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

科学实验教案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学实验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科学实验教案

第1篇

关键词:解剖 科学 大学生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50-01

1 摆正实验教学的位置,确定实验教学的目标及有关知识的基础

过去实验课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沿用老习惯,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为附属品,学时不够就砍实验,把理论课的内容放实验课上讲,学期结束时,对实验不作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全由期终的理论考试代替了,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技能、动手能力。

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较差,出勤率低,操作不规范,仪器不熟悉,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面对这种局面,教研室经过反复讨论,统一思想,一致认为,实验教学不仅在巩固基本知识,加深基本理论理解方面有公认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有不容取代的特效功能。因此,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不应是从属关系,而应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同时又是相辅想成的。

从实践中找出要观察和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及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智力活动提供良好的心态环境实验课堂教学通常是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室内是学生的重要场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地方。加涅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安排学习者环境里的各种条件,使得学习过程可以得到激化、支持、增进和保持。”

2 根据实验教学目标,设置实验内容

根据教学实验目标课堂的导向,实验课堂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及教学计划根据每学期的情况安排20~26个实验,观察什么样的内容,达到什么目的,必须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越明确学生感知就越清晰,观察实验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实验目标仔细分析,认真领会,确认其主次,使学生明确意思到每一实验目标的指向性,以便更好地实施达标教学,明确实验目标时教师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要学习掌握哪些基本实验内容在单元实验教学大纲里都有明确的规定。如:消化系统的实验目标护理专业:“在活体或尸体上划出胸腹部的标线与分区,在活体上指出口腔的分部,咽峡的界限和主要结构,结合标本或模型描述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形态位置及口腔腺、肝、胰的形态、位置和导管的开口处。在活体上指出肝、阑尾、根部和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位置。光镜下辨认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和胃、小肠、肝的组织结构。”从以上专业的目标看出,单元实验教学目标也只是一种“指令性”规定,缺乏层次性,条理性和可操作性。教师把单元目标分解为课堂实验教学的行为性学习目标还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问题。

学生对实验过程中规定的知识达到怎样的程度是只要求学生获得对该领域规定知识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对某一实践技能目标,学习水平要达到的程度和精确性各专业的规定一般是不相同的。例如,感觉器官皮肤,护理专业要求在镜下辨认出皮肤的主要组织结构,皮下注射的位置。由此看来,培养目标知识技能所要达到的掌握学习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

3 确认实验材料,加强课堂指导

实验材料是实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重要的教学媒体,是完成实验目标的基础。实验材料选择愈正确、愈适当,实验就愈能顺利进行而获得成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或直接向学生说明该项实验内容所使用的各种挂图、标本、模型、并说明在此类挂图、标本或模型上都可观察或确认那些结构和内容,以便学生根据目标能准确迅速地找出所要观察的结构。例如:在心脏一节实验时,可向同们介绍,成人男性半身模型和已打开胸前壁切开心包标本可观察心脏的形成与位置及毗邻关系、形态及心的大血管;打开心壁或已切开心壁的模型或标本可观察各心腔的结构及出入口等。这样学生不但能迅速找到观察心脏使用的各个标本实施达标教学,同时也能探索出观察食物的一般规律。

4 加强建立实验考核制度能力培养

平时实验成绩考核是教师根据学生对实验课的预习、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学习态度,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及其考勤等,逐项作考勤登记,每个实验评定一次成绩。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提出期终实验考试主要是相关的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及基本技能,我们把有关的实验内容分为几个小组,预先设计好各组的考核项目,主要是现场操作,结果观察及处理,每组由一名教师负责,学生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以抽签的方式到指定小组进行实际操作面试,限时完成,当场评定成绩。凡实验考核不满10分,即为实验不及格,实验不及格要和期末理论考试挂钩。

5 实验课模型、仪器定人管理,培养严谨工作作风

教研室共有两个实验室,每个紧容纳30人,每个实验所用仪器用频率高,如不加强管理,就会经常模型、精密仪器的损坏,某些仪器附件的丢失。一则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二则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自1993年以来,我们对学生实验中所用仪器分配到人,实行定人管理责任制。我们把每个实验仪器在做该实验前发到各个实验台上,每个实验台个人,要求实验前清点仪器,建立登记手续。实验中如有破损,及时报告教师并填写仪器赔偿单,实验后必须将所用仪器、模型由教师清点后在登记本上签名,才能离开实验室。虽然我们的工作量增大了,但教具损耗减少了,实行此项制度后,教学秩序井然,提高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使用的仪器,促使她们操作规范化,克服不正确操作,既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完成,又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6 结语

解剖实验教学改革,已有10多年的实践,取得较大的成效,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要不断地总结,不断的改革,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迎春,任占川.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完善对策[J].新西部,2010(2):217.

第2篇

【关键词】 案例选择 专业课教学 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最早被运用于20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就是把实践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真实问题,设计、制作成系统的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员讲授、组织学员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员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达到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案例式教学的三个特点

一是突出教学目的的应用性。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员被设计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案例教学法不寻求唯一答案,重视的是过程,学员通过对过程的了解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是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性。传统教学是以教员为主体的,而学员则更多地处于被动地位,担当观众角色。学员一般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往往不是动脑筋主动去学习,而是老师讲什么听什么,没有很好发挥主动学习精神。案例教学使得学员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学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教员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

三是突出教学活动的过程性。案例教学十分注重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促使学员的思维不断拓展,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因而它重视的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

2.案例选择注意的五个问题

要在课堂上成功地使用案例教学法,使之真正应用到任职教育中去,课前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案例的针对性。案例必须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符合。案例的主题多种多样,情节有长有短,所涉及的范围或大或小。但都要求有强烈的针对性与典型性。

二是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内容陈旧过时的案例,缺少时代特色,会降低学员参与的积极性。教员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不断补充新的案例,以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三是把握案例的复杂性。案例太难,学员因知识储备不够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相反,案例过易,结果一猜便知,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会降低学员分析案例的参与度。只有难易适度才能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

四是增强案例的逻辑性。一个好案例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陈述,它应能给学员提供一个充满深人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员能在一定的研究框架内就现实问题作出判断。

五是提高案例的表现性。心理学实验证明,在视觉、听觉、触觉三种信息接受方式中,常人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量最大,比例约占85%;听觉接收的信息量约为11%;其余身体各部位如鼻、舌、肢体等接收的信息量约为4%。适当选用视听型案例,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同时教员要对所选案例的内容了如指掌,对案例的前因后果也要非常清楚,还要对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有充分准备,这样,教员在课堂上才会有很大的灵活性。

3.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组织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对案例的阅读和理解,查找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分析总结等。

一是布置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分配学员实施角色扮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以多种形式安排学员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这一活动会有助于将案例人格化,激发起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引导学员细心阅读案例,以理解内容实质,理清各种关系,为后续分析作准备。

二是分析讨论案例。课堂讨论中,教员应为学员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引导学员,鼓励学员发散思维。要对学员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引导,使案例的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在案例分析的前期,教员要考虑到少数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不足及性格差异、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因素,及时用亲和的语言鼓励他们大胆地参与分析和讨论;当问题难度较大,讨论陷入僵局、出现冷场时,要暗示学员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或提出启发性问题进行过渡,要及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或要求学员作进一步思考后再作最后评价。

第3篇

在教委小教科和教科研中心的领导下,对全县小学进行工作视导,是教科研中心小教部的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小教部发挥指导,评价,研究,培训和服务作用的途径之一。通过视导活动,及时了解全县各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发现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加以推广;为上级主管部门和各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为了使视导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达到促进全县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目的,特制定视导方案。

二视导原则及方法:

1.配合主管部门评价性视导和小教部自身视导相结合。2.集中视导和分散视导相结合。3.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听课评课,参与活动与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问卷相结合。4.教研员随机示范与指导相结合。

三视导内容:

(一)德育工作

1.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改革思路[1]是否有校级以上改革课题。[2]改革措施是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2.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建设

[1]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组织建设情况。

[2]班级德育工作和学生道德品质评价体系的建设情况。

3.德育渗透工作[1]各课教学德育渗透情况。[2]环境德育渗透情况。

4.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情况[1]德育活动是否贴近学生生活。[2]德育活动是否具有系列性。[3]德育活动的随机性和系列性是否有机结合。

5.德育研究工作[1]是否有完整的研究资料。[2]研究成果及其推广情况。

6.思想品德课改革[1]是否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2]是否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性活动。

(二)教学工作

1.教学管理思想[1]学校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路是否明确。[2]教学改革的措施是否具体可行。

2.教学管理制度[1]业务学习培训,交流研讨是否规范。[2]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是否健全。[3]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

3.教学研究工作[1]是否有符合学校实际的不同层次的教改课题。[2]是否能够把教学研究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3]教学改革成果及其推广情况。

4.教研组工作[1]教研组是否能够根据教改课题开展教学理论学习活动。[2]教研组是否能够教改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3]教研组是否能够根据教改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课活动。[4]教研组是否有不同级别的研究成果。

5.课堂教学

[1]教学设备设施使用效率。[2]教师课堂教学水平。[3]学生学业质量。[4]课程开设情况。

6.学科课外活动[1]各学科能否配合课堂教学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活动。[2]能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特色的学科课外活动。

(三)校本教研工作

1.学校校本教研的整体思路及工作计划2.开设校本课程的情况[1]校本教材的编写。[2]校本教材的使用。

四结果与反馈

第4篇

所谓数学质疑式课堂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导案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课前预习、阅读文本和数学探究活动中,由学生产生困惑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小组内交流合作、班内质疑提升,师生共同解决疑惑,最终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的一种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在初中数学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山东大学附中数学组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探索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由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傅海伦教授指导、校长赵勇、副校长陈立军挂帅、全体组员共同参与,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组成教学科研团队.自2011年9月起,提出并实施了数学课堂质疑式教学研究课题,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研究,现阶段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该研究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质疑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自下而上形成课题,其最大特点是因强调质疑的重要性而注重质疑过程,并将质疑对象分为三个层面:

(1)对数学问题本身的质疑,包括:1)对问题的题设的质疑;2)对问题的结论的质疑;3)对问题的解法的质疑;4)对问题的产生、性质、拓展、应用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

(2)对别人的观点的质疑,包括:1)对同学观点的质疑;2)对老师观点的质疑;3)对各类学习材料中的观点的质疑.

(3)对所学内容的某一知识点提出自己新的理解和看法:1)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2)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猜想;3)经总结思考,试着举一反三,举三归一.

山东大学附中数学组将数学质疑式课堂教学的特征可概括为:

(1)自主预习起疑:数学问题来自学生,是真问题;(2)小组内交流合作、班内释疑再生疑,进行质疑提升;(3)师生思维碰撞解疑.所有问题的解决基于学生的元认知;教师因势诱导,适时点评、总结,归入系统.

数学质疑式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是:以导案设计――自主预习――问题展示――合作交流――质疑提升――个性超市――反思梳理七个环节组成.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将质疑又分为六个阶段:预习质疑、组内交流质疑、班内交流质疑、练习质疑、课后复习质疑、课后自学质疑.质疑相应地主要体现为导案文本质疑、课上板书质疑、即时质疑等多种形式.

数学质疑式课堂教学研究案例主要由预习导案和课堂问案组成.其中预习导案主要体现:学习目标、预习导航(问题导入――知识技能――思维延伸――拓展应用)预习反思、个性超市、归纳梳理五个过程;课堂问案主要设问题预设―师生互动、课堂疑问――解疑释惑三个过程.每一次的课堂问案表格由任课教师课下完成,从课堂教学研究的角度来说,这是本案例研究最精华的部分,它既是数学质疑式课堂教学的问题与质疑过程的再现,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学反思能力的集中体现.

2 案例及分析

§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第1课时)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一节)

一、预习导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并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预习导航

(一)问题导入

1.如图1―4,AB、EF表示梯子,AC、ED表示支撑梯子的物体,BC、FD在地面上.你能比较两个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吗?你有哪几种判断方法?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2.如图5,小明想通过测量B1C1及AC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AB1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2C2及AC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AB1的倾斜程度.你同意小亮的看法吗?

(1)B1C1AC1和B2C2AC2有什么关系?

(2)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呢?(1)中关系是否还成立?

(3)若∠A的大小改变,B1C1AC1怎样变化?(1)中关系是否还成立?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知识技能

图6 图7

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锐角A 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 .

明辨是非:

(1)如图6,tanB=ACBC( )

(2)如图7,tanB=BCAC( )

图8 图9

例1:(1)填空:如图8,①tanA=( )( )=( )( )=( )( ).

②tan =tan =BDCD.

图10

(2)如图9,在ABC中,∠C=90°,BC=8,AB=10,求tanB,tanA.并探索tanB与tanA的关系.同样的关系在其他的直角三角形中成立吗?

(三)思维延伸

思考: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与倾斜角的正切值有什么关系吗?

已知:如图10,ABC是等腰三角形,AC=24,tanC=512,求BC.图11

(四)拓展应用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在筑坝、开渠、挖河和修路时,设计图纸上都要注明斜坡的倾斜程度.如图11,我们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与水平宽度l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i=hl.

图12

(1)如果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与坡角有什么关系?

(2)如果两数同号,则其和的绝对值是两数绝对值之和:

(±a)+(±b)=±(a+b)

正数没有与之相加的数,仍得正数,负数没有与之相加的数,仍得负数:

0+(±a)=±aa>0。

现在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经常被拿来作为正负数及其运算例子的是《九章算术》章的第8问[6]:

今有卖牛二、羊五,以买一十三豕,有余钱一千;卖牛三、豕三,以买九羊,钱适足;卖六羊、八豕,以买五牛,钱不足六百。问牛、羊、豕价各几何?

答曰:牛价一千二百,羊价五百,豕价三百。

其解法为:

术曰:如方程。置牛二、羊五正,豕一十三负,余钱数正;次,牛三正,羊九负,豕三正;次,五牛负,六羊正,八豕正,不足钱负。以正负术入之。

这里所说的意思就是:若每头牛、羊、豕的价格分别用x、y、z表示,则可列出现代如下的方程(组):2x+5y-13z=1000,

3x-9y+3z=0,

-5x+6y+8z=-600。

在这里“方程”的各项系数及常数项中都出现了负数,利用正负数的运算法则计算结果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

关于正负数的乘除法则,在《九章算术》时代或许会遇到有关正负数的乘除运算,可惜书中并未论及,直到元代朱世杰在《算学启蒙》(1299)中才有明确的记载:“同名相乘为正,异名相乘为负”,“同名相除所得为正,异名相除所得为负”,因此最迟于13世纪末,我国对有理数四则运算法则已经全面作了总结。此外,损益术是建立方程要用到的一种方法,“损益”即增减的意思,损益术相当于现今由关系式的一端向另一端移项,移项后由加变减,由减变加,相当于改变符号,这是常数项移项的情况[7]。而现今的移项就是变形,即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可见,中国古代的损益术就是移项变号的方法。总之,从正负数概念的引入,到正负数加减运算法则的形成,我国这些方面的成就都是遥遥领先的。

参考文献:

[1]郭书春。中国古代数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

[2]钱宝琮。中国数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35。

第5篇

关键词 高等数学;Mathematica;数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14—03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数学软件技术的发展,如何借助于它们实现现代高等数学教学与学习的改革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成为世界各国实现教育信息化持续关注的课题。由于高等数学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推理、论证,因此进行将数学软件Mathematica融入教材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实践与评估过程等的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则主要通过构建可视化的教学案例,让数学思想和理论“可视化”[1],从几何直观、数值分析和符号推算的结合中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和学习效果。根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将构建的案例分为演示型案例、探索型案例、学科交叉应用型案例和理论说明型案例等,以下是各案例类型的具体实现过程与方法。

2 演示型案例

这种类型的案例主要通过图形、动画和数值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在案例的演示过程中对高等数学中相关图形、方法和结论加强直观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方面最有直观效果的就是Mathematica软件的绘制函数图形的功能。借助Mathematica软件提供的绘图命令函数,可以快捷绘制各类函数所对应的曲线和曲面图形。借助动画创建命令函数则可以实现交互式动画的演示效果。

案例1:摆线[2]。设动圆的半径为R,圆心至定点M的距离为d。通过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可得定点随着圆滚动生成的曲线参数方程为:

将3个不同的参数R,d,t设置为可控参数,可实现交互式动态演示。通过调节不同参数值可以看到不同预置条件下生成的曲线过程,了解各参数的意义和摆线的实际曲线图形。

案例2:旋转曲面[3]。根据图形的生成过程,空间曲线x=φ(t),y=ψ(t),z=ω(t),t∈[a,b]绕z轴旋转一周所得旋转曲面的参数方程为:

绕其他坐标轴得到的曲面方程可以类似得到。通过取具体的空间曲线数学描述,可以实现曲线生成曲面的交互式动画演示,观察曲面生成效果。在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中能够构建演示型案例的内容很多,这里只是其中的两个例子。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到,演示型案例能够在视觉上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心态,感受到数学的奇幻莫测的变化,从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探索型案例

大学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高等数学作为几乎所有专业都要开设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作为学生主要接受教育的形式,在这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挖掘新问题,探索新领域,提出新观点,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选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多角度、多方面的思维品质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适当地构建合适的可视化教学案例能够起到极大的引导和推进作用。

案例3:交错级数的重排。有限个数相加,改变求和的顺序其和不变,这一性质称为加法的交换律。这里的问题是交换律对于无限个数相加还成立吗?根据交错级数的定义,借助于具体的交错级数进行探索。在数学软件的帮助下进行数值性的探索与验证,并通过图形绘制功能演示直观逼近效果。在实验中也给出数值列表和具体的项求和形式,通过实验探索得出有趣的结论。

案例4:曲率。在现行的高等数学教材中对于曲率的引出一般都是通过弧微分的介绍,分析弧长变化与切线转角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方法,直接使用圆的大小来度量曲线弯曲程度的方式进行引入与介绍。这样就很直观地和中学内容衔接起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在实验结果的理论探讨过程中还加深对之前极限与导数内容的理解,可谓取得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具体实施方法:利用Mathematica软件计算不同圆的半径,利用给定函数y=f(x)对应的曲线上三个点的坐标(x0,f(x0))和(x0±h,f(x0±h))求得对应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计算公式;根据计算得到的公式,取f(x)=x2为例绘制曲线与不同位置的曲率圆,观察曲线弯曲程度与曲率圆大小的变化对应关系;对Mathematica中求得的公式,取t0进行理论推导得到半径和圆心坐标的极限值;最后发现得到的结果与教材中利用弧微分推导得到的结果一致,从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但是该方法相对于弧微分方法来说更加直观、简单和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4 学科交叉应用型案例

第6篇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个案研究;生成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1-0032-06

一、绪言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自上世纪80年代被舒尔曼(Shulman)提出之后,迅速被学界所接受,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与研究教师专业化的新视角。学科教学知识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或教学知识,舒尔曼认为它是教师在面对特定的内容、主题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加以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的知识,是多种知识组成的特殊的“合金”。[1]

国内学者对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层面,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个案研究涉及较少。学科教学知识具有的缄默性、实践性和个体性等特征,更需要我们深入教师个体缤纷繁杂的教学生活,去触摸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用质性研究的方式去深描教师的成长历程,去洞见他们成长的关键因素,这是本文选择用叙事方式进行个案研究的初衷。

本文中的研究对象L老师是一名非师范类中专毕业生,一直在农村基层学校任教初中数学。2005年前后,开始在本地初中数学界崭露头角,课堂教学评比获全国、市、县一等奖,参加过市中考数学命题工作,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近几年,在省内外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开始初具影响,先后应邀到部分省市上示范课、做讲座20多节(场);在核心期刊20多篇,其中有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就生活境遇而言,L老师处在最偏僻的乡村,成长的道路上缺少引领与氛围;就学识根基而言,非师范专业中专毕业,显然“先天不足”,但L老师却在专业成长上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因此对其成长经历特别是其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解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资料主要来自于与L老师的面谈、QQ交流、L老师撰写的个人自述和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从网络上收集的关于L老师的相关信息和发表的文章。资料收集后进行了整理分析及故事合成,并认真研读了学科教学知识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的成长故事进行了分析。

二、故事

(一)走上讲台的“医师”

1997年8月,学习校医专业的L老师从卫校毕业,一同回乡的其他四位同学都如愿以偿进入完中校医室,只有L老师分配到乡镇初中。报到时校长告诉他学校教师紧缺,还有部分代课教师,想让他任教初一数学兼班主任。对于这样的工作安排,L老师显然缺少思想准备。

L老师说:“我就是在这样一种奇妙的人生组合下开始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最初我对教学的认识就是把学生讲懂,自己认真看教材教参、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进度跟着其他老师走,偶尔听听其他教师的课,一年下来教学成绩还不赖!”

“医师”与“教师”一字之差,所需知识却相距甚远。“治病救人”与“教书育人”对象一致,方法途径却各殊各异,“医师”何以“教学成绩还不赖”值得思考。教育教学领域常存在一种独特的现象,科班出身的并不一定会成为优秀教师,非科班出身的教学业绩突出屡见不鲜。《人民教育》杂志“名师人生”栏目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刊登了全国46位特级教师撰写的人生经历或感悟文章,北师大胡定荣教授选取了其中36位特级教师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特级教师的入职学历都不高, 以中学和中师毕业为主,并且没有正规师范大学毕业的中小学特级教师。[2]其实,我们身边也从不缺乏这样的实例。

(二)在“医师”与“教师”的职业选择中纠结

L老师在自述中写道:“七年后的2004年,经过补修教育学、心理学,我获得了初中教师资格证书,结束了长达七年‘非法从教’经历。工作的前七年,我先后参加了三次成人高考,上了南通医学院临床医学大专夜大班、参加了南通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大专函授,接着又参加南通大学理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函授。期间,通过全国执业助理医士的考试,获得执业助理医士资格。”

工作的最初七年,L老师一直在“从教”与“从医”的职业选择中徘徊,也一直在为两者的“合格”身份而奔波,内心深处“从医”的梦想一直未放弃,只是在现实中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机会。教师的合格学历意味着什么?作用有多大呢?

“一些数学思想、数学哲学、数学史对提高数学本质的认识还是有帮助的,但大部分高等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基本触碰不到。”

师范教育以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等显性知识的传授为主,而初中数学教学中所需的学科教学知识很难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形成。“由于师资训练课程较偏重学理的探讨而缺乏实际的运作,以至于新任教师往往不知如何具体运用以前所学的教学知识。”[3]

(三)“高产”的教辅资料“”

显然,学校教育不是L老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的主渠道,L老师的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学科教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和形成过程,还需要我们作更深意义的追寻。

“约摸2004年前后,经历一些大大小小的考试之后,学历、职称相对稳定,稍有精力,我尝试初中数学教辅稿的撰写。从开始十多篇难中一两篇做起,到一年下来,在各级学生辅导类的报刊上发表50多篇学生辅导稿件,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似乎找到一个为之努力的方向。接下来的六年中,我以自己都感叹的速度和静坐功夫,年均发表200多篇学生辅导文章,累计发表1000多篇,出版教辅练习册10多本。这也给我的物质生活带来一定的改观,稿费收入达到了工资水平。”

交流中L老师并不忌讳撰写教辅资料稿件给自己带来的丰厚的物质回报,这样的敞现增加了研究材料的信度。对于这段经历L老师认为对自己的作用最大。

“回望来时路,‘教辅’出发是正道。多年来的教辅撰写经历看似没有品位,不登大雅,功利取向,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我对数学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对2000年启动课程改革后的一纲多本的熟悉,对历年中考试题的及时关注与解读……”

章建跃教授说:“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是课改的三大基石。”[4] L老师通过写作教辅资料稿件这种特殊的方式,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给人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四)关键事件: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际遇

2010年左右,L老师参加了南通市命题骨干教师培训,并参与了当年市中考数学命题。L老师认为那次培训活动是其成长中的关键事件。

“在那次培训活动上,我结识了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符老师,符老师给我明确了专业成长的方向,他的那句‘L老师,要尽快从解题研究中走出来,教学研究才是大道’至今还不绝于耳。”

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是一个渐变发展的过程,在某一时段出现的一些所谓“关键事件”也可能使得专业发展发生突变和质变。关键事件有时可能是一个难忘的经历,有时可能仅仅是一个人一句话。“关键事件能否成为关键事件并不取决于其本身,而是在于由其所引起的对自己过去已有专业结构的反思、未来专业结构的选择以及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实施专业结构重构的决策过程。否则,所谓的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只能对教师有潜在的专业发展意义,而难以实际推动教师专业发展。”[5] 符老师的一句话“要尽快从解题研究走出来,教学研究才是大道”,实际上给处于专业发展“高原期”的L老师以类似禅宗式的棒喝,促其猛醒促其反思。

(五)名师工作室:引领专业成长

与符老师的相遇成为L老师专业发展中的转折点,在此后的发展中符老师给予L老师以悉心指导与提携,成为符老师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参与符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在符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数学课学生讲题”“学生撰写反思性小文章”两项教学研究,在初中数学教师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吸引了全国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参与。他们建立了专题研究博客,每天都上传学生作品,同行们互相点评孩子们的作品,并利用QQ群坚持“周一有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互相影响、一起成长,也分享着职业幸福。

通过实践与研究,L老师在核心期刊相继发表了《让学生在“讲题”中提高数学能力》《让学生“讲题”,教师做什么》《学生“讲题”,教师应该“在场”》《学生撰写反思性“小文章”:容易做,值得做》等论文,产生一定影响。2013年1月23日,山东张海生老师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究竟向名师学什么》中有这样的文字:“江苏有一位教师的‘数学课学生讲题’、‘学生反思小论文’研究受到很多教师推崇和借鉴,并且借助网络平台,帮助了众多的‘同行者’。”[6] 此文中所写的“江苏有一位教师”,据证实指的就是L老师。

(六)“我的阅读方式:链接式专业阅读”

L老师每年都自费订阅十多种教学专业杂志。阅读杂志时,L老师一般只关注“大家”的文章,每期杂志只精读一两篇,其他文章以浏览为主。这种“精读”很有特点,L老师把它称之为“链接式专业阅读”。

“当精读某篇文章,其中的观点引发我的兴趣或共鸣时,我会查找相关的文章或根据参考文献进行‘溯源’阅读,我把这种阅读自谓为链接式专业阅读,将参考文献一起认真体会、理解,方能获得豁然开朗的阅读。”

L老师阅读杂志的另一个特点是进行“主题阅读”,总是紧密结合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思考、兴趣与研究方向进行阅读,认为这样的阅读更“专”,也能节约时间。

从L老师购买的70多本数学专业书籍中,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到其专业阅读的深度。这些书目有波利亚的《怎样解题》《数学与猜想》《数学的发现》,弗赖登塔尔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数学教育再探》,克莱茵的《古今数学思想》,多尔的《课程愿景》,R·柯朗《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国内数学教育专家史宁中、郑毓信、涂荣豹、裴光亚、张奠宙等的著作也尽收其中。

在阅读这些数学教育专家的专著时,L老师的读书笔记也显得与众不同,采用Excel表进行摘录,一行行一列列条目分明,L老师说:“这样方便日后及时查找、索引,我的阅读摘录已积累了2000余条。”这样的读书笔记是另一种形式的“链接”,通过Excel表链接了专家的思想和自己的思考。

L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一位自我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L老师从不打牌,从不上网打游戏,连上学期间最爱的篮球也很少打了,有八年时间基本不看电视,业余时间基本用来进行阅读、研究和写作。

(七)努力锤炼数学课堂教学“三项基本功”

新授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课型,L老师认为数学教师上好这三种课型的关键是要锤炼“三项基本功”,即:善于举例、善于提问、恰当处理多元化与优化的关系,他在发表的论文《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举例、追问、点评》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善于举例”即是试图通过表征不同的数学概念、问题解法的多样化、反思感悟的多视角等方向,在不同的列举中,帮助学生发现、感悟变化中的不变因素,并由“多”逐步深入到“一(本质)”。

“有效追问”除了对学生已有发现的深入追问,以便将成果扩大化以外,还可以通过追问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是通过对概念的理解的多元性、多视角展开追问,追问学生是如何理解的,引导他们举出适当例子来反馈学情。

“即时性点评”既需要重视数学科学性(如生成中的正确、错误、错误中的合理性分析等)的一面,同时如何点评又会涉及很多课堂艺术性。面对课堂生成中的学生表现及解法的思辨等诸多情况,来上一段富有启发性的链接式点评,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L老师着力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技艺,在课堂上认真做好组织学习、思维引导和及时评价工作,努力让数学课堂实现从“讲”到“学”的转变。

(八)怎样提高现场学习力

虽然L老师处在偏僻的乡村学校,但还是经常争取机会参加省内外的一些教研活动,也曾二十多次应邀到各地上课或做讲座,常与一些专家、名师以及众多的一线同行交流。从最近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年第5期上的文章《数学教师该怎样提升现场学习力?》,我们也许可以窥见L老师是如何参与这些教研活动和如何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自己现场学习力的:

“现场学习力需要专注其中,在自己的课堂上,教师良好的现场学习力需要“入教”;在同行的课堂上,专注其中主要表现在尝试理解教者的教与学生的学,及时记录精彩的或有遗憾的教学瞬间,进而思辨式地思考;在各种教研活动中,积极参与倾听,理解专家或同行的发言,提取并思辨他们的观点,及时梳理记录。”

L老师认为提高现场学习力需要带着“钉子”和“钩子”进入现场,“钉子”就是要专注其中即时捕捉;“钩子”就是要把现场中有用的资源“钩”出来,“钩”到笔记本上和自己的脑海中,实现有效转化。

三、讨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L老师正行进在成长的道路上,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要从他的成长故事中较为系统地理解、阐释和总结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也许是困难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L老师的成长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对L老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构成成分的分析与思考

德鲁特等人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由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和教学情境知识四种成分相互关联、整合在一起的融合体,这四种要素的整合过程就是个体观念变化、整合,最终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过程。[7] 通过对L老师学科教学知识构成成分的分析,我们有如下一些认识:

1.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对学科内容知识量的要求是有限的,但对教师理解内容知识的深刻性有较高要求

就数学学科知识而言,L老师与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存在差距,但无论是入职初期还是现阶段并未影响其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说明系统的数学学科知识不是构成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的主要成分,胡定荣教授对36位特级教师的研究也佐证了这一观点。一些专家也认为教师的学科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决定条件。我们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教师需要知道一部分学科知识,以达到某种水平,但并非本体性知识越多越好。”[8]

教师对学科内容知识理解的深刻程度才在学科教学知识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深刻程度表现为知道内容知识的来龙去脉,能用恰当的方式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内涵与本质、能娴熟地进行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这时候,高等教育阶段所构建的学科知识体系、所接受的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所受到的数学思想熏陶等,会影响教师的对具体内容理解的深刻性,也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产生影响。

2.学科教学知识是其构成成分不断融合、调整与重构的结果,实践与反思是形成的关键

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相关成分融合、调整与重构的重要方式是实践与反思。著名学者波斯纳给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反思+经验=成长”[9],既揭示了实践与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其在学科教学知识形成中的重要性。

L老师在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去“恶补”教学法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通过学历进修、观摩学习、阅读杂志获得的学科教学知识的相关成分,在研究教材、磨题研题、专题研究、教学设计、情境创设、反思交流等实践过程中不断融合、不断提升,以适应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对象,施教方法、学情分析、数学思考、教学策略等学科教学知识也在实践与反思中得以发展。

(二)对L老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形成途径的分析与思考

廖冬发等人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形成途径的调查表明,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有:①自身的教学反思和经验积累(73.40%);②与同事的日常交流(49.30%);③有组织的专业活动(16.50%);④参加优质课观摩课的听课和比赛(11.50%);⑤教科书及其他参考书(10.10%);⑥自己阅读专业书刊(10.10%)。[10]

这里“教科书及其他参考书”和“自己阅读专业书刊”的作用排在倒数两位,这与现实中一般教师对教材、专业书刊作用的认识以及他们日常专业生活的现状是吻合的。但L老师的成长历程表明,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学科教学知识形成应该重视的两个方面。另外,L老师经常进行专题研究,即围绕一个小的学科教学领域进行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究,也是其学科教学知识形成途径中的一个“亮点”。

L老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二研五专”,即:研究教材、研题磨题、专业阅读、专题研究、专业现场、专题写作、专家引领。这些途径与廖冬发等人的调查结果相比,有些是一致的,只是表述不同;有些是L老师所特有或一般教师不常有的,如:专题研究、专题写作;有些是他人忽视而L老师做得很好,对其帮助较大的,如:研究教材、研题磨题、专业阅读。

1.研究教材:教材蕴含着学科教学知识最合理的表征,需要细加体会

教材中“许多学科知识的科学合理的表征形式以及教育学形态的分析讲解,这些其实都是学科教学知识的不同形式。”[11] L老师在撰写大量教辅资料稿件时,通过研读各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深刻理解了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编写意图,理解了学科知识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在不知不觉中,研究教材的过程成为生成学科教学知识的过程,这也是L老师为什么认为“教辅资料的写作经历对其帮助最大”的原因所在。

2.研题磨题:是实现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效方式

L老师每年都要收集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按章节或按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对于一些或典型、或经典、或新颖的题目反复进行琢磨研究,探索解题方法、规律和技巧,在研题磨题中锤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在反思中对比各种解法,寻求最佳解题思路,体悟学科知识的结构与内涵,把握命题走向与趋势,并将研究的体会和心得有机融合到教学之中。L老师重视解题教学,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撰写论文时,所举例题能很贴近学生,对学生的思维判断准确,引导到位,这与平时的研题磨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题磨题的过程是教师暴露自己思维、梳理解题思路的过程,是预测学生解题思路,感受学生解题可能遭遇到的困难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提前预设课堂解题教学的过程,丰富学科教学知识的过程。

3.专业阅读:折射的是一种专业态度,决定着学科教学知识的丰富程度

教师是否认真进行专业阅读,其实折射出教师对待教学的专业态度,专业态度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也影响着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高度。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诺尔(M.Klnowles,1990)在《成人学习者:一个被忽略的物种》有这样的观点:“教师学习倾向于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是否有着强烈的内在动机和良好的专业态度是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保证。L老师专业阅读的内在动机就是渴望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其阅读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读,而是具有“专、深、透”的特点,在阅读专业书刊的过程中学到了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成功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促进自身反思并改进教学,对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专题研究:让教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上形成更高水平的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原理有机融合而成的对具体课题、问题或论点如何组织、表达和调整以适应学习者的不同兴趣和能力以及进行教学的理解。”[12]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学科教学知识总是与具体的内容与问题相连的,教师对待不同的教学内容或教学问题会有不同的学科教学知识,专题研究可以让教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上形成有针对性和更高水平的学科教学知识。“数学课学生讲题”“学生撰写反思性小文章”就是L老师针对练习题教学效率不高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总结所学数学知识所进行的专题研究,在专题研究中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使得自身针对这一教学问题的学科教学知识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

5.专业现场:学科教学知识在学习、交流与反思中丰富

李政涛教授认为:“教师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现场学习力。”[13]这里的现场是指教育教学的专业现场,主要包括教师自己每天的教学现场、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日常教研活动现场、各种培训、讲座现场。中小学教师每天都处在教育教学的现场之中,但各人的投入程度不同,决定了收获各异。L老师专注于专业现场之中,除了表现为参与和倾听外,还表现为及时捕捉、思辨式思考、有效转化,正如他所说是带着“钉子”与“钩子”这样的工具“入戏”“入境”的,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努力把现场中涌现的有用资源“钩”出来。

6.专题写作:学科教学知识在显现化的过程中不断明晰

李政涛教授在《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中有这样的要求:“教师需要有三大积累: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和写作积累。”[14] 实践中,教师需要把学到的用起来,把用起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出来。写作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专业能力。L老师的专题写作是建立在专题实践和专题阅读的基础上的,专题写作是阅读的延续、研究的延续。学科教学知识本质上是个人知识、缄默知识,通过写作不仅可以总结和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还可以让缄默的学科教学知识显性化,让一些不太明晰的学科教学知识清晰化、条理化,让一些有效的学科教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确认。

7.专家引领:在对话与引领中为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指明方向

舒尔曼认为:“高成效与低成效教师之间的最大区别即在于是否拥有学科教学知识。”[15] 当然,这里说低成效教师没有学科教学知识是值得商榷的,但高成效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肯定是高于或是多于一般教师的,特别是学科教学专家,他们往往研究深透、视野开阔,拥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专家的指导常给人茅塞顿开的感觉,为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指明方向。L老师的成长是与学科教学专家的引领密不可分的,L老师会抓住每一次与罗增儒、章建跃等专家见面的机会进行交流与研讨,对专家的一些观点他常常要琢磨好些天,加入符老师名师工作室更是让这种对话、交流与引领成为常态,在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几项教学研究不但收获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让L老师得到了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7][12]冯茁,曲铁华.从PCK到PCKg: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2][3]胡定荣.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J].教师教育研究,2006(7).

[4]章建跃.中学数学课改的十大论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1-2):封面.

[5]曾宁波.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J].现代教育科学,2004(4).

[6]张海生.究竟向名师学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3-1-23(9).

[8]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

[9][11]邵光华.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62.164

[10]廖冬发,周鸿,陈素苹.关于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来源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探索,2009(12).

[13][14]李政涛.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J].人民教育,2012年(21).

[15]白益民.学科教学知识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0(4).

A Case Study on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Formation of

a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

ZHANG Huai-ming

(Hai'an Bureau of Education, Hai’an 226600, China)

第7篇

一、课题的提出与理论假设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似乎是矛盾的二大问题:一是老师的抱怨:“这类问题我在课堂上己经讲了N遍了,可还是有的学生不懂;同样的题型稍加改变,就束手无策,真是气死人。”二是学生的困惑:“上课听得明白,也认真作了笔记,但自己做题时还是不会正确分析,找不到突破口,相关的知识点总是想不起来,唉!” 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在哪里呢?是老师的教学水平问题还是学生的智力有问题,其实不然。我认为主要是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还没有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不愿意或者说没有耐心倾听学生把他们的问题、想法说出来,也就是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导致我们的教与学都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无法创新。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老师不但要花功夫研究教学内容,更需要在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训练、课后辅导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去研究如何开展与学生进行交流。

师生有效交流,实质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要实现这种沟通,理解是基础。研究表明,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难以持久。教学实践显示,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少不了和学生间的非常融洽的关系,真正做到了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师换位以学生的身份去交流、研究、合作,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能动性和可行性、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基础上认识物质世界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学生一些具体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观点、理念、价值观等去思考、认识、理解物质世界的习惯和意识,是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中,课程是给定的教材,而且都是以学科知识为主,教学也是单向的,由教师传授给学生;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教学场所是封闭的,局限于教室、学校;教学手段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粉笔加黑板。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应是多元化,课堂是开放的、互动交流的。

教师与学生交流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将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成长走向个性化、成熟化、创新化、社会化。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及研究方法

1、转变思想观念,教学设计上下功夫,突出探究特色,形成交流风格。

(1)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交流途径。

(2)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交流内容。

(3)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交流空间。

2、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有效利用载体,寻找交流契机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产生交流,同时又应该是课堂交流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

(1)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师生有效交流。

(2)突出化学的实验特色,有效利用载体。

(3)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交流。

3、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有关习惯与能力

(1)耐心倾听的习惯。

(2)善于表达的能力。

(3)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经常反省自己的真实思想过程,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扬长避短。做到“知己知彼”,是建立积极、健康互动的基础。

(二)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内容

1、化学思想的交流

(1)在课堂上善于捕捉学生的言行、表情,关注他们是不是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2)在课外关注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思想变化、参加班级活动情况、交友情况、家庭生活等。

(3)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或者经常以朋友的身份主动找学生交流学习问题,也可以是学习以外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4)在教学中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元素化合物的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方法、化学反应中守恒的思想方法、化学实验中假说与论证的思想方法等。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不能成为知识的代表和化身,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识记和试题的解题技巧,忽视分析思考的过程、思想方法的渗透,否则,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盲目的,所学的知识也是零散的、孤立的。

2、化学知识的交流

3、化学问题的交流

4、化学语言的交流

5、化学实践的交流

6、化学课堂中情感的交流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调查摸底研究学生状况

针对教学立体――学生的中考或期末成绩、个性素质、学习动机、学习状态、学习能力等五方面进行了前测、统计,量化分析。

2、研讨课题与集体备课

学校把课题研究工作列为重点,纳入工作计划,教导主任主抓,使课题实施按计划进行。每月召开一次实验工作会,各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在课题实施进程中,“有效交流”课堂教学要做到:

(1)必须是情感化课堂。要唤醒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欲望

(2)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 ,共同探讨。

(3)必须是开放的课堂。课内外结合,人人都说,人人都做。

教师认真研讨,达成共识,在集体备课中,研究探讨教学方法,手段,设计学生活动,制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3、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

每学期组织讲课,说课,赛课计15节。课题组成员要求互相听,互相评,每节课都是实验课题的研究课,探索课。评议研究的侧重点是

(1)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

(2)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3)有效交流形式对教学效果促进了没有

(4)科研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进展如何

4、跟踪实验,总结规律

(1)选择典型学生做个案记录,建立学生个案库。

(2)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精彩片段及时记录,作好课堂反思笔记。

(3)积极组织引导研究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抓住灵感,撰写研究活动的经验体会。

(四)、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形式

个别交流、小组交流,课内交流、课外交流,书面交流,口头交流

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交流的话题,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将理论知识设计成化学实验。

四、工作基础和条件

第8篇

【关键词】 电工学;实验;安全隐患;管理措施

“电工学”是高等院校非电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涉及面广,应用性强。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基础。南华大学电工学课程,2005年就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2008年又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近年来正在争创省级精品课程。而电工学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化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学会并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基本电量的一些测量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几年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加之电工学又是一门服务专业广的基础课程,且该课程一般集中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上期。而电工学实验与理论课相呼应,即要求做到实验和理论授课的进度一致。这样就导致实验资源短缺,实验室从早到晚开放运行,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师都超负荷运转。因此在如此繁重的实验教学任务下,如何在确保实验设备和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高质量完成电工学实验教学任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

一、电工学实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人身安全隐患

电工学实验是以电源为载体的实验。电在带给我们方便、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若不注意用电安全,不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和安全工作距离等,就有可能发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触电事故。年轻的大学生好奇心重,到了实验室喜欢这里摸摸,那里摸摸,有些同学趁老师不注意甚至打开了试验台后面板,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所有的节点都在外面,只允许专业人员检修仪器时才能打开。且电工学实验包含用三表法测电路等效参数、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相量的研究(日光灯实验)、三相交流电路电压及电流的测量、三相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和顺序控制电路等强电实验。其中前两个实验使用的是相电压220V,后三个实验使用的是线电压380V。如果实验时不严格遵守实验操作原则,在电源不切断的情况下直接拆线,就会造成人身伤害。[2]

2、设备安全隐患

电工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期,电工学实验和理论授课进度一致。全校30多个专业,90多个班级,将近3200个学生集中在一个学期完成电工学实验。可想而知实验室必须从早到晚全天开放,实验设备是超负荷运行。再加上学生对实验不够重视,由于实验成绩只计入平时成绩,因此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就麻痹大意。课前不好好预习实验,即使写了预习报告,也只是简单地把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抄在实验报告本上,没有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不仔细研究各种仪器的使用说明和实验注意事项,进了实验室根本不知从何入手。这样就不能高质量完成实验,也容易损坏实验室的设备。

二、解除安全隐患相应措施

1、制定完善、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完善、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确保学生安全和设备完好的前提,是高质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华大学根据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办学定位,制定了“南华大学学生实验守则”,“电工电子实验室安全守则”,“电工电子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实验教学中心人员年度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并用镜框装好挂在实验室正前方。这些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实验技术人员平常的仪器维护、维修工作。也明确告知学生实验纪律和注意事项 ,如果万一出现安全事故,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果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安全事故,学生应承担的责任等。

2、加强安全教育[3]

学校不定期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首先是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如果安全意识高,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就会超前,对未来发展中的危害也有预见性,则能大大控制事故和减少伤害。实验中心还配备专门的消防员,专门负责实验室的消防安全。消防员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设施,并做好消防安全检查记录。

学生首次进入实验室,对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安全体系不了解;对实验过程中常见安全问题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首先一定要养成不带电操作的习惯,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才检查或改接电路;实验做完后要先断电再拆线。做每个实验前一定要认真预习实验,明确每个实验的步骤、原理、所需的仪器设备,并了解所需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实验指导书上每个实验项目都专门有实验注意事项,学生一定要牢记这些注意事项。如三相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测量,实验指导书180页,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采用三相交流市电线电压380V,应穿绝缘鞋进实验室。实验时要注意人身安全,不可触及导电部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2)每次接线完毕,同组同学应自查一遍,然后由指导老师检查后,方可接通电源,必须严格遵守先接线,后通电;先断电,后拆线的实验操作原则。(3)用星形负载做短路实验时,必须先断开中线,以免发生短路事故。学生如果实验前都认真预习了这些内容,做实验时就会心中有数,按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顺利完成实验。[4]

3、改善实验教学环境

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大大改善了电工实验室的教学环境。电工实验室主要以杭州天煌教学仪器厂生产的KHDG-1高性能电工实验装置为实验平台,该产品吸收了国内外先进教学仪器的优点,充分考虑电工实验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结构、性能上进行了很多改进和创新。实验测量仪表采用指针式、数字化、数模双显、智能化、人机对话及多机通信相结合,对控制屏及部件采用全方位的功能保护及人身安全保护体系,同时还设有定时及报警功能。所有器材连接端子与普通连接线都改为安全端子和安全护套线。为了以防万一,在每组实验装置下还安放了绝缘橡胶垫。这样人身和设备安全得到大大提高。

4、构建院、校二级实验教学督导制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各种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到位,学校建立了院、校二级实验教学督导机制。学校教务处聘任那些德高望重、治学严谨的教授组成校级教学督导组,他们每学期都会下到各个实验室随机听课,检查老师的实验准备情况,教师的实验教学大纲、教案是否齐全;抽查学生的预习报告是否认真,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对老师和实验室有何建议和意见;还有仪器仪表设备的使用情况登记表和维修记录等。教学督导组成员通过考核评价表给实验教师打分,并在考核表上记录下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教学中期和末期召开实验教学工作座谈会,听取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情况 、设备更新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意见。

学院还成立了院级教学督导组,主要由负责实验教学的院长、实验室主任和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院级督导组是对校级督导组的有益补充。院、校二级督导组的建立,说明学校、学院都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不重视实验 、实验完成不好的状况得到改善,使电工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大提高。

三、结语

尽管电工学实验任务如此繁重,但是有学校的重视和支持,有老师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这么多年来电工学实验一直紧张有序、安全开展下来。实验环境越来越完善,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5]

今后教师们要持续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心,积极总结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在保证实验安全前提下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注 释】

[1] 欧阳宏志,单长虹,管金云,陈文光.电工学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9)75-77.

[2] 彭安华,张金文.电工学实验中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195-198.

[3] 潘晓慧.电工实验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几个问题[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3(6)46-48.

[4] 耿大勇,李亮之,王俊生.面向21世纪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5)24-26.

[5] 孙凌翔,王丽君.电气信息专业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8)130-131.

第9篇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PBL教学技术实验课教学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1969年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被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它与以教师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有很大的差异,具有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掘教师自身的创造潜能大有裨益[1]-[2]。目前,PBL教学已经被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心理学、工程、商业和社会工作等多个学科的教学中[3]。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是对原《食品分析》与《仪器分析》的重新整合,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食品检验技术分为传统检验和现代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的课程内容侧重于食品现代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在食品理化性质、微生物污染、动物性食品病理、食品毒理等食品品质检验和监测上的应用。目前应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现代检测技术主要可归纳为仪器分析方法、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4]。该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涉及学科众多,内容广泛,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整个课程学习以实验教学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多,知识点繁杂,课时数少,因此,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完善的知识体系,怎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和探索的关键。2007年和2008年,我在我校生物科学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方向)本科学生《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的实验课教学中,结合我校的特点,进行了PBL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07年和2008年上半学期开课的2005级和2006级生物科学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方向)本科班学生。

(二)内容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的实验课程。

(三)方法

1.教材的选择

使用汪东风主编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

2.教学内容的选择

PBL教学模式的效果如何与实验项目选择和引导性问题的提出直接相关。

在内容比例上,第一,我因为是初次进行PBL教学缺乏经验,所以没有全程开展;第二,实验研究在2005级和2006级两个年级段进行,为避免由于教学内容不同造成学生评价的差异,我认为选择1/3左右的实验项目较为合适。我一共选择了3个实验项目。

在内容难度上,我不仅权衡学校现有仪器和实验经费投入,还考虑既要以实验项目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同一个实验项目上,既要有经典实验技术方法,又要有现代检测技术方法。

我选择的3个实验项目包括: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5]-[6]、食品中微生物的测定[7]、转基因食品的PCR检测[7]。这3个实验不仅包括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检测的主要技术方法,而且能够体现经典实验方法和现代检测技术在检测上的联系与区别。

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包括单项实验项目:气相色谱法[5]、品红亚硫酸比色法[6]、试剂盒快速检测法。其中,我在白酒中甲醇含量检测项目中加入快速检测的内容。

食品中微生物的测定包括单项实验项目:薄层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7]。

3.教学形式的选择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自主设计实验包括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和实验材料的自主选择。

我把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作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实验项目。实验课前将项目内容通知学生,让学生自愿选择实验方法,然后分别把选择相同实验方法的学生随机分组,每组3―4人,选定组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书籍、网络、期刊等搜集资料,每组自己拟定实验方案,经我审核合格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每组自主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在我的指导下,不同小组间分析比较实验结果,尤其是采用不同实验方法的小组间结果的分析比较。

我把转基因食品的PCR检测作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的实验项目。我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检测不同的样品,如大豆、番茄、茄子等加工成的不同产品。

(2)设立开放性、综合性实验。

我把食品中微生物的测定设为开放性、综合性实验。学生可单独或自由组合,每组最多4人,选定组长。每人/组自己拟定实验方案,经我审核合格后进行实验。在学期的第2―3个月,我利用星期六和星期日时间进行管理和指导,全天候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同时选择薄层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每个学生对自己所采用的两种实验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3)学生准备实验。

每次实验前,我根据实验内容的需要,采取自愿的原则,安排数名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配制实验所需的试剂,调配好实验所需仪器和设备。

(4)学生做预实验。

每个单项实验项目,安排4名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做预实验。

(5)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和网上评价系统的反馈,同时结合问卷调查(见表1)。问卷含7个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设好、一般、差3个等级,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上交,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结果

根据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和网上评价系统的反馈结果表明,2005级和2006级学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课的评定成绩分别为94.6分和96.5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是接受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有87%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是可行的,这说明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是适应的,是乐于接受的。

三、结论

(一)PBL教学模式的优点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中,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气氛活跃,不断提出问题,并利用书籍、网络、期刊等搜集资料,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予以解决。尤其是在转基因食品PCR检测实验项目中,学生由于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而他们对自己日常生活的饮食中有无转基因食品非常好奇,因此对实验非常踊跃积极。由于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和出现的问题与分析方法都有所不同,可避免传统实验中由于实验材料相同、实验步骤一致、实验结果雷同而产生的学生消极应付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学生通过准备实验、做预实验和开放性、综合性实验,全面了解整个实验。尤其是准备实验和预实验,这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考虑全面而细致,因为预实验关系到整个实验项目的结果。如果预实验失败,学生就要分析和找出失败的原因,及时加以纠正。因此,预实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且能使学生在分析产生的问题时从实验的整个过程考虑。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可有效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保姆式的教学而使学生产生动手和思考问题上的惰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能锻炼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实验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尤其是食品中微生物的测定这一实验项目,学生用到的技术包括微生物的基本培养、薄层层析、定量分析、酶联免疫吸附等,即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每个学生都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文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锻炼查阅文献的能力,同时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查阅文献探求解决办法,试验完毕后还要撰写实验小论文。这能充分锻炼学生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因此,2个年级的学生到食品企业实习期间深受企业的好评;2005级与食品企业签定就业合同的毕业生中,已有76%的学生将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4.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在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都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所设定的项目要用到许多仪器设备和大量的玻璃器皿。因为仪器设备有限,并且有的实验时间长,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教学时间表调整好自己的实验时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锻炼组织协调的能力,又能学会统筹安排时间。为了获得较好的结果,学生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实验操作过程,集思广益。因此,PBL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P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容易导致两极分化

PBL教学模式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积极参与的学生学得好,消极参与的学生学得差。这就表明:PBL教学模式很难适合于全体学生。

2.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PBL教学法要求教师既要熟悉多学科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而且要有敬业精神,切实贯彻教育理念。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师资短缺影响了PBL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和水平提高。

3.要求配套措施的改革

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设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运用PBL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打破各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的界线。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购置的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台(套)数有限,现代化仪器设备的使用需要重新整合,这需要我们与学校主管和职能部门搞好协调和沟通。

参考文献:

[1]张效云,董明纲,刘洁.浅谈PBL教学改革[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19,(3):80-81.

[2]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36-38.

[3]徐守霞.生物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初探.考试周刊,2007,(33):125-126.

[4]鲁满新.现代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89-6590.

[5]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指导(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9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检验理化部分总则[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405.

[7]汪东风.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60-262.

第10篇

关键词: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机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46-02

单片机已经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仪表、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各大高校都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作为工科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学科的交叉融合,机械类本科专业不仅要求具备一般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能力,还必须具备电子、控制的基本知识,因为目前的机械装备已不再是单纯的机械集合体,而是集机构、驱动、检测、控制等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装置。机械装备的设计也不再仅专注于机构与简单驱动的应用,而是集伺服驱动、高精度检测、PLC/单片机等控制为一体的复杂闭环系统设计。单片机课程综合了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等技术。单片机原理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工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单片机技术日新月异,而大部分高校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模式却一直延续至今,没有针对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做出相应调整,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求知;传统教学过程中未引入工程实践设计,导致学生缺乏整体设计能力,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单片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单片机实验教学案例研究

单片机实验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以案例为主,通过案例来分析与讲解单片机原理、应用特点与方法。下面通过单元案例与综合案例来详细说明。

1.单元案例。单元案例就是结合单片机的应用特点,对单片机中常用的功能单元进行案例研究及讲解,目的是使得学生尽快认识和掌握单片机的各个功能单元。(1)最小系统,最小系统是单片机运行工作起来,所必需的最基本电路组成。在接触单片机之前,需反复强调最小系统的各部分组成,对于8051单片机来说,即电源、晶振、复位、片内片外存储器选择的EA引脚。首先在Proteus里搭建最小系统电路,这有利于学生接触Proteus仿真环境,熟悉基本元器件的选取和参数定义。然后在最小电路的基础上,进行单片机控制一盏灯的简单实验,这部分内容可结合51单片机的IO口同时讲解。再次,在51单片机开发板上,让学生认识单片机及最小系统,对一些元器件有基本认识。(2)流水灯,在做流水灯实例时,要考虑LED点亮的时间,亮的时间太长会影响整个过程的速度,亮的时间过短,我们无法观测到。因此,让学生认识到点亮LED的时间是关键,逐步引申到延时的概念,详细讲解程序延时及定时中断延时这两种延时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程序延时的概念学生较容易接受,定时中断的学习要结合定时/计数器及中断的知识点,重点讲解定时器工作原理、定时中断方法以及程序等。(3)按键和LED数码管显示,按键和LED数码管显示是51单片机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首先,Proteus仿真环境里构建的是独立式按键,利用按键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或熄灭;然后,构建4*4的矩阵式键盘,并分析比较独立式按键和矩阵式按键;再次,介绍七段式LED的组成原理,分为共阴和共阳两种,让学生来分析显示不同字符时的代码指令;最后,将4*4矩阵键盘和LED显示结合起来,实现按下键盘中的某个按键时,LED上将显示该键的键值(0-F)。(4)LCD显示,无论是单个LED(发光二极管)还是LED数码管,都不能显示字符及更为复杂的图形信息,这是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显示单元。很自然地引申出LCD来,转而介绍常见的字符型LCD 1602。首先,在Proteus里构建1602固定显示的实例,可以显示学校名称、课程名称等等;然后,演示动态显示效果,让字符自右向左滚动显示;在演示的基础上,讲解1602显示的原理,固定显示和滚动显示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实践。(5)AD和DA,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只要涉及到测试与控制,都离不开传感器的检测。而大部分传感器是模拟传感器,检测信号为模拟信号,在送入单片机处理之前需要利用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此时,如果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大信号的模拟电压,直接满足转换要求,则可直接送入AD转换器,否则要将信号进行处理,一般是将信号进行放大。让学生回顾理想集成电路的放大原理,构建检测信号的放大电路。可以采用温度检测的实例,在Proteus里构建模拟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的模型,利用51单片机常用的ADC0809进行模数转换。DA转换与AD刚好相反,是将数字量转换成相应的模拟量,单片机输出的数字信号必须经过DA转换器转换为模拟信号后,才能对一些控制对象进行控制。对于DA转换器的实验案例,采用基于DA方式的波形发生器,通过按键控制,可输出方波、锯齿波、三角波、正弦波等波形,并在Proteus里利用模拟示波器进行观测。(6)串口通信,在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领域,通常需要一台PC机,由它来管理一台或多台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测量控制仪表。这时要使每个单片机应用系统实时的检测数据能在PC机上显示出来,或者通过PC机来调整这些测量仪表的工作状态,就必须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串口通信是单片机中常见的通信方式,以串口通信为例向学生讲解通信的基本概念,包括并行通信、串行通信以及常见的串行通信方式。在Proteus里构建PC机与单片机之间串口通信的实例,进行数据的发送与回传接收。

2.综合案例。在学生基本掌握单片机的上述单元案例后,结合机械类专业的特点,设计两个综合案例,分别为:(1)温湿度监测系统。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定时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将检测信号AD转换后输入到单片机,一方面进行1602 LCD的实时显示,另一方面将检测温湿度数据通过串口发送至上位PC机。这个综合案例考察到了定时器、AD转换、LCD显示、串口通信等知识点。(2)PWM控制电机调速。要求产生脉冲频率为1Hz,占空比0-100%可调。这个综合案例考察到了PWM波形生成方法、步进电机调速等。

二、单片机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

由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方式基本以案例和实践为主,也须对原有的考核主要以考试为主进行改革。采取的考核方式主要为综合实践,即2-3名同学组成一组的形式,自定一个综合实践题目,就题目展开分析和讨论,并展开单片机硬件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然后确定并绘制单片机综合实践系统的硬件图(在Proteus中完成),并编写单片机综合实践系统的软件。最后每个项目组指派一位同学,在课堂上通过ppt方式阐述设计理念及具体的设计流程,并接受老师及台下同学的提问。本次综合实践占单片机原理课程总成绩的50%,对于设计选题及设计、答辩完成得较好的项目组,给予期末成绩加分的奖励。

三、实验教学效果

通过单元案例和综合案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模块化、系统化的结构进行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授课,能够让理工科学生特别是机械类学生在认识到单片机应用特点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际开发一些单片机应用系统。以上具体方案,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及效果反馈,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许超,吴新杰.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2):180-183.

[2]张毅刚,胡瑞强.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5):149-150.

[3]黄云峰,程启明,刘刚等.“MCS-51单片机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J],2011,(19):124-125.

[4]赵冬梅.工学结合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34-35.

第11篇

关键词:课堂效率;教材处理;教学手段;师生互动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既渴望踏上讲台以风趣幽默的高效课堂吸引学生,又因为对教材不熟、学生不了解而紧张焦虑。本文以以作者的一线教学经历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自身或同行的共同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对刚入职场、或与作者一样刚从教一两年的新教师提供借鉴和指导,以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我刚步入教学岗位时,课代表反映我讲课语速不快、节奏稍快,我很是不解:与老教师相比,我并没有多讲内容,老教师课堂还留有十多分钟的复习时间,我却用了满满的一节课,怎么会快呢?直到2010年春季校示范课结束看到自己教学视频才略有所悟,我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最多只占学生需要时间的三分之一,学生来不及思考,反应迟钝,我就开始重复,因此教师拽着学生走很累,学生跟着教师跑也很累。之后我选取同一节课,分别听了新教师和老教师的讲解,证实了这一想法。

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陷入满堂灌的误区

新教师过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和节奏性,进行的是系统知识的讲授,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单向的信息传递,重点难点内容多次重复强调,却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极差,可事实上课堂容量并不比老教师的多,更多时候还不及老教师。原因就在于新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度不够了解。多年的知识积累,他们看待教材一般容易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形成"教材简单"的错觉,认为无需深入研究和探索,认为只要是讲过的学生就理解了。对问题的认识取决于教师自己主观认为的难易程度,缺乏事实实事求是求是的认识。

如何上好一节课呢?"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口不停歇的顺利结束教学活动",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问题设计、教学设计,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要有耐心,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教师的热情与耐心培养学生自学的信心。

针对必修一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很难,我还能侃侃而谈。因为这部分内容逻辑性强,只要思路清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上就不会闲着。对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较好的同学,只要理解过程,学习效果就很好,同时兴趣越来越浓,方法娴熟。看到必修二傻眼了,不知从哪儿下手,觉得没什么可讲,看看就懂。通过和其他新教师同事交流,有些说让学生看看课本,把练习题做做,把疑难点和脉络说说就可以了。这方法对好学的学生来说还可行,而对很多自制力较差、学习很苦恼或不会自学的学生来说无异于有了说话的机会。也有的只是放放幻灯片课件,或把书上知识点串串。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受教材编写的束缚,陷入读教材的误区

新课标教材是个参考标准并非唯一标准,教师备教材的目的是吃透教材、活用教材,而非"背"教材、照本宣科。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感情和意愿,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引导学生健康和谐成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问题串层层诱导学生积极分析、思考、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掌握应有的学习技能和知识。

刚刚进入二中,先进的教学设备令我叹为观止。对于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特别是关于宇宙间天体的运动、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的内容,终于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体现它的直观性、生动性,并不因为抽象而苦恼。09届的高一我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学生的印象却并不深刻。2010级高一刚开学,多媒体正处在维修阶段,很多班级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地球仪和教学方法"三板"不得不派上用场,课堂上学生少了一点激情,却掌握了一种方法,现在他们在向别人讲解地球自转时能随手拿出瓶子转动模拟,让观测者分别从侧面、瓶口、底面观察运动的方向。

三、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魅力

当前的新教师大多是80后,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能够操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互联网的关系更加密切。很多新教师刚刚摆脱了读教材的误区,而是走向了读课件的深潭。他们制作的课件丰富精彩,很适合学生自学,但用来课堂教学就有点繁杂了。学生对课本的知识和结构尚未弄清楚,漂亮的课件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却没有抓住学生的思维,丰富的知识令学生叹为观止却来不及消化吸收。这种课堂的结果是学生课堂上听的津津有味,拿到练习题不知从何下手,甚至不知道老师讲的是课本哪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并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有它的优越性,例如,减少板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图像的呈现和讲解更方便快捷,动态演示形象直观,视频播放等。[2]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师形象生动的讲解、启发性引导思考的过程中,以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为主,多媒体展示为辅,课堂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地理课程的安排大都是上午最后一节和下午的课,往往是学生最容易犯困或因饥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候。刚参加教育实习的时候,对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说话、做小动作、睡觉的学生很生气,经常为了组织课堂而打断教学活动。后来,我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提问学生,时间长了,学生也不在意。我就纳闷了:学习内容不是很枯燥,与生活、经验、热点密切结合,为什么涉及到理论知识学生就疲惫了,何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不停的提问学生?对比老教师的课堂才发现,我这"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师生互动,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完全还是教师的一言堂。

四、把师生互动理解为简单的问题提问、"一问一答"模式或无组织的课堂讨论

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全神贯注的集中45分钟。要想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着教师的引导走,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事与愿违。一方面缺乏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使得他们对教材问题的设置仅仅停留在表层,设计的问题往往只是看看课本就能从书上找到原句答案。学生对这类简单、枯燥的问题疲倦不感兴趣,不得不搞些小动作转移注意力,更有学生被这些催眠进了梦乡。所谓师生互动,就是师生双方都要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讨论、合作探究,彼此分享对方的思维和智慧,而不是一头热、一头冷。师生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跳一跳,摘到桃"的启发诱导式教学,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案例探究法更是深受学生的喜欢,实验活动有条件也可试试。此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地理问题,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有定律,教无定法。教育实践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新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需要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反思、慢慢积累。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在实践中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高效的理课堂模式,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马凤琴.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2).

[2]李昂.基于教学实践的地理新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成本管理;情景案例教学

电大自办学以来,开放教育基本沿着“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注意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够重视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本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包括成本的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内容,很是抽象,对未从事财务工作的学员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认为电大开放教育开展情景案例教学确实较为必要。

一、开展情景案例教学在电大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1.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更好地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电大开放教学过程中,课程采用情景案例教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企业场景,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体验,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真实场景的事件中,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案例或事件情景,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感知、理解和领悟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精髓,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探知欲和创新精神。

2.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达到课程情景案例教学法的目的

工商管理本科学员学习基本没有财务知识,企业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对于这部份的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如何把抽象的文字变为形象具体的情境,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快速并准确地理解知识,这对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和适应力也是一种培养,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认知水平,使这些学生的探索性、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得到较大的提升,进而提高开放教育学生的上课的到课率水平。

3.课程的情景案例教学能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成本课程情景案例教学中如何设置教学评价体系,师生共同参与考评,使学生认为这种考评体系更加合理,更具现实和情景化,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更能够得到体现,这样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提高。

二、电大的开放教育情景案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分析

1.开放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教材变更慢,与企业实际脱节

开放教育经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成本管理教材理论概念较为抽象,与企业实际管理有一定的差距。不同的行业成本管理方式方法也不同,信息本身变化速度很快,但我们的教材变更速度过慢,基本上不能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同步,远不如高职院校的教材。而且开放教育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模式化设置体系,这种模式化的课程体系不能涵盖所有的知识结构,更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多样化的需求。再加教师大多以理论讲解,习题分析来教授巩固课堂学习,与企业所需的财务分析、决算、税收筹划方面的人才培养更有一定的距离。

2.教学形式较为刻板,缺乏先进性

开放教育经济类专业的一大特点就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模式是电大最早提出来的,而且电大开放教育的网络教学环境已经初步形成,像"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是电大办学的一大特点,但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未落到实处是经济管理各专业存在的普遍现象。老师满堂灌输,教与学双方缺少交流和互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很好发挥,这样就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授课手段单一,信息量不够充足

开放教育的面授课教师往往采用黑板书写和PPT课件的教学形式,信息量不够充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学生的求知欲无法满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学生在自己预习教材中的成本管理基础内容后,运用一些企业所发生的成本管理案例教学,可以身临其境体验现实中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对此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在情景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单一的理论教学手段改革势在必行。

4.实践教学在教学评估体系中不能得到体现

开放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比较落后,虽有创新,但整体而言,对师生的考核评估还是摆脱不了传统模式的束缚。这种传统的教学考核形式只是检查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而且考核内容以书本、教材为主,与企业实际、现实经济发展情况、政策变革情况严重相脱离,以至于学生“学不能致用”,不能帮助学生在单位的岗位得到一定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开放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5.实践型师资人才短缺

电大经济类专业在开放教育中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随着学校教学规模扩大,学校引进教师的人数在配比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供需关系难以平衡,学校为了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基本上是从高校引进师资,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而工商和会计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没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情景案例教学更是不好把握。学生也无法有效掌握专业知识点的精髓,培养出合格人才的目标也就更是一句空话了。实践型师资短缺是电大开放教育亟需考虑的问题。

三、开放教育课程实施情景案例教学模式的思考

1.合理地设置课程,把情景案例教学融入教学环节

开放教育教学如何科学地设置课程,笔者认为可以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教授过程和综合考评体系四方面展开。其中,教授过程是改革核心,充分考虑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社会需求,和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特点,选择新型的、更先进的网络教学模式,与面授教学,实习环节相互配合,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考虑把情景案例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融入教学环节,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点和能动性,学生课堂里学的内容与实践相集合,能学以致用,受益达到最大化。

2.设计开放课程模式下的情景案例教授过程

成本管理这门课程的情景案例教学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但教师在实施情景案例教学时模拟企业真实情境,须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程序,并有效的实施。教学过程中利用经典的成本分析、决策和控制等情景案例,如成本核算成功案例可以用海尔的案例,教学中利用PPT制作的网上教学、图片和表格、摄制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现场和专家访谈录像,使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用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启发性和目的性的情景案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评判,这样既能完成教学目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因此能提高上课的到课率。

3.结合情景案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

开放课程平台是开放教育的一大优势,课程实行多样化的授课形式。首先在电大在线平台提供各门课程的资讯,除了课程已有的基本信息,学习辅导、课件辅导,平时作业外,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它可以弥补基本素质课程学习的缺陷,学生须在开放课程平台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习量,当然包括实践环节的内容,尤其是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都可以在开放课程平台与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师将遇到的问题加以整理和归纳,做成问题的形式,放在开放课程平台上,供学生参考和学习。教师在考核时,可以将面授和开放课程平台考核成绩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评定。其次对于小班化预约上课的面授课,让教师为学生做最基本的课程引导,而大量的学习任务在开放课程平成,平台上每门课程都是有目标、任务、方法、内容、作业、答疑、互动和反馈等环节构成的综合教学系统,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系统给出考核成绩。课程平台此时作为有益补充,要求学生在此平台上完成相应学习任务,而这些内容可以是情景案例教学的背景内容,附有思考题;也可以是我们已经试行的网上的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这种考核是事先给出评分标准,根据学员网上教学讨论活动发帖质量和数量的参与情况将纳入形考成绩中,及时地对他们的网上学习予以反馈,合理地设置课程学习成绩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4.改革综合考评体系,评价情景案例教学成果

根据课程特点、教授方式进行课程综合考评体系的改革。目前我们的课程以面授为主,其他形式为辅。如何评价情景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应确定考核方式,这个方式方法可由师生共同制订,再来确定面授与其他学习形式考核比例,最终全面综合评定成绩。笔者认为可以指导学生写出评估报告,可以利用课堂情景案例教学,把预先准备的问卷调查分发给学生,当场收回,统计各种数据,便于分析教学效果,取得一线的数据资料。这种采用情景案例实训模拟平台进行考核,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考评更具现实感、情景化。让学生参与教学考评,考评呈现多元化特点,具有分层次、分类别、多样化考评体系,学生也会觉得这样的考评体系更公平,效果也会更好。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实践型的教师人才

开放教育由于学校教学规模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现有的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平衡及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短缺,为课程情景案例教学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理论+实践操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实践型的教师人才就应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有两种途径较为可以行:一是从大中型企业中挖掘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实务操作人才,二是把我们的教师下到具体企业从事具体的实践操作,真正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师人才。更好为情景案例教学服务。综上所述,情景案例教学是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的检验,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作者:方美君 单位:台州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娇娇.企业价值优化视角下成本核算与管理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J].商业会计2013(12)

[2]冯志芳.ERP情景下生物制品行业成本管理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14(7)

[3]刘中艳.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3(11)

第13篇

——谢宝凤(生物科学)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万象更新的开学之际,我们工作室全体成员联同特邀工作室顾问——皇岗中学沈志良校长、教科室高山主任及于杨老师,在皇岗中学会议室欢聚一堂,召开了新学期第一次教研工作会议。

一、立足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皇岗中学沈志良校长致辞,充分肯定工作室上学年取得的成绩,尤其是《显微镜的认识与使用》福田区中小学科学工作室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活动效果显着,受各级部门领导及兄弟工作室好评;工作室与大墩中学交流活动中通过研讨课活动切实帮助年轻教师解决调入问题,成绩令人欣慰。新的年度,新的气象,希望工作室以发展教师培训,传递老教师经验,帮助年轻老师成长为方向继续努力。鼓励工作室的全体研究人员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出成绩,为自己的工作积累更多成果。立足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在工作室的平台上发挥团队的凝聚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发挥团队智慧,创造性开展工作

工作室主持人谢宝凤老师代表工作室全体成员感谢领导对工作室建设的关怀和指导,表示新的学年发挥团队的智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立足课堂,进行做中学实践研究。确定本学期工作重点及各项目负责人,鼓励大家发挥各自的智慧,构建高效课堂, 分享教育智慧,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

三、立足课堂研讨,开展“做中学”课题研究

工作室助手张晶老师整理上学期工作室工作总结。分别就工作室成员在教学研讨课、做中学实践活动、教师辅导学生获奖情况、工作室间交流、外出交流学习几个方面做出了总结及建议,认为应该把教学研讨课作为工作室发展重点,对优秀课、有亮点的课应推广成区级、市级公开课,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提出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让大家好好打一场有准备的战。

四、隐形的翅膀——团队支持的力量

由沈晖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一次有趣又深入内心的团队拓展活动。活动涉及“隐形的翅膀”——团队支持的力量”以及“给自己的情书”等六个环节,活动历时90分钟,这次体验式活动令工作室成员对心理学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在教育过程中,一个良好团队的建立有以下必要条件:

1、在团队建立初期,大家都很陌生,需要一些优秀的团队组织和活动,提供一些团队积极体验。

2、建立一个良好团队需要每个人的自我开放。

3、建立一个良好团队需要我们对不同特点的团队成员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接纳。

4、建立一个良好团队需要一位优秀的领导者。

5、建立一个良好团队的领导者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支持。

大家在活动中逐渐打开心窗,感觉与同伴更加紧密相连,在“隐形的翅膀“环节中都因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而深受感动。同时也感受到在有了团队的支持时,自己也更容易为生活的烦恼找到解决之道。大家为自己写下一份不必公开的情书,意外地收获到一些可以让自己充满力量的方法,让幸福成为可能。

第14篇

关键词: 数学实验 教学案例 创新精神

在今天,课堂教学活动正迫切需要形成一种能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恢复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此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实施。“数学实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并借助计算机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小的作用。此外它采用了开放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在课堂创设丰富的情境,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局面,促进学生既长知识又长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以下就是我进行的一堂数学实验课的尝试。

[案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b(b>0)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以OA,OB为边作矩形OACB,D为BC的中点,以M(4,0),N(8,0)为斜边端点作等腰RtPMN,点P在第一象限,设矩形OACB与PMN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求点P的坐标。

(2)当b值由小到大变化时,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

类似问题(2)图形运动的题在近年中考试卷上频繁出现,学生要解决问题(2)主要得体会b值由小变大时,矩形OACB也由小变大,从一开始没有重叠部分,逐步变为重叠部分为三角形,继而变成四边形,最后当b继续变大时,PMN全部进入矩形OACB内部,这时重叠部分就是PMN。学生要设计的演示方案就是这一列变化的过程,把变化中的重叠部分的各种图形表现出来。但是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图形在运动中不断改变的题目接触不是很多,体验不足,用什么方法能把抽象的运动过程转变得直观一些,让学生体验更深刻呢?显然让他们亲自看看图形变化的过程,感受一下是最好的方法了。此时我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充足的课余时间,我决定选择放开,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让学生做“数学实验”:让学生课前准备,设计实验方案,构造数学模型,填写实验报告,最终解决问题。

一、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我把题目公开给全班,要求完成如下任务:自愿组成合作小组,合作讨论后对上题(2)图形运动设计演示方案,完成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目的”、“实验准备”、“我的实验画图”和“我的实验步骤”,课堂交流后将评选出最佳设计方案,最佳设计小组,所以欢迎独到的设计方案。

学生第一次发现数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实验,也要填写实验报告。三天后我进行了一次检查,结果是全部小组都有了设计方案,有的小组早已准备完毕,有的小组基本完成,只要略加改动也无大碍,比较突出的是班中一个男生正一筹莫展,无法进行下去。这组里的几个成员平时对数学学习热情都很高,加上男生平时喜欢电脑,基础较好,以前看我上课用过几何画板演示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时,觉得是一种很神奇的运用软件。

在他们设计的方案基础上,我又组织了全班分析讨论,比较了现有方案的优缺点,对有创新的方案特别表扬,最后安排有代表性的小组选出代表,准备课堂上讲台演示。

二、课堂表现

我事先准备充分,所以当天演示效果非常好。当天课堂上主要有四种典型方案:方案一、学生通过枚举法画图,分别取b值从1到5的正整数,一共画了五张图;方案二、一个小组在纸上画了固定不变坐标轴和PMN,然后拿出一组透明塑料薄膜,上面的矩形OACB随着b值的由小到大也由小到大地准备了好几块,这次取的b值更细,以0.5递进,从0.5取到4.5;方案三、这组同学把“方案一”中的五张图做成了幻灯片,由于多媒体的介入,变化比“方案一”看上去生动了不少;方案四、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用几何画板演示的小组,他们用几何画板动态地演示了整个变化过程中,随着鼠标的缓缓移动,b值缓缓变大,一次函数y=-x+b(b>0)直线与y轴的交点发生了变化,矩形OACB的大小也随之改变,但全部同学又很清楚地看到直线的倾斜程度没有改变,一次函数直线都在平行移动,重叠部分的形状由三角形到四边形再到三角形的整个过程。这是这群八年级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动态综合题,也许方法还不尽科学,解题也没形成规范,但他们用自己大胆的尝试真切地感受了动态中不同情形分类讨论的主旨思想。这样已经很好地完成了预设目标。

整节课上学生表现完全可以用“出色”这个词来形容,上台的同学俨然像一位“小老师”,耐心讲解。台下的同学由于设计方案自己都有参与进去,他们也显得特别认真,关注自己小组代表演示是否到位;关注其他小组设计方案是不是比自己组的好。最后全班一致公认“方案四”为最佳方案,他们总结认为几何画板演示更胜一筹的理由是:1.让图形动了起来;2.可以反复操作,让没看清的同学再看,直到看清变化为止;3.图形由动态可以到静止,又可以再由静止转化为动态;4.其他小组的b值变化都是由小变大,而几何画板还演示了从大到小的变化过程。

三、课后反思

本堂实验教学课,我只给学生布置了任务,接下来从设计实验方案,建立数学模型到最后演示几乎都由学生完成。学生在数学实验活动中表现出了大胆设想、敢于尝试的精神,完全地充当了学习的主体,而且在实际操作中还无形锻炼了怎样设计模型、怎样运用数学软件等综合能力。通过该节课,我认为要上好数学实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主体性

学生通过特定的数学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非常抽象的数学内容,化枯燥为有趣,这个过程会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会使学生体会到研究的艰辛;让他们以小组合作方式来做实验,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数学实验中,学生会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其他知识例如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让知识在他们眼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间密不可分的。

2.提高学生自信心

初中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涉及到自己进行数学实验的机会还不算多。一开始部分学生往往不知所措,难以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即使书写实验报告也不能自行完成。所以教师要做好培育工作,可以先选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依靠小集体的力量帮助部分学生;其次在课前准备时要多加指导、修改,让学生强烈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下次开展实验教学增强信心。

3.实验应呈开放的学习姿态

由于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呈现了相当的开放性,学生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完全可以在他的研究实验领域内自由地驰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所以学生们常常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要利用这种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再讨论比较,指出各种方法的优劣,让思维更一步深化。总而言之这种开放、自由地进行数学实验操作,正是学生灵感火花、创新精神产生的前提条件。

4.教师的自身素质

由于大量的数学实验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来完成,而对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来说,计算机相对灵活使用的程度还很不足,此时相当多的教师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空有想法,却无法落实。所以要成功开展实验教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迫在眉睫。

第15篇

关键词:探究 实验 设计 对照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45-02

1 《种子的结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教学过程

听了多次《种子的结构》的教学过程之后,发现一般都是根据教材内容直接陈述的、呈现的,只是教学手段上由最初板书教学转向了多媒体教学,有了更多的图片作为教学资料,实验探究部分进行的也不够理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不多,STSE之间的联系引导不够。

1.2具体存在的问题

首先,没有考虑上课前的现实排与设计也有所欠缺。如,在播放“种子发芽”的视频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时候,速度过快,没什么效果。

第二,实验部分的安排与设计不足,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虽然教师会呈现有关种子解剖的一些注意事项,但是解剖针的使用等注意事项并没有说明。实验过程中,学生在操作的时候也没有得到很明确的指示,比如对玉米种子纵切,有两种,老师没有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不是非常的积极。这样的实验探究方式起到的往往只是对学生表面上的兴趣,并不能达到真正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

第三,没有把握知识、技能的内化规律,如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也没有让学生来总结,照若由学生进行试验之后,然后总结才会更易掌握。

第四,师生关系尴尬。与学生的互动并没有表现得非常自然,学习互动环境也不够轻松、舒适,对本节课实验部分的教学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 对《种子的结构》中实验的教学设计

2.1教材、学情、教学条件的分析

教学活动能否按照教师的意愿顺利的开展下去,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第一,对所任教的章节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整体分析和局部分析。整体分析就是从整体上对科学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教材内容结构,包括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纵向逐渐加深,横向逐渐拓展);分析教材的过程、方法和能力结构(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基本技能、方法);分析教材中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内容(思想观念内容、人格品质内容)。其次,分析教材教学活动结构,使客观呈现的教材内容,比如一些事实、概念、原理、方法、过程等成为教学活动的资源,即成为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机组成。可以通过对知识的性质、知识的探究与建构过程、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过程来分析教与学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局部分析即对教材某个章节内容的分析,是进行单元或课时教学设计的重要步骤。包括章节教材本身四个维度内容、重难点、教学活动结构、深度、广度的分析,以及与前后章节之间联系的分析。

以《种子的结构》教材分析为例:《种子的结构》是华师大版《科学》教材八年级下第七章《第一节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中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中的一个实验。一个种子萌发之后之所以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与种子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种子的结构是种子萌发这章内容的重点。教材是以菜豆和玉米种子为例,首先将种子的结构阐述清楚,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实验,最后归纳出菜豆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处,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由于种子萌发后之所以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是与种子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玉米种子内部大部分为胚乳,仅相对于胚乳对侧基部的一角为胚,比较难以观察清楚,因此玉米种子的胚的观察为教学难点。

第二,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都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没有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不能准备的选择一些探究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与班级学生的沟通以及分析该年龄阶段学生的人格资质特点。

第三,教学设备、条件的分析。要采用何种方式来进行该课时的教学,也要依赖于学校的设备与条件。

2.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 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② 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中的动手、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种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3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的合适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效果,因此,要正确的把握好该实验内容所需要的课时数。不合理的课时安排可能会产生以下影响:过多的课时数,会造成每节课的内容相对减少,教师因此会加入更多的题目来充实这节课的内容,这样就会降低实验课给学生带来的趣味性以及好奇性,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度。相反的,过少的课时数安排,势必会使得课堂教学时时处于高步调阶段,学生会感到非常疲惫,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探究技能的掌握。针对《种子的结构》笔者觉得1个课时是比较合适的。

2.4重难点的把握

重点: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难点:观察芸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其中玉米种子中的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更是难点。

2.4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