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活动名称:想飞的小猫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活动班级:中班
执教人:××*
一、设计思路
幼儿对天空充满好奇。他们渴望知道可爱的蓝猫儿是怎样在太空翱游;他们还想知道在遥远的月球上是否住着嫦娥阿姨和活泼可爱、又蹦又跳的小白兔;就连天上飞过的飞机、空中飞翔的小鸟,也常常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勾起他们对天空的向往。为此,我设计了这项活动——想飞的小猫。目的是通过此项语言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大胆表述他们的想像,以此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字词帮助,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
2、幼儿在集体面前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3、激发幼儿好奇心和丰富幼儿想像力。
4、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三、活动准备
1、让幼儿了解部分会飞的物体,及其简单飞行原理。
2、认识小猫的特征及习性。
3、准备字卡一套、录音机、磁带、磁力板等。
四、活动过程
1、聆听音乐,导入活动。
师:用你的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一起动起来。
幼:有小象,还有小鸟啊!
(学小象走,学小鸟飞,每一个幼儿找一个座位。)
2、通过谈话,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刚才学了小象和小鸟,它们谁会飞,谁不会飞呀?
幼:小鸟会飞,小象不会飞。
师:你们说说还有谁会飞呢?
幼:飞机、热气球、大雁……
师:那你们说,小猫会飞吗?
幼:不会。
师:可是有一只小猫就想飞,咱们一起听听吧!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飞的小猫》。
3、幼儿看挂图;老师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有谁呀?
幼:小猫、小鸟、草地、小河。
师:小朋友们,老师告诉你们,不仅这图很漂亮,故事呀更好听。你们可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啊!
(出示字卡,讲故事。故事前半部分字卡,如图1。)
师:小朋友们,小猫看到了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你们猜猜小猫怎么想的?
幼:它也想飞,它想有一对翅膀。
师:它怎么跟妈妈说的呢?
幼:妈妈,我也想到天空看一看、玩一玩……
师:它又遇到谁啦?快看一看。
(出示下半部分字卡,讲述下半部分,如图2。)
4、幼儿看结构字词,完整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刚刚听老师讲了一遍故事,咱们又认了字,现在一起看字讲一遍故事,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讲的非常棒!
5、识字游戏。
①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卡发到幼儿手里。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我给你们放到手里的礼物拿好,睁开眼睛,我讲故事,你出字卡,看看谁认识我送给他(她)的礼物。
②全体幼儿站到前面,教师讲故事,幼儿出字卡。
6、续编故事《我帮小猫飞上天》
①师(出示猫头):小朋友们听一听,谁在说话?
“妈妈,我还想到天空上去看一看,您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哎呀!这可怎么办呢?有啦!今天这儿有许多小朋友,请你们帮帮小猫,好吗?”
②师:小朋友们,你们快帮一帮小猫吧!闭上眼睛仔细想一想。
③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怎样帮助小猫飞上天。(鼓励想法奇特、大胆发言的幼儿)
幼:a帮小猫做一对大翅膀
b坐上热气球
c坐上直升飞机
d坐在飞艇上
e让小猫坐上宇宙飞船
f让小猫坐火箭
五、结束活动
师:哎!你们的故事讲得都非常棒!你们是从那看到的这些故事啊?
幼:幼儿画报,还有彩色故事书。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本故事书啊?这本故事书的名字就是……
幼:想飞的小猫
师:你们已经想出办法来帮小猫飞上天空了,改一改名字,叫“会飞的小猫”,怎么样?
师:现在,大家随我出动活动一下吧!
(放音乐《小飞机上蓝天》,带领学生一边唱一边走出活动室。)
六、活动延伸
艺术活动:小飞机上蓝天、小燕子
美术活动:想像画、飞上天的小猫、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七、相关环境创设
布置图片展览:……我会飞
……我会跑、跳
八、家长工作
帮助搜集图片,给幼儿讲述在前飞行的简单知识。
九、选材
杨瑛《帮我早读书》中班补充教材
十、活动自评
一、寻找合适教案
在寻找教案之前,必须对教师自身素质进行分析,扬长避短。如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强的可选择上语言课,绘画能力强的可上美术课,表现力较强、唱歌比较好的就选择上音乐课或舞蹈课,而针对表现能力不是很强,但语言简洁,逻辑思维强的就选择上科学课。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优秀教案的领域范围,有目的地寻找,不至于漫无目的,浪费时间与精力。
活动领域确定后,必须明确此领域的要求,如科学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3~6岁儿童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带着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去寻找相关优秀教案,我曾在《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看到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将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几种材料:纸板、易拉罐、铅笔、纸筒芯等作为教具,引导幼儿主动尝试用不同材料巧妙顶起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教师与幼儿一道津津有味地探索稳稳顶住纸板的秘密。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亲历了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有助于培养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
二、调整优秀教案
虽然现成的优秀教案上已标明施教对象,但不同地区的孩子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差异,且许多教育方式更是因人而异,此时必须根据本园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优秀教案进行适度的调整。当我选中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后,先进行预操作:准备一些材料和铅笔、易拉罐、纸筒芯、圆形纸板,不作任何提醒与练习,让大班孩子试着用这些材料顶起圆形纸板,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能成功顶起圆形纸板。很显然,在大班上这节课的活动设计没有挑战性。用同样的方法在中班做试验,40名幼儿中有14名幼儿轻易地把纸板顶起来了。于是根据预操作的结果,我决定将它由大班科学活动改成中班科学活动。在预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较薄的纸板容易变形,影响操作效果,在准备材料时要尽量选择硬实、不易变形的纸板,排除所有不利于操作的干扰因素。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育对象、活动材料、活动目标等,以便活动能够科学地顺利地进行。
《山东教育・幼教园地》上一则大班科学活动案例“巧顶纸板”,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播放获奖杂技表演、幼儿用身体部位顶住纸板的游戏现场)。
2.尝试:发现顶纸板的最佳位置(幼儿用纸筒芯自由尝试顶纸板、发现成功的秘密、幼儿合作找并画出中心点)。
3.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顶起纸板的难易程度(猜想并记录、尝试并记录、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4.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5.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以上活动设计是适合大班幼儿的,程序比较复杂,而我的施教对象为中班幼儿,就不能照搬硬套,让幼儿合作找中心点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而中班幼儿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并不强。找、画中心点有一定的难度,我就进行修改,幼儿操作结束后请两个幼儿示范稳稳顶起圆形纸板,教师帮着画中心点,然后请幼儿观察教师做的记号,发现能稳稳顶住纸板的位置,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只有顶住圆形纸板的中心点,才能稳稳地顶起纸板。于是我对活动过程进行适度调整:
1.欣赏: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2.探索:用不同材料(铅笔、纸筒芯、易拉罐)顶圆形纸板并讨论:为什么有的材料容易顶起纸板(纸筒芯、易拉罐),而有的材料很难顶起纸板(铅笔)?
3.二次探索:探索用铅笔成功顶起纸板的秘密――顶住中心位置(幼儿尝试顶纸板、请成功幼儿表演、老师画出中心点、幼儿观察中心点发现成功的秘密)。
4.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三、打磨出优质课
优秀教案只是上好课的前提,还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一节活动课最终的效果,如教师的组织能力、教育技巧、孩子预知的经验、教具的准备等。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打磨出一堂优质课,还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调整、优化。经过以上环节,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响不错。
(1)问题设计具有局限性。活动的导入部分,请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顶纸板,孩子站在原地,只能想出几种玩法:用头、肩、背顶纸板,仅局限在身体的几个部位,并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封闭了孩子的思维。于是我就重新设计:请小朋友想出多种办法和纸板玩游戏。幼儿想出了许多种玩法:纸板变成了方向盘、飞镖、滑板车、陀螺、红绿灯,用一只手指、两只手指、三只手指、头、手臂、背等部位顶纸板。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使幼儿活动内容更丰富,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更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 进行不定时园内专题公开课及培训
我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定期的给新老师进行培训,让她们明确的知道怎样上好一节《智能数学》课,知道上课的流程。教研小组开展了不定时抽查班级的授课情况,实行授课透明化,并且给带智能数学课的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作出了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并多次邀请全称教育发展(河南)有限公司教研中心讲师杨鹏佳老师:1.2010年11月郑州智能数学专家来园观课指导。2.2013年3月22日来园进行《智能数学观摩及培训》,杨鹏佳上两节示范课中班《按规律排序》、大班《统计》及我园两位教师观摩课大班吴文娟《仿编加减法应用题》、中班涂新丽《认识颜色和分类》。3.2013年8月20日来园进行《智能数学培训》,通过多次给我园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上示范课、听我园教师授课并加以点评,使每位教师能更好地学习和改进!
2 活动时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前制定了一些各年龄阶段的活动目标,要求及工作计划,如:小班年龄阶段操作常规培养为主;中班年龄阶段以感官教育及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为主;而在大班年龄阶段则以抽象教育及数学教学为主等;同时,我们还逐步摸索《智能数学》教具的操作方法;根据其原则配备了生活部分的操作材料,设立了《智能数学》操作区角。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具操作,教师进行分组及个别指导。
3 开展智能数学展示课活动,提升教师智能数学教学能力
我们幼儿园坚持开展了智能数学展示课活动:2010年11月潘瑜大班智能数学《认识左右》,2011年4月李平枝大班智能数学《区分左右》,2012年4月吴成英中班智能数学《找规律》,2013年3月大班吴文娟《仿编加减法应用题》、中班涂新丽《认识颜色和分类》等每位做课老师在设计时能关注幼儿的兴趣,创设较有情趣的场景,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过程中能关注幼儿的操作方法和策略,探究幼儿学数学的心理过程。每一位老师的每一次展示、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也都有自己的亮点,为我们智能数学数学展示课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每位老师也在一次次的听课、磨课中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对智能数学教学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 紧抓幼儿园智能数学活动契机,积极培养锻炼老师
每一次智能数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教师的智能数学教学组织能力,又能为大家提供了展示、交流、反思的平台,真正起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作用。为此我们组统一思想,紧抓机遇:
2011年4月我园7名教师参加了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教案征集活动,其中井亚娟老师中班教案《10以内的单双数》获得“活动设计奖”。
2013年4月我园11名教师参加了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教案征集活动,其中潘瑜老师小班智能数学教案《5以内的数物对应》、赫蒙蒙老师中班智能数学教案《相邻数》、范晓红老师大班智能数学教案《分类统计》均获得优质课件“活动设计奖”。
2013年8月我园教师井亚娟老师小班智能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物对应》、赫蒙蒙老师中班智能数学活动《比较高矮》、吴文娟老师大班智能数学活动《10的加减法》将参加河南省“全程博雅杯”《幼儿智能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5 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
智能数学活动形式主要分为集体活动和分组活动,在集体活动时教师们都能有明确的目的、计划、组织、连续性,突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在分组活动是能按幼儿的兴趣、爱好、意愿进行选择活动,并结合幼儿的能力进行。
6 实践的效果与体会
这三年的智能数学教育教学,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提高较快,大部分学过幼儿与过去没有接触智能数学的幼儿对事物感知的灵敏度要高,观察细致,无论是生活能力,还是学习习惯,都有很强的顺序性。同时,他们还爱动脑筋,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
7 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7.1 在探索活动中,教师在运用每一种教具时还不够灵活和充分利用教具。
7.2 进行智能数学教具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简洁。
7.3 方案教学中的实施工作中,中班级和小班级的有待提高和加强。
活动名称:黑猫警长(小班)——创设环境,激发小班的幼儿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交往的活动设计
一、 活动目标:
1、 复习以某一物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
2、 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3、 学习句式:我在╳╳上(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二、 活动准备:
1、 黑猫警长头饰,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参加的幼儿人数相等)老鼠玩具若干(是幼儿人数的2-3倍)其中一大老鼠作为“鼠大王”,《黑猫警长》的音乐带。
2、 创设环境:老鼠偷粮打劫场面:内设粮仓(纸盒)制,粮袋数个,椅子五、六把、方桌一张,这些物体的上下左右布满老鼠,“鼠大王”在中间指挥。
三、 活动过程:
、 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老师扮黑猫警长,幼儿全部扮演白猫警士。
2、 “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地方打来的电话,说有老鼠偷吃粮食,我们派白猫警士们先侦察 一下敌情,记住,侦察敌情时不惊动老鼠。”
3、 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场景中,侦察后需向警长报告敌情,教师着重指导汇报时的正确表达。“我在╳╳上面(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4、 黑猫警长:“情况火急,白猫警士们快去抓老鼠吧!”白猫 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猫警士抓到一只老鼠后方回到警长面前报告,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5、 黑猫警长“紧急集合,白猫警士们你们 真能干在不同的位置找到了老鼠,黑猫警长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
中班语言黑猫警长教案【2】
一、 活动目标:
1、 复习以某一物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
2、 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3、 学习句式:我在╳╳上(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二、 活动准备:
1、 黑猫警长头饰,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参加的幼儿人数相等)老鼠玩具若干(是幼儿人数的2-3倍)其中一大老鼠作为“鼠大王”,《黑猫警长》的音乐带。
2、 创设环境:老鼠偷粮打劫场面:内设粮仓(纸盒)制,粮袋数个,椅子五、六把、方桌一张,这些物体的上下左右布满老鼠,“鼠大王”在中间指挥。
三、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老师扮黑猫警长,幼儿全部扮演白猫警士。
2、 “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地方打来的电话,说有老鼠偷吃粮食,我们派白猫警士们先侦察 一下敌情,记住,侦察敌情时不惊动老鼠。”
3、 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场景中,侦察后需向警长报告敌情,教师着重指导汇报时的正确表达。 “我在╳╳上面(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4、 黑猫警长:“情况火急,白猫警士们快去抓老鼠吧!”白猫 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猫警士抓到一只老鼠后方回到警长面前报告,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5、 黑猫警长“紧急集合,白猫警士们你们 真能干在不同的位置找到了老鼠,黑猫警长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
《黑猫警长》课后反思:
(一)活动介绍
《多多什么都爱吃》源自幼儿绘本系列丛书《幸福的种子》,它以一个小女孩的自述方式,描写了女孩对长大后的幻想历程。故事中的玲玲不吃饭,她按照妈妈的提议,幻想自己是小狗多多,如果多吃了,长大会怎么样。最终,她发现了多吃的好处、坏处,明白了饭菜要自己吃,自己长大的好处是最多的。中班幼儿因为挑食被父母打、骂的例子很多,但这个故事轻松、有趣,孩子特别爱听。幼儿年龄偏小,希望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明白,饭菜要自己吃,这也是本活动设计的初衷。
(二)设计与实施过程
领域:生活教育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多多的不同变化;
2. 能够想象妈妈和玲玲之间的对话内容;
3. 懂得“饭菜要自己吃,要自己长大才是最好的”。
活动准备:多媒体、教师PPT课件、音乐
活动重点:让幼儿自己理解吃饭不挑食的道理
活动环节:
(一)导入:
1.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故事啦!看,看这里,这幅图里都有谁啊?(生答)你们猜他们都在做什么呀?为什么小女孩玲玲不吃青菜,要给小狗多多吃呢?这样做对不对?(不对。)
2. 设疑:我们能不能因为不喜欢吃饭,就不吃,扔给小狗吃?为什么?(不能,因为长不大。)那我们一起去告诉玲玲好不好?
(二)多多长大的“好处”
教师用精彩、丰富的语言讲述故事1-9页内容。
师:故事里,除了玲玲、多多,还有谁?
师:你听到妈妈和宝宝说了什么?想象下宝宝和妈妈说了什么?
师生讨论:不听话的玲玲把饭菜都给多多吃了,你们猜,长大后的多多会怎么样呢?(很神气、能带我去到处玩、帮我吓跑坏人……)
(三)多多长大的“坏处”
师:你们喜欢长大的多多吗?(喜欢)
师:玲玲也很喜欢长大后的多多。多多吃得越多,长得越快。你们看,多多大得连自己的小床都睡不下了,多可怜啊!洗个澡得花上一天的工夫,把玲玲给累坏了。一大麻袋零食都不够多多吃呢!玲玲想跟多多玩,还得飞到它的小爪上。玲玲犯愁了,万一多多长成了全世界最大得狗被抓去笼子里展览多可怜啊!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快想办法救救多多吧!
师生讨论:该如何拯救多多?(不让多多吃那么多、叫多多吃少点、自己的饭菜自己吃……)
师:你们看,玲玲最后是怎么做的?(自己的饭菜自己吃)玲玲自己再也不把饭菜给多多吃了。玲玲真是乖孩子,我们要像玲玲学习哦,做个吃饭不挑食的乖宝宝。
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唱《吃饭不挑食》。
二、活动反思
1. 目标制定还算合理。中班的阅读目标是让幼儿初步理解绘本故事,大胆想象绘本故事情景。通过多种手段教育幼儿吃饭不挑食,是中班生活教育目标中一个重要目标。
2. 让幼儿懂得吃饭不挑食的道理是本课的重点。过程流畅,但仅通过两个讨论环节就让幼儿去理解显得很单薄。教师讲得多,互动环节非常少。
3. 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应加入些情景表演,活跃课堂气氛。
三、修改后的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多多的不同变化;
2. 能根据画面想象妈妈和玲玲之间的对话;
3. 懂得“饭菜要自己吃,要自己长大才是最好的”。
活动准备:多媒体、教师PPT课件、音乐、小姑娘小贴纸、妈妈贴纸、小狗贴纸
活动重点:让幼儿自己理解吃饭不挑食的道理
活动环节:
(一)问题导入:
1. 课件呈现第一张图,提问。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讲故事给你们听啦!看,看这里,这幅图里都有谁啊?(生答)你们猜猜他们都在做什么呀?为什么小女孩玲玲不吃青菜,要给小狗多多吃呢?这样做对不对?(不对。)
2. 引出问题:我们能不能因为不喜欢吃饭,就不吃,扔给小狗吃?为什么?(不能,因为长不大。)那我们一起去告诉玲玲好不好?
(二)多多长大的“好处”
1. 讲述故事:
教师用精彩、丰富的语言讲述故事1-9页内容。
师:故事里除了玲玲、多多,还有谁?
师:你听到妈妈和宝宝说了什么?想象下宝宝和妈妈说了什么?
2. 情景剧表演:多多得到那么多好吃的,心里肯定美滋滋的。它是怎么想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表演吧!老师请1位小朋友来当玲玲,1位小朋友扮演多多,我扮演妈妈,看看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
妈妈:玲玲,快把青菜吃了。
玲玲:青菜不好吃,又不香又不脆,我才不要吃呢,多多最爱吃了,给多多。
多多:哇,真好吃啊,好好吃……
……
3. 师生讨论:小朋友表演真棒!你们猜猜玲玲把饭菜都给多多吃了,长大后的多多会怎么样呢?(很神气、能带我去到处玩、帮我吓跑坏人……)
(三)多多长大的“坏处”
出示12-20页PPT(配动画音)
师:你们喜欢长大的多多吗?(喜欢)
师:玲玲也是很喜欢长大后的多多。多多吃得越多长得越快,大得连自己的小床都睡不下了,多可怜啊!洗澡得花上一天的工夫,把玲玲给累坏了!现在,一大麻袋零食都不够多多吃。玲玲想跟多多玩得飞到它的小爪上。玲玲犯愁了,万一多多长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狗被抓去笼子里展览多可怜啊!让我们快想办法救救多多吧!
师生讨论:该如何拯救多多?(不让多多吃那么多、叫多多吃少点、自己的饭菜自己吃……)
(分析:指导幼儿边看边观察,体会到多多体积的不同变化,锻炼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饭菜自己吃。)
一、前一阶段研究初期成效小结。
通过研究方案的讨论与学习、组织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简报学习、教科研知识讲座以及小班年段科技教育观摩等一系列活动,使教师们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认识,科技教育的一些基础观念有所了解,同时教学理念有所改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diyifanwen.com 教育整理)
1.在教学观念上,能逐渐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幼儿被动模仿为主动发现,让幼儿用自己的各种感观去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现问题。如在最近的上次的科技观摩活动中,通过认真的听课、评课活动,有了一些新的教育观的产生。比如说,认为在观察活动中,不应对幼儿有太多了框定,而是应该让他们自由、开放地进行观察,这样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厚与持久,观察也会细致深入,语言也更完整流畅;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观念的碰撞,有时新旧观念的碰撞,有时是新的教学观念
产生时所必然面临的分歧和困惑。如以新的观念实施教学时,碰到一些具体的例子该怎么做(例“蜗牛有没有脖子”)。
2.环境设置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科技特色。自然角种植区比较丰富,并注重幼儿的参与性,而不仅仅是摆设。如早上让小朋友一起给植物浇浇水,跟小朋友一起探讨有关种植的问题(王利平)。
逐渐开始重视科学过程的记录。如中四班的种子成长记录,中一班的记录“磁铁的好朋友”(蒋芳英)等。
3.学科内容的选择与教案的设计上面也体现了科技教育的倾向。很多老师在选择内容时都比较重视科技内容的渗透。本周小班有一个音乐活动设计“小乐队”,让幼儿用筷子在各种不种材质的物体上敲敲打打,感受不同的音色。中班的“各种品牌的汽车”教育。在教具的使用上,更多的选择了一些标本,实物(这个学期里科学室发现室的一些教具
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借助放大镜等手段,以供科学的观察。
另外,教师开始注重自身的积累与学习,平常有很多教师在翻阅一些关于科技教育的资料,寻找好的教材;积极参加科研的意识也大大增强。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兴趣,以及语言描述能力都有所提高。对我园的教育声誉也有比较大的提升作用。
二、存在问题和疑惑。
1.科学区的问题。由于没有系统的计划与设计,使得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与活动组织缺乏系统性。也缺乏投放材料与幼儿年龄的相关性,显得较为盲目。
2.由于没有明确的规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科技教育环境的继续创设。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块内容。
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是幼儿进行科技探索的前提,幼儿在和谐、宽松的环境氛围里,在心理上有安全,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探索。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和教育氛围。如:在活动中经常给予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鼓励;以于追根究底的幼儿表示极大的耐心,认真解答幼儿
的提问;在操作活动中,有的幼儿由于想探索或是好奇“弄坏”材料,教师反而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幼儿产生自信、主动、积极的情绪。
物质环境包括:
(大环境的改造)
?墙面布置。体现墙面布置的科技性。“问题树”。“今日气象”。尽量少一些纯装饰性的墙面。
?科学角。内容安排、材料投放、如何与主题教学相结合?(黄燕虹)
?信息交流板。可以是某一个教育主题下的一些活动开展情况的展现。
?走廊空间。“家乡的变化”。
2.一日生活中的科技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问题谈话。“叮当门开了”,“小问号时间”。
?看科技知识碟片(下学期能够每周定下一至二个时间段放一些与科技相关的碟片)。
?随机科技教育(散步时看看云,户外游戏时感受夏天、观察植物等)。
3.学科渗透方法形成规章。
规定每一个年段每一门学科在一个月内至少应有几个科技渗透的内容。
?大班语言每月至少两个活动是关于科技教育的内容或者有内容的渗透(可从教育内容上,教育组织形式上,能力培养上去体现)。中班语言每月一次。小班语言不作要求。
?大班计算也是每月三个活动体现了渗透。中、小班每月二个。
?大班美术每月三个。中班二个,小班一个。
?大班音乐每月二个。中、小班每月一个。
?大班、中班、小班体育每月一个。
(在实施中遇到问题可以进行调整。)
4.每一个教研组在一个学期内要进行一次科技渗透研讨活动,教研组研讨活动可结合科技主题进行。每学期一次科技观摩汇报活动。
5.在科技教育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可以搞一些较大型的活动。比如说,科技成果汇报周。
6.做好教师科技教育的后备工作。(买一个碟机、阅览室、资料提供等等。)
7.有关科技教育的家长工作全面铺开。
8.继续进行科技教育的理论学习。制作标本。善于收集。
(diyifanwen.com 教育整理)
新学期又开学了,因为本学期比较特殊,我是插班进入中三班的,对班中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于是,在进班前,我与徐老师、阿姨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沟通,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家长的配合情况,为了更好的进行本期个人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班级常规管理
存在的问题:
1、中班幼儿通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自我服务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与孩子们接触了一两个星期,感觉幼儿的学习倾听习惯比较差,幼儿之间的交往还不够,上学放学的礼貌都有待于提高。
2、户外体锻、散步幼儿比较自由散漫,做操没有力气。
3、幼儿上学普遍很晚。
解决的措施:
1、首先,每次活动前都要对幼儿提出相应的要求,让他们知道规则。如果幼儿表现好的要给予表扬,其次,没有达到的要求,或故意捣乱的幼儿要适当进行批评,从而来形成好的班级氛围。组织幼儿参观同年级幼儿的活动,给予幼儿观察和学习,.
2、根据班内幼儿表现情况每周评选一次"进步奖"(好孩子)。
3、做好家长宣传工作,通过家园配合,让幼儿形成家园一致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醒家长不要太晚来学校。
4、自己编排好适合幼儿的和律动,自己做操时注意动作的规范。
二、班级环境创设
存在的问题:
1、由于班级教室较小,环境创设的场地不够宽敞,动静区域的划分还不够合理、明显。
2、班中的挂饰、主题墙的色彩不够统一。
3、教师做得游戏成品比较多、半成品比较少;虽然美观、可持续利用率低。
4、玩教具不够丰富。
解决措施:
通过与徐老师的沟通,在每一个主题开始时,老师、孩子、家长都会一起收集资料,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把收集的部分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
1、对于场地的不合理分配,在这学期我要经常和徐老师探讨和学习,其次再向其他班级的老师进行学习,参观、借鉴,怎么样能够把动静区域分开,让幼儿安静的快乐的游戏。
2、班中设计出主色调,不管是主题墙、区域、吊饰都以绿色为主(春天到了,绿色有生命,生机盎然)其他色作为配色,形成统一风格。
3、在活动中,我们也会把孩子的作品,如剪纸、绘画、折纸等布置在主题上。其次,我会努力和孩子一起制作,争取从孩子的活动中获取题材。加强幼儿参与的同时,也要考虑的墙饰的美观,老师对主题墙版块的设计和适当的修饰。
4、通过学习制作适当的玩教具,制作时不仅要美观而且要实用,数量也要够。
三、家园联系方面:
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是本班的新老师,家长对于我的了解不多,我对家长也不够。
2、家长园地上的内容不够新颖。
3、与个别"特殊幼儿"家长的沟通的方式方法。
解决措施:
1、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来园放学要热情接待,其次,我要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情况,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
2、多看书、多学习新的东西、能与家长进行多方面的沟通,来了解家长感兴趣和想要的东西。
3、对于"特殊幼儿"(包括身体不好的、比较的调皮的),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做到耐心倾听家长的要求,精心照料的孩子的生活。
四、备课、上课
存在的问题:
1、备课的效率以及内容质量不高。
2、活动时的教学形式不够创新,语言不够精明。
解决的措施:
1、认真备课、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写出重难点)对于自己的语言领域,更要加深探究。到不懂得地方有困难的地方需要虚心的请教。其次,及时写好课后反思和游戏反思,内容要真实,可写如何观察幼儿、如何指导幼儿、如何评价幼儿等。
2、活动要敢于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多看优秀教案,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多看优秀的视屏。
3、青年教师随堂课(准备好教具);积极上好汇报课,课前要磨课,并与师傅探讨。
五、技能、笔耕方面
1、每天都要坚持练习弹琴,积极参加教师基本功比赛。
2、认真整理优质教案、外出听课的汇报课或教研课,及时反思和学习。
3、每月认真写好教育随笔以及教育心得,并及时发表在自己的教育博客上。
活动目标:
1、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合作意识,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2、学习双脚行进跳,两人前后合作跳,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布袋有装饰
准备活动的音乐,小红旗四面,四枝小树枝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
听音乐跟老师做准备活动。
2、导入:探索布袋
“小朋友,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现在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吧!”
老师的要求:“请你开动的小脑筋,玩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花样来!”
幼儿探索,老师辅导。(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
3、学习双脚并拢跳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
“我们请她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
请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还有谁有不同的玩法?”
请出那位跳的像袋鼠宝宝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她是怎么跳的?
演示后请她介绍是怎么想到的以及这样跳的方法。(介绍布袋)
小结:双脚并拢,起跳时膝盖稍弯,双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脚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时轻轻着地。
“那我们也来学她的样子,做袋鼠宝宝跳,好吗?”
提醒幼儿穿布袋可与同伴互相帮助
“袋鼠宝宝们,用力跳,跳的高又远,跳到老师这里来。”
幼儿朝着老师的方向向前跳。
4、游戏:挑战自我《过独木桥》
(1)、选择一条独木桥(一高一矮)勇敢的跳过去。
师:“大家看,前面有两条独木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说一说。(一高一矮)
“小袋鼠,你们敢跳过独木桥吗?”
“真勇敢!那你愿意过哪座桥,又该怎么过呢?我们来试一试。”
师提出要求:请孩子们在想试跳的那座桥前面排队,一个一个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过独木桥时,教师引导幼儿互相鼓励,勇敢的跳过桥。)
(请试跳时遇到困难又得到别人帮助的幼儿介绍,烘托同伴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2)练习与同伴合作跳。
“大家真厉害,都能勇敢的通过独木桥,刚才我们是一个人跳的,那能不能与同伴一起合作跳呢?先讨论,然后请小袋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来跳跳看。
幼儿探索,师巡视指导,引导多人跳,把他们吸引过来,提出要求:要跟着口令协调跳。
5、结束部分
(1) 放松练习《雪人融化了》
“唉呀!我好累啊!大家累吗?那把布袋脱下来放边上,跟我一起放松一下吧!”
“啊呀呀!我的腰融化了,不行不行,我的左腿也融化了,我的右腿也开始融化了,我的手,我的脸,我的身体都融化了!”
(2) 整理布袋
“嗯,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把布袋整理好,一会到院子里再用别的方法来玩布袋吧!”
课后反思:
提问是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主要方式,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幼儿从已有的情景或经验中发现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好问、自信、探究的良好品质。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提问的认识不足,提问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提问过于频繁,教师几乎每分钟就能提出一个问题,很多提问并不被幼儿所注意;提问随意性大,教师经常随意提问教案中没有提及的问题;提问普遍性低,教师大多选择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不举手的幼儿在活动中常常未被提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中班语言活动“跳芭蕾舞的牛”为例,研究如何提高中班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二、实践与研究
(一)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教师在活动前都要备课,在备课中会设置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备课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要备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发展水平与需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提问,让幼儿通过提问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判断,从而获得新的经验。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虽然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但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对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孩子,可提一些难度较高、灵活性较大、需要重新组合来寻求新答案的问题,比如在中班语言活动“跳芭蕾舞的牛”中,教师问:“小羊、鸭子看到牛牛在跳芭蕾舞,它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想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活动内容;对能力中等的幼儿,可提一些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需要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这类孩子要尤其重视,因为只有适合的问题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农场里除了牛牛,还有谁呢?看看阿姨跳的是什么舞?”
(二)明确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问题的有效性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前提,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出发点,是幼儿思维的起点。教师的提问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是一种直接的师幼互动活动。教师提问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师幼互动中,我们要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去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帮助幼儿深入地探究和思考,使问题真正能有效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下面以中班语言活动“跳芭蕾舞的牛”为例进行分析。
三、中班语言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应有开放性和启发性,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有效提问是促进幼儿向更深层次思考的推动器。首先,教师的提问应是开放的,能给孩子留下思维的空间。教师应抓住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产生联想、展开想象,拓展幼儿思维空间,促使他们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如在活动“跳芭蕾舞的牛”中,教师提出“如果是胖胖的牛,它能跳好芭蕾舞吗”“牛牛在学跳芭蕾舞的时候,谁看到啦”“如果你是牛牛,同伴在嘲笑你时,你还会再跳吗”等这类问题,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问题是发散性的,幼儿需换位思考、想象和猜测。其次,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让幼儿边学边玩,引导幼儿的思维步步深入。教师若将所学问题置于一种情境中,如在“跳芭蕾舞的牛”活动中,教师问:“小羊是怎么告诉大家的?它是什么表情?”“阿姨的舞姿怎样?”这些问题可以让幼儿从动作、表情、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特征及背景,并从这些角度进行观察、讲述,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二)提问应有艺术性,促进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在语言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互动常通过一问一答的模式进行,因此,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首先,教师的提问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免造成幼儿理解错误或理解困难。其次,由于教师的教学语言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的制约,教师要以简洁明了、切入目标和有重点为原则,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活动目标和内容、教育原则,有重点地提出问题。在提问时,应抓住每次和幼儿讨论问题的机会,进行师幼之间的互问,随机引导,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想象和探讨。如在“跳芭蕾舞的牛”活动中,教师问:“自从小羊和鸭子将牛牛跳芭蕾舞的事告诉动物们以后,小动物们非常吃惊,大家议论纷纷。牛牛还会坚持下去吗?”这样的提问不仅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幼儿产生积极地讨论,从而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提问应有趣味性和针对性,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教师的提问应来自于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在“跳芭蕾舞的牛”活动中,教师问:“看看鸭子在干什么?它在学谁?会说什么呢?其他动物又是怎么说的呢?”在这里,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抓住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征,鼓励幼儿模仿小动物的神情、语调。对幼儿的表现教师给予相应的肯定,鼓励幼儿敢说、会说、愿意说。对能力弱的或是说得不太准确的孩子,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回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想法的表达。教师的回应,让幼儿觉得自己是被关注的,这会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提问也要积极地回应并鼓励,以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要经常思考和探究如何设疑、如何激发和鼓励幼儿不断产生新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出好奇好问、思维活跃、具有自信心的孩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123-02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可能完全依赖教育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幼儿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获取的教育新理念、教育新方法又不可能完全照搬使用。因此,幼儿园应当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建立问题本位、教师本位的多元化教研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如即时教研、专题教研等。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将教研活动常态化,建立了教研奖励机制,主要开展了问题式教研、听评课式教研、主题式教研、集体备课式教研、专题式教研等教研活动。从实施效果来看,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问题式教研
问题式教研是指教师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发,对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同时针对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式教研的基本流程是:发现幼儿一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现场提出问题―教师发表个人看法―共同讨论并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实施应用。
例如,在检查班级半日活动中,研究人员发现,各班在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幼儿年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教师要分楼层观摩各班幼儿的早操情况,并将各楼层、各班幼儿做室内垫上操的情形拍摄成视频,然后教师集体观看视频,分析在不同的环境中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幼儿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应当做好哪些准备,如何组织幼儿拿垫子,幼儿脱下的鞋子如何摆放,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等问题。教师在观看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在做室内垫操操视频时,要针对每一个活动环节进行研讨。在研讨中,教师们要总结教学经验,比如:组织幼儿将垫子分颜色归类并摆放整齐;不同楼层的活动场地的桌子的摆放也应当不同,在不同的教室,幼儿的排队、站位也不同。在解决了不同楼层、不同班级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之后,教师再按照给出的解决方案重新设计教学,再次组织幼儿开展室内垫上操活动。
南方的夏季比较长,而开展户外活动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那么,教师如何依据南方气候的特点指导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根据所在班级的地理方位确定早上9:40―10:40这个时间段能够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由一位教师对能够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进行拍照和汇总。在集中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先看相片,然后进行交流、讨论,把自己对本楼层能够开展户外活动的场地进行汇总,由一位教师代表发言。根据讨论结果,教研组要求每一位教师设计3个适合所带班级开展户外活动的方案,可以从幼儿的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登等方面进行考虑。教研组将教师们设计的方案进行汇总后共同分享,并由一位教师进行体育器械的统筹安排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安排。通过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们解决了幼儿园如何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开展户外活动这一难题。
二、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教研是指针对幼儿园在实施主题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的一种活动。其基本操作是:明确主题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共同研讨―实践操作。
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为例,幼儿园正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班级区域环境建设”。由于教师对本班教室墙面的布置、区角材料的投放、班级物品的摆放等都有自己的做法,而教师们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教师们就“环境布置”进行专题研讨,提出存在的问题:①班级环境创设的要点是什么?(你是根据什么来创设班级墙面环境的)。你是如何考虑墙面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除了主题墙饰,你所带的班级还布置了那些非主题墙饰?为什么?②教室环境创设图片分享: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操作材料要具有一定的标识。③教室的墙面设计和区角材料投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较少参与教室墙面的布置活动;材料的投放不方便幼儿的操作;没有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考虑材料的投放,如大班仅仅是水果的展示,局限于幼儿认识水果,不注重投放材料的多样性;投放的材料过多,摆放过于密集;角色区域材料投放凌乱。针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师们共同研讨,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在区角材料摆放方面,小班要注重生活版块材料的投放,如扣扣子、拉拉链、肌肉动作发展材料的投放、角色区域材料的投放,还要注意班级固定材料的摆放,区分最底层、上层、中间层,材料投放不宜过多,如在认知区域放4―6样材料为宜,并在一段时间内有针对性地投放角色区域的材料。此外,教师们还对下一阶段教室墙面创设、区角材料投放等进行设计,比如: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来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有阶段性,便于幼儿参与活动。通过围绕主题进行教研,教师们对区域材料的投放更有针对性,对主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有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集体备课式教研
集体备课式教研是指针对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其基本流程是:对上一阶段的教研情况进行总结―提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组织实施。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开展的课题研究主题是《语言领域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小班、中班、大班选择的研究内容各有不同。教师们通过绘本、故事、诗歌等学习活动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口,探索出了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教学活动零碎且缺乏系统性的情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行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在备课时间,教师们集中在一起,教研组长首先总结一段时间内课题研究开展的情况,然后由教师分别提出在开展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需要研讨的重点问题,同时传阅教师们设计的教案,指出教案设计是否合理,针对教案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经集体讨论后确定教学方案,并应用于教学或游戏活动中。比如,在大班,教师们针对“如何提高故事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研讨,一位教师首先对教案中的“如何设计问题”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如针对故事的要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讲述故事的顺序等进行提问。在分析教案的过程中,教师们围绕这位教师提出“如何设计问题”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对该教师的教案设计进行点评,给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有利于教师在开展故事教学活动时明确提问的针对性,使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专题式教研
专题式教研是指针对幼儿在园生活中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的一种活动。具体做法是:确定研讨的专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给出对策―实施应用。
例如,每年新生入园,幼儿会出现“分离焦虑”等一系列问题,而此时教师和家长在沟通方面容易出现问题,有的家长在网上了大量对幼儿园不利的帖子,对幼儿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过调查研究,教师们分析了幼儿入园时出现分离焦虑症状的原因,为了让新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围绕“教师如何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这一问题展开研讨。教师们以“击鼓传球”的方式回答了以下问题,比如,什么是分离焦虑症?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症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出现分离焦虑症会有哪些行为表现?缓解分离焦虑症状的策略有哪些?教师在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的同时还例举了相应的案例予以说明。此外,教师们还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实际工作中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具体做法,与新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技巧,开学初给新生家长的建议等。在教研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要设计详细的接待新生入园的方案,给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具体办法,并运用到实践当中。
一、以理论为先导,促进教师反思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因此,我们有计划地学习纲要和规程,并组织教师进行考试。在学习中每个老师都带着任务来,带着问题来。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会上,要求每个老师对自己的一次活动进行反思,然后大家来讨论。促进教师对不同学习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刺激教师进行反思,从而解决困惑不解的问题,促使教师们带着疑问去实践中探索的愿望,去不断学习国内外的优秀案例,从而使教师切实转变观念,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促进了教师的反思。
二、做好活动前的反思工作
1.目标的制定是否合适
目标的定位要适合孩子的认知能力,看其是否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一次《水的秘密》公开活动课上,执教老师读完自己的教案让大家来讨论,大家觉得目标定得太低,不适合大班孩子上课。在大班试教过程中,由于知识面太浅,整个活动过程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第二次在中班试教,效果完全不一样,活动过程井然有序,幼儿的积极性很高。
2.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以往听过的一些公开教学课,老师只顾自己讲得有声有色,教态亲切,其讲课水平是无可挑剔的,但一点也没有顾及幼儿的感受,幼儿成为了一个完全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还有些课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教学玩具,很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有一堂课是认识树叶,老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树的图片和各种各样的关于树叶的课件,可唯独没有一片实物树叶。其实树叶随处都有,真正的实物远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教育实用得多。这就是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的失误。
3.重点难点是否突出
每一节课,教师都要定位它的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要引导孩子如何攻克难点,安排在突破重点的教学环节要时间要相应多一些,还要有充分的操作时间。
三、活动过程中的反思不容忽视
教案写好了,准备工作完成了,并不代表课就上得好,课堂上老师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的调动都是很重要的。每个学期,我们都规定每位老师听课不得少于15节,所以没课的老师每周都要去听一至两节课。听课老师基本上是带着教案去听课,结合教学实际,及时提出疑问,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内容主要是:目标是否完成,是否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教具的运用是否恰当,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合作是否充分,幼儿的情绪是否积极高涨,提问的方式是不是引导性的,最重要的是教师对预设与生成的处理是否正确,也就是课堂应变能力是不是灵活等等。
四、课后反思是关键
上完一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对孩子所起的效应进行反思是最关键的,但也是最难的,最迷茫的过程。幼儿园的课后反思要从幼儿教育的特点出发,应有自己的特色。在做课后反思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反思要及时,在上完课后总有一些感想,如不及时反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淡忘,所以在反思中要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要有记录。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教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53-02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一种比较新颖的教育教学模式。它的主要框架可概括为:①以活动单为学案;②以活动为载体;③学生为中心;④教师为主导;⑤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活动单导学”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中以活动单为引导,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的人。现将我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的探索、尝试及体会简单谈谈。
一、重视活动:正确理解活动,科学设计活动
“活动”一般包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要素的关系为:“自主学习”是活动的前提,“合作探究”是活动的主体,“成果展示”是活动的外显,“自我完善”是活动的提升。活动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动手动口、分工协作,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制作、动口表达的能力;二是学生的内在思维活动:是学生认真读题、安静思考,找寻答案、组织语言的一系列过程,这是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两相结合,使个体既有独立尝试的机会,又能使个体之间及时得到同伴必要的补充与帮助,从而在活动中真实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实施活动时,首先要形成分组。我把班上的小朋友分成五人一组,改过去分排坐的方式为围绕而坐,既让小组的界线分明,也让课堂看起来更有自由自在的气息。其次,分组时,我特别注意了小组组员的构成搭配。每组中都要注意思维活跃、口头表达流畅,组织能力较强者交叉搭配分成组,让他们在各自的小组中起带头作用,使组员间的交流变得成功而有意义。分组后要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有以小组为荣的自豪感。分组后不久,孩子们都在小组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不同切入角度产生的不同的看法、在学生思维过程后产生的不同方式的表达,相互碰撞,相互交流,并通过争论可形成问题的关注焦点,相互启发可扩展找寻答案的思路,慢慢找到合做探究的良好运转方式并形成合作探究的好习惯。遇到难点或有偏离方向的倾向,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让学习气氛“活”起来,让学生的表达与思维“动”起来。
例如在中班语言活动课《彩色牛奶》中,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后,立即促使孩子按活动单进入到学习活动中。活动一:典型示例,是先看第一个场景的动画,让反应快表达好的幼儿通过观看找到色彩与变化的原因,并在班上发言;活动二:老师播放第二段动画,小组内自由发言、讨论,说出答案;活动三:再播放一段内容后,小组内每个孩子都能看出并说出彩色牛奶的颜色和原因;活动四:鼓励幼儿争先恐后地抢答;活动五:幼儿自己做进一步的合理猜想和想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小组活动在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活动清单:目标清楚可见,导学有章可循
“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新形式教案,是指导教学的一种新形手段。在“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活动单”是活动的载体,作为活动单的设计者,教师必须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有机地融入到活动单中。以活动内容和活动程序体现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要在制作活动单前做好全局规划与整体把握,把活动单的设计作到条理清晰,内容完备,科学实用。
教师在设计活动单时,要注意在设计中留足变化的余地,既不能死板,也不能偏离目标,既要有学生活动,还要有教师的点拨,既要放得出去,还要收得回来。除了考验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外,将活动单做好做实是成功的关键。活动单还要灵活掌握,精心为课堂服务。
例如在中班语言活动《给熊奶奶读信》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遇到两个突发问题。一是联系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帮熊奶奶回信本是语言表达训练,有的学生举手要纸画画。我才想到可以通过画画去表达;有的小朋友根据生活经历,要老师给照张照片发给奶奶,这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幼儿很好地完成。因此,活动单,在教学过程中,要活用,要完善、要更改、要补充,要因情境而在适当地修改中进行。
三、掌控导学:导活动教学,导细节促学
“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分组活、引导指点、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在活动单规定的程式下进行自主学习。它主要包括教师的导情趣、导思路和导方法等形式,并在细节部分进行个别点或教学引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的发挥是“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策略。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幼儿学习的指导者,他更重要的角色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这就更多地把教学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在教学实践当中,我常常根据幼儿的求知欲与理解度,通过活动去支持幼儿的探索求知行为,在重点与难点环节往往要与幼儿“共度难关”,注重把老师的提问更有针对性地转变为幼儿的主动探索与科学质疑。
如在中班活动讲《》这一课时,我把根据故事制作成的动画片先播放一遍,便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也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直接进入活动中。先让小朋友在组内用接龙的方法述故事,再大家一起讨论抱着何种心态出门的,遇见哪些害怕的现象,然后让小朋友联系自身谈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历,最后引导幼儿说出从身上你懂得一个什么道理。在课堂上,我注意活动的设计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启迪幼儿不同语言方式的表述,注重让孩子通过自身经历去发现故事中包含的道理。
15.6%的教师认为是为了和其他幼儿园进行生源竞争,40.3%的教师认为是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35.1%的教师认为是为了适应小学入学考试的需要,7.8%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少,需要小学内容来补充,还有1.2%的教师认为是其他原因。同时,31.2%的教师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小学的课程很有必要,因为幼儿上小学需要入学考试,33.8%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但是不得不教,否则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可见,小学入学考试制度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是导致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的重要因素。关干“您所在幼儿园从哪个年龄段开始渗透小学内容"的调査,5%选择小班,29.5%选择中班,46.2%选择大班,19.2%选择学前班。可见,大部分幼儿园在中班或大班开始教授小学内容。而关于“您所在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的调查,42.3%的教师选择童谣故事,依次是认读汉字(35.9%),汉语拼音(17.9%),书写汉字(3.9%),而大班语言教育的内容,14.1%的教师选择认读汉字/依次是汉语拼音(67.9%),书写汉字(18.0%)。可见,在大部分幼儿园中班开始将认读汉字作为语言的教育内容,而大班则以汉语拼音教学为主。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内容‘数与数量关系’要达到的目标”的调查,39.7%的教师选择认读10以内的数字,学习10以内的序数,44.9%的教师选择书写数字1~10,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14.1%的教师选择学会20以内数的加减法,1.3%的教师选择学会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大班数学此部分内容要达到的目标=38.5%的教师选择学会1~10的书写以及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法,46.2%的教师选择学会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12.8%的教师选择学会100以内数的加减法,2.6%的教师选择其他内容。按照《纲要》要求,中.大班数学此部分内容的目标分别都是第一条,可以看出,60%以上的幼儿园数学内容都偏深、偏难,不符合《纲要》要求。不仅如此,63.3%的教师反映幼儿园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只有36.7%的教师说不布置。
可见,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有“小学化”的特点。关于“幼儿在幼儿园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的调査,35.9%的教师选择少于2小时,依次是大约2小时(48.7%),超过2小时(14.1%),3小时以上(1.3%),可见。60%以上的幼儿园能按照规程要求安排幼儿户外活动。关于“幼儿园活动室的游戏材料有多少种”的调査,7.5%的教师选择没有,而后依次是10种以下(43.8%),10-20种(27.5%),20种以上(21.3%),可见,大部分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管理理念不够科学,硬件设施不健全,也是导致“小学化”的重要因素。关于“对幼儿园开设小学内容的课程的态度?的调査,23.4%的教师表示赞成,53.2%的教师表示中立,23.4%的教师表示反对,可见,大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1)小学人学考试制度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从调査中我们发现,40.3%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是为了迎合家长心态,35.1%的教师认为是为了适应小学入学考试的需要。在调查中,部分幼儿园园长也表示幼儿园不得不开设小学课程,主要是因为小学需要入学考试,导致家长将其作为衡量幼儿园办园质量的重要指标。可见,目前,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指挥下,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2)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正确、不科学。幼儿教师整体专业素质较低,没有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尽管接受调査的幼儿教师50%以上都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层次,但其总体文化素赝和专业水平都相对较低。据了解,接受调査的幼儿教师多数在私立园,各方面福利待遇较低,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流失率较高,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同时,私立幼儿园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幼儿园管理理念以迎合家长需求为主,也较少注重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幼儿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行为都不规范。据调查,虽然大部分幼儿园都采用五大领域课程的教材,但没有教师按照教材去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随意性很大,以语言、数学的内容为主,而且不写教案不备课,教学方式单一,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大多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完全不符合《纲要》要求。(3)幼儿园的办园思想不端正,办园理念不正确,硬件设施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T:“小学化”倾向。接、受调査的幼儿园绝大多数是私立园,园长大多都是聘请当‘地中小学的校长来担任.他们的办园理念秉承了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管理理念,显然是不科学的。同时,私立园主要以营利为目的,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根本无法保证幼儿各项活动的开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是进行游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可是,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和玩具在种类和数量上严重不fe,绝大多数幼儿园活动室内根本没有各种区角活动,有的幼儿园活动室仅有桌椅板凳,根本无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1)取消小学入学考试制度。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加强宣传,让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意义和宗旨,纠正错误认识,另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取消入学考试制度,以此来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2)端正幼儿园办园思想和理念。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为幼儿园园长提供学习机会,让其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内容,领会《纲要》精神,转变办园理念,规范办园行为。2010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发[2010]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议幼儿园应配备充足的玩教具,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3)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规程》和《纲要》为指导,“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121从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w幼儿“教育”不是单纯的“教学”,也不是“主要为了学习知识”。这些理念应始终贯穿在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因此,建议教育部门要严把入口关,健全幼儿教师准人制度,建议幼儿园要多为幼儿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多组织教研活动,多组织公开课,通过各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髙,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安惠敏 孙丽花 单位:泊头职业学院河北泊头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 幼儿兴趣 综合性
在奥尔夫音乐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和孩子们都有不同的进步;在奥尔夫音乐课研期间,奥尔夫音乐成为了我和孩子们的好朋友。奥尔夫音乐教材是通过专家教授们精心实践编制的题材,其中的内容适合每个年龄阶段,从小班到大班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发展。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越来越感兴趣,他们把奥尔夫音乐的每一个活动都当成是一次游戏的享受。
1.兴趣是幼儿学习奥尔夫音乐的前提
小班喜欢随着音乐唱歌、跳舞,音乐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活动过程中通过歌谣的教学形式,让幼儿了解歌曲的节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渲染乐学、好学的氛围。幼儿在活动中的快乐更是一种内心体验。通过第一年奥尔夫音乐教学,我们感受到在幼儿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
通过活动《小老鼠和小猫》、《水族箱》、《小企鹅》、《七式进阶》、《围个小圈圈》、《两只小鸟》、《小青蛙赵老婆》、《动物园》、《拔萝卜》、《我的朋友在哪里》、《戴娜》、《大黄蜂飞行》、《魔笛》的实施我得到了以下的感受:即兴创作方面孩子们能大胆想象并用自己的肢体表现律动,有了简单的语言创作,如《芝麻开门》,已经能进行简单的节奏创作;在节奏方面能独立拍出固定拍,对2/4、4/4拍的节奏较为熟练,在乐理方面知道了"TA"、"TITI"感受力AB二段式的曲式;音感方面能根据不同的主人公进行简单的模仿,感受渐强减弱、渐快减慢。演奏方面认识了几种简单的乐器并进行简单的合奏。
2.环境对奥尔夫教学的重要性
中班的孩子在接触奥尔夫音乐活动是自己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加上小班一年的经验,孩子们显得更为自如,感觉很顺利的就完成了中班一年的教学,孩子们和我都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中班一年的教学感觉幼儿在各方面都更为进步了。通过小班的经验,我在中班是更为注意在环境上对音乐的渗透。如在"音乐区"的墙饰中,我将每次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的节奏卡、自制乐器、图片进行展示,既巩固了对知识的掌握,又激发了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们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并积极地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材料的投放上,我能根据教育目标与幼儿兴趣,和孩子一起制作和准备各种各样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玩具、各类表演的服装、道具和材料,如:动物头饰、纱巾、彩带、彩棒等,并配备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玩耍,自由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孩子们在其中摸摸、听听、敲敲、打打、玩玩、跳跳,各自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在游戏中,培养了幼儿即兴表演的兴趣和能力;在活动中,我也加强了有目的的指导。用五线谱、音符、各种图形和线条装饰教室,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可以在上面边唱、边跳、边玩,有的幼儿还可以自己创编节奏谱,不仅调动了口、脚、手,甚至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够成为乐器,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加强;孩子在游戏中全身心的去唱、去跳、去演,进行创造力的练习,充分享受创作的乐趣。
3.必不可少的绘本教学
为了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表演能力等,在奥尔夫教学中,通过绘本教学让幼儿感受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不同风格的曲子,扮演快乐的人、公主、等及各种小动物,不仅激发了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在乐器方面感受了分角色演奏、合奏、轮奏,幼儿在扮演角色中表现自己,在表演中也得到了许多快乐。在本次绘本教学中,孩子们每次都显得积极和投入,精彩的故事内容及生动的画面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之后的表演更为让我吃惊,孩子们在表演中积极主动,而且还把故事中的人物表演得淋漓尽致。所以说,绘本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分支。
4.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育的三项原则: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是幼儿园大美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如何落实到幼儿教育中去的重点所在。
幼儿园大美育教学活动模式是:以美为“视点”,将幼儿园6项分科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所有活动设计建立在有机融合人类求美求知的天性基础上,以在轻松愉悦有益的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全面与个性发展,为日后的学校教育奠定基础。
幼儿园大美育内容
首先,结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应制订了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大美育目标(见表1)。
根据幼儿大美育目标,参考幼儿园6科教学内容,精选出幼儿园综合美育内容200个点,并以“美”为视点,将精选出来的知识点与美的分类关系对应,依照“点、线、面、体”的逻辑顺序建构起大美育课程体系(见右图),编写了《幼儿综合美育――操作活动200例》。旨在通过幼儿最喜欢的、形象生动的美的内容,陶冶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与个性发展。
在幼儿园大美育课程系统中,“科学美和自然美”是自然和数学内容的整合;“艺术美”是语言、美术、音乐等三科内容的整合;“社会美是品德、体育的整合,所有内容的实施都贯穿在游戏活动中。大美育将幼儿园六科课程内容整合成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等四大领域,科学地建构起纵横交织的大美育课程内容与教学实施模式。
在形式上,《幼儿园综合美育――操作活动200例》由200个内容点、200张活页卡构成,将教学目标和内容点(线面体)落到每一项活动中;每一张卡上都设计了目标与内容相联系的教学环节和操作方式,有典型材料和延伸材料、典型活动及延伸活动。在每个典型材料和延伸材料之间用“0”标明其延伸关系,突出了卡与卡的点线面体逻辑联系;每张卡的反面还有幼儿动手操作及家园联系的内容,体现了家园共育的理念。
幼儿大美育活动的基本结构
大美育课程的建构,不仅兼具了知识性、逻辑性、美感,而且本身还颇具操作性。该课程将建构的内容转化成一个一个的教案,所有教案都以卡片的形式呈现。每张卡片不仅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还包含了幼儿、教师、家长“共识、共做、共享”的实际操作过程、环节和细节,充分体现了大美育的基本教学模式和执教方法,如感知激励法、趣味学习法、欣赏体验法、行为巩固法等。此外,还特别强调执教的逻辑性与美感的统一,幼儿低段、中段、高段的相互衔接,对教师理清教学思路、表达内在与外在的美感、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孩子发展起到了非常有效和优化的作用。例如“美丽的秋天”从低段开始,到中班阶段的“树叶飘飘”活动卡是这样设计的:
树叶飘飘(中班集体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感知树叶轻轻、慢慢、旋转、优雅地飘落的姿态。(美育目标)
2.能在音乐伴随下,入情入景朗诵“秋叶飘呀飘”等儿歌或诗句。(语言能力目标)
5.有用各种动作表现树叶飘动态美的意愿和行为。(美育目标)
4.有思考秋叶为什么会轻轻、慢慢、旋转飘落并寻求答案的兴趣。(科学教育目标)
教学内容
点定义:“树叶飘落的姿态”――轻轻地、慢慢地、旋转着飘到地面。
关键词:轻轻地、慢慢地、旋转着
美感词:优雅地
材料准备:
典型材料:PPT秋叶飘落的情景课件,收集各种秋天的树叶一大盆。
延伸材料:花瓣飘落的情景图,树叶飘落的情景图。
绸带、纱巾、电风扇、CD机、三拍子的舞曲、羽毛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引入视点:出示一大盆小朋友平时收集的树叶,提出问题:这些树叶是从哪里来的?树叶怎么到地上的?(引出“飘落”)
2.揭示视点:树叶是怎么飘落到地上的呢?它飘落下来时是怎样的姿态呢?
出示“树叶飘落情景”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树叶飘落的情景,感知树叶轻轻地、慢慢地、旋转着飘落下来的姿态,并能用这些形容词讲出树叶飘落的情景。
教师归纳:这样轻轻地、慢慢地、旋转着的姿态,就是优雅的姿态。好比优雅的华尔兹舞曲。(播放:慢华尔兹舞曲)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秋叶飘落与舞曲的相同姿态。
5.强化视点关键词。教师带领和引导幼儿自己抛树叶,自己轻轻地、慢慢地旋转,用单手、双手、身体等动作表现,观察和体验轻轻地、慢慢地、旋转着飘落的姿态,并用这些词汇和“优雅”来表达、分享自己的发现。
4.延伸活动1。教师带着学生说:树叶飘下来时多优雅呀!我们把树叶飘的姿态编成一首诗吧。教师打开音乐(慢华尔兹),带着幼儿朗诵:
秋叶飘呀飘,慢慢地飘下来;
秋叶飘呀飘,轻轻地飘下来;
秋叶飘呀飘,旋转着飘下来;
飘呀飘呀,秋叶优雅地落下来。
5.延伸活动2:树叶飘的时候真优雅啊!小朋友们还有什么东西“飘”的时候也这样轻轻、慢慢、旋转、优雅呀?观察:打开电风扇,感受羽毛飘落、花瓣飘落、丝巾绸带飘飘的情景……引导幼儿用更多类似形容词充分表述自己的感受(语言教育)。
6.延伸活动5: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为什么秋叶飘下来的姿态是轻轻、慢慢、旋转着的呢?回家问问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吗?如果他们也回答不出来,就请他们帮助你一起翻一翻书,说不定那里面就有答案呢!(科学教育)
7.回归:我们再来当小树叶吧。随音乐表现轻盈、飞舞、旋转起伏飘落的情景。提示小树叶是轻轻地、慢慢地、旋转着飘下来的,给我们一种优雅的感觉。音乐停时可问:你的小树叶飘落到哪里了?幼儿在快乐的游戏和追逐中结束活动。
《幼儿园综合美育――操作活动200例))强调用美好的事物、丰富生动的形式手段来引起和维持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愉悦、美感和潜移默化中接受理解知识、理解关键词、理解美好事物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的科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