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调查汇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基本情况
建区以来,我区根据市场需求,立足区情,从自然资源优势出发,把花卉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扶持。目前,我区花卉业主要集中于双阳、河市、马甲、罗溪等镇,初步形成了以泉美园艺、河市花卉、旭泰兰花等为主的花卉走廊产区,全区共有花卉生产企业7家,花卉专业户26户,种植面积1500多亩,品种1300多种,*1年度花卉业产值1130多万元,发展态势迅猛,经济社会效益良好。其中,我区花卉龙头企业——泉美园艺有限公司占地约700亩,计划总投资2500万美元,该公司主要经营花卉、观赏植物、仙人球系列、绿化苗木、珍稀花草、中草药、优质蔬菜与水果等高科技产品,并引进国外名花异草,如捕虫草等,其规模形成后70%以上的产品外销,预计年产值可达10738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将成为我区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对我区花卉产业以及周边地区花卉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幅射带动作用。
二、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一)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洛江区地处泉州市区东大门,是泉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区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构筑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其中,福厦高速公路、324国道、漳泉肖铁路横穿我区南部、万虹公路贯穿全区南北,离后渚港仅有15公里,离晋江机场也才20公里,特别是朋山岭隧道的打通以及大坪山隧道的动工,大大缩短了我区与市中心的距离,为我区主动承接市中心辐射,推动我区花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自然条件优越。我区介于北纬24°50′—25°18′,东经118°30′—118°43′之间,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7℃—21.3℃,地温20℃—24℃,气候温暖,大部分地方无霜期达到358天,光热条件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mm—1550mm之间,我区地处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土壤矿物质风化,淋溶强烈、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适宜亚热带花木生长。
3、政策优势。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凡到我区投资兴办生产性企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第三产业等,除享受省、市、区三级政府的优惠政策外,还根据投资项目、地皮位置等因素享受相应的土地出让优惠价格。对年产值较高的纳税大户、出口创汇大户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企业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并积极帮助企业融资。区外贸公司在我区企业出口业务时,区政府还划出专项流动资金,由区外贸公司代企业垫付其预缴的出口环节增值税。同时,以“谁引进、奖励谁”的原则,制定了鼓励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上述优惠政策为吸引外商投资我区花卉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4、市场优势。近年来,市场花木需求量逐年增大。据调查,我市花木年平均需求量为:鲜切花近亿枝,花卉盆景10万盆,观赏绿化苗木*万株,折合人民币5000万元左右。目前,我市只有8个左右的小型花木生产场地,年产量仅占全年需求量的10%,大部份花木由广州等地购进,价格往往高于本地花木价格的2—5倍。据有关报道,国内对花卉的年需求量达几十亿元,国外市场更加广阔,培育发展花卉产业具有良好的前景。
(二)存在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我区花卉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个体自由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除泉美园艺有限公司规模较大外,其余几家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分布于马甲、罗溪等镇的零星花卉专业户,规模更小,生产的花卉销售状况令人担忧。
2、科技含量不高。目前,我区花卉业除泉美园艺属外商独资,资金雄厚,科技力量强,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外,其余花卉企业资金短缺,难以聘请花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科技力量薄弱,对产品深度开发不够,花卉产品的科技含量参差不齐,花卉品种杂乱,普通的花卉品种居多,名贵花木偏少,尚未培育和推出能满足市场需求,并为消费者信得过的洛江知名品牌。
3、与花卉之乡的差距较大。要使我区成为花卉之乡,花卉业必须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花卉企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要占相当的比重,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靠种植花卉收入,这些我区尚未完全具备。
三、主要对策
做大做强我区花卉产业,必须紧紧抓住加入WTO带来的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
1、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更加灵活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投资我区花卉产业,解决我区发展花卉产业资金短缺问题。制定吸引花卉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落户我区的优惠政策,使人才愿意来、留得住,从而为我区发展花卉产业作出贡献。积极帮助花卉企业寻求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来投资一家,赢利一家,稳住一家。
2、加快壮大我区花卉产业的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增加科技投入,努力培育花卉新品种,促进花卉产品更新换代,进一步增强我区花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积极推行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模式。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和资金以及稳妥的销售渠道,解决花农的后顾之忧,提高花农的生产积极性,尽快实现我区花卉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提高我区花卉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4、尽快培育出一个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闻名的花卉市场。我区花卉产业的走向如何,市场培育是关键。要积极培育一个功能齐全、品种多样、管理完善的花卉市场,吸引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国外的花商,繁荣花卉市场,进一步促进我区花卉业迅速发展。
5、建立花卉信息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传递信息快的功能,将我区的花卉信息及时在网上,以此实现外引内联,加速我区花卉产业的发展步伐。
6、适时成立花卉行业管理机构。通过行业管理机构协调、管理我区花卉行业,促进花卉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加快我区花卉业的产业化进程,使之逐步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轨道。
了解我园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帮助家长在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以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家长已初步具有对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86%的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必要的,早期阅读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作用;8%的家长认为可有可无,顺其自然,可以等孩子大些再加以引导,只有6%的家长认为孩子没必要进行早期阅读,他们认为孩子听听故事就行了,阅读是识字以后的事了。
2、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并不单是开发智力,还可以从书中可以获得情感体验,分辨真、善、美的能力。这是和整个幼儿期教育目标相吻合的。调查的结果却表明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如表一: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读的书籍种类:类别比例凡是有益孩子成长的书8%没有哪一本书使孩子一定要读的26%科普读物、智能训练类图书40%故事类图书和儿童刊物26%由此表可见:
(1)最大比例人群----40%的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是幼儿期最主要的内容。
(2)26%的家长认为孩子要看儿童刊物及故事书。这其中以低学历家长为多,这部分家长教育意识比较模糊,没有科学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3)另26%的家长认为没有哪一本书是一定要读的,这其中高、底学历的家长都有。他们认为孩子成长顺其自然,没有必要加予引导。
(4)只有8%的家长认为凡是有利与孩子成长的书是孩子可以阅读的内容。这部分家长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明确的教育目标。他们懂得情感、品德教育与智力发展同样重要,兴趣、潜能必须以人格健全为保证才能得到正常的发
挥。
(1)家长和孩子回答的差距较大。一部分家长只是自己逛书店时带上孩子,孩子和书店和书之间没有联系,即使父母带孩子逛的次数再多,孩子对书店的印象还是不深刻,甚至没有印象。有的家长的确想通过带孩子逛书店,来加强书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与书成为好朋友,但是缺少了必要的引导,以致孩子在
书店中是被动的、盲从的。家长有目的的行为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效。
(2)半数以上家长对带孩子逛书店或向孩子推荐图书都是无目的的,对向孩子推荐图书和带孩子逛书店能提高阅读兴趣的作用不大了解。
(3)还有11%的家长从来没有带孩子逛过书店,这些家长显然没有注意到指导孩子阅读应走进书店这一更生动、直接的方式,他们不仅自身对知识需要的缺乏,还对环境给孩子的影响力的认识也十分缺乏。
四、建议:
1、幼儿园或社区应广泛且高质量地开设家长学校、家长建议讲座,让家长明确教育目标,端正教育观念,了解正确的阅读指导方法,并定期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教师、家长加强联系以获得幼儿阅读的进展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同时结合三t即:talking-交谈、谈论,telling--讲述,thinking-思考。使孩子与老师、父母在三t活动中,通过听、说、想多种手段的训练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一、基本情况
目前,县有岁以上老人15.57万人,占总人口的14.92%;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11.62万人,占总人口的11.13%,按国际通行标准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对该县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希望入住老年公寓的人数占老年人总数的10.4%左右,迫切需求的有5%左右,按此测算,全县约需1.6万个养老床位。
县现有养老机构21家,共有床位1000个,床位数占老年人口的0.64%左右。21家养老机构均为公办,其中农村敬老院20家,有床位930个;县城老年公寓1家,有床位70个。养老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03人,其中农村敬老院91人,县城老年公寓12人。乡镇敬老院、县城老年公寓入住分别达到86%、100%,县城老年公寓床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养老机构收费一般不高,县城老年公寓对生活能够自理的每月收取420元,生活不能自理的收取670元;农村敬老院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由县财政统一拨付。这些收费标准,均由该县物价部门核定。
二、面临问题
一是硬件条件急需改善。以县为例,该县农村敬老院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不少附属用房严重损坏,许多设施年久失修。自年省“关爱工程”实施以来,该县农村敬老院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基数较大,急需改造的房屋仍有500多间。同时,养老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影响了“自我造血”和做大做强。
二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养老机构的单位性质和经费来源不够明确,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所以难以吸引有专业管理和护理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在县农村敬老院91名工作人员中,真正从事服务工作的50人左右,入住老人与工作人员比例为16:1,且这些工作人员大都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粗放的问题。
三是服务内容明显滞后。多数养老机构服务项目少,一般只能满足老人吃、住、照料的生存需要,不能满足老人们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方面需要,难以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对老人缺少吸引力。
四是政策扶持难以落实。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比如《关于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的意见》(苏政发[]96号)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落实到位,比如民办养老机构很难获得划拨用地、地价优惠,而且无法享受低息、无息贷款,甚至商业贷款,严重影响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1、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政府义不容辞。建议将各级政府发展养老等社会福利事业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增加刚性指标。同时,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坚决消除“中梗阻”现象。
2、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建议明确农村养老机构事业单位性质,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待遇,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吸引高层次管理、护理人才,扩大养老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
3、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议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在建设用地、财政、税费、金融、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民办公助等形式创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等形式参与公有养老机构的改建和扩建。
据218家企业景气调查监测资料显示:三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在二季度的基础上再次出现了回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5.79点,较上期下降了2.73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0.46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6.28点,较上期下降了6.78点,较去年同期下降5.08点。尽管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是本期两个指数仍处于较强景气区间,说明我市经济仍在平稳运行,同时不利因素犹存。
一、企业家信心指数仍较乐观
三季度,在218家被调查企业中,企业家对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看法持“乐观”的占37.74%,“一般”的占50.31%,“不乐观”的仅占11.96%,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5.79点。主要受国家政策约束、能源价格及工人工资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信心指数下降比较明显,企业家信心指数虽然出现了一定的回落,但我市的大多数企业家对未来企业的发展仍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从行业来看,与上期相比,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总体呈“两升五降一平”的局面,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信心指数为180点,较上期上升了20点;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点;社会服务业为112.50点,较上期上升12.50点,但比去年同期却下降了30.36点;同期信心指数下降最大的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由于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抑制房地产价格过高的相关政策,特别是本市经济实用房的大力推广,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企业家信心影响较大,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上期下降了63.63点和33.23点;本季度作为本市的支柱产业工业企业由于受原材料、能源价格及用工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上期下降了2.72点,同比下降了3.98点,回落原因主要受原材料、能源供应紧张以及购进价格上涨造成的,工业大类中,制造业的信心景气指数为126.74点,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1.24点、12.32点,如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受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大,本季度企业出现了增亏减盈局面,使企业家信心受到创伤。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企业的信心十足,指数为141.66点,环比、同比分别增加40.49点和24.99点,成为本期唯一一个指数双双上升的特殊小行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信心指数出现了双双下滑的局面,分别为105.63点、118.75,比上期分别下降了5.55点和12.50点,同期下降了7.10点和15.75点;批发和零售业信心指数为142.56点,较去年同期上升了9.71点,较上期下降了1.38点;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除房地产业在不景气区间外均处在景气区间。
从登记注册类型来看,受国家和本地政策扶持,国有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8.77点,分别比上期和同期上扬24.35点和6.20点;集体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9.6点,分别比上期和同期下降3.87点、13.72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7.33点、130.69点、128.68点和76.4点,比上期分别下降4.58点、9.05点、33.82点和30.55点,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0.86点、9.59点、42.75点和23.6点,私营企业家信心首次跌入不景气区间。
二、企业综合生产运行平稳
三季度,*市企业虽然努力克服国内外不利因素,抓住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调整行业产业结构,把握产品市场定位,挖掘自主创新、科研开发潜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抗御风险能力,降能节耗,压缩生产成本,想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呈现下滑趋向。在218家被调查企业中,有37.05%的被调查企业表示本期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有52.19%的被调查企业表示本期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一般,企业景气指数为126.28点,较上期回落了6.78点,较去年同期下降5.08点,仍处在景气区间。
1、工业生产稳步发展。据95家工业企业调查显示,今年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129.06点,较上期下降了8.58点;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83点,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但从构成指数来看,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销售和产品销售价格继续上升,表现为原材料高价购进,产品高价销售的特征。
2、建筑业有所回落。今年三季度,建筑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17.99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7.90点,较上期下降了3.85点,呈现仍在回落的态势。但从构成指数来看,本期指数回落主要原因是国家紧缩银根,造成企业资金趋紧,压缩房产开发,减少建筑用地开发,再加上建材购进价格走高、工人工资上涨造成工程结算成本增加。
3、交通运输仓储业运行平稳。受油价不断攀升的影响,对我市的交通运输业有较大的影响,国家采取了对运输户的补贴,7月份以后*市、公交出租车又实施了新的补贴及提价政策,交通运输业秩序井然,企业运行平稳,再加上仓储业实行保护价收购。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17.44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40点,较上期下降了11.11点。
4、批发零售业淡中趋旺。受原油、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美元贬值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三季度,我市批发零售业景气指数为139.55点,较上期上升了9.90点,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90点,呈现淡中趋旺的季节性变化。但从构成指数来看,商品高价购进高价销售,企业整体运行良好,市场供应平稳。
5、房地产业热度大减。自*6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的房价一路攀升,企业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处在高位。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了紧缩“地根”和“银根”双棒举措,同时又加大了“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再加上建材价格居高,房地产业利润空间缩小。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再次下降至不景气区间为90.91点,同比下降了37.70点,环比下降了18.18点。
6、社会服务业稳中有升。从*6年底以来,由于物价不断上涨,作为服务业企业,在些次冲击当中,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拓宽生存空,在激流当中涌进,景气指数出现了回升,作为我市服务业主流产业的旅游业在二季度回落的基础上出现了回升现象,本季度适逢“中秋节”,又是旅游旺季,加之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其他如商务服务业,在行业竞争激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了相应服务价格。以至于我市服务业景气回升12.50点,但同比仍低出20.50点。
7、信息传输业稳中有升。我市的信息传输业均属国有企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本期企业景气指数160点,同比下降了40点,环比增加20点,由于本季度国家出台了企业改制合并等相关利好政策,以至于出现了回升。
8、住宿餐饮业再次下跌。我市的住宿业始终偏淡,餐饮业始终偏旺,由于物价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工人工资不断提高,服务业招工越来越困难,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18.75点,同比下了18.80点,环比下降了18.75点。从构成指数看,本期的业务量、营业收入,同比和环比均大幅上升,但企业的货款拖欠加剧,盈利能力降低。影响指数变化主要是企业经营成本大幅增加。
三、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价上涨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我市工业企业多是近农、涉农企业,这部分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特别是粮食、肉制品加工企业,缩小了企业盈利空间。油价上涨造成原材料上涨,而造成流动资金匮乏、融资困难,成品市场竞争激烈,工业生产成本景气指数仅为67.09点,处于不景气区间。
2、货款拖欠情况较为严重。三季度被调查企业反映本期本企业应收未收的到期货款比上期有所增加,本期货款拖欠景气指数为112.57点,较上期下降了2.93点,同比下降2.14点,处在不景气区间运行。其中工业和住宿餐饮业货款拖欠景气指数仅为96.04点和93.75点,货款拖欠情况最为严重。货款拖欠情况使得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期企业综合流动资金景气指数82.57点,比上期下降了2.65点。
从中我解到一些基本的情况。新医疗改革实行以后,说实在看病也没少花多少钱。烧了钱是乡村镇卫生所里的药变成最基本的说白了就是没有好药新药,只是由于现在药品分配都是县级及以上的医院分配的为了降低药品价格,便只给下面的小卫生院分配低廉的基本药物。这本来是件好事,禁止医院私自购药,降低药品价格。却也带来个些负面的影响。比方说现在流感在中国有60%变异,这在欧洲些国家只有4%这和我国消炎药乱用滥用所致,而现在乡村医院里的基本流感药物和消炎药却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或者效果差。如果有个人出了车祸腿部大面积受伤,这种村镇的小医院根本没法医治,这种情况是综合所致的医院里没有好的药物给予治疗,基础设备差,医疗改革后这种医院的医生工资低了很多,医院医生流失严重,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医院为了维持基本的运作,最终还是得向患者下手,不管什么病,进去就是三项检查,然后才给你看病。大医院里在办理入院手续的时候,医院会问你有没有参加新农合,新农合是从起逐步实行的旨在减轻农民的负担,解决一定的乡村看病难问题,但是一般农民都不愿意说自己参加了新农合,即使他已经参加过。这方面的原因很耐人寻味。这是亲身经历的事。
二、制约乡村医疗改革的主要问题
许多干部在成绩面前没有抵住诱惑,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逐步把合作医疗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开始侵吞医疗专款,更多的却是政府工作者的不作为。医疗改革中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利益问题,政府不愿意彻头彻尾的来个“斩草除根”当然这也有政府的难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赤脚医生”大大降低了行医者的门槛,对当时的乡村医疗情况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这些医生的水平是没法和一个正规的医生相比的现在中国有8亿的农民,这也为现在遗留下了很大的隐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是种畸形的成长,乡村医疗在最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由公共卫生所负责乡村村民的基本医疗,这还是个社会服务型行业。之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变,公共卫生所基本上由乡村医生(赤脚医生)充当,此后,逐渐演变成私人诊所,医疗设备因为资金匮乏、医疗观念落伍等因素影响,未能形成一系列整体性的医疗器械和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农民的医疗再次出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是种长期积累下来的沉疾,现近改革只是把这些“赤脚医生”聚集到村镇卫生站来,结果只是双败不是双赢,这些“赤脚医生”也因工资低而离去,最后卫生站只不过是个空壳而已。
三、对乡村医疗改革的意见
政府应主动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服务。加强政府在医改方面的监管,政府在医疗公共产品方面不应缺位。防止某些官员在医改方面不作为或者挪用医改公款,让属于农民的每一分钱都落实到实处。加强乡村医疗改革的资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会募集相结合,社会募集资金保守在每年3000亿左右,加强资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镇医疗的基础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招募上。全国建立全面的互联的医疗信息网,医院资金的流动和用途向社会公开,保证透明公正的原则。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由上级直接领导,实现“四个分开”
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主要和核心的代表力量,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央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与跨国公司存在四个方面的差距:一是大而不强的先天弱点制约整体创新能力提升;二是在核心和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实力不强;三是技术创新理念和思路相对落后;四是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滞后于实践。
推进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径
发挥中央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中央企业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与外国跨国公司相抗衡的核心力量,而技术竞争又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中必须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首先,要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来提升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在产学研结合中要使企业处于龙头位置。
提高原始创新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实践证明,最先进的技术不能靠引进获得,那么对于作为技术创新主力军的中央企业来说,就必须具有独立的创造发明能力,即原始创新能力。对于中央企业来说,要提高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技术人员争作发明家的开拓精神。“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点对于科技领域的人员来说也有异曲同工的含义。
把国家力量和市场作用结合起来。在我国,几乎所有涉及全局的关键技术创新都是在国家直接组织或政策扶持下实现的。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单纯依靠国家力量来推动。技术创新还必须依靠企业、依靠市场作用的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于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则在于把国家力量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政策建议
完善中长期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利益,我们认为要提高企业立足长远的创新热情应该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两个方面入手。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应突破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利益的高度来考虑和把握。对于技术创新人员来讲,应加强对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证科研人员能够从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中获益,尤其应将创新成果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与科研人员的长期福利联系在一起,激励科研技术人员进行立足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创新。
构建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考核体系。对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指标体系测算技术创新对企业的贡献率来进行。考核机制有效性的关键,在于用于测算的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构建的原则应该是让企业负责人清楚测评体系的原理并注意听取其建议。测评指标的设定应该是灵活的,宜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央企业设定不同的测评指标。在建立考核机制时,还应该把企业的创新风险考虑进去。还应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引导企业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往往成果周期较长,短期内不易见到直接经济效益。中央企业肩负着推动国家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责任,必须更多地从战略角度考虑技术创新。
加大技术创新鼓励政策的落实力度。年国务院了指导我国15年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同时颁布了《配套政策》60条,政策覆盖面之广、“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但好的政策必须落实到位,才能产生好的效果,而好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制定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有报告显示,到年月,针对国务院的文件,有关方面出台了76个实施细则,使得文件中的多数政策得到比较理想执行,并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目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混乱,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会计核算不及时。收入开支长期不做帐,以收抵支,坐收坐支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一年只报一次帐,还有的几年前的费用开支现在来报账。(2)收支票据不规范。普遍存在白条入帐。(3)费用审批手续不规范。有审批人无经手人,有经手人无审批人,有的既没有经手人也没有审批人,时间、事由含糊不清,证明人情况不明,随意证明现象普遍。(4)现金制度形同虚设,部分村委会库存现金巨大。(5)少数村委重复设置会计、出纳岗位。实行村帐后,各行政村按规定只设置一报账员,但有的村自行建帐,单独运行,规避监督。
2、收支失衡,非生产性开支没有节制。(1)招待费用居高不下。(2)补贴、福利名目繁多,标准不一。电话补助、误工补助、交通补贴、摩托车汽油费补助、目标奖、防火补贴、干部补贴、招工奖、等十几项。(3)办公、报刊杂志、差旅费失控。
3、垫付资金过多,收款不及时,造成资金沉淀。为了完成任务和乡镇对村里的考核目标,村一级大量为村民垫付资金,包括农村合作医疗、水稻保险、社保个人部分、计划生育抚养费等,很多村民长期在外务工,垫付的资金很难收回来,集体利益受到损害。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的管理主体混淆不清,民主监督空洞乏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的所有者是全体村民,管好用好他们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职责。但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管理和使用的主体实际上是村支部。村民自治形同虚设,民主理财有名无实。大多数村的集体经济收支及债权债务村民根本不知情,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素质偏低,很多成员由村干部指任,没有经过民主选举,无法开展也根本没有开展内部财务监督。由于管理主体错位,村民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不能得到保障,集体资产被少数人掌控,视为已有,挥霍、浪费无度,流失集体资产现象频发。
2、村级财务管理长期不重视,规章制度执行不力。一方面,乡镇工作繁重,干部普遍存在重完成任务、轻监督管理思想,放松了财务制度的执行,忽视了村级财务的管理,更有的人认为严格财务管理,捆住了干部的手脚,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调动干部积极性,不合理开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客观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漫延。另一方面,实行“村账乡代管”的地方,由于规范了财务制度和报帐程序,资金使用相对复杂,村干部对“村帐乡代管”有抵触,不支持,把“村帐乡代管”当作是一种负担和障碍。农经站对报上来的支出只是记帐,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审核和监督,财务制度只是墙上的摆设。
3、会计队伍不稳定,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当前,农村有点文化的年轻人都在外务工,村级报帐员的工作琐碎,补助又低,年轻人不愿干,只有年纪大的人在撑着,业务水平难以提高,责任心也不强,更有的法制意识淡薄,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村干部用人唯亲现象普遍,财务人员多由村干部指定,因此,村委换届,村级报帐员也跟着换届,一些村干部为了开支顺手,使用近亲者,报帐员队伍非常不稳定。
4、乡镇对村级财务监督无力,资金使用放任自流。目前各地基本上是由乡镇农经站承担“村帐乡代管”工作,他们在为村级进行财务代管的同时,还承担了乡镇对村级财务的审核监督职能。但事实上,大部分的农经站只成为村里的记帐员和票据管理员,对大额资金使用没有跟踪管理。对资金帐外运行、坐收坐支现象不知情或放任自流。报帐审核时发现的问题不敢大胆指出,对违反村级财务管理的行为没有相应的处罚权,缺乏制约的办法。有的地方在实行“村帐乡代管”服务时还会按资金比例收取一定的代管费用,一定程度上使代管单位和村委会成为利益共同体,让农经站监督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对策建议
1、加强教育。要提升村一级的认识,要通过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执行财务管理规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要提升乡镇政府对村级财务管理的认识,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和高度上来认识,对村级财务管理既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要包办代替,指导、帮助村级做好财务管理。农经站要认真履行代管职责,严格按照村帐乡代管办法及村级财务管理的规定,认真审查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及时报帐做帐。
2、明晰产权,全面摸清集体经济组织家底。按照“全面覆盖,客观真实”的原则,以现有会计资料为基础,先帐内后帐外核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对帐外实物清查核实、补充登记,有帐无物的查明原因,按规定申报处理。要摸清债权债务,对相关经济合同、协议进行全面梳理,不规范的合同依法纠正,违反法律、严重损害集体利益的合同进行撤销变更。通过清产核资,对已明确的产权发放产权证书,产权有争议的,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进行界定,逐步推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
3、建章立制,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行为。建立健全村级财务规章制度,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基础上,重点加强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建设,规范资金的使用、收益、分配管理,建立《开支审批权限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各乡镇还应该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并严格执行统一的工薪报酬及各类补贴标准,杜绝村干部开支的随意性。建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规范资产的登记、使用、经营、收益和处置行为,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加强集体资源的使用管理,规范资源的承包、出让、开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行为全部纳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协商、公开竞价、公开招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法院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充分发挥刑事审判的职能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法制环境,被市法院授予系统“集体三等功”荣誉称号。2008年以来,收案909件同比增长12.3%,结案1018件同比增长19.6%,审判质量和数量均位于全省前列。
(一)发挥刑事审判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围绕平安建设,积极参与严打整治斗争,坚持把打击的重点放在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抢劫、盗窃等影响社会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上。2008年以来,打掉抢劫、盗窃团伙20个,判处三年以上中长期有期徒刑的罪犯211人,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二是从严惩处,依法打击经济犯罪。配合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审结了涉及贪污、侵占、挪用等经济犯罪案件24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对涉及经济犯罪的23名党员干部进行了依法惩处。另外,对违法发放贷款等新型、疑难案件,审判人员通过深入研究法律适用、吃透立法精神、精心审理,确保了适用法律的正确和案件处理的社会效果。三是慎重对待,科学审理少年犯罪。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市法院率先通过少年合议庭采用“圆桌审判”方式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官和人民陪审员以类似谈心的方式审理案件,强化了法庭教育功能,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实,也有利于未成年被告人的改造。
(二)坚持标本兼治,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是采用多种形式帮教未成年犯。通过建立未成年罪犯帮教领导小组,把判后帮教的重点落脚到未成年犯的健全人格塑造上。创立“新生基金会”,对家庭困难的未成年犯进行救助,目前已资助15名未成年犯;创立“新生学校”,对少年犯定期进行培训,目前新生学校授课已达14场次;创立“新生义工站”,开展服务社会活动。二是注重疏导,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针对此类案件赔偿标准提高、调解难度加大的现状,市法院想方设法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侧重化解当事人矛盾。一年来,审结刑事附带民事案件338件,占结案总数的42.3%,调解结案304件,调解率达90%。如被告人张顺与张金系多年邻居,因琐事发生矛盾,积怨较深。张金因张顺胡同垛草妨碍其通行,带人将张顺打成轻伤,后张顺与张金之母发生争执,并将其打成轻伤,两案同时公诉到法院,审判人员通过深入细致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化解了他们多年的积怨。三是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犯罪,化解纠纷。在街办社区设立法官联系点,接受法律咨询,帮助村委制定村规民约和工作制度,积极化解庭前矛盾纠纷。同时,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和帮教力度,走进农户和学校进行法制宣传,对判处非监禁刑的犯罪分子进行帮教。2008年通过3次集中宣判,对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暴力犯罪和多发性案件进行严厉打击,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收到了判决一案、震慑一片的社会效果。
(三)加强队伍建设,审判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市法院重视加强队伍管理,锻造“为民、务实、清廉、勤奋”的刑事法官队伍。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刑事审判人员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思想;通过组织“立足岗位做贡献”、“岗位明星”等主题活动,增强了干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二是狠抓学习培训和案卷质量,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实行刑事审判人员自学与集中研讨相结合、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等方法,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在抓案卷质量方面,实行承办人、案卷质量监督员、庭长三级审查制度。三是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实行审理期限承诺制度,对案件判决期限实行倒计时,督促审结,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集体会诊,庭内反复讨论,查书籍找案例,确保了案件质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法院的刑事审判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执法环境的复杂性导致调解难、执行难。目前,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成为工作的第一难点和重点。一方面真心悔罪的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应该得到宽大处理;另一方面个别受害人又漫天要价,不达目的不谅解。法官在化解矛盾和贯彻宽严相济政策间很难找到平衡点,造成了调解难。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能力不足也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基层法院面对的大多是赔偿能力较差的农民,难以负担巨额的赔偿金,这也造成调解难、执行难。
(二)刑事案件逐年增加与审判人员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刑事案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增多,审理难度不断增大。同时,法官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和刑庭办案人员偏少与案件多、审理难度大的矛盾日益突出,2008年结案514件,判处人犯718人,人均结案136件。
(三)刑事法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法官的司法能力和业务水平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刑事审判工作的需要,与刑事法官职业化、专业化、精英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创新意识不强;对刑事法官队伍的业务培训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刑事法官在民事审判知识上的不足,增加了其审理附带民事案件的困难。
三、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培训,强化刑事审判队伍建设。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的人员,不但要加强刑事审判知识的学习,还要注意加强民事审判知识和其他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综合业务素质。要大力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优化法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增加刑事审判人员数量,努力提高其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建立一支纪律严、素质高、执法公的刑事审判队伍。要狠抓廉政教育,逐步健全拒腐防变长效机制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促进法院廉政建设工作真正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增强创新意识,推进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一要积极探索刑事和解方式的运用,结合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发挥好刑事审判在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方面的作用,确保案结事了,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二要继续发扬公、检、法、司四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办案的做法,研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协调,同时,要大力提倡合议庭会商法律文书的工作方法,提高庭审质量和裁判水平。三要认真执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严格陪审员从选取到管理的各项程序,保障其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促进司法的公正和民主。
国际事业部:
M12项目位于文尼察州和赫梅里尼茨基州之间,目前我项目自有机械设备碎石机1套、装载机5辆、自卸汽车15辆等。因当地公路建筑市场情况不明,本项目完工后能否继续顺利中标公路项目难以确定。
为了在本项目结束后,现有的机械设备能够继续得到充分利用,初步计划建一处碎石厂作为生产基地,依托碎石厂开拓其它业务。经过对本地情况的了解,新建一处碎石厂的手续办理过程非常复杂、且办理周期较长,初步了解办理相关手续的时间约为2年左右。在对本地碎石厂相关情况了解过程中,其中一家碎石厂有转让意向。为了在本项目结束后,人员和机械设备能够及时得到安置,接手一家手续相对齐全的碎石厂是比较合适的方案。我项目部对该碎石厂进行了考察,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乌克兰“莫格利夫卡”石料场位于文尼察州西南20km“莫格利夫卡”村西北部1.4公里处,矿场开采权属于“ХС ТРАНС СЕРВІС” 私营有限公司(企业代码:36364656),开采许可证期限为20年(2011年1月13日-2031年1月12日)。准许开采花岗岩和混合岩,可用于生产碎石。ХС公司已办理26.2公顷的开采许可证(后期可拓展开采面积总计70公顷),计划可开采碎石约646.8万m3。通过律师对该碎石厂的手续核实,手续全部合法,具备开采条件。因该公司前期办理手续耗费了较长时间,后又因资金紧张无力开采,该碎石厂一直未投产,如在2019年年底仍不投产将面临被国家收回去的可能,所以该公司急于出售。经过初步了解,购买XC公司及石料开采权约需70万欧元,转让手续完成后即可进行生产安排。以上是该碎石厂的基本情况。
望国际事业部能够安排专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为该项目决策提供详细的调查报告和依据。
一、林业现状
1、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
我乡现已完成长防林程9万余亩,造林更新13.9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7%。通过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全乡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逐年增长。森林植被总量得到快速恢复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全乡有林业用地面积23.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5.83%。全乡生态环境、人居条件、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林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在稳步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齐头并进,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坚持以核桃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为全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依法治林得到加强,森林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我乡的天然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保护。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森林公安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全乡林区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恶性林政案件,大量的动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林区治安秩序良好。
4、林木建设保障有力,科技兴林富有成效在科技兴林方面,为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我乡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坚持适地适树,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断提高造林成效,促进了林业效益的有效发挥。
5、工程管理形成了科学规范、合法有序的模式体系在各项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我乡积极加大林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确保了各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顺利实施,确保了全乡林业事业持续、健康、高效、稳步发展。近年来,我乡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均顺利地通过了上级各部门的检查验收。通过检查,各级检查组一致认为我乡在实施各项林业工程项目方面,各级领导重视、实施情况良好,资金管理有序,政策兑现落实,工程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满意。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
全乡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特色林业经营没有做到集约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业经济效益还较低、生产力水平低。特别是我乡山区较多,农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无产业的现象还存在,林业产业化建设滞后。
2、投入依然不足
目前虽然我乡逐年加大对林业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建设投资,但是工程造林扶持资金仍然难以满足基础设施、自然灾害、科技推广等生态建设需要,生态建设的投资渠道仍然比较单一,全乡林业投入机制尚在起步阶段,林业投入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3、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现代林业注重林业科技含量,尽管我乡在林业科技培训、新品种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受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造林条件等多方因素制约,林业科技科技含量不高,林业科技水平与现代林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4、林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由于我乡多年来森林保护的方式单一,加之群众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尽管我们在封山禁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同时又存在管理不到位、基层队伍薄弱等问题,解决林牧矛盾的任务十分艰巨。
5、林政执法机构还不健全。
随着全乡林业建设的发展,林政案件、林地纠纷增多,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我乡林政执法主要依靠县森林公安派出所协助,目前尚未建全林业执法机构,导致重大林政案件无法介入调查,不同程度影响林政资源依法管理。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坚持好字优先,抓好林业产业化及配套措施的实施
我乡的林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水平还较低。因此,要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调整和优化林业结构,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要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2、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乡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要根据市场需要、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充分用好用活产业发展政策,争取项目,增加投入,并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3、优先发展好重点产业,突出重点、强势推进,创新机制。
二、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林业建设指导思想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要坚持科学发展,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以保护生态为主、同时兼顾林业企业的效益,保护林农的利益,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以公益林、自然景区为重点,实施生态林管护。紧紧围绕全乡生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生态林管护制度,加快生态项目实施进度,加大生态治理力度,使全乡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抓好现有国家、省级公益林的重点生态管护。认真做好林地普查和病虫害测报工作,有效防止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进一步加大植物检疫检查力度。
2、以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为关键,提高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全乡0.64亩退耕还林面积是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补充。一要进一步加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提高林农对退耕还林项目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二要加强退耕还林项目的技术指导,引导林农自觉加强对退耕还林地的管理,指导农户采取合理的管护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建设成果。三要针对部分地块自身条件不够、苗木不适宜生长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树种,避免退耕还林面积的再度减少。
3、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对上争取,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当前,要加快林业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要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增强林业发展后劲。一是切实抓好现有项目的实施。对已经实施的退耕还林、公益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项目,及时总结和宣传,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争取更大的支持;正在实施的项目,如中低产林改造(抚育间伐)项目,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实施并产生效益。二是积极争取新项目。紧密结合我乡的林业实际,及时编报项目对上争资;及时了解和掌握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项目安排,争取更多份额。
(一)硬件设施较齐备。一是规模大。我县11所中心敬老院主体工程于去年已全部完工,现均已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约974亩,平均每个敬老院占地约88.55亩;建筑面积62683平方米,平均每个敬老院建筑面积5698.5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29.9平方米;共有床位2059张,平均每个敬老院有床位187张。二是配套全。投入运行后,各乡镇不断加强其配套设施建设,根据要求,目前建有相对独立的生产区、生活区、娱乐区,洗浴房、图书室、娱乐室、医疗室、厨房、餐厅、卫生间、沼气池等硬件设施建设基本齐备,实现了乡镇敬老院建设的历史性跨越。(如表1)
(二)入住率稳步提高,落实了管理人员。我县11所中心敬老院至今年4月份止,共接纳院民1392人,平均入住率达到67.6%,入住率高的敬老院、敬老院、敬老院,分别达93.0%、90.9%、85.6%。在管理人员方面,一是根据“五保”户入住数量配备了3名以上的道德好、经验足、素质高的管理人员,二是聘请落实了厨师、医生等工作人员。
(三)院办经济方兴未艾。各中心敬老院在落实好国家供养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多方发展院办经济,以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2007年,11所敬老院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及务工经济等共创收43万余元,院均近4万元,人均300余元。如镇敬老院2007年院办经济达10万元,今年已出栏肉猪39头、仔猪20头、土鸡600羽,院内已存有肥猪79头(其中母猪18头)、蛋鸡300羽、山羊10只、耕牛4头,种植蔬菜20亩、青饲料7亩、经济作物7亩,预计全年院办经济收入可达20万元,人均1100元。镇利用国家给敬老院的优惠条件,2007年办起了三个院办企业,即木材锯板厂、大米加工厂、养猪厂,全年院办经济总收入达11万元,人均830元;今年在原有三个院办企业的基础上,又新办了股份制小型涂料厂、社会福利厂两个企业,同时投资6万元,买下了近1600平方米的旱地,作为蔬菜基地,全年院办经济收入可望达20万元。(见表3)
(四)院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县各中心敬老院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十分注重院民的精神生活,均建立了娱乐室,成立了娱乐组,购买了锣鼓、笛子、二胡等音乐器材,同时通过开展“五好院民”评选、举行各种文体活动比赛,不断提升院民的精神生活,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安享晚年。如敬老院,今年举行了“庆三八”歌咏比赛活动,深受院民喜爱;、敬老院为两对相爱的“五保”老人举行了特殊的婚礼。调查中院民一致反映:入院后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保障,而且在精神上与日丰富、充实,真正体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走进敬老院,就会看到老人们有的吹笛子,有的拉二胡,有的唱歌,有的看电视,有的讲故事等等,一派和谐新景象,实在让人感动。根据评分,调研组确定11所片区中心敬老院的排名为:。
二、主要经验
我县敬老院建设及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省市的一致肯定,既是我县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也是一个典型亮点工程。现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精神面貌、生活质量较以前比,均有明显改善与提高,这充分体现了党政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对于敬老院的运行管理,调研组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一)党政重视是保障。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敬老院工作,把“五保”老人的供养,即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作为一项主要民生工程来抓,经常研究部署该项工作,把敬老院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新的农村五保供养条例的重要内容,从选址原则、建设规模、建设标准、资金筹措、部门职责到运行管理等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县领导经常深入敬老院看望院民、指导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把敬老院建设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人员配备到位。均安排了一名班子成员分管、一名干部专抓、一支队伍专管,特别对于院长人选更是慎之又慎,绝大部分由村里老支书、村主任担任,有的由民政所长或退线、退休干部担任。二是在经费上予以支持。镇每年将敬老院经费2.5万元列入预算,其中工作经费1万,1.5万元用于发放管理人员工资;镇敬老院今年刚启动,镇里就挤出经费,给每个房间配齐电视、电扇,积极为院民解决实际问题。
(二)管理人员是基础。各乡镇政府在县财政没有落实管理人员工资情况下,能够不惜人力、财力,给敬老院配齐配强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多数以院为家,把院民当父母,如等乡镇敬老院院长,为了集中精力更好地管理敬老院,劝其爱人把家搬到了敬老院,真正做到了与院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今年遭遇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时,敬老院负责人烧好开水给每个院民送到房间。
(三)制度建设是根本。敬老院是个大集体,其管理和服务对象具有“呆残人员多、年龄大的多、身体差的多”的特点,管理难度较大,要管好这个集体,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我县11所敬老院投入运行后,能够按县里提出的“半军事化”管理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卫生、食堂、作息、财务、安全等规章制度并喷绘上墙,实现了敬老院有人管理、管理规范的良好运行机制。如生活管理方面,统一作息时间,统一用餐,敬老院还统一了服装;卫生管理方面,有专人管理,实行评比制度,确保环境卫生,室内整洁;服务设施管理方面,配有医务室及活动室,有的还有娱乐室,如、镇。实践证明,管理制度科学与否、完善与否,是各敬老院正常运行与发展的根本。
(四)院办经济是方向。乡镇敬老院建设是基础,供养是目的,资金是难点。目前集中供养每人每年补助1800元,每人每天补助5元,就目前物价来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供养的需要,资金问题成为制约敬老院发展的瓶颈,发展院办经济成了敬老院发展的根本与方向。各乡镇在实践中,能够从实际出发,多策并举,努力破解供养经费不足的难题,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将院民的责任田由村委会负责转租敬老院,为发展院办经济提供了基本生产资料;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各敬老院针对自身条件和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院办经济,主要通过“一种二养三加工”的方式发展多种经营,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如敬老院院长以前是个养殖大户,懂技术,便以发展养殖业为主;敬老院建院在集镇,土地资源较紧张,便以发展加工业为主;敬老院土地多,而且院民懂得养蚕技术,便以发展蚕桑产业为主。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院民参与。各敬老院通过实行院民生产劳动组合、生产劳动报酬记分奖励等激励机制,鼓励部分有劳动能力和一技之长的院民参与生产劳动,从而调动了全体院民参与院办经济发展的热情。
三、问题及建议
(一)基建工程资金欠帐较多。敬老院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乡镇承受压力有限。部分敬老院的围墙、护坡等一些附属工程欠帐还很大,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建议鼓励各乡镇想方设法争取资金,县级财政在兑现去年尚欠200万元建设资金,即、共8所敬老院各25万元的基础上,再适当给予扶持。
(二)院民补助标准较低。据对敬老院的调查测算,人均每月包括理发、购买洗衣粉、吃饭等所有费用按最低标准算需要180元,每年每人至少需要2200元。目前集中供养每人每月150元、每年1800元的五保金补助标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乡镇又无财力解决缺口资金,随着供养人员的增多,这一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建议向省里提出建议,要求尽快调整增加五保金补助标准。
(三)管理人员偏少且报酬难解决。由于管理人员的工资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长效的解决机制,均是由乡镇聘请人员、乡镇解决其工资,致使敬老院管理人员严重不足,远远没有达到上级15∶1要求。敬老院是社会公益利机构,为确保敬老院正常运行,建议按照15∶1的要求配齐配强管理人员,中心敬老院管理人员工资参照村干部待遇,由县级财政统筹解决,不足部分由乡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做法与成效
区是一个老城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困难居民多、残疾人多、老年人多,目前共有低保家庭6600多户、失业人员30000余人。为了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区里每年都要投入3000多万元,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怎样才能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实现致富?区委、区政府在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民生创业工程。这一工程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和支持困难居民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主要内容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低保家庭及家庭成员基本档案,形成区、街、居三级数据网络,为科学制定民生创业帮扶政策提供依据;二是建立民生创业园、民生夜市、民生农贸市场,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特困家庭提供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三是完善民生创业服务机制,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民生创业计划领导小组,建立民生创业服务中心,设立创业培训基地,对困难群众免费提供创业指导和经营技能培训;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向困难群众免费提供经营场所,积极开展医疗、教育等救助工作,提供全方位的创业保障。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升了市民创业意识。针对困难群众大多无职业技能、缺乏谋生本领的实际情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民生为重、富民优先、和谐发展为原则的“民生创业计划”,激发困难群众的创业意识,降低创业门槛。目前,已有15处民生市场成功开市,3010户特困家庭走上创业道路。
一批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由于民生市场的前期投入主要由政府承担,市场摊位免费提供给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经营,因而保障了困难群众能够参加民生创业工程,并大大增加了收入。目前,区已出现一部分经营能手,一些吃了多年政府救济金的困难户开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一批下岗职工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得到扶持。以“青岛外贸城”为核心的民生创业园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定位于为困难群体创造就业平台。入驻外贸企业只要能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岗位,除了缴纳少量园区管理费用,3年内租用场地和店面的费用可全部免除。同时,创业园还免费为下岗职工和大学毕业生提供摊位,从而使他们有了自主创业的平台。
增强了困难群众的创业技能。创业培训基地创办两年来,已为民生夜市(日市)会员提供岗前培训和再培训12批、2300人次,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技能。
启示与思考
从区实施“民生创业工程”的实践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创业带动就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获得收入、维持生计和改善生活的基本途径。鼓励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再就业,不仅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区的民生创业工程,为困难群众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对解决群众生活困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学生为什么要补课?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减轻学生负担,三令五申禁止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可为什么这种现象呈越演越烈之势呢?
1、目前教育体制的“产物”。虽然政府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惟“分”论英雄的事实普遍存在,而整个社会仍在为学校排名次,用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另外我国目前的招生,入学,就业体系,以及官民子弟在待遇上的差别,使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不“享受”在上重点高中时因差一分而掏6000元钱的“待遇”,或者在将来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选择了平时花“小钱”,给孩子补课,打“预防针”。
2、家长的“安慰剂”。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正说明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未从根本改变。家长们不会空喊口号,“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名牌大学”才是硬道理。迫于此压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自然就要要求补课,暂且不看结果如何,起码能从心理上安慰自己,因为这是在给孩子“充电”啊!
3、学生的“镇定剂”。有的学生因为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班级排名出现下降,产生焦虑急躁自卑等心理。于是上课外补习班,或是请家教,结果成绩有所提高,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镇定。须知,学生在过渡时期成绩一时跟不上,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学习方法,一般都可以赶上。
4、老师的“新产业”。一些老师故意在正常的学校课堂对讲课的内容有所保留,将精髓留在“私塾”上讲,有的老师甚至故意在补课中向学生楼考试题,迫使学生加入补课的队伍,显然,这些教师是将补课作为一种“创收”的“新产业”。一个老师可以通过开设补习班,一个月赚到上万元,这与每个月XX多元的工资相比,真令这些“误人子弟之士”动心啊!
二、补课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
国家明令禁止学校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给学生补课,那么学生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补课的呢?
1、学校设“新班”。一些学校为了能使自己的补课名正言顺,不与国家相关政策唱反调,而开设课外提高班。说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而所谓的提高班只是提前讲新课。一些没有参加的同学到正常课堂上发现老师的进度是按提高班进行的。自己没参加自然就跟不上了。所以也得“自愿”的去参加了。
2、老师开“私塾”。在国家三令五申的禁止下,公开不可少了。然而老师家里的“私塾”式的补课却多了起来。在调查中,100%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参加了“私塾”是不可。不可时间一般都是择在假期、周末或每天放学后,补课地点多是在老师家里或历史租借的房间,不可对象多是毕业班学生。
3、家长请家教。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关系,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孩子。但又不放心孩子能否独立的完成作业。于是就请一些高小的大学生在周六、周日或每天孩子放学后到家里,为孩子辅导。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8%以上的孩子都请过家教或正在请家教,且高年级学生占大多数。以英语、数学为主。
三、补课后的结果如何?
家庭花了大量的钱,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补课,那补课的结果如何呢?
1、学生的依赖强了。不少学生尝试过请老师或上补课班的“甜”后,容易产生以来心理,要和家长继续找老师补课,以保持自信和正常上课时的轻松感。一名同学在谈到不可的好处时说:“可以学到但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有补课即使上课走神了也不用怕。有时不开心不想听课,有补课垫底就不听。“
2、家庭的负担重了。补课不但增加了学生是学习负担,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调查中了解到,各校老师一对一补课,一般每节课都要100元以上。如果几个学生一起补,起码要50元一节课。这样一学期下来也要几钱元钱。这对于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是有一定困难。
3、老师的腰包鼓了。一些老师通过补课,经济收入如股市“熊去牛来,”全线飘红,买电梯房、开轿车、有的甚至专门买上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当作“补课基地”、“课外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循环。
四.如何看待当前风行的补课现象?
迫于各种形式的压力,学生们纷纷选择了补课,补课已成为当前比较风行的一种现象,那这种现象究竟是否正常呢?
学生要求补课,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技能,这似乎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但我们明白一般事情都有两面性,而要衡量其本身的价值,这就要看是利大还是弊大。
中国自古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说,反观现在的一些老师的行为,不免让人寒心。在正常的课堂上把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没有给予学生,而留一手于课外的“私塾”。可见老师不是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串道收业截获”,至此,我想起来了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在每年月日人们庆祝教师节之时,老师们又没有反思自己是否误人子弟又一年。
任何事情都有其发展的规律,一切不切实际,与规律背道而驰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只会落得害人害己害国家。我们仔细算一下,现在学生一般早晨六点半从家走,下午五点半左右到家,如果有补课,又要上到晚上八九点钟,回到家后还有学校的作业和课外补习班的作业需要两三个小时,而他们的睡眠时间只有六个小时左右。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违背其发展规律的,,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另外,这是的学生自我安排的时间少了,自主性减弱,而依赖性增强,如果有一天让他们独立的走向社会,他们能否挑起自己的那一份担子,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全区幅员面积1667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1个少数民族乡,共有134个行政村,总人口37.7万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规划工作越来越引起区政府及全区上下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区委二届三次全委会把规划工作确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工程以来,村镇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工作纳入了区乡两级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突出来抓。
在规划的制定上,针对撤县设区以来没有完整规划的实际,坚持高标准、大手笔进行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目前,区总体规划已经完成修编工作。在总体规划中,立足于组团式发展,对全区各小城镇的功能定位、规模等级、结构等级、空间布局等重新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行政村四级村镇体系,突出了中心镇在村镇规划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同时对村镇规划的几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界定,为全区村镇规划的修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乡镇(街)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奢岭镇和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城区分区规划、部分镇域规划和重点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继编制完成,其它各类专业规划修编工作也得到了较好落实。在规划管理上,区政府成立了规划建设指导委员会,针对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审查,保证了规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增加了规划人员编制,从社会中公开招聘4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区规划分局,规划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长清公路沿线乡镇(街)建设项目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我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部分乡镇(街)也相应制定了关于加强村镇规划管理的有关规定,全区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面广量大、系统复杂,再加上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全区村镇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规划编制整体上滞后。由于我区村镇财力有限等多种原因,撤县设区以来,我区一直没有成型的城镇体系发展规划,包括中心镇、建制镇、中心村的发展规划。尽管我们做出了一些努力,目前经济开发区、奢岭镇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但还没有正式获批实施;山河、太平总体规划完成初稿,但还没有进行论证;鹿乡、齐家镇域规划已完成委托工作,但还没有正式编制。同时,各类专业规划欠账较多,镇域基本上没有排水、排污、供水等专业规划;一些重点部位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所有乡镇(街)没有启动村屯发展规划。规划的滞后,致使有些工作思路不明确,建设管理缺乏依据,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规划控制能力较弱。一是乡镇一级多数没有专门的规划机构,规划管理工作靠乡建所工作人员兼职完成,基本上没有规划专业人员,专业素质低,力量不足,这对于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的村镇规划管理工作来说,非常不适应。二是村镇零星建设和分散建设住宅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时有发生,造成村镇建设散乱和功能布局混乱,以致土地资源浪费。三是村镇建设存在着建筑式样单一、风格雷同的倾向,风貌特色不突出,缺乏精品建筑。同时,城镇部分地段用地结构不合理,开发建设密度过大,局部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三)规划建设档次较低。受规划滞后及资金、观念、产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区村镇规划建设的档次普遍较低。许多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暖、镇区道路、垃圾处理等建设严重滞后,村镇有新房无道路,有道路无排水等现象极其普遍。许多村镇仍然走不出二、三层楼和沿路“走廊式”建设的格局,使村镇难以形成较高档次的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不高。
三、几点建议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是村镇建设管理的依据,事关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抓紧抓好,充分发挥规划对村镇建设的调控作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引领村镇的建设与发展。
(一)继续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强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对村镇规划管理的指导作用,统筹考虑城镇乡村规划的协调关系,突出中心镇在农村地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功能地位,统筹安排区域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住宅向生活小区集中,引导村镇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快村镇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在区总体规划的框架之下,围绕转型升级和“组团发展”的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紧完成镇域总体规划和重点部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对于已完成编制任务的乡镇(街)要抓紧报批,正在修编的要加快节奏,还没有启动编制、修编工作的乡镇,应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抓紧时间运作。同时,要立即启动村屯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形成城市发展规划的“梯次结构”。三是切实加大对村镇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建议区里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村镇规划编制,乡镇(街)每年也要相应地列支部分专项资金。力争用2-3年的时间,完成全区村镇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村镇的高标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一、根本状况
是一个耕地资本相对稀缺的城,依据第二次全疆土地查询最新效果,到2010岁尾,全地盘总面积220万亩,个中耕地134万亩,人均据有耕地1.1亩,远低于全国1.39亩的人均程度。别的,山、岗、平各占三分之一,耕地质量相对较差,特殊是西部山区,粮食产能遍及较低。
近年来,为确保耕地数目的不变和根本农田质量的逐渐进步,该在推进城新一轮跨越式开展的还,实在增强对耕地维护力度,逐渐健全耕地维护任务机制,层层落实耕地维护责任,加大耕地后备资本复垦、开拓及整顿力度,集中整治违法用地行为,有力地维护了耕地资本,确保了耕地上积不变在90501公顷,根本农田面积不变在75681公顷,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的责任。
二、存在问题
(一)耕地维护没有构成合力
耕地维护任务政策性强、触及面广、义务艰难,要做好这项任务,必需树立各乡镇(办)和有关部分信息互通,监管联动的任务机制,落实各方面的责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2009年,该树立了根本农田维护部分联念头制,进一步明白了各成员单元的职责,然则,从当前运转状况看,仍有单个乡镇(办)不克不及科学处置保证开展与维护耕地的关系,开展经济的愿望强于维护耕地,维护耕地存在被动应付的景象,全上下没有构成维护耕地的合力,然后招致局部乡镇时而发作在根本农田从事畜禽养殖及其他毁坏垦植层的出产运营景象。
(二)完成占补均衡难度加大
跟着经济社会的疾速开展,工业用地、新型城镇化建立用地、农业现代化建立用地及根底设备建立用地需求量继续添加。作为粮食出产大(县),耕地后备资本首要散布在西部浅山丘岗区,开拓应用限制要素多,难度大,乡村居民点和工矿抛弃地整顿投资大,工夫长,推进迟缓。因而,全可作为建立用地的空间有限,地盘供应压力越来越大,统筹耕地维护与建立用地的难度不时添加,完成占补均衡难度加大。别的,因为受资本前提限制和项目治理方面的缘由,开拓增补的耕地质量往往较差,“占优补劣”的景象遍及存在。
(三)地盘整顿制约要素复杂
2006年以来,该接纳多项办法筹措资金,不时强化地盘整顿开拓力度。据计算,5年来,全累计投入资金1.78亿元,完成地盘整顿项目115个,整顿总面积9.9万亩,新增耕地1.3万亩,地盘整顿任务获得了必然成果。然则,因为地区面积大,抛弃厂矿多,煤矿塌陷区多,地盘整顿任务任重道远,并且制约地盘整顿开拓的瓶颈要素较多,首要显示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筹措难。相牵涉农资金受行政治理体系体例、资金用处等要素的影响,使资金整合难度大。还,因为地盘整顿开拓项目投资大、效益低,回收投资周期长,社会资金不肯进入地盘整顿开拓项目。二是任务协调难。地盘整顿开拓项目触及各级各部分和广阔群众,触及面广、好处关系复杂,很难在很多关系中找到均衡点,任务协调难度大。三是项目施行难。如塌陷区地盘整顿方面,因为群众定见纷歧,全体搬家长工夫不克不及确定,招致应该布置的地盘整顿项目难以施行。
三、对策建议
(一)具体进步思维看法,加强耕地维护责恣意识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活开展的根底。在生齿增进、工业化、城化历程不时加速的新情势下,人增地减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历程中最为凸起的矛盾。因而,从小处说,耕地维护事关我国粮食平安,往大处说,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全局,耕地不克不及获得有用维护就等于是不坚定了国民经济的根本支撑点。2009年中心1号文件指出:严厉当地当局耕地维护责任目的审核,执行耕地和根本农田维护指导干部离任审计准则。2010年中心1号文件进一步明白:落实当局耕地维护目的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分参加审核;要把耕地维护等归入当地党政指导班子绩效审核。往后的国度卫片法律反省,将根据反省后果对地盘违法严峻地域施行问责。因而,无论从国度粮食平安和经济社会开展的大局动身,照样从干部的责任追查思索,耕地维护都应该作为一项主要任务,从思维上高度注重起来,从举动上高度严重起来,不遗余力把这件工作抓紧抓好。
(二)积极立异任务机制,强化耕地维护准则保证
在完美耕地维护目的审核制、耕地维护联念头制等地盘维护准则的根底上,积极探究树立一整套的耕地维护赔偿机制、地盘综合整治机制、耕地维护与开拓奖惩机制等等,明白各级各部分在耕地维护与开拓任务中的责任和权利,凸起责任,强化责任追查,加强各级各部分责恣意识;明白社会资金参加乡村地盘综合整治鼓励方法,鼓舞社会资金参加乡村地盘综合整治。经过一系列机制的树立,使各级各部分对本人在各个环节承当什么职责,要做什么任务,做的好有什么奖励,渎职掉责要承当什么责任都了如指掌,确保耕地维护与开拓在准则框架内稳步推进。
(三)严厉落实任务办法,确保耕地维护有用给力
一是依照上级规划下达的根本农田维护目标,依照“保优不保劣”的准则落实好根本农田维护义务,确保根本农田数目不削减,质量有进步。二是增强触及占用根本农田的建立用地搜检。契合法定独自选址前提的国度和省重点建立项目因选址非凡,无法避让根本农田的,在用地预审和搜检报批前,必需对选址方案、根本农田调整及补划方案等进行论证和听证。三是制止以农业构造调整为名在根本农田内挖塘养鱼、畜禽养殖及其他毁坏垦植层的出产运营运动;谨防暂时工程用地和其他各类运动对根本农田垦植层形成永世性毁坏。四是加大中低产田革新和建立力度。增强以兴建水利为中间的农田根本建立,依照整修与新建相连系的准则,对根本农田维护区内的供电、排灌、路途、林网等根底设备进行一致规划,高规范建立,以进步抗御天然灾祸的才能。五是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袭击力度。在强化日常监管根底上,由当局牵头,合时组织各有关部分和乡镇(办)展开集中法律运动,有用震慑违法占用耕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