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影院调查报告范文

影院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影院调查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影院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调查报告 影视欣赏 现状 建议

自2011年5月《幼高专选修课〈电影欣赏〉教学研究》课题立项以来,我们遵循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等既定方案,认真学习、研读了电影欣赏及教学的相关理论,初步明确了幼高专电影欣赏课教学与本科院校电影教育教学的区别和幼高专电影欣赏选修课与作为其他学科辅助教学的电影欣赏课的区别,初步确立了高专电影欣赏选修课的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并从电影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本校《电影与电影欣赏》选修课的教学,制定了本校电影欣赏选修课互动共生的教学模式。为了检验我们的思辨结果正确与否,我们对泉州市区高职高专院校影视欣赏课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报告。

一、调研时间、范围、内容及方法

1、调研时间:本次调查问卷时间是2012年3月,统计分析时间为2012年4月。

2、调研范围:本调查针对泉州地面4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这4所学校分别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黎明职业大学、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其中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泉州经贸学院未曾开设影视欣赏类课程,故本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黎明职业大学的在校大专生,其中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学前教育系学前与早教方向五年专08级与07级学生、艺术系五年专10级学生、学前教育系学前专业10级三专学生,共计100人接受调查;黎明大学的主要调查对象为:人文社科系10级学生和工商管理系11级学生与经济管理系09级学生,也是100人接受调查。

3、调研内容:本次调查问卷由“课程地位、师资队伍、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资源、课程特色”等模块组成。

4、研究方法: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问卷法、分析法、访谈法。

5、问卷的编制:本问卷为结构型问卷,由15个题目组成,问题形式包括“问答式”与“选择式”。问卷设计完成后,经课题组成员讨论、论证。在大范围的使用问卷进行调查之前,对20位同学进行了试测,以确保问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经测试,问卷的形式、内容均能被试测同学理解与接收,顺利作答。

6、调查过程:(1)由调研者详细说明调查的目的和填表方法,统一发放有关问卷,并现场收集。现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96%。(2)回收问卷后,课余进行个别学生访谈,收集有效信息35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课程地位调查

1、您知道贵校有开展《电影欣赏》方面的课程吗?

图表 1

2、贵校《电影欣赏》课的类型是:

图表 2

3、您选择过此门课程吗?

图表 3

4、您选择此门课程的原因是:

图表 4

5、能否顺利选上此门课程?

图表 5

6、您希望从《电影欣赏》课中学到什么?

图表 6

7、你觉得学习《电影欣赏》课有意义吗?

图表 7

从表1、表3、表5得知,89%的同学知道本校有开设电影欣赏类课程,且有42%的同学目前正在选修这门课程,36%的同学曾经选上过此门课程,65%的同学认为选课过程比较顺利。但仍有11%的同学不知道本校开设过此类课程。经走访发现,这类同学聚焦于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由于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课程规模等限制,有35%的同学感觉选课名额紧张,不能很顺利地选上本课程。从表2可以看出,两所学校开设的电影欣赏课程均属于公共选修类课程,其中黎明大学开设的《电影鉴赏》,主要面向大一与大二的学生,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电影欣赏》,主要针对三专二年级或五专三年级学生,故有7%的同学因专业不符合选课要求而未能选修。表4提示我们,学生选修此门课程的原因如下:20%的同学因为喜欢看电影而选择;27%的同学因为想系统地学习电影方面的知识而选择;17%的同学因为想接受艺术熏陶而选择;18%的同学认为自己是随便选的,因为这门课考核简单,比较容易通过;7%的同学是为了凑学分而选择该门课程的。从表6可以得知,学生通过影视欣赏课想学什么。4%的同学表示只想看看热片,42%的同学想多看几部经典电影或大片,另有20%的同学想了解电影的相关知识,如电影史、电影鉴赏的方法、电影的画面语言等,8%的同学希望指导自己今后的拍摄活动,7%的同学想学习模拟影视配音,9%的同学希望学习拍摄与制作小电影。表7告诉我们,对开设电影欣赏课有无意义的问题,只有56%的同学选择“有”,剩余的同学选择“没有”、“无所谓”、“可有可有”。由此可见,仍有大部分同学对于选修电影欣赏课抱着盲目、随意的态度,有的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对电影欣赏课的审美性认识不足,认为只需要看几部电影,写几篇影评,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对此类素质教育课程轻视乃至忽视,故而消极参与课程;不少同学并不期望通过电影欣赏课提高自我的艺术鉴赏水平——学生的懈怠直接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1]。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方式调查

8、《电影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有:

图表 8

第2篇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 学前教育 价值迷失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125-03

一 问题的提出

赣南采茶戏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江西赣州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的戏剧,它以居民日常生活为表现主题,以客家方言为基础,反映当地风土人情与民俗习惯,是历代艺人通过对劳动过程、生活动作和动物形态的模仿、提炼、加工、美化而逐渐形成的,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鲜明的艺术个性、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神奇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与其他古典艺术一样,赣南采茶戏受城市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如今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其观众越来越少,剧团越来越不景气,创作人员、演员甚至观众的大量流失,使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处境令人担忧。

2008年3月教育部的京剧进课堂试验活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热议。随着“京剧进课堂”的展开,地方戏进课堂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顺应这个潮流,研究者想到了自己家乡的地方特色赣南采茶戏是否也能进课堂?赣南采茶戏在幼儿园能否实施,是否可行?现在幼儿园进行的赣南采茶戏活动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采茶戏内容比较适合幼儿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哪些方法和策略是积极有效的?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对赣南采茶戏在幼儿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访问。

二 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旨在了解赣南采茶戏在幼儿园的应用现状,分析当前幼儿园的赣南采茶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为后期幼儿园的赣南采茶戏活动奠定基础。

1.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检索对赣南采茶戏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情况的探讨和分析,厘清本次调查项目;课题组成员深入各类型各层次幼儿园进行访谈,观摩了幼儿园的赣南采茶戏的活动,对涉及幼儿园赣南采茶戏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印证和筛选,编制了针对幼儿家长的调查问卷和针对幼儿教师的调查问卷。家长问卷侧重于了解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支持情况,教师问卷侧重了解幼儿教师关于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的教育观念及其实践情况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课题组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赣南地区10所曾经实施过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幼儿园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和访谈的对象。调查范围涉及赣州市章贡区、开发区、安远、石城、宁都、兴国、会昌、广昌。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其中家长问卷98份,教师问卷8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4%。课题组还与3所幼儿园园长、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座谈。

三 调查的结果

1.家长问卷方面

第一,家长对赣南采茶戏活动的了解和参与情况。

――――――――――――――――――――――――

*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赣南采茶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编号:YG2013191Z)、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本土文化走进幼儿生活的实践研究――以赣南采茶戏为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14YB175)

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家长关于赣南采茶戏教育观念的调查发现,幼儿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参与的经历较少,他们对赣南采茶戏的认识仍停留在浅层次,只有浅显的模糊意识。其中有58.2%的家长表示自己从未唱过(或演过)赣南采茶戏,只有4.1%的家长表示自己参与过演出活动;38.8%的家长表示偶尔带孩子看看赣南采茶戏,从未带孩子看过赣南采茶戏的家长高达54.1%,只有1%的家长一般有演出就会带孩子去看。

虽然有69.4%的家长认为赣南采茶戏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对赣南采茶戏意义的认可并不能说明幼儿家长对赣南采茶戏有真正的认识与理解。他们带幼儿看戏剧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有利于孩子学习。43.9%的家长带孩子看赣南采茶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多掌握知识,开阔眼界。

由此可见,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意义更多是属于一种直觉式的理解,并未深入到采茶戏与人生、与生活的关系等更深层次的理解上。

第二,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支持情况。从整体来看,家长对在幼儿园开展赣南采茶戏活动的支持态度方面。40.8%的家长对在幼儿园开展赣南采茶戏的活动十分支持,24.5%的家长认为有比没有好,24.5%的家长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好。

但大多数家长的这种支持不是在关注、了解戏剧教育基础上的支持,不是从幼儿需要的角度来支持,而是一种表面上的、态度上的支持,是一种盲目的支持,不能从实际给予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以足够的家庭教育支撑。如58.2%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戏剧教育方式应该是让孩子多排练、演戏。

2.教师问卷方面

第一,教师对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参与情况。研究者通过对幼儿教师关于赣南采茶戏的教育观念的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对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参与经历相对家长来说要好些,除有26.4%的教师表示自己从未唱过(或演过)赣南采茶戏,其余都或多或少接触过赣南采茶戏。有10.4%的教师非常喜欢赣南采茶戏,35.6%的教师喜欢赣南采茶戏,50.6%的教师选择一般,只有3.4%的教师说不喜欢赣南采茶戏。

第二,教师对赣南采茶戏的实践情况(可多选)。67.8%的教师是因为幼儿园的要求才在幼儿园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55.2%的教师想搞特色活动才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只有25.3%的教师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73.6%的教师在幼儿园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来源于教师自身的艺术技能有限,63.2%的教师认为主要困难来自于孩子根本不感兴趣。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有许多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赣南采茶戏的培训,幼儿园老师在尚未入职前,并没有系统学习过赣南采茶戏的机会。在他们的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阶段接触赣南采茶戏的机会也不多。现在所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多是现学现卖,从外面学习了一个赣南采茶戏的舞蹈,然后就按部就班地教给孩子动作。教师在进行活动时没能结合孩子的生活,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策略运用不当,许多孩子因为有些方言话语听不懂或者不会说,导致对其不感兴趣。

四 分析与结论

1.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自身价值的迷失

赣南采茶戏活动的价值是多维的,包括个体的、社会的、文化的,但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塑造人的价值才是教育的主体价值。而当前的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却将其价值落脚点放在学前儿童之外,甚至是教育之外。

学前儿童的赣南采茶戏经验只是通过成人口述或者示范而获得。孩子领悟不了其中的内在意义,孩子的演唱、孩子的肢体表达离开了心理的作用,离开了头脑的思考,也只是动作的表演,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目标取向不当,最终导致其自身价值的失落。

2.功利化的赣南采茶戏活动破坏了学前儿童享受赣南采茶戏的乐趣

在幼儿园里开展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原因多数是某课题立项,幼儿园要求的建立园本特色、为了节庆演出等,而这些最后都需要成果的展示。急功近利的人们等不及孩子在赣南采茶戏活动中自己去感受、思考、创作与表达,他们并不关心活动的过程,他们需要看到的是成果。

但对学前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学前儿童人格的养成与心智的发展,而这却恰恰是一个循序渐进、缓慢渐行的过程。赣南采茶戏活动对孩子最大的影响不应仅仅是提供展示的机会,更是提供思考、沟通、合作、表达的空间。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舞台化、功利化严重破坏了学前儿童享受赣南采茶戏的乐趣。

3.成人化的赣南采茶戏活动压抑了学前儿童的创造性

虽然幼教界一直呼吁幼儿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的观察者、支持者、协作者、引导者等等,儿童则是学习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等,但教师、家长,甚至包括一些研究者都在质疑这么小的孩子他会吗?于是,从对幼儿的怀疑与不肯定开始,教师包办了赣南采茶戏活动中的一切内容,从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内容,到怎么说、怎么演、什么表情应该是怎么样的等等,成人都一一设定好了,孩子只需要按照成人事先规定好的方式去做、去演就行。成人凭借自身的优势统治着孩子,压抑着学前儿童在赣南采茶戏活动中的创造性。而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方面的有利条件与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这种统治直接导致儿童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游戏者的天性在赣南采茶戏活动中无法施展与体现。

4.幼儿园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实施者缺乏相关的专业素养与技能

幼儿园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实施者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赣南采茶戏的培训,缺乏相关的专业素养与技能,他们所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多是从外面临时学习一个赣南采茶戏的舞蹈,现学现卖,按部就班地教给孩子。教师在进行活动时没能结合孩子的生活,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策略运用不当。这种脱离游戏、脱离儿童生活的赣南采茶戏活动无法有效地激发儿童的积极性,最后就变得越来越没有趣味性了。

5.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缺乏家长的强有力支持

家长作为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重要一端,对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认识与参与经历都会影响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发展。然而,就目前来看,家长自身的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素养有限,了解和参与的经历较少,对学前儿童的赣南采茶戏活动仍持不明朗的态度。即使是那些支持开展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家长,他们也并不是从幼儿的需要出发的,他们只是觉得有比没有好,而且还要保证不能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学习。他们的支持也只是表面上的、态度上的支持,不能从实际给予足够的支撑。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病原学;抗菌药物;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40-02

根据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2011年工作计划,于2011年8月18日及8月19日组织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1年8月18日确定为调查日,在1日内完成二院区的调查工作。调查对象为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天所有出院、转院、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调查内容为各科室调查日0:00-24:00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情况,调查时间截止到18日24:00。

1.2调查方法: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中监控医生及各科各医疗组主治医师组成,在调查前拟定调查计划书与调查方案以院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调查计划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编写的统一调查计划);于调查前2日对全部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现患率调查的目的、方法及填表注意事项等内容,调查采用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

1.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2001年1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1.4统计处理:将全部调查数据输入电脑,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处理。

2结果

2.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共收到114份调查表,其中合格106份,合格率为93%,参加科室构成情况见分布见表1。本次调查调查日应调查住院患者人数115人,实际调查住院患者人数114人,实查率为99%。

2.2医院感染患病率:

本次调查发现医院感染病人为2例,医院感染患病率为1.75%;

2.3社区感染患病率:

本次调查发现社区感染患者7例,社区感染患病率为6.14%;社区感染患病例次7例,社区感染患病例次率为6.14%。社区感染患病率全部发生在内科。

2.4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的感染部位分布:

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部位构成,社区感染均为呼吸道感染占100%。

2.4医院感染病原菌:病原菌送检率为0。

2.5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讨论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75%,低于2008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结果(4.04%)[1],但与其他三甲医院的报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根据我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在内科与产科,特别产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而医院病房环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5],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产科的检查督导工作,以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本次调查中发现,我院住院患者中社区感染率高达53.85%,与2008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的横断面调查结果(2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社区感染的高发科室在内科,而无论是社区感染还是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均为呼吸道,因此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加强病房环境消毒管理、手卫生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暴发、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很重要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35%,全院住院患者均有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完全用于治疗目的的是内科,提示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科室有关,对于不是因治疗目的而广泛使用抗菌药物的外科、妇产科应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另外我院的临床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71.7%,治疗加预防使用率为2.2%;抗菌药物的应用中内科以治疗用药为主,而外科系统以预防用药为主,与其他横断面的调查规律相似。在我院的抗菌药物应用中一联用药87%,二联用药10.9%,三联用药占2.2%,说明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以单剂为主,联合用药较少。

在本次调查中临床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低,在全部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使用前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仅占2.2%;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0,与平时调查结果比较也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与临床医师对于病原学检查的认识不够,住院患者周转快,而病原学检查所需的时间长有关。这些均提示我们,应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于病原学检查的认识,避免经验性用药,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从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网2008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J].医院感染监控信息,2009,23(1):17-25.

[2]常芳,梁璐,郝彩琴,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03-2404.

[3]洪贝,韩雪玲,张文香,等。某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4):267-270.

第4篇

**月,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被选派到忙怀乡村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机会难得,到任后,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 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 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 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 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 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 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医院就医。同时,由于 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养儿防老仍然是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家庭成为重要支撑。三是文化生活匮乏。由于缺书少电,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 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是村现状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生活的匮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 气,也影响了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四是城乡人民权利不平等。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阻止农民进城找工作,实行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农村人 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在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受到与城市人不平等的待遇。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并没有真正解决,现在农民进城打工 还是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甚至还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又造成了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要建好村支部。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山区农民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养,把优秀村民培 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接班人问题。二是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 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二) 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 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地理特征基本相同,经济发展基本一致的贫困山区制定统一的区域发展 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突破自然村界限,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 展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色,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 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 刀切,顺从山地势,做到基本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 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安全民居建设、人畜分居和安全饮水建设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 事。

第5篇

该学校是个全寄宿制的学校,每天有千余人在此就餐,食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为此,在学校提出的“管理一流,教学一流,服务一流”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对我所参与的食堂工作也提出了“严格要求,科学管理,服务一流”的口号。虽然这只有十二个字,但是要做起来真的很难.

开工的第一天,我大概了解到了一些食堂工人们的辛苦。第一天我是五点起床,洗刷完毕后,就开始到食堂进行工作,准备早餐的供应。到了食堂以后,发现工人们已经在了,从说话中得知,原来他们每天三点半就要起床,然后赶往食堂开始和面,准备做馒头和饼子,还要提前把稀饭准备好。等到六点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售早餐,我则是负责一些比较简单的任务,比如帮忙抬抬稀饭桶,切一些简单的东西,等到开始卖饭的时候,我便和他们一样,带上口罩,接待来往的顾客,我们食堂是允许收现金的,于是我专门负责现金的收入和找零。食堂面向的都是学生顾客,所以经济效益还算不错,但就是比较辛苦。

早上大概忙活到八点钟,那时同学们都开始上课了,所以也就没有了生意,这个时候是我可以休息的时候,不过其他工人们只能休息一会儿,因为他们还要继续的进行和面,食堂消耗比较大,所以早上忙活的只够早上销售的,中午的还要上午继续进行。然后,他们还要包饺子、包包子、准备面条。毕竟,食堂面对的是多元化的消费者,花样当然也要多起来。在这个时候,比起这些工人们我还是清闲了许多,这个时候,我可以干些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时候我可以看看报纸,杂志之类,我也可以漫步在校园内,呼吸着校园内清新的空气,或者走进教学楼,回味一下当年上学时的感觉,收获还是挺多的。在食堂的宣传栏里,我看到了这样的内容:

为了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办好食堂,首先,我们是以《食品卫生法》为依据,严格地按照《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的有关规定来规范我们的工作,我们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措施。如食堂管理岗位责任制,炊事员岗位责任制,餐具消毒管理办法,加工间卫生管理办法,配餐间卫生管理办法等规定,从而保证了食堂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不会因为人员的变动而改变,保证了食堂工作的持续有效的管理。

质量是生命线,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此,我们把食堂和服务网点的食品质量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比如,食堂方面,从采购到加工再到发售,我们就制定了严格的措施,有采购员的制度,加工间的制度和配餐间的管理制度,层层把关,随时都要抽查,绝不马虎,以保证哪个环节都不能出漏洞,确保食品安全。又如,对商业服务网点所购回的食品,我们也随时进行检查,看有没有三无产品,即产品有没有名称,有没有生产厂家,有没有生产日期。另外就是检查有没有过期的或发霉变质的食品,一旦发现有以上情况,我们就坚决立即处理,绝不手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采取一票否决制,没有任何人情可讲,我们的目的就是学校下大决心要让学生吃得放心,家长看了安心。

对工作人员实行规范化管理。食堂是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个窗口,它不但接待本校学生,也接待学生家长,还接待很多外来人员。搞好了它直接树立了学校美好的形象,给即将跨入学校的新生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一个食堂除了它的食品质量得以保证外,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精神面貌也应该是一流的,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对上岗前的所有工作人员首先进行体检,没有取得防疫站签发的健康证的人员绝不允许上岗,上岗前还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卫生知识和文明礼貌用语水平,工作人员上岗时候还得换上统一的工作服和戴上证明自己身体的工作牌,通过严格的统一体检、统一培训和整齐的统一着装,统一挂牌,这样出现在人们眼前的炊事人员就显得特别的整洁精神,使人胃口大开。

我们对环境卫生的处理整治工作,我们强调卫生问题不光是对食堂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和食堂内部的环境卫生,对于食堂以外的环境卫生也就是整个校园的环境卫生,我们都很重视,我们制定了一整套治理环境卫生的措施,比如,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分片包干讲究质量,每天清扫不少于两次,随脏随扫,保持清洁,定期灭蚊蝇、开展灭鼠活动周,随时清楚污染源,不允许在校园内出现卫生死角,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具体的落实,保证了整洁卫生的校园面貌。

看了这些内容,我想了很多,想把一个学校食堂办好,经营好,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就要回到食堂了,因为食堂从十一点就开始进行小范围的销售了,大部分菜还在进行当中,因为现在是夏天,我们在食堂里安装了空调,也是为了满足广大的消费者进餐时的需要。午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所以中午也是食堂人最多的时候,看着每个窗口面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也让我忙的不知所措。不过,看着每个学生都满意的吃上了午餐,我心里还是挺开心的。由于学校开展了学生自觉送盘子的活动,这让我们减少了很多收盘子的工作。但是还是有些粗心大意的学生们怎么都不肯帮忙,只得麻烦我们再一次的将他们用餐完后剩下来的工具收回。只有忙完了,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才能吃上饭,而且基本都是卖剩下的饭菜,有时候生意比较好,连剩菜剩饭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只能给自己再重新做点吃的,比如说吃点面条或者是饺子。吃完饭,那就是必不可少的刷碗行动了,我们所有的人都上阵,很快,让我看着就头皮发麻的碗就收拾一空了,感觉不错。洗刷完必之后,今天的任务算是完成一大半了,中午可以好好的睡上一觉,这样可以弥补晚上缺少的睡眠。一觉起来,又要重复上午的工作,帮帮其他的人打打下手,迎接晚上的工作,晚上大部分学生都是稀饭、馒头的,毕竟这是中国人的习俗嘛,所以晚上的菜比中午要少点,还是要考虑到食堂利益的啊!等到重复了中午的工作后,一天在食堂的工作就已经完成了。这个时候的我也筋疲力尽了,回到家,躺在我自己温暖的小床上很快就睡着了,因为我知道,明天早上还要早起,明天的工作还要继续。

经过了二十天的辛苦劳动,让我离开的时候觉得恋恋不舍,不过,在此,我还是要对这次在食堂的实践做个小结。

食堂的总体条件还是令人满意的,不过还有些细小的环节有待于提高。首先,就是管理制度的问题,虽然学校的食堂不是什么行政单位,但是有些在管理制度上的问题还是要分清楚的。正像宣传栏里提到的一样:“出现在人们眼前的炊事人员就显得特别的整洁精神,使人胃口大开。”

第6篇

应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针对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都是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例如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洪灾风险评估乃至各种各样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风险评估等。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灾害承受力,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及其作用,对公众应急与避灾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等。也包括公众对各种常见灾害、次生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了解程度,灾后进行自救互救的能力、志愿者组织的建立等。汶川大地震虽然没有事前预报,但对大地震的承受力应可以事先判断。承受力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经济状况、城市交通运输状况、城市通信状况和城市的生命线系统状况等有关。应急资源管理包括资源保障、应急资源配置、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必须指出的是,资源保障能力十分重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储备,物资分类、储存管理、调拨使用、救援装备的购置和研况以及社会财物的捐赠管理。

应急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应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6年1月8日,国务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简称《总体预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国内应急救援中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缺少对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价。某些资源流动不畅,已有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等问题。

笔者到四川灾区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基本的应急资源是可以保障的,且调度有方,但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比如科学仪器装备和必须的工具手段等亟待加强。

应急资源优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如何发挥应急资源最大效用的问题。例如,当一些城市防灾救灾设施应从经济角度因素考虑其运行费用,并从社会角度考虑这些设施产生的社会效益。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风险评估,必须建立应急资源供应链,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还能保证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我院应急分析测试队伍在汶川地震后迅速赶往灾区,在成都建立了应急检测功能较强的基本实验室。在什邡等地组建了现场实验室,就地开展现场应急测试。这样的基本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室也是应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应急科技装备资源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在应急资源中,科技装备资源是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此次笔者实地考察了四川灾区的什邡市,切实感到,灾区除了饮用水、帐篷、临建房等生活必需品外,也十分需要相当规模的应急装备,其中包括应急分析测试科学仪器。灾区当地迫切需要应急分析测试,要把有关科学仪器资源纳入到应急资源总体之中。目前捐赠的科学仪器数量不够,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类救灾物资的重要性。科学仪器作为救灾物资其单价高,但总量不高,所需数量不多,而形成的强大的分析测试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证灾区日常生活必需品分析检测工作的需要。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需要,需要购置一批应急所需的科技装备。利用这些科技装备,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基本情况、基础资料的掌握。此次汶地震,我院太阳能所在什邡市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应用到节能屋顶。我院派出的专家深入到四川省疾控中心、什邡市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应急分析测试工作。从公共服务角度,我院向有关部门呼吁组建灾区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该类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在平时可以起到了很好的公共服务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又为应急起到了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此次汶川地震证明了科技对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应充分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通过科技手段促进灾后重建。

3、突发事件财务管理系统

突发事件发生了,应怎样进行财务管理呢?突发事件的财务管理有许多新的内容。在制度等方面有些是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原有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手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资金和应急资源要给予保障,且按轻重缓急逐一到位。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和有关参与应急的单位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达到参与救灾的目的。

从物流角度上看,与普通物流过程相比,应急物流就更具有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对物资、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和特殊物流过程。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物流各个环节全力配合政府及其统一指挥系统形成应急物流生产与物流能力。除救灾帐篷、被子、衣物、燃油等必需品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外,一些科技支撑相关物资同样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例如,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所必需的水质分析仪等科学仪器。

第7篇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5例,总结两年所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人数,观察不良反应发生趋势和累及器官组织情况。

结果:我院2012―2013年使用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人数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44.3%增长到2013年55.7%;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累及器官主要有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以累及皮肤最多,达30.4%。

结论:使用抗生素必须严格遵循用药原则,严禁随意滥用抗生素,建议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疗效。

关键词:抗生素 药物不良反应 调查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8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47-01

长期临床调查分析,认定以预防性为目的使用抗生素属于典型滥用抗生素范畴,抗生素使用合理化必须按患者具体病情分析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不存在固定方案可应用于不同病情的情况 [1,2]。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就2012―2013年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5例,总结两年所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人数,其中男患70例,女患45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42±8.5岁。内科病变患者60例,外科病患者40例,五官科患者10例,其他5例。

1.2 抗生素与不良反应。此次调查抗生素种类包括头孢菌素、青霉素、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以及大环内酯类等以及其他种类。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皮肤组织(皮疹、丘疹、瘙痒)、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药热性等。

1.3 研究方法。总结两年所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人数,观察不良反应发生趋势和累及器官组织情况。总结2012年―2013年使用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和所占比例情况,使用是否严格规范,记录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组织和主要症状。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年度抗生素使用总结。2012年不良反应患者51例,发生率为44.3%,头孢菌素最多,共14例,其次为青霉素10例,β-内酰胺酶抑制剂10例,氨基糖苷类7例,大环内酯类5例,其他5例;2013年不良反应患者64例,发生率为55.7%,头孢菌素最多,共16例,其次为青霉素12例,β-内酰胺酶抑制剂12例,氨基糖苷类10例,大环内酯类7例,其他7例。

2.2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统计。皮肤部位不良反应最多,共35例,占30.4%;其次为神经系统22例,占19.1%;消化系统15例,占13.0%;药热性15例,占13.0%;心血管13例,占11.3%;泌尿系统9例,占7.8%;其他6例,占5.2%。

3 讨论

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会使患者出现耐药性,但联合使用抗生素既能够增强药物对耐药菌的作用,又能够减少毒副作用。抗生素使用合理化必须按患者具体病情分析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不存在固定方案可应用于不同病情的情况。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其对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和避免产生更多耐药菌而影响药物作用 [3,4]。若大量使用抗生素则毒副作用将较强,直接损害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儿童听力。此次研究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头晕、头痛)、皮肤组织(皮疹、丘疹、瘙痒)、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药热性等。诸多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必须遵循一定原则。首先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发热不明以及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临床联合用药的指针为:①原发疾病的菌种尚未查明,包括免疫缺陷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和耐氧菌的混合感染 [5];③单一抗菌药不能不能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④需长期治疗且出现耐药菌的感染性疾病;⑤为减少单一用药时的毒副作用而选择联合用药。根据治疗目的以及感染菌的不同临床中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也在灵活比变化。上述结果中可见,我院2012―2013年使用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人数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44.3%增长到2013年55.7%;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累及器官主要有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以累及皮肤最多,达30.4%。综上所述,使用抗生素必须严格遵循用药原则,严禁随意滥用抗生素,建议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彦博,王玮,贾立华,杨兴龙,等.浅谈优化抗生素治疗的相关问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2):1525-1528

[2] 陈芳.抗生素分期治疗在复发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584-585

[3] 王勤.药物不良反应197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32(24):68-69

第8篇

关键词 医药营销 课程体系设置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Survey Report of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in our College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chool (including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pharmacy chain direction)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s opin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and to explore and improve our hospital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 stratified sampling approach,school 2009, 2010 and 2011 200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conducted a survey. The results show: (1) overal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our hospital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positive tendency, need to be improved but still inadequate; Important Course (2) medicine courses based professional indispensable; (3) Curriculum soft underbelly - training courses; (4) tend to "in-school learning: internships = 5:1.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marketing;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inquiry report

0 前言

世界医药市场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事业”。近年来医药行业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后,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医药经济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产值每年增长幅度达到18%,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医药市场。①随着医药销售市场格局的变化、销售模式的进化,在医药营销岗位上对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如何将医药营销专业课程建设与我校自身的优势学科相结合,使课程体系体现“懂医药、会管理、通营销”的培养要求,现有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为此,我院医药营销教研室在探索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工作上,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面向我院医药营销专业2009、2010及2011级学生展开调查,意在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去向或就业意向的基础上,从中为制定更适合市场人才需求的课程设置获取指导性数据基础,也为有针对性地优化和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1 结果

1.1 总体特征

本次调查我院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共计187名,其中,2009级56名(占29.95%),2010级67名(占34.76%),2011级66名(占35.29%)。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3.5%。

调查结果显示,本专业学生79%已经或意向从事医药营销相关领域,包括药店营业员、OTC代表、临床医药代表、医疗器械营销、QC、医药专员及药企行政职务等不同岗位;另有21%的学生已经或意向从事非医药营销相关领域。

1.2 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的匹配性

在本次调查中已经或意向从事医药营销相关领域的学生中,只有2.04%反映学校所学课程完全满足了岗位能力需求,有29.93%认为基本满足了岗位能力需求,而大部分(占51.02%)认为只满足了一部分岗位能力需求。

1.3 专业课重要性分析

1.3.1 总体评价情况

在从事或准备从事医药营销领域的学生中调查结果显示:位于前十的专业课中医药类专业课有6门,营销类专业课4门,管理类专业课1门;其中,23门专业课总体总要性得分为3.91,偏向于重要等级。

1.3.2 专业必修课评价比较

本调查通过排序比较专业必修课的重要性,结果显示:排在前7位的课程中有6门医药类专业课,1门营销类专业课,0门管理类专业课;其中前四名均为医药类专业课,由前到后依次为:药理学,基础医学概论,中药学概论,常见病与药物,医药商品学。

1.3.3 专业选修课评价比较

本调查通过排序比较专业选修课的重要性,由前到后依次为:现代推销与技巧,营销策划,市场营销学,礼仪与人际沟通,商务谈判,客户管理实务。

1.4 目前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反馈

1.4.1 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年级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课程设置最突出的问题是:实训课程不够(占57.75%)。另外,10级(大二)数据单独统计可反映最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除了实训不足依然为突出问题外,“内容太多重复,占用课时”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在10级意见中占13.85%。

1.4.2 对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时间比例的意见

在被调查人群中,62.57%的学生认为:在6个学期的学制中,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的时间分配应为5:1;37.43%的学生认为应为 4:2。在2009级人群中,本题比例差距更为明显。

2 讨论与建议

通过本调查,我们发现了哪些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有些课程需要整合避免重复,考证课程的重要性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及时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教学。我们也发现了学生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训课时太少,学生实践能力偏弱,这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2.1 总体教学效果正面倾向,但美中不足

总体来说本专业毕业生与在读生从事本专业行业的比例比较大,可见,本专业学生对医药营销专业正面的认可度和倾向性比较明显,这表示:(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院对医药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指向性;(2)同时,学生对在读专业的认可和期望,有利于学生本人的职业发展和素质培养;(3)也有利于我院对医药营销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但是,从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匹配性角度分析结果并不十分理想,这表示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具体后述。

2.2 医药类课程为本专业不可或缺的重头课

医药市场对既具有医药知识背景,又懂得经营管理的营销人才需求是非常旺盛的。②医药营销专业人才是集合“医药+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们一直在摸索如何进行恰当的课程设置来满足社会的需求。此次调查发现,医药类课程特别是药物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相关课程在总体专业课中的比重非常突出,而我们在与药企高管的交流中也获知,他们非常重视医药营销学生的医药知识基础,甚至直接指出:“医药、营销、管理的比例应该是5:3:2,因为企业和岗位工作都能培养和增长一个人的营销和管理能力,但是唯独医药基础,我们不可能做到。”种种反映了,在兼顾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医药类课程为本专业不可或缺的重头课。

2.3 课程设置的软肋——实训课不足

上文提到,从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匹配性角度分析结果并不十分理想,虽然,“基本满足了岗位能力需求”有29.93%的比重,但调查结果集中在“只满足一部分的岗位能力需求”上。本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中,“实训课程不够”呼声最大,可见实训课是目前我们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软肋,是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另外,我们还了解到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中,2010级学生普遍反映营销类的课程内容上太多重复,占用课时。

2.4 倾向于“在校学习:顶岗实习=5:1”

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的时间分配问题已经被讨论了一段时间了,借由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倾向于5个学期的在校学习和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可供我们往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参考。

3 结语

本调查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完成的,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也获得了对改善工作极有价值的信息。总之,高职高专医药营销专业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它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和药学知识,懂管理会营销的复合型人才。这个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专业,课程设置还不太成熟,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社会检验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注释

第9篇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松原市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一)培育了一批创新主体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不断扩展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发展。到2012年末,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80户,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1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9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户24万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5个,省级以上农博会名牌65个,吉林省名牌农产品21个。

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到2012年末,我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544个,同比增长20.7%;合作社成员达到4.5万户,带动农户1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成了市场连组织、组织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科技为先导、特色为依托、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格局,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3.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有了很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以及部分农户外迁或常年离乡进城务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全市规模经营大户呈迅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全市现有100亩以上的种田大户13086户,约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2.5%,种植面积达217.97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1.9%。同2000年比,种粮大户比2000年的1600户增长了7.18倍,经营面积比2000年的24万亩,增长了8.08倍。全市种田大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土地流转型。主要是农户外出务工,把土地转包给规模经营户。经营规模相对较少,约100-200亩之间,这部分规模经营户经营的面积约占总规模经营面积的72%。这部分经营农户可以发挥劳力、资金和机械的优势。二是开发性生产型。主要是通过开垦荒地实现规模经营,规模经营相对稳定,种田水平也较高,约占总规模经营面积的28%。如张殿锡从2007年开始在长岭县北正镇承包了500公顷盐碱地,承包期50年,开发改造盐碱地。2008年注册成立润禾滩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现在共完成盐碱地改造700多公顷,使盐碱地变成了高产良田。

创新主体的发展壮大,推进了土地的有效流转,形成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2012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1.6万公顷。以种植面积在5公顷以上为规模经营调查对象,我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为14.1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6.7%。从规模经营的土地流转方式看,以出租土地方式规模经营的面积0.7万公顷,占规模经营面积的4.9%;以转包方式规模经营的面积13.1万公顷,占规模经营面积的93%;以土地入股方式规模经营的面积0.3万公顷,占规模经营面积的2.1%。从规模经营的组织方式看,由农民自主组织规模经营面积8.9万公顷,占规模经营面积的63.1%,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经营的面积3.5万公顷,占规模经营面积的24.8%,由企业组织规模经营的面积1.7公顷,占规模经营面积的12.1%。

(二)探索了发展模式

1.“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松原粮食集团公司是2012年6月成立的由市政府控股的国有粮食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查干湖”牌系列农产品。公司采用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2012年,松粮集团已发展松散型的合作社26户,紧密型5户,收购合作社近500户农户水稻10000吨,补贴农民500多万元,合作社农户每公顷增收5400元。

2.“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前郭县王府站镇项目区于2010年10月开始筹建,2011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项目区内流转土地2万亩,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甘肃农垦集团合作生产经营。项目区采取“四化六统一”的管理方式,“四化”即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发展;“六统一”即统一选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统一收割、统一销售。区内2000余名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去。

3.“公司+农户”模式。松原市二马泡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是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加工有机、绿色稻米,于2006年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米业市场公认十佳畅销品牌”。公司年加工能力50000吨。公司及合作社现有耕地12550亩,与农户订单基地2000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有机农作物,直接带动农户1600户。

4.“合作社+农户”模式。前郭县海勃日戈镇浦会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由腰井子村党总支书记王文秀牵头,种田大户周凤江、李艳文、韩铁、孙山出资组建合作社。2012年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00公顷,土地流转户数360户,入社社员46人。合作社销售收入1412万元,支出1132万元,纯收入280万元。合作社利润的30%用于社员分配。

5.“家庭农场”模式。金英敏是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农民,他务农爱农,凭着敢想敢干的拼搏精神,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榜样。2012年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把新开荒的轻盐碱地承包下来,经营规模达5170亩,用于生产粮食作物。金英敏率先搞了膜下滴灌玉米田。2010年金英敏以每公顷2.89万斤的成绩,名列全省十大玉米状元之首。

(三)完善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出发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政策、措施。2010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积极引导和鼓励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路,制定和落实了相关扶持政策。市、县财政从2010年开始每年在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扶持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步增加,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以及奖励等。国家和省投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田基本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业技术推广、农村信息网、“一村一品”、棚膜经济、农机化示范区等建设项目,特别是大型农机具补贴项目,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各级银信部门进一步改善信贷服务,简化审批手续,每年安排一定的信贷规模,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养殖场、农机示范推广等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并由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租赁或动员群众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流转方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2013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和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开展了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集群集聚效应起到推动作用。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抓好原料基地建设,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从2013年起,建立松原市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资金规模为500万元,并根据市级财力状况将逐步扩大资金规模。落实了国家和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具体政策,据统计,自2007年起,市省级龙头企业得到的贴息资金达到4384万元。各级金融机构也把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对龙头企业的贷款需求优先予以支持。近五年来,全市市级龙头企业年度贷款额达12亿元。各地强化了组织领导,加强了指导服务,建立了监督激励机制,不断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总结和推广发展现代农业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氛围。

二、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实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型主体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

全省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9家,我市仅有41户;全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户,我市是空白。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成员平均数只有7人,成员人数在50-100的有458个,占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1%,在100人以上的寥寥无几。

(二)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合作社的问题主要反映在章程不健全,即使是现在运行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也不够严密、不够规范。章程内容松散、制度松懈,“今年办,明年散”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合作社还存在虚假注册的“空壳”现象。其次是合作社内部运行缺乏监督。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都设有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的监督机构,但大多都流于形式,一个人说了算或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比较突出,缺少激励普通成员参与社务管理的机制。第三是财务管理混乱。有些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不记账或只记“流水账”,不编制会计报表、不设置成员账户、不进行盈余分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的健康规范发展。反映在龙头企业上,主要是与农户连接不紧密、机制不健全,直接让合作社或农户入股的企业还没有,有的订单也是流于形式。

(三)生产经营服务层次较低

从生产层面看,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服务范围狭窄。有些经营主体的服务基本停留在信息、技术咨询上,导致一些农户生产的品种混杂、质量低劣,不符合市场需要的农畜产品滞销,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没有形成。从功能上看,没有形成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市场这样一种生产经营模式。大多数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没能同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密切的联系与协作关系,满足于收得进来,销得出去,所经营的农畜产品,特别是特色、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精加工、精包装、打品牌、占市场经营理念,致使一些很有开发潜力的产品占据市场的份额有限。

(四)经营管理人才短缺

一是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匮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多数是经济条件好的农民,或是乡村干部,他们虽然想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但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低,有的只是小学文化,难以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冲击。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二是技术骨干专业知识薄弱。三是农民素质还不高。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低,视野窄,接受先进科学技术慢,自律意识、法治意识淡薄,市场行情好时,不按合同约定把农产品卖给合作社或企业,往往违约侵害对方的利益。

(五)政策扶持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国家为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每年都出台一些政策、措施,但在实际落实工作中往往出现滞后、有死角、配套跟不上等问题。如企业和合作社贷款难问题,有些金融机构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的融资问题上过于慎重和保守。据调研,合作社贷款只面向花生收购户,使用工商注册的营业执照才能办理,但是手续特别繁杂。

三、对策建议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前提在于充分发挥农村基本制度的优越性,重点是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和构建新的农业经营体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今后,我市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加快农业组织和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新型农业体系,推进我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强化连结机制,推进产业化经营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目标,抓好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两个环节,主推龙头企业牵动、合作组织推动、市场带动三种经营模式,强化龙头培育、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合作机制、市场发展、政策保障六大措施,全面提升农业的组织化和市场化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区域竞争力,走出一条具有松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要做大做强一批重点龙头企业。要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积极推进基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加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和推广适合我市特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要建立一批与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产品市场,培育和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要进一步整合农产品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农产品品牌。松原市农产品品牌多而杂的问题相当突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打造松原市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二)强化规范管理和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组织结构松散、运行机制不健全、利益联结不紧密,是当前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也是限制合作社发展壮大、影响带户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把以下几方面工作作为重点:一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时,要把提高运行质量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在提高合作社自我服务功能、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促进依法规范发展,提高整体发展运行质量。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工商部门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为了方便农业部门更好地指导、扶持和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部门与农业部门要搞好沟通协调。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前,除了要向工商部门提供必要的资料外,还应有农业(农经)部门出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登记注册的备案审批手续,把农业(农经)部门出具的备案手续作为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条件之一,以便农业(农经)部门全面掌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三是要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建立健全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理事,依规办事。要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设置会计账簿、制定财务流程。要建立成员账户,制定盈余分配方案,规范盈余分配顺序,确保盈余分配合理。四是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逐步完善章程,合理设置机构,充分体现成员平等地位,实行民主管理的体制机制,全面履行章程规定的各项内容。五是要进一步强化培训指导,努力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支撑体系。六是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确保全面落实到位。在省里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上,市县两级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七是建议国家和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扶持力度,特别是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扶持重点,应重点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八是金融方面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完善符合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特点的差别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弹性存贷比政策。九是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域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确保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三)完善农村深化改革配套措施,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若干意见,促进我市农业规模化经营,首先要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和认识三个到位。市、县两级政府成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经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按照省里部署,研究制定方案。市县两级政府要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其次,要坚持“四个原则”。坚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原则,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解决土地承包纠纷和遗留问题,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工作;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稳定的原则,始终做到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省、市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农户自愿为前提,以双方协商为基础,规范流转行为,达到“双赢”效果;坚持土地规模集中的原则,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始终把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规模经营模式,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约利用。不管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还是合作社经营,或者是其它企业经营,都应该予以肯定和支持。要整合目前经营规模较小的经营主体,扩大规模,延长流转期限,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经营水平,促进经营主体向专业化、企业化、规模化发展。特别要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广“五统一”服务带动下的规模经营,提升服务水平,扩大覆盖面,推进区域化规模经营。坚持不改变农业用途的原则;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确保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第三,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同时要健全保障、激励、补偿机制,努力营造土地规模经营的良好环境。依托农经系统行业优势,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市、县依托农经局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乡镇依托农经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工作站,村依托村级组织成立土地流转工作服务组。县、乡两级要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大厅,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配置计算机、大型电子显示屏、自动信息查询机、GPS定位仪、照相机、扫描仪等配套设施,完善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建立土地流转市场。通过土地流转的市场化运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有特色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各级政府要保证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所需工作经费。第四,要注重引导,不断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一要注重结合。要把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起来,与土地整理和综合开发结合起来,与农业综合利用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结合起来。通过四结合,使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综合效益得以真正发挥。二要注重扶持。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的政策扶持力度,形成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良好工作局面。三要注重探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土地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新模式,通过入股或入劳等方法,使土地经营者获得土地资源,实行规模经营。同时,使入股或入劳的农民享受年终分红,增加收入。四要注重配套。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大力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有利条件。政府应对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00公顷的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参与流转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助。

(四)坚持点面结合,突出典型带动,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在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要培育和扶持一批典型和实验示范区,积极探索和积累经验,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县(市、区)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创新主体,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全市的层面上,要重点抓好以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为重点的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模式为重点的松粮集团、以规模经营为重点的前郭王府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标准化水稻生产为重点的前郭红光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规模瓜菜生产为重点的前郭八郎现代农业示范区、以近郊和品牌农业为重点的宁江大洼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棚菜开发为重点的扶余三岔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玉米生产技术组装配套为重点的乾安让子现代农业示范区、以马铃薯生产加工为重点的长岭三青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对这些实验示范区,各级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完善和理顺管理机构,实施项目和政策集中投放,率先进行农业改革实验,打造松原市农业改革的实验区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区。

(五)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措施,形成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强大合力

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非英语专业新生 英语学习情况 调查与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57号文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及内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目前高职学生在历经多年的英语学习后,仍然听不懂、说不出、读不快、写不好,更无法熟练地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这显然与高职教育的主旨及文件的要求是相悖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新生学好英语,这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常常考虑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源,探索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笔者就非英语专业新生学习情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

1.调查目的

本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以下问题:(1)新生的学习目的;(2)新生对高职阶段英语课的期望;(3)新生喜爱的课堂与课外活动;(4)新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5)新生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2.调查对象

调查于2007年9月在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07级部分非英语专业新生中进行。涉及专业有网络系统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律文秘;随机抽取的189名学生来自全国11个省、2个直辖市,年龄均在17-21岁之间;进入高职学习前均学过3-6年英语,个别学过8年。在这189名学生中,男生101名,女生88名。

3.调查工具

本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题目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简况,包括6个条目:姓名、性别、年龄、专业、高考英语成绩及自我评价高考试题完成情况、自我评价现有的英语水平。第二部分为调查项目,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目内容有高职英语学习的目的、高职英语学习的期望、课堂内外的活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习惯等。题目来源有三个:一是有关的文献,二是笔者及课题组成员的英语教学经验,三是自身的英语学习体验。

4.结果分析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95份,回收190份。有效问卷共计189份,有1位同学没有按问卷要求进行选择。笔者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

4.1对高考英语试题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

在自我评价高考英语试题中完成较好的部分时,选择听力的人数最多,占40%,其次是阅读理解,占29%。其余各项选择的人数都极少。另外有34名同学填写“不知道哪部分做得较好”,还有3名同学认为自己没有做得好的部分。在自我评价高考英语试题中完成较困难的部分时,选择写作的人数最多,占31%,其次是完型填空、单项选择和阅读理解,分别占26%、23%和21%。16%的人选择所有题型都做得不好,其余各项选择的人数都极少,另有6名同学“不知道哪部分做得较差”。

4.2对现有英语水平的自我评价

被调查同学高考英语成绩最高分为138分,最低分为40分(卷面总分为150分),大部分同学集中在70到100分之间,但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评价为“差”的有82人,占43%,认为“一般”的占32%,只有3名同学认为自己“好”,还有16%的同学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为“差”的同学中,有的甚至考了118分,但仍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差,这说明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过低,缺乏自信。

从以上两个评价中可以看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受高考影响很大,教师们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如何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上,而对英语的实际应用技能涉及很少,比如除了少数专业要求加试口语外,口语尚未纳入高考内容,因此同学的口语水平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而听力因为纳入了考试范围,中学英语开始注重听力的训练,同学的英语听力技能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高中阶段教师们在课堂上主要传授的是语法及词汇,但这两部分仍有许多考生花了很多时间也掌握不好,反映在试卷上就是同学的写作、完型填空及单项选择做得最不好。这说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仍应巩固语法及教授词汇,且应尝试新的教法来进行有效教学。

4.3英语学习目的的调查

Robert Gardner和Wal lance Lamber把学习外语的动机分为两类,即融入型和工具型动机。前者指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交往或接近,了解和吸收他们的文化;后者指学习外语是为了实际的好处,如通过考试、找到一份好工作等。新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多为工具型动机,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而具体。73%的人是为了获得考级证书,因为考级能否通过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专升本或报考公务员;72%的人是为了今后能进一步学习,他们认为英语能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63%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有助于找一份好工作;52%的同学认为英语是必修课,他们把通过考试当作最终目的,这说明他们深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源泉、以语法及词汇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老师常“满堂灌”和进行题海战术,所有课堂活动只围绕解释词汇和语法条目来展开,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因而感到学习很枯燥和乏味。仅有38%的同学对英语感兴趣,27%的人学英语是为了娱乐,只有23%的人学英语是为了和外国人交流。这也反映出学生缺乏交流外语的外部环境。

4.4高职阶段英语学习期望的调查

新生在高职阶段最希望掌握英语听说技能,占67%,依次是听说读写译综合技巧(53%)、学习方法(47%)、语法(39%)、读写能力(34%),文化习俗(33%)和单词(25%)。学生对听说交际能力的渴望,与社会需求是相一致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直接对外交流的能力,即良好的听说能力。53%的新生选择了听说读写译综合技巧,这些技巧是彼此相关、相互联系的。现实交际中,一种技巧不可能离开其它技巧而单独运用,这种现实交际的重要特点应该在语言教学中有所反应。47%的新生认为学习方法很重要,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学会学习”的意识,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一些学习策略。33%的新生认为文化习俗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因素。

4.5喜爱的课堂及课外活动调查

学生喜欢那些有助于发展他们听说能力的课堂活动。77%的同学喜欢看英文电影,依次是游戏(58%)、课堂讨论(35%)、听英语新闻(32%)、角色扮演(28%)、口头翻译和以结对或分组方式活动(20%)。这类活动不仅能够培养交际技巧,而且具有挑战性、交互性和创造性。而轮流回答问题、做笔记、朗读、听写、翻译、小测验及听磁带等则属于传统教法下常用的课堂活动,同学较为习惯,特别是做笔记和朗读,有35%的同学选择了这两项。这也提示我们在运用新教法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多种多样,有看英文电影或电视节目的(78%)、阅读英文小说、报纸和杂志的(48%)、唱英文歌曲的(41%)、玩网上游戏的(35%)、和外国人聊天的(27%)、听英文广播的(25%)、听讲座的(23%)、网上用英文聊天的(17%)、去英语角的(16%)、开英语晚会和英语演讲的(15%)、做英文导游的(14%)、英语辩论的(12%)和交英文笔友的(11%),等等。语言交际来自于语言实践。学生需要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也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4.6学习困难情况调查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词汇。76%的同学选择了“词汇太少,说不出来”,37%的同学选择了“容易混淆的词组和短语”。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中学毕业时,只要掌握1800个单词,这远远不能适应高职英语教学的需要。按照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高职英语学完后,学生应该掌握3400个单词,即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根据国外权威机构的测量,一个人的英语单词低于6000个时,他用英语进行读写交际会遇到严重困难。对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词汇不足是他们学习英语的“瓶颈”。因此,词汇是学生语言学习中首要的问题。50%的同学选择了“听不懂别人说什么”,48%的同学选择了“用英语和别人交流”,这说明同学还不能自由地进行语言交际,教学中应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生的某些内在因素也妨碍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这些因素与学生自身的个性和能力有关。34%的同学“没信心”,23%的同学“犯错时怕同学笑”,22%的同学“不想说(缺乏交流的动机)”,15%的同学“对英文没兴趣”,12%的同学“犯错时怕老师批评”。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去除学生的焦虑感?教师应该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样外部因素对英语学习也有影响。39%的学生选择了“缺乏说英语的环境”,22%的同学认为“教材太难、太枯燥”,8%的同学“不喜欢老师授课风格和方法”,4%的同学抱怨“教师说的太多,自己没机会说”。因此,教师应加强教学法的培训,选择真实有趣的材料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说英语的环境。

4.7学习习惯的调查

从同学制定学习计划的情况来看,37%的同学选择“按老师要求”,34%的同学表示“没有明确计划”;在争取课堂练习机会时,45%的同学表示“等老师来安排练习的机会”。这表明学生深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但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新的授课方式,有高达66%的学生选择了“老师组织学生参与的贴近生活的练习活动”。

5.启发和建议

5.1注重中学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衔接

高职英语教师在掌握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同时,还应吃透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了解中学的教与学,并进行有机地衔接。我们可在新生入学时采用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对新生的基本情况、高考得分、英语程度等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其真实的学习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5.2运用优化了的交际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以教为主,以考为纲,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制约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实现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必须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职业英语课程教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防止和纠正以教授语言和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主的做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这个意见为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交际法就是众多教学方法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坎德林和威多森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强调以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1985),它的核心是“在用中学(Learnby doing)”,是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基础,语境为源头”的一种外语教学方式。将优化了的交际法运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实现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英语习得,发展学生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性的语言技能,能通过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为学生创立和谐轻松的“自然环境”来学习外语,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与此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并将学生自然地完全地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良性互动,改变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困境。

5.3重视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语言教学已经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认知发展为重点。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具体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支配着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某种倾向。教师的情感同样也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极大的影响。积极的情感介入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合作,增强课堂教学的协调性和活跃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ardner RC,LambertWE.Attitudesand Motivation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2]Littlewood,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2000.

[3]LongmanDictionaryofAppliedLinguistic,1985.

[4]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5).

第11篇

关键词:听力焦虑 听力策略 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81-01

听力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能,近些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对听力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在英语听力W习过程中,总会因为害怕、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体验产生焦虑感。因此,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中开展英语听力焦虑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在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屮普遍存在英语听力焦虑的问题。为了调查学习者的听力焦虑影响因素,本研究提出以下两方面问题进行分析:第一,在英语听力焦虑水平上,不同性别的学习者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二,造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学习的焦虑情绪的潜在因素有哪些?

(2)研究对象。在教育统计领域里,大样本数至少要达到30才具有统计意义。本研究中,正式调查129 人(发放129份,回收129份,男27份女102份,有效129份),所学专业全部为非英语专业,符合取样要求。2016年6月,本人在某大学校园里,以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3)研究工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问卷[使用Horwitz等(1986)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的调查问卷]。基于前面的问题,设计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个人信息,如性别、年级、所学专业等变量在内的问卷,第二部分为听力焦虑测试影响项目,如目前英语的学习成绩水平、兴趣程度等变量在内的问卷。

(4)数据处理过程。调查结束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编码,通过观察和数据检查等方式剔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1700进行录入数据和统计分析处理,统计方法主要包括信度分析、描述统计、方差分析。首先,要了解参与者现有听力焦虑程度。其次,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测男女间在性别差异方面的焦虑水平。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影响英语听力焦虑的原因。

(5)结果分析。问卷的第二部分采用的是Likert量表形式分级。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三个方面整理结果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原因。

①普通高校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焦虑的性别差异调查状况。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性别差异方面的听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男女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分别为319和311,方差同质性的Levene检验未达显著(F=2165,p=0144>005),表示这两个样本的离散情形无明显差别。也就是表示在性别上听英语时的焦虑程度无明显差异。

②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听力焦虑的影响因素。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大部分花在英语听力上的时间很少,兴趣程度不够,掌握听力技能的愿望程度却很强。从个人角度出发,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别人的听力好,不够自信,并且大部分可以认识到注意力集中对英语听力的重要性。从文本等客观条件出发,认为听力播放次数、语音语调、讲话人声音、语速快慢和周围噪音都能影响英语听力焦虑,并且影响程度很大。从其他方面可以发现听力策略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6)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焦虑情绪,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2)影响大学生英语听力焦虑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从个人角度,自信心不足,对注意力掌控不够,听说训练时间不够;第二,从文本等客观条件看,听力播放次数、讲话人声音、语速快慢、语音语调和周围噪音都能影响英语听力焦虑;第三,英语听力焦虑程度受听力策略的影响。

二、建议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听力水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短期时间内成效显著显然不可能。在此过程中,我们应知道提升自信心是缓解听力焦虑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听力课堂上可以传授一些听力技能。 例如:如何辨别单词和因素,如何通过关键词理解全文大意,如何做听力笔记等。教师也可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比如听写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练习听力口语的动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尽快建立自信心。

第12篇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目前已经得到各界研究者的认同,并将其视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笔者从学生、企业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提出改进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调查时间

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笔者所在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就业外贸公司的负责人,涵盖石家庄周边地区(河北安平丝网生产基地、辛集皮革城、汽配市场、正定国际物流园区、北戴河度假区的酒店、培训中心等)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二十余家外贸公司,所涉人员一百二十多人。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合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主要方法完成调查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工作。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共设计了两张问卷:《高技能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调查问卷》和《关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涉及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外贸人员职业核心能力要求、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四方面内容。

(一)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员工。关于哪个学历水平可以满足企业对外贸业务员的学历要求一题,调查显示,选择研究生及以上的企业仅占8%,选择本科生的占27%,选择大专生的占61%,说明企业员工目前以高职类院校毕业生为主。关于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一题,结果显示,翻译类人员为5%,办公室文员为10%,管理人员为2%,外贸业务员为48%,报关员、跟单员为29%,说明企业对从事外贸具体业务类人员需求量较大,而这一类人员往往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外贸人员职业核心能力要求

在问及企业招聘外贸业务员最关注的因素时,100%的企业会关注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如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关注“学习成绩”的企业占58%,关注“工作态度”的占69%,关注“潜力”的占31%,关注“人际沟通能力”的企业”占31%。

(三)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一是毕业生对职业核心能力认知模糊。在问及毕业生是否清楚职业核心能力时,有14%的毕业生完全不清楚,25%的毕业生选择了比较清楚,而听说过、不了解的毕业生占27%,只有34%的毕业生对此非常清楚。在问及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时,高达93%的毕业生认为非常重要,并且有88%的毕业生认为提升员工的职业核心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说明毕业生认可职业核心能力对自身成长及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是高职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开设的课程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缺乏与职业岗位衔接紧密的专业性实践课程。如商务英语专业的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一题,有100%的企业认为“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实训”、“商务英语口语实训”、“市场营销学实训”、“外事秘书实务实训”很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往往忽视了“市场营销学实训”、“外事秘书实务实训”等相关实践课程的开设。又如问到学校开设的课程能否满足工作需要,选择完全满足的毕业生占29%;认为基本能满足工作需要的毕业生占36%;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学生占35%。

2.实践课程的可行性不强,应用能力培养环节薄弱,这就使得学生就业时不能得心应手,达不到就业单位要求。如调查问题之一: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有31%的毕业生选择了“英语基础不够扎实,英语水平不够高”,高达66%的毕业生选择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内容脱节”。

(四)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

开放性问题问到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被调查者无论是用人方还是就业者都表现出很强的责任感,积极献策中肯地指出目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归纳如下:

1.存在的主要问题。高职学生对岗位的期望值过高,而自身能力相对较低,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的问题,并且现在的年轻人吃不得苦,不愿多做事,工作不够积极主动。毕业生综合能力,尤其是与人相处的能力有待提高。

2.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综合能力;(2)培养思想道德好的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4)聘请有外贸经验的人员给学生长期指导;(5)学校同企业一同制定课程标准;(6)课程的教材内容与工作过程相一致;(7)商务英语专业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和投入。

六、调查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可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些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虽然进行了教学改革,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注重知识的讲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课程设置不能体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一些高职院校在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及在开设商务英语相关课程时,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课程设置落后于企业行业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与企业的需求对接。另外,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商务专业知识学习相脱节,不能恰当融合。三是课堂教学模式不能突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而实践教学不完善又制约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比较传统,专业学习与工作过程脱节;而实践教学内容往往又是围绕专业理论学习展开,并且各个实践环节之间互相脱节,不能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七、调查建议与对策

第13篇

关键词: 宁波三本院校 日语专业 第二外语(英语) 需求分析

1.前言

在我国在小语种第二外语(英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外语学习者需求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在三本院校,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因此考试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对于英语的需求被掩盖在同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下。(庾鲜海、康秦,2010)宁波有多所三本院校,如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等。这些三本院校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小语种专业学外(英语)时的普遍缺点,即学生学习自主性不是很强。因此我们在宁波三本院校开展对小语种专业中第二外语(英语)的需求分析可以用于了解学生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分析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确定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便引起重视,从而改变小语种学生学外(英语)只是为了学分和通过必修课程的被动局面。由于宁波三本院校的小语种教学中以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主要集中在日语专业,因此,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小语种教学主要为日语,且它们的第二外语为英语。

2.理论基础

在了解需求分析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需求”。国外不少的外语教育工作者探讨需求分析中有关需求的不同涵义。由于不同的ESP研究者分析的视角不同,加之不同的情境下需求包含的内容也不一样,因此专家学者对“需求”的涵义众说纷纭。Hutchinson和Waters从不同的着眼点提出了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这两个概念。Berwick和Brookfield把需求细分为规定的需求与意识到的需求。Brindley和Robinson提出了客观需求与主观需求这一概念。他们把所有关于学习者的客观情况笼统地称为客观需求,而把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求概括为主观需求。(庾鲜海、康秦,2010)尽管专家们对“需求”的涵义不一致,但是对需求分析的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全面的需求分析,应该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前景分析”。总之,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评估研究范畴中为实施和改进下一步教学计划而开展的一种诊断过程。它涉及为了解决问题而先了解具体问题的一个过程及需求的涵义。需求分析属于实证调查与研究,最终是为了形成决定、改进教学,而不是为了帮助使用某种主观推断或者评判的方式来改进教学。(余卫华,2002)

需求分析应用于外语教学过程在国外外语教学界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Richterich(1972)第一个提出了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的模式。需求分析模型研究到现在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它共经历了4个阶段:(1)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TSA)(Munby,1978);(2)Allwright的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PSA)(Allwright,1982);(3)Hutchinson和Water的分析模型(Hutchinson & Water,1987);(4)Dudley Evans和St John的分析模型等(Dudley Evans & St John,1998)。(陈冰冰,2010)从内容上看,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目标需求分析”(target needs analysis)和“学习需求分析”(learning needs analysis)两个方面。目标需求分析是外语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和外语水平开展的分析。学习需求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外语课程前的语言水平,调查学生的语言优势和欠缺及学习态度、学习偏爱、需求与期望等。目标需求分析中最著名的一种模式是由Munby(1978)提出的。Munby的模式考虑了学习者个人的语言需求,却忽视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因为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等认知和情感变量都有意识地被排斥在需求分析之外。Dudley Evans和St.John(1998)对Munby的模式进行了纠正和改进,拓宽了数据收集范围,增加了有关学习者学习不足、偏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对所学课程的需求与期望,以及课堂教学所处的环境等方面的内容。Widdowson(1981)认为,需求指“外语学习者为真正习得一门语言所必须要做的事情”。Hutchins on和Waters(1987)指出,不论是普通英语还是专门用途英语,任何课程都建立在学生的某种需求之上。

3.实验设计

3.1实验目的

了解日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状况。

3.2方式

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个人信息;第二部分:学习需求。

我们参考了Steven Widdows and Peter Vollen设计的The PANSI Questionnaire问卷调查,并根据国外学者Masuhara和Mackey的需求分析理论进行了分类。在本次调研中,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习需求被分为五类,分别为课程需求、发展需求、工作需求、学术需求及媒介需求。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中的1―3题,4―6题,7―8题,9―11题,12―14题分别用于研究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课程需求、发展需求、工作需求、学术需求和媒介需求。问卷对不同的同意程度采用五点制里克特量表确定。(庾鲜海、康秦,2010)1=这个句子完全或几乎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2=这个句子通常不符合我的情况;3=这个句子有时符合我的情况;4=这个句子通常符合我的情况;5=这个句子完全或几乎完全符合我的情况。

3.3调查问卷

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回收80份。其中有效问卷72份,无效8份,有效率80.00%。

4.调查分析

4.1问卷调查对象及其现状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大三大四学生,由于大三大四学生正处于校园至社会的过渡期,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学业规划或是职业选择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再加上较之大一大二学生丰富的社会实践与历练,他们对自身对英语的需求有更为广泛的理解,而同时,日语专业的学生第二外语(英语)的学习从大三阶段开始,因此中间出现了断层。相对于其他语言类专业而言,其第二外语的学习有特殊性。因此选取日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能够更科学更系统地反映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对第二外语(英语)的需求,同时更能对我们的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建议。

根据调查显示,有84.7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从第一学期开设英语课,有61.11%的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9.73%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基础阶段就开始获得第二外语(英语)教育,并且大部分学生只能把握大学四级的英语知识,六级的英语知识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熟练且准确地掌握。

4.2学习需求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对第二外语(外语)的五类需求平均值如图一所示。

从图一可以看出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对第二外语(外语)的需求中,工作需求最为突出,平均值为3.66,其次为媒介需求、课程需求,而学术需求与发展需求不是很明显。

宁波位于沿海地区,是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外贸经济发达,相关外贸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语言要求比较高,再加上三本院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就能踏进企业、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大多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将工作需求作为他们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需求。在工作需求中,“学习英语是因为以后的工作要用到英语”的平均值达到3.74,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英语在今后工作中将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且希望能够从事与自己语言类专业相关的工作。

媒介需求排名第二的重要原因是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将会带来巨大的益处,这一因素的平均值达到了3.07,这表明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语言,它的广泛性与实用性已经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而其他两项“用于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政治和科学技术”和“欣赏英文歌曲和电影”的平均值也较高,这说明在全球化和多元化背景下,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学生逐渐培养了主动接受、了解、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意识。

课程需求排名第三,这表明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应试倾向,不少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这与如今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应加强学生学习目标与目的的正确教育,使学生能够有正确的认识。

五类需求中的另两类需求:学术需求与发展需求不是很明显。学术需求中“学习英语是为了参加国际会议”的平均值最低,仅为1.78;发展需求中“学习英语是为了去英语国家留学”的平均值最低,仅为1.74。由于英语已经是第二外语,在此五类需求中,学术和发展需求不明显还是可以理解的。

5.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沿海地区对外贸易不断深化,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城市宁波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作为贸易沟通基础的英语更是受到了相关企业密切的关注。但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不少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对英语的需求并不与日语专业学生的需求相符,这种需求的错位将导致教育出现很多问题。对此,我们根据本次的调研结果对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应如何开展小语种(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5.1夯实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英语基础

通过对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学生个人信息的调查,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但84.72%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着很强的需求,他们认为有必要从第一学期开始开设英语课,而这与宁波部分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着明显的出入。部分院校的日语专业在大一学年并没有为学生开设英语课,这不仅使学生逐渐淡忘初高中阶段习得的英语知识,而且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交流、联系的宁波,小至四五岁的小孩,老至八九十岁的老头老太太都在学习英语,更不用说年轻人了。处于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仅仅获取专业的语言知识就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日语专业的学生需要更努力地去探究这本宝典的精髓,在熟练地掌握日语的基础上,不能丢弃已经有了至少七年基础的英语,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开放的宁波或者说中国获得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精学英语的机会。

5.2根据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学生需求开展教学

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工作需求在起主导作用,因此院校应该适时做出调整,使英语教育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的需求。具体调整可以如下。

5.2.1尽早地向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就业知识,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有了明确的方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与可能。

5.2.2根据目前社会需求提供相关专业英语知识。宁波三本院校应该积极与企业,特别是宁波本地的企业接轨,及时获取社会、企业需求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有目的地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宁波大多数外贸企业要求员工掌握外贸专业词汇及基本知识,因此宁波三本院校应该向致力于做外贸的日语专业的学生教授相关方面的英语知识,使这些学生的竞争力在外贸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5.3对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加强教育,调整需求结构

目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根据调查结果,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课程需求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这些学生承认他们学习英语是因为学校规定英语是必修课,而且是为了满足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需要。学生的这种想法表明大学生仍很有可能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因此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相关领导及老师应该及时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真正从内心迸发出学习英语的激情,以满足自己更多其他方面的需求。只有学好、学精英语,宁波三本院校日语专业的学生才更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庾鲜海,康秦.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需求分析的动态研究[A].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A].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3]柯于国.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需求分析模式――界定,理据和应用.学科教育,2010.

[4]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A].外语学刊,2010,(2).

第14篇

盐城纺院 商务英语 人才需求 培养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工作适应状况、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我系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找出我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而希望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我系以后毕业的学生起到引导作用。我们“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组”于2010年10月份至2011年10月份对04~08届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作了跟踪调查。

二、调查情况综述

1.对毕业生的调查情况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组”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个人跟踪调查,主要是要求填写《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和《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调查表》以及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从调查的情况看,做到98%的反馈,学生对调查和内容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和充分的肯定。从学生就业和毕业实习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很快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学生对工作均表现出比较大的满意度,对学校也十分感激。

2.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情况

我们采用走访、电话访问等形式,与部分用人单位就毕业生情况进行了沟通交流。这些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非常满意,特别是对我系毕业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我系毕业生专业知识较全面,素质较高,岗位适应能力强,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对企业的调查情况

同时,我们还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各企业对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意见,各位专家和一线的技术人员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很中肯地给出了建议。因此,本专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授课模块、课程的内容及有些课程在每学期上课的顺序,校企合作展开了新篇章。

三、调查情况分析

1.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

(1)希望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到实际工作中学习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

(2)希望学校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学校应注重学习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并不一定非要专业对口,只要学生掌握知识即可。

2.企业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

(1)在校内。学校所授课程,应少些单纯的理论,多些实践,应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强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能空洞喊叫、应付上面的检查,应付诸于实践中,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在就业初的束手无策、彷徨无助期。

(2)在校外。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前提下,增加校外实训的时间,多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熟悉行业,提高认识。

四、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从整个调查情况来看,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各企业,对我们学校教学工作的成绩还是肯定的,专业的长期建设还是寄予了厚望。我院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加强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打好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索,更有赖于学校的大环境。学校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体活动,融素质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而各类活动也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互结合,要注意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全体教师要认真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德育工作,帮助和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树立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自信心,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2.适当调整课程的设置

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专业调整既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课程要按照“三人”的教学体系来设置,即从“职业人”、“岗位人”、“创业人”的角度出发,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即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3.强化“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尽量为学生创设、打造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毕业后的适应期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大力加强,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的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要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用于探索的能力放在首位,注重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主题的高尚精神境界。要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在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知道,高职高专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4.要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证的宣传工作

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首先要有考取职业资格证的意识,然后,根据个人自身的学习状况,主动考取相关的就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一证多(技)能”,是我们今后的育人方向。

5.要不断开拓就业市场

我们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开辟更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积极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不断开拓就业市场,主动与一些用人单位建立稳固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我们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一定要保证学生实习实训的时间和质量。

五、结束语

第15篇

关键词 学会学习 抽样调查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学会学习课程为宁波大红鹰学院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课时间为一学年,课程学分2分。它是引导本科新生完成学习习惯转型,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能力,提升学习能力的一门特色课程。从2010年10月开课至今,已经完成了2010级本科生的全部教学,目前,2011级本科生学习本门课程也已经快一个学年了。本学年该门课程安排了四个课题,分别是三个规定课题:《学习力》读书报告的撰写,文献综述,专业调查报告,一个自选课题。承担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是包括学会学习课程开发组、课程管理组以及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在内的近百人的庞大团队。为了深入了解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宁波大红鹰学院学会学习课程管理组针对宁波大红鹰学院2011级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抽样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会议访谈两种形式。

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以学习小组为样本抽取,共抽取23个小组,占小组总数的5%,下发问卷198份,实收有效问卷198份,其中,男生占43%,女生占57%;小组长占11.1%,组员占88.9%,覆盖到宁波大红鹰学院现有的15个专业的学生参与。

1.1 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满意度

65%的学生对自己所在小组持满意及十分满意的评价;95%的学生认为所在小组均等分工,协同参与;81%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加强了团队的凝聚能力和团队系统思考能力。

1.2 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参与执行情况

在完成课题过程中,72%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在四个课题里面,55%的学生认为专业调查报告对自己最有意义;在最大的收获上,54%的学生认为是团队合作能力,30%的学生认为是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的能力。71%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很有乐趣,学习效果较好。当出现不适应时,67%的学生会找出症结所在,虚心求教。从学习小组建组的意义层面,61%的学生认为学习小组这种建构模式对自己学习有帮助,51%的学生认为学习小组可以尝试作为班级管理机构执行管理班级权力,52%的学生参与过除学习之外的小组集体活动。在指导过程中,71%的学生认为辅导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只做专业性和技术性指导即可,只有4.5%的学生认为需要教师全程介入。

1.3 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的期待程度

被调查的学生90%愿意得到有关“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教育,94%的学生认为团队学习能够起到锻炼合作能力,加深对问题认识的意义。从教的层面,87%的学生喜欢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从学的层面,55%的学生喜欢分组学习。60%的学生认为自身学习动机缺失是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41%的学生认为通过该门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能力,21%的学生认为可以激发学习动力。

1.4 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改进建议

在小组人数分配上,58%的学生认为5到6个人较为合理。在教学方面,50%的学生认为专业老师的答疑指导需要进一步提升。

2 会议访谈记录分析

本次会议访谈分别召开了两场,分小组长专场和普通组员专场,以专业为单位按组抽取,财管专业3人,其他每个专业2人,每场31名学生代表,参与对象与问卷调查对象不重合。

在组长专场,小组长普遍认为:(1)能够有较多机会接触辅导老师,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较为明确,自身管理能力得到很大锻炼,文献查阅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该课程中的“状态记录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记录本上有工作完成比例一栏,通过这一栏小组成员分工不均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解决。(3)专业指导老师存在沟通不畅的现象,专业调查报告和自选课题的指导工作受阻。(4)组长自身能力问题和管理方式方法存在差异,导致组员积极(下转第134页)(上接第94页)性不一,呈参差不齐之势。

在组员专场,组员普遍认为:(1)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形式了解得还不够。(2)建议小组内尽量做到男女生适量平衡,人数控制在3~5人,以便于交流协作。希望指导老师直接面向广大组员培训。(3)组长的性别、个人风格和能力对课题完成质量以及团队合作能否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小组内部有合作,但是整体统筹能力欠缺,如工作量的分配存在不合理。(4)课程最大收获是知道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对论文写作有了解。

3 提高学会学习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第一,在始业教育中加入该课程的教育。在学期初,应该及时告诉大一新生该门课程开设的意义,课程目标、教学任务等,如何建组,建组学习的意义,小组的课题、课程的进度安排等。与始业教育同步进行,起步将大大提前,有助于给广大新生足够的深入了解进而分组的时间。第二,小组建设方面,一是要充分重视对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小组长担负着上通下达、管理组员和课题分工等重要任务,其管理能力对小组合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课程全面推动前对组长进行充分的培训。二是需要考虑到建组的人数、学生反映以3到5人成组为最佳,便于管理,也不易发生工作推托的情况,但组数增多,会导致指导教师工作量增大、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的矛盾。第三,加强课题的深度指导。就目前情况看,一学年完成四个课题基本能实现纲要目标,而且有渐进性,但质上需要提高,尤其是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以后的规定课题三和自选课题,可以适当加深指导,提出更高要求。第四,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和管理。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调查报告和自选课题的研究,因此,专业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若不能得到专业老师的认同极不利于该课程的深度发展。

4 学习小组模式的延伸和拓展

目前,在宁波大红鹰学院实际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该门课程的延伸或拓展的途径有:第一,思政理论课的研讨小组。思政理论课的分组研讨,完全借鉴了学习小组团队,组员分工协作展开讨论学习,避免了临时建组的不稳定性以及耽误时间造成教学课时的浪费。第二,形势与政策课的分组研讨。在这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首次尝试采取学习小组研讨的模式,由各班学习小组根据本次授课主题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授课教师扮演活动组织和点评的角色,使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形式一改严肃风格,变得亲近活泼。第三,学习小组班级值周管理制。在2011级学生班集体的管理过程中,有些班级摒弃班委个人管理的力不从心,采取学习小组值周制,由组长、组员分别履行值周日内日常班委的权利和义务,在值周过程中,根据组员各自表现考核,又切实达到了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目的,是推动和贯彻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参与型”教育管理模式的良好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