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际贸易实务实验报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模式日渐形成,对国际商务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国际商务课程实操性强的性质决定了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目前的高职高专应该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实践教学方法,建立阶梯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块,构建多层次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和考评机制。
[
关键词 ]职业能力 国际商务 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演莉(1972-),女,山西文水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商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旅游经济。(广西桂林541 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 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校内实训仿真融合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 013JGB3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0-0100-03
国际商务是一门技能性、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型专业,其培养目标是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要求、具备国际贸易业务全流程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够实现跨地区、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国际商务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学校在承担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倾注大量物力、精力、财力,但收效并不显著;另一方面,企业社会急需大量上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专业人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对于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来说,重塑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实践教学是其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如何准确定位国际商务实践教学,建立贴近现实、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国际商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课教学理论化,实践综合能力的课程设计缺失。目前开设国际商务专业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都加大了对实践课程的教学量。这种改进一方面与高职高专教学目标相契合,另一方面也体现专业技能性的要求,但是当前现状却是仅仅增加实践课的课时量,实践教学课程依然停留在理论课的验证阶段,而忽视了专业课程的技能性要求。这种验证性实践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无法体会技能课程的乐趣,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也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设计理想化,配套教学实践设计所需要的资源不到位。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经费很大一部分支出是购买电脑,实验设备和器材用来配置实训基地和模拟实验室。但是研究经费很少投入在实践教学模式、实验课程项目开发和设计上面,就出现学生仅限于在机房里和模拟实验室进行某些课程练习,而忽略教学体系设计的完整性,教学内容更新缓慢,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依然是沿用老的教学模式的现象,教学效果与预期效果差距甚远。
3.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践教学的监控机制缺失。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法和手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和管理。各部分之间密切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完整性决定其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系统的整合。目前国际商务实践教学对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评价机制的认识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中缺乏科学系统量化的评价机制。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与理论教学管理脱节。
4.实践教学以课程教学为主,职业能力的培养被忽视。课程教学下的实验教学模式无法达到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创新能力被弱化,更缺乏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单门实验课程还是综合实验课,都不能把课堂实验教学与未来岗位技能有效联系起来,使学生难以形成职业所需的系统知识和技能体系。总之,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缺乏以职业为导向这一目标。课程设置上没有全局观,没有从整个学科高度构建课程教学体系,仅从本专业的角度出发,内容过于宽泛,缺少课程的整合与优化。有效的实践教学是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运用渠道,构建符合与国际商务工作岗位和岗位技能相匹配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国际商务专业适用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
职业能力指为了胜任相关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能力既包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操作能力,也包括分析、理解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承担社会责任、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分为通用职业能力和专用职业能力。国际商务岗位专用职业能力是不同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通用职业能力大致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抗压能力,抵御风险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良好的计算机英语能力,娴熟运用外贸软件能力,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及交流沟通能力,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能力,灵活应变创新能力等。按照适合国际商务的岗位层级,专用职业能力与各岗位匹配要求如下表所示。
三、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国际商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1.创新实验实践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沿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如手工制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之外,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任务学习法、工作过程下的项目驱动法。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应围绕国际贸易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各个环节业务技能为核心。由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践的特殊性,课程实训通常安排在实验室,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
第一.模拟仿真平台SLMTRADE项目化实践教学法。SIMTRADE是由外经贸大学与南京世格软件公司共同研发的国贸软件平台,软件在互联网平台上操作,集成模拟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充当进出口商等不同角色,结合国贸实务、国际结算等专业知识完成整个外贸流程。SIMTRADE项目化实践教学法在设计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项目前准备,由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外贸企业,了解熟悉相应的工作流程,使学生对即将开始的演练有一定的认知,然后指导学生尽快熟悉软件的操作环境、界面窗口等功能。第二阶段项目实施,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演练,2或3人组成一组,每名同学同时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学生利用自己注册的进出口公司、供应商进行交易,独立完成所有的业务程序,每个学生在不与其他同学发生交易的前提下至少完成四五笔业务,交易要采用不同贸易术语和支付方式相结合;然后全班同学分成5或6人一组,扮演不同角色,小组间进行竞赛对决,按照比赛成绩进行最终排名。第三阶段项目评价与反馈,教师按照学生的综合成绩,找出其薄弱环节重点演练。
第二,以技能大赛为平台的实战教学模式。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POCIB)是国商实践教学模式的一个创新,通过大赛实战让学生与全国各地高校学生进行贸易往来。把学生设置为不同国别,身临其境更有真实感。所有与对手的贸易往来均在线上使用邮件交流,更具公平性。团队的总成绩决定比赛的名次,团队各成员成绩决定团队总名次的提升。比赛使同学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困境、互助、团结、进步的真谛,也领悟出一个外贸人的职业素养。POCIB比赛平台比SIMTRADE平台界面更具亲和力,模拟软件更具操作性,流程设计更加新颖,数据更新时效性更强。通过比赛让学生学会进出口价格核算对产品利润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贸易函电规范性撰写对贸易业务的重要性,单证填写的正确性以及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流程的重大意义,实现了学校所学知识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2.建立阶梯式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块。国际商务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在实践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可以按照职业能力要求划分为认知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培养(课内实训和校内实验室操作)、专业综合技能培养(职业资格证辅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培养层级。并按照阶梯递进方式设置相应实践模块。认知实践模块:主要是实践教学中的验证性和认知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感性认知,了解基本实验方法和手段,如英语读写能力、国际市场营销策划、商务谈判、计算机操作实验、参观校企合作单位的外贸业务流程等。专业技能实践模块: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各项实验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如进出口商品价格核算、外贸函电书写、商务谈判技巧、单证填写和国际结算实验等。专业综合实践模块:整合国际商务实践教学各门课程专业知识,尤其是技能课程的互联互通性,注重强化职业能力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如国贸实务综合实验、课程仿真软件综合实验、实习实训、毕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模块:通过认识实习、课程报告、参观企业、社会调查、POCIB大赛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未来从事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全方位实践能力的职业素质。
3.构建完善的多层次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立体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国际商务学科知识,使实践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具有针对性。
第一个层次是以理论课程和基础课程为主的验证性训练和技能性训练,如贸易实务类课程可以用手工制单、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这类课程可以采用部分理论的验证性训练,为专业综合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以整合多门课程为主的综合训练,如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包括SIMTRADE平台),它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实务、外贸函电这些课程的知识都整合起来,把整个知识链条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在国际商务谈判实践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谈判情境,用开放式实验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层次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校外实践训练——校企合作模式。可以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和“顶岗实习模式”两种形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指的是学校、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共同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按照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的职业技能要求,分解教学任务,根据不同内容和对象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模拟工作环境的项目教学法、企业人员和理论教师双结合的讲授方式,完成了解项目对象一提出解决方案一模拟实战演练一真正实践的过程,学生在合适的岗位上得到职业能力提升。“顶岗实习模式”指寻找校企合作的对口单位,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在顶岗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熟悉企业文化氛围,认知企业的操作流程,在企业导师和实践教师指导下参加顶岗实际工作,全身心地进人工作状态,接受职业岗位的需求,在融人企业的经营环境中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
4.健全国际商务实践教学管理、考评与监督机制。教师是实践教学的实施者,也是掌控教学管理活动的主体。逐步形成以教师和企业外贸精英为主的教学管理团队,教师通过不定期地深入企业挂职,企业外贸精英也可以参与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中,在这种双向交流中教师实践技能和自身实践指导能力得到提高,充实、总结、完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实践教学总结,并做好相应的归档工作,作为学科发展的宝贵资料。学校采用实践教学督导制,由相关部门制定教学监督的具体方法,并负责对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过程实施、实践基地建设进行监督检查。
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和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考评两个方面,可以建立分阶段多元化的考评机制。学生实践教学考核采用模块化考核,如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之类课程采取实验表现+平时实验报告+闭卷考试+技能口试的考核模块,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型实验采取实验表现+平时实验报告+仿真软件操作考试的考核模块等。鼓励学生参加外贸技能大赛,同时把技能大赛成绩纳入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设置科学合理细化评价指标。通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结果,对实践教学主体和客体的教学计划实施、实施效果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评价。
国际商务实践教学是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内实践教学课堂的基本技能性训练,模拟仿真平台与技能大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外注重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效果。最终使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从业人才。
[
参考文献]
[1]谭立群,邓丽娜,基于国际商务技能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6).
[2]颜宏亮.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国际物流课程改革初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演莉,模拟仿真实验教学在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课中的探索[J].柳州师专学报,2012(5).
[关键词]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1-0056-02
一、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教学效果的研究现状
关于如何提高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教学平台的管理和提高其运行效率问题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所以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大多是软件开发人员从软件开发和完善的角度,研究如何优化平台软件操作系统的程序模块;或者是实验室管理者从管理者的角度研究如何完善模拟实验室管理,提高模拟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从在教学过程中起非常重要作用的专业教师的角度,研究在既定的模拟程序模块背景下,如何提高和强化教学的效果的成果则较少,而从这个角度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专业教师是把知识点通过模拟软件平台传递给学生的关键环节,教学效果的好坏专业教师也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并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实际的问题,学生们在操作练习中也会提出一些疑问并直接反馈给专业教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从软件开发角度看,一些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写面向教学的模拟软件,进行了“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实习教学软件”、“进出口实务操作题库软件”和“网络贸易模拟实习软件”等软件的开发,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和研究了教学软件的推广;一些研究人员研究了实习软件中不同程序模块的互相嵌入和案例库及时更新的问题;有的研究人员则展开了远程模拟实习的初步探索。
从管理者的角度,研究人员对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代表性的观点有:实务模拟教学平台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整套以助教聘用制和项目责任制为主的管理运作模式;实验室应根据教学项目的不同建立若干项目组;应鼓励有基础的专业教师参与软件的开发和完善;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的管理等。
二、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缺乏有效融合
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模式中,基本上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进行实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考虑本门学科的性质,没有将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有效融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海洋保险运输课程、外贸函电等课程单独作为教学课程设置在不同的学期,学生在课程当中只能根据教学要求完成对应的理论掌握。当进入国际贸易实验室教学实践情节时,学生已经将以前所学的内容忘记了,需要重新复习和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这不仅造成了学习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不能使国贸专业的实践性突显出来,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时候,只是独立地来对待,真正需要发挥个体综合能力在实验室教学进一步升华时,在学习效率方面有所降低。
(二)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性较差
传统的讲授方法形式简单,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枯燥,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单纯的理论教学而言,通过外贸模拟软件的操作,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实现置身于现实激发学生学习外贸流程的兴趣,同时加深对相关课程的巩固和对实践的认识。但在实践教学中却发现更多情况下是老师讲解—学生操作—老师答疑—学生操作的简单循环。这种教学模式是实务模拟教学平台的主体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互动性较差。一方面教师认为应用模拟软件,自己只是通过讲解相关单据和流程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自身专业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学生在最初接触到模拟平台时显得手足无措,在主讲教师的带领下逐渐熟悉实务平台,缺乏思考问题及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有疑问的地方简单提出来,而教师也是针对问题予以简单回答,体现出来的师生互动性差,失去寓教于乐的意义。
(三)专业教师实务能力需要提高
高校在引入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师时,从事外贸实务模拟平台的专业教师很大一部分是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在一定程度上,专业教师本身都没有从事过实践操作,所以很难对一些流程有深刻认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以及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能给予较完善的回答。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对强化模拟教学平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改革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对流程的深刻认识,才能更好地将实验室教学的真正目的和特性展现出来。
(四)模拟环境和实践环境存在差距
通过开放式实验室外贸模拟软件的运用,让学生分别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出口商、进口商、银行等部门,在实验室模拟环境内完成从交易磋商到交易结束的完整的业务流程。模拟教学平台虽然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国际贸易流程的仿真环境,但毕竟这个环境是大大简化了的,实践和教学内容有一些出入,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相对比较贴近于实践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毕业的学生反馈来的信息是实验室流程确实对于这门学科的掌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与现实差距还是很大,无法与真正的外贸实践相融合。因为现实中的复杂性在模拟软件中无法体现,另外软件的更新速度慢,确实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校外基地建设较少和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学生也缺乏在暑假和寒假期间去外贸企业做实践体验的条件,这使得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模拟来掌握整个外贸流程,在思维中不断熟练业务,这将外贸业务简单化而失去风险意识。
(五)考核方式无法正确评价学生能力
国际贸易实验室课程的考核通常是以外贸平台中的计算机系统所设置的分数给予评价,教师也会要求学生提供实验报告或者出一部分试卷来考查学生的掌握能力。计算机系统自行设置的分数通过任课教师的调整,可以通过加大业务量来指导学生进行多方面联系,从而实现孰能生巧的目的。但是学生往往对单据的正确率把握不高,在实践教学中有部分同学争取百分百做对单据和应用不同的外贸组合方式,而有的学生只将成绩及格作为目标,并没有发挥主动性去熟练把握,这也是学生个体差异的结果。采用试卷考查的方式太过于单一,导致学生会将其他科目的学习习惯再次在实验室教学中延续,忽视实验教学的特性,无法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考核评价结果体现不了学生真正的能力差异,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分数为主,无法将国际贸易实验室课程实践性的特点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思维中去。
三、优化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是实验课程改革的关键。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要点,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更新,在原有实验平台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学生的信息反馈,设计具有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实验项目进入实验课程体系。在确定课程教学计划时,根据学生的程度,编写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计划。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实验平台中的模拟练习是需要每个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对于实习平台中的仿真模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不同的贸易术语和结汇方式的组合,完成完整的业务流程,使学生在逐步熟悉流程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练习,以求达到孰能生巧的要求。
(二)增强教师主体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
培养“双师型”的专业教师,涉及一体化教学的培养模式。通过课程的综合化,将一门或数门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且将两者分割开的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这门课程所需的全部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并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资格培训师等考试,组建实力强的教学团队。院系应采取支持措施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报考专业外语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同时,也要动员和支持教师报考国际商务师、跟单员、报关员等资格考试,熟悉考试的内容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考证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提供良好的指导,也有利于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更好的实验室教学效果。
(三)鼓励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培养方式
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具有模拟仿真的特点,整个外贸流程都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形式,达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技能,切实了解每一部分的关键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室公共信息论坛,学生和教师也有进一步交流的平台,使教学相长,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结合实验室教学模拟仿真的不足之处,可以采用外请外贸公司相关人员的辅导来辅助教学。积极同外贸企业取得联系,邀请业务能力强的实务人员给专业教师和学生做报告,进行实务操作辅导。模拟实验利用现有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让教师面对具有一定实践基础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加强交流与沟通,促使教师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高。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亲临与外贸流程相关的公司、港口、保险公司等做现场的接触。
(四)深化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
在期末考试的考核机制方面,教师应不断结合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以平时的考核为辅,提高流程的熟练程度和单据正确率为主要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的掌握。也要求学生提供期末实验报告,要求根据实际的操作流程,写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在课程中遇到的不足之处,能真正实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期末考核的评价中来。
[参考文献]
[1]徐凤.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改革探讨[J].管理观察,2009(8).
[2]周晓娟.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经贸,2008(3).
【关键词】国贸实务 模拟实验 教学方法
一、前 言
中国加入wto已经10年,这期间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尽管世界各种经济危机不断,但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世界各国的交往仍然不断加强与深化。为此,社会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层次逐年提高,从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到业务经理、涉外律师、商务谈判师等,各种国际经贸职位在高速增长后保持了稳定需求态势。因而,高等教育要适应与时俱进的要求,适应当前的社会合理需求,培养应用型的国际贸易高素质的人才,其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教学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外贸业务知识的应用能力,真正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贵州财经学院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实验教学已6年,在这6年的仿真实验教学开展和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如仿真实验室硬件建设已具规模、教学模拟软件试用和选购工作完成、仿真实验教研室已成立、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已确定、仿真教学大纲编写及习题库建设已完成等。但随着我国外贸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复合性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外贸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喜爱,对此给高校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我校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如何在初具规模的国际贸易仿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课程实验转化为专业综合实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外贸人才、实验教学和科研结合及创建国际贸易实验教学特色等问题,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开设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是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熟练掌握其内容对于学生以后从事外贸工作,考取报检员、报关员、外销员乃至国际商务师都具有重要意义。客观上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以课本进行进出口业务的讲授,不能呆板地对各项贸易条件逐条讲解,而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2006年起采用浙江大学浙科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今年起采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世格软件合作开发的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能亲自体会如公司成立、核算、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等各种基本进出口贸易环节;体会、熟悉国际贸易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
2.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
在模拟实验平台的操作中,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英文来处理各种业务函电部分、外贸单据与合同,这对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大有益处。
3.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上,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通过使用电子邮件系统建立业务,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对网络的使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是对学生综合利用资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在教师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确定主题以后,学生将基本独立利用一般互联网资源、平台专有资源进行综合查阅、筛选,思考、分析、解决完成布置的主要任务,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实验教学取得的成绩
1.积累一定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建设经验
仿真实验室是国际贸易仿真教学的平台,浙科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系统和其它教学软件构建的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并已成功地把过去局限在实验室的局域网与校园网和互联网对接,实现了开放式模拟实验模式。教学软件是模拟实验的核心,对此我们已经了解、学习、掌握和试用了国内各大软件开发公司推出的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如上海外贸学院的软件、浙大浙科软件和南京世格软件等,对各种软件优缺点、仿真度和运用流程已基本掌握。
2.多年对学生的专业模拟实习指导为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从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建立至今,每年6月至7月我们都将对大三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从学生的实习前组织准备、上机模拟到实验报告写作我们都进行耐心的指导,实习完后的问卷调查,学生给予的反馈意见成为模拟教学改进的推动力。同时随着教学培养方案的改革,我们从2008年起,每个学期在学生完成课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后,还为学生安排6个课时的仿真模拟训练,同学们纷纷反映这样不仅学习了课堂的理论知识,还能掌握、运用所学知识。
3.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资料充分
首先,我们已拥有6年的学生实习报告及问卷调查,这让我们掌握了一线实习的学生实习情况和反馈,这是实验教学开展和摸索中取得的宝贵实践资料;其次,采购和收集了在国际贸易仿真实验教学中取得成功的高校编写的仿真实验教材和国内做得较好的仿真实验软件开发公司提供的实验教程等资料,如上海外贸学院编写的《出口贸易模拟操作教程》、浙大浙科公司提供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试用手册和《国际贸易外贸单证教学软件》使用手册等资料。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并编写了适合自身教学需要的一些资料,如国际贸易仿真教学题库等。
4.师资力量雄厚
从事仿真教学的教师大部分具有参与和学习各种形式的关于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的培训班,与软件开发公司交流学习的经历,从中吸取和积累了一定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经验。我们先后派老师参加学习由上海高校商务实验中心组织培训的国际贸易模拟教学培训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组织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计算机模拟研讨班。今年国际贸易教研室教师参加由贵州财经学院组织培训的经济学仿真模拟教学等。
四、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仿真模拟教学课程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仿真模拟教学的一定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国际贸易专业仿真模拟教学课程上仍然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如果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个体系的话,包括很多内容,除了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外,如商品学、营销学、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哪些应该进行模拟教学,哪些课程不能进行模拟教学,怎样进行模拟教学的相互衔接等。过去我们的做法只能仿照全国在国际贸易仿真教学上做得比较成功的高校的做法和模式,自身缺乏科学的论证,更无自身优势和特色可谈。
2.仿真教学只能让学生获得一个认知的学习,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未真正开展。
这主要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仿真教学软件智能化开发程度不够,通过我们对国内较优秀的软件试用发现,学生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实验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软件设置的流程,一步一步的完成软件系统所规定的任务,软件平台本身和平台背后的教师无法设置一些突发事件和问题来启发和诱导学生,无法锻炼和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进入教师队伍,无更多外贸实践经验,在模拟教学中无法给学生设置更多的问题。
五、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1.认真理清理论讲授课程的内容与课时要求
从作者自己的课程教学经验看,理论知识的讲授48课时为宜,占用一个学期,其中可以安排6课时作为认知实验,如合同填写、提单填写、信用证填写等。首先,教师要对进出口业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精讲,这是顺利进行模拟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其次,综合模拟实验课程可以安排在专业实习正式开始前进行,时间以3周、每周2~3小时为宜。
2.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
教师根据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对模拟教学过程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对于“练什么”(任务和目标)、“怎样练”(方法和措施)、“什么时间完成”(进度)都要做到明确具体,心中有数。为每个学生分配担当的角色,主要包括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和进口地银行,学生作为独立的公司代表,在模拟的环境中完成各自的任务。在既定的规则下,学生自由地进行业务伙伴的寻找、交易的准备、交易的磋商、合同的签订、合同的履行等活动,最终达成目标。
3.教师认真点评、指导与考核
针对进出口业务人员模拟操作的关键性环节,如函电磋商、拟定合同条款、审核信用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有的放矢地根据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修正和讲解。同时利用软件自带的机制对学生的模拟操作表现进行考核,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扮演的不同角色,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考核与评价。
4.后续培养环节的提高
除了认真做好实验课程环节外,真实的实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是后续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保障。真实的实验就是安排、要求学生到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去,把在实验课程上学到的东西放到具体的工作中,将真实的实验与模拟实验有效结合。
5.论证我校培养方案课程与实验、实践环节设置
认真论证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两个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与实验、实践环节设置,由于这些课程理论相互联系,进一步研究相关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计算机仿真实验的关系,如理论性较强的《国际经济学》、实务性较强的《海关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及《跨国公司经营》等,是下一步要做的课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建设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是以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7个专业为主要依托,面向全校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平台。目前下设计算机综合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商务实验室和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实验中心面积1000余平方米,拥有服务器、计算机等实验教学设备420余套,实验软件23套,面向大学开出的专业实验课程21门,实验项目142个,其中综合性、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占总实验课程的86%。
一、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需求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更多的强调理论教学,对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的能力重视不足,学生毕业实习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对来实习的学生并不欢迎,即使接受学生,也出于保守企业技术秘密、保障生产安全的需要,不让实习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特别是财务会计方面的业务,更是不让其参与。因此学生下企业实习住住只看不动手,不能真正实践所学的知识,使经管类专业在学以致用,技能训练,和实际相结合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模拟实习,去营造一个能真实反应社会经济生活的模拟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动手实践的综合平台,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模拟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各项内容,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做各种实验,进行反复的实习。
二、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
实验中心根据学院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和重素质、强能力的培养要求,确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中心的实验教学服务能力。
对此,我们提出的思路是:总体规划、分类实施,建立一个与本校经管类专业设置相匹配的综合性的实验实习平台。这个思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可实现资源共享的应用平台。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按互联网技术架构与校园网相统一的网络平台:再一个是采用统一的应用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通讯协议等。按协同集成的要求,实现各专业的教学软件的应用集成。可以把各个教学软件集成在一个平台上,用三层架构的技术,通过浏览器/服务器的方式来实现应用,在实现应用集成的前提下,使各个系统之间实现互连互通、功能互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2.根据院校经管类专业结构设置的要求,可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分设若干个满足多专业综合实训要求的集成系统。如电子商务系统、ERP沙盘模拟系统、企业经营模拟系统、证券投资模拟系统等。为学生进行多专业、多种技能的互动化训练,提高综合分析,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1.实验中心资源整合
实验中心整合全院实验教学资源,成立了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并配备相应的实验教师,制定实验教学大纲和编写实验教材与指导书,完善实验项目卡片。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综合实验平台的软硬件建设,最终建立了计算机综合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商务实验室和ERP沙盘模拟实验室5个综合实验平台。计算机综合实验室主要承担经济管理类公选课与学院各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电子商务、统计模拟、会计学基础综合模拟、计量经济学等实验课程。专业综合实验室主要承担学院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实验,如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工商管理模拟、网络营销模拟、人力资源模拟、市场营销模拟、国际贸易模拟、商业银行模拟、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模拟等实验课程。会计模拟实验室主要承担会计模拟与审计模拟的手工仿真操作部分。商务实验室承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单证模拟等课程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主要承担ERP沙盘模拟和企业经营模拟的实验任务。
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相关制度进行了细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实践教学相关规定,规范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实践教学。
2.实验中心信息化建设
实验中心在资源整合的同时,利用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中心网络通过1000Mbps光纤链路与校园网互连,所有实验室的所有计算机设备通过实验室网络以100Mbps的速度连接到校园网,并可访问国内所有网络资源。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有着非常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包括实验中心网站、精品实验教学课程网、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网络学习平台、网络考试平台、在线实验平台等作为载体,提供教学课件库、实习参考资料库、多媒体视频资源库等素材。所有实验课程的实验大纲、实习指导书、实验项目卡等也到学习平台之上,配合在线实验平台,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和地点,桉需开展实验。
3.实验教学方法
(1)手工仿真模拟
学院会计模拟实验室、商务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都是基于手工仿真模拟实验的理念建设的,全面采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单证、流程进行各项专业业务的模拟,通过手工仿真模拟,可以在校内构建各类专业实验平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与专业知识,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2)计算机仿真模拟
学院计算机综合实验室、专业综合实验室致力于搭建网络环境下的经济与管理模拟平台,其中电子商务模拟、证券投资模拟、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模拟、国际贸易模拟、企业决策模拟等实验课程都是通过在网络环境下搭建仿真的实验系统来模拟现实情况。
通过这些仿真与模拟实验平台,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学习与掌握与现实生产实践相符的专业技能,很好的解决了经济与管理专业技能与现实生产脱节的情况,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3)学生自主训练与分组协作
在巩固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实验示范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将教学资源到网络学习共享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都可以访问这些资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实验中心除了自主学习的实验之外,在实验方法上大量采用分组协作或分组对抗的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如电子商务模拟、证券投资、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模拟、市场营销模拟等课程进行分组实验,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并进行岗位轮换,进行专业性训练。企业经营模拟、ERP沙盘模拟等课程实行分组对抗,每个小组内部有明确的分工,有的同学负责销售,有的同学负责财务,每一组不同的决策都会影响到其他组的决策,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也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建立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主体的实验考评制度
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实验考核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项目的考核,提交实验报告、笔试,实验软件自带的考核系统、分组对抗结果评分等。实验中心根据专业实验课程的特点,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公正的、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机制,从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两方面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包括设计方案、实际操作、结果分析以及理论测试等,重点突出考查创新能力,多方位、多角度全面地考查和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中心还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网络考试系统,建立了学生信息库,教案库,课件库,资料库,试题库等,进行无纸化考试的探索和研究。
4.师资配备
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队伍按照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组建,其中,专职教师承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工作,兼职教师以承担实验教学为主,兼职教师本身也是承担实验课程理论部分讲授的教师,保证实验和理论不脱节,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在综合性的分组对抗实验中,每组指导教师从各系中选出,至少两名以上,这样有利于解决对抗过程中遇到的各专业结合方面的问题,也有利于不同专业之间教师的交流沟通。
四、结束语
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从资源整合到平台构建,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也是不断探索的历程。经济贸易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建设,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验中心管理体制改革和向更深层次发展的道路上需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明高.加强实验室改革与建设创造实验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6).
【关键词】国际投资 实验实践教学 网络平台实验教学 学科竞赛
一、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较多,如卫慧平(2010)认为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模式按实验内容划分,可分为自主型、合作和研讨型实验教学模式三类别,按实验技术层次划分,可分为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模式[1] 。吴凡和潘峰(2012)提出了国际商务实务模拟课程的4Cs教学模式,即Case study案例教学法,Computer support电脑辅助教学,Counseling instructing校外实务导师咨询性指导,Cooperation &Competition合作与竞争互动[2]。NS Cardell,R Bartlett(1996)探讨了大学本科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模式[3],Gyorgy,K.研究了企业金融课的实验教学方法[4]。
国际投资实验或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南雪峰(2013)提出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投入最低限度的实际资金进行阶段性国际投资实战,或组织专题讲座(由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的专职人员讲解现实中国际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或进行分组小论文写作等形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5]。李辉,侯志铭,高嘉琳(2014)等提出了利用最新国际投资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由学生分组自选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案例制作PPT进行课堂演示和讲解等方法[6]。程金亮(2014)提出国际直接投资部分的实验教学可以尝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了解国际投资的真实过程,打破传统的以老师和黑板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师生互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7]。Chen Xiaoying,Yur-Austin Jasmine(2013)探讨了国际投资学课程中模拟投资组合项目的教学意义[8]。
总之,国际投资实验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也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因此需要结合国际投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上升和投资形式不断创新的背景,积极创新相关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二、传统的国际投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投资学课程地位低导致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不受重视
国际投资学作为证券投资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多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但根据笔者抽样调查,发现一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30%的方案并没有把国际投资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常用投资学、证券投资学、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代替。即使是在纳入教学计划的方案中,只有40%左右的高校单独开始国际投资实践课或实验课,且国内现有经典的《国际投资学》教材体系偏重理论性和学术性,体现了国际投资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
(二)教学项目定位不明或内容不全面
其一,根据对相关教学大纲的抽样调查,已经开设的国际投资实验或实践教学课程中,大部分仍然存在教学项目定位不明确或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如有的教学大纲强调一般性的国内市场证券投资和金融投资项目,没有国际证券市场或国际投资的内容,国际化环境模拟的特色没有体现出来;而有的教学大纲的实验实践项目和内容虽然体现了国际性特色,却片面的退化为外汇投资实验课程、国际金融与外汇投资实验课、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实验(跨国公司实物资产的取得方式-跨国并购、国际投资环境评价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等)或国际直接投资案例教学课(招商引资策划方案和投资环境分析)等项目,忽视了如美股投资,国际指数期货,黄金交易等国际间接投资项目和内容。其二,根据对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软件或教学系统的抽样调查,笔者发现有的国际投资实验实践课程使用网络版金融实验室,提供的实验项目只有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投融资等相关内容,实验项目只有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融资及财务管理,金融投资行业专业课程等。某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只使用一套外汇交易模拟系统从事国际金融外汇模拟实验,或利用某金融软件高校金融实验室进行国际金融与投资模拟实验,实验项目只有股票、商品期货、外汇模拟交易、黄金等间接投资内容,而且股票和商品期货产品类别只限于国内证券市场等产品,没有国际化特色。其三,根据实验内容的语言环境而言,多为中文,缺乏双语甚至全英文的实验环境。因此,现有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存在国际化特色不明确和内容不全面的问题,且缺乏教学内容全面的国际投资实验教学软件。
(三)实验项目创新性不足
一方面,从实验项目的特征来看,现有国际投资实验实践项目中多为验证性和设计性项目,如证券,外汇等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直接投资等,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格式较固定,而探究性项目和创新性项目较少。另一方面,从实验中学生是否合作的角度来看,自主型实验较多,合作型和研究型实验较少。如证券投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注册开户、证券发行、证券交易委托方式、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模拟交易、证券分析软件系统的使用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跨国公司海外并购或海外上市主要学习国外投资环境和政策、海外并购或海外上市的政策和流程、投资风险分析等内容。而如国际商务谈判这类多角色合作或竞争实验的项目较少,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或投资风险分析等研讨性项目较少。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城市学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体验式模型的商务英语实践”(编号:jk15b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31-02
一、引言
关于商务英语,Ellis and Johnson(2002)有这样的界定:“商务英语是特殊内容与基本内容的结合,其特殊内容是指与特定的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其基本内容是指在商务环境下基本的以及更加有效的沟通能力。”因此,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的一种。商务英语不但需要扎实的英语基本语言基础,更需要有很强专业性。其教学目的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而是更侧重语言实践和交际技能培训。
二、传统商务英语教学的瓶颈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讲授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地位,课堂的讲课时间几乎都由教师掌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同时,传统英语教学多注重讲解如何遣词造句,以及相关的语法结构。然而,由于商务英语的特殊性,学生仅掌握了基本的英语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在没有了解相关的贸易背景知识基础上,他们有可能根本无法理解其正确的含义。由此一来,也就谈不上学以致用地顺利完成该行业的基础操作。
按照书本上的章节照本宣科,学生仅能模仿不同语境下英语语言使用方法。然而因为没有真正的体验认知,所以根本无法真正地融入。因此,他们所学习的基本商务知识,和英语应用表达是相对分离的。通过背诵,在考试中取得的高分,在实际应用中变得没有用武之处。比如根据学生在企业进行商务实习之后的反馈,他们普遍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本校所开设的商务基础课程中,唯有“外贸函电”是与所学习所背诵的匹配度较高的,而其他的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当中的应用似乎总与背诵的模式不尽相同。
笔者所在院校虽然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安排了商务模拟训练实习和商务口语实习两个实习项目,旨在加强其对所掌握的知识的实践运用。但是由于贸易公司规模和实习时间的限制,以及现实中的业务风险和时间成本使得学生很难在贸易公司完成这类实践。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从实习中真正完成从理论到应用、从活动到体验的循环。根据学生所提交的实习手册和进行实习答辩的信息收集来看,有很多学生,将在翻译社翻译相关文件或是去酒店进行前台接待也划为了商务实习。而超过85%的学生,在为期2~4周的实习中,根本没机会实践完整的贸易流程,遑论成交了。同时对于学校和指导教师而言,因为学生实习的分散性,无法像传统教育实习一样,展开跟踪、反馈和即时指导。
三、体验式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
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最先提到体验的概念。Willis则在她的专著 A Framework for Task- Bases Learning 中提出了一个教学过程框架,Skehan 描述了学习任务实施的三个阶段,即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任务后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目标。Willis和Skehan的任务教学过程框架为外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模式 。
这与首先提出体验式教学法的美国的组织行为学教授David Kolb 在20世纪80年代初构建的体验式学习模型: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 → 活动(体验),也是吻合的。然而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应用之间却仍存在一个断层。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无法在动态环境中形成循环。但是实践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学生不但需要通过实践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更借由实操才能进一步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除了课堂教学流程之外,还可以搭建实训平台来帮助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可以对本地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这样可以对本地相关优势行业外贸发展有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分析和对比,初步了解商务英语在实践运用中涉及的相关操作。同时在调研数据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和相关软件搭建一个半封闭式的仿真模拟实训平台,该平台以进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针对进出口贸易中的所有相关业务板块,创建大量实例以及相应的操作练习。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可以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外贸操作的基本程序和主要业务技能。同时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交易中的各项工作。
四、商务英语类课程体验式教学实践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有大量的图表和公式推导,并且涉及不少数据提取和计算的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技能,可以适当改变传统的知识讲解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协助学生完成自我建构,进行体验式的学习。我们将理论知识设计成一个具体的现实案例或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商务实践能力。
1. 课程选择及背景
在此笔者选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关于商品报价的教学安排为例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型的应用。在国际贸易流程中,报价为其重要的一环。计算商品合理价格,牵涉到产品成品、银行各项费用(贷款利息,汇款、托收或信用证手续费等)、运输费用、商检、报关费、退税、以及需要考虑汇率风险等等。以往的传统教授模式为教师给定数据后,学生套用公式进行计算,这样的方法虽然耗时少、效率高,但是由于学生对于数据没有直观体验,即使能得到正确答案,也常常不知道其背后的原因,更谈不上举一反三。
2. 体验式教学实践开展
采取体验式教学法,教师可先行筛选1~2个有代表性的商品,并在局域网或开放网络中给定相关信息的查阅渠道。学生以小组形式,从商品中选定自己感兴趣的那个,然后进行分析,讨论:①根据商品性质,采用何种贸易术语和收付款方式最为合宜?②报价时需要考虑哪些相关费用?③利润率和佣金会给报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计算出报价结果后,先进行横向比较,与选取同种商品的小组比较计算结果,交换关于计算过程及所选数据的理由,随后进行纵向对比,与选取另一种商品的小组比较一下诸如贸易术语、运输方式的异同,并交换各自选择的依据。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到,因为某个环节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出口公司产生多大的损失,也能了解商品贸易由于其自身的灵活性,在不同情境下,可以采取的组合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计算、分析之后,对于在报价计算中出现频次较高的错误进行提炼和讲解,比如报关、商检、银行费用都应该采用报价价格计算,比如退税金额计算时要注意先行扣除国内消费税等。
最后,还可以变更贸易术语进行再次计算,或是从买方还盘的角度出发,在给定出口价格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进行利润和成本的倒推运算。
由此一来,学生不但能学会准确计算报价,同时也在体验中,学习到当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时,应该如何灵活处理。他们会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与以往仅仅注重教师讲授的方法相比,更能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学习效果也就更好。
3. 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以上课程实践,我们不难看出体验式教学的主要优势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通过情境和实际的应用,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学习内容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与当代教学中一直提倡的任务教学和交际教学关系紧密。②体验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局域网搭建的教学资源平台和广域互联网的即时信息更新。这种交互式学习,内容直观,反馈迅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体验式教学也有其不可避免的以下不足之处:①由于体验式教学所要求的情境设计会耗费较长的时间,相应便带来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并且会占用其他教学内容的时间。②体验式教学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课时中,便会压缩传统教学中阅读、背诵、听默的部分。有可能会造成学生虽然学习热情高涨,但是在程式化考试中,却没有分数的显著提高。
五、结语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借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团队合作的形式。分工合作,设计情境和案例,互通有无。同时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将实践内容在线化,数据化,不但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实现远程自学自练。
体验式教学模式正是顺应了商务英语自身的特性,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领悟知识,再将内化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种模式无疑更适合专业英语教学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化的需求。而由于该教学法的自身特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经济学实验在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紧密相联的对现实经济现象作出合理性解释并探究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在一定假定条件下,其理论大多可以用现实经济活动去验证。经济学实验指用仿真方法,创造与实际经济相似的一种实验环境,以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前提假设,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经济学专业是理论和实践兼重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去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经济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着力培养富有创新潜质,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适应社会需要,有着宽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是国家各级经济管理部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经济咨询机构、国际贸易部门等。用人单位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不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而根据对近五年学生实习和就业所做跟踪调査得到的信息,和有效专业教学软件的实践教学缺少有关,学生不懂实务操作,因此在银行、证券、商务贸易公司等单位实习遇到较多困难。因此,经济系迫切需要建立独立的经济学综合实验室,不仅在宏微观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方面,同时在主要核心课的专业方面,如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信贷管理、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计量经济学等,通过实操和模拟,巩固和消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经济学本科教学过去是传统教学法,基本上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主要采取理论阐释、演绎和模型推导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一,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济学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对主要理论进行讲解后,借助于计算机模拟系统将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来巩固课堂和教材知识。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会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行为现象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二、本科实验经济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与实验内容
经济学实验主要有验证型实验、模拟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三大类。本科开设经济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掌握经济学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经济类本科实验经济学教学应侧重验证型和模拟型实验。验证型实验是为验证已学的理论知识而设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最后整理出实验报告。这一项实验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原理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经济学原理偏重于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而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且无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实验课,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关键知识,并结合现实案例,在系统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对经济问题的分析,从而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主要实验包括:
(一)验证类实验课。
1.微观经济学。市场供求均衡、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实验、边际效益理论、完全垄断市场实验等。
2.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市场货币流通实等实验。宏微观经济学每章内容都有一些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需要借助实验去理解。
3.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主要是通过统计的方法来验证数理经济模型中各种变量的关系是否和社会现实相一致,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将经济学知识、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以及计量软件相结合,用计量软件进行计量建模和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计量经济理论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过程,序列自相关模拟实验等。
(二)模拟类实验课。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主要通过传统营销管理的仿真模拟、商战体验、丰富的典型案例训练锻炼市场营销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在模拟市场营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营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营销实际问题。
2.商业银行实验。通过对模拟银行软件和相关银行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使学生深人理解和掌握银行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操作中的关键要素,掌握最新的银行实务操作流程。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巩固和消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各种银行、证券等业务流程和功能特征的进一步了解。
3.国际商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对国际商务整个业务流程和做法基本掌握,从交易准备直至最后的核销退税,综合操作和成套设备贸易等,并能够以从事外贸业务人员的角色,包括进出口商及银行等角色去仿真地操作,对业务反馈作出正确的处理。
4.财务会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应付账款、成本、负债核算、报表编制等,帮助学生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实验教学理念和多元化经济实验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理念。为适应现实的需要,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更新,建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从以讲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习方向、与学习者双向互动、发现和解决学习疑难为主。在经济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充分利用情境、协作、沟通等学习环境要素,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的类似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2.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主要有协作法、参与式与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法、体验式教学、网上交流、专题讨论等,并通过实验反馈、调査问卷等形式分析这些方法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影响。协作法就是实验过程中的各环节由实验团队的多名成员协作完成,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配合的能力。参与式与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完成一项实验后,让学生自己介绍过程与经验,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相互间的讨论争辩,可以互相激发、相互学习,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专题讨论就是以专题主题为导向,设计真实性任务,把学习设置到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对实验团队的活动适时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充分利用学校教务网络平台,将相关的经济学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网上答疑、讨论、测试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使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讨论和向教师求教,实现超时空的教与学。
三、经济学实验教学课开设取得的效果和展望
近两年经济学实验课的开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们感受很深,评价颇高。在调査教学效果学生反馈中,摘录几段:“印象比较深的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实验,即让学生进人消费者角色并根据消费者均衡作出决策,合理分配收人得到最大总效用。这个实验让我体会到在不同的消费偏好下,消费者决策是不相同的,但是总效用却可能相同。上机实验将平时所学理论与模拟实验相结合,更好地理解了一些经济学原理。由于相对真实地进人了这些理论的角色方,我们对理论的接受度更髙了,这些有趣的实验也增加了我们对微观经济学的兴趣。不得不说,这次的上机实验十分令人难忘和受教。”“在试验中,我们对这些经济学理论有了直观的而且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观看十遍同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阶段给出看后的边际效应评分,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消费者边际效应递减的状况;在啤酒与电影票的分配试验中,我们体会到了‘经济人’的选择问题与个人喜好的差异。”“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效用递减理论实验。平时在课本的学习中,我们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感受到效用递减的实际效果,甚至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效用水平会成为一个负值。通过这次试验中的视频观看,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即使是一个能够带来欢笑的视频,在许多次的重复之后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甚至让人厌烦,这大概就是实际操作带来的更深层的理解吧。由此我们感受到,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的确为做上机实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实验中,我们更加感同身受地体会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真正用处,更加能够与实践相联系起来。
通过做这些实验,我们对于从课本上获得的经济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更加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经济学问题,将经济学原理融入生活之中。”“虽说经济学不像工科课程那样要求非常多的实验操作,但在我看来,经济学实验算得上是课程内容的精华之一,因为平时所接受的各种经济变量与经济活动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记忆在脑中,若是对其没有足够的理解,就很难在现实世界应用,而经济学实验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以本次在经济学实验室所做的宏观经济学实验为例,我们进行了经济增长分析、市场货币流通等四项实验,每项实验均是以互动的形式完成,学生、老师和计算机三方互动协作,推动实验进展。想想平日脱离实验所做的各种练习,那都是在纸上通过计算完成的,而计算数据和经济变化过程都是题目所指定的,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算出某项结果,这样一来就少了自己动脑分析进行经济决策的过程。而在经济学实验中,我们有多方互动,这意味着我们不光巩固了如何进行经济运算,更锻炼了对于经济市场运转的把握能力。譬如老师那边供给货币,而我们作为银行,要留出存款准备金,之后发放贷款,再接收存款,这样的过程一轮轮进行,我们所能看到的不仅是某一项经济数据的结果,更亲自参与到其中的某一环节,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运作机制。”
目前已开设的经济学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体验型实验。还可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当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等。研究型实验层次是一种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利用此实验室平台,对少数拔尖学生强化基础,注重学-个性的发展,发挥其特长,鼓励学生参与各个级别的大学生竞赛。根据形势的需要,将开设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课程,从了解创业、培养创业能力、体验创业,到企业经营管理实训,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并通过大量实训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训练创业过程中及创业后的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具备成功创业者的素质。同时,根据学校已有项目资源,将具体建设学校“冯如杯”、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中心。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型思维。同时,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形成整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实验教学补充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努力探索以科研带教学,紧跟学术前沿,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做到教学科研一体化。
总之,近几年来的经济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经济学实验室是我们教学科研的技术支撑体系,它对学生巩固经济学基础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闵娜应用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当代经济,2007,5(下)
[2]涂晓今.论经济学实验方法的改进与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
【关键词】经济专业;本科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一、经济学实验在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紧密相联的对现实经济现象作出合理性解释并探究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在一定假定条件下,其理论大多可以用现实经济活动去验证。经济学实验指用仿真方法,创造与实际经济相似的一种实验环境,以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前提假设,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经济学专业是理论和实践兼重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去深化对理论的理解。经济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着力培养富有创新潜质,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适应社会需要,有着宽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是国家各级经济管理部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经济咨询机构、国际贸易部门等。用人单位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不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而根据对近五年学生实习和就业所做跟踪调查得到的信息,和有效专业教学软件的实践教学缺少有关,学生不懂实务操作,因此在银行、证券、商务贸易公司等单位实习遇到较多困难。因此,经济系迫切需要建立独立的经济学综合实验室,不仅在宏微观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方面,同时在主要核心课的专业方面,如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信贷管理、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计量经济学等,通过实操和模拟,巩固和消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经济学本科教学过去是传统教学法,基本上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主要采取理论阐释、演绎和模型推导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一,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济学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对主要理论进行讲解后,借助于计算机模拟系统将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来巩固课堂和教材知识。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会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行为现象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二、本科实验经济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与实验内容
经济学实验主要有验证型实验、模拟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三大类。本科开设经济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掌握经济学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经济类本科实验经济学教学应侧重验证型和模拟型实验。验证型实验是为验证已学的理论知识而设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最后整理出实验报告。这一项实验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原理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经济学原理偏重于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而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且无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实验课,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关键知识,并结合现实案例,在系统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对经济问题的分析,从而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主要实验包括:
(一)验证类实验课。
1.微观经济学。市场供求均衡、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实验、边际效益理论、完全垄断市场实验等。
2.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市场货币流通实等实验。宏微观经济学每章内容都有一些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需要借助实验去理解。
3.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主要是通过统计的方法来验证数理经济模型中各种变量的关系是否和社会现实相一致,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将经济学知识、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以及计量软件相结合,用计量软件进行计量建模和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计量经济理论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过程,序列自相关模拟实验等。
(二)模拟类实验课。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主要通过传统营销管理的仿真模拟、商战体验、丰富的典型案例训练锻炼市场营销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在模拟市场营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营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营销实际问题。
2.商业银行实验。通过对模拟银行软件和相关银行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银行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操作中的关键要素,掌握最新的银行实务操作流程。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巩固和消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各种银行、证券等业务流程和功能特征的进一步了解。
3.国际商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对国际商务整个业务流程和做法基本掌握,从交易准备直至最后的核销退税,综合操作和成套设备贸易等,并能够以从事外贸业务人员的角色,包括进出口商及银行等角色去仿真地操作,对业务反馈作出正确的处理。
4.财务会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应付账款、成本、负债核算、报表编制等,帮助学生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实验教学理念和多元化经济实验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理念。为适应现实的需要,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更新,建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从以讲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习方向、与学习者双向互动、发现和解决学习疑难为主。在经济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充分利用情境、协作、沟通等学习环境要素,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的类似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2.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主要有协作法、参与式与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法、体验式教学、网上交流、专题讨论等,并通过实验反馈、调查问卷等形式分析这些方法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影响。协作法就是实验过程中的各环节由实验团队的多名成员协作完成,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配合的能力。参与式与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完成一项实验后,让学生自己介绍过程与经验,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相互间的讨论争辩,可以互相激发、相互学习,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专题讨论就是以专题主题为导向,设计真实性任务,把学习设置到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对实验团队的活动适时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充分利用学校教务网络平台,将相关的经济学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网上答疑、讨论、测试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使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讨论和向教师求教,实现超时空的教与学。
三、经济学实验教学课开设取得的效果和展望
近两年经济学实验课的开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们感受很深,评价颇高。在调查教学效果学生反馈中,摘录几段:“印象比较深的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实验,即让学生进入消费者角色并根据消费者均衡作出决策,合理分配收入得到最大总效用。这个实验让我体会到在不同的消费偏好下,消费者决策是不相同的,但是总效用却可能相同。上机实验将平时所学理论与模拟实验相结合,更好地理解了一些经济学原理。由于相对真实地进入了这些理论的角色方,我们对理论的接受度更高了,这些有趣的实验也增加了我们对微观经济学的兴趣。不得不说,这次的上机实验十分令人难忘和受教。”“在试验中,我们对这些经济学理论有了直观的而且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观看十遍同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阶段给出看后的边际效应评分,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消费者边际效应递减的状况;在啤酒与电影票的分配试验中,我们体会到了‘经济人’的选择问题与个人喜好的差异。”“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效用递减理论实验。平时在课本的学习中,我们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感受到效用递减的实际效果,甚至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效用水平会成为一个负值。通过这次试验中的视频观看,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即使是一个能够带来欢笑的视频,在许多次的重复之后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甚至让人厌烦,这大概就是实际操作带来的更深层的理解吧。由此我们感受到,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的确为做上机实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实验中,我们更加感同身受地体会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真正用处,更加能够与实践相联系起来。通过做这些实验,我们对于从课本上获得的经济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更加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经济学问题,将经济学原理融入生活之中。”“虽说经济学不像工科课程那样要求非常多的实验操作,但在我看来,经济学实验算得上是课程内容的精华之一,因为平时所接受的各种经济变量与经济活动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记忆在脑中,若是对其没有足够的理解,就很难在现实世界应用,而经济学实验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以本次在经济学实验室所做的宏观经济学实验为例,我们进行了经济增长分析、市场货币流通等四项实验,每项实验均是以互动的形式完成,学生、老师和计算机三方互动协作,推动实验进展。想想平日脱离实验所做的各种练习,那都是在纸上通过计算完成的,而计算数据和经济变化过程都是题目所指定的,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算出某项结果,这样一来就少了自己动脑分析进行经济决策的过程。而在经济学实验中,我们有多方互动,这意味着我们不光巩固了如何进行经济运算,更锻炼了对于经济市场运转的把握能力。譬如老师那边供给货币,而我们作为银行,要留出存款准备金,之后发放贷款,再接收存款,这样的过程一轮轮进行,我们所能看到的不仅是某一项经济数据的结果,更亲自参与到其中的某一环节,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运作机制。”目前已开设的经济学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体验型实验。还可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当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等。研究型实验层次是一种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利用此实验室平台,对少数拔尖学生强化基础,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其特长,鼓励学生参与各个级别的大学生竞赛。根据形势的需要,将开设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课程,从了解创业、培养创业能力、体验创业,到企业经营管理实训,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并通过大量实训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训练创业过程中及创业后的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具备成功创业者的素质。同时,根据学校已有项目资源,将具体建设学校“冯如杯”、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中心。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型思维。同时,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形成整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实验教学补充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努力探索以科研带教学,紧跟学术前沿,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做到教学科研一体化。总之,近几年来的经济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经济学实验室是我们教学科研的技术支撑体系,它对学生巩固经济学基础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闵娜.应用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当代经济,2007,5(下)
[2]涂晓今.论经济学实验方法的改进与创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
有关经济学的论文范文一: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
【内容摘要】发展经济学是诠释发展中国家如何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发达的经济学,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主题,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我国后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具有普适性。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一个国家如何由穷变富的问题,实质上已涉及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亚当斯密关于经济发展的构想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是国民财富和社会财富的集聚与增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劳动力人数的多少决定了国民财富的增长。这是发展经济学的雏形。但是,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则产生于二战后。当时一些国家为摆脱殖民压迫,纷纷独立,迫切需要发展经济。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在实践上,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二是当时战败国的经济复苏问题;要么对原有理论加以改造,这比较容易,要么建立新的理论,这相对困难。一些学者深入研究各发展中国家之后发现,其环境与发达国家最初完全不一样,传统理论无法复制和拷贝到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条件不同、问题很多、相去甚远,也无法照搬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迫切需要一门新理论,由此发展经济学诞生了。早在1939年,克拉克(Clark,C.G.,1939)就出版了《经济进步的状况》一书,对后来经济发展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东欧与东南欧工业化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中具有引领性和开创性的历史地位,是发展经济学的标志性文献。
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发展经济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其政策演化和发展思路的差异性,发展经济学家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其结构主义思想,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思想,后来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二战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经济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滞后、经济变量弹性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明显的刚性结构。因此,结构主义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完全不同,市场不完善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价格刚性,有时还会出现市场机制的失灵,经济在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难以达到均衡状态。因此,结构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静态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而应建立在动态调整可投资资源和保证供给增长的前提下,使社会经济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结构主义发展思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结构主义还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实用上的局限性,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复活而成为发展经济的新的主流思想。概括起来,新古典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是社会的发展应是综合的发展,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二是重视人力资本,纠正唯物质资本的缺陷;三是强调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显著拉动作用;四是新古典主义突出了市场机制、资源优化配置、微观经济基础等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同样,由于新古典主义在实践中和理论上也存在诸多缺陷,于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盛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思想表现在如下:一是可持续经济发展观念的产生;二是新增长理论的快速发展;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即都存在着发达地区和和相对落后的后发展地区。发展经济学主要讨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中大国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小国的特征。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发展中的大国发展经济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发展中大国人口数量众多,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容量的绝对数相比较发展中小国要大。第二,发展中大国人口基数大,幅员辽阔,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实现产业的集聚、调整、优化,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庞大的基础设施,同时满足不断增长的庞大的国内需求,需要资金数量大,依靠外援或外资几乎不可能解决问题。第三,由于发展中大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缺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动因,实现的是内向型发展的政策,工业化起步阶段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也就是必然选择。第四,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腴是发展中大国良好的资源禀赋,国内市场规模大,但是,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如下难题:一是遗产和文明传统的重大影响;二是沉重的人口压力、严峻的就业问题和低下的经济效率;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四是落后农业与工农业协调发展问题;五是内部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适度选择。发展中大国与发展中小国相比较,其工业化过程亦不同:一是资本积累。发展中小国既可以自身积累,也可以依靠国际资本。而发展中大国则不行,尽管利用外资绝对量不少,但所占比例有限。二是产业结构。发展中大国的产业结构要求门类相对齐全,这是由发展中大国的资源状态和国内需求状况共同决定的。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中小国幅员小,国内统一市场较易形成;发展中大国幅员辽阔,建立交通和通讯网络需要巨额投资,且耗用时间长。所以,发展中大国不同于发展中小国,发展中大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为严重,更为棘手。比如中国,存在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处于末端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大。发展中大国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层级性。
四、发展经济学适用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与其他国家的后发地区相比较,我国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条件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第一,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二元结构典型。第三,教育科技落后,基础设施差,社会发育度低,资本形成能力弱。第四,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发展经济学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内部,亦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即存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后发展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学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探索了良好的范例,提供了成功的借鉴,那么用它来解决一国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是可行的。这是因为一国内部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条件和现实情况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类似,所以,发展经济学完全可以用来解决中国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后发展地区具有普适性。
五、发展经济学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就必然要走工业化道路。但是,对工业化的理解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结构主义和激进主义所采取的工业化,既忽视农业的发展,又只采取单向的工业品导向,虽然使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但也导致了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不但农业发展严重滞后,而且工业发展亦后劲乏力。张培刚教授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指出,完整的工业化是包括农业发展在内的工业化。后来发展经济学之所以陷入危机,是因为发展经济学没有完成使命,广大农村依然贫困,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如今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与工业的协调。我国后发展的民族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类似,作为一个整体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民族地区又更为落后,暂时还不具有全面进行工业化的现实条件,发展中国家在由传统的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化时,应具备较强的物质资源的储备,包括:数量庞大的、可使用的资本储备,劳动技能较高的、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储备;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基础设施等。显然,西部民族地区在整体上还不具备这些条件。从资本资源来说,西部民族地区资本形成能力弱,资本使用效率差;从适合现代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来说,西部民族地区科技教育水平低下,具有一定人力资本存量的劳动力资源稀缺、素质差;就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的适应性来看,就连东部沿海地区目前都还不够成熟,何况西部民族地区;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地势地貌和气候和水资源等特征,其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其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困难。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应该是这样的路径选择:一是继续做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工作。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如果还没解决温饱问题,怎么奢谈现代化。二是在国家扶持下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关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工业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西部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不能搞重复建设,要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潜力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四是发展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毫无疑问应是后发展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主题。
【参考文献】
[1]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郑长德.世界不发达地区开发史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齐良书.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5]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对发展经济学的反思[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7
有关经济学的论文范文二:经济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高校近年都在进行本科教学改革,探讨如何建立起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的发展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旨在以学生为本,通过经济学实验教学,使理论知识具体化、动态化、过程化,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模式,牢固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经济专业;本科教育;实验教学改革
一、经济学实验在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紧密相联的对现实经济现象作出合理性解释并探究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在一定假定条件下,其理论大多可以用现实经济活动去验证。经济学实验指用仿真方法,创造与实际经济相似的一种实验环境,以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前提假设,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经济学专业是理论和实践兼重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去深化对理论的理解。经济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着力培养富有创新潜质,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适应社会需要,有着宽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是国家各级经济管理部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经济咨询机构、国际贸易部门等。用人单位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不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而根据对近五年学生实习和就业所做跟踪调查得到的信息,和有效专业教学软件的实践教学缺少有关,学生不懂实务操作,因此在银行、证券、商务贸易公司等单位实习遇到较多困难。因此,经济系迫切需要建立独立的经济学综合实验室,不仅在宏微观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方面,同时在主要核心课的专业方面,如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信贷管理、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计量经济学等,通过实操和模拟,巩固和消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经济学本科教学过去是传统教学法,基本上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主要采取理论阐释、演绎和模型推导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一,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济学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对主要理论进行讲解后,借助于计算机模拟系统将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来巩固课堂和教材知识。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会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行为现象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二、本科实验经济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与实验内容
经济学实验主要有验证型实验、模拟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三大类。本科开设经济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掌握经济学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经济类本科实验经济学教学应侧重验证型和模拟型实验。验证型实验是为验证已学的理论知识而设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最后整理出实验报告。这一项实验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原理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经济学原理偏重于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而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且无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实验课,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关键知识,并结合现实案例,在系统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对经济问题的分析,从而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主要实验包括:
(一)验证类实验课。
1.微观经济学。市场供求均衡、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实验、边际效益理论、完全垄断市场实验等。
2.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市场货币流通实等实验。宏微观经济学每章内容都有一些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需要借助实验去理解。
3.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主要是通过统计的方法来验证数理经济模型中各种变量的关系是否和社会现实相一致,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将经济学知识、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以及计量软件相结合,用计量软件进行计量建模和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计量经济理论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过程,序列自相关模拟实验等。
(二)模拟类实验课。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主要通过传统营销管理的仿真模拟、商战体验、丰富的典型案例训练锻炼市场营销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在模拟市场营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营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营销实际问题。
2.商业银行实验。通过对模拟银行软件和相关银行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银行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操作中的关键要素,掌握最新的银行实务操作流程。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巩固和消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各种银行、证券等业务流程和功能特征的进一步了解。
3.国际商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对国际商务整个业务流程和做法基本掌握,从交易准备直至最后的核销退税,综合操作和成套设备贸易等,并能够以从事外贸业务人员的角色,包括进出口商及银行等角色去仿真地操作,对业务反馈作出正确的处理。
4.财务会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应付账款、成本、负债核算、报表编制等,帮助学生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实验教学理念和多元化经济实验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理念。为适应现实的需要,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更新,建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从以讲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习方向、与学习者双向互动、发现和解决学习疑难为主。在经济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充分利用情境、协作、沟通等学习环境要素,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的类似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2.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主要有协作法、参与式与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法、体验式教学、网上交流、专题讨论等,并通过实验反馈、调查问卷等形式分析这些方法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影响。协作法就是实验过程中的各环节由实验团队的多名成员协作完成,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配合的能力。参与式与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完成一项实验后,让学生自己介绍过程与经验,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相互间的讨论争辩,可以互相激发、相互学习,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专题讨论就是以专题主题为导向,设计真实性任务,把学习设置到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对实验团队的活动适时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充分利用学校教务网络平台,将相关的经济学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网上答疑、讨论、测试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使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讨论和向教师求教,实现超时空的教与学。
三、经济学实验教学课开设取得的效果和展望
近两年经济学实验课的开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们感受很深,评价颇高。在调查教学效果学生反馈中,摘录几段:印象比较深的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实验,即让学生进入消费者角色并根据消费者均衡作出决策,合理分配收入得到最大总效用。这个实验让我体会到在不同的消费偏好下,消费者决策是不相同的,但是总效用却可能相同。上机实验将平时所学理论与模拟实验相结合,更好地理解了一些经济学原理。由于相对真实地进入了这些理论的角色方,我们对理论的接受度更高了,这些有趣的实验也增加了我们对微观经济学的兴趣。不得不说,这次的上机实验十分令人难忘和受教。在试验中,我们对这些经济学理论有了直观的而且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观看十遍同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阶段给出看后的边际效应评分,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消费者边际效应递减的状况;在啤酒与电影票的分配试验中,我们体会到了经济人的选择问题与个人喜好的差异。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效用递减理论实验。平时在课本的学习中,我们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感受到效用递减的实际效果,甚至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效用水平会成为一个负值。通过这次试验中的视频观看,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即使是一个能够带来欢笑的视频,在许多次的重复之后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甚至让人厌烦,这大概就是实际操作带来的更深层的理解吧。由此我们感受到,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的确为做上机实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实验中,我们更加感同身受地体会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真正用处,更加能够与实践相联系起来。通过做这些实验,我们对于从课本上获得的经济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更加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经济学问题,将经济学原理融入生活之中。虽说经济学不像工科课程那样要求非常多的实验操作,但在我看来,经济学实验算得上是课程内容的精华之一,因为平时所接受的各种经济变量与经济活动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记忆在脑中,若是对其没有足够的理解,就很难在现实世界应用,而经济学实验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以本次在经济学实验室所做的宏观经济学实验为例,我们进行了经济增长分析、市场货币流通等四项实验,每项实验均是以互动的形式完成,学生、老师和计算机三方互动协作,推动实验进展。想想平日脱离实验所做的各种练习,那都是在纸上通过计算完成的,而计算数据和经济变化过程都是题目所指定的,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算出某项结果,这样一来就少了自己动脑分析进行经济决策的过程。而在经济学实验中,我们有多方互动,这意味着我们不光巩固了如何进行经济运算,更锻炼了对于经济市场运转的把握能力。譬如老师那边供给货币,而我们作为银行,要留出存款准备金,之后发放贷款,再接收存款,这样的过程一轮轮进行,我们所能看到的不仅是某一项经济数据的结果,更亲自参与到其中的某一环节,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运作机制。目前已开设的经济学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体验型实验。还可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当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等。研究型实验层次是一种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利用此实验室平台,对少数拔尖学生强化基础,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其特长,鼓励学生参与各个级别的大学生竞赛。根据形势的需要,将开设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课程,从了解创业、培养创业能力、体验创业,到企业经营管理实训,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并通过大量实训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训练创业过程中及创业后的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具备成功创业者的素质。同时,根据学校已有项目资源,将具体建设学校冯如杯、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中心。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型思维。同时,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形成整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实验教学补充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努力探索以科研带教学,紧跟学术前沿,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做到教学科研一体化。总之,近几年来的经济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经济学实验室是我们教学科研的技术支撑体系,它对学生巩固经济学基础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闵娜.应用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当代经济,2007,5(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