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挂职第一书记履职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2015年6月,亲临贵州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全省上下是莫大的鼓舞、巨大的动力和重大的机遇。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是贵州当前和“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的总纲,更是总书对贵州的殷切期望和根本要求,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组织部门,要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的执政之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也要始终坚持把“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为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主题主线,在瓮安县“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中争当推动先锋。
把握两个关键选拔“好干部”
干部是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好干部队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和程序是做好工作的两个关键,瓮安县把民主和程序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着力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
扩大初始提名。对乡镇党政正职、综合经济部门正职等重要岗位的提名人选,通过组织召开全委会或全委扩大会,由四家班子和其他县级领导、县委委员进行推荐。乡镇和部门其他副科级干部原则上均由乡镇党委和部门党组提名。在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瓮安县将综合考察的16个县直部门正职人选、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人选在县委全委会议上进行推荐,按1:3的比例确定差额推荐人选。
充分发扬民主。推荐前,坚持认真制定推荐方案,明确推荐范围、职位要求等事项;推荐中,坚持考察预告,采取书面推荐与谈话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书面推荐和谈话推荐范围扩大到全体干部、离退休干部代表和“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后,坚持集体讨论确定重点考察对象;确定重点考察对象时,坚持没有经过民主推荐的不研究,不是多数人赞成的、群众普遍反映不好的不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严格推荐考察。按照“谁考察,谁负责”的原则,出台《关于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实行终身责任制,强化责任落实。认真开展乡镇领导干部跟踪问效,发放《干部履职意向调查表》,及时掌握班子运行情况和干部思想动态。将干部考察延伸到社区、邻里、党支部和服务对象,突出对干部“德”的考核,考评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出台《瓮安县乡(科)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考察办法(试行)》,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纳入干部提拔、交流、调整考察范畴,对科级干部拟提拔对象实行财产和任前“双公示”。严格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档案查阅、考察结果会审工作程序,充分征求县纪检监察、政法、审计、计生和法制等部门意见,深入了解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确保考察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坚持两个重点管理“好队伍”
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是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的大事。只有不断加强和优化干部教育培养、监督好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我们党的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焕发勃勃生机。瓮安县在干部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中,注重从源头抓起,从制度入手。
抓思想政治教育补“钙”。始终把学习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逐步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引领学”、交流讨论“互动学”、实地教育“体验学”、舆论导向“引导学”、丰富载体“形象学”、强化督查“推进学” 的“六学”模式。
抓日常监管提“神”。相继研究出台《科级及以下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实施办法》《国家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影响机关工作作风和效能行为问责办法(试行)》《关于一般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等制度,着力扎牢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笼子,正风肃纪,树立好公仆形象。
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一报告两评议”、约谈、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和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离任、任中、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突出对“人、财、物”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检查。
抓教育培养“蹲苗”。拉手“结对子”,对新提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或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专人联系帮带;培训“常充电”,结合中心任务,对乡科级干部主要采取“走出去”的“菜单式”和“请进来”的“订单式”培训,要求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任务、带着工作参加培训,培训后要求有心得体会、有调研报告、有工作举措;双向“挂职学”,积极争取省、州部门和对口帮扶地区的支持,精选优秀干部到上级业务部门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守住两条主线建设“好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008年“6・28”事件发生后,瓮安县痛定思痛、浴火重生,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强基固本,突出政治功能建设、服务功能建设和发展功能建设,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实现民族团结、共生共荣、和谐稳定。
强基础重保障,发挥好政治功能。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不懈用科学理论武装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头脑,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政治基础,确保在政治上不迷失方向。严肃政治生活,严格“”制度,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议事。
聚民心增活力,发挥好服务功能。积极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困难户”制度,形成服务合力做好群众工作。利用县、乡(镇)、村群众工作中心、站、点三级服务网络,努力实现“一站式接待处理、一条龙集中办理、一揽子解决问题”,使群众工作网络真正成为“群众之家”;实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1+3”服务模式,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与1户留守儿童、1户困难群众、1户致富能手进行“结亲”帮扶,让各级党员干部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了解群众呼声、听取群众意见,为群众提供“心贴心”服务;深入开展“三亮一创”活动,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党员承诺,亮出党员行动,创建争优目标,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突出履职创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货币政策执行有效落实。准确把握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积极向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宣传经济、金融政策,推动货币政策有效落实。精准运用再贴现、再贷款和差别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强化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规模和总量的控制;加大对银行业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考核力度,加强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监测和评估。运用财政资金存放及奖补政策,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县域经济、三农等薄弱环节。
(二)金融精准扶贫工程有力推进。一是围绕“精准”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牵头制定了《XX县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XX县扶贫再贷款管理办法》。积极指导涉农商业银行采取“信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贷资入企、产业带动等精准扶贫模式,支持三农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落实《XX市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内部激励约束考核机制指导意见》要求,推动扶贫贷款投放及时、规范。
(三)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注重扶贫与扶志结合,立足当地资源开发利用,推动金融机构履职尽责,引导贫困群众紧贴国家帮扶政策,尽早脱贫。选派一名政治作风硬、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挂职第一书记,深入对口帮扶贫困村合淝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支行党组集中组织全行职工深入帮扶村走访5次,开展金融知识集中宣传3次,组织召开了“金融扶贫进村入户”会议,贫困户进行了扶贫贷款现场签约,上报信息5篇。
(四)两权抵押贷款创新开展。继续推进农地和农户抵押贷款业务,截止9月末,全县共办理农房抵押贷款59笔,余额1477万元;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抵押贷款4笔,余额1200万元。为配合XX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乡镇徐圩乡“一户一块田”改革,我县支行及时跟进,创新“一户一授信”信用体系新模式。依托改革基础资料,设计了具有XX特色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表,共三大类八小项三十四个指标,并将8356户信息档案分配给4家商业银行负责收集、上报。该创新工作得到了县政府和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的高度认可,撰写的《XX县创新“一户一块田、一户一授信”信用体系新模式》,被XX县县长批示。
二、强化金融管理,辖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突出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提示。扎实做好2家法人机构保费核算、征收工作,按时开展保费评级和现场核查。推动事前监测、差别费率等后续措施的实施。开展投保机构信息收集、现场核查、风险警示、早期纠正等工作。加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关注。持续关注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对金融机构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工作;配合政府金融办做好打击非法集资宣传工作。
(二)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提量扩面上下功夫,扩大系统农户信用信息覆盖面。通过与县金融办及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完成全辖农户信息批量导入XX县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三)加强“三级保护网“建设,继续做好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一是继续依托惠农金融服务室,开展金融消费知识普及和金融消费疑问解答,发挥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桥梁和纽带作用。全县528个惠农金融服务室统一制作登记投诉咨询台账。二是发挥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消费纠纷处理主体作用,要求各涉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切实重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及时处理农村地区金融消费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使农村地区金融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发挥金融维权中心受理投诉和纠纷调解作用,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截止9月末,县金融消费维权中心共受理金融消费投诉28起,结案28起,结案率和满意率100%。
三、优化金融服务,金融惠民利民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支付惠民工作提质增效。2017年,我县支行提出了以“银商”为主,“银政”为辅的标准化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新思路,并在结构调整上做实做细。截至9月末,已建成标准化惠农金融服务室58个,超额完成县政府下达任务的16%。建成惠农金融服务室精品示范点15个、惠农金融服务室与电商融合点64个。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大硬件投入力度。为528家惠农金融服务室统一制作了牌匾、保险柜、室内公示牌、宣传牌、点钞机,并完善了各种登记台账。同时为50家标准化惠农服务室配备了农民金融自助终端。二是积极拓展惠农金融服务室功能。新增了代收养老保险、医保等业务;加载了人民银行金融知识宣传、征信、人民币反假及残损币兑换、国债宣传与购买预约、金融消保等功能。
(二)经理国库职能不断拓展。一是继续发挥“一级多库”优势。进一步规范预算收支业务流程,加大对业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审核监督力度,针对拨款、退库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业务辅导、风险提示、约谈等措施,严把资金“出口”关。二是进一步畅通财政资金发放渠道。继续发挥小额定贷业务优势,实现了财政供给人员工资及农村60岁以上养老金两个项目的全覆盖。同时加大国库直拨工具的推广运用,发放“三支一扶”人员补助和“社区干部秸秆禁烧”奖金,实现补贴直达个人账户,较传统拨款方式提前了2-3天。三是加快国库电子化进程。2017年3月,积极探索非税收入电子化入库,创新信誉良好出口企业出口退税电子化。
(三)人民币流通环境持续改善。一是组织开展第二届“硬币自循环及残损币兑换季”活动。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县电视台等媒体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全县累计开展大型宣传活动15次,发放宣传材料2万多份,利用新媒体宣传信息20余条。其中深入贫困村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暨残损币兑换活动9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累积兑换残损币4万元。二是积极创新了“惠农金融服务室+现金”新模式,为惠农金融服务室提供小面额原封券。三积极创新反假宣传方式。广泛发动社会公众参与“反假小超人人民币知识微信答题”活动,县域参与人数达2万人次。联合县工会开展金融系统人民币业务技能竞赛活动,全辖共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33名队员参赛,有效加强人民币流通管理,提升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净化县域人民币流通环境。
四、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及综合治理工作
(一)文明创建扎实推进。我县支行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通过召开调度会、现场检查等方式扎实推进金融系统文明县创建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牵头人作用。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学雷锋义务劳动和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开展扶贫慰问和关爱春蕾女童、慰问残疾人等送温暖活动。充分运用XX市文明创建动态管理系统,及时完善创建台账,丰富创建内容,提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水平。
(二)综合治理有序开展。我县支行按照“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层层建立和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确保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人。充分利用春节、庙会、综治宣传月等重要时节,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安全用卡、远离诈骗等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展示,现场接受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向社会各界人士宣传人民币反假、征信及反洗钱等方面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金融法律知识,增强社会公众信用意识。
五、2018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
(二)积极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综合运用扶贫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力促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同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快标准化惠农金融服务室建设力度,加大与县商务局、邮政公司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电商与邮乐购的网点优势,拓展业务空间。为贫困地区和人口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使得贫困地区和人口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三)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全县范围内建立新型农民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档案,提高综合运用水平。认真总结“一户一块田、一户一授信”试点工作经验,积极探索“人行主导、县农商行主办、其他商业银行协办”评定授信工作新模式,采用对农户土地剩余承包期内,土地收益评估价值进行单项授信,加大在全县推进力度。
(四)继续做好金融生态县建设。积极配合政府做好电信新型诈骗、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等风险防范工作,确保辖区金融安全,不断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五)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开办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加大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扩大金融IC卡运用范围。认真做好经理国库、支付结算、人民币流通管理、人民币结算账户开立许可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