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四学习计划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课;思考
化学是高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化学习题课在化学教学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也逐渐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所以作为化学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地深化教学方式和内容,使高中化学习题课的开展卓有成效。
一、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习题课教学目标不明确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开展,首先一点就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现在高中的化学习题课中明显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老师对学生应该注重哪些知识的学习巩固,学习什么样的技能,习题教学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没有给出正确的指示以及有效的引导。这样就导致学生在习题课中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更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所以要想使得化学习题课的开展行之有效,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
2.习题课内容脱离课本知识
目前,在社会中与高中化学相关的习题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化学习题课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涉猎范围。但是,其中也包含一些非正规的、不够完善的材料。这样就导致了老师在选择这些习题内容时显得比较盲目,一些习题集涉及的内容更是脱离课本内容,一味地追求高、新的内容,而忽视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练习这些习题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达到实际的效果,这样就使习题课的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3.习题课教学忽视了知识实践性
在一些高中的化学习题课教学中,老师总是习惯性一味地让学生埋头于题海当中,逐渐地使学生习惯于在纸面上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对知识学习的实践方面。而往往我们学习化学知识都是依靠大量的试验和社会经验总结而来的结果,所以习题课的开展不应该是大量的题目的堆积,而应该包括足够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避免使化学学习变得单调而乏味。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方面,我们更要注重其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对知识的实践探究中去。
二、化学习题课的改进策略和措施
1.增强习题课的针对性、目的性
所谓加强习题课的针对性、目的性,实际上就是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习题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情况,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范畴,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化学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对知识性内容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专业技能操作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习题学会的不仅仅是对现有结果、结论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求知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目的。
2.习题课内容的选择要优化
由于化学知识的特殊性,使得我们的化学学习必须要依靠习题来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巩固和加强,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围绕着习题为中心来展开。所以说习题的内容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工作的效果。我们的习题内容的选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题目的立意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脱离课本的知识体系和涵盖范围。题目中的信息一定要紧随科学前沿的内容,并且能够与社会实践内容相结合。(2)习题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研究价值,问题的答案要力求准确。通过对这些优化的、精良的习题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有效地改善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现状。
3.习题课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习题课的教学中除了要实现对现有知识的巩固和加强之外,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完善。我们的任教老师可以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多选择一些有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题目来让学生练习。通过这些题目,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来思考问题,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化学习题课更加具有活力,也更将有利于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合作学习;设计
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创造性或称创造力,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它由个体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创造能力(思维的敏感力、流畅力、灵活力等)、创造人格(好奇心、挑战心、冒险心、独立性、坚韧性、求异性等)等多方面心理因素构成,是主体最本质、最能动的身心力量。”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如何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人格,是我们中学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在课堂上由谁提出问题
当前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学生参与的各项教学活动出于教师的精心设计,预先设计好活动的方式和结果,尤其是活动的环节。例如,目前多见的“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模式,一般都是“问题讨论课”。
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多提问,多回答,等于多思考?这关键在于课堂上由谁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应当是创新意识的基础,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强调“自主学习原则”,将传统讲授教学为主的课堂设计改革为以小组活动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要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学设计始于学生个体的鉴别需求――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中,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准备进行信息的收集、鉴别、分类、处理的,组员之间存在知识意义建构思维角度的差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定义不良问题或定义不精确问题,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产生“对话”,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学生得以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直接经验,在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从事问题领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态度探究的思维定势。
二、课外作业内容是什么
在当今教学中,课外作业的内容似乎已成为固定的套路,即做习题。作业的目的定位在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训练,大量的重复的训练题,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在教学环节――预习课堂教学练习复习训练中,学生在练习和复习训练当中时间分配所占的比例最大,一般达到学科学习时间的50%以上,而预习所占的时间最少,甚至不花时间。就化学学科而言,新课前只需要花上十几分钟就算完成预习任务了,而且不少的学生认为已经“看懂了”。可是为什么会出现很多学生“看懂了”、上课又“听懂了”却在“练习”和“复习”当中,很多习题不会做呢?遗憾的是,教师们普遍对这个问题的实质没有去做认真的分析,就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结果是普遍选择了“题海战术”。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力求解决这样的问题:“预习”的作业也编成常规选择题填空题等习题?我认为,教师需要对作业题的类型及功能进行研究,尤其是对能有效引导学生预习的作业设计。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基本过程是:阅读――摘记――质疑――求解。从信息学角度看这个问题,我认为吸收信息和加工信息两个步骤如果没有很好完成,就不能很好地应用信息。在教学的“预习”和“课堂教学”两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和信息加工能力有着广阔的空间,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进行知识重组,所达到的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预习是让学生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新信息的吸纳会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重组,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把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作为课外作业进行设计,目的是改变现行教学训练习题的单一性,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知识网络由谁做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为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教学任务,所以教师的课堂设计都是以“线形结构”、“阶梯式递进”对知识进行陈述,力求对知识内容作详尽的分析,尤其重视将问题细化,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只能将知识堆砌,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而章节复习课中,教师又代替学生做知识网络,形式上看,学生接受了“一张网”,但实际上,并不能摸清“脉络”关系。例如,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换关系。
这样的结构在书市上出售的众多参考书中都可以看到,学生在大脑中先入为主地接受了这张“网”以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很难再激起学生从其他角度设计知识网络的思维热情。学生会觉得有现成的,拿来即用,产生一种依赖性,阻碍了创新意识的形成,学生使用这张“网”的功能亦开发不够。很多学生只利用了其知识有序记忆的功能,却忽略了其网络形成的综合思维训练。
我们是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自己是否已经对“网络”功能有所研究。
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中,提倡“创造性学习原则”,对传统教学的“小跨步”知识分解教学形式改革为“单元整体输入”教学形式,学生在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的联系,敢于除旧布新,敢于自我发现。知识网络的建构,首先需要学生敢于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对知识进行重组,才能体现人的独立性、求异性和综合思维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知识网络进行设计,追求的是“知识网络”功能的开发利用,通过学科知识建构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四、测验的功能如何应用
测验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手段,在目前的教学中,其最常用的功能就是教师用以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教师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存在着这样的三种评价水平:①以分数的高低论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思维定势;②以试题中不同类型题目的正确率判定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这是大部分教师的思维定势;③从学生试题解析的过程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思维状态,这是少部分教师能达到的评价水平。但是,测验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却很少有人开发利用。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将教师测试结果讲评改变为学生在测试后的小组自评讨论,要求学生从知识理解记忆、知识综合应用、思维水平、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反省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倾听,积极评价、正确选择自我矫正。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但要培养他们愿学、乐学,还要培养他们会学。会不会学,不是定义在老师教给什么方法,学生就会用什么方法,而是学生自己能选择学习方法,具有学习策略。具有学习策略的学生,具有条件选择的能力,何时何地使用何种知识,自觉地运用认知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能自我评价,自我调控。
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特征是以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为教学过程的归宿,而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能创造性进行学习的学生,习得的知识归结为“四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和条件化。合作学习教学设计的以上四点思考,正是期望实现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关键词]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92-02
高血压病亦称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除了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脏、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高血压的病因主要为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硬化,继之大动脉硬化肥厚、管壁狭窄,治疗高血压必须从改善血管的生理状态入手,而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压药往往忽略病因,只对症治疗,致使其成为百病之源、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们自拟方制成“寄屑思仙花生醯”,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现分析如下:
1 寄屑思仙花生醯
处方组成:桑寄生 100 g,(炒)杜仲 100 g,花生 500 g,米醋 1 000 g。制法:将米醋泡桑寄生、杜仲24 h后捞出药渣,在药液中泡入花生米,浸泡24 h后即可服用。用法用量:早晚各10粒花生米嚼碎服用。功能主治: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
2 组方依据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的“头痛”、“头风”、“眩晕”范畴,其病的发生多与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有关,属于虚证者居多。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主要以肝肾两虚为基本病变,病变在肝,而根源在肾。
2.1 桑寄生
《本经》称其为“寄屑”。《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其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叶桑寄生的枝叶,含有槲皮素、蓄苷、黄酮类等物质。据文献记载,桑寄生能扩张冠状动脉,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有对抗垂体后叶素收缩冠状动脉的作用,可扩张血管,具有降压、镇静、利尿作用。
2.2 杜仲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思仙”,列为药中上品,性温、味甘、微辛,入肝、肾二经,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1],其主要功能为补肝肾、强筋骨、降压、安胎等。杜仲在Ⅰ、Ⅱ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较显著,主要表现在降低血压和主观症状的改善,连续使用较长时间未发现副作用及毒性反应,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对血管平滑肌直接舒张[2]。杜仲、利血平、利血平合并肼苯哒嗪三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降压效果有效率分别为50%,90%,95%;但自觉症状的减轻杜仲组最佳,占82.5%,其他两组分别为65.1%,61.3%[3]。
2.3 落花生
《酉阳杂俎》称其为“花生”,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含脂肪油、含氮物质、氨基酸、卵磷脂、嘌呤和生物碱、维生素B1、泛酸、生育酚、三萜皂苷,种皮含有脂质、甾醇等。甘温无毒、润肺和胃、补脾润肺。醋泡花生米是民间用以降压的一验方。
2.4 米醋
《别录》称其为醯,是以米、麦、高粱米或酒、酒糟等酿成的含有乙醇的液体。醋含有高级醇类、3-羟基丁酮、乙酸、琥珀酸、草酸、山犁糖等。其味酸、温、无毒,入肝、胃经,尤走肝脏,引药入肝,散瘀血,助诸药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醋具有降脂、降压、软化血管、促进钙质吸收的作用。一般健康成人每天摄入6 g食盐就能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但我国居民平均每天摄入量却高达12 g左右,盐摄入过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醋的酸味能强化咸味。因此,醋能在较少食盐用量的情况下得到同等的咸味,从而有益于降低血压。
3 典型病例
病人,男,65岁,2000年被确诊为Ⅱ期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从发病起每天服用卡托普利、复方丹参片、救心丸、脂必妥等药物,时常眩晕、心烦易燥、心悸气短、记忆力减退,2003年9月25日加用“寄屑思仙花生醯”前测BP 163/110 mmHg,CHO 6.92 mmol/L,TG 2.53 mmol/L;心电图示有心肌缺血改变。2003年9月26日开始加用“寄屑思仙花生醯”,服用1剂后,上述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BP 152/85 mmHg,CHO 4.32 mmol/L,TG 2.15 mmol/L。服用2剂“寄屑思仙花生醯”后,BP 138/80 mmHg,CHO 3.25 mmol/L,TG 1.82 mmol/L,直到现在一切均在正常范围内,该病人在被确诊为高血压病时曾口服过醋泡花生米,未收到理想效果。在服用“寄屑思仙花生醯”后疗效满意,可见本品疗效优于传统醋泡花生米。
4 总结
高血压常导致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结构性的改变包括管壁中层肥厚、胶原增生、壁/腔比值增加;功能性的损害包括血管壁平滑肌对舒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变化。故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是高血压大动脉损害的普遍特征。我国不少中草药制剂其降压作用温和、价格低廉,受到病人的欢迎,作为基本医疗需要仍在一定范围内广泛使用,但有关药理代谢及靶器官保护等尚缺乏深入研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未被推荐为一线用药[4]。“寄屑思仙花生醯”从高血压病根源入手,活血化瘀,调解血脂,软化血管,恢复机体调控血压的机能,针对并发症选药,能起到降压和对人体受损机能及并发症整体调治的双重功能,临床应用未见副作用,并能减轻或消除西药毒副作用对机体的损害,有效消除头痛、头昏、头胀、失眠健忘、眼花、烦闷、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症状。另外,许多高血压病人伴有高血脂和高血黏,本品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降低血脂、血黏,防止高血压病向血管硬化期发展,从而防止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尉芹.杜仲化学成分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4):88.
[2]王裕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83.
[3]江苏新医学院.中医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033.