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音乐幼儿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设计思路: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幼儿个人的意志,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大班幼儿节奏感较强,而《萝卜谣》让幼儿自选乐器伴奏和自由创编节奏词,充分给了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这首节奏儿歌简单、明快,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自由选择节奏版权所有乐器,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节奏儿歌的韵律之美,尝试自编相应节奏动作及儿歌伴奏有趣、诙谐的特点,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能力。
2、学习自编节奏词,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若干。
2、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分析:学习自由创编节奏词。
活动过程:
一、课件引出节奏儿歌。
故事:有一只兔子叫跳跳,它呀最爱吃萝卜了,中午到了跳跳该吃中饭了版权所有,它来到菜地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回到家打开水龙头,跳跳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洗干净了,就把萝卜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然后放在锅里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不一会儿,萝卜就炒好了,跳跳就美美地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二、请幼儿一起说儿歌,并配上自编的动作。
1、这个故事有趣吗?哪些地方有趣?
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
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
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
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
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2、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是“拔、洗、切、炒”最后大家一起说“吃萝卜”,边说边做相应动作,教师指挥幼儿练习2遍。
三、用打击乐器为儿歌伴奏。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边说儿歌,边按节奏齐奏。
2、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按“拔、切、洗、炒”打节奏一次,最后一句“吃萝卜”一起打节奏。
四、自编儿歌节奏词。
1、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编哪些有节奏又有趣的词?
2、幼儿自编节奏词如:
踩高跷|踩高跷|踩踩|踩0|
蹦蹦床|蹦蹦床|蹦蹦|蹦0|
拍皮球|拍皮球|拍拍|拍0|
敲小铃|敲小铃|敲敲|敲0|等
幼儿齐说并配上乐器伴奏。
3、快乐大比拼活动:自编节奏词串联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快乐大比拼活动,比一比谁能得冠军。
请小朋友把自编的节奏词串联成句,如:
刷牙齿|刷牙齿|刷刷|刷0|
背书包|背书包|背背|背0|
乘汽车|乘汽车|乘乘|乘0|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孩子们特别喜欢。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过程容易发生兴
趣。《小鸡小鸡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歌词中小鸡和母鸡妈妈的对话能激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好像在和自己的妈妈对话一样。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扮演母鸡,请幼儿以小鸡的身份做游戏。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
2.在游戏中充分展开想象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
3.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孵小鸡(撕贴)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胸饰人手-:一只。(小鸡、青蛙、小牛、小狗、小猫等)
2。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鸡窝”、“草地”、“花园”
3.蛋宝宝(椭圆形黄色蜡光纸)中间用缝纫机踩好小鸡的外形。剪好圆形、三角形、鸡
4.录音机: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比较悠扬的乐曲一段。
(三)活动过程:
师:“小鸡一一”
幼:“哎一—”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花园去玩,好吗?”
幼:“好的一”
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在花园的篱笆旁坐下。
(评析:开始部分让幼儿以小鸡的身份进入角色,比较有效地产生“唤醒”的效果
儿的情绪振奋起来,精神集中起来。)
2。在游戏中学唱新歌《小鸡小鸡在哪里》。
(1)学对歌词。
师:“小鸡,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幼:“好的。”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2)学唱歌曲。
师:“鸡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会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吗?”即用琴伴奏。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评析: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和小鸡对唱,富有情感,使幼儿感觉亲切,能进入更好地角色,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
3.在游戏中拓展思路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
(1)玩游戏《捉迷藏》,借助胸饰创编歌曲。
师:“小鸡,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请你们躲在篱笆后面戴十二小动物的胸饰,变成其它小动物,妈妈唱到谁,就请谁边唱边出来,好吗?”
(2)发挥想象,创编歌曲。
师:“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唱的小动物以外,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叫呢?它是怎么叫的?”
幼儿讨论后回答。
幼a:老虎它会叫的。啊呜啊呜
幼b:山羊会绵绵叫。
幼c:小牛会牟牟叫。
幼d:大白鹅会冈冈冈地叫。幼儿回答后,个别唱,集体答。
(评析: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编一编,唱一唱,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唱出来。在个别唱和集体唱的过程中,共享游戏的快乐及彼此的经验。)
4。变换角色,帮鸡妈妈孵小鸡。
(1)听音乐做律动小鸡慢慢长大。
(2)师:“小鸡们都长大了,我好高兴哦!那么你们能不能帮我做事情呢?”
幼:“能~”
师:“鸡棚里还有许多蛋宝宝,它们快要孵出来了,我们去帮助它们,让它们早点出来,好吗?”
幼:“好的。”
(3)教师讲解孵蛋的要求,幼儿学习孵蛋的方法。
(4)将孵好的蛋(小鸡)贴在背景草地上。
(评析:教师以角色的口吻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使幼儿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延伸活动:
1.玩体育游戏“小鸡吃虫”。
2.绘画“可爱的小鸡”。
3。进行探索活动“想站立的蛋宝宝”。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方案设计 课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53-01
每年的暑假邵阳师范学校都会迎来特殊的学习群体,她们是来自邵阳全市各个乡镇的在岗幼儿园老师。这次农村幼儿园教师转岗培训,开设了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操这节课,课时120分钟。这是一堂集幼儿音乐教学,幼儿音乐教学法,幼儿活动设计的综合课。尽管我们音乐组接到课题后多次开会研讨,并各按研讨方案围绕幼儿音乐教育最常见的歌唱活动与打击乐器演奏活动进行了仔细的备课与教学,课后对其总结思考感觉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和学习。
1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触类旁通
首先在课堂里我与同学们学习给出的优秀音乐活动课设计方案后,我们试着总结了案例值得学习的地方,主要由以下4部分组成:(1)情境设计符合教学主题;(2)技能训练放在活动中;(3)教学进行有层次;(4)活动设计具有完整性。
课堂里同学们大体能感受到优秀案例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也能就其中设计的某个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但是在运用文字归纳总结上遇到了问题,而我认为之所以学习优秀的案例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指导以后的工作,把它收录成文字以点到面的学习才能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大的收益。在后面的自主设计音乐活动环节,有着与优秀案例相类似的教学主题,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引用优秀案例中的情境设计。为了让学生不拘泥于此,在课堂上就情境设计发散思维,以便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快速的融入其中,从体验入手,有声音,有图片,有互动,有内在感知等,但不论那种情境设计都应与设计主题相呼应。在之后的情境设计中学生的设计就出现了很多生动的元素,有的是一副画,有的是一个故事,有的是音像资料,还有小游戏等。情境设计形式丰富多彩,并辐射到其它的设计环节里。
2 指引学生编写活动方案
在课堂里第二项大的教学就是给出新的幼儿音乐活动教材,编写音乐活动方案。很多优秀的案例确实可以直接为我所用,但是运用时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调整,因为学生、教师、教学条件,各不相同,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运用时也不能一成不变。同时,教师在运用教案范例后,必须进行及时的反馈,对教案范例中的不当或不适用之出给以修正或调整,使之更加丰富、完整和科学。
对此我指导学生运用代入式编写活动方案,首先我们借鉴优秀活动案例的模本,定下活动方案的书写模块:(1)活动目标;(2)活动准备;(3)活动过程;(4)活动延伸。然后依据模本的框架仔细分析活动教案充实内容,最后把学生讨论出来的活动思路依次代入其中。在这个过程里,学员们积极发言,各种平时出现过在她们身边的活动都出现了,但更需要把这些活动进行改良或重塑让它们与音乐联系起来。在活动中能体现通过幼儿的听觉、视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她们带进优美的音乐感受中以达到音乐活动的旨意。在抓住幼儿音乐活动的中心旨意的前提下结合活动方案让学生们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活动方案。
3 完善音乐活动的组织与实操
这堂课的最后环节是把已经设计好的音乐活动方案模拟试教出来。在座的都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幼儿教师,对于活动试教还是有些经验,主动上台来试教的老师综合素质都还不错,下面的学员配合的也很好。这个环节问题大都出在了兼顾的面太多,组织的活动没有连接性与整体性。例如有位学员在音乐打击活动一课设计中,她共进行了包括有贴图认识音高的活动设计,有演奏打击乐认识打击乐器活动设计,还有欣赏演奏打击乐活动设计。每项活动她都设计的不错,但是一堂课究竟多少个活动才合适?没有权威的研究结论,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内容特点和学生基础而定。事实是,我们在这一个案例中看到多个活动或者任务,但是接受到的信息却是刚开始有兴趣的时候就被转移了,注意力难以集中。显然,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活动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就单个活动而言更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组织的活动能够与音乐感知相结合由浅入深就是优秀的。正所谓“用心品味才能有滋有味”。就整堂课多个活动的集合而言,职责明确、分工清楚、有区分度的活动效果更佳。
一堂引人入胜的活动课,必然有一个流畅的活动过程,即有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贯穿其间,目标明确、思路清楚、心无旁骛。而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扬长避短的组织音乐教育活动,更巧妙而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在实操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活动效果。
4 建立追踪服务让课堂延生
这次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操课只有120分钟,但很受学员们欢迎,她们觉得非常有实用性,可惜的是时间太短,能够上台实操的老师有限,大部分的学员没有机会上台展示,而且她们教学的环境以及条件都有所不同,实际授课与实操方案也会存在差异,所以要想实操与改进只有真正走进这些农村转岗幼教的课堂中才能够实现。在今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育受到革命性的挑战。如果把传统的课堂教育放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里,无疑比粉笔加黑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对变革音乐学习方式、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让学校与学员们,教师与学员们交流指导实操的平台,让我们把知识带到每个需要帮助的学员身边,带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农村幼儿身边,这样让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这仅有的120分钟而将延续到她们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实现这堂课的真正意义。
本人担任幼师音乐教学九个年头,但这次课让我觉得在幼儿音乐活动课不仅仅是音乐专业技能技巧的运用,更多的是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也是对我音乐教学的一次挑战,之前我所教的在校幼师的音乐课大都围绕音乐的基本技能技巧进行,如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等,这些都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科中最基本和最熟知的专业课程而针对这次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组织与实操课,在岗的幼儿教师则希望我能帮助她们打开思路,在已选定的音乐教材中,有更好的活动思路,和怎样把音乐知识放到活动中指导她们实操,是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自然也成为了我以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值得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
我们发现,档案袋评价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克服传统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单一化、偏重评价的鉴定功能、偏重量化评价、重幼儿认知发展评价轻幼儿情感和社会性评价等局限性。将它运用到幼儿音乐教育里,能让教师、家长和管理者看到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努力和进步,进而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优势
1、档案袋评价可以为幼儿园选择音乐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不是盲目的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仅仅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选择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方面不应局限于幼儿园所规定的“教材”,而应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幼儿音乐教材,制定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计划。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持续的关注追踪及记录,描绘出每个幼儿的音乐发展情况,更好地拟定幼儿具体发展状况的教育计划,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2、档案袋评价可以提醒教师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幼儿音乐教育注重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幼儿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由于年龄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在音乐能力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从而造成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的不同。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是长期持续的,这样可以反映出不同幼儿在音乐方面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音乐能力水平开展音乐活动。这样既能体现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共同状况,又能不断促进个别幼儿的发展。
3、档案袋评价可以让教师了解和掌握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状况。档案袋评价为教师提供了幼儿随着时间发生的发展变化的信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幼儿在音乐方面发展的各种资料和对幼儿个体进行的评价,可以明显的反映出幼儿的发展情况,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幼儿在不同时期音乐能力发展的状况。在创建和收集幼儿档案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幼儿的个体特征、思维特点、所取得的成就、能力以及弱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档案袋的整个创建过程和评价过程,能够熟知每一个孩子,认识到并培养起自己对他们的爱。
4、档案袋评价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认识幼儿教育、建立经常性的家园联系。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在家庭中的音乐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更好的促进幼儿特别是有音乐天赋的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家长需要了解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状况。档案袋评价的出现解决了家长的需求,为家长如何更好的指导孩子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家长可以通过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对幼儿进行指导,努力为幼儿创造高质量的音乐环境,提供适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活动。
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实效性
1、选择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研究对象。档案袋评价需要一个长期且连贯的观察及追踪过程才能显现出它独特的教育优势,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及现实的局限性,我们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班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抽样法选择出具有典型特点的十名幼儿(其中,男孩女孩各五名)进行长达三年的持续的追踪观察并做出及时有效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会视具体情况减少被观察对象的数量(不少于六名幼儿),直至确定出准确固定的观察对象。
2、确定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维度。通过对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我们大体上确定了音乐认知、审美情感和社会性三个评价维度。具体到细致的层面,我们对幼儿音乐认知方面的评价主要以相关的音乐测量为主,另外根据目前幼儿园主要是从歌唱活动、音乐律动、打击乐活动和音乐欣赏这几个方面来设置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我们会对幼儿在这些音乐活动中的表现直接进行观察和评价。
其中,一些比较外在的直观的表现和能力在短时间内就能较容易的开展评价。如在歌唱活动中,幼儿唱歌的咬字和吐字清晰度,教师能较容易的进行听辨对比继而作出快速的评价。而那些内在的隐藏的能力则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追踪、观察和记录。如在审美情感中,能够根据音乐的情绪情感展开想象,会给教师的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长期的追踪和观察,熟知被观察对象的性格特点和个体发展能力后,才能作出有效客观的评价。
3、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效果。通过观察和对比,我们最终选定了六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同步课堂追踪后,我们欣喜的发现每名幼儿的音乐素养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以个案A为例,个案A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力相对集中,学习也比较专心,对音乐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通常情况下都不会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并且对音乐的节奏、节拍掌握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断调整教学,选用适合的针对性较强的教材,因材施教,经常为个案A提供在大家面前表演的机会,注意幼儿对音乐节奏节拍的掌握,并且会穿插这样的练习。在家长工作方面,教师积极把A在幼儿园音乐方面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提示家长回家后也多通过一些亲子音乐游戏训练幼儿的胆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经过一个阶段的强化训练后,个案A相对以前较积极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手舞足蹈放声歌唱,心情比较愉悦,性格也阳光开朗了不少。
除了设计灵活多样有趣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和家园合作之外,教师还会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音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晨间活动、课间活动、餐前餐后等为幼儿播放音乐,有时也会复习学习过的歌曲、律动、音乐欣赏等,让音乐成为班里孩子的必需品。这些无不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音乐 游戏 中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1中班幼儿的特点
中班幼儿在整个幼儿期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
(1)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因此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选择有动感、节奏明朗的音乐,选择色彩明艳、能吸引幼儿目光的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活动情节,采用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中班幼儿的观察是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的。中班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讲解活动内容时,要做详细的说明,在活动过程中也要做好示范引导工作,让幼儿学会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语言,在模仿中学会,但又不能过犹不及,完全主导,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3)想象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表现。中班幼儿的想象,常常是在游戏、观察活动中有所发现而产生的突发奇想。但如果给他们定下主题,让他们想象创作,就有困难了。到中班后期,一般的幼儿能大胆想象,独立创作了。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不要什么都由老师定好,可以留出很多空间,让幼儿发挥想象。例如,在让幼儿根据音乐表现不同动物的姿态时,不要限制一种动物,而要让幼儿运用丰富的联想,设计自己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和趣味性,更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4)中班幼儿记忆是能学会忘。如要他们学一首儿歌,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会忘得一干二净。当然,这与幼儿学儿歌时对儿歌的理解程度有关,如果不理解,只是机械地背诵,那么背的快,但短时间里就会忘记了,如果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那么他们记的时间就会长一些,但也必须重新巩固,否则也会忘记。因此如果幼儿听的懂教师活动的内容和游戏规则,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学习能力增强,记忆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2 班幼儿音乐教学游戏案例
2.1案例描述
中班幼儿正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活动开始,教师先请幼儿欣赏手偶表演,在第二遍表演时注意表现猴子痛苦的表情及猴妈妈着急的表情。接着,用两个拳头和头扮三只猴子演唱一遍,并邀请两个幼儿合作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全体幼儿表演,接着进行分组表演,幼儿每三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同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同时出示医院图片。“现在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幼儿讨论)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在高的地方跳啊?(不能)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以后,你们不要在床上、沙发上跳来跳去。回家以后,你们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做三只小猴子的游戏,好吗?”教他们边唱边做。
2.2案例评析
《三只猴子》是一首简单、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它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容易引起共鸣。《三只猴子》活动目标定为学唱歌曲,初步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让幼儿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一旦这样,十分危险。和传统的歌唱教学相比较,这样的教法不带任何灌输性质,重视的是幼儿音乐情趣的培养,并且在活动中幼儿也有自由协商、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猴的这种行为,让幼儿真切地领悟到后果,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2.3游戏建议
以往的音乐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教幼儿,大多数是以跟唱为主,却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加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简单而又体现角色的行为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让整个活动首尾呼应。选择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游戏中学习歌曲的过程,一定能让幼儿感到歌唱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切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那样才能够使活动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主编.学前游戏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 乐游戏的几点体会[J].山东教育,1999(18).
关 键 词:高师学前音乐教育 微格教学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但是幼儿教育重要的教育内容,还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轻松活泼的气氛。目前,幼儿园对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要求他们掌握学前音乐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幼儿音乐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外,还要求他们能进行幼儿园音乐课程设计、编制具体音乐教育方案;要求他们能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幼儿,开发幼儿的音乐潜力,富于创新能力,并能对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型的幼儿音乐教师。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培养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其中,音乐教学能力成了教育目标中优先注重的方面。在高师学前音乐教育领域中运用微格教学,能改变某些固定的教学模式,有效、快捷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一、关于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借助现代的视听工具,以若干小组的学生为对象,培养某种教学技能的方法。它能在短时间内系统地训练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未来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内容的教学行为或能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学习。因此,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掌握提高教学技能,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微格教学具有明确目的、突出主体、联系实际、及时反馈、认识自我、减少压力、有利创新的特点。在高师学前音乐教育中引进微格教学,让学生按照微格教学的方法,借助现代媒体设备手段,把课堂教学全过程分成若干个部分,对一个个环节进行研究、解决,然后再把各部分综合起来整体考虑、设计、操作,这将使学生对音乐教学课堂产生一个全新的教学观念,并使学生学会科学地分析艺术活动内在的条理和规则。
二、在高师学前音乐教育中如何运用微格教学
结合高师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步骤进行微格教学。
第一步,前期准备工作。
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前,首先,必须要有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教师应指导学生先从理论上进行音乐教材的分析、音乐教学目标的分类、音乐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堂的观察方法、采用的音乐教学技能分类、教学的评价手段及幼儿的特点等理论的学习。其次,教师一定要确定好一到两项技能,安排在不同的单元进行训练,便于学生尽快地掌握教学技能。再次,是编写教案,教案的编写一贯是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微格教学训练前,教师要重点培训学生编写教案的能力。学习的内容包括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制定、教学时间的分配等,并要求学生在教案中详细说明其教学行为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对学习行为的预测。
第二步,提供示范。
在正式训练前,要使学生明确训练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可采用播放优秀音乐教学录像、编辑音乐课件、实际角色扮演的方法,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可带领学生到幼儿园听课见习,观看幼儿园的优秀教师是怎样上课的,为学生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提供情境逼真的仿效和示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从本地的幼儿园聘请一些优秀的幼儿园音乐教师,对学生“手把手”地传授幼儿园音乐教学经验和技巧,指导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步,模拟教学。
在模拟教学阶段,我们可针对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特点,突出以下几种技能的训练。
1.导入技能
导入的技能,对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只有短短的15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导入部分仅占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幼儿把课前的兴奋点迅速导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上来,做到引人入胜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根据现代音乐教学论的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要从“静”到“动”转换。因此,导入所涉及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层次与欣赏水平,做到与本课主体部分有机结合,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自然而生动。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所以,在导入设计中,可运用趣味性、启发性的方法引起幼儿的注意,激活幼儿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在这个环节,我们要求学生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自己设计课题,每人每次3—5分钟,形式可以丰富多样,这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演示技能
随着教学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采用多媒体来进行音乐教学。幼儿通过直观的教具,领悟到新知识和新概念。在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要根据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演示物,在演示中,要准确地演示各种音乐实物和模型及图表,并注意多种媒体的相互配合。
3.讲解技能
讲解是一种用语言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学会讲话,善于表达,是他们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在讲解技能训练中,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语言上(特别是音乐教学语言)流畅表达的能力。音乐教学语言的结构是十分严谨的,因此,在讲解技能训练时,要求学生在音乐教学语言中所用的概念、名词、术语必须要讲解准确。另外,幼儿园音乐教育是一个使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语言的刺激,激发幼儿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呢?这就需要学生在训练中善于巧妙地运用音乐语言,生动地再现教材的知识内容,并使音乐教学中的语言尽可能接近幼儿的生活,做到音乐语言“儿童化”。在训练中,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的一点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走神的现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适度地设计好教学语言和音乐术语。
4.变化技能
课堂教学中的变化技能包括了教态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和教学媒体的变化。针对幼儿音乐课堂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变化技能,刺激幼儿对某一课题的兴趣,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在训练中,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怎样利用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传递教学信息,怎样在课堂上与幼儿进行交流,怎样适当变换各种教学媒体,使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和学习特点,合理地选择不同的变化技能。
5.结束教学技能
结束教学技能广泛应用于任何一节课的结束,主要是使学习者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和提高。在训练中,我们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结束方式,并做到结束语要简明扼要,具有童趣,有利于幼儿回忆和理解。
6.教学技能综合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各种单一的教学技能后,要求学生将各种技能有机结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独立完成音乐教学工作的能力。这部分的训练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和实践,能为他们将来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上几种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我们都要求学生组成5—10人的微型课堂进行模拟教学实践,对每一个技能进行教学全过程的录像,不具备录像设备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文字记录和录音记录。
第四步,反馈评价。
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完成后,进行反馈和评价,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在教学知识、技能或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弥补教与学之间的不足,以便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这一过程包括:①重放录像。通过重放教学录像,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准确、客观、真实地观察模拟教学的全过程,检验每一项教学技能所达到目标的程度。在教学中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还能检验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已进入了角色。②自我分析。通过观看录像,学生对照自己在模拟教学前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检查自己是否已达到自我评价自己的优缺点。③讨论评价。老师和同学对每一个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的教学录像进行讨论,站在各自的立场,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帮助其找出不足,并尽可能地提出改进的办法。在这一环节,我们尝试使用了“2+2”式的评议,即对学生所上的课每人提出2个优点和2个改进的建议。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意见,结合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教学行为准确地记录,打出成绩,为其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第五步,修改教案。
学生根据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中指导老师和同伴所指出的问题,重新修改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实践。如果教学效果不明显的话,可进行第三次,甚至是第四次的教案修改和微格教学实践。如此循环,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第六步,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检验微格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习中,学生把在微格教学中所掌握的教学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上好一节完整的标准音乐教学课,并用摄像设备记录下教学全过程。返校后,教师组织学生就实习教学录像进行自评和互评,进一步巩固所学教学技能。
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到教师角色的教学尝试,对多种教学技能进行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热爱学前音乐事业的情感,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前音乐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匍匐前进》参考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匍匐前进》1
教学目标:
1、锻炼手部力量。
2、学会谦让,懂得与周围幼儿协调。
3、不胆怯,勇于挑战各种情况。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5、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教学准备:
1、录音机,轻松音乐磁带一盘。
2、垫子(爬行时用)。
教学重难点:
向前爬。
教学过程:
1、要求:身体与腿平贴地面,不能曲起,两手用力向前支撑身体蠕动前进。
2、幼儿分两队站立,连贯地匍匐爬过障碍物,中间不能停顿,幼儿从旁边回来。
3、相互设计障碍物的摆放,增加游戏的难度与趣味性。
教学指导:
1、学会两手移动向前爬行。
2、学会身体紧贴地面爬行。
教学结束:
在音乐声中师幼一起做放松动作。
教学反思:
钻、跳、投掷、平衡等体育动作孩子们经常接触,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体育项目,但是“匍匐前进”这个动作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却很少接触,有一定难度,但活动中,都比较积极。活动充分体现出愉快、轻松的特点,没有丝毫上课的痕迹。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氛围,使幼儿精神愉快,提高了幼儿对本次体育活动的兴趣。
大班教案《匍匐前进》2
游戏名称:勇敢的小兵
游戏目标:
1、练习匍匐前进,增强四肢肌肉力量,发展协调能力。
2、能遵守纪律,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游戏准备:
1、现状分析:我班幼儿年龄偏小,活泼好动,纪律意识较差,许多幼儿遇到困难还会哭鼻子。对解放军叔叔十分崇拜,喜欢模仿解放军。
2、重点、难点:重点是练习匍匐前进;难点是培养幼儿纪律意识,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3、材料准备:垫子、沙包、皮筋、平衡木、筐。
游戏过程:
1、请解放军叔叔表演,激发幼儿争做小兵。
2、学做解放军:请解放军带幼儿进行队列、队形及军体拳的练习。作辅助活动:投掷、跨跳、下蹲等活动。
3、请幼儿用各种方法爬过垫子,并请个别幼儿示范。
4、请幼儿用自己没用过的方法在爬一次垫子。
5、请解放军做匍匐前进的动作,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6、请幼儿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7、游戏:炸碉堡。培养幼儿遵守纪律,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8、教师小结。
大班教案《匍匐前进》3
活动目标:
1、练习身体着地,匍匐前进的动作,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2、体验做为士兵的.自豪感,增强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
学习身体着地,手臂弯曲,双脚要力往前的动作。
手臂弯曲,双脚用力往前,手脚协调。
活动准备:
垫子若干,山洞,独木桥。
活动过程:
一、进行阅兵式
1、口令训练: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等。动作练习:手部练习,脚腕练习。
2、在我们面前有一片草地!我们这些士兵有什么办法过去呢?(幼儿自由探索)方法真多,用哪个办法过这片草地能不被敌人发现呢?
二、教师示范
动作:匍匐前进。幼儿练习(个别与集体)教师小结。
小游戏:我是一个小小兵。
游戏规则:教师吹口哨,幼儿听见一下铃声,可以前进;听见两下铃声,马上停。
三、游戏。
我们的本领练得不错了呢,之前是一片平坦的草地,现在这一片草地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上面有敌人的感应器,过去的时候要怎么做?)
1、幼儿练习。
2、进行游戏,红方和蓝方进行比赛,首先取得红旗的为胜利方。
四、演习完毕
1、集合、点评:请个别幼儿对此次游戏活动进行点评。
2、士兵们,现在请你们展示一下自己本领吧。
活动反思: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在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具体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使孩子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怎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怎样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与人合作、交往以及群体意识,怎样将音乐教育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近年来,特别是学前教育领域在学习、探索奥尔夫教学法的实验中有较大的发展,并通过大纲、教材、计划贯穿到实际教学中。而作为高师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探究方面仍然比较空缺,不能很好地与当前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进行有效接轨。作为这门学科的传授者,我想我有义务为奥尔夫音乐教育在高师院校的推广及普及尽一份微薄之力。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所在院校的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笔者的初步构想。
一、教学大纲的建设
教学大纲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它是教学的指路标。面对音乐程度参差不齐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制定一个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但笔者发现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在新形势下从外引进的先进课程,在国内的不少院校里仅作为选修课开设,并无类似于钢琴、音乐等学科具有系统、规范的教学大纲。社会上办的培训班也只是根据授课教师的某项特长进行开课,并没有一套适合本土的、完善的、系统的教学大纲 。因此,笔者通过下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参加培训班学习,搜集各方面相关资料,再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第一版教学大纲。
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明确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突出奥尔夫艺术思想及其作品、教学方法的重要特色,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遵循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奥音乐教育的理念,并运用这种理念为将来从事幼儿音乐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立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同学们提供优秀课例,通过“授课”的方式表述课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知识方面应达到下列要求:了解奥尔夫的生平与音乐活动,理解其音乐教育思想。通过课例的学习,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在能力方面基本能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开展幼儿园各项音乐活动。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提倡动手自制乐器,动脚踏出自己的舞步,动口唱出内心的情感,动眼看出视觉艺术的音乐流线,动心将这些元素整合运用在音乐艺术上,将创意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上。简单说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脚跳、动口唱、动耳听、动眼看。”因此设计了以下五大模块内容,使每一节普通的音乐课不再枯燥,全面提升音乐课的实用价值。
“节奏教学”
(一)节奏的培养与训练
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学,结合大自然的节奏、语言的节奏、动作体态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二)运用打击乐器
打击乐最容易敲击出声,音色鲜明,被孩子们喜爱,常可以运用在朗诵、给歌舞伴奏、给旋律伴奏等。包括:1.打击乐制作和利用;2.打击乐的使用方法;3.如何组建一支生龙活虎的乐队4、如何指挥乐队
(三)即兴演奏训练
奥尔夫教学中即兴演奏是一大特点,由于打击乐器的技术简单,和声单纯,伴奏常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让幼儿一开始就作即兴性演奏。即兴演奏可以让孩子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正好符合奥尔夫要“动”“注重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孩子自己创造音乐,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
(四)模拟幼儿课堂操作训练
为了将来能让学生零距离上岗,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模拟教学尝试:1.环境创设,模拟教学;2.布置课题,分组讨论如何开展教学;3.分组展示;4.讨论总结。
“唱歌教学”
(一)幼儿唱歌技能培养包括:1.听觉培养;2.感受培养;3.发声培养;4.呼吸培养;5.音的高低培养;6.音的强弱培养;7.音的长短培养
(二)怎样教唱歌
虽然现在不主张以往的唱歌教学模式(唱一句学一句),但用什么方法来使孩子真正的感兴趣?我们知道人在高兴时会情不自禁的哼唱歌曲,孩子也一样。设计情境,营造歌唱氛围:1.从歌词的道白节奏入手;2.结合语词替换、律动、图片、故事、游戏、戏剧等手段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3.进入旋律,水道渠成
“舞蹈教学”
音乐、舞蹈、语言、表演等融为一体,是奥尔夫艺术思想及其作品的重要特色,也是他的教育理念中颇有特点的组成部分。古人云:“动情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争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道出了语言、歌唱、舞蹈原是同根一体。这里的舞蹈是指没学过。舞蹈的人都能跳的舞,要求是:依据音乐,要有想象,自由设计1.动作由浅入深,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编;2.创作来源于幼儿生活的舞蹈语言;3.幼儿舞的教学浅析。
“欣赏教学”
(一)全新意义的欣赏
说到欣赏,许多人认为就是静下心来认真听音乐,即使是老师也做不到从头至尾不走神,何况我们的幼儿,怎么才能让幼儿真正的读懂理解音乐呢?两个字“参与”。
(二)间接欣赏
即不在正式的音乐课上欣赏,在课间、在用餐、在睡前睡起等时间段,看似简单和随意,但却贯彻了奥尔夫教学中“让孩子通过自身活动去感受音乐”的原则。
(三)直接、有准备的欣赏
多变的活动形式:声势、律动、游戏、乐器演奏、独奏、伴奏、合奏、轮奏、齐唱、合唱、轮唱,几乎调动了音乐的一切手段,既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又高度统一于欣赏。
(四)模拟幼儿课堂操作训练
“教案编写教学”
目前许多幼儿园老师上奥尔夫音乐课都有现成、统一的教案,他们不用过多的思考和研究,因为在她们接受培训时,专家已经告诉他们每节课该怎么教,怎么做,做什么样的音乐活动和律动、游戏,将课程内容细化到每一步灌输给教师,教师们上课照搬培训内容就可以了。笔者认为对教师们进行教材的指导以及培训的做法是正确的,然而这些培训是否让老师们真正的了解奥尔夫教学法呢?将教学模式化、内容具体化所带来的结果会怎样?即老师们上课时所做的音乐游戏和活动一样,所有的教学基本相同。这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本意吗?本人持怀疑态度。无论有多少现成的优秀教案,毕竟是别人写的,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通过自身的思考、钻研编写出的教案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教案编写的教学,及时发现教案设计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写出有创意的教案。
三、注重教材建设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由引入到实践运用于我国的音乐教育,仅仅经历了30年的时间。在这30年的时间里,奥教育理论经历了由照搬国外教育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实践的本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出现了许多奥音乐教育专家,同时在专家们的努力带动下,通过各类培训班和学校开设的课程,在音乐师范教育中基本普及了奥音乐理论,同时培养出一批能够将此教学法运用于实际教学的音乐教师。我作为一名研究音乐教育的高校教师,了解和学习了奥音乐教育理论,也有幸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对此教育理论的认识由初步认知阶段到基本了解阶段。在实践与理论的碰撞后,我发现很多奥音乐教师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教材,但他们有的是丰富的课例,他们通过优秀的课例进行展示,让学员在展示中了解奥音乐教学。在200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思想与实践》是一本非常不错的适合本土教学的教材。该教材是奥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我想在更多音乐教育同行努力下,将会涌现出更多有价值的书。
四、注重实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始终贯彻“学生实训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和“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锻炼”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穿行。同时,聘请幼儿园一线的专业教师把幼儿园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任务融入到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看到、学到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对一名教师在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更使学生在专业的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在具体的幼儿园模拟教学任务中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学习。
学前教育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工程,我们不是推崇一种潮流和时尚,不是认为不用奥尔夫教学就跟不上时代,而是看到了奥音乐教学给中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其教学也完全充分体现了我国所推行的素质教育,而且更加完善了音乐教学手段。奥教学的真谛是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将音乐、舞蹈、话剧、美术、文学等各学科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此同时,发掘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树立自信心,培养与他人和谐合作的意识。以育人为根本,既为学习艺术专业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挖掘和发展孩子们的各种潜能素质,培养和造就适合当今世界需求的人。这种真谛让我意识到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虽然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推广和使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矛盾,但我坚信有一天它必然会走出一条广阔的大路,而我们的音乐教育也会在坎坷中一直前行。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思想与实践》,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
[2]许卓娅著.《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0
[3]郭亦勤著.《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7,8
基金项目:
小班手工剪纸教案:《苹果》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提高手指的灵活性。
2、通过实践掌握苹果的剪法,并会熟练运用对称方法剪对称苹果。
3、培养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过程:
1、趣味导入,观察特征。
欣赏儿歌《水果歌》
小朋友们在歌中听到了什么?
各种水果(苹果、橘子、西瓜…)
水果既好吃又有营养,小朋友一定有自己最喜爱的,谁能向大家介绍下它的外形特征?
3、欣赏范作,激发幼儿剪纸兴趣。
欣赏教师范作,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4、教师演示。
教师总结并演示剪苹果,从苹果的剪裁上引出对称剪法,加以强调。
5、幼儿动手实践,分组比赛。
教师在黑板贴上4个水果篮,分小组比赛哪篮的苹果又多又漂亮。
6、欣赏作品。
每组讨论后派代表分析优劣,谈谈喜欢那个篮,为什么。
7、结束
小朋友,你们看到这么多苹果,心里感觉怎么样?(高兴)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体验一下喜悦的心情吧!教师和幼儿随着音乐快乐互动结束。
小班手工剪纸教案:《窗花》
活动目标:
1、学习剪窗花技能,发展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2、学习合作组画,感受疏密、高矮、前后排列对比的美。
活动准备:
多色蜡光纸和普通纸、剪刀、胶水、蜡笔、每组一张大白纸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桌面材料和工具,明确剪窗花的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
(1)把大方纸变成多层三角形。
(2)找准中心点,剪成花瓣形。
(3)用剪刀在三角两边剪出“小嘴”、“小洞”、“小缝”。
3、让幼儿取出白纸练习剪窗花。
4、幼儿自取蜡光纸剪花朵,提醒幼儿要拿紧中心点。
5、幼儿围在桌子自由走动粘帖纸花,然后用蜡笔或油画棒添画茎和叶。
6、展示幼儿作品,可引导幼儿互相评议,从中寻找疏密、上下、对称不对称等表现手法。
7、幼儿可根据需要修改作品,教师帮幼儿展示作品。
8、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小班手工剪纸教案:《绿精灵》
活动目标
学会剪小蜜蜂的制作流程。
通过动手制作提高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绿色的彩纸数张。
剪刀、铅笔、橡皮。
《小蜜蜂》儿歌。
活动过程
一、《小蜜蜂》儿歌
1、嘘!小朋友们快听有嗡嗡的声音,猜出是谁在叫了么?
2、原来是蜜蜂精灵,我们来一起边唱边跳吧!
3、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蜜蜂精灵在我耳边说了一个愿望,你们想知道愿望是什么吗?
4、蜜蜂精灵希望有好多的蜜蜂精灵陪它玩耍,想想我们都有好多的伙伴,蜜蜂精灵就自己一个人多孤单啊!
5、喜欢助人为乐的才是好孩子,我们都是好孩子一起来帮帮蜜蜂精灵吧!
二、学剪小蜜蜂
1、我们来用彩纸剪出更多的蜜蜂精灵,这样它就不会再孤单了。
2、现在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学剪小蜜蜂好不好?
3、我们把手里正方形的彩纸对折,用简笔画出小蜜蜂的外形,画阴影的部分要剪掉。
4、画好后,拿起剪刀把画阴影的部分剪掉,剪完后展开,蜜蜂精灵就完成了。
5、制作完成的小朋友把你们手中的蜜蜂精灵举起来。
三、小结
1、我们现在来看看谁剪的最好?谁的蜜蜂精灵最漂亮?
2、教师点评。
(浙江省上虞市松厦镇中心幼儿园312300)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下教师备课中存在的“克隆”、“分离”现象,剖析根源,提出应对策略:改革备课评价观,激发教师备课的内驱力;改革备课形式,提升教师解读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幼儿教师;备课问题;对策;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第2版)的使用,不仅带给一线教师更多新课程的理念,而且带给一线教师更丰富的课程资源,给一线教师的备课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便捷、高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正滋生着一些阻碍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危险“病菌”,在此,笔者根据《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指南》第二章《保教常规管理》第十四条中指出:“建立备课制度,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克服对教学参考资料的过份依赖”的精神,结合我园备课改革的历程,从新课程下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应采取的对策三方面作如下阐述:
一、新课程下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克隆”现象,导致模式化教学
一些教师备课中出现“克隆”现象,她们依葫芦画瓢地将《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中的活动设计一成不变地搬到备课本上,而后不折不扣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面对的是不同的幼儿,可我们的教师却上的是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话。这样的活动,既没有标新立异的鲜明特色,更没有一丝一毫个性的张扬;它不仅造成了教学模式化的弊端,更隔绝了教师对备课形式、内容的创新。
(二)“分离”现象,导致教学效果差
一些教师出现“备课”与“教学”分离现象,她们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案”的抄写,但不思考所抄活动方案中的关键经验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等等问题。由于未读懂文本,因此,课堂教学时完全是另外一副景象,有的目标偏离,有的过程没有落到实处,如:大班音乐活动“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是伟大的音乐家舒伯特所写,舒缓流畅。教学用书上编者是作为音乐欣赏活动而进行的,由于教师课前未认真阅读现成的活动设计,于是错将音乐欣赏活动上成了歌唱活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如此备课,致使备课与课堂的联系割断,教师自我反思的桥梁自然也坍塌了。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幼儿园备课的评价标准导向有误
当前大部分幼儿园备课质量评价标准单一、片面,形式主义的成分居多(如统一的教案格式,以教案的详略、字迹工整与否、数量多少论优劣等),很少关注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教师的创新思想。在这样的检查制度下,教师的备课自然就形式化了,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抄完及可、抄满及可,久而久之,备课蜕化成了一项教师抄写教案的机械、呆板的体力活,富有个性化的活动设计从此销声匿迹。
(二)教师个体专业成长意识淡薄
当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感现象明显,她们对工作的意义及自我效能评价下降,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没有工作动力,常常抱怨幼儿园教育工作量大,压力大,地位低。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教师当然也就缺乏对专业技能及修养的提高意识,也缺乏研究新的教育方法的兴趣,不愿认真备课也就不奇怪了。
(三)教师缺乏审视活动方案的意识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1.教师缺乏审视活动方案的意识
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用书》中的活动设计是集省内专家、名师智慧编制而成,因而成为了她虔诚的崇拜者和忠实的执行者,把《教师用书》当作不可违背的金科玉律,局限在藩篱内不敢越雷池一步。就算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是从自己或孩子身上找原因,而不会去审视活动方案的适宜性。
2.教师缺乏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所谓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习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的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内在素质。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教学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设计教学的过程,既可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又涉及到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还可以反映教师的创新思想。然而,目前很多教师虽然也意识到《教师用书》中的有些活动设计与本园、本班幼儿有不相吻合的地方,但却不能按照新课程要求,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学习者建构过程、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活动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应采取的对策
(一)改革备课评价观 ,激发教师备课的内驱力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即评价应该成为改进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促进教师业务成长的主要手段。对教育管理者而言,应树立“抓大(备课)管小(写教案)” 的改革意识,清醒地认识到写教案只是备课工作的一个环节,对备课工作的检查,不能仅停留在查教案这一层面上,而应赋予更多的实际内容。
1.拓展考评内容
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能反映教师劳动的创新性和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把上课、教学反思、教改实验、创新性教学和案例分析等引入备课考评的内容,帮助教师逐步树立整体的备课观,清晰地知道:要从课前准备(备教材、备幼儿、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看备课;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备课;从教学反思看备课;从课堂创新尝试看备课(指的是运用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尝试创新)。激发教师增强备课质量,淡化备课的应检性。
2.实施分层考核
制定教师备课层次性要求: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她们备课注重规范、详细,以锤炼青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对中老年教师,要求备课有创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工夫;对优秀教师,要求她们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念。
实施备课考核个性化措施:评估中,注重实用性、创新性,淡化模式化,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形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满天星的批注等,彰显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在这样的要求督促、评价激励下,教师们慢慢地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备课不再流于形式;不断放开,不拘一格,不自觉地将其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完成, 已形成了只要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案都是好教案的意识。
3.改变检查方式
杜绝一切形式主义,不一味地醉心于数页数、看环节、是否整洁等。领导(评价者)亲临教学第一线,采用集体研讨、说课、听推门课等形式,将这些过去看不见、不好查的隐性工作显现出来,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4.建立动态的人性化评价
建立动态的人性化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教师迈出专业成长的第一步,体验成就感。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它注重评价结果的分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次备课考评的结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避免了片面化和绝对化,唤醒了教师专业化的状态,激发了教师备课的内驱力。它不仅促使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师用书》中的教案,研究幼儿,大胆进行教学创新,而且走出了备课模式化的“瓶颈”,提高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二)改革备课形式,提升教师解读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独立备课,没有精心的备课,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没有了实践的场所;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备课与课堂中的实践,又怎能有反思和继续实践的基础;没有了反思性的生活,教师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为把简单的“抄写教案”变成实实在在的学习研究活动,为把备课的过程由机械重复而且基本无效的“体力劳动”,转变成缜密的思想和设计实践活动,可尝试以下“三二三”备课形式:
*三——“三段式”备课
所谓三段就是: 一是课前预设性备课——备课本上几条筋;二是课中生成性备课——《教师用书》上满天星;三是课后反思性备课——教学反思。
1.课前预设性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目标、备方法、备学习方式、备教学策略;备课本上几条筋,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师用书》上活动设计的解读,在备课本上概括性写出以下几个方面:
(1)此活动的关键目标是什么?
(2)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哪些?
(3)活动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什么?
(5)每一环节各要解决的是什么?
2.课中生成性备课,主要是备教学活动实践后应调整修改的具体事项;《教师用书》上满天星,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在《教师用书》上写提示语、批注、做记号等“打补丁”的方式,对原设计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扬长避短。
3.课后反思性备课,主要是看自己课前的预设与课程的实施过程、效果是不是相吻合,反思目标达到的程度,方法是否恰当等,反思成功之处和败笔漏洞应怎样修正等。
课前预设,课中生成,教师根据幼儿所学情况对课堂进行调控,加上课后反思,在环节上跟新课程研究接轨。把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和幼儿一起研究,把课本、备课本、甚至小纸条一起经营,个体的思考、设计与集体的交流相结合,使课前准备,成为真正的多元化开放性、深层次学习和研究活动过程。
*二——“两会式”诊课
所谓两会是指:课前论课会和集体备课会。
1.课前论课会,是指管理者每周抽查教师的一周备课情况,对其中问题比较大的一个半日活动或某一环节进行论课。通过和教师面对面的答辩、质疑、辩论等方式,帮助澄清活动中的重难点、分析目标的合理性以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有了这一举措,促使教师事先思考《教师用书》中活动设计的理由,抄现成教案时会静下心来思考这样处理是否合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从而帮助教师辩证地看他人的教案,渗透自己的思想。
2.集体备课会,是指以年段为单位,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一起探讨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制定等问题。这样通过同年段不同能力层教师之间对教材见解的交流和团体的研究,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很好地领悟其文本中的重点、难点。
*三——“三环式”磨课
所谓三环就是“洗课”、“磨课”、“炼课”, 赋予“备”以“用”的实际意义。“洗课”,借助于活动设计意图的讲解,请老师们把内容好好的洗一洗,洗去虚饰、浮华、艳丽的,凸显自然的、本色的内容;“磨课”,借助于一课多磨的形式,多次施教、多次研讨、多次提升,体现教学的精益求精,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炼课”,借助于活动后的反思,让教师从教学理论的高度加以评价、提炼,逐渐形成可供大家借鉴的方法。
“三二三”备课形式的使用,虽然从时间的角度上来说并没有减轻教师的负担,但是老师们普遍感觉到无效劳动的时间少了,做表面文章的机会少了,学习的时间多了,思考的时间多了,审视活动方案的意识增强了,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提升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感受到了自主创新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感。
诚然,教师备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的有效策略创新不够、较易出现程式化的过程设计等等,但只要我们清醒的认识,高度的重视,积极的应对,幼儿园的备课一定能精彩纷呈,幼儿园的教学一定能生动有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绘本教学;社会领域;艺术领域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29-02 收稿日期:2016-10-14
作者简介:孟 昱(1986―),女,甘肃天水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
通过绘本教学可以增加幼儿对图片、符号的敏感性;培养早期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发展、感知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及其变化,等等。若将具体的绘本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可在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与幼儿园的总体性教育目标进行紧密融合。
一、《小蓝和小黄》总述
抽象派代表人物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很熟悉和喜爱的作品。它讲述了小蓝和小黄融合变成绿色后不被爸爸妈妈所接受,后来哭成眼泪碎片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并且与其他的颜色伙伴互相拉手拥抱的温馨小故事。全书用看似很随意的几个色块,讲述了一个有趣又能引起成人和幼儿自由联想的故事。一百个幼儿教师拿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绘本可以设计出一百种特色的教案。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样一部优秀的绘本作品价值的深入挖掘,对幼儿园教师设计和开展绘本教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价值分析
以《小蓝和小黄》这个绘本为中心,其教育价值的触角可以延伸至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四个领域中。笔者在艺术领域中做了实践尝试,仅供参考借鉴。
1.社会领域
长期以来,幼儿园社会教育所独有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性使得幼儿园教师在实施社会领域教育时一直很难有一个有形的抓手。因此,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往往被架空,其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的地位有点像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被强调的很多,但实施的却不多。
其实很多绘本都可以拿来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所用,尤其是这本《小蓝和小黄》单从社会领域教育的角度看就蕴含了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从故事内容看,涉及了小蓝和小黄的融合和分离,以及伴随此过程的情绪体验和变化;在故事结尾处所体现的更大范围的接纳与认同,仔细分析,似乎还能够挖掘出与幼儿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相联系的社会领域教育价值。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若想要将落脚点放在社会领域,则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教学设计重点:
(1)幼儿自我意识教育。
幼儿的自我意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幼儿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促使其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发展积极的自我体验,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形成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的过程。具体而言,自我意识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自我认识”上利用绘本本身的故事情节来做足文章,在绘本的第16页,也就是只有一块不规则的绿色,写着“They are green”的那,这一块绿色不单纯只是一块绿色,而是代表了小蓝和小黄的结合。这时去问中班的幼儿:“小蓝和小黄怎么都不见了,他们去哪了?”幼儿们会回答说:“他们在这个绿色里面呢!”可见他们能够理解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知道外表颜色的更改并不意味着出现了除小蓝和小黄以外的第三个人物。等到小蓝和小黄的家长们都不认识自己的孩子时,对如何证明“我就是我”及在什么情况下“我还是我”等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就可以帮助幼儿澄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抓住故事中小蓝与小黄“情绪”发展的主线,着重引导幼儿识别和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与儿童常见的七大情绪:思念、生气、害怕、难过、嫉妒、自信和同理心相对应,在挖掘每张画面蕴涵的情绪中展开讨论和教学,并最终形成一次以情绪体验和感知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2)人际交往。
教师还可以运用这个绘本故事,向人际交往的方向来引导。人际交往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庭成员及其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幼儿今后健康成长、与他人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技能。
2.艺术领域
对幼儿来说,好的绘本本身就会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刺激,与此同时,优美连贯的线条、明快跳跃的色彩、富有节奏感和张力的构图等都能够增强他们的艺术感受力,教师也能够很方便地运用绘本来发展和促进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绘本和幼儿的美术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绘本在幼儿美术、绘画方面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小蓝和小黄》故事的演绎本来就是基于两个不同颜色叠加后产生一种新颜色的原理,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到让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叠加的活动上来,最后和幼儿们一起总结规律,帮助幼儿在今后的绘画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色彩。
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包含了美术和音乐两部分,绘本教学延伸至美术领域,如何与音乐产生自然的联系似乎就没那么顺畅了。在这方面,笔者在《小蓝和小黄》的绘本教学中尝试加入了音乐的元素,探索了绘本教学的新形式(教案见下)。活动对象是北京市某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分别在三个班各实施了一次,这三个班的幼儿在活动前均未接触过这个绘本内容。因此活动目标仍是以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为主,但其中又贯穿了主人公情绪变化这条主线。音乐在整个活动中的定位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情绪,完整串联整篇作品的辅手段,因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次音乐活动。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在绘本教学中加入音乐,确实更能够调动起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关于“情绪”的教育内容教师通常会想到采用表演、讨论、图示等形式来开展,调动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情来模拟再现各类情绪,并讨论在各种情绪主导下的行为表现。笔者通过截取两段情感反差较大的音乐片段,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开始时愉快玩耍及最后的大团圆和中间爸爸妈妈不认得他们无家可归时的情绪。在这种经过精心挑选的音乐的衬托下,人物隐藏起来的内心活动通过音乐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音乐的辅助下更加直接感受到了两个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
《小蓝和小黄》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感性地了解故事中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2)听音乐,能在音乐中回忆故事情节,能把绘本中的不同画面与不同情感的音乐旋律相对应。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同伴之间一起游戏、拥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音乐《欢乐的牧童》《瑶族舞曲》片段1、2。
(2)绘本PPT中第7、8、19、21、29页,第23、24、25页图卡,磁扣,白板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幼儿坐好后唱《彩色世界真奇妙》。
2.基本环节
(1)播放绘本PPT,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初次感知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2)回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出示代表性的图卡为幼儿回忆故事做提示,以高兴和难过两种不同情绪为线索,按故事顺序理解图卡的画面内容。
教师提问:
“它们是怎么发现能变色的秘密的?”
“在发现秘密之前它们和别的颜色的小朋友拉着手玩过吗?”
“老师在刚才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有没有人注意到有音乐响起?这几段音乐是很不同的,分别是配合它们高兴的玩和爸爸妈妈不认识它们,它们回不了家时播的,小朋友们能听出来吗?”
分别播放瑶族舞曲1和2,小朋友们自己想出能代表这两段音乐的符号,分别对应标记在每张图片的下方,借助音乐加深幼儿对绘本中小蓝和小黄情绪的理解。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音乐的伴奏中发挥想象做动作,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
(3)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现在老师想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一起把故事完整表演一遍,可是有一点难,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歌,和这个故事的情节特别像,大家就可以听着音乐做表演了,我们先来一起听一听,看看表演的时候能不能用。”
对应白板上的图卡及记号,对《欢乐的牧童》做标记(贴图和手画),一边请配课教师一起用语言和动作演示。
全体幼儿分为男孩和女孩两组,一组扮演小蓝,一组扮演小黄,在教师的提示下跟着音乐进行绘本故事表演。
3.延伸环节
小朋友们可以在回家以后或者区域活动时间在美工区试试别的颜色好朋友,看看它们拥抱后会变成什么。
这次尝试为笔者及其观摩的老师们打开了思路,将绘本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起来还有很多多样的形式。比如可以用一小段旋律经过“变奏”手法处理后,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经过“变奏”处理的音乐最好兼顾到黄蓝两色本身散发的明快和沉稳忧郁的气息。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或者通过伴奏及和声的不同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再如还可以在幼儿已经熟悉了绘本故事内容的情况下,考虑加入一些打击乐器,在图谱上为小蓝和小黄设计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在乐曲的最后形成二声部合奏,用以表示颜色家族的成员在最后都开心地互相拥抱。将音乐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和渗透进绘本后,不仅使音乐的形象变得不再是抽象和难以捉摸,而且还能给幼儿多方位的感官刺激。
3.语言领域
绘本的文学性特质规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故事为依托的,绘本教学也自然是以对绘本故事内容的讲述和理解为出发点的。教师要在如何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如何尽力自主理解故事内容等方面想出策略办法。教师可以采取表演、提问、假设、讨论,或借助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尽情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防止把绘本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讲故事的倾向。
4.科W领域
“颜色变变变”这样的科学活动早已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内容似乎被程式化、简单化了,教师很难教出新意来。如果将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在一次科学主题的活动中讲给幼儿听,势必会引起幼儿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幼儿 教学 音乐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1以新型评价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心理与活动能力的健康发展
音乐教学活动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除了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之外,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评价。幼儿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首要对象,将其音乐活动进行客观而有价值的评价,对今后智力和能力的有效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幼儿学习、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有诸多因素会给评价工作造成影响,本人将就以下问题进行阐述。
教学的目的是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降低遗忘的速度和数量,改善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因此任何概念的教学过程都必须承认教学和评价的不可分性。教师采用测试幼儿学习效果的方式是布置家庭作业或将幼儿的情况向家长反馈。无疑,这些方式造成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脱轨,对于真实而全面反映幼儿思想和行为不能起到积极作用。
加德纳在其多元评价理论中对传统教育评价提出了挑战和批判,他认为:第一,教育评估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不是被割裂开来做为独立部分来实施的。第二,教育评价应“以个人为中心”。即以个体发展为中心,实行差异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和评估方案。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要让幼儿发现自己的强项并取得成就及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以上评价方式没有等级优劣之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变化,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评价方式和内容,并做详细的过程跟进及状态记录,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做好幼儿音乐教学评价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由教师的权威性转为师生平等对话。在幼儿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在评价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易受此影响从而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例如,幼儿因为羞于在教师面前唱歌、跳舞或展示自己,而更乐于在同伴面前展示。因此,我们应当放下教师纯粹的主体权威性,培养幼儿自主评价能力。一方面,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评价,可以从学习中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有利于自我完善和在教师指导下改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自我反思的思维能力,形成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2)修正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的传统模式,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的作用。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传统评价过分重视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的“一锤定音”模式,忽视形成性评价的改进功能。而表现性评价是指在学校教育背景下,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的评价方式。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应注意以下两点:表现评价应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表现评价应考察幼儿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表现性评价含幼儿音乐学习的感受、喜爱程度、参与能力的评价及反思;参与音乐活动及获得奖励的记载;幼儿对自身特长的了解及不足之处的分析;同伴的评论;教师的综合评价;家长对幼儿课后音乐学习活动的评价。
(3)幼儿自评、教师评价、同伴评定与家长参与相结合,共同构建教学评价新模式。多方参与评价,能够防止评价的片面性、主观性,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教师是幼儿音乐学习的直接作用对象,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幼儿的长处和优点加以鼓励和强化。同伴互评往往能够反映幼儿的真实状况。由于他们朝夕相处,对同伴非常了解,因此互评会很苛刻,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评价时以鼓励为主,多发现伙伴的休点和长处,从而建立和谐互助的评价关系。家长可以在课后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如听赏、乐器弹奏、舞蹈创编等进行很好的辅导。家长评价应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找出差异性和巫待解决的问题,努力将评价工作做好。
2以幼儿为主体,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1)社会、学校评价。社会和学校充当的是“裁判员”的角色,他们可以对教师在教学中各方面素质和能力进行评判。
(2)教师自评。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写好教案、上好课就行了,实际上教师的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每次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当总结以下几点:准备的教案是否充分;是否采取了创新的教学手段;课堂氛围是否和谐、融洽,和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是否有互动;是否给幼儿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是否关注幼儿的学习状态;是否注重幼儿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并及时评价;是否让家长参与评价,共同配合,使孩子对自身有更全面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练习双脚向前跳,并能保持身体平稳。
2、乐于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3、喜欢参与体育游戏,并体验扮演角色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
活动难点:能在间隔距离不等的物体上双脚连续向前跳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青蛙头饰及服装、荷叶、荷花、虫子若干;田埂三条、庄稼地、筐两个;PPT一套;热身、游戏、放松音乐
2、场地准备:布置成池塘与庄稼地的场景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青蛙宝宝做游戏
在游戏情境中幼儿与老师一起热身,分别活动头、上肢、下肢及全身。
二、池塘练本领
1、幼儿选择荷叶,自由地练习双脚行进跳。
2、带领幼儿进入另一个池塘再次进行游戏,增加荷叶间的距离,加大难度。
提示: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3、进行“捉蚊子”游戏,引导幼儿听音乐在双脚跳过程中控制身体平稳。
4、坐荷叶休息,了解青蛙捉害虫的本领。
三、游戏:捉害虫
1、教师提供三条难易不等的小路,引导幼儿观察三条小路,并提出游戏规则。
2、幼儿游戏,体验帮助农民伯伯的快乐。
提示:观察幼儿在“捉害虫”游戏中的表现,及时鼓励。
活动名称:黑猫警长(小班)——创设环境,激发小班的幼儿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交往的活动设计
一、 活动目标:
1、 复习以某一物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
2、 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3、 学习句式:我在╳╳上(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二、 活动准备:
1、 黑猫警长头饰,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参加的幼儿人数相等)老鼠玩具若干(是幼儿人数的2-3倍)其中一大老鼠作为“鼠大王”,《黑猫警长》的音乐带。
2、 创设环境:老鼠偷粮打劫场面:内设粮仓(纸盒)制,粮袋数个,椅子五、六把、方桌一张,这些物体的上下左右布满老鼠,“鼠大王”在中间指挥。
三、 活动过程:
、 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老师扮黑猫警长,幼儿全部扮演白猫警士。
2、 “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地方打来的电话,说有老鼠偷吃粮食,我们派白猫警士们先侦察 一下敌情,记住,侦察敌情时不惊动老鼠。”
3、 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场景中,侦察后需向警长报告敌情,教师着重指导汇报时的正确表达。“我在╳╳上面(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4、 黑猫警长:“情况火急,白猫警士们快去抓老鼠吧!”白猫 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猫警士抓到一只老鼠后方回到警长面前报告,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5、 黑猫警长“紧急集合,白猫警士们你们 真能干在不同的位置找到了老鼠,黑猫警长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
中班语言黑猫警长教案【2】
一、 活动目标:
1、 复习以某一物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
2、 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3、 学习句式:我在╳╳上(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二、 活动准备:
1、 黑猫警长头饰,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参加的幼儿人数相等)老鼠玩具若干(是幼儿人数的2-3倍)其中一大老鼠作为“鼠大王”,《黑猫警长》的音乐带。
2、 创设环境:老鼠偷粮打劫场面:内设粮仓(纸盒)制,粮袋数个,椅子五、六把、方桌一张,这些物体的上下左右布满老鼠,“鼠大王”在中间指挥。
三、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老师扮黑猫警长,幼儿全部扮演白猫警士。
2、 “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地方打来的电话,说有老鼠偷吃粮食,我们派白猫警士们先侦察 一下敌情,记住,侦察敌情时不惊动老鼠。”
3、 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场景中,侦察后需向警长报告敌情,教师着重指导汇报时的正确表达。 “我在╳╳上面(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4、 黑猫警长:“情况火急,白猫警士们快去抓老鼠吧!”白猫 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猫警士抓到一只老鼠后方回到警长面前报告,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5、 黑猫警长“紧急集合,白猫警士们你们 真能干在不同的位置找到了老鼠,黑猫警长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
《黑猫警长》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