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数据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数据,尤其是与客户数据相关的大数据近几年来一直是商家的热议话题。如果你从事的是B2C领域,尤其是零售或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那么你很有可能会以某种形式或方式接触或运用到大数据。
不过,随着新年将至,数字营销者关注点将由大数据转移至“更高质量的”数据和洞察力。通过分析顾客的在线行为真正深入地了解顾客,在帮助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也可帮助营销者通过运用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打造更加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那么,在与数以百万计的顾客交流时,究竟应该如何运用大数据打造让顾客难以忘怀的个性化购物体验呢?
解决这一难题,首先需要依靠大数据来填补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鸿沟,这也将成为2016年营销界的热点话题。
大数据助力营销者深入了解客户
市场营销活动直接接触到顾客,并有机会将顾客转化,所以分析、评估和执行这些营销活动尤为重要,商家须不断收集顾客的详细信息。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相结合,创建顾客资料库能够帮助商家:
深入了解顾客购买行为;
预测顾客购买决定;
向顾客推荐其感兴趣的商品;
最终升顾客线上购物体验。
只有互动才能让商家更多地接触顾客,而与顾客互动的唯一途径便是充分运用大数据。
今年,商家曾遭遇大数据泛滥的困境。商家接收到了海量、各类型的数据,由于处理不当,甚至根本没有能力处理这些数据,而被淹没在了数据洪流之中。因此,今年商家的热议话题之一就是利用顾客智能实现个性化。
而这也是我们能够帮助客户提升他们的顾客的个性化体验的另一方面 ——机器学习。
预测:机器学习将成为2016年的“新秀”
1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不合理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为能够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需要保证各个教学元素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而教学理念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然而,就目前会计信息化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其教学理念并不理想,致使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合理指导。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师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缺乏充分理解及重视,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投入力度比较缺乏,这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不利。另外,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对相关信息化设备进行利用,然而由于学校及教师对于这一方面缺乏重视,在教学基础实施及教学设备的建设方面也就缺乏投入力度,导致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基础支持与保障,无法得到满意的效果。此外,很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对于大数据时代特点缺乏认识,未能够结合大数据时代特点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进行研究,致使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及与支持,很难得到满意效果。
1.2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不合理
在新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除教学理念不合理之外,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而教学内容的不合理会导致会计信息化教学缺乏有效的支持与基础。在当前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都是只对学生进行会计基础知识教学,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内容相对仍比较缺乏,导致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知识缺乏充分了解,也就会影响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导致其无法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另外,对于会计信息化课程而言,其属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需要选择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实践教学,也就需要对充足的实践教学内容。然而,在目前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少,仍旧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导致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也就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1.3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方法不合理
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而言,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缺乏合理性,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而言,在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很多教师仍旧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大数据技术及信息化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未能够充分利用,不利于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理解,并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方式及方法不合理。在开展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能够真正落实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仍是基础形式层面,很多学生也都只是在实践教学中简单参与,并未真正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教师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时基本上都是限制在校园内部,选择的实践教学任务也都是课本中的任务,并未能够让学生到实际工作中真正进行实践,也就很难使实践教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影响学生会计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也就影响整体教学效果[1-2]。
2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有效策略
2.1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能够使会计信息化教学取得更满意的效果,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使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能够实现有效转变,为更好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与指导。作为新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教师,应当对会计信息化教学加强重视及认识,意识到社会上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从而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加强投入力度,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更好的理论支持与基础。同时,学校及教师应当注重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相关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的建设,使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具有理想的支持与保障,也就能够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实现学生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提升。此外,会计信息化教师还需要对大数据时代特点充分把握,结合大数据时代特点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进行研究,从而使会计信息化教学更好符合时代特点,在此基础上使会计信息化教学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使学生对符合时代需求的相关会计信息化知识进行有效学习。
2.2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不断深入发展形势下,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整个教学创新中属于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因而需要积极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教师除要对学生进行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会计信息化知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会计信息化知识加强认识及了解,实现会计信息化有效教学,提升其会计信息化水平。另外,在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创新方面,教师还应当注意增加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以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丰富,为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理想的基础与支持,保证得到满意的效果。此外,会计信息化教师还应当注意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对于现代社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趋势要充分把握,将现代化的会计信息化知识融入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在此基础上使会计信息化教学能够符合时展趋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确保会计信息化教学得到满意的效果,使学生会计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
2.3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方法
在新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中,为能够使教学创新有效实现,使教学质量及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对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理论知识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创新。在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教学的创新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与模式,对现代化教学方式及方法进行利用,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理解及掌握,也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内容及社会上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以把握理论知识教学中的重点,实现更理想的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实践知识的教学方面,学校和企业实施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中进行实践,通过实际的工作环境了解及把握会计信息化知识的应用,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技能,这对于学生会计信息化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在此基础上使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得到满意效果。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属于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素质及能力对于教学质量及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因而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就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能力,因而需要学校对会计信息化教师加强培训教育,使其会计信息化水平及教学水平实现有效提升,以更好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同时,学校还需要积极引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充足教师队伍,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水平实现有效提升,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理想的人才基础与支持[3]。
3结束语
在目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对于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而有效实施教学创新改革也就成为必然需求,也是实现更理想教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会计信息化教师应当在清楚认识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入手实现会计信息教学的创新改革,使教学现状得以改善,实现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提供有效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海云.论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38):346-347.
为落实"提供多元选择,促进个性学习,成就快乐童年、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达成"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补短,人人成才"的个性化教育目标,山东省青岛博文小学建立了学生个性化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全校415 名学生的智能结构、学习风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了个性图谱,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提出了指导意见。
1.智能结构分析
传统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组成,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除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外,还包括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等其它智能形式。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学生和教育,学生间的智力差别,主要在于其智能结构的不同,而面对因智能结构不同而"各具特色"的学生时,便需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发现学生们的智能构成概貌,据此构建课程体系,开设能更好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可以从宏观方面更好地满足全体学生智能发展的需要。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学校应该与学生、家长、教师和评估专家一起参与课程设计与智能的开发应用,学生的智能结构分析可为学校改革课程结构、创新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目标、建立多元智能课程体系提供强大的数据参考,也为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开发提供依据。经过统计得知,学生们认为自己在视觉空间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两项上表现突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9%认为自己的视觉空间智能为强项,62%认为人际交往智能为强项,而超过50%认为自己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和内省智能等方面较为突出,表现为强项;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存在智能和音乐智能相对较弱。该项数据分析结果,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许多启示,例如: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视觉空间智能为强项,那么小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绘声绘色的视频资源,可以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数据显示学生的存在智能相对来说较为薄弱,这与学生年龄小、阅历少、自理自立能力弱相关,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就要注意加强安全、环境、道德教育的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开设相关校本课程,在校内开设各种社会化组织,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存在智能。
从一些相关数据的对比中发现,男生在数学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存在智能这三项智能上的表现比女生更好,而女生在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在数学逻辑智能和存在智能方面表现为弱项的女生人数远多于男生人数,而男生则在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三个方面表现为弱项的人数相对较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小组中的男女生合理搭配,最大程度的做到智能互补;学校在多元化课程设置中,应根据男女生智能强项的不同,区别开设男女生课程。
总之,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智能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2.学习风格分析
学习风格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Kung.C)根据人类类型说而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这并不表明它是不可以改变的,它仍然具有可塑性。
学校采用所罗门(Barbara A. Soloman)学习风格量表,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测试。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从信息加工、感知、输入、理解四个方面,将学习风格分为4 组8 个维度:活跃型与沉思型、感悟型与直觉型、视觉型与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从数据结果看,在知识的加工方面,72%的学生表现为活跃型,28%的学生表现为沉思型;在知识的感知方面,63%的学生表现为感悟型,37%的学生表现为直觉型;在知识的输入方面,77%的学生表现为视觉型,23%的学生表现为言语型;在知识的理解方面,67%的学生表现为序列型,33%的学生表现为综合型。综合四组数据,学生以活跃型、感悟型、视觉型、序列型学习风格为主,反映出了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通过此项数据研究所反映出的小学生学习风格特点,可以帮助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学习风格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长处,以弥补学生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对于活跃型的学生,教师既要发挥他们在群体中的积极带动作用,又要引导他们学会冷静思考,用心聆听;对于喜好图像表征的视觉型学生,教师要尽量用较为直观的图像、图式来讲解概念;对于习惯按部就班寻找答案的序列型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喜欢安静的沉思型学生,要避免将其安排在教室中的边缘位置等。
3.绘制个性图谱
个性图谱是指在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智能构成、学习风格、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个性化特征,L制的直观图表。学校为学生绘制了个性图谱和网状多元智能得分统计图,并建立了智能发展档案。借助个性图谱,学生、家长、教师可以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智能状况。如从某生的个性图谱中,了解到该生的智能强项为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内省智能,最为突出的是音乐智能,存在智能较弱一些。而网状多元智能统计图则将学生的智能情况进行了更加直观地外显。这样随之建立的学生智能档案,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规划,也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更加完善、更有价值的跟踪调查数据。
4.个体差异分析
为了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校应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潜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教育.个性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划一性教育而言的。划一性教育没有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个性和差异性,进行的是一种工厂化"批量生产"式的教育。我们过去一直实行的这种划一性、模式化的教育,导致学生在学业上、品格上缺乏个性、特色,千人一面、千校一面,越来越不能适应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个性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顺应了人身心发展的规律,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一、大?稻荼尘案攀黾暗缌ζ笠涤?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大数据背景的概念分析
大数据是指涉及到的资料数量非常之多,规模之巨大,整理后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当前现状以及预测未来的数字信息,它可以来自各个方面,具有体积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以及速度快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数据的局限性,是能够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样,电力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2.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系统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电力企业多数营销系统和生产之间的关系薄弱,导致两者之间的协同效果极差,从而营销精细化和科学化开展困难;第二点就在于使用的营销系统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引进更为科学化的系统来帮助营销的进行,除此之外还存在营销思维陈旧、故障维修效率低下、运行效益差等诸多问题。
二、电力系统营销管理创新机制要求分析
1.精细化营销管理的要求分析
要想实现电力系统营销管理创新机制的精细化,需要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现存的业务大数据,找到问题的根源,从分析结果存在的最多的问题出发,正确认识大数据,细化经营管理的操作,不断优化营销的手段,重新思考营销的需求,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2.科学化营销管理的要求分析
科学化的营销管理首先需要先进的营销系统作为支撑,保证最佳的运行效率和先进的营销理念,以优质的服务帮助客户保持完美的体验,这就需要专业型人才的引进,以采集的大数据为中心,结合其他行业大数据的应用先例,参考国内外此方面的经验,积极整合现代数据的支撑,以高质量来要求营销管理系统,根据先前的经验不断探索,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达到科学化营销管理的目标。
三、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具体思路
1.实现电力营销服务系统的精细化管理
实现电力营销服务系统的精细化管理要以大数据为参考背景,通过新的模式实现生产系统和营销的联动化,信息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彼此间业务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服务的质量水平,整合大数据下建立新的营销系统精细化模块,具体到每一个区每一个用户,解决电力系统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营造良好的电力服务系统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进行电力消费,同时也需要对营销服务成本精细化,可以降低整个营销系统的成本,对未来电力营销前景进行展望,积极调整营销策略。
2.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化营销管理系统
数据大背景的好处就在于能帮电力系统通过分析国内外同水平的营销系统的效益找到最佳的科学化营销系统,以互联网科技为根基,依托实际电力公司的经验,持续推进智能营销系统的构建,抓住大数据的四大特点,以多元化为主要发展方向,探索大数据与营销系统的适应和处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让电力营销服务系统的水平得以不断提高,通过科学的手段切实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借助现代通讯媒介帮助业务的开展,实现创新性的发展营销系统。
3.构建正常运行的大数据控制电力营销系统
目前的电力营销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能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得以解决,以便维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借助大数据找到客户服务中存在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优化相应服务器的速度,极大的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实现精准化面向服务群体,提升服务技术,从而改变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价值水准的改善,维持电力企业的和谐发展。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信息化教育改革访谈
文/本刊记者 鲁玉婷
一只手机、一台电脑就能玩转校园?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时代信息化潮流,高科技设备渐渐走进师生的学习生活。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师生置身于全网络覆盖的校园,上课不再局限于单调的黑板,阅读不再受限于纸质书,应聘信息无需层层传递……一场数字化教育改革,让学校变成更为智能、人性的智慧化校园。
智慧课堂,多屏互动灵活教学
“今天,我们讲白居易的《琵琶行》。先请同学们来谈谈这三首音乐分别对应《琵琶行》里的哪三段内容?”走进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智慧教室,记者亲临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课堂上,教师的平板电脑、学生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讲台上方的双屏投影各显其能。学生手中的电子白板能实现资源共享、当堂在线互评、在线考试,多屏互动的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这堂公开课通过智慧教室的录播功能,可以把整堂课记录下来,也能将课堂现场直播到该校任意一间教室。
智慧课堂是该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除了资源共享、在线互评等功能外,还将学校课堂与企业车间融为一体。学生能在课堂上通过电子屏幕与企业工程师远程互动对话,请教专业难题。工程师只要在企业车间装上一个摄像头,就能把现场操作视频传到课堂上,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智慧课堂除了实现数字化设备的更新换代,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师资力量。张国方校长道:“我们一向主张培训先行。在建设智慧课堂前,教师都要经过系统的学习与考核,每位参与培训的教师必须做出符合要求的课件才算过关。”两年来,该校的教师培训都围绕着数字化建设——计算机高级工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微课”制作培训……一系列培训提升了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大部分教师的办公电脑没有主机,只有一台显示屏,教师的相关资料均放在“桌面云系统”里。每位教师都有一个账号,无论在哪里,只要用计算机登录自己的“桌面云系统”账号,就能与学校内网建立安全链接,实现远程备课与办公。在校长对数字化教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理念的引领下,每位教师都放开手脚大胆实践,让智慧课堂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果。
陈凌燕是数媒班的学生,现已走上了实习岗位。陈凌燕说:“学校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超前的智慧化教学,为我实习上岗打下了基础。其他学校的同届毕业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企业的先进设备,而我在校时就已经基本熟悉了企业的大多数设备,学习与实践实现了无缝对接。”
创新结硕果,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该校学生还获得了三块金牌、两块银牌的好成绩。
便捷服务,远程遥控智慧生活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智慧校园体现了三大智慧:一是“物”要智慧,二是“管理”要智慧,三是“教学”要智慧。其中“物”要智慧体现在便捷服务上,比如该校会议室实行物联网管理,会议室的窗帘、空调等都能远程遥控。“按‘会议模式’键,会议室的窗帘、电灯、空调等都能遥控开关,即使人在外地,也能通过手机远程遥控。”副校长傅卫东说。在学生宿舍,智慧服务亦无所不在:宿舍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开关空调,当学生下课后回到宿舍,如果室内温度超过28℃或者低于5℃,空调就会自动开启,人离开宿舍,则自动关闭。
在校园里,学生每天都会用到一卡通,该校改良升级的一卡通——“智慧校园卡”给学生带来了不少便利。该校是宁波市“智慧校园卡”的试点单位,如果试点成功将在全市推广。“智慧校园卡”除拥有电子钱包、图书借阅等常规功能外,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远程感应,学生携带“智慧校园卡”进出校门,无需刷卡,系统能自动感应;二是走班考勤功能,学生上课的课堂不固定,流动性较大,学生携带该卡进入指定教室后,系统能自动显示多少学生已经到达教室,哪些学生迟到、旷课,并能准确定位学生,将名单自动发送到班主任的手机上;三是与宁波市公共自行车、公交车、地铁服务相联,集宁波市民卡功能于一体,实现校内校外服务一体化。“智慧校园卡”的推行为学校管理提供了便捷服务,亦提升了师生的生活品质。今年5月22日,该校的“智慧校园卡”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中展出,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等领导参观了该校的智慧校园展位,并详细了解了“智慧校园卡”建设情况。
在该校立体式图书馆,不仅能借阅纸质书,还可以通过手机扫描移动图书馆里报刊、书籍的二维码,将电子书下载到手机里。傅卫东说:“现在很多学生及年轻教师都喜欢拿手机看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还省去了借阅的麻烦。”移动图书馆是一台立式显示屏,内含杂志、书籍和报纸,内容丰富且实时更新,为师生阅读提供了极大方便。在图书馆一侧的阅览室里,每张桌子上都放有一台iPad,学生可以拿着iPad在图书馆任何地方看书、游戏。馆长孙薇薇说:“学生刚进校时,总喜欢来图书馆上网、游戏。随着来馆次数增多,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学生看到周边同学都在看书,也慢慢放下游戏开始看书了。我们图书馆温馨、舒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兴趣爱好。”
搭建平台,互通共享智慧管理
数字化校园只是对校内各类数据进行收集,提供一个数据集成平台,而智慧化校园则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管理。傅卫东说:“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是智慧化校园建设的集大成者。以往学校每个处室都有自己的数据平台,但互不相融,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仅从满足本部门需求出发,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系统中存在大量重复数据、垃圾数据。智慧校园建设初期,考虑到外面买来的成品软件与学校实际不相符,无法真正契合我们的需求,因此,学校招标了一家软件设计公司。”往年,学校教师都是以各自工作为需求进行行政课题研究,而2013年年底,学校统一以“如何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完善工作”作为年度行政课题。以课题为契机推动改革,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各个处室均作了详细的课题报告。收集到学校各处室的数字化需求后,学校利用软件公司的技术力量,量身定制开发了“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任何高科技的产品只有符合实际需求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信息化是一种辅助手段,它可以优化我们的工作模式。”傅卫东道。在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上,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各方均能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提升了学校有效管理的含金量。
首先,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以往每到期中、期末,班主任及教务处都要忙着汇总分数、计算平均分、统计各分数段人数等等,放假前还要将成绩报告单一张张填好,稍有大意,就会出错。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则可以将任课教师输入的每次考试成绩进行系统智能分析,将各科成绩汇总后自动生成统计表格,传送给班主任、教务处等。此外,系统还会对每门学科、每个班级和每位学生的成绩定期进行动态分析,促进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有了这套软件,老师不再需要一遍遍地统计分数,可以将更多时间用于教学研究;同时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准确性更高,毕业生学籍卡上的成绩也由该系统自动生成。”傅卫东道。
其次,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增强了家校互联。在该平台,除老师有账号可以登录外,学生、家长也有账号。学生登录账号能看到自己的课表、学习成绩,可以实现网上选课,家长登录账号可以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除成绩外,还有在学校参加的各类活动等。
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著作《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
就连一向以关心国际金融形势为主的世界银行也在2012年11月了一份名为《降低热度》的报告。报告指出,如果我们任由全球变暖的趋势持续,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会上升4℃。
报告认为,这一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沿海城市可能被淹没;粮食生产风险增大;水资源匮乏情况将进一步恶化;生物多样性会遭遇不可逆转的损失。
2012年年末,国际能源署(IEA)了《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下称《展望》),对2035年前的全球能源趋势作出了预测。在报告中,IEA悲观地表示:“各国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商定的,到本世纪中叶,将地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以内这一目标正变得难以实现”。
未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挑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独家连线IEA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请他来为我们解读:面对能源和气候危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IEA在《展望》中指出,即使考虑到未来各国的发展政策,我们依然不能确保全球能源体系能够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展望》预测,从现在到 2035 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三分之一以上,其中60%的需求增长来自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尽管世界各国对于低碳能源的使用与开发都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但是未来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仍将主导全球能源的消费与使用结构。
在过去10年里,煤炭几乎占据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50%,其增速甚至超过了其他所有可再生能源。报告预测,中国的煤炭需求将在2020年达到顶峰,并将持续至2035年。
谁来代替核电?
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各国都鼓励发展清洁能源,许多国家都把核电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但福岛核事故令核电风光不再,许多国家纷纷重新评估核政策。谁来代替核电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展望》指出,目前全世界电力需求正在以近两倍于世界能源需求的速度增长。尽管在2035年前,煤炭依然是全球发电的主要燃料,但在全球新建发电能力规划中,一半的新增能力将以可再生能源作为燃料。
《展望》预测,到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力来源,并在2035年接近第一大电力来源——煤炭的发电量。
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其技术成本逐年下降、化石燃料价格不断上升。此外,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不断上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11年,全球对各种可再生能源的补贴约为880亿美元,2035年将增至近2400亿美元。
对话比罗尔:中国将成为全球绿色能源投资的领头羊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世界各国在能源利用,尤其是节能减排方面的进展如何?
比罗尔:几乎全世界各大能源消费国都已经宣布了自己的目标和措施:中国的目标是到2015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6%;美国则采用了新的燃料经济标准;欧盟承诺到2020年,将把能源需求削减20%;日本试图到2030年将电力消费削减10%。虽然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过去10年全球能源效率表现不佳的局面,但是全球节能减排可挖掘的潜力依然十分巨大。
《中国经济周刊》:IEA对于改进能源使用效率有哪些建议?
比罗尔:我们认为世界各国在能源效率利用方面都还存在着巨大的、未被发掘的潜力。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工业产业、交通运输、发电和建筑等四个方面去寻找可降低能耗的机会。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世界上在建筑领域方面尚有五分之四的潜力未被挖掘, 而工业产业领域有一半以上的潜力尚待开发。
中国目前在建筑领域的能耗控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其他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相信,世界各国只要在这四个领域内制定出一系列可行政策,一定可以降低能耗,提升经济效率。
《中国经济周刊》: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大约以15%~20%的增长率逐年递增,您如何评价这些产业的增长?
比罗尔:最近这些年中国在降低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投资,这些投入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目前全球风机产量约有30%来自中国,全球约有20%的太阳能发电量来自中国,可以说,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之路影响全球。
我们预计未来中国将在风能领域投资6000亿美元,在太阳能领域投资2000亿美元,这将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绿色能源投资的领头羊。我相信,中国在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将会不断提升,并将造福世界。
《中国经济周刊》:国际社会原本的目标是在本世纪内将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但是现在看来这一切正变得难以实现。面对这一现状,您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
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亦即学生需要什么,教师便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个性化教学也就是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那么,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作为教师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呢?
1.利用大数据的规模性了解学生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鲜明的个性,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了解学生,这样的教学才有针对性。大数据的特征之一就是规模性,规模性指的是巨大的数据量以及数据规模的完整性。因而,教师完全可以凭借数据库中巨大、完整的数据了解学生诸如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认知水平等数据。教师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发展情况,才能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进步。
2.利用大数据的高速性营造和谐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让思维的火花翻新,让智慧的结晶生辉,让课堂百花齐放,形成师生互相尊重与信任的氛围,这应该是最理想的课堂状态。大数据的特征之二就是高速性,高速性指的是数据流和大数据的移动性,现实中则体现在对“实时性”的需求上,即能在第一时间抓住重要事件的发生信息。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的这一特征,时时关注学生多样性学习动态,包括学生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探究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实时鼓励,对有误解偏差的要实时纠正,对有需要完善的要实时补充,如此,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学习。
3.利用大数据的多样性选择学习方式。
个性化教学的落脚点是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学习策略、学习倾向的总和。选择自己喜欢或习惯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者而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数据的多样性,指的是有多种途径来源的关系型和非关系型数据。互联网时代,各种设备通过网络连成一个整体,这意味着数据的种类变得繁多,除了简单的文本信息外,还可以对传感器数据、音频、视频、日志文件进行点击,获取可用的信息。这个时候,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感兴趣的数据,个人或小组均可,开始或自主或合作的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4.利用大数据的价值性落下点“睛”之笔。
任何学生的学习活动终究离不开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唯有这样,方能醍醐灌顶,学有大成。互联网女皇marrymeeker在2012年论及互联网发展趋势中,用生动的图像来描述大数据的价值性:一幅是整整齐齐的稻草堆,另一幅是稻草堆中一根缝衣针的特写。寓意是通过大数据的帮助,可以在稻草堆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缝衣针,这就是大数据的价值性。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价值性,呈现出不同层次的难点予以解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状况予以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予以拓展。
二、个性化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忌从数据化回到数字化。
数据化和数字化的区别在于,通过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并理解一个学生,而通过数字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学生的表象,这对学生的发展是绝对没有好处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一部分教师注重应试教育,看分识人,唯分对人,不习惯、也不喜欢看数据评价,这便与大数据时代下个性化教学相悖了。
2.个性化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
一、大数据的定义及特点
简单地说,大数据就是一个数量很大的数据集合。我们之所以称其为大数据(Big Data),一是因为数据量大,二是因为变化快,三是因为构成复杂,四是因为蕴含着大的价值;通常将其也归结为4V,即Volume(大量)、Variable(多样)、Velocity(高速)、Veracity(精确)。
1.大量
每个人每天都在制造数据,每个单位也不例外,大数据既来源于互联网上的数据,也来源于物联网。2006年,我们个人所用的数据平均已经到达了TB时代,人们预测到2020年,整个世界的数据量将达到35.2个ZB,而1个ZB等于10亿个TB,由此可以想象这个数据量之大。这就是我大数据之所以巨大的由来。
2.多样
数据类型繁多,涵盖内容丰富,类型复杂,既有结构化的数据,也有半结构化的数据,还有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了教学系统中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文件格式,以及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互动信息如点评信息、交互信息等。
3.高速
一方面数据流飞速产生,需要实时获取,即在第一时间抓住重要信息并分析决策。另一方面数据变化快,处理速度高。大数据需要云计算,大数据与云计算相向而行、发展迅速。
4.精确
连续不断的监控数据流,实现360度监测,通过对数据专业化的分析,从中提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好比沙里淘金,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
二、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
1.大数据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变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在大一开设,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在开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模拟一级B等级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各种数据,比如,收集每位学生在参加模拟等级考试中产生的各模块考试成绩,并对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最后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可以对每一位学生制订他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制订出他们的学习计划;进而拟出教师对该门课程针对上课班级甚至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样制订出的课程教学内容才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大数据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拿着统一的教材集中在教室,教室是课堂的主要教学阵地,教师采用的也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慕课”及“微课”等。“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这就要求教师制作出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大量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数据,以便学生通过公共交互平台进行学习、练习以及反馈等。
教师在充分了解“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大学计算?C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的实践,实现由知识培养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
3.大数据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考核评价体系的改变
由于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导致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难以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新模式下,学生在登录公共交互平台进行学习、练习时会产生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就可分析出学生哪部分知识学得好,哪部分需要多复习、多操作或者多做一些习题。所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当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推动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级率,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空间。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教育;大数据应用
1大数据解读
提起大数据,这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何以言此呢?因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拥有接触大数据这一概念的经历,只不过接触的层面和深度有所差别罢了。提起大数据每个人都听说过,但是到底何为大数据?所谓大数据就是指描述太大的、超过传统数据库处理能力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大数据中的“大”并不是指数据的大小(因为数据作为一种抽象性名词,无法通过现实的丈量标准加以测算)而是指数据的复杂程度,如果数据的复杂程度较高,那就初步满足了成为大数据的条件,反之则不能称为大数据。大数据作为一个较为庞大的数据系统,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1)信息量大,且在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问题上具备一定的挑战性。(2)大数据的数据传送速度与其组织内信息流动速度具有关联性。(3)大数据可以依据不同的形式划分为不同的格式(4)组织内的数据被用来产出有价值的指导意见、经营利益以及业务流程。上述特征都是大数据的基本特性,在高效利用大数据这一工具辅助教学时,也应当解锁大数据的价值措施。而大数据的价值措施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可视化应用以及数据仓库。数据收集是大数据积累自身价值的重要一步,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注重数据过滤从而筛选出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数据分析就是把收集上来的数据通过连接数据集的方式把这些数据进行传达。而可视化应用属于大数据应用的最终阶段,要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把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从而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数据仓库就是数据的储存场所,如在线知识库以及教育数字图书馆等。
2高等教育大数据分析
当下阶段大数据的引用使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都出现了变革,同样也对整个教育体系形成了巨大冲击,逐渐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
2.1教育大数据的解读
一般而言,教育大数据有两种解读方法:狭义的教育大数据和广义的教育大数据。狭义的教育大数据主要是指利用学习平台从事学习工作的学习者的数据。广义的教育大数据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类所有的接受教育活动的行为数据。
2.2教育大数据的构成
教育大数据从结构层次上可以划分为4个层面:基础层、状态层、资源层和行为层。基础层主要是指用来储存基本性的国家教育数据,状态层储存的是诸多教育环境教育装备的运行状况信息,资源层储存的是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所产生或建立的各种教学资源,行为层储存的是与教育相关的广大用户群体的行为数据。
2.3教育大数据分析结构
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影响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准。大数据通过有效的数据证据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战略决策从而把复杂化的数据转化为操作性较强的信息。我认为在高等教育中大数据的分析结构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制度分析、技术分析、学习分析和学术分析,如图1。2.3.1制度分析高等教育中的大数据制度分析主要包括教学评估政策分析以及结构分析。通过利用报告、数据仓库等工具为学校的教学机构提供数据驱动决策能力。2.3.2技术分析技术分析主要说的是信息技术分析。该部分的引用旨在各种学习系统中学生的行为数据以及学习经验,并通过把这些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突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这对教师制定教学策略以及学生调整学习方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2.3.3学术分析学术分析在未来高等教育管理和资源分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术分析的应用提供了如何应对挑战的具体方案,因此学术分析的应用有利于制定具体的学习规划,以最容易有效的方式收集、分析和共享数据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规划与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相结合。2.3.4学习分析在我国的诸多高校内,混合式教学方法越来越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立足于网络平台的学习逐渐普及。而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可以有效的记录学生在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时的行为数据(比如通过网页的点击数量以及在网页的停留时间,判断学生的学习行为)而这些具体的学习行为数据的积累与搜集有效的增加了记录学生信息的信息库容量,为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条件。
3大数据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大数据是依托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正如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大数据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嫁给我国教育界带来诸多可喜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利好方面:大数据分析和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的改变目前阶段高校的学校管理、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同时大数据分析的引用也可以为其中的部分学生提供学习建议和学习引导,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时间安排有效地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学习计划,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学生的留级率和辍学率。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根据图2详细阐述。大数据分析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应用,使得学校的管理者、学生以及任课教师都得到了提升自己的机会。首先是学校管理者方面,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优化了学校管理者的资源分配,节省了管理者群体的工作时间提高了管理者群体的工作效率,最终推动了整个学校教学政策和教学活动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传达到每一位学生和老师。其次是学生群体,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为诸多学生带来了福音,首先最为直接的就是学习途径的拓宽,学生不必完全拘泥于教师在课上讲解的知识内容,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等工具进行学习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大数据分析也采集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学生在网络上开展学习的时间,以及在网页上停留的间隔从而布置出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达到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目的。再次是讲师群体。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对大学的讲师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诸多学生对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学习产生依赖,从而疏于在课上时间认真听讲。但是总体而言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也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出全班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教师制定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学习模式,最终促进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提升。大数据分析通过对这三个群体的作用,有效改善了高校的教育环境和学术氛围,最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减少了学生辍学的情况,提高了学校学生的毕业率。利空方面:既然大数据在与高等学校教育的结合中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可喜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引发的负面因素却不能忽视。综合来看大数据在高等教育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数据成本较大。虽然大数据系统在高等学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帮助高等学校的教师学生,但是大数据相关工作的开展往往需要比较大的成本。而且在我国的诸多高校中,大数据也仅仅是作为一个辅的角色出现的,其服务型角色的定位就决定了学校在大数据这一领域当中投入的资金数量和时间数量都是比较有限的,而学校有限的投入在某种程度上就制约了大数据正常功能的发挥。(2)隐私与伦理道德面临挑战。虽然大数据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认可,但是大数据的应用保留了学校学生在浏览网页时的相关痕迹,学生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任何行动都会得到大数据的监测与分析,虽然这种行为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拓展自身的学习视野,但是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了学生在网络世界毫无隐私可言的弊端。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爱好以及个人的性格特点等诸多隐私性质的信息都会暴露无遗,而这些东西属于学生的个人隐私权,大数据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侵害到了这些学生的权益,增加了学生活动的透明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而这些地段也是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者需要密切注意的地方。
4大数据在高等教育中的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进步,个性化学习将逐渐成为未来高等教育的主流方向,电子教育网络教育和主动学习将成为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时的显著特点。而目前教育机构已经储备了丰富的学生行为数据,要有助于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更好的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信息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育方针政策,出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现阶段大数据在高校应用中产生的排异反应也是未来大数据在高等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自身与高校之间的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利用大数据这一工具开展网上学习时个人的隐私信息需要得到保护,这不仅仅是大数据与高等教育结合的前景展望,更是大数据在其他行业领域(比如医疗保险、企业公司)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保持目前阶图2段大数据应用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并且努力改造其他的相关条件,从而保证大数据与社会各行业实现无缝对接才有助于最大效率的开发大数据的价值,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博文,吴永和,肖玉敏,马晓玲.构筑大数据时代教育数据的新生态——国内外国家级教育数据机构的现状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03):103-112.
[2]张莉.深化院校研究推进个性化教育——“大数据时代的院校研究与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8年年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09):107-109+2+111-112.
[3]谭明杰,余娉.透视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研究图景:主题、热点与趋势——基于8本CSsci期刊2017年度文献的系统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05):39-48.
关键词:大数据;教育领域
大数据(big data),又名巨量资料、海量资料。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对大数据所做定义如下: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大数据必定具备四个特征:容量大(Volume),指数据的存储容量单位已经由GB、TB上升到EB、ZB、YB,甚至更高的级别;速度快(Velocity),指海量数据的创建、传输和分析速度快,一般要求响应时间要控制在秒级单位内;类型多(Variety),指数据类型多样,除了结构化的事务数据,还包括半结构化的网页数据、非结构化的视频和音频数据;价值高(Value),指数据价值密度低,但海量数据综合价值总量很高。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各行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学员的学习行为、思维方式,教员的授课理念、教学方法,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评价无一例外都受到大数据的影响。教育领域必定会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发生深层次的、多元化的创新与变革。
一、大数据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1.教育理念与教学评价被迫革新。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社会形态影响,现代的教育体系几乎是伴随着工业社会发展同步发展的。市场的扩大与提高,对劳动者劳动技术与经验的要求远远高于个体层面的文化修养,合格劳动力的衡量标志是能不能解决问题。这一实用主义特点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的教学评价不论对学员还是对教员,总是依赖能力测试,通过考试分数的数理统计分析来评价学员与教员。在大数据时代,则是跟踪记录教员与学员教与学的长期行为并对之进行分析,采用过程性、归纳式、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评价。
2.个性化教学得以真正实现。运用大数据技术,在线平台能实时记录每一位学员的学习行为,教员获得全面丰富的数据内容后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加以整合分析,不但能掌握学员个体的学习状态、知识接受水平,还能了解哪种教学方法对该学员最有效,以及该学员具体的薄弱点。教员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针对学员个体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学活动和学习计划,教学工作真正从共性化的群体教学转向了个性化的个体教学。个性化教学的实现能大幅提高教员的教学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果。
二、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本质上就是数据的生命周期,即数据获取(学员使用在线教育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将学员的在线学习行为记录下来存入数据库)、查找与分析(进行数据挖掘,预测学员的各项表现)、可视化(对数据挖掘和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决策(教员与教学管理人员给予学员指导与支持)。
1.教育者角度的应用,即教学领域知识模型构建。大数据教育系统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建模后通过数据挖掘、学习分析和在线决策各子系统,研究各专业学员所必须掌握的教学知识点、教学单元与教学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重新构建领域知识结构,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达到提高学员学习效果和教员教学效率的目的。
2.学习者角度的应用。(1)个性化课程分析。大数据教育系统首先获取某个学员以前的学习表现,从已毕业学员的成绩库中匹配与之相似的学员,分析已获得的成绩和待选课程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然后通过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评估学员个人情况;再结合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为学生列举课程清单。并向其推荐有可能取得优秀成绩的课程。(2)辍学行为预警。大数据教育系统可以记录所有学员的课程学习信息,进行教学情况实时监测。当旷课、违纪、课堂表现等与辍学行为相关的关键因素发生变化时,系统会及时对学员行为做出评估,并在风险达到一定阈值时向教育管理方发出预警,使教育管理方有足够的时间在辍学行为发生前进行提前干涉。(3)助学需求预测。大数据教育系统可以通过收集校园卡的生活与消费记录,以一日三餐为主要权重指标对生活必要开销进行计算评估,当发现某学员的消费明显低于预警线时,会主动通知学校相关管理方,由相关部门与学员进一步沟通,并进行相应调查,判断该学员是否需要助学帮助。
3.其他应用。当大数据教育系统与其他领域的大数据系统互联互通后能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比如,与社保、医疗、金融、公安、政府等大数据实现安全共享后,教育系统内所有学校与学区内的情况可以从各个角度可视化地展现在出来。大数据系统既能帮助学员从选择学习合作小组到职业规划的制定等各个方面进行辅助指导,也能帮助国家层面的教育管理者制定宏观教育政策、调整教育改革方向、分配教育资源。
总而言之,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惠及该系统内学员、教员、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等所有人员,它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作为新生事物,大数据具体的应用还不成熟,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 关键词 】 大数据;信息化教育;应用;发展影响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Large Data
Chen Ying-chun
(The Part School,CPC Committee of Qinghai Province QinghaiXining 810001)
【 Abstract 】 After many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has entered a large data era with data as the c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ig data and mining campus to achieve intelligent servi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new model, and promote the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to create unlimited space for future information edu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service of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big data, and analyzes th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 Keywords 】 big data;information education;application; development influence
1 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应用,当前信息化教育与互联网新技术结合紧密,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而实现校园智能化服务和管理的新模式,实现开放协作的学习、科研、工作环境。随着数据的汇聚、存储与处理,教育大应用与大数据的出现不可避免,信息化教育的应用已经步入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时代。
2 大数据应用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
目前,全国各地的信息化教育的高速发展,积累了种类繁多的海量教育数据。然而,从本质上说,大数据本身没有太高价值。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对大数据实施分析挖掘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产生效益,快速提升学校在教学、科研、改革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有效辅助决策,充分展示校园的“智慧”管理,为智慧教学创造无限可能性。因此,随着教育智慧化程度的深入,大数据应用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3 当前信息化教育的大数据应用现状
近年来,走在信息化前沿的各高校对大数据的应用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大数据不断地影响着教育创新,为信息化教学创造无限提升空间。目前主要大数据的应用体现在几个方面。
3.1 校园图书馆服务应用
大量的图书和用户信息存储在服务器云端,利用云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及时了解掌握读者的借阅行为、习惯、知识水平等,辅助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决策,准确预测读者对图书服务的个性需求;同时也可通过大数据建立科学及实用的图书馆馆藏信息安全预测评估模型等。
毋庸置疑,大数据的深度应用提高了图书馆员的思想意识、技术服务、专业能力、管理水平等综合能力。
3.2 校园教学模式转变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模式由封闭模式走向开放模式,由单一模式走向多元模式。越来越多的教育网站在大数据的支撑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自主学习内容。有些在线学习平台, 教师根据自己上传课件视频的点击率获得报酬,这对教师是一种新的挑战和机遇。
3.3 教学评价方式重构
首先,教学评价的方式革新。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挖掘,找出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 比如新一代在线学习平台,就多出了行为分析和学习诱导的功能。 通过研究学生鼠标的点击频率和规律,可以掌握学习者的活动轨迹。
其次,可以对学生进行立体的多元评价,而不局限于知识掌握的单一维度。
第三,教学评价不仅要求结果评价,而且要实现过程评价。
4 大数据对未来教育信息化教育的影响
云计算的发展为信息化教育大数据的深度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伴随存储空间的日益降价,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必将会影响着未来的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4.1 教育向精准的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系统会详尽记录所有登陆学生在资源共享平台留下的上网行为痕迹,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进而量身定制每个学生的专用学习计划。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的教育将是精准的个性化教育,对每个学生的教育都可以建立在对过去行为数据的分析基础上。
不可否认, 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教育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会从整个社会大系统对教育子系统产生巨大影响,并最终通过教育来影响我们的整个社会。
4.2 数据分析能力成为教师必备的技能
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专业能力仍然占据着教师素养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未来的教师还必须掌握一项重要的技能,那就是对教育信息数据的分析能力。
在未来的信息化教育中,教育信息化数据呈现几何级增长,高校必须积极开设数据分析课程,指导教师对学生相关、关联数据进行深层分析,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寻找具有教学价值的内容,最终有效地运用到教学课堂中。
4.3 教室管理更高效、更安全、更快捷
在未来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育的教室管理系统会更加智能化。通过对教室参数的采集、分析,预测教室自身的状况和其内设备的故障情况,负载能力等,反馈系统可使教室管理人员预先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教室和设备,高效准确保障教学。在这种趋势下,各类监控报警自动化,将大幅节省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
5 结束语
大数据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教育信息化不断革新,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大数据本身也面临着诸多技术和管理问题,尤其是国内大数据的研究起步较国外晚,成熟实用的分析与模型还比较少,存储不够高效等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技术不断成熟,相信大数据必定会成为信息化教育建设的热点研究。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2] 魏顺平.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数据的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3,(2):5-11.
[3] 大数据概念[N].云财经.2013-05-1.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分析处理;教学改革
信息化时代,几乎每个社会人都生活在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便捷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互联网,及互联网兴起的众多服务,例如云计算、社交网络的使用。这意味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大量的数据[1]。我们接触的数据种类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翁,大学生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修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时代的发展对社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必修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除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外,中国大多数高校也都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开设为公修课程,以此向非专业的大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技能。但是,现在普遍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时按照自己的备课教案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实验课上再要求学生进行上机训练[2]。显然这样死板的教学现状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必然会成为国内各大高校新开设的重要课程[4]。对于非专业的学生,他们大多学习的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这本教材,而该教材主要讲的是电脑的基本操作和MSOffice的初级应用,并未涉及关于大数据的知识,所以对教材中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增加关于大数据的章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大数据时代的需求,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思维和能力。
1.增加大数据基础及其历史发展章节。
此章节是对大数据的概念以及其定义、结构、特点、意义、用途的基本描述,同时也会详细叙述大数据发展的历史脉络,使大学生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大数据,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增加大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基本操作的章节。
因为在大数据时代下,要求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数据分析能力,所以要开设相关的章节,向学生教授如何处理和分析数据,使他们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例如可以向他们介绍HadoopMapReduce、NoSQL数据库、内存分析、集成设备等与数据分析有关的关键技术,不断扩充他们的知识。
3.增加大数据处理技术及其基本操作的章节。
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要学会处理这些数量庞大、无形的数据资源,将它们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上,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数字看两会一样,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来形象地观看今年中国的新发展。所以,增加关于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章节,并通过利用当今社会上通俗易懂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使他们掌握并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本文将SPSS作为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教学软件,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SPSS(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世界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它使用Windows的窗口方式展示各种管理和分析数据方法的功能,使用对话框展示出各种功能选择项,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粗通统计分析原理,就可以使用该软件为特定的科研工作服务。SPSS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SPSSforWindows的分析结果清晰直观、易学易用,而且可以直接读取EXCEL及DBF数据文件,现已推广到多种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它和SAS、BMDP并称为国际上最有影响的三大统计软件。与国际上几种统计分析软件对比,它的优越性更加突出[3]。SPSSforWindows操作简单,被应用的程度和领域广泛,因此比较适合作为数据分析和处理知识的教学软件使用。现在很多国外的知名大学都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例如大数据分析统计基础、大数据分布式计算、大数据挖掘与实际应用等。同时中国国内的一些高校也正在尝试开设一些关于大数据的课程,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大数据,培养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技术的能力[5]。
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革
国内大多数高校基本采用的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这本教材,尽管该书的内容以及课程结构比较系统全面,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层次的不同以及教学计划的限制,致使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到知识的精髓。同时,教学模式也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这就导致上机操作课失去了本来的作用,成为学生玩游戏、聊天的课堂。另一方面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有很大不同。这些现实问题促使我们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大数据时代下社会的需求。
1.分层教学法。
现在的大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实行分层教学法。采用分层教学法就是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其中主要包括讲解分层法、练习分层法、作业分层法和辅导分层法。例如练习和作业分层法就是在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课时练习和课后作业时,按难易程度的不同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这种分层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最生动形象的表现,通过呈现案例的方式可以加深我们对相关事物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适当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详细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在讲到重难点时可以加以强调。演示完之后提问学生并让个别学生进行再次演示,考察学生课堂掌握情况。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接受相关知识,并且记忆犹新[10]。
3.大数据教学法。
大数据时代下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无穷的信息,对于这些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下各大高校都拥有大量关于学生的信息,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日常教学过程中掌握的学生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关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计算机实际操作的水平、聪明程度以及认知能力的高低等诸多情况。大数据教学法的特点就在于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教师更加充分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为他们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彰显个性化,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大数据时代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掌握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广泛意义上讲方式就是一种行为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模式的选择非常重要,依靠大数据时代下大量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学习方式选择正确的话,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增加关于大数据处理和操作的章节,那么其复杂度和实践性会进一步加强。除了通过操作通俗易懂软件让学生实践以外,还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海量的数据资源和模拟环境,使学生与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会发展接轨,也可以使学生体验“实习”的感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验证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而使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加地深入[8]。当人们在浏览网页、网络购物,或者与别人在社交软件上聊天时[7],相关的记录都会被采集,用作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资源。所以这也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拥有极强的数据意识,同时也要具备过硬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计算机专业素养。为了使当代大学生更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我们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辐射面最广,使学生受益最大,同时在学生中广泛学习的基础公共课为例[9],详细地论述了在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计算机教育如何进行相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且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使大学计算机教育与时代接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雯雯,韩仙玉,刘文洁.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4,(10):54-57.
[2]苟燕,赵希武.大数据时代下基于云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93-95.
[3]甘丽新,涂伟.大数据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探索[J].科技广场,2014,(02):140-144.
[4]张青,孙雪梅.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个性化教学[J].辽宁教育,2015,(01):15-16.
[5]明小波,孙艳玲,刘杨,苏谦.大数据时代信息类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信息系统学报,2014,(13):112-119.
[6]陶烨,金莹.大数据时代社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究[J].专业与课程建设,2014,(06):31-34.
[7]隆岩.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J].学术论坛,2014,(25):215.
[8]方昕.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探索[J].研究与设计,2014,(11):32-34.
[9]李廉.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04):7-11.
在课改初期,笔者也尝试进行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验下来,觉得有两点还是比较迷惘,一是更多时候是为了应用技术而技术,技术并不是不可替代,并不能真正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二是技术的引入,并没有对教育环境和教育现状造成实质的影响,学生并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所以对整合的有效性也产生了质疑。近两年来,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笔者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行了深化研究,在利用数据处理的方法来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这一方向做了几点探究。
(1)在课上的研究。在课堂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利用软件建立了课堂学习平台,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平台搜集学生上课的所有数据,日积月累,从而形成一个数据仓库,面对数据仓库,我们不仅仅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而是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技术去研究数据仓库中各种数据所隐含的丰富信息,根据分析的信息笔者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能更好地揭示错综复杂的教育现象的本来面貌。
(2)课堂前后的研究。2013年笔者引入一套课后评价反馈测试平台――“家教新干线”, “家教新干线”是学生在线学习的一个平台,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行为的数据都自动生成并留存,一方面易于他们后期的学习行为评价和评估,还能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数据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笔者也不用再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学生的学习中偏好、难点以及共同点等,笔者只要通过分析整合学习的行为记录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学习过程中规律,可以利用数据挖掘的关联分析和演变分析等功能,在学生管理数据库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可得知各种行为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对策。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笔者认识到,我们现在所谓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线教育和数字化校园,都仅仅只是数字,还谈不上数据。随着互联网、云等综合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数字云集在一起,才形成了数据。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是课堂,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变成了网络和线上学习,而我们传统的课堂,也将成为交流学习成果,答疑解惑的场所。这又使笔者联想起比尔・盖茨的一段话:“五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的确,现在我们的教育,正在向这个方面转变,这不正是大数据环境下的教学探索吗?
“越来越少的课堂,越来越多的网络;越来越少的讲授,越来越多的交互;越来越少的编制,越来越多的合作;越来越少的办公室,越来越多的实验室……” 这些场景也许你曾经不敢想象,但确实已经随着技术的倒逼,悄悄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千百年来,作为教育工作者,都是想把教师的思维逻辑或者书本的思维逻辑连同知识容量一起拷贝到学生的大脑中。但是事实证明这些努力只是部分有效,这些仅仅是一个基础学习,不能造就人才。随着信息学和行为学的研究深入,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教育真正的最高境界,是发掘学生自身原有的动力和天分。教育到了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向大数据时代、知识时代跨越,知识将无所不在。笔者认为我们目前教育正在进行或者未来必定主流的模式将是:视频成为主要载体,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翻转课堂;按需学习;终身学习;不以年龄划线;远程教育的提法将消失;距离不再是问题,在学校之外进行,等等。
关键词:应用语文;四步骤;四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53-01
1.什么是课上"四步骤"
语文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运用能力提高的过程。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构成了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思构成了语文的运用能力。怎样充分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呢?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窄的,因材施教,我采用了课上"四步骤"。四步骤指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四个步骤"。第一步骤---关注热点。正式上课文前十分钟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说一说,议一议社会热点:涉及社会万象。新闻、故事、趣闻轶事、学校的身边发生的事等等,这样做其一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其二培养学生评说的能力;其三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思考的能力,打开"思维网络"。教师五分钟短评小结。然后进入教学环节第二步骤 ---精讲阶段:教师讲解例文,点播重点字词句章结构;第三步骤----学生掌握写作格式规律后仿写;第四步骤---是纠错阶段。完成上述四个步骤后老师采用对比分析做总结。整个过程始终老师是点播,而学生是主动参与。例如《启事》写作课。在完成前三步骤后,用课件展示病文,让学生议一议纠错:
启事:秋风秋雨愁煞人,没有雨伞愁上愁。本人不慎丢了雨伞,有捡到者,立刻给我送来。丢失者:李玉
通过议一议,他们清楚了的认识到了错误在什么地方,知道应用文必须简练明确,其次格式要求正确、语言表达,礼貌上都有要求,然后写出正确的应用文。
失物启事
本人不慎,昨日18点在学校图书馆靠门口的座位上,丢失了一把紫色花三折雨伞,望有拾到者告知本人,本人不胜感激!谢谢!
本人联系电话:xxxxxxxxxxx 住址:学生楼A-301
失主:X学校Z2016302班学生李玉
2017年3月1日。
2.什么是课后"四结合"
应用语文,工具性较强,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用课上学到的"渔"去课后"捕鱼"――进行课外拓展,处处有语文,处处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在运用中学,在学中运用。应用文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更多的拓展在课外。学生随时随地学语文,运用语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应用文,写作应用文。课后"四结合"指的是应用文学习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必须与其他课程诸如专业课程 、《礼仪修养》 、《德育》 、《美育》 、《国学》等课程学习结合;必须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这样做克服了课时少,知识多,运用少的缺陷,这样做克服了学而无用的状况,处处学语文,处处用语文,才能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听说读写与生活挂钩,人情练达即文章。
2.1 应用文学习必须与社会实践结合。应用文中《计划》 、《总结》 、《调查报告》 、《合同》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从身边事入手。如做《计划》,如果学生仅仅在课堂做个学习计划之,那太简单了,那是闭门造车,到了社会,仍然不知该干什么。必须把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融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我就结合他们的社会实践,教会他们怎样做生产计划,怎样排产,做生产调度,怎样进行现场管理。
2.2 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通过角色扮演,用活语文。抓典型,写真情。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活平凡,但也不乏有情有义的人,未来的工匠也许就在他们之中。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有着丰富的资源,但真正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寥寥无几,组织他们拍拍礼仪情景剧,抒写自己的生活。去年我教的中烟班,正碰上他们参加贵州省中职院校校园文明风采大赛,指点他们如何选择典型材料,如何剪辑,他们用微视制作记录他们在学校的生活的作品在文明风采大赛上获奖。
2.3 必须与其他课程诸如专业课程 、《计算机》 《礼仪修养》 、《德育》 、《美育》 、《国学》等基础课课程程学习结合。如毕业设计,既有用语文学习到的知识表达,又要专业知识。
2.4 必须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大数据在贵州有长足的发展,教育更应享用科技成果,依托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改变贵州教育落后,拓展思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带来丰富性、教学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它能把学生由单纯用手机玩游戏的手机控转换成利用互联网学习知识控手机能手。
总之,本人的应用文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专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关键词:“管理学”;微课;甘特图;制作
一、研究背景
微课因时间简短、形式新颖、内容突出、灵活方便等特点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资源。“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单纯的“理论 +实践”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需要,本文以微课“甘特图在学习计划中的应用”为例,探讨微课的设计思路、制件步骤和注意问题,说明微课在管理学中的实践应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微课的制件步骤
(1)确定教学主题。选主题是制作微课的起点,科学的选题方法是微课得以成功的前提和基础。甘特图是“管理学”中时间管理的重要工具,但不少学生反映甘特图制作复杂,因平时用不上,所以学习兴趣不大。笔者将甘特图与学生的学习计划相结合进行讲解,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2)微课教学设计。微课主题明确,内容短小。“甘特图在学习计划中的应用”整体设计以学生的自主高效学习为中心,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运用Excel制作学习计划甘特图,培养目标意识与时间管理意识”。根据教学目标,按照动画导入―知识介绍―重点分析―操作演示的流程组织教学。
(3)制作教学课件。课件能创造出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具体形象的表达工具。因为本节微课的课件是根据主题原创制作,所以课件的播放与内容的推进高度契合,相辅相成,精致实用的课件为微课增添了亮色,提高了微课质量。
(4)录制微课。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资源。本次微课运用录屏和动画结合方式,提升了微课的可视化程度,也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了更加精准把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时间,在制作微课前事先设计好微课环节、制作方式以及每环节用时,使用Camtasio studio 8和Flash软件进行微课录制和编辑。
(5)后期编辑。微课录制完成后进入后期制作,其中包括视频编辑、字幕、声音、背景音乐、动画等内容的精加工。本课后期利用 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Flash等软件进行字幕、标注、动画的添加及微课视频的编辑和美化处理等。
(6)微课。微课是指将建设好的微课运用到实际教育环境中。本节微课分别在教师的微信、班级QQ空间、学校网站以及凤凰微课网,并且通过收集学生的意见, 不断对微课进行修改,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微课制作的注意事项
通过“甘特图在学习计划中的应用”教学实践,综合考虑微课的整个制作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总结出微课制作的注意事项有如下几项。
(1)选题适宜,内容简洁。微课针对特定的主题,要在短时间内将主题讲解清楚,并引起学生兴趣,易于他们迅速掌握内容。其素材不宜过于强调学术性,应更多考虑学生能在碎片时间移动学习。 因此,微课要做到选题实用准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生动有趣,形式短小精炼。
(2)语言准确,富有激情。不准确的语言在微课中会被扩大,所以要注意细节。制作微课视频时,应先按照微课的教学设计写出讲解教学内容的解说词,保证解说词的科学性及准确性,并用标准普通话朗读解说词,要求吐字清晰,环境安静,富于激情且有感染力。
(3)画面精美,制作精良。微课的屏幕显示画面与解f声音同步,画面布局匀称,营造轻松的视觉环境。微课中的重点内容应适时标注提示性信息,如主要用于描述关键的概念、标题、标识、说明等。提示信息要做到文字清晰简洁,重点突出,色彩搭配适当。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运用到不同领域。教师应不断完善微课教学模式,使其与传统“管理学”教学模式相融合,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以满足大数据时代下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