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范文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学前教育本科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

第1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本信息,二是职业认同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主要是参照了李璇《学前教育专科生性别角色类型与职业认同的现状研究》中用的调查问卷。[2]第二部分问卷中包括30个题目:29个客观题和1个开放题(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作为对量化问卷的补充)。其中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方式的测试题目为24项,都为正向选择题,记分方式为:非常符合记5分,比较符合记4分,一般记3分,不符合记2分,非常不符合记1分;其余的选项用百分率统计法不做记分统计。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各维度的题目分别是:维度一(学前教育专业认同):分别是3、4、5、6、7、8、9、10、11。经检验该维度项目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7895。(共9项)维度二(职业情感):分别是12、13、14、15。经检验该维度项目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7935。维度三(职业认识):分别是19、20、21、22、23。经检验该维度项目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7787。(共5项)维度四(对自我职业能力的评价):分别是24、25、26、27、28、29。经检验该维度项目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671。(共6项)本研究使用spa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

2调查结果

2.1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情况

上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最高分为5分的计分标准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总体的职业认同得分为3.44分,呈中上水平(3分为中间水平),这与王杰薛、钰川学者的调查结果近似。[3]在四个维度中,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情感得分最高(M=3.7),专业认同次之(M=3.47),职业认识得分(M=3.45)略低于专业认同得分,但均高于总体的平均分;而职业能力的得分最低(M=3.21),低于总体的平均值。

2.2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年级差异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得分最高的是大一学生,其次分别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学生。在专业认同维度上,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大一、大四、大二、大三;在职业情感维度上,得分最高为大一学生,其次分别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学生;在职业认识维度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一、大三、大四、大二的学生;在职业能力维度上,大一得分最高,其次分别为大四、大二、大三的学生。由表3的显示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2.3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差异分析

表4表明,担任学生干部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总体得分略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学生职业认同的得分,在各个维度上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表5是否担任学生职务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及各维度的t检验由表5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担任学生职务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没有学生职务的同学在职业认同及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结论

1)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男生5人,占5.2%,女生92人,占94.8%;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群体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2)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较高,其中职业情感维度得分最高。3)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水平不同,大一学生最高,其次其次分别是大四、大二、大三的学生。但在各年级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4)担任学生干部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总体水平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但它们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4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2篇

实践能力是和具体教育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基本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和综合技能。

(一)基本专业技能基本专业技能是学生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唱歌、画画、跳舞、弹琴、手工等等。对于幼儿师范专科生而言,基本专业技能不在话下。但对于本科生而言,这却是令他们望而生畏的一道鸿沟。

(二)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是幼儿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活动主题的构想、活动的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活动的评价与总结等。组织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心,也是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主要途径。因此,教育教学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的核心要素。

(三)综合技能除了以上两项技能,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在幼儿园各类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如观察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的技能、创设教育环境的技能、家园合作的技能、科学研究的技能”等等。“这三个层面的技能即是独立的,也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凸显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也寄予了我们对于学生的殷切希望。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幼儿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然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本身多方面的长期努力,共同配合,方能显现成效。

(一)“两相互补”———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学生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前,大多对此专业认识欠缺,就读此专业前,也没有经过音乐、舞蹈等课程的专门学习。为了弥补学生在基本专业技能方面的缺失,加强“技能课”的针对性和学生的自我提升是相互补充的两个重要环节。

1.加强“技能课”的针对性“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对音乐视唱练耳、键盘器乐、舞蹈、美术(包括各类绘画和手工)等基本专业技能课程的俗称。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缺乏专门的技能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音乐、舞蹈和美术专业外聘教师给学生开课。然而,外聘教师的课程专业性虽强,却会忽略幼儿教育的特点,这就导致学生学难致用。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学校可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有“技能”特长并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师为学生专门授课;也可以对外聘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促使他们在教授“技能课”时能更多地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此外,少年宫、少儿培训机构的教师不仅精通各类艺术专业,也能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学校可以在这类机构中寻觅适宜的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进行训练。

2.引导学生自查并提高薄弱环节“技能课”的开设虽然可以使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普遍得以提高,但天赋和后天努力决定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学习“技能课”的同时,学生应不断反思和自查自己的薄弱技能,针对自身问题向教师咨询建议,或是在课外报读相应技能的培训班,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基本技能。

(二)“三大法宝”———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中之重,它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也是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教师的素质、课程的模式是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保障和强大推动力,而富有竞争性的教学技能比赛则是学生教学技能得以提升的催化剂。

1.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不尽相同,如‘双证’说、双职称说、双层次说,都肯定了‘双’的价值取向,即‘双师型’教师应擅长干不同的两件事。一件是理论取向的,而另一件则是实践取向的。”“简言之,‘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既是教师,又是专业技术人员,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型教师。”由此看来,高校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更要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高校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尚能达到要求,但其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都严重缺乏。因此面对学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此一来,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总是不尽人意。要想有效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去到一线或是多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了解目前的真实情况,开阔自身眼界,从而将幼教理论与实践融合,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真正实用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2.改变“教法”课程的传统模式,建立开放、自主型课堂近年来,“满堂灌”、“一言堂”、“照本宣科”的课堂饱受抨击,学界都提倡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法”课程的宗旨在于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封闭的模式,建立开放性、自主性的课堂。

(1)以优质课视频,直观呈现教学经验信息技术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各类学前教育网站上不乏精彩的优质课视频。教师可从中选择适宜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感知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观看视频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利于他们教学技能的提升和运用。但这种方式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网络资源过于泛滥,因此教师应慎重选择教学视频;二是视频放映后,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中进步。

(2)学生模拟教学,尝试理论结合实践学习了相应理论,也直观感知教育教学经验后,教师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模拟教学,做到真正的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在学生人数较少的情况下,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以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演绎和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则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配合教学。

(3)提供真实教学场景,展现学生教学技能模拟教学虽说可以将“教”、“学”、“做”合一,但模拟毕竟不是真实情境,许多现实问题在模拟中被理想化而不曾暴露。因此,学校应与实践基地合作,尽力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机会,让学生独立教学和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难题,真正展现自己的技能和风采,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弥补和改善。

3.以教学技能比赛促使学生在竞争中成长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比赛的竞争是激励我们奋力拼搏的动力。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外活动的参与更是体现其存在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竞争的平台,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技能比赛项目,如微型课堂大赛、师范技能大赛等,让学生通过比赛知己知彼、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创新见习、实习模式———完善学生的综合技能见习和实习是为帮助学生增加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做好就业准备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完善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成效却低。只有形成学生与导师互评、互助的模式,才能切实提高见习和实习的有效性。

1.形成学生———导师互评模式,提高见习、实习的有效性学生———导师互评模式,是在高校与幼儿园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生在见习和实习结束后,相互给予对方客观评价,并以此作为双方考核的依据之一。长期以来,在见习、实习结束后,仅是幼儿园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此,幼儿园难免敷衍了事。倘若高校能与幼儿园建立互评模式和互评机制,给予学生评价指导教师的权利,也以此作为幼儿园评判指导教师的依据之一,相信指导教师会尽心引导学生,势必提高见习、实习的有效性。

第3篇

生源素质差,课程设置不合理。近几年,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质较差,就我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招收的学生来看,很多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敏感度,学习音乐的能力、音乐感觉、音乐理解力等方面比较欠缺。这给声乐教学带来极大困难。学校对音乐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还显不够,只是把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声乐课作为专业选修课,所安排的课时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致使学生在儿歌表演唱,幼儿歌曲创编及儿歌储备上都有所欠缺。学前专业的音乐教材陈旧,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的发展需要脱节,学生很难具备从事幼儿园教学所必须的歌唱能力和教学技能,自然无法推动幼儿园艺术教育更好的发展。然而现在的学前教育本科学生毕业后都是直接下幼儿园当一线教师,现有课程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这就对学前专业本科的声乐教学提出了课程改革的要求。

2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学前教育本科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长期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通常只注重美声、民族两种歌唱方法的教学,而忽略了幼儿歌曲歌唱技巧的传授;教学过程重视技能技巧,只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而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表现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只注重理论学习,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学生在演唱儿歌的时候发声、表情、眼神等缺乏艺术表现力,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目前学前教育本科声乐教学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学生能力还达不到《纲要》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对学前教育本科声乐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声乐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形成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本科声乐教学模式要与普通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相区别。普通高师声乐学生大多数在进校前就进行了长期的专业音乐学习,进校后是一对一的声乐教学。而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前几乎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音乐知识,音乐基础差,声音条件参差不齐。教师可以利用声乐集体课,在学生刚进校学习声乐基础的时候,比如讲授发声方法、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吐字、咬字等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歌唱。集体课的优势在于声乐教师避免了重复讲解,节省了教学时间和教学成本。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尽量选用适宜学前教育本科学生程度的声乐基础知识教材;同时要准备丰富的教具和音响资料;结合最新的学科信息,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利用集体课的优势,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声乐小组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从而达到解决学生在声乐的学习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将声乐基础、演唱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为一组。教师在进行小组课教学的时候,既要面向小组同学进行讲授,又要针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由于点和面比较多,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打开声乐学习的思路。学生通过声乐小组课的互相学习,可以感受到相同难度的声乐曲在不同人身上产生的效果与作用,比如:在进行顿音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练习时要利用腹肌连续、有弹性的收缩,把声音送入头腔共鸣区,防止腹肌僵硬,并注意避免下颌僵紧,舌根不要用力。声音要轻巧、圆润、丰满而有弹性,有气息的支持。在一对一的声乐课中,教师通常会模仿错的顿音发声,来与正确的顿音发声来进行对比示范,学生有时候听不出来。而小组课教学,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一个同学唱,其他同学听辨,老师在进行讲解说明,学生可以更快的提高自己的听辨能力,还可以学习教师如何针对不同学生来进行实际指导,从而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在上小组课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水平和声乐演唱判断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声乐学习习惯。声乐集体课和小组课相结合,形成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了一个共同讨论声乐演唱方法、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音乐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上要有所思考,要打开思路并把握好教学尺度,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4在传统声乐教学基础上,转变教师教学思想,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儿歌教学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的学生以后是幼儿院的一线教师,不是专门的声乐专业人才。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毕业工作后具有实用性的内容上,在声乐曲的选择过程中要融入更多的儿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教师要做出正确的、美的示范,才能激发幼儿对于歌曲美的感受,幼儿也才能更快更好的学会一首新歌。

第4篇

2. XX地区优质幼儿园入园孩子家庭背景调查与思考

3. 高入园率背后的思考以XX地区为例

4. XX地区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调研

5. XX地区推进幼儿教育均衡化调研

6. XX地区各社会阶层的幼儿教育机会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7. XX地区城乡幼儿教育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8.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意向调研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9. 幼师生教育实习与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成长研究

10. 就职最初三年与幼儿园教师的生涯发展

11. 艺术素养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

12. 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调查与分析

13. 幼教职业的德性价值研究

14. 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与幼儿园教师的素质

15. 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16.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专科生在就职初期的表现比较研究

17. 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比较研究

18.儿童参与理念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19.从绘本到活动------有意义教育活动设计策略

20.有效教学原理与学前教学活动的设计

21.学前儿童对绘画作品评价倾向性研究

22.ARCS模型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

23.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4.英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5.加拿大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6.澳大利亚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7.新西兰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8.幼儿园特殊教育个案研究(观察与实践)

29.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进展概念、功能、儿童观、教育观等选择一个研究

30.幼儿园蒙氏教育生态的个案研究

31.灾难事件后儿童心理的调试和康复

32.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33.受忽视幼儿的成因及教育

34、儿童作家之利弊

35、幼儿教师的三重身份家长、老师、朋友

36、幼儿图画书研究

37、幼儿语言教育的演进

38、语言学视野中的语言教学活动

39、阅读研究与早期阅读

40、图画书在学前教育中的功能、应用及发展前景(幼儿图画书教学实践研究)

41、民间童话研究(建议结合文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

42、幼儿童话作家论

43、语言修辞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44、幼儿园经典诵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45、幼儿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46、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研究

47、幼儿园文化研究

48、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研究

49、学前儿童英语教师培训研究

50、幼儿英语故事教学

51、文化教育与幼儿英语教学的结合

52、杭州市幼儿园英语教学调查

53、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54、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55、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56、幼儿园网页制作

57、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58、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59、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60、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6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62、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63、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64、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65、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66、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67、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68、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69、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相关文章:

1.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题目参考

4.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词

5.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5篇

关键词 本科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 培养体系

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是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根据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于2003年开始设置并正式招生的本科专业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设置是我院教育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教育系的办学空间和办学层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合格成才,顺利就业,经过对省内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确立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办学理念和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的办学思路,在学生入学之初,在开始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加强英语口语基础的训练,强化幼儿园英语口语,现已形成了课堂教学、课下操练、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教育教学体系。

1 背景

经济社会发展对幼儿英语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幼儿园英语师资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本科专业主要培养中等师范学校的英语师资,而幼儿园一线英语教师则主要来源于中等师范学校,也就是幼儿园教师英教化,还有一个来源就是过剩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来从事学前教育的英语教学工作。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由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过渡,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始承担起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培养任务。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具有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也开始承担的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专业的幼儿英语师资与英语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培养的只有中专学历的英语教师应该有什么区别?如何培养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全面发展的专业技能?这是我们创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幼儿英语方向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需要学习系统的国际音标与语音、幼儿园英语口语、幼儿英语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和学前教育教学技能类课程,如何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具有从事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在毕业时能够迅速适应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具有很好的专业技能迁移能力和教学策略生成能力,能够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经过对国内外英语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与省内外高校的同行交流办学经验,到幼儿园与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研究幼儿英语教师基本素质的内涵,组织全系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际,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认识到必须实行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和以教材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必须在加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技能训练,尽快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技能培养过程尤其是特殊技能的形成过程。

2 内容

目标明确、切实实施、科学评价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英语语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形成过程,一方面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一方面形成实施教学的运作体系,同时要具备完整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2.1目标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能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能从事幼教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结合英语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可以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基本技能主要为英语语言的听、说、声乐、琴法、舞蹈、绘画、手工制作、口语等8个基本方面;综合技能主要为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3个基本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迁移能力,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达到本科幼儿英语师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有幼儿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

2.2实施教学的运作体系的形成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主要培养幼儿园英语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英语教师来说,发音是否准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从操作层面上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包括课程教学、课外训练、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

2.3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引导幼儿英语方向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规定考核项目、考核方法以及成绩评定办法。通过课程考核、技能展示、英语儿歌、故事竞赛活动以及论文评比等多种途径对学生技能进行科学的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教师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为因材施教创造条件。

3 途径和方式

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科学研究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工作要突出课程渗透、空间拓展、时间贯穿、强化基础和注重规范等教学理念,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幼儿园实践、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科研训练等途径进行。

3.1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包括专业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素质课程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课程渗透”的教学理念,即在各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注重突出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技能和其他技能结合运用的培养。不仅重视学生的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重视音乐、美术、舞蹈等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

握。音乐(声乐和琴法)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连续开设不能少于六个学期。美术、舞蹈课程开设不应少于四个学期。所有理论课程教学都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时间,所有教学法课程则以实践教学为主,英语语言的相关课程贯穿始终。教学的考核工作突出技能考核,以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3.2课外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应突出“空间拓展”的教学理念,即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时间的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在课外的一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鼓励和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参加外语角的活动、参加社团组织,经常进行与幼儿英语教学关系密切的舞蹈、绘画等技能训练活动,既可以进行集中的强化训练,如每周利用早晨和周一晚上集中训练。也可进行分散训练,组织志趣相同的学生互相帮助。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锻炼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技能素质。

3.3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

幼儿园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幼儿园英语教育见习与实习要突出“时间贯穿”的教学理念,即依托一定的实习基地,确定实习的内容,学生在校学习的四年时间里不间断地进行英语教育见习和实习。

首先,建立实习基地,选择办学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或双语幼儿园作为幼儿英语方向学生的实习基地,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次,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幼儿园教学实习、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穿插实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使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实习相互补充,以提高学生就业时的适应能力。

第三,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可以将幼儿园实习分为三个时间段: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安排半天去幼儿园见习,帮助学生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学生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以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三年级开始随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尤其是英语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理论等课程的开设进行短期实习锻炼,让学生承担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到四年级再利用八周时间集中进行专业实习。

3.4技能训练与竞赛

为了提高幼儿英语方向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在完成扎实的英语语言教育的同时,应经常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技能训练与竞赛应突出“强化基础”的教学理念,即把最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基本技能作为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训练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主要由有关技能课程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分散训练则由团总支、学生会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用英语描绘出相应场景,唱好英文歌、弹一曲好琴、画一手好画、写一笔好字、讲一口好故事、有较好的舞蹈表现力等,同时每学期都进行专业技能的竞赛活动,树立竞赛优胜者为技能标兵,发放证书,给予奖励,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投身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之中。

3.5科研训练

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学生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写作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在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应突出“注重规范”的教学理念,即通过严格的毕业论文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不仅具有一定的科研写作规范,更重要的是具有科研道德规范。具体指导方面,可以成立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训练,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课题关,要求学生选择角度小,贴近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的课题进行研究,最好是进行实证性的个案研究。二是写作关,明确专业水平较高,并发表过一定数量论文的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从论文选题到基本规范进行具体的指导。三是答辩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题答辩,第二阶段是论文最终答辩。只有通过开题答辩的学生,才能参加最终的答辩,答辩以后,凡是需要修改的论文还必须进行认真的修改才能最终定稿。

4 意义与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在学院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目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完成,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过程中为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师资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也为省内外同类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幼儿英语师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4.1理论意义

丰富了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确立了幼儿英语方向本科人才培养应面向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指导思想,在重视学生做人教育、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幼儿英语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了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我国学前教育史上具有开拓创新意义。

4.2实践意义

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方向实践教学系统训练的学生,专业思想巩固,业务能力较强,英语运用能力表现突出。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已经成为从事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熟练工”,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剑桥教育集团、省、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来我院挑选人才,首届幼儿英语方向毕业生全部就业,其中多数在幼儿园一线就业,还有一部分学生考上研究生和公务员。毕业生就业率100%。

第6篇

【论文摘要】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研究型幼儿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型幼儿教师具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不断反思实践的态度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对于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通过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更新课程设置等,为幼教机构培养出合格的研究型幼儿教师。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为研究型幼儿教师

195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其中强调高师教育系得分设学前教育组,以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该年,教育部集中力量组建了南京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师资。1955年,教育部颁布了《师范院校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计划及其说明》,在幼儿教育专业科目设置中,专设“幼儿师范教育科目教学法”课程,以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师资。1978年10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原有学前教育的师范院校,应积极办好这个专业,扩大招生名额,为各地幼师培养师资”。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至少有一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

基于以上惯性,一直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幼儿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包括职业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幼教管理人员及理论科研人员。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中也逐渐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然而,这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一是随着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教师教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原来处于三级师范的幼儿师范学校纷纷撤并。二是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猛增,幼儿教师岗位以外的其他所谓儿童工作岗位无法容纳已有一定规模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而且近几年的幼儿园处于一个课程改革、;}.}3念更新时期,对教师的知识、学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以上变化,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纷纷调整培养目标,如“培养达到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水平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幼儿教育管理和

教研科研人员及其他幼儿教育上作者。”“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幼儿园从事管理、科研、教学的专业化教师,也培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课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幼教管理人员,科研部门的幼儿教育研究人员,同时培养社区服务机构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妇女儿童工作的相关人才”。

尽管以上院校对学前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提法不尽一致,但都强调一个很重要的培养方向,即培养研究型的幼儿园教师。

达成以培养研究型的幼儿园教师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原有的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目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错位。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使社会各领域提高了对人才需求的规格。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作为培养人才奠基工程的学前教育。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的幼儿园,高学历者(硕士、博士)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越来越多。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本科学前教育毕业生走向幼儿教育机构必将成为一种大趋势。

第二,原有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生源状况不协调。一般情况是,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大多办在二批本科录取线以上的大学,这些学校往往按高考分数录取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这样的生源文化素质比较好。但进人大学后,由于年龄原因,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技能技巧课程,如形体训练、钢琴、舞蹈、美术等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且大多数学生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因此,把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大技能型教师,恰恰是生源的弱项,而墙养蜂们的科研能力,才是扬长避短。

2.幼儿园观摩模式犷

这种模式有下列几种做法。

现场观摩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优质课活动,新观念、新方法展示活动,教学改革活动等。观摩前,先由主持者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理念及具体方法步骤,观摩后,通过座谈方式由主持者向学生释难答疑,之后每个学生提交观摩总结。这能使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科研收获。

教育理论课程尤其是教学法课程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内容让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摩幼儿活动,必要时直接参与幼儿活动,现场学习、现场消化、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学生将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科研设计作业带到幼儿园实施研究。学生在研究、观察与反思中,、获得科研素养的提高。 3.创新的“师傅带徒弟”模式

即在一段时间内,到幼儿园实习科研基地请那些已经毕业且有较高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师傅,具体而又详细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性质的见习和实习工作。这种做法可以有针对性地使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的现状,研究热点,积累科学研究的实践知识,从而能大大缩短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研究的距离,能更快地适应作为纯儿园研究型教师的工作要求。

(三)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的源头在于实践,只有在教育实践中,科研的灵感才能迸发出来。教学中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教育实践训练,使学生获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采取集体与分散结合的形式,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安排见习、实习活动,让学生带着有关课程内容同题进行幼儿教育的调查、测查、咨询等科研实践。

(四)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凸现科研素养考核

可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考试内容增加分析向题和解决问题的主题形式,降低死记硬背题目的比重,把平时课程的见习报告、教育活动设计、活动评新,特别是科研小论文、研究报告,甚至与课堂中提出薪问题、新观点和闭卷考试等结合起来评定成绩,明确科研素养考核的地位。

(五)教学实习、科研实习、毕业论文“三位一体”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科研实习是指学生深人到有一定教科研基础和指导能力的幼儿园等实习单位,全面参与幼教一线的科研活动,运用课堂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通过对幼儿园工作的诊断,提出问题,进行活动记录与分析、调查访谈等各项教育研究工作,并尽可能完成相关的科研任务。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已引起重视,学生在校接受理论学习时间长,而实践时间过短的现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学习四年中,有2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另外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中还安排有必要的见习、观摩、观察和短暂实习。但是,作为培养研究型幼儿教师的重要一环—科研实习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鉴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学程有比较繁重的课程学习任务,不可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科研实习。因此,教学实习、科研实习一体化,一方面能改变以往教学实习因时间不够而浅尝辄止的困境;另一方面,学生科研工作能够立足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而避免常见的纸上谈兵。

第7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科研能力幼儿教师

从2008年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补充过渡到质量的竞争,“幼教本科”成为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招聘教师的准人条件之一。据市场调研,多数优质幼儿园将自己的招聘条件定位于具备学前教育本科学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全面的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师。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和幼儿优化成长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于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愈发迫切,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视已由关注高考向前延伸至人生起点的教育,开始关注幼儿的教育,诸如幼儿智力的发展、潜能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关注幼儿身体的健康,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使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命能够优化地成长,即人们开始以人生发展的前瞻性高度重新审视幼儿教育。在这一视野下,要求刚走出校门的学前毕业生就具备如此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实践的经验是不可能的,但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具备,却使这一切变得可能,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日渐清晰,甚至为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尽相同的最适宜的教育。因此。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是促使幼儿教师具备无可限量后发优势的保障。

(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相对目前幼儿园中的某些教师仍采用大一统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脚,禁锢其思维,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式,甚至连孩子们画笔下的太空飞船都是一样的,势必会阻碍儿童各种潜能的发展,错过儿童的敏感期,甚至贻误天才的成长等情况。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则不但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作为其后发优势的动力,可以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借助这一科研能力不断地学习、探索,诸如研究幼儿各种潜能的发掘、各种意志品质的培养、各种必要生活经验的习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既注重个性的彰显,又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用教育专家的准确判断力、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把握不同幼儿的敏感期等,将在客观上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需求

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历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可见,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是教师通过学习与探究不断完善自我,进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而科研能力是这种学习与探究必备的一种能力。如果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看,涉及到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等方面,其中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亦是需要科研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的。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自身发展的层面看,无论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是走上其它工作岗位,只要处于这个学习型社会,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这种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使其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融入主流社会所必备的一种技能。

从目前的情况看,少数高校在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已走在前列,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从事心理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人才。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型大学早已将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诚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所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科学研究,获得的正是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产生创新的种子。”

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育的科研现状

从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科研情况看,目前在幼儿教育一线的教师科研能力明显不足,根据对教育科研必要性的调查显示,“在湖南省1O个地(市)30所幼儿园的270位幼儿教师中,有25.7%的幼儿教师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有31.9%的人觉得比较必要,有48.2%的人选择了考核、评职或完成工作。”至于教育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则更是较为缺乏。另外,从不同区域问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来看,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基础条件好的发达城市的幼儿园,大多资金、设备不足的幼儿园甚至认为搞科研是一种奢求。

从学前教育专业的科研现状看,多数高校对于这一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过多地关注于其它学前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极少数高校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于“科研型”的幼教实践人才,并且在相应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中有所体现。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更新科研理念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之前,应使其重新审视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新科研理念,即科研能力是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幼儿教育专业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师必备的技能,是促进幼儿教师具备后发优势的保障,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1.设置相关的科研课程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了解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针对于本专业的科研课程即学前教育专业科研方法课程等。

2.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

在掌握基本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在实践中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日常的教育教学立足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实际问题,能及时收集材料,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注意幼儿教育研究的题目不一定要突出“大”和“深”,应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即在实践中生成的、较小的题目,不一定要有很深的理论研究,应着眼于通过实践论证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这种科研意识的树立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发现问题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

3.全面、扎实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1)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除日常教学中鼓励、强化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可以在作业中布置相关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女子高校 学前教育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0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编号2010YBA1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17-02

2010年湖南女子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为了适应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和女子院校的特点,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反复修订和论证,确立了有女院特色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一、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作为应用型女子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始尝试改变狭隘的专业意识,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建立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培养目标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观念与技能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提高学前教育的专业品位。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较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及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在幼托机构进行保育、教学和研究的基本工作能力,在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运营、管理的能力,在社区从事学前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策划和培训的能力,能在学前教育机构、社区(家政)服务机构、计划生育部门、妇女儿童部门、儿童文化产业等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以及攻读高一级学位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女性人才”。湖南师大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社区(家政)服务机构、计划生育部门及妇女儿童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攻读高一级学位的合格预备生。” 两相比较,湖南女子学院这所新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老牌本科院校基本接近,这样的定位,体现了学前教育紧密跟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和社会现实,培养满足大力发展的学前教育各层次的需要,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

二、女子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1.本科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发展状态代表着学前教育发展的总的方向与趋势,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及时发现并给予调整是极其必要的。

“大学的专业设置较多地根据现有的资源与技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发展需要,通过和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交换关系,实现大学和社会、市场的和谐发展。” 以这种模式建设专业课程,不仅有助于高校获得必要的市场资源,同时也有助于证明其专业存在的合理性。学前教育专业是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其在对课程设置调整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市场(优秀幼儿园教师的需要)这一导向。

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后,为了尽快适应本科教学模式,通过广泛的调研,参考了有关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资深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长,参加学前教育专业论证会,根据幼儿教育专家的研究探索和幼儿园的实际需要,确立了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动态,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掌握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掌握弹、唱、跳、画、说等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婴幼儿身心保健知识,能够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婴幼儿成长进行科学指导,具备从事育婴师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掌握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具备从事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策划、培训工作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学科各类别课程及要求学分如下表:

学科各类别课程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马列主义哲学、思想概论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认识事物、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第二板块: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中外教育史,生理解剖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等课程,课程的设置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紧密结合,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大有帮助。

第三大板块:专业教育课程。1.是专业基础课程:学前卫生学、 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2.是专业核心课程:音乐、舞蹈、钢琴、美术、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3.是专业选修课,分四个模块:英语类模块:幼儿英语口语、幼儿英语教育、学前专业外语;教学法类模块:数学、音乐、语言、美术、科学、社会、体育教育;艺术类模块:钢琴、舞蹈、美术;学前理论类模块:儿童服装心理学、学前教育评价、幼儿园班级管理、学前比较教育;4.是专业拓展课程:奥尔夫音乐、民族乐器、0-3岁婴儿教育、食品营养卫生、优生学、蒙台梭利教学法。学生集中学习专业基础课,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发展方向选修不同的板块,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板块:集中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践,保育、教育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2.女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第一、课程类别更明确,课程设置更全面。

第二、女校特色系列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第三、专业选修课程的模块式设计,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意向。

三、女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1.社会需要学前教育相关行业的人才。学前教育已经形成了包括家庭教育、托幼儿教育机构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在内的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教育体系。这些教育机构水准不断提高,形式也是日趋多样,在这种形势的驱动下,社会对学前教育专门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他们需要的不再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型教师,而是既有学前教育知识与技能和学前教育信念与责任又有学前教育实践智慧的教师。因此,高等学校中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幼教育师资,还可以培养从事幼儿园管理、社区妇女儿童工作、早教机构咨询培训师资以及培养托幼机构中婴幼儿教师为主要的课程培养目标。

2.婴儿教育机构及婴儿教育的发展、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的拓展和改革提供了市场信息。

婴儿教育以它的灵活性、社会性、指导性形成了不同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在婴儿教育机构教师要学会如何面对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活动,要有较强的亲和力、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深入家庭指导家庭教育时,要有丰富的婴儿心理发展和教育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儿童的表现作出判断,使家长产生信服感。婴儿教师应是一个社会工作者,向社会宣传早期教育,指导家长如何进行早期教育,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职业特点。为此可开设0-3 岁婴儿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等相关课程。只有对早期教育这一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满足毕业生多元化职业的需求, 学校要主动与社会变迁和进步接轨,根据早教市场的需求办学,为专业自身的建设和学科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3.加强实习实践课程教学和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研究与学习,为学生进入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教学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基础教育中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供教育实践的机会。将模拟实习、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试验计划,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试验方法设计和自主开展研究工作,以研究过程为主,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为学生进入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湖南女子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

第9篇

论文摘要:学前教育时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个体生命优化的成长需求为本,站在学前教育发展和人生发展的甫瞻性高度审视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为“广基础、深专业、高学历、多能力、善研究”。

一、学前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1.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的身体发展、智力与经验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假设:若以17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loo,则4岁就已具备50%,8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是从8一17岁的9年中获得的。从脑科学的层面看,婴儿出生时脑重350}4008,为成人脑重的25%,1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50%,2岁时为75%,6岁时孩子的脑重为12008,已接近成人脑重(1350一14008)的90%o}''''}因此,学前教育阶段是人身体、智力与经验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

2.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生变化最大、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发展、最易受挫的时期

这一时段里,孩子从只会啼哭,到会爬、会走路、会奔跑,不但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所有的认知、经验与能力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在客观上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中变化最大、最快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不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不顺应儿童自然的发展,而是采用大一统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脚,禁锢其思维,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式,甚至连孩子们画笔下的太空飞船都是一样的,势必会阻碍儿童各种潜能的发展,错过儿童的敏感期,贻误天才的成长。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训练和装备心灵的阶段,它不仅为小学做准备,更为人的一生做重要的奠基,直接影响着人类生命大厦的高度、广度和坚实度。因为,它涉及到儿童各种潜能的发掘、各种意志品质的培养、各种必要生活经验的习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既要注重个性的彰显,又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不仅要有教育家的智慧以引导、帮助幼儿培养各种能力,还要有专家的准确判断力、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把握不同幼儿的敏感期等。所以,在客观上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学前教育所要面对的是人类生命的塑造,是人类第二次生命的给予,任何轻微的、不适宜的闪失都可能会延缓或摧折生命之花的绽放。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弊端已显露出来:幼师生科研能力较差,理论知识不够广博,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贻误教育时机。而传统的高校生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等弊端。只有极少数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走在前列。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05年本科生的教育基础课13门,专业课21门,为学生奠定了广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则探索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幼儿教师的培养并没有因为学前教育处于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而降低师资培养的要求。例如,法国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3十2的基本学历,即先通过3年大学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后考人教育专业,进行2年的学习与实习,再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美国和日本对于幼儿教师学历的基本要求也均在本科以上,目前硕士、博士担任幼儿教师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而且非常注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的确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随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深人人心,“终身教育”、“全纳教育”等先进教育思潮呼唤“广基础、深专业、高学历、多能力、善研究”的创新型、多元化幼儿教师。在这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广基础”指具有广博的高等教育、教师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深专业”指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课这一平台上不同专业核心课、技能课程进行深人研究,以达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化的水平;“高学历”指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应建立在本科层次上;“多能力”指幼儿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诸如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等;“善研究”指科学研究能力较强,善于反思,善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行动研究,能撰写出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对此,下面主要从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i.育人理念

学前教育阶段除具有与其他教育阶段共同拥有的职业道德精神外,还应具有更为深刻的育人理念。这里的教育理念是指以儿童的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每个生命个体优化地成长为基本要求,抓住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灵,把握儿童的敏感期,发掘天才,通过适宜性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活动等,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想象、思维、言表、创造、记忆等能力及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专长,为他们提供最适宜的可能的空间、环境与条件的支持,使每个儿童获得最大限度的潜能发展,在人生至关重要的时期能够获得既是全面的又是个性的优化成长,为人生的发展做重要的奠基。而且,这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性认识和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理想追求是与时俱进的,因时空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当然,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责的完成需要耐心、恒心、坚定的信念来成就,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份视学前儿童、学前教育事业为自己存在全部意义的热爱。

2.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本科层次的幼儿教师至少应系统学习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学前教育三个领域的知识。学习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知识阶段应广泛涉猎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卫生咨询等学科的知识,深化自身的理论构建,为专业课学习搭建一个知识平台。学习专业知识应广泛学习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课程,同时应深人研究某一专业技能的知识,诸如绘画、舞蹈、乐器等方面的知识,使自身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知识。当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广泛而深人地学习理论知识,教师还需要对众多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也可采用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方式,选修课又可分为限选与自由选择的课程修习方式。

(2)能力目标。专业技能包括专业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技能,才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兴趣和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应包括:创设教育教学情境的能力,有效地引导、组织儿童的能力,准确地观察、发掘幼儿潜能的能力,行动研究的能力,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流畅的言表力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计算机和外语的应用能力等。

(3)实践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活动。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鼓励学生跟踪学前儿童进行个案研究;也可以创设教育教学情境,进行模拟演练。当然,最重要的途径还是通过长期的见习、实习,在反思、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经验,提升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0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一教育爱的含义:教育爱是发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一种自然的普遍的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的爱,这种爱的发生是无条件的。由于幼儿目前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教师,所以教育爱又含有母爱的成分,学前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依恋成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母亲的博大的母爱去包容、理解、教育幼儿。教育爱要源于母爱,但又区别于母爱。它需要教师理智地去爱,而非溺爱。教育爱更是一种无功利性地、恒常地爱。

研究的意义:

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灵魂。教育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为高尚的情感,它不是狭隘的情感,也不是个人知觉情绪的反映,它超越了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它是一种自觉的、真诚的、无私的、而且是普遍持久的。它是理智的,具有指向未来的性质。教育爱正是这些品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教育者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一种崇高精神。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现代教育,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教育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名教师没有教育爱,那么她就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也就不会去爱儿童,教师和儿童也就不能融合,教育儿童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所以说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基础。学前教育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教育爱,那么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就会失去灵魂,队伍建设就会失去活力,也就无从谈论教育改革了。这关乎儿童的未来,甚至是国家的将来。所以说教育爱对教育,尤其是对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幼儿教师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毕业班学生有一定的关联。

当前幼儿园中还存在一些幼儿教师体罚幼儿,精神责罚,忽视儿童需要等现象。曾报道过一些案例,浮现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幼儿不听话,老师剪断指》一6岁幼儿由于不听老师的话被老师剪下左手食指。《老师体罚出新招,竟逼学生吞苍蝇》。如此体罚学生,正表明她(他)们缺乏教育爱观念,或者有的幼儿教师歪曲了对教育爱的理解。而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他们打学生或者罚学生是出于爱,正所谓的爱之深才恨之切,为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是自欺欺人啊。只有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才能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马上就面临毕业,接下来就要从事和幼儿教育有关的工作,能否做一个称职的幼教工作者,就要首先看他(她)具不具备当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爱!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对改进学前教育对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提供借鉴。

教育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今天是不容忽视和冷落的。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肩负的是教育幼儿的重任,对他(她)们进行角色塑造,确立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能够使他们理解自己的专业目标和对未来自己要从事的职业的定位。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爱,那么她就不能真正理解教育,也就不能真正热爱儿童。大学教师用自己的教育爱思想来感化和传输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或者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素养有关的课程,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的培养。

目前国内对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爱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相比国外,我们做的还有很多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XX年度细分产业研究报告产业报告调研报告20XX年报告行业报告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国历史上对教育爱虽然有过提及,解放后虽然斯霞有过这方面的探讨,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总结之上,并未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有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教育爱问题,也作过一些研究,但大多都还是停留在经验和理论上,未能在实践和理论上作系统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教育爱观念的研究,采用多种方式: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手段来做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为教育者特别是即将面临毕业要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的新视角。

在研究的过程中,会通过和毕业班的学生,包括学前教育本科生、五年一贯制毕业生、高职毕业的谈话,和发问卷请她们填写,这也是一种让她们认识教育爱的重要性的途径,也会使她们从新的角度和用新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职业情感,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儿童。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昆体良已明确认识到并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指出:最要紧的是要建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密友谊,使他的教学工作不是出于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热爱。

①裴斯泰洛齐不仅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了教育爱的精神。阿图尔布律迈尔指出:在裴斯泰洛齐身上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爱。

②正是这种使所有人感动的炽热的爱促使他在逆境中奋起,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以实践其教育理念。昆体良、裴斯泰洛齐只是初步阐述了教育爱的一些思想,却没有对教育爱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教育爱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要到后来学者了。凯兴斯坦纳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认为爱并不与教育相矛盾,而是教育所必需的。其次,他认为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他指出:凡不能为爱他人而活着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③再次,他将教育爱视为一些特质。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教育爱的内涵有巨大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最后,他已触及到了教育爱的本质问题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文章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出自http://gkstk.com/article/wk-4492858292651.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他在将教育爱视为一种情感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这种观念所蕴涵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有可能会出现好心办坏事或称毒害性教育的现象。他在强调教育者必须具备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的同时,也强调教育者必须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凯兴斯坦纳关于教育爱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触及影响了与其同时代及后来的学者的研究。这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最终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明确认识到并揭示了教育爱的本质。斯普朗格是最提倡教育爱的人,并对教育爱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教育的根,他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爱。

④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教师帮助学生价值可能性的实现,即帮助其成为他自己。最后,他讨论了教育爱的特征。他认为教育爱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消极方面与积极方面:①消极方面:不籍爱以图发生作用。②积极方面:并不意图促进别人的个别价值倾向,而是针对别人心灵的整个价值能力,使他所有的价值倾向发展。

⑤斯普朗格对于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关于教育爱本质问题的探讨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并促进了教育爱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Goldstein从实践层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她分析了关于教育爱的研究如此贫乏的原因。

人们认为,教育爱太明显了,以至于无需研究。

人们认为,教育爱太复杂了,以至于无法研究。

这有其历史渊源。早在20世纪初期,儿童教师渴望被人视为专家。虽然照顾与爱(caringandlove)非常好,但它们并不象科学知识那样令人印象深刻(impressive)。因此,爱的研究被忽视了。其次,她非常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她以爱的三角理论(thetriangulartheoryoflove)

二国内研究:

我国向来提倡尊师爱幼。但历史上对教育爱的研究可以说是匮乏的。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已经认识到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提出教育要因材施教,但都未能引起教育者对教育爱的重视。解放后,斯霞总结自身教育经验和体会对教育爱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她指出:热爱教育工作,必须热爱学生,这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当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从内心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⑦她同时认为教育爱体现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之中。斯霞对教育爱的探索主要还是停留在对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未能在理论上对教育爱进行深入地探讨,也未从实践上去加以研究。这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她提出的母爱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在当时却受到了批判。目前,教育爱正开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说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教育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一些人也在这方面做了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教育爱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台湾学者邓石岩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教育爱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他强调教育爱的重要性。他提出:爱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沃土在家庭和学校里,爱几乎是教育的全部教材。有了爱,环境再困苦,孩子还是会健全的成长;失去爱,即使是富裕的境遇,幼小的心灵仍不免枯萎。所以我说爱就是教育的力量⑧其次,他认为教育爱的本质是帮助儿童真正成为他自己。他提出:帮助学生依其根性发展成他自己,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教师的爱表现在慧眼识英雄上,看出每一个孩子的特质,予以启发、教导和训练......⑨再次,他认为教育爱是无条件的。他说:爱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能力。它的特质是给予,所以爱是没有条件的。当教师的心被条件化时,就很难施展有能力或有启发性的爱。⑩邓石岩主要是从活动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爱的内涵。他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爱的内涵

WiseMedia

总结: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爱思想主要研究的文献查阅,我们不难发现:首先,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深入和发展的。其次,人们对教育爱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再次,人们对教育爱的认识和研究具有局限性,即受限于他们对爱的认识程度。最后,在教育爱的研究方面,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缺乏系统的研究,而国外已领先我们很大一截。

研究方法:

访谈法:通过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她(他)们教育爱观念现状。2问卷调查法:自己设计问卷,对学前教育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出他(她)们的教育爱观念。3文献#from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来自学优网http://gkstk.com/end#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

进度安排:

年6月272015年9月:毕业论文选题;2、2015年9月2015年12月20: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3、2015年12月底2015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框架:

第一章:教育爱的涵义和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章: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幼儿教师对教育爱的缺失第三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教育爱观念现状分析第四章: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师德(尤其是教育爱)

参考文献:

[1]、[古罗马]昆体良著,任钟印选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阿布律迈尔主编,尹德新组译,杜文棠审校:《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一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第67页。

[3]、[德]乔治凯兴斯坦纳著,郑惠卿译:《凯兴斯坦纳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4]、EduardSpranger著,查岱山,余文堂译,孙志文主编:《人的条件》,(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2年版,第11页。

[5]、[台]王文俊:《人文主义与教育》,(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72年版,第335页。

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

xx年xx月xx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1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1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如2015年4月26日或2015-04-26。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2015]53号)执行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年2月2015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年3月2015年4月:论文修改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15年12月第1版。

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

WiseMedia

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2015年第6期第140页。

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15年第4期第38页。

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第54页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6期,第33页。

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2期,第39页。

何蓓《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2015年第1期第204页。

《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院(系)审查意见

院系(公章):

年月日

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WiseMedia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WiseMedia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优秀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第11篇

本文以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对当前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及策略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查

(一)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率

为完成此次论文,笔者特意从学校那里获取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情况,2015年总毕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为95.77%,在学校各专业就业排名第二。

(二)毕业生的职业目标定位

在笔者调研访谈中,有在“你今后想从事的职业”中,有大部分学生选择今后会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有少数学生想去外资企业工作,部分学生想去政府机关工作,个别学生倾向于去国企上班。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真正想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只有将近一半。

(三)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实际流向差异分析

在综合对比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发现尽管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生比例不高,但是在大学毕业后会从事幼儿教育的相关的工作依旧是占了较多的比重。从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从事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编制招考限制

就新疆地区而言,很多教育区都实行生源地限制,一些农村的学生根本无法在城市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同时,很多城市的民办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的时候,也会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这让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都会认为幼儿园教师也是一个青春职业。这是一个极为可怕且影响十分恶劣的导向。

(二)职业认识有偏差

大学阶段是形成职业认同感的关键阶段,专业教育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而当临近毕业的时候,学生将会有更为明确的职业认同感;学前教育职业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幼儿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均不高,使得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对幼儿教师职业并不认同。而且很多幼儿园更加倾向于聘任专业素养高且薪资要求“合理”的大专生,学前教育本科生在他们看来只是“好看但却不好用”。

(三)就业决策有困难

绝大多数的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因为: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就业前景好;学前教育专业相比其他的专业无论是招考技能,还是文化课成绩都相对较低。这两个原因也使得很多高中阶段成绩中等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学前教育。而当这些学生来到大学,他们会发现自己根本对这个专业不了解,甚至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接纳这个专业。当开始学习这个专业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想着以后能够自主创业当“园长”,或者为自己未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准备。随着毕业脚步的临近,存在他们心目中的美好幻想却被现实硬生生打碎了。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他们有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三、解决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观,一个社会成员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就是人们能够客观理性看待自己的就业目的和意义,决定着一个人在就业前针对就业环境所作出的就业抉择。据了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第二学期时会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四毕业时也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在其他时候并没有开设就业相关课程,应该将就业观点的培养贯穿四年大学生活。同时,结合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让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应用,并从实际实习中感受到幼儿教育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出校园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培养良好的就业情感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就有明确教师职业情感的核心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学前教育的忠诚和细心呵护幼儿是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假如一个幼儿教师将名利看得比自己的职业还要重要,做不到爱岗敬业,更谈不上对儿童的关爱,他也无法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那么他将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1]。因此,高校除了应当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当重视招收和接纳热爱学前教育的人才。

(三)提高职业技术能力

当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可度并不高,很多人甚至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即使没有文凭也能做的的岗位,只要是能够唱儿歌和画个小动物,跳舞也只需要伸伸胳膊和打腿即可。我们无法左右人们的这种想法,但是假如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有这种想法,那么就十分可怕。

(四)完善政策保障制度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如我们所熟知的“特岗”“三支一扶”等等,这些政策都是为了鼓励大学生发扬奉献精神,深入基层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就明确提出会给予长期工作在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教师支持,从工资、职务职称以及津贴补贴标准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此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成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这也意味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程度落实政策,并用政策保障毕业生未来的发展。

四、总结

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是新疆高等教育发展孕育而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应当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也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鹤.对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现状及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7:154-156。

第12篇

作者:段茹宏

河南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全省幼儿园教职工11.06万人,比上年增加2.1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2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专任教师中幼教专业毕业的5.69万人,占总数的79.02%。[2]整体上看,我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正在朝着师资数量增长迅速、结构相对合理的方向发展。(一)师资队伍迅速壮大我省的学前教育教职工从1978年的1万人增长到了2010年的11.06万人,增长了10倍;专任教师从1978年的0.4万人增长到了2010年的7.2万人,增长了17倍。我省1978年的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比例为40%,到2010年达到65%①,专任教师的比例稳步攀升。(二)学历水平明显提高我省的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本科学历的比例由2001年的3.5%提高到2010年的9.7%,专科学历的比例由2001年的43.6%提高到2010年的51.8%,高中学历的比例则由2001年的49.3%下降到2010年的35.0%,高中以下学历的比例由2001年的3.6%下降到2010年的3.3%(见表1)。从上述我省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的学历变化可以发现,本专科学历已经成为我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主体学历。生师比反映出每位教师教育的幼儿数量,合适的生师比是学前教育质量的保证。生师比从侧面反映出学前教育的质量,也是衡量学前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我省学前教育生师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8年的大约64∶1降到2010年的大约18∶1。

河南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看到我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省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正在阻碍着我省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并且成为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一)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首先,从绝对数量看,我省现有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2010年,我省在园幼儿196.67万人[2],《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2020年在园幼儿315万人的目标。按照原劳动人事部、原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之要求,全日制幼儿园的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6~1∶7,宿舍制幼儿园的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4~1∶5,按照最低标准,到2020年要实现在园幼儿315万人的目标,我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需要达到45万人。即使按照我省2010年幼儿园的生师比(18∶1),到2020年实现在园幼儿315万人的目标,也需要教职工17.5万人。现有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其次,我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尚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截至2010年底,全国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2976.67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130.53万人。[3]我省在园幼儿196.67万人,占全国的6.6%,按照全国的平均水平,我省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也应达到全国的6.6%,但实际只有81244人,占全国的6.2%,尚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二)师资队伍分布不均衡师资队伍是否能够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不能单纯看数量,还要看内在的结构。从师资队伍内在结构分析,我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不仅存在着与全国数量的差距,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均衡。不管是从学历结构,还是从职称结构来看,我省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都存在明显的城乡不均衡。以2010年为例,就学历水平而言,城市园长和专任教师的专科以上学历率达到72.4%,农村只有46.5%;城市园长和专任教师的高中学历率只有27.6%,农村却达到53.5%。就职称水平而言,城市园长和专任教师的小教高级以上职称比例达到15.2%,农村却只有5.0%;城市园长和专任教师中未评职称的有62.2%,农村的这一比例达到81.0%。(三)幼儿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升由于受科研能力水平的限制,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开发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过程中,科研意识不强是普遍现象。教师的科研能力可以从职称、、申请课题多个指标进行评价。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整体职称偏低,许多教师未评定职称。教师的职称虽然不是反映教师科研水平的唯一指标,但却是重要指标。从这方面考察,我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明显不尽如人意,从2001年到2010年,未评职称的比例竟从31.7%上升到67.0%。如果以发表的论文数量来考量,我省学前教育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很薄弱。在中国知网以“河南(单位)+学前教育(主题)”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57篇论文;以“河南(单位)+幼儿教育(主题)”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到156篇论文;以“河南(单位)+幼儿(题名)”进行检索,也只能检索到478篇论文。如果排除高等院校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教师的文章,从事学前教育的教职工的文章就所剩无几了。①虽然该种检索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反映河南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但是庞大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却只有屈指可数的论文,也足以反映出我省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的欠缺。从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立项数量和获奖数量来看,我省学前教育师资科研水平的滞后就更为明显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综合组)共立项541项②,其中幼儿园立项24项,占4.4%;201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综合组)共评奖1483项,其中幼儿园教师获奖83项,占5.6%。(四)优秀教师少且流失率高学历水平高低、是否受过正规训练、是否接受过正规的继续教育是幼儿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我国进行了学前教育师资大专学历培训及本科、专科培养,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制于专业训练、继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我省优秀学前教育教师仍然欠缺。2008年,郑州市计划在全市7000多名幼儿教师中选出754名,免费培训骨干教师,评选标准为:具有中专学历和5年以上工作经验,县级以上公开课上获过奖。对于广大幼儿教师来讲,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情。然而,结果却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由于“好老师”太少,35%的名额空缺。[4]难道是优秀教师的标准太高吗?考虑到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郑州市教育局在制定选拔标准时已经有意识地降低了选拔标准(与中小学骨干教师选拔相比),但结果仍然出乎他们的预料。优秀教师的稀缺,一方面影响了优秀教师对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导致幼儿园之间对优秀教师的争抢,导致优秀教师的不断流失。我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不但优秀教师少,而且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优秀教师流失更为严重。由于幼儿园的主体部分是民办幼儿园,因此相较于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大为下降,优秀教师跳槽现象严重。课题组从某知名幼儿园调查得知,该幼儿园招聘的幼儿教师经过培养,成为优秀教师后,留下来的不足五成,这还是一家不错的幼儿园,工资待遇还具有相当的诱惑力。至于其他幼儿园,优秀教师的流失率就更高了。这样就出现了民办幼儿园年年招聘教师,仍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情形。某媒体的记者引用幼儿园园长的话来形容优秀幼儿教师流失现象:“我们都是都市村庄的私立幼儿园,人员流动特别快,幼师毕业的小姑娘都是把幼儿园当做跳板,干不了两年就到更广阔的天地了,能够坚持5年的并不多。”[4](五)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性别社会化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严峻的课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已经严重影响到性别社会化问题。所谓性别社会化就是个人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通过各种文化中的性别行为模式的学习、模仿和认同后形成的。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性别社会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集体环境,对幼儿性别社会化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任。但2010年,我省幼儿园有教职工110616人,其中女职工98951人,占89.5%;专任教师有71984人,其中女教师70112人,占97.4%,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将会给幼儿的性别社会化带来不利影响,长期生活在女性教师进行教育的氛围中,这些幼儿在性别社会化方面会出现(已经出现)女性化倾向,不利于幼儿自然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协调发展。《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办好现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72%的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和97%的学前一年毛入学率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现有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之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第13篇

[关键词]德国;应用技术学院;幼儿园师资培养;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1/02-0083-04

一、德国以应用技术学院为主培养幼儿园师资的原因

德国的幼儿园师资传统上由专科学校培养,学习时间一般是3年(只有下萨克森州为2年),包括为期1年的专业实习教育。德国目前共有447所专科学校培养幼儿园师资,每年毕业人数为12000~15000人。学生毕业时获得“国家承认幼儿园教育者”证书。德国的幼儿园教育者不属于国家公务员系列,不能进入中小学任教,因为中小学的任课教师都要求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因此,严格说来,德国的幼儿园教育者不属于教师(Lehrer),而是教育者(Erzieher)或保育员(Kindergartner)。

直到2004年,德国才有一部分高校开始培养幼儿园师资。德国目前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65所高校中,40所属于应用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已占主体地位。这40所应用技术学院中,36所的毕业生获本科学位,4所获硕士学位。

出现以应用技术学院为主培养幼儿园师资这一新趋势的原因如下。

1 社会原因

脑科学研究发现,早期发展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儿童在早期获得健康发展,有利于其成年后与和衰老有关的精神疾病作斗争。根据脑科学研究的新结论,一些国家调整了早期教育政策,增加了对0~6岁儿童教育的投入。进入21世纪后,德国兴起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在学前教育阶段,德国各界更加强调认知目标。而德国的幼儿园师资学历水平一直偏低,幼儿园教育者的工作一直侧重于护理与游戏陪伴。可见,德国要想用学历水平较低的幼儿园师资来应对学前教育的新需要,显然不太可能。因此,提高幼儿园师资水平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2 欧洲高校改革

以往,德国实科中学的十年级毕业生经过在专科学校3年的社会教育学学习后即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者,而完全中学的十二年级毕业生在高校学习4年半后可获硕士学位,成为中小学教师。二者之间的学历差距很大。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行会议,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确定了到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的发展目标,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正式启动。德国的高校根据这一进程的要求设置了本科课程,为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创造了客观条件,避免了从专科直接到硕士的巨大跨越。

3 经济原因

专科学校、应用技术学院、普通本科学校培养幼儿园师资的时间都是3年,培养费用分别为9754欧元、10992欧元、12682欧元,获得的学位分别为专科、应用类本科、普通本科。专科与应用类本科的培养费用差别不大。所以说,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高校化(主要通过应用技术学院培养)需要增加的财政投入并不多,是政府能够承受的。

4 职业威信与职业忠诚

由于幼儿园师资的学历水平低,几乎没有晋升机会,导致这一职业对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男性缺乏吸引力。目前德国的幼儿园师资中只有2.5%是男性。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高校化可以提高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男性从业。研究显示,专科学校培养的幼儿园师资的职业忠诚度只有65%,应用技术学院、普通本科学校培养的幼儿园师资的入职率达到90%,忠诚度达到83%。可见,结合培养费用看,依靠应用技术学院培养幼儿园师资的收益最高。

5 提高幼儿园园长素质的要求

德国目前的45000名幼儿园园长中。只有5%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在重视学前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德国非常重视幼儿园园长的学历和素质提升。由于专科学校无法为园长提供相应的培养和培训,园长的培养与在职进修必须由本科院校来提供。现任幼儿园园长的学历要求主要是由专科提升到本科,而将来在幼儿园师资普遍达到本科学历后,幼儿园园长则需要有硕士学位。这也只能通过高校来解决。

6 应用技术学院与专科学校的历史渊源和相似性

在20世纪60年代的应用技术学院大发展浪潮中,德国大量的技师学校转为应用技术学院,70年代许多高级社会教育学校也转为应用技术学院。即使在今天,应用技术学院和专科学校的主要生源也都间接或直接来自实科中学。实科中学毕业生经过职业高中的提升学习可获得应用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类高校的入学资格。专科学校的生源同样来自实科中学,只不过无需高校入学资格,可以在实科中学毕业后直接入学。也有相当多的专科学校毕业生通过考试获得应用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类高校的入学资格,从而进入应用技术学院学习。许多应用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专科学校类似,只不过前者的培养层次更高,属于大学层次。鉴于历史渊源和类似的办学目标、课程内容,再加上前文分析的经济原因等,德国在高校层次培养幼儿园师资,自然选择了以应用技术学院为主。

二、应用技术学院幼儿园师资的培养措施

与专科学校相比,应用技术学院培养幼儿园师资更加注重专业化、学术化和科研化,具体体现在入学条件与教师配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置、实习时间、学生科研等方面。

1 入学条件与教师配置

进入应用技术学院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获得高校入学资格,即取得完全中学毕业文凭或通过职业高中学习取得等同于完全中学毕业文凭的资格。

应用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均为博士毕业后取得大学任教资格,承担研究任务,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师每周授课26课时,每25~30名学生配备一名教师。

2 课程目标

柏林艾利斯・索罗门应用技术学院2005年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作了如下描述。

(1)课程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内容广泛的、以科学性为基础的知识,以便作为学生日后在儿童教育和社会教育领域从事相关职业的素质基础。

(2)课程应使学生具备专业化地设计教育活动和支持儿童发展的能力。具体应该获得以下能力。

・跨学科的、以科学性为基础的关于来自不同阶层和文化背景的男孩、女孩社会化基本过程的知识。

・针对不同的儿童群体(考虑到阶层、性别、健康、民族、人种等因素)进行教育的方法。

-运用教育知识、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艺术才能、多媒体等帮助儿童适应周边世界的能力。

・辨别发育滞后和行为异常,了解不同教育方

法的作用和局限。

・与不同阶层和文化背景的教育责任人开展合作和互动的能力。

・自我反省的能力。

・对儿童教育机构进行组织计划和运营的能力。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这意味着应用技术学院培养的幼儿园师资不再仅仅是保育员,而是要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要保教并重。

3 课程内容设置

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通过对弗莱堡基督教应用技术学院(2006)、德雷斯登基督教应用技术学院(2006)、柏林艾利斯・索罗门应用技术学院(2008)的课程分析,大致可以把课程内容分为10个模块,总学分为180~210。

(1)语言与沟通(10~25学分):语言,与个别儿童、儿童群组的沟通,理解多元文化。

(2)教育理论(10~25学分):儿童的教养、教育与发展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脑科学、人类学),幼小衔接理论,国内和国际的教育制度比较。

(3)反思与专业化(10~16学分):自我反思与职业认同,专业化与个性,专业化行为的社会、政治和法律框架。

(4)教学论(35~45学分):对儿童教育过程的观察、理解与记录,游戏理论与游戏教育学,全纳教育学,冲突协调与暴力预防等。

(5)艺术与创造性(6~25学分):美学教育,运动、艺术、音乐与游戏,媒体教育学。

(6)世界与自然(0-20学分):语言与文学,逻辑,自然科学,数学等。

(7)健康与运动(0~15学分):健康、疾病与障碍,运动促进。

(8)管理与组织(15~20学分):法律基础,专业化的领导、方案制定与财务保障,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与监管等。

(9)实习阶段与实习准备(25~52学分):实习研究,理论学习中的职业实习等。

(10)本科论文/学术论文(20~42学分):实习研究报告,评估与质量监督,本科论文,学业综合。

需要说明的是,与专科学校相比,应用技术学院虽然增加了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相关内容,但这些内容尚未受到较多重视。这与德国长期以来在学前教育领域重游戏、轻学习,重社会、轻自然的传统有关。鉴于德国幼儿园里有大量移民儿童的现状,多元文化教育受到了普遍重视,语言与沟通能力成为毕业生今后应对移民背景儿童的不可或缺的职业素质。另外,以培养幼儿园园长为主的应用技术学院在管理与组织模块上的学分会多一些。

4 实习时间

专科学校的实习时间很长,一般为40周。而在应用技术学院,由于增加了理论学习的比重,实习时间缩减为22~31周。实习时间分配在各个学期。第一、二年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为主,每次实习都有不同的重点。第三年的实习则要参与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活动,确定某一主题并进行深入观察、记录和反思,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学生需要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实习指导教师都接受过专门培训。除了专门设置的实习时间外,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大量使用实践研究成果。

5 学生科研

一般而言,专科学校毕业生科研能力有限,因此对专科生的毕业论文不作科研要求。专科生的毕业论文篇幅约为20页,需要143个课时。而应用技术学院的学生需要接受450个课时的相关教育,再加上300个课时的撰写时间,论文内容为持续2个学期的教学研究项目。这就要求学生要依据教育理论对研究专题进行实践研究。评分时主要依据论文的理论基础、专业意识、理论反思、个体反思、专业态度、创新性/特色等评分。

可见,应用技术学院由于招收的学生水平更高,学生在3年的学习中还要参加教学研究项目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同时还增加了对基础学科,如数学、自然科学等的学习,因此,应用技术学院培养的幼儿园师资可以较好地满足社会对幼儿园师资的专业化要求。

三、德国幼儿园师资培养的发展前景

第14篇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未来十年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养,以学前教育为突破口达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目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多途径加强幼师队伍的建设。学前教育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再次重申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并提出要切实办好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应该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并能做到终身学习。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幼师队伍的重任,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能培养出适合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幼儿教师是对高校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当前高等学校学前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偏重理论

当前传统的高校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设置了各种的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等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为主,除了毕业前的四周教育实习很少有参与和接触到学前教育教学一线的机会,学生在理论方面往往是纸上谈兵,说起来都能头头是道,真正到了教学一线,面临众多复杂的情况和真实的教学环境,往往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学生显现出高分低能入职后面临适应学前教师角色困难的尴尬境地,主要原因是在校学习时重理论轻实践。

1.2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中教育元素挖掘不充分

高校学前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感受和知识的技能迁移,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和文艺、舞蹈等艺术功底,忽视了艺术技巧和技能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出现了众多现实的教育情景就是,学生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却不能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和学前儿童特点设计出符合教学情景的美术作品和课程;还有多数学生具有扎实的舞蹈功底,却不能很好地组织好像样的幼儿舞蹈课堂和儿童演出作品。

1.3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实习趋于形式化

高校教育实习和见习往往安排在学生快要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实习时间相对都很短,或者学校跟实习学校合作很少,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个别实习领队老师缺乏组织经验,有的实习学校怕实习教师影响学校教学成绩,很少给实习生实践教学的机会。在临近毕业时安排教育实习,学生往往还要面临完成毕业论文和就业求职应聘等多重压力,既要实习还要查找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应对毕业论文答辩,还要四处求职参加各种应聘会,让学生显得力不从心对教育实习也难免有应付的成分,从而影响了教育实习质量。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2.1切实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学生实践教学环境

建设和完善高校内的学前教育实训教室和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和相关的教学配套设施。首先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组成元素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结合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学实际需求,制定相关的技能培养目标,在开设艺术理课程教室的基础上增加与幼儿看护技能实训室、教育活动模拟实训室等形成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践有机结合,功能优势互补的完备教学环境,为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2.2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学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坚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教学技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合理整合教育理论专业课程,充实学生的幼教科研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内涵的实用性教育人才。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准,改变单一化的教学课程,拓展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及实用技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结合课堂和课外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诉求,促进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发展。

2.3改进教育实习缩短教师角色适应时间

教师角色适差缺乏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孩子活动的能力应往往是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难题,更快的角色适应为毕业学生尽快就业和融入教学提供了优势。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实习安排上下功夫,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深入教学一线和参与到实际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和让幼儿园长及一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高校要有自己的附属幼儿园或者教育实习基地,让学生作为助手在经常参与到幼儿教学一线的各个教学环节,在幼儿园组织大型活动(如元旦活动、六一儿童节活动、竞赛、表演等)组织学生观摩或作者为助手协助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越多获得实践经验越多,对缩短角色时应有很大帮助。

3高校学前教育完善培养模式教学建议

3.1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幼儿园实际需求培养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教学往往根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然后就一直沿用下去,很难做重大改革和变化。对一线幼儿园的教学动态和学前教育用人方向很少去做调查,高校学前教育教学和幼儿园教学改革和培养机制明显滞后,学生毕业后还要经过岗前培训和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要多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及时了解和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掌握好国内外学前教育的风向标,积极参与幼儿教学改革,根据幼儿园的需求来及时调整、更新和改革高校的教学内容。

3.2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方向不仅仅是幼儿园。更多的幼儿特长培训机构、亲子乐园、母婴生活馆、学前教育商业培训、大众媒体幼儿专栏、幼儿出版机构等都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专门为幼儿园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变被动培养为根据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改进培养方案,为学前教育培养方式开拓了新的方向。就要求在专业课设置和选修课内容增加相应技能的内容,或者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开设相关课程。

3.3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学生需求来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同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和培养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考取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获得更多更好的理论学习机会。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毕业后就直接就业;有的希望从事对科学、语言、健康等对艺术要求低的教学工作;有的愿意到幼儿园从事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专门教学工作。就要求在学习完基础课程后进行分班制教学根据学生毕业的需要分班管理,或者设立选修课制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毕业后的需求进行选修,修满学分即可毕业,满足了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4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见习和实习,而是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的对学生专业态度的养成、专业情感的培育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塑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不逃避和不回避的客观面对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学前教育一线对不同能力教育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环境,以及不断提升我们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做到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建立多元的高校学前教育培养模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特色,强调个性,分层培养,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具有强盛生命力的创新型学前教育人才。

作者:董爱霞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梁艳.学前教育专业的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初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04):73~76.

[2]刘海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110~112.

[3]丁敏.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05~108.

第1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本科 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44-01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同时,也从数量上的需要上升到了质量的竞争。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本科学历已经成为从事幼教行业的敲门砖,更是幼教机构招聘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条件好的幼教机构都只招聘具备本科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且,还要求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也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的技能。

1 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科研能力现状

从我国目前幼儿园的科研能力现状看来,大部分从事在教育前线的幼儿教师,不具备或者是缺乏科研能力。据调研显示,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培养科研能根本就没有必要,少数教师支持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另外,我国教育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均衡现象,对学前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也只限经济发达的地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幼儿园,很多都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而基本硬件设施不到位的幼儿园,搞科研也是不现实的,也是一种奢求。从小的方面看来,也就是从学前教育专业本身来看,科研能力也是不足的。很多的高校并没有着重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是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其他技能的培养。只有少数高校比较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成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在课程设置上,也充分体现出对专业技能的培训。

2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 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和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需要

现在,很多的幼儿园教学方法有很大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采用一刀切、统一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容易捆绑住幼儿的手脚,限制幼儿潜能的开发,也最容易错过幼儿发展的黄金时期,使幼儿不能全面发展。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一方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会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种自身优势,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挖掘幼儿的各种潜在能力、磨练幼儿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此期间,既要保证幼儿个性的培养,又要注重全面发展,不但要有准确的判断力,也要有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把握幼儿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些在客观上都会有助于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2 社会发展和幼儿优化成长的需要

经济发展使社会全面进步,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改善,迫切想要接受到高等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高考,而是过渡到关注人生的起点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的心声。在这种心理需求下,人们开始把目光放在幼儿教育,不仅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力求使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全面优化的成长。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专业技能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一切就会变有可能了。如果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一定的科研能力,并通过自身不断的探索来研究来发现幼儿成长的规律,并且,能够根据个体差异,研究出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科研能力,是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强有力保障。

2.3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

时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就是其中一项要求,也是教师立足社会的内在需求。所谓教师专业化,就是指教师个体不断发展,是教师更新知识,加强专业技能的历程。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正确审视自己的优缺点,并不断完善,进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而科研能力则是教师进行专业化发展所必备的一种能力。从学前教育本科生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看,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必须借助科研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融入主流社会。

3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3.1 设置相关的科研课程

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掌握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科研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是一项重要且长久的任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第一步应该是掌握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科研方法,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作为学校的教学目标之一。并列入教学计划。另外,开设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相关课程,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本科阶段的科研能力,为以后自主科研奠定扎实的基础。

3.2 打造科研环境,树立科研意识

基本的科研知识和科研方法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实践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树立学生的科研意识。另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幼儿,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并做及时记录,收集材料,从科研的角度解决问题。同时,研究幼儿研究的问题不宜过大、过深,尽量研究具体的问题,没必要有很深的理论,而是更加注重在实践中解决实际的问题。这种科研能力的培养还需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对问题反思能力的培养。

3.3 全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学校要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另一方面,在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研究时,还要在布置的课后作业中体现出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在实习中深化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专业内容,在实践中多练习自由选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最后利用毕业论文对科研学习做一次全面的总结,便于学生查缺补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