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 开放式 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19-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的趋势,高校唯有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行业与专业的双赢。目前,我国有三百余所高校相继在自己相关学科专业基础上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缺乏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控制仅仅局限于在学校内部进行常规的教学质量监测、教学质量评价和督导,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新形式下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新要求。近五年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充分挖掘西部特别是绵阳科技城企事业单位的优势资源,加大专业与社会的联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遵循 “资源共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建成了由专业、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共同参与的、内外结合的开放型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

一、人才培养质量联控模式的构建原则

校内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和关键环节。在高等教育发展和实施质量工程的新形势下,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坚持用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不断完善校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开放型的人才培养质量联控模式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根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规范检查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全程教学环节,发现偏离人才培养目标的误差,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确保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是系统性原则。由学校教务处、学院督导专家、环境工程专业教研室、专业班级及合作单位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

三是全程性原则。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质量监控系统对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

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设计

控制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本科人才质量、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其在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调节、控制和导向作用。而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从教与学两个角度着手,以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为基础,以规范化管理为依托,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为重点,以教学过程监督为核心,完善既有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制度,建成了各部门、各环节相互渗透、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其中,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质量以专业内部控制为主,校外完成的实践教学质量以企事业单位控制为主,合作教育课程由专业和实行单位共同完成,并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意见,同时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发现、识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目的性地对专业建设目标与特色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进行调整。

三、企事业单位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联合控制模式的运行及管理

新形势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专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求得专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产―学―研联盟”的优势,以西部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环保人才的急切需求为契机,主动实施校企合作,积极争取中物科技集团、长虹集团、四川科学城神工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的支持,强化人才培养质量。近五年来,专业坚持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原则,聘请二十余位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的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管控小组”,重点开展专业建设方案研究、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及信息反馈等工作。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管控小组的有效运转,管控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制度,坚持每学期初对专业各项建设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同时,也组织专家每月进行一次督查,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期末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和总结,还不定期组织自评和督促检查,针对环境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培养问题进行磋商,并要求专业及时进行整改,通过近五年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动态调整机制。

方案研究是指针对新形势下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围绕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市场需求,研究分析人才培养质量现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咨教服务等,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是重点监控教材的时效性、规格、创新性、先进性及学生的满意度,教材能及时反映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等。同时也参与制定课程方案,建设精品课程,组织编写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教材,组织精品课程、优秀教材、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等。

队伍建设是指根据行业急需的、有针对性地引进新教师,有目的性地培训青年教师,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观摩活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需要一支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又具一定工程经验的师资队伍。然而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绝大部份教师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本身进行科研素养高,但是他们实际工程经验少,在指导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上往往感到所学知识与工厂生产有些脱节。多年来环境工程实施了以增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养计划,要求青年教师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实践锻炼,同时青年教师往往也会把实践经验与企业最新技术运用到本科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是指参与修订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联合申报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组织教师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撰写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论文等。特别是近两年来,环境工程专业与绵阳长虹格润再生资源公司、四川千业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绵阳流能粉体设备有限公司、江油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有限公司、江油鸿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水务分公司、绵阳环保实业公司等14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建立校企合作的学生顶岗实习校企联合管理制度,强化了顶岗实习过程的监控、管理和评价,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信息反馈主要是由校内外学生指导教师、毕业后工作稳定的学生完成,他们在质量信息反馈、校企合作交流与合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多年来坚持根据毕业生分布情况,有选择地在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质量信息监测站,建立毕业生信息档案。与用人单位联合,建立更为完善的毕业生情况追踪和定期反馈制度,使之常规化、规范化、全面化,可更真实、更及时地了解毕业生就业及表现情况,取得了良好效果。2012年环境工程专业采用走访用人单位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已毕业的05到08级136位同学的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能力、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全部九个方面都表现良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尤其在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计算机能力四个指标上的社会满意度都在80%以上。

环保行业中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控制是专业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深化、拓展、完善的需要。整合校内的各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引入以企业为主的第三方,构建以开放式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西部高校同类专业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第2篇

实践教学是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过程,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对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1)实验技能型课程:对现有实验课程内容调整与融合,将各实验室涉及实验技能方面的项目重新整合,形成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课程。从标准操作和技能训练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除实验技能课程建设外,还要打破环境工程与地质工程中课程与课程、专业与专业、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按照认知规律,对现有实验课程和项目进行论证、调整和整合,继续加大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比例(结合教师的科研),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求真求实的探索意识;同时开展技能培训(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使在校学生获得相关资格认证。

(2)野外教学和生产实习:对课程教学,针对不同的课程,适当减少了课堂授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增加了实习课时,个别重要的主干课程,增加了野外现场教学实习,使学生建立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增加了学习兴趣和实际观察分析能力;如:环境认识与教学重点单元的实习,教学实习改革的重点是明确教学目的和内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①环境认识教学内容没有减少,但时间安排压缩,仍突出兴趣教育;②课程增加了环境地质学基本工作方法和环境地质思维讲课两部分内容,使该实习由认识实习性质向环境地质教学实习性质转变,教学内容向环境地质与煤田倾斜,以利于与后续的选修课程接轨;③评估指标多元化。原来仅依据实报告考核学生的水平,现增加能力和素质等评估指标,而且将实报告改为小专题报告;④环境地质思维课程教学有利于正确认识地球科学,正确把握地球环境科学的特定思维方法;⑤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3S)网络课程选修,培养学生掌握先进技术方法和运用新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对于技术方法和技能学习的课程则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接触实际环境科学、环境地质工程问题、环境与地质工程、煤田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工程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确定研究问题的思路,设计研究的技术方法、路线、实验流程方案和工作计划及采用的新技术方法,并实施研究计划或工程设计,对研究结果和工程结果进行检验评估等。这种综合性的实习活动或工程实践活动,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点内容之一。

(3)毕业实习与设计:为了真正把实践教学同生产实际或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我们要求所有的毕业实习或工程设计实践在“产学研”相结合实习基地和校内的实训基地进行,结合教师地质与煤田的科研项目有针对性地完成毕业实习任务,提高毕业论文的水平。同时建立多元化考核模式,完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激发了实践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与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践教学改革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与院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结合,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开展科研,使科研转化为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借助院级煤矿清洁开发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平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质量的仪器与设备,教师积极进行行业的科研工作,并将科技成果转化,极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形成了行业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教师的科研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1)开展科研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作为应用技术研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在亲身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因此,选择部分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和工程项目,可以使他们较早地了解社会、参与竞争环节、适应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及把握机遇等一系列的实践过程。大学生在二年级末开始进入教师的研究项目,组成科研小组,边学习课程,边进行课题研究,一直延续到毕业论文答辩。让学生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道路,在教师指导下,选修一些与工程、技术和方法有关的专业选修课,毕业时做毕业设计。

(2)“产学研”相结合在特色培养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为了有效地培养地质、煤田与环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我们积极探索地走“产学研”之路,使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获取基本能力的训练,学会合作、学会选题和立项论证等一系列与社会、企业合作,参与竞争的过程。通过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工程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十分有益。

学校和企业联合在资源与环境类学生培养中显示了巨大的优势。一方面发挥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的优势;而另一方面对地质部门、工矿煤炭企业而言,发挥其专业人才经验丰富、资金相对充裕的优势,采取校企联合,集中培养的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联合,不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更结合企业特点,与企业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内容,并要求论文能反映当代环境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此外,与国内10余个地质、煤炭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稳固“产学研”联系,不仅成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最为广阔的训练实习基地,而且成为了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市场,畅通了就业渠道,使企业和毕业生之间得到了相互了解,使双向选择的基础更牢固,为毕业生的就业奠定了基础。近年来,环境类专业一次就业率(签订合同)95%以上,有较大的一部分是行业就业。正是基于上述的研究与实践,使科研及时、恰当地转化教学,使学生理论基础牢固,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一定的创新能力,于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毕业学生的考研率在同类院校名列前茅,且研究生在其他院校学习时,反映较好。

应用学院的先进电子资源,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资源环境信息处理实验室,将新技术与新知识融入课程和实践教学之中。环境领域近十余年发展最快的是高新技术的大量使用,如:地质、环境工程在对地球资源、环境、生态、灾害等进行调查、监测、评价,开展开发、治理、保护工程项目时,在技术和手段上有了重大变化,如航天航空探测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与现在新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库、三维模拟技术和绘图技术等)结合,开发出了诸如地空多元信息数字测控系统,资源(土地、矿产、水等)预测、评价、管理系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和预警系统,区域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等一系列的大型信息工程系统,使整个环境科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环境信息实验室、网上和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这些新的工程技术手段,能在进入社会后,尽快成为驾驭现代地质与环境工程领域先进技术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第3篇

关键词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147-03

1 前言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始建于1964年,位于英格兰的兰开夏郡,现有2250名工作人员和17 000余名学生。兰卡斯特大学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一直在英国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在最新一次2008年英国政府组织的官方科研实力评估中,兰卡斯特大学名列全英第19位。根据2014年《泰晤士报》英国大学排名,兰卡斯特大学在英国综合排名中位于第12名。同时,兰卡斯特大学与杜伦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和约克大学一同成立N8研究联盟。

兰卡斯特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4个大学科,分别是艺术和社会科学、健康和医学、科学和技术以及管理学院。其中科学和技术又分为化学、计算机和通信、工程学、兰卡斯特环境中心、数学和统计学、自然科学、物理学、心理学。该校拥有英国最顶尖的环境研究中心――兰卡斯特环境中心(Lancaster Environment Center,LEC)。

中心包括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具有世界级的环境研究人员、优秀学生、政府科学家和商业企业,合作培养具有前沿视野的国际化环境人才并解决当前最大的环境挑战。

2 兰卡斯特环境中心(LEC)具有四个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位点

1)生物学和生物科学(Biology & Biological Science):

以生物化学、生物医学、遗传学、生物科学课程为核心,开展关于疾病临床治疗、濒临绝种的动植物保护、食物研究等生物理论科学基础研究。

2)生态学和生态保护(Ecology & Conservation):世界最早的生态学学位授予大学之一,并且是该领域的前沿者,以生物科学、生物学、生态保护、环境生物学课程为核心,开展生态理论与实践、生物物种保护、生态系统研究。

3)环境和地球科学(Environmental & Earth Science):

该学位获英国《卫报》2017年全英大学评选前5(UK top 5),以生物科学、生物学、地球环境科学、生态保护、经济学与地理、h境科学、环境科学技术、地理学、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法语与地理、德语与地理、西班牙语与地理、环境科学技术专业实践、生态保护专业实践课程为核心,开展气候变化、水污染、土壤污染、食物生产、危害管理等研究。

4)地理学(Geography):该学位获世界大学排名前50(QS Top 50),英国《卫报》2017年全英大学评选前5(UK top 5),以地球环境科学、经济学与地理、地理学、人文地理、自然地理、法语与地理、德语与地理、西班牙语与地理课程为核心,开展当代人文和自然地理多样性研究。

在兰卡斯特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模块化学位与自然科学学习项目,允许学生把地理和统计数学、环境与化学和物理学、生态学和保护,以及地理学和更多其他课程组合在一起,构建自己的定制课程。课程设置不但提升学生的学术技能,并且可开发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关注职业生涯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学习模块会发展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兰卡斯特大学学位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其中97%的学生毕业前会在兰卡斯特大学进一步开展为期六个月的研究。在学习过程中,职业模块、论文甚至学位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提供广泛的支持,帮助学生实现其职业抱负和提高其技能,开发其潜能。

3 兰卡斯特环境中心(LEC)的硬件设施

兰卡斯特环境中心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利用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和生物学分析开展陆地生物、水、大气和土壤环境系统的一体化研究。

教学实验室 投入440万美元的教学实验室可一次开展216名学生的教学实验,并能同时与科研项目分享使用。

温室研究实验室 15个温室模块提供灵活的植物生长设施,致力于广泛的植物科学和生态研究。温室提供温度控制、LED光照明、灌溉和一系列的条件控制选项。温室设施完全集成植物科学实验室,用于番茄、小麦等作物从叶到根、从种植到收获的详细生理研究。

Hazelrigg气象站 兰卡斯特大学Hazelrigg气象站监测了自1966年以来连续的非常高质量的每日气象观测资料,这个记录被世界气象组织用于世界气候分析和长期趋势分析。Hazelrigg是英国气象局气候站7236号,每天早上9点,兰卡斯特环境中心(LEC)工作人员和学生志愿者测量?数据,然后传递给气象办公室。自动气象站测量平均每10分钟监测一次。这些数据可应用于本科生、研究生以及LEC学者和合作者的研究工作。Hazelrigg可监测大学校园东北1公里到爱尔兰海岸以东10公里,其地盛行西南风,使它有利于对地中海气溶胶和痕量气体的研究,也用于半乡村地区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痕量监测。

生物光子中心 这是一个结合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及成像技术的前沿交叉学科设施,包括扫描传输电子显微镜、两个红外光谱(ATR-FTIR)和拉曼光谱共焦显微系统。可利用光谱化学方法分析从靶细胞的毒理学效应到环境科学的生物监测诊断或筛查。

环境化学实验室 具有世界上最好的环境有机化学研究分析设施,研究重点是环境样品中包括空气、水、土壤和沉积物以及废物和生物体内持久性有机化合物的痕量水平的量化跟踪,包括气象色谱质谱(GC-MS)、单四级杆离子阱液相色谱质谱(LC-MS)、三重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LC-MS)。

植物和土壤生B研究实验室 可以进行总碳、氮、阴阳离子、氨基酸、有机和无机碳和氮、微生物群落结构、脂肪酸(PLFA)分析和土壤密度分级。另外包括一系列红外气体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分析测定的场地设备,分析植被和土壤状况。

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 可以进行包括碳、氮、硫和氢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氧高温热解,液体喷射元素分析,碳酸盐和溶解无机碳的连续流动分析以及特定化合物的同位素分析。

紫外辐射研究室 世界级的先进设施能够研究从细胞到整个作物对紫外线(UV)的反应。紫外线暗室允许精确地测定紫外线剂量和紫外光谱,如人工培养细胞或微生物的紫外线反应研究。

光合作用系统 中心拥有LI-COR 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先进的设备,可测量植物气体交换(蒸腾和光合作用)。

稀有气体实验室 实验室将提供惰性气体(He、Ne、Ar、Kr 和 Xe)的高灵敏度分析。惰性气体仪将连接到专用的超高真空系统,可用于固体(岩石)、液体(水、油)和气体(CO2、CH4)的高精度、高灵敏度分析。

X光CT扫描仪 X射线CT(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X射线衰减创建三维或二维图像,可用于描述土壤和岩石样本的物理结构以及在这些多孔介质中控制流体和气体的运输过程。

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和数据分析是重要的科学技能,实践领域和实验室活动的重要补充。开发和运行各种定制的计算机模型来模拟环境过程,预测污染物的转化,探索全球气候系统。这些大气和水文模型允许开展环境中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详细调查,允许从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解释领域站点观测数据和对基本科学认识的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GIS)设施和支持 具有GIS和图像处理软件包括ArcGIS和Erdas的最新版本,各种数字数据资源以及订阅的数据服务,大量的纸质地图以及档案扫描和摄影设备。提供实用的软件技能培训,支持学生使用GIS作为其论文和课程的一部分。

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与国内外的广泛合作,在南美的热带森林亚马孙流域、马来西亚热带森林婆罗洲岛以及英国和威尔士的重要流域开展水质、动植物、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4 兰卡斯特大学环境方向学生培养注重实践

实习 所有在校LEC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可以通过教师科技项目实习计划,申请相关的有偿工作,获得实习经验。该计划针对科学技术学生夏季(7~9月)提供全日制的2~3个月有偿实习机会,报酬每月1000欧元左右。学生可以根据学业情况,全年申请兼职实习。另外,LEC本科学位提供10周在本校毕业生雇主处的实习,为学生提供应对21世纪全球环境问题创新解决方案的业务理解。

实践应用学位论文 在学生本科或研究生最后一年,可以选择完成商业合作伙伴和企业团队的应用研究项目,给学生提供针对实际问题寻求环境解决方案,进行研究的绝佳机会。

职业支持培训 在第二学年,来自于优秀职业服务的专业顾问将给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包括帮助学生制作个人履历和帮助学生分析需进一步提高能力的方面,以及工作申请和求职信的指导。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甚至毕业后任何需要的时候,充分利用职业服务中心的各项支持。

环境企业创业模块 企业创业模块将教授学生如何在商业领域实现将一个伟大的想法转变成新的环境产品或服务。该模块将由LEC学术团队和外部公司共同教授,可采取研讨会、讲座和工作小组的方式共同讨论工作计划、策略、伦理、营销、财务、业务和人力资源,最终形成商业计划书。

地理交流项目 对教师职业感兴趣的地理专业学生,在兰卡斯特有一个独特政府认可项目发展他们的技能,涉及一学期每周一个下午在当地的学校教授地理课程。学生会收到来自当地学校教师对自己上岗工作的反馈信息并且备案工作经历。

行业模块学习 LEC学生受益于LEC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包括来自联合利华、环境保护局和生态与水文中心专家的教学。这些专家,加上学校世界领先的教学和研究,有助于创造未来的环境科学家。

5 兰卡斯特大学环境方向学生培养特点与启示

培养特点

1)加强自然科学基础,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学生选课灵活。环境方向将生物、生态、环境、地球、地理放在不同模块中,允许学生把地理和统计数学、生态学和保护以及地理学和更多其他课程组合在一起,构建自己的定制课程,知识体系更加全面。

2)学科硬件条件优良。不仅为本科生学习创造了前沿的视野,更为研究生和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兰卡斯特环境中心(LEC)的每个实验室都有专人管理并网上给出联系电话和邮箱,大型仪器设备预约使用,保证了仪器设备的良好充分利用。

3)注重学生实践,加强能力培养。实习实践模块内容丰富,与工业企业、政府机构联系紧密,通过在校学术教授和行业领域专家的补充授课,为学生学科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创造了良好条件。

对国内相关专业教学的启示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国际校区2016年录取环境工程专业学生75名,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合作办学,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兰卡斯特环境中心提供的国际师资将占1/2。毕业时符合相关要求者,可分别获得北京交通大学和英国兰卡斯特合作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并获得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证书。学生培养将充分发挥兰卡斯特大学的教学优势和教学理念,高起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创造力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责任感和诚信力、团队意识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第4篇

关键词:生物类专业 毕业论文 培养模式 地区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93-02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手段,也是由理论认识到实践认识飞跃的重要过程。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追求目标,也对高等教育实施多样性培养模式、特色性培养目标提出了条件[1~4]。生物类专业有本身的优势和特色,也有自己的发展领域。特别是突出地方特色是广西高等院校的生物类专业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途径。

结合我校生物类专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在立足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式下,如何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改革的切入点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专业素质上,具体措施不仅落在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改革上,而且要对人才培养规格和发展空间的关注,依托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教研项目的支持,积极开展毕业论文教学研究,以期有益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并达到毕业论文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色教学结合。

1 注重地区特色的毕业论文培养模式

毕业论文在选题上结合泛北部湾特色,体现学术前沿、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利用得天独厚的生物专业资源,例如,广西的木薯和甘蔗是实验研究的资源,比如有的学生针对广西辣椒病毒病进行抗病基因克隆,有的研究广西木薯原料生产燃料酒精用的关键酶,有的研究广西玉米的功能启动子克隆,有的以广西甘蔗叶和桑叶为材料提取分析活性成分;有的从广西泡菜中筛选产细菌素的乳酸菌,有的利用自选微生物生产制备有活性的黄单胞菌多糖衍生物、壳聚糖衍生物以及异麦芽低聚糖等。学生自行设计选题,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方法收集、实验内容完成诸方面是可以实现的。结合地方生物资源,学生兴趣高,改变了过去学生出成果难的局面,并与地方特色经济开展合作项目,培养出符合地方需要的特色生物人才。同时,结合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实验前的知识积累,在企业和社会实践中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识结构。在指导选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引导,改变过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以教师为主导的分配式,变为通过启发式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与到论文题目选择方案的确定过程。以学生为主导,老师成为组织和引导者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用邮件、QQ及实验平台在线等方法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提供有益的建议,严格把好毕业论文按要求完成关,实施“立足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式,激励学生学有所获和提高自身的综合创新能力。

2 搭建稳定的毕业论文实验平台

依托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毕业论文实践平台,鼓励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进入实验室,直面生物资源的研究现状,置身真实的资源研究情景,能寻找到为毕业论文打基础的课题,目标确立和兴趣激化可以驱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校内与校外的互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结合社会就业需求,也为将来学生能够投身到分布广泛的生物类相关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以区域生物资源的研究作为科研切入点,本科生可以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校级和院级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前序工作,我院本科生在2003至2011年通过实验平台创新实验,连续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不少本科生考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还有不少专业能力强的毕业生,在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生物公司及相关企业里很受欢迎。

3 毕业论文依托导师的科研课题

因为我院本科毕业论文每年都面临实验经费不足、仪器设备紧张的问题,所以依托教师科研课题和本科实验中心平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实验能较好解决该问题。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可以是本校的教师,也可以是校外企业的技术员和科研单位的高级工程师,导师在设计毕业论文题目时充分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使毕业论文得到科研经费的支持,也可使学生真正在科研实践中得到实实在在地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这种初步的科研经历对其今后的就业和研究生学习深造都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还缓解了教师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论文以一个导师课题项目组为单位,按照项目子课题每人一个方向,既发挥个人的独立工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使学生在项目的参与过程中,能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具体研究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实验的能力。还可以将毕业论文参与到与专业相关的校外导师的单位科研项目当中,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运作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5-7]。

4 毕业论文的实施步骤

4.1 毕业论文的题目设置

我院生物类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由校内和校外的指导老师结合自身科研课题和企业及科学院相关专业科研项目给出多于学生数的论文题目,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课题。由于教师和技术员已有前期研究基础并掌握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指导过程中将更加得心应手,把学科前沿动态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还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科研工作能力。教师指导工作的水平关系到论文效果的优劣,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导师没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就无法解答学生做论文过程遇到的问题,也无法启发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特别是有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机会深入生产一线,虽然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工程实践能力薄弱,他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常常脱离工程实际,因而影响了学生实践的效果。

4.2 毕业论文的规范化指导

毕业论文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刚开始时,学生对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会感到生疏,指导教师应按照本科培养要求,规范指导学生基本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和归纳整理方法。让学生熟悉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的调研,能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以便学生有目的和方向的进入工作状态。导师小组对每个阶段任务要给予明确指示,指导撰写出质量高、可行的开题报告和工作计划。开题报告通过对题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创新性进行论证,提出具体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实验与数据分析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课题能否顺利完成,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加强对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指导工作,是保证学生完成课题研究的关键。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讨论的例会制度,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及思路进行讨论和交流,指导教师可实时掌握学生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科研氛围。

4.3 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

撰写毕业论文是完成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和深化提高。由于毕业论文与一般的文章有较大差异,所以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论文撰写经验,经常出现结构不完整、逻辑混乱、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因此,通过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堂,给出一些具备论据充足、分析充分、条理清晰、思路严谨、语言简练、数据可靠、结论准确的优秀论文写作范例,加强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指导,并对毕业论文格式严格按规范要求来指导,使毕业论文的结构层次和图表格式等更加规范统一。

4.4 毕业论文的考核与评价

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是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综合评定和全面考核。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情况。学生毕业论文由平时成绩、毕业论文交叉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在课题开始就向学生公布各项考核内容所占的比重,并规定平时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不能进行答辩。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课题研究期间的工作表现(20%)、能力水平(50%)、成果质量(30%)等方面评定。由评阅人根据选题质量(20%)、能力水平(40%)、成果质量(40%)等方面评定。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根据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答题情况评定。

5 结语

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地区特色的培养模型下,强化技能,加强能力培养,重视基础实验,突出毕业论文的特色与质量,适合现代社会对毕业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我们将继续从地区特色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深化对毕业论文的改革,让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的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评价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途径和方式。

参考文献

[1] 徐微,秦娟.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35-37.

[2] 陈玲.农林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556-11558,11562.

[3] 孙爱东.以柔性的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8(8):65-66.

[4] 谢培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涵义、结构及归因[J].沧桑,2007(5):190-191.

[5] 崔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6):72-74.

第5篇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资委的要求。2008年1月4日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八个方面的内容,即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自主创新和技术步、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集团”)以“建设三峡、开发长江”为使命,以打造国际一流清洁能源集团为目标,始终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在上述八个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表率。

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和思路

金沙江水电开发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能源战略和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2D02年,国务院授权中国三峡集团开发金沙江下游河段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巨型水电站。2003年初,中国三峡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拉开了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序幕,社会责任的触角随着战略重心的转移延伸到了金沙江畔,对促四川、云南两省沿江经济发展和库区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2003年到2011年的9年间,中国三峡集团在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建设中,结合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同步启动并持续开展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四三四十”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指导,贯彻“四个一”理念,倡导“三共”思路,拓展“四个”渠道,夯实“十个”着力点。

“一个”指导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

“四个一”理念是指“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水电开发理念。

“三共”思路是指“共铸理想、共建和谐、共享成果”的工作思路。

“四个”渠道是指:资金扶持、智力帮扶、项目援建、联合开发。

“十个”着力点是指:通过巨额投资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上缴税费和采购物资设备;改善坝、库区基础设施;吸收移民群众就业和实施移民子女定向培养,支持大学生实习;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资源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联合开发地方优势资源;实施项目扶持带动移民增收致富;发挥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巨大综合效益。

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和机制

在金沙江水电开发中,中国三峡集团建立了履行社会责任工作的体制、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正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迈。

制定社会责任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制度建设。2009年,中国三峡集团制定了《中国三峡总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项目管理办法》,用以指导整个集团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开展,并且由金沙江筹建处牵头,制定了《金沙江水电开发社会责任项目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每年制订金沙江水电开发社会责任项目实施方案,并予以组织实施。

健全社会责任工作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2008年,中国三峡集团成立了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樊启祥担任组长,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向家坝工程建设部、移民工作局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在集团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领导下,统一协调、统筹规划、综合平衡金沙江下游库区的社会责任项目,负责建立制度、项目审批、资金划分、检查监督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金沙江各单位综合管理部主任或坝区管理部主任等担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金沙江各单位也都分别成立了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小组,在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负责本部门社会责任项目的选定、立项、实施、监管、验收等。

建立社会责任工作的实施原则,理清工作目标。社会责任工作以贯彻集团公司“四个一”理念为主导,倡导“三共”思路为主线,努力做到“三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促富相结合、支援与开发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确定中国三峡集团金沙江社会责任项目对外统一名称为:共铸理想、共建和谐、共享成果――中国三峡集团公司金沙江爱心行动。纳入对口支援范围的有溪洛渡、向家坝库区雷波、永善、宜宾、屏山、水富、绥江等县市,西昌、孟连等有关移民接收安置县和成都市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对口支援区域行了明确划分:溪洛渡工程建设部负责对口支援雷波、永善两县,向家坝工程建设部负责对口支援宜宾,水富、屏山、绥江四县(后调整为宜宾、水富二县),移民工作局负责对口支援有关移民接收安置县(后增加屏山、绥江二县),金沙江筹建处负责对口支援成都市社会公益事业单位等。

明确选择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妇女发展、孤残救助、职业培训等在地方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具有良好口碑和较大社会影响的项目,作为金沙江水电开发社会责任项目,并且要充分利用地方原有的社会资源和工作平台,扩大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影响。

规范社会责任工作的实施程序,明确工作环节。社会责任项目组织实施由金沙江筹建处、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向家坝工程建设部、移民工作局四家责任部门为主负责申报和实施,严格按照下列七个程序行:

项目申请:根据集团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意见,金沙江各责任部门主动与所负责对口支援地党委、政府联系和商议,由地方提出该年度社会责任项目申请。

项目选定:对各个对口支援地申请的社会责任项目行分析汇总和评估筛选,选定符合要求,切实可行的社会责任项目。

项目立项:项目选定后,督促地方政府制定本年度社会责任项目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金沙江各责任部门制定本年度社会责任项目工作方案,上报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立项。

项目审批: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对各责任部门上报的项目行汇总、审定后,形成本年度金沙江水电开发社会责任项目工作计划,报集团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审批。

项目实施:金沙江水电开发社会责任项目工作方案经中国三峡集团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各责任部门分别组织实施。项目实施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行,各责任部门与地方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主体,履行项目管理职责。

项目监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责任部门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小组及时了解、跟踪项目的建设运行情况,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行检查、指导和

监督。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行检查,对项目质量、资金安全、资金效益行跟踪评价。

项目验收:社会责任项目实施完结后,组织专家行验收,并向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和集团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提交验收报告和总结材料。

加强社会责任工作的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为防止社会责任项目资金被挪用和滥用,加强了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如要求受援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的履行社会责任项目资金专用账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严禁挪用。资金使用采取报账制,中国三峡集团社会责任项目资金打入该账户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度,定期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账凭据,按规定程序报地方政府项目管理机构批准后,由地方财政部门划拨资金。通过对资金使用情况行严格监管,保障了资金安全,实现了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社会责任项目更好地实施。

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和成效

中国三峡集团把企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对库区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和亲切关怀融入到金沙江爱心行动中,在金沙江水电开发中率先扛起社会责任的大旗,受到了地方政府、移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通过巨额投资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可以直接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截至2011年4月,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总共已投入了543.04亿元用于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巨额投资对拉动四川、云南省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因此给当地基础设施改善、企事业发展、群众创业就业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机会。

扎实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央企业,中国三峡集团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定点扶贫、对口支援项目投入金额有计划地逐年加大。在每年的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上,将智力帮扶与项目帮扶相结合,人才帮扶、教育帮扶与送温暖相结合,针对贫困县实际情况,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切实帮助贫困县解决实际困难。

2008年12月3月,中国三峡集团在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区举行的“共铸理想、共建和谐、共享发展”中国三峡集团公司金沙江爱心行动启动仪式。从2D08年到2010年的三年间,金沙江爱心行动共实施了90个社会责任项目,总金额3440万元。用于支援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坝库区雷波、永善、宜宾、水富、屏山、绥江6县以及西昌、孟连等移民接收安置地的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妇女发展、孤残救助、职业培训。据初步统讫从2D03年到20n年的九年间,上述方面投入的资金已达上亿元。

2011年5月,金沙江水电开发履行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赴库区屏山和绥江实地检查了有关社会责任项目实施情况。在向家坝工地,集团公司向来自水富、宜宾的2D0多名学生捐赠书包,并带他们参观向家坝水电站工地和金沙江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

积极上缴税费和采购物资设备,支持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立“联合征管、共享税收”机制,积极上缴税费,提高工程所在地的西部贫困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截至2011年4月底,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累计向地方上缴营业税及附加、耕地占用费、森林植被恢复费、个人所得税等税费19.34亿元,为工程所在地的西部贫困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取消农业税的情况下,仍取得较高的平均增长速度,对这些地区GDP增长速度高于全国GDP的平均增长水平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物资采购优先选择川滇企业,支持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中,在严格执行国家招投标法的原则上,中国三峡集团在选择施工承包单位、行设备物资采购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川滇两省的企事业单位中标。向家坝工程建设所需工程建筑材料大多在工程所在地――四川、云南两省境内采购,如水泥采购自宜宾双马水泥厂和昭通华新水泥厂,粉煤灰主要采购自宜宾发电总厂,而昆明钢铁厂是工程所需钢材主要供应厂家。

据初步统计,截至2D09年10月底,中国三峡集团与四川、云南两省企业签订合同1250项,合同金额470.85亿元,累计结算173.73亿元,有力地支持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积极改善坝、库区基础设施,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国三峡集团为支持地方长期稳定和发展,在溪洛渡、向家坝工程建设中,一是坚持公共资源共享与和谐发展,如把作为工程施工用的对外专用公路和金沙江大桥免费对坝、库区群众开放,方便群众出行;二是建设供水供电设施,改善坝、库区交通环境和和居民出行条件,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尤其是通过工程概算外筹集资金为地方扩建、改建交通公路,以及利用工程建设之便,义务帮助地方修路。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4月底,溪洛渡、向家坝工程建设部累计为地方道路改扩建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扶资金约2.6亿元,切实帮助贫困县解决了实际困难。

积极吸收移民群众就业,实施移民子女定向培养。帮助移民解决劳动就业是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经与地方政府沟通,接收了大量经过劳动技能培训的四川、云南两省移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仅2008年1至10月,参加向家坝工程建设的四川、云南籍农民工达13D0多人。据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4月底,溪洛渡、向家坝工程建设累计直接或间接使用地方及移民劳动力4万多人。

培养一个子弟,带动―户家庭。按照中国三峡集团与四川、云南两省政府签订的战略协议,集团公司控股公司长江电力股份公司从2007年开始有计划、分年度地从四川、云南两省等相关高等院校中优先招收金沙江水电开发所在库区学生,从事工程建设与电力生产管理工作。据统计,截至2010年已在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累计招收“三峡班”大学生366人。

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三峡集团在组织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了金沙江下游河段环境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立了涵盖金沙江下游河段以及影响区域的水文气象、水库泥沙、干流水质水环境等监测系统,妥善处理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在工程设计概算中专门列出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保证资金足额到位并做到专款专用。据初步统计截至2D09年10月底,金沙江水电开发累计完成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12.95亿元。

在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持工作中,中国三峡集团坚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三同时”原则,即同时规划设计、同时开展施工、同时检查验

收,通过“实施计划、招标设计、施工组织、环境监测与监理、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等六个环节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将相关环保工程措施细化落实到工程设计、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图纸和施工组织之中,并加强了环保、水保工程项目的验收管理和设施运行状况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了环境工程监理和环境监测等工作。监测结果表明,金沙江水电开发工程施工区两岸水、气、声环境各要素基本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良好。

采取优化枢纽工程结构与水库调度、合理调整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范围,开展鱼类研究和人工增殖放流等综合措施行补救补偿,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2008年2月25日,集团公司在向家坝投资3500万建设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并于当年6月21日正式建成投入使用,主要开展金沙江、岷江下游和长江上游白鲟、达氏鲟、胭脂鱼、厚颌鲂、长薄鳅、圆口铜鱼、岩原鲤、白甲鱼等珍稀特有鱼类的救护培育、人工繁殖、人工放流工作。该站可蓄养各种珍稀特有鱼类亲鱼2000尾以上,可年产5~10厘米规格的各种珍稀特有鱼种60万尾~80万尾。

该站自建成以来的四年间,已分别于2008年12月、2009年9月、2010年4月、2010年9月、2011年4月开展了五次大型放流活动,共向金沙江放流了达氏鲟、胭脂鱼、厚颌鲂、岩原鲤、长薄鳅等珍稀特有鱼苗25万多尾,为恢复长江上游的水生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站放流工作初步确定为每年春秋两次。

建立国内最大的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确保库区安全。金沙江下游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该区域地质情况复杂、地质。构造不稳定活动性强,高强度地震活动频繁。为保证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安全及维护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05年8月,中国三峡集团斥资近2亿元,计划用17年时间完成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工作。

在水文气象系统建设、水文气象预报、测报方面服务地方。为满足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施工期水情报汛、预报和永久运行积累资料的需要,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从2003年5月迅速开展了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水电站施工期水文气象保障系统建设,负责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溪洛渡和向家坝坝区的水情气象观测、报汛和预报服务;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干支流未控流域水文站网建设;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监测与研究的实施;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气候环境监测;为防汛渡汛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依据等技术工作。

在金沙江水文气象系统建设运行过程中,多次利用自动测报系统成功地为地方防灾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开发地方优势资源,实现企地双赢。2009年7月18日,中国三峡集团与云南煤化工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云南解化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了集团公司全面军云南清洁能源项目开发。这是根据中国三峡集团与云南省人民政府以及云南煤化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共将投资10亿元军云南煤化工领域,参与开发云南丰富的褐煤资源,生产新型能源。这势必带动当地经济繁荣发展,促当地大量群众就业。

实施项目扶持,带动移民群众增收致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07年,中国三峡集团出资120万元,由全国妇联牵头组织,四川、云南两省妇联具体实施,共同在向家坝、溪洛渡库区永善、绥江、水富、雷波、屏山、宜宾6个县实施移民妇女发展循环经济项目,通过创建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带动移民妇女增收致富。

2D09年,屏山县妇联牵头,中国三峡集团资金支援,开展了妇女獭兔养殖致富项目,当年底,就涌现出了5个养殖大户,每年产兔1000只,创造产值十多万元。

20n年4月29日,中国三峡集团与四川省政府签订了《加强能源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并在向家坝工地举行向家坝灌区引水隧洞开工仪式,全力支持四川省政府开展向家坝灌区工程建设,集团公司预计出资8.73亿元帮助打通15公里的引水隧洞。向家坝灌区工程以灌溉为主,兼顾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是四川水利建设史上灌溉面积仅次于都江堰灌区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被喻为当代四川最大的水利民生工程。工程设有南北两条总干渠,惠及四川省宜宾、泸州、自贡、内江4市21个县(区)和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规划设计灌溉面积约350万亩(1950年都江堰灌溉面积360万亩)。可保障灌区143个城镇(其中8座县城)5DO余万人口生活用水问题。

履行社会责任的思考和展望

一步以人为本,扩大金沙江社会责任工作的社会影响。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四个一”的水电开发理念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好评。中国三峡集团随后又一步提出了“长期合作、融入当地、平衡兼顾、互利共赢”的十六字原则。

“四个一”水电建设理念和十六字原则,系统回答了电站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移民群众利益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要认真践行“四个一”的理念,处理好工程建设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群众的关系。协同各级政府认真做好移民工作,一步关心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让库区移民分享水电建设成果。

要利用中国三峡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借鉴“光彩事业三峡库区行、中华扶贫基金、希望工程、中华母亲水窖”等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和慈善事业,推动实施国家层面的富民利民项目。

制定金沙江水电开发社会责任中长期规划。金沙江水电开发中履行社会责任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缺乏一个中长期的规划,需认真研究,形成有目标、有规划、有组织、可操作的总体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并且要一步完善履行社会责任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形成从战略到执行,从流程到运行,从决策到实施,从目标任务到考核评价,从基础工作到社会责任报告(2011年集团公司已经了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和谐协调发展。

第6篇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使对口支援工作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工程

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对加强新疆大学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为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新疆大学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由党委(校长)办公室行政管辖,专人负责的对口支援办公室。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做到了对口支援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校党委把“加强和改进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经常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新精神、新安排、新部署,研究解决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各单位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开发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紧紧抓住对口支援这一有利契机,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我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情况

(一)西安交通大学

2004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对我校的支援工作力度不断加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在一年内四次访问我校,磋商对口支援工作。2005年5月,我校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西安交通大学讨论对口支援工作,双方在干部挂职交流、研究生培养、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

1. 学科建设

两校的领导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加强我校的学科建设是对口支援工作最好的切入点。在2006年全国第十批博硕士点申报工作中,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校长郑南宁多次来新疆大学指导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派遣挂职干部专门负责博士点申报事宜。

2006年在全国第十批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新增7博士点,其中工科博士点4个,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密切相关。通过新增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和西安交大的专家的力量,加强了我校工科的学术团队建设,提高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

2. 干部挂职交流

2006年3月新学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学陆续派出4名干部来我校挂职,分别任我校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和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助理。这些挂职干部不畏艰苦、勤勉敬业,特别是在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挂职任副院长的尚春阳教授,主动向组织申请继续在新疆大学工作半年,以帮助机械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较快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度与力度,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亲自将王小力同志送到新疆大学,担任新疆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帮助新疆大学加强工科建设。与此同时,我校也派出2名干部赴西安交通大学分别挂职图书馆副馆长和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3.师资培养工作

2005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聘任我校15名教授为其博士生导师,并从2006年春季开始在西安交通大学招收博士生。

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接收了我校经管、信息和电气专业4名推免研究生,毕业后作为我校的师资。同年11月,为加强新疆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向国家学位办积极申请了30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专门为我校相关专业教师单独组织考试。与此同时,我校15名被西安交通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的教师也开始进行2006年的博士生招生工作。2006年春季,我校兼职导师共招收博士生13人(13人均为我校在职教师,其中物理学专业2人,机械工程专业2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7人,电气工程专业2人);2006年秋季,西安交通大学招收我校8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单独考试方式招收我校12名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4.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

2005年11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揭牌仪式在新疆大学隆重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新疆大学党委书记王桐等领导同志和新疆大学师生代表共35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在揭牌仪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与新疆大学党委书记王桐签订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建设方案》。研究生分院的建立,对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大学研究生教育,争取正式成立新疆大学研究生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5.教师讲学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谢友柏院士、卢秉恒教授、王兆安教授等学科带头人来我校开展学科建设研讨和学科前沿讲座。2004年7月~2005年7月,选派李旭祥教授到我校相关院系讲授环境工程设计及过程控制、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学院刘仁江教授系统的给本科生讲授了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课程,并为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王兆安教授、电气工程学院索南教授等曾先后来院讲学和指导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学院于2006年3月至7月委派博士生导师彭济根教授来学院担任挂职副院长,为师生举办学术报告,并讲授本科生课程和负责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使学院的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收益颇多。同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宗本教授也前来讲学,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6.图书馆信息建设和网络教育建设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已向我校图书馆免费提供自建数据库:《钱学森特色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题录)》、《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联合书目信息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2004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向我校赠送了1200个品种、6000余册、价值11万元的图书资料;同时,还为我校专门培训了两名图书馆工作人员。上述工作,对进一步推动我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网络教育建设。西安交通大学赠送给我校价值八万元的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帮助我校建立了一个校内地面卫星接收站。

7.实验室建设

2004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王建华书记亲自带队,赠送给我校价值25万元的实验设备,用于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工业系统测量和驱动与控制实验室建设。

(二)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支援学科为法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和数学。

1.干部挂职交流

武汉大学法学院皮勇博士到我校法学院担任副院长,为我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2.交流与合作

2006年6至7月,武汉大学法学院书记莫洪宪、院长曾令良来学院就对口支援建设以及学科发展进行指导,同时就援疆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与教师们进行了交流,并赠送给学院5000余元的专业书刊。

在“数学学科战略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武汉大学数学学科有关专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这两个协议更加完善。此外,武汉大学还为数学学院复制了近1000册最新外文期刊和图书。

3.师资培养

我校建工学院测绘系系主任阿里甫、易学锋于2006年年底前往武汉大学签定了对口支援协议。该校于2007起,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我校特殊政策。

武汉大学法学院2007年接受我校法学院两名青年教师进修,1名博士进入其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2007年9月将接受法学院2名本科生和2名硕士生前往武汉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在数学学科人才培养上,武汉大学将于9月接受我校一名教师去武汉大学进修。

4.教学指导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允平教授、副院长谈顺涛教授一年来为电气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和博士点申报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学院两次派人去武汉大学进行短期调研、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法学方面,2006年12月,武汉大学法学院选派了法律史学柳正权教授来学院讲学、指导,并对法律史硕士点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三)大连理工大学

2006年8月,大连理工大学派出赵宗昌教授(博士生导师)到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担任副院长,具体落实双方所达成的协议,并协助学院开展学科建设等工作。

1.师资培养

基于我校实际情况,赵宗昌副院长主动和大连理工大学联系,争取适当减免培养费,并为考生联系博士生导师,去年10月已经有4名考生参加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其中三名教师被该校录取。

2.学科建设

大连理工大学利用自身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协助新疆大学申请“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博士点。在大连理工大学的指导和帮助下,在2006年全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这两个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均获得了批准。

3.教学与学术交流

2006年下半年,赵宗昌副院长为学院30多名研究生讲授了“计算流体力学和传热学”课程。同时,为学院全体师生举办了专题报告,学生对讲座普遍反映良好。

4.实验室工作

2007年,教育部已经正式批准在新疆大学建立“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赵宗昌副院长作为技术专家之一参加了重点实验室”立项论证工作,并为该重点实验室提出了许多可行性意见。

5.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充分利用大连理工大学技术优势,结合新疆太阳能特点,赵宗昌副院长整合两校的学科力量,主持开展了“太阳能空调关健技术研究和示范化装置”项目,并同新疆一家企业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开发经费20万元),目前经费已经到位,设计研发工作开展顺利。

(四)与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工作情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对西部地区高校实行政策倾斜的有关规定,我校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东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对口支援联系。2006年3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接受我校孙素荣副教授作为访问学者,时间一年。今年3月,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已有1位教师考取北京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北京大学积极协助学院申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加强了两校在该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与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建立了两校学生实习基地,并无偿提供本科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国内外专家的讲座光盘以及各类教材等。我校选派三位教师先后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进修。2007年,我校二级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获得批准,同济大学将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给予支持。2006年10月,同济大学派遣2名博士到我校建筑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2007年3月,同济大学城规学院规划系主任赵民教授及3名博士研究生来我校建筑工程学院授课。

北京外国语学院著名学者王福祥被我校外国语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他对我校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的申报给予了大力帮助;并提供了该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帮助我校对现有的英、俄语本科专业进行学科调整。每学期派2-3具名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研究生来我校任教。2007年招收我校俄语专业博士委培研究生1名。同时,委派教师与我校教师联合申报了校级课题,并派教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讲座。清华大学先后接受我校3位教师和2名研究生调研和短期学习。2006年暑期,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教授、电机系的梅生伟教授先后来我校电气工程学院进行讲学和业务指导。

东华大学帮助和促进我校艺术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合作领域涉及纺织工程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等。

2007年4月,我校塔西甫拉提副校长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就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进行接洽。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招收我校1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口支援工作,西安交通大学等有关内地高校不论是在具体工作方面,还是在办学思路、教学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对我校的进一步发展都予以了支持和帮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 对口支援中,我校一些院系由于承担的费用过大,成本过高,对口支援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2. 现有支援高校在学科上还不能充分满足我校多学科发展的需要,希望增设援疆学科数量,以促进这些学院在重点学科上的突破和发展。

3. 对口支援双方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更深入地推进支援和合作。

三、今后的工作计划

通过一年的援疆学科建设工作,我校已与上述11所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支援合作关系。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大大促进了我校相关学科建设的发展,提升了教学与科研水平,为我校培养了一批教学和管理人才。今年4月,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副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贾殿赠、人事处处长李永晟等一行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就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及合作研究等方面与对口支援学校达成共识。

(一)继续狠抓落实援建工作,把援建工作纳入到我校“十一五”规划中,作为本校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开展人事制度改革等相应配套措施,调动各学院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并将援建工作实施效果作为校各学院领导业绩考评的重要指标。

(二)计划今年8月与各支援高校举办一次“对口支援工作年度例会”,检查、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就下一阶段主要工作进行协商部署。

(三)积极保持与各支援高校的密切联系,就援建事宜进行沟通接洽,根据我校和支援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目标、有重点的对口支援协议。双方进行深入具体的合作,落实协议中的各项意向,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一年来,优秀干部来我校挂职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水平,使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管理得到一定改进。我校将在管理工作水平和推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加强与各支援高校的合作,计划下一年度相应增加到支援高校的干部挂职人数。

(五)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院校的优势,积极把握有利条件,实现我校我在重点学科上的突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