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校园安全调查报告范文

校园安全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校园安全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校园安全调查报告

第1篇

可怕的仿真枪

——报告之一

仿真枪,国家已经禁止销售了,但是,总有一些小贩为了赚钱,卖同学们爱玩儿的仿真枪,同学们很贪玩,被那些诱人的仿真枪诱惑,拿到学校里,与同学们一起玩耍。但那些同学万万没有想到那些诱人的仿真枪的危害吧!

可怕的仿真枪是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如果打到别人的身上、眼睛上、耳朵里,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仿真枪正像一个可怕的恶魔,对同学们那一个个幼小的生命造成危害。虽然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学生玩仿真枪,但是,同学们不听命令,还继续买呢!同学们,要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啊!

游戏“骑马打仗”

——报告之二

“骑马打仗”就是一个同学背另一个同学组成一组,几组在一起相互踢闹。这种游戏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同学之间踢伤了怎么办?上面的同学压倒了下面的同学怎么办……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总会有同学玩,尽管老师们严禁玩这种游戏。

“滑”楼梯

——报告之三

第2篇

前一段时间,我对校园安全进行了调查,发现学校在以下方面做得很好。

一、安全知识的普及

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会给我们讲解安全知识,比如防火、防电、饮食安全等方面。有时还会让我们收看安全教育短片,之后在班中进行讨论。老师们也会收集安全小知识,只要有时间,就会向我们传达。我们会制作安全知识小报,这些小报都是同学们自己平时积累的成果。制作小报的时候我们不用再查找资料,因为我们已经胸有成竹。

二、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校每个楼梯上面都标有上下楼靠右行的标志。同学们也会自觉遵守规则。每节课间楼道里还有护导员进行检查和监督,防止某些同学忘记规则,追跑打闹做游戏,以消除安全隐患。年级会上老师还会对课间情况加以总结,加深我们的安全意识。

三、饮食安全的保障

学校里面的饮水机的外壳是隔热的材料制成的,这样即使有同学不小心碰到它,也不必担心。而且每次从里面流出的水都是适合饮用的温度。即使你口渴,心急,也不会被烫伤。

学校的营养餐选用的是北京市指定的配餐公司,校长每天和我们一起食用营养餐,监督饭菜质量,保证食品安全。

另外,学校从不让学生爬上窗户擦玻璃。这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但是通过调查,我发现学校里面也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需要改进。比如:学校的清洁工人有时在下课前几分钟擦地,下课时地面没有干,会造成同学滑倒。还比如:在下雪的时候,操场上会结冰,学校应该在湿滑的地方放置警示标,提醒同学们不要在冰上游戏。再比如:教室里的吊扇,应该经常维护,以防螺丝松动,掉下来砸到人。

此外建议学校经常组织突发事件的演习,加强逃生训练。

第3篇

关键词:校园安全 保卫工作 调研

2014年3月19日,云南一幼儿园32名学生食物中毒。其中2人抢救无效死亡。昆明学校发生踩踏事故,6名小学生遇难,26人受伤。山西平遥6名儿童放学后结伴滑冰玩耍时,不慎落水溺亡。面对诸多安全事件在校园中的频频发生,笔者对我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全状况调研。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

不怕千日无患,就怕一日不防。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希望通过这次调研,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改正不足,把校园安全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调研方式

我们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和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调研,设置了“你认为学校食堂如何,有什么要求”“你认为在学校有安全感吗”等问题。请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男女生各20人进行了座谈,各50人进行了试卷调查。从学生的角度,我们对校园安全工作有了更具体,直接,客观的了解。

二、调研结果

我校是住宿制学校。实行上课期间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外来人员登记制度。每周学生上下学期间由校级领导、教师、校园保安等组成保卫力量,共同维护学生安全;在校园内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学校的监控设备与旅顺口区110实现实时联网,按规定配备安全防范器械装备,提高了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为了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了逃生避险、防空、防火、防震演练和安全知识教育活动。注重安全教育的常态化,做到了每天晨会上讲安全,每个月有主题班会。充分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密切家校配合。聘请了警务人员做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

总之,在调研工作中我们看到了管理上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校园门口安保制度落实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校园还存在保安未核实清楚外来人员身份的情况下,先打开校门让其进入的现象;以至于有个别商贩进入到教学楼向教师兜售新疆大枣及各种洗涤用品,安保人员有时有饮酒现象等。

2.校园内饮食安全

学生反应的主要问题是饮食比较单一,品种太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还有部分不法商贩通过个别学生私定未经卫生检验检疫部门批准的盒饭,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3.校园运动场的使用和管理

校园操场在晚上有附近的个别居民未经学校允许私自进入校园进行健身活动。由于此现象长期存在,保安对此也熟视无睹。

4.校园周边交通秩序

校园的大门在小区内,学生上下学时段家长接送车辆无序停放,导致道路拥堵;路窄车多,人车混杂,交通堵塞,喇叭乱鸣,群众意见较大。尤其是校园西大门面临交通主干道,而又没有交通信号灯,是我校目前存在的最大交通隐患。

5.学生接送车辆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我区还没有高中学校的校车,部分家长雇用没有正规客运资质的个体车辆接送学生。这种现象学校也曾强调过,但还是屡禁不止。

6.公安、交警和监控设施问题

负责校园周边安全工作的公安派出所、交警中队、警力不足,不能按要求做到定时定点对我校周边派出有效警力。监控、报警、消防设施和应急处置器械数量配备不足存在校园监控盲区,导致班级和寝室有学生财务丢失现象。

7.教学楼内的安全问题

教学楼内卫生间不够,尤其是女卫生间问题严重,造成下课争抢卫生间的现象或上课不能按时进教室,上课时间去卫生间,影响教学的情况。楼道的扶手坚固程度不够,容易出项危险。

三、调研结果的对策和建议

1.继续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

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常规安全工作,不断创新安全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成效。

2.继续加大学校安全监管和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水平

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深入进行排查整治,加大投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宣传工作,实现学校与家庭、社会安全工作良性互动、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强化安全知识教育。

3.对调研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具体落实解决

一是加强校园食堂安全管理。增加食品多样性,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学生的监督机制。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会同班主任,安保人员一起杜绝订购不卫生盒饭行为,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校园运动场地及安全安全管理,加强学校保安及相关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管理机制。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及人员联系和同意,任何人不得进入校园,确保校园安全。

三是完善交通设施,科学组织交通。要及时协调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尽快按规定设置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并抓好落实。合理安排学生接送车辆的停放;在学生上学、放学容易造成人车拥堵的路段,加派学校领导会同安保人员进行疏导,效缓解交通压力,消除交通隐患。

四是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辆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联合家长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共同教育学生不雇佣私家违法交通运输车辆,不追赶公共汽车,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是继续深入加强警民共建活动。加强和法制副校长的沟通与协调,争取做到五分钟内报警必到。落实维护校园安全必要的技术装备配备和定期更新,保障已安装的监控设备正常使用,不留安全死角和盲区,避免财物丢失。

六是继续加强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上下楼梯不快跑、不拥挤,两个楼梯分班通行,上下各走一边,集会后分班依次进教室。课间安排领导值班监督检查,正确疏导,避免发生踩踏事故的发生。会同上级领导申报建设资金,加固楼道扶手,增设女生卫生间,最大限度满足需求。

四、结论

1.学校必须将校园安全放在教育的首位,做到心中记安全,脑中装安全,口中讲安全,行动保安全。把保护好学生的安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2.我们必须重视校园安全问题。出现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否则必然会造成更多的财产和人员损失,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第4篇

关键词:乡土地理;实践;教学设计

乡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乡土地理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强调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突出体现开放的新课程观念,突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突出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此背景下,乡土地理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的实践活动就很值得思考与探索。

一、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意义

虽然乡土地理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直接源于学生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许是学生熟识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已经完全感知和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实践活动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当前地理新课程改革强调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探究地理问题,注重基于乡土实际的实践活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乡土地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乡土知识,更承载着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的职责。而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正是实现新时期地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瑞典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指出:在地理教育时要引导学生由近及远,从直接观察周围的地形到形成复杂的表象。学校是学生最熟悉、了解最直接、感知最深刻的地理环境之一,乡土地理实践教学选择引领学生从认识校园生态环境开始认识家乡、国家和世界,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学校这一“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更利于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等地理实践活动。

二、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校园生态环境调查”为例

1.“校园生态环境调查”的内容设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园作为一个微缩的地理环境,其所包含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可谓非常丰富,在进行调查研究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选择对校园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学生比较感兴趣且易于操作的探究方向,作为地理实践教学所要调查的内容,是有效开展“校园生态环境调查”的关键。

基于以上思考,“校园生态环境调查”主要设计以下内容:

(1)校园植被调查:学生实地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现状、分布及植被覆盖情况,实地测量校园绿化面积,绘制图表并提出校园绿化、美化建议。

(2)校园温度湿度调查:学生选择多个测点,使用阿斯曼温湿度计在同一时间分别测量各点的温度及湿度,比较不同地点的温湿度值,绘制图表、分析原因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3)校园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学生实地观察,总结归纳用地类型种类;实地测量各类用地的面积,利用实测数据绘制校园平面图,并在图上标注图例、比例尺和方向。

(4)校园噪声调查:学生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楼、操场、绿地、临街、临近主干道等测量点,多次测量和比较不同地点的噪声值,分析原因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5)校园垃圾污染调查:学生多时段对校园内垃圾进行观察、拍照,调查垃圾箱的数量及污染源分布,分析垃圾产生原因、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整改建议。

(6)校园安全隐患调查:学生多时段对对校园全方位观察、走访、拍照,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形成原因,并结合问卷调查提出消除隐患的可行性报告。

2.“校园生态环境调查”的流程设计

(1)准备阶段——商定调查内容,指导学生明确课题研究的任务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态环境,从中发现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确定调查内容,商定研究过程,拟定活动方案。

根据方案,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目的,培训相关仪器的使用,做好人员分工与物品准备。

(2)实施阶段——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调查;教师全程调控,给予指导。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动手去做,去经历和体验。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调控,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的困惑,进行知识讲解及方法介绍。

这一阶段,各组分别实地调查、测量、绘制图表,并反复检查测量内容,认真核对测量数据,按照分工完成各项调查任务。

(3)交流分享——撰写调查报告(科技小论文)及成果展示。

学生对测量数据分类、归纳、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提出合理建议,形成科技小论文及课题调查报告,并制作展板(PPT)展出。

乡土地理,既为学生熟知,又为学生喜欢。笔者通过让学生对校园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改变了学生地理学习的方式,使抽象的地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是对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关注人本,确立安全意识是校园安全的前提与保障。校园安全以人为本,注重校园安全的制度化,以制度促安全习惯的养成,把以人为本抓安全的理念施诸于学校生活的每一时段,贯穿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1. 细化学校的校规校纪,学生不能早到校,放学时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一前一后组织学生站好排,有序回家。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或有事,不能及时接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要马上与家长电话联系,一定要把每个孩子安全地交送到家长手中。

2. 窗台是危险区域,不要让孩子靠近,以免发生坠楼事件。上下楼梯时要轻声慢步,一步一个台阶,不要滑行,更不要推搡打闹,避免踩踏事件。

3. 注意上下学的安全教育。通过班队会、晨会、班级的墙报等舆论阵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认识红绿灯和斑马线,并告知学生12岁以下不许骑自行车,过马路注意力要集中,不能玩耍。

4. 定期给全体教师开展安全知识讲座,通过看视频、新闻等,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及时把讲座中学到的安全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把校园安全当成头等大事来抓。

5. 定期开展安全消防演练,让学生学会在火灾、地震中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1. 学校门卫设立安全保障制度,来访人登记制度。家长等非本校职工或学生一律不准入校。家长有事要到校的,请与班主任老师电话沟通后,方可入内。

2. 住宿生接送登记制度,接送住宿生时家长必须到舍务办公室签字,保证孩子的安全。

3. 中午看护的学生和住宿生有食物过敏的,请班主任老师及时统计好,上报舍务老师,避免孩子因食物过敏造成伤害。

4. 对于生病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孩子及时就医,并对生病的学生进行跟踪回访,如果是传染病,与家长沟通好,在隔离治疗期满后方可入学。

5.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排查,包括各个教研室、教室的安全,学生是否带管制刀具和棍棒等不安全因素,并写出调查报告,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1. 与学校所在辖区的派出所取得联系,共同搞好学校的治安工作。

2. 与交通部门取得联系,在上学、放学时间段派交警维持交通秩序,确保学生安全。

3. 对学校的警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1. 要定期组织“安全”专题宣传栏、广播、墙报,让学生投稿、编撰,在活动中培育他们的安全意识。

2. 通过开讲座、播专题影片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传授各种自救措施,如火中自救、触电救护、饮食中毒抢救,特别是遇到犯罪行为如何处理以及消防知识等,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3. 推行“安全教育周”,举办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活动;举行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以及安全主题的作文竞赛;组织教师为校园安全工作进言献策,并对有价值、有创意建议予以奖励;组织学生为校园安全拟警示语。

五、家校联合,确保学生安全

1. 学校定期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安全防护知识,让家长配合学校搞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孩子自救自护能力。

第6篇

校园欺凌的事发地虽然多在学校,但诱因可能在校外,在家庭和社会。所以,惩治、防范校园欺凌,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多方联动,共同发力,绝非学校一方之责任。

通过调查显示,出现欺凌事件很大程度上在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而家庭教育的问题则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父爱和母爱的缺失(一般来说,孤儿、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在品德塑造和人格形成方面比较容易出轨);二是家庭教育的错误(不明智的父爱和母爱会使儿童畸形发展)。

家庭教育缺失的解决途径可以说有时已经超出了家庭所能给予的范围,因为对孤儿、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来说,不是家庭不想给予爱,而是给予不了。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政府在这方面多想办法,尽量给孩子提供家庭般的温暖,保证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养料:如,解决随迁子女的就读问题;用制度保障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必须随子女共同生活等。这其实更加凸显了多方联动,共同发力的重要性。

改变家庭教育的不明智问题更是需要智慧,这就需要“家长教育学”,需要教育专家、学校、社会和政府在这方面多做努力,多进行家长培训,把科学的家教艺术传授给广大家长,并使之得到普及。

远离欺凌,还需要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往往都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这种作用不容忽视。很多欺凌者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心理发生了扭曲,人格发生了错位,从而做出了一些令人难以想象、难以接受的不良行为,甚至欺凌行为。

所以,要实现“环境育人”,发挥社会环境在孩子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净化社会环境(包括网络环境),努力营造良好、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而这实际上又是需要通过一定社会文化的宣传、教化才能实现的。

第7篇

[关键词]美国;校园暴力;现状;原因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之一,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甚至会超过在家的时间。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活动与交流的场所,因此保障校园安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关键一环。然而,近几年世界各国的校园暴力事件不断涌现,暴力事件发生率越来越高,暴力形式越来越恶劣,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威胁。最早校园暴力研究起源于美国,且美国的情况也相对严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将从美国校园暴力的现状特点和产生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对美国校园暴力现象进行初步探究。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及特点

(一)校园暴力的定义

校园暴力又称为学校暴力。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也有研究对校园暴力的定义和划定范围略有不同。但综合来看,校园暴力就是发生在校园中、校园附近或上学、放学路上的,加害人蓄意对学校教师或学生的人身、财产进行伤害或威胁的行为。

(二)校园暴力的类型

美国校园暴力表现出类别的多样性,通过对已有案例的整理,可以将其划分成以下几类。

1.欺侮

欺侮(Bullying)是指强势个体对弱势个体持续施行的故意的攻击,欺侮者和受欺侮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力量的不均衡。欺侮行为并不是偶发的,而是长期持续地一直存在[1],包括直接身体欺侮、言语欺辱或社会拒斥。男孩主要是以身体欺侮居多,女孩则是以言语或社会拒斥居多。

欺侮不仅仅是校园暴力的一种类型,而且可能是更严重校园暴力的前奏。2003年4月,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权发展学会(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的研究指出,欺负或受欺负的儿童携带枪支进入校园、打架斗殴和受到伤害比没有此类经历的儿童比率要高得多。[2]美国国家威胁评估中心(the National Threat Assessment Center,简称NTA)对2000年37例校园枪击案件的调查显示,2/3以上案例中的青少年说自己对同学和老师开枪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同学的欺侮。[3]

2.枪击

枪击是校园暴力中最为严重的暴力行为,虽然发生的次数不多,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危害。根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校园死亡枪击案上世纪90年生了9起;2000年以来就已经有9起,其中仅2006年就发生了3起。更严重的是一连串的恶性连锁反应:在哥伦拜恩中学校园枪击事件发生后的两年内,一名被杀死的学生的母亲因为不能忍受丧女之痛自杀;一名目睹屠杀的学生也因受不了刺激而自杀。

校园枪击案的特征较为明显。相比于其他几类校园暴力的随机性,校园枪击均做好了充分准备,包覆性更大,且一般有明确的报复目标,在相对严密的计划下实施起来也就有高效性。

3.性骚扰

校园性骚扰是一种后果很严重、处理起来很复杂的校园暴力行为,它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伤害,而且对整个校园产生消极的影响。1993 年,美国高校妇女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简称 AAUW)的研究结果表明:80%以上的男生和 70%以上的女生曾遭遇过性骚扰,并且有 1/4 以上的学生“经常”经历性骚扰。[4]性骚扰包括非身体的性语言、性玩笑、性手势,针对身体的触摸、推操、搂抱等等。女生被骚扰的情况比男生严重得多。

4.网络暴力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暴力也浮出水面。网络暴力行为是指“通过交互式的数字技术或移动电话,偷取或篡改受害者的信息,散布谣言,以受害者的名义发表言论等,给受害者带来一定的物质损失或精神伤害的行为,可称之为通过网络的暴力行为。”[5]由于网络暴力的加害者不用直接面对受害者,也看不到受害者的反应,可能会刺激加害者更肆无忌惮地进行暴力行为,造成的伤害也可能更严重。

(三)校园暴力走向

根据美国学校安全中心2005年关于学校暴力死亡人数的年度统计报告,“从1992年到2005年,12~18岁的学生受到暴力侵害的比例从1992年的4.8%下降到2005年的2.8%;1993年到2005年,在校内外打架斗殴的学生百分比从42%下降到33%;同一时期内,9一12年级的学生在校内持枪、持刀和棍棒的比例从12%下降到6%。”[6]从以上数据来看,美国校园暴力问题有一定的缓解,校园安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从近期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来看,作案比率的下降并不代表问题的减少,美国校园暴力问题表现出了以下几个走向。

1.校园分布不平衡

2000年美国学校犯罪与安全研究(SSOCS)发现,1999年-2000年,大多数学校只发生过一起暴力事件,而一小部分学校集中着大量的暴力事件。其中7%的学校(5,400所)犯有50%(735,000起)的暴力事件,18%的学校(14,500所)犯有75% (1,090,000起)的暴力。在城乡分配上,暴力事件集中在城市学校,而城市郊区学校较少。

2.加害者与受害者年龄越来越小

1994年美国司法公布了一个报告,在1988―1992年间,针对12~17岁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上升了近24%[7]早期儿童性情变得更加狂暴,他们在还未进入青少年时就实施了更多的暴力犯罪。校园暴力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3.情节更加严重,涉枪案增多,单次死亡人数增加

90年代校园枪杀案只占所有青少年枪杀案的1%,但是涉及多位受害者的校园枪杀案由平均每年一件增加到每年5件,单次事件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而到200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中表示,与学校校园有关的凶杀案件共有109起,造成学生死亡的人数为116人,其中以枪杀死亡的比例最高,达到65%。因此,虽然犯罪率有明显降低,但造成的伤亡并没有显著下降。

二、校园暴力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原因十分复杂,校园暴力是整个社会环境的产物,其产生不单是学校系统内部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交织作用而导致的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学生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因素使得美国校园暴力现状十分堪忧。

(一)学生个人因素

1.个性心理

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受到激素等影响,这个时期,青少年很容易情绪波动,并产生叛逆心理。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2001年初公布的一项报告说,美国10%的儿童存在精神健康问题,每10名儿童和青春期少年中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严重程度足以构成伤害,而能够接受所需治疗的人数估计不超过五分之一。

虽然相关研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通常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身体上的攻击行为,而且由于家庭环境对性格的影响,来自下层阶级的孩子比来自中产阶级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8]

2.成瘾问题

美国青少年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发生率近些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底由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11%的八年级学生、24%的十年级学生、32%的十二年级学生在过去一年中吸过大麻。吸食过的青少年不仅会出现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往往也会出现严重人格障碍,为了能长期吸食,他们可能去偷盗、抢劫,做各种违法犯罪的暴行,由此形成的错误道德认识及暴力观念极易诱发校园暴力。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的变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婚率激增,能将婚姻维持在十年以上的夫妇由 20 世纪 50 年代的90%下降到 20 世纪 90 年代的50%。[9]而且同居、未婚生育和同性恋人数剧增。美国统计局的2005年“美国社会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的美国社会中,有50.2%的家庭为非传统家庭,其中近50%为单亲家庭。

非传统家庭出身的子女得到的父母关爱相比于双亲家庭要少得多,使子女易产生人际关系紧张,孤独,自卑,厌世甚至等情绪。美国健康和公共服务部《1992年美国儿童的健康》的研究表明,家庭破裂和缺乏父母的监督和关爱是导致青少年行为包括暴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家庭暴力

家庭内部存在暴力倾向,父母染有恶习,动辄拳脚相加,或有违法犯罪行为,子女会因此对暴力行为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手段,耳濡目染便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Flalmery和Wiiliams的研究表明,受过虐待或忽视的儿童在成人期以前要比没有受过虐待或忽视的儿童超出38%的可能性因为暴力犯罪行为而被捕。

美国的家庭暴力一直是婚姻、家庭社会的顽症,而且其严重程度也在逐年加深,这边对校园暴力起了火上浇油的影响。

3.家庭教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承担主要教育任务一方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养成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研究发现,校园暴力实施者的父母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有一定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过度严厉型,体罚或其它激烈行为会加重孩子的攻击性,形成“暴力引发暴力”。二是溺爱型,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无限宽容,孩子的不良行为无法得到纠正。三是忽视型,孩子缺少父母的关心,越来越有反叛性和攻击性。

(三)学校因素

1.自由教育观念

美国中小学教育是典型的自由教育,这种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但自由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不好把握程度,一旦过了头,自由教育就会变成“放任自由的教育”。学生的纪律问题、生活情绪问题是归学校的专职辅导教师负责,但辅导老师精力有限,不能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学生出现的行为问题。久而久之,不守规矩的学生就会形成一种不良行为的习惯,那么,出现各种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就很自然了。[10]

2.道德教育不足

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沦丧,学校又忽视对青少年的心理和伦理道德教育,青少年的伦理道德价值淡薄,对人的生命的漠视使校园暴力的强度、残忍性和随意性不断加剧。例如,一项对城市高中学生的调查显示, 20%的学生认为将偷他们东西的人枪杀没有错。[11]

导致美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的是专职的辅导员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第二,美国公立学校的道德教育课的内容很容易成为各个政党相互争夺的地方,许多中小学校基本不开设道德教育课,即使开设也是形同虚设。

3.学校缺乏处理暴力的资源和技能

学校针对校园暴力的防范措施是制止和减少校园暴力的重要条件, 然而大多学校本没有有效防止暴力行为的项目和计划。1992和1997年在俄亥俄州做的对1251名学校管理者、教师和评议员的调查发现,50%中学教师和57%的小学教师不知道其学校是否有应急计划,24%的中学教师和27%的小学教师不愿为预防项目工作甚至参加培训。[12]学校防范及干预的不足使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校园暴力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

(四)社会因素

1.暴力文化泛滥

美国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指出,化解当前校园暴力危机最有力的因素应是新闻娱乐业而不是更严厉的枪支管理法。一个美国青少年18 岁之前在各种传媒上能看到 4 万起谋杀案和 20 万起其他暴力行为。美国全国反电视暴力联盟(National Anti-TV Violence Union)曾对美国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内容做过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全国无线、有线电视节目中,有 37%含有暴力;家庭影院有线台的节目中,86%含有暴力;美国电视网台的节目中有 85%含有暴力。”[13]铺天盖地的媒体暴力内容,很容易对心理尚不成熟的青少年产生恶劣影响,造成儿童对暴力的崇拜,导致不计后果的模仿。2001年2月5日,堪萨斯州霍伊特警方查获的三名预备攻击自己学校的学生,他们承认是1999年科隆比纳高级中学枪击事件的两名的崇拜者。他们计划攻击学校纯粹是为了模仿那两名的行为。

2.枪支管理

美国把个人自由放在无可替代的位置,持枪也被认定为自由权的重要一部分。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美国民间枪支大概有2.35亿,然而据统计,1972 年以来,美国平均每天有 80 多人因枪杀案毙命,其中约有 12 名是儿童。

拥有枪支本身无可厚非,真正关键的是对枪支的管理。研究估计,0. 5%到 9%的学生在任何特定时间内可能携带有枪支。虽然美国对购枪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但近半数高中生和1/4的初中生承认他们如果想获得枪支就能得到,超过10%的学生承认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事实上携带过一支武器到校。[14]不从源头上对枪支进行有效地限制,校园枪击案就无法得到有效的避免。

3.种族及文化差异

第8篇

关键词:小学生 意外事故 安全自护能力

前言

怎样开展安全教育,对我国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是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方面是学生的薄弱环节,除了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学生知道的比较多外,其他知道的较少,有的甚至是空白。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创设良好的环境

安全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首先,要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学校的大部分用品都要从安全适用出发,减少不安全因素;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标记贴在显眼处以警告学生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如在楼梯口贴上靠右行的标记,转角处贴上标记提醒学生不要跑等。

其次,要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由于小学生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当孩子出现一些危险行为时,不能一味训斥、制止,而是和孩子一起讨论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自己总结基本的安全行为规则,增强安全自护意识。

二 建立并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完善学校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制定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课间操安全制度、午睡管理制度、用药安全制度、门卫安全制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须知、上下学安全须知等,以提高教师、家长安全责任意识;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每周定期检查安全工作,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同时,让孩子轮流当安全员以监督同伴活动中的安全行为。

三 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在培养孩子安全自护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于家庭中,教师不便直接指导。因此,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需要配合的事项。同时,结合学生安全教育主题,学校、学生网站,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相关知识、方法,如异物塞进口鼻怎么办等。此外,还可有效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医院、公安局、消防队等家长提供一些图片或实例,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及安全的重要。

四 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下载图片画面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根据主题需要,下载一些图片或画面,学生通过网上查询、小组讨论总结出自救自护的常识包括: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生存自救知识、紧急避险常识等。

如在防地震安全主题活动中我们从网上下载地震发生时的画面,引导学生观看并讨论,图片上发生了什么灾难,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在地震中能勇敢地生存下来?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逃生等。在防火灾主题中,我们也利用以上方法,让学生深切感受火灾带来的危害,以及消防队员勇敢救火的场面,增强自救意识,主动学习防范的知识及自救的方法,提高生存能力。组织开展一系列自救自护的演习活动,在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演习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给学生一双“电子眼”尝试操作体验

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捕捉在不同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创设情境用摄像机拍下来自制成DV剧播放,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危险?应该怎么做?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自护能力。成立校园安全意外调查组,分四组对学校意外伤害事件进行调查,调查步骤为:班内调查——采访校医——采访体育教师——采访小卫士——校内观察,并汇总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和一份演示文稿。成立校园安全隐患调查组,分四组对校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文字、图片)做成电子作品(网页、电子幻灯片)并在课题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调查亲身感受并发现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防范能力。

3.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有的甚至是血的教训、生命的代价。结合安全教育主题,把身边发生的活生生的安全案例讲述给学生听,由于它们的真实性,容易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教育的效果则更好。如我校一年级有个学生,三岁时,误把苍蝇药水当饮料喝了,结果现在落下残疾,一家人悲痛欲绝,我们把这惨痛的案例讲给学生听,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防药中毒的安全主题教育。知道无病不吃药,有病不乱吃药,不服过量、过期的药,知道打急救电话等。在防溺水事故安全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把我市某学校一8岁男孩由于私自到大河边去玩耍,不慎掉到河里淹死,造成父母终生遗憾的事件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心灵震憾的同时懂得如何预防溺水事故发生的一些安全常识,增强遵守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4.创编课本剧表演

儿童文学作品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性,根据主题的需要,我们选择或创编一些具有相关安全教育意义的故事,并根据学生喜欢动画的特点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表演,加深印象。如自编故事《它为什么肚子疼》,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小兔肚子疼是因为吃了过期变质的食物,从而引出问题:怎样知道食物是否过期变质?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观察新鲜食物是否变质可以从色泽、气味去辨别,对于加工过的食品,如超市上的各种食品要检查它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增强了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知识。

5.设计模拟演练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 意外事故 安全自护能力

前言

        怎样开展安全教育,对我国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是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方面是学生的薄弱环节,除了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学生知道的比较多外,其他知道的较少,有的甚至是空白。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创设良好的环境

        安全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首先,要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学校的大部分用品都要从安全适用出发,减少不安全因素;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标记贴在显眼处以警告学生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如在楼梯口贴上靠右行的标记,转角处贴上标记提醒学生不要跑等。

        其次,要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由于小学生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当孩子出现一些危险行为时,不能一味训斥、制止,而是和孩子一起讨论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自己总结基本的安全行为规则,增强安全自护意识。

        二 建立并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完善学校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措施,制定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课间操安全制度、午睡管理制度、用药安全制度、门卫安全制度、家长接送孩子安全须知、上下学安全须知等,以提高教师、家长安全责任意识;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每周定期检查安全工作,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同时,让孩子轮流当安全员以监督同伴活动中的安全行为。

        三 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在培养孩子安全自护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于家庭中,教师不便直接指导。因此,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需要配合的事项。同时,结合学生安全教育主题,学校、学生网站,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相关知识、方法,如异物塞进口鼻怎么办等。此外,还可有效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医院、公安局、消防队等家长提供一些图片或实例,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及安全的重要。

        四 利用多种手段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1.下载图片画面

        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根据主题需要,下载一些图片或画面,学生通过网上查询、小组讨论总结出自救自护的常识包括: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生存自救知识、紧急避险常识等。 

如在防地震安全主题活动中我们从网上下载地震发生时的画面,引导学生观看并讨论,图片上发生了什么灾难,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在地震中能勇敢地生存下来?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逃生等。在防火灾主题中,我们也利用以上方法,让学生深切感受火灾带来的危害,以及消防队员勇敢救火的场面,增强自救意识,主动学习防范的知识及自救的方法,提高生存能力。组织开展一系列自救自护的演习活动,在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演习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给学生一双“电子眼”尝试操作体验

        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捕捉在不同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创设情境用摄像机拍下来自制成dv剧播放,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危险?应该怎么做?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自护能力。成立校园安全意外调查组,分四组对学校意外伤害事件进行调查,调查步骤为:班内调查——采访校医——采访体育教师——采访小卫士——校内观察,并汇总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和一份演示文稿。成立校园安全隐患调查组,分四组对校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文字、图片)做成电子作品(网页、电子幻灯片)并在课题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调查亲身感受并发现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防范能力。

        3.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有的甚至是血的教训、生命的代价。结合安全教育主题,把身边发生的活生生的安全案例讲述给学生听,由于它们的真实性,容易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教育的效果则更好。如我校一年级有个学生,三岁时,误把苍蝇药水当饮料喝了,结果现在落下残疾,一家人悲痛欲绝,我们把这惨痛的案例讲给学生听,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防药中毒的安全主题教育。知道无病不吃药,有病不乱吃药,不服过量、过期的药,知道打急救电话等。在防溺水事故安全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把我市某学校一8岁男孩由于私自到大河边去玩耍,不慎掉到河里淹死,造成父母终生遗憾的事件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心灵震憾的同时懂得如何预防溺水事故发生的一些安全常识,增强遵守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4.创编课本剧表演

        儿童文学作品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性,根据主题的需要,我们选择或创编一些具有相关安全教育意义的故事,并根据学生喜欢动画的特点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表演,加深印象。如自编故事《它为什么肚子疼》,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小兔肚子疼是因为吃了过期变质的食物,从而引出问题:怎样知道食物是否过期变质?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观察新鲜食物是否变质可以从色泽、气味去辨别,对于加工过的食品,如超市上的各种食品要检查它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增强了食品卫生方面的安全知识。

        5.设计模拟演练

第10篇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对“素质教育”一词作出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安全教育则是最基础的素质教育,只有做好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保障受教育者安全健康地成长,才谈得上实现素质教育期冀的目标。

2 我国校园内外安全形势严峻

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1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在消失。①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截止2009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2144.657万人。而大学生在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自我保护能力弱,安全易受侵害;有强烈的安全需要,受害后伤害明显;安全知识缺乏,安全素质偏低;处于成长期,社会免疫力弱等。②因此,在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较为突出的校园安全问题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例如:2002年6月北京某网吧火灾案中,共造成25名学生死亡,其中一所高校死亡9名;2003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死5名同班同学案,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和反思。

3 安全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

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占59%;社会安全事故(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占31%;自然灾害占10%。可见,90%的学生伤害事件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该报告指出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多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10%是因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占全年学生死亡总数的10.84%;90%属其他各类安全责任事故,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占全年学生死亡总数的89.16%,其中,45%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8%的事故因学校管理问题而发生,27%的事故由于社会交通、治安等原因发生。而学校管问题、社会交通、治安等因素也反映出全社会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

4 改进公共安全教育的措施

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安全教育落实不得当。有关部门曾针对7~10岁的学龄儿童做过专项调查:当遇到洪水、火灾或地震等灾难时,大人不在身边,你该怎么做,普遍的回答是“拼命跑”或者“喊救命”。这反映出的是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公共安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4.1 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的培养应从儿童开始,中小学是(下转第12页)(上接第10页)形成安全意识的重要阶段,必须加强中小学的公共安全教育。2006年的《幼儿园、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调查报告》指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着安全教育资源普遍缺乏、教育时间不足、预防演习少等问题。③因此中小学必须切实做好公共安全教育工作。

4.2 改进公共安全教育形式

我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使他们尽早养成自觉遵守各种安全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特别要在寒暑假前或开学后,在中小学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④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儿童的特点区别对待,如针对6~8岁的儿童,设计各种游戏、画图、连线等方法,在娱乐中完成公共安全教育。⑤

4.3 将体育课作为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

表1体育课公共安全教育示范表之一

中小学可以利用体育课做好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场景或故事(见表1、表2),将安全知识与技能串联起来,将公共安全教育与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成为主角,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4 做好教师与家长的公共安全教育工作

由于公共安全教育不到位,学生的老师与家长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技能也有待于加强。中小学有义务为教师与家长敲响安全的警钟,促使他们绷紧安全这根神经,促进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水平的提高。

如班主任教师应准备班级应急包,包括学生花名册、笔、哨子、手电筒或应急灯等物品,用于召集学生。家长应准备家庭应急包,包括方便食品与水、常用药品、手电筒等物品。此外,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手册、指南类的图书很多,教师与家长应选择权威性图书作为参考。

表2体育课公共安全教育示范表之二

第11篇

社会工作 校园霸凌 成因 辅导

一、何谓“校园霸凌”

霸凌(bullying)一词,最早是由霸凌行为研究领域先驱、挪威学者Dan Olwen于1978年提出,即“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台湾学者张信务则提出“霸凌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校园霸凌(school bully)则是指一个学生长期重复地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欺负或骚扰,或是有学生被锁定为霸凌对象,成为受欺凌的学生,造成其身心痛苦的情形(吴清山、林天佑,2005)。暴力霸凌通常是以团体的方式进行的,通常团体中会有一个领导者及其跟随者一起进行暴力行为。

二、校园霸凌的影响及成因简析

校园霸凌行为由三方面主体组成,即霸凌实施者(bully)、承受者(targeted children)和旁观者(bystanders)。而校园霸凌对三个主体的影响如下:

1.对霸凌实施者来说,校园霸凌会滋生他们的暴力倾向和犯罪行为,通常来说他们的倾向比较高,而且相应的社交人际能力不佳。

2.对承受者来讲,遭受到欺负和嘲讽会使得他们的自信心下降,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容易有忧虑症倾向和自杀倾向。

3.而作为霸凌旁观者,他们内心会产生很强的焦虑,他们会忧心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他们或许会认可暴力行为,尝试用暴力攻击的方式解决问题。

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校园霸凌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因素考虑:

1.个人因素。霸凌者的个性特质一般表现为激动易怒,没有耐心,对待他人缺乏同理心,施暴男生一般在生理发展上较其他男生要壮硕。

2.家庭因素。多数霸凌者的家庭都存在着各式的问题,如缺乏关注、过度溺爱、权威式管教、家庭暴力等。孩子在这种情境下耳濡目染,崇尚暴力,习惯于用武力解决问题,推崇“成王败寇”的理念。

3.学校因素。霸凌现象突出的学校都存在着校风不正的问题。学校未能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思想道德教育未能得到落实。此外,教师负面的示范引导以及学校对霸凌事件的姑息态度都产生了一定的恶化作用。

4.社会因素。当今,我国文化市场良莠不齐,缺乏科学的管理,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暴戾之气的文化产品,错误的认知及人生观。

三、不同主体的辅导策略

校园霸凌事件对校园安全及学生身心发展均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霸凌事件的相互关系人其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若不能给予有效辅导,无论是霸凌者与被霸凌者都将在身心上留下「霸痕,甚至将问题从校园延伸至社区或是日后的家庭,形成暴力的恶性循环。所以,除了在事发时立即介入处理之外,成人更应于事后针对不同的霸凌角色进行适当的辅导措施,以减轻霸凌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1.针对霸凌实施者的辅导策略

台湾儿童福利联盟(2007)的调查报告中提及,国外研究证实,曾是校园霸凌者的学童,到24岁为止,有60%的人至少有一次犯罪记录,有40%的人有高达3次或至3次以上的犯罪记录;而没有霸凌行为的学童,他们只有10%有犯罪记录。由此可见,对霸凌者的及时、有效辅导对其人生道路的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纠正、引导作用。针对霸凌者的性格、行为特征,辅导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了解成因

霸凌事件的产生原因在前文中已有所提及,针对四个不同的要素,成人应首先确定在霸凌事件中霸凌实施者在哪个或哪几个因素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成因开展以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等方式各异的辅导手段。

(2)教授正向积极的人际交往技巧

向霸凌实施者教导并示范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如接纳、不批判、平等,相关关怀与尊重,学习适宜的人际关系相处模式,并且对霸凌者进行紧密实时观察,当霸凌者出现积极良好的行为举止时,要予以正面的肯定与鼓励。

(3)建立规范行为,树立正确价值观

让霸凌者意识到霸凌行为的危害和可能触犯到的法律法规以及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于霸凌者制定合理明确的行为规范,鼓励、要求其遵守。并且帮助霸凌者树立“恃强凌弱是错误且可耻的”价值观。

(4)整合资源,建立多级辅导体系

对于霸凌者的辅导,其核心便是建立一个由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组成的多级辅导体系(详细介绍见文章第四部分)。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强化对霸凌者的辅导,四者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密切合作与联系,进行资源共享与整合,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辅导专家的协助。

2.针对霸凌承受者的辅导策略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专家E.Eron进行的35年纵贯性研究发现:被霸凌者被欺负之后会有更多的行为问题产生,而且随着时间而愈加严重。而且相关调查研究也表明,受霸凌的孩子只有三成会主动告诉老师或者家长,这就使得对霸凌承受者的辅导变得更加困难和迫切。笔者认为,针对这一主体的辅导策略可以分为如下三方面:

(1)积极观察、主动关心少年的日常表现

由于很少会有受霸凌的少年主动与师长联系,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在平时要多加留意少年的行为举止,如果其出现了异常行为或态度,如厌学、自残等时,要立刻进行介入处理,确认少年是否遇到霸凌者的欺负。

(2)给予即刻的帮助和辅导

一旦确定少年成为霸凌承受者,应予以高度支持和帮助,使少年感到温暖和安心,鼓励其勇敢面对,能够主动将自己内心的情绪发泄出来,并且加强对少年的保护力度,使少年重新感受到安全感,并协助其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寻求师长的帮助。

(3)理性分析,完善自我

理性分析霸凌承受者自身是否存在被害诱因,如个性退缩、交友不良、生活习性不佳等,并引导其改善以预防再度被欺凌。

3.针对霸凌旁观者的辅导策略

霸凌旁观者作为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群体,针对他们的辅导亦是十分重要。目睹霸凌事件的少年内心会产生害怕、焦虑和担忧的不稳定情绪,而他们对霸凌事件的默不作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霸凌者的气焰。针对霸凌旁观者的辅导可以参考如下:

(1)适时的心理辅导和关怀

对于霸凌旁观者,老师和家长也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注意观察少年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主动进行开导和帮助,避免其成为霸凌者的帮凶和保护者。

(2)要通报,不要围观

通过教育宣传让少年了解霸凌行为的危害,让他们了解围观和视而不见会助长霸凌行为的进行,惟有主动通报家长和老师,需求协助处理,才可以预防事件的再次发生。与此同时,要注意对旁观者同理心以及正义感的培养。

四、多级辅导体系

上述的辅导策略是从霸凌事件中不同的三个主体角度出发设计的,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还会从诱发霸凌事件的不同因素入手,寻求相应的辅导策略。笔者认为,上文所提到的多级辅导体系便是从不同诱因层面进行考量的结果,基于这个由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四方面组成的多级辅导体系,形成长期、稳定的追踪辅导模式,因多级辅导体系中的很多辅导策略与上文中的有许多相同之处,笔者仅以概括性的文字简述各层面相应的辅导策略:

1.学生层面

(1)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以正面的方式发泄情绪和精力。

(2)认清霸凌行为的本质,积极、勇敢面对霸凌事件,学会寻求师长的帮助。

(3)学习积极正向的人际交往手段和模式,建立良好的交际圈,改善人家关系。

(4)面对霸凌事件,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绝不姑息。

2.家长层面

(1)改善亲子关系,增加亲子互动,留意观察少年的日常行为举止。

(2)杜绝权威式管教,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3)加强对少年的保护,履行好父母的职责。

3.学校层面

(1)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制定校园“反霸凌”制度规范。

(2)提供完善的心理辅导咨询服务,必要时可以寻求专家的协助。

(3)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正义感。

4.社会层面

(1)加大立法规范,整治文化市场上的不良文化产品和缺乏社会责任感传媒。

(2)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校园反霸凌行为的宣传力度,帮助社会大众了解校园霸凌行为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3)建立相对应的反霸凌辅导中心,为学生、家长和学校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

校园霸凌行为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但是因其形式多样、隐蔽性较强以及受害者、旁观者的不配合,使得防治校园霸凌行为变得困难重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面对这种行为我们会无计可施,正如台湾学者吴若女所说:“霸凌行为是可以被改变的,但需要家长细心、敏锐觉察出孩子的变化,而学校及老师在霸凌事件中应担任平衡仲裁的角色。所以,唯有师长主动觉察、积极处理霸凌行为,才能真正阻碍霸凌行为的发生,营造快乐学习的友善校园。”惟有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校园重新成为一片知识的净土。

参考文献:

[1]陆士帧,王.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费梅苹.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冯艳琴.校园暴力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初探[J].商情,2010,(23):115-115.

[4]董广明.浅探中小学校园暴力侵害案件的成因及对策[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32(6):62-64.

[5]吕,马林,王坚.校园暴力冲突事件成因的理论分析[J].高教论坛,2010,(5):91-93.

[6]吴若女.你不可忽视的校园霸凌[J].台湾康健,2005,(84):164-178.

[7]雷新俊.校园霸凌事件防治与辅导[J].台湾国教之友,2010,60(4):33-41.

第12篇

一、主要工作

(一)校本培训工作方面

从2010年3月9日开始到4月1日结束,教研处共安排邱光龙、唐向阳等10位外出培训过的教师对保田中学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将近一个月的二级培训,培训内容有课件制作、校园安全、新课程新理念、教师社交礼仪、骨干教师、班主任工作等。教研处向全体教师发放了统一的笔记本,要求教师们认真作了听课笔记。其中在观看光碟的学习中,翟鸿琛教授的精彩演讲把大家深深吸引,教师们深受打动。

(二)优质课评比方面

这是一项时间紧、事情多、任务繁重的工作。从2010年3月23日开始到2010年5月中旬基本结束,教研处在这一段时间,每隔几天就会收到来自盘县教育局教研室在网上的通知,甚至有时一天收到一个或者几个通知。接到通知后就立即做好相应的校内优质课评比安排,为各学科县级优质课大赛选出参赛人员,同时收集相关的资料,为收集继续教育资料作了准备。这次优质课活动涉及的科目有语文、物理、英语、数学、美术、政治、体育、生物、地理、音乐、心里健康,还涉及了语文实践活动、班主任论坛、语文技能大赛等。涉及的科目全,安排的时间紧,老师们的任务重,学校的压力大。算得上是一次“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的活动,学科覆盖率达100%。

(三)整理继续教育资料方面

2010年3月26日在第5次校务会上,教研处公布了整理个人继续教育资料的方案,并开始安排教师整理个人继续教育资料。同年3月29日下午,保田中学派出教务处和教研处各一名教师到盘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返校后,于4月2日第六次校务会上,教研处对继续教育集体资料的整理作了具体的安排落实,责任一一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教研处同时安排了紧锣密鼓的督察工作,使得这项复杂繁重的工作得到有序的开展和稳步的推进。终于在2010年5月11日下午把所有的继续教育个人档案和集体档案从教师们的手中全部收归资料室。后来又陆续作了相应的进一步完善。

2010年6月29日,盘县教育局派检查团到我校检查了继续教育资料和质量工程建设资料,并召开了“验收评估总结会”。在继续教育资料方面,检查团代表指出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共7条,要求在2010年8月10日前整改完成并写出汇报材料。这一点,教研处已经针对检查团在检查过程中提出的意见梳理成了整改措施,安排相应人员对继续教育资料作有针对性的整改和完善。准备迎接下一轮检查验收。

(四)“博客式作文”课题研究方面

这个学期由于各项工作繁多,用在课题方面的时间就相对少了许多。从5月下旬开始才渐渐有一些时间访问博客及博客圈子。不过教研处仍然严格要求实验教师按开学初的“三个要求”进行课题实验,凡不自觉不积极进行课题实验的,课题结题时,结不了题,后果自负。

第13篇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对策方法

一、引言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正逐渐转变着角色,由以前的进口国发展为输出国。特别是随着我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与日俱增。据教育部统计显示,2015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来华学习,与2014年相比增幅5.46%。接收留学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比2014年的775个增加36个。教育部在2010年10月制定了《留学中国计划》,要求大力推动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在2020年时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在此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来华留学生的安全管理,不仅是高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反映了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对来华留学生的安全管理,滞后于其留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及其教育的发展速度,亟需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完善。留学生安全管理的建设和提升,不仅是提高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与吸引力的重要一环。发达国家对留学生的安全管理起步早、成效好,对我国现阶段提升留学生安全管理水平有借鉴的意义,能启发和帮助我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国际教育处于领先地位的英国,它将国际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看待和发展。英国高校的留学生不仅数量多,而且其对留学生管理要求严格。在2012-2013年度有近30万非欧盟留学生到英国学习,另有12.5万学生来自其他欧盟国家,分别占英国学生总数的约12.8%和5.4%。本文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比较,主要包括中英两国相关的政府报告和公开信息、正规教育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高校年度报告以及网络信息等,并保证资料的权威性和客观性。通过国家政府、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三个层面,对中英两国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规律,从而正确认识我国现有的留学生安全管理水平,探讨制定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的依据,从而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二、中英高校留学生安全管理比较的范围和内容

1.国家政府

我国对来华留学生管理最主要的法律依据是2000年由教育部、外交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2013年由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规范了签证的签发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的服务和管理,但极少涉及留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目前我国从政府部门到学校都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录取标准、入学手续、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出入境管理等。2011年11月,教育部会同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安全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了来华留学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形成分工协作、共谋发展的新格局。与我国不同的是,英国政府在确立了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方向和框架后,更注重细节,可以称之为“有骨头也有肉”。英国内政部为留学生建立了积分系统,留学生根据积分申请不同类型的签证。各类签证有配套法规,内容详尽,明确了留学生的权益和义务。以长期学习签证为例,留学生在校外工作每周不超过20小时,在假期中可以进行全职工作。参加实习的时间不得超过总课时量的50%。该系列规定还对留学生在英从事的工作性质也有明确的规定。比如规定了体育、艺术、医学、法律等各专业学生允许参与的工作类型。另外志愿工作和合同制的无偿工作也被加以了严格区别。如果高校不按照该法规管理学生,将面临被暂停甚至吊销招收留学生资格的处罚。该系列规定有效保证了留学生合法工作的时间,提供了留学生融入当地社会的机会,同时杜绝了留学生非法打工对社会造成的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并有利于执法和监督。相比之下,我国的法律法规对留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和实习工作的性质、时长、安全责任等没有明确界定,从而使留学生在校外打工的现象日趋严重,形成了新的安全隐患。由此可见,英国在制定政策和指导意见的方面做得更细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留学生规模扩大和层次多样化的情况,我国应根据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有待修订和补充。

2.高等院校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安全管理水平可谓参差不齐,学校办学水平、留学生规模、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甚至经济利益等都会对安全管理的建设和完善产生影响。一些高校在建立留学生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制度方面做出了贡献。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一所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高校,在2015年提出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完成对学校人、地、事、物、组织梳理建档,为安全工作提供多维立体支撑;加强对中外学生安全法制宣传教育等。浙江大学在来华留学生安全稳定管理体系模式探索中,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好管理效率的立体管理模式:强化法规校纪教育、加强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机制、安全检查常态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培养机制、密切关注和关心学生以及利用新闻媒体。同济大学实行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管理。在2005年成立了“同济大学外国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指导委员会”,决策学校有关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大政策与管理制度。学校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在各学院层面设立留学生专管员,使留学生管理在学院有了落脚点。然而,大部分地方高校的留学生安全管理主要以“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开展,而在战略上、制度上和人员配备上问题突出,导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突发事件凭老经验和老办法;第二,制度上不够完善。留学生管理部门、保卫处、后勤部门、各院系学生处、当地派出所和社区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平时沟通较少。高校与涉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够,对涉外安全事件的预防、教育、惩罚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或协定,出现对涉外案(事)件“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第三,操作上不够细致。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英国各高校为了给留学生提供安全、优质的留学体验,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下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细致的工作,建立了完整的留学生安全管理机制:包括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安全年度报告等。各大学成立的安全委员会,一般由高校、警察、社区团体和市政府官员组成,使留学生安全管理更加高效。英国高校利用留学生信息系统对留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在安全方面着重登记了学生的紧急联系人和紧急联系方式,建立安全卡片,校内外居住的具体地址和房东电话。为了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很多高校要求留学生在校园的指纹机上按规定时间按指纹,缺勤率高的学生将被送报签证处,吊销签证。在英国各高校网站上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校园安全相关的年度报告,安全管理责任人、安全管理规定、紧急事件处理方法和留学生安全指南等。由此可见,如何建立全方位、科学系统的留学生安全管理体系,我国各高校还处在探索、建设阶段。

3.社会力量

社会力量的加入无疑会给留学生安全管理注入新的力量,使留学生安全管理更加全面、丰富、有效。在我国,上海在这方面走在前列。上海政府在积极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研究工作中,对社会各界提出了建议,包括建立支援机构、成立研究组织、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以及成立志愿者组织。社会力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拥有巨大的潜能,需要我们善于激发和利用它的能量,但是目前大部分地区、社区对留学生规模增长的反应滞后,没有形成国际化的氛围,所以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为了提高校园安全意识并向国际社会展示英国为留学生安全所做出的努力,2008年英国文化协会召开了以“确保学生安全和治安”为题的会议。据此英国政府还创建了社区(邻里)警务团队(Neighborhood-PoliceTeam),其职责范围包括校园安全。该举措使高校安全管理受益颇大,最显著的是卡迪夫大学,与学生有关的犯罪事件降低了60%。英国的大多数城市都有志愿者服务中心,并利用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多渠道的媒体提供信息和服务。留学生只要在网上登记,每周都会有志愿者职位发送到留学生邮箱。因此留学生有更多可靠安全的平台对当地文化进行体验和融入,而社会也变得更包容、多彩,走向国际化。

三、提高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

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需要政府各部门统筹协调,组织各级力量进行调查研究,细化、充实留学生安全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地方政府需出台配套的指导意见并加强监督、强化管理,使高校在制定具体的安全规章制度时有法可依,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保障留学生在华学习的权益,明确留学生应尽的义务。

2.高校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多管齐下保障留学生安全

我国高校在留学生安全管理机制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一,高校、警察、社区团体和政府官员的沟通应该加强,形成沟通的常态化,达到及时解决短期问题,逐步化解长期问题的目的。第二,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掌握、更新留学生信息;同时加强安全教育,扎实细致地做好留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第三,推进“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同时严格执行留学生安全管理规定。“以人为本”在留学生安全管理中的意义是树立留学生自觉遵守和执行规定的观念,加强自我管理,从而建立和谐、平等、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是对于学习目的不纯、违反法律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留学生,学校应该态度明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出处理,与公安部门、出入境等政府部门协作,杜绝不良之风和危险行为。

3.发动并利用社会力量促进留学生安全管理,加大研究力量

在社会力量方面,我国也可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和促进其发挥作用。第一,对志愿者组织加强引导和建设,通过积极吸收外国留学生参与大型赛事和会议的志愿者组织,运用他们的文化语言优势,发挥桥梁作用。第二,鼓励建立研究组织,通过召开会议、论坛、城市之间交流等各种形式,对留学生教育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协助政府规范和指导留学生教育市场,对高校的留学生教育进行规范和指导。

4.留学生安全管理需要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针对留学生管理工作中有贡献的集体或个人,设立荣誉或奖励能激发和促进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成果,优秀的案例也能得到重视和推广。同时,留学生安全管理在政策研究、学术交流、法规执行、软硬件建设、筹建社会组织等方面,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和保障,才能取得完善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留学生的管理要适应国情,包括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社会接受水平等方面。所以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不断地摸索,又要有选择地学习先进的方法和经验,找到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和体系。

作者:黄文静 马彬彬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第14篇

注重职能延伸,强化涉农检察,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与管理

在准确把握检察机关宪法定位的前提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回应社会期盼,以创建沿海检察工作室和乡镇检察工作站为载体,使检察工作更好地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管理。

延伸检察工作触角。在全县各乡镇设立检务工作站,在沿海经济区设立副科级建制的沿海检察工作室,在全县各行政村聘请“涉农检察联络员”135名,选派12名干警担任12个乡镇“农村法制辅导员”,在企业集中的经济开发区等三个园区设立126个“企业维权岗”,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调处矛盾、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服务,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县委充分肯定。我院服务企业、服务沿海开发事迹当选为全县“十佳文明新事”。

进村入户面对面接触群众。开展“三走进、三排查”活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和邻里纠纷,排查执法不公不廉等问题,受理群众申诉和,排查流动人口犯罪情况;开展“检务进乡村、法律送农家”百村千户行、“牵手致富、维护稳定、共建和谐”、“民行检察宣传月”等活动,发放《涉农法律知识读本》、《检民联系卡》等资料千余份,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知识、服务和帮助,不断提高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动性和实效性。 依法打击涉农刑事犯罪。一方面对涉农刑事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特别是对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坑农害农刑事犯罪等从严打击,维护农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另一方面,从宽处理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较小的涉农纠纷,对因邻里、家庭和亲属间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探索刑事和解的方法来化解矛盾,以减少社会对抗、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今年来,共批准逮捕盗窃农民生产资料、破坏农村生产经营秩序、诈骗农民钱财等损农坑农案件及农村恶势力犯罪案件32件40人,提起公诉45件53人,促进刑事和解6件,为被害人挽回损失达50余万元。

注重重点人群,强化措施跟进,积极参与特殊群体的帮教管理

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所检察工作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并与司法行政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单位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特殊群体的帮教管理工作。

监管与服务齐抓,促进社区矫正健康开展。促进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与其他政法部门联合制订《关于社区矫正工作暂行规定》,使该项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对刑释解教、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等的监督管理,在坚持每年两次集中监督考察的基础上,在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前还进行抽查,纠正脱管、漏管6人。考察中做到“一核六查两见面”,对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打工的外出矫正对象,联合县司法行政部门及社区矫正机构共同做好“三个一”工作,即进行一次教育谈话,提供一个安全责任担保人,为外出务工矫正对象配备一部定位手机进行动态监管。做好各乡镇阳光就业扶助基地建设监督工作,同时拓展安置空间,想方设法为就业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指出路、找饭碗,把监督管理融入安置服务之中。去年以来,帮助5名劳教、劳改释放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并协助用工单位与其签订用工合同,落实了帮教措施。

监督与维权并重,不断提升监所检察工作水平。建立对违法监管活动的发现和纠正机制,完善刑罚变更同步监督机制,积极筹建与监管场所信息联网和监控联网,加强对刑罚执行、监管活动的监督,提高监督实效。依法加强对收押、释放、执行、减刑等环节的监督,去年以来,监督违规提审8人次、会见6人次,对5名不符合减刑条件的人员作出不同意上报减刑的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在看守所设立法律咨询室、心理咨询室、权益维护室,未成年在押人员维权岗,检察举报信箱,同时向新人所的在押人员发放《在押人员权利告知书》、《在押人员刑事诉讼期限告知书》,做到“人所必谈、违规必谈、离所必谈”。

惩防与帮教并举,全力做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选派资深检察官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开展经常性的“送法进校园”活动,开讲“百场法制课”,通过观摩庭审、学法用法征文、“法在我心中”演讲等活动,先后有10000余名学生接受教育。开通“预防青少年犯罪、帮教失足青少年司法救助咨询热线”,接受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咨询达200余次。贯彻教育为主、打击为辅的方针,加强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感化挽救,制订了《未成年人犯罪跟踪帮教制度》,成立以承办人为主的未成年人犯罪帮教小组,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档案32份,进行定期回访,定人帮教。今年以来,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名,不捕6人,其中无逮捕必不捕4人。

注重风险研判,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推进社会前端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方面的研究创新,主动应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风险分析研判,促进社会管理体系完善和社会管理格局完整,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结合执法办案开展服务。积极推动重大建设项目、涉及民生的公共政策调整等方面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公共政策的完善,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结合办案实际,加强对典型案件发案原因、特点和职务犯罪易发多发行业犯罪态势的调查、分析,形成预防调查报告、犯罪分析报告以及各类专题分析调查报告共13篇。举办职务犯罪预防及警示教育讲座15次,并在农民创业园、县中医院南迁工程、县双语实验小学工程等千万元以上工程中开展专项预防。今年4月与县纪委联合建设响水县警示教育中心,该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职务犯罪预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中小学法制教育基地,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搭建复合式平台。

第15篇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意识;辨别隐患;科学应对

当前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对于缺乏行为能力的幼儿来说,隐藏在身边的不确定安全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的安全。我们认为从以幼儿为中心的立场出发,父母的悉心照顾,教师的尽职尽责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幼儿自我安全知识的了解,以及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自我安全防护是任何力量都取代不了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中也指出必须让幼儿“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活动重在说教、流于形式,缺少精心的设计,没有鲜明的特色,如何开展富有特色,充满情趣的特色安全课程,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采取如下策略会让安全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注重活动教学,树立安全意识

幼儿园安全课程组织形式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安全知识讲解,会使幼儿的参与热情和接受意愿不高,教育效果自然不会太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课程开展中要注入“活动”因素,即从幼儿的天性入手,寓安全教育内容于有趣的活动中。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得安全的认识,进而理解、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获得源于本性的安全防护意识。例如,我们组织了“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绘画、摄影展览。展出的作品涵盖大班、中班和小班三个不同的幼儿阶段,作品紧紧围绕“安全教育”这个主题去选材,是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成果,这其中有充满童真雅趣的亲子绘画作品,也有幼儿安全出行的摄影作品。内容涉及交通、游泳、防火、用电等。作品展出时,家长孩子们争相参观,这使大家都受到了一次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这次作品展览,寓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于活动中,让幼儿在提高绘画水平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教育。

二、注重情景教学,学会辨别隐患

幼儿不同于成人,其知识构成和生活阅历是简单且欠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教育中,要注重情景教学,即以情景案例的形式告诉孩子们面临的危险情形,让他们在心中对危险情况形成主观上的形象判断,学会科学准确地判别隐患。例如,在小班“不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几位家长充当“陌生人”,扮演拐骗人的角色,然后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在活动中我们还进行了录像。对小班幼儿我们采用了吃的进行诱惑欺骗。对于中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给这些“拐骗人”每位幼儿的基本信息,如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及工作单位。家长们借助这些信息来扮演“陌生人”跟幼儿套近乎。在实施过程中,“陌生人”有的是带孩子去找妈妈,有的哄骗孩子去公园玩,也有的是送孩子好吃的食物等,通过各种各样的理由和方式分别展开,想办法把孩子带离教室。“拐骗”过程中,只见孩子有的表现纠结;有的反应灵敏;有的则相信了“陌生人”的话,一句“我是你妈妈的朋友,我家也在某某小区,你妈妈很忙,叫我接你先回家”,就轻易地把孩子带离了教室……活动结束后,我们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回放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录像,用实实在在的案例帮助幼儿认识各种诱骗行为,提升孩子们的防拐辨别能力。

三、强调系统教学,科学自保应对

对于危险,很多幼儿并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针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我们有必要走系统路线,即从危险的苗头、发生、逃生应对等方面全面展开,让孩子们在系统全面的氛围中了解安全教育的各个流程,进而学会科学的自保和应对策略。例如,我们邀请消防专家开展了一次“珍惜生命,关注消防”的安全讲座。讲座中,专家通过动画片的形式,结合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展示了火患的危险性,告诉小朋友们要怎么预防火灾,同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大量图片,生动地讲解火灾种类、正确的灭火方法以及科学的逃生自救等消防知识。结合生动的讲解,针对身边的火灾事故,重点分析了原因,指出了发生火灾时由于慌乱而造成的抢救火灾、逃生自救的误区以及冬季用气用电防火知识。同时,还指出了生活中容易引起火灾事故的细节问题,列举了灭火器、烟感器、手电筒等家庭必备救生消防器材。在系统的学习中,小朋友们对火灾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学会了在火灾中保护自己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应对办法。

四、冷静应对突况,简单逃避谨记

一般而言,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对幼儿的安全防护都是最严密的,力所能及地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让幼儿远离危险,但是不可避免有些突发性的无法预料的安全事故还是不时地以我们想不到的方式发生在幼儿身上或是身边,因此在安全教育中我们要突出强调幼儿自身的因素。在遇到安全威胁时,要做到冷静,机智应对,要学会最简单且最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办法,那就是“逃”和“避”。例如,针对近来校园多发的人为伤害事件,我们组织了一次以“临危不乱,反恐防暴”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遇到这种情况的应对保护办法。无论什么地方遇到坏人应当果断逃生,拔腿就跑,边跑边呼救;看到有人举刀冲进幼儿园,不要怕,不要待在原地不动,一定要转身快跑,越快越好;如果遇到突发事情,要向人多的地方跑,向大人求救;有人用凶器靠近,马上找隐蔽的地方躲藏起来;平日牢记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电话号码,在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拨打父母的电话或110电话,为自己争取援助……

针对孩子们的安全防护,我们细思周详,但是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仍然在威胁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认为幼儿的安全最终落脚点仍在幼儿的自身,就幼儿园来说,在安全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是力所能及地建设环境安全,帮助幼儿认识危险、辨别危险,学会简单的危险应对、防护能力,配合成人的精心呵护,我们相信幼儿是完全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的。

参考文献:

[1]张佩斌.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估.疾病控制杂志,2007(03).

[2]杨余香.建构主义理论在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学前课程研究,200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