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晋商文化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有这样一则晋商小故事:太谷曹家计划在东北开办钱庄,曹财东招聘了一位掌柜并给他经费七万两白银,结果一年后,掌柜空手而归,曹东家非但没有责怪掌柜,还鼓励掌柜再次闯关东,结果掌柜又一次失败。曹财东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认为造成亏损的责任不在掌柜,于是他再拿出七万两白银鼓励掌柜三闯关东。这一次,掌柜抓住机遇,从开办酒坊做起,不久就开办了钱庄,不仅完成了财东重托,而且为曹家在东北开辟了新的市场。在晋商的经营过程中,掌柜与财东的关系是建立在“信”和“义”的基础之上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东家和掌柜之间建立牢不可破的信任关系,对于晋商的发展尤为重要。2.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山西商人的诚信观还表现在他们尽职尽责,不畏艰辛,努力完成自己职责内的事情。由于财东的无条件信任和优厚的待遇,才使得掌柜、雇员有动力不畏艰苦,走南闯北去经商。山西榆次人秦必忠,早年经商,胆识惊人。嘉庆时期茶行兴盛,要到南方去贩运,途中水路险要,有一次南下,正遇上水灾,洪水淹没了十多个县城,他们被困在船上两个多月,后来绕到广东,回来后没有人不惊叹于此。虽然历经此难,可秦必忠照旧南下经商,丝毫没有退缩之意。这充分反映了山西商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忠信精神。(三)公开公平的商业活动1.发挥行会的作用。行会是在外地的山西商人自发组织起来的商业群体,在晋商经营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行会的建立可以帮助晋商联系情谊。设立在全国各地的行会,使在外的山西商人倍感亲切,也更加团结。每个遇到困难的山西商人,都会得到山西同乡的无偿帮助。其次,行会发挥管理规范的作用。行会通过制度来约束晋商的行为,如有人违背了公共道德规范,将会受到谴责,同时也无法在行会中立足。最后,行会还起到对外抗争、维护自身利益的作用。1840年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利用其强大的势力对国内商人进行敲诈勒索,行会团结起来抵御外国侵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因此,行会的建立和发展使当时的商业活动更加公平公正。2.将诚信贯穿于商业活动始终。晋商将诚信贯穿于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首先,掌柜与学徒、掌柜与雇员、财东与掌柜上下级之间都是以信任为纽带,在合作经营过程中给予对方无限的信任以保证商业活动的良好运行。晋商在长期的经商活动中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信任才能够汇通天下。诚信是晋商管理机制的基础,也是票号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其次,晋商与客户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牢固的合作关系。俗话说,“诚招天下客”,只有诚信才能引来回头客。晋商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早已为自己“打造”了“诚信经营”的金字招牌,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二、晋商诚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
(一)晋商诚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诚信待人,重义轻利”是晋商经营的基本准则,晋商在经营过程中把诚信的观念贯彻其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立足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诚信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包括晋商诚信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晋商活动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没有明确规定对失信行为如何处罚,仅靠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对晋商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口头承诺已经无法保障经济的有序发展,诚信体系有了一定的法律和制度保护。在对晋商诚信文化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构建的现代企业信用体系,不仅仅只是依靠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也起到很大作用。
(二)晋商诚信文化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晋商诚信文化的宣扬与推进有利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利于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新人。1.从宏观层面来看,诚信建设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首先,晋商诚信文化的宣扬有利于推进经济的深化改革。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5〕。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尤其是经济的深化改革需要诚信来支撑。当今市场经济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才导致市场混乱及商业行为的不公平。而晋商在其商业活动的始终都遵循诚信原则,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当今时代,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建设能够有效地保障经济良性、有序、健康发展。其次,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牵引力。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6〕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诚信可以保证民主的充分发挥,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及社会秩序的安定,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总的来说,诚信是使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最后,晋商诚信文化的推进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诚信文化不仅给社会带来物质价值,而且也带来极高的精神价值。诚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晋商诚信文化中的“利以相通,重利轻义”“,利以义取,信誉至上”等都是中国诚信文化的具体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系中,社会价值观念是文化体系的核心,道德观念则是价值观念的基础,而诚信观念又是道德观念的基础。所以说,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核,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道德支撑。2.从微观层面看,晋商诚信文化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诚信是企业的立根之基,是个人的立身之本。首先,诚信经营是企业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体,诚信是其无形资产,企业只有诚实经营,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在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树立诚信意识,才能为企业争取好的信誉。晋商在经营过程中,严于律己,严格遵守诚信原则,绝不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欺骗消费者,从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更引来了无数的回头客。所以说,企业要坚持诚信原则,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次,诚信对个人的发展来说,是立身之本,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诚信是个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孔子曰,“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自我实现的重要保证,也是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另外,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诚信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一个人缺乏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总之,晋商诚信文化的宣扬,有利于加速个人和企业诚信观的形成,从而推动社会诚信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晋商诚信文化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一)个人层面:发挥个人的积极作用
1.构建正确的个人诚信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逐也得到了肯定,这就激发了人们内心的物质欲望,而这些欲望的驱使,使得一些人变得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甚至在面对物质利益时,禁不住诱惑,违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作出危害社会的行为。现今某些企业主为了获得自身利益,弄虚作假,欺诈消费者,有的甚至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晋商在商业活动中,坚持用诚信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在当今社会,一些人却还没认识到诚信的作用,认为诚信“不值钱”,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他们没有认识到诚信是无价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个人诚信观,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足。2.严于律己,坚守诚信。在当今社会,我们常会听见这样的话:“他能那样做,我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这说明,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界限的划定,认为别人能做的,自己也可以做。而晋商一直坚持恪守诚信、严于律己,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下也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目前,一些人热衷于跟风,人云亦云,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丧失自己的良心,例如:铺天盖地的短信诈骗;无处不在的小偷;产品质量不过关,危害消费者健康;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所以,个人在生活中应严格要求自己,诚信待人;企业更应遵守商业规范,不为不法利益所动,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获取自己的合法利益。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双赢。
(二)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以诚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另一方面,要建立现代企业信用制度,着力打造诚信企业。晋商的经营管理就是以诚信为基础,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今天,企业应当汲取晋商的管理精髓,以信为本,保证良好的商誉。即便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也要坚持以诚为本的道德准则,建立企业自身的信用制度;对待客户应当做到保证商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与顾客互相尊重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商业活动氛围,建立公正、法治的社会。2.建设以人为本的诚信社会。相比传统的晋商活动,现在的市场经济具有公平、公开、公正的特点,同时还受法律的保障与约束。所以说,建立健全的、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需要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把诚信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基石,但是,在拜金主义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道德约束已经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所以需要法律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但是,不可否认,人是构成社会的最重要主体,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所以应当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的诚信意识,构建诚信社会。
(三)国家层面:完善国家信用体系
聪明的人看得清,精明的人看得准,高明的人看得远。越是高明的投资家,就越能高瞻远瞩地看问题,从不去拘泥于一些精打细算的小事情。因为他们知道,市场是最好的调查员,它可以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去告诉你什么最赚钱,应该投资什么。自然界可以造化出数千万的物种,最后他们经过优胜劣汰的过程,形成了今天的世界。我们的商业活动也是一样,不断的有新公司新企业产生,也同时有着老公司老企业消亡,与大自然的进化如出一辙。我们能否从大自然中找到一些使企业兴旺发展的佐证呢?这个问题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因为自然界的发展是纯粹的自然选择,而人的特殊性在于人能够认识自然并且改造自然。企业运作的主体是人,认识有理性的动物。这样,商业环境与自然环境相比,在这个层面上就多了一份理智与稳定,少了一
二、商业管理视野中的进化论
人类始终坚信能够用知识来充实自身,以便协助人们更好地改变“自然发生的过程”。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道理:必须了解市场的定性规则,从而有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结论的产生,我们都想要更优秀、更聪明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里生存,就必须了解创新和差异化的力量,才能击败竞争对手,取得胜利,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客户提升出更多利益。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观点:物种必须自身具备“有利变异”这种能力,这种有利变异是顺其自然发生的,可被称为自然选择的阶段。因为,伴随无竞争力物种的灭绝,差异化应有的创新才能继承并有了发展,于是,最终有奇异以及专业技能的物种得以存留。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变强,对抗,紧缺资源,进化及追随私人利益的表象,只发生在达尔文自然论中看到。对于商业管理,其升级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这一般意味着向更高层次的追求与过渡。然而,达尔文进化论中,“存活越艰难的地方是进化越迅速地方”向我们证明了对抗的压力给与了我们升级的动力。如今,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商业管理进化也必须产生。因为,当今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热,商业管理方式的提升,新旧商业模式的更新换代,都促使着我们更加进步。四、商业管理得以进化的要素开放性:于当今,经济逐渐全球化进行发展,区域以及全国、更甚全球的文化、经济及政治这些的发展,对于商业企业的未来发展而言,其即为机遇,或者为挑战。这些全方位,多元化的竞争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面对这样严峻的态势,倘若那些企业仍只顾埋头苦干、与时俱进不了,没有办法跟随市场发生进化的行程,可能存在于市场进化之中被淘汰的一种危险。于是管理者应于商业管理之中,积极进行健全的市场监测机制的建立,大力重视市场变化,随时研究市场之中的潜在危机,做出合理的预警,使企业的发展没有障碍,才可抓住大好的发展机会。灵活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对于如今的市场,其为日新月异改变很快的一个市场,竞争日益剧烈,进化速率逐渐变快,基于如此态势,灵活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缺失的一些企业,一贯仅留下错失置于眼前的机会的某些遗憾,面对挑战没有办法。于是,企业灵活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的缺失,其较大程度地对市场跟踪及预警机制于企业发展之中具体作用的发挥造成影响。所以,商业企业的管理者除了需保持组织体系上的灵活性,还需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培养快速转变思想观念的能力,组员间通过积极的交流及合作,进行协调及配合,最终有效地提升全部组织的灵活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创新能力:对于创新能力,其为商业企业灵活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有管理模式以及产品的创新。创新能力欠缺的企业无论指引市场前进方面,还是跟随市场变动方面,均有不同的问题发生。在企业生产的产者需求不相符之时,企业的全部
三、管理进化的关键
众多失败的和成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新品的上市,不仅仅是策划方案如何如何?更重要的我们有没有良好的PDCA循环能力的系统?我们的系统有没有准确的预测能力?我们的系统有没有强大的执行能力?我们的系统有没有快速的信息反馈能力?我们的系统有没有纠编和纠错能力?我们的系统有没有预警能力?我们的系统有没有补救能力?……
一、大量的市场调研与分析
任何一项产品,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没有有别于其它对手的特性,如果没有自己的实力支撑,如果没有叫得响的卖点、诉求点和利益点,很难在市场上一炮打响!
因此,一项产品需要具有以上的特性,就必须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只有调研,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避开竞争对手的壁垒和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强有力的卖点、利益点来满足消费者。也就是说:只有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以合适的方式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卖给合适的人群。调研要务实、简单、快速,切不可盲目照搬西方营销学理论,一定要和国情、企业多方面务实接合,如脑白金前期的市场调研论证就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市场调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产品调研,包括已有产品的上市调研和研发产品的调研,主要通过定性定量的调研方法确定出产品、品名、定位、定价等课题,二是新产品上市前的市场测试调研,主要是针对消费者展开试用、首次重购、采用和购买频率的调研;三是对企化方案的调研;而此处针对主要是对产品商机的论证。总之,经过调研就是要论证自己的产品商机是填补市场空白,而不是填补企业空白。
二、产品包装设计
包括产品的概念提炼,商品名称,商品规格,内、外包材的选择,外包装的设计。产品命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就像一个女孩子,叫柳小花和柳如烟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好的产品名本身就是一个直白的广告语,直截了当的表明产品的独特之处,还能给消费者以积极的联想。
像正大青春宝-抗衰老功效,脑白金-联想到对人的重要作用,溶栓胶囊-通血管的独特优势,排毒养颜胶囊-功能一目了然,此外克咳、胃铋治、感康、感快贴等也都是比较好的名字。
相比之下,汇仁乌鸡白凤丸名字过于普通,难怪会出现汇仁打广告,同仁堂的人比汇仁的人还高兴的情况。我在北京的药店发现,汇仁乌鸡白凤丸卖21元,同仁堂的卖14元,两种产品摆在一起,而同仁堂的牌子又那么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傻瓜才不会买同仁堂的。
包装设计。外包装是最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媒体,一个醒目、视觉冲击力极强的产品包装十分有助促进终端的购买,如果再能在陈列时达到生动化,它就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广告。好包装自己会说话,要达到在狭窄的空间里做到最大化传递有效信息,产品包装必须能在众多的产品当中“跳”出来。
堪称保健品楷模的脑白金包装由胶囊与口服液复合而成,两者各有功能偏向,而这种复合型的产品在国内不多,避开了单一性的睡眠类和肠道类产品的跟进,有效地回避了竞争风险,同时也可诉求缓解中老年入的多种病态,将两种功效的成分叠加在一起,使脑白金别具一格,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三、市场预测
1、概念预测:我们的产品概念和产品品质是否一致?我们的产品品质是否与消费者的需要结合在一起?我们的产品概念是否能够深受消费者喜欢从而深入人心?我们的产品概念是否与众不同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还是一般的大众化被掩盖在人流中无从被人知晓?否则,我们的产品概念和品质,永远就是两张皮无法贴在一起!或者是被掩盖在澎湃的广告潮流中!
On Culture Taboos in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 Words and Coping Strategies
Xu Huimin
Abstracts: With the adv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ore and more commodities are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and have a share in world market. Trademark is a special language symbol and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mmodity culture,representing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odity. It is also a powerful weapon for enterprisers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Good trademark translation can bring tremendous wealth to the enterprise while the adver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pay a heavy price; therefore the survival of the enterprise has an intimate relationship with trademark translation. Trademark transl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forbidden zone in trademark translation. Here are many ways to translate trademarks, such as pinyin, transliteration and so on, whic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taboo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nationalities in order to avoid unnecessary troubles.
1. Introduction
The emergence of trademarks as a symbol of enterprise, it is a bridge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in direct dialogue it is a powerful weapon for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opening-up and the increasing economic activity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China has greatly enriched the economic lif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created many new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exports to all parts of the world, foreign goods also flooded into the domestic market. Legitimate goods have their own trademarks. Today,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more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seek larger development space and seek higher economic effectiveness for go out of the country and tend towards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our lives appear many foreign brands with the same idea and purpose. A company whether can set up its own brand in this time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gain more development space, the key depend on product quality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t once you out of the country, you will face different culture, language, custo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trademark language is a kind of language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word, and the ordinary word comparison implication is more profound and the content enriches makes the people easy to remember. For example advertisement and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 will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early stage. It is not an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when an enterprise’s brand i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name of the commodity translated appreciately or not. In a sense,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br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a wa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nterprise br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Nowadays we can see all kinds of trademarks when we walking in the street. The trademark is has the remarkable feature of a commodity producer or business operator who use it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his goods from other people's goods. Therefore, in the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trademark is the symbol of commodities. Some trademarks is a word, some trademarks are just a simple image design, while some signs are the combination of graphics and words. Taking trademarks advertising commod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enterprises to tap the potenti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rademark translation i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and to maintain its original style and connotation. Nowadays more and more foreign goods are entering the Chinese market. Meanwhile, more and more Chinese products are selling goods all around the world. How successfully translate the English trademark into Chinese trademark has become a problem for many enterprises and the translator to consider, and if China's enterprises have intention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at must be consider how to have good translate for Chinese trademark the into the English trademark.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taboo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alyzes the cultural taboo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proces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due to different cultures of various countries. With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products,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is inevitable, so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ale of goods outside the home.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ifferent cultural taboos i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the cultural taboos in the world. The fifth chapter mainly summarizes the full content.
2. Translation Methods of Trademark
In the proces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businessmen strive for trademark individuality, concise content, break through the rules of grammar, as far as possible with the least content text bearing the most corporate culture and commodity value, and to make consumers have the desire to buy the goods and facilitate the effect of memory.( 许金杞. 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11): 48.).
2.1Transliteration
Transliteration is based on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trademarks, which are translated in the same or similar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ts advantage is that it can maintain the original pronunciation advantage of the original brand and brand name, which can reflect the exotic atmosphere of the goods. Taking transliteration of trademark name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person's name, enterprise name or other proper noun. This method is used in both English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 common used for transliteration English trademark, such as Sony, L 'Orea, Nike, Casio, Revlon, Ikea etc.
2.2 Synthetic Phonics
Synthetic Phonics is to cut words or make words together, create a new word to translation brand name, make the brand name novel and interesting, impressive, and have abundant association. Therefore, it can play a role in the advocacy. Such as 新意达集团“Newit” (New + Wit), 东方星钟表“Eastar”(Eeast + star), 肤美灵化妆品“Skinice”(skin + nice), 金霸王电池“Durable cell” (Durable + Cell), 尤妮佳“Unicharm”(union + charm), 德生电 “Tecsun”(technology+ sun).
2.3 Spelling
The trademark taking spelling which is more simply and intuitive, and is named directly in the form of pinyin. Such as:大宝(DABAO)、六神(LIUSHEN)、华为(HUAWEI)etc. When we use pinyin to translate the name of an English trademark, sometimes it does not have corresponding words or expressions of Chinese. Some trademarks will b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pinyin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but the word ma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For example, there is a trademark called “FUCK Pincers”, which probably initials of the company name. But in English, the word means “cheating, cajoling” or even sex slang. Therefore, when we translate trademarks, we should be careful of each countr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cultural taboos. Although the use of pinyin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have failed cases, but the use of Pinyin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have a successful case. Such as “Chun Lan”(春兰空调)and “Chang Hong”(长虹空调). But these successes are in the minority. Some trademarks that use pinyin translation can be misleading, produce negative associations and cause ambiguity. Such as the lipstick brand “芳芳”, translated by pinyin as “Fang Fang”, but in English, the word “Fang” means “along, sharp tooth of a dog; a snake’s poison-tooth”. So, for cosmetics that want to make people beautiful, the translation is too different from its original meaning, and it can't arouse consumers' desire to buy. Although pinyin translation is relatively simple compared with other translation methods, but the trademark is only a sign, which usually loses the deep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trademark. For example, “金龙” translates to “King Long”. The pronunciation of “金” and “King” is very close, and it has a noble meaning, and this conversion is reasonable. In China, “龙” is the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symbolizing the meaning of justice and prosperity, but the word “Long” in English pronunciation for “Wolf” so with the meaning of “龙” have a clear difference in meaning. In these cases, the loss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trademark but also to foreign consumers puzzled, do not understand what these trademarks mean, thus affecting the sales volume.
2.4 Liberal Translation
The lib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the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the purport of the original text, not the word translation. Usually in the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or phrases used more, liberal translation is mainly used in the original language and the translation of larg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case. Liberal translation is more able to reflect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 The transliteration of trade mark means that the translator has to abandon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original content and the main language func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focuses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other words, the transliteration is a completely literal translation. Such as “Red Bull”(红牛饮料),“Microsoft”(微软),The liberal translation, also calle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usually only chooses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discards its form, which is a kind of translation after digestion. For example: “雀巢咖啡”translated into Nescafe. Nescafe is the abbreviation of Nestle Coffee, why do you have this translation? Because the coffee's outsourcing bottle cap is printed with the design of Nestle, its English is Nestle, and the “咖啡” translation is coffee, so in translating, The translator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 take two words together is “Nescafe”.
3. The Culture Taboos in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
Becaus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a commodity often appears to be popular in one country, but in another it is neglected. This is because the translator did not take fully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trademark translation into account, which led to the marketing failure. Translators should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ountries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cultural taboos, there will not due to the mistake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result in the failure of commodity marketing. ( Nida, 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3.1 Taboos of National Psychology
National psychology refers to the character, temperament, emotion, value orientation, religious mentality and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a nation. Although the psychological model of a nation has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s other nationalities, but most of them are different and mutually exclusive. The national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make people have psychological conflict in the people intercourse, and form the barrier of mutual intercourse. National psychology is the inheren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a 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evolution. Because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are affected by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ligious belief and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form different national psychology. Different national psychology has created different values and consuming psychology. The psychological mode of a nation inevitably influences its shopping mentality. In the proces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if we ignore the national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the good products will not be bought for the unacceptable translated trademark in sales place. Such as “帆船” carpet is also the traditional export products translated into junk res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rket no one to buy. Originally junk in English sailing accident also have rubbish, tattered meaning. Later it was translated into “Junco”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foreign peopl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ustoms and morals of each country and nation, the translator should consider the culture and customs of the place of sale. The trademark of the “太阳神口服液” wants to show the world that the oral liquid can be full of youthful vigor, not directly translated into the "the god of the sun", the translat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translated as "Apollo", the ancient Greek sun God's meaning, representing the light and youth, with the original language.
3.2 Element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History
Politics, economy and history determine the status of a country in the world, so it is a cultural taboo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and a sensitive factor,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historical taboos in translation. Such as OPIUM perfume, inventor of the trademark in 1977 had been to China, he started from the Chinese snuff bottle modeling inspiration, created the "OPIUM" brand perfume, trademark means "OPIUM", translated as OPIUM will remind the Chinese of humiliation of the opium war, the strong national pride makes the perfume was listed in China slammed by consumers, and eventually banned due to violation of China's trademark law. Bear in modern economic terms, it can be matched with market, which means "market of falling market", popularly known as "weak city, market and bear market". Such words should not be used on trademarks.
3.3 The Variation of Culture Taboo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3.3.1 The Variation of Animal’s Symbolic Meaning
Panda: in China, they are seen as animals and pets, but in Muslim countries, they are seen as pig. African trademark also bans the panda.
Bats: westerners believe it is a symbol of terror, death and foreboding. Even kids know it's a vampire. However, in our country, it is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happiness, as an auspicious omen.
Elephant: in India, Sri Lanka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auspicious things and solemn symbols. But in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elephants have the same meaning as idiots
Owl: in our country, the owl is regarded as an ominous sign. In addition to the Swiss, westerners believe that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wisdom, courage and toughness.
Peacock: in our country and south Asia, it symbolizes auspiciousness and beauty. India also sees it as a national bird, but Europeans see the peacock as a scourge.
Dogs: dogs in the west are seen as a loyal partner, protected by law. Instead, in some parts of northern Africa, people hate dogs and taboo dogs.
Cats: in many countries, they are considered pets. Europeans think cats can bring good luck. But many people in western countries think black cats are unlucky.
The crane: our country regards it as a symbol of good luck and longevity, while the French think the crane is a stupid man's name.
Rabbit: many countries think that rabbits are cute and docile, but in Australia they are the exception. Because rabbits eat grass, they are the bane of wool production, so they don't like the “rabbi” brand.
Phoenix: in our country is a kind of the miraculous animals, on behalf of the "lucky, happiness, and elegant. Chinese people believed that a “凤凰”bicycle can bring good luck, but in western culture legend phoenix is not dead bird, there is the meaning of" renewable "and" resurrection ", so the goods no takers in the west it is not surprising. A similar example of “喜鹊”,but the English word is “magpie” is talking about boring people in the west.
3.3.2 The Variation of Number Symbolic Meaning
0: Indians believe that the number ending in 0 is positive.
1: in the eyes of westerners, “1” means perfection and initiation.
3: the Greeks and Egyptians considered the “3” to be sacred, dignified and auspicious. Some western countries see this as an unlucky number.
4: North Korea, Japan and China think this number is unlucky. In the eyes of Japanese, it is lazy and useless. The Arabs thought it was immortal, so they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is number.
7: Some Europeans and Americans think this is a good luck, while Singaporeans have the opposite idea.
8: this is a lucky number in China, which is very similar to the word "发", which people tend to choose when choosing a number. Singaporeans, however, say the Numbers are not good.
13: the west and Singapore think this number will bring bad luck and misfortune. So there are no 13 floors in western countries.
Digital deification also show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our country “666”, “999”, “金六福”, “三元” and “13” these digital produ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see the “7-up”, “Modle Seven” and “7-eleven”and other trademarks of goods, but “666”, “13” goods exported to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ecome a problem, because the “six” in the west is the symbol of the devil, 13 is an unlucky number.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master the culture of each country, which requires us to accumulate knowledge to avoid the cultural taboos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3.3.3 The Variation of Color Symbolic Meaning
In China, green symbolizes life, red symbolizes passion, white symbolizes purity, and black symbolizes solemn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light colors are generally liked, such as ivory, light green, light blue, yellow, pink, light yellow, and they don't like purple. In France, people have imaginative about color. In addition, the 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s very exquisite, like red, yellow, blue and other colors. Bright-color is regarded as the symbol of vogue, luxuriant, nobility, so bright-color is popular in France. In eastern France, boys in fashion wear blue and girls wear pink. For Belgium, chrysanthemum means death, so similar to the chrysanthemum color won't welcome. For southern Belgium, girls love pink and boy love blue, ordinary people love the elegant grey. Avoid dark green, black and green color for Nazi uniform.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use blue and yellow as a commercial in Sweden. Many countries like green, especially in the desert where Arabs see green as life, and green as a symbol of life for the flag. The Japanese, however, taboo green, who think green, is unlucky. In Malaysia, green is the symbol of disease. Westerners use white to symbolize purity, and black symbolizes death. Britain regards “red” as cruel and unlucky. In western countries, westerners regard white as a symbol of purity and beauty, and the bride's wedding dress is white, which symbolizes the purity and fidelity of love.
4. Coping Strategies of Cultural Taboo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rademarks are the uni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Trademark translation,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curately grasp, the surface culture and deep culture, which can turn the material value to the abstract spiritual value. It allowed consumers to understand the material value of goods and material language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 Goods are sold to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so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and degrees are necessarily reflected in the language. Although the translator deals with individual words in trademark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always faces two cultures. Facing with fierce competition, the translator must have a strong 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break the bondage of language form equivalence concept in order that bring out the sound and make all brand names of goods have broad market prospects.( [3]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1 Catering to Consumer Psychology
Culture affects all aspects of our lives. It restricts and regulates the process of feeling the world and forming ideas, thus forming some perceptual cultural determinism. These perceptual stereotypes affect people's values and consumer psychology.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ultural habits and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consume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 product of the same trademark is popular in one place and suffers from a snub in another. It is important that whether trademark translation can cater to consumers' aesthetic psychology. A people said that "The translator must be a real cultural person". If the translator is not sufficiently knowledgeable about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phenomena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t is likely to make unavoidable mistakes in language or culture. For example, the “白象” battery produced in our country is translated as “White Elephant”, originally in English, “White Elephant” meaning is “big and useless”. For example, there is a kind of electric appliance called “蝙蝠”, the Chinese will take their homophonic, “蝠-福气”. When translated into “Bat”, it will cause Westerners to resent it because they hate the animal.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how to translate the correct trademark. The import trademarks translation need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consumption psychology of Chinese consumers. Foreign products enter the Chinese market, if they want to set up a good product image, and be loved by Chinese consumers, they should have a translat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Chinese consumers' cultural habits and aesthetic psychology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drink “Coca Cola”, a translator used several of its similar homophonic Chinese characters as their trademark name in its first sale in China, the result is no one buy, because these several Chinese characters together reminiscent of the shape of the tadpole, meaning of “啃蜡蝌蚪”. Later, a called Jiang Yi translator careful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ca-Cola”, not only retained the “cola” pronunciation, but also cater to the Chinese consumer's psychology, point out its “delicious” taste, and the “happy” effect. In a sense, “cola” can be sold in the Chinese market, which is a good idea of the translation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4.2 The Use of Concise Language
For trademark translation, consumers are impressed by the simpl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and easy to understand.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nunciation, word formation,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tradi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ome of the most concise and powerful trademarks in one language may appear to be protracted and difficult to remember. For example the American beer “Budweiser”, translate into“百德威斯” is difficult to remember Obviously there is no “百威” to be concise, and "百威" makes people feel refreshed and infinitely powerful. The trademark translation should make the reader feel good, remember, love and be willing to buy its goods, such as “Panten”(潘婷), “Olay” (玉兰油), the translation is elegant and pleasant to hear. Therefore, when translating trademarks, we should bear in mind the memory function of trademarks, make the translation straightforward and simple, easy to read and easy to remember, and try to avoid those lengthy and cumbersome ones, that is, no real meaning, difficult to read and hard to remember .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is to enable consumers to remember the products they represent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Therefore, trademark translation must be simple, easy to remember and vivid image.
4.3 Reflecting Commodity Information
The function of a trademark is to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modity an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odity. A trademark is also a concise advertisement. A commodity wants to open sale, besides the quality is good, the variety is opposite the road, the price is reasonable, very important one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ademark. By trademark, people can have the most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odity, as far as possible to the purpose of pre-sale. Therefor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ademark should indic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modity from one aspect of the commodity, leaving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 consumers. The translation must conform to the nature of the product and reflect its accurate positioning in the original text. For example: the world famous toothpaste brand Crest has the meaning of “Top, Peak point, Helmet” and so on, which makes people think of the “hard and hard surface protection”. If it can protect the teeth like a helmet, who can say no? Today, P&G products are almost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and the “Safeguard” is particularly profound. The word is composed of “safe + guard”, safe means “safe, safe, reliable” and “guard” means “protection” two words together, became a “security”. This can make people think that the product is safe and does not stimulate the skin and can also play a role in skin car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ademark should indic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 and impress the consumers. Such as: the name “Benz” of Germany comes from the name of “KarlBenz”. In Taiwan, it was translated as “朋驰” and also translated as “本茨”. Although these translations are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name, the literal meaning does not refl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oods, or it can be said to have no meaning. Now, "Benz" is translated as “Benz”,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name, which can also be thought of in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translated name to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 car. Again such as “Nike” and “original intention”, the Greek goddess of victory, “娜姬”, “Nike” to the original feeling of propaganda object may be like a beautiful and victory, and the feeling of “Nike” to the Chinese tend to be more abrasion resistance, more in line with the consumer 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 Excellent trademarks try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commodities to cater to consumers' purchasing psychology. These logos are full of allegorical or inspiring people's rich associations to create an irresistible feeling.
The trademark language is a kind of language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word, and the ordinary word comparison implication is more profound and the content enriches makes the people easy to remember. Trademark language ha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First, the trademark language to have independence, only has the independent trademark to give the consumer the visual impact and the appeal, thus achieves the recognition and the approval goal. In other words, there could be no other identical trademarks. Second, the trademark language should be symbolic, trademark logo must have a high cohesion and profound implication. This requires busines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marks to the corporate cultur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 products in the brand. Third, the trademark language should also be descriptive, refers to the trademark language generally implies the quality of goods, indicating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Four, the trademark language should also have the imagination characteristic, this can give the consumer an imaginary space, lets the consumer feel that uses this kind of product to have the unexpected effect. Five, use foreign words to do trademark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ultural patterns, new things to be reconstructed.
关键词:金融深化FDI经济增长协整分析
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东道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放大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溢出效应,推动FDI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这些条件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人力资本和知识结构等。但是,这些研究都普遍忽视了金融发展对于FDI溢出效应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转轨时期的中国为样本,深入探讨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引入FDI的溢出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我国吸引FDI和金融深化现状
当前,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的形势下,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继续名列全球前茅。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近7000亿美元;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200个,世界500强企业约470家在华投资,外商投资设立的各类研发机构超过750个。我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FDI接受国。
而与此同时,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金融领域改革的推动下,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完善,资本市场日益活跃,投融资行为日益规范,金融体系正向一个更加开放、更加有序的竞争体系转变。一方面,以2006年12月中国全面开放本土金融市场为标志,金融改革进入“后WTO”的加速调整阶段,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机构竞争更加激烈,金融产品种类更加繁多。另一方面,以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事件为标志,中国金融体制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结构性改革,企业活力不断释放,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信贷市场发展迅速(如下图所示),资本流动效率不断增强,金融风险不断降低,金融市场正进一步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加速。(巴曙松,2005)
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外资银行业有14家法人机构、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242家代表处,另有9家法人机构获准筹建;资产总额1175亿美元,约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2%,其中贷款余额616亿美元;负债总额1081亿美元,其中存款余额350亿美元。此外,已有21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引进29家境外投资者,投资总额190亿美元。不难看到,我国商业银行将日益面临在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上与境内外金融机构同场竞技的全新格局,竞争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广、层次更高;而且同一地区、同一业态、业态与业态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可以看到,我国的金融深化、FDI和经济增长都处于良性发展轨道,但三者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给予证明。下面本文将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给予验证。
二、金融深化、FDI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变量及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的是VAR模型。VAR模型用当期所有变量对其自身若干滞后变量进行回归。因为滞后变量与随机干扰项是不相关的,因此可以消除联立方程模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本文根据刘飞鸣和李杰(2007)的理论框架,构建了三个VAR模型分别考虑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这里FDI是指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用以度量外商直接投资;GDP为我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来度量我国的经济增长;BC是指我国银行向私人部门投放的信贷总量,用以度量金融深化。之所以采用信贷总量作为金融深化的表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主要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主导型体制,而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又主要以信贷扩张为特征。因此,我国的金融深化总体上表现为量上的增长,而信贷量的增长是其主要表现。
Chandavarkar(1992)指出,建立在较长时间序列基础上有利于更好地研究一个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因此,为了保证样本容量能够满足实证的要求,本文采用的是1994年第三季度到2006年底的季度数据①。
(二)变量的ADF检验
因为大多数时间序列数据都是不平稳的,因此,本文对每个变量的数据系列的平稳性特征采用单位根的ADF检验法,分别就每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水平、一阶和一阶差分形式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LGDP、LFDI和LBC三个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但是它们的差分序列却都是I(1)的。而根据协整理论,对于满足I(1)要求的多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根据Eviews对滞后阶数检验的结果看,LR、AIC和SC三个标准都选择了滞后二阶作为模型的滞后阶数。因此,本文的模型为三变量的VAR(2)模型。
(三)协整分析
对于VAR模型中的协整关系,我们采用Johanson协整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从表3检验的结果看,两种统计方法都给出了一致的选择:LGDP与LFDI、LFDI与LBC以及LGDP、LFDI和LBC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不过,LGDP与LBC之间的协整检验并没有通过。
根据Johanson检验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上述变量组成的四个协整关系,这些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LGDPt=-0.33+1.08LFDIt(2)
LFDIt=-0.30+0.93LBCt(3)
LFDIt=0.32+0.21GDPt+0.75LBCt(4)
LGDPt=1.54+4.78LFDIt-3.60LBCt(5)
【关键词】金;等效论;文化差异;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69-02
一、金及其“等效论”翻译思想
金(1921-2008)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实践家、翻译理论家。在1984年与奈达合著的《论翻译》(On Translation) 一书中,他将奈达的“动态对等”引入中国;在1989年出版的《等效翻译探索》一书中,他正式提出“等效论”这一重要翻译思想。金的“等效论”源自奈达的“动态对等”,两者既有关联,又有质的差异。奈达的翻译思想缘起于圣经翻译,带有浓厚的为宗教服务色彩,这使其未能更好地传达文学翻译中美的意象。而深植根于中国传统译论的金“等效论”则相对于前者有较大提升。当金翻译《尤利西斯》之时,要面临的不仅有文学的美,更多的是文化的传达以及文化差异的消弭。也正是如此,金才从中国传统译论及文论批评中寻求“等效论”的支持,成为中西翻译理论结合的典范。金的等效翻译理论旨在为文学翻译服务,因而对于文学翻译实践而言,具有潜在的指导价值。
“等效论”是指“翻译对接受者(听众或读者)的效果,应该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的效果基本相同”。关于等效论,金明确了三个重要概念:接受者、效果、对等。“接受者”包含两种语言(原语和目的语)的接受者。在等效论中,金将读者接受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之前的翻译中,绝大多数人强调译本的转换,并将翻译过程止于此。对于读者而言,其接受程度如何根本没有得到关注而且没有衡量的标准。另外一个概念“效果”指信息对接受者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只包括信息对接受者的作用(即接受者的感受),不包括接受者的反应”。效果的实质内容是信启、对接受者的作用,包括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三大要素。这些要素对文学翻译来讲,突出文学翻译的韵味和其艺术效果至关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金等效论的“对等”并非简单的从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等方面探讨的对等,他强调的是译文效果的对等。“对等”是“一种综合性的关系,是依靠艺术的眼光和文化语言素养,全面细微地考虑各方面因素”。对等是个相对的概念,原文与译文之于读者的效果会有所差异,但不能因此就否定等效的概念,对等是严肃翻译工作者必须追求的目标。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现状及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任何一种语言都深深植根于它所处的文化当中。当代英国译学理论家苏珊・巴思内特曾把语言比喻为文化有机体中的心脏。她说:“如同在做心脏手术时人们不能忽略心脏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我们在文学翻译时也不能冒险将文学翻译的言语内容和文化分开来处理”。因此文学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在这种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交叉,碰撞与冲突,如何恰当地处理并化解这种碰撞与冲突,就要求译者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正如奈达所指出的“对于真正成功的文学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可见译者的跨文化意识至关重要。
文化差异会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生存环境生产活动差异: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会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还有历史宗教文化差异: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文学翻译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文学翻译难题。这些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想要翻译好就必须了解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的文学翻译方法。
三、金的“等效论”在消弭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层面上的应用
文化差异给文学翻译带来的困难直接体现在语汇缺失与词义冲突上,即:源语词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语汇,或者与译语的对应词语所载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换言之,词语的表层指称意义相同,但词义深层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却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于是产生出完全不同的联想。金的“等效论”源自奈达,但已经“脱胎换骨”,成为是中西翻译理论结合的典范。奈达的“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针对《圣经》翻译,因而在传达原文形式结构、保留艺术价值和美学效果方面并不适用。恰恰相反,金“等效论”强调接受者、效果、对等三个重要概念,强调效果的实质内容包括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三大要素,对文学翻译而言更具有指导作用。试看下面两个小例句:
[译文]一一我沏茶水就沏茶水呀,各罗根老大娘是那么说的喽,我撤小水就真撒小水。
――老天爷,这是茶水没错,海因斯说。(金译第17章)
这段翻译的亮点在于黑体部分的“小水”一词。在这句对话中,Mulligan巧用英文单词make,一语双关,巧妙地将茶水比作尿液,并且用一种优雅的方式表达出来。而金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选择使用“小水”一词,该词并不在日常生活中多见,而常见于中药用语之中,如果熟知中国文化,就能看出金在翻译中对“等效论”地极致追求。
2.[原文]And so say all of us, says Jack.
――Thousand a year,Lambert, says Crofton or Crawford.
――Right, says Ned, taking up his John Jameson. And but-ter for fish。(U12)
[译文]一我们大家也都这样说,杰克说。
――一年一千,兰伯特,克罗夫顿或是克罗福德说。
――对,内德拿起自己的约翰・詹姆森威士忌说。吃鱼有黄油。(金译12章)
在这个翻译中,词组butter for fish是爱尔兰人常用的一种祝酒词,意思类似于中文“干杯”。倘若在此处不遵循“等效论”原则,将其简单处理为中文“干杯”,蕴涵于原文当中的文化特色就荡然无存。为此,金将前句中增加“威士忌”一词,让读者在具体的语境中来体会,即将发生的行为虽是中文的“干杯”,但却表达为“吃鱼有黄油”,不仅将文化差异消除掉,而且将新的表达方式引入到中国文化中来,一举两得。
四、结语
在文学翻译中,东西文化差异的存在随处可见,巧妙地消除差异是提高文学翻译质量的关键。与此同时,能适当传递文化差异的文学翻译能使译文达到一个新的层面。所以,译者不能仅凭字面的意思来文学翻译,而应该多考虑一下两种文化的内涵差异。尽量使读者在接受程度一样的“等效”。译者不仅应使两种语言对接成功,更是要使两种文化的内涵对接成功。文学翻译的目的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应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其文化背景和内涵,使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自如的转换,使译文臻于完美和准确,达到一种“效果对等”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l]Jin Di.and Eugene A.Nida. On Translation[M].Hong Kong:City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2006.
[2]Ma Huijuan.A Study on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3]Snell-Hornby,Mary,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Amsterdam Philadephia:John Benjamins,1998.
[4]金.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
[5]刘军平.《尤利西斯》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J].中国翻译,1997(3).
[6]吴显友.《尤利西斯》的语音修辞及其语言诗化倾向[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5).
[关键词]旅游院校;托管景区;管理模式
旅游是一项高层次的文化消费行为。旅游在我国内地起步较晚,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在于内地经济发展从横向上来说相对落后,全国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相应偏低,再加上GDP指挥棒的鞭策,所以政府对旅游行业的主导性也就不够明显。还有就是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化水平相应不高,这些都客观上决定了旅游行业在全国整体行业的比较中显得有些滞后。近十年来尽管旅游业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量,但是,由于起点很低基础薄弱,其发展水平也就不言而喻。而行业的迟滞直接影响着为本行业人才的培养,旅游教育领域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内地也是刚刚迈出了探索性的步伐,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理论和序列定位。
这样,旅游高职教育要想走出去,形成自我的品牌优势并赢得行业的认可很是不容易。学校的发展相应就会面临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积极灵活的实习就业机会,教师缺乏一线管理的实践经验。没有国家相应政策的专项扶持等情况。在这样一个职业发展背景和教育发展背景下,旅游高职院校走出去,自己探索一条较深职业背景和培养优秀学生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正是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当然,作为第一位吃螃蟹的人,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可预见,但是经过这种自加压力式的痛苦历练,教师得到了景区管理的一线经验,学生得到了专门职场氛围熏陶,高职教育的就业目标也就随之实现。
一、旅游院校推出托管景区教育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从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全省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以文物古迹资源见长。而旅游资源大省却并未转化为旅游产业强省,除了政策和历史的原因外,其旅游资源的吸引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想把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变为熙熙攘攘的旅游目的地,不可能脱离全国旅游客源的有序流动。从国家倡导支持的第一个旅游黄金周至今,是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成型阶段。初级旅游消费者产生后,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资源旅游地,这样山西省也就很难成为这一阶段旅游者下意识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不发达和旅游基论文础设施的相对落后,直接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也间接影响到旅游教育行业就业岗位的设置。另一方面,全省旅游教育鱼龙混杂,竞争异常激烈。全省旅游院校以及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达70余家,与我院具有同等学历层次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旅游院校有两家,老牌本科院校开设旅游系、旅游专业的有5家等等,这仅仅是粗略统计,但是已经充分说明了竞争的严峻态势。那么,从我院自身看,尽管在全省旅游办学最早,积累了一定的旅游办学经验,但是和全国高职院校一样,高职序列办学经验仍显不足。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只有主动把自己放到行业和产业的风口浪尖,在工作和管理一线让教师获取经验,让学生熟悉职场氛围,才能培养出具备一流旅游产业技能的高素质优秀毕业生。
二、为何选择榆次后沟作为托管景区
旅游高职院校全方位托管旅游景区在全国是首例。走出去显然也是一种尝试,但是,又不能够走得太远。距离近便于学校成为景区管理中人力财力物力的补给站。显然也不可能选择一所享有声誉的品牌景点,因为如果那样师生很难找到广大的发挥空间,而且品牌景点也绝不允许我们去尝试。学院锁定榆次后沟的优势在于:政策上,榆次区政府在做大旅游产业上亮出了打造“一山一城一村一院”的大手笔。紧靠晋商故里,与周边景点容易形成景区集群,便于借助晋商品牌打造后沟品牌;并且后沟的民风民俗建筑特征浓缩了黄土高原偏远农村的特质,可以从此特征抽象提练出黄土高原的旅游亮点。后沟居民现在仍然是散居于景区,便于我们挖掘后沟景区的人文素材。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后沟景区存在的一些先天不足:作为黄土高原的古村落,缺水限制了景区自然景观的品味。后沟离榆次中心区约30公里,离常家庄园、榆次老城及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约25公里,其间没有高等级旅游公路相连,要想与这几处景区联合创立品牌,基础设施显得有些不足。后沟景区内各景点属于散落布局性,景观的整体感较差。
三、后沟景区的发展定位
山西是晋商故里,尽管这一段历史和山西久远的文化相比显得有些单薄,但是,作为旅游品牌,这样的一段历史更能代表山西的人文发展脉络。后沟作为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缩影,显然与晋商品牌一脉相承,可以作为晋商专线旅游品牌的辅助资源,也能够成为晋商文化专线的重要补充。全方位发掘这个小山村作为晋商故里的历史必然和深刻内涵,将其打造成黄土高原农耕文化旅游的样板景区,与榆次乌金山景区一体化发展,实现自然旅游景区和人文旅游景区吸引力互相配合。客源市场瞄准了晋中市周边,特别是太原和晋中两市居民的短期节假日观光市场和周末近距离休闲市场。具体来讲,应从广告宣传和市场拓展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后沟景区属于中小型旅游景区,其除了完成旅游产业创业功能外,还担负农村社会服务功能。创业功能可以使用社会游动自由资金,但是,后沟的发展前景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吸引这些资金。不仅如此,景区有限的收入还需要照顾到当地居民的利益。这样,景区的投资能力极为有限,不可能通过大鸣大放的媒体广告效应将景区的形象推向广阔的市场,只能把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逐渐稳步培养后沟景区良好的品牌形象。首先需要重视区域广告宣传。后沟景区的主要客源应定位在省府太原经济圈辐射范围内的人群。
因此,在广告宣传方式上,使用区域性广告媒体显得尤为必要。太原市目前正在打造现代宜居文化名城,晋中市榆次区目前正在努力实现与省府的同城一体化发展,两市的文化宣传和挖掘离不开地方或行业杂志报刊;后沟景区可以借此东风靠此渠道。一方面,行业杂志相对于大众媒体来说,广告宣传费用相对较低,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行业杂志将景区信息免费投递到旅行社、高档写字楼、住宅小区、酒吧等具有一定消费水准的准客户群手中;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两市街道规范化展示灯箱、车体广告、候车亭广告等载体,将杂志的窄众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能在区域品牌宣传上,展现强劲优势。广告品牌形象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缓慢的培育过程,因此,在品牌形象的宣传上,应做好系统性、阶段性的广告宣传规划,不能一蹴而就。市场拓展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后沟景区作为一座中小型景区,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
后沟景区的市场目标群主要需要在如下几个客源市场下功夫。首先是旅行社,特别是连锁和联盟形式的旅行社是后沟景区主要的客户来源。要做好与旅行社合作渠道和模式的建设,探索一条对方有利我方薄利的利益驱动机制。先把注意力集中在旅行社带来的客源增量对景区的认可度和兴奋点上,迅速发掘出本景区的魅力点和卖点。
项目编号:STF11001
[摘 要]商帮文化的研究是目前商业文化与管理研究热点。关于的潮商的研究也不例外。目前各个学者对潮商的定义不一。本文是通过对潮汕地理与文化特征、潮商特征的分析,然后借鉴各个学者对商帮和潮商的定义,提出潮商的定义。并对定义作简要的说明与解释。
[关键词]潮商特征 潮商文化 商帮定义
引言
所谓定义就是对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那么给潮商的定义就是对潮商的本质特征或者内涵和外延做一个确切而简要的说明。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和范围的界定,对于“以潮商为例的企业的全国化经营的跨文化管理研究”的范围有很大影响。如果定义太窄就不能很好地研究跨文化管理,定义太宽泛就不能表现出以潮商为例的特殊性。目前,虽然各个学者对商帮或者潮商的定义都有各执一词,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共同点。为了本研究的需要,笔者将从潮汕地理与文化特点、商人特征以及各代表学者对商帮或者潮商的定义三个方面着手,得出潮商的定义,以服务于总体的研究。
潮商定义思路结构图如下:
一、潮汕地理与文化的特点
(1)潮汕的地理特点
潮汕地区,主要是指今天广东行政区划里的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市,其区域特点是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准盆地——口袋形地貌。整个潮汕地区,面朝南海,背靠南岭内陆,地理位置很特殊。该地区距离北京两千多公里,但是距离菲律宾只有七百多公里,距离泰国也只有一千多公里,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皆一水之隔。总的来说潮汕的地理具有对内封闭性和向外开阔性的特点。这样的省尾国角的特殊位置和其地理特点,给潮汕商帮以及其特殊的文化和商人性格的形成,带来必然的影响。
(2)潮汕的文化特点
1. 融合性
随着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是社会和政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总量贡献上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致到清朝中后期,形成了官商合作的现象。特别是晋商、徽商等商帮,在税收、贩运、军事、赔款等方面显示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政治地缘和沿海安全的需要,明清中央政府在沿海采取了海禁政策,这严重影响到在海边靠海吃海的潮汕地区。所以在明清时期,为了生存,潮汕居民不得不冒险下海经商。唐代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民南迁的现象愈演愈烈。清后期的潮汕地区,形成了地少人多的局面。同时,随着北民南移,中原大陆文化也在这一个时期南下,得到很好的传播与发展。但是由于封闭的地缘,潮汕在近代文化的发展中,成为了中国大陆文化的冷藏室。很多找不到的大陆文化现象,在潮汕地区可找到。另一方面,潮汕临海,长时期受到海洋文化的熏陶,加之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要知道“明清时期的海防政策,对潮汕文化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① 。潮汕地区的海洋文化特色也逐渐成熟。综合这两方面的分析,得出潮汕地区形成了特有的大陆与海洋文化相结合的特征。潮汕人,如果对外言商,则表现出海洋性的文化特征,如果对内持家,则表现出大陆性的文化特征。这也是整个潮汕文化特征的基本点。
2.精细化
潮汕地区从饮食、生活、建筑、工艺、劳作、生产、音乐、艺术等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精细化的特色。潮菜属于粤菜体系,具有“清、淡、巧、雅、色、形、名俱美”的特点。汤料和蘸料是潮菜的特色。再比如潮汕地区的功夫茶,是一种极需要闲情逸致和精细的茶。茶壶小巧玲珑,容水量大约50毫升。从泡茶、看茶、闻茶、品茶无一不透露出精细典雅的特色。功夫茶的“茶经”是“离炉七步,淋盖刮沫,高冲低酌,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潮汕的陶瓷,木雕,潮绣等都是很具精细特色的。上个世纪在潮汕地区出现了“绣花田”,“潮汕老农“成为闻名遐迩的光荣称号。这个“绣花田”现象也反映了潮汕地区精细的文化特色。
3.封闭性
潮汕地区文化的封闭性,首先受到了本土地理位置的限制。在现代交通方式不发达的时代,潮汕人向内陆流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靠海的潮汕,人们多下南洋。他们在海外受到的文化影响并不是发展中的大陆文化(重点是儒家文化)。所以潮汕人在海外仍然要保留着家乡的文化,这样有利于在外同乡认同和团结生存。第二是潮汕地区的方言有很强的排他性。潮汕方言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最难学的方言之一,有人认为是比外语还难学的方言。就连当地的小孩子也在一点一滴地遗失一些潮汕话的表达方式。这种方言的排他性,使得与其他地区的人的交流增加了难度。这种文化的封闭性使得“外圈子”的人很难打进“内部”,也就少了很多文化的交流。
二、潮汕商人的特点概括
潮商的特点来源于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同历史上形成久远的晋商徽商文化相比,潮商的文化特质体现在“精”、“拼”、“信”、“义”、“亲”五个方面② ,但是从其他研究晋商或者徽商或者其他商帮的著作中也很容易发现晋商或者徽商等都具有这些特点,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晋商和徽商在“信”和“义”上做得很好,闽商在“拼”上最出众,潮商在“精”和“亲”上最突出。所以为了更好地展现潮商与其他商帮的区别,笔者将进一步归纳潮商的显著性特征。
(1)重利性
整个潮汕地区的经济基础可以说是海洋经济。海洋性决定了经济的市场性。由海洋性形成的市场性特征的潮汕,注定了是一个天赋商才的地方。从潮汕方言“剐头生意有人做,折本生意无人做”得知,这个区域又很重的逐利观念。
(2)内部的团结性与信用
这一个特征在其他地区或者商帮都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在潮商的团体里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一点在海外的潮商表现更为突出。潮汕人在外经商生存,只要是潮汕人就会相互帮助。从很多成功的潮商发展史来看,很多潮人是在同乡的帮助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点与内部的信任特征互为因果。潮商的内部信任体系是比较稳定的。“潮人做生意,最讲信用。不讲信誉的话,潮汕内部完全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资金拆借体系’,肯定不会有延续至今的长久生命力。”③ 在潮汕地区可以发现,很多年龄很小的孩子都已经在上班工作。
(3)冒险性
冒险性是海洋文化的一大特色,当然在海边的商帮不止潮商一个。闽商、浙商也有一定的冒险性。闽商跟潮商的冒险性在起源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清康熙以前,潮汕的商人多是海盗性质的,以海盗的形式在海洋上贸易获得生存。康熙二十三年后,政府准许出海贸易,但对沿海贸易的管理与控制并没有放松,“出海边船按次编号,船头桅杆油饰标记”,广东地区的船以红色为标记。所以潮汕商人开启了红头船的时代,这也是其形成的时代。现在澄海区红头船公园的红头船雕塑仍然屹立不倒,象征着潮商在海上开天辟的艰苦历程和冒险精神。1860年汕头开埠以后,“潮汕出现了三次向东南亚移民的浪潮,时间分别为1870—1910年、1926—1933年、1945—1949年。这三次移民潮,导致了海外潮人社会的形成。”④ 那个时期的潮汕人移民海外,不是为了优越的海外生活,而是外出生存、创业。不知道有多少潮汕人在移民途中丢掉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三、各代表学者对商帮或者潮商的定义
周膺学总结了前人的成果,给出了比较新颖全面的商帮定义:商帮是明代至近代中国社会由亲缘、地缘、业缘组织结合而成的封建经济组织。⑤ 黄挺、陈利江从商人对故乡的认同,方言、习俗、籍贯等地缘纽带的保留情况定义商帮,同时认为商帮是一群具有相同经营风格的松散社会群体。陈永弟从人口统计学、地缘意义、企业法人、文化品牌四个方面给出了粤商的定义(粤商发展报告,2008)。
四、潮商的定义
通过对其他研究者的大致分析,得知对潮商或者商帮的定义大致是从商业地域、传统文化、方言习俗、商人籍贯、商帮文化与价值观等五个方面得出的。而且就“商帮”本身来说有内部认同的定义和外部认同的定义。
(1)定义如下
潮商,是从明清以来到当代,以潮汕地缘为基础,在潮汕大文化背景下成长,不论是在本土还是在海外的,也不论是潮汕籍还是非潮汕籍的,形成了一致的有重利性、冒险性、内部团结与信任性等独特潮汕文化心里和价值观的并具有一定排外性的商人群体。
(2)简要阐释
1.潮商必须有共同的潮汕地缘基础。这是商帮定义的基本特征。共同的地缘是商帮联系的基本纽带,也是界定商帮属性的第一要素;
2.潮商还必须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品牌。在当代社会中,潮商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对象。潮商在潮汕大文化背景下成长,才能带有其独特文化的一面。所以不论是本土潮人还是海外潮人,不论是潮汕籍还是非潮汕籍,只要受到潮汕文化的影响并且形成了一致的文化心里特征和价值观,都可以看作是潮商。但是就目前区潮汕域商人的情况来看,非潮汕籍成为潮商的人很少;
3.潮商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这是潮商文化决定的。潮汕地区封闭性的文化特征注定了潮商有一定的排他性。那么在这个文化融合的时代,具有强排他性的潮商如何做跨文化的管理呢?这就使本定义具有了现实意义。
注释:
①张更义. 最富是潮商.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2):4 .
②王文科. 潮商的文化特质与取向选择.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0),28(5).
③张更义. 最富是潮商.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2):2 .
④张更义. 最富是潮商.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2):5 .
⑤周膺. 当代地域商人群体与古代商帮的差异. 浙江学刊,2011(5).
参考资料:
[1]王文科.潮商的文化特质与取向选择.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0),28(5).
[2]周膺. 当代地域商人群体与古代商帮的差异.浙江学刊,2011(5).
[3]林济.潮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
[4]张翼.商帮战国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5]司徒尚纪.中国南海海洋文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0).
[6]魁芾.中国海洋文化与潮汕.汕头大学出版社,2011(3).
[7]陈永弟、黄伟文、谭建光等《粤商发展报告》,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5).
作者简介:
守着心中的春光,庄子徜徉在他自己的逍遥境里,那桃李春风,便是他自足的精神世界。世间熙熙攘攘,乱象丛生,可他分明在“无何有之乡”里看见了道,看见了天地之间的大美。
庄子亦在中国文人心中播种了一个春天。自此以后,一种绝尘、超然的文化人格开始生根发芽,每个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里,都能隐约看见庄周化成的那只蝴蝶。嵇康的“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苏辙的“何适而非快”、袁宏道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都似乎是庄子生活理念的另一种呈现。无论是仕途失意,饱受排挤,还是横遭贬谪,羁旅流离,只要心中温暖如春,纵使外面的世界风雨飘摇,灵魂也不会无家可归。
精神世界的温暖能够给遭遇坎坷的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然而,心灵并不只在失意时才需要皈依。人只有足够清醒,才能担得起一帆风顺的生活,而不是在惊慌和疑惧中草草地将福祉变为灾祸。也许,顺境才最能检验一个人灵魂的深浅,坚强的人可以扛过逆境,可只有真正强大的人才能在顺境中步履从容。
清代,晋商的足迹曾遍布全中国,吃苦耐劳、纯朴宽厚、眼界开阔的优点,使他们从“走西口”的贫穷子弟一跃而成海内最富的商业群体。然而,如今的山西却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昔日票号的后代,如今却在祖宗气势恢宏的大院脚下做着最微小的买卖。究其衰落之因,是他们的事业缺乏精神力量的引导。因此,晋商行事渐渐与初期的理念背道而驰。当慷慨大方变为锱铢必较,当互帮互助变为互相拆台,衰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由此,人生的幸福与满足并不在于财富的增值,而在于精神世界的桃李春风。没有心灵的富足,物质的丰裕终究会成为过眼云烟;而若是内心强大,面对生活的坎坷也仅仅是一笑而过罢了。我们无力选择人生境遇,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心中种下一片桃李。
也许我们参不透大道,成不了鲲鹏,无法接近那广袤的无极,但至少我们能安于平凡、看淡得失,在人生的辉煌和黯淡中学会如何自处。毕竟,庄子的心愿也不过是做一只小小的鼹鼠。只要心怀桃李春风,平凡而自足的生活也未尝不好。
教师点评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日益繁荣的商帮经济及其反哺现象,分析了商帮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反哺机理,指出地方政府应以开放的思维发展商帮经济,并就如何发展商帮经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新时期商帮经济的发展繁荣
我国商帮历史悠久,曾经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甬商、鲁商、潮商等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商帮经济又开始出现并日益繁荣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新型商帮文化。如浙商著名的“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勤奋吃苦精神;徽商多儒商,诚信仁义;晋商俭约自律、诚信不欺;上海商人精明、谨慎;苏商主张实业为主,商贸为副,强调信誉为本,精细作业;温州商人喜欢外出经营找市场,做生意先从小处入手,善于推销;鲁商务实、精明、忠心、谨慎;豫商出自商业发源地,热情、忠厚、诚信;闽商眼界开阔,富于冒险进取;粤商市场敏感性强、接纳和包容性强、讲求实效和稳健、注重实干和苦干等等。
2006年5月,首届中国商帮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浙商大会、徽商大会、闽商大会、潮商大会、豫商大会等各大商会组织的大会接连召开,逐渐赢得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而获得显著的社会影响力及社会地位。学者们也开始探索各自地域人文因素对于商人品格的形成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当今商帮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即不局限于原有的地域而遍布天下,其发展对于其发源的地域经济所产生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在学术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
商帮经济的反哺现象
当今,许多商人在异地发展起来后,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回报家乡。据调查显示,浙江省在外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的产品70%以上产自浙江,估计年营业额在2500-3000亿元,约占省内相关产业产出的30%,而原料、货源出自浙江或产品返销浙江的比例也相当高。同时,浙商“反哺”浙江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在中原,也树起了豫商的大旗,河南省有关政府部门专门成立了豫商联合会,与海内外各地豫商联系紧密,每年定期在河南各地市轮流召开豫商大会,加强各地市和省内外豫商的联系,以各种优惠政策和高效的办事作风吸引海内外豫商集聚中原,参会人数逐届增多,签约项目数量大幅增加。
商帮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反哺机理分析
伴随外地商帮反哺现象的增多,反映出纯粹地域概念的“经济”正在向基于网络的“人经济”转化,这种变化反映出新的商业价值观对狭隘的地域概念的突破,营造出新的开放动力机制。地域概念是静态的、稳定的,而“人”是动态的、发展的,众多的本土籍商人走出去参与外部经济循环,其流动性带来了本地商业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异地复制,获得了成功后又通过反哺而创造更为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本土经济的发展。
从古至今,“乡情”都是永远割舍不掉的情结。首先,本土商人走出家门,艰苦创业,在思想上带着文化的烙印,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其聪明才智,展示家乡的形象,并可带出去一批创业者,为更多的家乡人就业提供机会。根据浙江省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的调查统计,目前浙江在外省(区、市)创业人员约400万人,创办各类企业9万余家,累计投资额5320多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即浙商每年在省外创造的财富,已经相当于浙江省2005年全年的GDP。其次,本土商人走出去,一方面可以促进本土产品的输出,一方面可以把外地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传递回家乡,促进本地企业的进步与升级,甚至直接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最后,本土商人走出去可以作为重要的联系平台,为本土政府进行招商引资和更多本土企业到外地投资发展牵线搭桥。因此,“人经济”的发展,对于本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政府发展商帮经济的对策建议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合作共赢已成为竞争的新趋势,联盟成为新的战略价值取向。由上述分析可知,“经济”的立足点在地域,而“人经济”的立足点在“人”,“人经济”突破了传统地域经济所依靠的个人关系网络资本的封闭性,这会实现商帮经济与本土经济的双赢。因此,政府应本着发展“人经济”的开放新思维,鼓励资金、技术、人才大胆“走出去”,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要“引进来”,引入更多的资本、项目和合作的商机,以人的发展促进地域的发展。
政府发展商帮经济的主要方式是一方面鼓励省内的企业走出去,创造效益,塑造品牌。一方面通过政府有关政策的引导及优良投资环境的构建,促使已经外迁的企业通过回迁、开办子公司、项目输入等方式回报家乡,具体对策如下:
第一,建立企业家数据库。政府应搜集省内外本籍商界人士的具体情况,包括企业的产品和市场情况、所属行业类别、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等,分析其所属产业结构及特点,建立数据库,为资金、项目、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奠定信息基础。
第二,促进省内的企业走出去。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省外乃至国外进行投资、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创造效益。帮助其解决融资、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发展障碍,加大推介和宣传力度,强力塑造商业品牌。尤其是对具有本省特色的产业集群进行品牌塑造,树立形象。
参考文献:
1.向荣.浙商反哺浙江:现状、理性认识与引导政策建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日益繁荣的商帮经济及其反哺现象,分析了商帮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反哺机理,指出地方政府应以开放的思维发展商帮经济,并就如何发展商帮经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新时期商帮经济的发展繁荣
我国商帮历史悠久,曾经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甬商、鲁商、潮商等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商帮经济又开始出现并日益繁荣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新型商帮文化。如浙商著名的“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勤奋吃苦精神;徽商多儒商,诚信仁义;晋商俭约自律、诚信不欺;上海商人精明、谨慎;苏商主张实业为主,商贸为副,强调信誉为本,精细作业;温州商人喜欢外出经营找市场,做生意先从小处入手,善于推销;鲁商务实、精明、忠心、谨慎;豫商出自商业发源地,热情、忠厚、诚信;闽商眼界开阔,富于冒险进取;粤商市场敏感性强、接纳和包容性强、讲求实效和稳健、注重实干和苦干等等。
2006年5月,首届中国商帮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浙商大会、徽商大会、闽商大会、潮商大会、豫商大会等各大商会组织的大会接连召开,逐渐赢得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而获得显著的社会影响力及社会地位。学者们也开始探索各自地域人文因素对于商人品格的形成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当今商帮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即不局限于原有的地域而遍布天下,其发展对于其发源的地域经济所产生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在学术领域也日益受到重视。
商帮经济的反哺现象
当今,许多商人在异地发展起来后,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回报家乡。据调查显示,浙江省在外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的产品70%以上产自浙江,估计年营业额在2500-3000亿元,约占省内相关产业产出的30%,而原料、货源出自浙江或产品返销浙江的比例也相当高。同时,浙商“反哺”浙江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在中原,也树起了豫商的大旗,河南省有关政府部门专门成立了豫商联合会,与海内外各地豫商联系紧密,每年定期在河南各地市轮流召开豫商大会,加强各地市和省内外豫商的联系,以各种优惠政策和高效的办事作风吸引海内外豫商集聚中原,参会人数逐届增多,签约项目数量大幅增加。
商帮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反哺机理分析
伴随外地商帮反哺现象的增多,反映出纯粹地域概念的“xx经济”正在向基于网络的“xx人经济”转化,这种变化反映出新的商业价值观对狭隘的地域概念的突破,营造出新的开放动力机制。地域概念是静态的、稳定的,而“人”是动态的、发展的,众多的本土籍商人走出去参与外部经济循环,其流动性带来了本地商业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异地复制,获得了成功后又通过反哺而创造更为广泛的商业网络,促进本土经济的发展。
从古至今,“乡情”都是永远割舍不掉的情结。首先,本土商人走出家门,艰苦创业,在思想上带着文化的烙印,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其聪明才智,展示家乡的形象,并可带出去一批创业者,为更多的家乡人就业提供机会。根据浙江省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的调查统计,目前浙江在外省(区、市)创业人员约400万人,创办各类企业9万余家,累计投资额5320多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即浙商每年在省外创造的财富,已经相当于浙江省2005年全年的GDP。其次,本土商人走出去,一方面可以促进本土产品的输出,一方面可以把外地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传递回家乡,促进本地企业的进步与升级,甚至直接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最后,本土商人走出去可以作为重要的联系平台,为本土政府进行招商引资和更多本土企业到外地投资发展牵线搭桥。因此,“xx人经济”的发展,对于本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政府发展商帮经济的对策建议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合作共赢已成为竞争的新趋势,联盟成为新的战略价值取向。由上述分析可知,“xx经济”的立足点在地域,而“xx人经济”的立足点在“人”,“xx人经济”突破了传统地域经济所依靠的个人关系网络资本的封闭性,这会实现商帮经济与本土经济的双赢。因此,政府应本着发展“xx人经济”的开放新思维,鼓励资金、技术、人才大胆“走出去”,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更要“引进来”,引入更多的资本、项目和合作的商机,以人的发展促进地域的发展。
政府发展商帮经济的主要方式是一方面鼓励省内的企业走出去,创造效益,塑造品牌。一方面通过政府有关政策的引导及优良投资环境的构建,促使已经外迁的企业通过回迁、开办子公司、项目输入等方式回报家乡,具体对策如下:
第一,建立企业家数据库。政府应搜集省内外本籍商界人士的具体情况,包括企业的产品和市场情况、所属行业类别、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等,分析其所属产业结构及特点,建立数据库,为资金、项目、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奠定信息基础。
第二,促进省内的企业走出去。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省外乃至国外进行投资、贸易和其他经济合作,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创造效益。帮助其解决融资、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发展障碍,加大推介和宣传力度,强力塑造商业品牌。尤其是对具有本省特色的产业集群进行品牌塑造,树立形象。
参考文献:
1.向荣.浙商反哺浙江:现状、理性认识与引导政策建议[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
关键词:聊城山陕会馆;碑刻;戏台;戏楼;戏曲;规约;祭祀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2-0011-03
明清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全线开通,聊城成为南北交通的重道,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位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聚集于此,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河中帆樯林立,沿岸店铺无计,俗语“金太平,银双街,铁打的小东关”更彰显出聊城的繁盛。全国各地商人在聊城落户,建立会馆,运河沿岸曾立有江西、苏州、赣州、武林、山陕等会馆。目前只有山陕会馆保存完善,国务院1988年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时期,聊城山西和陕西的商人数量众多,其经营之广,财力之厚居各商之上。聊城山陕会馆南北碑亭碑记记载:乾隆十一年山陕商号达389家;咸丰年间店铺800多家;嘉庆年间有450家。他们经营广泛,涉及棉布、衣饰皮货、煤炭、书庄、典当等行业,此外还有盐、粮、丝、茶、铁器、潞油、木材、毳、西丝、皮革等,并且掌控着聊城的盐业、典当行业。他们将聊城的土特产如乌枣和棉花运往全国,又将从各地运来的物资销往东昌府其他县市或乡镇,“就经营种类来说,除盐、粮、丝、茶外,山陕商人还广泛涉及到关系民生的各种行业,他们把家乡的铁器、潞油、木材、毳、西丝、皮革等物品,运到聊城销售,又把转运而来的江南物品、沿海的海味等,汇聚于此。”与同时期其他客商相比,山陕商人财力可见一斑。
山陕商人一般会选择较富庶的城市建立会馆,以联桑梓,洽亲情。“是故通都大邑,商贾云集之处,莫不各建会馆,以时宴会聚集于其中,盖客旅见乡人联桑梓,通款洽情倍亲也。”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嘉庆十四年(1809)方具现在规模,共历时六十六年,期间大大小小经过七次重修或扩建。山陕会馆的主要建筑分别是山门、过楼、戏楼、南北夹楼、钟鼓二楼、南北两看楼、南北碑亭、三大殿(关帝大殿、财神大王殿、文昌火神殿)和春秋阁。聊城山陕会馆的完整性和代表性,吸引了学界众人,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山陕会馆进行研究,目前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整体介绍与局部描写
这一类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鲁西聊城古建筑》、《山陕会馆》、《大运河的守望者山陕会馆》等,主要介绍山陕会馆内建筑情况,为了解山陕会馆内部构置提供了材料。
二、从山陕会馆南北碑亭的碑刻中,揭示会馆修建史、会馆功能及运营方式、商业的兴衰演变及经营行当
《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的聊城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清代聊城山陕会馆碑刻及其史料价值》即属此类。王云《清代聊城山陕会馆碑刻及其史料价值》梳理了山陕会馆乾隆元年至光绪年间七次扩建重修的过程:山陕会馆初建始于乾隆元年(1736)。第一次重修项目是戏台,增建南北看楼(乾隆二十八年(1763));第二次重修关帝大殿脊檩和柱梁(乾隆三十二年(1767));第三次修建南北厅厦、立两楼游廊(乾隆四十二年(1777));第四次重修三大殿、戏台、看楼,同时建飨亭(献殿)和钟鼓楼,建春秋阁(嘉庆八年(1803 )至嘉庆十四年(1809 ));第五次,重修戏台、山门、钟鼓楼(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第六次同治六年(1867)重修旗杆和大门;第七次增加山门外的石栏杆(光绪二十年(1894))。山陕会馆发挥了联乡谊、祀神、协商约束、行义举的作用。会馆收入来源包括捐助、收厘、香资、房租、利息等,支出用于修缮、祭祀、演戏庆典活动、日常接待、节日宴请、救济贫困等。
山陕商人经历了乾隆年间的发展、嘉庆年间的鼎盛、道光初年的保持、道光末期至咸丰初年的下降、光绪时期的衰落。其经营项目前文已引,此不赘述。这篇论文整理并探讨了山陕会馆的扩建重修历程、会馆功能及运营、山陕商人在聊经商的兴衰演变过程、经营行当等,为研究明清时期聊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会馆这一机构的运营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三、从山陕会馆的楹联、匾额及雕刻等探索山陕商人的经商理念,价值取向、经营方式,消费观念,欣赏水平和人生追求等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的商人会馆》:“整个会馆内充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揉和了儒、道、释以及新兴的市情文化,充分展示了山陕商人的经商理念,价值取向,经营方式,消费观念,欣赏水平和人生追求。”作者并且认为“明清商人会馆所具有的浓郁的文人气、厚重的江湖气和世俗的商人气,是封建社会母体中新的社会力量的崛起、新的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商业文明的显现的具体反映。”
四、以山陕会馆戏台为范例,研究古代戏台良好听闻效果的可能性原因
《营造庭院式的戏场良好听闻效果的范例性实践-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建筑声学实践初探》一文从建筑声学的角度对聊城山陕会馆戏楼良好的听闻效果做出详细阐释,认为山陕会馆的戏台设计,大从整体小到细节,体现着一种科学有效的声音实践。这些设计包括:戏台周围环境;植物;戏台台口;墙壁上的窗;高大的外墙等,正是因为这些设计,使得聊城山陕会馆戏台成为建筑声学设计的良好范例。“该会馆的二道院是由戏台、两侧看楼、主殿合围成的一个高大的矩形,在水平位置上,戏台、两侧看楼、主殿形成了四个凹凸不平的反射界面,使声波既能反射又不至于产生过多的回响,促使后区和看楼的观众也能听到清晰的声音。……在二道院的这个庙台广场中,栽植了四棵古槐,其树冠下沿几与戏台的下檐平齐,从戏台上发出的声波,传播到树冠下檐时,枝叶成为反射界面,将声波向广场内发射,使声波不至外逸。从这个意义上说,槐树冠便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反射罩’。…..戏台台口两侧各有一石制折屏,这样可以将向台口两侧传播的声音向观众区折射,理如今天的喇叭口。……舞台后墙和后台砖墙的几个东西南北方向的窗,达到“通风传声”的效果。……高大的建筑将馆外的噪声反射回去,减低噪声对会馆的逸散,保证了会馆内部幽静肃穆的氛围。”
五、从应用技术层面解决山陕会馆山门屋面漏雨朽烂,瓦件残破的现实问题
《聊城山陕会馆山门翼角加固技术》一文记述施工团队在保持建筑造型和原有机构的基础上,利用牵拉翼角加固法对山门屋面进行翻修,较好地解决了文物的修缮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六、从戏楼墙壁所题墨记中,梳理道光年间至民国时期在此演出的戏班及剧目情况
在《从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看清末民初的地方戏剧》 、《清末民初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与区域戏剧文化交流》、《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及其史料价值》等文章均有表述,且多为重复者。山陕会馆戏楼分前台和后台,前台为演出场地,后台为演员化妆、休息、道具存放处。后台南、东、北三壁墨记甚多,题写时间自道光二十五年始,经咸丰、同治、光绪等朝,直至民国。内容包括演出时间、演出剧目、戏班、艺人、艺人生活记述、愤懑言辞、谩骂戏谑之俚语及图案漫画等。“墨记中所见戏班名称可辨认者共29个,分别是:道光年间3个:山西双魁社、复盛社、德义社。咸丰年间10个:邱县四喜班、连升班、喜庆班、万庆班、鸿庆班、本城小三班、本城盛凤班、四喜班、泰和班、德凤班。同治年间4个:安徽同庆班、福庆班、万庆大班、春台班。光绪年间6个:福顺班、喜寿班、全盛班、三盛班、四盛班、往平万庆班。民国年间1个:教育部易俗社。年代不明者5个:三庆班、魁益班、万顺班、顺合班、太原府红盛班。”所涉剧种:上党梆子、山西中路梆子、秦腔、徽剧、河北梆子等。演出剧目近150个,“三代至魏晋以前的人物事件演成的政治、战争故事戏有25个;以唐宋时期人物事件演成的政治、军事故事戏24个;以元代以后人物事件演成的政治、军事故事戏较少,共12个;墨记中的侠义剧共约10余种;墨记中的公案戏有7种;墨记中的民间故事戏共有30余种”。墨记中书写艺人演艺生活:①收入低:二府五县子弟班,会馆唱了整六天,戏价京钱十八吊,还有二千点心钱。②条件辛苦:山陕会馆戏实早,未曾天明饭开了。清晨就把沈来参,掌板还在下处吵。风里也得这里跑,下了大雨也得跑。开场唱了六大曲,掌板口内还嫌少。谁知又把戏来添,会里未到王三老。掌板内里吃中桌,无人就把耳朵咬。③抨击统治者:道光驾崩正月天,喜兆就在天下传。④表达美好愿望者:十年久旱逢甘霖,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童生金榜题名时。⑤另外还有拿人姓名开玩笑者;宣传家乡特产,何等好醋;名胜,双宁寺;图案绘画等。王云、李泉的整理及研究工作,为了解清末戏班演出情况、山西、陕西、安徽、河北等地戏曲音乐对聊城的影响与交流、艺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聊城山陕会馆管理众多商号,必定依靠相关规约维持,但是会馆内规约惜无文载,笔者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界对其他地区山陕会馆或晋商会馆的研究,可以从侧面了解聊城山陕会馆的规约制度。王宏选和单文杰《明清时期的晋商会馆规约初探》一文详细论述了会馆的作用、会首的职责、公产的来源及支出管理、会员破坏规约的处罚方式等,简列于下:
会馆的作用主要有二:祭祀神明和加深乡情,以正人心厚风俗。“今众商聚集其中者,盹然蔼然如处秦山晋水间。夫岂偶然者也?然则礼神明於斯,笃乡谊也於斯,即所谓正人心而厚风俗……”
为了维护大部分商人的利益,团结并约束会员,会馆一般会制定规约来规定会员的义务、责任以及公产使用等问题。首先,选拔会首,表明职责。会首常由德高望重且实力雄厚的人担任,职责包括管理支配公共财产,调解本帮同行商业纠纷、召集同乡祭祀神、为落难同乡募捐义举、代表众商与官府及当地牙商交涉等。
其次,规定公产来源、支出及管理情况。“公产的来源,主要包括会费、捐项、厘金、香资、房租、利息、批头等渠道。公产的适用和管理必须严格遵守会馆规约,其支出主要用于会馆的修缮、请戏班演神戏、日常接待及为落难同乡买义冢等事项。”会馆内所有财产如收支、房屋、家具、菜园、地基等由专人负责、保持会馆内清洁卫生,闲杂人等不准进入、不准外帮借馆演戏、注意防火、招揽僧人主持供奉香火神灯等。
再次,会员破坏规约,根据违规程度不同,惩罚方式有财产罚、名誉罚、开除行籍、禀官处理等。“其主要包括如下处罚形式:第一,财产罚。包括罚银钱和没收货物两种惩处方式……第二,名誉罚。特指晋商中流行颇广的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惩罚方式-罚戏,即罚违规者花钱请戏班子给大家演一台戏。……第三,开除行籍。……第四,禀官究治。”
上述关于会首职责、公产使用、会员的义务及会员违规后处罚方式等明确规定,基于团结并约束会员的基础上,实质上维护了大部分晋商的利益,对于保证会馆正常有序运作,维护会馆环境有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是学界对聊城山陕会馆及晋商会馆的研究成果罗列。从音乐学的角度审视,有些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墨记中剧目可辨认者达到150种,与当下戏曲剧目有较多重复者,如山陕梆子剧目《六人节(杰)》、《七人贤》、《八仙图》;秦腔剧目《青石岭》《美人图》《忠义图》《五福堂》《八义图》《搜孤救孤》《蝴蝶杯》、《黄河阵》、《法门寺》、《春秋配》;河北梆子:《明月珠》、(红口山》《云罗山》、《武当山》、《春秋笔》、《审律》、《庆顶珠》、《宝莲灯》《蝴蝶杯》、《斩子》、《伐子都》等均与墨记相同,那么当时所演剧目和今时剧目在音乐本体特征方面可否一致?音乐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当时之律调谱器我们今日无法听到,那么我们将以何种理念和视角来论证山陕会馆之剧目与当下戏曲传统剧目之间的关系呢?
祭祀神灵为国家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山陕会馆大殿供奉关帝、财神、文昌和火神诸神,祭祀神灵是由官方组织,还是由商人主导?清朝将祭祀对象划分三个等级“凡祭三等:圜丘、方、祈、雩祀、太、社稷为大祀。日、月、前代帝王、先孔子、先、先蚕、天神、地、太中祀。先等、良、昭忠等祠祀。”关帝、财神、文昌、火神皆属群祀类,“凡祀关帝之礼,以春秋仲月诹吉,遣官祭关帝于地安门外之西。关帝庙前殿、后殿神位均南,向前殿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登一、二、二、簋二、笾十、豆十、尊一、爵三、一、镫二。和声署设乐。后殿祭追封三代公三案,各帛一、羊一、豕一、二、簋各二、笾豆各八、尊一、爵三、一、镫二。祭日,前后殿承祭官咸朝服诣庙,赞引太常赞礼郎各二人引,由庙左门入分诣前后殿各升阶至殿门外...仲夏中旬三日遣官致祭前殿、后殿,惟不设笾豆陈果实五盘,余与春秋祭同。直省、府、州、县春秋二仲及仲夏中旬三日均祀关帝,牲帛、礼仪均与祭京师关帝庙仪同。由此可见,关帝庙等祭祀均属于官方行为,国家特制时间、牲帛、礼仪、乐章,从京师达州县与京师关帝庙仪同,祭祀所用和声署奏乐形式有“祭祀关帝:有迎神格平乐章、初献翌平之章、亚献恢平之章、终献靖平之章、撤馔彝平之章、送神康平之章、望燎卒平之章。祭祀文昌帝:有迎神丕平之章、初献平之章、亚献焕平之章、终献煜平之章、撤馔懿平之章、送神蔚平之章、望燎卒平之章。”可见在祭祀每个仪式环节均有专门定制的乐章与之相应,所谓“礼乐礼乐相须以为用,乐非礼不行,礼非乐不举”也。会馆本质为商人利益和情感的联合机构,为何由官方主导祭祀的神灵会出现在会馆内?祭祀时将由何人主持?京师关帝君和文昌君祭祀皆有乐章,其演奏乐曲及歌词是怎样?东昌府是否依照国家用乐标准执行?除了国家规定的官方乐章,有无其他音乐形式?戏曲演出在祭祀仪式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得以解释,相信更多学术性问题即将出现。
七、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聊城山陕会馆的研究成果,集中揭示出山陕会馆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并从音乐学的角度对个别问题发问,以期引起学界对山陕会馆的关注。
论文摘 要: 碛口古镇是山西省的旅游扶贫实验区,通过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研究、发动 群众等方法,碛口的旅游扶贫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还存在产品开发、 客源开发、资源保护、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碛口旅游扶贫的实验对旅游扶贫工作有着较 大的借鉴意义。
一、探讨碛口旅游扶贫的意义
我国很多贫困地区都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在贫困地区很 多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利用和保护,当地群众守着宝藏过穷日子。在目前旅游开 发的大潮中,各地也要设法开发这些资源,以达到保护和利用资源、脱贫致富的目的。在有 资源条件的贫困地区,如何发展旅游、造福群众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碛口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百大濒 危文化遗址之一,开发潜力大,保护的任务也很重。2001年,碛口成为山西省的第一个旅游 扶贫实验区,几年来,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值 得注意的问题,对碛口旅游扶贫工作进行研究与总结,对山西省乃至于全国贫困地区的旅游 扶贫工作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二、碛口旅游扶贫的背景
碛口古镇位于晋陕大峡谷中段,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境内,湫水河和黄河的交汇处,历史 上曾经是晋商重要的水旱码头,至今保存基本完整。
从清代乾隆朝到20世纪30年代末的200多年是碛口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碛口被 称为晋陕大峡谷黄河沿岸的第一镇 ,也称晋西第一镇。在黄河水运走向衰落之后,碛口基 本上处于一种封闭、贫困的状态,几十年来,古镇的基本形态没有太多改变。碛口古镇在风 貌上一方面体现了传统商贸集镇的特色,另一方面体现了晋西北的地方传统特色,具体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体古建筑保存数量大、质量高,整体集镇保存较完整。碛口古镇的风貌特色主要 表现在其群体性上,并以此为基础表现出它的其他特点。全镇现在还有400多座大小院落都 是原来的商行或店铺。长长的古街、幽深的古巷和镇上成片的古建筑群共同营造了浓郁的古 镇文化氛围。
2.碛口古镇是古代北方集镇的代表,突出体现了集镇的商贸功能。碛口古镇的主街沿 河随地势而建,一些店铺出门便是码头,货物运输十分方便。货栈、骆驼店、骡马店、商铺 、钱庄、当铺在建筑上各具特色。古镇上各种行当齐全,并且还有商会、税局等管理部门, 形成了完整的集镇商业体系。
3.碛口古镇是具有黄土高原特色的山地建筑群。碛口古镇面山背河,随势而建。窑洞 是当地基本的建筑形式,一般的房屋底层都是用砖券成的“箍窑”,二层大多是硬山顶的木 构房屋。由于院落大多依山而建,有许多建筑都是下屋窑洞的窑顶便是上层院落的院子,层 层叠叠,非常壮观。
碛口古镇还有几处庙宇建筑,其中最为壮观的是黑龙庙,是碛口的标志性建筑,现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碛口的民俗分为商业习俗和生活习俗两个部分,也是碛口文化遗产的重 要组成部分。
碛口古镇紧邻黄河的第二大激流区——大同碛,滩险流急,景象壮观,古镇附近的黄 河水雕、冯家会土林等都是地质奇观。古镇东面的西湾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南面的李 家山村被称为“立体交融式”建筑的代表。
碛口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古镇周边及黄河上游沿岸均无大 的工矿企业,环境污染程度很低。水文及地质原生态形态显著,黄土地貌的各种形态几乎在 这里都可以找到。碛口镇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和湫水河,地下水的储存与补给条件差,地下 水贫乏。区内植被覆盖率较低,自然植被稀少,以枣树为主要林木,水土流失较严重。
由于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低,水旱灾害频繁,碛口多数劳动力靠外出打工、经商、 从事手工业维持生活,红枣也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目前年人均收入600元左右,属 国家级贫困区。
碛口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文化遗存到自然景观都有很好的基础,从保护传统文化、 利用资源的角度应该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而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使旅游开发的必要 性、紧迫性更为突出,另一方面也给旅游开发带来了很大难度。
三、碛口旅游扶贫的措施与效果
1.以文化活动为核心的软开发。
2001年以来,碛口举办了多次大型文化活动。碛口民间文化节、国际摄影节、古村镇 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等都很引人注目。此外,从2001年开始,碛口每年一次的红枣节也吸 引了大量游客。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碛口曾多次作为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外景地。2003 年,中央电视台在碛口拍摄了大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该剧播出后,使碛口的风貌得以 较完整地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在临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碛口古镇还完成了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镇等多项申报工作,申报促进了碛口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并且大大提高了碛口在国 内外的知名度。
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和频繁的新闻事件,近年来碛口成了各级各类媒体争相报道的对 象。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以来,碛口古镇先后在省级以上的报纸、杂志被报道150余次 ,其中大型专题报道50余篇。碛口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曾被报道80余次,其中专题报道20多次 ,黄河电视台《民生全记录》栏目还为碛口做了长达12集的专题系列片在黄金时段播出;从 2000年12月开始,中央电视台确定碛口的李家山村为联系村,对普通村民李秋生一家将进行 5~10年的跟踪报道。现在在网络上可以轻松地查阅大量与碛口相关的信息。
频繁的文化活动使更多的学者和当地群众了解碛口的价值,对碛口的保护与发展有很 大促进意义。以碛口为外景地的影视作品增加了碛口的知名度,当地群众通过为剧组提供劳 务、担任群众演员等增加了收入。大量的媒体报道使外界更多的人知道碛口、了解碛口,起 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2.基础设施建设。
碛口的各项基础设施都较为薄弱,近年来,碛口镇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外界支 持,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3年建成的湫水河堤坝工程使古镇的防洪能力大大提高。碛口古街巷原来都被淤泥 、尘土覆盖,经发动群众清理后,大部分地段又恢复了原貌,古镇的古风古韵得以更好的展 现。2003年建成了旅游接待中心,使碛口作为一个旅游区有了服务接待的基地和场所。为重 点建筑制作了旅游景点国标简介牌,既方便了游客,也有利于保护。随着离石与太原高速公 路的开通和沿黄河公路的拓展延伸,碛口的对外交通也有了一定改善,2005年,湫水河上建 起一座石拱桥,大大方便了游客和当地群众。
3.古镇文化的挖掘与研究。
碛口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他们分别从建筑学、民俗学、社 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角度对碛口展开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的成果。2004年,清华大学 教授陈志华出版了全面研究碛口的专著《古镇碛口》;2005年,当地学者王洪廷出版了内容 翔实、形式新颖的《碛口志》。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设立了以碛口为专题的科研项目进行研 究,不断有关于碛口的。碛口目前已成为是众多艺术家、高校师生采风、实习的基 地,这也促使对碛口古镇的文化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
对碛口的文化研究工作保护、发掘、整理了大量有关碛口的第一手资料,对碛口文化 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探索,为碛口的旅游开发打下了文化基础。
4.群众教育与发动。 临县政府编制了《碛口镇古民居保护管理办法》,并分发到每一位居民手中,当地群众 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碛口古镇的价值,开始自觉地保护和利用古镇的文化遗产。老房子不 再被随意拆毁重建,古式家具也不再轻易卖给文物贩子。由于从事旅游服务业产生了明显的 经济效益,长兴店、黄河宾馆等旅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古镇的个体旅店已增加至14家 ,个体商店及其他服务性店铺数量也有较大增长。据山西大学旅游学院2006年进行的问卷调 查显示,碛口96%的居民希望碛口的旅游业能够发展壮大,90%的居民对旅游者抱有欢迎友善 的态度,在碛口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已经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碛口的旅游扶贫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近年来游客人数快速上升,旅游收入也明显增 加。2007 年的“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每天接待游客均达到2000人以上;2007 年春节,来自广州、北京等地的100多位游客在碛口度过了富有民俗特色的新年。碛口镇两 家较大的个体旅店长兴店和黄河宾馆2007年全年收入都超过了50000元。这些数字与成熟的 旅游区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但碛口旅游区硬件投入非常有限,处于不是十分有利的交通区 位,旅游开发才刚刚起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四、碛口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开发问题。
碛口旅游的软开发取得了很大成果,古镇知名度越来越高,但与之相应的产品和客源 的开发没有及时跟进,使碛口的旅游未能获得跨越式的发展。
碛口有黄河第二碛、黄河水雕、黄土梯田、黄土林等自然景观,有九曲黄河阵、伞头 秧歌等民间文化,在碛口可以开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观光旅游、以民俗风情为基 础的村落旅游、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农业旅游等。这些旅游产品的开发既有良好的资源基础 ,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碛口在开发的过程中偏重于强调碛口的古代建筑、晋商文化等,这 些对普通民众,尤其是周边区域的旅游者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积极开拓思路,突出自身特色 ,避免盲目跟风,充分发挥多种旅游资源的作用,多角度开发适应市场的旅游产品是碛口的 当务之急。
2.客源开发问题。
目前碛口的旅游者主要是专家、学者、大学生等,文化层次普遍较高,形成了一种停 留在精英层面的文化旅游,尚未成为真正意义的大众旅游。碛口组织过几次旅游推介活动, 但效果并不明显。至今碛口还没有进入旅行社组织的旅游线路之中,除了当地邀请的专家、 学者外,所有的旅游者都是自助游,由于当地交通、住宿、通讯、商务等条件都还比较落后 ,一般的旅游者不愿意在没有旅行社组织的情况下前往。鼓励旅行社积极参与客源组织是碛 口旅游走向大众的必由之路。
此外,高校实习的学生往往在旅游淡季来碛口,并且停留时间较长,他们是碛口目前最 稳定、最重要的客源之一。但是,对高校的宣传工作却基本是仅仅依靠几家个体旅店来零散 地进行的。在整体旅游区的层面上,对高校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扩大实习学生客 源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3.资源保护问题。
碛口的旅游资源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资金缺乏,碛口镇区和李家山、西湾等古 村落中有很多民居、庙宇处于濒危状态,一些老房子已经倒塌。碛口被联合国列入百大濒危 遗址,其警示意义远远大于荣誉价值。除了自然因素造成的破坏外,建设性破坏也是一项重 要因素。碛口的旅游接待中心和其附近古镇唯一的公厕,处于古镇中部,黄河岸边,体量、 造型、色彩均与古镇传统风貌格格不入,成了古镇的一大败笔。在修建沿黄公路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景观保护意识,一些罕见的自然奇观遭到了破坏。
4.利益分配问题。
碛口的旅游开发使一部分群众受了益,但这种受益并不普遍。在碛口镇区,旅游者的 到来使旅店、商店等经营者得到了实惠,由于镇区商业发达,人流较密集,所以旅游开发的 受益者相对较多。而在碛口附近的李家山、西湾等古村落旅游者很少留宿和购物,当地群众 较少因旅游开发而获益,反而受到了更多的打扰,造成一些生活上的不便,使少数群众对旅 游者产生了厌烦情绪。随着碛口知名度的提高,外来投资者越来越多,妥善处理投资者与当 地群众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如果处理不当,由于受益不均衡引发的各种矛盾将成为碛 口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五、碛口旅游扶贫的借鉴意义
碛口几年的旅游扶贫实践对旅游扶贫工作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旅游的软开发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相对较少,开发效果显著,在缺乏 开发资金的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时,软开发的地位更为重要,通过文化活动能获得明显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由于经济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时,容易忽视自身特色而 盲目照搬他人的东西。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更需要在开发前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对自身的旅 游产品、旅游客源有准确的定位,尤其是要抓住特色求发展。
3.对为数不多的资金要科学使用,首先保证对资源的保护,以维护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要依照旅游开发的需要分清主次,循序渐进,尤其是要科学设计, 杜绝浪费和建设性破坏。
4.旅游扶贫要十分注重其扶贫效应,其目标是致力于贫困人口的发展,使当地贫困人 口利益最大化,不能是旅游发展了,当地群众还是贫困依旧。旅游扶贫开发的过程应当是一 个引导群众致富的过程,旅游开发要使大多数的当地人受益,这样才能达到开发的目的,这 样的开发才有后劲。地方政府要引导群众保护旅游资源,积极参与旅游相关行业。对碛口这 样刚刚起步的旅游区来说,尽快开始收门票,使广大群众能从中分红获利是化解矛盾、保障 发展的重要措施。
总之,旅游扶贫应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开发,要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结合, 同时促进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保护和经济振兴。旅游扶贫也应该是一种和谐发展的旅 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开发中要以当地贫困人口的利益为核心,兼顾政府、投资 者、旅游者等多方的利益。
[本文为2004年山西省教育厅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碛口旅游扶贫实验区模式研究”(编 号0405201)的系列论文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古镇碛口【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孙丽萍.屋宇春秋——山西老宅院【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3.李秋香.中国村居【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4.师振亚.旅游开发的软与硬【N】.中国旅游报,2004.2.18
论文摘要:中国商业历史悠久,传统商业道德的形成较早。儒家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是促成中国商业道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传统商业道德的形成是古代商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古代商人本身的道德自律也是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形成的不可忽视的方面。
中国商业历史悠久,传统商业道德随之而生,并在商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充实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公认的传统商业道德,影响和制约着古代商人的经营理念和实践活动,对现代商人的经商活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析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形成的原因,对于新时期继承古代商业道德的优秀特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更加优秀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道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儒家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
中国传统商业道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道德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在儒家经典的道德设计中,“义”、“信”、“和”的观念渗透到传统商业道德中,对传统商业道德的构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许多学者对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作过充分的肯定,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作过高度的概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的合理性不容置疑,但这种逐利绝对不是一味地追求利益而漠视一切。“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无论是其创始人孔子还是承其衣钵的孟子、荀子均对之推崇备至,分别作出了“见利思义”(《论语·宪问》)、“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以及“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荀子·荣辱》)的阐述,这种传统的义利观也深深地影响着商人,历史上“义商”的出现即为明证。素有“商人鼻祖”之称的越大夫范兹“富好行其德”,“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史记·货殖列传》)此乃先义后利之典范。历史上商人之“义”有时还升华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及爱国主义精神,春秋时期弦高稿师救国;汉代卜式多次捐金抗匈奴;明清晋商、徽商以及近代大批商人,在国家遭外敌人侵、保家卫国中义举不断,将中国传统商业道德推向了至高的境界,为后世商人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些行为无不受传统义利观的影响。
传统道德规范之一的“信”是协调和处理传统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也”(《论语·为政》);“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普通人尚且如此,从商业行为中获利的商人更要讲诚信,荀子说:“商贾敦息无诈,则商旅安,货财通,而国求给矣。”(《荀子·王霸》)在传统商业道德中,“诚信”无疑被看作是商家的立足之本,是能否经商成功的关键要素,这与以契约法律为前提的西方商业文化相比是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在中国有一大批儒商凭借“诚信经商、童史无欺”的经营理念而久负盛名。有“江南药王”美誉的百年老字号胡庆余堂的“戒欺”匾,朝着里面,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文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亦可。”该店由于药品货真价实,质量上乘,所以生意兴隆,名闻遐迩,深得消费者欢迎。
古人非常重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成为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的至高境界。孔子讲的“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孟子讲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以及荀子讲的“得天时、地利、人和,则百事不废”(《荀子·王霸》)都是“和”思想的体现。在这样传统道德环境影响之下产生的商业道德更加视“和”为根本的经商法则,广为流传的生意经如“以和为贵”、“买卖不成仁义在”、“和气生财”等都是对这一思想的传承、发扬和具体体现。对商人来说,“和气”是一种修为,也是经商的一种手段,一定要贯彻在生意的全过程中。商业中的“和”要求商人在与顾客的
商品交易的过程中秉承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其周到热情的服务,货真价实的商品,主动创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使顾客获得宾至如归的亲切感。清代杭州盐商周世道在向其子传授生意经时说:“居家以孝友为本,处世以和平为先。”(《抱经堂文集》卷29 )这其中包括了从商要和气为先,因为和气才能生财。
二、古代商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早期商业产生于先秦时期,商代移民重商的观点已得到公认,以至于把这一行业用“商代”之“商”来命名。到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已经成为“士农工商”四个主要社会阶层之一。商业产生之后,为了规范买卖行为,协调买卖双方利益关系,引导商人的经营活动,确保商业健康发展,用来约束商业行为的道德规范由此而生。由于早期“工商食官”的特定现象,商业行为由官方统一管理,据《周礼》记载,周代已经设立了司市、质人、窿人、青师、贾师、司蔬、司稽、青、肆长、泉府、司门、司关等一整套职掌专门管理市场和贸易。
“司市”一职为市官之长,其职责已涉及到市场管理以及对商人行为限制监督的许多方面,掌管听断市场的争讼、指导经营、(掌管有关的)政令、刑罚、度量单位和禁令等。其中,质人“同其度量”,即统一市场上度量标准,青师“平其货贿”,使各肆货物的价格公平,“凡同货贿,以玺节出人之。”官方对市面上流通买卖之商品质量数量严格把关,发给玺节,表明商品允许流通,引导商人的商业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以贾民禁伪除诈。”禁绝伪劣商品,打击欺诈从商行为;遇有严重情况,以刑罚禁之,“以刑罚禁暴而去盗”是也(均出自《周礼·地官·司市》)。此后,历代无一不设此类官职。“司市”等此类官职代表官方介人商业活动中,担负起组织、监督、管理商业行为之责,维护了正常的商业秩序,有力地促进了商业规范的形成,对商业道德的形成起到了引导作用,为商业道德产生、发展并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力的外在保障,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传统商业道德。
三、古代商人的道德自律
传统商业道德的形成固然离不开商业的发展以及社会道德大环境的影响,而商业道德的主体一商人的作用不可不提及,商人的道德自律也是传统商业道德形成发展的内在因素。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商人体认到:获得买家的认可,才能维持长线效益,这是立足商界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这一点要求卖家秉承优秀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交易,从而得到买家的支持和认可,进而形成商人所期望的商业行为的良性循环。如,明清时期各行业为增强商业竞争力,维护共同的利益,商会、行会自发组织起来,并制定了全面可行的行规、行约。这些规定多为道德层面的约定,对商人群体具有超强的约制力,要求商人谨遵不悖。违规者将受到来自行会乃至社会、家庭的道德舆论的强烈鄙视和谴责,他们在祟尚道德的中囚社会是难以容身的。这些行规是传统商业道德的重要补充,同时也起到了促进传统商业道德完善的作用0
人们说资源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②,其概念界定主要源于对资源天然属性的认知。现在看来,资源早已不再局限于自然遗传之物,在英语中“资源”除了指自然的、矿产的、农业的事物之外,还包括在一定情形下“可给与提供帮助、支持和安慰的事物”,同时还有“才智;机敏;创造精神”的含义③。可见“资源”内涵的丰富性和外延的广义性。美术资源一如资源的基本特性,除自然遗传、文化遗传、当代艺术显性建构外,文化脉络、行业行为、人力人才,以及所有美术相关信息都可谓资源。在具有资源研讨价值的艺术活动中,有关绘画、雕塑等“纯艺术”方面被关注度极高,此处从略。作为“纯艺术”,历来与商业的联系是若即若离,尽管也不乏与商业密不可分的事例,但不能否认它“非直接商业行为”的基本状态。不同于“纯艺术”的是,现代商业美术从一开始就与商业紧密相关,它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所以谈商业美术,尤其是在资源意识下谈商业美术,离开它的商业性恐怕就不恰当了。
从这个基点出发观察有关湖南的商业美术资源状态和建设,我看尚有如下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是商业美术的学科资源问题。商业美术在我国的发展较为迟缓,如果将20世纪50年代起始的设计学科教育算作正式起点的话,直至经过近半个世纪后的2000年左右在全国才开始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教育。原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湖南最早建立和实施艺术设计教育的学校。目前,新媒体艺术、影视广告、动漫等新兴专业的出现,使得原来以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为商业美术的行业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商业美术的学科资源内涵正在不断充实。其二是商业文化资源问题。如前所述,商业美术是商业活动的直接参与方,在商业美术上缺乏商业文化意识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以“纯艺术”的思维介入商业行为。就个体行为来说,具有“纯艺术”家个性的商业美术家或许不会是一个什么问题,但作为群体的行为就会产生商业的失范和失序。在湖南的近代历史上没有形成所谓的晋商、徽商、浙商的商业文化,湖南邵东人的经商可谓特例,可惜没有形成一定的商业文化影响力。晚清兴起的“湘军”成为一个文化的傍主,形成了湖南独特的尚武文化,这对商业美术而言具有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可以借以形成其独有的本土个性,但同时也表明在商业文化资源上的无根可寻和无章可循,也就只好取它山之石了。顺便提及的是,在湖南乃至整个中国的商业美术教育上,商业文化的教育几呈空白状态,这是令人遗憾的。其三是行业协会资源问题。就理想的行业协会来说,一方面它应该是一个行业重要的信息和人才资源集散中心;另一方面它又应该是一个行业的服务中心。在中国,目前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美术协会组织,大多都是零星的商业美术支系机构,在湖南,湖南设计艺术家协会事实上负载着商业美术的部分职能。然而,中国一部分行业协会事实上的官办性质,导致行政式的协会构建机制和利益区块瓜分式的运作方式,常常使得这样的组织形同虚设,这就根本不符合商业文化规则,是资源的流失。其四是商业美术教育资源问题。关于教育资源我想谈两点:第一,商业美术教育的师资来源及其标准。近年来我们的师资来源一方面缺乏透明度和对权力的制衡机制,致使部分高水平的人才望门兴叹;另一方面对于商业美术这样一个对实践能力要求颇高的行业,在引进师资时常常没有专业的准入门槛,致使一些从书本到书本只会纸上谈兵的先生不断出现在高校的课堂。第二,社会对学位与能力关系的畸形认知,一些如动画等本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学科在高校极度扩张,致使学科资源分配的失衡。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湖南现有美术资源质和量的评估。质和量的研究分属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不同方法,通过专业研究我们可以掌握真实的资源质量数据,以便做出科学评估。而在相关资源的评估上我们有必要建立起一个没有利益关联的、一个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的体系,这关乎湖南美术资源的公平分配,更关乎湖南美术事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与注释:
1.拙文《湖南美术资源的分类及其构成特点》和《湖南美术资源的历史源流及其现实价值》,分别发表于《艺海》2011年第10期、第11期。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1529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