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综合实践汇报材料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我校自20*年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设课程的初期即成立了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形成了校长—教导主任—指导教师的分层管理网络。先后建立和完善了《Xx镇第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师评选条件》等。在每学年初都要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部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同时加强师资建设,采用多种方式培训教师。
首先,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如我们曾邀请进校的Xx老师和教研室的Xx主任到我校开展讲座,精彩的讲座也引发了老师们深入的思考,大家和专家一起共同交流了对这门新课程的认识、操作、问题与困惑。我们还组织部分教师到秦皇岛、北戴河、山海关等地听课学习,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写出学习心得,并运用学到的经验与自身教学实际相结合讲授观摩课,达到“骨干培训、专业引领”的目的。
其次,年段主任深入各年级组指导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共同研究优秀的活动案例,学习先进的经验,为各年级小主题活动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教研组活动,加强组织学习与交流,通过调研、开放等形式的研讨活动,解决教师在活动开展中的相关问题,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活动中,一些老师把他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课例,开展实验研究的做法体会进行了详尽、生动的展示,加上教师的教学及反思,使参与活动的教师们听得到,看得见,学得会,从实施层面上解决了他们在课程实施中的许多困惑,收到了良好的培训实效。因为有了多次的培训交流,教师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热情高涨,理论学习意识增强,自主探究的氛围愈见浓郁。
二、选择主题,开发内容。
1.关注学生兴趣,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
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直接生活经验,建构一个贴近学生真实世界的课程领域,这样,学生才会对综合实践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实践中我们发现,那些从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较受学生欢迎。比如,我们有的年级选择了《水果的学问》、《服装的调查》、《生活中的纸》、《走进生活,了解蔬菜》等活动主题,这些主题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每天都要吃水果蔬菜,都在写作业,都要穿衣服,学生对这些并不陌生,但对相关知识并不了解,由此才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才会促使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进行调查、访问、查找资料。通过汇报,使我们感到学生收获很多,不仅了解了一些知识,如纸张的发明、分类、用途,服装的历史,水果蔬菜的营养价值等;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如学会了纸艺制作,了解了穿衣服的学问,懂得水果蔬菜的正确搭配,能做一两样简单的菜肴等;还受到情感的熏陶,尊重他人的劳动,节约每张纸,不挑食等等。这些选题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使学生不仅能可望而且可及,因此收到较好的效果。
2.拓展学科内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要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各学科课程中都可以找到活动的内容和项目。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我喜欢的节日》,作为语文课,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在教师指导下,中外节日的不同、传统节日的弘扬等有许多可以探究的问题。新课程中的许多学科,很容易整合成为一次主题活动。如学习了《形形的植物》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研究过程中又衍生出了不同的主题,如《家乡的树》,我们设计了观察树木、收集树叶等系列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观察大自然,了解家乡的树种,体会人与树木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爱树、护树的良好习惯,又能采用探讨、研究与贴画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这样把科学、语文、美术、劳技这些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活动性。
3.结合德育工作,丰富课程资源
我们认为,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对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比如我校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平时表现的不良行为,选择了《文明礼仪交际教育》,内容包括:“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走访一些服务性强的单位,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国传统礼仪、现代人礼仪交际,学习礼仪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举行、感恩语言描绘、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社会生活,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有的班级针对现在的学生只知向父母索取,享受爱不知回报爱的现象选择了《我的爸爸妈妈》,有的班级针对学生乱花钱确立了《零花钱该怎样花》,以及浪费现象严重《我与环保》等活动主题,围绕主题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及季节性的变化;收集、交流有关水的资料,开展家庭、学校节水活动;开展校园、家庭垃圾产生、分布、处理情况调查,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文明三弯腰”等活动;开展学校、社区的各种环保知识竞赛、绿化养护等活动,创作环保漫画、环保小报,进行环保社区宣传活动,参与学校、社区的规划,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等。还有的班级选择了《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优美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家乡人民生活的昨天和今天,对家乡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等。
三、加强管理,多元评价。
学校对课程进行常规管理,加强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采取听随堂课和教学评比相结合的办法管理课堂教学,真正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校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进行主题活动、自选课题活动、生成性活动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实施本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学校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观摩、研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等活动,反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总结改进工作的经验。
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学校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入档案袋。二是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形状:上段成锥形,下部是圆柱形。
化学组成:矿泉水和可乐瓶是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另外食品包装塑料瓶材料还有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
用途: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用塑料瓶装水了,也就是常见的矿泉水。另外就是可以用塑料瓶装其他物品,比如说实验室中不能用玻璃瓶装的试剂有时必须用塑料瓶装。塑料瓶的用途有很多很多,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塑料瓶。
改进措施:可以改进塑料瓶的生产工艺,如果能将塑料瓶生产成可自动降解的,那么我们的环境将不会再有更多的白色污染,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如果能够成功,并且价格能够和现在的塑料瓶相当,那么塑料瓶的用途可能将大大增加!
2.名称:一次性纸杯。
形状:上大下小的锥形形状。
化学组成:聚乙烯。
性能:柔软性好、耐冲击性能好;耐热性、耐溶剂性、硬度较差。
用途:最好用于装冷水,不要装开水。
改进措施:如果选用的材料不好,或加工工艺不过关,在聚乙烯热熔或涂抹到纸杯过程中,可能会氧化为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在常温下不易挥发,但在纸杯倒入热水时就可能挥发出来。它既不环保,也不健康。还有些一次性纸杯生产商购买价格低廉的纸浆,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荧光漂白剂,有致癌危险。建议大家,一次性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如果使用最好装冷水。
3.洗洁精
形状:粘稠状
化学组成:洗洁精的主要成份是:1表面活性剂;其主要作用是产生泡沫及去污;2、洗涤助剂:常用的原料有氢氧化钠和柠檬酸钠;3、增稠剂量:其主要作用是增稠,稳泡及去污,常用的原料有6501、6502、氯化钠;4、防腐剂,其主要作用是杀菌,保持,常用的原料有:苯甲酸钠、甲基异噻唑啉酮等;5、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处理水质,改善气味,常用的原料有: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EDTA四钠
性能:去污性能,去油性能等。
用途:可以用来清洗碗筷,也可以用来清洗鞋子或衣服上的污浊等。
4.电冰箱外壳
形状:长方体或者不规则多边形
化学组成:塑料,金属等。
性能:支撑冰箱外形,美观漂亮及减少冰箱成本等等。
改进措施:我们都知道,冰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外形将不再漂亮美观,主要是由于塑料经过长期的外置于空气中可能发生老化,变色等。如果能将塑料的性能改优使其老化速度减缓或者不老化,那么将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进步,另外就是和上面一样,如果做到塑料能够自动降解,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少了一份白色污染。我们的世界也将变得更加美丽!
5.各种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
医用高分子材料是指可以应用于医药的人工合成(包括改性)的高分子材料,一般不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无机高分子材料等在内。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高分子材料被用于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各种器官和皮肤的替代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大致可分为机体外使用与机体内使用两大类。机体外用的材科主要是制备医疗用品。如输液袋、输液管、注射器等。输液袋、管可用卫生级聚氯乙烯制造。由于这些高分子材料成本低、使用方便,现已大量使用。机体内用材料又可分为外科用和内科用两类。外科方面有人工器官、医用粘合剂、整形材料等。内科用的主要是高分子药物。所谓高分子药物,就是具有药效的低分子与高分子载体相综合的药物,它具有长效、稳定的特点。
归纳起来,一个具备了以下七个方面性能的材料,可以考虑用作医用材料。
学校现有1—4个年级20个教学班,在校生869人,平均班额43人,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本科学历54人,专科学历4人,学校建有标准化运动场,功能室齐全,配有音体美教室、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录播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室20余座,所有办学条件均达到《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作为“运动加阅读”办学特色的一个支撑点,提出了“习惯比知识更重要”的办学理念。历史一贯沿袭的课堂讲台式教学模式和规定性教学内容,局限了教师们开放的教学思维,而学生们也沿袭了传统的室内课桌式受教模式,禁锢了孩子们调查、合作和获取广义信息的技术能力。基于此我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施的具体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开展情况)
(一)建章立制,研训结合
“教师能走多远,学校就能走多远。”学校要发展,建立一支既精于学科教学,又擅长课程开发,同时具备大胆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关键。在开设课程的初期,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形成了校长—教研员—指导教师的分层管理网络。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南乐县求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教师评选制度》等。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部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各项事宜。
1. 学习纲要扎牢根基。三月份接到创建任务以来,校委会就成立了学习专班,由校长任组长,为全校教师订购《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纲要》人手一本,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交流学习心得,为课程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 组建队伍投入实施。开学之初,教务处针对教师进行了两项摸底活动。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征集具备研究价值、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二是组织教师就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所做的探索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目的在于了解教师课程实施的理念、经验、基本素质等情况。根据两项摸底活动的结果,我校确定了张根华、林琳、苗园园、薛贝贝等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骨干力量。无论是外出学习、听课,还是实践体验,学校尽量给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3. 引导教师端正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产生种种不利于课程实施的思想,如:接受任务之初的畏难;开始实施时的困惑;与传统教法冲突时的彷徨...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参教案,没有具体的教法学法,甚至很难找到供参考的资料,因此,为上好一节实践课,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寻找素材,上网查阅资料,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计算的。每一个实践主题的完成,要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请教专业人士等校外活动,其麻烦之多,难度之大,也是毋容置疑的。以上问题的出现,学校领导没有急于求成,埋怨责备,而是设身处地针对老师们的想法、疑虑作出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
4. 帮助教师掌握方法。起初,我校教务处先制定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然后又牵头组织各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召开主题研讨会,确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部分主题,并与指导老师探讨拟订具体方案,指导各年级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跟踪听课、访问学生、检查资料等形式督促和指导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一年来,骨干教师逐渐在课程中成长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以点带面,小步推进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们在实施过程采用以点带面,小步推进的方式逐步实施。起初,学校没有在全校大面积铺开实施,而是在二三四年级中确定一批骨干教师,确定几个班级,以小课题的形式,在小范围内实施。以这些班的经验和成果,逐步向前推进,带动全校教改。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方面,也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深入、拓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行—知—行”的原则。在分阶段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总结和论文,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收集、整理、核实材料、使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条理化、规律化的过程,也是对课程实施工作的回顾与检查。这样,课程改革得以稳妥推进,教师实施课题的自觉性更强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更浓了。
(三)科学选题,实效取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它的基本要求是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推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参与实践。基于上述要求,我们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重实际、求实效,充分考察学校周边环境,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及其年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捕捉信息,便于收集资料的教学资源。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生活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科学的关系进行。如根据南乐县是字圣故乡、文化之乡,我们确定了《身边的汉字》、《走进家乡的传统文化——南乐》、《我们的传统节日》等主题;又结合我校劳动实践基地确定了《我和蔬菜交朋友》、《来之不易的粮食》等主题;结合学校附近的文化馆确立了《赏民俗文化,悟艺术魅力》研学旅行等主题活动。
1. 整合课程全学科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广义的概念指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进行的实践活动,我们由此将课程的实施面拓展到各个学科中,开展学科延伸性的实践活动,如由语文引申的《身边的汉字》等主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确立的《人民币的认识》、《年、月、日》等主题,让每一位老师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途径。
2. 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实践特长。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坚持教师“1+1”(上好一节优质课,带好一个学生社团)的发展思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并专门聘请校外优秀辅导教师,开设了器乐、语言、手工、科技、等六大类32个学生社团,按照一项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原则,精心制定社团活动计划,规范社团考核制度。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本学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并于2020年12月31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学生综合素质展演活动。
3. 利用身边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学生实践的空间除了家庭、学校以外,更广阔的是社会,为了使学生更亲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课题辅导教师互相商讨、共同完成活动。如:我们已进行的“我是校园志愿者”、“共享绿色新时代”等系列实践活动就是由课题组设计方案、政教处牵头组织、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进行的。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学校在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生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做人。
(四)加强管理,制度规范
1. 以实施细则规范活动的内容。首先,我们组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其次制订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总体规划。在广泛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意见,认真审核他们所提出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制订了分层次、分年级的实施计划,力求计划操作性强,活动内容科学规范。
2. 以监督制度确保活动的落实。每个月,教务处都会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进行研究讨论,汇报一月来各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教师与学生的收获,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大家共享成功的经验,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指导下次活动的实施。
3. 以激励制度促进活动的发展。每学期对老师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教育故事、教案、小课题、论文等进行评比、展示。
二、小荷虽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取得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以开放的课堂形式,丰富的信息容量,个性化的实践体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亲密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从选取课题到构思方案,从查找资料到记录过程,从汇报活动情况到撰写总结报告......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固定教材、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周密的策划;为了应对活动过程中,来自学生或实际生活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教师必须广泛的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文化知识的储备;为了使活动更加吸引学生的参与,老师还要不断地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样也得到了提升。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起到了培养学生、锻炼老师、推进课改、提升学校品格的作用。《相约传统节日》活动,学生学会了上查资料,建立自己的文件夹,领悟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零食与健康》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并在各项社会调查活动中,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社会认识,丰富社会体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和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展望)
相对于其他类知识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其博大的研究领域和精深的研究纵度,必然要承担起更重要的教育职责。传统学校教育所缺失的,综合实践要勇于肩负起来。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或政策、法规、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时使用的文书。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上级尽快了解工作情况,为正确决策特别是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供支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单位中下级如何写出高水平汇报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或政策、法规、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时使用的文书。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上级尽快了解工作情况,为正确决策特别是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供支持。汇报材料既类似于工作总结,也类似于报告。与工作总结相比,都有对某一地区、某一阶段工作回顾和经验总结的内容,但工作总结比汇报材料要更详实,理论性更强;与报告相比,都有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性质,但汇报材料不是法定文种,比报告更具灵活性,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汇报材料的主要特点:
一是客观性。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因而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夸大其辞。
二是典型性。汇报材料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因此,一定要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中的典型经验介绍清楚,便于领导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情况。
三是针对性。汇报材料因领导的身份不同,检查工作的目的不同,内容也不同。另外,一般的汇报材料中,都会涉及存在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的和问题,要求领导解决。因此,汇报材料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针对性。
四是概括性。领导同志视察工作,不仅要听汇报,也要到实地查看。因此,根据其行程和时间,汇报材料不可能长篇大论,要尽可能简洁,要用最精炼的语言,把情况和问题说清楚。
汇报材料的分类,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一是从汇报主体上划分:个人汇报材料。类似于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主要是个人向组织、领导和群众报告工作情况、思想情况等。比如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向党组交的思想汇报,就属于个人汇报的一种。单位汇报材料。主要汇报某单位一定时期的全面工作情况,某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或上级部署的贯彻情况。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汇报材料。如:2020年X月X日,X同志来X视察,我市准备的汇报材料,就全面汇报了市政府当年前6个月的工作情况,共包括三大部分:一是1至6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二是今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农村经济和税费改革、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改制、社会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等;三是请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二是从内容上划分:综合汇报材料。也称全面汇报材料,汇报的内容是本单位某一时期的全面工作。如上文提到的向李成玉省长的汇报材料,内容就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专题汇报材料。汇报的主要内容是某一方面工作的情况。比如:2017年X月X日,X同志来X调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就主要介绍了X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筹备进展、初步成效和建议等,属于专题汇报材料。单项工作汇报材料。汇报的主要内容是某一项工作的情况。
三是从表达形式上划分:口头汇报材料。一般写成汇报提纲的形式,把汇报的主要内容以提纲的方式列出,单位领导在汇报时备用,以口头汇报为主。书面汇报材料。有时由于上级领导行程较紧,就将要汇报的内容写成完整的材料,交于领导,而不做口头汇报。
汇报材料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根据上级领导的身份不同、分管工作不同、视察调研的目的不同,可灵活安排结构。一般由标题、抬头、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一是标题。汇报材料的标题,常见的写法有三种:文种式标题,即只写《汇报材料》《汇报提纲》《工作汇报》等。公文式标题,单位+时限+事由+文种名称,如《X单位X年X工作汇报》,有时候也省略一两项形成标题,如《X年X工作汇报》《X市X工作汇报》。复式标题,由正标题和副标题配合组成,正标题概括文章的主题,副标题标明单位、时限、事由、文种。
二是抬头。也就是对汇报对象的称谓,一般写法是:口头汇报时,写明:各位领导;书面汇报时,写明:X领导或X部门。汇报材料的抬头,特别是口头汇报材料的抬头,有时也可以省略不写,由汇报的领导临时发挥,或者直入正题。
三是正文。汇报材料的正文,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开头,又叫引语。一般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是表示尊重、感谢。对领导同志在百忙中到本地区、本部门视察调研表示感谢。比如,2017年X月X日,X同志来我市调研X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时,汇报材料的开头是这么写的:X省长一年内三次率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同志来X调研,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X发展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X市四大班子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地感谢!这样开头,充分表达了对上级领导的尊重和感谢。
二是对整体工作情况的概括性叙述。便于领导掌握面上的情况。在综合汇报材料中,这部分内容一般要在开头体现出来,是对整体工作的自我评价。在专题调研中,根据领导身份不同,这部分内容可写可不写。比如,上面提到的X省长来X调研X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时,在汇报材料开头对X省长表示尊重和欢迎之后,还概述了前6个月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这样写可以使上级领导对X的经济形势和整体工作情况有所了解。
2.主体。主体部分是汇报材料的中心内容,这部分内容安排的得当与否,是汇报材料成败的关键。概括来讲,主体部分一般要包括工作成效、做法、经验、体会、问题、下步打算、建议等内容。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安排内容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根据领导者的身份来合理安排汇报材料的内容。在写汇报材料之前,要搞清楚上级领导是负责全面工作的,还是分管一方面工作的。根据分管工作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汇报内容。对负责全面工作的领导,要准备综合汇报材料,内容要求全面充实,以反映本单位的整体工作情况。对负责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可简要介绍本单位的整体工作成效,重点介绍其分管方面工作的情况。比如:去年,X、X等领导分别到我市视察调研工作,我们在准备汇报材料时,各有侧重。对X的汇报材料,以政府全面工作为主,对X的汇报材料以农业和农村工作为主。
二是根据领导视察调研的目的来合理安排汇报的内容。要弄清楚领导视察调研要重点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根据领导所需来准备汇报材料。比如,初任的上级领导到基层调研,一般要了解本地的全面情况,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等方方面面。所以在准备汇报材料时,就要安排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特点和发展情况、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内容。领导要着重了解一方面工作,或某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要重点安排这方面的内容。
三是根据会议的目的来合理安排汇报内容。要搞清楚汇报材料是在什么类型会议上使用的,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据此安排汇报材料的内容。比如,2016年X月X日,省政府在新乡召开了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X市作了汇报发言。在准备材料时,我们着重安排了企业改革的进展、做法、打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做法、成效、打算,以及为推进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釆取的保障措施等内容。再如,考察归来后所召开的汇报会,所准备的汇报材料,就要重点安排所考察地区的基本情况,成功经验,存在的差距,要学什么,如何推广他们的经验等内容。
汇报材料的主体部分常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一是分部式。即按照“做法——成效一经验——问题——打算——建议”的顺序,先写主要工作情况,即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总结了哪些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工作打算,有哪些好的建议。这种写法将汇报材料分成了几个大部分、依次来写。为了做到眉目清楚,每个部分可用小标题,或者用序号列出。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容量较大,眉目清楚。比如,上文提到的X同志来X调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时,我们准备的汇报材料,就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第二部分写了取得的初步成效;第三部分写了几点建议。
二是阶段式。这是把要汇报的工作按时间顺序划分成几个阶段来写。每个部分把其中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写。采用这种纵式结构,全文脉络清楚,便于突出工作的发展进程和每个阶段工作的特点,适用于有明显阶段性的工作汇报。如某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汇报材料,第一部分,规划阶段的情况;第二部分,拆迁阶段的情况;第三部分,建设阶段的情况;第四部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几点建议。
三是并列式。以工作项目为序分条列出,各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结构形式,使人一目了然,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条目,容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综合汇报。这种结构形式是我们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比如,2015年X月份,X同志来X调研时的汇报材料就釆用了这种结构形式。共分4个部分,一是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二是今年第一季度的工作情况;三是当前我们正着力抓好的工作;四是需省协调解决的问题。
3.落款。汇报材料的落款,一般要写上汇报人姓名和成文日期。署名、日期可放在标题之下,也可以放在文章末尾
汇报材料的写作要求:一是观点要鲜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力争给听汇报者留下明确的概念。二是条理要清楚。中心是什么,讲几个什么问题,从几方面讲,讲哪些事例,都要安排妥当,使人听起来纲目分明,中心突出,晓畅易懂。三是事例要典型。汇报材料必须有充分的事例,但一定要精选,要有典型性。凡材料中引用的事例,都应尽可能具体,要把那些能够反映本质的细节,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写出来。典型、生动的事例,常常会成为汇报材料的点睛之处,成为论证某一观点和领导上指导工作的有力依据。四是语言要口语化。尽量用口头语,说起来顺口,听起来易懂。
简单地说,汇报材料的语言特色要突出4个字,即谦、简、明、切。谦即谦恭。汇报材料是向上级汇报工作,不是向下级作报告。因汇报人和听汇报人身份的差异,决定了汇报材料的语言必须平和、谦恭,表现在语气的使用上,就是要多用说明性、陈述性的句式。即,以“了”为特征的句式。一般在“解决”“完成”“推动”“开展”“巩固”“克服”“取得”等动词的后面加助词“了”字,直接表示事情的完成时态,下面带宾语,如完成了某一工作、任务,解决了某一问题、困难,取得了某一成绩、进展等。而不能使用那些显示甚至夸大政绩的渲染性形容词或描述性语言,如“彻底解决”“极大推动”“巨大突破”“充分显示”之类。也不能使用向下级讲话时常用的祈使(命令)、指教、要求等语气。如:“必须X”“要X”“坚决X”“不准X”“严禁X”“禁止X”等句式。
简即简洁。领导同志视察调研工作,有其行程安排,不仅要听而且要看,因此,在向其汇报时,要尽量简单,要用最少的文字把情况说清楚。这就要求,在写汇报材料时,要尽量简洁。表现在语言特色上.,就是要尽量使用短句,尽量使用浓缩性语言。比如,年初我市确定了确定了“双百双十”的目标,在汇报材料中,“双百双十”的交待清楚之后,再涉及到“双百双十”时,就可以不再交待具体内容。
明即明快。汇报材料的语言要尽量体现出鲜明生动的特征,语言要尽量、口语化,以给听汇报者留下深刻印象。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将引进外资和技术比作“借水行舟、借鸡生蛋、借梯上楼”,把部门协作比作“大合唱”。
切即准确。领导同志都希望掌握准确的一手材料,因此在起草汇报材料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尽力做到与事实相符,不可夸大与缩小。在定量表述时,要有准确的数字做支撑,比如一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城乡人民收入等重要指标,不仅要写绝对值,也要写增长速度。要注意词义概念的准确,比如对一个基层领导同志不可能说“作了重要批示”。要特别注意用好模糊语言,在特别情况下,模糊语言往往是最准确、周密的语言,如“取得了一定成绩”“尚有不小差距”之类,比用量化概念要准确、贴切得多。
当然,许多人写汇报材料,也存在一些弊病:
一是道理多,材料少。有的汇报材料通篇多是讲道理,切实生动的事例少得可怜,上级领导一般都不爱听。因为对领导同志来说,他们所希望的主要不是阐述道理,而是想多了解来自实践的大量的具体情况。出现讲道理多,讲实际情况少的原因,主要是汇报材料的撰写者本人深入不够,了解实际情况、搜集有关材料的功夫不到家,没有掌握大量的能说明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和生动具体的典型事例。也有的是分析认识能力较差,不善于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选取典型事例,而是厚“理'薄“事”。
二是平铺直叙,主次不分。对各种材料,各方面情况,一律平分秋色,并排罗列,结果是样样问题都讲了,但哪个问题也没讲透,重点也不突出,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材料分析综合不够,事先没有明确汇报的目的,没有抓住中心,因此组织材料时,孰去孰留,孰繁孰简,没有一定标准,不能作出妥善的剪裁。也有的是汇报者本人总想把自己分管的那部分工作说的详尽些,借题发挥,结果冲淡了中心。还有一种情况,是汇报人本想把全面工作原原本本叙说一遍,由于时间所限,汇报到一定程度不得不舍弃一些内容,结果挂一漏万,甚至舍掉了主要的内容。
1.明,即情况明。
明上情,察下情,是写好工作汇报的关键环节。在起草汇报材料之前,我们首先要明上情。在吃透上级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研究听汇报的人最关心什么、最重视什么、最想听什么。通过领会通知、查问了解等方式明确上级所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通常做工作汇报,对直接上级应尽量具体,对更高级别领导相对概括;对主管领导多讲全局,对副职或部门领导多说分管;向机关人员汇报时,则应多讲些闪光的思想、鲜活的事例等等。如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在迎接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如果围绕医院医疗安全教育、纠纷防范与处置、质量与安全管理等领导专家关心的问题来汇报,一般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其次要察下情。原始、丰富的事例材料,是使汇报具体、生动的前提条件。撰稿人一定要紧紧围绕汇报的主题,体察下情,广收博取,对本单位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某个领域情况,尤其是突出成绩和薄弱环节的数据指标了如指掌。如遇撰写突击性汇报材料,时间紧、任务重,无法亲力亲为,就应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能力,尽量把原始材料搜集和初步写作任务分解到相关业务科室,以便自身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材料的“精加工”上。如某市局在迎接省评议政风行风工作评估检查时,由于整改落实情况涉及局机关各科室和多个市直医疗单位,材料搜集工作可以分解到各科室和相关单位,最后由市局综合。这样既有利于赢得时间,减轻压力;又有利于占有丰富的材料。
2.精,即选材精。
一次成功的汇报,其内容必须要有鲜明的针对性。选材时,要注重把握“三多三少”原则,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特点、突出成绩、存在问题来取舍汇报内容。一是多选实质性的材料,少讲过程性的东西。召开了多少个会、组织了多少次学习讨论、开展了多大声势的宣传活动等,这些过程性的内容尽量少写,几句话带过即可。重点要多写些地方或单位是如何贯彻,又是怎么落实的实际工作。二是多讲真话和实话,少讲空话、套话和恭维话。一些汇报常常围绕上级部署谈认识、谈体会,大段大段地评价上级决策如何英明正确,其实这些都是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已经讲清楚了的,不必再唠叨一遍。要紧紧围绕上级想听、想看的实实在在的做法与成效进行选材,做到既有“面”的浓缩,又有“点”的铺陈,用具体数字说话,增强材料的说服力。三是多选重点的、有特色的材料,少讲一般性的贯彻情况。有些汇报材料写得很具体、很实在,但面面俱到,繁杂琐碎,看完印象不深。我们在选材时要注重发现工作上最鲜亮、最感人的材料和特色做法,尤其要把那些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好举措、好效果反映上去,而这也是上级领导最想要了解的。如在省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某局领导的工作汇报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重点抓住本部门的特点,只讲了三条:一是严于律己,与自己“过不去”;二是开门纳谏,与群众零距离;三是认真办事,与企业心连心。由于突出了本部门的个性特点,给上级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借助新闻媒体得到推广。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它是具有独立形态的综合性课程和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及经验课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是特定的和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和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是个人、社会、自然的综合,一方面需要对以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体现了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另一方面也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去解决以综合形态呈现在学生前的各种问题。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和对当前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在“做”、“考察”、“调查”、“实验”、“研讨”、“探究”、“设计”、“展示”、“服务”、“劳动”、等一系列活动中完成的。这些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成为学生的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多少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都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的、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而且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主题更是多种多样,其活动的结果呈现也是百花齐放的。就同一主题而言,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及成果表达也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点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4、创新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体验,并对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建购。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扬光大。
5、探究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6、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实施过程和表达结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二、课程实施中六种基本课型
1、定课题、拟方案课。主题确定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从中筛选和确定子课题;然后根据研究兴趣,划分活动小组,并讨论和拟订活动实施方案。如《风筝》根据老师的主题设计思路,组织学生看多媒体,初步认识感知风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探究的问题,整合提升成为活动主题――《风筝》。对学生提出的不同小课题进行合并归类或者修正,形成以下主要研究问题:风筝的来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作用,制作风筝的材料等。根据爱好确定研究小组,组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完成任务分工。
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指导教师、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2、活动方法指导课。针对形成的活动专题,教师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去开展活动,如何进行采访,如何写调查表,怎样进行分工与和作等。多在三、四年级上此类型的课。
3、社区服务实践课。根据活动主题,依照自我设计的活动方案,参与实践活动,经历、感悟、体验、探索方案的实施价值。学生分小组按研究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的上网搜集有关风筝的来历,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风筝的种类,有的走访调查身边的人,了解制作风筝的材料及方法,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整理,合作完成组内任务。老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活动。
4、展示交流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成果,用各种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展示交流课主要是让学生口头发表实践活动的成果。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汇报形式分组展示汇报探究成果。程序是:各组推选一名主汇报人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进行师生评价。有的组同学撰写了研究小论文《风筝的发展》,有的同学采用现场放风筝的形式等,全体同学参与到交流汇报、评价中。
5、技术实践课。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和子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劳动技术的作品设计和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技术设计,构思作品图纸,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准备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作品的制作。
6、成果展示汇报课。活动基本结束后,引导学生将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书面的文字材料(活动过程记录、采访调查资料、活动感想及反思等)、图片及实物资料等进行交流展示,引导评价。 总结时根据汇报评价情况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善,个人撰写活动总结与反思,确定后续研究的内容。
课程标准修订后,根据新课标提出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倡导自主探究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获得开放性技术设计训练,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修订后的苏科版物理教材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又作了认真修改,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修订后的教材中安排了三个学科内“综合实践活动”供学生使用,如下表所示.
这些课题有创新的闪光点,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要求学生能设计一种比较隔声性能的简易方法;“探究树荫下的光斑”要求学生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再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此选题与本章学习内容联系紧密,探究性更强.
1教学建议
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的每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相当于一节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科内的综合,主要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它是给学生选做的,由学生自由组合(2~3人一组)主要在课外完成,一学期开始后,由教师做一次本学期选题介绍,请学生报名,教师组织,实施中进行个别指导,学期结束前进行汇报、交流和评价.
以 “探究树荫下的光斑”为例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提出建议.观察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科学实验中也离不开观察.同样,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观察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观察可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发展探究能力.由于学生常常对许多现象熟视无睹,一些活动不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其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探究活动的精心设计.“探究树荫下的光斑”这个案例,反映了一个全程性的探究活动过程.从观察太阳光透过树叶缝隙产生的现象出发,提出科学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行主动的探究,作出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理论解释,再收集证据,并应用探究的结果解决新的问题.这一过程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探究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该案例中,老师应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主要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并适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让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假设,并共同围绕这一假设进行探究.最后再进行大组的汇报和交流,使每个学生共享各组探究的成果.
在探究过程中,进行猜想和假设是探究的核心环节.各组提出的假设,有的得到事实和证据的支持而被证实,有的被实验的事实所否定,学生从“失败”的过程中得到了正确的认识.这种创设“失败”机会的策略也是可取的.
“探究树荫下的光斑”可以参照如下过程组织实施.
发现问题学生们虽然经常从树荫下经过,但很少有意识地注意地面上的光斑.选择晴天接近中午时到比较密集的树荫下去观察,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再提出问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想探究哪一个问题?
现象与问题有的光斑是不规则的,有的光斑近似为圆形.圆形的与不规则图形相比,圆形较小.圆形的与不规则图形相比,图形较暗.哪些因素影响光斑的形状和亮度?为什么?
提出猜想小明认为,光斑是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在地面上形成的,根据成影的经验,由于太阳光是平行光,透过孔后照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应当与孔的形状相似,所以孔的形状决定了光斑的形状.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你有什么不同的猜想?(因为影子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它是由物体阻挡太阳光照射而成的,学生也都认为太阳光是平行光,所以小明的这种看法会得到很多学生的支持.)
实验设计围绕如何用实验验证猜想和需要哪些器材这两个问题来讨论.要求学生实验在树荫下进行,因此必须设法创造可控制的条件进行实验.怎样才能解决这些困难呢?(在卡片纸上开孔就可以满足控制的要求了.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确定如何在卡片上开孔,并写出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可以分两组进行,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由学生按自定的步骤进行.如:
(1)取孔的大小基本一样(长宽都为1 cm)、形状不同(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等)的带孔卡片,将其置于白纸上方约1 m的地方,让太阳透过卡片上不同形状的小孔,观察光斑的形状和亮度,观察得到的结论是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相似.有的组取孔的长宽约为3 mm、形状不同的卡片实验,观察到的光斑都近似为圆形.综合结论是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有关.
(2)在卡片上开某一形状的孔(如菱形,长宽约2 cm),用另一张无孔卡片遮挡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孔照射在地面的白纸上,移动覆盖的卡片使孔的大小改变,观察光斑的形状和亮度.综合结论是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有关.
成果整理与交流
(1)收集的各种信息,如树荫下的各种光斑的照片,用卡片实验所得到的各种光斑的照片,用表格和图形记录现象.
(2)整理汇报的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和计划、实验的情况和记录、结论与论证、待研究的问题等.
(3)选择、准备好交流汇报的形式和材料,汇报可以由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并应用多媒体手段.汇报交流中,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评价和提出质疑,汇报人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评价,充分肯定学生探究中的闪光点,并提出一些可进一步探究的开放性课题,如在日食发生时用小孔观察光屏上的光斑形状,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机.
2教学反思
1.1实验预备阶段
按照课程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实验有:肺部感染的实验诊断、肝脏疾病的实验诊断、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实验诊断、血液病的实验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等共6个,每个实验安排8学时。病案的准备是由教师结合医院检验科工作的特点,与临床相关科室联系,每个病案从医院收集6-8个有代表性、实用性、可学性的病例,根据病案结合大纲要求共同协商、反复讨论,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验室现有设备,确定开设的实验项目,无能力开设的实验项目需要提供检查报告等资料。学生每6-8个为一组,民主选举出组长,组长协调本组全部的工作,每次实验均要在组内推选出不同的汇报人和评委,组织本组同学针对提前一周所给病案资料和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及参考书。此阶段既可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内容有较清晰的了解,又能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学习如何获取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分工协作。
1.2实验方案确定阶段
首先由每组的汇报人根据所准备的资料对病案每一个信息点进行分析讨论,如病人的年龄、姓别、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拟检测的实验指标、初步诊断等,内容涉及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内容。分析讨论后由各组汇报人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其他组的组员进行提问、交流,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病案分析思路,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各组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评分,评分的依据由参与态度、汇报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及其他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对本次实验课进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次课要进行的实验内容,课后学生进行下次相关实验方案的准备,包括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此阶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对病案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学习如何选择较佳的实验项目组合。
1.3实验进行阶段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与以前单科实验的不同处之一是实验中的操作老师事先并不讲解,全凭学生自己看试剂说明书或相关实验指导,而且组内每个同学所做的实验项目不同,实验结果组内共享。这既是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的挑战。指导教师在实验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操作等此类问题或困难时,一般并不直接告诉他们具体方法,而是指导他们查阅有关参考书、试剂说明书等资料,帮助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促进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启发思维,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1.4分析与讨论阶段
与传统的实验不同的是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结束后,实验结果组内共享。组内同学结合所做的实验结果及老师提供的检查报告,对所给的病案进一步讨论,共同分析和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措施,共同分析和讨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同时对所给病案给出最后的诊断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使他们“做有所思”、“学有所获”,同时通过对病案资料的分析、讨论、检测指标的测定,培养和训练学生以病例为诊断中心的发散思维及综合判断能力。
1.5汇报阶段
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各小组推选出自己的汇报人。汇报人对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诊断结论、实验结果、所得出的诊断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诊断、鉴别诊断、防治、其他等方面。汇报结束后各小组同学对汇报情况进行提问,评委对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简评,并根据参与态度、汇报人汇报时交流与表达、回答问题情况、结合案例材料分析、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情况进行评分。老师做最后的评价,对讨论汇报结果进行总结,布置下次实验课的任务。
1.6实验考核阶段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传统的实验考核多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导致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对实验操作敷衍了事,并且难以评价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医学检验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贯穿整个实验进程中,每次实验课结束时进行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老师评价,最终本门课程结束后把各次评分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不单独设立考试。由于最终的成绩在平时体现,学生一直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期终考试时再突击复习。最终成绩评定时充分听取学生的自主评价,避免传统的教师主观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较为普遍的学生融会贯通能力差、难以将几个实验内容有机联系、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等共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病案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实验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2.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以讨论方式进行学习,上课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进行讨论甚至辩论中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克服自身弱点,提高了思考、分析、归纳、表达能力,增强了勇气、自信,并能培养自主参与意识,从而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且教学所选用的病案为现有的已发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实、可靠、客观的特点,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求知欲,使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查找资料、翻阅书籍,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这样经过多次实验后,就会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培养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工作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求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能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而且对结果要有合理的解释及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的建议。综合实验内容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涵盖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汇集了多门课程和交叉学科的知识。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设计综合实验,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相关实验,具有真实、生动、客观、针对性强等特点,将临床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保证了实验内容在综合性、实用性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缩小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差距,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提升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2.3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
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医学检验综合性实验具体的方案设计是一个独立运用多种专门知识的过程,方案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综合分析与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分工合作解决众多富于挑战的难题和技术细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病案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实验是架设在教学与临床之间的桥梁。
2.4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授人以鱼”,而主要是“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于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处理问题。在病案分析讨论的整个环节中,学生自己分析病例、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确定实验项目、动手操作,结合已有的信息和操作结果,对病案作出判断的决策,避免了由老师代替学生归纳总结的弊端,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1有利于教学队伍的建设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不仅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涵盖本专业的所有研究方向,涉及多个学科内容,既是对教学大纲主线的展开,又要按照不同教学能力和医学检验研究进展方向进行必要的更新。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疑问,必须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我们在全专业进行选拔,选择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良好临床工作能力,并熟悉各种实验操作原理的骨干教师进行培养,提高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3.2创新实验指导模式
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汇报材料这4种文稿是我们最常用的。其实这4种文稿的内容总的来讲都包括情况概述、工作成效、工作措施、存在问题、经验体会、下步打算6部分,这6部分在适用不同文稿的时候,有的需要详写,有的需要简写,要根据文稿的目的和用途而定。下面,我就以这4种文稿为主向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部分:4种常用文稿的定义、结构、写作要求
一、工作总结
1.工作总结的定义。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
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
2.工作总结的结构。包括:工作概况、工作成效、工作措施、存在问题、经验体会、下步打算6部分。
工作概况:一定时限内工作的整体情况的概述和叙述。
工作成效:总结的中心。可以写区定目标完成情况,但不夸大的前提下,工作的成绩和亮点一定要总结出来,成绩要写透、写全,最好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工作措施:也就是取得阶段工作成效所创新的机制、采用的办法等,有效的工作措施可以我们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措施有的是提前确定的,如实施方案,然后按既定措施去执行;有的工作是先推进,工作完成后再总结所采用措施,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措施都是为推动工作服务的。
存在问题:一定时限内推进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只有把问题找准、分析透,才有利于在下步工作逐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经验体会:这部分我们在报工作总结的时候一般都省略了,办公室也没有作强硬的要求。其实,我们在做过一件事后,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即便这部分不要求大家必须写,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抽出时间,以季度为时间段好好的总结一下,然后呈报给本单位、本部门的领导,我相信你们的领导至少不会批评你。
下步打算:下步打算是和工作总结紧密结合的,一件工作第一季度可能你只做了一部分,余下的工作在下步打算中不仅要写到,而且
还要写具体,不能还和年初的计划是一样的。
3.工作总结的写作要求。简单来讲就是成效要说透、亮点突出,措施要具体、办法得当,经验总结要深入、值得推广,问题要找准、实事求是。
二、工作计划
1.工作计划的定义。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方案”,比较简明、概括的为“要点”,比较深入、细致的为“计划”,比较粗略、雏形的为“设想”,无论如何都是计划文种的范畴。不管其如何分类,计划内容的范围都是“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何种程度”三大项。
2.工作计划的结构。主要包括:概述、工作目标、工作思路、重点工作、保障措施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展望等。
3.工作计划的写作要求。目标任务要具体、写出任务的数量、质量指标,工作思路要简洁、对阶段性工作具有指导性;重点工作要突出、力求具体、详细和明确;保障措施要切实实际,也就是对完成计划须动员哪些力量,创造哪些条件,排除哪些困难,采取哪些手段,通过哪些途径等心中有数。这既需要熟悉实际工作,又需要有预见性,而关键在于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调研报告
1.调研报告的定义。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
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2. 调研报告的结构。主要包括概述、进展情况或发展现状、工作措施、经验启示、存在问题、下步建议、结尾。实际工作中,我们写的调研报告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一项工作而言的,也就是专题报告,主要包括概述、发展现状、工作措施、存在问题、下步建议和结尾。
3. 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求。调查报告的写法应根据调查内容、问题性质以及调查目的来决定。概述要在开头简介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形式等。发展现状要简要介绍被调查者的概况或一项工作的基本情况,包括规模、现状、取得的简要而显著的成效等。工作措施也就是推进该项工作的做法,要精炼、富有特色和新意。存在问题要找准确,分析透彻,要透过工作的表现看到本质。下步建议不要求全面,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结语要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结构完整。
四、汇报材料
1.汇报材料的定义。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领导进行工作汇报时的文稿,它的好坏直接反映出汇报主体的领导能力和部门的工作水平。因此,写好汇报材料至关重要。
2.汇报材料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语、基本情况、工作成效、主要做法、存在问题、下步打算、结尾等。
3. 汇报材料的写作要求。引语包括称呼和简要介绍汇报的内容,如“尊敬的##区长,按照##要求,现将我局##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基本情况要汇报的该项工作成效的总概括,最能吸引领导的注意力,要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该项
工作的突出成效。工作成效和主要做法有时集中的一起汇报的,在做法中体现出成绩,同时也说出了取得成绩的艰辛过程。存在问题要客观找准工作存在问题,尤其是需要汇报对象解决的问题。下步打算要详细写出这项工作的具体进度、达到的预期效果等。
第二部分、4种文稿存在的问题以及办公室综合文字材料起草流程图
一、存在问题
一是大标题不清楚。如工作总结仅写了“工作总结”四个字,既没有单位名称,也没有总结时限,正确的应该写“**局第*季度工作总结。二是总结成绩不详细、不充分、不全面。三是剖析问题不透彻、不准确。等等。
二文稿的操作流程
第三部分、写好综合文字材料的要注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意积累资料
广泛占有资料是写好综合文稿的基础,是提高综合文稿写作质量的前提。积累资料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工作和生活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另一种是从文件和有关材料中获取“第二手资料”。收集、获取资料,要立足于本部门、本单位,着眼于本行业、本系统,关注社会有关情况,遵循适度、有用原则,广泛采集感性与理性资料、现实与历史资料、直接与间接资料、正面与反面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就是要用好“两把刀、一支笔”。所谓两把刀:一把是“机械剪刀”,剪贴报刊等资料;一把是“电子剪刀”,剪辑网上资料。所谓一支笔:就是采取摘录、提要、心得式的笔记方法,摘录文电资料,记录会议讲话等。积累资料的诀窍:一是多读伟人传。从伟人传中认识伟人、领悟伟人的处事招术,从中得到启迪,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
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多看上级机关文件。从上级机关的文件中学习综合文稿写作知识,提高思维层次。三是多学本职业务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政策法规水平,熟练掌握有关标准制度。四是注意留心身边素材,参加集中学习、开会,日常工作交流,参与有关活动等,要注意留心听记领导的讲话、同志的发言,善于对比分析和思考归纳。
二、正确理解意图
正确理解领导意图对撰写好综合文稿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我们做好“三服务”工作最首要、最基本的素质。由于领导意图有复杂性、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理解和把握起来绝非易事。起草综合文稿要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意图,我觉得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领导意图。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就要注意学习领会领导部署工作的思路和要求,善于站在上级、领导和全局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二是要创造性地体现领导意图。由于领导在考虑成熟某个问题前,其意见想法有时还不连贯、不集中、不清晰,因此,起草综合文稿时要善于把握领导意图的精神实质,进行必要的提炼、概括、完善、拓展、创新,做到融会贯通。三是要善于拾遗补缺。“拾遗补缺”是指在起草综合文稿和整理领导讲话时,要完整准确地归纳整理领导意图。尤其是整理领导的即席讲话,有的没有明确的标题,有的只是要点。这就需要我们提炼标题,调整结构,补充内容,修正语句,规范口语,做到既不偏离领导讲话的主旨,又要体现出领导即席讲话的“水平”。
三、重视写好提纲
综合文稿的构成与写作通常包括“四大要素”、“五大步骤”。“四大要素”,即综合文稿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五大步骤”,即精
心设计提纲-认真拟制标题-划好层次段落-巧设过渡照应-斟酌开头结尾。其中最重要的是“精心设计提纲”。提高综合文稿写作质量,强调重在写好提纲,目的是便于在写作时按“纲”行文,一气呵成,形成逻辑性较强的文脉。写提纲好比“修房子”,只要把框架搭好,再砌砖和装饰就不难了。根据不同的时限和文种要求,综合文稿写作提纲可分为三类:(1)粗纲,只简略标出综合文稿的层次段落和各部分之间的大致关系。(2)细纲,除粗纲所标内容外,还要标出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段落的安排与处理。(3)粗细纲,就是两者的结合,将某些部分详细列明,有些部分只用简略语句加以概括。综合文稿提纲写作步骤:一是确定主旨,即要反映的主要问题。二是全面罗列素材,从素材中精心归纳提炼各层次的标题。对标题的提炼,尽量采取“对称”和“排比”等写作手法,尽量使用短语,使其便于记忆。三是细分写作层次。综合文稿提纲越细,往往写作质量就越高。写作综合文稿提纲时,尽量具体到一、二、三级标题以下各层次的内容,并对每一级标题下所要表述的内容都作相应的注明。
四、善于精雕细改
综合材料初稿完成后,要多看多改几遍,重要的稿件可以用朗诵的修改法,精益求精,不达到自己认为最好的程度决不罢休。
一、要具备四个素质
一是“思想好”。思想好是前提。作为领导工作的辅助者、上传下达的中转者、重要文件的知情者,必须讲政治,顾大局,做国家政策、上级精神、领导思路的坚决拥护者、传播者、推动者;必须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诚实正直、任劳任怨、恪尽职责、严守机密的品格和作风。
二是“学习好”。学习好是保障。学习是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基础,是适应工作、完善自我、不断提升的源泉和途径。对于需要起草综合性公文材料、服务公司中心工作的文秘工作者,更是如此。
三是“作文好”。作文好是基础。公文是实施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公司决策部署的传达贯彻、基层落实情况的反馈、整体形象的展示,都离不开公文这个载体。写好各类公文材料,发挥“以文辅政”作用,是办公室文秘人员的基本功,是看家本领,是立身之本。
四是“服务好”。服务好是宗旨。服务是办公室最基本的职能,早来一点,晚走一点,干快一点,做好一点,想全一点,看细一点,吃得了苦,熬得了夜,是办公室文秘人员必备的素质。
二、要注重学习积累
文秘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材料、每一次会议、每一项工作,往往涉及方方面面,大至国家方针政策,小至公文格式,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材料积累,将无从下笔,甚至句句外行、错误百出。因此,学习积累是第一需要。
学什么?一是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及时学习上级政策,跟进急剧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随时学习、理解和把握上级精神和领导思路,为材料写作提供正确导向。二是广泛涉猎,重点钻研。既要学习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基本知识,学习企业管理基本知识,了解公司运行的基本规则、规律;又要认真研究公文写作知识,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怎么学?“处处留心皆学问”。看到就摘、听到就记。多看系统内文件,多读行业内报纸,多学领导讲话材料,多记领导讲话内容,尽量“掌握上情”。多参加各类会议,多浏览内部网站,多了解具体工作推进情况,尽量“吃透下情”。一些重要论述、重要举措、重要篇章、重要文件,在符合保密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近水楼台”地去下载、复印、剪贴、留存。掌握一条捷径:学会听会。听领导讲话,听各部门汇报,从各种发言中吸取有用的信息。如果不听会,就像瞎子一样,不知道单位的工作思路,不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写材料就会失去方向。
三、要写好应用公文
掌握以下三种常用公文的写作:
1.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是向上级反映公司工作情况的一种常用应用文,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公司形象。
写好汇报材料,着重把握三点:一是突出重点。紧紧围绕领导关注点来撰写材料,既要系统汇报,又要突出自身特点和亮点,不能面面俱到、没有特色。因此,在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这份材料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重点、难点在哪里?如何去解决?有什么措施?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文章的主题也就确立了,重点也就明确了。二是实事求是。领导调研的目的就是要听真话,听实话。因此,各单位各部门上报的基础材料,必须准确可靠,不允许虚构,不允许拔高。对汇报材料所涉及的重要数据,要反复核实。所举事例除真实外还要具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要喜忧皆报,报喜要报够,勿揽功;报忧要报透,勿推卸。三是语言简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便于口头表达,切忌嗦冗长。小标题更要精心锤炼,高度概括,力求给上级领导留下鲜明印象。
2.领导讲话
领导讲话是领导组织公务活动的重要方式,是总结推动工作的重要载体。领导讲话材料一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要充分体现领导意图和领导艺术,要求很高,难度最大。
草拟领导讲话材料,着重把握三个步骤:一要及时沟通。第一时间请示领导,明确领导意图,掌握讲话要点,做到有的放矢。也可结合平时领导的讲话要求,提前草拟提纲,与领导沟通,取得领导认可,这样写起来就会少走弯路、少费工夫。二要领会意图。有时领导在交代意图时,只说了一些框架性的想法和意见。这时,就要顺着领导的思想脉络,弄清楚领导要求写什么,为什么要写,从而挖掘出更新更深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把领导简单分散的意见,扩充为比较全面系统的意见。三要反复修改。任何文章都不要寄希望“一遍成”。必须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自己首先要反复推敲,如果自己不满意,送到领导那里,100%会被枪毙,这也是实践教训。文章不厌修改,精雕细刻才能出精品。
3.会议纪要
一、课程概况
《生物教学论实验》是我校基于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背景下,为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增开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与《生物教学论》课程同期进行,旨在培养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实验教学技能。本课程精选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探索酶活性的条件、探究种子的成分及草履虫应激性的探究四个实验,贯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采取课前预习-交流汇报-分组实验-成果汇报四步教学法。[2]
二、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实验课开始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实验班,每班20-25人;每班分为4个实验小组,每组5-6人,每个实验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组长。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准备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该实验课题的基本情况(包括:理论依据、研究内容、试验方法与步骤、预期成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案。方案中涉及到的实验材料,可以是实验室已有的常规材料,也可以由学生自行准备。
此环节中,要求学生贯彻自主学习方式,围绕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交流汇报
实验课开始时,先用10-15分钟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每位成员分别汇报自己的实验教学方案,经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得出小组成员一致认可的实验教学方案。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用5-10分钟时间模拟中学生物实验教师上台讲述本组实验教学方案。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对各小组的实验教学方案和汇报人的讲解、演示等教学技能进行点评。教师点评结束后,各小组根据教师点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案。[3]
此环节中,小组及班级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并建立信任感,相互支持、配合,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完成汇报任务。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合作方法,要帮助学生了解除了要让自己学会以外,还有责任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学会。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心理素质以及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3.分组实验
在完成小组交流汇报环节后,每个实验小组在组长的统筹安排下根据改进后的实验教学方案进行分组(预备)实验,要求组内分工合作,使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视,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并注意在实验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要纠正一些违规操作行为。各小组合作完成(预备)实验后,在组长的组织下对本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此环节中,需要运用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与迁移,提升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成果汇报
分组实验结束后,每个实验小组再选派一名成员模拟中学生物实验教师上台汇报本组实验成果,要求演示与讲解结合,边讲解边展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自我剖析和评价。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实验操作和成果汇报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4]
此环节中,已上台讲述过实验教学方案的同学,将不参与实验结果的汇报,确保小组成员上台锻炼的机会均等。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
三、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本教学方法将评价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的实验准备、交流汇报前的小组讨论、分组实验中的行为纠正以及成果汇报环节的自我剖析,不仅学会了实验教学的基本技能,而且学会了教学评价的基本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评价
本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实验材料准备、方案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时评价,还要对学生在两次汇报环节的讲解、演示等技能进行现场点评,充分体现了评价时效性,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综合评价
1.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灵活,学生在收集、整合、汇报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会让学生不停感悟:语文应该这样学,知识就是这样来的。其推理、概括等能力的培养是单一阅读教学难以达到的。
2.语文学习是一个发展性过程,许多隐性的知识和能力在应试中体现不够突出,可这些能力却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人生影响重大。最主要的是,学习活动中,能让一部分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这是影响他们一生的财富。
所以,作为教师,切不可盯着一份试卷,应该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学生一起投入到精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灵活的学习方式,文本材料与课外收集相结合,课外实践与课堂汇报相结合,班级交流与园地展示相结合,这当中,形式不一,内容丰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如果把这些学习活动资源整合、共享,教师、学生都会受益匪浅。
如何做好班级资源统筹工作呢?
一、小组分工,软硬兼顾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合作性学习。许多课外活动一般都分组开展,分组搭配要做到软硬兼顾。软件指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素质、性格、特长等。一个小组一般4—6人组成,教师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四人小组,这些学生志趣相投,关系融洽,是小组的中坚力量。可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在分组中会成为“皮球”,在大部分学生定下来之后,教师可结合各小组的情况再将这些学生分配到各组中。硬件设备是指综合性学习所要求的各种必备条件,如家中的电脑、采访对象及运输工具、家庭带队成员等。根据每一次活动所需条件,每个小组都要达到活动条件后才能制定活动计划,进行小组分工,逐步实施活动内容。
二、班级汇报,展示交流
在班级汇报中,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位学生都可以与大家共享自己的收获。有一些特别优秀的校外资源,我们还可以请入班级,让班级所有成员共同分享。如在《我爱汉字》这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某学生的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我就请这位学生的爷爷到班上讲自己练习书法的过程,讲自己对汉字的认识,还当场书写。这一活动让全班学生对汉字有了进一步认识,使他们更加热爱汉字及中国的书法艺术。再如《热爱乡村生活》这一实践活动中,一学生自己家开了一个农庄,邀请全班同学到他家农庄亲自体验摘果子、种菜的快乐,这种对乡村生活的亲身体验是课堂上无法给予的。在活动后的汇报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这也是资源共享的结果。
班级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教师之间,班级之间的资源能进一步统筹,最大获益者是学生,教师也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那么,有哪些资源我们可以共享呢?
1.教师个人资源
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除了文本中提供的资源外,自己一定还收集有一些,同年级教师也有一些资源,拿出这些资源,教师之间互相学习,除教师个人增长知识外,同届学生也会因此受益。如在五年级综合性学习《猜字谜》中,我精心准备了课件,自己用后发现了一些不足,进一步修改之后,别的班级再用,效果就更好了,我也因此有了一种成就感。
2.学科资源共享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关其他学科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年级或学校与另一科目的教师协商,共同完成。这种学科间的整合,学生是不厌其烦的。如在《自然之道》这一综合性学习中,我就与科学老师相结合,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但了解了“自然之道”,还能知其所以然,拓宽了知识面。
3.班级成果共享
班级活动成果展中,遇到优秀的活动案例,我们可以在年级中展示交流。这一交流形式是对学生的肯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也给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的机会。
关键词:社会实践;模式;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社会实践成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模式主要有专业实践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勤工助学模式、创业实践模式、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等。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实际,我们针对暑期社会实践提出了“三步走”社会实践模式。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有很多种:专业实践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勤工助学模式、创业实践模式、社会实践模式等。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最常见的即我们通常说的“三下乡”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包括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各高校团组织坚持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组织带领青年学生利用暑期下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奋发图强。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取得了很多成绩,可也存在许多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支持力度不够。高校普遍认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只是学校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高校给予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经费一般在1000~3000元,要求不少于三个学生,实践时间一周左右。如此少的经费,加之实践时间又比较长,除去交通费用和食宿费用,基本的实践费用就所剩无几,所以大多暑期社会实践并不能真正深入细致地开展,也达不到育人的功能。
(2)社会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认可度不高。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是拿着学校的钱在暑假期间完成学校给的任务,顺便旅游一把。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一般会完成一些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地方的教育、医疗等情况,有的还有教育帮扶、科技扶贫等。但限于人们的普遍认识,这些措施并不能很好地开展。
(3)学校缺乏相关暑期社会实践的培训。现有的暑期社会实践就是教师带着学生到一个地方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学生在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之前并没有得到任何相关的培训,有的甚至不知道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
(4)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认识不到位。很多学生认为暑期社会实践就是出去玩,还不用自己花钱,并没有意识到暑期实践中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获得什么。
总之,暑期社会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达到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暑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
针对暑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暑期“三步走”的社会实践模式。“三步走”即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和后期汇报。在“三步走”实践模式下,各院系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运用经费,采用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的方式,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进行暑期实践,实践内容涉及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支教扶贫、科普宣传等。让学生利用假期深入社会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1.前期准备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前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出详细周密的计划,确保实践顺利进行。第一,针对实践内容对参加实践的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第二,与实践单位提前沟通,及时了解实践单位的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第三,实践申报,确立实践课题,选定实践内容,认真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申报表》。第四,做好安全预案,有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第五,组建团队,如果是个人单独实践则比较简单,个人注重形象即可;如果是团队实践则要注意团队形象,包括队旗、队服等。第六, 需要做好经费预算。
2.中期实施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实践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选取相应的指标来对实施过程进行评价。第一,实践活动是否根据实践所申报的主题、所列的计划来实施。第二,实施过程中各团队成员是否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实践任务。第三,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否完成了实践记录。第四,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否全程及时地指导。第五,实践活动是否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第六,实践活动的实施保障是否完善。
3.后期汇报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之后,需要学生对实践成果进行汇报,以评价实践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实践总结。实践结束,学生将实践内容、实践感悟形成书面文字,对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从实践过程中认识自我,巩固专业知识,完善自我。其次,整理实践资料。有的实践活动涉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学生能否将实践过程中的材料分门别类、系统地整理汇报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之一。最后,实践单位的评价。学生在实践单位进行实践,实践期间效果如何,实践单位应有详细的说明。
通过“三步走”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的实施,学生在实践前期明确了实践目的,得到了培训和指导,为中期的实践实施打下了基础。到实践中期,即实践实施阶段,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团队积极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实践后期,学生对实践成果进行汇报,学校根据学生汇报、实践单位评价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和实践目标紧紧相连,学生每完成一步就离目标近一步,最终实现实践目标。
三、结论
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普遍模式,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学生根据实践内容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也运用暑期社会实践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但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学校、社会不够重视,学生个体意识不强,造成暑期社会实践只是学生、学校为了完成任务而走的形式。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暑期“三步走”的社会实践模式。前期做好相关准备,做到有备无患,让学生明确实践目标,制订实践计划;中期实施计划,达到目标,并做好实践记录,教师在中期全程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后期让学生对实践结果进行汇报,学校根据实践单位评价、学生的实践总结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来对学生的实践做出评价。
参考文献:
[1]胡金枚.论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的意义[J].企业导报,2015,(6).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生主体 教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又有哪些作用呢?
主题的确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方面,一般来说,它不是教师或课程编制者预先具体设计的,而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准备阶段,最好不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或问题来让学生选择,而应由学生自主地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但是,由于学生往往缺乏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的经验,因此学校在实施的准备阶段就往往由教师提出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出活动主题之前也应该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调查,并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以便由教师提出的活动主题或问题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布鲁诺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选题研究,主题突破有时可能超越了学生自身的水平,脱离了当地的条件,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活动会因为各种难以克服的因素而搁浅,最后是不了了之。例如,我们开展的“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在刚开始定题是“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那就有高中和初中之分,我们学校是一所独立初中,学生的调查范围也多是初中生,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就把“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改题为“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还有,有学生提出要研究环境问题,这时我们教师就不要强拧牛头,说我们研究环境问题中的××主题,而要经过同学们讨论,最后确定。例如调查我县的汀江河水质问题,就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共鸣。这样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出一个活动主题,而后再展开综合实践活动,题目由学生中来,任务又回到学生中去。因为是学生自己也关注的问题,学生研究兴趣也就高涨了。
二、制定活动方案和实施阶段,教师要注意及时地协助、引导学生。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是牧羊人,而是羊群中的领头羊,是引导者、参与者、管理者、积极的旁观者,绝对不能是保姆。活动中,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而应沉下心,跟学生们一起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绝不是指手划脚:你应该怎样怎样,而应视学生为朋友,以商量口气来建议:“这样做也许会好一些。”因此,确定了课题、明确了目标后,教师就要协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包括从哪些方面来展开课题研究、所需时间、小组内如何分工、拟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搜集资料等。学生对课题作了大体规划以后,再由教师把关,看其计划是否合理、可行。
活动的开展是在触发了学生的兴趣下来进行的,学生兴致浓烈,个个摩拳擦掌,大多希望能立竿见影。但是综合实践活动是需要课内外相结合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到自身的学习生活,搞活动应不能影响正常的文化知识的接受,以及活动的效果等。于是,经过大家的商讨,进行“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调查汀江河水质情况”“红色之旅”等的探究活动,由于涉及面较广,大家把活动时间安排一学期完成。而“献给母亲的歌”“背起行囊走四方”等是结合教材要求以及贴近学生实际的,材料也易收集,则拟定一星期完成。还有,要探讨一个课题,必然要从多方面进行调查、研讨,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组,其目的除了便于活动的组织开展外,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小组内再分工,而后再合作。由于每人的精力有限,调查的内容多、杂、面面俱到,时间花去许多,效果还不一定好。不如有的放矢。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进行调查实践也应如此。因此我们教师应把好关,指导学生既要分工又要合作,这样活动才能开展得顺利。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既不做保姆也不能采取“放纵式”,让学生自行活动,而应该全程参与,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课题的进展情况,对研究中可能用到的方法如网上查询、社会调查、资料统计等进行相应的指导。例如刚开始的时候,好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去和别人交流,甚至遭到了被访问人或被调查人的拒绝,他们有些灰心。这时就需要教师站在他们的背后,帮助他们、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应怎样与别人进行沟通,给他们介绍了访问或调查的一些方法。还有教师在引导同学们完成各段任务时,应及时搞好鼓励性评价,中肯的提出建议,给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的兴趣不能持久时,教师还应帮助维持、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譬如,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担心自己会犯知识错误,畏缩不前。我就这样开导他:有错才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学,有学才有果。综合实践活动中只有积极参与了才有机会犯错误,怕什么?这说明了你的态度很好嘛,改了就是好的。犯了错误不要紧,目的就是改!有改才有发展。学生听完后,思想包袱放下了,学习热情又高涨起来。另外,在活动开展中,学生很可能浅尝辄止,或流于形式,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宽研究思路,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出课题的社会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活动生机盎然。
三、总结交流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反思,让每个人都能够“动”起来。
学生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后,就要将自己或小组内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书面材料,也就是撰写总结和心得体会。这就需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不是到图书馆复印一些东西,或到网上下载相关内容放到档案袋就万事大吉了,而应该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将其归类,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整理活动资料,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和交流。接着,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活动成果展示和情感交流的空间――可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将所研究的课题的大致过程、研究发现、研究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其它同学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师生讨论会的形式,指导教师与小组学生一起讨论课题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也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来记录活动中的收获及心得体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进行交流。例如,我在“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总结汇报课上,就先由学生自编自导一个小品作为引子导入;表演结束后,马上让观众也就是参与这次活动的同学,结合自己活动的经历、体会说说看了这小品后的感受。接着用了小组汇报的形式,请主持人统一将各组所研究的课题的大致过程、研究发现、研究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最后模仿电视“实话实说”栏目的形式,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当嘉宾,请各组同学向其它小组的代表提出问题或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们汇报交流后,我还召集了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并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精心设计,把自己的实践所得、所想等情况编成小册子,分发给学生、家长。而在“初中生上网的利与弊”中则采取辩论赛的形式。还有在“献给母亲的歌”中,除了让学生进行言谈交流外,我还侧重于让学生进行艺术表演――唱歌、诗朗诵、小品表演等,学生演得淋漓尽致,看的津津有味,对母爱的感悟也颇深。
当然,交流总结汇报活动课不应只是教师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活动场所,而更应该是全体学生活动的乐园,应使有不同爱好和兴趣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为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看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我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平时也不爱表现自己,课堂上从来都是默默无闻。但是我发现,每次我布置搜集材料的作业后,他搜集的材料总是最全面、最丰富和最生动的,有时还要附上精美的图片加以说明。后来我了解到,他特别爱看课外书,课外知识非常丰富,于是我就利用他这个优势,经常让他在课堂上把搜集到的材料为大家作介绍。没想到他的积极性特别高,每次都准备得特别充分,而且发言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同学们都说他再也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高手”了,而变成了活动课深受大家喜欢的“小学者”了。可见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动”起来,这既是活动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获得体验以及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才能够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入、持久、高效的开展下去,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型课程好好的开设下去,为学生的终身服务。
一、“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
1.找准整合切入点,确定研究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将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综合性活动进行整合,我们首先要考虑清楚前两者的目的和任务。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信息技术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如果将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整合,我认为最好的途径就是以综合性学习为媒介,因为综合性学习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要熟练的语言文字的交流和表达。
2.加强组织指导,保证活动顺利完成
任何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前,我先根据学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程度,将全班根据不同任务分为五个小组:戏曲基础知识汇报组――收集整理戏曲材料信息,熟悉各剧种的特点和代表曲目;戏曲舞台艺术知识汇报组――了解基本的戏曲舞台知识,学会表演某一剧种选段;脸谱知识组――了解脸谱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脸谱,学会绘制脸谱;调查访问组――该组活动时间应贯穿整个综合性学习的始终,确定调查内容、步骤和对象,设计调查问题及绘制调查表格;戏曲辩论组――选好议论主题,分正反两方辩论,学习辩论技巧。学生有了目标,就知道如何入手了。
3.重视活动过程,师生互动合作和学生自主探究两结合
无论何种活动都要重视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对于他们的前期查找资料和后期汇报,我都给予了一定的指导,比如有些组选择单一的文字汇报方式,我会建议他们再加入图片、视频、表演、互动环节等,这样既丰富多彩,又能调动其他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有些孩子在下载视频时遇到了困难,我只是给其示范而不是直接交给他们现成的资料,这样无形中就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挖掘了他们隐性的潜质。自主学习给了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空间,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4.重视成果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现平台
成果展示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在汇报课上每个组根据本组特点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多媒体:戏曲基础知识汇报组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非常有名的戏曲选段,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戏曲知识;戏曲舞台艺术知识汇报组不仅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还表演了《天仙配》选段,表情动作颇为到位,在互动环节中又向同学传授了基本动作;脸谱知识组自己亲手绘制了脸谱,介绍人物,讲述故事,告诉同学们脸谱所代表的性格特点;调查访问组则给同学们展示了他们所制作的问卷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最后辩论组的同学让我们见识了他们唇枪舌战的辩论,使我们对戏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同学们选用了多样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通过相互交流,同学们的戏曲知识更加丰富了。我也发现了在课堂上所看不到的学生的闪光点,可见只要给予机会,学生的能力是不可限量的。
5.注重活动评价,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
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声音,强调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基于这一点,我总是多给予学生激励性的、特别是个性化的评价,尽可能多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新,根据活动内容评出“优秀小组”“最佳课件制作奖”“最佳表演奖”“最佳绘制奖”“最佳辩手奖”等多个奖项。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研究的欲望,推动了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对语文综合性实践学习的新看法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能有效地实现教学改革,在此基础上我也对综合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1.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要体现其语文性
这次活动课,虽然是综合性实践学习,但还是要重点将语文的观念贯穿始终。比如在各小组汇报结束后,我利用多媒体下发了《社戏》中的片段,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戏曲知识来研读鲁迅《社戏》中关于绍兴社戏的描写。针对“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以及铁头老生,“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一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这个黑的长胡子的演员外号叫什么? )
(是什么角色? )
(属于戏曲哪个行当? )
(他的黑脸代表什么? )
(背上插着四张旗,表示什么?插的旗越多,越
)
(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说明什么? )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我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准确定位,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如果上成了音乐课、历史课又或者地理课等,那岂不是语文课的悲哀?
2.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体现“综”
既然是综合性学习,这个“综”就要得到充分体现,我认为它应该包括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多门学科的综合、课内外知识的综合、个体与群体的综合、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综合等等。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关系,综合性学习都会低效,失去原有的意义。
将所有同类型的知识资源整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戏曲大舞台》这堂课就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对收集来的材料和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如关于《花木兰》和《社戏》的知识环节;多学科间进行了整合,如表演《天仙配》、绘制脸谱,分别和音乐课、美术课进行了整合,等等。师生间也形成了一种整合,准备期教师的指导、汇报课上教师的适当提点和学生发挥的主体地位也形成了整合。总之,我们应该从广义上来认识和理解整合课。
3.区分多媒体课和整合课
听过很多节整合课,有一部分我认为只是单纯的多媒体课。既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我看来,真正的综合性实践课要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查找资料、辅助汇报学习成果,而非单纯地由教师去制作一个课件来上课。
三、整合课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指导不完全到位
比如在汇报成果时,辩论组的同学没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没能找准切入点进行反驳,因而辩论不够精彩。调查访问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任务量最大,但他们数据统计不够全面,因而在总结时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如果教师能进一步指导,效果能好一些。
2、部分学生没能发挥其主体性
上课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只是扮演了观众的角色,在准备阶段好像无从下手。可见,如何能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所有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还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