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调查汇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基本情况
建区以来,我区根据市场需求,立足区情,从自然资源优势出发,把花卉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扶持。目前,我区花卉业主要集中于双阳、河市、马甲、罗溪等镇,初步形成了以泉美园艺、河市花卉、旭泰兰花等为主的花卉走廊产区,全区共有花卉生产企业7家,花卉专业户26户,种植面积1500多亩,品种1300多种,*1年度花卉业产值1130多万元,发展态势迅猛,经济社会效益良好。其中,我区花卉龙头企业——泉美园艺有限公司占地约700亩,计划总投资2500万美元,该公司主要经营花卉、观赏植物、仙人球系列、绿化苗木、珍稀花草、中草药、优质蔬菜与水果等高科技产品,并引进国外名花异草,如捕虫草等,其规模形成后70%以上的产品外销,预计年产值可达10738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将成为我区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对我区花卉产业以及周边地区花卉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幅射带动作用。
二、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一)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洛江区地处泉州市区东大门,是泉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区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构筑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其中,福厦高速公路、324国道、漳泉肖铁路横穿我区南部、万虹公路贯穿全区南北,离后渚港仅有15公里,离晋江机场也才20公里,特别是朋山岭隧道的打通以及大坪山隧道的动工,大大缩短了我区与市中心的距离,为我区主动承接市中心辐射,推动我区花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自然条件优越。我区介于北纬24°50′—25°18′,东经118°30′—118°43′之间,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7℃—21.3℃,地温20℃—24℃,气候温暖,大部分地方无霜期达到358天,光热条件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mm—1550mm之间,我区地处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土壤矿物质风化,淋溶强烈、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适宜亚热带花木生长。
3、政策优势。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凡到我区投资兴办生产性企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第三产业等,除享受省、市、区三级政府的优惠政策外,还根据投资项目、地皮位置等因素享受相应的土地出让优惠价格。对年产值较高的纳税大户、出口创汇大户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企业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并积极帮助企业融资。区外贸公司在我区企业出口业务时,区政府还划出专项流动资金,由区外贸公司代企业垫付其预缴的出口环节增值税。同时,以“谁引进、奖励谁”的原则,制定了鼓励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上述优惠政策为吸引外商投资我区花卉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4、市场优势。近年来,市场花木需求量逐年增大。据调查,我市花木年平均需求量为:鲜切花近亿枝,花卉盆景10万盆,观赏绿化苗木*万株,折合人民币5000万元左右。目前,我市只有8个左右的小型花木生产场地,年产量仅占全年需求量的10%,大部份花木由广州等地购进,价格往往高于本地花木价格的2—5倍。据有关报道,国内对花卉的年需求量达几十亿元,国外市场更加广阔,培育发展花卉产业具有良好的前景。
(二)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我区花卉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个体自由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除泉美园艺有限公司规模较大外,其余几家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分布于马甲、罗溪等镇的零星花卉专业户,规模更小,生产的花卉销售状况令人担忧。
2、科技含量不高。目前,我区花卉业除泉美园艺属外商独资,资金雄厚,科技力量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外,其余花卉企业资金短缺,难以聘请花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科技力量薄弱,对产品深度开发不够,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参差不齐,花卉品种杂乱,普通的花卉品种居多,名贵花木偏少,尚未培育和推出能满足市场需求,并为消费者信得过的洛江知名品牌。
3、与花卉之乡的差距较大。要使我区成为花卉之乡,花卉业必须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花卉企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要占相当的比重,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靠种植花卉收入,这些我区尚未完全具备。
三、主要对策
做大做强我区花卉产业,必须紧紧抓住加入WTO带来的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
1、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更加灵活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投资我区花卉产业,解决我区发展花卉产业资金短缺问题。制定吸引花卉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落户我区的优惠政策,使人才愿意来、留得住,从而为我区发展花卉产业作出贡献。积极帮助花卉企业寻求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来投资一家,赢利一家,稳住一家。
2、加快壮大我区花卉产业的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增加科技投入,努力培育花卉新品种,促进花卉产品更新换代,进一步增强我区花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积极推行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模式。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和资金以及稳妥的销售渠道,解决花农的后顾之忧,提高花农的生产积极性,尽快实现我区花卉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提高我区花卉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4、尽快培育出一个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闻名的花卉市场。我区花卉产业的走向如何,市场培育是关键。要积极培育一个功能齐全、品种多样、管理完善的花卉市场,吸引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国外的花商,繁荣花卉市场,进一步促进我区花卉业迅速发展。
5、建立花卉信息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传递信息快的功能,将我区的花卉信息及时在网上,以此实现外引内联,加速我区花卉产业的发展步伐。
6、适时成立花卉行业管理机构。通过行业管理机构协调、管理我区花卉行业,促进花卉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加快我区花卉业的产业化进程,使之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轨道。
了解我园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帮助家长在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以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家长已初步具有对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86%的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必要的,早期阅读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作用;8%的家长认为可有可无,顺其自然,可以等孩子大些再加以引导,只有6%的家长认为孩子没必要进行早期阅读,他们认为孩子听听故事就行了,阅读是识字以后的事了。
2、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并不单是开发智力,还可以从书中可以获得情感体验,分辨真、善、美的能力。这是和整个幼儿期教育目标相吻合的。调查的结果却表明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如表一: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读的书籍种类:类别比例凡是有益孩子成长的书8%没有哪一本书使孩子一定要读的26%科普读物、智能训练类图书40%故事类图书和儿童刊物26%由此表可见:
(1)最大比例人群----40%的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是幼儿期最主要的内容。
(2)26%的家长认为孩子要看儿童刊物及故事书。这其中以低学历家长为多,这部分家长教育意识比较模糊,没有科学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3)另26%的家长认为没有哪一本书是一定要读的,这其中高、底学历的家长都有。他们认为孩子成长顺其自然,没有必要加予引导。
(4)只有8%的家长认为凡是有利与孩子成长的书是孩子可以阅读的内容。这部分家长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明确的教育目标。他们懂得情感、品德教育与智力发展同样重要,兴趣、潜能必须以人格健全为保证才能得到正常的发
挥。
(1)家长和孩子回答的差距较大。一部分家长只是自己逛书店时带上孩子,孩子和书店和书之间没有联系,即使父母带孩子逛的次数再多,孩子对书店的印象还是不深刻,甚至没有印象。有的家长的确想通过带孩子逛书店,来加强书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与书成为好朋友,但是缺少了必要的引导,以致孩子在
书店中是被动的、盲从的。家长有目的的行为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效。
(2)半数以上家长对带孩子逛书店或向孩子推荐图书都是无目的的,对向孩子推荐图书和带孩子逛书店能提高阅读兴趣的作用不大了解。
(3)还有11%的家长从来没有带孩子逛过书店,这些家长显然没有注意到指导孩子阅读应走进书店这一更生动、直接的方式,他们不仅自身对知识需要的缺乏,还对环境给孩子的影响力的认识也十分缺乏。
四、建议:
1、幼儿园或社区应广泛且高质量地开设家长学校、家长建议讲座,让家长明确教育目标,端正教育观念,了解正确的阅读指导方法,并定期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教师、家长加强联系以获得幼儿阅读的进展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同时结合三t即:talking-交谈、谈论,telling--讲述,thinking-思考。使孩子与老师、父母在三t活动中,通过听、说、想多种手段的训练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一、基本情况
目前,县有岁以上老人15.57万人,占总人口的14.92%;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11.62万人,占总人口的11.13%,按国际通行标准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对该县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希望入住老年公寓的人数占老年人总数的10.4%左右,迫切需求的有5%左右,按此测算,全县约需1.6万个养老床位。
县现有养老机构21家,共有床位1000个,床位数占老年人口的0.64%左右。21家养老机构均为公办,其中农村敬老院20家,有床位930个;县城老年公寓1家,有床位70个。养老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03人,其中农村敬老院91人,县城老年公寓12人。乡镇敬老院、县城老年公寓入住分别达到86%、100%,县城老年公寓床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养老机构收费一般不高,县城老年公寓对生活能够自理的每月收取420元,生活不能自理的收取670元;农村敬老院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由县财政统一拨付。这些收费标准,均由该县物价部门核定。
二、面临问题
一是硬件条件急需改善。以县为例,该县农村敬老院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不少附属用房严重损坏,许多设施年久失修。自年省“关爱工程”实施以来,该县农村敬老院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基数较大,急需改造的房屋仍有500多间。同时,养老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影响了“自我造血”和做大做强。
二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养老机构的单位性质和经费来源不够明确,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所以难以吸引有专业管理和护理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在县农村敬老院91名工作人员中,真正从事服务工作的50人左右,入住老人与工作人员比例为16:1,且这些工作人员大都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粗放的问题。
三是服务内容明显滞后。多数养老机构服务项目少,一般只能满足老人吃、住、照料的生存需要,不能满足老人们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方面需要,难以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对老人缺少吸引力。
四是政策扶持难以落实。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比如《关于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的意见》(苏政发[]96号)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落实到位,比如民办养老机构很难获得划拨用地、地价优惠,而且无法享受低息、无息贷款,甚至商业贷款,严重影响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1、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政府义不容辞。建议将各级政府发展养老等社会福利事业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增加刚性指标。同时,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坚决消除“中梗阻”现象。
2、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建议明确农村养老机构事业单位性质,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待遇,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吸引高层次管理、护理人才,扩大养老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
3、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议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在建设用地、财政、税费、金融、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民办公助等形式创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等形式参与公有养老机构的改建和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