐新来,李健军,浅谈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J]中国外资,2011(20): 237-237.
[4]李锋,夏小玲.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3(13): 18-21.
[5]吕庆文,曹蕾,李远念,等,基于CDIO模式培养复合型卓越软件工程师的探索[J]高教探索,2013(1): 71-76.
(阜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若干弊端,本文从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以需求为导向,与公司企业深度融合,依托实习实训基地”的“2+1+1”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培养素质全面、理论知识扎实的IT人才,多年的实践说明:该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需求驱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35-03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No.2014zdjy083);阜阳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c程序设计)
1 引言
计算机在当今各个行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此同时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我国高校每年为IT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我国IT产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因素,尽管计算机高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却由于实践能力不足导致不能满足企业的大量实际需求.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新进人员能够尽快上岗并且能立即为企业创造价值是他们所迫切需要的.怎样能减小在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之间产生的这种差距,使学生能从学校自然而然到企业就业,已经成为目前教育部门和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如何培养出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是否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以前的传统教学是层次递进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时往往是面向局部的,这很一来学生学习到的仅仅是若干个知识点,而不是一个完整知识面.如果学生不能从事一个完整的实际项目,就容易导致所学的知识点使孤立的,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层次递进式教学注重的是若干个局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却忽视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如果只注重对某些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而没有经历过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就无法感受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也会无意识的产生“知识无用论”的情绪,这种思想会极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师在主要注重理论的研究而忽视了实践项目的参与,或者由于缺乏实践机会,自身也面临项目实践的迫切需求,这也是国家提出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根本目的.
(4)教学模式单一化.当前大部分课堂教学依然沿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制约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讲课依然主要采用面授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很难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2],当然也就很难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领会以及融会贯通,从而缺少主动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上述的弊端,结合计算机专业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提出了“2+1+1”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3].该“2+1+1”培养方案(在四年本科学习中,前两年学习基础理论为主,第三年以专业内容学习为主,最后1年全部进行专业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提倡以能力为根本,培养素质全面、理论知识扎实并且实践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进入实际操作过程,当然这些项目的选择要谨慎,可以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实习实训单位提供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中选取.同时,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项目开发经历从而累积项目实战经验,在不断的项目磨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其逐渐成为社会尤其是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2.1 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
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就是要注重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要,以最终学生能顺利就业为目标.对于本科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来说,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面向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第二注重对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2 以应用能力为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是拿到实际问题以后能够对其进行整体把握以及系统分析;另外就是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用数学模型将其抽象出来,用数学模型准确地将实际问题表达出来进而求解.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尤其是能用本专业的软件工程方法将实际问题解决并开发出来.
在该“2+1+1”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始终将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将课程建设贯穿其中,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尤其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的教学和实践内容要科学的设计和论证.
2.3 以素质教育为重要方面
社会的发展迫切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所谓人才就是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对于企业来说,过硬的技术是员工必须首先要必须具备的,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团结精神也是作为不可或缺的.为了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学院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沟通技巧、职场礼仪、就业指导等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3 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宗旨就是应用,所以能实际应用是其发展的动力和归宿,计算机本科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所要求的能力,即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的系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3.2 知识、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
计算机专业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课程知识:离散数学、电子技术基础及设计、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
素质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精神品质与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学生的素质较高,就可以使学生知识和能力更加积极的发挥作用,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知识和能力.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以企业软件项目设计为主,所以这就涉及在关键开发过程中与客户以及队员的沟通问题,因此与他人交流、协作、人际交往以及项目管理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4.1 学制采用“3+2”的培养模式
“2+1+1”的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分三段式,两次分流.首个阶段是大学本科前两个学年,在这两年中主要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和各类选修课程为主,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二阶段是大三学年,通过第一个阶段的学习,然后实施第一次分流,指的就是专业分流,即分流以后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培养方法,对学生专业知识面进一步拓宽.最后一个阶段是大四学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在主修专业内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并进行二次分流,也即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分流,此时主要以专业方向课程为主,根据自己所选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层次培养.因为本科毕业时学生往往有两种出路,即考研和就业,相应的将培养方向分成理论研究型和工程技术型两类.
4.2 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对目前课程体系结构做进一步优化,对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调整:通过对国内外不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结构的调研,并且根据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关系,对目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不合理部分修改,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逐步建立模块化、层次化、方向化的课程理念.课程教学内容也不能一成不变,它同样根据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调整.
根据最新人才培养模式[4],对课程体系重新规划,新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如下原则,即:
(1)用发展的眼光设置课程体系.当前,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相关内容要及时引进到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设置课程体系,保证教学计划的先进性.
(2)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保证开放性.课程体系设置要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经验引入进来,不仅如此,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也要保证较高的开放性.
(3)理论教学和实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计算机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所以聘请企业界专家对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进行讨论与修订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发展的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
4.3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传统的应试教育区别较大,新模式采用三个阶段学习,即“理论+上机+在线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可以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掌握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新教学模式下每阶段的课程都按照“理论+上机+在线学习+指导学习”的方法,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实际技能去分析与解决问题[5].
(1)理论: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完成,主要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2)上机:通过上机课程将实践和理论知识统一起来,对理论做进一步理解.
(3)在线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自学、自问等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指导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种种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进一步提高.
4.4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改革重点,是理论应用实际关键一步.实践教学主要有基本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课程实践、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开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6].实践教学环节是决定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模式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制定完备的实践教学工作计划.不仅主干课程,而且专业基础课程都要合适的制定课程设计,在假期期间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实施项目研究,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4.1 全项目实战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新培养模式提倡为学生提供若干个有意义的针对学生的开发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出自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以是某企业的实际项目.尤其是专业课程,都可以使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实施教学,在理论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抛出教学内容,在上机实践课则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类似项目,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经验.
在实践教学环节要注意各自角色的转变,教师可以转化为项目经理,教材里的习题可以使实际应用项目,课堂就变成学生在完成项目.
4.4.2 加强实习实训
一边要加强校内实践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和校外实习基地建立良好的计划切实将实习实训落到实处,要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与应用技巧,搭建校企平台,实现双赢.目前我院已在北京科瑞尔斯有限公司、南京达内、上海杰普、科大讯飞、苏州风云等公司等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另一方面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积极意义,而且也为学生的就业铺平了道路.
4.4.3 增设综合课程实践内容
可以通过增加综合课程实践内容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升.综合课程实践可以安排在大二和大三下学期,时间可以在一至两周时间内,并且实践课程内容最好与本学期教学内容相关,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指导老师往往是本学期专业课程的主讲老师.设计题目要考虑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差异性,难度和内容要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课程往往在大二下学期就已经结束,这时可开展软件开发的综合项目.计算机网络、JAVA、WEB一般在大三时结束,此时可开展网络设计的项目,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在Internet环境下的编程与数据库应用.
4.4.4 学生创新实验
创新意识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最重要目标,很多高校也都对自己的大学生创新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还是要从第二课堂开始,通过不断的创新实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思.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大赛”等比赛,学生应大力提倡,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较好的创新实践氛围.
5 结束语
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等环节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实践,学院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走访,绝大部分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可以说“2+1+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鲍洁,梁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05):47-50.
(2)杨继昌.提升内涵凝练特色力促本科教学上新台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43-47.
(3)郭霄朋.整体优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68-71.
(4)朱艳辉,阳爱民,朱文球.计算机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0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