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范文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第1篇

可是到了夏天,我发现了有许多树死亡.我觉得很奇怪,怎么去年刚种的小树,这么快就死了于?是,我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

调查

我用长尺子测量了树间的距离和种树带的长度,而且还画了图,拍了照.

大约在九十米的花园里,每十米种一棵榕树.其中只有三棵较高的树成活,其他都死光了.

分析

1.这些树是比较容易生长的.今年的气候暖和,因此按一般的情况应该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树能成活,而实际却没有.

2.我从调查中发现,小树大多靠近木椅,过道.虽然这些方便了我们,但也有许多问题,比如环境卫生差~~~~

结论

小树非正常死因的主要原因有:

1.人们在高楼上,不注意卫生,把吃剩的东西杂物往下扔,使小树无法接受而导致死亡.

2.人们把重物靠在树上,使小树过早撑中而死亡.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小树的死因大都是人为因,由于死树过多,园林工人们每年又得??加投资去补种,这有是一笔浪费.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个性化;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贯彻落实,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重要阶段。作业设计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为确保作业设计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语文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对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据此加强对学生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的训练。

1.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原则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是开展语文知识教学的重要途径,而语文作业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的重要载体。然而,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所设计的语文作业比较单一,缺乏对作业设计的创新认识,只是简单的将作业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作业形式也大多是死记硬背与机械性训练,作业完成过程比较枯燥、无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针对这种现象,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应突破传统作业设计的局限性,依据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层次性等原则,对语文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摒弃单调、枯燥、重复的作业设计内容和形式,创新作业内容,改善作业形式,增加语文作业的层次性,以使作业完成过程能够更有趣味,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据此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以便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保障。

2.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策略

2.1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的性格是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作业的设计,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并依据教学内容,对语文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增加作业的新颖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完成语文作业,巩固并真正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据此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确保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基于这种考虑,语文教师可依据教学材料及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个性化的语文作业,如绘画式作业、表演式作业等,即要求学生根据某篇课文的某个段落绘制一幅相应的图画;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根据该话题设计一个表演节目并进行演练,在下次课上表演。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出个性化的语文作业,可以让学生对语文作业产生兴趣,有利于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与提升,这也为学生未来学习更高层次的语文知识奠定了基础。

例如,针对情境性、故事性等课文的教学以及相应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如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小马过河》、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天涯情思》等课文,语文教师可设计表演式作业,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以此让学生实现与文中人物的对话,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含义。此外,古诗是一种语言精练且具有较强概括性的语文知识,因与如今的语言环境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学习和理解古诗的难度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古诗的相关知识点,在完成古诗教学后,如《咏柳》这首诗的教学后,语文教师可据此设计绘画式语文作业,让学生根据这首诗创作一幅画,画中要包含这首诗的意境,以此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记忆。

2.2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具有实践意义

从本质上而言,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服务于实践,而实践的目的是对知识的准确性进行检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创新作业形式,设计个性化的语文作业,如调查式作业、搜集式作业等,以使语文作业更有趣味,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提升。

例如,在对《我家门前的小树死了》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课题“小树死因调查”,让学生在课后开展调查,分析导致小树死亡的原因,并以此创作调查报告,促使学生能够将知识理解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据此增加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及其相关知识点。

2.3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因受生活环境、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个体发展存在很大区别,这也代表着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确保语文作业能够真正发挥强化训练的作用,对于语文作业的设计,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语文作业进行层次化设计,分层设计作业内容,以此调整作业难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完成基础性作业、自我挑战性作业等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其在完成基础性作业后,多涉足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而对于学习能力和成绩有待提升的学生,教师可只要求其完成基础性作业,对具有挑战性的作业不做强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语文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完成作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为确保语文作业能够真正发挥强化训练作用,语文教师应依据实践性、开放性等原则,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基础上,对语文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分层设计语文作业,对作业难度进行分级,促使Z文作业能够带有实践意义,以便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信亚娟.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优化,更是对当前教学方式的一次重大的变革。诠释这一理念,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变以"教师讲为主"为"教师引导下自读自悟为主",使学生不仅在课堂内学得主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课堂,离开教材的基础上也能主动探究学习。

一、突破思维定势奠定探究性学习基础

传统的教学强调在即定的目标下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即使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还是被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自己设计的教学步骤去教学。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的思维都停留在"学会"的基础上,最终局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因而要真正让学生学会,教师一定要按《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变观念,重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让学生"学会"转向学生"会学",变必须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

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中要体现四性:一是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二是学生有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三是学生有通过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四是学生有、从不同角度探索新途径的创造性。真正做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归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效果让学生自己去评价。

二、鼓励学生质疑搭建探究性学习平台

探究性学习是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问题质疑的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均可,但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提倡和鼓励,使学生从敢问起步逐步过度到会问、善问。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景,在有启发的条件下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阅读,实现语文的再创造。

例如《西沙渔人》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西沙那一带,只有单独去杀过鱼,才能称得上是勇敢的人。"一个学生对这句话的疑问使教室里一片哗然:"老师,这句话不对,鲨鱼是国家的保护动物,怎能随意捕杀呢?如果非要去捕杀才能算勇敢,这不是残忍了吗?"可见这个问题是带有批判性的,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课文中某些内容的否定,又是探究学习的开始。

三、创设和谐氛围架设探究性学习桥梁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期待下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正确的激励、宽容、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问题,不求全责备,使学生感到心理的自由和安全,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智慧力量,往往是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握好交流讨论的时机,积极有序地组织伙伴学习,教师也要及时抓住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参与各组的交流讨论,巧设悬念,精要点拨,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伙伴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四、构建课堂模式营造探究性学习空间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就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角色应该从"裁决者"转变为"促进者",老师不能也不应该代替学生的思维,把答案强加给学生,而应给他一个启发,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见解。为此,我们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一问到底,一讲到底的陈旧模式,构建了一种"质疑--讨论--展示"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读-问-思-悟-用的过程。如《不合群的小蝌蚪》一文的教学,教师将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经过筛选归纳,板出两个主要问题:一、从哪地方看出小蝌蚪不合群?二、为什么不合群?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教师就以这两个问题为凭借,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的内容。而解决每个问题时,教师要保证个体学习的时间,以自学为主体,通过读、圈、画、批、注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自动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然后以学路带教路,再扣住重、难点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深究。

五、走出语文课堂拓宽探究性学习领域

课文学完后,教师应善于设置新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突破学科的界限、教材、课堂,鼓励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实验、访问、积累、写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方式有以下几种:

1、 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不能只围绕语文课本转,要适当增加容量以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譬如学生在学习了《端午节的由来》一课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产生了兴趣,他们从网上下载到许多中国传统节日由来的文章品读,进一步感受中国灿烂的文化。

2、课外积累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言文字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内化,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一种主动探究意识,学一课去读多篇,学一点去带一个面,掌握一个词去拓展一大串。譬如学生学习了《火烧云》中描写颜色的ABB式词红彤彤,课外就积累了蓝盈盈、绿油油、黄澄澄等20多个词,这是对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3、课题研究

在《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教学后,学生选择了环保等方面的课题,组成课题小组,查找资料,实地调查,访问老师,最终完成《梅江水污染调查》、《宁都县周边环境污染调查》等研究报告,使主动探究生活化、社会化、科学化。

4、课外写作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