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幼师结业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清远;产业转移;影响;建议
1清远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产业转移是伴随着国际制造业的升级和零售业壮大而生的,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地区间的产业转移。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
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适宜,投资商就飞到哪里,产业集聚也就孕育而生。靠什么争夺产业转移的落地权,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清远的优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优势。清远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下游,地处珠三角与粤北山区结合部,为粤、湘、桂“三省通衢”,是接受港澳和珠三角经济辐射的最前沿。清远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106国道、107国道纵贯南北,大、小北江通达港澳。随着清连、广乐、漳昆、二广等四条高速公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及延伸至清远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等的建设,清远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资源优势。清远拥有丰富的土地、矿产、水力、旅游、农副产品和人力资源。全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土地开发率仅占国土面积的4.7%,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以上,可为发展大工业提供充足的土地。全市总人口400多万,劳动力充足富余。
(3)环境优势。清远以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美丽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成为全省生态旅游的新“亮点”。近年来,清远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漂流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龙舟之乡”、“港澳及海外华人眼中最具魅力的休闲度假之都”、“中国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等称号。清远空气质量良好,环境综合指数居全省前茅。
(4)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发达,水、电、能源充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完善硬环境的同时,清远的软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和推进“双转移”的优惠政策,对进入产业转移工业园经营的企业实行“零收费”,大力营造“洼地效应”,是广东省投资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
2产业转移对清远经济的正面影响
产业转移促进了清远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是指为了获取新的互补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和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公司)、中介机构(经纪人和咨询顾问)和客户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形成的网络。一方面,由于某地的资源或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分手在附近的同类企业,为了实现外部规模经济逐步转移到该地,且高度集聚在一起形成产业集聚;另一方面,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引进地区外产业转移到本地,发展本地的优势产业,进而形成集聚。
以佛山对清远的产业转移为例,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对清远陶瓷产业集聚的影响:①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②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清城区陶瓷资源丰富,清远地处南岭山脉金属成矿带,各类矿藏工业总储量达10亿吨以上。尤其是瓷土储量丰富,是全国三大陶瓷原料生产基地之一。自2004年开始,佛山的陶瓷开始向清远转移,截止2007年,清远源潭建材陶瓷工业城内已投产的陶瓷生产线有72条,产值42亿元,实现工商税收8000多万元。整个建材陶瓷工业城目前提供就业岗位20000多个,有效地带动了附近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佛山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扶贫开发等各方面给予了清远大力支持,两地结下了深厚友谊。在推进“双转移”工作中,佛山与清远市签订了一系列劳动力和产业转移协议,并在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推动产业向清远转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清远市承接佛山转移产业计划总投资约800亿元。大大促进了清远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清城区有陶瓷企业16家。源潭建材陶瓷工业城内有10家、龙塘镇有6家。新中源、东鹏、蒙娜丽莎、马可波罗等四个中国建筑陶瓷名牌相继落户,主要产品有墙地砖、卫生洁具、日用瓷、各类陶器等。
3产业转移对清远经济的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环境的污染及后续发展问题:陶瓷产业的高耗能、资源性以及高污染的产业特性对清远环境将带来很大的挑战。佛山由于产业的升级压力,将佛山陶瓷产业转移。清远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会由产业转移承接地转变为产业转出地,这期间相隔的时间取决于目前在清远形成的产业集
群。以陶瓷产业为例,陶瓷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清远的主要原因,在于清远的土地租金便宜,劳动力相对低廉,但不久的一天清远的土地成本也会上升,劳动力工资也会上调。因此承接产业转移的时候要考虑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不能说承接过来,没过几年又转移出去。清远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要考虑清楚未来的方向,要不要走佛山经济发展的老路——先工业化再城市化,先污染后治理,先引进后移出。
(2)大规模产业转移容易超出当地环境容量,影响旅游经济。结合本地区的长远经济发展目标来引进相关产业。清远凭借其本身的优势,整个旅游行业发展蒸蒸日上,旅游业成为清远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清远旅游业的发达在于其山清水秀,空气质量高,一旦环境被破环,清远的旅游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困难。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能为了GDP的增长而以产业园的形式承接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承接转移要有条件——不能超出当地的环境容量,要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要求,绝不能先发展再治理。
(3)清远资源的耗费。经济的增长很重要,但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产业承接不当会破环本地原有的资源优势及原有的环境优势,给清远市未来经济的发展将带来极大的阻力,因此在承接过程之中应充分考虑本地的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保护本地区现有的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贯穿始终。陶瓷产业是高能耗、资源性的产业,清远原有的资源能支撑多久,清远的水电等方面的供应在目前是相对充足的,但虽然工业园的增多,产业转移的加大,还能不能低价提供,会不会出现拥挤现象。土地资源也是相当有限,因为清远是山区,土地开发的成本相对较高,若干年后可能出现现在佛山、东莞等地区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4建议
(1)政府要严把环境关,不能为了业绩的提升,大量引进产业,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在引进产业之前就应该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达到标准的产业才能引进。决不能松环境关。对于引进的产业要加强其环保意识,加大废水废气的利用和处理,对于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定期进行评比,对环保表现突出的企业定期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激励。
(2)树立节约意识,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加强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条例、法规。同时也要加强对各个县级、镇级政府的监督,尤其是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监督力度。对于土地规划合理,使用节约的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激励。
(3)承接产业转移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要今天不要明天。要从整体上统一各个部门之间的思想,有选择性的承接发展空间较大的企业。制定严格的产业引进计划,并征求各方面专家人事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贫困;失业保险;促进就业
贫困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长期性、综合性的问题。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贫困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存在。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这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解决贫困问题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我国城市贫困的概况
1.1城市贫困的界定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内涵十分广泛。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发展时期对贫困可以做出多种定义。传统的贫困定义主要是收入贫困,即收入水平低下,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国际广泛采用的贫困定义是世界银行在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给出的参照定义:即“缺乏达到最低生活标准的能力”。通过收入和支出的最低生活标准来表示,贫困不仅是物质上的匮乏,而且还包含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则将贫困的概念进一步扩大,不仅包含以上内容,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的要求和缺乏影响力。在国内学者中比较一致的定义认为,中国城市贫困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城市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性地低于社会的常规生活标准。
1.2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贫困人口不降反升,贫困面继续扩大。据民政部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每年由政府定期定量救济的城市贫困人员一般在60一80万之间,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包括在职、下岗和离退休人员)家庭人均收人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共329万人。而截至2007年8月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236.1万人。
总之,城市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很多居民生活、影响社会和谐的一大难题。
二、失业是导致城市贫困的重要因素
城市贫困的产生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有经济的,社会的,当然还有家庭和个人自身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但综观国际国内,城市贫困往往源于失业。我国也不例外。
由表可以看出,现在城市贫困居民的主体,已经由传统的“老四类人(孤、老、残、幼)”,转变为“新四类人(下岗、失业、在岗、退休)”。大量人群失去工作或不能就业,进而陷入贫困。显然,失业是引发城市贫困的重大原因。
而城市贫困又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影响:城市人口,一旦失去就业岗位,没有社会保障的扶助,或者扶助力度不够,再加上他们的密集程度、文化水平及敏感程度都高,也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形成一种贫困的恶性循环圈。因此,城市贫困是摆在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重大难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逐步减少城市贫困,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三、失业保险在减少城市贫困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保险中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各项保险,都是在预防贫困的产生,或者在贫困产生后,对贫困者脱贫有重要作用。但其中多数是对陷入贫困的居民暂时的补助,受之以鱼,为其“输血”,但没有受之以渔,帮助恢复其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其摆脱贫困。要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从根本上说,还必须落实到个人或家庭的就业问题上来。
3.1发挥失业保险金的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就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失业保险金是促进再就业的重要经济杠杆,用活用好这种经济杠杆,形成了杠杆的整体效应,对推动再就业工作是有促进作用的,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实行差别性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期限和标准。按失业期限长短确定失业保险待遇给付标准。失业时间越短,给付标准就越高。例如法国规定,最初的失业金待遇为日基准工资的57.4%,其后则每4个月调低一次。这样有利于促使失业者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岗位。另外,为了使有限的失业保险基金发挥更有效的保障能力,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失业人员实行不同期限的失业救济。对于逾期仍未能就业者,可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系统给予救助。对工龄长短不同,工作业绩不一,缴纳社会失业保险费用数量不等的失业者,发放的失业保障金也应有适当差别。这样一方面可以刺激失业者尽快就业,节约基金开支,另一方面考虑到了大龄失业者的实际情况,体现了社会公平。(2)实行浮动性的失业保险税征收制度。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抑制雇主大批解雇员工。美国实施的“浮动失业保险税征收制度”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做法是,按联邦政府规定,企业为员工交纳失业保险税的基本比率一般为企业工资总额的5.4%,但同时还规定企业可按员工就业稳定性记录的实际情况实行浮动性缴纳办法,有些州最高提高到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0.5%。另外,对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金且失业人数少的单位,可以研究制定相应的返还政策,按一定比例给予一定数额返还。反之,则适当提高企业缴纳失业保险金比例。(3)对自行组织起来的就业者以及有能力创业者,可将其应享受的失业救济金一次性地发给其作为启动资金,并可视情况给予创业补贴,同时在多方面给予帮助,在其事业起始阶段给予跟踪服务。比如: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提供一些无偿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等。
另外还可以发挥失业保险金中的专业训练费、生产自救费、职业介绍费等的作用来促进就业。
3.2积极开拓失业保险的外延服务,促进就业
在现代意义上,失业保险还应该拓宽其服务内容,积极开展一些外延服务,把服务拓展到与以构成因果关系的领域、环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的经验,下面着重介绍以下当前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1)完善国家就业服务制度。就业服务体系应包含以下功能:一是提供全国各地的职业培训计划及实施机构情况,再就业服务项目情况,以及劳动力市场信息;二是对求职者进行评估和测试,以帮助其选择适合的职业培训计划;三是开展职业介绍,进行工作匹配;四是宣传、介绍失业保险规定,帮助失业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五是接待与就业有关的一切咨询,并协助解决问题。这类中心有效的提高了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以及培训后的就业率。(2)加强对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再教育职业培训。把职业培训作为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在职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职工队伍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强化再就业培训,根据就业需求的变化,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和本领。搞好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咨询,提供开业指导,提高创业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等等。
总之,解决城市贫困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积极投入,并且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的。在解决城市贫困这条道路上,还需要更多的群策群力,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并且更好的实施,才能让贫困的城市居民越来越少,直至基本消除城市贫困。
参考文献
[1]钱林.当前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
[2]李军.中国城市反贫困论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廉洁文化建设;石油企业;推进
在理论中,廉洁文化建设可以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还是新时期倡廉反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下企业发展的新课题,对人有着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及形式加以表现,进而逐渐的被人们认可与接受。在石油企业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是密切干群党群关系,强化党员干部廉洁意识,创设有助于倡廉反腐及党风建设工作环境,推动企业和谐、有效及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此可见,研究石油企业的廉洁文化建设,有着尤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石油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在企业文化中建设中融入廉洁文化建设
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以及提高企业的政治文明水平是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从总体上来看,廉洁文化共涉及到四方面的内涵:其一,以优良的传统示范激励;其二,以崇高的信念理想凝魂;其三,以严明的制度法纪约束;其四,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固本。这些均与企业员工的行为标准以及企业文化理念有着相通性、一致性,所以,应当有机的将廉洁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加以结合,将廉洁文化建设不断的渗透到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中,贯穿到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以此强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力度,丰富及拓展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常抓不懈,循序渐进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文化层面廉政工作的延伸与深化,所以,石油企业应当对廉洁文化建设加以长期开展,传播廉政知识,灌输廉洁理念,促使员工能够将廉洁诚信当作是共同的行为准则、职业操守,在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中熔铸廉洁文化的力量。企业的廉洁文化建设是长期性、系统性的一项重大工程,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因而必须常抓不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逐步的将廉洁理念树立起来,发挥企业优势,继承创新,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思想道德问题可谓是腐败的根本所在,而第一道抵御腐败的防线就是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所以,石油企业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廉洁理念,不仅要严格的抓好管理人员、党员干部等重要群体,还应当延伸教育面至一线员工,逐步形成领导干部、一般党员干部、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层面的廉洁教育宣传路子。其中,普通员工所进行的主要是公民道德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以便于尽快形成以德治企的风尚;管理人员及一般党员干部要树立廉洁清明、廉洁勤政、乐于奉献、忠于职守的意识,主动自觉的经受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点进行党纪党规教育以及理论教育,要使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地位观、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
(四)创新完善的企业廉洁风险防控体系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创立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好处,一是职工反腐倡廉的意识比加强,因为有了具体的岗位风险点,反腐倡廉成了每个人的事,与所在岗位每个人都分不开,人人要参与,积极性和意识自然得到了加强,突破反腐倡廉与我无关思想认识阶段;二是集体议事的程序进一步得到了规范、透明,民主集中制原则得以有效贯彻执行;三是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岗位风险更加清晰,防控措施更加具体;四是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在对业务流程潜在风险点进行查找时,对不规范的流程及漏洞进行修改,促进了企业管理,把反腐倡廉各项要求融入到每个工作岗位。建设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可以选择窗口单位热点岗位进行试点。围绕着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风险防控要以促进单位管理,完善部门制度,规范岗位工作程序为目的,自上而下,先部门后岗位,先领导后个人的顺序,展开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并非只是制定个方案措施,必须对部门、岗位职责以及制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从而找出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所以在制定风险防控人员和时间安排要严谨,必须成立专业小组来负责,风险点、防范措施、风险等级应该由厂党委研究通过,逐步推广全面执行。
二、结语
中国石油企业发展已经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文化建设折射出的是企业的一种精神、企业的魂,是凝聚人心的力量。文化建设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统一规划,才能起到整体推进作用,而廉洁文化工作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惩防结合、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指引下,需要企业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之间相互融合,才能真正的实现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之间的互动,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宗海.浅议石油企业廉洁文化建设[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4).
[2] 黄志坚.深入推进石油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之我见[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