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型企业会计制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小企制度》)是根据小型企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规模较小、业务比较单一等特点,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有关规定和内容适度简化而制定的。因此,在对企业发生的某些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上,《小企制度》与《制度》相比,其具体会计处理有一定的差别。
《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范围和实施的相关要求
㈠ 《小企制度》总说明第二条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本制度中所称“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企业组织(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小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具体标准可见上述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厅评价函[2003]327号《关于在财务统计工作中执行新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㈡ 《小企制度》总说明第三条规定:“符合本制度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1.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本制度的有关规定。
2.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分属不同规模的情况下,为统一会计政策及合并会计报表等目的,集团内小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3.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如果需要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如果因经营规模的变化导致连续3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的,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应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前提下执行《小企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
《小企制度》总说明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度”。
《小企制度》总说明的第四款至第十款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档案的管理、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假设等相关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可知,小企业在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经济事项和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相关文件和《小企制度》的规定。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小企制度》的总说明中未对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条例的原则另行规定”,但小企业在开始执行《小企制度》和颁发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报送办法后,应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做好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的全面清查财产核实债务、检查会计期间对交易和事项会计处理的合法性,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数据进行核实和核对,有关责任人员对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依照一定程序进行审查和批准,均应依照相关规定执行。
应注意严格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九条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十条对收入、费用、利润的定义和会计报表的列示分别作出了明确规定,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应严格按照上述规定,分析判定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小企业应严格遵循会计核算基本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
《小企制度》总说明第十一条列示的十三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制度》第十一条列示的十三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在个别条款上根据《小企制度》的制定原则进行了修订和简化。其中:
㈠ 客观性原则:《小企制度》要求为“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制度》要求为“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亦即在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中不再规定必须提供“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
㈡ 相关性原则:《小企制度》要求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制度》要求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其差别在于《小企制度》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再要求“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必备的内容。现金流量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确定是否对外提供。
㈢ 历史成本原则:《小企制度》要求为“小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而《制度》要求为“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另一项差别在于《制度》规定:“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即凡所有资产项目发生资产减值均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小企制度》仅规定“各项资产账面价值的调整,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两者有所不同(小企业仅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三项)。
《小企制度》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衔接
截至目前的现行十六项企业会计准则,除《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和《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由于公布时间晚于《企业会计制度》颁布执行时间(2001年1月1日),其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未能包括在《制度》之内,其他《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规定基本上已包含在《制度》之中。但根据财政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问题解答》及有关的规定,执行《制度》的企业,在执行《制度》的同时必须执行相关的会计准则。因此,固定资产、存货和中期财务报告的相关规定在执行《制度》的企业已同时遵照准则的规定执行。
《小企制度》是在《制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简化,因此实质上也是对现行十六项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
㈠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和建造合同两项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在上市公司执行,为此《小企制度》未对上述事项给予具体规定。
㈡ 现金流量表准则虽要求在所有企业范围内执行,但《小企制度》规定小企业是否对外提供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由小企业根据需要决定,因此,现金流量表准则的相关规定含于《小企制度》之中属于选择执行。
㈢ 《小企制度》总说明第十二条根据非货币易准则的规定和要求,对小企业发生非货币易经济事项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作出具体规定,总说明第十三条根据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和要求,对小企业发生债务重组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作出具体规定。
㈣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准则,规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范围内执行,但《小企制度》“5101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科目说明第三条第二项第2款规定:“……对于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报告年度或以前年度的销售退回,应增设“5801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并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由上述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报告年度的销售退回事项的处理,按《小企制度》规定进行的会计处理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规定基本上是一致的;对于准则提及的其他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股利和持续经营事项可以参照《制度》和《小企制度》的规定,确定其会计处理方法和披露内容。
㈤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会计准则规定在所有企业范围内执行。《小企制度》会计报表编制说明第五项会计报表附注第1款规定:“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说明,包括:
⑴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⑵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小企业执行的各项会计政策,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章等要求变更,应按相关衔接办法的规定执行,没有相关衔接办法或是衔接办法未予规定,应进行追溯调整。”
虽然《小企制度》中未单独对此相关事项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但根据上述规定,小企业应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准则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
㈥ 或有事项准则规定在所有企业范围内执行。《小企制度》会计报表编制说明第㈤项会计报表附注第2款第(2)条的规定:“未决诉讼、仲裁形成或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是小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附注应披露的内容。
由于或有事项的发生和存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产生一定甚至较大的影响,为使企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且《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或有事项的披露均有具体要求,因此,小企业应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或有事项,特别是“很可能”形成的负债,作出合理的判断,按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
㈦ 租赁准则规定在所有企业范围内执行。《制度》会计科目使用说明“1501固定资产”第三条第四项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小于30%,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按上述规定计算“未确认的融资费用”按月摊销。
而《小企制度》会计科目使用说明“1501固定资产”第三条第四项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后的金额作为其成本”。
由上述规定比较可知,《小企制度》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和《制度》相比是比较简单的,因而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的会计核算。其他内容的会计核算基本上是一致的。
㈧ 无形资产准则虽然规定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鼓励其他企业试行,但比较《制度》与《小企制度》的会计核算方法,除了《制度》中企业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小企业不执行以外,其他核算的方法和内容《小企制度》与《制度》的规定是一致的。
㈨ 存货准则虽然规定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鼓励其他企业试行,但比较《制度》与《小企制度》的会计核算方法,除了对已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日常的会计处理,《小企制度》采用了简化的方法“……除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以外,小企业售出商品时可不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待年末时一并进行调整”外,《小企制度》与《制度》和准则相关规定是一致的。
㈩ 固定资产准则规定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鼓励其他企业试行,比较《小企制度》与准则的相关规定(准则的有关规定《制度》尚未修订),为了简化小企业会计核算,《小企制度》除了未按准则规定:“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按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要求,期末检查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相关事项未予规定外(减值后折旧的计提、减值恢复的会计处理等),包括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财务处理等均和准则的规定和执行《制度》企业现行的实务操作会计处理是相一致的。
[十一] 借款费用准则规定在所有企业范围内执行。比较《小企制度》和《制度》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内容,《小企制度》会计科目使用说明“2301长期借款”第三条规定:“小企业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是指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专门借款,在满足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至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以后发生的,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根据上述规定,为了简化小企业会计核算,即不再按准则和《制度》规定划分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和暂停资本化。符合资本化条件期间的借款费用可以全部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十二] 收入准则原规定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但《制度》的会计核算有关规定已涵盖了准则的内容。比较《小企制度》和《制度》的内容,其主要的区别是对外提供劳务时,劳务的开始和分属不同会计年度时收入的确认:
《制度》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101主营业务收入”第二条第二项规定:“……如果劳务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相关劳务收入。当劳务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时,则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收入分别以下两种情况确认和计量:
⑴ 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相同的金额结转成本;
⑵ 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确认的收入金额小于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金额,作为损失;
⑶ 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但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
而《小企制度》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101主营业务收入”第二条第二项小企业提供劳务的收入,按以下规定予以确认:
(1)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
(2)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可以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
注:小企业在按《小企制度》对外提供劳务确认收入时,从谨慎性原则考虑,亦应充分关注“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流入企业”,以免形成资产的虚增。
(十三)投资准则规定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并鼓励其他企业试行。对企业有关投资业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处理,在《制度》开始执行以后,财政部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问题解答㈠――㈣中对原规定作出了一些补充和修订。因此,现行执行《制度》的企业对于有关投资业务的会计核算,应当说是按《制度》和相关问题解答的补充和修订执行的。
《小企制度》与《制度》和问题解答的规定相比较,简化的主要内容有:
㈠ 《小企制度》会计科目使用说明“1401长期股权投资”第三条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实际成本作为投资成本。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投资的实际成本……”;第五条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账务处理:㈠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应根据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㈡股权持有期间,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按照应享有的或应负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由上述规定可知,当小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时,不再按准则的规定,根据初始投资成本与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计算差额,将差额借方或贷方分别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或资本公积金,而是将上述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投资成本,反映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此后,逐年按规定进行调整;
2.根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小企制度》未要求每年年末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逐项检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注:综合前述规定,执行《小企制度》的小企业,按制度应计提的资产减值仅有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三项。
(十四) 对于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小企制度》只要求小企业实行应付税款法,未规定要求执行纳税影响会计法。
《小企制度》的会计报表附注会计信息的披露
《小企制度》会计报表编制说明第五项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小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附注应披露如下内容:
1.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说明,包括:
⑴ 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⑵ 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小企业执行的各项会计政策,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应按相关衔接办法的规定执行,没有相关衔接办法或是衔接办法未予规定,应进行追溯调整。
2.其他重要事项
⑴ 应收票据贴现,用于贴现的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利率、贴现率等;
⑵ 未决诉讼、仲裁形成或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
⑶ 本期购买或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
⑷ 本期内与主要投资者往来事项;
[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监督 内部监督 外部监督
一、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在小企业,很多会计没有会计证就上岗,在这些企业,主管会计很多都不具备相关技术资格。并且,他们也不会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加以关注。更严重的是,小企业在会计人员的通常是内部家属,公司老总的亲戚等,因为他们对外人不放心。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小企业的录帐,出账不规范或不合法,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的现象。
2.内部监督职能未能发挥作用
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和保证会计行为合理、合法的重要保证。内部监督需要会计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的压力,往往按管理者的吩咐去做,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3.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
小企业内部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并不健全,虽制定了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却从来没有认真执行。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作用,这样问题的存在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出现混乱,同时也导致企业外部监督困难很大。
4.对会计监督的错误认识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会计监督认为会计监督就是压榨,对会计人员充满着不信任感和敌视态度;另一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一种形式,没有什么真实的权利,最后还是老板说了算,不存在什么监督不监督的问题。因此,会计监督能否步入良性循环,不仅取决于会计监督人员监督的态度,并且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对被监督的态度和对监督人员的配合和支持。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需要造就一个被监督者能主动接受和欢迎会计监督的氛围,这个是强化会计监督必须解决的问题。
5.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有些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手段落后,审计方式过于传统、老套。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相混淆,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然而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就很难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6.机构不规范,缺乏内部监督制度
在许多小企业,规模较小,人员较少,根本不设置会计机构。有一些单位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考虑到费用开支问题,现实实现等问题,因此会计监督仍不能按规定设岗。在小企业岗位设置上,本应严格按照回避制度实行。但有些小企业岗位人员的安排却恰好违背了这一点,公司老板的直系亲属在本单位会计机构担任出纳工作,出纳人员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和收入、费用及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7.核算混乱,会计数据失真
小企业由于不按规章制度操作,必然会带来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企业账户设置很不规范。很多的企业只设一本账簿,类似于流水账;有些企业滥用会计科目进行简化核算;也有的企业不设账簿,不做记账凭证。会计数据失真,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实现短期效益,不让会计人员进行规范操作,使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能够得到彻底的落实,出现人为操控企业经营成果的做法,不仅影响国家的宏观管理,同时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使小企业的壮大受到严重的限制,损人不利己。
二、完善小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1.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小企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相关法律的执行改善了小型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了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加有利于发挥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小型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创新力不足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按照相关规定,不断地将促进小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2.重视会计制度的控制
为达到会计监督的目的,企业应根据小企业的特点,采用集核算的会计核算方式。同时还要有严密的凭证制度。设计出合适的凭证的格式及传递程序。再次,为使小企业的会计控制顺利进行,在充分考虑企业运营基数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小企业特点的、可操作性的会计记录程序。
3.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小企业依法建帐。其次应加强对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
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的能力,同时国家、社会也要提供相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这些会计人员进行培养,使得小企业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
总结:会计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角度来讲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可以维护财经纪律和社会经济秩序。而对小企业来说实施会计监督有利于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齐美华 全 胜:规范小企业会计制度[J].冶金财会,2005(8)
[2]陈丽文:完善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探索[J].审计与理财,2004(5)
[3]张淑华 朱锦仙:谈如何对小企业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4(3)
一、资金管理
由于大多数校办科技型企业规模小、资金周转量不大,所以管理者通常对资金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例如财务人员配备不齐、分工不合理;全方位简化会计核算、放松管理;以手工记账为主,记账凭证中原始凭证不全,手续不齐备;资金使用完全由管理者支配,资金坐支现象、账外循环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对管理者及财会人员进行培训,使管理者认识到《小企业会计制度》虽然在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核算、所得税核算、现金流量表编制、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具有诸多简化程序,但是对货币资金核算的要求与《企业会计制度》一样,没有实质性区别。小企业管理者必须按照规定建立企业货币资金相关制度及使用规范,优化资金开支账务处理流程。其次,应保证财务人员配备整齐。分工合理。为降低成本,可以让会计或出纳人员兼做其他岗位的工作,但一定要符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第三,实行会计电算化,建立资金监控系统。目前电算化知识在财会人员中已得到普及,电算化软件价格比较适中,校办科技型企业完全有条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实行电算化后通过网络连接,校办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控企业在银行账户的重要信息、大额资金流向等。虽然校办企业是独立法人,有自主管理与自主经营权,但学校是校办企业的主要投资者之一,应承担起宏观管理和监控的职责,督促或协助其实现会计电算化,并掌握其重要的经济信息。
二、无形损耗
我国高校校办企业的资产来源一般是以评估的科技成果与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不影响科研教学的仪器设备及部分流动资金或者吸纳社会资金参股构成,具有电子产品多、科技含量高、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比重大等特点。然而,电子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其价值变动幅度大、无形损耗速度快也是科技飞速发展时代的主要特征。 ’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均不能提取减值准备,而校办科技型企业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又存在着减值的事实。既要不违反《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又要为决策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那么,编制内部长期资产减值报表非常必要。内部资产减值报表可以根据需要和企业长期资产状况分别编制固定资产减值报表和无形资产减值报表;长期资产总额不大或价值波动不大的校办科技型企业也可以按类别编制或总括编制长期资产减值报表。
编制说明:(1)首先要筛选纳入固定资产减值报表的具体固定资产名称。根据重要性原则选择价值变动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重较大、对企业管理者决策有影响的在用固定资产纳入编报范围。对于金额小、价值波动幅度不大的固定资产可以不纳入编报范围。(2)表中固定资产规格型号、购入时间、账面价值等几项信息根据企业会计账簿内容填写。(3)表中的“市价”是指报表编制期间在市场上购买同类产品或替代品需付出的金额,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产品报价,电话咨询生产厂家,向有经验的产品采购人员获取价格信息。(4)“预计减值金额”等于账面价值与市价的差额。(5)本表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及市价变动情况按季度、半年、一年期编报。
通过编制固定资产减值内部报表,提供“预计减值金额”总额数据,企业管理者就能够掌握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中资产数额与企业实际资产数额的差距,了解企业资产真实情况。无形资产减值内部报表式样或长期资产减值内部报表式样以及编制方法可以参照固定资产减值报表及填写方法。
三、税收优惠政策运用
目前,依照《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2005]129号)的规定,校办企业中的部分企业可以享有所得税优惠政策――高校后勤实体所得税优惠政策。此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及地方税务局为了扶持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颁布了诸多税收优惠政策,而校办科技型企业中有部分企业也属于以上类型,因此,校办科技型企业应利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小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建立适合校办科技型企业的税收账务处理模式,本文拟对软件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账务处理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财税[2000]第025号文规定,软件企业有以下优惠政策:(1)增值税优惠政策。自2000年6月24日起至2010年底,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2)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开始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软件生产企业的工资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但是享受以上优惠政策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是必须被软件行业协会和信息产业部门认定为软件企业,第二,每年都要通过软件企业年检,如果某一年未通过年检,则当年不能享受软件企业的优惠政策,且以后年度需要重新认定软件企业。从财务角度考察通过软件企业认定及年检的必备条件有:软件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经费占企业软件收入的8%以上;年软件销售收入占企业年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5%以上,其中,自产软件收入占软件销售收入的50%1~2上。所以依照软件企业的认定、年检及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除正常的账务处理外,还要增加设计一些明细科目,具体如下:
如果采取折中的办法,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既要满足国有大型企业的要求,同时又要照顾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小企业会计人员疲于应付相对于自己来说十分复杂的统一制度而付出过高的成本。针对这种情况,财政部在2001年1月1日实施《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将制定和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本文试从理论上分析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性作一探讨。
一、制定与实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论支持
从理论上看,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适用不同繁简程度的会计制度,符合基本的会计原则。
1.从成本与效益原则来看。会计信息的提供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制度的制定成本;二是会计制度的运行成本。
从会计制度的制定成本来看,由于我国目前《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制定并,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以及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报表的列示上大多数只是繁简程度的差异,并无实质上的差异。所以,在财政部已经制定并《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再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所引起的增量成本相对于全国几百万家中小企业所获得的收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从会计制度的运行成本看,它又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成本是企业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另一部分是相关利益群体获取和使用会计信息的成本。从企业角度讲,中小企业相对于公司制的大企业来说一般规模较小,中小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一般比较简单;许多中小企业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一般由会计机构代管。如果强制性地要求他们按照以大型企业为目标定位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提供会计信息,将使中小企业付出过多的编报成本,使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疲于应付填报各种对使用者来说没有多大意义的报表,其最终结果非但不能保证中小企业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还会对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现状“雪上加霜”,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讲,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企业的单一的业主或有限的股东,以及国家税务部门等。对于单一的业主或企业股东来说,他们对于财务会计不一定都熟悉,要完全看懂按照复杂的会计制度提供的会计信息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许多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合而为一的,因此业主或股东可以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获得相关的信息,而不必完全通过会计信息来获得。对于国家税务部门来说,他们所需要了解的仅仅是企业的纳税情况,而对于其他的会计信息并不关心。由此看来,中小企业按照复杂会计制度提供的会计信息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会计制度的制定成本还是运行成本来看,中小企业按照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提供财务信息都是不符合成本与效益原则的。
2从相关性原则来看。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其基本任务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和有用的会计信息。然而,如前所述,不同的企业由于其规模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其理财方式与渠道、企业内部管理的水平和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单一、简单、总括的会计信息就足以满足其决策需要、而大规模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则需要更多、更复杂、更为详尽和全面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各个有关方面的需要。会计制度的设计应当客观地反映这种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的不同要求以及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也就是制定有差别的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其使用者的决策过程紧密相关,才能更好地符合会计的相关性原则。
3.从可靠性原则来看。所谓可靠性,是指确保会计信息能免于错误以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无益于决策,而且还可能造成错误的决策。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我国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难,会计人员素质比
较低、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企业管理人员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而指使会计人员做假等原因外,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也是我们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说,我国过去和现在实行的不同规模的企业毫无差别地按照同一个会计制度提供会计信息,也是造成和加剧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我们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制定执行不同繁简程度的会计制度,会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4.从可比性原则来看。会计信息的可比应当以反映真实为依据,缺少可靠性的会计信息之间的比较是毫无意义的。由前述可知,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有利于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对比的质量与效果。
另一方面,事物之间的可比只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可比,事物之间的可比应当建立在有意义的基础上。我们很难想象将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同一家跨国公司或上市公司相比较有什么意义和必要性。如果我们强求大企业与小企业采用同样内容的会计科目表,编报同样内容与格式的会计报表,提供详尽程度相同的会计信息,这实际上是对可比性会计原则的片面的、僵化的理解。其结果只能是“以小拖大、以大累小”,造成对大企业的会计信息揭示质量的要求因顾及小企业而无法提高;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因片面地追求与大企业可比,而付出过多的编报成本。因此,实行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使会计信息的比较在特定的范围获得更有意义的结果,是符合会计的可比性原则的。
5.从重要性原则来看。一项信息是否重要。是否应当单独提供或揭示,应视其本身的性质及相关情况而定。一些对大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对小企业来说有可能没有任何实际用处;而某些对小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对大企业来说并不重要。因此。实行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使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提供适应其特点的有差别的会计信息,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可以促进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加有效。
可见,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适当地制定不同繁简程度的会计制度符合会计的基本原则,同时也符合目前我国在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和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的总体思路。它一方面适应了广大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力量较弱。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相对较低的特点,同时又可使人们对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揭示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必顾虑小企业是否能接受的问题,这样可以更有利于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二、国际上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作为一项会计惯例早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国际上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为中小企业量体裁衣的简化的会计制度,采用这种类型的国家主要代表是法国;另一类是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仍然以大型企业为标准,而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某些准则(制度)的豁免,采用这种类型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在法国,为了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法国的“全国会计方案”将统一的会计科目表和会计报表划分为详略程度有明显差别的三个系列:简略系列、基本系列和发展系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选择其中的一个系列。
此外,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7次会议于200年7月3-5日在日内瓦召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处向大会提交了题税中小企业会计》(accounting b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zes)的讨论稿。讨论稿中指出:由于中小企业在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的会计需求与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存在很大差别,要求中小企业都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这样的标准来进行报告,显然没有意义。因此应当根据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特征专门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制度 执行 问题 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企业想要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从企业内部入手,由最能影响企业发展命运的财会工作入手。想要实现会计工作的提升,最关键的是要分析目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存在的问题,只有明确问题对症下药,才能进一步研究发展路线和方向。
一、中小企业内部影响会计制度执行的主要阻碍
1.缺乏主动了解制度的意愿
分析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情况,其主动了解新的制度信息的意愿较弱,企业实际工作中内部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工作热情,只是被动接受工作要求。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过于重视经营,忽视管理,对会计管理和工作人员的规范要求不够严格,再有企业会计人员也因为福利待遇较低缺乏工作热情,不能主动积极贯彻执行会计制度。
2.企业欠缺学习制度的医院
现在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了解学习应该执行的会计制度,主动学习的更是少之又少。学习制度内容是贯彻实施的基础,不能认真学习制度,就不能了解制度内容,实施起来必然困难。
3.缺少执行制度的意愿
国内已经执行会计制度的中小企业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完全按照规定执行,而且执行的内容大多数是对企业单方有力的制度内容。企业主要根据自身利益决定行为规范的选择,由此和社会国家展开拉锯战,在过去会计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事件对整体改革都存在一定风险。另外中小企业规模小,对传统的会计制度具有依赖性,不想投入成本进行制度转换,这也是影响会计制度执行的问题之一。
二、中小企业外部阻碍会计制度执行的具体问题
1.宣传力度弱
研究会计制度从颁布到现在,因为宣传力度弱,很多企业还不知道制度出台,这也是影响制度执行的原因。
2.监管力度不足
很多中小企业表示之所以没有执行会计制度是没有人管,也没有硬性要求,这就表明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不良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制度执行力的监管不到位。现在我国主要重视对会计核算的控制,对制度执行管理不够重视,这就使得一些企业内部的财务机构设置存在不足。
3.企业生存压力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的另一个阻碍就是本身的生存压力,和国外或国内大型企业相比较,小企业的规模、资金和法律规定的支持力度都没有优势,这就形成了较大的生存压力。中小企业在执行会计制度时所获得的收益要远远滞后与现实成本,这样其执行力自然就弱。
三、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本身不足
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点单位或机构界定不同的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中小企业产权和个人财产界限不明,经营者独揽大权。面对企业经营决策等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问题,经常独自做决定,他们中间始终存在着投资人即掌握着绝对的决策权力的思想。另外中小企业经常会出现企业和个人财产互相占用的状况,这种个人财产和企业资产界限不明的状况,也会对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起到不良影响,影响其独立核算的准确性。
2.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查无清查和成本和段等基本的制度虽然都被不同程度的制定,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够彻底。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本身的素质能力不能完善这些制度,再有很多中小企业缺乏管理决策机构,内部管理、工作和技术的规范不够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对会计制度的执行存在一定影响。
3.会计建账不规范,核算操作违规
很多中小企业不建账,以票代账或账目混乱,有的企业为了个体利益设置双套账目。企业主体不能严格要求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制度实时操作,具体工作也就不能完全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分析类似很多情况都说明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中信息失真,影响企业利益。
4.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低,分工不明确
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决定其会计机构较为简单,分工不够明确。其会计人员素质也比较低,有多岗位一人负责的状况。中小企业经常让自己的亲属担任会计工作,聘用外来人员做账,这样也会影响会计制度的具体执行。
四、结论
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社会经济增长和整体和谐具有积极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会受到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影响,但是只要其掌握好发展方向,明确影响会计制度执行的内在原因,外部环境影响和实际操作问题,进而严格遵守会计制度,从企业内部,社会外部环境入手完善整体经营环境,强化企业本身的会计制度执行能力,严格遵守会计制度的各项要求和实际规范,这样就能够在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经济利益,强化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能力,为社会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陶应美,高晓明.农垦企业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固定资产核算[J].中国农业会计,2006(10)
[2]张显国.影响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及建议[J].价值工程,2010(20)
关键词:内控制度 应对措施 监督执行
1.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受资金短缺和人力资源匮乏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缺少或者减化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力。
2.应对措施
同规模型批量生产企业不同,中小型模具生产企业一般采用单件订单式生产。结合工作实践,针对上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易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存货、采购与付款、成本费用等几个重要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做简要论述。
2.1内部组织机构的控制制度
内部组织机构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均规定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下面是某中小型模具生产企业材料采购流程:
技术部门根据与甲方会签后设计向生产部门传递模具设计——生产部门根据工艺向部门提出原材料的生产采购计划同时传递财务部门备案——采购部门根据计划采购原材料——原材料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仓库保管员验收后由财务部门审核计划——计划内合格材料入库登记原材料明细账同时财务部门登记原材料总账。
2.2存货的内部控制
存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模具生产企业的存货品种多、流动性高等特点采用如下控制措施:
(1)设置专门的仓库‘专人负责仓库业务和记录’也就是货物进入或支出仓库者要有正式的手续、记录和负责人。
(2)采用永续盘存制度‘由会计部门控制总帐’仓库部门设分类明细账的方法进行内部控制‘在货物收、发、存业务中’所有有关收发业务的手续凭证都应有一联送交会计部门进行记录‘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仓库内部控制。
(3)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查明库存数量和金额‘并将账面同实物盘存的结果相对照以开成一种牵制关系。
(4)对某些长期末用或不用的存货‘因其账面长时间没有变化容易会计人员麻痹’疏于对账及实物的盘点‘为仓管人员贪污、挪用企业资产造成可乘之机。对于这部分资产’会计人员应更加重要强实物的核查。对长期末用并不需用存货及时报企业管理层批准处置。
2.3采购与付款的控制
采购与付款业务是各单位经常发生的业务,其关键控制点包括:
(1)建立采购与付款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建立严格的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同时保证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审批。
(3)对于重要的采购付款业务应当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并实行单位领导集体决策和审批。
(4)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预算管理制度,实行限量采购管理,节约资金使用。对于可公用设施的采购,应合理确定采购量。
(5)严格按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的程序办理采购付款业务,并及时准确人账。
(6)建立健全验收制度,根据制度验收所购物资或劳务并出具验收单据或验收报告,实行验收与入库责任追究制度。
(7)应加强对货款支付的控制,严格核对采购发票、验收单、入库单、合同等有关凭证,检查其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对符合付款条件的采购业务及时办理付款手续。
成本费用控制成本费用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耗费,包括直接成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成本费用的控制的核心目标是要尽可能地合理地节约开支,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设立专项部门监督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3.1拟定稽核计划:
查核依据、查核对象、查核目的、查核范围、查核方法、查核日期、查核资料搜集准备、查核通知等计划准备工作。
3.2稽核工作实施执行:
初步查核:系全面性,内容包括受查单位各种业务与内部控制措施;搜集资料后应抽查验证。
深入查核:就初步查核所发掘的问题,再作进一步的查核,以了解问题的症结点。概分为以下二类:
(1)制度系统查核重点:
例行作业是否已制度系统化?并有明文规定可资遵循?
现行制度系统是否合理?是否与公司政策一致?流程是否明确?执行、记录、检查是否由不同人员执行?现有资源是否有效运用?
随公司内外环境改变,是否需要修定或建立制度系统?
(2)执行作业查核重点:
实际执行作业与制度规定是否相符一致?
各项原始凭证是否有案可循?
执行作业方式是否前后一致?
查核工作底稿记录要点:查核对象、日期、编号、目的、范围、依据数据来源、处理事实、取样范围、种类、数量、凭证、查核经过及事实说明。
3.3查核结果分析研究:
找出发生问题之所有因素;分析各因素彼此间之关系;决定各因素重要性的先后次序;研究所有可能解决方案;将各种可能解决方案与有关人员商讨;选择最适当可行之方案。
关键词:核算原则 科目 资产现价 计提准备
一、《企业会计制度》体现了会计核算与市场价值的统一
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又相继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目前,国家大型企业《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停用,中小型企业两种制度并存。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量的60%,上缴国税占全国税收金额的50%,全国有2/3的就业岗位在中小型企业,65%的专利、75%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开发都在中小型企业。因此中小型企业对会计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基本面。
《企业会计制度》科目设置更趋合理,会计核算依据更注重与市场变化的一致性。在科目设置上,《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重于法律形式,《企业会计制度》则重于经济交易实质。例如:企业长期待摊费用,按《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列入“递延资产”科目,而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取消了这一科目,改为“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科目设置更趋合理。
科目设置的合理性是由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决定的,而这个基本原则的科学性,在于它符合了市场经济交易的实质。譬如:企业在筹建时期所发生的费用,不可否认有部分属于资产,也有一部分不属于资产。如果按着《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列“递延资产”科目使资产数额虚升,使本应该在会计当期摊销的费用当作资产长期分摊。因此,将这类经济交易划为资产有失公允,而《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原则就做了这样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由此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更注重符合市场经济交易的实质。
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中期的设置,使会计报表及时地反映投资的市场价值的变化,使企业决策者能更好的管理过程预期
《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会计中期的概念,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没有中期的概念,核算和报表只反映初始投资成本,不反映现市值的变化,投资者往往只能在报表的附注中了解市值的变化。因不是规范的要求,附注的数据往往不能准确的反映市场的价格,投资者无法根据会计报表的数据做好过程控制,因此,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会计中期,作为一项规范要求,中期报表必须准确反映投资市场现值,把期末关口前移可有效的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使决策者能更好的做好过程管理。
三、《企业会计制度》的计提准备制,使会计核算更符合市场的变化而更科学
1.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使会计报表反映了短期投资值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投资者完成投资后其资产随着市场的价格的起伏或增值或减值。《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只做初始成本的反映,不反映市场的变化。因此,会计报表与市场脱节,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产物。《企业会计制度》以计提投资跌价准备金的方式反映了这一市场变化,它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当单列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目按照减去其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中期和期末的会计报表及时反映了市场的变化的曲线,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2.新增委托贷款科目及利息的计提减值准备,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结果。
根据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企业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委托贷款是其中之一。在会计核算上《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委托贷款的内容,并规定企业的委托贷款应视同短期投资进行核算。但是,委托贷款应按期计提利息计入损益;企业按期计提的利息到付息期不能收回的,应当停止计提利息,并冲回原已计提的利息。期末企业的委托贷款应按资产减值的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冲减资产反映净值,该科目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3.《企业会计制度》完善了计提坏账准备的外延,更符合市场经济化的实际,使坏帐处理更加科学。
企业的坏账按原有的会计制度,只限于应收款范畴。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深入,企业破产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收取了预付款后无能力供货成为经常发生的事。预付款回收无望也成为坏账的原因之一。《企业会计制度》根据市场这一现实将这类应付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列入计提坏账准备范围。转入其他应收款的预付帐款可以计提坏帐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原来的按制度规定计提变为企业可以自行确定,确定的方法为按照以往经验及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并在坏账核算上取消了直接转销法。这样通过会计制度的改变,使企业坏帐得以及时处理而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净值。
4.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规定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在市场中的真实性。
企业存货在流动资产及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价值的准确反映直接关系到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存货只反映其初始成本,不反映其发生的毁损、陈旧或跌价减值。《企业会计制度》则对存货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减值作了反映。它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会计报表及时的反映了存货在市场中的现值。
5.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反映了投资回收效果。
为了使投资者了解投资的回收效果和真实价值,根据投资回收的情况《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企业的长期投资应当在期末时按照其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四、《企业会计制度》对购建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更完善
对于购建固定资产借款发生利息的资本化,《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交付前可化为资产,之后即为费用。但是对经常遇到的资本化的准确分摊、资本化暂停都没有明确规定,为会计核算带来混乱。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准确分摊计算方法,并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且连续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含3个月),就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直至购建重新开始,这样就使购建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更完善。
五、《企业会计制度》避免了债权人豁免债务的核算给企业信息失实提供的口实。
关键词:核算原则 科目 资产现价 计提准备
一、《企业会计制度》体现了会计核算与市场价值的统一
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又相继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目前,国家大型企业《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停用,中小型企业两种制度并存。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量的60%,上缴国税占全国税收金额的50%,全国有2/3的就业岗位在中小型企业,65%的专利、75%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开发都在中小型企业。因此中小型企业对会计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基本面。
《企业会计制度》科目设置更趋合理,会计核算依据更注重与市场变化的一致性。在科目设置上,《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重于法律形式,《企业会计制度》则重于经济交易实质。例如:企业长期待摊费用,按《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列入“递延资产”科目,而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取消了这一科目,改为“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科目设置更趋合理。
科目设置的合理性是由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决定的,而这个基本原则的科学性,在于它符合了市场经济交易的实质。譬如:企业在筹建时期所发生的费用,不可否认有部分属于资产,也有一部分不属于资产。如果按着《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列“递延资产”科目使资产数额虚升,使本应该在会计当期摊销的费用当作资产长期分摊。因此,将这类经济交易划为资产有失公允,而《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原则就做了这样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由此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更注重符合市场经济交易的实质。
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中期的设置,使会计报表及时地反映投资的市场价值的变化,使企业决策者能更好的管理过程预期
《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会计中期的概念,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没有中期的概念,核算和报表只反映初始投资成本,不反映现市值的变化,投资者往往只能在报表的附注中了解市值的变化。因不是规范的要求,附注的数据往往不能准确的反映市场的价格,投资者无法根据会计报表的数据做好过程控制,因此,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会计中期,作为一项规范要求,中期报表必须准确反映投资市场现值,把期末关口前移可有效的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使决策者能更好的做好过程管理。
三、《企业会计制度》的计提准备制,使会计核算更符合市场的变化而更科学
1.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使会计报表反映了短期投资值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投资者完成投资后其资产随着市场的价格的起伏或增值或减值。《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只做初始成本的反映,不反映市场的变化。因此,会计报表与市场脱节,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产物。《企业会计制度》以计提投资跌价准备金的方式反映了这一市场变化,它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当单列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目按照减去其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中期和期末的会计报表及时反映了市场的变化的曲线,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2.新增委托贷款科目及利息的计提减值准备,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结果。
根据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企业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委托贷款是其中之一。在会计核算上《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委托贷款的内容,并规定企业的委托贷款应视同短期投资进行核算。但是,委托贷款应按期计提利息计入损益;企业按期计提的利息到付息期不能收回的,应当停止计提利息,并冲回原已计提的利息。期末企业的委托贷款应按资产减值的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冲减资产反映净值,该科目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3.《企业会计制度》完善了计提坏账准备的外延,更符合市场经济化的实际,使坏帐处理更加科学。
企业的坏账按原有的会计制度,只限于应收款范畴。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深入,企业破产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收取了预付款后无能力供货成为经常发生的事。预付款回收无望也成为坏账的原因之一。《企业会计制度》根据市场这一现实将这类应付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列入计提坏账准备范围。转入其他应收款的预付帐款可以计提坏帐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原来的按制度规定计提变为企业可以自行确定,确定的方法为按照以往经验及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并在坏账核算上取消了直接转销法。这样通过会计制度的改变,使企业坏帐得以及时处理而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净值。
4.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规定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在市场中的真实性。
企业存货在流动资产及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价值的准确反映直接关系到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存货只反映其初始成本,不反映其发生的毁损、陈旧或跌价减值。《企业会计制度》则对存货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减值作了反映。它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会计报表及时的反映了存货在市场中的现值。
5.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反映了投资回收效果。
为了使投资者了解投资的回收效果和真实价值,根据投资回收的情况《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企业的长期投资应当在期末时按照其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四、《企业会计制度》对购建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更完善
对于购建固定资产借款发生利息的资本化,《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交付前可化为资产,之后即为费用。但是对经常遇到的资本化的准确分摊、资本化暂停都没有明确规定,为会计核算带来混乱。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准确分摊计算方法,并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且连续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含3个月),就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直至购建重新开始,这样就使购建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更完善。
五、《企业会计制度》避免了债权人豁免债务的核算给企业信息失实提供的口实。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制度;特点;实施;范围
一、引言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小企业众多,经济市场也需要小企业的支撑,小企业具有创造性和鲜活力,但是小企业容易受到经济市场的影响,小企业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所以小企业的管理方面一般是由企业老板来管理,权益资本十分单一,企业的会计管理方面比较混乱,对小企业的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困扰。所以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分析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具有的特点,然后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进行了细致研究。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具有的一般特点
1.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少了25个一级科目,造成这样的原因分析如下:
1.1小企业的权属资本比较简单,经济业务也比较简单,所以一些高深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科目在小企业中并不适用,有些会计管理制度还需要合并、简化。举例说明会计管理的应收利息与应收股利可以合并在一起收股息,小企业可以把材料和包装的一些科目合在一起定义为材料,而企业就不行,企业的材料有严格的划分,有划分原材料、辅助材料、备件、设备、成品材料等。1.2一般来说,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十分简洁,不存在一个科目能反映出本企业的经济业务,这样一来会计所设的科目大大减少。比如可以把一些不适用的或者根本不需要的科目删除,这样科目主要包括制作半成品、多项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应对债券、没处理的财产损益、补贴款、劳务成本费、补贴收入和延期税款等。1.3还有就是这两个原因相结合的科目合并和减除。主要有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等这三个科目。要想提高小企业会计工作者的实操能力,就需要对会计制度的一级和二级科目检修删减整合,制定出优化的小企业会计管理制定,提供小企业会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对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简化
关于《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很会计核算的处理方法,在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进行细致的判定,导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更强。
3.合理利用资产减值
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是客观严谨是最基本的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必须有八项减值准备被计提来体现客观严谨的基本原则。而小企业本身会计基础比较弱,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及素质都比较差,无法做到计提八项减值准备,所以针对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只需要根据需要来进行计提,常见的有存货、投资、应收款这三个方面的计提减值准备。
4.对长期投资进行核算简化
小企业一般资金比较固定,而且仅够自身运营,很少有对外投资的,即便有对外投资,金额也比较少,所以小企业一般根据重要性原则对长期的股权投资进行权益法核算与成本法简化。
5.对已确认的入账价值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进行简化
一般来说定义小企业,其融入的固定资产金额不多,资产业务也相对较少,需要根据会计职业经验来对最少租赁付款额进行计算,计算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小企业的会计人员难以解决,就是计算未来资金折现要求水平高,小企业会计员对该计算方面难以掌握。所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了减小企业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难度,入账价值需要根据协议或者合同规定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之前必须要支出的固定资产或者应该支付的租赁额来具体确定。
6.对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进行了简化
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日后处理事项比较少,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指出资产负债表涉及到报告期间的按照以往年度的销售退回的调整事项来处理,而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处理事项日后的对企业财务有影响的披露在会计报表当中。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的大概范围研究
1.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静态实施范围分析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不对外筹集的资金可以作为会计豁免,这个要求主要的目的是要求小企业成立后不能利用股票发行、企业改组、吸收引进股本等方式来增加企业注册资金,而且小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也不利用企业债券来集资。对于已经准备好想要上市的小企业来讲,推荐使用企业会计制度,这样企业的上市会计资料可以快速准确的做出来,还可以保证企业在上市前后会计资料进行对比以及会计核算不变。并且一些集资量大、业务扩展范围宽、投入总资产和营业额会发生大幅变化的小企业推荐使用企业会计制度。
2.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动态实施范围分析
小企业在经营上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求改变业务方向或者扩展业务,小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企业的员工人员、资产总额和营业额等都会不同。要想把企业会计制度演变成为小企业会计制度需要遵循会计实物应当具有可比性、一贯性、实质大于形式性等原则,另外企业会计制度包含的面更广更具体,可以让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更完善。比如开始实施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后面发展壮大达到中型或者大型企业的标准,为了让会计核算简单,在当年仍然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年必须要实施《企业会计制度》。但是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不能随意转化来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于梅.《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8:63-64.
[2]刘永泽,孙光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7,11:9-16+95.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23-02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出台是保证小企业健康发展、顺利实施的前提。简化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特征,但业界仍有部分人士认为其降低了对会计行业的质量要求,降低了财务报告的细节明晰化,过于简单。但制度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质是简化企业会计行业管理,节约时间,节省人力物力资源,为会计报表的需求者提供清晰明了的相关信息,利于领导者进行正确的企业决策。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企业资金运营情况的好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功能,和相对应的计量、绘制财务报表的原则方式。而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才能对其加以合理利用,使它的价值在企业运行当中得到最佳体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利于企业进步,经济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现状
(一)对自身企业发展的需求缺乏客观认知,照搬照用他人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事物的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社会的发展依旧如此,它要按照规章制度才能长远的走下去,企业更是这样,制定一个合理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有利于推动小企业健康平稳的向前发展,是小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与事实相反的是,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并没有正视自身的发展情况,没有综合考虑自己在市场上的运营状况,直接套用其他大型企业的发展模式,照搬其会计制度,用于自身企业发展,上级领导要求下级会计人员按照别人的制度进行从事,照搬照用,会计制度形同虚设,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得不偿失,漏洞百出,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运行,相应的制度无法发挥作用。
(二)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够完善,相关会计人员术业不专攻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小企业内部的会计机构设置不够完善,内部设备简陋,从某一程度上导致职业人员职责不明,不清楚自身职责,企业在整体上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会计制度,使内部工作人员没有制度可以依照,工作散漫,工作效率低,使企业发展进程受到阻碍,产生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术业不专攻,在专业上达不到相应标准,缺乏专业化人才,企业招聘时,处于应急或其他原因,会计人员会参杂水分,不够专业,分工不明确,使企业蒙受损失。
(三)会计科目的设计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小企业的发展往往不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会计制度的合理与否是企业财政正常运行的关键。小企业却很少注重会计科目的设计,会计科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会计报表制作粗糙,类别不清,使会计工作缺乏合理运行的依照,无法为上层领导者提供正确完善的数据信息,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完善对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2009年9月19日,国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正常健康运转,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才能让国家经济立足世界。小企业的发展关系着社会民生和社会稳定,它的运营是经济正常运转的保障。然而迄今为止,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阻碍,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融资,现在小企业因为名声不高,地位不够,担保较为困难,缺乏资金周转,国家、政府虽然有相关政策扶持,但具体落实到实处却有些困难,无法顾及全面,这些问题导致小企业运行不畅,发展困难,经济效益有所亏损。当然,问题的解决不能片刻完成,它需要各个层次的引导,需要一步一步去完善,小企业尤其如此,它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发展历程,如何规划以后的道路,实现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
在一系列的问题当中,小企业首先要依据自身情况,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中小企业以生产和服务来满足社会需要,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相关领域的经济活动,它实行的是自主管理、自主经营,企业自身进行独立运转,独立核算,是依法成立的盈利性的一种经济组织,任何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它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盈利,小企业的运行前提是进行自主经营,自主核算到达最终目的,由此看来,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设计,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合理、会计报表的如实呈现、数据信息的完整,都能够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自身公司的运营信息和企业发展的进展,其最终呈现给领导者的结果是客观真实的,有数据为证,是量化的结果。会计工作自身有其独特的特征,会计行业货币是它的计量,所有进行的经济活动只需要会计人员将其作为报表呈现出来,就能让人清晰的看到一个企业的经济运营情况,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经营的模式还是企业的服务方式,会计报告反映了这个企业在某一时期的财务情况和资金的流入与转出,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不仅利于企业自身的良好管理与发展,而且有利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发展,综上看来,会计制度的合理设计对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对策
(一)规范会计核算制度
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我们有义务帮助小企业设计合理的制度。在企业运营的实际工作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在制定制度时不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照搬其他企业制度,受到自身视野的局限,盲目性很大,对企业制度的认识也不够深刻,认为其执行只要不触犯法律就可以,这种认识对企业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及大型企业应提供帮助,帮助小企业设计合理的会计制度,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为小企业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制度,提高其思想认识,使小型企业的发展更加顺利。
(二)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制度的合理设计与实施只是事物发展的先行部分,这之后的监管更加重要,制度的实施需要对其进行后续的监管,以保证制度的顺利实施,保障其执行力,企业会计制度的合理设计利于企业发展,而完善的监督管理对其发展更是如虎添翼,实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对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有重要作用。监督制度的设计与健全有利于企业资金正常运转,避免出现公款被扣,中饱私囊的行为,重大决策的执行,项目的投入与建设不仅需要会计人员核算财务,它更需要监督制度来进行保障,对重大项目中的资金运作进行监督,坚决制止做假账、挥霍浪费和违反财经纪律等行为。监督制度的实施就是为了企业内部能够健康运转,避免内部出现妨碍企业发展的行为问题,企业也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审计处,不定时的检查企业账目与资金运行,保障企业内部财政收支的真实与合法,有效实施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法乱纪行为,促进企业经济高效发展。
(三)鼓励现代科技融入小企业
新世纪的到来,让我们无法忽视现代科技的影响,无论生活、学习还是工作,世界已进入信息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信息的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万千,不再是一成不变,网络的应用在此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发展尤其需要网络科技的帮助,低成本的网络信息为小企业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减少了小型企业因为资金少,眼界低而掌握的信息量少的缺失,企业要合理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监督,企业会计人员可以有效应用网络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归理,最后得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信息,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以保障企业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四)会计岗位的设置要合理
中小企业在设置会计岗位时应该遵循自身发展规律,追求务实的原则,要确保岗位的设置确实是工作上有需要,在这个前提下,企业管理者要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各司其职,避免出现人员无事可做,出现人事上的浪费,为企业合理配备人员,降低会计核算成本,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深入教育
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一样,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现在部分企业任用的仍是老员工,会计人员老龄化严重,知识陈旧,跟不上新时展的潮流,容易被淘汰,而且配置的相关设备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无法为企业进行财务核算提供保障,由此窥视,我国经济改革的进行,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与完善,会计行业的完善,这些改变都需要企业迎进新鲜血液,为企业培养新型人才,适应经济发展潮流,节省企业人力资源,使其高效运行。这对于企业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业务知识水准,进行相关行业的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基本功扎实,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财务运算正常运行,企业经济正常运转。我国为了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受到阻碍,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型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认识障碍,思维受限,无法在视野上达到一定高度,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对此,政府或大型企业应该针对小型企业业主进行培训,系统学习相关制度,不要走马观花,而要求真务实,深入了解。管理者与会计人员齐头并进,这对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小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实施标志着顶层设计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改革实现了由会计制度主导到会计准则主导的重大转变
我国小企业会计改革的推进速度不慢,但还是远远滞后于小企业自身业务的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小企业选择执行的会计制度乱象丛生、参差不齐,有的仍沿用原来的行业会计制度,有的执行与自身相适应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有的脱离实际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这既有悖于“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法律规定;又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增加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难度。因此,遵循会计标准体系构建的总体框架,研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满足小企业业务需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就显得尤为必要,更为迫切。《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共同构成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实现了由会计制度主导到会计准则主导的重大转变,为进一步规范会计秩序的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设计积极借鉴与采纳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合理主张
我国多数小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方法、信息披露的选择泛化倾向明显,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置、执业人员的水平等良莠不齐。内容决定形式,表现的形式越多,内容的价值就越大,适用的范围就越广,约束力就越强。《小企业会计准则》基于现实、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会计确认、计量、报告适用主体的原则、方法与体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为小型企业量身打造。更为重要的是借势外力,顺势而为,借鉴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化处理的理念,吸收了结合各国实际加以应用的共识,运用了不同的主体应遵循不同会计准则的规则,采纳了实行差别报告制度的主张。总体上显得既积极又稳妥。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共同构成较为完整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充分的论证,同时积极借鉴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积累的丰富经验,充分采纳《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积极主张,一个比较完整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终于面世,在运行测试的实验中取得了相当成功。实现了由被动应付向制度堵漏的重大突破,受到了业界的认同,社会的赞誉,普遍认为内容完整、易于掌握、操作简便、适用监管。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两部分组成,构成一个子系统,从属于会计标准体系。《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规范小企业通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为处理会计实务提供具体而统一的标准。应用指南则主要是规定会计科目的设置,财务处理,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及编制说明,提供操作性规范。二者各有倚重,珠联璧合。
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给小型企业自身的业务拓展留有充足的“端口”
符合新的小型企业标准的小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必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但是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和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以及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三类小企业不得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同时,《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有序衔接,作出了制度安排,留有充足的“端口”。小企业一旦公开发行股票债券或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则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作出规定的业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处理。这些强制规定旨在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夯实会计基础工作,统一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小企业会计准则》还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微型企业参照执行。
五、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侧重于税务、银行等外部使用者的需求
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大多数小企业集所有者、经营者于一身,对自身的经营状况比较了解,心中有数,但底气不足。一旦遇到纳税矛盾、融资困难,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自己说不清楚,别人也看不明白。因此,小企业会计信息在外部使用者的需求上作出了努力,侧重于税务、银行部门。税务部门主要是对小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作出真实性评价,依法进行税收征管;银行部门主要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实力评估,作出科学的信贷支持。《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减少差异,提供统一的、符合小企业会计标准体系要求的彼此能比较、加总能集成的财务报表,实现与税务、银行部门的有效沟通。有效改善小型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小企业; 会计规范; 比较
2007年2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在全球范围内征求意见,以期最终制定完成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国际上英国是较早对小企业会计进行规范的国家,在1997年就了《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我国财政部也于2004年5月正式颁布《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个制度本着务实的态度,根据小企业的特点,结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作了适当的简化,是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
一、适用范围的比较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明确其适用范围为:没有公共受托责任并且需要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如不参与管理的所有者、现有或潜在债权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等)提供财务报表的企业。该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在规模方面明确中小企业的定义和范围。而英国的《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则对小型报告主体的规模和范围有明确界定:参照英国《公司法》的要求,按营业额、资产总额和平均雇员人数三项指标,一个公司如果在一年中没有超过以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准,就满足了小型企业的资格条件:总营业额为280万英镑,总资产总额为140万英镑,雇员人数平均为50人。一个企业集团如果在一年中没有超过以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准,就满足了小型企业的资格条件:汇总营业额总额为672万英镑或净额560万英镑,汇总资产总额为336万英镑或净额280万英镑,汇总雇员人数为50人。另外,小型报告主体不包括具有公共利益的公司如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公司以及有能力将股份或债券公开发行的非公司主体。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对外筹资”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经营规模较小”采用了原国家经贸委等四部门制定颁布的中小企业规划标准,主要从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三个方面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中小企业划分做出规定,比如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但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
二、目标和原则的比较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的目标是:提供中小企业主体有关财务状况、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以帮助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满足他们的信息需要,在达到这个目标的同时,也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该准则(征求意见稿)在概念和一般性原则方面提出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完整性,可比性,及时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在财务报表披露原则方面提出权责发生制,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一致性,可比性等重要原则。英国《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的目标是保证归属于该准则范围内的报告主体在财务报表中提供有关其财务状况、业绩和财务适应能力的信息,以帮助使用者评价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和制定经济决策。在准则的总则“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要求”中,真实和公允的观点放在了首位,另外提出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持续经营,谨慎,权责发生制等原则。在我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制度要求小企业“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性是第一位的。原则可归纳为: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可理解性,权责发生制,谨慎和重要性等。
三、具体核算规定的比较
(一)存货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存货按照成本和可变现价值(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至完工出售发生的成本)中较低的金额计量。英国《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存货应按单独的存货项目或者类似存货项目组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较低的金额进行列示。而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部分,应当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按成本计量。后续计量可采取两种模式,按取得成本减去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后的成本模式计量及按重估价模式计量。折旧方法可选择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工作量法。规定减值损失可以转回。英国的《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对固定资产使用了重估价值的概念,即有形固定资产在取得时按照它的成本进行计量,在必要时可以冲减为可收回价值。固定资产折旧的总体要求是在其经济寿命使用期内按照系统的基础计提折旧。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固定资产应按其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期末按照账面价值列示,并且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可以选择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方法计提折旧。制度没有规定小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但是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做法,在制度中规定企业可以将已减值的固定资产部分确认为当期的损失,这也是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三)融资租赁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日公允价值入账,为租赁发生的其他直接支出也要计入租赁资产成本。英国《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规定,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入账,但是当融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时,原则上可以采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来计量。对于融资租赁的财务费用总额在租赁期内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后的金额作为其成本”。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小企业提供信息的成本,回避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复杂计算。
(四)借款费用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借款成本可以采用费用化模式(在发生当期全部记入当期损益)或资本化模式进行处理。资本化模式的会计处理参照国际会计准则23号。英国《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规定,报告主体采用财务费用资本化的会计政策时,直接归属于固定资产建造的财务费用,可以作为固定资产成本予以资本化,但一个会计期间予以资本化的财务费用总额,不得超过这一期间发生的财务费用的总额。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建造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包括小企业以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实际发生的借款费用等”,都可以记入固定资产成本。
(五)职工福利的核算
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了职工福利包括短期,长期和终止福利三种,有关于企业应将职工福利成本在发生时记入负债账户和费用账户等方面具体详细的规定。英国《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要求雇主应在取得职工服务利益的期间,按照系统和合理的基础确认提供养老金和其他退休后福利的预计成本。对养老金的核算也有较详细的规定。在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只有对在职职工薪酬福利核算的规定,没有具体的养老金核算规定。目前我国已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年金》,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可在该准则基础上适当简化修订,明确小企业相关的会计核算要求,以后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再逐步加以修订。
(六)所得税的核算
由于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和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和英国《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均规定采用债务法加以核算。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税核算一律采用应付税款法,不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这样做的前提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已经尽量减少了暂时性差异,比如只对存货、应收账款和短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和年限只有原则性的规定,企业可以选取与税法一致的核算方法等。
四、会计报表要求的比较
对大多数小企业来说对外提供会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纳税的需要,因此对小企业提供的报表要求是尽量简单简化的。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规定小企业应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和留存收益表,现金流量表,母公司还应提供合并会计报表。这样规定主要是因为该准则适用范围包括中型企业。英国的《小型报告主体财务报告准则》要求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不强制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但是在提供损益表的同时,还要呈报全面确认利得和损失表来反映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的总额及其组成要素。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最为简化,只要求小企业提供两张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应提供一张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小企业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决定是否编制现金流量表。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和国际上的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在一些方面尚存不同,主要原因包括规范本身适用范围的不一致(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中小”企业为规范对象),规范制定者对市场经济发达程度,会计人员总体业务水平等国情方面存在差异的考虑等。可见,小企业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小企业会计制度研究组. 《小企业会计制度》讲解.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小企业 会计 核算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人民群众就业的重要力量。但是,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讲,会计力量相对薄弱,经济业务相对简单。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从而取代财政部2004年4月27日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这既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又一成果,也是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一次变革,为了使小企业顺利从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过渡到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不断提高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笔者就有关问题做如下探讨。
1 正确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任何法律规范都有其适用范围问题,《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行为的会计核算规范,有其严格的适用范围。《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但下列小企业除外:①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②金融机构或其他金融性质的小企业。③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因为《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对于小型企业有明确的划型标准,所以,凡事符合标准的小型企业应从2013年1月1日起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组织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
但是,企业在确定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时,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型企业划型标准,企业尽管属于小企业,但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有自行决定权,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较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形成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与可靠;二是企业会计基础较好,现在正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而不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应该继续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不能再改为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三是将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如果经批准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四是已经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如果企业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再符合小企业标准或者实质上已经转化为金融企业时,应转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但转换的时间是从次年的1月1日起转换。且转换时,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2 准确把握小企业有关核算方法
针对小企业经济业务,《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有些方法既有别于《企业会计准则》,又不同于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需要准确把握,正确运用。
2.1 有关会计科目问题
财务会计是以其特有的会计语言通过会计核算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管理活动,会计核算离不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分类核算的项目,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化,是最基本的会计语言单位。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不同点之一就是有关会计科目的变化,有些会计科目不再使用,如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代销产品、待摊费用、存货跌价准备、预提费用、其他应交款、待转资产价值等。有些科目名称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如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被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取代,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科目被应交税费科目取代,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材料科目改为原材料,同时还增设了部分新的会计科目,如预付账款、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累计摊销、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时,应使用新的会计科目,以确保会计信息的一致性。
2.2 几个会计要素项目的核算问题
2.2.1 资产计价问题。为了简化核算,小企业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企业的存量资产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可能发生减值,但《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了简化原则,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采用直接转销的方法,在资产实际发生减值损失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并冲减相应的资产项目。
关键词:小企业 税收 建账 建制
改革开放以来小企业以鲜活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并且渐而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企业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而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就业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发展历程。小企业的数量与时继增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完善体制建设,对于税务部门而言显得越来越重要,若要完善小企业税收征管,就必须加强小企业建账制管理执行力。
一、加强小企业建账制度的必要性
(一)对小企业税收实行建账管理符合法律要求
一直以来,税务部门对小企业收取税款普遍采用“定期定额”方式。介于小企业的经营形式多种多样,征纳双方难以统一税款金额,从而使得依法征税变成了协商办税,其结果一般都需要税务机关作出相应的退让,导致赋税低于正常水平,并与税务部门依法治税、纳税人依法纳税这一原则相违背。完善建账制度、加强依法治税执行力,保证征纳双方的征纳进程与税法相一致,进一步加强对税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监督势在必行。税务机关通过对小企业所上交的纳税申报表的进一步了解,并核对其真实性,从而依法治税、严查偷税及其他与税法相违背的行为。
(二)企业组织管理的需要
我国的小企业数量多、规模普遍不大,并且在全国所有企业总数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却很大。但就实际而言,很多小企业存在着会计体制有待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有待调整、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尽管企业规模大多以获取更大效益为永恒追求。然而事实证明,企业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就必须要有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做保障,监管制度一旦失调,企业必将失去平衡型,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的内部控制的需要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趋势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企业监管力度、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企业内部一般包括生产、供应、销售、对外合作、资产投资、资金预留等业务种类,关系到行政、会计、销售、供应等管理性部门。所以, 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关乎于会计部门, 同时也是企业多个部门共同执行、相互协调的一种管理制度。作为企业财务收支 “关口”的财会部门,在所有关系到经济问题的各部门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所有关乎到经济业务的部门而言,由会计部门推行内部控制制度更为有效。
(四)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小型企业对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其对国家经济的作用可与大中型企业相媲美。尽管会计法对企业如何实施会计监督早已确立,国家财政、税务机关结合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公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小企业会计制度〉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并特制定出《小企业会计制度》这一制度。该制度为小企业提供了借鉴性作用,基于《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简化,使之可操作进一步增强,有助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完善会计制度, 规范会计行为, 进一步推进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对小企业税收实行建账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实行税收建账管理的思想认识
小型企业开始实施建账建制、查账征收时,必然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这是一渐关乎未来发展的大事,我们应不畏艰难、立足长远,绝不能因困难险阻而丧失对小企业建账管理可行性的信心。并且,我们也应以平常心对待,若在时机未成熟时(即新的税收征管机制尚未推行),丢弃“定期定额”的征管形式,必将造成税款大面积的流失。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稳定形势、视情况而定,对于基础较好的小型企业应要求其推行建账建制,并对其查账征税;对于基础相对薄落的,可实行建账建制与定期定额有机结合的形式,从而使得定期定额逐渐取代查账征收。
(二)做好税收建账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小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税务机关有必要帮助企业实施好建账建制,促使建账建制工作全面展开。具体做法如下所示:第一,在企业注册后开业前,税务部门有义务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税收法规和与行业相关的财务会计核算知识培训,并提前说明最后将进行培训测试,未达到相关要求的业主,还要继续学习,使业主们充分认识到建账建制的重要性。第二,分行业培训,小型企业的经营领域涉及面较大,行业间的会计核算各有特色,且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针对不同行业的培训也应“因材施教”,例如工业、文化业、服务业、娱乐业、建筑业、饮食业、商品流通企业等多种行业。第三,拓宽税收咨询服务平台。可单独设立咨询服务热线,随时给予小型企业在推行建账建制时必要性的解决方案,并且对其建账建制情况进行抽查,对于未达到建账建制相关要求的小企业,可予以一定的处罚。
(三)以“查”代“建”,做好税收建账管理工作
个别小型企业不情愿推行建账建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定期定额的税负一般都低于正常水平,有的企业所纳赋税只有应纳赋税的7%,一旦推行建账建制办法,就会增加其所纳赋税。因此,税务部门改正这种不正之风势在必行,及时纠正小型企业对建账建制的认识。对现今仍采用定期定额征收制的小型企业,也应进一步完善其征收制度,因此,税务机关务必要结合实际深入调查,充分了解纳税情况,并对税额进行相应的调整,严厉打击偷税、漏税、少纳税的行为,一旦触发则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参考文献: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执行会计准则企业做好年报工作的通知》,我市对县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电话咨询,现将市执行会计准则情况通报如下:
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情况
市大中小型企业123户,其中:中型5户,小型118户,其中: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8户,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67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48户。财政部于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省财政厅5号文件规定全省大中型企业起全面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市执行企业会计准则8户,其中:大中型企业4户。
1、做好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新旧衔接。已执行会计准则的8户企业,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及相关规定完成了新旧衔接转接工作,并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了确认,完成了年报工作。
2、企业会计年报已经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年报审计,对收入、支出、资产等事项进行了重点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
3、已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准则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各执行准则企业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对会计要素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进行计量,保证了会计要素金额取得可靠计量。
4、对已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及其他企业,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的规定,要求所有企业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1)对所有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学习培训,(2)要求各企业制定内部控制目标、原则,全面提升了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执行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1、个别企业在执行会计准则时,还执行着原企业会计制度,已要求企业在严格执行省财政厅云财会11号文件。
2、市黑白水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对已投资的大东温泉山庄有限公司会计报表未纳入合并范围。
3、市汽车运输总站(中型企业),由于收文件较晚,未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自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三、做好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工作
1、加强宣传。加强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力度,使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领会执行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认真执行《企业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