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检验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要确保受检标本以及附带的患者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受检标本在送到检验部门前都已经附带了病患的基本资料和受检标本要做的检测项目、标本采集的方式、标本采集时间、使用的抗凝剂或者其它防腐用药等一系列的基本信息。检验部门在拿到检验标本的同时也拿到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此时检验人员应当对检验标本附带的基本信息进行逐项的审核、确认,确保受检标本附带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如果发现受检标本附带的基本信息有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地方,应当立即要求患者补充完整或者拒收,并将患者的所有信息都存进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中。
1.2防止人为因素使受检标本附带的基本信息的准确性遭到破坏
从标本的采集工作开始一直到标本顺利核收结束,医护人员和病患都必须小心谨慎的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医疗工作人员应当对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严格的质量监控,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如果有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都会使标本的基本信息在未到达检验室时就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够准确。因此必须加强相关管理工作,努力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对此应该严格做好以下几点:
(1)对于空腹抽血检验项目,必须严格要求患者在空腹的状态下抽血,不然会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做血糖检测、血脂检测前,要对患者的饮食有所要求、有所限制。
(2)采集标本时患者的也会对化验结果有所影响。所以在采集标本时,医生应当在患者处于规定的情况下进行样本的采集。
(3)输液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输液前后采集的标本也会有所差异,会使标本在分析前发生变异,因此一定要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在其他时间段进行采集。
(4)运动也会造成样本的变化,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应当在患者静止时采集样本。
(5)标本的转送是否快速及时,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
一般受检的标本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如果不及时检验,就会使标本的状态发生改变或者腐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采集到样本以后必须及时送到检验部门进行检验,保证样本在新鲜的状态下进行检验。
2严格检验设施的质量控制
2.1加强检验设备控制
目前,检验部门的检验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些设备、提高检测质量是检验科应当思考的问题。
(1)加强数字化管理
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检验设备,逐步实现检验设备的数字化管理。
(2)定期维护检验设备
要保正检验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中,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性能检测工作,掌握机器每天的工作状态,并将所做过的维护工作和性能检测结果登记在案。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有关仪器定期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并保存检测合格证书。
2.2加强实验试剂的控制
(1)实验试剂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实验试剂是检验科在检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每年的消耗量很大。人为管理难免会造成一些浪费。而使用计算机精确管理下,既可以保证质量,又可以避免试剂过期,减少浪费。用计算机管理试剂,既可以准确记录各种试剂的库存量,又可以显示试剂的过期时间,同时还可以查询试剂的领取人员名单,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试剂的使用效率,有效弥补了人工管理的缺陷和漏洞。
(2)根据仪器的性能选择适当的试剂
比如一些进口仪器对试剂的要求比较高,必须使用相应品牌的试剂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如果使用其他品牌的试剂,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够准确。
3加强检验过程的管理
应当做好检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检测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检验技术,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4检验报告
每天检验科都会做许多检验,检验报告不但数量多,而且种类复杂,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丢失。所以可以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检验报告进行管理,将检验报告直接发送给主治医生,这样既避免了检验报告的丢失,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查询系统,可以将同一患者近期同一项的检测报告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这样既有利于医生分析病患的病情变化情况,又可以让检验人员在发出检验报告前,进行比对,确认报告单准确无误后再发。一般来说,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检验人员就可以查看患者的病历以及患者日常服用的药物,标记出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信息。
5结语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设备更新换代愈来愈快,技术含量愈来愈高。检验设备与其他医疗设备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是种类繁多,原理各异,除集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种学科一体外,还要有一定的临床检验知识;二是检验设备,主要是对血液、体液等进行定量检测,测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因此,如何维护好这些设备,使其能常年可靠正确地运行,最大限度地延长使用寿命,就成了设备科人员关注的重点。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预防性维护制度,提高检验设备检测的准确度,势在必行。
1预防性维护的现状
预防性维护是指仪器在发生故障之前对其的性能、安全性等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医疗器械维护是临床工程人员重要职责之一。先进的医疗器械能提高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升医院的竞争能力。设备的完好率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目前医院的临床工程人员偏少,设备故障的应急性维修占据了工作量的绝大部分比例,预防性维修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预防性维修计划,即使有计划也缺人力与物力。人力因素,人才短缺现象,是医院维修机构建设面临的严重而不可规避的问题。物力因素,因检测手段、维护工具上资金投入少,造成技术落后,加上重要的零配件及易损易耗件不易找到供应渠道,一般多依赖厂商,如果厂商不提供技术资料和必要的配合,就会给维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2检验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首先要了解检验设备的构造及故障特点情况。维护人员要对检验设备的操作过程熟悉,了解其工作步骤,熟悉设备在正常运转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和参数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分析故障原因,及时解决问题。如血常规测定中发现五分类的百分比数值出现错误,原因是孕妇、肾病患者的红细胞壁太厚,常规量溶血素很难涨破,适当增大溶血素泵入量或稀释血样后,重新测定即可。检验设备种类繁多,原理各异,但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3]:(1)管路系统:包括各种软、硬管及接头、阀、正负压泵及测量电极和参比电极等,常见故障为漏和堵;(2)光学系统:包括光源、分光装置、比色装置及其它光学辅助装置等,是检验设备最基本也是最关健的部分,目前多数检验设备都有检测光路和校正光路的程序,使用起来方便,因此,在故障不明确的情况下,如出现测试结果不稳定,经常不出结果或某些项目做不出而其它项目又能做等现象,要考虑光路部分或比色杯部分故障;(3)机械系统:包括马达、齿轮、传动杆等传动部件和其他机械部分,主要出现人为损坏、老化与磨损、定位不准三类故障,只有定期检测保养,就能提高设备的准确性与完好率;(4)电路系统:包括电源电路、信号检测及处理电路、控制和显示器等,目前国外进口设备其精密度较高,生产厂家售后服务比较及时到位,且厂家工程师经验相对丰富,所以建议医院维护人员不必自行维修电路。
了解并掌握以上四个部分构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性维护制度,对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和设备的完好率等,特别是对临床结果的准确性均具有积极的意义。检验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制度应该以提高精度为中心,由于检测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环境条件也是制度的重要内容,具体需做好以下几点[4]:(1)做好环境条件的控制,要每日监测室内温度和湿度,每日记录冰箱温度,保证试剂安全,要不定期清洗设备防尘罩,保持室内清洁;(2)定期检查电气接地与老化情况,检查各类电气接头的连接松紧度,要定期冲放UPS电池;(3)定期进行设备除尘工作,排除由于灰尘引起的传感器工作故障,要定期检查机械部件的连接和度,及时添加油;(4)定期检查设备管路的连接和清洁情况,更换破损管路,保持管路的清洁度,排除反应残留物;(5)定期检查供水设备的出水质量,更换供水设备的各种过滤耗材,保证出水质量;(6)建立设备的维护档案,专人负责记录维护记录。
3预防性维护的意义
预防性维护指在医疗装备正常运转情况下,临床工程人员对其进行技术和质量控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发现和排除影响医疗装备及人员的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设备安全有效运转。预防性维护可以有效控制故障率,降低维修成本,避免较大损益,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做好预防性维修,可以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避免试剂浪费,正常运转时间。预防性维护可以保证设备的精度,使仪器长时间的运行在最佳状态,及时排除由环境与疲劳所引起的精度下降,提高检验质量。很多大型设备都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下,预防性维修可以及时排除电气老化,接地不良等隐患,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DM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均系本院住院及专科门诊患者,按WHO(1999年)DM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37~84岁,平均56.43岁。根据实验目的及患者HbAlc实测水平(正常参考范围4%~6%),将其分为低值组21例(HbAlc≤6%),中值组37例(HbAlc为6.1%~9.0%),高值组20例(HbAlc>9.0%)。
1.1.2健康对照组27例,均系本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38~78岁,平均58.22岁。血糖及HbAlc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排除高血压、DM、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
1.2测定方法
1.2.1HbAlc和葡萄糖(Glu)测定HbAlc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波音特生物科技公司试剂。Glu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北京利德曼试剂。所有受试者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
1.2.2尿mALB和尿NAG测定mALB采用免疫比浊法,北京利德曼试剂。NAG采用连续监测法,北京九强生物公司试剂。标本均为晨尿。
1.2.3仪器南京神州英诺华D3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项目均于2h内完成。
1.3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DM组与健康对照组4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差异有显著性。表1D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bAlc、FBG、尿mALB、尿NAG测定结果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
2.2DM组中不同HbAlc水平FBG、尿mALB、尿NAG测定结果比较(1)HbAlc低值组与健康对照组FBG、尿mALB、尿NAG比较稍有升高,差异无显著性。(2)中、高值HbAlc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着HbAlc水平的升高,FBG、尿mALB、尿NAG也随之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且中、高值组之间3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表2DM患者不同HbAlc水平FBG、尿mALB、尿NAG测定结果注:中值组、高值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低值组比较*P<0.01;高值组与中值组比较,*P<0.01
3讨论
HbAlc是血红蛋白在高血糖作用下葡萄糖游离醛基与血红蛋白游离氨基间发生的缓慢、连续且不可逆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可持续于红细胞120天生命周期中。故反映了测前6~10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临床治疗效果估计及协助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本试验结果显示HbAlc与FBG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但在测定结果中HbAlc与FBG有时会出现不平行现象。HbAlc高值组中有5例FBG在正常范围内,另有3例HbAlc低值者FBG较高。原因可能是检测对象均为住院患者,某些患者检测时已开始用药治疗,血糖得以控制,而HbAlc形成缓慢、持续,且长时间稳定,故原较高的HbAlc未迅速改变而出现低FBG、高HbAlc的现象。而血糖的升降受体内瞬时状态的影响较大,如一些应激性血糖升高,也可出现高FBG而低HbAlc的现象。同时,HbAlc还受红细胞质和量的影响。如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HbAlc形成时间缩短;又如某些肾病患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极度贫血患者输血治疗后等均可导致HbAlc与血糖水平的不平行现象。因此在诊断与治疗时应结合病史一起分析,可更加准确地诊断DM及其相关疾病,进一步避免误诊和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