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积分兑换方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促进驾校安全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和巩固其服务水平,让学员学得满意,考得顺利,从而达到提升驾校知名度,形成广而告之、学员不断的良好局面。现制定驾校安全员积分兑换活动,方案如下:
二、活动规则
1积分等于1元人民币,根据安全员日常工作制定相应分值。以下为积分累积内容:
①、根据购买训练项目获取积分。安全员所属学员购买灯光练习累积2分,购买单次联系累积3分,购买模拟考试累积4分,购买套票累积20分,鼓励安全员根据学员熟练度推荐相应训练项目。
②、根据推荐新学员获取积分。安全员及其所属学员每推荐一名新学员成功缴纳学费,获取积分200分(可根据学员所学习的驾照缴纳学费多少作相应的分值提高)。
③、根据学员打分按阶段获取相应积分。为每位安全员制定评分表,以周为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单位,如半月、一月),让学员为安全员的服务打分。(服务态度:1—5分、训练效果〔安全员日常教学服务评比〕:1—5分〔安全员日常教学水平评比〕,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选项和调整分值。)例:安全员有10名学员,每周/月为学员发放评分表,对其进行打分,学员所打出的分值可作为积分兑换相应物品,也可为驾校年底评选优秀安全员提供评判标准。
四、安全员活动积分累计表
安全员活动积分表
序号
员工姓名
当前累计积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合计
五、兑换活动物品清单表
兑换活动物品清单表
物品
价格(元)
所需积分
采购数量
价格总计
六、积分兑换详情①.公司为每位安全员制作相应的积分卡/册,由专门记录员进行统计并记录,每周在钉钉工作群进行公布,安全员也可在工作时间向记录员进行查询。②.安全员根据自己的积分值填写「安全员活动积分礼品兑换清单表,确认礼品内容签字后,由负责部门将发放对应礼品。③.通过「安全员活动积分礼品兑换清单表确认领取后,记录员即时消除相应积分。
④.由公司采购日用品、数码产品等物品作为兑换礼品。如:相机、手机、热水壶、电饭盒、电饭煲、水杯、纸巾、毛巾等可长期存放的物品。
七、注意事项
①.无论兑换与否,当年积分全部清零。
②.积分不得转赠他人;
③.本方案从之日起执行,未尽事宜,根据需要逐步修编完善;
④.本方案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八、安全员活动积分礼品兑换清单表
安全员活动积分礼品兑换清单表
姓 名
部门
联系电话
兑换日期
物品详情
价格(元)
兑换礼品
数量
所需积分
【关键词】农业;黑木耳;消防安全
第一章 汪清县木耳产业简介及火灾危害
汪清县位于长白山东麓,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县幅员9016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居住着汉、朝、满、回等10多个民族,属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全县境内大多是山区林地,森林资源极其丰富,素有林业大县之称。
木耳生产是汪清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自70年代初,汪清县即已开始黑木耳段木栽培,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农民创收的一个重点项目,1979年曾被国务院授予“木耳千担县”的称号。90年代末,为了配合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全县的黑木耳由过去耗费资源型的耳木生产,向以农林业下脚料为原料的袋料地栽木耳发展,并且产业得到突飞猛进发展,2012年,全县黑木耳栽培总量4.5亿袋,产值实现13亿元。2013年,黑木耳栽培总量达5.5亿袋,产值实现15.4亿元。木耳的种植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随着木耳种植规模的扩大,由于木耳生产中存在较多消防安全隐患,造成了全县木耳菌房火灾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县发生菌房火灾30起,占火灾起数总数的20%,2013年发生菌房火灾38起,占全县火灾总数的24%,2014年1至3月份,发生菌房火灾12起,达到同期火灾总数的30%。
菌房多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迅速蔓延扩大,迅速烧毁房屋。一间菌房内一般有数万包菌袋,2013年汪清县每包菌袋的平均成本已经接近2元,即使在火灾中扑救及时,菌房内菌袋未全部烧毁,剩余菌袋也会由于温度突然降低造成菌丝死亡而报废,因此菌房一旦发生火灾经济损失较大,结菌农造严重的影响。
第二章 菌房的结构及主要设施
由于春耳是冬季生产,汪清地区为大陆性中温带多风气候,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3.9℃,冬季气温很低,所以要求菌房一是保温性好,二是具备增温条件。
汪清县内菌房主要两种,一种是由农村砖木结构房屋改建而来的菌房,另一种是由木杆、塑料布等搭建的简易温室大棚。其共同点是都设有保温取暖,照明、通风、菌架等设施。
2.1菌房的取暖设施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火龙,即在菌房四周的地面上用砖和黄泥砌的烟道,通过在菌房火龙前的灶坑内烧火,燃烧的烟气在烟道内流动取暖。另一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热风炉,直接用鼓风机从炉内吹出热风,并通过布管将热风送到室内各处取暖。此外,为确保室内温度平衡,菌房内还需要设置风扇等设施。
2.2菌房内主要设施为菌架,供摆放菌袋用。菌架大多由木头搭建,宽60-70CM,长度根据菌房大小而定,高到顶棚,一般分3-4层。一般菌房内除了必要的过道外全部摆满菌架。进菌后一间80平方米左右的菌房,可容纳约4万个菌袋。
第三章 菌房存在的火灾危险性及隐患分析
菌房的火灾危险性主要可归纳为:建筑结构、用火、用电3方面。
3.1建筑结构方面
3.1.1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低:菌房一般为三级耐火等级建筑,除房屋墙壁为砖砌是不燃材料外,房屋屋顶、房架均为木质可燃物。用塑料大棚搭建的菌房骨架为木杆,四周蒙有塑料布和棉被,为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由于菌房耐火等级低,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迅速扩大,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导致菌房全部过火;另一方面菌房内菌架均为木头,导致菌房火灾荷载大,也造成了菌房火势燃烧猛烈。
3.1.2 防火间距不足:菌房为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三级耐火等级的菌房应与其它房屋保持至少保持7米以上的防火间距,但很多菌房设置在农村自家院内,大多菌房与村民住宅仅有1-2米的距离,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势蔓延扩大。还有的菌房直接由住宅改建,房屋一边是菌房,一边是卧室,也易引发火灾。
3.2用火方面
菌房从进菌前到后期靠菌袋自身放热维持室温在30℃之前都要靠烧火温度。做菌前菌房要烘干灭菌,开始烧火取暖,室温要达到30度以上,有的菌房最高可达50℃,并保持5-6天。进菌后室内温度也要靠烧火保持在27-28℃,一般用火的时间长达2个月左右,菌房用火稍有不慎即可引发火灾。菌房用火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
3.2.1 灶坑:有的菌房灶坑设置在菌房内,使用时灶坑外堆放有柴禾,如果烧火的人不注意可能造成火从灶坑内烧出来,引起火灾。还有的菌房在用有房屋改造菌房时设置灶坑的位置过于靠近房间门,在烧火时热量通过墙壁传导到门框上,烧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时将会引燃木质门框。
3.2.2 火龙:为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菌房内火龙两面一般用普通红砖竖砌,厚度不足10CM,上边铺设红瓦封闭,缝隙处用黄泥涂抹。由于普遍不使用水泥,火龙结构很脆弱。稍有踩踏或菌袋掉落砸中都可能使火龙开裂,从而在烧火时串烟串火。因此,火龙需要经常用黄泥涂抹堵缝。另外很多菌房内搭建的菌架的最下一层木板或菌架的支柱离火龙过近,长期高温烘烤也是引发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
3.3 用电方面
菌房内电气线路普遍由农民自行安装,大量存在电气线路未穿管保护,电气线路和开关直接安装在木质可燃构件上,使用假冒劣质电线、乱接接头,短路保护设置不合理等电气火灾隐患,并且由于菌房后期风扇多使用定时器自动控制,风扇工作时无人看管,造成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极易引发菌房火灾事故。
第四章 菌房消防安全对策
加强菌房消防安全,减少菌房火灾事故,对维护菌农切身利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致关重要。减少菌房火灾事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4.1县、乡、村三级应加强对菌业生产的组织引导,对生产区域进行合理规划,组织对菌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公安派出所应加强对本地菌业生产的消防管理。
4.2菌房的设置应符合消防安全条件。菌房与住宅,菌房与菌房之间应保证足够的防火间距。
4.3不在居住房屋内改建菌房,禁止在村屯内及住宅周边搭建塑料大棚式菌房。严禁在加油站、木材加工厂、养老院、学校、幼儿园等消防重点区域周边设置菌房。
4.4逐步减少在砖木结构建筑中设置的菌房。在一栋建筑内设置多间菌房的,各菌房间应设立防火墙等防火分隔措施。
4.5菌房内电气设施应保证安全。线路安装应找专业电工。不使用低劣电气材料,菌房内电气线路应穿防护管,不在木质构件上安装线路和灯具。
4.6菌房使用期间要经常检查菌房内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并及时切断菌房内不必要的电源。
【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产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矛盾进行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结果 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服务态度不端正,沟通缺乏技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专业知识缺乏及不熟练,未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操作前未作解释。 结论 对产科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有效地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关健词】产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求医望值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产科的服务对象是女性和新生儿,在这样特殊的病患群体中,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潜在性医疗和护理风险,极易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1]。现就产科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探讨对策,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登记本中记录的护理安全隐患15例,护理投诉4例进行分析。
2 结果
护理安全隐患涉及护士发错外用洗剂1例,产妇分娩后未将新生儿脚印印在病历5例,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3例,产后出血患者医护记录不相符2例,助产士观察产程不细致,送产妇至产房时机不准确3例,疫苗重复接种1例;护理投诉4例,其中患者对医疗收费有异议引起投诉1例,新生儿脐出血引起设诉1例,新生儿肱骨骨折引起设诉1例,产妇伤口缝合完后遗留阴道填塞纱布1例。
3 讨论
3.1 安全隐患分析
3.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观念转变慢。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部分护士工作存在缺乏进取心、责任心不强的情况。产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严密观察,产妇入院后如果宣教不到位,工作主动性差,检查不认真,不及时将异常情况汇报医生或告知家属。有些护士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忽视查对制度、床旁交接班制度、巡视制度等。以致疫苗重复接种、婴儿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 对新生儿的治疗、护理不够仔细等。这些都容易使产妇感到自己和婴儿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发护理纠纷。
3.1.2 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产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当前临床护士趋于年轻化[2],这使得护理风险大大增加。年轻护士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缺乏临床专业护理经验,缺乏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尤其遇到紧急事件或抢救患者时表现慌乱,工作无条理,这些都是护理风险隐患。使得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极易导致投诉。
3.1.3 产科的工作特点是夜间分娩多,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入院时,如果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而产妇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已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意识认识不够,稍不满意就易引发医疗纠纷。
3.1.4 护理服务态度在护理纠纷中资料显示约占67%。改善服务态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3]。产科工作面对的多是焦虑的产妇、家属及稚嫩的新生儿。他们一般缺乏专业性知识,对病情变化一知半解,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礼貌、得体的语言是最好的心药。任何过激的、不文明的、有失分寸的言行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不满[4]。有的说话不注意场合,工作不注意细节;有误解时不解释或者解释不到位;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缺乏沟通。这些都会成为护患纠纷的导火索,甚至导致患者及家属在医疗、护理过程的细节中刻意地去找茬,制造纠纷。
3.2 防范措施
3.2.1 重视安全教育 针对护士在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对医院及护理现存和潜在的风险认识不够,护士长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职责》、《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广东省助产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及各项规章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差错事故预防措施等。加强敬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教育护理人员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精神,认真护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病人在心中,质量在手中。
3.2.2 加强护理风险的监控和处理 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在强化护士风险意识的同时,贯彻落实省卫生厅、院护理部的有关指示精神,建立以“前瞻为本,质控前移,监控系统,非惩保底”的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系统。在护理工作中,必须认真执行“三查八对”,以避免发错药、打错针等意外发生。夜间护士要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分娩时,一定要看清新生儿性别,认真填写新生儿胸牌及手腕带,将母婴送回休息室时,产后护士要认真核对胸牌及手腕带,认真查看脐部。护士长加强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的监控,对容易发生问题的人,尤其重点对象(新护士、责任心较差的护士)、重点患者、重点时段(交接班、节假日、新护士值班)、仪器、操作等实行预防管理,杜绝隐患。
3.2.3 完善护理规章制度 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合理是预防差错的关键。我院根据护理十大核心制度制订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并制订了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从而有效开展信息交流,及时采取防范和干预措施,指导护理人员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我科根据《广东省助产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制订相关工作流程,提高住院孕产妇的安全感和安全性。
3.2.4 规范与改进护理文书 我科建立了床边护理工作站,写我所做,做我所写,准确及时。因产科工作变化快,处理不当会危及母子两人生命,产程记录多,发生纠纷时,家属要求立即封存病历,有时护理记录还来不及补记,这样对纠纷的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要求助产士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产程,除抢救外,减少事后补记录的现象。如有医护记录不符合,要及时查找原因,寻求一致。平时记录不认真、不真实、不及时、医护不相符,都可能埋下护患纠纷等安全隐患[5]。产后、术后、新生儿护理等的一般护理记录,用手提电脑在病床边实时记录。
3.2.5 改善服务态度,防范护理纠纷 改善服务态度要从培养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做起,要有良好的心态,在工作中做到爱心、热心、细心、耐心,真诚地为每一位患者服务。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把不愉快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更不能发泄到服务对象身上。在治疗及护理操作中要尊重患者,时时注意言行举止,把自己与患者摆在平等位置,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发生;要多关心体贴患者,掌握与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技巧, 实行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要让每位护士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服务态度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6 制作护理标识 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使用方便,一目了然,可以及时提示医护人员重点关注[6],给人们一种警示信息,使之对此有所反应、有触动,从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3.2.7 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增强责任心是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进行安全护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是产科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7]。因此,对产科护理人员要经常加强责任心教育和安全素质教育,每月召开科务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分析、讨论 ,以提高每位护理人员防范差错事故的思想意识,从而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杜绝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王丽.产科病房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C):77-78.
[2] 胡旭良.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启示.当代护士,2006,8:7-9.
[3] 朱建军,刘云珍.举证责任倒置对医务人员的影响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3,18(5):398.
[4] 卢兰琴.22起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06,21(3):305-306.
[5] 汪海燕.产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C);3-5.
[6] 张江春,辛玲芳,雷翠云.护理安全警示床头牌标识的设计与应用.中国临床护理,2011,3(5):382.
【关键词】 脑外科;护理安全;防范对策
1 前 言
医院脑外科所收治的患者基本上都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绝大多数的患者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正是因为脑外科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和危机,再加上手术类型较为复杂,手术部位非常特殊,因而对患者的机体有着较大的创伤,手术后患者普遍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所以脑外科患者的意外发生率相对较高。在手术住院期间的护理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地将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这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 脑外科护理中常见的诸多安全隐患
2.1 患者方面的安全隐患 通常脑外科患者均意识不清、病情危重且长期卧床,因而极易导致压疮的出现;由于对躁动不安患者缺乏有力的防护,极易导致非计划性的坠床和拔管;患者脑外伤后出现感知障碍,增加了擅自出走的可能性;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常识不熟悉,未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疾病,对护理和治疗不配合。这些因素的存在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进而出现护患纠纷。
2.2 护理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 ①执行制度不严,责任心不强。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护理人员没有对核心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没有根据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加以执行,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到位,对病房的巡视不及时;危重患者的交接内容不全面,交接不详细,重点不突出,未将病情的变化及时的发现;在具体的护理操作当中,简化操作程序或者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查对制度有待严谨,出现配错液和加错药等不当状况等,进而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②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不足。通常护理人员仅仅注重的是患者的健康,而对患者的权益造成了极大的忽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时,未对告知义务加以及时的履行,对患者的知情权造成忽视;在护理在操作中,随意的对患者的躯体进行暴露,没有注意对患者的隐私进行切实的保护,并且工作中解释不到位,谈话的语气及口气不当,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3 防范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对策
3.1 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医院应当积极的促使护理脑外科护理人员参与到继续教育的活动当中,并且为护理人员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将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水平提高。要结合脑外科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技能的培训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对护理人员的读书笔记加以建立。同时,还应当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考核及理论考试,促使护理人员对常见的脑外科护理掌柜、常见的仪器操作以及抢救危重患者的流程熟练掌握。
3.2 健全各项基础性设施 众所周知,医疗环境的优劣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着极大的影响。往往舒适安逸的治疗环境能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时刻对病房内部的良好通风加以保持,使病房始终处于氛围安静和光线柔和的环境中。医院的卫生间和走廊都要设置扶手,及时的清洁地面上的积水,夜晚必须配备必要的照明灯,为脑外科患者创设优质的康复环境。要定期保养各种医疗设备,全面地对安全系统进行检查,确保医院安全系统的性能良好,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消除。各种急救设备和药品应当定点摆放,及时补充和检查,并且要尽早地构建快速的急救机制,以便于防止将最佳的急救时间错过。
3.3 正确的评估及记录病情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病情的进展进行准确、真实、连续、完整的记录。脑外科应当尽快地成立质控小组,以便于对护理笔记进行随时的检查,及时整改和讨论检查中所发现的错误及问题,对PDCA循环法加以认真的执行,对书写护理笔记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脑外科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患者自身的条件如性别、年龄等对潜在的诸多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及全面的评价,将各项临床护理工作和患者生命指征监测加强,适时的对预见性措施加以采取。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脑外科护理人员应当切实的立足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情况,对临床护理措施加以熟练的掌握,针对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具体的临床工作进行正确的评价及分析,全面提升自身的护理评估技术、专科技能水平和护理规范性,实施有针对性的动态管理,实现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和持续改进的目的,从而为脑外科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万海霞.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3).
[2] 鞠雪英.脑外科护理常见纠纷及护患沟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8).
关健词 互联网;计算机;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211-02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当中。目前在互联网覆盖面不断扩张的环境下,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不仅危及到人个的信息、财产安全,甚至会涉及到国家安全,因此对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1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1.1系统漏洞
计算机是由硬件与软件两大系统组成的,这两大系统共同维持着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而组成这两大系统的部件与文件非常多,对这么多的部件与文件进行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通过特定的管理模块来进行操作。在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的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的话,都有可能导致计算机系统受到安全威胁,甚至引起计算机系统瘫痪。这些漏洞就很容易成为电脑黑客入侵的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渠道。
1.2网络服务功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网络的发展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互联网的服务功能也会对网格计算机的操作带来安全威胁。这些安全威胁通常是在文件传输、软件程序下载以及邮件接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电脑病毒就有可能隐藏在这些文件或软件当中,然后通过文件传输来感染计算机,从而达到窃取机密信息的目的。所以说在互联网环境下,提高安全意识,不随便接收陌生人传输的文件、不轻易在非正常网站下载东西是非常必要的。
1.3计算机程序漏洞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后门与漏洞,也是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重要引发因素。通常在编写软件程序时,程序师为了能够控制程序,在开发程序时会留有一定的后门,以方便日后不留痕迹的绕过安全协议,对程序进行访问。与此同时,这些后门也会为其它黑客或不法人员提供可乘之机,成为其攻击电脑、窃取文件的重要入口。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升级来修补这些漏洞,但是如果安全问题已经造成,其破坏力是非常大的,甚至会引发计算机或网络系统的瘫痪。
1.4不良系统维护引发的安全风险
互联网环境下电脑系统一大堆随处可见的破坏工具,为黑客们提供了攻击计算机的方便之门,尤其是一些不良的安全管理与系统维护也会引发安全隐患。当管理人员发现新的系统漏洞时,如果不对漏洞的危险程度进行仔细分析,采取的补救措施不利,或者根本没有采取补救措施,就容易导致安全破坏的产生。另外,有些时候虽然我们已经对系统进行的维护,但由于防火墙或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太过复杂,系统往往又会出现新的漏洞,进而对计算机造成安全威胁。
2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的安全防护措施
2.1物理层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互联网环境下,要想保证计算机的安全,首先就应该为计算机提供一个安全运行的物理环境,加强计算机机房的安全防护设施。应该保证计算机安放的环境适宜,这些安放环境包括计算机所处位置的气温、空气湿度、电气干扰等。另外,我们还应该为在网计算机提供一个合适的安装环境,尽量避开一些具有强烈振动与噪声的地方。如果是机房计算机,也必须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规定,对计算机的使用权限进行严格限制。对于相对重要的计算机,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盗及其它安全防护措施。从而避免计算机受到任何物理干扰与侵犯。
2.2管理层面的安全防护措施
对互联网环境下的计算机进行安全防护时,还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作为依据。从某种角度说,网络安全也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因此政府应该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来约束或限制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犯罪现象的发生。另外,在健全法律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计算机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与技术培训,从而为计算机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与道德规范。可建立起一系列的计算机维护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互联网管理员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这些安全管理制度来保证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的安全。
2.3技术层面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
2.3.1病毒防护技术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呈现出多样化与智能化,对网络计算机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更新与提高各种杀毒软件的防护能力,保证无论病毒如何演化,杀毒软件都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同时我们还应该保证杀毒软件的实时性,应该对计算机进行实时的监控。
2.3.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就是一种计算机的隔离技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间进行通信时,防火墙可以有效的控制访问权限,保证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允许防问。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计算机受到网络黑客的访问。
2.3.3加密技术
互联网环境下,数据加密可以说是计算机安全的核心技术。数据加密就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数据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使无授权的用户无法读取和破译这些信息,从而使数据安全得到保障。目前常用的加密方法有节点、链路以及端口的加密。具休的加密技术有数据储存、数据传送、数据完整性辨别、密钥管理技术等。其中密钥技术又可分为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网络计算机终端客户,都应该重视密钥的管理,密钥可以说是保护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手段。
3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体系也正在逐步健全起来,有了法律的制约,就会很大程度降低互联网计算机安全事件的发生。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日常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在日常的上网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实时的防护与监控,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扫描与处理,及时修补电脑系统漏洞,不随便访问不正规网站,同时不随意接收陌生文件或邮件,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全面保证网络计算机运行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邹立坤,杨才峰,赵悦红,计算机安全问题在网络环境下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煤炭技术,2013,32(5):166-167.
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公共聚集场所;火灾隐患;消防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为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商业综合体、下沉式广场、大型购物娱乐场所等公共聚集场所的数量不断增加, 其建筑形式、规模、装修的发展非常迅速, 从而大大增加了火灾的因素, 许多公共聚集场所的火灾案例证明, 发生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最根本的原因是管理上的原因。因此, 防止火灾的发生, 减少火灾损失和危害, 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火安全管理措施。
1 公众聚集场所的范围及特点
公共聚集场所是指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公共聚集场所多建在人员集中地段,或附设在民用建筑物内,这些场所布局紧密,防火分隔差,防火分区小,有些包厢纵横交错,进入感觉像步入迷宫。建筑功能复杂,用电量大。内部装修使用可燃材料多,歌舞厅、夜总会、洗浴中心等为了讲究豪华气派,采用三合板、麻板做夹墙。
2 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
火灾隐患类型根据火灾隐患形成的原因, 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隐患可以分为静态火灾隐患和动态火灾隐患。
2.1 静态火灾陷患
静态火灾隐患是指建筑场所在投入使用前由于结构不合理,设施安装不到位或不匹配,产品质量低劣,装修、装饰材料选用不当等先天性不足造成的影响建筑消防安全的隐患。
公众聚集场所的静态火灾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内部消防设计不合理
现有公众聚集场所大多是利用原有建筑改建或扩建的,其内部的消防设计是按照其原有使用性质确定,受原条件的限制,因此难于达到现有公众聚集场所的防火设计规范要求。
2.1.2 安全疏散条件不符合规范要求
个别公众聚集场所改建和位于高层建筑内,由于建筑结构等问题,门宽无法扩大。安全出口设置数量、设置位置、安全疏散距离、安全疏散指示标志不符合防火设计规范要求,一旦失火,严重影响人员疏散。
2.1.3 内部装修工程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
公众聚集场所为了吸引顾客,室内进行豪华装修,装修中采用大量的木材、塑料、纤维品等可燃材料,绝大多数未作阻燃处理,不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2.1.4 电器安装不规范
公众聚集场所所用电器数量多、功率大,电器连接插座部分大多数是裸线使用,电器用电量大, 如果安装不科学规范, 容易因短路、电线路老化、短路过负荷等引起火灾。
2.1.5 烟气无法有效的排除
近年来,烟气无法有效的排除是公众聚集场所火灾造成群死群伤后果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公众聚集场所自燃排烟差,采用机械排烟系统。如果机械排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如何处理排烟问题,消防规范制定时,是否考虑这方面问题。
2.2 动态火灾隐患
动态火灾隐患是指场所投入使用后由于管理不到位,场所内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知识缺乏等原因造成火灾情况下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人员无法安全疏散,致使火势蔓延扩大,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不安全因素。
2.2.1 经营者消防意识淡薄,经营者追求最大的经营收益
经营者没有摆正经济效益与消防安全的关系,敢于冒风险,未重视对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加上场所的员工流动性大,许多服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消防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知识,有的甚至不会使用消火栓、灭火器等常用的灭火设备。
2.2.2 消防设备、设施不能正常工作
部分娱乐场所的表演厅内,表演时释放烟雾气体,再加上内部人员集中地方吸烟释放气体浓度偏大,导致烟感探测器不断发生报警信号,经营者通常做法是进行隔离或关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玻璃球长期不清洗,厚厚灰尘包住玻璃球,影响爆破温度。
2.2.3 用火用电管理不完善
公众聚集场所经常增加、更换电器设备,擅自将线路乱拉乱接;使电气线路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甚至出现用铜丝代替保险丝,歌舞娱乐场所内经常发现消费的顾客将未灭的烟头随处丢的现象, 桌子上放着蜡烛或点灯照明。
2.2.4 单位未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一些娱乐场所未建立健全防火档案
个别人员离开单位好几年,灭火应急疏散预案里仍然有他的任务,自查自纠的巡查记录里的检查内容与实际存在火灾隐患不相符现象大有所在。
3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对策
3.1 搞好建筑布局, 提高结构的耐火等级, 保证防火分隔, 防止火灾蔓延
公众聚集场所在建设时应与其他建筑物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 特别是重要公共建筑( 包括大型商场、宾馆、饭店、体育馆、剧院等) ,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和集贸市场与甲、乙类厂房、库房和易燃、可燃材料堆场之间防火间距的要求较高, 其原因就是为了避免爆炸或火灾形成的冲击波或热辐射使大量人员伤亡, 也为了避免火灾的扩大蔓延。
3.2 设置安全疏散设施、防止人员伤亡
公共聚集场所人员高度集中, 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安全疏散问题,所采取的建筑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有: 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消防电梯、避难层( 间) 、停机坪等以及相配套的消防设施: 火灾事故广播、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
3.3 加强可燃物品的使用、销售管理、减少火灾荷载
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经常使用一些易燃危险物品和其他一些可燃物品、还有一些企业单位建设的俱乐部或礼堂、平时使用不多, 常作为仓库使用, 更有甚者, 将易燃易爆危险品存入观众厅内, 火灾隐患很大。因此, 必须加强对易燃危险物品和可燃物品的管理。如各剧院、礼堂和俱乐部, 当使用汽油、乙醚等易燃液体清洗假发或戏装时, 须在舞台以外的安全地点进行;商场要严格控制易燃易爆商品的销售; 大中型商场、集贸市场的经营范围广、商品种类多, 大部分易燃可燃物品, 一旦失火往往损失巨大。
3.4 加强电源与火源的管理、消除起火因素
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电器多、着火源多, 主要指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和违反用电安全规定发生的火灾。因此, 控制电气火灾的发生是消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 要严格实行建筑电气设计防火审核制度, 以及建筑内的电气防火检查; 另外, 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气火灾危险性还体现在装修阶段, 其装修投资惊人, 可燃物数量巨大。
【关键词】普外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5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55-0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普外科护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选取2012年度实施陈旧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而2013年度实施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为观察组,两组各抽取100例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特点以及其他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普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
1.2.1.1完善服务流程,建立规章制度根据医院内的实际护理工作情况,保障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完善各项操作流程,并将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下发到每位护士手里,加强各项护理常规的学习。
1.2.1.2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制定培训计划将护理法律法规、法制意识、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护理核心制度等内容进行学习。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护理文书书写》、《紧急封存病历调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进行熟知。
1.2.1.3保证护理人员合理数量建立合理的病床与护士之间比例,一般达到l:0.4。根据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需求,实施弹性排班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护理人员不足而造成的工作忙乱得以缓解,保证临床工作中的护理安全,从而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并提高护理质量。
1.2.1.4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正确评估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做到强弱搭配针对科内重点防护对象做到心中有数,更加护理次数。科内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促进护理安全,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1.2.1.5评估患者危险因素,加强高危人群看护针对患者进行发生意外伤害评估,对于高危人群在病人一览表上做出醒目的标示。每班进行交班时要重点观察病人并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安全隐患发生。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增设防滑垫。对意识障碍、烦躁、不合作的患者使用有栏杆的床以及约束带。注意观察约束带的松紧是否适宜,肢体的血运情况是否良好。夜间加强巡视病房,主动给予患者帮助。
1.2.1.6意外事件的加强看护①跌倒与坠床:神经内科的患者因脑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可造成生理性姿势的控制能力减低与减弱。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步态改变、脚抬不起、肢体关节活动障碍,大脑的反应能力减慢。对自身处在危险中不易发现,在快速转身等复杂动作过程中常失去平衡,容易发生跌倒。如地面有障碍物、地面湿滑、坐凳不稳、使用的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容易发生跌倒。对于麻醉未醒、昏迷、躁动、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未使用保护措施或使用保护方法不正确。家属对跌倒和坠床的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会将约束带松解,而发生坠床。②意外拔管:为了治疗与康复有部分患者需要留置胃管、留置尿管以及中心静脉进行治疗。在家属和护理人员看护不到时,患者意识不清楚,不能配合操作,长期留置管会引起鼻腔、尿道、胸颈等出现不适刺激的现象[3],因此会出现意外将胃管、尿管或中心静脉管拔出,因此要加强看护。
1.3效果评定根据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以及护理安全进行统计分析。
化工专业学生实训直接面对化学药品、化工企业,实习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化工实习更应该认清行业特点,挖掘安全隐患,找出对策,切实保障实习的安全进行。
一、中职学生化工实习安全隐患分析
1.化工行业存在安全生产需要的特殊性
化学工业生产是一种高危险性的行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往往造成较大的伤亡或财产损失。从安全的角度分析,它不同于冶金、机械制造、基本建设、纺织和交通运输等行业。
化工行业的高危险性特点表现在:化学试剂的易燃易爆性;许多工业原料产品的毒害性、腐蚀性强;生产工艺的连续性、复杂性,对工人的技术密集型要求高等。基于上述特点,如果我们对化工行业存在特殊的安全要求认识不足,在企业管理上存在疏漏松懈,将会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从而造成重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2.中职学生思想行为存在不稳定性
中职学生大多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较弱、自我认识错误、学习适应性不强、集群行为突出、急于获得认可等一系列的心理潜在因素。这些现象给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等各方面带来了很大困难,对中职学校的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为目前专业实习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增加了实习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3.校内实习基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学校化学实验室、校内化工实训中心是中职学生校内实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锻炼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主阵地,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危险性较大的工作,这些场所和实习活动过程恰恰是最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意识因素
很多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少,课时任务重,无法配备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有的即使配备了也因缺乏专业知识出现许多管理“盲区”“死角”,潜伏较大隐患。
防患于未然,控患于萌芽。但不少学校实训前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许多学生实验过程操作不规范,甚至违反操作流程,这极容易引发实验事故,有些指导教师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手足无措,不能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控制到最小。
(2)药品安全因素
化学实验中用到的试剂的性质千差万别,对于不同的药品试剂,使用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等安全事故。所以化学试剂因素是造成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物质因素,也是影响实验实习安全的主要因素。
有些中职学校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很多化学实验室受条件限制,通风不良,加上存放药品较多,存在很多的事故隐患。
(3)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因素
化学实验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或操作失误,就容易引起着火、爆炸和融化等各种安全事故。比如:实习中常用的酒精灯,抽滤装配,各种玻璃器皿,搅拌装置等。一些贵重仪器的操作更要求学生操作精细、规范,否则会导致仪器的使用寿命缩短,精密性下降等一系列隐患。
4.化工专业校外实习安全隐患因素的多面性
(1)校外实训基地工作环境因素
化工厂经常生产一些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害及腐蚀性较强的物质,使得化工生产的危险程度和危害后果最为严重,事故频率高是其特定的环境造成的。另外,化工生产工艺复杂,部分工段工作环境恶劣,各个生产环节都可能带来种种工作危险,这也为生产过程带来了安全隐患。
(2)学生人为心理因素
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安全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当部分顶岗实习的中职生,进入企业无法很好地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主要表现在:①工作期望值高,不能面对具体工作环境;②缺乏吃苦精神;③心理反差大,工厂制度严格,加班加点,时间难熬,厌倦情绪油然而生,甚至出现抵触情绪;④基本技能的缺乏,中职两年学习,理论知识不扎实,进入一线,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复杂的工艺组织,导致工作紧张,往往不经意间造成事故的发生。
(3)学生教育管理因素
有些学校顶岗实习时,学生往往分配到企业的不同工段或者分散到不同的企业,这就给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分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实习指导老师可能对学生的情况无法如班主任一样熟悉,同样增大了实习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上的难度。
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的管理制度往往针对的是企业员工,具有很强的刚性,面对“准员工”――实习学生的管理制度和经验仍有欠缺。企业的培训主要偏向于技术指导,很少能够走进学生的思想意识,学校与企业互相缺乏沟通,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的目标有时很难达到一致,造成教育管理效果较差。
二、控制中职学生化工实习安全隐患的对策
1.构建校内实习安全的防控体系
(1)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化学实验室专人负责制,根据条件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师学生使用实验室须建立提前申请登记制度,有效避免实验室使用过程中责任不清。
(2)进行严格的安全技能操作岗前教育
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教育,使之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增加安全责任心,学会避险操作,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化学实验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训练项目,进入实验室前,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各种仪器和器皿的使用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其从事化学实验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使之树立“安全操作、从严遵守”的思想,减少事故的发生。
(3)加大教师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和应急处理预案制的实施
安全实习,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应有扎实的理论,更要有较强应急事故处理能力,这一点,目前相对不足。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希望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化工实习安全培训机会,另一方面,需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潜力,多加强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学习,提高教师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认真制定好学校实验室安全防范事故应急预案。如:成立应急处理小组,明确分工,定期督查各部门工作;实验员应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对实验室药品、仪器,平时严格按规定存放;正确的事故处理救援工作的培训工作等。
(4)增加实习室安全防护设备的硬件投入
必要的实验室安全保障设施是要不惜代价的。学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实验室必要的安全设施保障的设计,如实验室通风设备、灭火器的定期更换、防毒面具的置备、药品的分类保存、化学废液储存处理等。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打造绿色平安校园,为教学实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构筑校外实习安全的防洪大坝
(1)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人员,组成学生校外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中职学生的校外实习工作。学生校外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要进行校企领导层面沟通,达成共识,明确校企双方职责,促进双赢。在其工作职责中应明确规定双方安全教育的职责及应采取的必要措施。同时,应进一步明确短期和长期校外实习中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的主次关系,相互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2)针对行业特点,严格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化工行业的高危性,要求学生进入岗位前一定要做好细致的安全培训工作。让学生从进入岗位前就开始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培训应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
实习前,学校应先组织安全培训,主要加强实习生的安全管理认识与安全意识,并指定安全负责人,同时做好安全实习服务的后勤工作。
上岗前,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严格做好厂级、车间、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避免流于形式。
第一步,厂级安全教育以树立安全意识教育为主,结合本厂生产工艺特点,讲解一般性的安全知识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目的就是增强受训人员的安全意识,养成职业安全习惯。
第二步,学生在达到厂级部门理论、实践要求后下到车间,车间教育以安全知识教育为主,结合本车间特点和生产工艺、生产任务讲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事项。其目的是增强受训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对所在基层状况有一个系统了解。
第三步,班组教育、岗位培训以安全技能教育为主。其目的是学会事故应急反应和标准化操作的技能。
(3)企业、学校、家庭三合一,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中职生进入顶岗企业普遍存在年龄较小,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大部分职校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因此,应及时对职校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第一,建议学校安排班主任、实习老师进行跟踪管理,做到尽可能多地和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在一起,根据实习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辅导,尤其对特殊学生要重点关注。
第二,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以丰富多彩娱乐活动,增加实习团队的凝聚力,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
第三,强化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教育,使其正确面对岗位,认真规范操作。
关键词:城中村,消防安全,火灾隐患,应对措施
Abstract: the villages emerg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a kind of new product. In the process of rebuilding the villages inside the city, inevitably appeared some fire control safety problem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llages 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villages fire accident cases, statis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illages and the cause of the fire key dangerous parts, points out that the village inside city fire hazard,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pertinence fire control safety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villages fire accident happen, reduce the loss.
Keywords: villages, fire safety, a fire hazard, th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中村及火灾研究
1.1城中村研究现状
城中村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也是我国推进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城中村经历了都市里的村庄、都市里的乡村、城市里的乡村等一系列的演变过程[1]。根据其地理位置与城市的关系,城中村可以分为中心型、延伸型和边缘型三种类型。其中,处在市中心区,被城市建筑所包围,基本无土地的区域为中心型;在城郊结合部和城市建设区,有少量农用土地的是延伸型;边缘型城中村则是在城市近郊,有较多的农用土地,并且已纳入近期的城市规划发展范围中。
近年来,国内对城中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3],关于城中村的研究文献数量也在逐年迅速增加,由2000年的7篇增加到2007年的134篇。而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潜在火灾安全隐患,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有,阻碍城市化的发展[4][5]。目前,城中村火灾呈现出“小火大伤”的特点,发生频率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城中村火灾的原因和起火危险部位[6][7],并提出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消防安全的应对措施[8-11]。
1.2城中村起火原因与起火部位分析
本文对广东省近年来241起城中村火灾事故进行了调查[11],结果显示,用火不慎和电气安全等造成的火灾事故分别占29%(70起)和25%(61起)。成为广东城中村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吸烟、违章操作、人为放火和玩火、自燃和其他)分布情
况如图1所示。
图 1 城中村火灾事故原因统计
(注:括弧里数字表示火灾起数)
务工经商居民租房、三合一作坊、高校学生校外租房聚居区和居民娱乐用地等逐渐成为城中村的表现形式[2][9]。这些场合火灾发生概率高,是城中村的危险部位。同样在广东省241起城中村火灾事故中,经营场所、“多合一”场所和娱乐场所等场合发生的事故达到了152起(占全部火灾事故的63%)。图2给出了不同场合火灾事故分布情况。另外一个特点是发生在易燃易爆物生产、贮存等场合的火灾事故较少。
图 2城中村火灾事故起火部位统计
(注:括弧里数字表示火灾起数)
2城中村改造中火灾安全隐患
2.1规划混乱,火灾扑救困难
在城中村改造中,空间规划不合理,空间通道变窄,出现多种建筑形式。如“握手楼”“贴面楼”等,另外,消防设施老化,消防通道堵塞,基本没有疏散设施,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居民区施救,人员无法快速疏散,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现象。在太原市的诸多城中村中,类似的“楼挤挤”、“握手楼”、“贴面楼”并不鲜见,此间潜藏的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小觑。
2.2经营活动混乱,安全监管不到位
城中村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员从事经营性活动。在居住区域内,“十小场合”集中分布,加上监管力量不够,有些是无证经营,游离于政府管理之外,形成了地下加工厂。同时,生产者消防意识淡薄,设备不齐全或老化,消防通道长年被占用或堵塞。另外,很多非法仓储地、制假售假的黑窝点都将经营、仓储、生产、住宿等连为一体,形成“三合一”甚至“多合一”作坊。存在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通道瞬间被占,人车混杂,疏散通道严重堵塞,这些都成为潜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2.3人员复杂,消防素质参差不齐
城中村处于城市与农村的过度地带,积聚了多种人群。人员年龄、结构、教育背景、知识储备等都有较大差异。没有专门的消防知识教育,即便有相关的培训,而绝大多数村民积极性不高,不会主动积极参与。更重要的是,很多租住人员持临时居住观念,消防安全意识非常淡。
同时,现有居民长期的农村生活,已有的不良陋习无法改变,例如用火用电不当,在出租房内私拉电线,改道线路走向,用电设备不及时关掉或长时间满荷载运行等行为,导致设备老化,引起电气火花。甚至有些人员害怕消防队救火要收费而不敢拨打火警电话,从而延误了最佳的灭火时机。
2.4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缺乏保障体系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政府也都会出台相应的标准来保证消防安全。而在具体操作中,钻法律政策空子的现象时有发生,或实行暗箱操作,或故意隐瞒实情,该配备必要消防设施的部位,不配备或者偷工减料,以不合格产品充好。无法明确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没有出台奖惩细则,降低了整体队伍的积极性。
3城中村消防安全应对措施
3.1制定城中村消防整顿标准
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基础上,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适合本地的城中村改造的消防整顿标准。例如深圳市于2009年提出了城中村消防安全治理“七个一”整治要求和城中村消防安全治理技术要求。城中村消防整顿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消防法,还可以有效解决城中村改造中的实际难题。
3.2组建城中村联合消防队
依托专职市级或市级以上的专职消防队,组建城中村兼职消防队。一般来说,城市专职消防队设施先进,人员素质高,火灾扑救与应急速度快,而兼职消防队力量相对较弱,消防人不够专业,配备的设备也不一定非常齐全。而城中村兼职消防队在扑救邻近火灾时非常有效,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城中村中消防安全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南京市消防支队将确定的26个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城中村清剿火患行动作为重点工作,属于专职消防队发挥作用,而昆明市于2011年,以“清剿火患”为契机,组建了382支“城中村”志愿消防队,督促整改“城中村”重大火灾隐患742处,可视为兼职消防队的正常工作。
3.3加强城中村消防安全工作
统筹安排消防安全布局与城市功能分区、消防供水与生活用水的相互关系,把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放在首位考虑,加强消防部门与城建、土管、环保等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沟通,确保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全面完善灭火预案,实行分区管理,相互监督,制定消防安全责任牵连制度,开展消防宣传和培训工作,解读政策,增加政府执行透明度,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从而形成全民参与、监督的消防安全氛围。
4结论
(1)城市化改造中,城中村消防安全形势严峻,潜在火灾隐患多,火灾事故呈现出“小火大伤”特点,城中村消防安全成为城乡规划重点考虑问题。
(2)城中村火灾危险场合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火灾荷载和人员分布等因素。火灾荷载高而几乎无人活动的场合发生火灾的频率会有所降低。
(3)为保证城中村消防安全,本文从消防制度、消防队伍建设和政府职能工作等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巧玲,肖小爱.国内城中村研究综述[J].经济师,2011,4:16-18.
[2] 周军.高校学生校外租房聚居区消防安全的思考[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100-101.
[3] 刘升.浅析“城中村”的消防现状与管理建议[J].经济师,2007,4:266.
[4] 张艳霞.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消防安全改造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6-17.
[5] 许东平,陈景新.浅谈“城中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及整治措施[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6:54-57.
[6] 杜冰.如何加强“城中村”消防安全工作建设[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11:178-179.
[7] 袁进根,蒋定国.”城中村”消防安全现状和对策分析[J] .中国西部科技,2008,7(24):74-75.
[8] 张宝珠.当前城中村防火工作浅析[J].科学之友,2008,8(24):126-127.
[9] 陈睿泉,赵延胜.对“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J] .消防科学与技术,160-161.
[10] 田震,张全灵,严洪,等.城中村消防安全现状及其对策措施研究[J] .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6):65-68.
[11] 肖建华,莫德升,潘向泷.广东省城中村消防安全现状与防治对策[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6:0-12.
作者简介:
王会刚:男,山东临沂人,1982年6月出生,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宁德支队屏南大队十一级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消防监督方向。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预防;对策
前 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拔地而起,同时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些新的工艺、材料和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新材料和工艺的防火问题也给我国建筑消防安全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也给我国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做好消防安全不仅关乎自身长远发展,也是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安全发展的企业,才是健康的企业,是有竞争力的企业。企业抓好自身消防安全,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责任重大,义不容辞。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我国当前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要求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方案改变问题。
一般来说,建筑施工尤其是其中的消防工程施工都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进行设计施工,而消防施工中,需要从给排水系统、机械机电系统、结构设计各方面综合考虑。在给排水系统中,设计人员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强度、压力、严密性等的检测,并根据建筑高度等信息计算确定保护半径、水枪充实水柱高度等技术数据。有的设计人员之间根据经验、不考察实际情况就进行设计,或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都有可能造成水压不足等严重问题,损坏管道、无法满足实际消防需要。
1.2建筑施工材料的存放不当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施工中涉及到众多的施工材料和设备,而且许多材料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很容易发生自燃现象,例如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木质材料、装饰性的材料、塑料制品以及油漆制品等。对于这些极容易燃烧的材料,建筑施工单位一定要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严格对其进行存放和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以及地区环境的缺陷,使得没有对这些易燃材料进行合理的存放和管理,其中很多材料都摆放在容易产生火花的施工区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隔离,在有的施工现场,很多材料甚至堆放在消防通道中,这种情况一旦出现火灾,就很难及时的将其控制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1.3器械安装布置不合理。消防类器材安装是以救援为目的的,救援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消防器材布置的要求就是要醒目、不能隐蔽,有些装修单位为了美观刻意隐藏消火栓箱,这给消防工作造成时间上的耽搁,从而影响救援质量; 此外,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不重视或者疏忽,在安装消防设施和配件的设置上随意修改设计方案从而未能满足使用需要,例如消火栓箱底预留孔的位置、排烟设备与通风方向的关系等,如果设计或者安装不当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出现电源容量不足、通风排烟设备未能起到效果等情况。
1.4消防给水管网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在给水管网方面要严抓质量管,按照规范要求认真进行每一个环节的施工。然而在很多建筑施工中,消防给水管网试压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只对管网进行试漏试验,有的消防施工即使进行压力试验,但是却和设计脱节,操作随意,没能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难以为消防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在消防给水管道的建设上,一些工程没有将生活给水管道和消防给水管道区别开来,塑料给水管道和消防给水管道混用或者相连接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旦有火灾发生,塑料管道受热容易发生变形和损坏,不能发挥输水的作用,直接影响消防给水,为消防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
2.加强建筑施工先创消防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这对上文中涉及到的关于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作者结合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如下的应对对策:
2.1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施工单位和工程的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由施工单位进行全面的管理和负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总工程师承包责任制度,并积极落实合同制定和现场监理制度,有总承包单位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程负主要责任,分承包商主要向总承包商负责,并严格执行和服从总承包商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2.2加强对建筑施工队伍的消防安全管理以及消防安全的培训工作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特殊性的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明火施工作业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事先向有关部门申请,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得到相关部门允许的基础上开展明火作业。而建筑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在明火作业时,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消防安全工作和相关规定。对于进行电焊、电气焊以及氨弧焊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之前一定要取得相应的技能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2.3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善以及消防通道的通常
根据国家公安部的相关规定的要求,对于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其他特殊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在进行消防安全监督和检查时,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该在施工的现场设置与施工进度相适应的临时消防水源并安装相应的消防设备,同时还要重点减压施工现场的消防设备是否完善,并且要有效的保证消防通道通畅,不存在任何的异物堵塞现象。
2.4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应当重点检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是否已经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并对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合格施工技术条件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了解,要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和相关的责任和制度,检查监督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_有效保证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2.5 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素质
结合本单位防火工作的特点,有重点的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使职工了解本岗位的火灾特点,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期火灾,会报火警,会自救逃生。教育培训重点是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控制室人员、专职和义务消防人员、保安人员和重点岗位工种人员,如电工、电气焊工、油漆工、仓库管理员、客房服务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从业人员等。
3结束语
总之,目前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多数是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不够完善而造成的从设计方到施工方、验收方的投机取巧,大多表现为材料、设计方案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不够严谨、随意修改设计或不按设计施工等等,因此要解决这一情况也要从完善管理体系入手,从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从图纸的制定、参数的设定计算、材料的采购、工程关键点的督查、项目验收各个阶段都加强监管力度,加强重视程度,从而保证消防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韩怀成.试论消防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
[2]童校.试论消防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31).
[3]陈池,王鹤寿,陈晓阳施棵.在建工程施工期间的消防设施配置[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4).
关键词:医院消防管理 安全隐患 人员疏散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高层病房楼矗立在大江南北,为广大人民群众就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医院的职能是救死扶伤,病人集中属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由于医院人流量大,设备集中,压力容器、化学试剂、被褥纸张等易燃易爆物品多,建筑密集,通道相联,且弱势群体(病人)居多,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在紧急状态下,住院病人如何才能安全疏散。近几年来,医院的群死群伤火灾事故频发。2003年11月8日1时30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医院住院部病房因电气线路短路发生火灾,造成7名住院治疗患者死亡,过火面积495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40万元。2005年12月15日16时30分,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配电室因供电电缆短路引燃可燃物起火,过火面积达5714平方米,火灾造成39名患者死亡,182名患者受伤住院治疗,火灾直接损失821万元。而高层建筑本身就存在火灾蔓延迅速、扑救与疏散困难的问题,所以,医院高层病房楼在火灾等紧急状态下的安全疏散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医院存在的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进行探讨,并对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医院日常消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消防安全误区
1、通道不畅现象严重。据调查,大多数中小规模的医院有贵重设备和财产的科室里都安装防盗门,非正常工作时间封闭门诊区域,夜间将安全出口锁闭,可谓拒盗贼于铁门之外。很少有人考虑一旦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如何迅速扑救或住院病人从何处快速逃生。
2、重视易爆,忽视易燃。锅炉房、供应室消毒锅、高压氧舱液氧罐等压力容器稍有违章操作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些易爆设备常被医院消防管理人员重点监控。但对洗衣房、被服中心、病区小仓库、放射科储片室、病案室、图书室的易燃物品,手术室、病理科、检验科、制剂室、治疗室内的乙醇、甲醇、丙酮、苯、乙醚、松节油等易燃化学试剂的管理却常常被忽视。例如手术室中所使用的麻醉剂、生化检验及实验室每天都要接触和使用各种化学试剂,有时还需使用的酒精灯、煤气灯等明火和电炉、烘箱等电热设备,若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3、关心设备,忽视线路。目前医院大型设备与日俱增,不少医院舍得投资几百万购置先进设备而不愿拿出几万元更新陈旧线路。新建筑也常因调整科室、更改原设计用途、电力超负荷等出现火灾隐患。
4、依赖消防设施,忽略技能培训。随着我国医用高层建筑不断增多,消防设施日趋现代化、智能化。但高层建筑火灾,仅靠消防控制中心的几个专业人员遥控操作是很难控制住火场瞬息万变的局面的。再加上受消防器材装备的限制,地面扑火往往是望楼兴叹。因此,每一位医护人员消防安全素质高底,直接影响火灾预防和扑救。
5、重视明火,忽视高温。多数医院都对食堂煤气炉、科 室电炉、施工使用电焊和吸烟做出很多安全规定并定期检查。但常忽视对治疗用的红外线、频谱等电加热器以及电烘箱、电取暖器、电热水器、电消毒碗柜的检查和监督,一旦使用不当或用后不及时断电,其火灾隐患不次于明火。如放射机房装有固定或移动的X线机。X线机常见电路故障有断路、短路和零件损坏等,进而造成电器起火。X线机使用的电压要求较高,当电子的能量在转化为X射线时,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热能,具有潜在的火灾危险性。
6、设备维修使用电气焊监护不力。在设备维修动火过程中,不按照动火审批程序的要求,随意性很强,监护人员和设施不到位,发生火灾后小火酿成大灾。
二、高层病房楼安全疏散存在的问题
目前施行的国家消防技术规范及专业设计规范中,针对医院高层病房楼的安全疏散设计还是空白,所能依据的就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在这部规范中,仅对医院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防火防烟分区、建筑消防设施设置等方面与其他高层建筑并无不同。
但是,高层病房楼内的住院病人在进行疏散时,所需时间大大超过正常人。现以北京市世纪坛医院(原铁路总医院)为例,该医院病房大楼12层、高度50米,据测算,能正常行走的病人从12层疏散至地面需3分钟,2人抬65公斤担架从12层疏散至地面需8分钟,4人抬65公斤担架从12层疏散至地面需7分钟。这些数据仅是一组人员的疏散时间,如果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能正常行动的病人和不能正常行动的病人都从疏散楼梯进行疏散,势必引起楼梯堵塞,疏散所需的时间远不止8分钟。
根据安全疏散的设计理论,高层建筑的疏散时间一般按5~7分钟考虑,而且楼梯和走道的宽度一般是按照楼层容纳人数计算的,楼梯的宽度不可能满足全部人员同时疏散的需要。同时,在火灾条件下组织人员疏散时,通常的顺序是着火层、着火层上一层、着火层下一层、而后才是其他楼层,但在火灾条件下,这样的组织程序需要多少人来保障呢?从近几年医院发生的火灾来看,这样有组织、有秩序的疏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病人、医护人员在火灾后,由于恐慌、忍受不了高温烟气,自行跳楼的不计其数,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后果非常严重。
综上所述,高层病房楼在发生火灾时,依靠建筑内的现有疏散设施进行有序、有效的安全疏散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三、消除医院消防安全隐患的对策及措施
1、坚持防火巡查制度,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坚持做好每日防火检查,“谁检查、谁负责”,切实整改火灾隐患每日防火检查是确保医院消防安全的重要手段。医院消防管理人应对医院消防工作采取“严防死守”的措施,每天坚持下病区、宿舍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完整及性能进行逐个查看、测试,对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进行疏通,对杂物间进行清理,发现的火灾隐患进行认真记录。能现场整改的,当场检修或更新;不能现场整改的,要及时上报院领导进行限期整改,如果领导不重视应向消防部门报告,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加强管理,重点监控。对医院的高压氧舱、病理室、手术室、药房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对易燃危险药品应限量存放,一般不得超过一天用量,以氧化剂配方时应用玻璃、瓷质器皿盛装,不能用纸包装。手术室内非防爆型的开关、插头,应在施行麻醉前合上、插好。必须等手术完毕,乙醚蒸气排除干净后,方可切断或拔去插头。室内应备有二氧化碳灭火器。
3、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演练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应急疏散预案,提高其实用性。同时经常组织医院的医生、护士参加疏散演习,增强对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学习实用的灭火技巧,以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消防素质。
4、抓好防火宣传,加强消防知识的普及与培训,扩大防火群体。医院消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火宣传和消防知识的普及培训。接受消防知识教育的人群越多,发生火灾的几率或火灾受损的程度就会越小、越低。这就要求医院主管消防安全的领导定期对专兼职消防员、重点工作人员、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新分配职工、保洁员工等各类人群进行消防知识培训,不定期抽查、考核;并经常邀请消防部门专业人员到医院开办消防知识讲座,同时在病室中广泛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教育,以扩大防火的社会覆盖面,增强防火力量,充实消防队伍,尽可能地减少火灾的发生或在火灾发生后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严格执行设备维修动火制度。单位动火要严格动火审批制度,按一、二级动火审批要求进行报批,同时要落实监护人员和必要的消防设施,对动火现场的可燃易燃物品要进行清理,确认安全后方可动火。
做好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不断的完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只有真正做到制度措施明确,设施器材完备,管理责任到位,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针对紧急情况下高层病房安全疏散的对策
由于高层病房楼在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本人结合消防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对策。
1、在医院高层病房楼的每层或每两层设置避难区(间)。这里主要是针对病房区域设置,门诊、行政、手术等区域暂不考虑。避难间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在楼层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可利用医生办公室、会议室进行改造,并且要满足举高消防车的作业需要。
(2)设置防火分隔措施。避难区(间)与其他部位之间采取在走道增设防火门、连通的窗采用防火窗等措施分隔。
(3)在避难区(间)的入口处采取加密喷头保护,增设消防软管卷盘等灭火设施。
(4)采取防烟措施。有条件的可增设正压送风口,没有条件的应当采取自然排烟通风。
(5)避难区(间)的面积可根据楼层人数按1m2/人的标准确定。
(6)避难区(间)的装修材料应当尽量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病床等设施应能方便移动。
(7)避难区(间)内设置必要的应急照明和防毒面具。
对新建的高层病房楼只要在设计阶段提出要求,是可以实现的,难点在于对已建成的病房楼的改造。以上原则对建筑结构没有影响,只要对现有设施稍加改造也可实现。如果病房楼的结构和设施没有改造的余地,也可采取将某一区域病房的门和窗设成防火门、防火窗的措施进行补救。
【关键词】 产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孕妇的妊娠与生产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产科病房的护理安全隐患也十分多[1]。因此,对安全隐患的预防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产妇的各项临床资料,按照风险防范前后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防范措施实施前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产妇年龄23~41岁,平均年龄(31.0±1.5)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5例。防范措施实施后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0.1±2.2)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两组产妇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意义。
1.2 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1.2.1 产妇与产妇家属 通常产科的产妇以初产妇居多,一方面,产妇的分娩、哺乳、育儿方面的知识匮乏,在此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易对自身和新生儿造成伤害,再加上产妇在分娩前后一般会有短时间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得产妇的激素分泌水平不稳定、神经系统功能不佳,以及重视程度不够,可能引起更严重的事故。
同时产妇分娩前后的身体情况变化快,如产妇家属不遵医嘱,擅自或强行离院[2],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1.2.2 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是产妇分娩过程及分娩前后的基础工作承担者,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临床护理中的安全性。
新生儿接生、护理过程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不重视,不能及时发现新生儿或者产妇的异常情况以致产妇婴儿无法得到妥善治疗,可能对他们造成不可逆伤害。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否合格直接影响产科的安全。如产中助产士的接产手法、产后新生儿的处理(包括脐部处理、沐浴、穿衣)等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产妇与新生儿的产伤。
产程图、产程观察表、分娩记录单、新生儿出生记录单等如不能做到准确记录,就失去了意义[3]。如产妇婴儿受到伤害,无法判断问题根源,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1.3 防范措施 根据产科的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增强法律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文件[4],严格做好各类文书、表格记录工作,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法律意识,维护双方权益。
加强护患沟通。积极与产妇及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向产妇普及分娩、哺乳知识,帮助产妇解决问题,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医患关系。
转变服务理念,增强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做到细心、耐心、热心、有爱心,严格遵守产科病房的操作规程,认真履行职责。
提高业务水平。护理人员要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护理过程中有疑难困惑的时候虚心向有经验的护理人员请教。科室为护理人员提供定期培训与学习机会,鼓励护理人员自学或接受继续教育,提高科室整体的业务水平。
2 结 果
将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百分制)与满意度进行比较,发现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产妇在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比较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孕产妇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5]。产科病房作为高风险因素聚集地,使得其出现护患纠纷的概率较其他科室更大。大多数人对妊娠和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和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一旦出现危险,产妇及其家属不能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所以加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与控制十分重要。
做好产科病房的安全隐患预防与控制,探索出有效的规范措施,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宦小玲.基层医院产科病房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292-293.
[2] 魏晓芳.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2,7(36):266-267.
[3] 胡常蓉,姜琴.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16:30.
关键词 老年 心房纤颤华法林 INR
资料与方法
2001年1月~2002年5月收治心房颤动(AF)患者,符合以下条件:年龄≥65岁,持续性心房颤动,无抗凝禁忌证,能够定期监测INR,能坚持服药者。符合以上条件者共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65~81岁,平均695±112岁。其中,基础疾病为风湿性瓣膜病者4例,高血压病6例,冠心病4例,肺心病1例。
研究方法:服药前均查肝、肾功能、INR、血常规、尿常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华法林,起始剂量均为3mg,1次/日。服药3天后复查INR,以后每周复查INR 1次,1个月后改为每月复查1次INR。根据INR数值,调整华法林用量,当INR30时,减少华法林05mg/日,使INR保持在20~30。发现出血并发症时,暂停华法林,3~5天复查1次INR,出血停止、INR保持在20~30,继续从小剂量开始口服华法林,并每周复查INR 1次,1个月后改为每月复查1次INR。另外,每月复查1次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尿常规。观察其栓塞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栓塞发生率:随访2年,15例患者皆能坚持使用华法林。2年期间最小服药剂量15mg,1次/日,最大服药剂量6mg,1次/日,平均每日用量335±105mg。无1例死亡,没有发生1例栓塞并发症,有效率100%。
服药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服药前后肝、肾功能的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
出血并发症:共有4例次出血,牙龈出血1例,咯血1例,尿道出血2例。服药前与2年后肝、肾功能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INR水平和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关系,见表1。
讨 论
据统计房颤患者中约有10%可发生栓塞并发症,预防栓塞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
华法林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与维生素K竞争羧化酶,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过程中的谷氨酸羧基化受抑制,从而达到较好的抗凝效果。房颤时由于心房失去机械性收缩力,且心房扩张,故心房内常见血流瘀滞而形成附壁血栓。形成的血栓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脱落,到达周围动脉引起肢体、脑及肾脏等器官动脉栓塞,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极为重要。高龄患者并发房颤极易出现脑栓塞,甚至比高血压更危险。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已经有力的证实了华法林可降低脑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尽管广泛提倡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可恰当合理的抗凝治疗仍没有普及。特别是在我国基层医院,应用华法林抗凝者更少。分析原因:①医生顾忌出血风险,特别是对老年人,更是不敢应用华法林;②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反复检查INR。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房颤患者大约22%形成动脉血栓,且以高龄者多见。
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在严格检测INR的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使用华法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②患者一定要反复检查INR,如果不能检查就不要使用;③开始剂量不宜过大,以2~3mg/日开始为宜;④根据INR数值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使其保持在20~30;⑤合并其他疾病时要及时复查INR,调整华法林用量。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马长生.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0-431.
有关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及其特点分析
1. 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分析
(1)对于建筑施工现场而言,其总体布局欠合理。不少建筑企业在施工现场随意进行临时公棚的搭建,并任意堆放建筑材料。虽然施工现场进行了作业分区,但未对易燃易爆材料的存放及其有关作业分区进行明确的布置。调查发现,不少施工现场未对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及电气焊割区进行划分,有些虽划分了区域,但未对其进行有效的分隔,这样一来,一旦有火灾发生,将很难控制火灾的蔓延。
(2)未对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可燃废弃物统一进行处理。调查发现,多数建筑施工现场所产生的锯末、油漆下脚料以及刨花等可燃易燃材料未及时派专人进行清理,也未进行集中场地的设置,有些甚至对此类废物进行焚烧,这些都为施工现场带来了极大的火灾隐患。
(3)没有以施工图纸及有关消防要求为依据来进行施工,并将防火技术标准随意进行降低。少数建筑工程没有经过消防部门的审批就擅自进行施工;有些虽已经通过了消防部门的审批,但仍以建设方意图为依据对局部平面设计进行擅自改变;有些单位选用了大量可燃材料,因而导致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发生了大幅度的降低,造成建筑火灾荷载的增加。此外,不少工程偷工减料的现象十分严重,所选用的室内家具、电线、铺设材料、吊顶及墙布等根本没有考虑到相关的防火措施。有些在装修过程中将消防设施进行了遮挡,并擅自将消防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的设计宽度及数量进行了减少,因而带来了严重的火灾隐患。
(4)因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承包单位相对较多,人员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大,因而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并导致火灾隐患很难及时被发现。建筑施工现场搭建的诸如厨房、宿舍及办公室等临时性公棚随处可见,有些都连成了一片。这些建筑多数为钢结构,且耐火等级十分低,消防设施的配备极不齐全,防火间距也不够,再加上施工人员通常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且安全意见极为淡薄。因此,一旦有火灾情况出现,将会造成火烧连营、群死群伤的情况发生。
2. 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的特点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国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建筑密集且耐火等级低,火灾蔓延的速度快;(2)违章用电及用火的情况较为普遍,且电气线路敷设的规范性不足;(3)不以施工图纸及相关消防要求为依据进行施工,并随意进行防火技术标准的降低;(4)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十分缺乏,且消防安全素质也相对较差;(5)临时性的消防设施欠缺,有关消防器材的配备也不够,消防安全通道不畅通,小火容易酿成大灾;(6)矛盾纠纷相对较多,人为纵火的情况时有发生。
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1. 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
应当以“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对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层层落实,以相关规定为依据,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主要是由施工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应加强分包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并进行责任状的签订,以明确各单位对于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责任。
2. 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平面布局规划
以现场平面布置情况为依据,对各作业区进行合理划分,尤其是明火作业区域及易燃易爆物品存放等区域应进行警示标志的设立。此外,易燃易爆材料的储存应进行专用仓库的设立,且同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超过15米。应尽可能采用难燃性材料,以减低火灾荷载,此外,还应注意提高临时建筑的耐火等级,确保相互之间的防火间距足够大。
3.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监督及检查
一方面,应对可燃材料的使用量进行严格限制,并对建筑物内部各部位所用装修材料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应对消防设施及标志是否被遮挡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及疏散通道能够正常进行使用。此外,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针对薄弱环节,诸如用电情况、危险品的储存情况、宿舍安全情况、消防器材的配备等情况进行严格检查。
4. 加强用电管理
施工单位必须确保电工的合格性,保证其能够正确合理地对电气设备进行安装和维修。此外,还应加强电气焊割场所、施工现场焊割操作、用电场所、民工宿舍等场所的管理工作。
5. 加强防火管理
应对危险场地动用明火审批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氧、乙炔瓶不可混放,焊接过程必须派专人监护,并配备齐全的消防器材。对施工现场所产生的易燃易爆材料应派专人进行监督和清理,并集中存放,统一进行处理,不得对其进行焚烧处理,临时堆场应设防火标识,并进行防火设施的配置。
6. 加强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
应对施工人员,尤其是电、气焊人员以及新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确保其掌握消防安全管理的任务及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其本职工作的具体情况,并对易燃易爆物品使用过程中的火险特点进行了解,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同时,应注意消防安全的有关注意事项,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及初期火灾的应对措施。
结 语
[关键词] 华法林;房颤;抗凝;安全性;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c)-0101-03
Meta analysis of Warfarin's anticoagulant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LIU Menglin WAN Jun WANG Menglo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ticoagulant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Methods Article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r 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 which had been published and on Warfarin's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searched,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Meta analysi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original researches. And then RevMan 5.1 was used to make Meta analysis of eligible studies and evaluate anticoagulant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Warfari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s There were 13 articles meet inclusion criteria (nine of Chinese, four of English) and the total sample size was 4985. The anticoagulant effectiveness of Warfari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Aspirin or unanticoagulant [OR = 0.28, 95%CI (0.22-0.35), P
[Key words] Warfarin; Atrial fibrillation; Anticoagulant; Safety; Meta analysis
2012年有关预防房颤的血栓形成指南指出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1]。大约有四分之一40岁以上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发展为房颤。预计到2050年,将有超过1600万的美国人患有房颤。其中慢性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血管内血栓形成,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慢性房颤患者较正常人的血栓栓塞危险性升高6倍,这是慢性房颤患者的致死率和病死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在房颤的治疗上达成共识,认为主要的治疗策略包括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及抗凝治疗。而关于抗凝治疗,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预防慢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药物,但Hylek等[2]报道华法林存在潜在致严重出血的危险。那么,华法林对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究竟如何?使用的安全性又如何?本文将就此问题作探讨,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检索策略
研究资料来源于已公开发表的发华林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2011~2013年)、万方数据库(2011~2013年)、PubMed/Medline(2004~2013年)。中文检索词为华法林、房颤、阿司匹林、抗凝、出血等,英文检索词为warfarin、atrial fibrillation、aspirin、anticoagulant、haemorrhage。
1.2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或临床对照试验(CCT),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②研究对象:选用的病例均符合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并且房颤持续时间较长,需要抗凝治疗;③干预措施:实验组采用华法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或者不采用任何抗凝治疗手段;④结局指标:各文献均采用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为结局指标;⑤纳入的参考文献的年限:中文文献为近2年发表的,英文文献为近10年内发表的。
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不以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为结局指标的研究;②排除瓣膜性房颤的研究;③排除实验研究、临床个案报道、综述、Meta分析等类型的文献;④排除不以华法林为实验组干预措施的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数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作为研究的效应指标,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χ2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同质性(I2 < 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 ≥ 50%)时先分析异质性来源,无临床或方法学异质性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步检出相关文献327篇,根据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后最终纳入13[3-15]个RCT或CCT,共4985例患者。其中4篇为英文文献,9篇为中文文献。各项研究基本情况见表1。
2.2 各项观察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
2.2.1 血栓事件发生率 共比较了13项研究,纳入研究对象4985例,实验组2438例,对照组2547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I2 = 0.43),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如图1,华法林的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或未予抗凝治疗[OR = 0.28,95%CI(0.22~0.35),P < 0.001]。
图1 两组血栓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2.2.2 出血事件发生率 共比较了11项研究,纳入研究对象3741例,实验组1721例,对照组2020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I2 = 0.21),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如图2,华法林的安全性与阿司匹林或未予抗凝治疗无明显差异[OR = 1.40,95%CI(0.96~2.04),P = 0.08]。
图2 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房颤是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65岁以上发病率为5%~9%。房颤是患者死亡和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很高的致死性和致残性,因此积极预防和控制房颤的发生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故房颤的药物治疗除了复律(包括电复律和药物复律)、控制心室率、防止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外,还要联合使用抗凝药物以防重要器官的血栓形成。
目前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药物主要有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新型抗凝药物Ⅱa因子抑制剂(达比加群)和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等。其中新型抗凝药物Ⅱa因子抑制剂和Ⅹa因子抑制剂目前处于Ⅲ期临床试验中,另外,由于价格昂贵,并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结果显示:华法林的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或未抗凝治疗,而且其主要的不良反应(引起全身各部位出血)与阿司匹林或未抗凝治疗比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故在适当剂量范围内(即严格控制INR值),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是值得认可的。目前华法林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基石,但基于在使用华法林时,需要定期检测INR值,许多患者不能耐受,依从性不高或者不选择使用华法林,或者有些患者虽然坚持服用华法林,但没有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检测INR值,从而加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有必要针对华法林的使用对房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华法林使用的必要性及如何使用华法林。
[参考文献]
[1] You JJ,Singer DE,Howard PA,et al. Antithrombotic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9th ed: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Chest,2012,141(Suppl 2):531-575.
[2] Hylek EM,Evans-Molina C,Shea C,et al. Major hemorrhage and tolerability of warfarin in the first gear of therapy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AF [J]. Circulation,2001,115:2689-2696.
[3] Sue J,Stirling B,Jonathan M,et al. Cost effectiveness of Warfarin versus Aspirin in patients older than 75 year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 Stroke,2011,42:1717-1721.
[4] Amar R,Tom D,Robin P,et al.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warfarin versus aspirin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octogenarian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WASPO)[J]. Age and Ageing,2007,36:151-156.
[5] Mant J,Richard Hobbs FD,Kate F,et al. Warfarin versus aspirin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an elderly community population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Birmingham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ment of the Aged Study,BAFTA):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Lancet,2007,370:493-503.
[6] Robert G,Pearce LA,Koudstaal PJ.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implications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the european atrial fibrillation trial and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iii trial [J]. Stroke,2004,35:948-951.
[7] 雷运森.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医药前沿,2013,(10):203-204.
[8] 常文秀,傅永平.华法林对7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43-145.
[9] 李志华,罗晓菡,卢英民,等.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塞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杂志,2013,22(2):166-168.
[10] 衣欣,胡奉环,吴威,等.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刊,2013,48(6):41-42.
[11] 李敏.华法林治疗房颤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31-31.
[12] 徐中林,赵义发,吴兰兰,等.926例房颤患者抗栓治疗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9):1010-1011.
[13] 韩忠芳,严国胜.房颤抗栓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30-231.
[14] 陆家乾.房颤患者319例抗凝治疗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3):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