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员工行为管理履职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央行 文化管理 战略选择
央行文化建设是一项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央行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确保央行文化建设有序推进。
1.科学定位,构建央行文化目标体系
最终目标:围绕央行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职能,培育央行文化,提升文化管理水平,打造和谐央行的文化引擎,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潜能,助推各级行高效履职,科学发展。
中介目标:紧扣央行履职实践,弘扬央行精神,培育央行核心价值观,发挥央行文化凝心、聚力、塑形、铸魂作用,构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体系,以员工文化认同和团队执行力建设为根本,提高各级行文化“软实力”。
操作目标:创新央行文化载体,开展文化践行活动,营造文化建设氛围,不断满足员工思想文化需求,以提高员工人文修养和自我管理素质为根本,激励和引导员工岗位建功,提升各级行履职效能,加快文化管理成果转化。
2.循序渐进,力促央行精神理念内化于心
2.1总结提炼央行核心价值理念,为央行发展注入文化基因
央行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紧密结合各级行发展战略、履职目标、文化传统,在系统思考和文化反省的基础上,研究确立核心价值理念,丰富精神文化内涵,构建个性鲜明的央行文化体系,用核心价值理念统领央行文化建设活动,为央行发展注入文化基因,引领各级行在文化管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2.2组织开展央行文化践行活动,提升全员文化认同和自觉
央行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围绕央行核心价值理念,组织开展央行文化践行活动,力促央行文化内化于心,融入工作实践,落地生根。开展央行文化践行活动,应当统筹规划,抓好宣传教育和氛围同化两个着力点,有序推进,务求实效。要制定央行文化践行规划,明确不同时期央行文化践行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方式方法,做到思路明晰,有的放矢,促进央行文化理念内化于心,真正融入员工的思想行为之中。要健全央行文化舆论宣传网络,采取动员会、推进会、座谈会、专家论坛、理论研讨、知识竞赛、经验交流、巡回报告、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利用报刊、板报、内联网、宣传栏、文化园地等丰富载体,积极营造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
2.3紧密结合央行履职实践,推动央行文化理念融合内化
央行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就是以滴水穿石之功,牢牢把握思想引导、理念融合、习惯养成等中心环节,促进文化理念与工作实践的内化融合,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各级行履职水平。要切实加强思想引导,教育员工把握央行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明晰央行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自觉参与央行文化建设活动,通过提升文化修养,增强践行文化理念、加快自我发展的精神动力,形成全与参与的文化建设热潮。要全面促进理念融合,把央行精神、核心价值观与部门工作理念、专业工作标准、员工励志格言系统化、条理化,找准各种理念在员工履职实践中的契合点,注重满足员工高层次的思想文化需求,激励员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进步,在履职实践中提升文化认知度和践行自觉性。要把思想行为习惯养成作为央行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等履职实践中培育员工为国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日常金融服务等履职实践中培育员工严谨规范的社会服务意识,用先进文化引领行风建设,提升员工文化修养和文明素养。
3.因势利导,力促央行文化理念固化于制
3.1从提升各级领导者的文化素养做起,提高决策层的文化建设推动力
一是加强学习建设,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立团队学习的共同愿景,完善中心组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论坛交流、述学报告等学习制度,把文化管理理论纳入学习范畴和考核要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文化认知水平和践行自觉性。
二是坚持履职唯效,加强目标管理和制度约束,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履职问责和目标考核机制,激发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选用与考核机制,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文化管理水平。
三是弘扬敬业奉献精神,优化干部测评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履职能力测试、履职情况民主测评等制度,把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履职能力、工作实绩置于广大员工的民主监督范畴,激励和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发挥表率作用,增强文化魅力。
3.2突出以人为理念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决策目标的执行力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关心员工成长成才、促进员工自由与全面的发展,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动自发精神,提升内控制度和决策目标的执行力。
二是坚持民主管理,不断拓展民主管理渠道,让员工参与制度建设,实现从被约束对象到制度建设参与者的角色转化,激发员工的自律自省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升制度文化的认知程度和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三是把制度硬约束与文化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摒弃教条式的刚性管理手段,代之以尊重、宽容、激励、帮助等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弱化员工对僵化制度的抵触情绪,借助文化认同建立心理契约,提升制度文化的亲和力和执行力。
3.3突出人力资源管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提升制度文化的调控监督作用
一是坚持“赛马不相马”的用人导向,细化干部选拔任用和职称评聘制度,凭工作实绩和学识水平选拔优秀人才,激励员工通过干事创业争取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在各级行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机制,加快“五型”队伍建设步伐。
二是树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理念,为员工理论学习、专业研修、调查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优越的制度环境,着力抓好青年业务骨干的思想文化修养和业务操作技能培训,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员工的整体素质能够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用制度文化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各级行履职水平。
三是加快制度、机制创新,围绕央行核心价值观等精神文化理念,结合各级行、司局、处室、班组履职要求,为员工个人价值实现、和谐央行建设提升优越的制度平台,着力培育勇于创新、高效履职、严谨规范的团队精神,把人才队伍建设、履职能力提升的经验成果制度化,完善自动自发、有效执行、人尽其才的制度文化。
4.持续优化,力促央行文化成果外彰于形
加强行容行貌建设,规范文化标识系统,营造昂扬向上的文化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心智模式和精神状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文化理念传播、认同、内化的有效载体。因此,各级行在央行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环境育人的理念,抓好行容行貌建设,建立和完善办公楼院、对外服务窗口的文化标识系统,推行文明用语等文明规范,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员工时时处处感知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激发员工的文化自省自律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从先进典型的公信力和先进性抓起,推评文化建设标兵,展现先进人物和优秀团队的精神风貌。各级行在央行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公信力和先进性并重的原则,挖掘和培育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展现广大员工和优秀团队的精神风貌,发挥好文化标兵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以精神文化为统领,制度文化为保障,物质文化为实证的央行文化运行机制。需要强调的是,基层央行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强化优质服务理念,落实“一站式”综合服务、“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为金融机构、财税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支付清算、国库、发行、征信、统计、外汇等金融服务,推评不同层面的“服务明星”,展现央行为国为民、服务社会的文化品格。
从文化管理的示范性和实效性抓起,提炼文化管理案例,宣传推介央行文化建设成果。文化案例是央行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借助文化案例能够生动形象地诠释和展现文化建设成果。在央行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从文化管理的示范性和实效性入手,深入挖掘文化标兵真实可信、足资借鉴的文化特质,总结编选央行文化案例,通过《年报》、《文化手册》、《文化案例选编》等载体,宣传推广文化标兵的先进理念和工作实绩,彰显以文化促管理的突出成效,引领广大员工通过剖析文化案例,形成更高层次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推动央行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凡驰.6点共识和9条结论[J],中外企业文化,2008(11).
一、科室、员工绩效综合考评体系构建
(一)明确绩效考评管理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绩效考评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医院的战略目标要求,并能够促使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2.综合评价原则。一方面,综合平衡各科室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使不同科室间的绩效表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另一方面,将结果性的业绩考评和过程性的行为能力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全面反映员工绩效表现和能力素质。
3.整体绩效原则。引导各科室主任(即直线管理者)根据“团队激励计划 ”的原理实施员工绩效评价、绩效管理,强化员工团队意识,通过提升员工个人绩效从而提高科室的整体绩效,乃至医院的整体绩效。
4.全面参与原则。按照“绩效计划、绩效指导、绩效考核、绩效改进”四个环节进行动态循环的绩效管理,调动科室、直线管理者和员工全面参与绩效管理循环过程,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力。
(二)科室绩效综合考评体系
科室绩效考评是员工绩效考评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员工绩效考评管理是科室绩效考评的延伸与细化,两者具有高度关联性、一致性。在对科室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方法,形成科室绩效综合考评体系。
1.科室分类考评。医院根据各科室职能定位以及与医疗业务关联程度等,将其科室划分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管理科室三大类。其中,临床科室是承担病人的系统诊断、治疗任务,并负责收治病人住院的科室,其绩效水平主要体现在收治病人数、诊断符合率、治愈率、甲级病历率、病人满意度等方面;医技科室又称为附属科室或非临床科室,是指配合临床科室进行诊断、治疗的科室,如检验、放射、药剂、B超、心电图、脑电图、内窥镜、针灸、理疗、护理等,其绩效水平主要体现在辅助检查病人数、辅助检查报告合格率、辅助检查病人满意度、住院病人数、住院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行政管理科室一般负责医院某一方面的管理、服务工作,为业务部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服务、指导等,绩效水平主要体现在工作效率、其它相关关联部门满意度、认可度等方面。
2.定量、定性考评。科室定量考核主要采取关键绩效指标(KPI)进行考核,即根据各科室职能定位、工作性质、管理要求等不同,分别设置可以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以及计分权重,通过多项指标加权计分的方法进行考核;定性评价通过360度评议实现,主要包括院领导评议、科室负责人互评、员工代表评议等,根据评议结果汇总计算定性评价得分。根据科室类别划分,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结果分别乘以各自权重,加总得出各科室的综合考评得分,即XX科室综合考评得分=定量考核得分×权重1+定性评价得分×权重2。
(三)员工绩效综合考评体系
医院在科学、有效实施科室绩效综合考评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员工绩效综合考评工作,并根据岗位性质及职责等将员工划分为科室正职管理人员、科室副职管理人员和科室一般员工三类进行分别考评。
1.科室正职管理人员。对于科室正职来讲,其应对本科室整体绩效表现负责,其绩效水平根据科室绩效和个人履职行为能力评价共同汇总确定。科室绩效直接取其所在科室的绩效综合考评结果;个人履职行为能力评价,采用100分评价制,从全局观念、服务意识、专业能力、团队管理、组织协调、进取意识、判断决策、业绩能力八个方面进行评议打分。个人履职行为能力评价通过医院自行研发的“科室、员工绩效考核管理系统”进行网上测评打分。根据360度测评原理,测评人有院领导、其他科室负责人、本科室副职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并根据测评人重要程度以及与被考评人熟悉程度、关联情况等,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其中属性为上级的院领导权重50%、属性为同级的其他科室负责人权重25%、属性为下级的本科室副职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权重25%。
2.科室副职管理人员。对科室副职管理人员采用“绩效合约”考核和个人履职行为能力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各科室副职管理人员与其所在科室正职管理人员作为绩效合约主体签订绩效合约,并设定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定量考核;科室副职管理人员个人履职行为能力的评价方式方法、评价纬度、评价途径等均与科室正职管理人员一致。(1)绩效合约考核。绩效合约内容主要包括绩效指标、绩效目标和绩效周期等,每项绩效指标均按照最低目标T1、基本目标T2和理想目标T3三档设置目标值。绩效合约考核得分根据绩效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计算,每项指标满分均为100分。其中,单项指标完成最低目标T1得60分,完成基本目标T2得80分,完成理想目标T3得100分。绩效合约考核得分由单项指标得分乘以权重加权计算确定,即绩效合约考核得分=∑(单项指标得分×权重)。 (2)个人履职行为能力评价。尽管在评价方式方法、评价纬度、评价途径等方面均与科室正职管理人员一致,但测评人及权重分配有所区别,即测评人有分管院领导、本科室正职、本科室其他副职管理人员、本科室一般员工,其中属性为上级的分管院领导30%、属性为上级的本科室正职权重30%、属性为同级的本科室其他副职管理人员权重20%、属性为下级的本科室一般员工权重20%。
3.科室一般员工。医院在员工绩效考评管理方面要发挥直线管理者(科室负责人)的作用,由院人事部指导和协助各科室对一般员工实施业绩贡献与行为能力并重的个人绩效考核评价。(1)业绩贡献考核。一般员工业绩贡献考核主要采用KPI(关键绩效指标)/KTI(关键任务指标)考核方式进行。由于各科室岗位性质及分工不同,一般员工KPI/KTI考核指标由各科室根据一般员工所在岗位关键业绩指标/核心工作任务自行设定。同时,还鼓励各科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员工定量考核办法,积极推进一般员工的KPI/KTI考核。(2)行为能力评价。各科室一般员工行为能力评价由人事部统一组织开展,采用100分评价制,从专业知识、责任意识、贯彻执行、忠诚敬业、积极主动、服务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八个方面进行评价打分。
二、科室、员工绩效综合考评结果应用
(一)绩效工资分配
各科室副职、一般员工绩效工资均采用总额“打包”方式进行分配,绩效工资包核定与科室绩效综合考评得分挂钩,不同得分设定不同绩效考评系数,绩效考评系数用于调整绩效工资包大小。绩效工资包核定公式:
某科室副职绩效工资包=∑(副职任职月数×副职月奖金基数)×绩效考核系数
某科室员工绩效工资包=∑(员工任职月数×员工月奖金基数)×绩效考核系数
人事部于考评期结束后将副职、一般员工个人综合考评结果反馈给科室正职,由其依据考评结果在核定绩效工资包内提出二次考核分配意见,人事部审核后发放到个人。同时,科室正职管理人员绩效工资多少挂钩部室绩效综合考评和个人履职行为能力评价汇总结果,由人事部直接考核发放到个人。
(二)考评等次评定
首先,科室正职考评等次根据科室绩效综合考评得分、个人履职行为能力评价得分进行评定,其中科室综合考评得分在临床科室(14个)排名前6名的、医技科室(7个)排名前3名的、行政管理科室(8个)排名前2名的科室正职可推荐评为A等;在临床科室排名前7-10名的、在医技科室排名前4-6名的、在行政管理科室排名前3-5名的科室正职可推荐评为B等。其次,科室副职考评等次,由各科室正职根据其绩效合约考核和个人履职行为能力评价汇总结果等提出考评等次评定建议,报人力资源部审核后确定。最后,一般员工考评等次评定,由各科室根据行为能力评价、KPI/KTI定量考评汇总结果提出建议,其中A等、B等员工基础比例均为一般员工总数10%,对于科室业绩综合考评得分在同一考评类别科室中排名靠前的,按照一定比例增加A等、B等员工推荐人数。若员工最终被评为A等、B等,其个人行为能力测评得分原则上均不低于80分。
(三)其它方面应用
科室、员工绩效考评结果除作为绩效工资发放、考评等次评定的主要依据外,还作为员工工资等级及档次调整、职务层级晋升、工作岗位聘用、劳动合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组织领导到位,有效提升制度执行力
构建案防报告制度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年度计划、季度排查报告及年度后评价标准化管理,鼓励通过接管式检查、飞行检查等方式,切实提高案防风险排查有效性。同时,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和问责力度,研究将案防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法人机构高管的年度履职考核。对排查后出现案件风险的,追究其相应责任,切实强化高管人员对案件防控的责任意识。组织辖内农合机构开展票据业务、重要空白凭证及印章管理、网银业务、员工行为四项风险排查活动,共有效堵塞20类、53项风险漏洞。同时,前瞻性地提出应充分发挥电子银行承兑汇票防范票据风险的作用,提高敏感度,加强舆情监测与引导。
条线管理到位,有效落实案件防控措施
深化落实按季度按业务条线风险排查制度,推动案防工作常态化,有效提升了案防管理、内控、监管三大效能。开展依法打击骗贷专项活动,逐步形成了防范外部骗贷制度和机制约束,使外部骗贷案件由被动应对变为主动管控,促进了外部信用环境的净化和内部信贷管理的规范。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部署开展现场检查,从强化会计条线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着手,进一步提高了操作风险的防范力度。
监控预警到位,提升科技防控案件风险水平
大力开发业务异常运行预警系统功能。针对性地添加预警规则,将民间借贷风险监测纳入预警系统。为防范民间融资风险向银行蔓延,在大量实地调研基础上,研究在业务异常运行预警系统中添加“借用资金频率较高,一月之内借用频率达到3次及以上的”、“与理财公司账户、民间高息借贷个人账户发生业务往来”等预警规则,实现对信贷资金流入民间融资领域及员工参与民间融资的及时预警处置。
在现行预警系统基础上,建立专门模块对内部员工账户进行指定监控,通过添加“客户贷款资金转入员工账户”、“员工账户频繁发生大额资金进出”等预警规则,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行为,防范员工参与民间融资引发案件风险。
配合联动到位,形成案防合力
多方联动,多维度构建民间融资风险防火墙。为防范民间融资风险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传导蔓延,山东银监局2012年先后3次召集部分分局、法人机构条线部门负责人及一线管理人员座谈,立足从风险根源入手,研究分析表象特征,充分挖掘业务异常运行预警系统的功能,加强对员工异常行为的预防监测,强化信贷管理制度执行力,从技控、人防、制度规范等方面多维度构建民间融资风险防火墙。
风险评估到位,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案件风险的背后都是管理的问题,因此,山东银监局着重从内控和管理入手解决案件的根源性问题,先后对临朐联社的技控管理模式、龙口农商行的“四大员”委派制管理模式、莱州农商行的流程银行模式、广饶农商行的人本管理模式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提炼了适用于市场定位以农业为主的县级联社采取的“临朐模式”、适合于高风险社的风险化解和改革创新的“龙口模式”、值得发展得较好的农商行借鉴的“莱州模式”和引领农商行发展方向的“广饶模式”,为辖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重点风险领域不尽相同的法人机构加强内控有效性、“医治”内控薄弱这一“顽疾”提供了多样化的可供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