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市场价格调研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必须物资,保持农资市场货丰价稳,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了扎实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巩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成效,秦州区物价局对全区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和市场运行情况进行走访调查。总体看,全区农资经营日趋活跃,价格稳中有升。一、我区农资市场的基本情况〈一〉、全区农资市场的供需状况1、在正常年景我区农业生产共需各类化肥3.15万吨(主要是尿素、磷酸二铵、碳氨及磷肥);共需农地膜75吨;籽种45万公斤(主要是小麦、玉米)。所需产品除约30%的籽种属我区自己配制销售外,其余所需均从外地调入,主要来源於甘肃兰州、榆中、张掖、金昌及毗邻省陕西、宁夏等地,还有部分进口产品。2、今年我区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大,玉米春播,小麦追肥期出现严重旱情,小麦秋播时却遇连棉雨季,雨后过旺,直接影响了农资特别是化肥的销量。元——十月份,我区共销售各类化肥29.6万吨;农药42730公斤;农地膜66吨。较去年下降约10%。3、籽种供销量基本与去年持平。4、我区90%属山地农业,农用机械很少,农用柴油、农业用水、用电对农业生产没有多大影响。〈二〉、全区农资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我区经营农资的单位有区供销系统的生资公司(以批发为主)。十六个乡镇二十多个基层经销单位(零售)以及数量不详的个体经销窗户。区属天水吉隆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近三年化肥销售情况:单位:吨时间名称
20__年20__年20__年尿素938087808790磷酸二铵10275351033碳氨616056624853磷肥158649752166合计181531995316842以上销量约占全区需求量70%,在全区农资经营中起“主渠道”的举足轻重地位,有力地保障了我区农业用肥。其余30%的销售主要由数量不定经营规模不等,以小店铺或走村串户等形式多样的个体户经销。〈三〉、全区农资的价格情况今年全区农资价格基本处於高位运行,整体呈小幅波动之势。化肥价格涨跌互现;农地膜价格小幅下跌;农药价格上涨,籽种价格较去年持平。具体如下:单位:元·吨·公斤时间价格品名
20__20__批发零售批发零售尿素1690180016801810磷酸二铵2560290026903050碳氨480520490525磷肥480520490525氧化乐果16.8019.20玉米7.808.707.808.70地膜1320__3500备注表中所列价格均为全年均价二、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存在问题1、价格涨幅大,随意性强今年我区化肥价格起伏不稳。从定比看大化肥(尿素、二铵)涨幅达10%左右,小化肥(碳氨、磷肥)涨幅不大;但从环比看,价格波动明显。由于我市没有生产厂家,完全处於买方市场,因此年内价格波动较大。我区主营的兰化昆仑尿素,由於厂方设备改造,产量下降,没有冬储量,致使货源紧张。厂家在两个月内调价6次,上下幅度达100多元。进口二铵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涨幅较大。前三季度我区人均购化肥__.1公斤,较去年同期减少1.58公斤,人均化肥现金支出为151.76元,较去年同期增涨0.89元,同期增幅0.59%。2、市场秩序比较乱,流通不畅随着改革的深化,农资市场原有的经营格局被打破,逐步形成了国营、集体、个体多渠道经营的局面。由於农资经营者数量太多,造成我区化肥市场管理难度增大。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场逐步放开,集体和个体经销商发展迅猛,而且还有大量无证经营者。这些经销者,商品进货渠道复杂,销售随意性,无票无据,经营行为极不规范,一些过期,失效的农资产品,甚至假冒产品常常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在农药、籽种、地膜、小化肥、各类专用肥等品种中时有发生。3、农资经营企业资金不足,经营成本高近年来,随着银行步入商业化轨道,政府取消指令性计划,主营农资企业资金严重不足,由於化肥价格的上涨,导致经营化肥资金占用了农资公司大量的资金,进一步加剧了农资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而我区主营公司因为历史原因,公司负债严重。企业信誉下降,银企关系紧张,致使有货源无法大量储备,使经营成本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资企业的负担。4、化肥没有冬储,部分品种供应不足过去,由于农资公司的责任明确,且政府给予指令性贷款计划保证资金,确保化肥冬储工作。但随着体制改革,农资市场供求情况以及农民购肥习惯,加大了冬储化肥的风险,加上我区城市改造中,仓储设施的拆除,使我区失去了兰化厂异地库存在我区每年3—6千吨尿素的优势,冬储几乎成零。5、渠道杂,价格乱目前,我市麦积区的化肥批发企业就有几十家,多方插手、多家经营,形成国营、集体、个体一起经营的混乱现象。进货渠道复杂,市场竞争激烈,加之全国各省相应制定了本省的最高出厂限价,但差异较大,上下浮动比例不一,同品种的产品出厂价不同,严重存在一品多价问题,特别是我区使用的复合肥、碳铵、磷肥等小化肥和农用地膜价格极为混乱。6、其他问题①农资销售网点分布不尽合理,我区集中在城区、乡镇两级、村一级几乎没有销售网点。农民购买不方便。②农民购买籽种缺乏科学指导,存在盲目性,只听信销售商的介绍,对新品种的种植方式及产量缺乏足够了解。③个别农户存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抱着还会再降的心理。④个别农户贷款资金没有到位,手里没钱无法购买所需农资。⑤农民种地施肥一直惯用老方法,科学施肥意识不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施肥不足。⑥化肥冬存宣传不够,部分农户冬存意识不强,化肥销售旺季市场不确定因素太多影响农民生产。〈二〉、化肥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1、厂价上涨从前年以来,受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生产化肥的原材料大幅上涨,重油、粉煤、焦粉、磷矿石价格一路攀升,电费,人员工资也不断增长生产成本的增加自然推动了价格大幅上扬。2、经营成本增大去年以来,央行多次提高贷款利率,我区作为买方市场,指令性贷款的取消,加上历史负担,银企关系等因素,进货贷款困难重重,资金闲置时又不敢还贷,延长了还贷周期,利息大幅增加,铁路运输持续紧张,公路超限运输的限制使运费不断上涨,装卸费也由去年的每吨4—6元涨到8—10元,加上仓储的缺失等种种因素,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3、国际市场价格上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化肥市场供求关系被彻底打破,国际价格不断上涨,据资料显示, 国际尿素价格每吨280美元,折合人民币2300多元,而国内平均价格每吨1750元左右,生产企业受利益的驱动,大量出口化肥,造成国内贷缺价涨。4、需求量增大今年我区农资销售和使用虽然受干旱和雨涝的影响,但随着对农村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林果业、菜类等经济作物的迅猛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化肥的使用量进一步增大,特别是优质复合肥和一些专用肥增量较大。据统计,优质化肥,复合肥和专用肥今年增长幅度超过了30%,需求量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价格的涨势。三、农资市场价格走势分析从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我区农资市场后市价格上涨与拉动价格下降的因素并存,但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大於下降的因素,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预计20__年农资价格将呈现稳中略涨的走势。〈一〉、推动农资上涨的因素。1、原材料成本增加。20__年,重油、煤、电、气等能源将面临着涨价的较大压力。2、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成本增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明年铁路部分货物运价将再度上调;另一方面,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公路运输超载问题的治理力度,导致费用上升。3、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上涨。化肥行业属高耗能行业,一些国家继续对化肥出口采取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市场化肥供应。国际海上运费也不断上升,也将加大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上涨的压力,而我国又是世界上的化肥消费大国,国际市场化肥价格的趋高对国内市场化肥价格上涨将形成支撑。4、农民用肥需求旺盛。近三年来粮食连获丰收,粮价稳中有升,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加之惠农政策的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农民生产积极性较高,愿意加大投入再获丰收。〈三〉、抑制农资价格上涨的因素。1、化肥等农资产量继续持较快增长。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尿素产量增长较大,大批新建扩建项目正在实施,20__—20__年规划建设项目可新增尿素产量1110万吨,市场供应会较为充足;2、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增收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所以,农资价格将会受到政策抑制;3、国家将出台限制化肥出口政策,化肥进出口将进多出少,导致国内供应增加;4、随着科学施肥技术的逐步推广,每亩用肥量有所减少。综上所述,20__年农资市场在国家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市场供应充足,但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价格将稳中略有增长,但幅度不会太大。四、关於规范农资市场的建议及对策1、成立政府农资市场监管领导小组,作为政府农资市场监管的议事机构,实行工商、物价、供销、质检、农委等部门联席会议议事制度,明确职责,负责处理事务,研究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检查议事各方工作的落实情况。2、加强农资价格监测,实时掌控农资价格。加强农资价格监测工作,对於提高政府对农资市场调控和价格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预见性十分必要。特别是物价,供销部门在春耕,秋播期间加强对农资购进。销售、运输和库存变动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农资市场动态和价格变动趋势,对政府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确保农资市场平稳有效运行。3、严格执行规定,保持价格平稳。省内产化肥,农地膜等销售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政府指导价执行。大化肥严格招待规定的作价办法及差率限额,对未实行限价措施的小化肥,农药等价格,必须采取提价申报制度。外省产化肥同城不得二次批发,批零兼营企业直接零售只能加一道差率。同时要求经营者必须建立进销台帐。4、区、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扶持农资供销工作。不应把农资供销当成简单的商业行为来运作,要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方面要通过联合、改组、改造机制手段,促使其改善其营业条件。以新的农资经营业态面向广大农资消费者,进一步巩固提高原有供销社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培育新型以连锁配送为主体的农资经营企业。打破行业界线,通过资产、资源、技术等方面联合建成农资销售网络、连村到户。5、要加强农资市场建设,利用商务部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机遇,建设好“天水农资物流配送中心”。依托大型农资企业输出管理、资金、技术、品牌来带动中小农资经营户发展节约政府监管成本。6、强化化肥储备制度。化肥储备是通过淡储旺销,调剂余缺来稳定农资市场价格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的《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第26号)文件,政府应尽快制定完善化肥淡季储备制度和财政贴息具体办法,从而根本解决化肥常年经营,季节使用的矛盾。7、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农资经营秩序。一是要认真招待农资经营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农资市场监管领导小组来严把市场准入关。切实做好全区农资经营网点的布设,经营资格的认证。审定、登记、备案。二是强化农资市场的整治工作,要突出对化肥、农药、籽种的监管,杜绝假冒伪劣农流入市场,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三是建立健全价格,质量投诉举报处理机制。8、建立健全农资信息制度。经营单位要定期向物价、供销部门报告农资的购销、价格、运杂费、储备信息;而物价供销部门则要及时向下反馈农资的相关政策、行情的变化。
一、当前我县商品市场供应及市场价格监管基本情况
今年我县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为灾后恢复生产,安顿人民生活,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有关文件精神,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度,县财政安排xx万元建立了“菜篮子”市场调节基金,拨付专项基金用于建立蔬菜、瓜果基地及“菜篮子”专业市场的培育;全县已建立x个蔬菜生产基地和4个果树生产基地,xx个水产养殖基地。2007年蔬菜种植xxxxx公顷,产量xx.x万吨。为应对蔬菜因灾存在的缺口,xx蔬菜批发商及时从山东、河南等地调进蔬菜,蔬菜市场供应价格虽然涨幅较大,但品种依然较为丰富,市场供求相对比较平稳。对全县的生猪生产和供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2007年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意见》x政秘(2007)xx号和《关于2007年以奖代补扶持畜牧养殖小区(场)建设实施意见》x政秘(2007)xx号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建筑面积超过xxxm2年出栏xxxx头或存栏能繁母猪xx头的给予奖励x.x万元;同时对市、县级规模养殖小区(场)实行良种补贴,属正常生产经营的,县财政每年分别补贴x元和0.x万元,对年出栏5000头或存栏能繁母猪400头的养殖小区一次奖补x万元,我县现有x个上规模肉食冷藏库,一般保持肉食储藏量近千吨。近期我县肉食市场零售价格,每公斤猪25元,牛30元,羊32元,菜鸡11元,我县猪肉等主要副食品价格虽然较去年同期上涨幅度较大,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供求相对稳定。工业品及人民生活必需品市场繁荣活跃,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平稳。
二、主要措施
(一)成立组织,制定工作方案。为更有效地保障我县春节期间商品供应和物价稳定,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商务办牵头,物价、发改、工商、农委、财政、粮食、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商品市场供应价格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县商务办。制定了《xx县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工协作,明确职责。
(二)加强节日期间市场管理,维护春节市场秩序。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xxxx超市、xx商城、xx农产品批发市场增加肉、禽、蛋、菜等购进调入量,疏通流通渠道,保证市场供应,加强产销区的衔接,保障生活必需品不断档、市场不脱销,保持市场价格稳定;严把市场准入关,实行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查处流通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件,严厉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类违法经营活动;加强生活必需品流通的卫生监督管理,处理生活必需品污染及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加强进出口环节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生产、流通环节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查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活动和生产、流通环节的计量违法活动;维护生活必需品供应场所的治安秩序,及时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活动。由商务、工商、物价、质监等有关部门组织一个联合执法组,对我县粮油供应、维护市场价格稳定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检查。
(三)建立春节商品、蔬菜市场预测预警机制。重点对我县猪、牛、羊等肉食,粮食、食用油、家禽、禽蛋、奶制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蔬菜等商品供求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预警,实行日报制度,及时掌握上述商品的生产、本地需求、外销数量、流通渠道和销售网络等情况,对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走势做出预测预警,及时向社会商品市场信息,引导生产和消费。针对突出问题制订和完善市场应急供应预案,准确掌握应急商品,增强应急商品的调运能力,提高统筹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
(四)及时组织货源,确保春节商品供应。商业、粮食、供销等商务部门充分发挥重点企业主渠道作用,抓住商品销售的黄金季节,及时组织货源,完善重要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对储备粮、储备油、储备肉等重要物资的管理,确保关键时刻能调得出,用得上,确保我县灾区重要物资供应,千方百计地满足市场需求。其中颍上三八购物广场以零售为主体,计划购进面粉、大米、食用油油和肉、禽、蛋主要副食品以及各类工业品xxxx万元以上来满足春节市场供应,其加盟的各乡镇连锁超市、连锁店备货充沛,品种齐全。xx农贸批发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粮食生产加工企业要开足马力生产,不准停工。目前,我县粮食储备xxxx吨,安全储备量x至x万吨,对储备缺口问题,粮食部门正在安排落实。
(五)加大对春节商品市场供应情况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等舆论宣传工具,按照有利于市场稳定的原则组织宣传报道,消除消费者心理恐慌,引导城市居民合理消费、科学消费,避免盲目消费,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人为造成市场不稳定的各类违法行为。
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维护瓶装液化气市场价格稳定。
1、加强液化气价格监测,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回落。定时、定点、专人对液化气等重点商品出厂价格、销售价格监测工作,根据监测情况分析异动成因,判断价格趋势,采取相关措施。
2、密切配合,联合监管。开展对瓶装液化气供应及价格情况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经营者是否存在哄抬价格、短斤缺两、变相提高价格、明码标价不规范等价格违法行为。在发现企业在明码标价等问题上存在不规范行为后,立即责令其限期整改,统一了瓶装液化气经销明码标价公示牌内容。经过整顿,各瓶装液化气供应点均已做好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工作。
3、将检查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检查与帮助整改相结合,加大对价格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力度。针对违规经营者,区物价局采取提醒、告诫、限期整改、规劝警示等方式方法,督促和引导其加强价格自律,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
4、切实做好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公示价格动态、信息、政策,提供市场走势预测,让群众了解能源市场供求变化,及时消除部分消费者恐慌心理,稳定群众消费心理,确保人民生活安定和价格稳定。
5、通过市、区物价部门多方努力,中心城区瓶装液化气价格(13.5公斤/瓶),从最高价的118元/瓶装降至78元/瓶。春节前后中心城区液化气销售价格处全省设区市中下水平,并低于新余、宜春、赣州,监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存在问题
1、目前,××市中心城区瓶装液化气价格居全省设区市最高。联合体吉丰站、长岗路经销点自提价为78元/瓶,新深港河东自提为70元/瓶,滨江配气公司送到家82元/瓶。因此又引起市民不满,领导关注。当前,国际原油价由147元/桶迭至40多元一桶,欧佩克3月19日价为44.71元/桶,液化气作为副产品也由去年最高7000多元/吨跌至3000多元/吨。3月19日全省设区市中心城区液化气平均价格为69.28元/瓶(13.5公斤),最低为55元/瓶。以九江炼油厂3月13日液化气出厂价为例,出厂每吨3480元,加充装费28元吨,运费450-500元/吨,按每瓶135.公斤充装可装74瓶,每瓶成本54元,若按全省平均价格销售(69.28元瓶),应有可观的利润空间。
2、中心城区瓶装液化气经销形成垄断经营态势。城区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经营液化气的公司,气站有8家,实际经营的只有2家,一是新深港,二是以吉丰气站为首(俗称联合体)的7家气站。城区最好时期每天充装400余瓶,新深入港100多瓶,联合体200-300多瓶。个体经营气站没有正规的进货渠道,大都是二道三道贩子手中进货,进行现金交易,没有进货发票,更没有建立进销货台帐,内部管理混乱。
3、城区液化气经销点,大多数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审批,送气员的注册培训,基本上处于混乱状态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不同程度上给有关部门监管带来困难。
4、经销商普遍反映税负过重,质监部门收取的检测费过高,经营企业难以承担。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必须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瓶装石油液化气市场管理的通知》的精神,,坚持“政府引导、合理设置、市场调节、服务便民”的原则,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液化气经营企业,使中心城区液化气经销商不少于3家,允许其跨区经销经营,合理在城区设立规范的经销网点,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局面,打破垄断,把城区液化气价格降至在合理空间,以保持价格稳定。
2、降低收费标准,减少企业经营成本。石油液化气属于特殊商品,又牵涉国际民生,其价格的波动,群众关心、领导关注。因此,相关部门应以大局为重,站在“三保一弘扬”的高度,履行各自职责,着力加强对经营瓶装液化气行业的管理,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加强管理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有收费项目的单位,能减的减一点,能免的免一点,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对不能正常经营的气站,允许企业报停。
3、建章立制,规范经销行为。为准确了解经销商场流通领域的价格情况,城区液化气各个经销网点必须建立价格报告制定,除了设立进货及销售台帐外,还必须设立物价员2-3名,每月定期向物价部门报告价格情况。
为了进一步做好20**年全省价格调研工作,拓展价格调研工作的广度,增强价格调研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价格调研工作水平,现就20**年度价格调研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年度价格调研工作要点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年价格工作要点以及全省价格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前价格形势,提出如下调研内容供各地参考:
(一)去年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上涨原因分析;
(二)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三)如何处理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与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环保收费改革的两难矛盾;
(四)如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通货膨胀;
(五)国际市场原油、粮食以及重要矿产资源等基础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分析;
(六)如何通过各种政策的综合作用,化解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对我国的影响;
(七)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的影响;
(八)如何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如何促进生态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九)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成效调查与思考;
(十)如何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
(十一)如何进一步深化自然垄断行业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十二)如何进一步加强价格法制建设,提高价格行政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
(十三)如何进一步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发挥价格听证会制度的积极作用;
(十四)生猪、油菜、奶业的生产恢复情况调查;如何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
(十五)加强住房价格管理,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城市物业管理收费有关问题研究;
(十六)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对策与思路;如何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管理体制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如何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的监管;
(十七)如何建立城市供水价格管理体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十八)在深化价格改革过程中,如何建立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
二、调研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充分认识做好价格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各地应把做好价格调研工作作为促进价格决策科学化、提高价格工作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要创造条件鼓励干部职工深入实际,广泛开展价格调研活动;要把价格调研工作的成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二)要重视提高价格调研成果的质量。调研选题应结合当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大胆创新;调研成果应内容充实,言之有物,切忌泛泛而谈,长篇大论;研究论文应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调研报告应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应做到数据准确,资料详实。
一、价格综合(价格宣传及价格调研)(考评分12分,自查得12分)
1、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6%,每月均能及时上报指数报表。(考评分4分,自查得4分)
2、积极开展价格工作理论调研,上报市局调研文章4篇。上报信息。(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3、认真做好价格宣传工作,向《市物价局信息网》、《价格调研通讯》投稿55篇,登出30篇。在市两办、报、电视台上投稿送新闻报道达100余篇(次),刊(播)出稿件新闻44篇。(考评分3分,自查得3分)
4、《价格月刊》征订数量124.5份,超过计划24.5份。比2011年增加1.5份。(考评分3分,自查得3分)
二、价格管理(考评分10分,自查得10分)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调价程序,没有越权出台价格文件,不乱作为,不错位,相关调定价都能进行监审,文件均能及时上报备案。(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2、加强了对液化气、成品油、药品、公路客运票价管理,及时调整了液化气价格,并能与相邻县市衔接,及时上报了成品油调价有关情况。没有出现不作为投诉。(考评分4分,自查得4分)
3、落实了保障性隹房定价措施。对锦绣花园等6个物业服务小区物业服务收费标准进行了核定。无投诉案件。(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4、对居民阶梯电价政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顺利实施。加强了小水电价格管理,上报了要求审批达陂·陶珠水库电站上网电价的报告及要求调整2013年度小水电上网电价调整方案的报告。(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三、收费管理(10分)
1、没有出现越权审批和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行为。(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2、认真组织开展了一年一度收费年审工作,年审单位44个,年审率达100%,审验收费总额4562.09万元,比上一年度4832.01万元减少5.6%,占全市财政收入81006万元的5.63%,并按时按质报送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考评分4分,自查得4分)
3、严格执行上级文件规定,规范涉农、教育收费、医疗、数字电视、殡葬收费管理。对教育收费管理两个学期的开学初都下发了有关收费问题的通知,组织了5个督查组,对全市各个中小学校收费情况进行督查,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教育乱收费。并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服务性收费、代收费进行了清理规范。及时转发了省发改委、卫生厅《关于制定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的通知》及《关于补充修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转发了市物价局等三家《关于进一步规范市殡仪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转发《关于开展涉农乱收费等农民负担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的通知、市物价局转发省发改委《关于省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规范了涉农、医疗、数字电视、殡葬管理服务收费。(考评分2.5分,自查得2.5分)
4、按时报送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收费相关信息汇总表》和《城市价格供水情况表》。(考评分1分,自查得1分)
5、根据规定及时报送了有关收费文件资料。(考评分0.5分,自查得0.5分)
四、价格监测分析(考评分10分,自查得9分)
1、根据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向市局和市委、市政府报送了价格监测表和市场价格形势分析。对粮、油、肉、禽、蛋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进行了“一日一监测”、“一周一分析”、“一月一专报”,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做到了及时准确完整。(考评分3分,自查得3分)
2、建立了价格监测数据库,每周、每月、每季均有价格分析材料。编发了每月一期的价格监测专报和物价运行形势分析报告上报局、我市党政主要领导及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使我局对市场价格监测分析具有连续性。为当地政府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市党政领导非常重视,经常向我局查询相关数据并以此为决策依据。(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3、制定了系统的价格监测预警应急机制,预警信息报送渠道畅通、节假日安排专人进行市场巡查,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异动情况。预警电话24小时畅通。(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4、积极完成省、市安排的专项调查任,在市级物价刊物上发表了2篇专项调研报告。(考评分1分,自查得1分)
5、设立了20个价格监测网点。布局合理,每个网点都有专人负责数据的测报工作,都能做到准确及时。形成了完整的价格监测网络,能够积极宣传贯彻落实《省价格监测规定,完善了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五、价格认证(考评分8分,自查得8分)
1、我局价格认证中心取得了省局颁发的规范化价格认证中心称号,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价格认证报表和材料,工作制度健全完善。(考评分1分,自查得1分)
2、价格鉴定客观、公正、及时、有效,没有发生诉讼案、错案、争议案、复核裁定案。(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3、积极拓宽价格认证服务工作领域,探索了应税物品鉴定理论调研的新领域。(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4、档案管理规范、完整。(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5、局领导高度审视价格认证业务培训,凡上级安排的业务培训都按要求派人参加。今年安排了3人次参加全省价格鉴证师继续教育培训。(考评分1分,自查得1分)
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考评分10分,自查得10分)
1、以市政府瑞府发[2007]29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印发市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并成立了市价格调节基金领导小组(瑞府办发[2008]391号),健全规范了内部管理制度。出台了加强价格调节基金管理的通知,规范了对代征单位行为的督查和管理。及时按质地报送了上级布置的相关材料,没有缺报、迟报、漏报现象。加大价格调节基金征收力度,全年征收额达到327.7万元,比去年245.6万元,超收82.1万元,增幅33%,达历史最高年份。(考评分7分,自查得7分)
2、今年1-2月份,由于低温雨雪天气,造成以蔬菜为主的副食品价格普遍上涨。我局根据《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建议动用价格调节基金补贴困难群众。得到了市政府同意,拨出70万元调节基金对我市优抚对象等低收入群体实行每月10元的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共计补贴1-2月份2个月。(考评分1分,自查得1分)
3、我局推进农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并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平价商店建设,已成立市物价局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向市政府上报了《市关于加快推进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七、价格成本监审工作(考评分6分,自查得6分)
1、我局配备了2名专职价格成本监审人员。(考评分1分,自查得1分)
2、严格执行《市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实施办法》,认真做好成查监审工作,对所有制定和调整价格均依法实施了成本监审。(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3、按今年工作要点,完成了污水处理费和自来水成本监审。
(考评分3分,自查得3分)
八、价格监督检查(考评分20分,自查得20分)
1、价格监督。能严格执行省、市统一安排的专项价格检查,及时上报检查情况,未出现擅自违规检查和提前检查行为。
(考评分5分,自查得5分)
2、案件审理。查处的违法案件做到了集体审案制度,并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没有出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3、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成立了以举报中心为平台的市场价格专职监管机构,专职对市场调节价格和明码标价情况进行检查。全力推进全市商品和服务明码实价工作。开展了价格诚信创建活动,下发了文件,成立了机构。(考评分4分,自查得4分)
4、案卷规范。价格监督检查文书案卷制作规范、整洁、完整。(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5、价格举报。12358价格举报电话有值班接听登记,呈批、督办、反馈等制度。今年接到举报案件30件,当场答复8件,其余全部及时办结,办结率100%。(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6、按时按质完成价格检查,价格举报报表及相关文件资料上报工作。(考评分2分,自查得2分)
7、参与了物流领域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成立了协调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按时上报工作进程情况。(考评分3分,自查得3分)
九、价格公共服务能严格按照《市2010年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考评方案》的要求进行。有方案、有机构、有总结、有重点、有事例。(考评分10分,自查得10分)
十、工作亮点和典型经验(考评分4分,自查得4分)
今年上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按照区委“五服务”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工作实际,确立以“稳价格、促发展、惠民生”为价格工作主线,以关注民生价格,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为重点,采取“四突出,四促进”举措,加强价格服务和价格监管,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了的价费环境。现将半年来价格工作主要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突出治乱减负工作,促进企业和民生价费环境进一步优化。
强化价格调控和治乱减负目标责任制落实。坚持以“价格调控和治乱减负”两个目标管理为抓手,把实现价格调控和治乱减负纳入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目标。年初,制订了区年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将15个责任部门对应的目标任务以刚性指标分解下达,层层签订责任书。在区目标管理成员单位中,建立了治乱减负成果调研、收费监督、联合整治等工作制度,完善了收费年审、收费公示、企业付费登记、缴费优待等目标责任管理,建立了惠民惠企政策落实“一局一档”制,确保“两个目标”责任制工作的顺利推进。
认真细致地做好行政事业收费年审工作。上半年对全区2006年以来所发的210个收费许可证进行了全面审验。共注销正本34个、副本30个。现保留收费许可证正本157个、副本161个,年审率达到100%。一是联合区财政、区纪委,加强对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审验力度;二是特出重点。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取消和停止征收的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规定,凡不符合文件精神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共取消收费项目14个、现存收费项目33个(一级收费项目)。三是做好服务。实行“上门为主、送审为辅”,对教育、卫生、司法、民政等系统的各个收费单位填写的收费许可证申请表,实行统一征求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减少申报环节。对17个社会办学收费许可证全部取消,改为备案制,不再收取年审费,减轻了企业负担。评审了13家老年公寓收费等级,协调市物价局对2家申报一级收费的老年公寓进行了审核。结合价格调控和治乱减负目标,对承担目标的收费单位进行服务指导。四是强化管理。举办了全区收费员培训班,换放新的收费员证159个。发放编印的《收费员工作手册》200多本。健立全区收费档案,实行“一证一档”管理制度。五是加强指导,对物业收费采取“一讲二送三看四定”开展服务指导,即对物业公司和业主宣讲物业收费政策、文件规定;向物业公司送一本物业收费文件汇编;实地查看物业管理现状;兼顾业主和物业公司两者利益,合理核定物业收费标准。
二、突出价格监管服务,促进市场价格行为进一步规范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春节前牵头组织区四套班子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30多人,对与广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猪肉、蔬菜、水产品、鸡蛋等主副食产品的价格稳定和供应保障等情况进行了视察和检查。密切关注成品油、主副食品、预防甲型流感药品等市场价格动态,坚持对10个医疗监测点、17个日常生活品价格日测日报制度。与市局联动,抽调业务骨干分组分片对辖区63家停车场进行了全面检查,督促停车场经营单位以新的《**市停车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为依据,对收费价目及时废旧立新,规范了收费行为。认真处理价格举报工作,共受理价格举报46件,退还消费者2500元,罚款700元。办结率达100%。
深化学习调研成果,惠民举措落到实处。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五服务”意识,切实维护好群众价格利益,关注群众“菜篮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全区21家农贸市场价格管理采取四项举措由点及面的逐步进行规范:一是统一明码标价标牌和内容,让群众明明白白消费;二是实行农副产品价格行情公示制,增强价格透明度;三是市场管理实行“一费制”,为经营者减负;四是建立农贸市场物价员网络,确保价格管理制度化、经常化。
构建价格诚信体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我局在服务企业中积极倡导服务在先、指导在先,以开展明码标价、明码实价服务指导为抓手,加强市场价格诚信建设。在全区大型商贸企业以及**软件园、**时尚街区、**汽配城等窗口地区,开展企业价格培训,上半年培训1239人次。建立100家明码标价示范企业定点联系制度,局主要领导带头,开展与企业家交友活动,引导企业规范价格行为。深入开展“三信三优”单位创建活动,向39家市级“三信三优”单位发放了铜牌,为26家参评企业提供指导服务。主要街面明码标价率达到95%。
三、突出深化价格服务进社区,促进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为巩固价格服务进社区品牌特色和“五进八有”服务成效,我局完善了进社区“管片”负责制,将物价干部分到8个街道开展片区创特色服务,每个街道重点突出一个社区、创新一个项目,在为企业减负、政策惠民、调处群众价格矛盾,规范教育、医疗、停车收费,涉案财产价格认证、服务军营等方面,拓宽服务渠道,让价格服务全面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进景区、进商场、进警所、进军营。为强化惠民价格宣传,从价格服务热点、难点问题入手,重点突出餐饮服务业价费、幼儿园收费“一费制”、老年公寓收费等10余条居民价格投诉焦点问题,采用宣传单、联系卡等方式,为群众解难答疑。新晨
强化价格认证服务,秉持超常规的工作理念,努力提高办事效率,让委托方和群众满意。1-5月份,共完成涉案价格鉴证120件,标的总额为96.9万元。其中公安刑事案件117件,工商部门办理劣质手机拍卖底价案件1件、街道办理委托案件1件、联合省中心为新街口派出所办理委托的街道玻璃击穿案件1件。办结率100%。
四、突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绩效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
坚持二级量化考核制度。年初,按照工作目标化,目标刚性化的要求,依据全年物价奋斗目标和工作目标内容,将区奋斗目标、局工作目标、以及文明城市建设5项目标任务,按照科室职能以及干部岗位职责进行细化、量化,逐条分解到人,层层签订二级考核目标责任状,实行全年目标任务刚性化管理。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局通过局领导班子分析会、服务对象座谈会、干部学习交流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等形式,围绕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从加强物价专题学习和研究入手,开展提“金点子”、创亮点活动,不断提高物价干部“五服务”的创新能力。
五、下半年打算:
(一)加大监管,强化调控,着力维护价格秩序稳定。着力强化价格调控措施,努力保持市场价格稳定。
(二)清理整顿,治乱减负,努力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强化收费公示制度,增强收费监管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存在问题
力度不够,查处不实。纵观我县物价事业发展,价格检查工作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存在这样那样的影响,价格检查执法独立性不同程度地受到制约。
二、整改措施
我局从完善制度入手已进行了整改,上下联动,提高权威,针对力度不够问题,我局及时与县主要领导请示、沟通,健全完善各项责任制度考评体系,规范程序,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同时,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工作,以建立健全价格监督治理网络为切入点。在各乡镇建立健全物价领导小组,配强配好物价员,明确物价领导小组和乡镇物价员的工作职责,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层层落实监管措施。
三、今后工作改进的方向一是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注重加强价格工作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发展变化了的价格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挖掘根源,探索物价工作的新方法。深入基层,亲身实践,取得有关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写出切实可行的价格调研报告及实施方案,一旦成熟,立即实施。合理解决、妥善处理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以转变物价部门工作作风作为工作的立足点。不断强化监督治理,加强物价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作风和职业技能教育,激发物价干部职工的率先意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倡导负重奋进,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努力探索适应价格工作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一、20*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认真学习深进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扎实有效。我局深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牢牢围绕“优化工作思路,创新监管机制,努力开创物价工作新局面”这一主题,以“稳物价、保民生、创环境、强服务”为重点,以“七查七进”“四解决四建立”为载体,通过全面系统学习、广泛深进调研、综合分析检查、开展“五查五看”和“双诺整推”等一系列活动,干部群众反映的四方面价格热门难点题目得到较好解决,群众测评满足度达100%,并调研提出了《*县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治理暂行办法》(讨论稿),《*县物业收费治理办法》(讨论稿),制定了《*县物价工作科学发展规划》,建立了物价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进行了总结,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
(二)强化措施综合调控,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我局把民生价格题目做为工作的重点,集中气力,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积极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综合措施,全力稳定市场价格秩序。一是制定了《全县保障市场供给加强价格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县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工作预案》。二是加强市场的监测巡查。抽调职员组成市场巡查监测小组,对粮油、肉食、蔬菜、煤炭、石油、液化气及防震救灾物资、灾后重建物资价格实行日报告制度,在政府网站公布价格监测数据,分析猜测价格走势,按时上报价格监测报表70份,印发价格监测信息36期。及时处理价格矛盾纠纷,对苗头性、倾向性题目做好预警预告,形成了物价形势成因分析建议对策报告7篇,提出调控建议,防止价格异常波动。三是实行调价备案和提价申报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价格过快上涨。按照省市文件精神,我们对万家和超市、新世纪超市等6户企业经营的面粉、大肉、牛羊肉、食用植物油、鸡蛋等119个品种,实行了调价备案临时价格干预措施;6月份又对9家水泥、砖瓦、砂石、建材等灾后重建物资经营企业实行调价申报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天天逐企业巡查,严格监管价格涨幅。四是加强价格收费监管。严格审核收费项目,取消公安系统信息技术查询费等不公道收费3项,控制出台新调价项目,对上报的城镇自来水价格,人饮工程供水等5项调价项目,广泛调研,暂稳原价。
五是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联合工商、商务、粮食、质检、药监、农牧等部分,集中时间,集中气力,开展市场食品价格大检查15次、抗震救灾物资大检查13次,集中整治市场价格,规范明码标价及经营者的价格行为。依法果断查处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共查处价格违法行为26起。对蔬菜市场欺行霸市题目,联合工商、公用事业局、公安局了《关于加强农贸市场监管的公告》,进行了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市场欺行霸市违法行为,联合运管部分集中整治了出租车乱收费行为,取得了较好效果。六是落实优惠政策。积极落实下岗失业职员各种收费减免优惠政策,对鲜活农产品运输、销售、摊位等各环节,该减免的收费一律减免,落实鲜活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规定,减轻农民不公道负担,进步粮油肉蛋等生活必须品的生产能力,确保市场有效供给。同时加强了医疗、物业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价费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县居民消费品价格稳中有降,市场供给充足,市场价格秩序稳定。
(三)加强收费和政府定价治理,努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强收费治理,对全县189个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和52个经营服务性收费许可证进行了年审,及时变更收费标准18项,取消了个体工商治理费、农贸市场治理费、公安信息技术查询费等收费5项,实行价格收费公示制,进步价格收费透明度。按照“适度、稳妥、择重、衔接”的原则,对春播玉米、胡麻种子,华汭物业服务收费、民用爆破器材经营价格、职教中心学生公寓住宿收费等价格,在认真进行本钱监审认证,广泛征求意见和调查了解周边市、县情况的基础上,坚持按程序和权限审批的调价制度,在把握好调价时机和幅度的情况下,科学、公道平稳的进行了调批价工作。实行进企业收费两证一书一票一卡制度,对水利、环保、消防、土管、建设等7个涉企部分的收费执行情况进行了重点督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努力为企业减负增效,营造良好价格投资环境。
(四)加大价格监视检查力度,全力解决民生价格题目。我们把民生价格收费题目作为全年价格监视检查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从农资价格和涉农收费、教育收费、医疗收费、物业收费和供热价格等群众关注的价格收费热门题目进手,全力维护群众利益。一是开展了农资价格和涉农收费专项检查。经对全县32个化肥经销点,43个农药、农膜经销点的农资,12个农村人饮工程供水价格,10个乡镇及1个开发区、13个农村合作医疗点的收费情况的检查,落实了化肥价格干预措施,打击了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价格欺诈行为,规范了各部分的涉农收费行为,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正当权益;二是开展了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对全县176所农村中小学的收费进行了检查,通过看收费票据,抽查询问学生,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执行良好,学校也都能按要求进行公示。三是开展了医疗服务专项检查。共检查医院4所,主要针对医院挂号费、b超、彩超、一次性医用卫生材料费、ct、心电图等6项收费进行了重点检查,对重复收取一次性医用卫生材料、擅自进步收费标准等题目,进行了责令清退立即纠正。四是对群众关心的城市供水、供热、供电、物业治理价格收费进行了监视检查,规范价格服务行为,化解了价格矛盾纠纷,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五是开展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物资和奶市场秩序专项检查,维护了非常时期重点物品市场价格秩序。六是加大价格举报案件查处力度。对群众的价格举报,我们都做到了有案必查,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而且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覆信。对受理的客运票价、电费、垃圾费、出租车价格等16起价格举报案件进行了监视检查,纠正了违规行为,及时反馈举报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五)增强价格服务新本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我局按照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要求,努力增强价格服务新本领。牢牢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建设、节能减排等中心工作开展价格服务。一是深进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以价格服务“进企业、进商场、进社区、进农户、进医院、进学校、进景区”为重点,巩固现有成果,查找存在题目,学习先进经验,以价格收费公示和价格监视网络为载体,将“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延伸到各个层面,推进活动向纵深发展。二是加强价格认证服务。积极开展涉案物品价格认证和调价前本钱审核认证,为司法工作和企业价格制定提供服务。至目前共受理委托认证案件15起,认证财物132件。对城市自来水价格、惠民苑小区住房价格本钱进行了调定价前本钱监审认证,为企业公道定价提供依据。三是开展了涉农价格监视检查、煤炭市场价格上涨情况、环境保护价格收费专题调研,撰写有价值、有见解调研报告3份,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加强价格政策信息服务。今年我局印发物价信息简报25期,开通了*县价格信息网站,畅通了价格信息渠道,居民生活必须品价格监测数据表37份。做到了价格政策法规、物价工作动态、价格监测信息公布及时,全方位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
(六)狠抓招商项目建设,努力为全县经济发展做贡献。我局积极开展新一轮“千名干部访客商”活动,广泛联系,多方洽商,引资4000万元的华兴运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逾额完成了2200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全国规范化物价检查所达标项目,已将文件资料上报省市等待检查验收。同时,在县污水处理厂项目申报中,我局积极配合提供文件资料,全力为全县经济发展搞好服务。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按照工作分工,将全局工作职员分成四组,形成统分结合,责任明确的工作落实机制,制定目标任务,划分责任界限,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把全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突出工作重点,集中气力攻坚。以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为统揽,竭尽全力控制物价过快上涨,集中精力狠抓强化监管保民生,优化环境抓招商,增强本领搞服务三项重点工作,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水平的提升。
3、建强班子队伍,创建五型机关。加强理论学习,进步素质修养,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型”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公正执法的价格工作队伍,全面进步价格工作水平。
4、强化机关效能,切实转变作风。深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泛征求意见,积极落实整改,进步业务能力,进步综合素质。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价格服务承诺制,强化机关效能,增强责任意识,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三、存在的题目
主要任务是:
一、保持物价稳定,服务发展大局
1、继续落实好稳控措施。确保“国16条”、“省17条”、和“市12条”各项稳价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2、建立健全稳价机制。坚持和完善市场价格调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各项稳价安民长效机制;配合市政府督查室督促各成员单位严格落实调控责任。
3、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立监测人员准入、培训、考核、退出机制;科学布局价格监测网络;密切关注群众生活必需品和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情况,准确分析研判价格形势,及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4、全面建设平价商店。扎实推进农超、农社、农校、农企对接,逐步建成覆盖全市主要社区的平价商店网络。
5、保障困难群众生活。适时启动“双联”救助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价格上涨而受到大的影响。
二、宣传物价政策,彰显价格职能
6、办好专题工作简报。重点办好《物价》和《价格调控工作简报》,主要面向省、市领导、省内外物价同行及市直有关部门,反映物价工作情况。
7、提高报刊宣传力度。围绕价格工作重点、热点,借助《日报》和《淮河早报》等主流报刊媒体,及时跟进报道。
8、扩大“价比三家”阵地。做好“价比三家”扩版工作,丰富内容,积极引导市民参与互动,提高专栏知名度。
三、关注民生价格,保障群众权益
9、保持涉农价格稳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农贸市场摊位费、交易费的管理;整治农产品流通环节价格秩序;加强农村客运价格管理,切实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
10、规范教育收费秩序。强化中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收费管理,及时制定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政策;规范民办学历教育收费;加强教育收费公示,做到大中专、高中学校全覆盖。
11、强化医药价格监管。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价格政策的成果;在市属医院建立医疗机构内部医药价格核查、退费制度;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医疗器械、医用耗材价格信息制度。
12、加强住房价格监管。继续强化商品房销售“一价清”和“一房一价”制度;严格审核和制定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租金和公共租赁房租金标准;制定涉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经营收费优惠政策。
13、规范机动车停放场所和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制定出台《市机动车停放场所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编制实施《市机动车停放场所收费目录》管理;制定物业服务收费实施细则。
14、统一价格收费公示牌格式。全面规范市内各种场所的价格收费公示牌,制作格式、大小、颜色等统一的价格收费公示牌,便于群众监督。
四、建设“数字物价”,创新工作机制
15、抓好“数字物价”人才培训。采取封闭学习与培训的方式,切实提高全市价格系统干部职工运用“数字物价”的能力。
16、建立网络平台工作机制。搭建“数字物价”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各科室分门别类建立专项工作页面,学会善于通过网络开展价格工作。
17、打造“12358”价格举报品牌。通过自动语音应答、留言信箱、来电转接等多种服务手段面向社会24小时服务,全面提高价格投诉咨询服务效率。
18、探索建立价费实时监管方式。建立全市企事业单位价格(收费)监管网络,推进与各大型收费单位等系统对接,逐步实现收费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及时处理。
五、发挥杠杆作用,推动经济转型
19、逐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定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以及非居民用水超额累进加价政策;继续加强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
20、稳步推进电价改革。积极实施居民用电阶梯式电价;规范水、电、气、热、有线电视等垄断行业安装、维修过程中的各种收费行为。
21、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认真落实国家、省天然气价格改革政策,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调整居民生活用气、瓦斯气和民用供暖价格;建立车用天然气价格调节基金。
22、加快环保收费改革。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费的征管使用;适度调整污水和污泥处理费。
23、积极引导重点行业发展。通过价格政策,有针对性地吸引社会资本向教育、医疗、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领域投资兴业。
六、规范价格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24、强化价格专项检查。认真组织开展涉及教育、医疗、银行等社会关注的重点行业领域的收费专项检查。
25、建立价格检查工作机制。建立随机确查机制、人员交流机制、初审前检查情况核查机制和案审会前案件复查机制,进一步规范价格检查行为,确保案件处理公开、公平、公正。
26、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突出加强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的市场价格监督检查;加大对大型超市、商场、农贸市场重要商品价格情况的巡查。
27、进一步规范明码标价和明码实价工作。开展价格诚信活动和商业企业明码标价检查;积极推行明码实价制度,建好商之都明码实价示范店。
28、及时曝光典型案例。贯彻落实《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价格法规,严厉打击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强化查处工作效果。
七、减轻企业负担,优化投资环境
29、打造收费负担洼地。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开展涉企收费情况调研,提出我市经济开发园区“零收费”政策调研报告。
30、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落实小微企业收费减免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31、做好收费年审工作。继续清理整顿涉及企业的各类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提供价格政策支持和价格信息服务。
八、夯实价格基础,提升工作水平
32、积极拓展价格认证工作。全年完成各类涉案财产价格鉴定500件。贯彻落实《市涉税财物价格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实现涉税财物价格认定金额4亿元。
33、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功能。提请市政府修改《市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确保全年征收基金总额1200万元;完善价调基金项目专家评审等制度,实行项目“末位淘汰制”;做好价调基金扶持生产、调控市场和救助困难群众等工作。
34、认真开展重要商品定期成本监审工作。把供水、教育、公交、供气、保障性住房等行业作为定期成本监审的重点;选择重点行业开展定期成本监审调查。
一、主要工作
(一)、积极推进价格改革和价格调整,疏导价格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汇同市环卫局对我市生活垃圾处理成本进行核算,制订了我市居民和非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并上报省物价局批准执行。调整后的垃圾费征收标准为:居民户6元/月/户,非居民户140元/吨;二是启动价格和运价联动机制,调整了我市公路客运价格,并相应地对我市部分乡镇车站发班费进行了调整。平均调价幅度为10%;三是对一些旅游景点门票价格进行了适度调整。东坡书院门票价格从原来15元/人调整为25元/人;四是在成本调整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了白马井新地水厂、东成水厂自来水价格,调整了海头水厂自来水价格。价格调整后上述乡镇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为1.5元/吨,与那大城区价格基本保持一致,为上述水厂的正常生产经营和供水安全创造了条件;五是对涉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了优惠办法,按国家和省价格主管部门规定收费标准的50%收取,促进了我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六是调整了我市跨糖蔗收购价格。普通糖蔗收购价格调整为360元/吨,良种糖蔗收购价格调整为370元/吨。价格提高幅度达20%。糖蔗收购价格的提高,对提高我市农民收入,促进我市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此外,我们还重新核定了种子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收费,按省局的统一部署调整了我市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适时调整了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还对部份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价格和收费的适度调整,进一步疏导了价格矛盾,理顺价格关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困难,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开展旅游价格秩序综合整洁,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
今年初,我局根据省物价局的统一部署,迅速成立了市物价局旅游价格秩序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制订了《市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价格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抽调了得力人员组成若干个整治工作小组,对我市松涛天湖风景区、八一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海南热带植物园及东坡书院等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进行全面清查整顿。在旅游价格秩序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要求各旅游景点在售票的醒目位置公示门票价格标准,并将服务项目、服务承诺、优惠办法、价格投诉举报等内容向游客公示,接受游客监督;我们在客房价格管理方面,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宾馆酒店进行监督检查;在“五一”黄金周、中高考期间,为制止酒店、宾馆客房价格异常波动,根据《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我市客房价格实行限价管理;根据海南省物价局、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和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我省“十一”期间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施临时干预的通知》,在“十一”期间对我市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施临时干预。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十一”期间坚持上班,加强检查,确保了“十一”期间全市旅游价格的稳定。
通过开展旅游市场价格秩序的整治,使全市旅游价格秩序井然,无乱收费,无投拆,进一步优化了我市旅游消费市场环境。
(三)、加强价格调控管理,努力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一是建立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关联的重要商品价格跟踪监测,发现市场价格异常变动,随时向市政府和上级物价部门报告,以便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平抑物价。今年共上报各类价格监测报表396份,价格监测分析材料22份,省物价局在上半年全省物价工作会议上对我局的价格监测预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加大价格异常波动的干预力度。在重要节假日和高考、中考期间对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有效地平抑了客房价格的上涨。三是做好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工作,提高政府调控物价能力。全年共征收价格调节基金家园0764元。共投入价格调节基金904559元支持我市的糖业生产发展,使我市传统产业得到发展。
(四)、加强价格监督检查,进一步整顿价格秩序
积极开展物价检查工作,遏制价格违法行为。一年来,共检查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298个次,其中行政事业单位113个次,企业、个体工商户1185个次。查出价格违法所得443636.89元,已退还给消费者293036元,正在退还消费者77893.14元,没收和罚没上缴国库15万元。
开展春运和节日客运票价专项检查。在春运和“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组织精干人员,在市交通局的配合下对客运票价进行检查。在春运检查中,共责令车主退还多收款3365元。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共责令车主退还多收票款2680元。
开展液化气和成品油价格专项检查。我局定期对各液化气营销点和加油站进行检查,严格把液化气和成品油价格控制在政府指导价格之内。通过检查,使我市液化气价格在海南西部是始终保持最低水平,成品油价格也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我局主动与教育局、纠风办等有关部门联系,派出检查人员深入到各中、小学校进行春季和秋季学期收费检查。对个别存在乱收费问题的学校进行重点检查。一年来共责令退还给学生多收款370563.64元。
开展电力价格专项检查。我局对各项涉及生产、生活电价政策的执行及供电企业落实各项价格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电价调整政策执行情况,企业优惠电价政策的落实情况,国家取消的收费项目的贯彻情况,以及在农村电网改造以及在城市电网一户一表改造中,有没有超标准或自定标准乱收费;农业用电价格中有没有超标准和价外收费的行为。通过检查督促了电力企业严格执行电价政策。
开展价格法律法规宣传。在重大节假日和“3.15”期间,组织全局人员上等街设置价格咨询点,宣传《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解答价格难点疑点问题,发放价格法律法规宣传单,在那大主要商业街悬挂宣传标语。一年来,共发放价格法律法规宣传资料5680张,接受群众咨询102人次,悬挂横幅25条,发放标签58000张,共对250家(次)商场和个体户进行检查和指导。提高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价格法律意识。
认真受理群众价格投拆举报工作。价格投诉举报是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价格主管部门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价格举报处理制度,共受理群众价费举报投诉案件32件,已处理30件,待处理2件。确保“12358”价格举报电话的畅通无阻。
(五)、强化收费管理,切实做好清费治乱工作
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一是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工作。全市应年审的收费单位133个(不含医疗机构,下同),实际年审的收费单位113个,年审率达85%;年审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73项;核换收费许可证221套,取消收费项目53项,涉及收费金额564万元。通过年审,我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二是开展涉农涉企收费专项整顿。我们对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划生育、就业、交通、海洋渔业等有涉农涉企收费的单位开展专项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进一步规范了我市涉农涉企收费行为。例如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和市卫生监督所自立名目收费和多收费问题在专项治理中得到有效制止。
(六)、抓好价格公共服务,提高价格服务水平
我们不断拓宽价格公共服务领域。将物价工作融入到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一是积极受理和开展价格鉴证工作。一年来共受理价格鉴证1200宗,涉案金额近16600000元;二是参与白马井跨海通道南连接线项目以及洋浦区外征地项目拆迁物的估价工作,为上述项目的顺利开工提供服务;三是积极开展价格成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工作。对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成本进行监审和认证,为市政府合理制定上述保障性住房价格提供了依据。全年印发《价格成本调研》共10期。撰写的《当前农业用水水费现状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得到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四是做好市场价格信息的工作,创刊《物价动态》,每月印发2—3期。坚持每月在政务网上我市相关价格信息,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提供服务。发动506家单位加入海南价格信息网络,共享全省价格信息成果。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我局十分重视队伍的自身建设。一是抓业务培训。先后派出了7名干部参加了国家发改委和省物价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学习。培训内容涉及收费管理、价格管理、价格成本监审以及价格认证等。提高了队伍的业务素质;二是建章立制。我局先后修订完善了工作、学习、考勤、财务、车辆管理等制度,坚持办好“政务公开栏”,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从今年四月起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作风建设百日活动”。全局上下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正视不足。通过查找问题、集中整改、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的集中整顿,使干部作风和部门行业风气得到明显好转,群众对物价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有效解决了“慢”、“混”、“散”、“满”、“浮”、“懒”、“庸”、“差”等长期存在于干部中的突出问题;四是对中层领导岗位实行公开竞岗。通过公开竞岗选拔了物价局价格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和物价检查所所长。干部有为才有位的意识有了较大增强
(八)、其它工作
积极参与我市的“农村基础工程”建设工作,坚持定时深入到乡镇联系点,配合镇政府开展救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工作。今年来,在单位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支持和庆镇政府和东成镇政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救灾工作经费16000元。为联系点工作尽了我们应有的努力。
【关键词】 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信息;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3-0012-05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认为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质量要求。由于目前我国还缺乏有效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我国会计准则后,其可靠性难以保证。因此,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否应在我国推广应用,学术界还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信息是否可靠同是否具备完善的信息控制机制密切相关,有效的内部控制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因而可以从健全内部控制来探讨投资性房地产信息控制机制的构建。
一、公允价值信息控制的必要性
(一)公允价值信息控制将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公允价值指公开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我国市场中,市场交易有效性不强,难以存在绝对的公平交易,公允价值的取得将会使用估值技术,公允价值信息的生成离不开职业判断。通过加强公允价值信息生成过程的控制,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允价值的失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二)公允价值信息控制将促进内部制度的完善
公允价值信息高度依赖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与判断,内部监督制度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公允价值信息的公允性。公允价值信息控制过程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确认、公允价值的取得、审核及审批等方面制度的规范。通过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建设,为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机制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
(三)公允价值信息控制将有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推广应用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尚不成熟,存在各种违规交易行为,这些都制约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公允价值信息控制从多个角度加强管理控制,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等,较大程度上消除人为因素影响,提高公允价值信息的透明度,降低公允价值会计风险,有利于其推广使用。
二、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机制核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公允价值应用于会计实践中,形成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谢诗芬(2003)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技术本身较难掌握,涉及许多估计、假设和判断,因而容易造成可靠性较差;有人会利用这一点,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陈国平(2007)认为:“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是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工具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王海(2007)也指出:“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处理及时响应(On Demand)外部环境变化的节奏,公司内部控制框架和流程亟须进一步调整和理顺。”公允价值信息的计量与披露都与企业主体密切相关,目前公允价值应用中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跟不上,公允价值信息的生成存在较大会计风险,因而企业须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才能抑制会计舞弊,确保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提高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三、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随着公允价值的应用,我国对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管也在加强,证监会于2008年12月公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0号――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信息披露(征求意见稿)》规定“公司应在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披露同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内部控制”。公允价值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披露将增强投资者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理解与信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应用尚不太广,有关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不足,这点可以从年报数据披露的信息分析得知。2010年,我国有27家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业务,本文选取这些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作为分析对象,剔除数据不全的2家,如表1所示,分析投资性房地产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 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及其实际选择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条件是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并且能够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相关信息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估计。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估计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参考活跃市场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估算公允价值;第二层次是参考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调整估算公允价值;第三层次是根据同类或类似房地产市场的相关信息(如区域状况、商圈繁华程度等)进行评估确定公允价值。我国目前房地产交易市场尚不十分成熟,企业往往委托专业的房地产评估机构来评估获取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为了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业务行为,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于2009年12月《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并且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主要采用方法是市场法和收益法。从表1数据来看,尚存在以下不足现象:
1.部分公司忽视披露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公允价值信息真实性值得怀疑
由表1可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采用以外部资产评估报告为主,其次是公司参考同类或类似房地产市场价格,再次是采用市场调查报告。也还存在一些公司没有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如泛海建设、世茂股份、海岛建设和海欣股份。其中世茂股份的投资性房地产资产比重超过3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比重超过10%;海岛建设的资产比重超过25%;海欣股份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达到53%,这些数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在上市公司资产及其盈利中占有重要地位。忽视披露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将影响公允价值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财务报告也容易受到投资者的质疑。
2.多数上市公司未披露估值方法,少数选择市场法
采用调查报告、参考同类或类似房地产价格确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上市公司,其估值方法选择主要采用市场价格为基础调整、参考可比项目成交价格。公允价值确定方法以外部资产评估报告为主的上市公司只有少数披露估值方法采用市场法,如正和股份,多数上市公司没有披露具体的估值方法,可见,在信息披露方面上市公司还不够严谨,有关制度的执行还不到位。
(二)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内容及实际披露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政策选择的依据、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和估值程序、公允价值计量的业务处理、对公允价值计量结果采取的内部或外部验证程序等等。这些内容大部分在《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0号――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信息披露(征求意见稿)》也进行了规定。据笔者对2011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分析,目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内部控制方面尚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内部控制披露信息参差不齐,欠缺关键控制程序
据统计分析,上市公司披露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内部控制相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投资性房地产的含义及范围;二是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条件及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政策选择依据;三是公允价值确定方式;四是公允价值计量处理;五是估值的关键假设及不确定因素。大部分公司基本做到前面四点内容的披露,只有少数公司没有做到,如:泛海建设没有披露公允价值计量条件及依据、公允价值确定方式。关于估值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却只有正和股份、中航地产和昆百大A这三家公司予以披露,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忽略这点信息。胜利股份2011年度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达到900%多,却没有披露估值技术、关键控制程序等信息。
2.公允价值计量制度披露较少,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存疑
从2011年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分析,只有少数公司披露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制度。金融街有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管理办法》,中航地产有披露《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处理的议案》,方大集团有披露《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有昆百大A、沱牌舍得、白云山A也明确提到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多数公司没有披露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可能是披露的疏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公司缺少建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制度,这点需要引起重视。
四、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机制的构建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生成要经历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和披露等程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本身会存在一定的会计风险,保障公允价值信息的公允性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国内对公允价值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展开,如:赵彦锋(2011)认为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机制框架构建应包括确认控制、计量控制、披露控制、持续监督;姬鲁璐等(2012)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内部控制组织框架的建立需要健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厘清管理权责。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将使其价值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而调整,随之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使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和披露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显得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公允价值信息控制要确保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及其披露的规范性,企业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制定具有控制职能的业务操作程序、审核审批制度等相关控制措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也表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需要进一步明确,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尤其要做好关键性程序控制。
(一) 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流程图(见图1)
(二)公允价值信息控制要点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信息的控制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参与,如:商业资产运营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董事会、股东大会,因而公允价值信息控制要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做好以下几点关键性程序控制:
1.公允价值取得、审核及审批控制
公允价值的取得宜采取市场调研报告或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报告,商业资产运营部门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管理机构承担着收集公允价值信息的责任,应成立调研小组和选择有资质的房产评估机构。财务部门审核商业资产运营部门提交的市场调查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审查不同物业估值程序的合理性。估值中存在的关键性假设、不确定因素考虑。注意同类或类似房产市场价格的公允性,选择的可比项目在地理位置、新旧程度、使用状况等方面的可比性。市场交易价格调整系数确定是否综合考虑物业的商圈位置、周边商业繁华度、房屋装修状况等因素。财务部门审核过程中同商业资产运营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及反馈。董事会严格履行审批公允价值的市场调查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和商业资产运营部门提交的公允价值变动分析报告,对企业财务状况带来重大影响的要提交股东大会决定。
2.公允价值核算控制
只有正确地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核算才能使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部门据以会计核算的公允价值以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审批的市场调查报告或资产评估报告为准,其公允价值核算控制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确认纳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公允价值计量条件;二是确认转换及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条件是否满足;三是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包括公允价值的账户设置及其使用。
3.公允价值审计监督及披露控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应用时间还不长,不论是会计人员还是资产评估人员在专业技术上还有所欠缺,因而对公允价值信息开展审计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通常由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委托外部机构承担审计监督任务,审计监督方面的控制包括公允价值计量报告书的审查、估值模型的合理性及计算结果的验证、财务部门账务处理正确性审查、内部制度执行有效性评价。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的有关规定,企业应当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损益影响、估值程序等信息。董事会、股东大会对外披露公允价值信息控制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注意披露经过审计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信息;二是披露的报告书具备有关部门责任人的签章;三是注意披露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度的有效性评价及存在的估值假设、不确定因素。
五、结论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尚不十分成熟,从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披露来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其披露比较薄弱,影响投资者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信息的理解。本文从健全内部控制角度构建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机制,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做好关键性程序控制,包括公允价值取得、审核及审批控制,还有公允价值核算控制、公允价值审计监督及披露控制。建立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信息控制机制不仅能防范会计风险,也将会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谢诗芬.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纵横谈[J].时代财会,2003(2):12-16.
[2] 陈国平.完善我国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环境的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1):18-21.
[3] 王海.公允价值的演进逻辑与经济后果研究[J].会计研究,2007(8):6-12.
一、关于2009年的价格工作
回顾2009年的价格工作,可以用“五个突出”来概括:
(一)突出保增长,进一步改进价格调控,促进增收减负
1.完善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应急预案。制定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施细则(暂行)》,建立生猪价格预警区域和响应机制。成立自治区生鲜乳收购价格协调委员会,建立生鲜乳收购价格协调机制。落实部分粮食品种以最低收购价格收购的临时收储等政策,确保农民种粮收入水平稳中有升。
2.取消10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在落实国家取消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同时,取消和停收地方制定的行政事业性108项收费项目,进一步减轻企业和消费者负担。
3.加强药品价格管理。一是在全区公布296种2349个剂型规格品基本药物零售价格目录,约有45%的药品平均降价12%。二是出台了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服务收费标准政策。三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自治区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实施细则》和《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四是开展药品市场价格调查,经过整理分析,测算出我区基本药物不同规格药品价格,将于近期下发执行。五是下发关于加强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医药产品价格管理的通知和加强与甲型H1N1流感相关商品价格监测监管的紧急通知,并制定工作预案,起到了稳定相关商品和药品价格的作用。
4.完善教育和有线电视收费管理。为规范高校教育收费行为,解决高校教育收费多年积累的矛盾,制定部分高校普通硕士、博士研究生、成人硕士研究生、双学位、短期进修培训、住宿收费标准。取消有线电视用户办理开通、暂停、过户及更名业务手续费,用户补领IC卡工本费由每卡100元降为50元,要求有线电视经营企业严格执行收费减免政策,切实落实对低收入群众实行优惠价格的政策。
5.清理规范重点领域收费。一是重新核定自治区管理的游览参观点目录,降低过高的门票价格。二是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清理整顿涉及企业生产流通环节收费的通知》,提出了取消农电管理费、户外广告空间占用费、种子调运手续费等14项收费的贯彻意见。三是深入开展对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专项治理,取缔了一些中介组织不合理收费,研究出台新的管理办法。
(二)突出抓改革,进一步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推动节能减排
1.积极推进电价改革。疏导部分突出的电价矛盾,解决火电企业上网电价提高,销售电价未相应调整的遗留问题。电力脱硫加价政策在全区基本得到执行。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了商业和非普工业用电同价,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阶段性试行大工业用电多边交易电价,制定了蒙东、蒙西及包头铝厂大用户直供电输配电方案。审核批复310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上网电价。可再生能源价差补贴款得到落实。继续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
2.积极推进化肥、石油价格改革。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放开化肥市场和尿素、碳酸氢铵、磷酸二铵的出厂价格,取消了化肥流通环节的差率控制措施。建立由发改委、财政、供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化肥市场调控协调工作机制和定期会商制度。实现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接轨。
3.深化城市基础设施价格改革。基本实现商业、服务业与一般工商业用水、用气同价。部分城市对自来水价格、供热价格和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作了调整。
4.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制定出台《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三)突出扩内需,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管,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开展涉农、涉企价费等专项检查;对社保部门、出租车行业、有线电视、房地产公司、铁路、金融、教育、药品医疗服务收费和殡葬服务行业收费进行了重点检查,对擅自涨价或加收费用、强制有偿服务等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理。
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明码标价和价格欺诈行为专项检查以及家电下乡、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相关商品和药品价格监测和检查,及时开展节假日期间市场价格检查和巡查。
截至2009年11月30日,全区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080件,查处金额3599万元。其中,退还53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787万元,罚款405万元。实施经济制裁总金额2727万元,上缴财政2192万元。
(四)突出搞服务,进一步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和价格举报工作,维护消费者权益
1.继续推动“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地普遍设立了价格社会服务监督站和价费公示栏,还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提高农牧民价格政策法规水平和价格维权意识。
2.加强价格诚信建设。组织开展“价格诚信宣传月”活动,召开禁止欺诈座谈会和价格政策提醒告诫会,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价格自律,规范经营者的价格和收费行为。
3.开展“价格诚信单位”创建活动。发挥诚信单位的示范作用,促进价格诚信工作的开展。
4.积极做好明码标价工作。各地对宾馆、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明码标价进行整顿和规范;进行了明码标价工作考核验收;与经营业户签订明码标价责任状,建立价格诚信档案,定期进行回访。
5.做好价格举报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和《价格法》颁布实施纪念日等进行“12358”价格举报电话宣传活动,截至11月30日,我区共受理价格举报3795件,办结3748件,办结率98.8%。
(五)突出强基础。进一步推进价格法制建设、队伍建设和综合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一是价格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常规、应急和实时监测预警有机结合的价格监测体系,监测预警质量进一步提高。价格监测立法工作有了实质性突破,《价格监测规定》有望近期施行。实时价格应急监测调查系统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全年全区共采集上报监测数据近27万条,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报送各类价格动态反映、预测预警分析、专题调研报告162篇。二是成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工作扎实推进。组织开展粮、棉、油、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上报调查数据5万多条,分析报告15篇;进行高校教育成本、生物质上网电价、热力、铁路货运等18项
监审工作,共核减不合理成本12.34亿元。三是价格认证工作进一步规范。截至11月底,全区共受理各类业务14481件,认证金额50多亿元。创建规范化价格认证中心工作取得进展。价格认证工作“四服务”职能作用得到发挥。四是价格培训工作取得新成绩。组织编写了培训教材,对新参加价格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五是价格协会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积极开展价格理论研究,举办价格专业培训,加强与价费单位沟通,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
二、关于价格形势
(一)2010年价格运行的宏观环境分析
1.国际经济与市场环境。当前,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经济复苏态势明显。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前期各项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明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坚实基础,价格总水平运行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
一是世界经济逐步趋稳,步入了复苏进程。如不发生大的意外,明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好于今年。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比较脆弱。世界经济恢复依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复苏要经历一定过程。
二是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金融投机力量增强,预计明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将较今年有所加剧。价格水平存在一定幅度波动的可能性。但不会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走势造成大的影响。
2.国内经济与市场环境分析。明年我国经济回升态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预计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一是经济过热的可能性较小。明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好于今年,但出现经济过热的可能性较小。首先是外贸出口将呈现恢复性增长,增幅不会太大。其次是投资高速增长不会持续。相对于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会有所减弱。再次是消费需求继续快速增长难度较大。
二是产能过剩、库存充裕制约价格过快上涨。从全国看钢材、水泥、风电机组、多晶硅、煤化工、造船、家电、汽车等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粮食已连续六年丰收,粮源供应充裕,国家掌握的粮油库存明显增多,粮油供给保障能力大大增强;加之去年以来我国对有色金属等重要物资实施了临时收储,石油战略储备已初见成效,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稳定价格具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三是流动性充裕单独诱发通胀的可能性较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确定明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要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通过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适当调控,就能防止因流动性过剩诱发通货膨胀。
(二)我区价格走势
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降幅缩小。2009年10月份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止跌回升,同比上涨0.1%,结束了自2月份消费价格连续8个月的当月下降势头;11月份,同比上涨1.1%,拉动1―11月消费价格水平进一步回升。1―11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下降0.5%,消费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受负翘尾因素影响,去年负翘尾因素为1.0个百分点,抵消了今年0.5个百分点的新涨价因素。
2.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保持下降趋势。2009年1―11月份,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下降4.2%。从3月份开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入负增长运行区间,到8月份同比下降8.2%,降幅达到今年以来的最低点,此后降幅开始收窄。11月份,全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7.56%,高出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0.06个百分点,一举扭转自2008年10月以来持续14个月的工业品价格“高进低出”的格局,价格回升态势明显。
3.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降幅继续减小。2009年1―11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累计同比下降0.9%。11月份,同比下降2.50%,降幅比上月减小1.63个百分点。降幅较上月明显减小,回升势头明显。
4.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微幅下降。2009年1―11月份全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2%。工业品价格总水平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但仍将处于负增长水平,总水平预计达到97%左右。
2010年,我区经济继续呈现回升向好发展,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作用下,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对价格总水平上升将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在国内市场不发生大的变化情况下,不会出现大幅上涨。
2010年预期价格调控目标为3%。主要考虑:一是与价格运行的态势相适应。二是有利于引导社会预期。由于今年上半年信贷和货币供应量增加,社会通胀预期增加,将调控目标定为3%,有助于向社会表明中央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通货膨胀的决心,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
三、关于2010年的价格工作
2010年全区价格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发展改革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主线,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切实改进价格监管,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更加注重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控价格,更加注重运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对市场价格的引导和规范,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围绕促进经济发展,着力改进价格调控监管,进一步落实好增收减负的各项价格政策
一要加强价格综合调控。要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实现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的预期调控目标。当前特别要高度关注和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第一就是国际大宗物资价格的上涨可能传导到国内,比如石油、棉花;第二今年的货币发行可能影响到通胀预期;第三明年物价有一个翘尾因素;第四我们还没有出现通胀,CPI刚刚由负转正,PPI也还是负的。但要看到通胀有可能出现,要努力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使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物价上涨都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二要保持涉农价格基本稳定,防止涉农价格大起大落。认真落实粮食临时储备政策,完善生猪市场调控预案,加强化肥生产和市场监测和调控,继续开展涉农价格检查,促进农民增收减负。
三要优化经济发展的价格环境。继续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落实各项清费减负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四要加强市场监控和引导,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缓解社会各界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二)围绕促进结构调整,着力推进价格改革,进一步落实促进节能减排的各项价格措施
一是继续深化电价改革。积极推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电力双边交易试点和发电企业竞价上
网试点;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城乡各类别用电同价步伐。完善可再生能源定价和分摊机制;研究完善水电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完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和成品油价格管理方式。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调整机制。三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完善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四是加快环保收费改革。完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制度,研究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五是改革食盐价格形成机制。六是进一步完善煤炭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三)围绕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价格问题,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合法的价格权益
一是改进民生收费管理。全面清理涉及居民用水、用电、用气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规范有线电视收费,继续稳定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收费,切实加强幼儿园、民办学校和殡葬收费监管。
二是推进药品医疗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一要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策。合理调整现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标准,研究核定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标准;完善城市社区和农牧区乡镇卫生院医疗价格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和研究对常见病、多发病等按病种收费的价格模式。二要加强医疗服务价格成本监审。三要继续推行医疗机构价格公示制度。四要做好医保目录药品价格制定工作。做好增补基本药品目录和医保目录药品价格的制定基础工作。适当下调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价格。五要加强医药价格监管。
三是规范房地产价格和收费秩序。研究制定《自治区商品房明码标价管理办法》,完善房屋和土地登记收费管理规定;推动物业服务收费改革。
四是研究制定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与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因价格改革而下降。
(四)围绕促进内需增长,着力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公共服务,进一步维护公平竞争的价格秩序
一是依法开展反价格垄断工作,重点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中的价格垄断行为。二是引导规范市场价格行为。推进价格诚信建设,依法查处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三是深入开展价格公共服务。加强分类指导,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四是完善价格举报制度,提高价格举报工作质量。
(五)围绕促进职能转变,着力夯实价格工作基础,进一步提高价格工作水平
一是开展“十二五”重大价格问题研究,进一步提高价格调控能力。二是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工作。进一步提高价格监测预警水平和价格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快价格立法工作,争取尽早出台《价格监测规定》。四是强化成本调查和监审工作,不断提高成本监审的时效性和权威性。五是改进价格宣传工作,特别是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宣传工作。六是做好价格认证工作,调节价格矛盾,处理价格纠纷。此外,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价格协会等基础工作。
(六)围绕促进和谐,着力抓好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价格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键词]碳交易;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能源逐步枯竭,让人类面临巨大的挑战。各国开始思考减少碳排放,纷纷开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欧盟于2005年初步建立了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成功的碳排放交易实践。此外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亚太地区等国家也都积极筹建碳交易市场。中国为实现减排承诺,也于2013年正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深圳等七个省市先后启动了碳交易的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此,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创建由理论走向务实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吸取了国外模式的经验,运用市场机制推进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值得从国外碳交易的碳交易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借鉴经验,并进行研究和改进到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建设当中来。
1 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现状
1.1 国外碳交易市场现状
欧盟为实现《京都议定书》减排承诺建立“限额-交易( Cap-and-trade) ”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欧盟将ETS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启动期,在实践中学习;第二阶段则是继续发挥ETS的作用以达到《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目标。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 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且最活跃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涵盖了欧盟27个成员国以及欧洲经济区3个国家。该体系的总体框架包括两部分:一是设定碳排放总量并进行配额的确定和分配;二是建立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降低社会整体的减排成本。EU-ETS已于2012年结束第二阶段,正进入第三阶段。
美国虽在国际碳减排行动中一直表现消极,在2001年甚至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但其仍积极在国内进行碳交易市场建设。美国于2003年正式运营了世界第一个限额交易型碳交易市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2005年建立了配额分配以拍卖为主的碳减排体系,即区域温室气体倡议,还建立西部气候倡议(WCI)和气候行动储备(CAR)等碳交易市场体系,成果丰富。除了欧盟和美国外,澳大利亚等国也逐步建立了碳交易市场。
1.2 中国碳交易试点现状
2011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这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并提出将试点阶段划为2013~2015 年间。开展试点以求在碳交易机制、规则及核算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为最终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寻找一条符合国情,又顺应市场机制的道路。
七个省市非常重视碳交易试点,开展了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制定地方法律法规,确定总量控制目标和覆盖范围,建立温室气体测量、报告和核查(MRV)制度,分配排放配额,建立交易系统和规则,制定项目减排抵消规则,开发注册登记系统,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市场监管体系以及进行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等,形成了较为完整全面的碳交易制度体系[1]。
2 碳交易配额确定及分配的问题
碳交易配额一般分为免费发放和有偿发放两种,另外有偿发放又分为拍卖发放和固定价格购买两种。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是免费发放和拍卖发放两种方式。
2.1 碳交易免费发放配额的确定问题
碳交易免费发放配额的方法一般包括历史排放记录法(祖父法)、行业基准值法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历史排放记录法是基于历史水平的祖父式分配,是指划定行业或企业的历史排放基准。行业基准值法是基于行业标准排放率的分配方法,该方法的配额根据行业每单位产品的特定排放值(即基准值)进行计算分配,实际的配额数等于基准值乘以特定实施的过去或预测产品。
历史排放记录法操作较为简单,倾向于维持企业现状,不会影响企业的持续性生产,适合在碳排放权交易的第一阶段使用,但缺点是对确定配额前已有减排措施的先进企业不公平,先进企业核定的配额少,反而污染严重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排污许可。另外历史法可能因排放许可认证或价格过高阻碍新企业进入市场。而行业基准值法对新老企业都较为公平,可以避免历史法的问题,更有利于行业进步,但操作工作量大。
EU-ETS在第一阶段(2005-2007年)和第二阶段(2008-2012年)配额分配的主要方式是配额免费发放的历史法,而在第三阶段将过度到基准法发放配额。而我国现在的碳交易试点主要通过历史排放记录法与基准法相结合进行配额发放。
2.2碳交易配额的分配问题
EU-ETS从2005年开始启动的三阶段配额分配方法由“免费分配为主,拍卖分配为辅”逐步向“拍卖分配为主,免费分配为辅”过渡。免费分配则由祖父制方法转变为基准值方法,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偿到有偿,最终实现“排放者付费原则”的思路[2]。从2009年启动的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倡议(RGGI) 则采用的是拍卖法。在借鉴EU-ETS和RGGI的已有配额发放方式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最近澳大利亚引入了“固定价格购买法”、新西兰则采取“以行业为基准的混合配额法”的配额发放新方式。“固定价格购买法”和“混合配额法”的出现,表明当前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建设仍处在“从实践中学习”的阶段[3]。
目前我国各碳交易试点的配额分配均采用免费为主,适当地采用拍卖或固定价格出售等有偿方式。北京、天津、湖北和广东按年度分配配额,上海和深圳则是一次性分配2013-2015年的配额,但在试点期内各年度对配额进行调整。对于配额有偿分配比例,与欧盟碳交易体系(EU-ETS,第一阶段5%、第二阶段10%)类似,广东规定由2013-2014年的3%逐步提高到2015年的10%,深圳不低于3%[4]。
上述分配方式的尝试,对我国碳交易试点配额的合理分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碳交易配额分配这一问题总的来说,虽然如EU-ETS因第一阶段免费发放配额,免费分配配额带来严重市场扭曲、“祖父规则”导致市场不公平、新入和退出规则导致市场无效率,造成配额大量剩余,减排效果不大而遭受诟病[5],但碳交易市场建立初期,鉴于调动各参与者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需求,所以应按照祖父分配法进行配额分配。等到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之后,分配方式才逐步体现竞争的公平和效益,才可逐步降低免费发放的数量,提高有偿购买的配额比例。所以可以预见,在国际各碳交易市场逐步完善起来时,拍卖发放配额将成为趋势。
3 碳交易的价格问题
碳交易过程中的价格划定是碳排放权进行市场交易流通的最重要一环。对碳排放权进行定价,才能使企业清楚认识碳排放权的资源属性,激励企业和社会降低排放,达到减排目标。
我国目前在七个试点省市相继成立了碳交易所,主要通过场内交易完成碳定价。2013年6月以来,各地市场都产生了一定量交易,地方配额月平均价从26元、30元、50元、60元到78 元/t CO2不等,地方之间差异较大。相比之下,欧盟配额、美国加州配额、美国RGGI配额和国际CDM市场CER价格分别为40元、60元、18元和3元人民币。由于中国碳交易试点是七个各自独立的封闭市场,交易规模有限,并且处于政策和市场初始期,当前的交易量和价格并不能反映市场供需、减排成本和遵约等基本情况。
欧盟和美国相继通过碳交易法律的建立和规范,谋求碳交易市场价格的规制,旨在保证本国或本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得以发挥最大的市场减排绩效。而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尚处于起步试点阶段,存在不少制度空白。对此中国应当借鉴欧盟EU-ETS的经验:建立以气候行政权为核心的碳交易法律制度体系;创新碳交易政府监管模式,明确可测量、可记录、可核证的公法义务;构建碳交易价格调控机制[6]。
4 碳交易市场的连接
近年来,随着相关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逐步完善,其中一些国家开始探索进行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连接。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连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不同体系相关规则的协调,包括法律、减排目标、配额分配、测量报告与核查(MRV)机制、使用灵活机制的规定、遵约机制、登记注册系统等。
碳排放交易目的在于降低减排成本,而由体系覆盖排放源的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差异则决定了成本降低的程度。将独立或不同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进行连接,可以扩大体系覆盖范围,为减排提供更多灵活性,进一步降低整体减排成本,更有助于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
欧盟及澳大利亚政府拟将澳大利亚碳排放交易体系(Australian Scheme)及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于2015-2016年逐步实现对接[7]。除欧盟和澳大利亚之外,其他一些实施碳排放交易的国家也在积极探索进行排放交易体系的连接。国内碳交易市场试点也将要面临这一问题。如果各个试点进展顺利,那么2015年各省市单个独立的碳交易市场将要进行连接形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和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发展,短期内虽难以形成各国碳市场互联,但从长远来看,形成全球碳市场是大势所趋。我国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其体系连接的进展,加强研究,吸收借鉴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应用,但也要同时充分考虑体系连接可能对我国的影响,确保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中占得先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5 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问题
目前中国碳交易还处于在多个省市建立试点实践阶段,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以保证从单个碳交易市场走向全国范围层面的碳交易市场的顺利过渡。但由于我国碳交易法律规范缺少,使得出现了现在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无法可依,减排法律责任不明确、监管机制缺失、交易规则缺乏法律定义和保障等问题,无疑阻碍了当前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因此,需要充分进行实践,并学习吸取国外较完善国家碳交易市场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经验,从而依照我国当前国情,构建完善的碳交易法律来规范并维护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假设。
欧盟的EU-ETS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欧盟ETS 的实施采取分阶段式的逐步推进,以降低碳交易体系推行的阻力;(2)采取集中管理与分权化治理相结合的模式,在集中推行碳减排计划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不同成员国的特点和差异性采用分权化治理,给予成员国较大的碳交易管理自,从而实现欧盟和成员国利益的有效平衡和兼顾。(3)开放兼容性特点:它并不局限于欧盟国家间的碳交易,还积极与国际上其它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实行对接,保证拥有国际上的话语权。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差异较大,由此各地区的碳排放水平也极大不同,对于碳交易体系制度的规划不能“一刀切”。欧盟EU-ETS的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借鉴[8]。
6 总结
现今依托逐步完善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国外碳交易的发展从边做边学习开始变为成熟。针对碳交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仍需要通过实践与借鉴国外成熟碳交易市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进行碳交易法律和政策制度的构建、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健全监管制度并加强实施力度等,由此来完善碳交易市场的配额分配、价格定制、市场连接等多个方面,真正构建出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碳交易市场体系。而构建实施这个体系,不仅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并且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低碳经济,还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气候政治经济博弈中赢得一席之地,由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爽. 七省市碳交易试点调研报告[J]. 能源与环境,2014,36(2):23-27
[2]叶斌. EU-ETS三阶段配额分配机制演进机理[J]. 开放导报,2013(03): 63-68
[3]宣晓伟,张浩.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2):10-15
[4] 孙振清等. 中国区域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机制研究[J]. 环境保护,2014(01):44-46
[5]熊灵,齐绍洲.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结构缺陷、制度变革及其影响[J]. 欧洲研究,2012(01):51-64
[6]董岩. 美国和欧盟碳交易价格的法律规制及其借鉴[J]. 管理现代化,2011(04):59-61
2011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增长稳定、质量提高、结构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统计,2011年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246.1亿元,增长14.3%。
2011年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一是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77.5亿斤,增长10.6%。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化学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高于全国平均5.1个百分点。三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64.1亿元,增长3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1%。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四是区域布局调整深入推进。西部地区重点产业加速向沿黄沿线地区集中,沿黄沿线22个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665.8亿元,增长35.1%,占西部地区全部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增加值的86.7%。东部地区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明显成效。就业形势稳中趋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6.3万人,完成计划的105%。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6.5万套,开工率104.5%。各项社会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提高幅度均在10%以上。
2011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较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一煤独大”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非资源型产业和服务业比重较低;运力明显不足,重点路段拥堵仍然比较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与全国平均仍有一定差距;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二、2011年发展和改革工作回顾
2011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区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履行参谋助手职能,切实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坚持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加强对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适时提出宏观政策建议。
一是争取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若干意见》,为我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我们争取国家发改委协调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贯彻落实《若干意见》重点工作的部委分工方案。加强落实《若干意见》的督促和协调工作,国家9个部委出台了支持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文件。代拟了自治区落实《若干意见》分工方案,已上报自治区政府。
二是强化对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按月度进行经济形势分析,全年共完成11期全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其中,一季度、三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及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和2012年经济工作安排建议向自治区党政联席会议做了汇报,上半年的分析报告在全区经济形势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专题通报。完成了上半年社会形势分析报告和《2010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了《2011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三是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在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农牧业、生态等39个重点专项规划,其中20项已经政府审批公布。按要求修改完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送审稿)》,编制形成了《呼包鄂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已上报自治区政府。组织编制了《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呼包鄂地区能源发展规划》、《自治区“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呼包鄂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等一批规划,有的已经政府批转实施。
四是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提出了《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航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大部分已上报自治区政府,有的已经批转实施。完成了《自治区物流业情况报告》、《服务业发展报告》、《热电联产情况调研报告》等18个专项调查研究报告。
(二)着力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进度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累计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37亿元,发行企业债券总规模120亿元。生态方面,落实退耕还林建设任务6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633万亩、退牧还草1765万亩、天然林保护166.8万亩、“三北”防护林197.5万亩。交通方面,共争取国家批准重大交通项目4个,其中,铁路项目1个、建设里程286公里,高速公路项目3个、建设里程691公里;自治区按权限批复了铁路项目10个、公路项目23个、公路客运站项目13个、民航机场项目2个。水利方面,落实了5个大型灌区续建及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黄河近期防洪工程、规模化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海勃湾水利枢纽和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能源方面,共争取国家核准了14个能源重点项目,包括1个火电项目2×66万千瓦、3个风电项目70万千瓦、4个煤矿项目3800万吨、6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486公里;自治区核准风电项目178.2万千瓦、太阳能项目24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2×1.2万千瓦、煤矿升级改造项目1050万吨、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310公里、成品油输送管道项目321公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解决了1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6.2万户,新增通沥青水泥路嘎查村959个。
工业和服务业方面,落实中央投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8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64项、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19项。高技术方面,落实中央投资高技术项目33项。城建和环保方面,开工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57个、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34个。民生和社会方面,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6.5万套,建设了97个教育项目、1067个卫生项目、63个文化项目、7113个广电项目、7个养老设施项目,落实了12个基层就业社保服务设施建设试点项目,启动了乡镇干部生活设施项目建设。
二是加强投资项目管理。为准确掌握项目动态情况,坚持对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按月调度、按季通报的制度。加强项目监督检查,配合国家发改委稽察工作组对中央扩大内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层卫生服务、水利建设及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项目开展了专项稽察和整改复查工作,按照自治区政府的安排,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了检查。对全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开展了专项稽察,督促有关地区和项目单位进行整改。
(三)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履行节能减排综合协调职责,完善政策措施,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
一是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经过积极争取,国家同意将我区的“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由原定的16%下调到15%,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由原定的17%下调到16%。制定了“十二五”盟市节能降速指标分解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盟市、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分解了盟市2011年度节能目标,落实了责任制。
二是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起草形成了《自治区2011年节能降耗应急方案》,提出了对电石、铁合金限产限电和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主要工业产品耗能限额管理办法,制定了全区排污权交易试行收费标准。
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节能方面,争取到国家节能技改资金7090万元,重点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既有建筑改造等一批节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了50项自治区“以奖代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减排方面,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和燃煤锅炉改造项目建设,争取到国家对91个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和重点领域治理的支持资金11.66亿元。
四是积极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草上报了《“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总结》,制定了《2005年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对外合作和战略能力建设。
(四)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改革开放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一是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修订完成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除国家明确要求由自治区核准备案的项目外,其他一律下放到盟市核准备案。稳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工作,新开工内蒙古医院门诊楼暨C座住院楼、内蒙古第一附属医院综合楼两个代建制项目。二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出台了《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实施意见》,全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26所公立医院开展了改革试点,25所旗县级医院开展了综合改革试点。三是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稀土资源税由0.4元―3元/吨调整为轻稀土60元/吨和重稀土30元/吨。研究拟定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相关规定》和《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和征收标准》,自治区政府已经下发执行。积极探索资源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开展风电开发权、煤炭矿业权拍卖试点。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一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成功组织参加了“西洽会”、“科博会”和“东北亚博览会”等一系列全国性的投资洽谈活动,达成经济合作项目21项,协议引进资金177.1亿元。二是区域经济协作取得新进展。建立和完善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签署了《推进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协议》等2个合作协议和《携手打造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行动计划》等4个行动计划。与天津市、山西省、浙江省、江苏省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河北省签署了《建设临港产业园和港口项目合作协议书》,启动了园区规划和港口可研编制工作。三是“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效。全年累计批准境外投资企业30家,股权变更增资项目1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5亿美元。满洲里、二连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方案上报国务院。
(五)加强价格和收费管理,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和管理,清理和规范收费秩序,切实关注低收入群体生活,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切实加强价格调控和管理。制定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电价,提高蒙东、蒙西火力发电机组上网电价,对市场交易电煤实行最高限价。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对农贸市场水电热价格实行优惠政策。加强价格监管和监测预警,制定了《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监管实施方案》,启动了每周两报农副产品应急价格监测制度,开展了商品零售企业价格欺诈和商品房明码标价专项检查。
全面清理和规范收费秩序。在国家取消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基础上,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项目262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65项。按要求暂停审批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和服务价格,对新申请立项的收费严格成本监审,尽可能从低核定收费标准。配合交通部门制定了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方案,已完成调查摸底和自查自纠工作。
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针对价格上涨给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带来的困难问题,8月份启动实施了低收入居民生活临时补贴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孤儿、五保供养对象、“三无”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价格补贴3.15亿元。
三、2012年发展改革工作主要任务
从当前形势分析,2012 年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严峻。国际方面,存在世界贸易增速放缓、欧美债务危机扩散、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三大风险。国内方面,面临经济下行、通货膨胀、节能减排三大压力。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2012年我区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一是宏观政策方面,明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026亿元,比2011年增加200亿元,中央银行广义货币发行量预期增长14%,比2011年实际增长高1个百分点,资金供给将比2011年相对宽松。二是2011全国出现大范围缺电现象,华北、华中、华东电力供需紧张的问题还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我区电力供应富余,价格较低,为争取国家对我区煤炭、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的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我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三是最近两年我区企业效益普遍较好,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0.9%,2011年1-11月份增长41.4%,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四是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产业、投资、财税、金融、土地、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综合研判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入分析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的基础上,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们确定13%的增长速度,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与“十二五”规划充分衔接。我区“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12%,2012年安排13%,将为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奠定较好基础。二是体现稳增长的信心和决心。2012年国家要召开十,中央强调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稳增长”是首要任务,我区13%的目标在全国各省区中位居前列,可以为实现国家稳增长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为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条件。我区是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外需份额很小,世界经济不稳定间接传导我区有延滞效应,按预测2012年我区经济增长可能达到14%以上,安排13%目的是为我们调结构、转方式留出必要的空间,把各方面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上来。四是稳定社会预期。2011年年底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对今后5年的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各地新的领导班子都对今后的发展满怀信心,安排这样比较积极的速度,就是为了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各方的信心。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结构;搜寻成本;税收政策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08-0092-05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呈现农民工“用工荒”和大学生“求职难”并存的格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并波及我国,社科院调研报告显示,当年中国有40%的中小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另外40%的企业在生死线上徘徊。在金融危机造成“求职难”的同时,2009年下半年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2011年在安徽、四川、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出现工人紧缺。这种现象在一个劳动力依然极度过剩的国家似乎令人费解。按官方统计,2008年~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分别为2.25亿、2.3亿和2.42亿人,呈继续增长趋势。同时, 2011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60万, 加上历届没找到工作的约150万,2011年的求职人数将创下历史新高。总体看,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见图1、图2),分析“求职难”和“用工荒”对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和经济的长远发展意义深远。
一、“用工荒”和“求职难”的成因
(一)理论分析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通过工资的调整可以实现市场平衡,不可能出现失业与空岗并存的现象。这种基于供求总量的分析忽视了供求结构,“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情况在现实生活时常发生。试图加大政府干预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来弥补劳动力市场价格调整机制的刺激方案效果甚微。事实上,凯恩斯通过揭示价格刚性的特征,已经指出摩擦性失业是市场失败的具体表现,而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则进一步揭示了失业率和增长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彼得・戴蒙德等人的研究发现,求职者和雇佣者的彼此寻找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这就构成了搜寻成本,从而影响工作和工人的匹配时间,形成摩擦性的临时失业。其主要观点是:劳动力市场不是一个没有摩擦的市场,雇主和择业者相互寻找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有时指搜寻活动所需要的开销,有时也指等待下一次机会所付出的代价。
搜寻成本的存在主要因为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搜寻活动中,求职者根据掌握的信息,预期边际收益渐近于边际成本时,才会停止搜寻回到工作岗位。这一理论较好解释了失业的“两面性”特征,其现实意义在于政府可通过提供有效的信息披露等公共服务,降低搜寻成本,缩短搜寻时间,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不过,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的失业问题,摩擦因素固然存在,我国现存失业主要是长期性结构性的。如城乡和区域分割、地区竞争和不平衡环境下劳动力流动不畅所形成的失业,缺乏特定的训练和技术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而被解雇等失业都是结构性的,可概括为能力与岗位不匹配、人口规模与产业结构不适应两种情况,即我国的结构性失业。
(二)结构性因素
分配结构:工资增长长期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趋势,在城市务工的劳动报酬相对下降,是"用工荒"的直接原因。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自2003年开始低于50%到2007仅为39.74%,而同期美国、英国、加拿大分别为56.90%、54.53%和51.34%,与此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1978年~2005年间我国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本投入,劳动者收入下降使得最终需求不断萎缩,导致经济危机。同时造成阶级矛盾尖锐化,马克思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资本主义要灭亡。然而资本主义之所以发展到现在,原因就在于19世纪末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并注重提高劳动者福利[1]。因此,较少出现因劳动报酬低而大批的“自愿失业”。
产业结构:据统计,中国每年GDP增长数据中70%来自以私人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每年到城市寻找工作的农民工90%在中小企业,每年600万大学生也有70%在中小企业。可见,只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十一五”期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由31.4%升至34.1%(见图3),而美国、英国、日本在2007年分别达到77.96%、76.37%和67.89%。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而中小企业很多是民营,继续推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是必要的,也是长期发展目标。
人力资源结构: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并不短缺,劳动力需求也仍然存在,稀缺的、需要的是有特定技能的工人。一方面,大量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低,缺乏技能培训不能适应产业需求,因此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以及实践技能培养的欠缺,造成大学生求职难。职业教育不足,导致大学生多,而专业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2]。
(三)制度性因素
户籍和土地制度,行业垄断及区域分割,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二元经济结构下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导致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双方中不具备谈判优势,工资上升较慢[3]。2010年我国工业和服务业已占整个GDP的89.4%,但城市化率只有47.5%。这样的水平就开始闹“民工荒”,全世界都不曾有过。当前的求职大军特别是农民工已不同于他们父辈,是拥有体力和智力的劳动者,尽管投身城市,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并未随之改变,仍然是农村户口,在城市难以立足。廉价、好管理的特性使其在经济危机或企业困难面前解雇成本低,最先受到冲击。保障水平低下,缺乏技能培训,也是进城务工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二、税收政策与结构性因素分析
(一)分配结构方面
个人所得税是实施再分配的一个重要工具,具有收入调节的功能。数据显示,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到2010年末,全国GDP增长了8.25倍,税收收入了增长15.09倍,而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了66.54倍。税基与税收收入的发展趋势形成强烈的反差,暴露了现行税制的缺陷,有碍劳动报酬的提高,制约了劳动力的供给。现行个人所得税主要针对工资征收,而劳动工资是中低收入者的主要收入来源,相反,高收入群体收入构成比较复杂,但目前税务部门往往只能监控到工资薪金所得个税代扣代缴部分,大量与资本所得相关的收入却监管不到位,造成诸如租房收入、中小型企业的资本所得以及个体经营者收入项目的个人所得税有名无实(见表1)。
社保缴费是对劳动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收,目前我国社会保险法定缴费率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这一比例已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按照世界银行2009年测算的实际承受税率,我国社会保险缴费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缴费比例数倍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保缴费费率过高加重了参保企业和职工的负担,不利于扩大就业[4]。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贫富收入差别达到将近1∶13,与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相比,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在金融危机前夕的1928年和2007年,美国最富裕的1%人手中的财富都达到顶峰,超过国民总收入的23%。财富在富裕阶层大量积累,使得其他人的购买力下降,这种不断扩大的不公平是大萧条的罪魁祸首,改变收入结构是“再平衡”的实质[5]。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提高劳动者收入、扩大内需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关键和现实需要。
(二)产业结构方面
财政政策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税收也具调节作用。税收对劳动总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用税收调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特别是有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会增加用工需求。从我国实际看,宏观税负过高,影响了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降低了企业用工需求。税收增长速度连续多年高于GDP增长速度(见图4),据税务总局的数据,2008年~2010年间全国税收收入分别为54,219.62亿元、63,104亿元、77,390亿元,同比增长18.84%、16.38%、22.64%,同期GDP增速分别为18.15%、8.43%、16.88%。与此同时,后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仍然困扰着中小企业发展,且亏损严重。全国工商联《国有和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及效益状况比较》报告显示,央企税负相比民企税负不到3倍,加上政府补贴、平价贷款等,民企的总体费用不在央企之下,但成本费用利润率民企已经超过央企。在这种环境下,结构性减税和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是题中应有之义。此外,以分税制为基础的财政分权导致地方政府及税务部门基本没有税收调控权限,不能因地制宜采取差别税率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使服务业税负过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货物和劳务的界限也趋于模糊,货物销售和劳务提供实际上存在重复征税,挤压了生产型服务业的生存发展空间,阻碍了现代物流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增值税只对工业部门征收,对服务业征收营业税。由于工业增值税具有不同环节抵扣的机制,而营业税不存在抵扣,分工越细,税负就越重,以及出口环节上无法按照增值税实现退税等因素,使得服务业承担的税负比工业要高,不利于促进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同时,增值税在间接费用,如研发费用、技术转让费用以及广告宣传费用等方面没有相应扣除优惠,有碍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和服务业是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主要增长点,而且我国人口庞大,国进民退有碍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因为国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主要依靠民营经济,税收作为政治现象在政策上可倾向就业,给予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大的优惠,以发展带动企业用工需求。
(三)人力资源结构方面
舒尔茨认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不是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包括对儿童及成人的教育、改善营养健康等。当前的结构性失业一方面就是因为劳动者技能欠缺,特别是新技术人才的稀缺。税收是我国财政的最主要来源,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左右,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迄今尚未实现,时间已推至2012年,而事实上,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4.1%。同时,自主创业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的狭窄和缺乏,不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发挥其自身优势。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差异也严重制约其工作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对高科技人才的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个人所得缺乏税收优惠,不利于调动起积极性。在征收方面,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即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税收优惠也有待完善。
三、解决结构性失业的税收对策
(一)改善分配结构的税收对策
结构性减税,“化税为薪” ,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税负是提高劳动者收入、改善分配结构、缓解结构性失业的出路。在企业税负方面可通过增值税扩围改革减少增值税、营业税并存对于市场要素流动的阻滞,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税收环境[6]。通过税率设计,降低间接税比重、强化和优化直接税,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并具备了一定可能性,如此可消减政府生产税收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减少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针对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等垄断行业利润过高、职工工资大幅上涨的现象,可以考虑征收暴利税,使一部分超额利润转化为财政收入用于提高经常性转移,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应树立保护低收入阶层, 鼓励中等收入阶层消费扩张,加大对高收入阶层调节和监管的理念,简化税制,降低边际税率,减少累进档次,上调免征额,从收入流量、收入存量和消费支出各方面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推进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充分考虑了纳税人的总体负担能力,增强个人所得的收入调控功能。将属于投资性和没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如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股票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实行分类所得税按比例税率分项征收;属于劳动所得和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 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等实行统一的累进税率综合征收。对高收入者在消费税方面要突破只向货物征税、不对服务和行为征税的格局,同时推出遗产和赠与税。
(二)协调产业结构的税收政策
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地区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应相适应[7]。推动沿海产业转移和中西部产业承接,发挥区域优势,在税收扶持政策上,淡化区域优惠,突出产业优惠,使区域税收优惠与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相协调。对中西部地区的一些重要产业和企业可给予投资抵免或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提高资本积累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进一步放宽税前列支费用标准,对不违反法规的融资利息支出都应准予,拓宽融资管道,扩大生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经营发生困难的纳税单位酌情减免,延长再就业优惠期限,进一步降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同时营业税和增值税合并对减轻其负担是有效且适宜的。
调节产业结构,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社区服务业等实施减免所得税、降低营业税税率等优惠政策,境外投资以及劳务输出所得提供税收优惠和减免。对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如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行业,实行定期免征所得税的特别优惠措施,加快自主创新,减免科技研发税收以及扣除广告宣传费用,吸引劳动力转移。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将增值税免征范围从销售自产农产品扩大到深加工农产品等。鼓励农村剩余劳力向种植业以外的大农业方向发展,挖掘第一产业的就业潜力,如城市家政服务业可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以休闲、观光、度假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业也可增加就业。改变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减税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消费增长和就业增长相兼容,同时出口转型也可弱化对国外市场的依赖,避免国内劳动力市场遭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8]。
扩大创业优惠政策范围和力度,在创业初期给予一定期限免税扶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拓展就业空间。有特别技术优势的鼓励自主创业,缺乏特定技能的加强职业培训,从两方面解决人力资源结构不匹配。打破城乡分割和行业垄断,促进市场公平和竞争,推动中小企业和城市化发展,以及全国统一的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三)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税收对策
鼓励发展教育,加强就业培训。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教育投资,允许企业用于职工培训的费用金额从应税所得额中扣除,在个人所得税中,增设教育费用扣除项目,不应再是笼统的一个扣除额。对社会上依法成立的专门提供就业培训的机构,给予减免所得税的优惠待遇,降低劳动者教育投资成本。地方政府要结合其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与相关大、中专院校开展对接活动,设立各层次、各专业的人才培训和教育基地,采用政府买单式培训、企业订单式委培、职工自主性培训等多种方式,形成企业技师和技校教师良流转换机制。加大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公共服务产品的正常供给,提高社会医疗、养老保险水平,提高人民素质。建立就业援助制度,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降低其搜寻成本。失业补贴应注重选择性,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鼓励劳动者积极求职或自主创业。此外,要将人才压力转变成科技创新的动力,推动自主创业,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1] 吴敬琏. 对如何走出宏观经济两难困境的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10(10):6-9.
[2] 赖德胜,李长安. 当前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J]. 经济学动态,2010(3):68-72.
[3] 龚刚,杨光. 论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演变[J]. 管理世界,2010(5):45-55.
[4] 白重恩. 公共财政和结构转变[J]. 中国财政,2011(9):45-49.
[5] 罗伯特・赖克. 美国的逻辑[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6] 贾康,刘微. 提高国民收入分配“两个比重”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财税思考与建议[J].财政研究,2010(12):2-18.
[7] 靳卫东. 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的动态匹配效应[J]. 经济评论,2010(10):137-142.
[8] 李文星,袁志刚. 中国就业结构失衡:现状、原因与调整政策[J]. 当代财经,2010(3):10-17.
Structural Factors of Unemployment Based on Analysis of Tax Policy
Li Yanjun1,Xiong Zhenxing2
(1.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Shanghai 201620,China;
2. Tax Institute,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Changchun 130117,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