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精准扶贫工作思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我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县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贯彻执行精准扶贫战略决策,以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稳定增加收入为主要任务,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精准帮扶到户的精准脱贫共建战略,到2020年年底,色柯镇幸福一村建档立卡已脱贫的贫困人口继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三、工作思路
2020年帮扶工作中,我局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强化责任感和紧迫感,脱贫攻坚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防止松懈、防止滑坡,精准发力去结对帮扶,树立“扶贫先扶智”的理念,按照“思想帮扶激发内生动力、资金帮扶改善家庭环境、精准施策提供帮扶效果”的工作思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帮扶措施
(一)压实帮扶责任。继续坚持帮扶人员原则上不调整,每人每季度入户走访不少于2次,了解情況,分析帮扶对象的困难原因,制定一户ー方案、一人一措施,坚持扶贫与扶志、日常帮助和临时救济、物质帮助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着力着力解决实际困难,与驻村工作队及时沟通信息,切实提高贫困户致富能力。(二)加强政策宣传。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四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和工作要点,提高贫困户思想认识,发挥其主体作用,防止返贫。对贫困户进行思想引导,宣传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克服“等、靠、要”思想,坚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三)继续走访调研。分管负责通知全年入户走访调研不少于1次,宣传扶贫政策,认真听取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及村两委汇报,深入了解村情民情户情、自然资源状况、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具体困难等,详细掌握情况,对结帮扶事项。着力抓好贫困户收入达标、贫困户住房安全、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台账规范等重点工作,积极配合村两委制定好乡村振兴计划。(四)凝聚工作合力,加大帮扶力度。切实加强对帮扶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使帮扶干部进步熟悉中央、省、市、县有关脱贫攻坚工作的政策和要求,提高帮扶水平和质量。结合党组2020年党日活动计划,开展“主题党日+脱贫攻坚”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到幸福一村开展结对帮扶,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出力,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春节”、“五一”、“七一”、“十一”、“元旦”等重大节日期间对其进行不少于5次的走访慰问,通过物质经济支持、帮扶、协调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一、减贫摘帽督导工程。完善贫困村脱帽退出机制,按照“鼓励摘帽、政策保留”的思路,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脱贫摘帽考核、约束、退出机制,实现精准摘帽、精准脱贫。在实现2015年减贫4195人贫困人口的基础上,2016年实现减贫计划10000人,力争到2017年,在现行标准下,17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摘帽”,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
二、结对帮扶指导工程。制定新一轮“十三五”贫困村市领导、市直单位、驻市部队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计划,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推进驻村帮扶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度融合、驻村帮扶与新农村建设深度融合,切实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的问题。
三、产业扶贫推进工程。建立“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帮扶贫困村发展产业,拓宽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一是使用原中央苏区县产业扶贫资金和移民贷款风险补偿金等,以生态效益为导向,选择中药材、西瓜、蒿菜、养猪、养鱼、红薯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扶持。二是通过上级产业扶贫资金和市、县(区)筹集资金建设光伏扶贫电站,电站所得效益反哺到贫困对象,确保贫困户增收的长期性、可持续性。
着眼精准目标任务 促进思想认识提高
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后,崇信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安排1名驻村干部和1名联络人员,具体负责驻村精准扶贫工作。利用代表履职培训会议,将省市扶贫攻坚政策和全县“1455”工作思路贯穿培训全过程,明确了人大代表助力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切实增强了代表参与扶贫攻坚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围绕精准措施落实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
崇信县各级人大代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紧密结合人大工作特点和代表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小组的职能作用,组织引导人大代表广泛开展以“出一个脱贫点子、参加一次视察调研、支持一项村级事务、发展一项富民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积极争资列项、抢抓政策机遇,帮助贫困户大力发展牛、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帮扶联系困难户126户,开展视察调研4次,提出意见建议12条,帮扶贫困户发展果产业5000亩,建办肉牛养殖场(区)4个,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新建日光温室20个;栽植油用牡丹1.3万亩,落实育苗基地2808亩。
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概括起来包括6个方面,即扶贫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两个“重中之重”、扶贫改革创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
2013年起,江西省九江市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刻领会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化识别、变“大水漫灌”为“滴灌”,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年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在市直定点扶贫单位帮扶的贫困村开展了以解决“读不起书、治不起病、住破烂房”的“三个一”主题活动,针对性扶持,定点清除,切实帮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进而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
活动成效
从2013年开始,九江市计划在三年内,按照一年一个主题重点的原则,在全市贫困村中稳步推进“三个一”主题活动的开展。
2013年度重点解决“住破烂房”的问题,兼顾“读不起书、治不起病”。据统计,全年共帮助149户“住破烂房”困难户拆旧建新房;协调187名“读不起书”的贫困学子顺利入学;有188名“治不起病”的贫困户得到不同程度救助。
2014年度重点推进以“读不起书”为重点的“双百、双零”帮扶工程,安排100名高中毕业的贫困学生前往深圳技师学校学习;100名初中毕业贫困学生到九江技校学习专业技能。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零学费入学、零距离就业”的扶贫目标。
2015年度,九江市计划将“治不起病”的问题列入“精准到户”的帮扶重点。扶贫到户,既是扶贫开发的出发点,更是落脚点。自“三个一”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定点扶贫单位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舍得出人、出力、出钱,真心实意地为贫困地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通过这项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定点扶贫单位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主要做法
第一,选准切入点探索精准扶贫。要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效率,当务之急就要鉴别出真实的贫困人口,避免非贫困人口占用资源。
自活动开展以来,九江市各级定点扶贫单位以“大深入、大走访、大调研”为切入点,会同乡村干部对定点扶贫村中的贫困对象进行摸底调查,联合会商,从“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大原因的表象入手,深度解析贫困家庭的贫困原因,挑选出当年亟待解决的三个不同类型的贫困户,在村民公示栏中予以公示,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有效解决“扶谁的贫”、“如何扶贫”等问题,真正做到因户施策,做到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
第二,把握着力点拓宽帮扶渠道。为避免在扶贫开发中“各办各的席,各炒各的菜”,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积极主动与卫生、教育、民政、住建等相关单位衔接,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九年制义务教育期间及大学的有关助学条款、大病救助、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政策进行整合,制定惠民手册。同时,依托年度开展的“扶贫宣传月”活动,办党组成员按照分县包片的分工原则,带科室走访市直定点扶贫单位,面对面宣讲政策,征求意见,帮助和指导定点帮扶单位拓宽扶贫思路,对就医难和上学难的贫困家庭采取助医、助学的扶持形式;对住房困难户通过协调乡镇等有关部门,将其纳入当地危旧房改造计划。此外,还通过采取“政策支持一点、政府扶持一点、单位帮扶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等办法有效破解帮扶资金短缺问题。
第三,选好支撑点强化组织保障。九江市市委、市政府将定点扶贫工作纳入年度对机关单位目标管理考评,对荣获年度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通报表彰。自2013年起,九江市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精准到户”活动开展好的定点扶贫单位所挂点的贫困村进行项目奖补,有效推动了各级定点扶贫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活动启示
启示一:严谨的扶贫帮扶队伍是做好到户扶贫的关键。九江市在推进社会扶贫进程中,采取市级领导联系乡镇、机关单位(驻市部队)帮扶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贫困户等方式,通过片区扶贫工作团对定点扶贫单位督导、市扶贫和移民办调度等形式,推进扶贫到村、到户、到人的工作开展。
一、组织保障
(一)加强脱贫攻坚领导组。局党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班子成员调研指导。局班子成员多次召开局务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对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人员保障、计划安排、项目支持、资金落实和检查督办等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主要负责人到村调研指导共4次,班子成员到村调研指导30余次,我局党委每两个月听取一次驻村工作组的情况汇报,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15个。
(三)强化干部驻村工作。继续选派担任村“第一书记”,为驻村工作队员,明确办公室主任担任联络员。今年,多次全覆盖走访贫困户,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通过“一看、二问、三算”,对农户住房、生活生产设施、家庭成员情况及人均年纯收入等进一步了解,摸清家底,配合镇、村因户施策,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具体责任,实施帮扶项目。
二、工作措施
(一)制定帮扶计划。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推进帮扶对口单位的脱贫工作,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结合交通实际,制定《交通运输局2020年脱贫攻坚定点帮扶计划》,对帮扶人员、帮扶资金、帮扶措施、帮扶要求作了详细安排部署。
(二)建立结对帮扶。一是按照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机制,将村、文武村的149户贫困户分别落实对口联系帮扶责任人,制定“定点扶贫一对一帮扶”措施,实行一对一精准扶贫,按照一对二、一对三的方式进行定点帮扶,落实工作第一责任人,做好对口帮扶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二是与结对帮扶户交心谈心,了解帮扶村及村民的基本情况,实现了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出谋划策。
(三)坚持定期走访。干部职工要定期走访结对帮扶联系户,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情况,做好基础性工作。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入户调查贫困户享受政策的情况,填写季度对账卡,帮助结对帮扶联系户分析原因,理清扶贫帮困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并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宣传解释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帮扶干部人均走访达12次以上。
(四)落实帮扶措施。一是开展种植养殖帮扶。在入户摸查的基础上,针对各户的实际情况和各户脱贫发展计划,切实为有关农户提供种植养殖帮扶。想方设法为贫困户解决种植养殖技术和资金问题;二是支持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帮助贫困户咨询房屋改造、种植、养殖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做好与农业、林业、畜牧部门协调,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在公路建设上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做好与乡镇的协调配合,为贫困户提供致富信息、政策咨询帮助、就业机会,农村公路养护岗位可优先安排贫困人员。
(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充分利用院坝会、座谈会、农民夜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普惠政策给村内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力宣传扶贫开发给村内发展带来的大好机遇;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年交通大会战等利民惠民政策,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发展的希望;加强与非贫困户的互动交流,积极搞好现场答疑,及时反馈个别特殊疑难问题,切实化解各类矛盾。
三、工作成效
青草岗村驻村工作队,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包村单位和扶贫联系单位大力帮助下,各驻村工作队员着力协助村支两委在精准扶贫户的识别、贫困户帮扶、扶贫项目实施、积极争取资金、扶贫党建“双推进”等方面务实工作,为助力青草岗村扶贫工作向前推进取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一年来驻村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青草岗村村情
青草岗村由原青草岗村、华林村、铁家垱村合并而来,下辖42个村名小组3887人。2018年年初,青草岗村总贫困户43户119人,已脱贫31户90人,未脱贫12户29人。其中已脱贫户由村支两委干部进行结对帮扶,未脱贫户由县发改局进行结对帮扶。
经2018年精准识别回头看和精准核查,新增单个贫困人口30人,清退贫困人口26人,其中单个清退3人,不享受政策21人,自然减少(死亡)2人,目前全村共43户贫困户119人,经民主推荐与评议,2018年预脱贫7户17人,尚有5户11人未脱贫。
二、驻村后的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驻村后,我们紧扣四项职责任务,建立和完善村扶贫工作组织机构,熟悉和了解村情及贫困户状况,落实驻村扶贫帮扶责任,围绕今年确定的脱贫目标任务,按照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的要求,压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 抓好政策宣讲,提高扶贫政策知晓率。
突出健康扶贫、产业扶贫、金融小额信贷、教育扶贫和雨露计划等政策重点,扶贫工作队全员上阵,进行宣讲和宣传,释疑答惑;联合驻村帮扶责任人对全村43户贫困户均上户张贴精准扶贫到户政策宣传画,并给贫困户当面宣讲相关政策知识,对年龄偏大的五保户、残疾人及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均以电话或微信形式告知有关政策,做到全覆盖,提高扶贫政策知晓度。
(二)认真整改问题,补齐脱贫短板。
1.强化统筹兼顾,因户施策,提高帮扶措施精准性。驻村扶贫队会同村支两委,借势发力,对今年拟脱贫的7户贫困户逐户核实家庭情况,调整和落实好每一户帮扶责任人。根据贫困户家庭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真正做到精准帮扶,做到该享应享的政策和措施全部进家入户。
2.贫困数据更加精准。结合问题整改工作,开展了青草岗村扶贫系统数据动态调整。2018年新增单个贫困人口30人,清退10户22人,单人清退3人,自然减少(死亡)2人,自然增加1人,全村贫困人口为119人。
3.产业发展效益明显,狠抓政策落实。
①产业扶贫方面,17户贫困户参加了小额信贷分红,共增加收益近5万元,26户参加朱家港烤烟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共增加收益近1万元。
②教育扶贫方面,“雨露计划”,本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中享受“雨露计划”2人;享受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16人。
③健康扶贫方面,全面推进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户政策,全村三分之二贫困户受益。
④社会保障方面,着力开展了入户走访、核查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家庭现状的工作。2018年,全村农村低保救助标准由原来的A、B、C三档变为A、B、C、D,救助金额由原来每月的130、145、170元变为每月125、170、190、220元;兜底贫困户救助标准提高到320元/月;五保户的救助补贴提高到430元/月。
⑤危房改造方面,澄清了全村4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底数,其中有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2018年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⑥基础设施方面,青草岗村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0万元,对三路塝组至方道湾组进行公路硬化,受益贫困户达6户。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驻村帮扶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与扶贫办联系较少,交流少,工作思路有待创新,帮扶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帮扶结对效果不明显,未及时掌握结对户信息,结对帮扶进展缓慢;
三是推动帮扶村主导产业发展进度缓慢,我们将进一步攻坚克难,进一步提高村产业发展。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1、落实好村集体帮扶项目。
一是加强交流学习。组织村两委外出学习发展致富典型,进一步拓宽两委班子思路,增强发展意识和发展力。
二是积极争取财政奖补资金和优惠政策支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分年度实施规划内基础设施项目。
2、落实好帮扶贫困户。
一是智力帮扶。掌握贫困家庭适龄入学子女和在校学生就学情况,确保适龄学童和在学校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是劳务输出帮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争取结对帮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三是产业脱贫。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不产种养殖特色产业发展。
(2020年9月1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昨天起州贫困退出验收和脱贫成果全面检视工作小组对我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在此,我代表村“两委”班子全体成员对检查组的辛勤工作和对我们工作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 组长反馈了检查结果,中肯地指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理清工作思路,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深刻领会,迅速贯彻落实检查组的反馈意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乡党委的要求上来,举一反三,整改落实,着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我代表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作表态发言: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委重要部署精神,按照脱贫攻坚具体要求,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强化精准帮扶措施,进一步提高脱贫的质量和效益。
二、狠抓落实整改,以检验检视结果指导脱贫工作开展。要认真学习领导检查组的意见建议,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变压力为动力,正视差距,改进不足,分工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切实把整改转化为改进作风、推动工作、加快进度的实际行动。
三、再接再厉,认真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加强精神扶贫,激活农民的潜在发展动力,帮助农民树立自强自立观念。
二要实施劳动力转移,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充分挖掘劳动力潜力,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三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打造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油菜、蔬菜等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引导农民规模生产,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使潜在的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消除坑洼土路,修筑水泥路,解决农民出行难;鼓励引导农民全部医疗投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
四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巩固升学率,消除失辍学情况,加强基础教育。
五要把握好小额贷款和扶贫资金的使用。中央和省、州、市为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了一部分帮扶资金,发放一定数额的小额贷款。要坚持以项目扶贫为载体,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尊重干部群众的意见,使扶贫资金和小额贷款用在刀刃上,做到好事办好。
按照区委、区政府扶贫攻坚工作部署,根据《***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扶贫攻坚的实施细则》及《区直部门与村结对共建》要求,档案局本着“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明确扶贫对象、制定扶贫计划,在精准扶贫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做到了扶真贫、真脱贫。
一、基本情况
按照***区脱贫攻坚区级领导包片、区直部门包村帮扶任务分工调整表,档案局包**镇**村,该村共有704户2780口人,其中,2016年底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39人,2017年底脱贫15户32人。
二、方案措施
(一)制定实施计划
2017年1月,档案局局长卢国祥、副局长张晓宇、皮洪生带领档案局扶贫工作组到****镇对接,深入****村了解情况,与****镇共同研究落实精准扶贫工作。
根据调研情况,按区委扶贫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与要求,档案局制定了《***区档案局扶贫攻坚工作计划》,确定了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成立组织机构
档案局成立了由局长卢国祥任组长,副局长皮洪生为副组长的6人扶贫攻坚工作小组,档案局全员职工参加,形成强大合力,举全局之力,确保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三、具体工作
(一)节日慰问
2017年春节前夕,档案局扶贫工作队带着慰问金走访了****村6户贫困户,每户送去慰问金500元,同时带去了档案局干部职工对贫困家庭的节日祝福,卢国祥局长亲切询问贫困户还有那些难处,给贫困户提供建议和意见,鼓励他们立足自己实际,找准脱贫路径,争取早日脱贫走上富裕道路,共同奔小康。在2017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档案局领导班子几次来到****村,给村里的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贫困户家中,让贫困户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激发他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二)出资为村民修建文化广场
2017年3月份,档案局从经费中节约出4万元资金,为****村修建了一处8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文化广场的修建让村民有了休闲的好去处,有了健身的好场所,是原先一闲暇就打麻将赌博的恶习少了很多,改善了村风民风,提升了村民的自身素质,让村民之间交流更广泛,文明程度也加强了,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利用文化广场村里组织村民开展了篮球赛、拔河比赛,大秧歌表演、歌咏比赛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出资为村部周围绿化美化
2017年6月,档案局从区里奖励完成拆迁任务单位奖金中拿出5万元用于****村村部周围的绿化、美化工程。该村用此帮扶款购买各种绿化树苗2000棵,栽植在村部及村路两侧路肩,栽种3000余株花,美化了村屯环境,是村民居住和劳动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截止年末,档案局共为结对帮扶的****镇****村投入各种扶贫资金10余万元。档案局是个小局,办公经费紧缺,没有其他收入,但在脱贫攻坚工作上绝不讲条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在2017年全区第一届运动会期间,他们把购买运动服装的钱节省下来用在了扶贫攻坚上,每位干部职工没有一句怨言。
随着时间的推进,如今,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五年规划。未来,__经济保持怎样速度,发展方式如何转变,产业结构怎么优化,如何寻找创新发展的动力,如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如何推动协调发展,“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如何实现,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生,扶贫开发如何确保“不让一个掉队”……这些是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的交汇点,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实际,科学规划__五年后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全镇上下高度重视的议题。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紧紧围绕全县“一城、两县、三乡、四基地”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强基础、兴产业、惠民生、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再上档更进位的目标。据统计,2014年,全镇农林渔牧业总产值20160万元,比2012年增长 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7.3元,比2012年增长40.9%;近三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年平均增长21%。全镇呈现出政治持续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发展态势。
在镇十三界党代会上,我镇提出了“依托三大优势(广阔的库区水面资源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打造一区两带(一区:__天湖生态淡水养殖产业区,两带:天乐二级公路沿线万亩名特优水果产业示范带和村级公路沿线经济生态示范带),实施五大产业(核桃产业、名特优水果产业、库区生态淡水养殖业、烟叶及食用菌产业、生态养生旅游业),建设美丽__(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建设“美丽__”)”的发展思路,并紧扣工作思路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创建了__县__万亩核桃基地、__县__花果山万亩水果基地、__县__万亩生态淡水渔业养殖基地三大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三区、三园、七基地”的“三特”水果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参与申报自治区“城镇建设百镇示范工程”项目竞选,成为首批自治区“百镇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实施“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造血式“产业扶贫工作,四年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156人。通过全镇人民的艰辛努力,5年前所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不断得以实现。回顾上述历程,我们深刻感知,自始至终坚持科学的发展思路,是我们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关键。
“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将全面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结构继续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这更要求我们认真发展趋势,把握机遇,推进经济的。总结__发展整体形势和新的动能力量,我认为,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机遇: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区深入开展,给__经济带来的成长机遇;下老经__至南丹高速公路建设提上建设日程,给__经济带来的提速机遇;__翻坝系统一期工程、__升船机工程、__电站林佑码头的开工,给__带来的振兴机遇;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进入深化实施阶段,交莲岭风电项目有望在两年内实现上马,给__经济带来的转型机遇。综合分析,“十三五”将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坚持“重大项目立镇(依托交连岭风电项目,抓好百雄电站、巴象电站等重大能源项目,并推动完成百镇建设等项目)、特色产业富镇(大力发展“三特”产业、库区淡水养殖产业、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深入创建__5万亩“三特”水果经济示范带,打造环__库区生态经济圈)、精准扶贫兴镇(依托精准扶贫工作,发挥兜底作用,实施产业扶贫及政策扶贫,确保5年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库区移民稳镇(发展库区移民经济,维护库区稳定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主要抓好以下五大工作。
(一)以“三特”产业为主体,突出抓好经济转型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三特”产业,继续按照“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屯有示范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深入开展镇级千亩、村级百亩,屯级十亩的产业示范建设,要在今明两年完成新种“三特”水果2万亩,新增20个百亩以上的“三特”示范基地,打造__5万亩名特优水果示范带升级版;加大政策及技术扶持,结合“产业扶贫”工作,发挥整村干部技术员力量到各村屯指导群众发展“三特”产业,形成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和大众创新的新态势;二是继续加强产业基础建设,围绕“一区两带”布局,依托__市__县“三特”水果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规划,抓好巴相至八渡拓展区道路、八福码头、精品区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项目建设,着重加强对农业产区的基础投入,解决在土地整治、灌溉用水、批发交易等基础设施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创建__市__县“三特”水果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奠定基础;三是加大产业融合,继续引进一批优质外地企业参与“三特”产业开发,对已进入我镇的注册“金太阳”、“宏毅”等企业给予一贯的政策扶持,促进龙头企业的形成,加快土地向优质企业的流转,推进形成“企业+基地+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借助微信平台、电商渠道等互联网+平台,吸引外地客商到我镇上门收购水果,扩宽需求市场,促进群众稳定增收。
(二)以举办“桃李鲜花节”为契机,突出抓好生态旅
游产业。积极联系县旅游局,对“__桃李鲜花节”筹备方案进行优化,举全镇力量抓好节庆活动的举办工作;并依托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的东风,围绕__镇生态旅游产业规划,抓好万亩花果山生态农业观光基地、滨湖生态旅游基地、天湖水上休闲运动基地以及天湖原生态国际养生度假区、、犀牛泉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的“二区四基地”旅游项目建设,发展休闲垂钓、农事体验、龙舟竞赛等群众喜好的旅游产品,建立新型生态旅游名镇。(三)以库区为最大潜力和动力,突出抓好移民综合发展。着力发展库区经济,结合库区移民土地淹没长期补偿政策的试点工作,抓好移民后期产业发展、生活补助,子女入学补助等扶持政策落实;抓好库区产业建设,引导库区移民发展核桃、“三特”水果、淡水养殖、食用菌等基地建设,争取特色产业进库区入农户;继续抓好库区产业实用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争取库区劳力输出,提升工资性收入;抓好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移民生产开发码头,移民安置点通屯道路项目,饮水项目等项目建设,提升库区移民发展空间。
根据组织选派,自去年3月开始我担任XX镇XX村第一书记。到该村后,能够扎实开展第一书记工作,紧紧围绕“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要求,紧扣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以“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会战”三大行动为抓手,抓实抓好各项扶贫工程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该村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稳定脱贫,确保该村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能打赢,贫困户能脱贫、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能变样、党建工作能提升,现将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的工作情况向组织汇报:
一、围绕对象“精准”做文章
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抓手,结合自身业务知识,指导戴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1、精准识别。对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识别,按照整户识别的原则和“七清四严”的要求,认真执行“七步法”,核定贫困户为53户125人。
2、精准建档。对识别的贫困户进行民主评议、公示。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对贫困户档案进行细致整理,档案袋包括两证一册、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低保证复印件、残疾证复印件、贫困全年收入明细、贫困户申请书、信息采集表等。
3、精准施策。按照调查走访,对贫困户进行分类扶持,对53户贫困户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实施了健康扶贫,通过产业+金融分红每户每年3750元实现了100%全覆盖;对因病、因残和毫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了保障扶贫;对居住在破旧危房的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扶贫;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进行就业扶贫等。
二、制定规划“帮扶”促成效
在立足村情的基础上,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深挖致贫根源,依托村上优势资源,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争资争项,抓好扶贫项目落实,着力推动该村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
1、基础设施。该村属市级贫困村,我市安排了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万;结合我办资源,对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投入10万元新建两条村道。
2、产业扶贫。目前该村已经安装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33.54千瓦,截止2018年12月底增加村集体收益26000元。目前戴村已经成立“该村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投资的5万元100亩的油茶基地正在抓紧开工建设。
3、社会帮扶。今年的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都开展了慰问走访活动,为贫困户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下一步打算
在村内每月召开一次座谈会,收集贫困户和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同时,争取部门项目配套资金,解决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全面贯彻党的十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以省、市、县委政策文件、决策部署作为工作思路。确保就业率基本稳定,确保就业工作平稳进行,以做好就业指导,做多就业信息,做强就业市场为工作重点,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为工作动力,以提高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规范就业管理制度为工作保障,以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将就业工作抓好抓强。
二、工作目标
(一)2017年就业促进民生工程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4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二)2017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省级目标:组织600人参加创业培训;促进大学生创业100人;网上办事大厅推广使用;失业保险待遇发放“零”差错。
(三)2017年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市级目标:实现成功创业250人;就业登记达到6万人;简报信息40条公共招聘网推广使用;实现就业系统专网数据和报表、资金使用同步;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放管服”;积极参与省市举办的创业活动;农村劳动力实名制信息库和农村贫困人口数据库(两库)半年更新率达50%以上;建立就业扶贫示范村10个;建立完善园区就业服务指导站1个。
三、工作措施和工作要点
(一)下大力气推进就业精准扶贫
1、动态精准掌握数据。加强与扶贫移民部门的对接,及时掌握今年分解落实的脱贫人口情况,将农劳实名制数据库信息与“六有”大数据平台进行比对复核,摸清198个退出村中16—60岁贫困劳动力底数,为精准开展就业扶贫提供依据。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动态更新机制,以贫困村为单位,依靠“第一书记”、乡村劳动保障协理员进村入户,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输出、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五个名单”的变动情况,及时将变动信息与“六有”大数据平台进行比对,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以及数据及时更新。
2、大力促进转移就业。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通过公共招聘网、手机短信、乡村广播、微信等媒介,及时向贫困劳动力岗位信息。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手段,以扶贫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对贫困户劳动能力、就业状态进行精准记录、动态管理,对企业、商会的用工信息进行定向、精准对接,搭建起贫困户与用工企业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平台,实现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清、劳动力状况清、就业需求清、培训意愿清、社会保障清、帮扶措施清。
3、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按照市级目标任务打造10个就业扶贫示范村,推进就业扶贫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就业扶贫工作中成功经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同时,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排贫困群众就业。每个退出村开发不低于5个的公益性岗位,每个岗位每月给予400元补贴。
(二)全力帮助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1、实施两个计划。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努力实现就业水平不降低。积极会同教育部门,通过就业创业指导进校园、举办校园招聘和各类创业等活动,提高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率。对实名登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精准就业创业帮扶,多渠道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认真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服务,通过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和工作措施,积极引导、帮助各类创业群体成功创业,实现就业。
2、强化就业援助工作。积极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对化解过剩产能压力大、职工安置任务重、经营十分困难的企业,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等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就业援助行动,搭建就业、创业平台,针对性抓好就业创业培训,确保职工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精准掌握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及时兑现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做好2014级藏区“9+3”学生就业工作,收集各类用工信息,协助学校组织学生与企业对接,确保藏区“9+3”学生就业率达到100%。
3、推进返乡就业创业。通过“一园四线”,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对有资金有项目的返乡农民工在政策上引导支持其创业,无资金无项目的推荐到工业流水线、现代农业生产线、电商配送线、三产物流线上就业。
(三)狠抓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1、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我们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首位,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积极落实离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并为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及时兑现创业补贴,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通过实地调查创业规模、创业项目及经营情况,现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业指导。
2、极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农村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创业。积极依托园区孵化园,大力筹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通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他们创业。
(四)努力提高技能培训质量
1、开展技能培训。包括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创业培训。加强联系,大力实施商会培训。做好已转移就业人员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培训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切实加强培训保障,突出抓好“人员、资金、组织”三保障,确保培训质量提档升级。
2、开展贫困家庭培训。积极会同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等,及时征集贫困劳动力的培训意愿,指导、协助院校机构通过开设“扶贫专班”、举办送培训下乡活动、依托“农民夜校”定点培训等方式开展技能培训、做好就业推荐,按规定落实奖补政策,全面完成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年度目标任务。
3、继续做好创业培训。按照市级创业培训目标任务,组织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参加培训,重点面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户、复转军人、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
一、“十三五”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围绕省、市、县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突破口,扎实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大力实施九大精准扶贫措施,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坚持财政投入与发挥市场作用、引入社会力量相结合,注重增强内生动力,注重金融支撑,注重创新机制,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推进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推进贫困村定期脱贫,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XX和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力度,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全县每年实现精准脱贫10000人以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二)目标任务
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力度,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全县每年实现精准脱贫10000人以上,确保到2020年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二、“十三五”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十三五”主要任务
1、实施基础设施到村行动计划
村组道路。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网络体系,构建对外连接周边乡(镇)、对内村组道路畅通的乡村路网结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优先集中解决当年计划脱贫村通村公路,在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加快通组道路硬化建设和通村水泥路的拓宽改造,使农村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便利,农产品运输道路通畅。
饮水安全。结合县城饮水工程扩容扩网改造,实施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和连通工程,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好年度安排的整村推进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着力解决贫困村的生产用水难题。
2、推进产业扶贫增收行动计划
种植业。白莲、薏仁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和高效农业项目优先向贫困户倾斜。发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项目,增加经济收入。
经营体系。鼓励和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通过农村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加快农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打造赣江源头特色品牌,完善流通网络。
3、提升教育培训行动计划
义务教育。实施农村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优化学校布局,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师资、仪器设备等资源,就近就地入学为重点,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全面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学能力。
技能培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引导贫困村有培训愿望的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贫困户“两后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率达到100%。贫困助学。建立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改善各类资助资源,大力改善资助环境,确保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4、完善公共服务行动计划
医疗卫生:进一步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贫困村有标准的卫生室,建筑面积达到上级规定标准,基本医疗设备、药品配备齐全、有取得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合格的乡村医生。组织开展乡村医生轮训,提高贫困村乡村医生的能力和水平。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减少因病返贫人口。加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文体科技。加强贫困村文化建设,有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和体育健身器材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有保障。积极开展文化扶贫,开展文艺节目、电影等进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科技扶贫,在贫困村实现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四个全覆盖。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能够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人均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社会保障救助。全面落实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加大农村医疗救助力度,降低门槛,扩大重点贫困村医疗救助面,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加大救助资金投入,相应扩大重点贫困村低保保障面。
自然条件差、缺乏主导产业、无规划、无资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是制约农村发展、落后地区脱贫的几大原因。针对于此,林西县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人的因素,发挥干部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组建驻村干部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结合各地实际,理清发展思路,制定长远规划,发展主导产业,健全基层组织,实施精准扶贫,与乡镇干部合力攻坚,从而激活了扶贫工作一盘棋。
在大营子乡土庙子村记者看到,已经建好的10亩连体冷棚里,提子秧苗长势正旺,驻村工作队成员、村第一书记张晓慧介绍说:“‘三到村三到户’扶贫项目资金四年共200万元,土庙子村第一年50万元资金建了10亩冷棚,村里又自筹资金购买了提子秧苗,预计年底提子就能上市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驻村工作队队长梁晓东告诉记者:“驻村工作队指导土庙子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调查等方式选出贫困户,进行公示后,确定了181户贫困户,这10亩冷棚全部由181户贫困户入股经营,每年分红。剩下的150万元资金我们还是打算先期贷款下来,集中使用,获得规模效益。”像土庙子村一样,全县各扶贫重点村在县、乡、村合力攻坚下,正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是自治区创新扶贫机制的重大举措,在具体实施中,针对“扶谁”、“谁扶”、“怎样扶”这几个问题,林西县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39支由县处、科级干部和第一书记组成的驻村工作队,精选47个单位对口帮扶39个项目村。自春耕生产开始,各驻村工作队就开始为制定帮扶规划做调研,通过深入田间地头、住宿农家、入户解难题、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查准摸实村情民意,了解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扶贫开发、民生改善、维护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对行政村工作思路、班子建设、制度落实、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民生政策落实等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实施精准扶贫,在驻村工作队、乡镇、村、组的共同组织下,村民小组或户代表会议推荐选举产生贫困人口,通过“比、算、评”的形式识别出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全程公开公示。目前,贫困人口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全部完成。
为进一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格局。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面向基层、直接服务农牧村的特点,为双联行动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努力提高科技特派员下派所在地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科技意识;加快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牧业,支撑产业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
2 科技特派员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情况
肃南县大河乡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全乡居住着裕固、藏、回、土、蒙古、苗、汉7种民族,共有1708户4291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54.9%。草原面积352万亩,饲养各类牲畜14万(头)只,是一个纯牧业乡。2015年底全乡经济总收入817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5元。发展大河的畜牧业必须全面贯彻市、县委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四二”总体部署、实施“六六”发展战略,紧盯肃南县在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树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绿色肃南、活力肃南、实力肃南、法治肃南、幸福肃南”, 落实乡党代会和人代会工作思路,实现大河幸福美好家园梦。科技特派员助力大河乡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善于用新的思想、思维和思路破解难题,才能从容应对畜牧业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理念,保护好、建设好大河的生态环境,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 科技特派员助力精准脱贫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农牧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带动驻点村及周边乡村的农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牧村经济发展后劲。二是积极配合全乡项目建设,加快示范基地建设步伐。三是通过配制科技示范点(片)或示范户,发挥示范典型的辐射效应。四是充分利用科技下乡等活动,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着力提高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支留得住、不脱产的农牧技术员队伍,成为振兴农牧村经济的骨干力量。五是立足当地人力和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以利益共同体为机制,通过资金入股、技术承包等新形式,搞项目开发,使项目的组织实施落到实处,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必须发挥绿色优势,加快发展畜牧产业,认真落实进一步加快绿色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绿色畜牧业提质工程,着力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动传统畜牧业向“有机”和“绿色”为主的现代畜牧业转变。积极推进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和使用违禁农药、兽药行为,探索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畜牧业是大河乡农牧民增收的传统主导产业。转变生产方式,加快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要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在“绿色”和“天然有机”上做文章。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重点突出甘肃高山细毛羊主导地位,巩固扩大细毛羊生产基地。不断壮大细毛羊产业规模,全乡细毛羊饲养量达到15万只以上,进一步发挥规模品牌带动效应;稳步建立肉羊生产基地,适度发展藏系羊生产基地。重点在高海拔区域,建立优质高原牦牛生产基地,采用夏秋放牧、冬春适度补饲的办法,缩短饲养周期,走绿色有机的产业化之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坚持规模发展,适度集中的原则,加大养殖棚舍、饲草料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一批示范带动效应显着的养殖小区,坚持走以细毛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之路,在圈舍建设、品种改良、饲料饲养、防疫用药、环境保护、小区管理等环节全面推行“统一圈舍、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统一饲养标准、分户饲养管理”的六统一分养殖模式,提高标准化技术入户到位率,推广牧草调制加工、科学补饲、多胎繁殖、四季均衡出栏技术,推进畜牧业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力争到2020年全乡建成养殖小区20个,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到95%以上。积极转变养殖方式,认真研究推进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各项措施,在细毛羊和牦牛养殖优势区,鼓励、支持农牧民群众创建示范性家庭牧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系统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稳步扩大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争用5年的时间建成有机畜牧业示范乡。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生产安全。
4 科技特派员助力精准脱贫取得的成绩
绿色畜牧名乡建设成绩喜人,农牧业转型步伐日渐加快。绿色畜牧业提质增效,全乡1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基地、6万只藏系羊生产基地、3万头肃南牦牛生产基地、400头甘肃马鹿驯养基地基本建成。标准化生产全面推广,绵羊穿衣、机械剪毛、分级整理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全面推行,怀孕母羊补饲、羔羊早期补饲技术得到普遍推广,累计推广绵羊穿衣15万件、机械剪毛89万只,组织化销售细羊毛600吨,每公斤价格均比分散销售的高2元左右。全面落实疫病安全防控措施,提升天然畜产品绿色品牌优势,“赛美努”、“九排松”2个商标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甘肃高山细毛羊地理标志获得国家农业部认证,成为张掖市目前唯一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区域品牌。
5 科技特派员助力精准扶贫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理清清单“定好位”
今年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战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突破的主战之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如期摘帽。贫困户脱贫必须达到‘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双辽市正奔着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奋斗目标前进。
为实现目标任务,双辽市制定了“三管齐下”的工作思路。对2016年已脱贫人员,扎实开展“回头看”,着力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巩固脱贫成果,_保不返贫;对已确定实行保障兜底脱贫的5144人,由市民政局牵头,会同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抓紧落实保障兜底措施,确保应兜尽兜、兜住兜牢;对计划实行保障兜底脱贫以外的11434人,逐户逐人确定产业脱贫项目,压实包保责任,通过发展生产实现脱贫。
明确责任“抓落实”
扶贫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担当。双辽市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市、乡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狠抓落实。建立健全市、乡、村及各包保部门联动帮扶机制,形成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包保责任人统筹协调的工作模式,所有包保部门(单位)逐户走访调研,制定脱贫计划,真正做到项目到村、措施到户、包保到人。
众擎易举,众行易趋。针对包保任务重的形势,双辽市积极动员学校、医院、部队、部分企业、专业合作社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形成合力攻坚新局面。双辽市工商联(商会)积极组织引导双辽市民营企业参与“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26名企业会员,深入9个村104户贫困户一对一指导帮扶,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启精准扶贫新途径。双辽市工商联(商会)共组织、引导联会员、会员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及人士在捐资助学、农业生产等方面共计捐资20.45万元。双辽市“绿之缘”合作社理事长邹双艳参加了全省“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推进会,并作了典型发言。
精准施策“强支撑”
推进脱贫攻坚,光输血输不来真富裕,等靠要要不来真发展,必须精准施策、标本兼治。双辽市从抓产业入手,促进稳定增收脱贫。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联动机制,落实有机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商物流、产业结构调整、苗木种植、农业机械化、“光伏+”等脱贫项目。让“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优势。今年将有97个项目在双辽市落地生根,直接投资达220亿元,带动投入600亿元。同时,将发挥好331个脱贫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组团脱贫。
医疗、教育、低保既是民生的基本保障,也是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双辽市从抓保障入手,促进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统筹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口供养等救助制度,不断提高低保标准;扎实推进医疗脱贫,保障兜底户个人医疗保险和住院新农合报销后产生的自负费用由政府承担,全力破解因病返贫问题;着力抓好教育脱贫,持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学费减免、助学贷款、特困学生补助等资助政策,解决好因贫辍学、失学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基础设施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国家和省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双辽市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促进农村全面繁荣。重点强化贫困村路网、水利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电力设施和村屯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